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

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1篇: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工教学;基础;兴趣;综合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069-01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电工技术是一门实用技术比较强的课程,同时也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电工技术是一门相对比较抽象难学的课程,对于机电类学校和职业中学来说是一门基础课程,是电学相关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在从事电工教学中我发现历届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均感枯燥,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感到极为困难。结合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解决这一困境,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兴趣的激发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等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我校是一所职业高中,高职学生大多底子差,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本课程主要特点是内容涵盖面广、概念多、抽象、难学、难记、难理解。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此类学生,我们不能用传统“灌输式”和“全篇论”的教学模式,应该针对实际情况重视基本理论、概念、公式和应用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我们知道在实际的电工工作中,离不开对电的基本概念的正确掌握,对定义的准确理解,对各种计算公式的适当运用和各种安全规则的遵守,否则,不可能完成实际操作,甚至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例如,当线路短路或过载造成熔丝熔断,需要更换熔丝,这貌似是一项简单的电工工作,但熔丝的材料与粗细的选择,都需要一些电工理论知识的支持,否则就不一定能完成如此简单的工作,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又如,我们在敷设线路时,对于导体应采用何种材料,管径是多少,能否符合用户的用电需求等问题,都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所以电工技术学科及学生情况的特殊性注定了我们对电工基础教学的重视。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做一些比喻性,对比性的较强易懂的例子以及结合实物挂图等形式,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引发学习兴趣。电工技能训练的电路工作原理、电路安装和故障检测可以借助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图式化、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缩短掌握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可以依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合作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通过吸引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电工知识和技能训练变成一个学生喜欢的,同时又能获得知识的欢乐谷,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电工技术课程,学到扎实的基础和技能,尽早与社会接轨并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项目实施步骤:1)教师给出电路,学生根据项目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确定项目目标和任务。2)学生对项目讨论后,制定实施计划,设计电路。3)老师检查无误后,学生自己选择的元器件连接电路。4)调试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遇到的难题。5)教师再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评估中得到提高。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得能力,培养了创新的兴趣,经过自己艰辛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才完成了一个个项目,有了成就感,也收获了成功的乐趣,学习起来更加有积极性,掌握的知识也更加牢固。所以兴趣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至关重要。

三、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前面我们说了电工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很多知识、原理很抽象,通过实际操作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电工基本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电工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身边的条件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熟练技能的机会。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模仿和自主性学习,启发学生认真审视操作的各个环节和细节,通过把操作与观察结合、与思维结合、与创造结合的整合过程,使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新的提高。这是操作能力的科学训练,它能促进操作技能向创新实践的转化,能揭示创新思维对实践操作的促进作用,进而引导学生把电工技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并大胆地投身于创造性实践活动中,为将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实习过程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整理、维护、修理实验设备以确保实习室正常开放。实验时设备或器材问题尽量让学生解决。学了照明电路的安装与维修后我就安排学生跟在电工师傅后面做,从刚开始做小工渐渐变成熟练工,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学到了很多在实习室里学不到的东西,能真正学以致用。

总之,电工学科不像其他工科,好多时候只能通过抽象的想象来理解,同时电工教学工作时一项长期的教研工作,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授课方法,善于抓住学生及学科特点,认真总结教训经验,研究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热爱电工技术,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使电工电子技术不在枯燥,促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真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实习改革;模块教学法;教学实践;实习探索

1电工电子目前教学状况

近几年来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技工学校中,电工电子教学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的讲授或提问,如三极管的特性等问题,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电工电子这一理论性很强的电子知识难以理解,因此多数学生反应都比较冷淡,甚至沉默不语,时间长了,很多一部份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反应冷淡反过来又影响到教师的教学,造成教师教学方式简单,课堂气氛沉闷,缺少激情。学生在沉闷的课堂中更感到学习索然无味,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通过和学生座谈了解情况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学生难理解电工电子的理论知识。电工电子的知识点如电磁感应、磁通量、晶闸管工作原理等知识点确实是看不见摸不着,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见到相关知识点应用产品。(二)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电子课丢去学习的兴趣。由于目前的技工学校电子类的教学模具不足以及较大部份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足,导致电工电子类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传统的讲授法,近年来出来一些一体化教学有所好转,但仍然没有较好地解决学生厌学电子类课程的问题。(三)部份教师由于教学任务太重;学生不愿学等原因。为此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模块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证明在技工学校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实习中采用模块教学法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激励了学生们学习新的知识,加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2模块教学法的特点

模块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将分散的知识教学点综合为一个整体模块知识体系,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模块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模块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模块。在模块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模块实践过程中,理解与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及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模块教学法是一套教学战略,教师借此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题目进行深入地学习。模块教学方法没有特定的结构或一层不变的教案或教学材料,它是一个复杂但灵活的框架,用于帮助师生进行互动教与学,教师成功实施模块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会自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模块作业。

