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放式创新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外部创新源 企业创新
创新是企业壮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全球化知识经济背景下,开放式创新模式被提出。在这种创新模式下,创新网络中的创新伙伴包括供应商、客户、同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等活动主体,这些外部创新源从不同程度和方面影响着企业创新。具体影响可分析如下。
一、供应商的影响
供应商可以从技术推动上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因为他们可以为企业提供用于产品开发的材料、零部件或整机的新技术。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新材料的提供可以替代原有材料,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从更多的方面考虑创新要素的组合,从而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更多可能,扩大新产品的种类。其次,新零部件的提供可以帮助企业改善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从而使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外还有可能为企业的整机制造提供集成创新的可能性。最后,新整机技术的提供则可以直接帮助企业提高新产品生产的规模,使新产品生产技术的水平进一步得到上升。
二、客户的影响
客户对企业的创新的影响表现在产品的市场需求适应能力上。首先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客户要求的反馈,及时对产品做出改善和更新;另一方面,客户对新产品功能、外观等的设想和期望也促进企业更加热衷于产品技术创新,从而使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其次客户使用信息反馈利于企业解决市场开发中的一些问题。企业将对特定用户产品创新概念的理解应用于新产品的市场开发,有利于提高新产品对某类特定人群的市场占有率。最后从创新的归宿来说,客户是企业创新产品的直接使用者,客户信息的反馈对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很好的参考功能,并能更多的理解创新的成效。
三、竞争者的影响
合作和竞争不再是完全冲突的两种形态,有着共同利益目标的企业既是竞争者,也可以成为彼此创新的伙伴。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是双方可以进行联合研究,这点尤其可以体现在基础性研究上。基础性研究不仅要在研究上获得突破,还要把研究成果商业化,因此较之应用性研究,其周期更长、风险更高。而具有优势互补的企业进行联合研究则可以尽量避免这些缺点。其次,竞争者间的合作有利于技术标准的建立,这样企业进行技术活动时就有了一致性,减少了技术成果讲的不兼容,同时还避免了对创新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最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对立,而是在在一些结盟企业间展开,即“群体竞争”。企业与竞争者相互支持、帮助,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竞争。
四、政府部门的影响
政府部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在于提供各方面的有利环境,一是鼓励创新,创新对国家政治、经济、民生都有着积极地影响,是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二是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对高新技术企业普遍施行包括税收优惠、新技术补贴等的创新扶持政策;三是建立人才与企业、产品与客户对接平台,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储备和产品市场国际化;四是建立、健全社会法制,通过对专利权的保护建立起维护知识产权促进市场公平的市场环境。
五、研究和培训机构的影响
产学研这一概念早就被提出,并在企业、学校、研究机构间广泛展开。产学研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在于有助于完善创新活动链条,同时也有利于创新概念对现实生活的转化。首先企业越来越多地与学习、科研机构合作或者委托其进行课题研究。企业通过学校、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为自己创新活动提供保障。其次,产学研的模式中企业与学校、培训机构间定向的人才培养,利于企业人才储备及合格职员培养,体现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六、外部顾问的影响
外部顾问指在技术、法律、金融等领域的专家,通过对企业的创新决策等提供智力支持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概念的提出;二是工艺架构的完善;三是融资、法律和担保服务等。
七、分销商的影响
分销商作为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更积极的信息反馈。二是信息反馈的收集,包括客户信息及竞争者信息。分销商与客户起到的影响不同,分销商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在销售渠道及市场需求方面更加敏感,因此分销商的信息通常更加敏锐、直接,更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
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面临开放度的问题,开放过度或不足都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分析研究不同外部创新源的影响,有助于企业理性、合理、有针对性的选择合作对象,适度进行开放,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创新绩效。
参考文献:
[1]陈钰芬,陈劲.开放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科学学研究,2008,(4):419-426.
