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行政档案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主要有: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作为记录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既是重要的经济档案,又是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开展绩效评价、实施责任审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年12月11日,国家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对《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2016年1月1日实施)对会计档案管理又进一步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但由于一些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会计档案管理的思想认识不够第一,单位领导甚至财务负责人对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一般都很重视,但对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第二,许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工作基本知识,不懂得档案的基本操作规程,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标准不清楚,整理出来的会计档案达不到要求,不便于查阅;还有一些单位没有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各业务部门或科室都只负责保管本部门或科室的档案资料,会计档案一直都是由单位会计直接负责保管。在旧版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入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但新修订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由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一年,再移交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保管。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会计档案最长不得超过三年。临时保管期间,会计档案的保管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且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第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根据国家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或仅作为财务管理制度的一个部分。有些单位虽然有制度,但也没有及时根据国家政策进行更新,更没有严格执行。
(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不完善在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中,大多数单位只重视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会计专业资料的归档,却忽视了对电子会计档案数据及软件读取平台及时、有效、完整的备份和存储。有些虽然备份了,却忽视了对文件格式的转换和对磁存储介质的保管,使存储在其上的信息丢失或无法读取,造成数据库丢失。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指出: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
(三)会计档案立卷、归档、查阅和销毁等工作不规范在立卷和归档上,有些单位不按保管期限分别立卷归档,导致分类、立卷和归档混乱;在查阅上,主要是手续不齐全、程序不规范,造成查阅困难;在销毁上,主要是鉴定销毁难,大有无人来销,无人敢销的局面,即使超过保管期限年数,也不愿销毁,导致积案过多、毁损严重。
(四)会计档案管理监管力度不够在单位接受的各项会计业务检查和审计工作中,很少有将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作为检要事项的情况。在单位内部,也很少有单位将会计档案管理真正融入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作为单位财务管理的固有环节来对待,很少建立各环节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会计档案监管机制,影响了会计档案的质量和管理的成效,最终影响会计档案的有效利用。
二、规范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升会计档案人员素质,规范会计档案管理首先,单位领导一定要提高依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意识,切实把会计档案管理列入领导工作议事日程,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法治化的轨道。其次,加强对会计档案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把增强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会计人员和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搞好后续教育,增强责任心和执行力。再次,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要根据财政部2016年修订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规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健全一套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包括财务档案归档制度,要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归档要求等;档案保管、安全保密制度,明确职责,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建立和落实档案保管工作责任制,明确各人职责,使会计档案收集、归档、保管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第一,要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及时做好电子会计档案的备份,特殊格式的网络财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备份并做好存储磁盘的防火、防水、防盗、防尘的保护工作。第二,要使用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的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的会计核算系统,并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功能的打印机,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第三,要使用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的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检索关系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第四要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定期进行补丁维护。同时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完善相关内控制度,比如电子签名,禁止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篡改,建立灾后恢复的应急方案。
(三)规范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一是及时规范整理会计档案。日常产生的会计凭证要及时整理装订,规范封贴、签章。在检查确认凭证封面所列事项记载完整后进行装订,凭证厚薄要适中。装订完毕确保没有散页后按月份先后顺序放入凭证盒,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和其他类会计档案逐卷装入档案盒,并逐项填写档案盒上的内容。二是规范会计档案的保管。已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会计档案可由财会部门暂管一年后(便于财会部门查阅近期资料)按照相关规定交由综合档案室保管。没有建立的单位要尽快建立,会计人员交接会计档案时,要认真办理交接手续。三是严格执行会计档案查阅审批制度。未经有权限人员批准,任何人不得查阅会计档案;同时利用借阅登记手续,做到借出、送还、移交各个环节都有规范的记录,做到责任明确、内容完整、时间清楚。四是要严格执行会计档案销毁规定。要特别突出档案销毁的法律意识,依法依规进行档案销毁。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在销毁会计档案时,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拟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和销毁时间等内容。单位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经办人、会计管理机构经办人要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销毁会计档案时,应严格执行相关部门监销制度。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会计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不得销毁,纸质会计档案应当单独抽出立卷,电子会计档案单独转存,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并应在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四)强化会计档案管理的监督管理财政、审计等部门在进行各项业务检查时,应将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促使单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重要使用价值。单位内部应将会计档案监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融入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之中,在日常管理中严格遵循,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S〕.2015-12-11.[2]黄焕敏.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档案管理 创新
