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s an emerging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form, which shows strong vitality with the continuous refinement of division of industry and the continuous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onverg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not only plays a supporting and lea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but also has promoted the industry structural adjustment, changed the wa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it has become a new growth point of national economy. It is an era of global innov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when the glob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ers from "industrial economy" dominated to "service economy" dominated,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ecome the main pow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occupies a much less proportion of GDP.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industries in service industry.
关键词:科技创新服务业;内涵;发展模式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connotation;develop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6-0246-02
1 科技创新服务业内涵
科技服务业主要运用新兴技术与专业知识为科学技术的产生、应用与扩散提供智力服务,社会各行业都是其服务对象,技术和知识是其服务手段,其内容主要包括科技评估及科技鉴定、技术开发与转移、科技风险投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技术推广与转让、科技交流与培训等。科技服务业的产业特征主要是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性,对声誉、契约和法律的强依赖性,先进性和创新性,效益的高外部性等。
2 科技服务业的特征
相对于农业、工业和其他服务行业来说,科技服务业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其自身行业发展的规律,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独特行业特征。科技服务业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六点,即科技服务性、服务综合性、服务杜会性、服务延续性、知识密集性和效益优化性。
2.1 科技服务性
科技服务业是生产业的组成部分,服务性是其最为明显的特征。科技服务性特征包括两层含义:一它是一种服务活动,其劳动对象是作为服务活动表现出来的;二它是一种以科技产物为服务对象的服务活动。
在科技服务业的主体和内容上,同样体现着服务性的特点。科技服务的主体广泛,比如大学、科技型企业、政府机关和科研机构等,科技服务在这些主体之间架设起了一道桥梁,为它们提供科技中介服务。服务的内容具有系统和专业的性质,其服务性在技术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过程中的全方位科技服务中都能体现。
2.2 服务综合性
从技术的开发、传播及实际应用的整个过程来考虑,科技服务业提供包括技术开发推广、创业孵化、国际合作、市场开拓、创新培训、产权交易、人才交流、管理及法律等服务,是全方位、多角度覆盖,以知识和科技为基础,集系统化与专业化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发展科技服务已成为世界各地实施城市化战略、加速城市现代化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性能的重要内容。
科技服务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为企业提供市场、技术、投融资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组织和整合各种资源,帮助企业开发新技术,实现产品的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全方位的企业孵化服务,其帮助不仅体现在提供办公场地等共享设施,也体现在为其提供信息咨询、市场营销等软实力服务;科技服务还体现在技术交易过程中,在该过程中科技服务可提供各项技术交易服务;另外,为企业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培训的创新培训服务也是科技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功能体现。
2.3 服务社会性
科技服务机构是面向全社会的社会化组织,它主要是为各类高等院校、企业、政府部门等提供包括科技评估、信息咨询、企业孵化、技术贸易、技术转移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所以,其服务的主要功能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开展科技服务。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社会化还表现在特定的服务对象上,它可以依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相对应的科技服务,其服务能够充分反映社会要求。
2.4 服务延续性
从事科技服务工作的既有专业机构(如专利委托转让事务所等),也有非专门机构(如大型科技企业中的科技服务部门),但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服务延续性特征。科技服务工作是一个在科技成果应用中,解决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并不断完善技术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作为促成科学技术成果转让的“居间人”,科技服务机构需在整个转让过程中提供持续的科技服务。
2.5 知识密集性
科技服务业具有典型的知识型服务业的特征,将从业人员的智力当作其获取收益的出发点。科技服务机构所服务的主体与其行业的专业化特点决定了其提供的服务具有高知识程度水平的特点,因此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知识要素。科技创新可以创造新的知识,科技服务可以造成知识流动,科技服务业的目标是引入外部资源补短,形成科研与产业间的强强联合。科技服务机构目前已经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整个过程都对该服务有需求,因此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人际及产业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能胜任。通常情况下,从事科技服务业的人员主要由高学历或有经验的专业人才组成,他们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充当知识交换的界面,因此从业人员的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科技服务能力的高低。
2.6 效益优化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服务业可以促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切实提高生产力水平。科技服务业不仅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具有独立的产业特性,并且它往往能给科技企业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科技服务活动与一般的服务活动的本质区别,一般发达国家的科技服务业的经济贡献值约占其 GDP的5%-10%或更高。
3 宁波市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探析
目前,宁波市根据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城市建设的要求,以提高创新能力为先导,以强化技术转移为重点,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借鉴和总结经验,走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创新区域经济特色科技服务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3.1 市场导向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因此市场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资源配置情况。科技服务机构通过分析市场的变化规律,掌握市场的不断变化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服务内容进行修正,使其更加的符合时展的特点和市场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科技服务机构市场导向模式还能够通过更新科技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服务链,向企业以及社会提供更为优质、有效的科技服务。
3.2 创新平台模式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将创新资源与要素进行汇聚与整合,推动某个领域进行创新研究,并产生应用成果。根据科技服务内容的不同,可将创新平台分成六个子模块:基础设施子模块、资源服务子模块、技术服务子模块、研发服务子模块、检测服务子模块和成果交易子模块。该平台的核心是企业,通过为企业提供各类设施租赁、信息咨询、技术开发和产权保护等全方位的服务,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创新平台模式实质上是科技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服务体系与工具方法论体系的实现模式,以平台的方式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受到自身创新能力低下的阻碍,科技服务机构的出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转机,而创新平台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并且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
3.3 生态系统模式
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或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的方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统一体。科技服务业的生态模式则是构建一个小范围的生态系统,系统内的各个主体通过资金循环、技术或专利流动以及优势互补的方式相互依存,共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服务业的生态模式本质在于合作,以共同体的方式协同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基本生态模式,是技术或专利、企业与风险投资构成一个小生态系统。
由于我国的科技服务机构起步较晚,目前各服务机构的创新资源还比较缺乏,面对这种形势,各科技服务机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应积极借助外部的力量共同对抗市场竞争。IBM生态系统在科技服务创新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生态系统就是科技服务基本生态系统的实例验证,它利用IBM的各类专利与中小企业相结合,共同寻找风险投资,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具有很高的可行性。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每个主体来说,都应该恪守自身的职责,完成自身的使命,只有每个主体各司其职,良好运行,才能保证生态模式可以实现多赢。
参考文献:
[1]臧晓娟.国外科技服务业先进经验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商业经济,2014,06:4-5,12.
[2]王富贵,曾凯华.国内外科技服务业促进政策制定的若干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07:45-47.
[3]祁明,赵雪兰.中国科技服务业新型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2:118-121,125.
[4]科技部.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EB/OL].(2012-02-22)[2014-10-29].http:///.
[5]秦君,刘.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报告[M]//2014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89-90.
[6]深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分析报告[R].深圳:深圳市科技服务业协会,2014:27-32.
[7]贺志姣.产业生态理论视角下湖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0-27.
[8]王吉发,敖海燕,陈航.辽宁省科技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5-05-20.
[9]陈春明,薛富宏.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4):112-114.
全市服务业工作目标考核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具体工作由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相关部门配合。
二、考核对象
各县(市、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和服务业企业。
三、考核内容
考核实行打分制,设基本分和附加分,基本分100分。
(一)对县(市、区)。主要考核总量指标、发展指标和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具体考评标准如下:
1总量指标:
服务业贡献份额:基本分10分。完成市下达服务业增加值年度增长目标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标的,得基本分,增长速度超(欠)目标1个百分点或占比超(欠)目标01个百分点,加(扣)1分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分5分。完成市下达年度增长目标的得基本分,超(欠)目标1个百分点,加(扣)05分;
入库地税:基本分15分。完成市下达年度增长目标的得基本分,超(欠)目标1个百分点,加(扣)1分。
总量指标的实际完成数以市统计局、地税局年终统计数据为准。
2发展指标:
招商引资:基本分25分。积极参加市组织的服务业招商活动,按时完成招商任务的得20分;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达50%的得5分,开工率每超(欠)5个百分点加(扣)2分。上年度在市组织的招商会上签约的招商项目今年未开工建设的,有一个项目扣2分。鼓励引进大项目,新开工一个5000万元以上的当年招商项目,加2分。以县(市、区)为单位单独组织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的,组织一次加1分。
项目建设:基本分30分。具体考核标准见政发\[\]94号《市年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意见》。
3组织领导:
基本分15分。完成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得5分;建立县(市、区)级服务业引导资金、实施服务业工作效能监察、培植扶持10家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的得5分;及时跟踪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服务业活动的得5分。以上有一项达不到要求的,酌情扣分。
(二)对市各有关部门。实行分类考核,主要考核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第一类:行业部门。主要考核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三个方面。
招商引资:基本分25分。根据政办\[\]34号文件要求,市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重视服务业招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招商、主要行业主管部门至少签约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得10分;积极参加市里招商活动,推介项目签约率达10%以上的得5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主动为来投资客商服务,项目单位没投诉的得10分。有一项达不到要求,酌情扣分。年内新开工1个千万元以上签约项目加2分。
项目建设:基本分25分。具体考核标准见政发\[\]94号《市年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意见》。
重点工作:基本分50分,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市监察局和发改委组织的服务业工作效能监察结果计分。对具体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有投诉并经核实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参评资格。
第二类:服务部门。主要考核政策落实情况和年度具体工作完成情况。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市监察局和发改委组织的服务业工作效能监察结果计分。
(三)对服务业企业。
主要考核市区十大重点服务业企业与政府签订的契约式服务合同的履约情况,包括规划编制、规模扩张和后劲培植三个方面,基本分分别为10分、40分和50分。完成企业超常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得10分,没有完成的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酌情扣分;营业收入和税收比上年增长30%的,得40分,超(欠)1个百分点,加(扣)2分;当年实际投资额达3000万元以上,或与省级以上知名服务业企业实施重组,或者以本地企业牵头,重组相关企业,整合存量资产达1000万元以上的,得50分,没有达到的酌情扣分。三项积分之和为企业最后得分。其它规模较大、发展较快的企业也可参加考评,具体考评办法由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参照前述重点企业评分办法进行打分排序,并向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
四、表彰奖励
(一)奖项设置。主要设三个方面奖项,表彰奖励全市服务业年度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1服务业和旅游业先进集体奖。共15名,列入市委、市政府“三个文明”表彰。受表彰的单位主要在考核得分列前4名的县(市、区)和列行业前2名的企业中产生。
2服务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各20名,由市政府表彰,根据市直服务业部门和各县(市、区)年度工作考核结果确定。
3项目推进奖。分优秀项目单位奖、优秀组织单位奖和先进个人奖,共46名,由市政府表彰,按政发\[\]94号文件确定。
4规模企业奖。共20名,由市政府表彰,主要表彰商贸、旅游、物流、市场等重点行业中经营规模较大、增长速度较快的企业,具体考核办法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
