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设计的认识范文

环境设计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设计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设计的认识

第1篇:环境设计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室内空间 光环境 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2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光,也离不开光环境。光环境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所以人与光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是密不可分,为了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创造舒适的环境,我们更加需要珍惜并不断提高“光的人性化设计”,使人与光环境更加和谐,减少光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污染,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1光的人性化设计

现代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正逐步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展示人类伟大的征服力量和无与伦比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也带给人类新的苦恼和忧虑,那便是人情的孤独、疏远和感情的失衡。在高科技的社会里,人们必然去追求一种平衡――一种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一种高理性和高人性的平衡。技术越进步,这种平衡愿望就越强烈。所以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无论何处都需要有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件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而这种情感和人性平衡的实现,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是责无旁贷的。

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的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消费品在“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问题。

(1)何谓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的设计。它综合了产品设计的安全性与社会性,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内环境的扩展和深化。“人性化设计”作为当今设计界与消费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带有明显的后工业时代特色,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复杂,提高操作的效率和使用的宜人性的要求成为设计的任务之一。

(2)光源的需求

室内的光,白天是靠日光,夜间则主要依赖人工光。这两种光除了照明,满足人居的需求, 室内装修的多么富丽堂皇,如果光线不够,肯定是黑糊糊一片,这就是光线的基本作用。如没有足够的光线,一些实体,如家具的立体感表现就不够充分,设计中一些富有美感的细节也容易被湮没。所以,那些善于用光的设计师,往往能让你简单的家中就变化多姿,产生许多居住的情趣。所以人类对光的需求只可能会越来越高。

(3)设计在室内空间光环境的运用

灯光之所以是室内设计师必须重点下工夫的环节,是因光对空间有一种神奇的造型作用,并且光线自身也有极强的表现力。象贝聿铭、柯比西耶这样著名的建筑师,他们营造的室内光环境,就被称为“独特的”、“意味深长的”,“把光引入内部空间的这种建筑造型词汇的必然结果。”这两位“光的大师”处理具体问题的具体的方法或许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注重光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善于控制与把握光的效果。

2光与照明

灯在室内设计里,其功能是产生光,照在室内空间,出现影,最终形成空间的流动和变化。因此,挑选灯具,不能简单以个人好恶做标准。稍微留心,就会发现,灯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光源(灯泡、灯管等)是基础,多大的瓦数产生何种照度,这是最基本的。之后才是考虑灯具,其外观是否和家居的环境和谐,是否符合您的审美爱好。

家中的灯基本上有三种:顶灯、壁灯和落地灯、台灯等。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灯,许多设计师的经验是,先考虑自己居家不同区域的照明需要,接着才是考虑灯具是否美观。一般的居家,大多有客厅、卧室、书房、餐厅、卫浴,因此在灯光的布置上,要考虑到不同的区域在照明和氛围上的不同要求,这样才能在家中产生层次分明的光环境。

如今,人们对灯光的设计愈发大胆起来,一些以前认为不可思议的想法正成为流行,如在地面向上照出装饰品轮廓的灯光,嵌在墙里制造出低光源效果的灯光,等等。此外,独特的灯具造型,本身也是室内的一件很好的摆设品,这一点也是意外之喜。厨房和浴室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们对照明的实用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仅在室顶设置一个光源的做法,已日益过时、低效。人们开始逐步选用隐蔽式荧光灯来为厨房间的工作台面提供照明。在储藏柜顶部安装后射灯可以充分展示内部陶瓷餐具,竹篮和玻璃器皿或其他收藏品,使其焕发出悦人的美感。浴室的照明设计最好是或浪漫或平易的情调,复古的墙地砖在多层次灯光洋洋洒洒的照射下,带来了古典的美,而局部的投射光则更将我们引入深邃。

3人的健康需求和光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其生命进程完全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只有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胚胎才能够完全发育。当幼小的生命离开母体后,其生长的全过程就开始依赖生长激素,而该激素只有人类处于黑暗中时才能够分泌,即使是成年以后,成年人的激素和免疫力也只能在黑暗的睡眠环境中分泌和产生,一旦有了“光”,这种分泌物的产生就会受到影响或停止。一个人如果连续几天晚上都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其激素分泌会产生紊乱,免疫力下将,精神上疲劳,如长期下去,就会产生心理和生理疾病,这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下转第116页)(上接第113页)自然规律。

现代城市的夜晚,灯光造成的光污染可谓无孔不入。调查显示,97%以上家庭卧室的窗帘都不能挡住室外“光”的入侵。本来人类的睡眠过程是分泌激素及免疫力、体力恢复的过程,长期处于这样的睡眠环境,人们各种激素的分泌和免疫力会必然受到干扰,严重地损失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睡眠环境的影响,劣质的照明环境也是造成疲劳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由于一般人对“灯光”的知识了解甚少,长期以来忽视了对灯光质量的要求,所以有了眼酸头痛等不适症状,也找不出原因。人类的视觉系统在数百年来的进化过程中已经适应了自然光,所以只有在接近自然光的灯光环境下人们才会感到舒适。那么,什么样的“灯光”能够称得上高质量的灯光呢?

第一,灯光要由足够的照度。目前我国学校及写字楼等照明场所普遍采用的照明设计标准是80年代制定的,其中办公、学习的桌上照度标准仅为国际标准的1/2,国际标准为300-500勒克斯(Ix),而我国标准约150勒克斯。

第二,光线要稳定。如果灯光足够“亮”,但却在不停地“闪动”,光线不够稳定,我们说它存在“频闪”,频闪深度=[(光峰值-光谷值)/光峰值]0%。当该值超过25%时,会对人的视觉系统造成损伤,“频闪”越深,对人的视觉系统损伤越厉害。

第三,显色指数不低于80。显色指数即为光对颜色的还原程度,我们称为显色性。太阳光的显色指数是100,一般照明灯光的显色指数应在80以上,才能使人较易分辨其颜色的真实,一般用三基色稀土荧光粉制成的荧光灯可达到该要求。简易的辨别方法就是灯光下看手掌:手掌血色分明,光显色指数高;如手掌发青则灯光显色度低。在显色指数较低的灯光下(一般荧光灯为60-70)看东西,眼睛的分辨率低,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另外,还容易造成眼睛对颜色的判断失误。常有人在商场购买衣服回家后,发现其颜色与在商场看到的颜色不一样,原因就是商员灯光显色指数不够。

总之,照明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一部分。如果白天在劣质灯光下工作后感觉十分疲劳的人,晚上又注有光污染的卧室中休息,其疲劳就不易消除,并且造成生理、心理上的恶性循环,这就是形成“城市灯光综合疲劳症”的主要原因。从满足人类照明舒适、健康的角度并考虑到能源的节约,良好的照明应具备四个条件:

(1)足够的亮度。一船桌面的照度应在300勒克斯以上;

(2)稳定的光线。频闪深度(即抖动)低于25%;

(3)显色指数应在80以上(太阳光是100);

(4)光源的发光效率每瓦流明应在100左右。

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只有充分地认识照明的特点并加以利用,才能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身体变得更加健康,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工作变得更加愉快!

