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教育方面的帮扶措施范文

思想教育方面的帮扶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教育方面的帮扶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教育方面的帮扶措施

第1篇:思想教育方面的帮扶措施范文

[关键词]特殊群体 教育帮扶 科学化 路径

[作者简介]于美亚(1979- ),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学工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与辅导员队伍建设。(浙江 宁波 315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研究课题“和谐校园视角下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CG28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47-02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

对于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学术界的研究也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进行各自的界定。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在对其内涵以及分类等有关问题的认知上还是大体一致的。即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在某方面存在不利或处于劣势的群体,是与大学生普通群体相比较而言的群体。基于这种认同,并结合本人的研究和高校当前的实际,本文给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界定为: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在心理、学习、经济等诸多领域中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但又没办法单靠个人力量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或阻碍自身发展,或危及高校安全稳定的学生群体。

二、现行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分类标准清晰,分层举措模糊。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分类标准每个学校大至相同,均分为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困难等几大类。然而在对这些群体进行教育帮扶时,教育者往往没有去深究群体中的个体、群体中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殊情况,没有对同类型群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人施教。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举措缺乏针对性直接影响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2.对“刚性”帮扶政策落实到位,对“柔性”帮扶机制建立欠缺。目前高校都能做到认真领会国家下发的关于特殊群体帮扶政策的文件精神,对上级下拨的资助专项资金也能落实到位。这确实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部分特殊群体的经济压力。然而对他们来说,在得到学校物质帮扶的同时,更希望得到精神帮扶,得到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的“柔性”帮扶。然而目前这方面的帮扶机制还比较欠缺。

3.对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生关注较多,对其他类型的特殊群体关注较少。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生引起了教育者、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而其他类型特殊群体则常常被忽视,如思想困难群体。由于近年来西方强势文化思潮的输入和价值观念的撞击,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信念逐渐偏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在帮扶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所有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

三、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科学化的基本内涵与原则确立

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科学化就是要使特殊群体的教育帮扶工作达到科学的状态,即在对特殊群体进行教育帮扶时,教育者必须秉持科学的原则和态度,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工作的实效性。科学化的教育帮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关爱原则。教育是一项充满人性关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师德之魂。特殊群体学生内心比一般同学更为敏感、脆弱,因此他们比一般学生更希望得到有效的情感支持、人文关怀和心灵抚慰,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给予他们的关爱,从而化压力为动力,化劣势为优势,促使其健康成长。

2.重视服务原则。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进一步明确,传统的以管理为主的学生工作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和“服务育人”的思想,从解决特殊群体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着力抓好学生工作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服务内化成一种理念,在服务中实现教育、管理。

3.立足发展原则。立足发展的原则就是要着眼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特殊群体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但我们必须理解、尊重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善于去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工作中坚持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促进和谐原则。和谐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谐,谈不上发展。作为校园内部要素之一的特殊群体学生,由于思想、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偏差,不仅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促进和谐原则就是要通过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帮扶使校园内部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好平衡状态,从而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四、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科学化的实现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从而形成完美健康人格。

第二,责任意识教育。特殊群体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轻易放弃;另一种是做出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过激行为。然而不管是哪种行为都说明了他们严重缺乏责任感。特殊群体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包括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家庭责任意识教育,教育他们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家庭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统一起来。

第三,自我意识教育。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以“自尊、自强、自立、自信”为内容的“四自”教育,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让他们意识到走出逆境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依靠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逐渐培养乐观向上的人格。

2.以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优化五个服务与保障机制。第一,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院系、班级三级信息工作机制。研究表明特殊群体学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其他很多问题也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学校要通过开展新生心理普查,为每位同学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对重点关注对象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教育;院系层面要多开展各种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对本系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调研;班级要设心理委员,掌握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有异常,及时上报。心理健康三级信息工作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而且能全面的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效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

第二,优化“奖、勤、助、贷、补”五位一体的帮困助学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切实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学校资助中心要不断吸纳、开拓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到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中,设立各种奖、助学金;专项基金用于对贫困学生个人素养、就业能力等培训,使他们不仅在生活上自立,而且在精神上自强。

第三,优化学生学习帮教互助机制。针对学习困难学生通过开展交流谈心,掌握导致其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学校可选派一些优秀学生与这些同学结对,开展“一帮一,多帮一”活动。同时还可以安排专业老师采取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为学习差的学生开小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发挥班集体中先进分子的榜样作用,带动和促进后进同学共同进步和提高。

