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护理心得范文

新生儿护理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护理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护理心得

第1篇:新生儿护理心得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烫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69-01

新生儿由于皮肤薄嫩,烫伤后因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护理不当而容易发生休克,感染,致败血症,脓毒血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我院2012年一月收治2例烫伤的患儿,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患儿,女,1天,全身多处烫伤约4小时入院。左上肢、躯干、臀部、会阴、及双下肢,Ⅱ。-Ⅲ。共约40%烫伤创面,基底大多红润,部分红白相间,少许苍白,渗出液较多,体温37℃-38.7℃持续11天,住院27天,皮肤破溃完全愈合出院。

例2.患儿,男,20天,烫伤3小时入院,全身多处烫伤Ⅱ。面积约55%,少量水疱已破溃,大部分创面未破溃,少量渗液,体温37.3℃-38.5℃持续5天,住院15天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抗休克治疗。严重烧伤后,最早的反应是体液渗出,由于组织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样渗液聚集至细胞间隙或皮肤各层间,形成水肿,水泡或直接丢失于体表,使体液减少,电解质失衡,酸碱紊乱,血液浓缩,烧伤后的体液渗出可自伤后数分钟即开始,至2-3小时最快,8小时达高峰,12-36减慢,48小时后趋于稳定并开始回吸收,烧伤后48小时内为休克期。[1]根据小儿体重计算补液总液量,总液量的一半应在伤后8小时内输完,另一半在其余的16小时内输完,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以确保单位时间内液体顺利输入,保持输液通畅,防止液体外渗,保证输液泵运行正常,使患儿平稳度过休克期。

2.2 严密观察病情,按各项评估要求至少每2小时一次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尿量, 尿量是反映血容量恢复的最有效、最敏感的指标,尿量维持在1.0~1.5 mL(kg·h),根据尿量调整输液泵的输液速度和输量,尿量可通过称尿布或尿不湿的质量来计算。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2名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做好降温处理,降低箱温或打开箱门,体温超过38.5℃给予凉水枕。观察心率也是判断血容量变化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心率控制在140~160次/min。烫伤创面观察,注意包扎外敷料渗出情况,以及包扎肢体末梢循环情况,创面分泌物的性状、颜色、气味。

2.3 创面的护理:2名患儿烫伤处均有大小不等的水泡,以双下肢为甚, 水疱表皮完整者,不去除水疱,创面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水疱低位刺孔引流,用无菌纱布轻拭创面,再用0.1%碘伏消毒,用甲紫草+磺胺嘧啶银乳膏纱布包扎双下肢,每日换药1次,动作要轻揉,以防再损伤。对于水疱表皮已破损者,则去除疱皮,再消毒包扎,双上肢、躯干、臀部、会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涂抹磺胺嘧啶银乳膏后,暴露, 并保持创面清洁干燥,若被大小便污染要及时更换敷料。

2.4 消毒隔离:患儿置暖箱内,根据体温设置箱温,保持箱内湿度在55%-60%,保温箱每日用1∶100“84”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水箱内的水每日更换,以防细菌滋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湿式清扫,每日 2 次,用 1 000mg/L 含氯消毒液清洁地面,擦拭物品,同时严格限制探视,减少医院感染几率,每4小时进行空气消毒,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均洗手,手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每 2~4 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0.9%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防止大便污染创面,随时清理脱落的痂皮、皮屑,被污染的床单要及时更换, 体温计,听诊器固定使用,随用随消毒, 2例患儿住院期间,无交叉感染现象。

2.5 营养支持 新生儿能量储备低加之烫伤创面的不断渗出和蛋白质:的丢失,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如不给予营养支持,易发生低蛋白血症,降低抗感染能力,延缓创面修复。 因此,患儿在入院2 h 后便输新鲜血浆,严重烫伤后在丧失体表屏障的同时,肠粘膜屏障亦发生明显的应激性损伤,通透性增加,肠道微生物,内毒素移位,成为创面或全身性感染的主要原因[2]。可先试喂水无呕吐给予新生儿配方奶,以保持胃肠粘膜屏障,待胃肠功能正常后奶量循序渐进,不可过猛,防止发生应激性溃疡, 若患儿哭闹可用安抚奶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 有报道称非营养性吸吮通过刺激口腔触觉受体提高疼痛阈值, 促进 5-羟色胺的释放而产生镇痛效果。[3]