参考文献

[1] 于学伟.论室内照明设计与光环境艺术[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4(21).

第2篇:环境设计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设计师 社会责任

环境艺术设计师创造的设计作品,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环境艺术设计师也将因此而承担更巨大的社会责任。环境艺术设计师承担着本职业和岗位相联系的职责,承担着权限范围内影响社会后果的社会责任。

一、影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直接因素

1.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盲目而不科学的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发展中国家,高速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促使整个社会环境必须以不断的变化与之相适应。而这种变化在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约束下,在没有合理全面规划技术专业性指导下,带来最大风险就是自然资源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构成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盲目而不科学的环境设计及建筑营造,而营造所破坏的环境、耗损的资源必将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要隐患,造成一个恶性循环链。

2.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首都北京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批的人们涌向这个高速运转的城市、城市内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出现、PM2.5的雾霾天气挥之不散,一系列城市化发展问题呈现出来。这就是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严重滞后。

中国七大水系污染、水土流失,西部荒漠化导致华北的沙尘暴,著名森林城市北国之春长春市今年也出现了多次严重雾霾天气,可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为此,人们终于感受到用牺牲生态环境利益换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严重后果。

3.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后果

经济性贯穿设计的始终,设计的经济性表现为双层的内涵。其一,设计艺术所表现的经济的合理性。设计物更适应人,更适应市场,并创造价值。其二,表现为设计艺术的经济商品化,设计成为纯粹经济、商业的附庸。当设计的经济性被过高的赋予在设计中时,设计本身便缺少了其自身的单纯性,设计传达的不只是物品的价值和设计师的思想,它开始变得商业化、复杂化给人以一种混沌状态。现今,一些人关注经济利益和增长率,对待设计作品只追求速度而忽视作品内在价值,一些环境艺术设计及建筑营造造成了环境破坏甚至污染了环境。

二、环境艺术设计师的反思

1.环境艺术设计的不自主性严重

我国近年表现在文化方面、生活方式方面等,呈现出“后殖民化主义”的现象。即中国人的艺术、衣食住行,甚至思维方式沦为西方文明的附庸。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强势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侵蚀我们的生活,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不自主性”与传统本土文化的迷失,使得人们认为只有西方的才是最好的,过分青睐国外的设计和设计师,而忽略了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现今设计界存在的严重问题。具体到环境艺术与建筑方面,突出的状况是粗制滥造的“包豪斯式”建筑遍布,格调低俗的“伪欧陆风情”等泛滥。

2.环境艺术设计忽略了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继承和再创作

近年来,我国成了国外设计师的试验场,人们可以看到在北京像鸟巢、水立方、央视新址等外国设计团队设计的作品。这些作品不可否认改变了北京的现代化外貌,而与此同时要考虑到这些作品是否真的适合生长在有着几千年华夏文明的土壤上,是否适应北京这座历朝古都的氛围,这些都是我们要重新审视的问题。我们是否想到十几年后,存在于中国的土地上只是一个单纯的复制着国外街景的复制品,而传统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将不再显现。中国的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当务之急是寻求适合和展现中国本土的民族性的作品。

3.环境艺术设计师责任的缺失

设计中的虚假、抄袭、平庸的作品使中国设计在全球行业中处于尴尬的位置。这些设计作品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它们已经失去了真与善的价值,丧失了基本的道德观念。由于中国的法律法规在知识产权、著作权、商业道德、环境保护等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导致设计行业中的许多操作方式违反基本的道德准则。受权利与资本操控的设计,上演着令人憎恶的一幕幕,“中国设计”被蒙上模仿、抄袭的黑布。设计行业道德观念的缺失已经成为关系到社会和谐与民族荣誉的重大问题。

三、环境艺术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设计师应该本着对作品和社会负责的态度,通过设计作品表现社会时尚风格、保护环境、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尊重知识产权,从而带动良好的设计风气。

1.确立环境艺术设计师与客户关系的主导作用

一个有责任的设计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客户行业的设计要求,并且在专业职责范围内以客户利益为中心进行设计工作。在接受设计委托的时候,当发现客户的工作内容违背设计师的职业道德或违背法律法规相关内容时,设计师必须拒绝该项工作。设计师与客户之间既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也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确立环境艺术设计师与客户关系的主导作用,既是对客户负责,也是对设计师自己负责。

2.环境艺术设计师要尊重知识产权,坚守职业道德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有关道德、尊重和法律的问题。虽然文化产业呼吁了十几年,但是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然比较薄弱。设计师使用经过授权许可的设计作品,既是尊重设计同行知识产权,也是作为一个专业设计人士对设计行业操守的坚持,也是坚守职业道德设计责任感的体现。

3.环境艺术设计师对于社会公众负有责任

设计是为社会服务的,作为社会一员的设计师,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设计师要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为社会服务,要在主观上认真地选择自己行为的动机,考虑设计行为的风险。设计师应当尽量对各种文化价值、信仰方式、传统习俗等信息保持高度敏感,以尊重所有的受众。要避免以一种负面的或缺失人性化的方式来描述或看待一些群体,以求传达设计过程中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这是设计师对于社会公众所负有的责任。

4.环境艺术设计师对国家和民族肩负责任

在全球化背景下,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重任就落在当代设计师肩上。而有很多设计师虽然打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口号,但他们在设计中的体现,只是肤浅地将现代元素与传统符号的拼接。他们并没有真正去解读和感受中国文化,思考如何去做中国设计师。因此,通过本专业设计确立本土文化的定位,继承民族文化进行再创造是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师肩负的责任。

5.环境艺术设计师要将保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性贯穿设计始终

博大的环境意识是每一个设计师所坚守的责任。在着眼于人与自然生态平衡关系中,我们如何通过设计活动,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机制,是当代设计师急需思考的问题。如果设计师能将生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设计贯彻始终,则会在环保、节能、保护生态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设计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负责、对自己的设计行为负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负责,这既是设计师对自己职业应尽的职责,也是设计创造者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肩负的义务。

参考文献:

[1]蔡杰.谈现代设计中道德与责任的回归[J].大众文艺,2012(16).

