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品登记制度范文

化学品登记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品登记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品登记制度

第1篇:化学品登记制度范文

化学污染物释放与转移登记制度(PRTR制度)作为一种化学品环境管理中的重要制度,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化学品环境管理整体政策框架内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随着河北省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PRTR制度相关工作也提上了日程。介绍了PRTR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内容,并分析了河北省PRTR制度实施基础,提出河北省应该积极做好PRTR制度实施的准备工作,以掌握河北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基本情况,提高政府化学品管理部门的行政效率,促进企业减排,提升公众参与化学品管理的意识,并发挥公众在化学品环境管理中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污染物释放与转移登记制度(PRTR);环境管理;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化学污染物释放与转移登记制度(PRTR制度)是定期汇总指定企业向各种环境介质排放的污染物(废气、废水、废渣、废弃物)中含有特定范围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信息,并将信息整理,提供给公众和相关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制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品环境管理制度。

PRTR制度一方面以数据信息公开的方式促进公众对政府监管工作监督和企业排放行为的监督,实现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另一方面它也能鼓励企业减排和使用清洁技术,提高环境综合污染预防与控制的效率。目前,PRTR制度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了化学品环境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591号令)和《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以下简称22号令)等法规规章,初步建立了PRTR制度,但是PRTR制度的实施尚未深入开展。河北省作为全国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试点省份,在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自2014年起,作为河北省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试点市的石家庄市和沧州市按照环境保护部统一部署和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印发的《河北省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试点工作方案》安排稳步开展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工作,目前已取得一定进展。随着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登记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及其特征化学污染物释放与转移报告表》的申报、提交等PRTR制度相关工作也提上了日程。本文旨在分析河北省PRTR制度实施的基础,提出促进河北省PRTR制度实施的意见与建议。

1PRTR制度简介

1.1PRTR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PRTR制度是政府根据化学物质对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危害及风险性制定一个化学品清单,要求涉及清单中化学物质的企业计算并申报向环境(包括大气、水体、土壤)排放的清单中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随固体废弃物转移的物质量,定期向指定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这些数据信息和上报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处理,建立PRTR数据库,并将此信息公布于众,使公众知晓。通过PRTR制度的实施能够使政府、企业、公众了解特定化学物质排放和/或转移的数量、潜在的风险和这些物质的来源———特别是这些来源的确切地点、分布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通过PRTR制度的实施能够促进污染预防,有利于推动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促进清单化学品排放和/或转移的削减,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PRTR制度的实施能够通过数据的获得,提高公众的兴趣和意识,使政府、企业和公众形成合力,共同进行化学品环境管理。

1.2PRTR的发展历史1974年,荷兰建立“污染物排放登记PollutantEmissionRegister”制度(也被称为“排放目录系统EmissionInventorySystem,EIS”)成为首个具有PRTR雏形的国家。1986年美国建立了首个能够完整体现PRTR制度内涵的制度,即有毒物质释放清单制度(ToxicsReleaseInventory,TRI),成为真正意义上建立PRTR制度最早的国家。PRTR制度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理事会提出的名称,该组织于1996年2月提出OECD各成员国实行PRTR制度的劝告。随后,PRTR制度开始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PRTR制度,墨西哥、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2001年实施PRTR制度。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已经建立了完整的PRTR制度或正在试点该制度。

2河北省PRTR制度实施的基础分析

2.1PRTR制度认知度分析河北省作为全国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试点省份,在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14年河北省确定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重点监管企业175家,开始逐步推进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工作。随着22号令的实行,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重点监管企业对环境风险评估以及PRTR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理解层次仍然较浅。重点监管企业之外的大多数企业未能理解PRTR制度的内涵,经常与其他登记制度混淆。公众对于PRTR制度的了解状况基本为零,认知亟待提高。

2.2信息公开能力分析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环境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为河北省的环境信息公开提供了制度基础,《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为河北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鉴于PRTR制度尚未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该项工作仍然缺乏信息公开经验,需要借鉴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等已有的信息公开方式。

2.3技术支持能力分析2014年,河北省确定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4家机构作为河北省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试点的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支撑单位。随后,河北晶淼环境咨询有限公司等众多单位也积极参加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专项培训,熟悉掌握了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中关于污染物释放与转移部分的计算、编写等工作,为后续的《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及其特征化学污染物释放与转移报告表》的提交、申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相对于PRTR制度全面实施所需的技术力量来说,仍显微弱。

3对河北省PRTR制度实施的意见与建议

3.1借助多种途径广泛宣传PRTR制度PRTR制度是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和公众多方努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制度。河北省目前仍处于PRTR制度实施的初期,无论政府部门、企业,还是公众和媒体对于PRTR制度的了解都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市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于PRTR制度一知半解,企业将其作为又一项负担,公众和媒体的监督更是无从做起。现阶段,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河北省PRTR制度实施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根据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在PRTR制度实施中的角色,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培训工作。针对具有化学品环境管理知识基础的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建议以2014年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试点培训工作为基础,针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PRTR制度专项培训工作,让一部分人先了解PRTR制度的内涵。然后,以点带面开展更为广泛的培训工作。充分利用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河北省环保产业协会、河北省环保联合会等单位的宣传平台介绍PRTR制度,例如在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网站“专题报道”或“环保知识”版块开辟PRTR制度专栏,在起到带头宣传作用的同时为后续的媒体宣传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利用有限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全方位宣传,也可以将PRTR制度编成标语,在公路、街道等进行宣传。

3.2通过多重手段推动PRTR制度的启动实施通过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试点工作,河北省已经具备了实施PRTR制度的基础。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对PRTR制度的了解不够深入等原因,PRTR制度的实施,尤其是实施初期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因此离不开多重手段的推动。首先,河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应密切关注22号令的修订动向并积极参与其中,针对PRTR制度的实施献言献策。其次,在22号令确定今后PRTR实施的要求后,提升PRTR相关工作在河北省工作部署中的优先级别,把PRTR制度的实施作为今后化学品环境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推动PRTR制度的顺利启动。在PRTR制度的开展过程中,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力量不断督促落实文件,推进PRTR工作的实施。此外,借力《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等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及“十三五”相关规划的编制,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助推PRTR制度的有效落地。

