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女版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今年33岁的袁怡芳是成都民政部门一名普通员工,有一个10岁大的女儿。从上幼儿园起,女儿诺儿就让袁怡芳非常头疼,诺儿爱吃垃圾食品,不喜欢吃蔬菜,也不爱运动,非常任性,还有些不合群,让袁怡芳和丈夫特别担心。
为帮女儿改掉身上的坏习惯,袁怡芳可谓是费尽心思:她每晚换上运动衣陪女儿跑步,将蔬菜和胡萝卜榨成汁拌入肉馅,想方设法哄女儿吃蔬菜,并监督她少吃甜食和油炸食物。此外,袁怡芳还再三向女儿强调与同学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并亲手制作布丁让女儿带到学校请同学吃。然而,不管袁怡芳怎么努力,诺儿还是改不掉挑食的坏习惯,常常瞧不起那些长相不好或是衣服脏兮兮的同学,打定主意不理他们,为此,老师常常打电话向袁怡芳反映情况,她也时时感到忧心。
本以为随着年龄增长,诺儿会变得乖巧,但袁怡芳没有想到,读小学后诺儿反而变得更加叛逆。她每天早上都会赖床,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起来,因此,常常来不及吃早餐。在学校吃午餐的时候,她会悄悄丢掉青菜和豆腐,只留下自己喜欢吃的肉和蛋。每次袁怡芳喊女儿去跑步,她都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逃避运动,不是假装肚子痛,就是借口作业多……还有一次,老师告诉袁怡芳,诺儿坚决不同意和一个脸上有烫伤的男孩同桌,还当众说对方太丑……
诺儿胆小,不敢自己睡觉,每晚都要妈妈讲故事哄她入睡。有一天晚上,袁怡芳给女儿讲了一个《榨菜公主》的故事,说一位公主特别喜欢吃榨菜,其他的食物一概不吃,还勒令国民都陪自己吃榨菜,结果长出了一个榨菜鼻子。第二天,袁怡芳发现诺儿放学后一直在照镜子,便问她怎么回事,诺儿说:“妈妈,你看我的鼻子长得像冰淇淋吗?”见袁怡芳莫名其妙,诺儿又自顾自地说,“我应该不会长一个冰淇淋鼻子吧,虽然我爱吃冰淇淋,但也不像榨菜公主一样只吃一种食物……”
女儿的话让袁怡芳灵感忽现:既然女儿对故事里的情节这样上心,那自己何不借着讲故事来说道理,让女儿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观念?于是,袁怡芳开始搜集古今中外的童话故事,希望能针对女儿身上的问题选择一部分合用的素材。但让她失望的是,童话故事虽多,但里面的主人公身上存在和女儿一样问题的却极少,难以作为思想教育材料。这时,一直酷爱写作的袁怡芳突然产生一个念头:既然没有类似的童话故事,我何不自己写给女儿看?
于是,袁怡芳开始了自己的童话创作。
故事疗法渐生效
袁怡芳读书时的作文成绩颇佳,平时也爱在网上写日志,但真刀真枪地创作童话,对她来说还是第一次。虽然忐忑,但创作的热情还是淹没了她的担忧,她很快创作出故事的第一节。袁怡芳给童话的主人公取名为“费晓雾”,隐喻“小废物”,因为她常常跟女儿开玩笑说:“你老不听妈妈的话,不爱运动也不爱背诗,以后是不是想当个小废物?”