2.6 出院指导:2名患儿均在沐浴时因没有调好水温而至烫伤,新生儿烫伤与其监护人或照顾者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缺乏有密切关系。加强安全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妥善放置盛放热液器皿,冬季用热水袋保暖时要掌握合适的温度(40~50℃),并在外包裹4~5层棉布或毛巾,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使用红外线烤灯照射时,应距离被照射部位约33 cm,同时必须有人守护,以防灼伤。热水浴时先放冷水,再冲热水,水温控制在37~39℃,以手臂内侧试水温以热而不烫为宜,一旦发生烫伤,现场立即用冷水冲洗或冷敷创面,同时立即送专科医院治疗。

3 小结

新生儿皮肤薄,皮下脂肪少,组织含水量高,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心功能代偿能力低,易发生休克、高热、感染、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早期有效的对2例患儿进行补液、抗炎、抗休克治疗、创面综合处理使患儿平稳度过了休克期和感染期,阻断了新生儿烫伤病情的恶化。早期合理的喂养即提供了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保护了胃肠道,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使创面逐渐愈合,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2篇:新生儿护理心得范文

新生儿肺炎本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但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重,易并发呼吸衰竭,进一步引起心力衰竭,且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再度出现,直接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是导致围产期小儿死亡的最重要原因。笔者对2006年5月~2008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30例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2l例,女9例;年龄1-24 d,平均年龄12 d;足月顺产6例,剖腹产14例,早产儿10例;城市患儿9例,乡村患儿21例。30例患儿经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2 护理要点

2.1 做好患儿家长心理护理 患儿病情进展快且严重,家长思想准备不足,心理负担较重,为了避免患儿母亲精神刺激,令其离开抢救现场,待抢救成功后,嘱其家长陪同照顾,按时吸取乳汁,直到患儿脱离危险。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患儿小,病情重,且应用镇静剂,一切微小的病情变化都需要医护人员的细微观察。经常巡视病房,特别在夜间。抢救期间,药物应用繁多而复杂,平均每3―5min用药1次,故设有专人护理,制订护理计划,按护理计划进行护理,随时注意呼吸、心率变化。如喂乳呛咳,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布满中细湿音,考虑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必须立刻进行抢救。新生儿肺炎易并发呼衰、心衰、酸中毒,尿量观察非常重要,认真记录排尿次数,准确估计每次尿量。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 患儿由于咳嗽反射弱,故痰不能很好排出,而痰易导致通气功能不足,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导致心衰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时消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对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尤为重要。应经常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拍击背部:由下而上,由向肺门,五指并拢,掌心内凹拍击,使小气道的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气道。有利于吸痰和促进肺循环。吸痰: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者应采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促进分泌物排出。

2.4 合理用氧,改善缺氧 一般用鼻前区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升/min;氧浓度不超过40%;氧宜湿化,以免损害气道纤毛上皮细胞及使痰液粘稠。缺氧明显者宜用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4 L/分,氧浓度为50%~60%。呼吸衰竭患儿低浓度持续吸氧,需要严格控制氧流量,观察紫绀消失程度,定时检查氧气导管是否通畅,喂奶、喂水时防止呛咳。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器。

2.5 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患儿头皮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抢救期间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保证顺利输入所需的药物和液体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滴数和液体量,保持液体流畅,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2.6 室内环境 维持正常体温,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尽可能使室温保持在18℃~20℃,湿度为55%~60%,体温过高时予降温,体温过低时予保暖。

2.7 一般护理

2.7.1 脐部护理 评估脐部干燥程度,是否脱落、无脓液;如未脱落,用0.9%碘酊,超过半月仍未脱落者,应考虑重新结扎;已脱落者,有感染渗出情况,用双氧水彻底清洗渗出液、脓液后涂0.75%碘酊,已感染的脐部擦涂龙胆紫,保持脐部干燥。

2.7.2 口腔护理 每日以生理盐水棉签擦洗口腔,棉签沾水不宜多。以免引起呛咳。

2.7.3 皮肤护理 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腹泻,每次便后进行皮肤清洁,勤换尿布;保持全身皮肤干燥清洁,勤换衣,皱折处用温水清洗,软布拭干涂粉。

3 讨论

第3篇:新生儿护理心得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90-01

新生儿臀红:是婴儿臀部皮肤长期受尿液、粪便以及漂洗不净及湿尿布刺激、摩擦或局部湿热等引起皮肤潮红、溃破甚至糜烂及表皮破脱。

1资料

表12009年9月、10月、11月、12月,我院产科出生的婴儿及臀红发生率的情况

表22010年9月、10月、11月、12月份,经过科室领导严格管理和采取措施后,我院产科出生的婴儿及臀红发生率的情况

2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细心护理,注意喂养,防止消化不良。喂养新生儿前洗手,并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可提供营养,促进婴儿发育,提高婴儿的免疫功能;有利于婴儿牙齿的发育和保护,有利于促进母子感情。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可补充牛奶,但要注意牛奶的质量、浓度以及奶瓶器具的消毒。