3.3做好PRTR数据深入公开的准备工作信息公开是社会公众参与化学品环境管理的前提,是避免PRTR制度沦为政府—企业“二人转”的必要条件。深入的信息公开是媒体、公众参与到PRTR制度中来的基础,而信息的方便检索与利用则是公众、媒体参与到管理中来的真正关键。河北省在今后的PRTR数据的公开过程中应该坚定的遵循上述文件的要求,在信息公开的深度上下功夫,做到规定公开的必须公开。借鉴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等信息公开方式,让公众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据,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应充分总结经验,数据分析文件,开发信息统计分析工具以方便PRTR数据的检索、比较与利用,能够让普通公众不仅能够看到数据,还能看得懂数据。通过上述方式信息才能完成从企业到政府再到公众的传递,才能在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同时让公众参与PRTR制度成为现实。

3.4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技术支持单位的支撑作用环境保护技术支持单位是政府管理部门的智囊,对于政策出台、实施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北省在PRTR实施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技术支持单位的支持作用。由于环境保护部很多技术支持单位都对PRTR制度有很深的研究,故应加强与环境保护部技术支持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以人为师。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简称“环保部固管中心”)是PRTR制度顶层设计的主要技术支持单位,从早期的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试点填报到22号令及其配套文件的,环保部固管中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河北省应该加强与环保部固管中心等技术支持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借助各技术支持单位的专业力量使河北省各界更好的理解PRTR制度的内涵,为推动PRTR的实施打好基础。依托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晶淼环境咨询有限公司等技术支持单位的科研力量成立PRTR制度实施项目小组,开展PRTR制度专项研究,分析河北省PRTR实施的经验与教训,为河北省的化学品环境管理提供专项的技术支持。

3.5主动争取学术界的技术支持PRTR制度的实施流程相对简单,但是实施过程中需要技术力量的大力支持。目前河北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学术力量对化学品环境管理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因此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学术界的支持。例如:面向河北省大专院校发起类似于“PRTR大学挑战项目”等活动,借助学术界的力量开发信息统计分析工具,分析PRTR数据,使广大专家学者、大学学生等技术力量为PRTR实施献言献策。

4结语

国外近30年的PRTR制度实施经验表明,PRTR制度是一项多方共赢的化学品环境管理制度,其有效开展能够掌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基本情况,提高政府化学品管理部门的行政效率,促进企业减排,提升公众参与化学品管理的意识,发挥公众在化学品环境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因此,河北省应该积极做好PRTR制度实施的准备工作,以便PRTR制度能够在河北省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于相毅,毛岩,孙锦业.美日欧PRTR制度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38(2):195-199.

[2]葛海虹.欧洲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简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9-20.

[3]王宝成,孙锦业,读刚,等.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填报试验实施设计[J].绿色科技,2009(10):13-15.

[4]李汝雄,王建基.国外的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J].现代化工,2002,22(5):56-58.

[5]陈刚.化学品清单模式值得借鉴[N].中国环境报,2010-04-29:4.

[6]孙凯.环境法的“自动执行”———美国《毒性物质排放清单》的启示[J].世界环境,2010(2):10-14.

[7]Wolf,S,M.FearandLoathingaboutthePublicRighttoKnow:theSurprisingSuccessoftheEmergencyPlanningandCommunityRight-to-KnowAct[J].JournalofLandUseandEnvironmentalLaw,2011(11):217-324.

[8]钟卫红,陈可杰.论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影响[J].探求,2014(3):55-60,79.

[9]李何.“污染物排放、转移登记制度”实施的技术研究[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2,22(1):19-21.

[10]污染物质排放转移登记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比较[J].环境保护科学,2002,28(5):34-35.

[11]OfficeofPollutionPreventionandToxics(USA).ToxicChemicalReleaseInventoryReportingFormsandInstructions(Revised2012Version)[R].WashingtonDC:EPA,2013.

第2篇:化学品登记制度范文

    各国一般将化学品分为现有化学品与新化学品。所谓现有化学品是指各国化学品法律关于新化学品申报审查制度建立以前已经上市销售和使用的化学品。新化学品是指在其投产、进口或商业流通之前,不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现有的化学品清单之列的化学品,通常是指尚未在该国或地区生产和使用的新开发或进口的化学品。20世纪70年代新化学品申报登记制度建立之初,全世界经济领域中生产、流通、使用的化学品已有近10万种,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经过了初步的风险评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强对现有化学品的风险规制,例如,1993年,欧盟了《关于现有化学品风险评价和控制的793/93号条例》;2006年,欧盟通过了一项新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的1907/2006号法规》(REACH法规)。REACH法规将同时适用于新化学品和现有化学品的管理,该法规规定了为期11年的过渡期完成对现有化学品的检验和评估,并为过渡期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时间表,要求产量较大的现有化学品需要优先注册;产量较小,但人类较为关注的化学品也应该优先注册。2003年9月12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2009年12月30日进行了修订),对新化学物质实施申报登记和跟踪控制制度,至此,我国建立了对新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制度。但对于现有化学品,我国尚缺乏相关的风险评估信息,风险管理是缺位的。2002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了《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单》(IECSC),到2009年,该名单共收录45355种现有化学品。此前,主要依据危险化学品分类,我国系统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名录》,共收录了近4000种危险化学品,而对在《危险化学品名录》以外的大量生产和使用的现有化学品,未能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价和管理,导致国际上早已或正在禁止、限制的高环境与健康风险的有毒化学品,仍在中国个别地区生产和使用。在现有化学品的规制方面,我国应当在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第一,加速现有化学品环境风险的评估。鉴于现有化学品数目巨大,我国应当采取优先原则,对通常意味着高暴露风险、高产量的化学品优先开展制度化或组织化的危害性质测试,为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评估的信息。第二,完善现有化学品的分类管理制度。我国现行《危险化学品名录》中危险化学品主要依据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中危险货物一览表确定,而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的分类体系是为了控制危险货物安全运输制定的,对急性毒性以外的其他健康危险性,特别是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性三种特殊毒性没有制定分类判定标准。例如,我国危险化学品中的“有”主要是以急性中毒指标LD50为标准,无法充分囊括当今化学品环境管理主要关注的那些常规判定为“低毒”甚至“无毒”,但却以低浓度、生物蓄积性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长期潜在毒性影响的PBT或EDCs等有害化学品[1]113。因此,《危险化学品名录》应当根据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修改完善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管理范围,并推动对经评估确认的高风险的“优先有毒化学品”采取淘汰或限制等风险管理措施。