第四,优化校园危机预警和信息机制。所谓预警是指在危机即将发生前提早发出警报,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准确上报,以便决策部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突发事件发生或防止事件恶劣影响扩散。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校园中的不稳定因素,通过建立校园危机预警机制和班级信息员队伍,能及时准确地向学校保卫部门、学生工作部门提供特殊群体学生的动态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突发事件处置在萌芽状态。

第五,优化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机制。首先针对每个年级的特点建立起以大一职业生涯规划、大二职业体验与实践、大三求职技巧等为主题的分阶段、多层次的全程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其次,深入分析就业困难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对存有“等、靠、要”思想的同学,加强就业观、择业观的教育,调整心态;对就业信息渠道闭塞的同学,积极为他们创造机会,推荐给适合他们的用人单位;对自卑、内向的同学,要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帮助其树立信心,提高就业能力,顺利实现就业。

3.以发展性教育理念为导向,完善特殊群体的成长平台。发展性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中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发展,把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体现在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帮扶中,就是要为他们构建成长的平台。一是素质拓展平台,素质拓展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学校要有针对性的,结合特殊群体的不同特点,发掘新的项目,吸引特殊群体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特长,增加他们的信心。同时要为他们营造健康向上、公平的素质拓展环境,帮助他们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二是社会实践平台,学校要积极为特殊群体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和机会。这部分同学通过参加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扩大交际圈,懂得感恩回馈社会。

4.以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特殊群体学生因其在心理、思想、行为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他们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建设优良校风、学风,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学术活动,鼓励特殊群体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克服自卑感,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不仅有助于加强特殊群体学生与老师、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建立起团结友爱的和谐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使他们在健康活泼的校园活动中思想得到启迪,意志得到磨炼,情感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陈剑波.大学生弱势群体帮扶和教育的价值审视[J].赤峰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2]胡伟国.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3]李醒民.科学是什么[J].湖南社会科学,2007(1).

[4]欧永美,李湘蓉.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24).

[5]戚建良,王继元.和谐校园目标下大学生弱势群体帮扶对策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6]孙凯军.大学生弱势群体帮扶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第2篇:思想教育方面的帮扶措施范文

一是重管理,轻引导。长期以来,在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工作中,一直延续着强调管理的思想观念,而忽视思想引导。试图用僵硬的制度框架将学生束缚住,但往往又事与愿违,收效甚微。

二是教育学生的针对性欠缺。面对现实中的高职学生,我们在实际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针对性欠缺的情况。教育者所想的与学生的实际有距离,难以让学生产生心理触动,进而内化为实际行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者却难以解决。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让所实施的教育工作作用降低。另外,不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认识学生,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多数还是沿用过去的老方法和手段,难以取得学生的信任,使思想教育工作多数停留在表面,时效性不强。

三是学生教育管理者的素质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目前的普遍状况是,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目标不明确,眼高手低。存在这些问题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知识方面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现阶段,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问题,工作的责任感不强,能力不够,缺乏深入生活的基础,多数只是凭借过去的经验办事。试想这样的状况能产生好的效果吗?加之,有些时候缺乏全局观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各种事件。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同时,教育工者自身对这项工作缺乏敬业精神,或许还有个人利益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长期在一个较低水平徘徊,也是不争的事实。

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1.加强学生思想状况研究

认真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研,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对于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减少学生的不适应,有效开展调查研究。学院将调研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利用开学初、重大事件发生后、重要节庆日采取座谈会、学生谈心、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把握整理学生关心关注的舆情信息,做好收集和整理,为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深入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院官方微博、学生组织官方微博建设和学生网上互动交流,及时学院信息;在学生信息反馈、行为动向方面及时掌控,确保学生思想稳定。根据院系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分级、分类、分阶段开展思想调研工作机制。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困难生、留级生、心理问题生、民族学生等不同类型学生调研,发现各类学生的不同问题,主动研究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帮扶措施,做到教育管理和帮扶服务相结合。深入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必要条件。学生的教育管理才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落到实效。

2.培养积极向上的“三观”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政治理论素养不高、时事政治关注较少的特点。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如: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积极开展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为契机,开展了“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演讲、读书、征文主题教育活动;在清明节、国庆节开展祭奠先烈和烈士陵园扫墓等活动。将枯燥的理论宣讲变为灵活多变的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得到极大提高。以“青年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为载体,不断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用身边的同学带动自己。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学校育人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日常修身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日常修身教育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培养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以促进学院学风建设为目标,以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为重点,开展以“行为文明、教室文明、食堂文明、宿舍文明和网络文明”为内容的校园基础文明活动。通过周围的环境和身边的同学来约束个人的言行,强化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学生的精神风貌有了明显的改进。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星级文明班级和星级文明宿舍的创建,打造了一批富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集体,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规范了个人行为、提高了学生文明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4、强化文化素质活动,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开展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的校园活动,积极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学生特长,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心理健康节、大学生体育节、学生公寓文化节、读书月、法制安全教育月、社团文化月、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了校园活动的育人功能。为突出高职院校特点,校园文化活动必须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学院应积极开展各类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意识和积极性,通过技能大赛,形成以赛促学的良好局面,为学生拓展学习能力发挥作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各类专业技能大赛。通过参与全区“挑战杯”大赛中和全国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开阔个人视野,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今后就业提供更多帮助。