3模块教学法在电工电子课程中的教学实习改革

电工电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关联性较强的学科,是技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子通信专业、制冷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本课程,在实际中有何用途,如何应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技校学生们甚感茫然,尤其是在技工学校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的兴趣偏颇,专业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采用模块教学法,可以达到教与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全部内容划分为四个知识模块,将知识模块转换成与实践相对应的模块,分阶段选择四个模块:稳压电源、调光灯、可控放大器、收音机。先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然后按4~7人一个小组,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布置模块任务。学生分别对模块进行讨论、查找资料,并写出各自的设计思想与方法,画出方框图,设计原理图、选择元器件、必要时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试验。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相互交流,最后确定模块实施方案。经过改进后,学校提供器材由学生正式实施模块,模块完成后,写出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体会、包括实施模块成本核算,最后教师进行评估总结。在模块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3.1模块的选取是模块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模块的选取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模块的内容最好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功利性,当他们觉得这个知识很有用的时候就会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块的选取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自主创新,模块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但要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让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完成规定的模块活动任务。例如,在学习了“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晶闸管的特性与主要参数”、“单相可控整流电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等内容后,向学生布置了“调光灯电路的安装调试”模块。在动手之前,向学生发放任务书(包括设计模块、技术指标、可选器件等),要求:设计一个白炽灯调光灯电路,能够无极调光。首先通过论证与选择,确定总体方案;对总体电路进行选择和设计计算 ,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和电路参数计算,画出电路原理图和布线图;预设计经教师审查通过后,学生即可向实验室领取所需元器件等材料,并在试验板上组装电路;此后运用测试仪表进行电路调试,排除电路故障,调整元器件,修改电路,使之达到设计指标要求。在为期1周(课外时间)的时间内,针对学生水平不齐,实行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好、动手能力强、能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增加了有一定难度的额外设计(如进一步利用继电器和声音或超声波传感器等对其进行遥控控制),以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创造潜能。选择此模块的目的主要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原理及应用,并对前面所学的“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加以巩固提高。全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学习、讨论,确定了三套方案。通过该模块的实践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了学过的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还对双向可控硅、传感器、继电器等新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总之,模块的确定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需要教师们经过多次的研讨,紧紧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来确定。

3.2模块实施过程是模块教学法的核心环节

模块确定后,进行模块实施动员,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动员工作,让学生了解模块活动教学的意义、模块应完成的任务、模块活动所需的技术与学习方法、实施流程及考核办法等。教师应先期完成该模块,一方面对模块有个全面的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当模块提出的时候就能拿出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模块活动教学中来。我们在开展模块“调光灯电路的安装调试”时就采取这种方法。在模块开展前,教师先完成了一套“调光灯电路”的设计并制成样品,在提出模块要求时当场表演给学生看,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明确该模块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怎样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3.3 总结 评估是模块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模块完成后的总结评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首先,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模块教学活动对他们的意义。通过总结,使学生找到自己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以及在模块活动实施过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然后,教师要在评估中指出模块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他人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中得到提高。最后,进行模块完成后的综合评定,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对学生个人在模块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及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调光灯电路的安装调试”模块评估时,我们详细分析了全班五套方案的各自特点,总结了“可控硅”、“单结晶体管”的应用,介绍了调光灯电路的原理和传感器的基础知识,详细说明了怎样用微弱信号对高电压、大电流的控制和变换的简单方法,再通过电路成本核算比较,最后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可行的、实用的方案,使教师的评估总结过程成为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3.4调查测评是模块教学法的有效补充

重视调查测评环节,有利于对实施模块教学法教学的更进一步完善、充实和提高。通过实施模块活动教学,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又制作了成品,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老师也感到骄傲。

第3篇: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朱凡(1979-),女,河南南阳人,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曾松伟(1975-),男,浙江松阳人,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浙江 临安 311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D12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04-01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电工学”作为工科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其教学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很深奥的理论,而在于培养学生将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应用于各自专业的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创造性地发挥专业的能力。因此,教学工程中不仅要考虑为学生搭建完整而具可塑性的知识框架,更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联系起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使其完成在校学习要求,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明确教学目标

“电工学”教学的课程教学对象涉及到很多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他们对于电类基础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电工学学习需求。

另一方面,教师也清楚“电工学”自身具有的特点:例如概念多、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等,而且该课程涉及的内容相当多,包括电路分析理论、电工测量及电子技术等基本知识。对于这样一门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在有限的学时内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将电工学的知识和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相联系,就是说将电工学的相关知识应用到不同的专业领域中,使学生建立系统的学习体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二、课堂理论教学改革

“电工学”作为工科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是直接为各专业服务的核心基础课程,对各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改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为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总结了“电工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及案例,供同行参考,用心钻研教材。