    二、确立化学品环境自愿协议制度

    环境自愿协议是环境自我管制之一种,所谓社会自我管制系指个人或团体本于基本权主体之地位,在行使自由权、追求私益之同时,亦志愿性地兼负起实现公共目的之责任。在概念特征上,社会自我管制包含着两个核心内涵:“自愿性”与“公益取向性”。环境自愿协议(VEAs)包括单边承诺(UC)、公共志愿计划(PVS)和协商性协议(NA)[2]。单边承诺包括单个企业或者产业协会的环境改善计划;公共志愿计划是由公共部门设定好一定的加入条件和行为标准,由企业来选择是否参与;协商性协议则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与工业行业或企业经过协商签署协议,旨在通过协议的实施达到节能减污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环境自愿协议体现了当代环境法中的合作原则,透过规制者与被规制企业的协商与合作,可以有效弥补法律的局限性,实现环境管理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提高规制效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十九条首次规定了环境自愿协议制度,在化学品的基本立法中也应确立该项制度。事实上,环境自愿协议中的“单边承诺”已在我国化学产业界得以实践,“责任关怀”即是一个例证。责任关怀(RC)是全球化工行业自发地在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三大方面(简称HSE)所采取的行动计划,旨在不断改善化工行业在环保健康以及安全领域的表现。RC运动由加拿大化学生产者协会(CCPA)于1985年首次发起,相继被美国化学品制造商协会(CMA)以及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性组织化学工业协会所采纳,后在国际化学品协会理事会(ICCA)的正式推动下,至今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200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发起的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推进“责任关怀”行动正式启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与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联合了《责任关怀实施准则》,该准则包括社区认知和应急响应准则、储运安全准则、污染防治准则、工艺安全准则、职业健康安全准则、产品安全监管准则六个方面。2008年5月29日,在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组织下,杜邦、拜耳、壳牌、巴斯夫、三菱化学、罗门哈斯等24家跨国化工巨头在京共同签署《“责任关怀”北京宣言》,承诺将保障经营过程的安全和环境友好,通过分享信息,推广严格的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业绩指标和验证流程等方式,在中国树立可靠的化工行业形象。目前我国承诺实施“责任关怀”的有化工、石化行业的43家企业以及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等三个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建立化学品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PRTR)制度

    在化学品的规制过程中环境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充分的相关信息,政府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制;只有化学品信息的充分公开,才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减少化学品的风险和危害。质言之,化学品信息的申报、收集与公开是政府、企业与公众三者之间相互信赖与合作的基石。OECD国家的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PRTR)制度是这方面比较成功的范例(见表2)。PRTR制度是指建立一个从各类排放源向环境排放和通过废弃物转移的各种指定极危险化学物质的报告和登记制度,并将收集的数据向社会公众散发和用于化学品环境管理。虽然各国的PRTR制度不尽相同,该制度的设计取决于各国具体的需要、条件和环境目标。但是,各国的PRTR制度仍然具有以下四个共通点:①化学物质或污染物的清单;②排放与转移的多媒介(大气、水、土壤)或综合性报告;③由固定或移动污染源报告汇总成污染物数据库;④污染物资料与数据可以为公众所获得[3]。最早的PRTR制度是1974年荷兰开始实施的“排放目录制度(EIS)”,1986年美国实施作为PR-TR的“有毒物质排放清单(ToxicReleaseInvento-ry,TRI)制度”之后,该制度在OECD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PRTR制度的发展历程中,美国的有毒物质排放清单制度是富有深远影响的典范。美国1986年制定的《紧急规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授权联邦环保局制定有毒物质排放清单,每个符合该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企业必须于1988年及其后每年的7月1日前向环保局局长和州委派的特定官员提交排放清单上所列的每种有毒化学品排放情况的年度报告。清单上的有毒化学物质从开始的大约329种增加到了2000年的约650种[4]。企业的年度报告是向公众开放的,《紧急规划和社区知情权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第十款规定:“联邦环保局局长须根据提交的数据资料,建立全国有毒化学物质存储数据库并进行维护,任何人都可以以有偿方式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获得这些数据资料”。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信息以自愿公开为原则、强制公开为例外。《清洁生产促进法》确定了污染严重企业的“黑名单”制度,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必须向公众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2007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也只是鼓励企业自愿公开环境信息,强制公开的对象仍然是《清洁生产促进法》所框定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的企业。我国应当在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创设PRTR制度,目前上海市、天津市被选为试点城市,在全国配合开展化学品PRTR制度的试点工作。

第3篇:化学品登记制度范文

第一条为加强对剧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剧毒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剧毒化学品的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为剧毒化学品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剧毒化学品,是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收录的剧毒化学品。

第二章监管职责

第四条市、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剧毒化学品安全监督综合管理和剧毒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公安、环保、质监、卫生、工商、交通等部门依法履行对剧毒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剧毒化学品单位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三章企业管理

第六条剧毒化学品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剧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剧毒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剧毒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剧毒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第七条设立剧毒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及剧毒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改建、扩建的,必须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九条的规定申请批准书。申请人凭批准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剧毒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才能开工生产。

第八条已建剧毒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需要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的,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下列管理制度:

(一)以岗位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三)对剧毒化学品数量、流向、使用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动态跟踪、瞬时监控登记与备案制度;