三、小结

第3篇:思想教育方面的帮扶措施范文

关键词:特殊群体学生;帮扶;措施

一、特殊群体学生特点分析

特殊群体学生分为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生理缺陷学生,这类学生普遍存在压力过大、自卑、戒心重、敏感多疑等特点,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轻易放弃;二是做出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过激行为。不仅影响学生本人的发展和成才,也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

学业困难学生:挂科学生、留级学生均是学业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欠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其中大部分同学网络成瘾,导致他们在面对各种考试压力会感到迷茫、疲惫、厌学等,形成学习危机,甚至有极少数学生最终退学无法完成学业。

心理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这类学生主要是心理抗压和抗挫能力较弱,容易产生自卑、孤独、压抑和烦躁的情绪,导致人际交往能力差。

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这类学生面临着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同时加之成长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影响,非常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造成心理失衡,从而阻碍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和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生理缺陷学生:这个群体主要是由身体残疾及体弱多病的大学生构成。这些学生除了要克服自身残疾带来的不便外,还要接受他人的异样眼光,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生理缺陷学生在高校中数量较少,但是他们却高度敏感,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二、帮扶工作的原则

一是全面关爱的原则。特殊群体学生的内心比一般学生更为敏感、脆弱,因此他们更希望得到有效的情感支持、人文关怀和心灵抚慰。为特殊学生群体提供应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营造公正、自由、平等的校园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给予他们的关爱,促使其健康成长。

二是“以学生为本”的服务原则。在特殊学生群体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理念为指导,树立 “服务育人”的思想,从解决特殊群体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将服务内化成一种理念,在服务中实现教育、管理[1]。

三、帮扶工作的策略与措施

(一)完善制度,细化管理

一是建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院系、班级、寝室四级信息工作机制。特殊群体学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学校通过开展新生心理普查,为重点预警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对重点关注对象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教育;院系多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对本系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调研;班级心理委员,掌握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有异常,及时上报;寝室长每周关注寝室同学异常,及时上报。

二是优化“奖、助、贷、勤”四位一体的帮困助学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切实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困难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帮助[2]。

三是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新生入校后,通过心理测评,深入了解筛查出特殊群体学生,掌握其思想、学习及家庭情况, 及时准确地建立健全特殊群体学生档案, 同时对其进行跟踪关注, 发现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 对症下药。

(二)全方位帮扶特殊群体学生

一是思想教育。对待特殊群体学生,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沟通。更多地强调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对特殊学生进行以“自尊、自强、自立、自信”为内容的教育,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依靠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培养乐观向上的人格。

二是心理辅导。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对待心理上有困扰、有障碍的学生,要用真心。时常与这些学生交流沟通,以心换心,真诚地对待他们,观察他们内心的细微变化,时刻关注和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清除心理垃圾,化解困惑,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理[3]。

三是“一对一”学业帮扶。对待学业困难的学生要有耐心。在了解他们学习的困难、需求后,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加强日常上课考勤监督,督促他们按时上课。加强课后辅导监管,督促困难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通过课后辅导习题,帮助学业困难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难题,指导并帮助他们增强学习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化解学业困惑。

参考文献:

[1]于美亚.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及其科学化实现路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02):47-48.

第4篇:思想教育方面的帮扶措施范文

近年来,我局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局领导班子充分发扬民主,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共谋发展。多次召开党组会、班子会研究布置文明创建工作。二是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组,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三是构筑了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局党支部及工会等团体的作用,使机关干部职工都参与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创建的良好局面。

二、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我局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制订了学习培训计划,每月安排两次以上集中学习培训,2*年以来,先后组织系统干部职工集中培训38次,聘请市局专家及党校教师和纪委领导授课8次,全面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道德修养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每个干部职工每年摘抄学习笔记不少于2万字,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开展教育活动。我局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全局掀起了“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的“三好”活动。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扎实做好挂点帮扶工作。两年来,我局出资5000元,采取举办学习培训班、观看电教片等方式对农户进行技术、信息的帮扶;提前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帮扶任务8万元,扶助挂点村新农村建设;为解决挂点村困难子女就学问题,干部职工踊跃捐款1000余元扶助贫困学生。同时每年都持之以恒地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