1.由浅入深,引入学习重点

适时地利用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起点,例如:电路理论中的电压和电位的两个概念,可以从高中物理学过的电压引入电位的概念,并通过简单的电路计算来讲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在讲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可先复习前面变压器的知识,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并将其一一列在黑板上,然后类引入新的教学内容。这样,由已知信息带出未知信息,顺理成章,既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又有助于学生复习掌握以往的知识点。

2.理论知识内容的扩展与工业实际应用相结合

如前所述,“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知识直接和工业现场的实际应用相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点时,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1]

例如:在讲解电动机的正反转这一知识点时,启发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涉及到电机正反转的应用实例。在课堂上结合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展示各种应用电机正反转原理工作的机器及设备,包括:吊车、钻床、机械臂等。并给学生讲解这些设备正常运转的基本原理,关注电机正反转如何转化为机械的实际运作。这样,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扩大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电工学的一些理论比较抽象,而多媒体的声、形、色、动等给学生直接的视听感受,可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三相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的产生、转子的转动、晶体管中载流子的运动等等,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将枯燥的理论变为生动的动画,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难点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使课堂气氛相对轻松活泼。[2]

如今,校园的网络非常便捷,笔者也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己动手去查找视频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讲到二极管、晶体管的应用电路时,教材中往往给出的是该电路的分析计算,这一点固然重要,但是如果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网络搜索实际的电路组成,或是一些视频讲解这些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典型电路的分析计算,一方面让学生从书本走向实际,使学习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样学生就更清楚地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电工实验是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讲清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要注意的事项。这样的实验很大程度上是对理论的重复,实际情况是鉴于实验课的时间有限,学生往往只关注照图接线而不理解实验原理,不利于学生的理论认识水平、动手与思维能力的提高。[3]为了改善实验教学的效果,采用了如下的措施:

第一,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较高水平的实验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内容选择方面更加突出了针对性和实践应用性,在具体的实验项目选择上,都设有实验预习思考题和实验问答题,学生在实验前,自己查阅资料,必须先完成预先实验报告才能进行此次实验。

第二,做实验课时,根据班级的人数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2~3人,每位学生都必须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内容,给予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实验的原理要求每组的成员都能够相互给对方讲一遍,并讨论实验指导书的配套思考题。遇到有疑问的问题时先在小组内讨论,如还有问题再向实验指导老师请教,当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之后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时,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被动的接受相比,这种自发的、内在的学习热情是具有长久和深刻的效果。学生也反映这样的实验课既加深了他们对实验原理的掌握,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课时安排上,注意实验课和理论课授课尽可能同步进行,使理论知识紧密与实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尝试将与实验相关的理论以提问题的形式提出来,然后围绕所提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的理论,撰写实验预习报告,在实验课中,采取答疑、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理论讲解和实验验证。这样,每位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主动参与到实验课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也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四、结束语

“电工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个教师认真探讨与思考,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热情,实践表明,通过“电工学”的教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等不断进行改革与优化,对“电工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连荣.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研究与探索,

2003,(3):4-6.

第4篇: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电工基础》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各专业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教师感到难教,学生在学习时也普遍感到难,厌学情绪严重,教师教学应采取积极对策。

《电工基础》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各专业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感到难教,学生在学习时也普遍感到难,厌学情绪严重。笔者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探寻,分析了《电工基础》难教又难学多种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相关策略。

一、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1.教学目的不十分明确,教学内容攀高求难。

有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各专业《电工基础》教学大纲没有进行认真彻底地学习与研究,对《电工基础》各章节应该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技能,应该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不是十分清楚明了,这样必然会造成教学的盲目性,缺乏针对性。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实施,大纲要求的内容一个不漏。一切以教学大纲及对口高考考纲为中心的原则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多给学生讲授那些复杂、高深的问题,从而忽视了多数学生,忽视对《电工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授和理解,必然导致那些理解能力跟不上,分析思维能力不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

2.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学评价手段过于单一。

当前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一支粉笔一本书,“以教师讲授为重心”的教学方法,其方法根本缺陷在于不利于学生习热情的激发、积极性的调动和潜能的挖掘;在于不重视授予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于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于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黑板上安装日光灯电路,叫学生想象电感线圈端电压与电流相位关系等等,原本直观,具体的问题变得很抽象,很难理解。

3.教学进度过快,存在“应差式”教学。

目前,多数学校《电工基础》一般安排一个学期授完,就使得教师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授课时间,现加上《电工基础》知识本身也确实较难接受,而学生所应具备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必然会使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囫囵吞枣,更谈不上理解、消化和吸收,应用就更不要提了!在就业型班级上课,“应差式”教学也普遍存在,不管学生掌握如何,有时自讲自听,效率低。

二、教师教学采取的对策

1.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分类制定教学计划。

对于就业型班级学生,要根据专业特点及需求制定授课内容,要侧重基础性、实用性、够用性。如直流电路部分重点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内容;磁场、电磁感应部分重点讲解自感、互感、左右手定则等。