(四)生产、储存装置检修维护及年度安全评价与备案制度;

(五)安全巡查、隐患整改和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六)双人双发、双人记帐、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和双人使用的“五双制度”;

(七)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证件查验与登记制度;

(八)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管理和作业场所安全警示制度;

(九)安全培训教育、考试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十)从业人员职业性健康监护制度。

第十条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其中剧毒化学品生产、储存单位的安全评价工作应当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中发现生产、储存装置存在现实危险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予以更换或者修复,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安全评价报告应当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场所设置通讯、报警、应急救护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第十二条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不得使用无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剧毒化学品;不得从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采购剧毒化学品。

第十三条剧毒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的地点、数量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剧毒化学品储存企业出租储存场所的,必须对储存环节中的安全负全面责任;剧毒化学品经营单位需要租赁储存场所存放剧毒化学品的,必须与出租方签订安全管理协议,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第四章经营和销售过程监管

第十四条剧毒化学品经营单位必须取得甲种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方可经营。

第十五条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市公安部门申领购买凭证、准购证。剧毒化学品购买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取得相关证明。公安部门每年应当对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将检查情况记录存档。

第**条剧毒化学品销售单位必须按照市公安部门出具的购买凭证或者准购证中规定的剧毒化学品品名和数量销售。销售人员应当如实填写购买凭证或者准购证。购买经办人须在回执联上签字确认,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回执联上交市公安部门。

第十七条剧毒化学品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剧毒化学品流向登记制度,明确流向登记责任人。销售剧毒化学品,应当记录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购买人、驾驶员、押运员的姓名、身份证号及购买凭证号、准购证号、公路运输通行证号、运输车辆牌号,并将所购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用途、销售日期、销售人等进行登记。相关记录应当保存3年以上。

经营单位应当每天核对剧毒化学品的销售及库存情况;发现被盗、丢失、误售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剧毒化学品必须交由具备剧毒化学品运输资质的单位承运。〖JP3〗运输工具的罐槽及其他容器必须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要求。

第十九条禁止利用内河以及其它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剧毒化学品。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托运人应当向目的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第五章应急救援

第二十条剧毒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发生剧毒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开展救援工作,并立即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环保、质监部门。

第六章企业转产、停业、关闭

第二十一条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企业转产、停产、停业、关闭、改制的,应当按国家规定认真做好报废剧毒化学品及剧毒化学品废弃物的管理工作,不得留有事故隐患。停产企业应当保证剧毒化学品的安全,在停产前制定停产期间剧毒化学品的管理方案,并将方案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环保部门备案。

企业转产、停业、关闭或者改制的,应当制定剧毒化学品及剧毒化学品废弃物的处置方案,并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质监、环保等部门备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剧毒化学品的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章废弃品处置

第二十二条处置废弃剧毒化学品,环保部门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公众上交的剧毒化学品,由公安部门接收。公安部门接收和其他有关部门收缴的剧毒化学品,交环保部门认定的专业单位处理。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企业停业、解散时无财力处置剧毒化学品废弃物的,交环保部门认定的专业单位处理。

第二十四条剧毒化学品经营单位负责回收本单位销售的废弃剧毒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并落实有关单位进行无毒化处置。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对剧毒化学品单位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条剧毒化学品单位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4篇:化学品登记制度范文

二、主要任务(一)淘汰落后,取缔非法。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凡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装备或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一律取消其相关资格,依法予以关闭;凡不符合《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要坚决依法取缔;凡不符合有关安全、环保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使用氰化物的小电镀厂、小电子器件厂等,要依法予以关闭。(二)实施生产许可,严格市场准入。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年1月13日前,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逾期不办的,一律停止生产并依法予以处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开工生产。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用于危险化学品的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制造单位须依法取得制造许可证,未取得制造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凡擅自开工生产的,依法严格查处。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工作监督管理,严格办证程序,严格条件审查,严格发证标准,从源头上堵住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新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对不符合当地城市规划,未经规划部门批准和虽经批准但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工程项目,按照“三同时”要求进行建设,对未进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不予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对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物和容器(包括用作运输工具的槽罐)实行定点生产,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和分装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国家标准的规定采购和使用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和容器。压力容器、气瓶、汽车和火车槽罐车要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办理使用登记手续方可投入使用,并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三)加强安全监控,确保储存安全。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凡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的,一律停止使用。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要认真核查从业单位底数,全面掌握生产、销售、使用和承运剧毒化学品的情况,督促从业单位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四)严格审批条件,规范经营秩序。对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行政规章和国家标准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审核、发放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对于经营设施、从业人员素质等经营条件不符合有关规定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经营资格。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依法取证情况的查处工作,坚决取缔各类非法经营企业和销售网点,规范危险化学品的销售行为。

(五)强化执法检查,整治运输环节。加强道路和水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单位)资质、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和水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申报制度。建立地区间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协查制度。对不具备资质或在内河、内湖进行剧毒化学品运输的单位和个人,严格依法予以处罚。(六)深入调查摸底,整治使用环节。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调查摸底工作,掌握使用单位数量、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品种和数量、工艺技术方式、储存设施设备等基本情况。认真排查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源登记台帐。依法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强化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整改事故隐患,保证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安全。(七)加强废弃处置环节的安全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对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单位的安全监督检查,合理调整专业处置单位的布局,解决接收和收缴的危险化学品得不到及时处理的问题;依法对危险化学品收集、贮存和处置经营单位实施许可管理,预防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和污染环境。(八)深化“双基”工作,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把专项整治与加强“双基”工作、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相结合,指导和督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的企业安全自我约束机制。一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建立和落实提取安全费用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等。三是制定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实施持证上岗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四是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细化标准,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推动企业持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通过隐患整改、危险源监控、从业人员培训、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事故预防、应急处置能力。(九)建立预警机制,构建应急救援体系。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增强安全预警意识,搞好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普查登记,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隐患整改工作,建立生产安全预警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应急救援资源,构建全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县(市)区人民政府、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以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十)加强法规建设,依法监督管理。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加强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治秩序。(十一)建立信息网络,实现动态监控。通过危险化学品登记、生产经营许可、生产储存企业设立审批、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生产储存装置安全评价、安全现状评估、危险源普查与监控、隐患整改、人员培训考核、宣传教育、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等措施,逐步建立起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满足危险化学品动态监管、危险源监控、应急救援、信息共享、政务服务的需要。(十二)鼓励科技进步,提升安全保障水平。组织推广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储存和使用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鼓励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安全防护措施,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积极引导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生产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开发,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保障能力。