写完第一节之后,袁怡芳有些不自信,怕诺儿不喜欢自己编的故事,所以并没有给她看,而是将文章上传到某文学网站。恰好那几天诺儿参加了《三字经》背诵大赛,但因为太过紧张发挥得不太好,袁怡芳便将这个细节写入童话的第二节。因为诺儿不懂得珍惜物品,时常弄坏自己的铅笔盒和书包,还经常用脚踢门和垃圾桶,所以袁怡芳有意要培养女儿的“惜物”理念,于是她在童话里写道:“每件物品中都关着一个小精灵,他们是那些不听话的孩子的灵魂,所以物品都是有知觉的,也怕痛,渴望得到温柔的对待。”
至于那些灵魂为什么会被关进滚筒、石桌和钢琴,袁怡芳也有自己的解释:“被关进滚筒的小孩褐褐除了吃东西和睡大觉什么都不喜欢,不爱运动、不爱学习,更不爱写作业,只想找个地方像懒羊羊一样呼呼大睡;石桌里的小孩冰冰虚荣心特别强,老爱嘲笑长得丑的人,所以被关进了冰凉的石桌,只有等到12个特别丑的人来亲吻石桌,冰冰才能得到救赎;还有的小孩,因为贪吃冰淇淋、不想练琴,都被绿精灵关进了各种各样的物品,再也无法同家人团聚,也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写这些的时候,袁怡芳是别具匠心的,因为童话里的人物所犯的错误,都是诺儿身上的缺点。她写完一节,就立刻传到网上,免费供大家欣赏,没想到点击率很高,不少家长和孩子都喜欢阅读。见作品受欢迎,袁怡芳才松一口气,将写好的部分打印了出来,每天读给女儿听。
听说妈妈会写童话,诺儿非常好奇,当她听到故事里的人物身上发生的许多事竟然和自己身上发生的事相重合的时候,显得特别激动,每次听故事时都全神贯注,若有所思。慢慢地,诺儿的行为也开始发生变化,她不再粗暴地对待自己的电子表和文具盒,而是轻拿轻放,小心翼翼;此外,她也自觉运动了,不需要妈妈督促,吃饭也不再视青菜如大敌,而是每样都吃一些。有一天,诺儿还决定将自己最爱的卡通小熊带去学校,她告诉妈妈,自己曾经也像童话里的冰冰一样嫌弃长相不好的同学,还当面说同学太丑,她决定主动向对方道歉,并将玩具熊送给对方……
看到诺儿身上发生的奇妙变化,袁怡芳高兴极了,写作的热情也更加高涨。她开始在童话里加入一些哲学问题,引导女儿思考“我是谁”、“来这个世界上做什么”。每次看到女儿静静沉思的样子,袁怡芳特别欣慰,她决定将“故事疗法”继续下去。
奇幻世界传递正能量
最初的时候,袁怡芳每天只写一两千字,慢慢地,女儿听故事的渴望超过了她写作的速度,她只好加快写作步伐,从原来一两千字增加到四千多字。
诺儿很喜欢妈妈写的故事,并不时提一些意见和建议,还将打印好的稿件带到学校给同学们阅读。没多长时间,诺儿的小同学也都成了袁怡芳的粉丝,大家争相评点阅读,诺儿也因此成为班里最受欢迎的学生。看到女儿因为自己的童话收获了好人缘,袁怡芳乐得合不拢嘴,又在故事里向女儿“传授”更多处理人际关系的小秘诀。
在女儿的启发和建议下,袁怡芳也打开了自己的想象力,在童话里增添许多科幻细节,并塑造了一个来自外太空的人物――“美通通”。美通通具备超能力,总是在关键时刻为主人公费晓雾和苏茶花提供帮助,并帮助她们打败了狡猾的绿精灵。这些奇幻绚丽的情节让故得越来越精彩,看得诺儿大呼过瘾。
不知不觉间,袁怡芳就写了22万字的童话故事,并在网上收获了极高的人气。四川文艺出版社一位编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部作品,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联系袁怡芳,并与之签订了图书出版合同。2012年12月份,《费晓雾的奇幻天空》一书正式出版,诺儿学校的同学们齐齐赶到新书会捧场,大家都夸袁怡芳是一位智慧妈妈。
作为一部探索孩子们内心世界的作品,《费晓雾的奇幻天空》融汇了国学、科幻、心理学和哲学知识,是一部传递正能量的新型童话。这部作品一问世就受到许多业内人士的好评,被知名儿童电影导演宝力德誉为“中国版的哈利波特”,不少动画制作机构也对这部作品产生了兴趣,纷纷向袁怡芳抛出橄榄枝。2013年8月底,袁怡芳与上海一家动漫制片厂签订合作协议。如果拍摄顺利,费晓雾也将于不久登上荧屏,成为被孩子们津津乐道的又一个动漫人物。
虽然作品成功出版为袁怡芳带来一系列惊喜,但最让她惊喜的还是诺儿身上的改变。在“故事疗法”作用下,诺儿已经变成一个极为懂事的孩子,不仅在学习上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还经常帮妈妈做家务。
关键词:清代;知识女性;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28-03
严格的清代知识女性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于90年代,繁荣于21世纪近十余年。目前学界对清代知识女性的研究主要在作品解析、人物考述、思想意识、文化生活、家庭教育、婚姻与交际等方面,成果喜人。尤其是近十余年,论著日丰,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大陆学者为主,兼顾海外学术成就,试对近二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供学界讨论批评。
一、大陆学述成果研究追述
清代知识女性研究是女性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清史研究的薄弱环节。为使清代知识女性受到应有的关注,大陆学者们做出了不懈的探索。
(一)知识女性专题研究