第3篇:环境设计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素质;教育

一、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素质的内涵

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所形成的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它是能够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外化为个体的一种行为表现。素质教育,就高等教育来说,就是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具体而言,素质教育应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专业技术业务素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方向、是先导,应放在首位;文化素质是基础;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是条件;专业技术业务素质是本领。

2、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环境艺术创造的关键在于构思,构思是其设计创作的灵魂。作为一个合格的环境艺术设计师,要养成勤于构思的良好习惯。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学生应该把握“由外到内”和“由内到外”进行构思的方法,使其设计对象的外部环境、现场条件、空间布局 与其使用功能、技术、经济、美观要求等能有机结合,并能在繁杂的设计关系中,化不利的制约条件为有利的构思契机,从而激发出设计创作的灵感。同时,能够运用历史的、民族的、地方的建筑形态和文化特征,对其设计对象进行“历史文脉”与“文化意境”方面的构思。第三,能从结构带来的空间形象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以及技术特征等方面来进行设计构思。第四,能利用设计艺术形式美的创作规律,创造出有时代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形象。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是其设计的本质与主体。一个合格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在几年的设计学习中,一定要掌握从环境空间设计入手的艺术设计手法,由浅入深地了解与把握其设计的规律与手法,使之表达的设计对象,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境空间艺术设计作品,而不至于使设计对象的表达语言被异化。从这一点来说,每一个设计师都必须明确其所表现的所有内涵都是围绕环境空间艺术设计来展开的。

人类生活在不同类型的建筑所限定的空间场所之中,而环境艺术设计师是依靠形象来塑造空间的,因此,一个合格的专业设计人才,要具备对环境空间中各种类型的形象都应具有敏锐的分析与观察能力,以及好的记忆能力。

当今世界,各种信息与资料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专业设计人才来说,要善于准确发现信息、选取信息并为自己所用。而善用与选取信息是建立在日积月累的大量积累与获得信息及知识的基础之上,因而一个合格的专业设计人才要勤于阅读与收集信息资料。

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必须具有能用“图示语言”来娴熟地表达设计构思意图的能力。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徒手画、工具画、污染图与绘图,以及制作设计模型等方面的设计意图表达技能,并且能够较好地掌握设计艺术的形式美学规律,这样才能创造出设计师心灵中美好的艺术形象。

二、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必须实现这样几个大的转变,由过去比较封闭的办学模式向开放型办学模式转变,与社会接轨,与市场需求接轨;由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中心向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设计教学新形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科技、环境、能源、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更新与探索。高校设计教育还应从过去单一的学科发展向学科群的方向转变,以发展交叉学科与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对学生的培养应由过去重视设计技能和表现技巧的建筑设计教育观,向综合型艺术设计教育,即重视设计技能和表现技巧的培养,加强和环境艺术设计师所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的学习方向转变。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也应由重知识的传播,逐步转变为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重学生个性与素质的培养;往日那种熏陶式的设计教学形式也应逐渐向理性与熏陶式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转变。

2、拓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领域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自己提出问题与回答问题,以促使学生明确在境艺术设计上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学习能力和责任感是拓展其他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学习能力和责任感,才能够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学到新本领,也才能对社会负责、为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第4篇:环境设计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处理

当前,人们对居住条件、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发生转变,若想达到理想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效果,必须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与安全性。在开展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应将人性化的理念渗透其中,对室内装饰装修、物理环境设计等予以规范和完善,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融入其中,可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能大大提高居住者居住的幸福指数。

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处理的主要内容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顾名思义,必须要实现室内设计的人性化与科学性,在设计中渗透建筑学、民俗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与建筑物理和材料等领域着手,是实现人性化处理的关键所在。1、安全性对于居住者而言,最为关注的当属住所的安全性,也是对住宅工程的基本要求[1]。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上,渗透人性化处理理念,安全性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设计者保证设计的科学性,遵循科学设计原则,还要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符合质量标准,禁止在室内环境设计时出现违规装修的行为,不可对房柱、墙体等予以随意的拆除,是保证室内安全性的重要前提。若想满足安全设计要求,施工队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禁止出现私自更改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纸的行为[2]。2、舒适度在室内环境设计上,应强化人性化元素的应用,其中舒适性很是关键,是提高居住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关键。室内设计工作的开展,舒适度高是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分别从实际居住情况与精神方面考虑,以增强舒适性,能及时缓解人们的压力,调节城市快节奏生活所带来的压力,营造轻松、愉悦、放松的生活状态,若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对室内温度、通风性、采光性与潮湿度等要素进行调节,在室内设计上渗透足够的自然气息与绿色理念,根据整个室内设计风格与主题来选择相应的家居搭配模式,进而增强居住的舒适性。3、主题性在室内主题设计上,居住者可根据自身的喜好与要求提出相应的要求,及时与设计者、施工者进行沟通,进而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室内环境。在室内环境主题设计时,应充分尊重住户的意愿,强化对个性化、独特性元素的渗透,再加之专业的设计手段,利于提升整个建筑的主题性,使得建筑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能大大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处理的重要措施

1、注重生态设计当前,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人们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较少,再加之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使得人们会产生回归自然的心理与兴趣,以此来放松心情、纾解压力。因此,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居住者的实际要求,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将诸多自然化的元素渗透到室内设计始终,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利于提高人们居住的满意度。例如,为了增添室内的自然特色,应多多摆设绿色植物,种植一定的花草、盆景,或者在墙面上布置一些人工树枝或藤条,这样,人们在下班后回到家中,会有种回归大自然之感,可及时缓解紧张的压力,愉悦身心。2、注重物理设计所谓的物理设计就是通过调整与设计室内的一些硬件来提升整个室内居住的舒适度与科学性,如温度、通风条件、光照、材料的材质与色彩等。在室内设计中融入足够的科学性手段,重在凸显室内设计的节能性与可持续性,还可达到节约居住成本的目的。为提升住户的居住效果,应注重室内环境艺术的物理性设计,通过调整一系列的物理性元素来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与温度调节设计,强化采暖的科学性处理,并融入一定的人性化原则,以提升设计效果。首先,应选择质感较高、优质的材料,通过使用此类材料,能大大增强艺术氛围的营造,材料的表现力更强,可给人以美的感受[4]。若材料的质地佳,能增强设计的精巧度,表面更为光滑,再加上光线的照射,会让人感到室内更为闪亮。其次,应强化色彩的科学性设计。色彩的表现力很强,设计师应充分借鉴其优势,科学进行色彩设计工作,以增强色彩的感染力与视觉感,会对人的情绪、心理与生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见,做好色彩基调的把握很是关键。通常来讲,色彩设计时,以低纯度为主,根据室内空间区域的性质来剂型纯度的变化,保证家具与装饰品间的协调性与对比性。3、注重装饰设计在开展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实际构造与特征,根据空间界面、装饰品、家具等的实际布局,来进行统一性的设计,禁止在设计中出现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会大大影响室内设计的美观性。在顶层设计时,应保证顶层设计的轻,保证整个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做好设计布局处理,充分考虑人的身体与精神需求,进而做好装饰装修的合理化设计。在地面设计时,应主要考虑地面的实用性,也要考虑地面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做到地面与空间布局间的合理化设计,强调风格与主题的一致性。在界面设计上,应与室内的其他设施相互统一,做到界面与室内空间、家具风格的一致性,充分发挥好界面的衬托效果。4、注重艺术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艺术性设计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室内的细节性设计来增强艺术效果。合理设计照明系统,强调照明系统与自然光影的良好搭配,利于烘托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例如,在相对静谧的环境中,应将光线设计的暗淡点,以烘托一种若隐若现之感。若环境较为热闹,能保证室内光线的充足感、强烈感与明亮度,以营造更为浓郁的室内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性化处理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其是提高整个居住环境设计效果的关键所在。对此,为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设计师应具备高度的艺术素养,结合住宅楼的户型、朝向等进行科学性的设计,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美观、节约、绿色、生态等的相互融合与协调,强化对室内空间的高效利用,保证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能大大提升居住者居住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文静.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浅析[J].花卉,2015,15:118-119.