(二)确定程序。根据考核结果,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相关部门研究提出年度奖励建议,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
本办法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年市直相关部门服务业重点工作任务
(一)市委组织部
1将服务业知识培训列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
2组织市民政局等部门,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并开展社区服务业试点工作。
(二)市委农工办
1开展“‘四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带动农户全覆盖工程”试点,力争在每个县(市、区)培育一个“四有”(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选择重点县(市、区)培育不少于5个示范性专业农技服务公司。
2牵头组织一次全市农村服务业发展专题调研,提出全市农村服务业发展意见。
(三)市发改委
1完成《市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导十大物流中心及市区十个重点服务业企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2研究拟定年全市服务业工作意见和目标考核办法。做好全市服务业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按季提出运行分析报告。牵头组织服务业目标考核工作。配合市监察局实施服务业工作效能监察。
3制定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加强对服务业十大重点工程项目及当年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建设情况的督查考核。
4组织对城北物流园区的调研论证和市区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与督查推进工作。跟踪悦达物流保税物流中心、港综合物流和阜宁古河粮油批发市场技术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
5牵头组织全市服务业和专题招商活动,确保签约项目40个以上,引进协议投资超30亿元。
6会同市财政局制定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安排和使用好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达1:20以上。
7承担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服务业联席会议的牵头组织工作。
8指导成立市服务业发展促进会,营造全社会协同推进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机制。
(四)市经贸委
1牵头实施“千村百镇”市场建设工程,全年新建镇、村连锁超市和农家(农资)店200家以上,年底农家店总数至少达到400家,力争600家。
2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全市连锁经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5%以上,年销售超4亿元的商贸企业2家以上。引进1家以上国际知名商业巨头登陆。
3为阜人民商场和雅家乐超市有限公司做好挂钩服务工作。
4牵头组织物流招商活动,确保签约5个项目,协议投资3亿元以上。
(五)市教育局
1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年内建设的市卫生技术学院、市纺织技术学院、市机电高等职业学校等三所院校一期工程竣工,高等师范学校搬迁工程完成投资达8000万元,确保部分工程竣工。
2提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并自本年度起具体实施。
(六)市科技局
1开展科技服务业专题研讨,推动全市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投资服务体系建设,新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60家以上,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
2认真落实《若干政策》中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制定实施细则。
3完成“”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4做好科技创业园挂钩服务工作,帮助其申报省级孵化器。
(七)市公安局
1落实《若干政策》中“免收地方金融机构在以资抵贷、抵贷资产接受和变现办理资产过户、登记、抵押等事项过程中所发生的机动车辆检测费和过户交易费”及“对进入市区的物流配送车辆,公安交警优先发放货车通行证,为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和停靠提供便利”等相关政策。
2减少前置审批,研究改进有关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八)市财政局
1配合市发改委制定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安排好年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其它涉及服务业领域的专项资金。
2落实《若干政策》中“监督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批准的公务活动,可以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服务事项”等相关政策,推进公务活动的社会化。
3与市科技局共同做好挂钩科技创业园区的服务工作。
(九)市民政局
1贯彻国家有关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文件精神,会同市委组织部等部门提出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意见,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
2引导协会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指导成立市服务业促进会。
(十)市国土资源局
1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服务业大项目和带动性较强的服务业战略项目,优先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
2按照建设用地定额标准,优先对现代服务业项目进行建设用地预审,对生产型服务业项目的土地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参照工业用地的要求执行。
3在现代服务业15个门类中,对符合《划拨供地目录》的项目划拨用地;属于物流、研发、工业设计等生产型服务业项目,视作工业类性质进行协议出让供地。
4对大型物流园区用地按功能分区区分不同用途供地,对仓储、汽修、停车场等区域参照工业用地进行供地;对餐饮、宾馆、商场区域用地,按经营性用地要求采用市场竞价方式供地。
5组织土地专项招商推介活动,确保成交房地产、商业等招商项目5个以上。
(十一)市房产局
1落实“免收我市地方金融机构在以资抵贷、抵贷资产接受和变现办理资产过户、登记、抵押等事项过程中所发生的房屋所有权登记费、房产交易手续费”等相关政策。
2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开通“网上房地产”,实施网上房源信息,全面推行商品房销预售合同网上备案和网上预售许可审批制度,通过企业信用网定期公布房产开发、中介、物业管理企业的行为规范,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管理。
3会同规划、建设、国土等相关管理部门,采取切实措施,重点调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供应比例。市区加大经济适用住房货币化补贴力度,加快拆迁定销房建设进度,其补贴和建设规模不低于当年商品住房建设总量的10%。加快市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项目建设进度。
4不定期举办大型房产展示交易活动,搭建房产交易平台,提高房产消费水平。
5会同有关部门推广物业管理和房产服务进社区工作,探索建立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的小区管理新机制。
6牵头负责市区房地产业十大重点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督查考核,确保开发商品房354万平方米,当年完成投资116亿元。
7完成“”房地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十二)市建设局
1启动串场河水景工程建设,年内完成世纪大道—、南侧的疏浚、绿化及景观建设。
2加快市区生态绿地建设,确保公园扩建改造工程竣工。
3配合亭湖、、市开发区加快大洋湾风景区200亩绿地建设、55公顷森林公园的开工建设以及先锋岛生态建设。
4会同有关方面加大社区公建配套建设管理力度,制定出台市区住宅小区公建配套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5做好中华广场的挂钩服务工作。
(十三)市交通局
参照省交通厅的政策规定,落实《若干政策》中“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按每辆货运车辆定额征收运输管理费”、“自年1月1日起,对营业性大型货车载质量20吨以上部分减半征收养路费、货物附加费、运输管理费;对不报停的载质量在10吨以上的货车可实行全年一次性包交养路费,优惠2个月,全年按10个月征收”、“对旅游定点车辆按全省统一的现行标准的下限征收客票附加费”、“建立旅游‘绿色通道’,全国各地旅游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停车区域,在全省范围内均享受与当地客运车辆的同等待遇,不得歧视和限制。将列入红色旅游规划景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连接道路纳入交通规划,参照农村公路建设予以补贴”、“对进入市区的物流配送车辆,交通管理部门优先发放自备车营运证”等相关政策。
(十四)市外经局
1落实《意见》中“积极承接日韩、欧美等国际服务业转移,大力突破服务业利用外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新型业态,努力培养发展一批国际业企业集团”的要求,并制定实施细则。
2在对外招商活动中,突出服务业招商工作,年内力争引进不少于2家为韩商、韩企服务的国外服务机构。
(十五)市文化局
1筹建中国海博物馆和市文化艺术中心,确保年内完成投资2000万元以上。继续跟踪抓好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发绣的保护工作。年内完成市新世纪文化城和文化经济发展公司的改制工作。
2承办好省淮剧艺术节,确保有1台剧目进入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全年创作大戏10部、小戏10个,力争在省戏剧文学奖评比中有3人次获奖。举办重要艺术展览活动3次以上。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开展基层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做好新一轮标准化乡镇文化站试点工作。开展第三届全市先进文化下基层“三百工程”。
3开展“文化市场法制宣传月”活动。启动通榆沿线正版音像带建设。组织开展查缴盗版盗印学生教材、教辅用书专项行动和印刷复制业整治行动。
4完成“”全市文化建设发展规划。
(十六)市卫生局
1落实《若干政策》中“除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对企业抽取商品检查,须支付商品货款”等相关政策。
2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工作;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监督力度。
3做好南京医药有限公司的挂钩服务工作。
(十七)市国税局
落实《若干政策》中“实施税收优惠”部分涉及国税的有关政策,并制定实施细则。
(十八)市地税局
落实《若干政策》中税收优惠部分的实施细则。
(十九)市工商局
1落实《若干政策》中涉及市场准入的有关政策。
2落实《若干政策》中“除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对企业抽取商品检查,须支付商品货款”等相关政策。
3选择2-3个重点服务行业进行深入调研,举办一次市场准入方面的专题研讨,研究提出放宽服务行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
(二十)市质监局
1牵头制定《市服务业名牌战略实施意见》,落实有关服务业名牌奖励政策。
2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完成“”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专项规划,同时选择1-2个行业实施标准化试点工作。
(二十一)市体育局
筹办品牌化体育活动,深化市体育中心经营。
(二十二)市统计局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按照国家标准(GB/T4754-)建立服务业统计季度报表制度。
2牵头做好《意见》中“重点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旅游、文化等行业和领域的统计体系”工作。
(二十三)市旅游局
1牵头组织“旅游万里行”活动,扩大湿地生态和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在和分别组织启动仪式和举办“、仙鹤神鹿世界寻梦之旅”新闻会,并在州等地组织旅游宣传推介活动。
2推动四大旅游经济区加快建设,做好重点旅游项目的规划、招商等相关指导工作。
3做好旅游专题招商活动组织工作,积极参加市政府、等招商活动,确保签约项目5个以上。
4完成市区旅游线路的专题研究报告,科学制订5条以上市区旅游专线和系列性宣传策略。
5完成“”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6做好大纵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挂钩服务工作。
(二十四)市物价局
1制定并落实服务业水电气使用价格与工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同价规定;督促并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措施。
2落实《若干政策》中“全面清理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等收费价格,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的政策,并制定实施细则。
3制定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和其他服务价格改革的实施意见。
(二十五)市供销社
1配合市经贸委积极实施“千村百镇”市场工程,制定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2牵头做好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合作商贸股份公司来我市合资创建日用品连锁配送公司的工作。
(二十六)市粮食局
启动粮食物流中心建设。
(二十七)市人民银行
1落实《若干政策》中“对列入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的项目,给予信贷以及其他各类融资方面的扶持和优惠”的政策。
2积极做好组建地方金融机构和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
3制定“”加快全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
4推广基层信用社为农抵押贷款、组建合作银行、开展社会担保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
(二十八)市环保局
支持有关服务业重大项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建设中有关环保方面的问题。
(二十九)市广电局
1负责《意见》中“以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为方向,努力做大广播电视产业”工作。
2继续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工程建设,全年完成数字电视用户达4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7个百分点,全市总用户达118万户。
3加大服务业宣传工作,每年至少搞两次服务业专题报道。
(三十)市邮政局
研究提出利用邮政快递系统为地方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实施意见。
(三十一)银监分局
指导市商业银行做好联合重组工作,协助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
关键词: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科技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2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048-05
我国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河北省表现尤为明显。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慢的负面作用凸现。2014年河北省经济增长率低于全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因此,河北省亟须采取“跳跃”性对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慢的表现
(一)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慢于全国总体水平
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图1和图2显示,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8.2%,然而,河北省仅为37.2%。可见,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低于全国水平11个百分点。
2014年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仍小于第二产业。然而,在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就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增加值。
(二)传统工业产能过剩严重
1.国家要求压缩的过剩产能指标大
按照国家规定的指标,河北省钢铁、玻璃、水泥、煤炭等传统产业压缩过剩产能任务大。2015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河北省化解过剩产能,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全年压减炼铁产能1 500万吨、炼钢1 500万吨、水泥3 918万吨、平板玻璃2 533万重量箱。
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2015年仍需化解过剩产能。2015年河北工业创新发展稳增长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河北省计划压减钢铁过剩产能500万吨、水泥600万吨、平板玻璃300万重量箱。
2.传统工业品产量负增长
河北省传统产业重复投资问题严重。在政府强制压缩和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被迫减产,产量出现负增长。表1显示,2014年铁合金产量比上年减少18.9%、水泥减少15.1%。机制纸及纸板、布、平板玻璃等产品,均比上年产量下降。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
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2014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1.64%。依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5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尽管2014年河北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增加值分别增长12.8%、19.4%和14%。但相对于2015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计划达到20%,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实际发展太慢。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慢的后果
(一)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总体水平