三、行业风气良好,各项环境优美

一是加强软件建设。一方面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在全系统大力实施《国土资源行政为民十项措施》,严格执行工作人员《五条禁令》,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优化服务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多种形

式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活动。先后参加了县有关部门组织的歌唱比赛、舞蹈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与县机关工委举办了全县“国土杯”技能比赛。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大家互帮互助的精神,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硬件建设。为进一步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2*年来,在基层所建设上,县局拨付资金99万元新购2个国土所办公楼,对办公楼进行全面的装修,全面改善基层所工作生活环境。在改善局机关工作环境、美化单位形象和环境卫生的同时,局机关共投资20余万元,更换了部分办公桌椅,添置了8台台式电脑,1台笔记本电脑,3台打印机和1台数码摄像机,大大改善了单位内的办公条件。同时,建立机关职工食堂,绿化了机关大院,确保了环境清洁整齐,多次荣获最清洁单位,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多年获得平安单位。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发展。

第5篇:思想教育方面的帮扶措施范文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不够的问题。一些学生来校一年多还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当遇到一些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时,则会产生心态失衡,有的甚至会发生意外事件。与此同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愿与老师交流沟通的现象。有问题只是与同学或老乡交流,不愿与老师沟通。对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加上理想和现实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心里孤傲,目标缺失,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整日哀叹“没劲”、“无聊”,在学生中产生出负面影响。

二、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分析

面对现实中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加以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更需要我们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深入分析其原因。目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管理,轻引导。长期以来,在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工作中,一直延续着强调管理的思想观念,而忽视思想引导。试图用僵硬的制度框架将学生束缚住,但往往又事与愿违,收效甚微。二是教育学生的针对性欠缺。面对现实中的高职学生,我们在实际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针对性欠缺的情况。教育者所想的与学生的实际有距离,难以让学生产生心理触动,进而内化为实际行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者却难以解决。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让所实施的教育工作作用降低。另外,不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认识学生,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多数还是沿用过去的老方法和手段,难以取得学生的信任,使思想教育工作多数停留在表面,时效性不强。三是学生教育管理者的素质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目前的普遍状况是,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目标不明确,眼高手低。存在这些问题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知识方面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现阶段,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问题,工作的责任感不强,能力不够,缺乏深入生活的基础,多数只是凭借过去的经验办事。试想这样的状况能产生好的效果吗?加之,有些时候缺乏全局观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各种事件。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同时,教育工者自身对这项工作缺乏敬业精神,或许还有个人利益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长期在一个较低水平徘徊,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近几年来,我院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提出“关爱教育”的育人理念,在点点滴滴的人文关怀中融入对学生的全面关爱。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立足“三格培育”(对广大团员青年体格、人格、品格的培育),坚持“四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实施“五关爱”(政治上关心学生成长、学习上关心学生进步、生活上关心学生实际困难、心理上关注学生健康、毕业时关注学生高质量就业),探索、总结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工作,完善引领学生成长的三大教育体系,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生日常修身教育体系、格调高雅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1.加强学生思想状况研究认真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研,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对于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减少学生的不适应,有效开展调查研究。学院将调研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利用开学初、重大事件发生后、重要节庆日采取座谈会、学生谈心、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把握整理学生关心关注的舆情信息,做好收集和整理,为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深入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院官方微博、学生组织官方微博建设和学生网上互动交流,及时学院信息;在学生信息反馈、行为动向方面及时掌控,确保学生思想稳定。根据院系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分级、分类、分阶段开展思想调研工作机制。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困难生、留级生、心理问题生、民族学生等不同类型学生调研,发现各类学生的不同问题,主动研究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帮扶措施,做到教育管理和帮扶服务相结合。深入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必要条件。学生的教育管理才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落到实效。

2.培养积极向上的“三观”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政治理论素养不高、时事政治关注较少的特点。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如: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积极开展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为契机,开展了“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演讲、读书、征文主题教育活动;在清明节、国庆节开展祭奠先烈和烈士陵园扫墓等活动。将枯燥的理论宣讲变为灵活多变的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得到极大提高。以“青年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为载体,不断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用身边的同学带动自己。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学校育人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日常修身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日常修身教育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培养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以促进学院学风建设为目标,以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为重点,开展以“行为文明、教室文明、食堂文明、宿舍文明和网络文明”为内容的校园基础文明活动。通过周围的环境和身边的同学来约束个人的言行,强化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学生的精神风貌有了明显的改进。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星级文明班级和星级文明宿舍的创建,打造了一批富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集体,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规范了个人行为、提高了学生文明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6篇:思想教育方面的帮扶措施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给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以大学生的就业实际、自身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实现毕业生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触目惊心的数字,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高校办学、治学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社会、学校的原因。