1.时期的知识女性。论及这一时期知识女性的文章非常多,大多认为时期以女学生和女教师为主体的知识女性,已向近代转型,他们对起推动作用,但其社会地位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的自我解放思想和政治意识开始觉醒,交际与活动空间不断扩大。沈智在著述里,曾对知识女性的办刊活动进行了详细剖析[1]。李兰萍对女知识分子的精英――晚清留日女生的特点及其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究。魏中林、花宏艳《晚清女诗人交际网络的近代拓展》(《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指出晚清女诗人的文学与交际网络包括家族网络、媒介传播网络、以学校为核心的私谊网络和以社团为载体的会社网络。在晚清女性自我意识和政治的觉醒、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角色的建构几方面论文也不少。王庆宏从清末妇女解放的背景、内容和特点及其影响都做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妇女解放思想片面追求男女平权,妇女解放主体局限于小资产阶、资产阶级范畴[2]。沈蓓绯《与近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建构》(《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则从女性主体意识、政治意识、家庭角色重塑方面探讨了知识女性社会角色的建构。
2.知识女性的特点与生成因素。乔玉钰《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消――明清才女的皈依佛、道之风》(《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2期)指出明清相当一部分才女皈依佛道的现象及其原因。杨银权认为清代知识女性的知识通过家庭、婚姻生活、交游等途径获得,清初和清末知识女性关注社会事务的特点鲜明[3]。郭蓁《论清代女诗人生成的文化环境》(《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认为良好的家庭熏陶是清代知识女性们生成的一重要因素。此外,郭英德认为清代女子“才德不相妨”观念的流行,为普及女子文学教育提供了机缘。
3.作品出版与文化生活方面。张聆雨将清代知识女性的作品出版途径归纳为:男性亲属、老师或藏书家、好友等非亲属女性、作者本人刊刻四种[4]。蒋勇军的《清末民初女子文化生活与女性意识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以知识女性为研究主体,介绍了清末知识女性接受教育、创校、办刊、举办慈善事业、开展文娱活动、反对封建文化陋习等文化生活。而崔景博士论文则从文学创作、交游活动、女性形象及生存环境、女性书写的流传于传播等方面进行了研究[5]。韩淑举《明清女性阅读活动探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年第1期)一文,研究了清代知识女性的阅读书籍种类及其阅读特点。
4.家庭角色与职业方面。关于清代知识女性的家庭角色问题,不少学者在论著里有涉及,但专门论述的文章不多。侯杰、秦方以《大公报》几位著名女编辑、记者为例,探讨他们的人生历程、婚姻家庭,以此解读清末知识女性的家庭角色[6]。逯慧娟的《略论清末民初知识女性的职业状况》(《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指出清末知识女性向教育、医疗、出版社等领域渗透独立谋生,总结了其职业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5.思想观念方面。李静、刘蔓通过对《名媛诗话》的研究,认为传统知识女性对“贞节”观念是十分认同的,尽管无奈,但他们还是以守寡、殉节、伤害身体的方式来表达对“贞节”的恪守,往往将不幸归结于命不好[7]。张磊在《中国近代知识女性的教育观》(《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年第3期)阐释了近代知识女性的教育观,即兴女学、男女同校、掌握知识是男女平等的基础。 段继红在其论文中揭示,清代知识女性渴望寻求志同道合、同声相应、注重精神和情感交流的理想婚姻[8]。段继红、 高剑华《清代才女结社拜师风气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指出,清代才女冲破传统拜师结社、广泛阅读,女性意识开始觉醒。鲍震培的《从弹词小说看清代女作家的写作心态》(《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孟梅的《论明清女性剧作家的“谪仙”情结》(《艺海》2012年第9期),则从写作心态与作品中饱含的期盼去挖掘清代知识女性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人物研究
清代知识女性人物研究已有一定数量颇见功底的文章问世,其中群体研究的文章较多,为数众多的广大知识女性仍被冷落于角落,个案研究亟待深入。
1.比较研究。李玮玮的学位论文部分章节从宗教、词情、爱情、友情几方面对三位女词人做了比较研究[9]。徐莉梅《吴藻、沈善宝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通过对两位知识女性的诗词研究,探讨了两人迥异的创作心态及其原因。