社交化正在改变传统的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使传统中心节点式结构,转变成为动态的网络结构。基础设施的分布式和云服务化,使各种终端都可以接入服务,不再受到位置和终端类型的限制,服务的提供和接入彻底去中心化。
社交化带来的开放式体系正在使原先很难实现的系统互联互通变得越来越可行。数据的开放,使得长期以来难以实现的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成为了可能;基础架构的开放,尤其是开源硬件,正在成为即开源软件之后的新的开放趋势。
社交化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的创新发展。教学组织从以班级授课制走向分散式、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单一灌输式、一刀切式,变为互动式、翻转式、项目案例式;学习环境则由原来的课堂、学校、定点、定时,转变为全社会、全网络、随时、随地;以云端环境为依托,实现了家校互联、资源互通、师生互动、生生互助。
社交网络的产生改变了企业与消费者的供需关系、产品理念及行业界限等一系列工业化生产的传统法则,催化出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逐步推动着企业组织的重塑和商品市场的变革。
社交化趋势下的新兴商业模式具有三大显著特征。一是“粉丝经济”,企业以消费者为核心,聚集起自身的粉丝团体,并借此开展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等活动。二是极致体验,产品与文化、价值观相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产品和服务体验。三是跨界融合,不同行业以互联网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为基础,融入自身行业内容,实现跨界融合。
一、教学方法的开发
新课程的编排都是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基本要求的,大量的内容要学生去做、去思考、去解决,因此,教学中要以开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根据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讲解、演示、角色扮演、研究性学习、设计、主题班会、调查访问、辩论等形式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以达到教学目的。如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环境保护问题可分派若干小组开展社会调查;生态系统的利用可让学生设计开发规划等。
二、心态的开放
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氛围要宽松、广阔,使学生能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自身经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激发他们的创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主动获取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同时用开放的心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正确认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良好的知识素养和精神风貌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例如:我在课堂上经常提示学生不要怕说错,要敢于指出同学和老师的错误,师生、同学在课堂上是平等的。
三、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例如:尝试经常把学生已经有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尽情的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生物知识就在身边,自己本来就像孟德尔一样很爱好生物,自己本来就知道了很多生物学知识。
四、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生物知识,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完成作业,还能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中学习生物知识。为了养成当天知识当天消化的好习惯,我让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三个中等学生每节课时的作业量若当时完成只有5分钟,正确率为96%,第三天完成要12分钟(做不出来的可查书完成),不看书的正确率约为65%。一周后完成要30分钟,不看书的正确率约为40%。实验结果一出,学生笑了,我趁机问学生:这三人谁在“事半功倍”呢?有没有同学不喜欢“事半功倍”呢?从此,学生养成了今日知识今日消化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生物学在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课堂上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
六、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各种能力中,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处理好自信与指导的关系,为此,我主要采取了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堂指导阅读的方法。我在课堂通过将拟好的导读提纲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根据导读提纲自学教材。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根据预习中发现的疑点提出问题,接着我根据教材内容提出学生还没发掘出来的问题,然后我再根据师生共同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对学生已基本掌握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这种加强学习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因为一个新概念的建立,新知识的接受,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第一次认识这些新概念、新知识,并对其中的疑难问题在头脑中激起相应的兴奋点;当老师进行课堂讲解时,学生第二次认识这些新概念、新知识,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使认识得到深化;当老师讲到学生的疑难问题时,立刻激发了学生头脑中的兴奋点,掀起思维的波澜。这种遵循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加强课堂阅读指导的做法主要是在课堂内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某部分教材。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课外预习的负担,又能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预习效果,培养自学能力。
七、开展开放式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 逻辑思维 培养
时代快速发展伴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社会对人才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重视起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本文的重点。
一、逻辑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性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学生们本身具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高中数学需要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完全理解高中数学中的教学内容并能熟练的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数学难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高中数学的本质。
1.帮助学生开发智力
目前学生做题的过程过于程序化,步骤的固化使学生的思维被条条框框所限制,导致思维方式单一,不能举一反三,一旦遇到稍微有难度的题就举步维艰。而逻辑思维培养恰恰能解决思维方式单一这一问题,且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也是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逻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是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新事物,从不同角度理解它,长此以往,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帮助学生看到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培养和提高,能够使学生提高观察能力,使其具备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隐含条件的能力,并带给学生不同解题方法的灵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逻辑思维的策略