2014年河北省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图3显示,2014年全国经济增长率为7.4%,河北省经济增长率仅有6.5%,低于全国水平约1个百分点。
河北省经济增速持续大幅下降。下页图4显示,2010年河北省经济增长率为12.2%,2014年为6.5%。从2010―2014年几乎下降了1倍,2014年经济增长率仅约为2010年的1/2。正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慢,直接导致河北省经济增速下降。一方面,必须压缩传统产业过剩产能,导致产量减少。例如,仅2014年上半年,河北省生铁产量下降4.8%,粗钢产量下降2.9%,水泥产量下降了15%。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发展慢,新产品产量增加少。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低于全国
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慢,传统产业产品供大于求,导致工业品出厂价价格持续下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为负增长。
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低于全国水平,而且负增长问题严重。上页表2显示,2014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了6.7%,而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却比上年增长了3.3%。2014年河北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速下降最为严重,下降了37.1%,而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仅下降5.7%;2014年河北省集体企业利润降幅达18.9%,而全国集体企业利润却增长了0.4%。
(三)成本费用利润率低
河北省成本费用利润率低,全国排名第26位。上页图5显示,2013年河北省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仅为4.7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65%。
河北省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国排名倒数第五。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慢,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产成品附加值低,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收益率低。
(四)人均收入低于全国总体水平
河北省人均收入低于全国总体水平。2014年河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64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 14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186元。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16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 8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489元。
人均收入,制约着居民消费支出。河北省人均消费低于全国总体水平。2014年河北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 932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 204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 248元。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 49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 968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 383元。
(五)财政收入增速低于全国
2014年河北省全部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3.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6%。2014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8.6%。
河北省财政收入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影响河北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财政收入影响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影响政府对教育、科技、医疗发展的财政资金支持,影响政府在社会保障保障方面财政支出规模。
三、河北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为了尽快消除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慢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制定有利于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对策,即“跳跃性”对策。
(一)新制度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针对河北省服务业发展慢于全国总体水平,应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科技服务业,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知识产权服务等活动。发展科技服务业,一方面,有利于直接促进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研发成果及其产业化,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1.制定利益分配制度,激励科技人才技术创新
发展科技服务业,必须依靠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2015年河北省工业创新稳增长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河北省全面推进工业升级,河北省将培育30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指导开发千项工业新产品新技术,支持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可见,开发、推广新产品和新技术,必将对科技人才产生巨大需求。借鉴大疆无人机的经验:大疆拥有一支近800人的研发队伍。正是具有庞大的企业研发团队,大疆从创客到领跑者,大疆消费级无人机产品占据全球约70%的市场份额。所以,河北省必须扩大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科技服务高端人才队伍,一方面,用好现有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尤其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留得住、用得好科技创新人才,必须使科技人才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制定科研人员薪酬制度,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制定高薪、期权期股、技术入股等制度,激发科研人员研发创新积极性。以促使河北省高新技术技术研发成果不断涌现,并且产业化,从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制定落实国家财税政策制度,降低企业成本
提升科技服务业对高新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建立制度,落实好国家财税政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对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科技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
(二)新服务支持企业购买技术专利
河北省资金成本利润率低,不能再利用现有技术单纯扩能项目,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2015年河北省政府将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高端化、智能化等为方向,开展创新。而且河北省政府提出:“继续实施千项技改项目,重点改工艺、改装备、改产品。”可见,推动工业迈上中高端、完成千项技改项目,都对新技术产生巨大的需求。所以,河北省要多渠道的快速获得新技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培训企业积极购买新技术
只有拥有新技术,才能发展新产业,或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河北省企业积极购买国内外高新技术专利,有利于快速获得新技术,节省研发的时间成本,加快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跳跃式”产业结构升级。
河北省政府部门可举办培训讲座活动,引导企业分析机会成本。在购买先进技术、企业自己研发、购买传统技术等方面,加以权衡。本着机会成本最小原则,主动购买国内外先进技术。例如,介绍我国联想集团的经验。早在2005年,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获得关键技(下转109页)(上接51页)术,在个人电脑生产方面,快速发展。2014年联想公司又收购了IBM的X86服务器业务,获得部分核心技术。在X86服务器市场,联想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全球市场第三。2014年10月,联想完成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角地区的和谐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寻求新动力、开辟新路径。
[关键词] 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战略;建构
[中图分类号] F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0-0104-03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关于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批准号:
06SJD79004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陈福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贸经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国际投资;
张建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贸易经济、流通理论。(江苏 苏州 215021)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面对国际服务业向我国转移步伐加快的新机遇,面对全国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新态势,长三角地区应科学地制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这是提高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增强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举措,也是争创长三角地区发展新优势的紧迫要求。
一、重点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
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等。为此,应有侧重地发展相关行业 。
(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三角地区应加快立体化大交通体系的建设,整合长三角海、陆、空“三港”物流资源,建立物流发展战略联盟。为此,必须大力发展长三角地区的国际机场和大型机场空港物流;重点发展洋山港、外高桥与“长江港口群”以及长三角南北两翼的宁波、舟山、连云港、南通等“海港群”的河海港物流,加速形成“枢纽港”和“喂给港”的组合态势;加快发展高速公路、铁路等“陆口”物流;尽早规划并建成长三角“组合港”之间便捷的快速交通网络;重视耗能少、污染少、运输成本低的长江“黄金水道”以及内河水系的作用,深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加紧构筑长三角的水运体系网络。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应注意强化铁路、公路、海运、航运、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套和功能分工,加快构建快速便捷、货畅其流的融集散与分运于一体的物流支撑体系。通过纵横交错、通江达海的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的构筑,实现把长三角区域内的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3小时都市圈”的互通目标,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覆盖长三角地区的公共物流信息系统,以上海航运中心建设为核心,构筑与长三角各货物集散枢纽统一联网、与国内外主要物流信息节点相互衔接的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智能标签在陆海空口岸及各物流集散节点的普及应用。同时,加快建设长江流域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完善长三角地区与上海口岸信息交换和多式联运的信息服务功能。促进长三角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物流网络的互通互联。这样,通过长三角各市共建物流平台、物流网络,建立起覆盖长三角地区的配送信息平台,如同电子票务中心那样,形成电子配送中心,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和效益。并以此为纽带,探索组建双方或多方参与的股份制物流企业,推动外贸、货运、物流企业遍布长三角,并尽早把上海的“大通关”扩展到整个长三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分拨中心,整合物流网络,以网络化原则发展“专线配送、专户配送、专项配送”。长三角地区还应着力培育连接城乡、辐射全国、融入国际的大型化、高档次的产品交易市场,促进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的一体化发展。同时,还要合理整合区域内的物流资源,从战略性和效益性的角度认识物流资源布局的重要性,实现科学合理的物流资源的定位和布局战略,明确物流体系中各方功能的运作主体,按市场化充分竞争与集约化平台整合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消除物流业同构化的简单重复现象,形成长三角物流业互补共生、错位发展的理想格局。
(二)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要推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必须要建立健全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服务的产业化。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技术开发及转移、科技信息及咨询、知识产权及认证、技术转让及交易等科技服务业;积极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加强区域性和行业性生产力促进机构以及科技创业服务机构的建设,促进乡镇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有效发挥长三角技术“蓝领”集中的优势,加紧建立生产型企业的技术服务公司,既为长三角承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又为这些人员的就业拓展新的空间;努力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增加对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的力度;建设公共科技平台,尤其要加紧建设国际科技开发的亚太地区平台,主动接受国际先进技术的转移,并通过这一平台辐射整个长三角,提高科技资源社会共享的程度。使长三角在科教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形成互补、共享和共建的格局。
(三)加速发展金融保险业。长三角各中心城市在金融开放步伐上形成的明显的梯度格局以及客观上既定的地域联系,使得长三角的金融合作相比其他地区而言,具有相对更为有利的合作条件和更为迫切的合作要求,应将区域内的金融联动作为长三角金融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步之作和主攻方向。长三角地区应不断优化整合地方金融资源,积极配合国家金融宏观调控部门和监管部门,加快形成金融产品创新中心、金融市场交易中心和国内外金融业界集聚中心。加快金融开放步伐,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发展新兴金融业务,特别要努力吸引外资银行来长三角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立中外合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长三角可以联手发展投资公司,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信托融资,或实施股份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以真正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同时,要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保险业,积极组建长三角的地方银行和保险机构,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地方金融机构的能动作用,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浙江浙商银行、江苏银行以及各地区信用社等,积极探索地方银行的战略联盟。以此为基础,尽快联合组建长三角现代金融研发中心,共同研究国际资本走向及其连锁效应,防范金融风险,共同探索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路径。并联合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便捷的金融结算体系和融资租赁担保中心,以不断完善和优化长三角区域的金融环境。
(四)努力发展商务服务业。要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首先要大力发展会展业。长三角地区应加强与全国各类行业协会、国际会展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承办各类国际国内会议,大力开发以国际化、专业化、贸易型为主的会展,努力培育会展业的经营品牌,经常举办具有产业和地方特色的常设性会展。要有重点地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会展场馆,改造提升会展业的设施水平。尤其要抓住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战略机遇,以打造亚太地区新兴的旅游会展中心为目标,积极开展长三角各地会展业的联手合作,通过参建、联建、互设会场、景点串联、共同促销等方式,使长三角的各个城市能充分共享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扩散效应。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旅游、会展合作。应引导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调查、就业和劳务中介、经纪等商务服务业,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和商务服务方式的创新。应加紧推动有品牌、有影响、有规模的律师、会计师和知识产权等各类中介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在长三角的业务拓展,特别要联手推动已入驻长三角的国际著名咨询机构向长三角各个城市的渗透与扩展。