2.1.2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沐浴前护理人员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沐浴时护理人员操作动作要轻柔,洗净沐浴液,沐浴的毛巾要严格消毒,做到一婴一巾,预防交叉感染。

2.1.3尿布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的纯棉布,切忌用粗糙布料做尿布。

2.1.4勤洗勤换尿布,尿湿后立刻换干净的,换下尿布用肥皂和开水烫洗,并清洗干净,在太阳下晒干后再用。如每次大小便后,应用温水洗净臀部,洗完擦干后可涂适量护肤油剂。

2.2特殊护理

2.2.1对局部皮肤发红的,可用紫草婴儿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因为紫草婴儿软膏有清热、活血等作用。

2.2.2对皮肤起斑疹或水疱的可在局部涂红霉素软膏,以避免皮肤感染或将鱼肝油、护臀霜,涂于患处。因为鱼肝油具有营养与保护皮肤、止痛、减少创面渗液,使创面干燥的作用,护臀霜能在表面形成保护膜,避免尿液直接刺激肌肤,保持肌肤PH值平衡,使肌肤健康。

2.2.3灯光照射法,用40-60W的鹅颈灯照射臀部,灯泡与臀部患处距离为30-70cm,每天3次,每次10-15分钟。

3总结

刚出生的新生儿皮肤较嫩,抵抗力较低,家长无护理常识,对患儿护理经验不足。我们医护人员应该经常与家长交谈,传授对臀红的预防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指导协助家长对婴儿做好饮食起居,生活护理,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防止复发。

医护人员在护理婴儿时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敏锐观察力,做好每日眼、耳、鼻、臀部、全身皮肤的清洁护理工作,使婴儿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宝宝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梅国建.《儿童护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

第4篇:新生儿护理心得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手术;护理

新生儿由于器官各方面都发育不完全,因此在手术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多,尽管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生儿的外科手术技术也得到了相应提高,但是新生儿具有抗病能力差、术中抢救次数比较多、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因此新生儿外科手术护理和普通病人有很大的区别,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更好为新生儿进行护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笔者对我院16例新生儿手术护理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将护理重点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在16例新生儿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出生时间为1h―25d。其中胃穿孔4例。先天性心瓣膜缺损2例,先天性畸形3例,先天性胆道闭锁1例,腹裂2例,先天性巨结肠2例,肠套叠1例,先天性食道闭锁1例。手术时间为1―6个小时。

2.术前护理

2.1控制体温

新生儿刚出生各种器官还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皮下脂肪比较少,皮肤薄,体表面积相对比较大,体温很容易下降。因此在手术前应注意新生儿体温的控制,手术前进行皮肤消毒或体腔暴露都很容易造成新生体温的下降,手术中输入库血,摄入热量不够,也可导致体温下降。此外,手术前一日应与新生儿父母沟通交流,尽可能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及各项指标,以及对手术的特殊的要求,能够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2.2术前禁食

新生儿各种器官都比较弱,食道和胃运动也比较薄弱,并会不间断的出现不同程度的反流现象,且1周岁以前的婴儿前贲门括约肌功能也为发育完全,40%的食物都会在胃内存储2h。新生儿在手术之前禁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禁食过程中应注意患儿容易出现低血糖或失水现象,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手术,也会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危险。因此,在手术前的4h可以给患儿一定量的奶水,或者是在手术前2h给患儿一定量的水。手术前2h给患儿4―6ml的清水不会降低胃内的ph值,也不会增加胃内的溶液容量。

3.术中护理

3.1的摆放

新生儿比较小,长时间手术对患儿影响比较大,因此患儿的摆放很重要,不仅要确保患儿呼吸通畅,还要保证患儿循环系统功能正常,同事也要讲手术部位充分显示在视野之内。患儿平卧时,肩下垫一软垫,头偏向一侧并稍向后仰,保持呼吸通畅;患儿侧卧时,注意循环系统的变化,腋下垫一个软垫,确保心脏不受压,骨盆两侧用软垫固定放置患儿扭动,上面一条腿下垫起,保持患儿腹式呼吸正常;俯卧位时,由于新生儿胸腔比较小,主要是靠膈肌运动来完成呼吸,腹部不能受压,以免影响呼吸。总之,手术的摆放在新生儿手术中非常重要,在手术中要不定期检查患儿的呼吸状况,且不可为了手术操作方便而顾此失彼。