1.鼓励猜想,勤于思考
数学的发展本质上就是先猜想,后证实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在想法出错时不要打击,要鼓励引导,让学生养成好的思维习惯。
如,在学习“欧拉公式”时,先让学生结合多面体的面数、棱数和顶点数,引导他们找到规律,进行猜测。在学生们进行猜想的过程中,新旧知识或是相互结合或是相互碰撞,从而使得学生们的思维会产生非常大的跳跃性,有益于提高学生们的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么的逻辑思维。数学发展史证明,很多数学定理都是由猜想为起点。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发表独特见解,创新探索地学习数学。
2.开放式问题教学
数学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数学考试的标准化,使数学教育越走越“封闭”,教师设计的问题通常都会缺乏灵活性,而且其答案总是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使得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受到力极大的压缩,而且会失去数学教育的丰富性,对于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负面的效果。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所以当学生在解答这种问题时,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所以在学生们遇到这种问题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尤其在讨论或阐述阶段,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积极讨论是进行开放式问题教学的关键。教师在相应点评的基础上,最后要总结学习内容,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印象。
3.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多向性思维的思考方式。多向性思维包括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横向细微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就是一般我们运用的直接利用已有条件推理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是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横向思维,是以已给的信息为中心,把思维面放宽,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就是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让学生顺利从感知向抽象转变。但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前提是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这样在思考时才能将所学知识快速的联系其来。旧知识是思维通向新知识的桥梁。通过对旧知识的联系和类比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是一两次的联系就能达成的,需要多次实践才能完成。通过反复的训练避免学生产生某种思维定式,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逻辑思维的多向性。
4.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展示概念的背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如:通过对初中学过的特殊函数如y=ax+b,y=ax2+bx+c等的回忆,向学生提问:初中函数概念的描述如何?与我们学过的什么概念类似?教师与学生共同来分析初中函数概念与高中映射概念的相同点是均有两个集合及对应法则构成,且对应方式也相同;不同点是函数中x、y的取值范围是非空数集,映射中的A、B是任意非空集合。这样通过类比概念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得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这样的启发诱导,使学生能对学过的数学概念产生联想,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探求。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开放式创新的内涵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例如Christensen等在对电子产品创新过程的研究中发现,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企业所具有的创新能力水平与开放式创新模式的选择相关;由于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互动成为许多创新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有学者将参与创新的主体扩大到顾客,例如PillerF等提出,Schumpeter认为由企业将创新成果带入市场的创新模式已经开始遭受质疑,由于创新过程中有多个主体参与,形成了创新的网络和互动,现今创新过程已经成为创新组织与外部创新主体建立创新网络的过程。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例如陈钰芬提出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出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平台创新的动态演化过程;也有学者将开放式创新理论归类为:思想流派,内容、情景和过程,主体或过程。但国内对顾客参与开放式创新价值生成过程方面研究较少。现有研究多是从开放式创新对顾客信息存在依赖的角度,从强调顾客信息是增进开放式创新的要素的角度展开研究,从企业与顾客深入互动的角度细化开放式创新价值生成过程的研究较少。同时,由于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是目前创新行为最活跃的领域,以顾客嵌入式角度对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的开放式创新的框架进行研究,这对消费类电子信息产业探索创新方向、加速创新过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2顾客嵌入式电子信息产品创意产生的动态过程
近年,消费类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创新导向与消费者体验导向,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逐渐走向开放式创新模式。顾客嵌入式开放式创新是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创新过程中不断吸纳创新资源、创新成果从而实现新产品替代的过程,它区别于狭隘的封闭式创新对创新过程所需资源流动的阻碍,成为实现技术跨越的有效方式。
2.1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的内涵
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开放式创新道路选择的深刻原因源自其快速创新的更替过程。由于电子产品创新遵循摩尔定律,随着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速,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逐渐平民化,为扩大市场份额,企业的创新行为越来越致力于缩减产品从研发到消费者体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乐于取悦于最终消费者,将最终消费者的满意度视为最终取向,因而在创新方式上日益体现出基于用户导向的创新模式。而在多研发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创新过程中,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是顾客与企业创新过程的高度参与,大部分产品的创意的雏形来自顾客对现有产品提出的改进意见,其中包含对技术的创新期望以及对产品的改进期望。在该过程中,顾客不再是创意的最终消费者,而是创新产品的研制者,顾客从产品诞生之初就作为创意的提出者参与到技术与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从纯粹的消费者转变为合作研制者;在技术与产品诞生之后,顾客又作为消费者将个人体验信息提供给企业用于改进研发,这有力避免了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头脑风暴会议或者成熟的研发活动造成的技术、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离。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使企业充分了解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引导了企业创新的方向,明确了企业创新的目标,有效缩短了市场对产品的接受时间,排挤竞争对手,从而达到迅速占领市场、提高企业影响力的目的。
2.2顾客与企业之间的嵌入-协同关系