对于综合高中参加高考的学生,要弄清考试要求,明确教学目的。古语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对口单招考试大纲》是对口高考命题和学生应试的重要依据。它原原本本、不折不扣的告诉我们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考试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达到什么样的层次,以及试题的题型和题量等。

2.教学内容一定要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构建好整个职业高中《电工基础》的知识网络

对于就业型班级学生,教学内容在根据专业特点及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好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基本元器件特性、常见应用电路原理的知识网络。

对于综合高中参加高考的学生,在吃透的基础上,根据其要求制定一个周密的教学计划,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排查,对每一个电工概念、电工规律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彻底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在复习中尽可能做到“温故知新”“知新温故”。

3.教学进度要视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必须创新。

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故教学进度一定要根据学生基础的好坏、反应的快慢、能力的强弱,灵活把握,当原有的教案、学案不能适应当时的学生实际时,教师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原则,该快则快,需慢则慢。教师要善于采用重复、停顿以及抑扬顿挫等多种方式的讲解,努力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惊奇与惊喜。

在教学手段、方法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实物教学,提高直观性,能在实验、实习室上课的就不在教室上,能用实物展示就不用符号、模型。学过电工的同学连一个电容器认不识值得我们反思。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电工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即要重视学生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还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总之每讲一个问题,每做一个题目都力求达到四个一。即巩固一类知识,掌握一种方法,训练一项思维,提高一种能力。

4.教学要求上要“分槽喂养”,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实行“因材施教”。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尽可能做到使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和潜能都发挥到极至,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愉快地学习,主动地探究。力争尖子更尖,差的变好。

第5篇: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迁移;迁移规律;电工教学

【Abstract】studies the migration is in a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mportant topic,to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field research work,has the count for much reality instruction significance,waits for furth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to u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fully displays it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the promoter action.

【key word】migrates;Migration rule;Electrician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33.9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09-0080-03

学习迁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前者称迁移,后者称干扰。如何更好地排除干扰,让已有的概念、知识、理论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持续恒久的原动力,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事实上,无论是迁移,还是干扰,它的产生和转化都是有条件、有规律的。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善于分析、研究、发现并运用其他规律,就能创造条件,促进迁移,防止干扰,促使学生顺利掌握新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影响迁移产生的条件

1.1基础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前提。迁移的主要表现是,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电工学及电子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介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是基础课学习的必然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基础课学得好的同学,学习电工学及电子学就比较顺利。有些同学对电学问题理解较深,能够举一反三,说明这些学生原有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促进了迁移的产生。据此,我们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切实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相应模型,以便为迁移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概括水平是迁移产生的重要因素。在庞杂的知识面前,凡是能够发现相互之间的联系,找出共同规律的就具有较高的概括能力,就能利用原有的知识去识别、理解遇到的新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猜测、判断、推理、证明、运算、检验、归纳、总结等能力,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促进迁移的产生。

1.3心理定势对产生迁移有重大影响。心理定势,指人的心理准备状态。学生应用知识的心理定势对迁移有明显影响,既能促使迁移产生,有能制造干扰。当学生充满信心、头脑清醒时,就会促进迁移;当学生信心不足、心情急躁时就会制造干扰。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保持清新头脑,形成有利的心理定势,克服不利的心理因素,以促进迁移产生,提高学习效果。

2运用迁移规律的方法

要促进迁移产生,防止干扰,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2.1由浅入深是促进迁移产生的关键。电工学及电子学是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数学、物理学关系甚为密切,对非电工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比较困难。在教学中,如果从物理学的电学知识入手,在复习旧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引入要讲的新概念;在加深对原有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理解新知识。这样,就会使原有的知识促进迁移产生,加快迁移速度。对讲课中遇到的主要公式,要在复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公式,使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掌握计算公式和计算技巧,从而促进迁移,提高教学效果。

2.2加强学习指导是促进迁移产生不可缺少的环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指导的练习能提高迁移效果;有指导的练习越多,越能产生积极的迁移,迁移效果也就越大。因此,在电工学和电子学教学中,不仅要抓好课堂教育这个关键,还要把课外辅导作为促进迁移,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2.3预测、控制、防止干扰,是迁移产生的保证。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而且在迁移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觉思维、猜测、转换、构造等能力。迁移和干扰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当迁移增大,就意味着干扰减少。因此,不仅要想方设法促进迁移,也要努力预测、控制、减少干扰。比如,电工学中的矢量计算方法,虽然是从数学、力学中引申来的,但也有区别。数学、力学中的矢量,不仅代表大小,同时代表空间方向;而电工学中的矢量是代表大小和时间顺序(即相位)。在这一点上,若不讲清楚,学生势必在理解中产生干扰,防碍对新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应尽量预测产生干扰的地方,采取必要的措施和相应对策,反复讲授前后知识的区别,使干扰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促进迁移。