档案管理是对单位原始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和统计的工作,主要为单位档案进行管理和服务。在社会不断进步下,单位需要管理的档案事物较多,管理工作日益复杂。为了使工作与时俱进,提高管理水平,档案管理需不断创新,满足时代及工作需要。
一、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硬件设施落后
很多领导将更多财力、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其他建设,导致档案管理财力、人力和物力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无法实现规范、科学和统一管理,满足不了现代化管理需要。部分办公环境差,没有专门设立档案室,集接待室、办公室和档案室于一体,影响档案管理独立性。
(二)管理方法及制度有待完善
部分单位针对档案管理建立了有关制度,但制度不完善,在安全保管上未建立具体的制度规定,组卷混乱或组卷不统一规范现象严重;很多单位缺乏档案鉴定,未按一定法定程度对档案擅自进行销毁;许多单位虽然引进计算机技术,但未建立健全信息系统,信息化利用度较低。
(三)对管理创新缺乏认识
很多单位领导在档案工作上存在误区,认为此工作无法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忽视管理工作,未将档案管理纳入日常议事日程,未将其纳入任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的考核范围,致使管理措施执行不力,缺乏监督。
(四)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专业性较强,对管理人员素质、专业能力有较高要求。现阶段,很多管理人员多为兼职,忙于其他事物,在档案管理上相对薄弱。很多人员并非专业管理人员,与档案管理专业不对口,上岗前未接受有关培训,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先进技术及理论知识,在工作中专业性不高,把握不准确,导致工作局面混乱不堪。
二、档案管理创新建议
(一)提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及重视
单位领导的意识和决策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为确保有效管理,单位领导自身应加强学习,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及管理创新必要性,提高认识及重视程度,从财力、人力和物力各方面加大投入,配备先进管理设备,引进先进技术,配备专业人员,提高管理高效性。单位宣传部应加大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措施,使单位全员都能了解档案工作内容,主动积极配合,如单位议会宣传、网络宣传等。
(二)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是档案信息有序管理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根据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实际需要,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建立合理、科学的体系。管理制度最终应用于实践,应满足可操作性强、简明实用等要求,确保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规范及约束。该管理制度除了对管理人员有直接约束作用,还应对单位领导有约束性,确保管理工作独立性,防止在管理时由于个别领导意志引发不符合规定事件。科学建立奖罚机制,坚持奖罚分明,合理制定奖励与惩罚措施,针对严格按规章制度工作的人员,给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激励其更好工作;对于恶意篡改信息、非法操作者,给予严厉处罚,保证管理工作有序、健康、稳定进行。
(三)实现信息化管理
以往传统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应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促进管理及时性、实效性、高效性和准确性,真正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管理。采用新技术对文件传输、检索、接收、加工控制和存储等流程进行改变,应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共享和共用,解决档案信息受时间限制、地域限制等问题。利用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储存,提高档案完整性及安全性。对于保密范围之外的档案信息,应利用网络开展资源共享,确保档案信息在单位各部门之间得到有效的利用,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及物力资源浪费[3]。通过信息共享,可大大促进的单位发展,促进各部门之间交流与沟通,使单位领导加强对档案信息的了解,更好作出决策,可将互联网技术与目录方式联合,实现信息化共享及网络互动,拓宽档案信息服务范围。
针对中小型单位,对全部收藏的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工作难度大,付出成本较高,此时应突出重点,选择使用频率高、影响范围大、保管期限长、使用价值大的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以此分层次、有计划的实现信息化。
(四)提高人员素质
想要实现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及创新性,必须建立优秀、专业的人才队伍。积极引进专业性强、信息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淘汰缺乏责任心、消极懈怠的人员。对现有人员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培训,通过自学、专家讲座、集中授课等方式,使其了解掌握最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加强考核,提高每位人员对知识水平提高的迫切愿望,激励其进步[4]。对传统培训机制进行创新,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特色性、针对性培训计划,结合网络体系建立多样化培训,如实践培训、多媒体培训等,使人员充分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避免因人员缺乏先进技能与知识导致工作漏洞或局限。作为管理人员,应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较强责任心,主动、积极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长久工作,除了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加大财力、人力及物力投入,努力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更需要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自身单位特点,完善管理体系,实现统一规划和管理,达到共享性、独立性现代化档案管理目的。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后,对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创新建议进行探讨,供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1]李隽.探讨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J].企业技术开发,201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6日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主体经济活动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纳范围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证、账、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存储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等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也应妥善保管。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作为记录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证据,在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开展资金绩效评估、实施责任审计、提供宏观决策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财政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都对会计档案管理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重要作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拟从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探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人员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会计档案的责任者、管理者、使用者分析,都存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从责任者的角度看,一方面很多财会人员明知会计档案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但秉持“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错误理念,认为仅是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事,却不知会计档案的管理与其形成过程是紧密相关的;另一方面,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又认为每一份会计档案在其各个责任环节分别有经办人、审核人、归档人等责任主体,会计档案的管理就是保管和销毁。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单位领导甚至财务负责人对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一般都很重视,但对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工作往往忽视。从使用者的角度看,在需要的时候会很重视会计档案管理,但对会计档案使用的相关手续办理却不很理解,甚至觉得繁琐,对档案管理人员不尊重。