2.个案研究。词人:清代词人中受关注较多的是顾春、吴藻、贺双卿、吕碧成、熊琏、徐灿等人。对顾春的研究文章很多,其中吕菲的《论清代北京满族女作家顾春的文学创作》(《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对其作品进行了赏析。对贺双卿其人有无问题,学界仍有争议,但肯定者为多数,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其人与作品的整理与研究日盛。对吕碧成的研究也不少,主要是从其词作,其人与国际素食运动的关系,中国知识女性的转型这些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对吴藻的研究主要是从生平考述、其悲苦人生和作品这几方面。
诗人:对清代女诗人的研究成果斐然,研究较多的是沈善宝、恽珠等人。张佳生对满族女诗人进行了宏观研究,列出的清代女诗人达几十人之多,并对比较著名的女诗人进行了评述[10];朱吉吉的《清代满族女诗人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则更为细化,采用个案方法,对清初期、中期、后期的女诗人进行研究。经过梳理,万鹏、陈玉玲发掘出若干名不见经传的清代无为女诗人[11]。聂欣晗的《清代女诗家沈善宝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是沈善宝研究的一部力作。高春花的《清代女诗人恽珠生平家世考略》(《兰台世界》2011年第23期)对恽珠的生平及恽氏家族进行了考述;杜家骥先生考证了那逊兰保的生平、其家族与清廷的关系,对史籍和论著中的错误进行了辨析,并以那逊兰保及类似史事为例探讨了汉满蒙血缘、文化交融的现象[12]。其他在专篇论述中被研究的女诗人也有不少,列举如下:骆绮兰、汪端、陈静渊、王淑昭、钱凤纶、席佩兰、薛绍徽、杨继端、谢浣湘、汪韫玉、佟佳氏、张令仪、钱孟钿、方维仪、刁素云等。
画家:白英追溯了为慈禧的宫廷职业女画家缪嘉蕙的生平往事,开启了对清代女画家的研究[13]。彭建的《清姿秀骨 俊逸脱俗――清代女画家廖云锦赏析》(《收藏界》2012年第3期)对廖氏画韵的赏析,使女画家的性情跃然纸上。
科学家:沈雨梧教授的集学术性与普及性合一的女科学家传记著作,记录了天文、数学、物理、中西医学、纺织学等各学科的31 位清代女科学家[14]。李敏《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的成才之路》(《高师函授》1986年第1期)介绍了清代著名女科学家王贞仪的生平、家世、婚姻及其作品。
其他领域:对其他领域的清代知识女性也有专门的论述。清代女史家有清代李晚芳、陈尔士,戏曲家有王筠,清末著名办报人有胡彬夏和晚清女权主义者唐群英等,而屠揆先的《清代女中医曾懿及其简介》(《中医杂志》1981年第4期)则向我们介绍了清代女中医曾懿及其医学成就。
3.群体研究。有关清代知识女性群体的研究,一些论文用力较深。《清代女诗人研究》[15]一文,对诗人及其创作进行了整体和个案研究;汪青云的《清代女性词人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研究了女性词坛的盛况、词人的生存状况、创作等内容;《关于随园女弟子的成员生成与创作》(《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和张远凤的《清初“蕉园诗社”形成原因初探》(《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是对诗社成员群体研究的代表作。郭蓁认为,清代女诗人群体凸显出地域性、伉俪诗缘、家族化、边缘化、多孀居者等特征[16]。冯曦缘《试论近代女性创作群体的分类》(《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第1期) 对晚清女诗人进行了分类研究。
(三)地域性研究
清代知识女性区域研究中,江南市镇是学者们研讨的中心,对苏州、常州、吴地、浙江、徽州、桐城、杭州、上海等地知识女性研究的论文很多,且大多是硕博论文;而对边疆地带知识女性的研究薄弱。在清代知识女性的分布上,付琼、曾献飞认为清代女诗人主要分布在江南,呈现从沿海到内陆、从南到北递减的特点;从各省分布看,可分为名府中心型和首府中心型,清代女诗人群体的分布区与进士群的分布大致吻合[17]。王细芝《清代闺秀诗人的集中分布及其成因》(《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也对此问题进行了类似的探讨。花宏艳《晚清女诗人地域分布的近代化》(《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指出,晚清女诗人的地域分布继承了清以来闺阁文学的地域优势,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湖南、广东近代化较早、较深入的地区女诗人的数量大幅增长。
(四)知识女性创作研究
总体看来,清代知识女性的研究主要是文学工作者对女性文学作品的赏析展开的,这方面的文章十分多,大多是从创作的成就、特征、艺术风格等进行探讨,史学视角下的研究极为不足。王瑜《清代女性诗词成就论》(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对清代女性诗词的成就分类进行了探析,并对其成就的局限性和原因发表了看法;张宏生《清代妇女词的繁荣及其成就》(《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对清代知识女性的创作成就予以赞扬,对女词繁荣原因阐释了自己的见解;冯晓东、饶晨曦、申国娥《清代女词人创作特征研究》(《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8期)一文指出,清代词人有一门风雅、才名意识、群体唱和三特征。此外还有对女性弹词小说和女性书信体散文书写的研究文章,不再赘述。