二、大力培育产业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
产业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主要是指信息服务业、大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等。要大力发展、努力培育这些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必须采取以下发展战略:
(一)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前提是信息共享,长三角地区要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必须要加大信息资源整合的力度,应通过建立长三角公共信息平台,让信息共享共用,以有效克服不同行政区划所带来的一些障碍。在知识经济、信息网络时代,信息共享所带来的增值效应是巨大无比的。长三角地区的信息化合作意义重大,首先,共性系统,共同研发,有利于降低各自的开发成本,有利于加快产业集成;其次,共享市场,共同拓展,有利于各施其长,从而促进地区内IT企业的一体化发展;再次,共用系统,共同维护,不仅经济,而且可以扩大系统的效益和效率;最后,共享经验,共谋发展,可以提升每一个城市单打独斗的技术水平。长三角要构建大城市群,就必须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共同构建长三角大城市群的网络系统。在大都市圈系统中,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相互交互和共享、大型项目的统一招标和投标、人才技术的互相流通和交融,避免城市信息化的重复建设。
(二)大力发展大文化产业。长三角地区要大力发展大文化产业,必须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可以联合组建“长三角传媒公司”、“长三角文化娱乐公司”和“长三角出版公司”等,专司长三角的文化互动,并通过这些操作载体组织在长三角乃至在国内外的巡回展演、巡回放映、慰问演出、文化交流,服务长三角,辐射至全国。长三角要联合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如吴歌、吴语、苏绣的联合申报工作,要加快培育领军性的文化产业集团,打造文化品牌,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文化生产与服务的基地。加强长三角地区文化政策协调,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统一、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为长三角地区对各类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实行统一市场准入、统一税费、统一市场规则提供方便、创造条件。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的配置式开发和内涵式拓展,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业,支持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兴办各种非学历教育,全面加快教育的对外开放,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合作的步伐,构建覆盖长三角的远程教育平台,吸引国际知名高校实施品牌入股或来长三角合作办学,扩大境外留学生的培养规模,建立中外合作、企业联办、民办等多种所有制的办学体制。积极发展竞赛表演、健身娱乐、体育培训、体育彩票、体育传媒等体育产业,大胆探索体育设施场馆多元化投入、市场化经营的新路子。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长三角地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必须以建设长三角旅游特色区域为目标,整合长三角旅游资源,拓宽旅游服务领域,把旅游业打造成长三角服务业的特色产业。以“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有机融合为方向,把景点建设与生态、商贸、会展建设统一起来,把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购物娱乐、商务活动结合起来,使旅游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长三角地区应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线路的设计,培育旅游品牌项目,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应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加大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加强旅行社和旅游饭店建设,促进旅游业国际化的进程,加强与国际旅游机构特别是大型连锁企业的合作,提升长三角旅游业的经营和服务水平。要尽快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进行对外的联合促销,形成和完善大区旅游接待体系,提高长三角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大力推进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当前,发展长三角旅游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区域经济利益与各行政区利益、各部门利益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这需要突破行政区划和行政级别的界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适合旅游业发展的旅游市场体制和机制。
(四)要大力发展房地产业。长三角地区应继续积极有序地发展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规范房地产市场的交易行为,扩大房地产的有效需求。要建立合理的住房供给体系,把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作为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以中小户型为主的普通商品住宅。提升商务楼宇规划建设的档次,并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与此同时,要注意加快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培育工业房地产市场,并力促与房地产业相配套的物业管理同步得到规范发展。
三、全面提升满足民生需求的传统服务业
(一)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在发展现代流通业的过程中,应注意适应社会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完善网点规划布局,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销售网络;要聚合长三角各地优势,优化投融资机制,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内商贸企业的相互投资、兼并和资产重组。可选择两省一市接壤地区,建立多元化投资的特大型“长三角商品采购中心”和“长三角商品展销中心”,并进一步发挥“工博会”、“小交会”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使之成为国内外商贸集聚地和定单中心。要建立长三角的品牌和知识产权联合保护机制,把商贸发展与保护品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长三角特有的商贸文化。
另外,要支持品牌和老字号餐饮业的快速扩张,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餐饮龙头企业,提高餐饮服务和管理的水平。
(二)加快发展居民服务业。长三角应形成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创办社区服务中心,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要加快发展养老幼托、家庭医疗、家庭教育、清洁卫生、保养维护等便民利民的家政服务,围绕社区卫生保健、公共餐饮、文化教育体育、绿色回收、保洁保安等服务领域,积极推进公益的市场化,培育新的社区服务增长点。强化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的组织服务功能和社会保障服务。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的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建设中心村,促进农村人口的集中居住,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搞好进城务工人员的组织和就业培训服务。
综上所述,面对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新态势,长三角发展现代服务业应坚持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互动并进,依靠改革开放、科技进步、政策创新、项目带动,重点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关联度高的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总量稳步增大、布局相对集中、结构明显优化、功能大幅提升,保持在全国服务业发展中的领先地位。从而为长三角地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活力,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任旺兵.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实际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裴长洪.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关键词:高技术服务业;集聚;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6-0005-0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从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的演进。要从过于依赖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粗放型经济增长向主要依赖知识和技术为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提升产品价值和质量,就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思维方式,大力发展服务业。从当代服务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传统服务产业发展的潜力远远比不上以知识密集和信息密集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作为高新技术和服务业相结合的高级形态的高技术服务业,因此,应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并强化高技术服务业对其他领域的渗透。本文将在厘清高技术服务业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如何以推进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体制机制与政策创新为主要抓手来促进、保障高技术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高技术服务业概念与特征
高技术服务业,是指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为特征,以通过增值的专业化服务扩散高技术成果为主要服务方式的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的主体是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技术或高技术制造业生产的硬件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它本身不生产硬件,不提供有形产品。与其他服务业相比,其服务手段更先进、服务内容更新颖、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
高技术服务业是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公共服务为主体,以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专门领域,也是服务业的最重要的新增长点。高技术服务业范围很广,凡是由高新技术衍生出来的服务业或者服务业态都可以称之为高技术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服务、生物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知识和人才密集、附加值高的相关行业。当然,高技术服务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范围或者包括的内容也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它随时会产生新的内容,而原来是高技术服务业范畴的一些领域也可能不再属于高技术服务业或者高技术服务业业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高技术服务业领域发展的重点包括:研发设计业,信息服务,软件开发应用,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信息安全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地理信息产业,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
高技术服务业一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服务的技术含量高。高技术服务业利用大量的前沿尖端技术,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供服务,其进入门槛高。二是高增值性。高技术服务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且集约使用人力资本与科技资本,在服务过程中会产生很高的增值。三是从业人员素质高。高技术服务业所具有的高技术特征,使其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其从业人员一般都具有好的教育背景,其劳动力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四是产业的集聚性。高技术服务业人力资本密集性与知识密集性,使其发展过程更多地依赖于非正式知识传播网络,这种网络在产业集聚时最容易形成。因此,高技术服务业不但可以使服务过程产生增值,而且可以产生服务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高技术服务业是在知识进步速度递增、知识经济成为主流和经济全球化下产业模块化分工、各个主要产业之间的融合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其产业特征决定了其对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且本身也拓展了服务业的范围与外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列专节提出要“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第十五章第三节),可以预期,未来高技术服务业将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流行业之一。
二、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理论与中国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高技术服务业是高技术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高技术产业服务化和服务业高技术的表现形态,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引擎,也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创新活力、知识密集度最高的产业。从对经济增长的意义来看,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源泉。从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最近几年制造业技术进步很快,但整体科技实力仍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原因就是中国高技术服务业的差距非常大。而且,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还能大幅度节省中国进口成本。例如,在中国进口的药品中,有很多是专利过期产品,但由于缺乏权威的专利检索系统与数据,发明这种药品的企业依然打着所谓“原研药”的招牌,在中国医药市场上享受“超国民待遇”,价格比同类仿制药少则高出两三倍,多则高达七八倍。又如,据有关专家推算,通过引进国外专利和利用失效的专利等方面,掌握外国现成的先进技术,大约可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十分之九的研究开发费用。①
从发展的模式来看,由于其创新性与知识密集性,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存在一个创新网络中②。而且,高技术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还存在着一个重要区别,即服务的消费与生产是无形的,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是事后的。高技术服务业所涉及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编码化的隐含知识,这部分知识是隐含的(tacit)、无形的(intangible)、直觉的(intuitive),其传播存在空间摩擦(spatial frictions),只能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完成。因此,集聚发展是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方面。例如,著名的美国硅谷、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波士顿地区的128公路、英国的剑桥科学园等都是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③,但是,关于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文献却非常少。工业经济时代,受到交通工具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运输成本一直是制约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比较典型,也较容易基于经济学的理论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然而,对高技术服务业而言,由于其最重要的资产是知识,而这种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传播④。这是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最重要动因,即企业之间为了获得彼此具有意义的知识资源。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现有的高新技术园区都是基于制造业集聚理论而建立的,其本质是为了建立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企业集聚降低物流成本、获得技术溢出的好处⑤,而没有考虑到企业之间、企业与周边的社会之间所形成的知识共享网络,因此,相关的理论与政策均不能完全适用于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有必要提出促进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新的政策体系。
(二)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理论分析
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运行成本低、科技含量高、产业影响力大和环境污染小的特点,是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一个城市而言,建设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有利于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提升城市的科技发展水平。