[2]王孝娟.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措施[J].建筑设计管理,2014,09:88-90.

[3]杜薇.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5,08:44.

第5篇:环境设计的认识范文

现代企业除了创造财富和追求市场效率外,对员工、社会和环境也应当负有相应的责任。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目的的实现无不得益于良好的社会发展状态和各种物质保障,其中包括人类、环境和自然资源等诸多因素。当今社会中,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障碍。企业对环境的使用是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最主要因素,企业在现代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和破坏。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企业的努力。企业逃避环境责任,既会使得环境问题更加严重,这也不利于其自身的长远发展。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隶属于企业社会责任。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企业力量的不断壮大及工业发展对社会负面影响的日益暴露,社会对企业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人们开始探讨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以外,还要承担带有一定的公共性社会责任。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公害频繁发生,社会开始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国际领域内环保浪潮的兴起、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干预以及公众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环境保护开始成为社会个体维护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自觉行动。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也日益引起广泛重视。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主体,开始将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寻求自身发展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西方发达国家在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上尽管争论较多,但是就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问题上观点较为一致,把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切实纳入社会经济实践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我国政府也加强了相关的国内立法,把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和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体化和法律化。

关于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含义,有学者认为,其是指公司在谋求股东最大利益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兼顾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使公司的行为最大可能地符合环境和道德要求,并自觉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定义将公司盈利最大化与承担环境责任同视为公司的二元化目标。但也有学者认为,对于公司的经营者来讲,将公司盈利最大化和承担环境责任同视为公司的二元化目标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企业环境责任的恰当定义应该是“公司在谋求自身及股东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义务,应当对政府代表的环境利益负一定的责任”。

本人在此文中比较赞同第一种定义,原因在于前者更加符合社会各方面的标准,且是企业可以做到的,尽管其可能并不愿意这么做。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依据某一方的要求而行的,而是需要平衡各种力量。

同时需要注意到,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应该包括环境道德责任和环境法律责任两个方面。企业道德上的环境保护责任需要依靠环境道德规范和引导,而企业法律上的环境保护责任则需要法律的强制和规范。认清这一点将有利于以下关于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讨论。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依据

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呢?显然,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与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并不是一致的——承担环境责任必将带来一定的成本,从而造成利润的降低。由此看来,企业并没有动力去对环境负责。然而,事实上,企业应当甚至必须承担起环境社会责任这一命题已经被社会各界所广泛认同。无论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还是基于其自身的需求,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都是不可推卸的。在此处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其一,企业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并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的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位居社会前列,对环境的影响力是其他主体所不能比拟的,一方面企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张加大了环境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工业活动废弃物的排放及随意堆弃更加重了环境的负担。因此,企业对解决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普遍及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日益严重,仅靠政府的力量已无法予以很好的解决,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保护环境,公司作为重要的社会成员之一,理应自觉承担起环境社会责任。

其二,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

在政府和公众的普遍意识中,企业既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主体,同时也因其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而拥有解决环境问题的强大能力,因此,社会各界都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寄予很大的期望与要求,而如果企业有意忽视或者达不到这一要求,则无疑会面临来自于各方面的质疑和压力。

其三,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对其自身而言,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也并非是完全有害无益的,而是出于其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从追求利益的本质出发,充分认识到企业利益与环境,特别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环境、社会的关系不再是分离、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好处,不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就会付出很大代价。实践证明,承担相应的环境社会责任不仅可以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还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形象,赢得更多顾客的青睐和消费者的满意。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缺失

第6篇:环境设计的认识范文

引言

在进入21世纪后,人民生活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都在快速提高。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飞速增长,人民不仅仅需满足物质文化需求,同时还更注重生活品质的追求,因而对居室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室内设计的一个主要课题就是如何设计出舒适的居室环境。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准则也逐步过渡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此来要求设计师对室内环境进行科学的设计。人性化设计可以满足人们在心理及生理上的各项需要,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使得人性得以更好的释放与满足,培养人们积极健康的情感需求,从而促进了人与空间的和谐。

一、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装饰与装修设计。人们在充分利用空间过程中,最基本和最实质性的环境要求便是装饰装修的设计过程。其次,室内的物理环境设计,主要是指调节室内空间环境与温度,包含室内的通风、取暖及温度调节等方面的设计处理。最后,室内陈设设计。对室内的照明灯具、艺术品、家具、相关设备等方面的相关设计。

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处理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主要是建立在人们对室内环境的需求及人们的心理特点基础上的,充分体现了室内环境设计的多样性,同时又将艺术与生活结合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室内环境处理上的理论性这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自古至今,人们不断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追求,古代人们早已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理论观点。从本质上,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上的体现也是人与自然实现和谐的结果。人性化也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角度,进而实现以人为本理念与设计美学的完美融合与和谐发展。(2)室内环境的创造性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不单单是满足个人的居住及身体健康方面的要求,更是需要一个美观、个性、舒适的空间环境。在室内环境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满足居住环境的各项基本功能,充分地借助自然资源实现艺术效果的表达,同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环境进一步美化改造,充分地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3)室内环境的实用性实用性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这就要求实践功能要与设计能力完美结合。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设计来讲,不仅要求设计人员要具有专业的、系统的知识素养,还要求设计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考虑用户的特点,进而在设计过程中满足客户的各项需求,确保室内环境设计不但可以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同时也能对空间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

三、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1.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

建筑室内设计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比如建筑物的维护结构、换气次数、形体系数等,必须要综合这些因素,又比如南方温度普高于北方,有些地方长期处于高温,夜间温度也居高不下,温度已经大大降低了舒适性,在建筑装饰设计就要将降温措施考虑进来。总而言之,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把当地的自然条件考虑进来,结合具体情况,优化各个因素组合。

2.科学合理布局室内空间

在建筑室内设计中,对室内空间可以采用轻质墙、移动屏风进行整合或分隔,达到节能的效果。夏季的时候可以有效利用他们进行室内通风;冬季也可以达到降低风俗、减少通风的作用,减少室内的热量损失。考虑季节影响,合理安排空间朝向。也可以采用在窗台、阳台等设置绿化带,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保持室内的湿度。