三、实施步骤(一)**年重点对生产、储存和使用环节进行集中整治。有效遏制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力争全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有所下降,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取证率达到100%。1、**年基本完成符合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工作,督促不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抓紧整改,尽快符合发证条件,申请取证;继续开展危险化学品储存装置安全评价,关停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储存装置;部署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调查摸底和执法检查工作,重点对使用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和隐患整改;指导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编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做好危险化学品登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小电镀厂和小电子器件厂等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工艺、设备、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普查,关闭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装备、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加大对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资质和运输活动安全检查的力度,规范危险化学品运输市场秩序。2、**年。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发放情况,部署开展非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查处工作;根据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全面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对生产、储存企业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开展登记工作;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生产企业评价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发放定点证书;对**年1月以来新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停产整顿或关闭未经审批擅自建设或投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开展本地区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普查,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完善本地区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初步建立起全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二)**年重点对经营、运输和废弃处置环节进行集中整治。力争杜绝重大恶性危险化学品事故,全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有所下降,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生产企业100%取得定点证书。

第5篇:化学品登记制度范文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以及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按照《条例》的规定,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

公安、环境保护、交通、质量技术监督、建设(规划)、工商、卫生、铁路、民航、邮政、农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条例》规定的职责,共同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业人员应当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从业人员有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化学品单位所采取的防范或者事故应急措施的权利。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控告违反《条例》和本办法的行为。鼓励、支持和保护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社会监督。

负有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受理对危险化学品违法行为的举报,并及时予以核实、处理。

第二章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

第七条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

第八条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时,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规划适当区域或者场所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以及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必须在批准的区域或者场所内进行。

第九条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设立申请之日起7日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在专家审查后10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人民政府应当在2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予以批准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批准书;不予批准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书面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凭批准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第十条设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申请人,有权自主选择具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其申请设立生产、储存企业的条件进行安全评价。

第十一条安全评价机构和安全评价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经安全评价人员签字后,由安全评价机构负责人签署。安全评价机构和安全评价人员对安全评价报告负责。

第十二条依照国家规定必须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的,向国务院质检部门申请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的,不得开工生产。

第十三条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车间、仓库不得与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第十四条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和使用。

第十五条生产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企业,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定点后,依法办理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

制造压力容器的,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取得相应的许可,不再办理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

第十六条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或者使用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当将使用情况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具体标准按照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执行。

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取得相应许可后方可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和设施,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在作业场所和专用仓库设立固定监测点,并告知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八条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剧毒化学品的品名、产量、储存量、流向、用途的登记制度,登记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年。

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应当按照《条例》有关规定建立相应保管制度,采用必要的设施和保安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发生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废弃危险化学品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产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不依法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可以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处置,相关处置费用由产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承担。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资金用于公众上交以及收缴的剧毒化学品的贮存与处置。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组织建设废弃危险化学品集中处置设施。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的经营、运输

第二十一条危险化学品经营销售实行许可制度,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依法取得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销售活动。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分为甲、乙两种。取得甲种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可以经营、销售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化学品;取得乙种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只能经营、销售除剧毒化学品以外的危险化学品。

第二十二条申请人申请甲种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申请人申请乙种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向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附送《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材料。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和经营场所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和经营场所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符合条件的,应当在10日内颁发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在规定期限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三条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经营单位名称及其住所;

(二)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

(三)许可经营范围(剧毒化学品应当注明品名,其他危险化学品应当注明类项,成品油应当注明油品名称);

(四)发证日期和有效期限;

(五)证书编号。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应当重新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一)改建、扩建经营、储存场所的;

(二)迁移经营、储存场所的;

(三)扩大经营范围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条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后,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需继续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第二十六条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企业厂区内销售本单位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不再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但销售非本单位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或者在企业厂区外设立销售网点的,仍需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信息管理制度,及时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变更、撤销等情况告知同级公安、环境保护部门。

第二十八条禁止转让、买卖、出租、出借、伪造或者变造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经营剧毒化学品应当记录采购剧毒化学品的来源、品名、数量。记录应当至少保存1年。

第三十条个人购买属于剧毒化学品的农药、灭鼠药、灭虫药的,应当如实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码。

禁止任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指定剧毒化学品购买单位。

第三十一条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的运输资质,其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应当符合《条例》有关规定。

第三十二条禁止托运人委托无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企业运输危险化学品。

第三十三条承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必须符合《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等国家标准,技术状况达到一级车辆技术等级指标,所配载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符合《条例》有关规定。

用于水上运输、经营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及其配载的容器必须按照国家关于船舶检验的规范进行生产,并经船舶管理机构认可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十四条装卸危险化学品的车站、仓库、充装点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检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行驶证、道路运输证以及车辆配载容器的检验合格证,并根据车辆核定的吨位进行装载;剧毒化学品的发货方还应当核实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并出具剧毒化学品运输装载清单。

交通等部门应当加强对前款有关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驻点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外省车辆必须凭车籍地的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有效证件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交通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托运人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时,承运人应当如实告知负责运输的驾驶人员、押运人员以及承运车辆车牌号。前述事项如果发生变更,承运人应当及时告知托运人,由托运人提前1天向目的地的公安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托运人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申请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公安机关应当同时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的办理情况和变更登记情况告知同级交通部门。

第四章危险化学品的登记与事故应急救援

第三十七条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危险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危险化学品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八条危险化学品备案的具体内容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环境保护、公安、质量技术监督、卫生等部门提供危险化学品备案资料。