3.2科学的麻醉

由于新生儿的面部器官及呼吸道等方面都和成人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在进行麻醉时,面罩、喉罩、气管插管等都应该与婴儿相匹配。在给患儿实施麻醉前,护理人员应协助麻醉师提前准备好合适的输液泵、血压袖带、新生儿复苏器、脉搏血氧探头、吸引器及一些急救药品。详细询问患儿情况,包括禁食情况、体重等身体状况。手术中协助麻醉师检测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体温、血压等,确保患儿安全。

3.3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

新生静脉比较短、细,而当患儿有较严重的疾病时,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脱水、营养不良等现象,导致血管充盈程度不够,术中尿量你尿比重测流量不便,且与血容量状态关系不大,这时候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及静脉通道非常重要。手术过程中又有可能大量失血,婴儿代谢旺盛,耗氧量比较大,少量的出血都有可能给患儿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术前应充分考虑到出血情况,配足合适的血量,以便能够技术补充失血。

3.4避免皮肤损伤

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嫩,很容易碰伤,导致细菌感染。因此患儿手术中皮肤护理也非常重要,一不小心手术中的电灼器使用不当就会引起皮肤烧伤,冲洗水的使用也会导致患儿皮肤损伤。新生儿肢体比较小,电极板基础面积小很容易引起烧伤,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采用双极电凝止血,而尽量少用电灼器止血,确保皮肤没有损伤。为防止药液浸泡损伤患儿皮肤,可在男性患儿尿道口接一个保险套收集尿液。在女性患儿会贴上小儿尿袋收集尿液。在手术部位的下方也要垫上防湿尿布,避免手术过程中各种水浸泡损伤患儿的皮肤。

3.5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新生儿比较小,器官比较若,手术中的麻醉会对患儿的中枢、循环和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干扰,加上手术损伤的直接刺激,患儿的生命体征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护理人员应时刻守在手术室旁边,发现患儿有异常及时通知手术医师或者麻醉师,并立即采取相关措施。新生儿手术的中突发急救比较多,手术护士应高度集中思想,时刻关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应急措施,主动将术中所需要的器械或临时要用的物品准备到位,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4.术后护理

手术后依然要注意新生儿的呼吸系统护理,患儿经过手术之后,物有可能还有残余作用,可能导致患儿通气不足,抑制患儿的呼吸。患儿手术之后,在转送途中应该将患儿的头部转向一侧,并加强脉搏的检测,同时给予吸氧设备的准备。还应时刻检测患儿的体温变化,手术之后立即将患儿置放暖向内。总之,新生儿护理人员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对患儿的爱心。

参考文献

[1] 佘迎萍.新生儿手术护理的特殊性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2,18(8):726-727

[2] 李丽红,孙文诺. 新生儿手术后护理体会[J]. 白求恩医科大学报.2008(05)

第5篇:新生儿护理心得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唇裂 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23-02

唇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已占人类先天畸形的第2位[1]。1周内的新生儿体内环境与母体内相近,新生儿生长代谢旺盛[2],此阶段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强,组织愈合能力强,形成瘢痕小。只要手术熟练,损伤小,失血少,速度快,术后控制感染,手术不会有危险[3]。超过1周后新生儿体内新环境开始建立,其抗感染能力下降,很容易造成体内酸碱平衡失调,一旦感染难以控制,需3个月后方可手术[4]。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的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5]。在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对10例新生儿唇裂进行整体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婴6例,女婴4例,年龄5—70h,体重2.8—4.2kg,手术时间1—2h,其中I度唇裂9例,II度唇裂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唇裂患儿的出生对其家长打击很大,家长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对家长讲解疾病原因,多交流,多解释,要告知唇裂患儿智力水平多在正常范围,除部分继发腭裂,影响语言功能外,其余智能水平大多正常,使家长能正确面对,指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健全亲子关系。

2.2 术前护理。

2.2.1 体检。

术前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体重,发育,营养状况,局部皮肤有无湿疹、感染,常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特别注意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2.2.2 术前健康教育。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向家长讲明手术是根治唇裂唯一有效的途径。(目前主要以Tennison-Randall法及Millard发为主[6]。其最大优点是不仅最大限度保存唇部自