3.墙体

建筑物的主要围护结构就是墙体了,墙体的节能效果与整个建筑物能耗关系密切。要依据墙体相对位置及保温材料的不同,一般有建筑外墙保温和建筑内墙保温两种。在施工过程中,不仅保证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还必须要具有一定美观。墙体的外保温可以设置覆盖防水层等装饰方法来降低太阳辐射对墙体的影响,降低墙体的损害。(4)门窗门窗的传热能力非常强,故在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中必须要应用保温隔热效果显著的玻璃船来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增加玻璃层的数量,并且在玻璃间留出一定的空气层,改善隔热性能;粘贴透明角膜来实现隔热和防治辐射的作用;设置导流翼板,有效控制室内外温差。(5)采暖配电和照明采暖方面的节能设计,可以利用经济环保的水源热泵技术。结合实际条件,选择最科学合理的采暖设备,有效利用热泵原理实现热能的转移。在配电和照明方面,充分考虑经济适用,利用先进而新型的照明设备,如荧光灯、节能灯等。室内可以充分考虑自然采光,室外采用自动亮灭灯具,尽量减少对白炽灯的使用。

四、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1.回归自然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设计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均能够突出自然的主题特点,包括粗糙有趣的石砌墙面,细致入微的造型尽管,都是把这些构件的自然美突出到极致;进而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再将其艺术表现力提高到艺术美的层次上,设计观念方向的明确,区域设计立意确定,每一个功能空间有效处理,包括家具方面的设计,都能充分展现一种带有自然原生态气息的高压生活方式。

2.地方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建筑设计中这一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建筑设计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考虑当地地域环境与人文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装饰设计,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与当地环境完美融合。此外,还应当注重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协调统一,设计师们要合理选择富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建筑构造和建筑形态,尤其是建筑的细部装饰,必须要彰显出当地地域文化的特点,使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建筑空间相匹配,进而保证建筑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并且还富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五、结语

第7篇:环境设计的认识范文

    一、人居环境学发展原则

    依据吴良镛院士所着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我们可以得知人居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引用其书中观点,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而人居环境科学就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联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即是人居环境。

    1、人居环境的框架及原则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为目的。就内容而言,人居环境包括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其中,“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与矛盾共生,人类必须面对现实,与自然和平共处,保护和利用自然,妥善的解决矛盾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对于人居环境的建设大概有几个方面的要求:提高生态的意识;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科技;重视发展整体利益;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等。

    2、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性

    人居环境学是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科学。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来说,它们都以环境为研究对象,但各自的研究范围、内容、与侧重点及所采取的手段并不一致。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涉及的是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的产生等,而人居环境科学关心的则不仅是如何把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人类聚居形态,对五大系统的各个层次的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均应引入到规划中去,用以提高环境质量、形成宜人的居住氛围。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学科群,人居环境科学是发展的,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其融合与发展离不开运用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特别要借各自相邻学科的渗透和展扩,来创造性的解决繁杂的实践中的问题

    二、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虽然是建立在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之上的设计门类,但它所蕴涵的内容却涉及到美、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四个方面。景观设计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环境景色,可以说是以塑造建筑的外部空间的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环境系统设计,它的环境系统是以园林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为基础,设计概念是以城市规划设计总揽全局的思维方法为主导,其设计系统是以美术与建筑专业的构成要素为主体。

    1、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景观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忽略了这一点。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导致许多人直接从绿化带穿过,破坏了绿化;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粗糙,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

    根据奥斯卡纽曼所作的人们行为活动与城市形体环境关系的研究,认为人的各种行为活动要有相应的领域,他提出了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半公共空间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设想。运用在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中,就是要按照人们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活动内容,适当地进行区域的划分,以适应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群和不同文化层的人们开展社交和活动的需要,既要有综合的集中空间,又要有适合集体和个人的分散性活动空间,空间类型尽可能丰富,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2、景观设计的生态持续性原则

第8篇:环境设计的认识范文

[关键字]开放教育资源;视频课程;Moodle;个性化协作学习;个人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039-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08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初,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了“开放知识,赋予思想”的教育理念,开启了教育资源免费共享的先河,并引领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式课件运动,这场运动赢得了全世界的普遍支持和广泛关注,哈佛,牛津等知名高校积极参与其中,将免费的学习内容放在互联网上供任何感兴趣的人使用,为知识共享运动的推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极度不均衡的国家同样参与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启动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将课程通过相关网站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并且为了使国内学习者更方便地学习国外优秀课程,“人人影视字幕组”开始尝试翻译开放课程,并与台湾的OOPS(Open source Open courseware Prototype System)合作,解决了学习者面临的语言障碍问题,促进了开放教育资源的传播。

在开放教育资源中,视频是开放教育资源呈现的主要方式,其中视频公开课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目前学习者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学习视频公开课,一是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开放课程网站,二是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等第三方视频资源集成平台。本研究进行之初,对国内外典型的视频公开课网站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网站在界面设计上都贴合了学习者的审美视角,导航条理清晰,栏目分类明确,比如最新上线课程、最热播放课程,典型视频课程如可汗学院、TED演讲等;点击播放时,视频画质清晰,播放流畅;多数网站提供了在线讨论区,供学习者交流讨论;此外,网易公开课提供了一个投票版块,学习者可以对期待翻译的课程进行投票,票数较高的课程则会优先翻译,并展示了即将翻译的课程,提前告知学习者什么类型的课程将要上线等。据网易统计,视频公开课专区已经成为网站中回访率最高的部分。

二、问题的提出

视频课程之所以如此受关注,主要源于其存在的多种优势,首先视频通过视觉听觉两个通道传递信息,相对于文本、图片等资源具有更强的临场感,因此,视频是学习者较容易接受的呈现知识的方式;其次,学习者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忽略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细节,但每个学习者忽略的点并不一样,因此,若将教师的整个讲解过程录制成视频并保存下来,学习者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根据需要反复观看视频,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这些优势并不能顺利地延续到视频公开课的网络学习环境中。虽然视频课程的质量在逐步提高,却始终是教师的单向教授以及课程内容的单向流动,学习者只能被动地接收视频的信息:尽管许多平台提供了在线讨论区,但这种交互设计已经和具体的视频情境相脱离,缺少个性化的人际交互以及学习者与视频内容之间的互动,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相对于大量免费资源,视频公开课的应用研究有必要从内容建设走向学习支持服务研究,从而为视频课程的学习提供理想的支持。