1.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总量压力增加。高校毕业生从2006年的4l3万人增至2009年61l万人,到2010年的630万人。毕业人数的急剧增加,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2.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就业影响更加明显。2010年高校630万毕业生,加上历年未就业人员,超过700万的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可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找工作,是社会对“80后”这代人的又一次考验。

(二)大学生的主观原因

1.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大学生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滞后于就业体制改革,择业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大多选择在东部沿海等中心城市就业.对急需人才的基层、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却少人问津;向往机关、事业单位,很少人考虑民营企业,更少人考虑自主创业。2008年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显示,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

2.就业能力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学习成绩优良,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等十分欠缺,择业时很难让用人单位满意。

3.就业心理脆弱。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生持有不同的就业心态,很多毕业生存在自我认识过高、理想脱离实际、心理封闭、害怕困难等问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弱;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差;自卑感强,缺乏自信,与人交流、沟通存在障碍,等等。

4.精神追求欠缺。现在的毕业生是“80后”,且独生子女较多,从小物质生活丰富,但精神上较脆弱,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很不完善,精神信仰匮乏,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往往一遇到困难就畏缩退却。

5.缺乏职业道德,诚信意识薄弱。一些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目的,对个人的发展考虑过多,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和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缺乏诚信意识,违约离职、频繁跳槽现象普遍,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接收计划。

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给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地就业。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效途径。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根据新形势发展进行转移,就业指导必须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地位,把就业教育融于平时的思想教育中,作为大学生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来进行。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就业实际、切身利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最好时机,而且是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以涉及学生利益的就业指导作为新的工作重点,是思想教育突出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要紧紧把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动态、新特点、新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细、做实,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以下在问题。

(一)对就业指导内涵认识不足。

就业指导部门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压力,就业指导工作强调服务功能,重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主要将力量集中于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咨询就业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或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却忽视了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择业观、就业观、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造成大学生求职障碍的思想问题和职业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

(二)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不准。

就业指导往往定位于“就业”指导,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才进行就业教育,未毕业的学生“事不关己”,出现就业教育工作“前松后紧”的局面,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三)就业指导人员相对不足、渠道单一。

就业指导工作只靠职能部门、部分学生工作人员及个别教师参与,不能引起各层面的人对就业问题的高度关注,由于人手不足,难免出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信息多,就业观念教育少;讲普遍性问题多,解决思想疑惑少;介绍方针政策多,敬业精神培育少;学生盲目就业的多,深思熟虑的少等现象。

毫无疑问,大学生在就业环境中所暴露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的问题,与当前高校忽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思想教育息息相关。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就业形势政策教育。

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教育,积极宣传国家和各地区的就业政策,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充分做好面对现实、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要继续利用讲座、论坛、网络、新闻宣传媒体等多种方式,坚持正面教育,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动员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去,在校园中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工作。新出台的征兵政策的征兵对象主体倾斜于大学生,鼓励更多的毕业生为国防建设作贡献。广东省为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自2009年起,每年招募16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服务,制定了《广东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为鼓励毕业生走创业之路,2009年至2011年,重点扶持4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为2000名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组织6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理念教育。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只抓就业环节,而必须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新生军政教育、形势教育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到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中,渗透到社会实践和实习中,引导学生从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起步,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认识到综合素质在今后就业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学生能对照自己,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在新的就业环境和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合在就业指导中全程为学生服务,要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就业作为思想教育新的着力点。改变思想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端,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实际,针对学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in、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教育和激励学生自强不息,树立追求先进科学知识、做合格人才的成才观,鼓励他们要凭借自身的优良素质参与公平竞争.从容选择自己的用武之地,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教育毕业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正确评价自己,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不要把收入高低作为评价职业好坏的唯一标准。职业是无贵贱的,正所谓“行行出状元”,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学历深浅,工作性质如何,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就能从就业“寒冬”中突围而出

(三)创新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第7篇:思想教育方面的帮扶措施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 工作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091-01

我们都知道,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对人的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所以,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学校的教育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怎样适应和做好这一转轨呢?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面临着新的挑战。据此,我认为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点措施。

首先,班主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班主任除了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工作量大且很繁琐,没有强烈的责任心是做不好班主任工作的,相信很多老师深有同感。

其次,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素质。

俗语:“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充好“电”,要提高自身素质,也就是要有“料”。

为此,我平时注意阅读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了解社会发展趋向及教改动态,把握时展脉络和社会道德评判标准,在思想上不做“落伍者”。从而,有利于教育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订阅和收集好有关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资料,钻研教材备好课,使教学工作得心应手。教学工作做好了,就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树立了教师的形象和威信,就有利于做好班主任工作。

再次,要抓好班风建设。

那么,怎样建立良好的班风呢?