3注重在知识的应用中促进迁移

3.1要掌握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区别。知识应用,是指把已或得的知识运用到解决作业或实际问题。知识迁移,是指在以前的情景下获得的知识,在新情景下对另一类知识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二者的区别是,知识运用强调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而知识迁移是无形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的,并且这种作用比较持久。

3.2要辨证地理解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联系。知识应用和知识迁移这两种客观现象是经常出现的,一般知识应用会导致知识迁移,反过来知识迁移又能促进知识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很简单的知识应用中不一定有迁移产生,而在复杂的知识应用中必定有迁移产生,这就是有些学生在理解问题是能够举一反三的原因之一。

3.3要以知识应用促进知识迁移,以知识迁移引导知识应用。电工学及工业电子学这门课程,既有电学基础知识,又有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还有电机等专业知识,内容十分丰富。要提高这门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应用迁移规律,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注意培养学生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要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把具体知识上升到一般原理,然后又通过一般原理去理解新的知识和知道知识应用。

第6篇: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子电工专业;创新;改革;技能训练

电子电工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就是电工操作技能训练,而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环节。书本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面对严峻的社会竞争,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熟练操作技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实用型人才。良好的专业技能素质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强化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实践与理论更好地结合。创新与改革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倡导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老师安排或课本上的实验方案和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先理论后实操教学方式向先实操后理论再实操的新型教育模式转变,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极大地提高。总的来说,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对学生电工实验技能的训练要加倍重视。要求学生从点滴的规范操作做起,根据自己的学习进行情况和电工实验的基本特点,进行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操作达到准确化、熟练化、规范化。.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的实习课题和教学计划规定的器材,并尝试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之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效地进行生产实习,最后展开讨论,做出总结。另外,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求真理的精神。

三、强化技能训练专业模块教学

专业模块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心理基础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强化实训教学和专业技能。电子电工技能训练通过标准化、规范化训练,采用模块法教学,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整体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高。总之,专业模块教学便于学生加深对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点的理解,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生产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电路模块中,安装实习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提前把介绍组成电路的低压部分的原理、作用、结构等有关材料发给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深刻的印象,实验时知道学生用示波器在实验台上观察整流、放大电路、稳压、滤波各个分电路输出波形情况。

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1.重点培养识图与读图能力。各种电气设备虽然工作过程不同,但却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由简单的基本控制环节组成。所以,通过培训使学生们具备掌握各种连接关系、图形的含义和电气符号,根据电气原理图分析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及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

2.注重培养电工基本操作工艺能力。电工基本操作工艺是通过培训电器维修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使学生具备日常照明电路检修与安装的能力、掌握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电工三表(钳形电流表、兆欧表、万用表)的能力。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了解“三表”的简要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熟练运用“三表”检测各种电气参数,掌握“三表”的常见故障维修。

五、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既能允许教师通过编程主动地控制计算机,又把来自各种电子媒介的信息进行集成,改善传统教学中的说教场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容易接受。尤其在电工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演示文稿、多媒体制作课件,把深奥的、难讲的理论做成图画的形式讲给学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降低教学成本、熟练操作技能、理解理论概念,充分调动学员的思考、听觉和视觉,增强培训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六、趣味化教学法事例

1.趣味化教学法。趣味化教法就是在学习电子类专业课程时,暂时免去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而提前进行趣味性实验教学,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趣味化,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先开展实验,在激发、培养了好奇心、兴趣后,最后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在一系列的兴趣性动手操作中进行,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理论教学。学生配合教师开发兴趣实验,再通过系列兴趣性实验制作,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稳固形成各种技能。如“电视机原理”“收录机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课,都可以采用这个模式。通过趣味性实验去增强基础知识教学,实现“先懂理论后去做实验”到“从兴趣性动手实验中去学理论”的转变,解决了两者在课时分配上的矛盾,同时也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技能与理论的双丰收。学电子关键在于多动手,许多理论上不懂的东西,在动手过程中都会慢慢被消化、理解。在目前职业院校与生源现状下,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应该采用:以培养技能为中心,“先动手,后理论”即以动手操作为先导,以实验教学为基础,以专业基础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2.趣味化教学法的具体实施。①针对原教材的教学。对教材中必需的且职业院校学生能接受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尽量以趣味性演示为先导适当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对那些难度大的内容,理论性强,暂时略讲或删去(与其花较多的课时去讲解这些内容,情同浪费时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做的效果很差,倒不如将时间花费在实际操作中,等到学生实验做得很好的合适时机,再回来讲这些必需的难懂知识)。这样就使得原教材的授课时数大量压缩,进而有大量课时补充实用性电子技能课,趣味性的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兴趣状态下,下意识地获取电子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原教材可作为技能教学中精简教学及及时查阅的教本。在技能操作的合适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简短教学原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这样做就分解了难点,增加了教与学的现实性与兴趣性,避免或减少了枯燥乏味的课堂电子理论教学,体现了教学的实践性与直观性。实践表明,这种教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率高,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②辅助教材的延伸。教师要整理出教材中分布的重点难点、各知识点,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将其分散到各电子小制作电路中,设计出一套自成体系的辅助教材,并注意尽量不遗漏,少重复,并使其系统化、系列化,尽量能融入教材中的所有基础理论,使小制作电路与教材融为一体。教学时,动手操作作为先导,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配以适当的操作过程及传统理论教学中的难点、知识点的指导、讲解。有必要时回过头来讲解原教材中那些当时略讲或删去的内容,也就是讲讲做做,边做边讲,讲做结合,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但是,它作为一项新工作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摸索出有效的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第7篇: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