然解剖结构,而且使修复更符合生理要求。唇裂术后常见继发畸形有鼻畸形、唇畸形及咬牙合关系异常等,修复方法繁多且难度很大[7],因此I期修复唇裂尤为重要。)术前停用奶瓶改汤匙或滴管喂奶,以适应术后不吮吸,利于创口愈合。因喂养时间长,且易发生窒息,喂养者要有耐心,喂养时头部抬高,喂养后拍背协助打嗝,吃完奶后喂少量温水冲洗口腔。

2.2.3 监测体温,注意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易受外界影响发生波动,有时引起体温不升。入院后即用暖箱保暖,设定箱温32℃±1℃。维持体温36—37℃之间,相对湿度在55—65%。如体温不稳定,则影响新生儿血液PH值,不利于手术[8]。

2.2.4 术前准备。术前用清水洗净面部,用棉棒清洗鼻腔、口腔。术前4h禁止喂奶,适量给予抗生素预防手术感染。

2.3 术后护理。

2.3.1 抢救物品处于备用状态,在患儿未回病房前,准备听诊器、血压计、氧气、吸引器,以备急用。

2.3.2 病情观察。患儿仍置暖箱保暖,头部尽量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防止误吸。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缺氧。术后平均吸氧2—4h,因全麻对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及手术区域影响,术后呼吸抑制或气道梗阻现象普遍,使早期低氧病症发生率较高,保持时间长[9]。严密观察手术创口渗血情况,术后注意约束双手,以免抓伤口。

2.3.3 伤口处理。注意口腔护理,每次餐后饮少量水,冲洗食物残渣。有血痂的伤口先用金霉素眼膏涂抹软化,然后用1%氯霉素酊清洗,再涂抹金霉素,保护伤口。无血痂者可直接用1%氯霉素酊清洗,清洗后再涂抹金霉素。如患儿流涕,随时用棉签清除分泌物,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2.3.4 饮食护理。完全清醒后,喂少量温开水或牛奶,用汤匙喂时动作轻、稳、准,不刺激伤口,以防损伤伤口或加重疼痛。

2.4 出院健康教育。患儿术后3月内仍以汤匙喂食,术后3个月随诊,如合并腭裂,应在2岁左右修补[10]。

3 结论

配合唇裂患儿手术,必须了解新生儿的特征,遇见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准备充分,考虑全面,配合准确。我们护理了10例患儿,均取得满意效果,既较好的恢复了生理功能,达到了美容效果,又帮助患儿安全渡过手术关,为患儿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成年后的工作带来了巨大变化。

参考文献

[1] 王炜,《整形外科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29

[2] 陈淑坚主编,《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19

[3] 郑家伟,《唇裂治疗新进展》,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3;3(2):99

[4] 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

[5] 潘蕴倩,袁建六,《系统化整体护理临床应用》[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0

[6] M.Samuel Noordhoff.The surgical technique for the unilateral cleft lip-nasal defornuitg.Noordhoof Craniofacial Foundation.2000

[7] 翦新春,粟红兵,尹兵等,《双侧唇裂/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临床分类研究》,口腔医学研究,2003,19(5):387—389

[8] 蒋新生,《新生儿24小时内唇裂修复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701

第6篇:新生儿护理心得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气胸;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按照新生儿气胸发病的原因和机理,大体上可分为医源性、病理性、自发性和特发性4种类型。其中医源性及自发性气胸发生率较高。通常是由于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由于靠近肺表面的微小泡和肺大疱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1]。新生儿气胸起病急骤,因此需要及时治疗并进行护理,否则会危及生命。现就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50例气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50例气胸患儿,其中男40例,女10例;医源性气胸18例,自发性气胸25例,病理性气胸5例,特发性气胸2例,均无肺部疾患;剖腹产28例,经阴道产22例。所有患儿均经过X线和CT检查。

1.2 方法

行胸腔排气减压。当情况危急时,应当机立断进行抢救。用50~100ml注射器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4~5肋间穿刺抽气,也可用12号针头在其尾部扎上橡皮指套,指套末端刺一小口,将针头插入胸膜腔排气,达到迅速解决患儿痛苦、提高治愈效果的目的。