目前对视频交互设计研究大多集中在视频资源的制作以及交互式视频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对于学习者需要的视频学习的支持服务,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1)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实时交互。张洁等提出基于视频注释的网络点播系统模型,学生可以随时对视频添加注释,每一条注释都通过元数据与其所指向的原视频内容保持实时联系,而且注释内容与视频内容的存储相对独立。台湾大学学者陈倩瑜等提出的在线注释工具Mynote则实现了这一功能,它无需复杂的安装过程,在学习管理系统内外均可使用,只需在网页中点击收藏即可。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点暂停做笔记,当视频再次播放到这个时间点时,注释内容会同步显示,且注释内容可供检索。新加坡Khine等人开发的适合在局域网内使用的多媒体工具——“对话媒体”(Conversant Media),支持视频点播、在线讨论以及以视频时间线为媒介的评论等。(2)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后期编辑。沈夏林,周跃良等从RIA,SMIL等技术方面对视频交互进行了研究,比如关于视频内容的结构化与索引,即在开放课程管理系统中为教学视频建立索引,字幕,关键词库及其在线管理支持,并支持在线手动编辑;视频的逻辑切片,即以记录起始帧与终止帧信息的方式从原始视频中切割出局部片段,因此占用极少的系统资源。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为逻辑切片建立标注名称等信息及其他应用。(3)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英国开放大学Openlearn项目为学习者的视频课程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包括播客工具和视频会议工具”,播客工具FlashVlog便于学习者记录、编辑个人的视频日志,发表个人观点,其他学习者也可以通过播客回复进行讨论:相对于这种异步交流方式,视频会议工具FlashMeeting则实现了多用户的同步交流,可以构建虚拟课堂、网络广播以及进行视频会议等。播客工具和视频会议工具的结合使用,为学习者提供了同步异步相结合的交流方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虽然研究者们开发了不同功能的交互工具,但对于学习者而言,学习空间是割裂的,学习者表面上看有较高的操作自由,事实上学习者很难将这些交互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联结。面对日渐丰富的视频资源,学习者如何迅速的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将它们集合起来,如何将学习过的视频课程以及相关感想完整的记录并保存下来等都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而目前的研究缺少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三、基于Web2.0的个人学习环境设计理念

1.Web2.0理念

目前对于个人学习环境没有明确的定义,引用较多的为Stephen提出的“个人学习环境是一种工具、服务、人和资源的松散集合体,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对于Web2.0概念的说明,通常通过对典型Web2.0网站案例进行介绍,或解释部分相关的Web2.0技术。Web2.0提供的工具和服务主要包括博客、RSS、百科全书、网摘、社会网络、P2P、即时信息等,但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其理念与个人学习环境的理念相符,具体如下:

(1)以用户为中心,推行个性化服务

Web2.0网站的内容通常由用户,用户具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既可以是网站的浏览者,也可以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在Web2.0模式下,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分享各种观点,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聚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资源。

(2)注重交互性,保持多维度的互动

Web2.0提供的工具和服务不仅使用户在内容的过程中实现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交互,并且实现了不同用户以及不同网站内容之间的信息交互,其强大的交互功能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

(3)以兴趣为聚合点的社群

在Web2.0模式下,聚集的是对共同的主题感兴趣的群体,在网络中无形的产生了不同主题的学习群体,而且用户会因为兴趣而保持较高的忠诚度,因此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其中。

(4)崇尚用户微内容的保存和利用

微内容包括个人所形成的任何数据:比如一则网志,一个评论,一幅图片,收藏的书签等,微内容是Web2.0的一个关键词,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隐藏了很多的微内容,而Web2.0重点要解决的正是对这些微内容的重新发现和利用,从而有效地增强用户体验。

2.Web2.0理念对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启示

基于以上理念可以发现,要构建针对视频资源的个人学习环境,需要满足学习者两方面的需求,一是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即面对海量的视频课程,学习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学习的内容,个人学习环境应该为分布在互联网各处的内容提供一个集合点便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以实现视频资源的动态汇聚,从而促进学习者通过路径寻找和意义建构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学习者基于对同类视频课程的兴趣而自发的聚集在一起,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学习者自设学习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预期对学习成果进行评判,且依赖于学习者的自我调控:二是协作学习的需求,学习者之间需要通过社交工具进行交流和协作,积极分享自己创作或转用的优秀视频课程资源,从而吸引更多的回应和评论,参与论坛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等;依托社交网媒的支持,进行在线互动学习,学习者在与其他参与者以及各类资源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分享和构建。总而言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实现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以及同伴之间的交互,从而促进学习者内部知识网络和外部生态网络的生成,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

四、基于视频资源的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

本文提出的基于视频资源的个人学习环境,主要依托Moodle平台构建,原因在于Moodle平台是一款应用广泛的课程管理系统,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设计基础,不仅具有大部分Web2.0工具所具备的功能,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协作学习支持服务,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款开源软件,为与PLE中的工具的整合提供了便利。此外Moodle爱好者为其开发了多种多样的插件,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不断地丰富完善个人学习平台,Moodle平台具有的这些特质为学习者构建基于视频资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因此本文利用Moodle平台与网络工具整合并且借助于部分插件功能的实现,为学习者构建了基于Moodle平台的个人学习环境,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及协作学习需求,如图1所示:

1.基于视频资源的个性化学习

(1)视频资源的个性化集合

学习者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视频资源的汇聚:

1)播客:“Podcast(播客)是一种可以在Internet上文件并且允许用户订阅feed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在Moodle中安装播客(Podcast)插件后,学习者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视频课程下载下来,通过播客上传到Moodle平台,以便学习者以及和其他对此课程感兴趣的同学随时学习,从而实现优秀视频资源的分享。学习者还可以对视频添加Tag(标签),对视频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便于学习者对于视频资源进行分类存储及搜索,这样日积月累,学习者可以构建自己的视频资源库。在这个过程中,Podcast在基于Moodle构建的个人学习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鉴于在Moodle平台中上传视频的大小受到限制,并且考虑到Moodle平台数据库容量的问题,因此在构建个性化的资源库时,较小的视频通过播客上传,若视频较大,则可以将视频所在网页的HTML代码复制到Moodle平台的HTML版块中。这样不必进行视频的下载和上传就可以实现视频的在线播放,视频源文件仍保存在原有的服务器上,减少了Moodle平台中占用的存储空间。

3)Rss订阅:Rss是Web站点之间内容共享的数据交换规范,支持个性化订阅和跨系统内容的联合呈现。若某一网站或其中的栏目支持RSS格式的内容输出,则支持RSS解析的系统或软件就可以依据RSS的解析规范对网站的内容进行订阅或内容联合。Moodle平台同样也支持RSS订阅,学习者可以添加符合RSS解析规范的网址作为远程RSS种子,比如MIT开放课程网页等,这样学习者不必一一访问这些网站就能及时获取最新的视频课程信息,并且把来自不同站点的最新信息以超级链接的形式集合到个人学习环境中,从而实现跨平台资源的个性化集合。