第一,班风目标的选定是建立良好班风的前提。

各班的情况不同,在教师、学生等方面有着差异,必须结合本班特点选准班风建设目标。例如,我根据O8.7班学生思想活跃、自尊心较强,但身体素质不够好,上课又乱讲话的特点制订了:“创文明班级,创一流学习成绩,锻炼一个健康身体,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的班风建设目标。

第二,教师和班干部的表率作用是建立良好班风的关键。

古语说得好,打铁确须自身硬。教师,尤其是身为班主任的教师的所作所为是班风的一面镜子。现在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你说句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等会儿他就学到手了。据此,我平时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从纪律到教风,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等方面做好表率;选好和培养一批班干部,使他们起到“领头雁”作用,影响带动其他学生。例如O8.7班的洪方、张成、王刚等同学思想品德好、守纪律、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好,在学生中威信高,我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和特长选定他们担任班长和学习委员;同时,还选准一批各方表现不错的学生担任不同职责的班干部。对这些班干部,我采取了大方向指导,小事情和具体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一方面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能腾出更多的精力抓教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素质。在他们的带领下,全班形成了讲卫生、守纪律的良好班风。

第三,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设良好班风的动力。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知道建立良好班风的意义。例如,O8.7班的一个学生,有个坏习惯,经常在课堂上乱讲话,我就这件事在班上进行宣传教育,使学生知道,上课乱讲话,不但自己学不到知识而且还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更影响了全班形象,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维护班级荣誉的自豪感、自觉地维护班风、发扬班风,谴责破坏班风的人和事。

第四,集体活动的开展是建立良好班风的途径。

良好的班风是在集体活动中形成和巩固的。因此,我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班、队会,精心设计、搞好活动,班队会经常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活动,譬如,进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讲故事比赛、手工比赛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觉,去发挥集体作用。另外,有部分活动,如让他们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体育方面的兴趣班,在校运会上让他们参加了接力赛和跳绳比赛等,结果获得奖。这样,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为班级争了光,还提高了他们克服困难怕学习的信心。

此外,还要抓好学风建设。

学生,当然要以学习为主。良好的学风是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保证。怎样建立良好的班风呢?

我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键。为此,我采取了“登山抢红旗”比赛方法,制订了详细的比赛规则。哪位学生在背书、做作业、测验等方面成绩好,哪位学生就先“登上山顶”抢到红旗。而且,还在班上进行表扬,学生与学生比、组与组比。另外,我还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子帮扶小组活动,让成绩优秀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小组。结果,成绩差的学习进步了,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同时,我还注意到学生的点滴进步,经常在学生作业本和笔记本上写上表扬和鼓励性的批语。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爱学习、奋发向上的良好学风。

最后,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第8篇:思想教育方面的帮扶措施范文

关键词:取消二级公路收费;职工;思想教育

Abstract: the phasing out of two class highway toll on employees though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idea of dynamic current staff, on how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education worker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cancel two highway toll; staff; ideological education

F279.23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国家出台了逐步撤销二级公路收费站点的政策,收费站职工面临着收费期限的临近、结束或站点的撤并, 收费人员面对未来的抉择竞争,转岗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也正日益凸显。对职工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荡。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保持职工队伍稳定,是省收费公路管理处当前要思考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面临的一个具有复杂性、挑战性和持久性的新课题,值得我们去积极探讨。

一、逐步取消二级公路收费政策对职工思想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个人前途迷失。燃油税改革以来,部分省份逐步撤销二级公路收费站点,各省份实施方案的执行进度不一,我省许多收费站还未撤站,职工对在收费站工作心存忧虑,担心因撤站而失去工作,感觉前途渺茫,特别是受行业限制,转岗空间小,分流压力大,影响了职工择业热情,增加了失落感、迷失感。

(二)个人精神负担和心理负担加大。目前收费站95%的人员都是采用聘用制的方式,职工工资收入低,工资增长幅度与地区物价上涨幅度不相匹配,很多职工家庭负担较重,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大多数职工除了和父母居住以为,一部分职工在外租房居住,怕突然失去工作,对个人心理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工作上不安心,人浮于事。

(三)待遇差别较大,聘用职工心理不平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以来,各收费站都有一定数量的聘用职工参与到具体收费管理工作当中,聘用职工和正式职工做的都是同一份工作,或者同样岗位,而待遇却有很大差别,没有体现所谓同工同酬。