我们认为,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主要是基于以下动因:
1. 知识共享网络的形成。高技术服务业具有高度的知识密集性,这些知识中包括共性的知识,也包括企业特定化知识。而关键知识不是标准化的信息或公开的科学知识,而是新近发生的变化,是个人通过实践和失误获得的专门技巧,是高技术服务提供者、消费者以及相关服务提供者之间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和面对面的交流而积累和获得的。因此,地理接近对服务创新是有利的,当在地理上接近时,服务者与客户之间的合作、服务企业之间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流都有利于服务发生改进或发展出新的服务形式,形成知识共享网络,从而带来较高的创新收益。这样,具有知识密集特征的高技术服务企业倾向于集聚发展。例如,Pinch&Henry(1999)认为,当地化与隐含知识⑥的流动性相对较差,而知识外溢也会受到空间与文化的制约,因此,知识密集型服务(简称KIBS)企业集聚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获取此类知识。而距离最小化所产生的交易成本节约远不足以解释KIBS企业集聚。
知识共享网络形成过程中会形成区域创新体系。这是因为在集聚区中的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构成一种集体学习,尤其是隐含知识和粘性知识的外溢,能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使服务企业从知识溢出中获益并成为创新的重要源泉。Keeble和Nacham(2001)在研究英国服务业集群时发现,集体学习过程是企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集体学习过程的实现路径包括:非正式知识传播网络、共同研发、企业之间在业务上的合作、人力资本流动。通过集体学习,会形成良好的知识创新环境,并带来创新效率的极大提升。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什么知识的流动还会局限在一个集聚区内,这是因为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非正式网络非常重要。Keeble和Nachum在强调集体学习过程与生产业集聚存在密切关系的同时,也指出集体学习过程实现的一个关键在于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网络实现频繁的知识交流,而这种非正式的网络实际上就是通过社会关系的形式来体现的。也有学者指出,除了KIBS企业在空间上的接近能促进集聚从而提升企业的绩效外,通常情况下,KIBS的集聚和相似的社会文化也具有密切关系。
2. 专业化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高技术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密集的特征。因为高技术服务企业提供的是个性化的服务,与最终消费生产产品的制造企业不同的是,这些个性化服务中内含着许多创新信息、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高技术服务企业的人力资本需求与一般制造业有很大区别,服务流程、服务专业化程度等隐含知识大多与人力资本直接相联系,而对制造业而言,这些知识直接与企业所使用的设备与工艺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专业化、高素质的人力资本的易获取性是影响高技术服务业集群区位选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集聚发展有助于专业化劳动市场,尤其是具有丰富隐含知识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促进劳动力资源在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优化配置,提高劳动力使用效率,减少企业为获得高素质的劳动力而支出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
3. 基础设施与发展环境的提升。高技术服务集聚发展,有利于培训、信息基础设施、融资环境等持续改善,并有利于建立共享知识库、服务标准等发展条件,形成正反馈效应。
4. 有利于品牌运营。高技术服务所提供的产品一般都具有无形性与高附加值性。因此,品牌对这些产品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集聚发展,可形成品牌化服务效应,使集聚区内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度和占有率,提高市场区内服务产品的市场需求。
5. 服务的互补性。Daniel(1993)指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互补共生,也就是单一类型服务业需要各种不同的服务业聚集在一起,才能完成其服务的最终目的。对高技术服务企业而言,其集聚区内的企业之间并不是上下游关系,在投入要素上也不存在互补性,但需求者对这些相关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在需求上却具有互补性和相似性,如创意和后期处理服务集群。从这个角度来看,集聚与否对企业的要素成本影响不大,但却会影响企业的销售量和价格,包括通过集聚共享市场资源、市场互补和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等来提升销售量和价格。
(三)中国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与高新技术制造业形成了明显的集聚区不同的是,中国高技术服务业所形成的集聚区还不是十分明显。中关村软件园、大连软件外包园、杭州创意产业园等,已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的雏形。但是,在中国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支持方面,缺乏相关的明确规定。尤其是在相关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方面,乏善可陈,仍具有较多问题。
1. 各行业优惠政策较多,但都偏向于特定产业与企业。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本身来看,国家针对各个行业已经制订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关于技术服务的营业税减免政策;对服务外包企业的营业税与所得税优惠;对软件企业的增值税与所得税优惠等。从效果来看,这些政策都偏向于某个特定产业与企业,而缺乏关于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企业集聚、形成知识网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
2. 优惠政策集中在针对企业的税收与补贴政策。中国现有的关于产业集聚的政策主要是高新技术园区的相关政策。而中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基本是政府主导型、政策推动型、招商引资型,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下的优惠政策推动、外部招商引资、外生发展的道路,缺乏对企业集聚根植性的培育。从优惠政策本身来看,大都是针对企业的税收与补贴政策,对产业发展环境的相关政策缺乏。例如,在培训、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流动机制、融资环境、数据自由港、商业秘密保护机制、政府采购与国有企业采购、核心行业的安全机制、土地政策、公共数据安全技术、政府服务水平(主动服务)、集中化市场开拓、园区品牌建设等方面,缺乏很好的政策环境。如中关村软件园在软件企业集聚方面虽已形成了较好的知识创新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这种创新能力还未能向知识共享网络转化,并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集聚的动态收益递增效应。
3. 各地区之间存在着争优惠政策的倾向。从实地调研的结果来看,各地区主要以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进驻,彼此之间仍然存在着优惠政策竞争的倾向。这种优惠政策竞争,使企业为了获得优惠政策而多地设点,并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实现成本最小化。例如在软件产业与服务外包方面,各地实行了不同的优惠政策,造成各个主要企业在全国多个地方设点,享受优惠政策,而缺乏建立知识共享网络与实现产业集聚的动力。
4. 缺乏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但是,从现有的税收制度来看,对高技术服务业征收营业税,这很容易导致重复征税,且不利于高技术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高技术服务企业都倾向于将其所有业务都通过内置化解决,这使中小服务企业缺乏很好的生存环境。即使解决了税收问题,政府在创业支持、产业影响力、服务品牌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流动、市场开放、融资政策等各方面仍有许多工作可做,以打造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促进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
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所指出的,产业区集聚的空间格局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的形成过程中产生巨大影响,即产业区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且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将倾向于自我延续。因此,政府有必要就产业集聚提供第一推动力,使其进入到收益递增的轨道中。对高技术服务业而言,由于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品牌、知识溢出、融资等许多复杂问题,必要的政策支持将是其集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在国家与地方规划层面上重视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
促进集聚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在规划层面有保障、有措施。在规划保障的前提下,要强化集聚区硬件条件的建设,使其成为高技术服务业快速成长的载体。在集聚区内,要通过建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大力建设先进软件开发平台、高速通讯设施与数据传输通道、测试平台、公共试验室等硬件基础设施,促进高技术服务业的集聚。
(二)加快高技术服务区域品牌建设工作
高技术服务业的品牌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品牌发展存在着很高的风险,而且,其维护成本也非常高。这使中小企业建立高技术服务品牌的难度非常大。而在建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过程中,要将集聚区的品牌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操作:一是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集群运作,将集聚区的高技术服务品牌加以整合、包装,通过广告媒体、组织博览会、新产品推介会、研讨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二是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维护品牌。在集聚区内部要建立一种监督协调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共同制订服务标准并监督执行,以维护区域品牌的形象。三是要通过扶持龙头企业来打造区域高技术服务品牌,通过建立集聚区品牌发展基金等方式,鼓励以企业为龙头打造高技术服务业品牌。
(三)开展高技术服务集聚区批量筹资试点
高技术服务企业是一种轻资产的企业,其融资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如果设立高技术服务企业集聚区,则有利于部分解决这个问题。可通过集聚区内高技术服务企业相互担保、第四方担保、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质押、股权反向质押、行业协会担保、整体授信、集体发债、捆绑上市等方法进行批量筹资试点。鼓励在为高技术服务企业提供服务方面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在集聚区内,可以试点成立为集聚区企业服务的、具有互质的金融机构。
(四)重视高技术服务标准的建设
以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为平台,利用集聚优势,加快高技术服务标准的建设。鼓励集聚区内高技术服务企业制订服务标准,提升其在业界的影响力。
(五)在集聚区内形成创新与创业的服务体系
在集聚区内,要借助土地资源,不断完善技术检测、技术研究与试验等公共服务平台,在租金、税收、水电价格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促进服务企业成长。考虑到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的差异,鼓励营造从企业初创、成长到产业化等不同发展阶段的“接力式”创业服务环境。通过在集聚区设立毕业企业持续孵化基地、建立高速成长基金等措施,使高技术服务企业能够跨越死亡谷。要通过鼓励企业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政府首购制等方式,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成长的市场环境。
(六)建立产业联盟,形成服务标准
积极鼓励各类高技术服务企业成立产业联盟。鼓励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联合研发、共同投标、知识共享、联合营销等行动。在园区内,鼓励企业之间进行标准化建设,实现数据与资源共享。
(七)以财税政策促进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
高技术服务产业,在中国未来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主导地位,是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具有深远意义的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由于复杂性与基础性而导致成本、风险和收益之间的不匹配,需要政府财政税收的调节。一是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同时也要注意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这就需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财政专项基金,增加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投入。二是对进入集聚区的企业,针对高技术服务业不同阶段采取各有侧重的财税政策。在高技术研发环节,可建立货物和劳务税退税制度,房产税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制度,创新型人才的个人所得税优惠制度;在运营和使用环节,可以丰富优惠手段,如建立补充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或抵免制度以及有力的政府采购制度、财政补贴、贴息等财税政策。三是制订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于集聚区内高技术服务产业的税收优惠。放宽民间资本投资的税收抵免政策和纳税扣除适用范围,可规定民间资本投资高技术服务产业,对其来源于高技术服务产业的投资收益设置一定免税期。另外,在一定时期内可就其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应纳税所得额,并在收入认定、成本扣除等方面享受一定税收优惠。
(八)深化科技服务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
一是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为原则,着重推进科技服务机构的市场化、产业化,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建立非营利科技服务结构运行机制,引导非营利服务机构建立企业化管理机制,面向市场提供社会化服务。二是引导科技服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建立适应知识型科技服务企业合伙制,以推进科技服务业的制度创新。三是深化公益性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变科技服务机构小、散、弱的局面,通过资源重组和整合,做大做强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科技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服务业向集团化、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四是积极鼓励各类科研机构与科技服务类企事业单位向集聚区集中。
(九)实行数据自由港试点
高技术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与国外企业进行大量数据交流的过程,但是,在目前中国的发展环境下,数据进出国境不仅速度受到限制,而且也会受到有关方面的监控。对此,可以在国内成立一个或数个数据自由港,进行数据自由交换试点,促进外向型高技术服务业发展。
在数据自由港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数据自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自由港内有光缆或卫星直接与国外进行数据交换而无需通过中央节点。(2)国外数据传输到数据自由港后,可以存放于特定的“数据自由仓库”,该数据仓库的数据可以自由进出,不受限制。(3)自由港内的数据,尤其是海外数据要进入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时,则应受到监控。
(十)加强高技术服务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标准化能力
在集聚区内,推进服务业企业信用档案系统和信用评级工作,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全国重点服务企业平台,实行服务企业信用报告制度。积极推进服务业企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信息服务、科技研发等行业的标准化,重点推进行业服务内容和质量的规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引导,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保护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所有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的目标。支持企业申请专利和标准,鼓励企业通过产学研联合等方式参与和制定产业技术标准、国际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对接。鼓励企业创新知识产权经营模式,支持企业之间的专利许可、交叉许可,推进科技成果共享和协作研发。
注释:
①姜天成:《一种不可忽视的技术资源――失效专利》,,2003-05-13.
[14]P.Naresh and C.Gary,The Beneflts of Industrial clustering: Insights From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at three Loca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2003,7(3):230-245.
[15]D. Grimes,P.B. Prime & M.B. Walker , Chang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Employment in Computer Services: Spatial Estimation at the U. S. Metro County Level[J].Growth and Change, 2007,38(1):39-55.
[16]D. Keeble & F.Wilkinson eds., High-technology Clusters, Networking and Collective Learning in Europe[M]. Aldershot: Ashgate,2000.