(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严格。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根据国家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或仅作为财务会计制度的一个部分。有些单位虽然有制度,但也没有严格执行。两者共同的结果,往往是单位会计档案管理职责不清、程序不严、要求不明、手续不全,久而久之,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就会错漏丛生,问题不断。
(三)会计档案管理投入不足。一是硬件投入不足,表现在档案存放场所过于简陋、防盗防潮防火防虫防光防温防尘等设施不齐全、档案陈列架、盒等存放设施不符合要求等,同时很多单位没有电子档案和图片档案管理设施;二是软件方面,没有配备必要的管理软件、也没有制定和严格执行相应的制度措施;三是部分单位没有配备专(兼)职会计档案保管人员,已配备的单位,往往也存在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
(四)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工作不规范。在立卷和归档上,有些单位没有建立预设案卷制度,导致分类、立卷和归档混乱。在保管上,没有建立会计档案定期归档、入库验收等制度,导致部分会计档案得不到及时归档整理,同时一些装订不规范、签章不齐全的会计档案“蒙混过关”进入了保管库房。在查阅和销毁上,主要是手续不齐全、交接不清楚、程序不规范,造成查阅困难、销毁不及时、积案过多、毁损严重等。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单位没有建立会计档案人员长效培训机制。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一般都由会计人员完成,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则取决于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练程度。但是,几乎所有单位都没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培训,财政部门和档案管理机构也很少进行相关业务指导,绝大多数的会计档案归档和技术处理主要靠本单位老会计人员的言传身教。这样的后果:一是造成相关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和责任对象没有规范的档案法制意识;二是没有规范的档案管理技术可供借鉴和参考,容易和档案事业发展的技术脱节;三是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在工作中容易忽视管理细节,责任心不强。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缺失。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类别较多,情况庞杂,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业务工作档案很重视,管理制度很规范、措施也得力,但对会计档案管理,往往认为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没有必要制定单独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规模小、人员少的单位,由于财务工作业务量不大,单位会计有可能是外聘人员承担,由于外聘人员流动性大,加之单位领导不熟悉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费力不讨好”的会计档案管理很容易成为边缘工作而无人过问,更别提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了。
(三)经费不足,工作条件有限。一方面会计档案管理作为单位内部管理的一部分,档案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都没有经费投入的明确规定,其管理人员、管理场所、设施设备等经费投入,一般是由单位领导临时安排,没有例行的经费预算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很多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专业性认识不足,难以保证会计档案存放在时间、空间、设施、环境等方面得到足够的重视,认为会计档案只要不丢失就可以了,舍不得投入。
(四)会计档案管理监管力度不够。在单位接受的各项会计业务检查和审计工作中,很少有将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作为检要事项的情况。在单位内部,也很少有单位将会计档案管理真正融入到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作为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的固有环节来对待,很少建立各环节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会计档案监管机制,影响了会计档案的质量和管理的成效,最终影响会计档案的有效利用。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会计人员档案知识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意识和水平。首先,财政部门和各行政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会计档案管理业务培训,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培训纳入会计人员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努力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档案整理的基本知识、基础业务与操作技能,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其次,档案主管机关要从规范管理的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档案管理的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管理的水平;最后,单位财务机构内部财务人员之间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将好的意识、好的技术、好的经验认真传承。
(二)全面梳理档案管理流程,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财政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规的规定,认真全面地梳理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流程,结合自身实际,从“定岗位、定职责、定目标、定措施”等方面着手,制定契合本单位要求的档案管理制度,落实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三)加大经费投入,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一方面要在硬件上加大投入,确保会计档案管理场所和相关设施符合要求;另一方面要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保管的责任机构,由财务部门将相关经费列入本单位年度预算,保障档案管理经费有稳定可靠的来源。此外,规模再小的单位,也要高度重视会计档案管理问题,配备必要的场所,在人员更替时注重会计档案的完整交接和保管,配备必要的保管设施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四)规范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工作
1、规范会计档案立卷、归档。要结合本单位会计业务的内容、会计档案的数量等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立卷、归档方案,准备好预设案卷;二是及时规范整理会计档案。日常产生的会计凭证要及时整理装订,规范封粘、签章。在检查确认凭证封面所列事项记载完整后进行装订,凭证厚薄要适中。装订完毕确保没有散页后按月份先后顺序放入档案盒中,并逐项填写档案盒上的内容;三是年度终了,若在手工记账环境下,必须将活页账簿中的空白页取出,并按账页编号顺序填写目录,认真填写账簿启用表,活页账簿、目录及账簿启用表一并装订完成后封粘,装订人员在封粘处签章;若在电算化会计情况下,年终要将打印输出的各类会计账页分类整理,按科目及时间顺序用号码机打印序号后编制目录,按科目填写账簿启用表,分类分科目装订后封粘,装订人员在封粘处签章。将会计报表分月逐页编制序号,并按序号编制目录,最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装订,装订人员在封粘处签章。其他会计资料的装订同会计报表的装订。
2、规范会计档案的保管。已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会计档案可由财会部门暂管一年后(便于财会部门查阅近期资料)按照相关规定交由综合档案室保管。没有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财会部门要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妥善保管会计档案,会计人员交接时,要认真办理交接手续。
3、建立严格执行会计档案的查阅、销毁制度。一要严格会计档案查阅利用手续,做到借出、送还、移交、销毁各个环节都有规范的记录,做到责任明确、内容完整、时间清楚;二要严格执行会计档案查阅审批制度,未经有权限人员批准,任何人不得查阅会计档案;三要严格执行会计档案销毁规定。要特别突出档案销毁的法律意识,依法依规进行档案销毁。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相关法规,对已到保管期限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编制销毁清册,列明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并由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按规定不得销毁,应当单独抽出立卷并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销毁会计档案时,应严格执行由相关部门监销制度。
(五)加大会计档案管理的监管力度。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在进行各项业务检查时,应将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促使单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重要利用价值。单位内部应将会计档案监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融入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之中,在日常管理中严格遵循,形成长效机制。
以上是笔者对会计档案管理的一些粗浅认识,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探索,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主要参考文献:
一、初探在我国基层事业单位中进行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探讨基层事业单位中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会计档案管理,其实所谓的会计档案管理就是对事业单位中的相关的经济业务以及一些重要的经济属性的资料进行保管,可以说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的管理也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实际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中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不仅仅是一些经济型账簿的管理与保存,同时还包含了关于财务报告以及相应的财务凭证等内容。因而可以说起管理工作是非常繁杂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中加入了电算化相关技术,因而在保管相应信息的时候也就更加的方便。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基层事业单位来讲,由于机构众多其中涉及到的人员也有很多,因而在进行良好的财务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就可以对这些众多的基层事业单位中实际的财政收支进行准确的记录,通过这些可靠的档案信息数据,为国家在后续的基层事业单位编制中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因而从这些方面来讲即使是档案管理工作较为繁杂,但是也要保证在基层事业单位中有序的开展起来。除此之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国家法律规定必须操作的内容,因而从上述多方面中可以说会计档案管理对于基层事业单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分析事业单位中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从业人员素质差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在事业单位中进行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对这项工作有着足够的重视,同时在从事这样工作的时候还要具备专业的从业技能,可以说对于工作的认识以及重视和具备专业从业技能是开展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总要前提。因为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不能较好的开展工作,同时在遇到相应的问题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再者如果没有专业的从业技能也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因为每一项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其实和工作质量紧密相关,这就要求先关的从业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较好的完成工作。但是就我国目前来看,在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很多的从业人员并没有具备上述两种工作要素,主要体现在会计档案管理的责任者以及管理者上,从管理者来讲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认为在管理工作中涉及到很多环节以及很多的负责人,自己只需要做好自己的那部分就可以了,而不管和其他工作者的有效沟通。从管理者来讲,虽然知道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只是对会计工作比较重视,对后续档案的管理却不在意。这种不重视的管理态度也给相关管理者在工作上的马虎大意留有了机会。而相关的管理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对工作不够认真,马虎大意以及专业素质不强等因素进而造成在档案管理中的失误。
(二)不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除了在从业人员上出现的问题之外,还存在不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上的问题。具体来讲在我国目前的众多事业单位中没有在实际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上按照国家的实际要求进行制定,而是将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作为是会计工作制度中的一部分,在实行管理制度的时候基本是按照会计制度进行实施,即使有一些事业单位专门针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却没有严格按照其制度进行。因而无论是依据会计制度实施的会计档案管理还是专门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在其内容上往往对职责的划分不够明确同时对相应的程序上也不够严谨,同时在手续以及具体的要求上都不条理,而在这种不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下为后续管理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不充分的会计档案管理投入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除了在从业人员以及制度上出现的问题之外,还存在不充分的会计档案管理投入上的问题。具体来讲,所谓的投入不充分主要是指在对会计档案管理硬件上。从硬件管理上来讲,在事业单位中往往会计档案存放的地方在防潮以及防虫火等方面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因而往往会出现在档案管理中相关的信息档案保存不当进而出现损坏。而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对涉及档案保管的陈列架以及存放盒没有定期进行检查,同时对已经损坏的硬件没有给与及时的修补或者是更换,同时对于电子档案保管设施也没有继进行及时的损坏检查,综合方面的管理投入不充分就造成了后续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三、探析事业单位中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人员素质与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
针对上述基层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人员素质较低以及对工作不重视的问题,其解决的对策应该是全面的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提高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首先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上来讲,在实际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个人工作不够认真,马虎大意以及专业素质不强等因素进而造成在档案管理中的失误,因而在基层事业的单位中定期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或者是从业操守方面的培训,又或者是专业技能上的培训等等,对实际工作中不同属性档案的保管以及具体的销毁工作的细节进行内容培训,同时还要聘请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重点工作的讲解,除此之外,还要对会计档案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工作内容考核,对于工作中表现良好,责任心较强的从业人员在事业单位内进行全体性的表扬,同时还可以给与一定的奖励,对于那些工作马虎,频频出现档案管理失误的人员进行惩罚或者是批评,当然惩罚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使其总结教训更好的工作。同时还要在事业单位中开展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性大会,向全体从业人员进行重要性讲话,将会计档案管理重要性真正的深入人心。
(二)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针对上述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不健全的问题,其解决的对策应该是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具体来讲我国其实已经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了一定的制度上的要求,并且还颁布了相应的档案管理法,因而各个事业单位应该对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给与足够的重视,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个我国规定的相应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并且结合自身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档案管理制度的健全,从而真正相应国家档案管理的要求。在实际的制度健全的过程中还要具体从会计档案管理的岗位制定以及具体的职责制定、目标制定、以及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措施制定,这四方面进行。真正的将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到位。
(三)加大会计档案管理投入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066 — 02
事业单位在日益发展中,体系制度、人才任用都向着更加健全全面的方向进步,但是唯有档案管理似乎在几年内都很少明显的变动,很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简单、创新性小,所以事业单位本身也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在档案管理方面进行改革,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问题层出不穷,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历史遗留的,一直没有改进,所以档案管理一直没有进步,也没有好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范围
第一部分是行政档案管理。这一部分档案中涉及到上级下发的文件,本单位发出的文件,各部门的工作计划、总结等,还有一些信函、会议记录等,这一部分的档案属于行政范围,是事业单位行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于上级的档案文件一般会下发给部门进行学习贯彻,比如针对十的召开,开展一些关于学习十精神的演讲比赛或者相关活动的通知等都属于上级文件;本单位的文件比如说针对上级文件我们单位自己将要组织什么样的对应活动,或者为了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促进工作更好地开展,单位进行一些诸如演讲之类的比赛,这都是本单位的一些行政档案。工作计划或者总结之类的内容是总体衡量一个部门、一段时间工作得失的一个标准,各单位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不定时间的要求部门编写工作总结或者针对前一阵的部门发展撰写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这是让部门工作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事业单位行政档案的一部分,还有一些信函会议记录,这都是对单位发展的一种监测监督。