(四)收费人员对单位的归属感不强。目前的收费人员均是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合同制职工(聘用职工),他们认为收费工作与年龄相关,到一定年龄后将不能继续从事这项工作,担心单位会在不确定时间和自己解除劳动合同。大多数收费人员认为在收费站上班每天8小时工作在收费亭里,不间断工作劳动强度大,还经常受到过往司机的辱骂,所获取的报酬与所付出的劳动不相匹配。思想上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和单位紧紧相连。

(五)收费外部环境不好,收费人员思想压力较大。由于社会上对公路收费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一些车辆通过收费站时对收费人员的辱骂、威胁,经常故意逃费、恶意冲卡,收费人员在认真搞好收费工作的同时,承受着较大的思想压力,部分人员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选择放弃工作。

(六)收费人员的评均年龄约在24周岁,部分职工学历相对较高,对个人今后发展期望较高。这些人员对个人将来的发展具有较高期望,但是缺乏在一个普通岗位上成才的能力,总是感觉收费岗位没有发展空间,对个人的将来和成长没有帮助,产生离职的念头。

二、二级公路收费人员思想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收费队伍不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是工资待遇相对偏低,职工对岗位的期望与现实存在差距,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殊的成长环境,导致收费人员思想不稳定。 目前在岗的收费人员90%以上是"八零"、九零"后的独生子女,相对来说这些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需求多、要求高,自身对事物的判断力弱,思想极易受外界思潮的影响而波动,性格上极易冲动,这些普遍现象也是造成人员思想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大多数收费人员缺乏普通岗位成才的能力 大多数收费人员在"新鲜期"过后,面对逐步走上正常的工作,会出现"原来如此"的感觉,此时就会因工作、生活环境的枯燥,工作上的不顺心和烦恼,感到工作的艰辛,就会产生逃避困难、逃避现实的想法,进而辞掉工作另谋他路。

( 三)对职工的素质教育还不到位,使收费人员找不到归属感 客观地讲,尽管对收费队伍比较关心,也出台了一些职工保障性管理措施和工资上调等办法,但对整个收费队伍稳定的吸引了不够,缺乏一种让职工真正把站当作家的对收费工作有自豪感的文化体系。纵观所有成功的企业,它们都有一套吸引员工的激励措施,使员工能成为单位一员而自豪的文化体系。长期以来收费人员一直以聘用人员的身份存在,"聘用"这一特殊的词汇,让收费人员缺乏"安全感",甚至存在分等级的看法。

(四)部分职工对收费工作理解错位,认为收费工作没有竞争力。 收费工作的程序化和重复化,让部分收费人员觉得工作简单、枯燥、乏味。因此,普遍存在收费工作只须有高中文化成程度的人就可以胜任收费工作的不良认识。这样的想法让部分收费人员觉得收费工作学不到技能和本领,没有发展前途,没有发展空间,甚至认为长期从事这项工作会让自己失去竞争力。

三、开展职工思想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就要结合当前公路收费职工的思想动态,遵循如下思路进行积极开展

(一)开展职工思想教育工作要注重心理疏导和压力减排。众所周知,公路收费站大都设立在偏僻的地方,无数次简单再重复的收费工作使很大一部分的年轻职工在平时就产生倦怠和烦躁的情绪,给日常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现在撤站的各种小道消息又众说纷纭,职工的情绪有波动,思想不稳定,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已刻不容缓。针对这些职工的精神、工作压力等问题,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务必确保两个到位:一是交心谈心到位。交心谈心过程中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原则。二是个别教育到位。坚持“一人一事”,耐心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对存在的模糊认识,区别不同情况、对象,认真开展思想交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既要讲政策,又要人性化,做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部分认识模糊、情绪较大的人员进行重点教育疏导和帮扶,把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做活。

(二)开展职工思想教育工作要及时宣传政策和加强引导。

在逐步撤销二级公路收费的推进阶段,广大收费职工非常关注与此相关的政策和方案,为此,要及时对职工宣传有关国家行业系统的政策。特别是对收费职工普遍关心直接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和出路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宣传解释,使职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是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决策,在措施制定前要深入调研,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决策都应公开化,坚持公开、公正,提高办事透明度,消除职工不必要的猜疑,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纠纷。

(三)开展职工思想教育工作要建立和健全各种工作机制。一要建立职工权益保障机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和调整集体合同的内容,使合同条款与公路收费事业发展实际、职工关心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二是要建立调查研究机制。要深入基层和职工当中,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细心体察职工的情绪,了解广大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什么,从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好职工思想问题和生活困难。三是建立工作评判机制。要建立让职工来评说工作机制,以职工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工作成败得失的首要标准,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9篇:思想教育方面的帮扶措施范文