在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过程中,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般的互动关系,顾客也不再仅仅是企业最终产品的使用者,顾客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为企业的创新方向、创新资源选择、技术差距、产品改进提供意见。在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过程中,企业及其联合企业外部的创新主体是研发的主体,各个研发主体为满足市场多样化而进行合作研究或建立新企业。其中,扮演“中心控制者”的企业不断联合企业外部掌握创新资源的主体,促使创新资源流动以满足顾客的需求。而顾客虽然仍是创新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但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其更多地参与到技术创新的每一环节,顾客对技术及产品的评价是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来源。在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背景下,仅仅依靠企业或企业的联合已经难以满足复杂的市场需要,顾客与企业之间密切的信息交流过程使顾客深深地嵌入到企业研发过程中,消费者成为与企业共同实现商业目标的重要外部资源,顾客、企业、企业外部主体所提供的创意、信息以及创新资源的协同才是实现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的关键。
3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的价值生成过程
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注重消费者体验的价值,无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还是在技术商业化过程中,顾客牢牢地嵌入到从企业技术资源选择到最终商业化过程的全过程,顾客嵌入式创新过程为企业最终实现创新产品的市场价值提供了保证。
3.1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的实现过程
创新作为一种复杂的过程是从新思想和新概念开始,由于创新的最终指向是面对消费者,由此,顾客嵌入式创新强调顾客在使用与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出解决的期望。从顾客的需求所提出的创新想法往往能为产品带来更快速的改进,从而实现产品创新与价值的提升过程。越是创新密集型的产业,越是容易出现开放式创新,因为单一企业难以掌握更多的创新资源,从而逐步转移到从企业外界获取创新资源来实现产品的更新。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的发展依赖于产业雄厚的技术积累基础,同时要保证密集的研发资金与创新成果。目前,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的创新过程中的内部资源不足促使企业更乐于整合外部创新资源,趋向于多个研发主体联合;由于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日益缩短,所以从顾客的视角对产品的功能、价值、效率进行判断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新产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创新的价值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开放式创新研究中,顾客的需求以及体验是将现有研究与未来产品链接的出发点,顾客的体验与需求是企业创新行为商业化的基础。同时,将更多的客户体验纳入思考范围,例如,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电视和宽带网络市场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在这些领域涉及的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过程中,顾客嵌入从创意产生的时刻到最终产品的形成并投向消费者,消费者对创新过程的嵌入为创新活动指明了方向;在创新产品推出的过程中,由于与集成电路、显示器件、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软件服务等多领域的密切相关性,更多出现的情况是通过内外部多研发主体的合作创新来实现技术与产品的生产过程。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的高盈利特征为开放式创新创造了契机,企业不但在内部积极挖掘各类创新资源,也从外部对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并积极从消费者身上学习创新所需的隐性知识、挖掘市场。同时,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高度取悦于消费者的取向使得产品创新过程体现了追求顾客满意(CustomerSatisfaction)的创新取向,与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高速创新同步进行是顾客嵌入式创新行为在产业内的逐渐显现,各种顾客参与创新的方式在实践中进行。正是从消费者身上甄别出来的市场需求为企业搜集创新资源提供了创新思维的起点。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体现了技术创新从创意到商业化的过程都紧密围绕顾客的体验进行,顾客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同时也是技术创新过程的重要参加者,也是最终创新产品的消费者。顾客嵌入式创新要求顾客自技术创新还处于创意诞生的阶段到创新的商业化阶段的全过程参与,重视顾客对技术创新过程的指导以及商业化过程的实现。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强调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企业内部活动的结果,也不仅仅是企业外部多个研发主体创新行为的结果,而是多种行为综合的结果,顾客作为最终的消费者始终是决定技术创新从创意到市场化过程最重要的主体。
3.2创新价值生成过程
从创新过程的时序发生过程看,顾客嵌入式创新在企业创意萌芽的基础阶段起到了关键作用,顾客对现有产品的体验为企业提供了创意萌芽所需的技术信息,在此基础上,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对技术障碍进行攻关从而实现技术创新过程。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的价值生成过程经历了信息搜寻、联合创新、商业化这三个阶段。在企业的信息搜集阶段,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环境为顾客对现有产品提供信息反馈,这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并为企业指明了创新方向;在企业联合创新阶段,作为“中心控制者”的企业根据顾客对技术和产品的期望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目标选择合适的企业外部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进行联合创新活动;最后,企业通过商业化过程完成了技术到产品的市场化过程。此外,在顾客高度嵌入的开放环境中,产品的市场化过程又同时伴随着顾客对企业创新方向的再次评价,这为企业寻找技术差距、实现持续创新提供了创意和指导。开放式创新的产生与研发活动周期缩短具有密切关系,单一研发主体的研发投入难以在多个创新层面产生期望的创新成果;相反,多个研发主体的投入在不同角度的交叉投入往往能为研发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此外,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大企业之外还包含了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小企业的研发活动往往能敏锐地体察到市场需求与技术水平之间的供需差距,借助现有的技术基础生产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此外,无论是大企业的研发活动还是中小企业的研发尝试,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都与多种不确定性要素密切相关,各种研发要素的流动、研发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都打破了原有理想状态下封闭创新的边界,开放式创新的产生是对封闭创新的创新流程的重新思考,新的创新流程不仅仅考虑产品研发者、顾客的关系重塑,同时要考虑在更大范围内与研发同行的创新合作,从而形成交互反复式的信息与资源的流动过程,使创新过程更贴近市场需求、融入更多个创新主体的研发成果一起来促进技术创新产品的更新换代。可以说,正是消费者的体验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技术跨越的动力。在技术商业化后,顾客对消费类电子信息创新产品的体验为企业再次确认技术差距提供了参照,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中,顾客与企业深入互动为促使企业实现再次技术更替创造了条件。
4消费者嵌入式创新视角下电子信息产品开放式创新的过程特征
消费者嵌入式创新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具有明显的区别,企业已经认识到无法忽略掉消费者的存在,同时,企业不再仅仅将消费者视作创新成果的消费者,而是将消费者纳入到创新过程中,消费者的体验、认同与批评都是产品获取创意的根源。
4.1以改善产品功能与质量为目标