(2)个性化视频的制作与分享

Moodle中的Inwicast Mediacemer和Podcast插件都可以添加管理视频资源,不同的是Inwicast Mediacenter中的的Inwicast Publisher组件可以使学习者自主录制视频。因此,在Moodle平台安装Inwicast插件后,学习者可以根据需求录制视频,包括关于某些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以视频日志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与体会;或者是学习者关于操作类知识点的讲解过程,比如SPSS软件关于T检验的操作方法、Moodle平台的安装等。当学习者将完整的操作过程以及自己的讲解录制下来并分享后,其他学习者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并且可以反复观看,尽快掌握相关知识;此外,还可以将教师的PPT讲课过程录制成视频,保存在Moodle平台中,方便学习者巩固复习课堂内容等。

(3)个人学习活动管理

1)时间预约:在线课程的学习虽然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但学习者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有必要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开辟空间与时间,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比如需要集中答疑或集中讨论,学习者需要知道教师的空闲时间,因此,Moodle平台中安装Scheduler插件可以帮助师生双方自动匹配进行同步交流的时间。教师进入后,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时间段,之后学生可以查看教师的空余时间段,选择一个时间段进行预约,这样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用户事件”提醒,显示在双方的界面中,如日历以及“即将来临事件”的活动版块中。

2)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学习者需要系统的学习一门视频课程的时候,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制定个人学习计划,通过安装Individual Learning Plans插件实现,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信息:学生信息,学习目标,学习关注。其中学生信息有个人信息、个人学习报告和课程学习报告三个子类,个人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习者实现个性化学习,是提高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的的有效学习工具。

2.基于视频资源的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指学习者之间基于同一内容的共同讨论学习,在线视频学习中,基于视频的协同注释是一种重要的交互式协作学习形式。对视频进行注释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功能:(1)能够容纳大量的文本注释内容,且注释内容不影响学习者观看视频;(2)重复播放视频时,注释内容需和视频内容同步显示;(3)注释工具简洁易用,以适应不同操作能力的学习者的需求。在线注释工具VideoANT则满足了上述的功能,用户可以进行以时间线为基准的文本注释,用户初次登陆VideoANT时需要填写注释视频的标题、用户的邮箱地址以及视频的URL地址,单击开始后,进入界面如图2所示。

系统中需要进行注释的视频显示在界面的左侧,视频播放时,若要进行注释,学习者单击“Add a marker to the timeline”暂停视频进行注释,填写注释内容后,注释内容则显示在界面的右侧,每条注释内容均以时间线为基准,与视频内容同步显示。视频内容与注释内容相分离,这样可以清晰的呈现注释内容,保持视频内容的完整性,并且有足够的空间保存任意长度的注释内容。

注释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发送一封邮件给学习者,标题栏中注明注释视频的名称,正文部分包括四个链接,第一个链接为可编辑链接,即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对视频注释进行编辑,学习者可以对视频注释进行编辑或修改,也可以将链接分享给其他学习者或指导教师进行编辑,便于学习者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第二个链接为只读模式,即不能对视频内容进行编辑,仅可观看视频以及注释内容。第三个链接可以实现RSS订阅,通过Feed Reader接收网站更新的内容,并及时通知学习者。最后一个链接则展示了注释界面的HTML代码,学习者可以将HTML代码嵌入其他网站的网页中,如博客,Wiki以及Moodle等内容管理系统,本文构建的个人学习环境则利用这一特性,实现了二者之间的整合,如图3所示。这样视频仍然保存在源地址中,无需考虑版权、硬件支持等问题,用户也可以在联网环境下,随时观看视频内容。使用VideoANT工具进行注释后,视频及注释内容仅以链接的形式保存在用户的邮箱中,而将视频以及注释内容与Moodle平台整合后,学习者可以完整的保存和记录学习视频课程的过程以及感想,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分享给其他同学,学习者们观看同一个视频并进行注释,有利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学习;教师也可以对同一视频内容添加评论以及注释,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指导意见,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反馈。此外,学习者通过对视频进行注释,实现了与学习内容间的互动,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内容有了深层次的拓展。

此外,Moodle平台本身还为学习者提供了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两种交流方式,弥补了学习者在线学习时互动不足的缺陷。Moodle中的聊天室为学习者提供了实时交流的机会,因此,学习者在对视频课程进行学习时,需要向他人请教或探讨时,便可以进入聊天室,呼叫其他人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异步交流可以通过Blog、Wiki、讨论区等实现,学习者通过Blog记录和发表自己对于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便于学习者进行知识创作和积累,其他人可以对博客进行评论和回复等;Wiki支持群体的协同创作,可由多人维护,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探讨,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一个展示个人智慧与思想火花的平台,学习者可为某类视频资源或某门视频课程建立基于网络的百科全书,共享某领域的知识,有利于个体的知识建构以及凝聚集体的智慧进行创作。

第9篇:环境设计的认识范文

班主任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对本班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组织管理。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面貌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计划、组织与引导。优秀的班主任通常是塑造优秀班集体的前提,有经验的学校领导者,都习惯于选派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不仅是学校教育政策和教育计划的贯彻者、实施者,也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品德健康发展的引领者。班主任在学生品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和“人师”的作用,并具有协调本班各科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的作用。班主任在德育环境中,特别是在班级道德教育环境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是学校教育中其他教师所无法替代的。[1]

1.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要设计者

班主任若要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发挥引导、促进作用,就必须注重自身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可以说,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总体设计师,要根据自身职责、任务和本班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并与学生一同设计班级德育发展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乃至具体活动目标及其实施方案。对班级德育工作的整体设计,也是班主任自身的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的综合反映,是实现道德教育过程中师生道德共进、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

2.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者

要建设、经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活动,来引发学生的道德感悟、道德体验、道德意识,提高其道德行为能力。应当充分发挥班集体特有的舆论氛围,激发学生的道德冲动、道德信念,培育其稳定的优良的道德行为习惯。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班级道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水平,使学生真正把班级的总体设计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和内在动力,从而促使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并通过班级活动形成良好的品德,获得精神的成长。具体而有效的班级德育活动将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的建设尽一份责任,每一个人都应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好地方。

3.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经验的提升者

班主任德育工作相当繁杂,既包括经常性的德育工作,如日常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动机教育、纪律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劳动教育等,又包括各种突如其来的临时性工作,如班级发生的思想、道德、纪律等问题;既包括定期的或周期性的工作,如每学期末对每个学生的操行评定、三好学生的评选和奖励工作,又包括临时的或应急的一些无规律性的工作,如配合社会重大事件的时事教育和国情教育;还包括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如入学常规教育、毕业班的理想教育、思想工作职业意识教育等。班主任工作对教师的人格、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班主任教师养成对本班开展的班级德育工作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和理论提炼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有助于班主任教师有效地开展班级活动,更好地经营班级,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助于教师自觉地通过教育现场加强自我教育。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直接环境,而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所以班主任的形象最容易成为学生直接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服饰、爱好以及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着影响。教育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工作自始至终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心灵铸造学生的心灵的工作。这既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又是班主任教师葆有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动力所在。