[17]D. Keeble & L. Nachum, Why Do Business Service Firms Cluster?SmallConsultancies, Clustering and Decentralization in London and Southern England[J].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2002,27(1):67-90.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China's High Technology Services Convergent
Li Yongjian, Xia Jiechang
(Financial and Trade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300134)
[摘要] 天津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的现代服务业人才。而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不衔接、教学内容滞后、实践教学不完备等,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针对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高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
[
关键词] 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6?0067?03
一、天津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2012 年1 月19 日,科技部印发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从9 方面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2009 年4 月《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详细阐述了滨海新区未来十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和方针。2011 年《关于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提出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和主要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立足自身的区域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了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和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截止2013 年底,滨海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607.3 亿元,增长16.7%;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增加值358.94 亿元,增长13.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95.8 亿元,增长10.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6.15 亿元,增长2.6%;金融业增加值326.14 亿元,增长24.4%;房地产业增加值156.17 亿元,增长17.1%[1]。由此可见,在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中餐饮、仓储和零售业等传统服务业虽然所占比重较大但增长缓慢,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高端服务业发展迅猛,滨海新区已进入产业结构的转型期,逐步形成第二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创新性、国际性、复合型的服务业人才为支撑。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市高端服务业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成为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作为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应把握服务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天津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现代服务业人才的特征
现代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主要以生产业、消费业和公共为载体,科技含量高、经济与人力资本附加值高。因此,要求从业人员具备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所谓现代服务业人才是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应具备如下特征:
1. 知识性
现代服务业属于知识型产业,偏重于经济、管理、商务、信息等学科,决定了现代服务业人才应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是熟练掌握英语、计算机、经济、财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在原有知识背景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知识、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 实践性
实践能力是现代服务业人才的显性能力,服务业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更应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熟悉具体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3. 创新性
现代服务业属于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开拓创新。因此,现代服务业人才应具备较强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和产业升级。
4. 国际性
在全球现代服务业向中国转移的背景下,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积极探索涉外服务业发展模式[2]。因此,现代服务业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精通国际惯例和行业规则,可以按照国际惯例处理国内外企业的相关事务,减少因文化差异和沟通不畅而造成的损失。
5. 复合性
现代服务业属于高科技产业,需要多种知识融合、多学科交叉渗透。因此,服务业人才应既理论知识扎实又精通技术,既专业精深又善于管理,既是技术专家又是营销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多岗位的适应能力。
6. 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为产品,注重人与人的交流,现代服务业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处理与同事、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任何一项工作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胜任的,都需要团队全体成员的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因此,团队合作能力也是现代服务业人才必备的品质之一。
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定问题,培养的人才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缺乏国际视野、欠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由于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信息的不对称,学校很难预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实际人才需求,造成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直接导致了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不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符。现代服务业出现人才短缺时,学校不能及时跟进,待学校按照实际需要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人才,经济环境的变化又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和新的不适宜,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现代服务业的载体是企业,学校应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实际岗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缩短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既解决了企业用人的难题也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实现了校企的双赢。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滞后
现代服务业涵盖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会展业、服务外包等领域,涉及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等多学科,体现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渗透,因此其从业人员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泛的知识结构。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线进行刚性设置,过分强调专业的专、深、精,而对专业的广度特别是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有所忽视,过于专业化,缺乏通识性,造成专业口径狭窄,学科知识孤立。现代服务业属于高科技新兴产业,新兴行业的发展需要最前沿的科技为支撑[3],而大部分高校一直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使用多年不变的教材,致使教学内容陈旧,无法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大大落后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服务业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人际交流能力、规划和分析能力。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实际办学条件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更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往往受到课时安排、实习场地、实验设施、师资力量的影响,无法在“全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将理论外化为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高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企业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
四、面向天津滨海新区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课程设置
“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进入产业结构的转型期,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信息、会展业和服务外包成为发展的重点。高校应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夯实理论基础、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原则,打破学科壁垒,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服务面向,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调整。应依托学校重点学科和传统优势专业,立足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现有专业进行结构性调整,打破专业壁垒,鼓励各学科、专业间的交叉与渗透,扩大选修课比重。体现“前两年尽可能宽,后两年尽可能专”的理念,大一、大二两年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英语、数学、计算机、法律方面知识的学习,夯实基础知识;后两年根据学生的成绩、兴趣和发展方向,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加跨学科课程、综合性课程和创业教育课程的比重,完善转专业学习、双学位及辅修专业等多种弹性学制,在加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整合既要考虑课程的逻辑结构,也要注重课程的心理结构,“删繁就简、吐故纳新”[4],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为学生提供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前沿性的知识。教师要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并引导学生多阅读参考书籍、多查阅相关资料,及时掌握学科的最新知识和发展趋势。同时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注重课程内容的精选和知识的交叉融合,适当压缩理论授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由“灌输式”向“研究式”转变,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互动,加大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的比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的共同参与,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律,如对合作企业实施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并通过制定法律,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校企合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学校应积极转变观念,整合教学资源,将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加强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共商,积极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师资队伍共建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开展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使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校、企业、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硬件资源平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对教师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现代服务业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现代服务业运营经验,而大部分教师属于学院派,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针对高校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企业实践经验等问题,高校应坚持“理论教师技能化、技能教师理论化”[5]的原则,打造一支教学素质与实践能力兼备、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人员相结合、专兼职教师兼备的多元化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对现代服务业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据此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通过与企业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去兼职,调研企业运营情况和发展的方向,并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既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也有利于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面向社会、企业和政府机关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工程师、管理人员和企业家等作为兼职老师,参与实践教学,增强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 陈西艳.天津滨海新区2013 年GDP 同比增长17.5% 生产总值8020.4 亿元[N].滨海时报,2014-02-15:2.
[2] 季麟.天津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R].2010 年民革组织为天津市“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做贡献主题研讨会,2010:42.
[3] 季麟.天津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R].2010 年民革组织为天津市“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做贡献主题研讨会,2010:44.
[4] 张德江.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贵在落实[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29.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现代服务业;比较优势;鞍山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6-0042-0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工业与服务业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趋势越发明显。因而,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具有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作用。研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的特定背景。为增强分析单位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第二梯队城市鞍山为背景,分析现代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一、现代服务业对鞍山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鞍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线。鞍山市目前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还不尽合理,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繁重。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突破口,既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取向,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鞍山建设世界级工业基地的需要。鞍山“十二五”期间,将举全市之力,打造世界级的钢铁深加工基地、菱镁矿深加工基地,打造国家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化工新材料基地和光电产业基地。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现代服务业的鼎力支持。没有现代服务业在工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密切配合,世界级基地的建设就无从谈起。同时,世界级工业基地的发展,也必将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与现代工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增强鞍山城市功能的核心和关键。现代服务业尤其生产业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功能的核心。纵览国际大都市,其总部经济、金融、信息、科研等生产功能都非常发达。鞍山工业化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城市经济将逐步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推动鞍山成为沈大经济带之间的隆起地带和区域中心,势必要求城市功能的提升。做大中心城市、做优发展空间,关键在于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来。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增强城市的资源集聚、辐射和配置能力,从而强化城市功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减轻就业压力、改善民生的需要。随着制造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会降低吸纳就业的能力。未来较长时期,鞍山就业仍面临较大压力。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鞍山就业压力的主渠道。目前,服务业税收日益成为地方财力的主要来源。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壮大地方财力,提高解决民生问题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鞍山现代服务业比较优势分析
明确鞍山现代服务业在省内的相对发展水平,判断若干重点行业的相对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做强优势行业,推动优势不足行业加快发展。为了便于客观而又准确地进行横向比较,选取2009年为基准年份且数据来源于《2010年辽宁统计年鉴》。
(一)鞍山服务业在全省具有较强的总体优势
在全省十四个地级以上城市中,鞍山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比较优势,服务业总量、服务业比重、发展景气指数均紧随沈阳、大连之后而位居全省前列。按照服务业增加值计算,2009年沈阳、大连均超过1900亿元,鞍山属于第二梯队,超过700亿元,而第三梯队的排头兵营口尚不足300亿元。从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看,鞍山为42.4%,紧随沈阳、大连的45.3%、43.9%,与葫芦岛并列第三位,比全省平均水平38.7%高出3.7个百分点。从发展景气指数看,鞍山为120,与盘锦并列全省第一,比大连、沈阳高出5到8点,表现出强劲发展的态势。虽然鞍山服务业比重仍低于工业和建筑业,但服务业发展的景气指数高于工业和建筑业4个点。这在全省普遍存在的工业发展指数高于服务业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总体而言,鞍山服务业比重在全省相对较高,说明了鞍山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全省中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二)鞍山现代服务业主要优势行业和优势不足行业
在“十一五”期间,鞍山确立了重点发展的一些现代服务业行业。为便于比较分析,把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前四位的行业视为优势行业,而居于全省四至七位的行业划为优势不足行业。目前鞍山尚无居全省八位以后的劣势行业。比较结果显示:2009年,鞍山现代生产业中的金融保险、物流、信息服务、商贸流通业,以及生活服务业中的房地产、卫生保健业属于优势行业;生活服务业中的旅游、教育业属于优势不足行业。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 鞍山现代服务业优势行业
金融保险业,全省第三位。金融业发展水平可采用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作为衡量指标。从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看,鞍山均居于大连、沈阳之后排名全省第三位,但差距巨大。由于沈阳、大连正致力于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鞍山作为沈大经济带之间的重要节点,金融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仍具有一定优势。就保险业而言,鞍山保险费收入为39亿元,约为沈阳、大连的三分之一,但约为营口等其他城市的二倍,从而位列三甲。
现代物流业,全省第三至第四位。现代物流业主要体现为交通运输业、批发业。从交通运输业来看,仅以铁路和公路的货物运输量计算,鞍山仍可排名第三位,仅次于大连和沈阳。由于大连和营口具有港口优势,港口吞吐量达到2.7亿吨和1.7亿吨,水路运输量大,对外辐射强,故就货运量的综合实力而言,营口超过鞍山,鞍山排名全省第四位。
信息服务业,全省第三位。信息服务业主要涵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信息传输业,主要是邮政和电信业。鞍山电信业收入达25亿元,低于沈阳、大连的94亿元、81亿元,居于全省第三位。与电信业相比,邮政业基数较小,鞍山邮政收入全年仅为2亿元,也排名全省第三。
商贸流通业,全省第三位。2009年鞍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36亿元,位列全省第三位,比第四位抚顺市高出98亿元,说明具有较强生产与生活消费能力。但从利润总额看,鞍山商贸流通业盈利额超过沈阳居全省第二位,体现了较高的运营能力。分行业看,在批发零售业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企
业增加值鞍山约为40亿元,大连、沈阳约为77亿元和66亿元,考虑人口因素后差距并不显著,且鞍山为紧随其后的营口的约三倍。在住宿餐饮业中,星级以上住宿和限额以上餐饮业增加值鞍山为4.7亿元,低于沈阳、大连的18.6亿元、16.8亿元,但略高于营口的4.1亿元。