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模式反映了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面对电子信息产业瞬息万变的创新过程特点,作出顺应经济发展、竞争客观规律和质量要求的选择,因此,消费者嵌入式开放创新往往是在现有技术与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性创新,创新的结果也往往是对现有技术和产品功能、工艺或质量的改进。基于消费者嵌入的视角,通过企业与顾客的密切互动以及企业与顾客联合解决创新难题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改善产品的可靠信息,远远比研发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中获得的思路更为广阔、更有价值。来自顾客的创新思路能为企业研发带来科学依据,保证企业推出的产品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容易达成顾客满意,为企业的创新带来经济效益。
4.2非连续性
基于消费者嵌入式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的创新过程并非连续的过程。创新产品推出后,新技术往往会吸引大批消费者的眼光,从而出现技术间断期,而现有技术已经代表了当前技术的最高水平,此时,即使在用户体验的过程出现创新想法,也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技术的突破,因此,市场上新技术的休眠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但随着市场的饱和,现有技术的缺陷碍于技术难以突破,企业往往试图快速寻找到突破口,当企业在内部难以获得所需的技术创新成果时,往往会对内外部创新资源进行整合,或是对现有的外部资源进行挖掘,对外部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创新团队与创新目标。企业的这些行为促使创新得以借助外部力量继续进行,从而走出技术间断期,往往能够产生更大的技术跨度。
4.3渐进与突变的交替性
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的创新在计算技术驱动、投资驱动、制造工艺驱动之外,更大的驱动力量来自客户与企业互动中,因此,顾客需求所牵引的电子信息产品创新过程也体现出渐进与突变的交替特征。顾客的创新思路往往是基于现有产品的改进,难以脱离现有产品的雏形,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模式是以创新思维为起点、以改进性创新为手段、以渐进创新为行动模式来进行的;但当微小的创新改进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则会带来突变的效果。产品不断得到顾客的反馈与修正,促使企业不断进行创新来使产品的缺陷不断得到纠正,从而实现了持续性创新,继而实现突破性创新;同时由顾客提出的革命性需求往往成为企业长久的努力方向,也较容易促使企业产生突破性成果。
5政策建议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认识到只关注自身内部创新资源集中的封闭式创新已经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相比国内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开放式创新同样重要。开放式创新的推进需要企业认识到企业外部资源的同时,还要将顾客的体验纳入到创新过程中,实现顾客对研发过程的高度嵌入。
5.1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
开放式创新是当企业在内部难以获得创新成果时积极联合外部创新主体、整合创新资源从而创造利润的有力工具,因此,开放式创新的过程也是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企业在不断寻求合作伙伴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市场价值。推进产学研合作来缩短企业进行封闭研发所需的成本,并能缩短创新周期;通过搜寻合理的创新合作者,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创意机会和健康的开放式创新资源循环。
5.2推进顾客嵌入创新过程提升创意思维
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强调顾客在创新过程的重要地位,强调创新的最终价值是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要通过积极搜集市场以及同行的信息,激发产生新的创意,为企业技术创新指引方向的同时为企业打开市场。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在实际应用中对企业的创新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企业要不断整合来自消费者的信息反馈以及搜集同行竞争者的创新趋向,注重信息搜集、管理及应用过程,将来自市场与业内的创新动向用来指引自己的创新过程,使自己的创意思维与市场需求以及目前的技术水平保持一致,使企业内部创新能力与外部创新需求保持协调。
5.3促进顾客嵌入式开放创新的价值观养成
开放式创新必须让众多的消费者转化成为“创新的合作者”,通过鼓励顾客亲身体验创新技术、产品来为企业提供具有能反映未来市场需求的创新方向,使目前企业创新活动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保证企业创新活动的盈利性。因此,推进开放式创新必须首先在企业文化上鼓励促进消费者参与创新,重视消费者的亲身体验与感受,建立起鼓励企业吸纳消费者的观点的创新价值观,为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带来市场反馈,让创新的目标扎根于市场需求、创新成果更符合实际市场需求。
5.4加快创新成果转化速度
探究式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积极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学习活动及社会活动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探索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和失败……
在初中数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活动:
(1)创建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初中教学不能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简单机械地记“公式、概念、法则”等填鸭式的教学,教师要从学生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因需制宜,因时制宜地努力创建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实际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探究,在活动中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不断追求新知,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创新欲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重心更多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体验的过程,关心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在探究性教学中,评价应注意:第一,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探究推理过程中,学生免不了会出现一些偏差、失误,作为教师不能当头一棒,训斥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而是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引起思维障碍的原因何在?是否有另外的方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什么经验和教训?在探索推理之后要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在什么情景下进行的:解决了什么问题:用到了哪些方法、知识;促使你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更简单、明了、更富有启发性的方法;对未能圆满解决的问题,反思是因为知识的、技能的、方法的还是情感的原因;比较成功解决问题与未能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思考如何将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用到以后的学习当中去?第二,要发挥评价的激励。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对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予鼓励和引导。
(2)“开放式”问题变换进行探究性学习
解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正确,不在方法唯一性,答案唯一性;解开放题,学生可以不依赖于教师和书本,独立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各种各样答案,没有所谓的终结答案。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开放式”问题成为必然,它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并且可作为观测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口。
(3)教学组织形式:自主独立研究为主、小组交流合作为辅
在探究性活动的教学中,对于问题的深入研究,一般是学生先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背景,提出解决问题策略与途径,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者合作,可以使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4)适当引导,组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探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分析,方便快速地来解决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5)掌握探究性问题的“度”