二、班主任参与班级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

班主任全面负责教育和管理一个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导工作的依靠力量和基层骨干。学校对全校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把全体学生组织和发动起来,把班级的德育力量组织和协调统一起来而开展的。班主任要及时、通畅地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让师生相互理解,共同搞好班级德育工作,使全班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2]班主任要卓有成效地参与班级道德教育环境建设,应从如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1.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指导

品德的养成,并不能只靠课堂教学活动,也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因此,学生的品德发展,不能仅靠品德课和相关学科课程的教学,而必须有生活实践的支持。学生的品德发展是通过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一定的道德认识、体验一定道德情感、践行一定的道德行为而实现的。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班主任对学生践行道德行为、学会过有道德的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班级道德教育环境建设方面,班主任应当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

(1)巩固和加强学生在品德课上获得的道德知识。首先,班主任在班级活动管理中的言论,要有利于强化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道德认识。其次,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要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第三,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能力的情境。在品德教育中,学生道德发展、道德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的主体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现代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证明,道德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智慧努力,不断建构关于道德生活的认识,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因此,班主任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环境,给学生以发展道德认识的机会,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道德经验。[3]

(2)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人的品德作为认识、情感与行为的综合体,情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品德课的作用主要在于道德认识而非道德情感方面,因而,必须通过班级生活和各种道德主题活动来发展、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道德情感,就要在班级创造一种由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道德情感的氛围。首先,班主任自己要成为学生体验道德情感的对象。情感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产生的,班主任是班级生活中学生最重要的交往对象,因而班主任自己就应当是一个充满道德情感的人,要让所有的班级成员在自己的身上体验到深刻的道德情感。其次,班主任要创设一个有着浓厚师生情意和生生情谊的班级。在班级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对象是所有的班级成员,因此,班主任要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有着浓浓情意的班级。在这个班级里,不仅班主任关爱学生,任课教师也关爱学生,学生之间相互关爱。[4]

(3)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之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需要在班级生活中按照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创造出一种优良的行为环境,以使学生产生遵从道德行为规范的团体压力。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可以采用榜样示范的方法。榜样只有可敬、可信、可亲,才能使学生感到其权威性、真实性和感染力,才能使学生向往榜样,仿效榜样,把榜样的言行当成自己的言行准则。[5]班主任的品格和作风对学生的品德发展也是一种榜样。班主任接触本班学生的机会比较多,时间比较长,领域比较宽,师生关系也比较密切,学生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和效仿班主任的思想品德和作风,因而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影响和教育的效力也比较大,其威信越高,教育影响也越大。

2.班主任对各种道德教育力量的协调与统筹

(1)协调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要使任课教师明确班级德育工作的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校统一的德育计划和班级德育工作的实际展开教书育人的活动,并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就需要班主任来协调。班主任要协调任课教师之间、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任课教师与其他教育力量之间的关系,增强任课教师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责任感、自觉性和主动性。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搞好关系至关重要。在一个班级中,要使各任课教师有共同的目的和要求,有统一的德育工作计划,加强彼此间的联系,需要班主任的参与协调。当然,教师集体的形成与任课教师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责任感、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是分不开的。在班级德育工作中,不仅需要任课教师彼此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还需要任课教师与其他教育力量保持协调性和一致性,这些也要靠班主任作组织上的沟通。另外,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既要靠师生双方的努力,更需要班主任的中间调节。班主任应主动向任课教师全面介绍学生情况,包括思想品德、学习、身体等,反映本班学生的合理要求,介绍本班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积极评价,支持和帮助任课教师为搞好教学和教育而采取的教育措施,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任课教师分配的任务,要向学生多介绍任课教师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为搞好教学而付出的辛劳,在学生中有意识地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6]

(2)协调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生所接受的家庭道德影响是构成班级德育的基础,如果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正确的,就能够为班级德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使班级德育工作开展得更顺利、更有成效;反之,就会给班级德育工作带来困难,影响教育效果,甚至会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障碍。因此,班主任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家庭德育与班级德育保持一致,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把家庭教育与班级教育结合起来。促使家庭教育与班级德育保持一致,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必须做好家长工作,全面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和方法,使家庭教育与班级德育工作密切配合。[7]

此外,班主任还要了解和分析社会上存在的对学生品德生成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以便做出有效的选择、预防和对策,同时还要取得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以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总之,班主任应当利用自己的角色,主动争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控制教育的最佳条件,实现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统一。从这种意义上说,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力量和影响的不可替代的控制者和协调者。

3.班主任的组织工作

班主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组织主体班会、报告会、参观、访问、旅游、调查、劳动、阅读书刊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成长与进步。组织和协调班级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是班主任工作的常规内容。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发挥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各方面教育力量方向的一致性和行动的协调性;而这种方向的一致性和行动的协调性,又取决于班主任的协调工作和组织工作。因此,班主任应指导和帮助本班学生组织、开展富有道德内涵的主题活动,以使其将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组织的教育作用,班级学生组织既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对象,又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教育力量,应充分发挥它们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和帮助要热情、耐心、细致,要尊重它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平等性。班主任对学生组织自发举行的教育活动,要积极支持,帮助设计,提供方便。同时,要主动向学生干部介绍班级德育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学生的思想表现,并提出要求,以取得认识上的一致和行动上的相互配合。

4.班主任对教室环境的布置与座位的安排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和谐、优雅的教室环境。班主任要优化班级德育环境,也应当在营造和谐的教室环境方面有所创造。对教室的合理布置和学生座位的有序安排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除在需要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设计外,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这样方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能动性,让学生有兴趣去布置教室,真正把教室当作自己学习、生活的家园。教室的布置应当克服传统的静态布置方式,而采取动态的布置、排列方式。教室的美化与布置要经常更换,使之保持延续性、新颖性与教育性。例如,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之后,可以让同学发表感想,再张贴在作品的旁边,让其他同学观摩。也可以从布置的资料、图片中,设计一些问题并引导学生作应答活动,如写阅读感想、意见,张贴在同一栏里,从而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产生一种互动、互学、互进的效果。同时,教室应该始终保持干净、整齐,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欢乐、舒适、享受、愉悦的感受,从而在增强教室环境美感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座位安排上,应该摒弃传统的排位方式,不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或教师的喜好来安排学生的座位,可代之以环形、圆形、“马蹄形”等多种座位编排方式,这样,将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对视与非言语交流的机会。座位的安排会因距离场源(教师)的远近而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可能成为班上的“标签”,成为一种身份、地位、优劣的象征。因此,适时调换座位,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既是体现教育公平的保证,又是营造富有公正氛围的班级德育环境的有效手段。班主任应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感受到平等、民主、和谐的班级环境的前提下舒心地学习、交往与生活。

注释:

[1]陈瑞瑞.德育与班主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8.

[2][6][7]胡守.德育原理(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04、206―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