第三十九条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定期组织演练,并将应急救援预案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一条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条例》第五十一条和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

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事故情况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公安机关应当对肇事车辆依法实施扣留,直至事故处理完毕。

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的,由环境保护部门统一公布信息。

第四十二条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在“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上提供应急服务电话,并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和必要的协助。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四条负有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应急救援、安全评价以及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检查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检查单位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涉及被检查单位商业秘密的,应当为其保密。

被检查单位对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四十五条负有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应当互相配合、实行联合检查;分别进行检查的,应当互通情况;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的,及时移送其他有关部门并形成记录备查;接受部门应当对移送材料或者案件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移送部门。

第四十六条对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组织抽查监督,并将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安全评价报告的抽查率不得低于当年安全评价报告总数的20%。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危险化学品违法行为,《条例》或者其他法律、法规已有行政处罚、行政处分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八条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相关行政许可的;

(二)指定剧毒化学品购买单位的;

(三)未按照规定告知其他行政机关相关执法情况的;

(四)发现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未按照规定及时移送材料,以及接受机关不依法作出处理的。

第四十九条危险化学品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一)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未依照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将使用情况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

(二)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未将剧毒化学品的产量、储存量、流向、用途的登记记录保存2年以上的;

(三)危险化学品装卸和发货单位未依照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进行装载的。

第五十条危险化学品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部门或者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的车辆不符合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而从事公路运输的;

(二)托运人委托没有运输资质的企业运输危险化学品的;

(三)在本省驻点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单位违反第三十五条规定,未持有效证件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交通部门备案的。

第五十一条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的托运人以及承运危险化学品的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伪造、变造或者通过非法转让、租借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依照《条例》有关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而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情形予以处罚。

第五十三条从事水上危险化学品经营的船舶,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依照《条例》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四条生产、储存、使用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将危险化学品报备案的,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危险化学品单位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情节严重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条例》规定予以没收违法所得,吊销相应的资质、资格和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篇:化学品登记制度范文

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生产年”为主题,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切实抓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我办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确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不断推进“安全生产年”目标任务落实。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促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和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素质。通过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管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三、工作范围、内容要求

(一)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对象范围是,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

(二)安全生产“三项行动”重要内容。

1、开展执法行动的主要内容:对以下行为进行排查登记,上报区安监局,并协助区级部门进行执法行动:

(1)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经营、建设的;

(2)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违法违规进行项目建设的;

(3)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的;

(4)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

(5)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的;

(6)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

(7)其他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2、开展治理行动排查安全隐患的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作业环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2)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完好率不达标及不按规定进行检测检验的;

(3)受自然灾害威胁而未落实防范措施的;

(4)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

(5)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不健全,应急预案制订修订演练不及时,以及自救装备配备不足、使用培训不够的;

(6)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缴纳等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的;

(7)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

3、开展宣传教育行为的主要内容:

(1)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全民安全法制意识;

(2)宣传安全发展的理念,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3)宣传推广安全生产工作的典型;

(4)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科技周”等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5)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抓好新进人员安全教育,强化全员技能培训。

(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具体内容:

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善和执行情况,特别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分管安全生产责任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情况;

(2)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和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特殊行业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是否建立了定期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否认真进行了隐患排查,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查出的隐患整改情况;

(4)安全投入保障情况,人员培训情况,夜间和节假日干部值班情况;

(5)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罐区等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设备(液位、压力、温度报警和可燃气体泄漏报警)是否齐全,监控责任和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储罐进出物料和切水操作是否有专人监控;

(6)应急管理情况。是否制定应急预案、是否进行定期演练、应急救援器材设施是否完备,是否采取了事故状态下防止清净下水外排污染的措施。

2、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

(1)销售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是否存在超许可经营范围现象,是否严格执行“一书一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标签)制度。

(2)销售剧毒化学品的企业是否落实查验、登记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运输车辆安装的安全标示牌的规定;是否落实储存场所防盗、“五双”(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制管理、人员资质等规定。

(3)加油(气)站的设备、设施和周边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卸油、加油、检修等重要环节是否建立了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是否编制了科学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是否配备了必要的应急器材。

(4)新建加油(气)站建设项目的设立安全审查、安全设施审查情况;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资质情况;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情况;试运行方案备案、安全措施制定和落实情况。

(5)销售氯酸钾的企业和单位是否建立了并严格执行了流向登记制度。

(6)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特别是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汽油、柴油、航空煤油、腐蚀品、剧毒溶剂充装单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充装车辆资质、安全状况查验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严禁超量装载规定执行情况;操作人员取得上岗证的情况。

(7)危险化学品单位证明资料不齐全、检验检查不合格、罐体内残留介质不详和存在其他可疑情况的罐车禁止充装危险化学品规定的落实情况。是否向驾驶员和押运员说明充装的危险化学品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生产企业的联系方式等内容,是否向押运员所押运的危险化学品信息联系卡。

四、时段划分

“三项行动”要贯穿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同步部署、同步检查推进。同时要结合安全生产规律特点,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

(一)生产经营单位自查阶段。

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按照“三项行动”的内容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二)全面排查和治理隐患阶段。

要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摸清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部位,建立工作档案,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安全隐患整改目标责任书,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限期消除安全隐患。

(三)巩固成果阶段。

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认真落实防火、防爆、防尘、防静电、防冰雪灾害、防冻裂泄漏,切实消除事故隐患,将“三项行动”开展情况于月30日前报安监办。

五、工作要求

第7篇:化学品登记制度范文

第一条为保障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生产、经营、运输、贮存和使用化学品的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工作场所使用化学品,是指工作人员因工作而接触化学品的作业活动;本规定所称化学品,是指各类化学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本规定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按国家标准GB13690分类的常用危险化学品。

第四条生产、经营、运输、贮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向周围单位和居民宣传有关危险化学品的防护知识及发生化学品事故的急救方法。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生产单位的职责

第六条生产单位应执行《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及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并到化工行政部门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