从教的角度来说,并不是一节课对学生要求越多,学生得到越多。我们不应强行学生依次性的将新概念和应用题学会,而应该是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采取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断的研究活动。
(6)将探究式学习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信息技术作业保留形式的难题
信息技术课作业大多是以HTML、DOC、BMP、PPT等型式呈现。而因为学生在知识技能基础和资源上的差异,作业速度快慢不一、作业水平高低不等。对设备要求高的信息技术课必然会碰到作业的存取、发放和 评价等问题。现在,教师处理学生的作业文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教师机设置共享文件夹、直接存放在学生机上、利用网络教室软件提交学生作业等实现。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网络教室的安全性较低,大多数学校并不要求存档,有的学校甚至让学生直接保存在学生机的D盘里,也有的学校通过教师机设置共享文件夹收集学生作业。作业直接存放在学生机的问题更大,这个文件夹对于 全体学生来说都是可见的、开放的,随时都可能通过网络操作被打开、修改甚至删除。
二、信息技术作业完成过程中的难题
在信息课堂中,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作业,许多老师都曾使用过多种方法,如切断外网,屏蔽网站等,在这种硬性规定下,学生基本能完成作业,但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却差强人意,很多学生都只是应付了事,这与老师课前的预设大打折扣。当下一次来上课的时候,学生似乎对于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已经遗忘,虽然学生完成作业花很了多心血,但他们实际所做的事情和他们喜欢做的事物之间似乎又缺少了点什么。是不是我们布置的作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方式方法上是不是欠妥,学生完成作业是不是有困难?面对这些问题,我想到了,平时我们对于学生的作业没有一个很核心很规范的做法,才导致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作业普遍不重视,甚至是轻视。
经过许多实验与探索,笔者总结了几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解决信息技术作业保留形式的难题
利用FTP和虚拟磁盘映射的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作业的保留形式的难题。
1、Serv-U FTP是目前各学校中作业收交的主要方法与工具之一,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深受信息技术教师的青睐。但由于软件本身没有批量帐户管理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作业收交的灵活性与实际应用问题。利用自主开发的Serv-U帐户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实现FTP帐户的批量管理功能,特别适合为班级中每个学生建立FTP帐号。操作也非常方便,只需要定义帐户前缀、起始帐户、结束帐户、初始密码,用户目录等就可以为大批学生快速建立FTP作业帐户。
2、建立帐户后,然后在制作操作系统的时候把NetDrive网络磁盘映射集成到系统中,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只需要输入帐号名与密码,就可以登录NetDrive,操作方法与使用本地磁盘一样。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写入与读取数据,从此收交作业不再麻烦,作业的安全性也有了保障,笔者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此方法非常有效,基本解决信息课作业的保留难题。
四、解决完成信息技术作业过程中的难题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与生活相关,兴趣盎然、又富有探索与思考性的作业呢?我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了探索:
1、以开放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作业的兴趣。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涵盖了非常多的知识,如移动通信技术、视频音频点播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等。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广泛,具有显著的开放性特点。所以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开放性的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学生的优秀作品是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重要体现,在学生的很多奇思妙想的作品中,都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意识,这一过程既是一种启发,又是一种提高。设计开放式作业,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转变作业观念,课堂无差生,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作业内涵,只要能体现学生性情的,有真情实感的,并能围绕一定的课堂知识点的作品都是好作品。如在《精彩屏保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知道屏幕保护程序的作用,知道屏保中可以添加文本、图片、声音等多种媒体,最后能自己独立制作一个屏保作业。对于这种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型来说,适当运用开放式作业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做的不是作业,而是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作品。笔者在教学预设的时候考虑到上课期间正是“圣诞节”的时机,是否引入节日的氛围到课堂中,把课堂进行适当的开放。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从课堂引入环节欣赏屏保来创设节日气氛,体验节日快乐,提升学习的情感,到新知教学探究屏保的制作,然后在实践环节中添加自己的情感成分进行独立创作,最后评价阶段互相进行欣赏作品并利用自己制作的屏保互赠节日的祝福。无论从制作的效果和情感的表达上都达到了双赢。又如一位老师在Powerpoint软件《个人名片制作》内容教学的时候,引用一些非常有“创意”的名片作为范例,层层分解名片中的元素,包括学生熟知的制作背景、艺术字标题、文本文字设计等,又包含了本课中的一些新知识点。通过分析、讲解、实践体现了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开放原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结合已掌握的知识,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而不拘泥于一些形式,不囿于束缚。像这些既可巩固所学知识,又可基于理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作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观察是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切入点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增加物理演示实验,尽可能地把物理实验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在课堂中近距离地观察物理现象。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思考,最后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二、实验是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以实验为手段,挖掘教材中蕴藏的探究因素。如在教学《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先让学生猜想一下,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究竟有什么关系。本节课提供如下实验仪器:电源、开关、导线、电阻、滑动变阻器、电压表与电流表。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探究,并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在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说(电压、电流、电阻三者的关系) ,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发学生探究,当学生的思路出现障碍时给予适当点拨。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从事研究的探究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思维是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发散点