第二部分是人事档案管理。这里面的内容是每一个在编人员的全部档案,包括在编人员的基本信息,在编人员受到奖励处分等信息。人事档案是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物品,个人要晋职称、转调或者一些行动都需要个人档案作为支撑。如果没有个人档案,或者经查有不属实的地方,这些行为都将视为无效,所以个人档案也受到每个人最大程度的重视,以至于很多时候当我们说起档案,一部分人仅认为是个人档案。
第三部分是财务档案管理。事业单位不同于行政单位,所以财务管理档案也与行政单位有着很大的差别,财务档案中包含有日常的财务支出凭证,每一次财务支出的目的、用途、金额等内容都要做好全面的记录,也要有相关的发票等作为支出用途的依据;还有各种财政收入,每一笔款项从何而来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对年度预算、预算调整、决算等工作做好存档,是下一阶段开展财务总结预算工作的依据;年度季度的财务分析报告也是财务档案的重要内容,通过财务分析了解财务使用效率,还有诸如缴纳的各种社会费用、收支的立项计划和执行情况等,总之,单位的一切财务支出由财务部门进行的整理分析都是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
第四部分是业务档案。这里主要内容就是业务学习、业务考核、业务会议记录等内容,像现在每年都会进行的事业单位招考就属于业务范围,考试所使用的大纲、教材、参考资料等都是业务档案,还有单位组织进行的业务培训,因业务需要采购的图书杂志等这些资料、材料都是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些属于业务范畴的工作内容,有关资料的记录就是以后类似工作的一个依据参照,所以这类资料同样属于档案管理的内容。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问题
首先,档案管理混论,没有形成有效合理的管理方案。档案作为一个人最为重要的证明,很多单位对其重要性并没有认识到。很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混乱,比如说我们现在每年都会有地方的事业单位招考,这时候大批的人才被招进事业单位,但是问题在于很多单位并没有及时地进行档案整理存档。在一些大的单位这种现象还稍微好一些,对招进的人才能够及时了解调查,然后把档案整理归类存档;一些小的单位或者地区比较偏远的单位,这样的存档管理就比较懈怠,混乱的情况也就时常存在。
其次,档案管理员素质不高,缺少专门的档案管理专员。档案管理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学问,但是现在我们看来,很多的事业单位没有专门从事档案管理的专员,在进行事业单位考试的时候档案管理员一栏的专业限制很多都是不限,而且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意识到应该派专门人员从事档案管理,更有甚者很多单位派一些退居二线年龄较大的人员从事档案管理,所以很多情况下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少专业性。
第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落后,并且缺少科学性和技术性。现在单位发展注重效益,办公室、财务部才是主要的改革发展部门,大部分单位都忽视了档案管理部门的制度改革。一般人会认为,档案管理就是简单的存档调动,但是档案管理的过程步骤却是非常重要、周全的,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有可能让档案不翼而飞,给个人造成极大的损失。另外,档案管理信息化差、科技性差,科学技术在各行业都有应用,但是在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档案入网、跟随记录这些都没有做到位,所以庞杂的档案也就得过且过地管理着,没有形成很好的制度体系。
第四,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位,思想态度懈怠。档案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从宏观来说,涉及到国家政府部门的文件方针;从微观来说,有各自单位的文件和人事档案。国家政策方针关系到国家发展前途的策略,虽然有一些不是绝密文件,但是重要性一样不能小看。就个人来说,每个人的档案就是自己人生经历的一个证明,如果这个证明出了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档案有着其他文件所不具有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但是很多的单位并没与对此有所重视。笔者认为态度决定一切,正是因为单位中没有人足够地重视档案的重要性,所以档案管理才会一直比较松散,制度化、信息化一直得不到落实,这样就使得档案工作长期处在被忽略的状态下,工作人员也是应付了事,长此以往档案管理就会陷入混乱,文件丢失、秘密外泄,这样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总有一天也会接踵而至。
三、如何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更好发展
(一)加强制度化管理,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有序发展
“档案管理是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有效保证。”〔1〕制度是任何单位正常运转的保障之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的,要保证档案管理的有序进行也必须进行一些制度化的管理控制。首先,对在职人员的档案管理应该认真整理,按照单位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类别分类整理,方便以后查找,对于一些新进人员的档案应该及时记录,对于一些将要退休人员的档案应该按照程序整理归类。其次,对于一些转调人员的档案,应该制定严格的提取档案,转走档案的转接制度,保证档案在转接过程中没有中间漏洞,不会因为中间环节没有监管到造成档案的遗失。档案整理应该按照编号分类放好,对于一些借出的档案应该记录清楚,对借出时间、归还时间做出整体细致的记录,归还后应该按照原来的分类检查清楚后放回原处。档案归还时应该检查好档案内容,对于一些私自涂改方案的行为必须追究法律责任,用严密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法律规范,规范档案管理行为。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档案管理好坏的重要决定因素,如果一个单位派遣专门的人员管理档案,加上完善的制度,档案管理自然也就成为单位上下重视的问题之一。在招聘的时候,事业单位应该注意档案专门人才的招聘,只有用专门人才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另外,单位人员在安排岗位时,要认识到档案管理的职位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胜任的,要选择接受能力强、逻辑能力强的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有序运行。比如说,档案一般是纸质的形式存在于档案馆内,我们在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要注意室温、防潮、防虫,这些工作都应该由专业人员从事,明确了解用量、用度保证档案的质量和安全;如果用一般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很有可能会忽视这些情况,造成档案损失,因此提升档案管理员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三)增强档案管理的科技性,让档案管理与现代科技接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档案信息管理逐渐迈入了现代化管理的殿堂,也为档案信息管理的完善和发展创造了契机。”我们应该注意让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入网,并且单位之间可以结成全部事业单位的整体档案网络,这样也可以避免一旦档案遗失造成的一切工作不能运行的问题,也让档案有一个备份,这样也可以方便单位之间的人事调动档案转接。类似条码扫描、影像扫描之类的仪器设备都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在档案管理中,为档案管理提供健全的设备仪器,方便档案管理也增加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比如,现在很多企业投资让云技术进入档案管理领域,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这为我们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借鉴,科技进入档案管理是一个发展趋势,只有把科技与档案管理良好的结合才能促进档案管理的优质发展。
(四)提高思想意识,重视档案管理
各事业单位尤其是单位领导应该做好带头表率作用,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把档案管理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一环,尤其是一些重要档案的管理要纳入日常的工作议题中。在办公会议上,应该适时对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遇到的问题等内容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研究方案,把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放在与其他工作平行的位置上。可以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负责领导班子,定期对档案室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提高管理的一些可行性方案,领导应给与足够的支持与肯定,加强档案室硬件管理,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作出考核评定,在全单位树立起重视档案管理的意识和作风。
我们通过上文的分析,首先找到了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时间太久又迟迟没有改进所以改变起来会有一些阻碍,但是我们根据这些情况提出了建议措施。如果事业单位能够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会有一次大的进步,也可以为以后的档案管理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安晓莉.试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J〕.现代商业,2011,(18).
〔2〕史毓,王爱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1,(06).