第七条生产单位应对所生产的化学品进行危险性鉴别,并对其进行标识。

第八条生产单位应对所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挂贴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以下简称安全标签),填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以下简称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九条生产单位应在危险化学品作业点,利用安全周知卡或安全标志等方式,标明其危险性。

第十条生产单位生产危险化学品,在填写安全技术说明书时,若涉及商业秘密,经化学品登记部门批准后,可不填写有关内容,但必须列出该种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特性。

第十一条安全技术说明书每五年更换一次。在此期间若发现新的危害特性,在有关信息后的半年内,生产单位必须相应修改安全技术说明书,并提供给经营、运输、贮存和使用单位。

第三章使用单位的职责

第十二条使用单位使用的化学品应有标识,危险化学品应有安全标签,并向操作人员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十三条使用单位购进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核对包装(或容器)上的安全标签。安全标签若脱落或损坏,经检查确认后应补贴。

第十四条使用单位购进的化学品需要转移或分装到其它容器时,应标明其内容。对于危险化学品,在转移或分装后的容器上应贴安全标签;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在未净化处理前,不得更换原安全标签。

第十五条使用单位对工作场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危害应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对检测和评估结果应建立档案。作业人员接触的危险化学品浓度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暂没有规定的,使用单位应在保证安全作业的情况下使用。

第十六条使用单位应通过下列方法,消除、减少和控制工作场所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危害:

(一)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替代品;

(二)选用可将危害消除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技术;

(三)采用能消除或降低危害的工程控制措施(如隔离、密闭等);

(四)采用能减少或消除危害的作业制度和作业时间;

(五)采取其它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第十七条使用单位在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应设有急救设施,并提供应急处理的方法。

第十八条使用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清除化学废料和清洗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废旧容器。

第十九条使用单位应对盛装、输送、贮存危险化学品的设备,采用颜色、标牌、标签等形式,标明其危险性。

第二十条使用单位应将危险化学品的有关安全卫生资料向职工公开,教育职工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经常对职工进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育和培训。

第四章经营、运输和贮存单位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经营单位经营的化学品应有标识。经营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具有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进口危险化学品时,应有符合本规定要求的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上加贴中文安全标签。出口危险化学品时,应向外方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对于我国禁用,而外方需要的危险化学品,应将禁用的事项及原因向外方说明。

第二十二条运输单位必须执行《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和《危险货物包装标志》等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有权要求托运方提供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二十三条危险化学品的贮存必须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第五章职工的义务和权利

第二十四条职工应遵守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应及时报告认为可能造成危害和自己无法处理的情况。

第二十五条职工应采取合理方法,消除或减少工作场所不安全因素。

第二十六条职工对违章指挥或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十七条职工有权获得:

(一)工作场所使用化学品的特性、有害成分、安全标签以及安全技术说明书等资料;

(二)在其工作过程中危险化学品可能导致危害安全与健康的资料;

(三)安全技术的培训,包括预防、控制、及防止危险方法的培训和紧急情况处理或应急措施的培训;

(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五)法律、法规赋予的其它权利。

第六章罚则

第二十八条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单位没有到指定单位进行登记注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生产单位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未填写安全技术说明书和没有安全标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经营单位经营没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危险化学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对隐瞒危险化学品特性,而未执行本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就地扣押封存产品,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没有急救设施和应急处理方法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危险化学品的贮存不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国家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8篇:化学品登记制度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工作原则,标本兼治,认真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总体目标

从*年底至*年,用两年时间,完成我市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达标任务。通过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使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得到明显加强,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我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三、工作任务

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的要求,通过重点强化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以下八个方面的建设,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承包活动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2、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3、依法培训各类从业人员;

4、严格安全设施设备建设和管理;

5、严格作业现场管理;

6、及时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7、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和建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8、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四、工作职责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危化字[*]198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危化司确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考核机构(以下简称“登记中心”);省安全监管局对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确定广东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所为省二级达标企业考核机构(以下简称“省安科所”),承担全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二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工作。市、县(市、区)安监局的具体职责如下:

1、负责本辖区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组织发动工作;

2、负责检查督促、指导本辖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

3、负责对本辖区申请达标考评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相关情况进行核实;

4、负责对本辖区已取得安全标准化证书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日常监督检查。

五、实施对象

(一)实施范围

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活动,且符合如下条件的从业单位,都要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依法设立并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企业或其分公司、子公司所属的独立核算成本的公司。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依法设立并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自有固定的仓储设施且危险化学品储存量已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的单位。

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依法设立,自有固定的仓储设施且危险化学品储存量已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从事危险化学品纯储存业务的单位。

(二)重点对象

突出重点,以下几类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作为安全标准化建设重点实施对象。

1、生产剧毒化学品的;

2、生产火灾危险性为甲类危险化学品的;

3、生产过程伴有高温、高压、低温、真空或剧烈化学反应的;

4、使用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硝化棉、剧毒溶剂等重点品种从事生产活动的;

5、储存剧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承包单位;

6、罐储设施超过10000立方米或库房面积超过550平方米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单位。

六、实施程序

(一)企业自评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成立自评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安全标准化自评工作。自评小组应由分管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工会的代表组成,原则上不少于3人,且依法取得安全标准化企业自评人员资格证书。

自评小组结合本单位安全标准化运行情况,对照安全标准化规范进行自评,认真填写《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自评/考核报告》。根据自评结果,向相应的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提出考评申请。

(二)申请考评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申请安全标准化达标考评时,应认真填写《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申请表》。并登陆“”网站,进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如实填写相关资料,通过网络提出相应的安全标准化考评申请。

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申请一级达标考评时,先由省安科所对网上申请资料进行预审核。符合要求的,通知企业按照以下要求提交纸质申请材料:

(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申请表(一式三份);

(2)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4)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自评/考核报告;

(5)企业简介、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及组织机构设置文件(复印件);

(6)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清单;

(7)主要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清单;

(8)重大危险源清单;

(9)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或销售服务网络简述;