房地产业,全省第三位。以商品房屋销售面积、销售额计算,鞍山分别达到363万平米和122亿元,均低于沈阳、大连而居于全省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鞍山商品房空置面积也达到157万平方米,空置面积占销售面积的43%。与2008年相比,2009年鞍山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7%,空置面积增长162%。这也说明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空置面积也相应增长,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卫生保健业,全省第三位。卫生保健业的发展水平主要依据医院床位数和医生人数来判断。2009年鞍山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1.5万张,仅次于沈阳、大连位居全省第三位。从医生人数来看,鞍山达到6600多人,位居全省第三位。这也说明鞍山在医疗卫生领域具有较强服务能力。
2 鞍山现代服务业优势不足行业
旅游业,全省第四至六位。旅游业发展程度可用国内外旅游总收入、接待人数进行比较。根据国内外旅游总收入计算,鞍山为147亿元,不及大连、沈阳、丹东,与抚顺、本溪不相上下,全省居于第四位到第六位之间。从国内旅游收入看,鞍山2009年进账137亿元,不及大连、沈阳、丹东、抚顺。尽管鞍山接待国内游客达到1915万人次,排名在全省第三,且与第四位相差无几,但一日游的游客数量多,过夜游的游客远不及其他城市,故而影响了旅游收入。这也说明了在全省竞相发展旅游业的情况下,鞍山尚需在有效留住游客方面采取措施。
教育业,全省第六至七位。教育业发展水平可以通过考察普通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和教师人数来确定。由于普通高校仅有三所,鞍山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只有3.58万人,普通高校专职教师数不足2000人,都远远低于沈阳、大连、锦州,也略低于抚顺、阜新而位居全省第六位。从人均上看,以每十万人口计算的各级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鞍山在全省的排名也在六名以外。
三、鞍山现代服务业的改进空间
鞍山的现代服务业在全省来看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应该看到,鞍山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1 现代服务业仍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
鞍山的现代服务业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表现在总量依然偏小,比重依然偏低。吸纳劳动力的功能增强,但潜力仍没有发挥出来,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比重仍显著低于营口、大连、沈阳等城市。
2 对发展服务业的认识仍需开拓创新
对于科技服务、文化产业等,过于强调其公益;对于邮电通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过于突出其调节经济、保障社会稳定的功能;对于城市交通、社区建设等,过于看重其社会福利功能。由于观念问题,许多服务行业过于依赖政府投入,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应该提供的生产往往由生产者企业本身来解决。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观念需要创新。
3 现代服务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
新兴服务业发展慢、实力弱,信息、教育、综合技术、金融等服务业比重偏低,且没有形成规模和集聚发展态势,大集团、大公司较少。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产业的扩散效应、城市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效应远未凸现,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态势还未形成。高端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端人才仍显匮乏。
4 现代服务业市场准入限制仍然较多,市场发育还不充分
突出表现为:顾客可以买到大众化服务、一般服务和各项单项服务,但难以买到高级服务、差别化服务、优质服务和复合。与城市功能的要求相比,现代服务业市场发育仍显滞后。垄断业实际开放度低、教育医疗等领域改革进展缓慢、多头管理严重、市场准入体制等问题仍然存在。
5 行业发展目标和布局规划有待协调明确
在要素不断集聚的同时,由于所在各区自行建设,也日益暴露出定位接近、特色不鲜明、功能欠缺、过于密集在中心城区等问题。整体发展虽有规划,但局部看仍然缺乏规范性。中心城区虽然服务业发达,但内在的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和自强机制较差,尚难以形成一流服务业聚集区的局面。
四、加快发展鞍山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思路
加快鞍山服务业发展,必须遵循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需要理解诸如前提条件、基本条件、约束条件以及动力机制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作用与制约作用。同时,应立足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现状,充分借鉴发达省市和相关省市发展经验,顺应服务业发展趋势,破解体制障碍,推动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1 突破商贸流通思维,推动工业化、城市化、服务现代化联动发展
“商贸活市”战略的实施促进了鞍山商贸流通业的大发展,但应当看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商贸流通业的范畴。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消费结构升级引发的商贸需求,更取决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其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联动。因此,要实现发展思路上的“宏观重建”,按照“两个融入”的区域整体发展格局,以市场规律和政策性手段打破工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低效平衡,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化、城市化协同发展。既要坚持“工业立市”,又要突破精特钢、装备制造、菱镁加工、化工材料、光电等五大工业“当家长子”、独占鳌头的观念,重点推动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工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统筹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坚持提升工业化、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方向,以工业化提供增长动力,以城市化拓展增长空间,以服务化注入发展活力,以信息化增强技术支撑,加快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2 抓住重点,推动服务业“三大载体”规范化、集聚化发展
保持鞍山日渐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抓住重点,推动服务业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服务业企业这“三大载体”规范发展、集聚发展。着力谋划潜力型区域,推动达道湾服务业聚集区、汤岗子新城、千山旅游带成为新的现代服务业增长极。为减少服务业发展的随意性,避免先招商、后规划引发的问题,应强化规划的先导作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级、突出特色”为原则,加快编制生产业发展规划和各重点领域发展专项规划,明确生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产业和布局导向,推进生产业集聚发展。积极督导“三大载体”抓紧修订完善各自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搞好功能定位,明确发展目标。
要定期生产业发展重点指导性目录,引导企业按照产业规划有序地发展生产业。强化集聚区对周边生产企业的吸引整合,通过产业集群规模效应以及政府相关引导政策,推动具有共同区位指向、产业关联度强的服务业企业向集聚区集中,实现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
3 以增量调结构,在扩大开放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鞍山服务业项目中劳动密集型仍占主导地位,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偏低。要坚持以增量调结构,不断推动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引进服务业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重点聚集区为依托,聚焦“七区、十厦”,高起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提高全市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要立足于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对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技术创新项目,可通过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专项资金给予一定支持,加速其产业化进程。以研发服务、成套服务和系统集成为突破口,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生产业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并借鉴世界先进的生产业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加快物流、科技、金融、商务、信息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同时支持有条件的生产企业“走出去”,使生产业在更大的空间发展。
4 破解体制障碍,完善宏观管理和微观运营体制
服务业中多数行业市场化程度低,垄断程度高,民营经济发展存在诸多障碍、活力不足。因此,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营体制。以服务业委员会作为服务业的主要管理协调机构,强化行业协调、完善职能配置、合理划分机构、配备精干人员。要加强统一领导和政策指导,相关服务业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和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对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完善行业运行状况的监测系统、抽查方式和统计网络。要突破体制障碍,积极推进非基本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更多外资、民营企业参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深化服务业企业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培育企业主体服务外包的市场化意识,鼓励实行“主辅分离”,推进制造业企业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着眼于现代服务业市场开放的竞争格局。积极盘活现代服务业资源,促进现代服务业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
5 突破人才瓶颈,构筑服务业人才聚集地
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鞍山现代服务业存在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好用问题,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鉴于鞍山教育培训业优势不足,人才外流严重,需要将服务业人才政策提高到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各类现代服务业所需人才,构建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体系。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并在社会保险、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途径,努力形成人才加速集聚、有序流动的局面。建立更基本的人力资本自我积累机制。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建立多渠道竞争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职业培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境外培训基地,培养各类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省政府研究室,服务业20%增速的活力探源――鞍山市推动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N].辽宁日报,2009-06-24
[2]李京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J].经济研究参考,2008,(9)
[3]赵勤,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现代服务业发展[J].北方经济,2008,(1)
[4]王必锋,王厚双,辽宁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3)
[5]陈畴镛,浙江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与战略重点[J].浙江经济,2009,(24)
[6]雷鸣,天津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L『],社科纵横,2010,(8)
[关键词] 河南省;生产业;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719.1 [文献标识码] B
河南除坚实稳定的农业发展,为国家提供大量丰富的优质农副产品外,经济增长主要靠工业拉动。进一步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重点培育和支持生产业,是促进河南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一、河南省生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业发展滞后、竞争力不强
目前,河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偏前阶段,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但生产业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服务业比重的上升。截至200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62%,其中22个高收入国家为65%,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2%,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43.5%。2008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2%,尚达不到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同期河南省的这一比重仅为29.9%,比全国水平低10.3个百分点。2003年以来,河南省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增加值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徘徊不前,见表1所示。
在全国31个省市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排名中,前六位分别是上海、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它们的服务业竞争力得分分别是:79.30、78.04、77.46、72.20、67.70、66.73;河南省服务业排名第17位,得分是41.97。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河南省当前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其竞争力,从而实现河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生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众多充满活力的竞争性企业参与。2008年,河南省主要生产业吸纳就业人口超过690万人,其中,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占主导地位,吸纳就业610.56万人;其他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商务服务、软件外包、金融证券等新兴生产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发展明显滞后,见表2所示。
(三)生产业从业人员较少且缺乏专门人才
生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像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技术、电脑软件、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河南省的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科技研发、信息技术、机关团体、金融运作等部门,多数现代服务行业是专门人才稀缺。据河南省人才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因市场经济应运而生、极具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非公有制服务行业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从业人员的比重除科研技术及地质勘察业有三成以上外,其他非公有制现代服务行业中的比重普遍较低,见表3所示。
(四)企业盈利能力较差,经营风险偏大
从总体上看,河南现代服务企业除了所有者权益报酬率6.47%,略高于全国0.37个百分点外,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率分别为0.44%和3.84%,比全国低0.68个和6.03个百分点。影响河南现代服务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企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企业的盈利能力低。河南房地产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率分别是0.24%、0.86%和1.01%,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13.6%、13.4%和2.2%;河南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率分别是1.54%、2.49%和4.41%,仅为全国水平的21.1%、20.6%和20.0%。河南现代服务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93.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7个百分点,经营风险偏大。主要原因是金融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9.97%,经营风险很高,比全国水平高4.49%。此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资产负债率55.11%比全国水平高2.83%,见表4所示。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河南省现代服务企业发展存在着各自为战的局面,因规模小而影响效率,且存在资源浪费情况。河南省现代服务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省政府部门的信息量有待充实。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上海、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地区。
二、河南省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带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造适宜生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生产业发展不仅要有好的物质环境——信息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商务楼宇,更要有好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人才环境和政策环境。从经济学上说,提高城市厂商控制力的关键在于这个城市有比较低的交易成本,低交易成本和生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具体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管制的解除。目前生产业发展中依然存在相当程度的管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格管制,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邮政电信、银行利率等,都有明显的价格管制;二是审批资格管制,如文化、音像制品、电脑制版、律师、会计师、建筑师等营业执照的管制等。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必将经历从管制逐步向解除管制的转变。为此,要形成有利于生产业发展的体制性环境,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市场竞争,一方面河南要加强向中央政府的政策寻租能力,另一方面要在既有政策下寻求局部的创新与突破,这需要发挥政府与企业的合力。
2.人才战略的实施。生产业所包含的多数行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如信息咨询业、金融保险业、专业技术服务、研究与开发等。要利用高等学府的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也使得中外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不断涌入河南,为生产业发展提供了专业人力资源的支持,要逐步形成人才集聚河南的“乘数效应”和“规模效应”。在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应该为人才才智的发挥提供长效机制保障。
3.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其他产业一样,优惠政策的支持对于降低中介机构市场进入门槛,推动生产企业的初期发展十分重要。支持政策应该是一个相互关联促进的体系,它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扶持、产业布局、产业技术等组成部分,涉及到财政政策、融资政策、土地政策、激励政策等诸多方面。
(二)确定生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
生产业的行业可以进一步的细分为金融、保险、会计、管理咨询、科研、通讯、软件、物流等十多个门类,对于这些生产业需要根据河南的资源禀赋、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区别对待,才能使有限的生产要素发挥最大的市场价值。对此,笔者建议,河南生产业要重点发展国际金融业、商业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
1.金融业。不断优化河南省的金融发展环境,构建功能丰富、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吸引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河南。着力推动产权交易和风险资本市场发展。发挥金融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扩大区域金融交流与合作。
2.商务服务业。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主要政策措施包括,一是提高认识,加强引导。二是转变政府职能,确立商务服务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应由行业总会履行的职能移交给行业协会。三是加强监管,规范商务服务企业行为。四是联合重组,鼓励商务服务机构“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支持服务企业同时取得多种资质,开展多项服务;鼓励对外对内开放,包括引进国外同类企业到我国设立代表处,支持国内企业联系国外业务。五是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3.现代物流业。河南物流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水平相比还较落后。除在市场、设施装备、制度等方面受到约束外,物流业发展尚存在一定盲目性,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对现有路网、传统物流节点等开发和改造力度尚显不足,物流资源没能充分利用。目前我们要紧密依托新郑机场、铁路和公路枢纽等重要的物流集结点,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完善物流设施,着力打造物流配送、仓储运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融资结算等功能的现代物流业,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设一批专业化的物流园区,构建完善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确立郑州、洛阳在河南乃至覆盖豫西及周边省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地位。
4.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一是依托于邮政和电信基础业务,在改善传统业务的同时,发展增值业务,开发新兴业务,促进普遍服务。二是立足于电信业务结构调整,发展互联网产业。三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法律环境、信用和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安全、便捷的在线支付服务平台。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推广面向中小企业、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四是推进电子政务。整合网络资源,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构建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数据交换中心、数字认证中心,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开发基础数据资源和办公资源,完善重点业务系统。健全政府与企业、公众互动的门户网站体系,依法开放政务信息,促进办事程序规范。培育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开发利用公益性信息资源。