二、港台地区研究成果
近二十年来,港台地区清代知识女性研究比较深入。香港黄嫣梨女士通过四位女词人的创作和遭遇,透视清代妇女在国家、社会、婚姻、宗教观等方面的思想转变[18]。中国台湾钟慧玲的《清代女诗人研究》(里仁书局,2001)末章,赏析了金逸、徐昭华、汪端等闺秀的文学创作。中国台湾女学者华玮的《明清妇女之戏曲创作与批评》(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4年)一书,是明清妇女戏曲创作与批评的主要成果。王力坚的《清代才媛与文化考察》(文津出版社,2006)从诗词、话、书简、戏曲几方面对清代妇女文学进行了研究;他的《从看家庭对清代才媛的影响》(《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一文则探讨了清代知识女性的生成问题。
三、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学术界对清代知识女性的研究视角新颖。美国学者高彦颐从女性视角进行研究,一改认为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才开始解放的传统史观,认为明末清初的知识女性并不是人们认为的那样饱受压迫,他们反而是旧社会的积极构建者[19]。美国耶鲁大学康正果先生的《与・边缘文人的才女情结》(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一节,对清代女诗人贺双卿做了专论。《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美]曼素思著,定宜庄、颜宜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通过(1683-1839)对清代江南女性的人生历程、写作、娱乐、工作、虔信的探讨以强调女性史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中国女性史》([日]山川丽著,高大伦、范勇译,三秦出版社,1987)的第七章,谈及了清代知识女性的觉醒等内容。美国女汉学家孙康宜,在其著述里对清代薄命才女―寡妇诗人的文学成就进行了概括[20]。此外,美国学者魏爱莲教授对清代才女的文学生活亦有相关著述。美国白馥兰的《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江湄、邓京力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一书,指出女性科技强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角色与性别规则,认为妇女非男权的牺牲品,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与社会秩序的积极参与者。
四、结语
近二十余年来,清代知识女性的研究工作成绩斐然,但亦有薄弱环节。人物个案研究极其匮乏,少数民族、文学领域之外的知识女性群体研究尚需深入。地域性研究不均衡,多聚焦江南,对东北、西北、西南、中部地区知识女性关注不够。研究视角较窄,多从文学赏析角度研究,史学视角下的研究不足,缺少对“人”的关注。此外,研究重两头轻中间,忽视了对清中期知识女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沈智.前后的女子报刊[C]//纪念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1981.
[2]王庆宏.时期知识女性的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3]杨银权.清代知识女性的知识养成及特点[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张聆雨.清代女性著述出版途径考[J].古典文献研究,2012,(0).
[5]崔景.清后期女性的文学生活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6]侯杰,秦方.知识女性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家庭角色分析――以女编辑、记者为实例[J].南方论丛,2003,(2).
[7]李静,刘蔓.从《名媛诗话》看清代女性文人的贞节观[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
[8]段继红.修到人间才子妇, 不辞清瘦似梅花[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3).
[9]李玮玮.清代三位杰出女词人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10]张佳生.清代满族妇女诗人概述[J].满族研究,1989,(1).
[11]万鹏、陈玉玲.清朝无为女才人考证[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12).
[12]杜家骥.清代蒙古族女诗人那逊兰保及其相关问题考证[J].民族研究,2006,(3).
[13]白英.缪嘉蕙――为慈禧的宫廷女画家[N].成都日报,2007-02-26:B02.