〔3〕程巧玲.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以人为本
行政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价值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行政人事档案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多媒体技术应用为主体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已经在社会各层次管理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高校行政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各种挑战,本文从档案工作创新,要解决好四个关系问题行政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行政档案服务手段创新、行政档案拓展服务领域、高校行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在新形势下更新理念,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一、行政档案服务手段创新
(一)建立行政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
随着行政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行政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行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行政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
行政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学校档案馆(室),是学校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三)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
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行政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行政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行政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行政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四)开展在线服
传统的行政档案利用方式,如到行政档案部门利用行政档案、参加行政档案展览、阅读行政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行政档案部门利用行政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行政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行政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二、高校行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充分认识行政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健全行政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根据我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行政档案管理规定,结合实际,从行政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保密、利用、鉴定等方面入手,制定一套完整的行政档案管理制度。二是引进先进的行政档案管理软件,制定电子行政档案的管理、分类标准。逐步向自动化转变,实现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一体化管理。要实行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同时借助先进的行政档案管理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档案管理机制,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以多媒体技术应用为主体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已经在社会各层次管理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化过程中,高校行政档案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以纸质档案为主发展为纸质与磁盘、光盘、缩微等新型载体共存的局面,特别是缩微技术、扫描技术、光盘技术的广泛利用,极大增加了行政档案的信息存储量,而且开发利用速度快,具有直观性、选择性、易操作性。高校行政档案载体的多元化、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数字化以及行政档案收集与传递的网络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对行政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行政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可以将行政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行政档案的各种规律,不断改善行政档案的管理水平,有助于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新时期的高校行政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较全面的行政档案业务知识和实际能力,还需要树立行政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组织行政档案管理人员系统地学习行政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要求其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灵活运用行政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大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逐步提高对行政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行政档案管理人员有很强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做到爱岗敬业,坚持原则。
另外,做好档案工作,还需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创新与基础的关系、创新与现实的关系、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创新与实践的关系
总之,加强高校行政档案的管理,要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着手。行政档案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理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行政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只有不断地创新,行政档案工作才能有高度、有特色,档案事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使档案工作常常变,时时新,这样才能使我校行政档案工作立于不衰之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疗机构 人事 档案管理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规模的扩大及社会保障的不断加强,医疗机构人员不足,严重了影响和制约了医院发展的前进步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给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适应医院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就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机构招聘了大量的工作人员来弥补医院发展不足的现状。这给医院带来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提高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新聘用人员通过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或人事)服务机构实行了人事。但因人事人员流动性强、档案缺失严重等原因,增加了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
1.人事的概念
人事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方式,即人事机构(指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有关人事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用人单位与被聘用人员只受双方签定的聘用合同的约束。用人单位有充分的用人自,而劳动者则享有充分的择业自和流动的权利,真正实现了“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2.传统人事档案管理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人事编制范畴,此阶段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主要特点表现为:人事档案管理由人事、编制部门备案、单位人事科统一管理人事档案。这一阶段,在行政事业一体化的事业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的目标、经费、岗位设置等都由行政主管部门掌控,人员相对比较固定,有利于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人事档案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区别
3.1本质不同。传统档案管理是行政主管部门掌控的管理制度,而人事是社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3.2主体不同。传统档案管理的主体是单位与劳动者,而人事制的主体包括人事机构、单位与劳动者;
3.3主管部门不同。传统档案管理主管部门是单位与社会保障部门,而人事档案的主管部门是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人事部门及单位共同管理。
4.人事人员档案现状及问题【1】
4.1 档案移交不及时
已辞职、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有些没有及时移交当地人才服务中心,有些没有人事权的单位擅自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造成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丢失、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等情况出现。
4.2弃档现象较严重
4.2.1人事档案作用逐步淡化,医院在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时往往只是面试即可。
4.2.2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有的人受利益的驱动,不顾组织是否同意,一走了之,新用人单位还可以在当地人事部门的帮助下为其重新建档。
4.2.3人事费普遍过高,也是导致弃档的原因。
4.3 档案管理不规范
有的单位对档案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用人不规范,考核、档案工资晋升、评定机制不健全,不注意平时材料的形成,导致档案材料缺失,给出国政审、职称评定、出具人事档案相关证明和办理流动手续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4.4 人事缺少特色服务
目前大部分地方人事还处在单一服务阶段,在很多业务领域里还是空白,缺少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无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
4.5 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尚未健全,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变化较大,对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悉,有待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5.加强医院人事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为了保证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促进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合理流动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时了解单位人员结构情况,加强对人事人员的管理,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5.1 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营造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氛围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建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
5.2 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政策法规
5.2.1对过去不合时宜,制约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加以完善,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杜绝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5.2.2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规范对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不准民营和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从事人事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事调动业务,促进我国人才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5.3 创新人事服务形式
要不断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经常了解用人单位和人才对人事档案材料的新要求,树立人事档案利用的“受众”意识,变过去“守摊式”服务为“开发式”服务,重视研究人事档案用户的多方位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健全管理人事档案的机构,要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成立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管理部门,认真做好人员配置、经费来源、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档案管理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朝着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5.4 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组织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要本着对流动人员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与协调,明确各自的人事档案管理范围。根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档案应当移交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并建议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应当打破身份、学历、职称、行业等各种限制,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统一管理。同时强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应以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办法减少弃档现象。