1.3 护理

①患儿在术前会产生恐惧、哭闹等不良情绪,护理工作人员应热情友好、面带微笑地和患儿沟通,消除其心理上的恐惧感。若患儿情绪不稳,采取相应的镇静药物使其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应遵循关注、真诚、尊重、人文等原则。同时,护理人员应检查手术患者的各项术前检查报告是否齐全,血常规、心电图是否正常,检查术前准备工作完成情况及质量[2]。②病床的安置及急救物品的准备。将患儿安排到抢救室或患者较少、便于抢救的房间,病室要光线充足、安静、整洁。备齐抢救药品、氧气、闭式引流器械等装置。③患儿住院后立即进行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协助患儿取半卧位,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和活动,以免增加患者的耗氧量。④手术毕,要清洗伤口周围,为患儿盖好衣被,注意保暖[3]。搬动患儿注意伤口及各种引流管的保护。静脉输液妥贴护理,安全平稳的将患儿送回病室,并向家属告知手术非常顺利,以使其放心,消除家属的担忧。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讲解术后健康的饮食和意义,相关生活中注意事项以及卧床时采取舒适的。在术后的24~48h内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使患儿得到贴心优质的服务,尽量减少术后病情的变化,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当患儿有疼痛感时,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减轻患儿的疼痛感。

2 结果

本组50例患儿中,医源性气胸18例,自发性气胸25例,病理性气胸5例,特发性气胸2例。其中治愈28例,好转14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3例。

3 讨论

新生儿气胸主要分为医源性、病理性、自发性和特发性4种类型。其中医源性气胸在抢救时发现气胸后先行胸腔穿刺抽气减压,改善呼吸、循环功能,随后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才能确保持续排除胸腔积气,防止病情反复,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亦应积极针对原发病治疗。预防医源性气胸的发生,关键在于熟练新生儿复苏的操作规范,复苏时及时彻底清除口腔、咽喉及气管内分泌物,胸外按摩勿过频或过度用力;呼吸囊加压给氧时,最好接压力计,不可用力过大,对烦躁患儿应适度镇静[4]。病理性气胸多由于吸入性肺炎引起,由于炎性渗出物和羊水胎粪吸人,部分气道受阻,使部分肺泡气体吸人多于呼出,致过度充气,导致部分肺泡破裂,产生气胸。治疗上应积极处理原发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气道雾化,翻身拍背,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等[5]。新生儿自发性气胸多发生在出生后1d。由于肺泡内压一般不超过2.9 KPa(30cmH2O),而新生儿出生后最初1~2次呼吸肺泡内压值3.9KPa(40cmH2O),一过性可达9.8KPa(100cmH2O);所以自发性气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新生儿肺弹力组织发育尚不成熟,足月儿生后最初几次呼吸活动较强,使肺泡内压过高,从而导致肺泡破裂而形成气胸。自发性气胸多数临床表现较轻,仅予头罩吸氧或单次胸穿抽气后1~3d痊愈。

参考文献

[1] Marquette CH, Marx A, Leroy S, et al. Simplified stepwise management of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a pilot study. Eur Respir J,2006.

[2] 陈宏香,张文明,江栋昌.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

[3] 郑琴,刘天福,张梦桃.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急救与护理[J].吉林医学,2006.

第7篇:新生儿护理心得范文

口 味觉

一般的新生儿无需做口腔护理,只要在喝奶后,用柔软的小毛巾将牙龈上的奶渣和嘴角的奶渍擦净即可。如果有其他口腔疾病,也要先请医生诊治过后,再视情况进行相关护理,千万不要任意涂抹药品在婴儿口腔黏膜上。

婴儿约在6个月开始长出第一颗乳牙,有的孩子则会更早,只要开始长牙,家长必须要帮宝宝进行洁牙工作。每次喝奶后,用婴儿小牙刷轻轻刷齿面;同时也要开始定期去牙医那儿做牙齿发育情况的检查,为以后小宝宝拥有一口漂亮的贝齿打下基础。不论是喝母乳或使用奶瓶喂奶,都要抱着宝宝喂食,并尽可能地在20分钟内喂完,不要让宝宝边睡边喝奶,避免发生奶瓶性龋齿。

鼻 嗅觉

若看到鼻腔内有干燥的阻塞物时,千万不要直接硬挖出来,可用温水或母乳一滴,滴入新生儿的鼻子里,让阻塞物湿润,再用夹子夹出;也可用棉花棒蘸少量水,轻轻插入鼻腔清除分泌物,但动作一定要轻柔。此外,还有别的方法:一是用毛巾蘸温水敷在宝宝的鼻根部,但请注意大人一定要陪在旁边,避免热毛巾滑动堵住宝宝的鼻子;或者利用放洗澡水时,抱着宝宝在弥漫热蒸汽的浴室里停留3~5分钟,这些方法都有助于解决宝宝的鼻塞问题。