[14]沈雨梧.清代女科学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15]段继红.清代女诗人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6).
[16]郭蓁.清代女性诗人群的总体特征――以清初至道咸诗坛为中心[J].齐鲁学刊,2008,(5).
[17]付琼,曾献飞.论清代女诗人的地域分布―以《国朝闺秀诗柳絮集》所收诗人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
[18]黄嫣梨.清代四大女词人―转型中的清代知识女性[M].北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2.
纯歌版歌曲歌词
注 纯歌版为沒有念白故事情节的版本号
男 心也成空 雪也匆匆忙忙 叹她不再回头
女 躁动不安的风 却盘绕在其中 恨他未曾留
男 仅仅 千百种思绪千般暗涌
合 仅仅 往事难平休
男 草泽的春 虫鸣花瘦 谁会的酒
女 你的笑倒映在溫柔的痴 笑我不知道愁
男 仅仅 灵蛊续命怎将会
合 仅仅 梦醒知尘世
男 也想同你行云过半生 获胜浮名何能?
女 世有烦恨由不得身 心思难成
女 且把此梦保存 男 想念更甚
女 且留一蛊为证 男 云泥谁问
合 彩蝶竞相 结业没有人
女 别再等
男 这一剑是 最终的诗 只给你的执
女 笑他還是 最傻的模样 摸不透的痴
男 仅仅 再无笛声寄纯真
合 仅仅 鳳凰也作尘
男 踏雪凌剑不忍心碎星空 空闲了梦中人
女 引蝶唤蛊只一瞬间 输掉尘世
女 且把此梦保存 男 想念更甚
女 且留一蛊为证 男 云泥谁问
女 彩蝶犹恨 结业没有人
萝莉,即洛丽塔的缩写。出自台湾作家赵尔心翻译的俄裔美国作家的小说《洛丽塔》,或指小说中的女主角12岁的洛丽塔,后在日本引申发展成一种次文化,用来表示可爱、萌萌的小女孩,或用在与其相关的事物,例如洛丽塔时装。被世人公认最早的萝莉角色是1982年推出的《甜甜仙子》中的MOMO公主。
萝莉语出纳博可夫的小说《洛丽塔》中同名的女主角,其剧情描写中年男子爱上了年龄与自己有所差距的少女的故事,而后“萝莉”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指可爱的小女孩。
中文版于1964年台湾皇冠出版公司出版,赵尔心翻译 ,是洛丽一词的最初使用者。
(来源:文章屋网 )
2、1998年,任贤齐出演“杨过”,而他的小龙女名叫“吴倩莲”,这一版本在香港台湾更火,而此版的“郭芙”版雅致名叫季芹,季芹出生于1976年,之后大多活跃在主持界。
3、同样是1998年,由新加坡拍摄的《神雕侠侣》中,由范文芳出演杨过,陈秀丽则为郭芙。
4、而2004年,黄晓明与刘亦菲版的则最令人惊艳,这一版,真的很讨厌郭芙,刁蛮愚蠢而无知,被陈紫函刻画的很清晰。
1、内容简介:
鸟啼远山开,林霏独徘徊。清雾闻折柳,登楼望君来。锦缎珠翠之间,她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庶女,后来嫁给了侯爷为继妻,侯府的深宅大院,她该怎样以自己的才智生存下去。
2、《庶女攻略》是吱吱所著小说,2012年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讲述了一个地位卑微的庶女,嫁给了侯爷为继妻,以自己的才智生存下去的故事。2017年7月12日,《2017猫片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榜》,《庶女攻略》位列61位。
(来源:文章屋网 )
1、《维纳斯的诞生:佛罗伦萨的爱与死》,背景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群星闪耀,奇才辈出。物欲横流,宗教极端。一个身上纹着毒蛇与男像的修女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这部小说便是这位修女的自白书;
2、《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3、《与神对话》,是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在2015年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各种关于生活的真知灼见,以及教导读者如何正确地对待生活的理念;
4、《霜冷长河》,作者是余秋雨,是散文集,也是余秋雨在文学创作上的一次转变。这本书不再以历史为文章的主体。在经历种种尝试之后,探讨生命成为了文章的主题。
(来源:文章屋网 )
王克难, 学历:台大外交系毕业,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研究。
出版书籍:《离乡的孩子》小说1979 、《生日礼物》散文集1993 、《雾里的女人》散文小说集1994 、《雾里的女人》散文1995 、《诺言树》散文小说1999 、《离乡的孩子》、《流浪者之歌》、,散文集《生日礼物》等;绘画作品曾在美国参加特展;出版音乐带《天涯若比邻》等十卷。现居台湾。《蒙娜丽莎之约》选入新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科书。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诗画一体;意境;色彩;构图;张爱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008-01