从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将汽车实际应用电路融入到实训项目中,在实训中传授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关键词: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项目;职业能力;实训板

现代汽车的先进技术都离不开电子技术,因此《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汽车技术专业领域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已经成为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新能源技术等专业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各高职院校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努力提高课程内实验实训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师生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重新调整教与学的目标。在课程开发与设置上,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非过多强调基础知识的灌输。那么,课程的实训教学就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培养职业与工作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实训板开发思路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兼具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讲授和汽车电路原理的渗透的任务,在实验实训设备的配备上,有的高职院校注重打基础,与汽车电路联系过少;有的高职院校注重品牌,实验台涉及电路功能只针对个别品牌车辆。在新形势下,课程实训项目的开发,要满足企业、学生、教师三方面的需求,做到既符合课程的培养目标,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既能够与时俱进,又能够节约成本。

1.1调研

要对企业、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可以获得企业对实训项目内容的建议和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需求;可以了解学生对现有实训条件的满意度和对实训内容的需求;可以了解任课教师(包括本课程任课教师和后续课程)对实训操作的建议与意见。调研可通过企业专家座谈、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教研讨论的形式进行。

1.2实训项目设计

实训项目设计要从课程教学内容出发,联系实际车辆中电工电子电路的应用。实训项目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实训电路要在实现汽车应用电路功能的基础上,将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灵活应用于其中。比如汽车玻璃升降器控制电路中应用了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继电器、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等知识内容。实训项目还要留有一定的升级空间,也就是要给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与实训项目相配套的实训指导书设计,也是实训内容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训指导书的功能不仅仅是简单指导学生实训的步骤,实训过程和任务安排要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比如语言表达、电路图的识读、表格和曲线的分析与绘制、统筹安排时间等。

1.3实训板制作

实训电路要先经过软件调试,选择合适的电路元件参数;然后再在面包板或简易电路板上做硬件调试,检验电路功能的同时还要检验实训操作的可行性,比如电路元件要实现即插即拔,易于更换;合并掉多余的电源;保险丝便于拆卸等。一切准备就绪后,要制线路板了。由于技术问题,这部分任务可由专业制板人员完成。基本电路元件的焊接,可以让参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参与其中。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还可以调动学生创新的热情,因为学生会从他们使用实训板的角度来提出更好的修改和创新的意见。

1.4实训板试用与反馈

实训板开发制作完成后,应该在学生中进行小范围的试用,然后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考验实训板可操作性的同时,能够及时地发现实训板的不足之处。

2开发成果

依据上述实训板开发思路,确定并制作了10个实训板,并编写相对应的实训指导书。

3总结

第8篇: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主动性较低,加上教师对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教学,没有很好的联系实践,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对学生实作技能的培养。本文从备课、教学两个方面阐述了实践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及指导作用。

【关键词】

实践 拓展 模块 主体 创新

1.备课中的实践理念

1.1 教学内容的拓展。很多教师围绕着教材备课,对教材的结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把握得很好。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知识结构前引后伸,而且生动形象。其目的就是把该节教材讲解清楚,让学生明白、听懂就行了。对于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言,是有一定的质量的。但对于电工电子的教学,这样备课是不够的,容易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产生堆积现象,支离破碎,连贯不起来,导致出现一种“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学习现象。分析原因就是备课出了问题,知识点不连贯,没有用实践这条主线把这些知识穿起来。备课还没有脱离照本宣科,久而久之,会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怎样备课才合适呢?我觉得立足于教材,汲取教材的精华部分,拓展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作为补充,并做一些实作上的准备,进行实训课教学。譬如说:电阻、电感、电容(还有二极管、三极管)这三个材料的介绍。电阻是耗能原件,电感、电容是储能原件;电阻消耗能量并具有分压限流的作用,电感、电容具有储存磁场能和电场能的作用。这些特性应用上非常广泛,应做重点讲解并要学生牢记。除此之外还应备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准备一些好的、坏的电阻、电容、电感;把学生分成小组并准备万用表,对其进行参数测量和好坏判别;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指导并做好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上对这三个材料全面认识。再补充相关知识实验内容,例如:简单学生电源(或者是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路、电位与电压的测定、变压器同名端的判定等)的装配与测量,这些实验都与这些材料的特性有关,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很有帮助。选取其中一两个,必须认真的组织、准备并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做好分组、观察、指导、总结的工作。很明显,虽然是三个材料的讲解,在备课思路上却跨度了很多的知识准备,时间上更是会跨越很多课时。在完成了这些知识讲解后,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对这三个材料是永远不会忘记了。