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关键。新教材中许多研究性课题,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这就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使学生有能力解决这些课题,教师不但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而且要加强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如归纳、类比、联想、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等思维方法的训练。
四、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开放性和探究性
由于要研究的问题来源广泛,所以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物理探究式教学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问题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问题的提出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提出新问题。问题不能束缚学生,所以要有开放性;问题总要围绕并针对主题,所以需要有指向性。有的“复习提问法”引入的问题缺少发散性,以习题为主的课堂练习,特别是选择题,因为指向性过于单一,对培养发散思维作用有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准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五、探究式教学在不同课型中的运用
1.在新课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新课教学中大多数是新知识的教学,这些新知识主要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新概念、新规律、新模型。在这些新知识教学中,运用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来实施知识创新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新课导入,创设情景,围绕新课标,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自学,尽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因为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通过探究、交流,教师启发、诱导,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最后,通过训练,达到延伸迁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2.在习题教学中,运用 “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拓展迁移能力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在例题的讲解中,适时合理地“设置错误”,则能使学生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透过表面现象,抓住问题本质,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错”是物理教学的一个手段。其目的是在“设错——纠错”的过程,通过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定理和定律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在实验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
实验探究教学中,在问题的讨论、过程的评估、探究小组间的交流等教学环节上,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实验探究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评估”和“分析与论证”等能力,没有对问题的充分讨论和交流是不可能办到的,牺牲一些“进度”也是值得。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演示实验要科学设计;要用规范的操作为学生做出榜样;要设法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从而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学生分组实验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内容过多会使每个过程匆匆了事,影响效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操作要求要恰到好处,简单的实验,规定要少一点;难度较大的实验,操作要求就要相对明确一点。总之,实验探究课非常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万明春.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2]常龙生.高中物理课题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职业竞争力 高端技能型 专门人才 能力模型
[作者简介]杨欣斌(1970- ),男,山东平度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智能数据分析;林徐润(1975- ),男,广东揭阳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广东 深圳 518172)盛鸿宇(1973- ),男,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1年度研究项目“基于职业竞争力导向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TJK40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42-0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对于高职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来说,如何将这一定位具体落实到专业建设、课程设计、教学组织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值得深入思考。
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解读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是产业发展高端化的必然要求。随着“刘易斯拐点”效应的显现和“调结构、转方式”的发展,原有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由“中国制造”逐步走向“中国创造”,很多单一技术被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取代,新的岗位综合性要求大大提高,直接创造价值的一线岗位工作复杂化程度大大增加。这对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能力、管理素养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推动技术改造、实现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尽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用工荒”与“就业难”依然并存。一方面,大量的学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焦虑;另一方面,企业因为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而抱怨。令人困惑的是,专业和课程模式越来越符合雇主的要求和期望,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合适的人才呢?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过于强调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可持续发展。部分高职院校在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时,主要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过度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或者较少考虑学生在专业技能之外其他方面的发展。高职学生是一个具有多元智能、多重属性的社会群体,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可持续发展。
2.注重教学功能,弱化了育人功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但在育人方面,特别是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这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软肋。