“诗画一体,追求意境”作为一种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创造和审美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才女张爱玲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但若仅仅以文析文,从文学角度来分析,是难以阐发其文章的画意的,只有以画析文,结合绘画的特点和具体文本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品味其中的绘画美
一、色彩美
马克思说过:“银反射出一切光线的自然的混合,金则反射出最强的色彩红色。而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在文学创作中,色彩通过文字,借助联系,激发美感。徐复观在《中国画和诗的融合》一文中认为,“画与诗的融合即人与自然的融合”。
张爱玲在《爱》中,将人物嵌入自然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水墨画般的色彩感。这个《爱》的故事,像水墨画一样,淡雅、宁静,充满和谐之美。“女孩子”、“春天的晚上”、“桃树”、“月白的衫子”、“对门的年轻人”,这几个词构成了一幅清丽的画。画中没有浓郁的色彩,有的只是淡淡的几笔,将颜色轻轻晕染开来。这篇文章语言风格和张的其他文章不同,没有通过浓郁的色彩给我们以视觉的冲击,从这些淡雅的色彩中我们仿佛可以品味到爱意弥漫,纯如月,绵如水。彼时,张爱玲和胡兰成正在相恋,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品味到少女初恋,春风吹皱了一池湖水,荡荡悠悠的羞涩和憧憬。
二、构图美
艾青说:“诗人应该有如画家一样的渗合自己情感的构图。”作家通过独特的虚构和描摹,在心灵的虚构空间里建构起通向感性的物质空间,从而突破了文学创作自身物有的原则和规律,彰显文学艺术魅力。
张爱玲在散文《爱》中运用时空透视法,借用文中关键字词在一个画面中给阅读者造成多个时空透视的效果,构造朦胧的审美感觉。散文《爱》中“老了”、“那春天”、“那个青年”,“那”字就像水墨画中的透视技法一样,将过去和现在两个时空重叠在了一起。“那”字营造了一种如梦似幻的虚实感,不禁让我们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否只是一个青春逝去、满目悲凉的女子给自己的一份心里慰藉。也许,那一幕从未在男子的心里激起片刻的涟漪。这种朦胧的写法,通过时空的距离给我们水月镜花般的迷离之感,
三、意境美
宗自华于1943年发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他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中国画在构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根据创造意境的需要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的空白。中国画用笔简约,往往只着墨于寒塘雁迹等细微之处。虽只廖廖数笔却写出画家通天尽人之情怀。相似于中国画,张爱玲在散文《爱》中也十分注重提炼情节,抓住生活中富有包孕性的一点进行集中描绘,万取一收,以少总多,以创造意境“空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朱光潜对“留白”作过精辟的概括:“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意,而尤在无穷之意。”
张爱玲在散文《爱》中“就这样完了”,就运用了这种技巧,让两人相遇的故事在处戛然而止,女孩子“被拐了”、“作妾”、“转卖”,并没有细细的说明,她将最有戏剧化的情节省去,任由我们猜测其中的惊险和风波。张爱玲不把一切写满,在这省略中留下的空白被小说中升腾着的人生深深的寂寞与浓浓的悲凉所填满,只凭一个“了”字,丁香舌轻轻抵着上颌,道尽了无数唇齿间的柔情和一生相离的遗憾。从这里,我们可以体味到张爱玲心中希望和绝望交织的复杂感情,作者将这里面的个中滋味交由我们自己去联想、去体会,让文章中的意境随着空白的出现而出现。这种艺术空白,正是作家智慧的表现,是对接受者的一种信赖。它不把一切写尽、定满,它的空白处,正是它的信息量储存点。
这种对绘画艺术自觉的审美追求丰富了作家的艺术表现力、心灵感染力。正是因为张爱玲在创作中以文为主体,同时吸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文学作品所难以达到的美感,才让我们在散文《爱》中品味到了“诗画一体”蕴含的独特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徐书城.中国画之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朱光潜.谈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4]王义军.审美现代性的追求[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