5.旅游业。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形成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加大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提升旅游产品品位,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多层次的旅游产业体系,使旅游业成为新兴主导产业。将河南建设成为包括游客集散、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信息咨询在内的中原旅游服务中心。完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发展各类旅游公司,组建旅游集团,提高旅游组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开发民间手工艺品、名胜古迹纪念品、地方特色产品旅游商品;提高商务酒店档次,完善旅游交通、导游、信息、安全、咨询、投诉服务系统,形成旅游咨询服务网络。
6.文化、体育产业。此类行业虽然目前总量不大,但成长性强,对提升城市影响力和品位影响较大。加大文化事业投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发掘传统中原文化精华,做好重要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开发,逐步形成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区级文化馆、乡级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建设。壮大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推进文化创新,繁荣文艺创作,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积极创作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河南省文化中心的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
(三)高度重视宣传河南形象,加大招商引资
知名度是一种可贵的无形资产,是吸引外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聚的重要“引子”。河南省以历史文化名城享誉海内外,近年来,河南省的快速发展态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到河南投资,这既是河南省加大宣传力度的结果,同时他们本身和他们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也是河南形象的宣传员,对宣传河南形象的作用不可低估。要坚持“省外即外”,在认真总结近年来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吸引更多投资者投入河南建设,在为河南省建设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扩大河南的影响力。
(四)建立健全决策体系,完善生产业统计调查和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服务业工作协调领导和办事机构,理顺政府管理部门职能,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出目标,确定主攻方向,把目标分解到单位,把任务落实到人,加强跟踪监测和督查考核,狠抓落实,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
加强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对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完善行业运行状况的监测系统、抽查方式和统计网络。确定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渠道,建立对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社会福利业、体育和娱乐业12个行业大类正常的抽样调查制度,按省、市两级总体分步实施。完善指标体系设置,弥补数据缺口。强化统计调查手段,摸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貌,搞准现代服务业的调查统计数据,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正确决策提供及时服务。以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服务业投资总额比重、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比重、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等为核心指标,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办法,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考核。
[参 考 文 献]
[1]河南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题研究报告之七.河南工业产业集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EB/OL].河南统计网,2007-12
[2]河南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中国统计网,2010-01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生产业和其他体现现代生活方式的新兴服务体系。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作支撑。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即“佩蒂—克拉克”定理。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很多都把费希尔和克拉克同视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也常常称“克拉克三次产业分类法”。笔者认为,服务业可视同为第三产业,作为一个产业,现代服务业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竞争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一部分服务业部门从福利型、事业型转变为经营型、竞争型生产部门。原来属于福利部门或非经营部门性质的金融保险、文体、卫生、教育、城市交通等第三产业领域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内脱离出来,纳入推进产业化、市场化的轨道,并由此成为了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
创新性。区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一个基本依据就是产业内容与产业形态是否发生变化。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涌现出了大量拥有新的生产手段与生产用途的部门。比较典型的是信息服务业。与此同时,一些传统服务业不断改造升级,从而形成从传统产业脱胎出来的新型第三产业。如现代物流业就是从批发零售贸易业、运输业、仓储业等传统流通服务业脱胎出来的新型产业。
朝阳性。现代服务业是新经济增长点,是正处在孕育期、新生期、成长期的“朝阳产业”。根据“朝阳产业”的价值标准,现代服务业具备高成长性和高增值性的特点。一方面,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速度一般是几倍于整个经济的平均速度,发展空间很大。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广泛运用,使现代服务业的知识、科技密集度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同时由于其资源消耗又少,产业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时空性。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别,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与边界也有所不同。今天是传统服务业,随着技术含量的提高,明天就变成了现代服务业,在欠发达地区是现代服务业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在发达地区有可能就是传统服务业。
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大、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征,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是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新理念和新服务方式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是知识科技含量高、劳动生产率水平高、附加价值高的新兴产业部门。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对__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伴随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而来,是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中悄然兴起的新兴服务业。与传统概念上的狭义服务业不同,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生产服务、流通服务、消费服务、分配服务以及公共服务等,主要以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为代表。未来建设新型工业化的过程,是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__经济发展正处于不依赖服务业就不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阶段,工业经济迫切需要现代服务业来促进其进一步升级。更为重要的是,实践证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落后与三农问题、收入分配问题、消费与投资偏差问题以及城市化等诸多重大问题密切相关。
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城市成熟的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已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力就业中占主导地位。20__年,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1%,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1.7%,现代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根据__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开发程度,将现代服务业发展摆到重要位置,作为__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和推进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产业结构角度看,__现代服务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0__-20__年期间,__第三产业年均增长幅度为9.6%,而第二产业年均增长幅度为16.3%,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于第二产业。从全市范围比较,20__年__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市的平均水平低22.2个百分点。20__-20__年期间,__工业项目投资增长迅速,工业经济规模日益壮大。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对金融、保险、 人力资源、原辅材料、中介、创意设计、仓储、物流等的需求,创造了现代服务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和商贸中介作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保持__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二)从空间结构角度看,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城市化相一致
首先,与工业经济相比,现代服务业将以较小的单位面积获得较大的产出。如义乌商圈、重庆朝天门等各地商圈都是典型的代表。其次,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城市化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体系、商贸繁荣和科技创新,因此,二产逐步被三产所挤占,是城市的发展趋势,更是其成熟繁荣的象征。再次,__区域面积狭小,未来又面临城镇建设和龙水湖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等任务,工业经济在空间上受到很大局限,除工业园区一带尚可布局大的工业项目外,其它地方已经难以拓展大的工业空间,否则势必影响城市空间的布局。
(三)从利益分配的角度看,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增加地方税收极为有利
根据我国目前的税收体制,营业税对地方的贡献率为80%,而现代服务业的税收主要为营业税。20__年,__区的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三税”构成为73.4∶7.8∶18.8 ,分别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7.1%、3.2%、9.4%,营业税比重很低。同时,入驻的大型工业项目均享受着招商引资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进一步增强地方财力大有裨益。
三、__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__区服务业总量不足,滞后特征明显,与现阶段地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20__-20__年,__区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升反降,由29.3%下降到20.3%。
(二)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从总体上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未能取代传统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在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保险业发展严重滞后,在服务业中不足6%,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没有显现出来;科技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不足0.5%,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极低;交通运输、仓储业中大部分企业经营观念、方式和手段很落后,提供服务单一,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现代物流企业;旅游业仍处于落后水平;教育行业增加值不足服务业的5%。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现代服务业发展越好,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经济形象越好。而城市经济形象越好,整个城市形象就越好。__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且城市规模偏小,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很有限,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
(四)工业化现状束缚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__年__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7.7∶20.3,服务业的贡献率仅为5.7%。由于工业总量偏小,工业化水平较低,发展较为粗放,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资金密集型企业其次,技术密集型企业比重最低,造成专门而高级的服务业极度缺乏。__工业化的现状约束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现代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五)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__工业在三次产业中占77.7%,但是,由于目前__服务支撑体系尚不完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制约了工业部门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六)金融业存贷结构极不合理
从下表可以看出,20__-20__年期间,__区存贷结构比几乎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甚至到20__年降至100:10.5,存贷款余额差距严重放大,大量资金闲置浪费。金融环境不够好,阻碍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四、__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策略
为了尽快改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第二产业不相适应的现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从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一)大力发展生产业
生产业落后是现阶段__地区服务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生产业是指为保持生产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主要功能是为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服务产品,包括金融保险、物流、研发、信息、中介及贸易相关服务等。
在知识技术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制造业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需要生产部门提供更多、更专业的知识,需要生产部门的专业化。制造业生产业部门的社会化满足这一需求,同时也加速生产业的发展。也即为了满足制造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制造业的生产部门社会化,同时促进了生产业的发展,增进两者的互动发展,同时提升两者的竞争力。__的主导产业主要为制造业,所以,现阶段__区应该把大力发展生产业同大力发展制造业一样作为同等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推进。
(二)大力拓展金融业,拓宽投融资渠道
金融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行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要改变现有的陈规模式,依托金融改革创新来加快推动。一是加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在立项、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内外资像当年引进重庆商业银行那样同等的待遇;二是尽快制定金融机构来__发展的若干政策,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驻__;三是强化金融支持,鼓励城市居民创业;四是发挥政府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 以“信用__”为切入点,完成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库建设,加快__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营造诚信环境。可以成立__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放大财政资金和政府信用的示范效应。
(三)建造物流配送平台,促进 现代物流业发展
物流配送平台主要为生产企业提供包括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配送、采购、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是构筑商务平台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__尚未形成面向生产企业的供应链平台,也缺乏从事此类经营的现代物流企业。今后随着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生产企业与仓储、物流的分离,现代物流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同时,应加快一些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依托区内产业优势,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引导运输、仓储、配送、货运等企业围绕工商企业的需求,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逐步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四)构建综合服务平台
构筑高效的商务平台,除了现代物流外,还包括一些综合,如研究开发服务(包括创意、设计等)、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包括公司理财、会计、律师、税务、中介等)、市场营销及咨询服务(包括市场拓展、销售、产品设计、品牌营销、售后服务、广告策划、会展和管理咨询、信息咨询、工程咨询等)等。__在综合领域中的多数行业还处于空白,需要加强培植。可以充分依托大型企业形成研究开发服务中心,也可以鼓励一些研发设计能力较强的公司将研究与设计部门从公司业务中拓展开来,既为本企业服务,也面向社会从事研究开发服务。
(五)着力培育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的传统服务业
现代商贸业要适应社会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居民服务业要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要加快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经营步伐,大胆探索多元化投入、市场化经营的新路子。旅游业要利用龙水湖的优势,把旅游业做大、做强。批发零售贸易业要改变经营方式,积极与发达地区先进水平接轨,提高竞争力,实现__流通业的现代化。农业服务业要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为农业服务业大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六)加大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度,努力培养自身需要的现代服务业人才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充分利用重庆市内各职业学校在培养服务业所需各类人才方面的潜力和优势,有计划地利用好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引进人才,主要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急需的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各类中介服务、服务业政策与管理以及熟悉服务贸易规则等方面的人才。同时,抓好现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在职教育,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业务水平,增强其就业、创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有序扩大实施范围和领域,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二是从__现实情况来看,__本身除了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外,消费和优惠政策等方面与主城和邻近的区县相比都没有优势。在主城高机遇、高工资、高待遇强烈的吸引作用下,一些高级人才有离开__的趋势。因此__需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__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在住房等高消费方面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和留住高级现代服务业的人才。
(七)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个城市的发展环境如何,决定着该城市对于资本的吸引力的大小,包括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等,这些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前提保证。长期以来,受区位条件和发展水平限制,__与主城和周边永川等地区相比对高科技人才和资金的吸引力较差。为了进一步增强对人才和资金的吸引,__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中重点要做的是不断完善自身的软硬条件建设,不断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因此__应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要利用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如资金资助、信贷补助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来推动中介咨询、金融保险、医疗卫生等发展滞后的服务业的发展。在放开投资领域,扩大利用外资的同时,积极引进跨国集团和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服务技术和标准、经营理念,促进和培育现代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形成。
(八)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