耳 听觉

小儿外耳道的皮肤非常娇嫩,专家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轻易去刺激外耳道。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不断分泌耵聍(耳屎),也是对耳道提供抗菌、保护作用,可防止灰尘和细小砂石进入耳道和耳膜,无需特别用硬物去清除。耳朵是具有自净功能的器官,耳垢通常会自动掉落,虽然少数时候需要人为力量帮忙清除,但要请医生帮助,而不是自行用棉花棒去清除耳屎,这样只会将耳垢推向更深层的位置。照顾者平日只需要用清洁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宝宝的外耳部分即可。在帮宝宝洗澡时,要注意不让污水流入耳道深处,避免造成外耳道发炎。

目 视觉

第8篇:新生儿护理心得范文

母亲经过辛苦的十月怀胎,孩子在一家人热切的期望中出生了,在喜不自禁,松一口气之时,孩子又因病理因素须转儿科治疗,其家长的心情也随之降至冰点,加上新生儿病室为防止交叉感染等原因,一般为无陪病房,随着孩子的转入,家长与新生儿间就隔离了。从新生儿入室至出院,家长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现将其心理特征与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 心理特征

1.1 恐惧心理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表现为担心孩子的病情、预后、遭受的痛苦、家庭经济负担等。

1.2 疑虑心理 表现为对医生护士不信任、医护措施不放心、孩子是否得到很好的照顾,尤其是孩子的病情加重或反复时,更加明显。

1.3 自责心理 表现为懊恼、愧疚、自我惩罚;这在知道孩子的疾病是宫内感染、遗传、母婴垂直传播时更为突出,家长陷入深深地自责中,不能自拔。

1.4 追究心理 表现为无理取闹、愤怒、打架、提过分的要求等,特别是在孩子夭折或预后很差时发生,大大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

1.5 侥幸心理 表现为满不在乎、盲目乐观,认为医生诊断错误、欺骗他,当孩子存在有先天畸形而外表无异常时,最易发生,常常要求自动出院,使孩子丧失救治的机会。

1.6 求知心理 表现为焦虑、求知欲强、不自信等,这在孩子即将出院时最为明显,担心自己的育儿知识太少,不能胜任照顾孩子的角色。

2 护理对策

2.1 要有良好的形象 良好的护士形象是与家长交流的前提,应保持干净整洁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家长以深刻的心理影响。要多主动接触患儿,如对孩子多抚触、搂抱,以取得家属的信赖。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愿意与护士沟通交流。

2.2 巧妙的语言沟通 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在5 min以内热情接待患儿家属,及时做入院宣教。每次家属送母乳和探视患儿时,护理人员及时将患儿当天的喂奶和大小便等护理情况提供给家属,使患儿家属放心。我们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予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尤其对慢性病应指出现代科技进步,不要放弃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出院时,护理人员及时准确规范地向家属提供出院指导,教会家属回家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使患儿家属感到满意。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这种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2.3 注意非语言沟通 在与家长交流时,非语言沟通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真诚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专注的倾听、对其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护士的一举一动都映入家长的眼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信任感、消除疑虑、真正的放心。

2.4 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 监护病房的布置力求舒适协调,灯光柔和,夜间使灯光暗淡些,在病室内安设钟表和日历。在探视之前,一定要把患者整理好,从头到尾再检查一遍患者身体与床单位、、引流管、敷料、输液等情况,护士要做到病情、治疗、护理心中有数,这是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

2.5 把好护理质量关 没有过硬的护理质量,再美好的语言、真诚的笑脸都是空洞的。因此,对家长的心理护理最终都要落实到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2.5.1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新生儿各组织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弱,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从思想、实践中深刻体会护理质量方针中“热心”、“周到”、“至诚”、“至爱”的内涵,以我们的热心、爱心、细心、耐心、精心为患儿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充分满足患儿和家属的要求,真正体现了“我们都是孩子的妈妈,您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您做不到的我们亦能做到的”护理理念。这就要求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将新生儿当作自己的亲人,减轻其痛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5.2 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生命力脆弱,护理要求高,护士必须有娴熟的护理技术,在静脉穿刺、吸痰吸氧、气管插管、洗胃等方面要力求准确,一次成功,提高新生儿疾病的治愈率。

2.5.3 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新生儿的病情瞬息万变,若不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将失去抢救时机。护士必须全面掌握新生儿疾病护理,熟悉主要的病理变化,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不放过任何细微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赢得抢救时机,提高成功率。