3.强调学生的短期发展,忽视了长远发展。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大约为40年,高职教育既要关注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又要关注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甚至将职业教育等同于社会培训,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竞争力模型,有利于高校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重新唤起人们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弥补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不足。
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能力模型的具体构成
1.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既是产业所需,也是人才培养所求。本研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突破口,采用开放式访谈、问卷调查等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特征进行分析。
第一,开放式访谈。根据电子信息类产业的特点,先后与电子产品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企业的资深人力资源专家、主管40余人就“高端产业发展与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主题进行开放式访谈,得出用人单位心目中“理想”员工的关键特征,包括员工个人品格、对待工作态度、做事方法、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团队协作、创意与创新等要素。
第二,问卷调查。在开放式访谈结果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人力资源研究的最新成果,设计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能力需求”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计发放3200份,调查范围涵盖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青岛等电子信息产业较发达地区,回收有效问卷2650份。
第三,结果分析。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创新与创意能力的整体认同率超过67%。通过与人力资源、教育等领域专家研讨,认为以上六种能力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典型能力特征。
2.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能力模型及其具体内涵。将前期调研获取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具备的六项典型能力特征进行集化和系统化,称之为职业竞争力。职业竞争力是原有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进一步丰富和具体化。简单地说,竞争力是参与者通过双方或多方的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职业竞争力是各种能力的复合与内化,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职业竞争力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典型特征。
根据调研的结果,高职学生职业竞争力分为六个层次: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与创意能力,并据此建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能力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职业道德是核心,其他五个方面的能力相辅相成。
第一,职业道德。即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职业品德、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责任等。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学生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公道正派、诚信友善,职业态度方面的要求是有责任心、踏实肯干、积极主动、精益求精,职业作风方面的要求是吃苦耐劳、勤奋努力、乐于奉献、雷厉风行,职业纪律方面的要求是遵守时间、严守规程、保守秘密、注重细节。
第二,专业能力。即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解决问题和评价结果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胜任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总和,是通过专业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关系密切,主要反映在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等方面。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具体包括阅读一般性英文技术资料和进行简单口语交流的能力;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熟悉常用办公、设计、制图等软件的使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测试、验收的能力;常用网络设备的选型、安装和配置能力;数据库系统的安装、配置与应用能力;服务器系统布置、配置与维护能力;WEB应用开发及常用的工具使用;网站设计开发与维护能力;网络运行维护、监控、优化及故障排除能力;主要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优化能力;网络安全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能力;信息系统工程管理能力;具有文档管理的能力和习惯等。
第三,方法能力。狭义地说,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订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方法等。方法能力是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和新方法的能力,主要包括主动学习能力,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能力,善于发现、总结、挖掘知识的能力,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规划、设计解决工作任务的能力等。
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即高职学生在毕业后能不断适应岗位变迁、适应技术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基本要求包括较系统的理论基础、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等。
第五,社会能力。即处理社会关系及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包括人际交流、公共关系处理、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与人合作的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自信心、社会责任心等。社会能力是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主要表现为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承受困难挫折的心理素质等。
第六,创新与创意能力。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和提出新的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产品的设计与改进、工具设备的改善、技术改良与改进、提出新颖的创意思维等。主要包括独立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工艺革新能力,工具、设备革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出现的高级技工“用工荒”现象,可以预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为社会培养大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高职院校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人才需求建立基于职业竞争力导向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能力模型,然后从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与创意能力六个方面制订科学严谨的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风气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好学、乐观上进的态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注重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学生能力培养效果反馈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