关键词: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60-02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全面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也相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已从计划经济体制和半市场体系的就业模式,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化模式转变,因此有必要研究新形势下的就业现象、问题和措施,特别是针心理、生理、经济、家族及能力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的就业帮扶措施,进而健全人格魄力,群策群力,帮助他们实现完好就业,促进和谐校园的创建,构建和谐社会。

一、落实责任,强化管理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当作大事来抓,长期来抓,时刻关注就业。其次,应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的主要领导、老师及学生共同参与,明确责任,细化管理,有的放矢。最后,把就业帮扶工作纳入主要领导、老师的绩效考核,以评促改,以评促教,全面发展。

二、建立制度,细化管理

1.建立档案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困难学生”的个人档案和信息卡,并做好记载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2.建立责任制度。学校与老师签订责任书,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成为“困难学生”的“家长”,通过经常与他们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3.建立交心制度。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召开“留守学生”会议,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感受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4.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要建立困难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联系人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对重点困难学生实行了“一带一”帮扶。

5.建立心理档案。我校每年都为新入学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全校目前已建立了校、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档案信息网络。科学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软件技术,科学地分析与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档案梳理,为科学实施心理呵护与心理援助提供依据。

6.建立资助制度。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资助资金用于最急需的困难学生。第一,贫困生每年核定一次。申请资助的学生一般于学年开学初,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并向学校提交由所在村委会、乡镇、县区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第二,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学生有关情况进行认真审核,按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排序,提出贫困生资助名单和资助形式,在学校和所在村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后,学校将资助名单,公示情况上报上级资助小组审核确定。第三,学校通知受助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审批表》,并由学生及其监护人和辅导员签字确认。第四、资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三、加强交流,情感管理

根据各学校毕业生工作流程安排,区分就业困难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实现一对一的帮扶和援助,通过电话、邮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和学生加强交流,多方寻找就业单位,提供就业机会。不得讽刺、挖苦有困难的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四、丰富主题,科学管理

爱心育人,在倡导“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对困难学生喊出了“爱心育人”的口号。如在生日到来时,为他们送上写满祝福与鼓励的贺卡;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心灵上感到困惑时,为他们解除困境,解开心结;在同学中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让他们与其他同学相互帮助,携手共进。德育为首,加强了对“困难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如聘请心理咨询室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建立心声信箱、开设心声倾诉室等为“困难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由各班心理委员组成“心灵小天使”,在老师的指导下向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与辅导。赏识教育,注重对“困难学生”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特长,如召开困难学生“我独立、我成功、我成材”主题班会,营造大家庭的氛围。开展培训,利用课内、课外二个阵地,不断加强对“困难学生”的就业知识培训,结合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关注“困难学生”。

五、拓展平台,延伸管理

通过QQ、短信、电话、面谈、微博等方式,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免因方式不当引起学生反感),详细了解困难学生的学业情况、就业意向、实习情况、家庭情况等,并对导致其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找准问题,尽一切能力帮助其解决就业难题;采取多种助困形式,建立起了由国家资助、社会爱心捐助、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生活困难学生的机制与体制;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寻求社会对生活困难学生的资助;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就业联络员以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为主,必要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由于心理问题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要多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就业,大胆尝试,勇敢选择,主动出击,尽快找到工作单位,实现就业;针对存在生理缺陷的毕业生,要实现一对一的援助和帮扶,提高自信,勇敢就业;通过各种途径和社会资源,协助他们找到合适岗位,尽快帮助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

六、积极总结,完善管理

积极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帮扶工作体系。定期召开困难学生转化研讨交流会,及时掌握全校帮扶教育对象的动态,研究教育手段和方法,做细帮扶工作,实行跟踪调查反馈,建立困难学生转化情况记载表,及时鼓励与引导学生,提高他们适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帮扶计划,不断总结帮扶经验,同时,将好的经验及时交流推广。

学生工作无小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把困难学生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采取人本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为他们做实事、做好事,在经济上扶持、在生活上照顾、在学习上帮助、在心理上疏导,全方位关爱困难学生,让受助学生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生活困难学生度过生活难关,帮助心理困惑学生消除心理阴影,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解决学习难题,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插上理想的翅膀,立志成才,接受祖国与人民的挑选。

参考文献:

[1]龙银成,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成因初探[J].出国与就业,2009,(5).

[2]孙世平,等.大学就业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1).

[3]龙银成,等.“创先争优”活动背景下对毕业生党员人格魅力塑造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9).

[4]马涛.学生工作无小事[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