2.6 加强健康教育 根据家长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给家长以心理与技术上的支持。入院初期,护士要主动向家长做疾病知识的讲解,使其初步了解该病的病理变化、治疗过程以及我们的主要治疗经验。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以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尤其对慢性病应指出现代科技进步,不要放弃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提高家长的信任感;中期主要介绍患儿的治疗进展、目前的表现、还须治疗的时间,使家长心中有数,不要着急出院;接近出院时,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让家长抱抱孩子,增进母子或父子感情,并不失时机的做育儿知识的宣教,必要时进行示范训练,直到家长掌握为止,这将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7 及时随访 新生儿出院时,要交代好一切注意事项,包括按时服药、功能锻炼、早期教育、注意安全等,并提供“爱心卡”一张,标明咨询电话。在出院的第二天及时电话回访家长,了解新生儿出院情况,必要时作家庭访视,使家长始终认为医护人员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第9篇:新生儿护理心得范文

中图分类号:473.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2―0075―02

无创呼吸机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目前在新生儿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保证了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我科2007--2009年为82例新生儿使用了无创呼吸机,增加了患儿的舒适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管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82例新生儿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其中男44例,女38例;足月儿35例,早产儿47例,其中极低体重儿14例。

1.2 治疗方法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电监护的基础上,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辅助治疗。正确连接管路,开机后进行测试,根据病情调节好氧浓度及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氧浓度一般调至25%~50%,PEEP为3~6cm H2O,检查加湿装置,调节合适湿度,选择大小合适的鼻塞。鼻塞式CPAP辅助治疗的适应证:(1)呼吸窘迫综合征;(2)渗出性肺水肿;(3)心源性肺水肿;(4)伴有呼吸衰竭的肺炎;(5)多发性的肺不张;(6)吸入性肺炎;(7)化学性肺炎;(8)早产儿呼吸暂停;(9)暂时性呼吸困难;(10)支气管软化;(11)支气管肺炎;(12)机械通气者通过CPAP过渡撤机或撤机后预防肺不张、呼吸暂停。

2 护理

2.1 保暖 新生儿室温调节在24~27℃。置患儿于复温台或温箱中保暖,根据胎龄、体重调节温度,每4小时监测体温一次,使患儿肛温保持在36.5~37.2℃。

2.2 加强呼吸监护 患儿取30°头高脚低斜坡位,垫高头肩部,使气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由于新生儿气管缺乏坚固的软骨支持,肌肉韧带亦较松弛,头后仰过度,则气管塌陷,反可造成呼吸道阻塞。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及口鼻分泌物,包括清理鼻孔。每日更换鼻塞并消毒一次。每日口腔护理3~5次。按需吸痰,吸痰前先翻身拍背2~3min,安抚患儿至安静,使其保持侧卧10~15min后再吸痰,这样可以有效地稳定患儿的氧饱和度,增加对吸痰的耐受性。吸痰时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及氧饱和度情况。氧饱和度降至85%以下应及时戴回鼻塞通气,待稳定后再吸痰。观察并记录痰液的量、性状。观察湿化液量,检查湿化盛水器水位,保持在允许的最高水平,调节加湿器的温度至36~37℃,环路中的冷凝水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呼吸道。

2.3 喂养 对持续口饲喂养或间歇口饲喂养的患儿,应密切观察有无呕吐、腹胀及胃残留、喂养不耐受等情况。如果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应暂停喂养,必要时可予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混悬液、红霉素等,防止胃食管返流。在胃肠动力好转,腹胀缓解,无胃肠残留时再恢复喂养。如禁食期间患儿哭闹明显,给患儿辅以非营养性吸吮。

2.4 皮肤护理 选择大小合适的帽子及鼻塞,固定时松紧适宜。为避免鼻尖及上唇皮肤压疮,用水胶体敷料剪成“工”字型,沿鼻尖、鼻中隔贴至上唇皮肤。每日更换电极片一次,血氧饱和度探头每隔4小时更换一次,防止灼伤皮肤。

2.5 严密监测 用鼻塞式CPAP可增加胸腔内负压,降低心脏每搏输出量,尤其是压力在0.392kPa以上时,更加明显。故应连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每1~2小时监测一次并记录。监测使心率在120~160次/min,呼吸在30~50次/min,血氧饱和度在85~95%。因血氧饱和度不能反映高氧血症,若血氧饱和度>95%,往往可能存在高氧血症,故应尽量避免。应做好血气分析,尤其对早产儿,应严格掌握用氧指标,防止发生视网膜病变。

2.6 预防感染 患儿由于病情危重,免疫力下降,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特别强调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有效的静脉置管可减少因频繁穿刺造成皮肤损伤与感染,所以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参考文献

[1]周晓光,肖听,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0―14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