1.2 教学内容模块化。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找准一章或是连续几章的核心知识,看看这些核心知识有没有联系,如果有,就要用一根主线把它们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教学模块进行备课。这样做有利于把看似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讲解,借助一个核心实验把这些知识通过实作手段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实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五花八门,简单的也有,复杂的也多,包括了他们所学专业知识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其中要认真回答、指导好他们在实作中提出的问题和实作中的不足,并注意维持课堂纪律,让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下去。实作期间,师生关系融洽,可以相互交谈,相互讨论,师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可以愉快的获得知识,而且学生学到的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全面的知识应用。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万用表的使用、基本元器件的介绍、烙铁钎焊,电路图的识别这些知识,分散在不同章节,甚至是不同教材中。通过分析,可以把他们做成一个模块进行教学。例如:选用桥式整流π型滤波二极管稳压电路(或者是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路,或是其他实验也行)的焊装与测量这个实验,可以把这些知识穿连起来:理论上讲清楚各元器件相关知识,利用万用表测量元器件特性、测量电路中关键点电流、电压,利用电烙铁焊接知识把相关元器件按工艺要求装焊在电路板上。实作上参照电路图清点元器件数量,用万用表对元器件参数进行测量,进行好坏、正负、管脚判别;按电路图设计好安装实物图,确定元器件大置;安装元器件并按工艺要求进行焊装;用万用表按要求进行电压、电流测量;按要求进行参数调试;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写实验报告。这个教学过程,耗时8―10个课时,通过课堂讲解、分组实作指导、典型问题讨论、成果展示、小结。最终学生能够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但理论知识学好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再比如:交流电与市电的相关知识讲解,学生缺乏的是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敢参与实践,动手能力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做这样一个小模块:市电应用接线练习。做一间房子模型(三合板、木条空架结构,有门有窗,宽高1.5―2米即可)做接线实验用。实验内容有:闸刀开关及电表的敷设、单开关控制一个灯、双联开关控制一个灯,装一个固定插座和一个活动插座。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火线、零线、地线之间的概念和关系问题;火线的判定及开关一定要接在火线上;保护零线、地线的的敷设;万用表测电压及判断火线的方法;电笔及各种电工工具的使用,在理论备课上必须涵盖以上知识点并讲清楚电工安全知识及操作规程,防止学生忽视安全问题,导致实作中出现安全问题及养成不良操作习惯。这样讲解并实作练习后,学生基本上具备一个农村电工的基本能力了。

1.3 以学生为中心。备课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材。教材是因学生而改变的,是因学生而创新的。电工类教材是一些实作指导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其主题思想就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测量、电路设计与制作、电器维修等基本技能,培养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备学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1)抓住学生心理特征进行备课;主要是针对厌学,上课打哈欠、犯困这部分学生,他们情感脆弱、缺乏信任、亲密感,遇到表扬和批评时无动于衷,偶尔会情绪激动,顶撞老师。这部分同学自卑心理严重,对自己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参与意识低,不愿动手和回答问题,总是逃避和回避老师。针对以上心理特点,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对策,找准切入点,在教学上做了一些改进,找一些简单的、充满乐趣的、生活中常见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物理问题,编制成一些实作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基础活动课,以实作课带动理论讲述随机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兴致高昂,积极参与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备课。不能一视同仁,而是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从好、中、差三个层次进行备课,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内容的深浅度。力求备课到每一个学生。例如:电拖接线练习,针对不同的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准备了单开关控制电机电路、点动控制电路、自锁控制电机电路、接触器连锁控制电机正反转电路等。实作课中同时布置下去,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能力从简单到复杂的的进行接线,用万用表在非带电状态下进行通断检查,在教师指导下通电测试电压或电位。几节课下来,学生明显拉开了差距,好的学生可以接到最后一个电路图,中间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很快接到后面,只有基础不好的这部分学生还在前面的电路图上徘徊。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重点讲解、重点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既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整体的发展。

2.教学过程的实践理念

2.1 以分组实验为主导,尽量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验。在以电工课为主的基础教学中,如电流表扩容、伏特表改装,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定,棱次定律,旋转磁场,电磁继电器,单相、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等知识点。除演示教学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做到理论和实践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演示好、组织好、指导好整个教学活动,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并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深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运用知识的快乐。