第一条为加强全市档案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实施办法》)、《*省档案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各单位)以及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档案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和发展档案事业所需经费的落实。
第五条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第六条市、县(区)档案局负责履行同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业务上接受上级档案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都有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与安全的义务。
第二章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第八条市、县(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组织实施、推行档案管理标准;
(三)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馆及其他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四)组织并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保护、档案宣传教育和档案人员培训工作;
(五)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档案法律、法规的实施,依法查处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案件。
第九条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档案室,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本机关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并对所属单位以及村(居)民委员会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指定人员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
第十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业务上接受同级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十一条各级各类档案馆的设置:
(一)各级国家档案馆按县(区)以上行政区域设置,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的设置,应当按省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三)大中型企业和高等院校设置企业或事业档案馆,由企业自主决定或者经其主管部门批准,报省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各级各类档案馆的职责范围:
(一)各级国家档案馆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其分管范围内各历史时期的所有门类和各种载体的档案,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党政机关已公开现行文件;
(二)专门档案馆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某一专门领域或者某种特殊载体形态的档案;
(三)部门档案馆、企事业单位档案馆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形成的档案。
第三章档案的收集
第十三条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按照国家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应当归档的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由本单位文书或者业务部门收集整理,定期移交单位档案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拒绝归档或自行销毁。
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
严禁伪造档案。
第十四条本行政区域内举办重大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外事、宗教等活动和重要人物、杰出人物在其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承办单位应当做好收集、整理工作,并在活动结束之日起3个月内向同级国家档案馆移交。
特别重大的活动,承办单位应当按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通知市、县(区)档案局派专人进行录像、摄影。
第十五条市、县(区)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改造项目,在竣工验收、鉴定时,须有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对其档案进行验收;国家、省确定的项目,其档案的验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各单位的建设工程、科学技术研究、技术改造和重要设备更新等项目验收、鉴定时,须有本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并通知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接受有关档案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一)行政区划变动的;
(二)机构设立、变更或者撤销的;
(三)组织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以及重大普查活动的;
(四)举办或者承办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活动的;
(五)发生其他重大事件的;
(六)发现重要、珍贵档案和资料的。
第十七条各单位应依照下列规定,按期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和与档案有关的资料,并办理交接手续:
(一)列入市国家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十年,向市国家档案馆移交;
(二)列入县(区)国家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五年,向县(区)国家档案馆移交;
(三)列入专门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专门档案馆移交;
(四)列入部门档案馆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至次年六月底前向部门档案馆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移交。
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者延迟移交期限的,应当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延迟期限不超过五年。
(五)市、县(区)各级凡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公益服务职能的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要按要求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报送本单位制发的已公开的现行文件。
第十八条列入有关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撤销或者合并,在撤销或者合并之前,必须对全部档案进行整理,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向有关国家档案馆移交或者由有关机关代管。
非档案馆接收范围的单位撤销或者合并时,其档案可由主管部门代管,也可向档案馆寄存。
第十九条国有企业发生改制、拍卖等资产与产权变动或者依法破产时,应当依照国家有关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的规定办理档案移交工作。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终止、解散后,档案交由原中方保存或者向当地国家档案馆移交。外资企业终止、解散后档案的处置,依照国家有关外资企业档案管理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各级国家档案馆可以向社会征集、征购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鼓励单位和个人自愿向国家档案馆捐赠档案,或委托代管。
第四章档案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各级各类档案馆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档案用品及装具,保证档案的安全。对重要的、珍贵的档案应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
禁止在危房和有重大火灾隐患以及没有防护设施的环境中保管档案,对破损、散失的档案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抢救。
对不具备保管条件,可能导致档案不安全或者严重损毁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列入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核实后,由有关档案馆提前接收进馆;
(二)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督促档案保管者改善其保管条件,或者经协商同意后,向国家档案馆寄存、捐赠或者出卖。
第二十二条各级各类档案馆可以按合同的约定向社会开展代保管档案服务。
第二十三条各级各类档案馆(室)应当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对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列出销毁清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销毁。严禁擅自销毁档案。
第二十四条各级各类档案馆(室)对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必须依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出卖。因工作、科研等需要,经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可以赠送、交换、出卖档案复制件。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因资产转让需转让有关档案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非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可以向国家档案馆捐赠、寄存或出卖。向国家档案馆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出卖、转让或赠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须经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六条单位和个人需要携带、运输、邮寄国家所有的、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及其复制件出境的,按照《档案法实施办法》和《*省档案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单位因撤销、变更,档案管理权发生变化的,应当报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发生争议的,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做出决定。
第五章档案的利用和公布
第二十八条各级国家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应当按《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省档案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分期分批地向社会开放,并同时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
第二十九条各级国家档案馆应当建立档案目录中心,并定期向上级档案目录中心报送档案资料目录,为档案利用者提供现代化的检索服务。各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以及其他档案机构(档案室)应当定期向县级以上国家档案馆报送档案资料目录,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各级各类档案馆应当配备编研人员,加强档案的研究整理,采取各种形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有计划地组织编辑出版档案史料,在不同的范围内发行并提供社会利用。
第三十条档案的利用是指对档案的阅览、复制和摘录。
需要利用档案馆保存的已开放档案或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应当持有介绍信或者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需要利用档案馆保存的未开放档案的,须经保存该档案的档案馆同意,必要时还须经同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
需要利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保存的尚未向档案馆移交的档案,须经档案保存单位同意。
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利用已开放的档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档案中不宜开放利用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档案馆应当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三十二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利用档案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抄录、复制档案或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涂改、伪造、损毁、丢失档案。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利用涉及知识产权的档案,应当征得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同意。
第三十三条各级各类档案馆应当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对提供社会利用的档案,可以按照国家或者省、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价格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
第三十四条档案的公布是指通过《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开档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原文,或者档案记载的特定内容。