(10)厂区地理位置图及厂区颊布置图;

(11)至申请之日前一年内未发生死亡事故或重大泄漏事故的证明文件(必须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监客部门签署核实意见);

(12)所在地市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推荐该企业申请达标考评”具体意见的公函。

省安科所对企业提交的纸质材料进行预审查,符合要求的,上报省安全监管局签署意见后,连同相关纸质材料一并寄送登记中心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通知企业对有关材料进行补正。

2、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申请二级达标考评的,按照上述程序和要求直接向省安科所提出考评申请,并提交相应材料。

(三)实施考评

考评机构在受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提出的考评申请后,成立考评小组,制定考评计划,确定考评日程安排。现场考评时,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化规范的有关要求,认真实施考评。考评工作结束后,考评小组应向考评机构提交考评报告及相关附件(考评通知、考评计划、考评记录表、不符合项报告、首末次会议签到表等)。

(四)批准与发证

经考评,符合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颁发其安全标准化证书。一级安全标准化证书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发,二级安全标准化证书由省安全监管局颁发。对考评不合格的,考评机构应发出《安全标准化考评不合格通知书》,企业经整改后可重新提出二次申请。每个企业申请考评次数原则上不超过二次。经登记中心考评未达到一级但满足二级要求的,由省安科所颁发二级安全标准化证书,可不再组织现场考评。

(五)证后管理

达标企业必须将每年的自评报告报所在县(市、区)安监局和市安监局备案后报省安科所审查。省安科所有重点地对达标企业的安全标准化运行情况进行抽查。经抽查,发现企业安全标准化运行情况存在缺陷的,由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下达整改指令书,责令其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或拒不整改的,以及发生死亡事故或重大泄漏事故的,应立即逐级报请省安全监管局撤消其安全标准化企业称号。

七、进度安排

(一)宣传与准备阶段(*年12月—*年2月)

1、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组织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企业自评人员参加培训,为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3月—*年9月)

1、*年3月—*年12月,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

2、*年1月—*年9月,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

各地根据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工作方案要突出重点,尤其是纳入本方案所列重点实施对象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优先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确保辖区内企业如期通过考评达标。

(三)检查验收阶段(*年10月—*年12月)

省安监局组织专项督查组,对我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验收。

八、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有关单位要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实施安全标准化是规范我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发生事故的重要措施,也是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把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纳入重点工作来抓,加强领导,依法行政,采取有力措施,把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政策支持,大力引导。《广东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工作中明确,对安全标准化建设按期达标并持续保持标准、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时可不再进行安全评价,直接办理延期或换证手续,并在安全生产评优、奖励、政策扶持等方面优先考虑,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对安全标准化建设未在规定时限内达标的,实行警示制度,取消参加安全生产评优、奖励等活动的资格。未取得安全标准化证书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原则上不予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手续。

(三)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各地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和政策要求,提高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对安全标准化的认知程度,扩大社会影响面,促使企业主动、积极地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

第9篇:化学品登记制度范文

各市安监局:

为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0号,以下简称40号令),现就做好全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推进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评估和登记建档工作

所有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都要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按照40号令的规定,对辨识确认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编制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个人和社会风险值,及时、逐项将相关文件、资料进行登记建档;符合规定条件的,还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登记建档。40号令实施前已经进行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评估和登记建档工作的,要按照40号令的要求对相关工作进行调整、规范,尚未进行的,要尽快开展工作。各危险化学品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评估和登记建档工作应当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

二、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

辨识确认了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单位,要按照40号令和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各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监控、应急等措施,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贯彻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监控、应急等措施及其落实情况是否符合40号令和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逐项做出评估、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形成明确的评估、评价结论。自2012年11月1日起,申请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相关行政许可提交的安全评价报告中,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内容必须符合上述要求。

对于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评价和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相关危险化学品单位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整改消除问题和隐患;事故隐患难以立即排除的,必须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限期整改完成。

三、全面开展重大危险源备案工作

2013年6月底前,全省所有辨识确认了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单位,都要按照40号令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文书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2]44号)要求,向所在地县(市、区)安监局报送重大危险源备案申请表和档案材料,申请重大危险源备案。40号令实施前已经进行了重大危险源备案的,要重新申请备案;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的,也要重新申请备案。

各县(市、区)安监局要按照40号令和安监总厅管三[2012]44号文件的规定,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备案管理制度,规范重大危险源备案的接收登记、材料审查、档案管理、汇总上报和备案核销等工作。对于危险化学品单位提交材料齐全、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当及时予以备案,并出具相关备案文书;不符合条件的,说明理由并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对于备案申请材料实质内容存在疑问、需要到现场核查的,可指派工作人员或者聘请专家就有关内容进行现场核查。

四、及时报送重大危险源的相关信息

各市、县(市、区)安监局要严格执行40号令和安监总厅管三[2012]44号文件的规定,及时向上级安监部门报送重大危险源信息。2013年1月15日前,各县(市、区)安监局要将辖区内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备案、核销材料和2012年度重大危险源的汇总信息报送至各市安监局;1月31日前,各市安监局要将辖区内的一级重大危险源的备案、核销材料和2012年度重大危险源的汇总信息报送至省安监局。对于新增加和减少的一、二级重大危险源,各市、县(市、区)安监局要按规定每季度上报一次。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还应当将重大危险源的相关情况及时录入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以备抽查。

五、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

各级安监部门要按照属地监管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工作,督促危险化学品单位做好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登记建档、备案、核销、监测监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演练等安全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安监局对辖区内的全部重大危险源、各市安监局对辖区内的一、二级重大危险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省安监局对全省重大危险源每年不定期进行抽查,对各市、县(市、区)安监局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监督检查要制定检查表、明确检查方式和要求,检查内容应当符合40号令和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进行处理,依法实施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者停止使用、直至吊销相关行政许可等措施,督促危险化学品单位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请迅速将本通知和40号令、安监总厅管三[2012]44号文件,一并传达至各县(市、区)安监局和辖区内所有危险化学品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向省安监局(危化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