2.2 结合教材,创新教材。把教学放到生活当中,放到社会当中,与现实紧密接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媒体,挖掘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视听设备,组织专业光盘教学,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实验项目外,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尽量组织学生参加在学校开展的音乐晚会、演讲比赛活动及运动会期间所用到的功放调音设备的连接和使用,学生通过见习、实习可以很好的联系理论,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2.3 教学过程就是实践过程,在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实践,二者合二为一。理论讲述脱离实际,学生间接获取知识,比较被动,时间长了容易忘记所学知识,再去开实作课就没有多大作用。而实作课开设的内容操作性比较强,学生必须参与才能获得知识。学生获取知识比较直接、主动,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所学知识,而且实作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验,在实作中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验证性的、有创新性的、有总结性的,学生有相互讨论的,有举手发问的,教师注意观察,及时引导、解答,并把这些问题梳理过后,当堂讲解,及时消化。一个模块教学过后,学生不但动手能力提高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也得到巩固。

小结:电工教学中的实践理念,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一环紧扣一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绍敏.《电工基础》

[2] 徐治乐,王军伟《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

[3] 张友汉.《电子技术》

第9篇: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

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是电及电子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教好中职生的电工电子课将对学生日后从事该专业的相关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中职生电工电子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从中职生的来源来看,这部分学生大部分出自于初中,且文化基础功底较差,他们求学的目的要么是想学一门技术,然后早日踏入社会工作;要么是被家长所迫,因为踏入社会年龄较小,不如再呆学校几年,求学只是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这部分学生大都缺乏自我约束力,且对理论的理解能力较差,又加之理论知识的枯燥,很容易使得他们产生厌学的心理。和其他学科一样,电工电子教学也是先理论后实践,即先教授学生认识常用的元器件,后分析电路及电路图。基础知识的薄弱让学生越来越听不懂,复杂的电路分析及电子电路图让学生眼花缭乱,学完理论课后的实验也基本上是对课本理论的验证,学生毫无成就感,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情绪。

(二)教材与社会职场不符,教学重复现象突出

中职电工电子教材很多内容与现实职场脱节,实践环节与实验室配套设备不符合,理论知识艰涩难懂,以至于很多学生学到知识到工作单位后什么都不会,重新的岗前培训必不可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电工电子行业就业需要电工证行业资格证书,目前在电工证行业资格证书培训时,很多学生对所学过的元器件不认识,对反复教授的电路图也一知半解,教学重复重叠现象突出。

(三)教学方式传统化

电工电子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式的,缺乏创新,整个就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记忆,习题巩固,作业再巩固,实验应付了事的一个流程。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和个性特点,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其结果是教学之间严重脱节,互动环节缺少创新,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效率较为低下。

(四)教学实验课弊端突出

“实验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实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然而,中职电工电子课的实验课却存在种种弊端:

首先,学校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场地,不具备做电工电子实验的条件,不能正常满足实验课的正常开展。其次,验证性实验过多。验证性实验只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流程去操作,就会产生相应的实验数据,整个环节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动脑,无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再次,缺乏专业的实验教师。实验室里往往没有专职的实验员,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老师往往经验不足,科研水平不高,这种重理论轻实验的行为无法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高水准的实验课训练。最后,中职生开展的实验课也较少,根本无法满足培养基本技能的需求。

二、中职电工电子教学的有效路径

教学环节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电工电子教学若要取得良好效果,笔者认为,教学方法上应以人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加强实践环节,加大实验室实验力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将理论、实践、实验、校企结合融为一体。在教学手段上,变以口头传授学生练习为主的单一模式为多元模式。

(一)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的,这种方法教师虽然能够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但学生的主动性不易充分发挥,因此,要以人为本,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首先,在讲授元器件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对元器件进行直观演示,以谈话、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讲授新理论新知识点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布置些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进行翻阅资料,自我总结梳理,然后分组总结讨论,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梳理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再次,可将参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以实物为教学对象,让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的主体,从而掌握必备的技能知识。另外,还可以将读书指导、自主学习和练习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方面

教学手段是指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既然应用性强,就应当在教学手段方面加大实验实践的力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绝大部分内容,比如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基本定理的理解或电路的分析方法的掌握紧靠理论讲解是远远达不到的,因此,要教好电工电子课,就应当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不断丰富教学手段。

首先,理论知识应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图像、多媒体展示电路图,元器件,使用视频观看产品制作调试的过程和方法。并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模拟训练。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心得制作不同的实践心得相互传借,用以交流经验。其次,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开放型和设计型实验。学生通过验证型实验掌握好理论知识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既有利于把握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能加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设计型实验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但对学生的基础功底要求比较高,所占的分量也不宜过高。再次,教师应不断加强方法、手段的先进性。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现代化数字工具进行实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最后,要将EDA技术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学生可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脑模拟实验,再用元器件进行组配调试,不仅可以降低对元器件的损耗,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总之,伴随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工电子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素养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使得中职电工电子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立欣,杨春玲,蔡惟铮.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3):53-55.

[2]王勇,宋万年.改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办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4):105-107.

(作者单位:驻马店正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