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集体或者个人所有的档案,档案所有者有权公布,但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所公布的档案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对寄存在档案馆的集体或者个人所有的档案,未经档案所有者同意,档案馆不得提供给他人利用和公布。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三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档案馆藏量和档案业务工作量将档案保护费、档案抢救费、珍贵档案征集费、档案宣传教育费等档案事业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发展档案事业所需经费。其中,档案保护费按馆藏总量每卷1元/年计算;档案抢救费、珍贵档案征集费根据实际需要,由同级财政列入专项预算拨给。
第三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档案安全保护工作的需要,搞好档案安全保护设施的建设。
第三十七条各单位应当依法为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档案工作的开展。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地方国家档案馆建设纳入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档案馆建筑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各级各类档案馆(室)应当配置档案管理必需的设备,逐步运用现代化技术管理档案。
第三十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各级各类档案馆,应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及国家有关规定,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其他手续。
第四十条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应当具备档案现代化管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符合条件的档案专职人员方可取得相应的档案技术职称。未受过档案专业知识教育的档案工作人员,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第四十一条鼓励中外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捐助或者其他形式支持本市档案事业的发展。
第七章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给予表彰、奖励:
(一)在档案收集、整理、保护和现代化管理方面成绩显著的;
(二)在档案宣传、教育和业务指导工作中成绩显著的;
(三)在档案的科学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
(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取得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五)向国家捐献重要或者珍贵档案的;
(六)热心资助档案事业发展事迹突出的;
(七)举报、制止档案违法行为、查处档案违法案件表现突出的;
(八)其他对档案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
第四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监察部门或者其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文件、资料据为己有,拒绝交档案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归档的;
(二)不按照国家有关档案技术规范要求归档或者不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
(三)拒不按照国家规定向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的;
(四)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扩大或者缩小档案接收范围的;
(五)不按照国家规定开放档案的;
(六)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保护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
(七)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造成档案损失的;
(八)档案专职工作人员未按规定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上岗的;
(九)对已报损毁、丢失的档案未作及时认定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六)项、第(七)项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根据《*省档案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档案馆库房属二级以上危房或者有重大火灾隐患,同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整改措施而未采取整改措施,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对同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或者分管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监察部门或者其他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违反《档案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的。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有第一款第(四)项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可以按照《档案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征购所出卖或者赠送的档案。
第四十六条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按《*省档案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处理。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分析;措施探讨
0.引言
档案资料真实反映了事业单位发展历程与日常工作巨细,能够为事业单位行政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也能为基层政府的发展规划提供正确指导,是广大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可见,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现实意义。鉴于这一职能工作仍处于发展阶段,管理现状亟待改善,只有提高全员认识、加大投资建设、注重队伍素质,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
事业单位档案建设旨在能够更好地为广大职工与政府服务。实践中,大多事业单位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都涵盖了有如在领导干部组织与职工群众的支持下,利用完整、全面的档案信息为社会主义新事业单位建设加强宣传,为促进和谐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可靠参考的资料;为单位建设发展理念的完善提供指导与借鉴;探索、构建和谐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基本体制,认清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层等方面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帮助职工群众加强对社会主义新事业单位建设的认识,为当前和谐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规范各部门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以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2.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
(1)档案管理配套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必须配备完整且匹配的相应基础设施与监管机制,但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档案管理软、硬件条件较差,有如档案柜架等基础设施的配备装具参差不齐,致使档案工作陷入被动局面。甚至部分基层档案室建设缺乏专项启动与维修资金,纸质档案资料在长时间的存放下出现霉变、虫蛀等现象,而就这一现象,由于资金的匮乏而使得电子化档案室或数字化档案室建设遥遥无期。另外,部分事业单位未设置档案管理机构,在进行档案资料查询与使用等程序操作时极为繁杂,加上专业管理人员的缺失,现有档案资料不能得到及时整理与妥善保管,形成档案信息完整性与安全性两相堪忧的局面。
(2)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就我国目前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档案管理工作局限于行政管理阶层,对基层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存在部分领导对社会主义新事业单位建设认知偏差现象,比如只关注单位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漠视档案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导致内部档案管理工作长期缺乏有序部署与严格管控,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不全、整理不规范、散乱等现象严重,继而造成大量资料信息在长期管理工作不当的前提下流失残损,难再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资料凭证。
(3)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亟待提高。据笔者于多地交流学习所获,当前大多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队伍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现有任职工作人员部分从其他科室或部门抽调任职,或是部分未经正规业务技能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不熟悉,对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基本上都没有相对深入了解,很多情况下这一类档案管理人员是身兼多职,工作任务重但待遇低,从而丧失工作热情,同时也就难以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人力与技术支持。
3.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效能的措施探讨
(1)健全档案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档案作用。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主要是能够使得单位内部档案得以科学、合理地使用,以期让档案管理工作能充分发挥在事业单位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并实现事业单位的和谐发展。由此,建立健全的档案服务体系建设首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优化事业单位工作的档案信息查询服务,最大程度的将程序便捷化、简易化;其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在公开部分档案资料的同时,严密布控档案信息的安全工作,让档案资源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事业单位建设。
(2)转变过时思想观念,指正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首要局限点在于大众对档案管理观念的认知偏差。基于这一前提之下,单位各层应转变原有思想观念,从意识层面提高对事业单位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强化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中,深入学习国家与党的政策方针,狠抓各项任务落实,提高服务意识,改革以往被动工作格局,以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安全性与效益性为原则,以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等为宣传平台,以事业单位干部与广大基层群众为宣传对象,逐步强化相关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明确划分各级部门权责归属,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提供全面保障。
(3)积极开展定期培训,强化管理人员素质。定期专业培训活动能够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而只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了解到本职工作职责,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了解当前国内外档案管理最新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逐步提高专业技能,才能保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须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很大程度上要倚重于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打造一支业务熟练、政治觉悟高的档案管理队伍,不仅要严格把关人才的筛选,还要在革新管理工作骨干思想观念的同时注重队伍年轻化建设,招用热爱档案工作、综合素质良好的青年基层工作人员投身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事业。需要注意的是,要想留住人才,首先必须为他们提供良好工作环境,落实正式编制,提高福利待遇,使人才能够专注于本职工作。除此之外,对于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也不可怠慢,明确培训目标,组织档案管理人员深入业务知识与相关法律的进修,相互交流工作经验与心得;在提高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应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基本信息技术,为电子档案室、数字档案室建设与推广奠定技术基础。
(4)夯实管理工作基础,建立严谨规章制度。笔者认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要在提高认识、加强重视的基础上,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为档案管理工作以专款专用、准确预算、恰当使用、详细记录、及时结算等位为准则设置专项资金,优化工作机构设置,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与能力范围情况下,积极投建电子档案室或数字档案室,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事业单位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环节的安全便捷。此外,还应秉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与党的相关方针政策为依据,结合工作具体情况来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规范与奖惩机制,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