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和氏璧文言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二灰稳定碎石 配合比设计 试验研究 路用性能
1、原材料技术分析
1.1 石灰与粉煤灰
试验所用石灰与粉煤灰均取自陕西榆林,石灰中活性成分含量之和为87.3%,粉煤灰中主要氧化物含量为81.9%,烧失量为10.7%。
1.2 碎石
试验所用碎石取自山西保德,依规范对各档碎石进行表观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2、二灰稳定碎石配合比的设计
2.1 逐级填充法确定集料级配
通过逐级填充法确定粗集料骨架级配。试验所得所得五档碎石在质量比为D0:D1:D2: D3:D4:D5 = 100:20:20:20:20 时振实密度最大,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看出,测定方法对集料密度影响较大,振实法所测密度最大, 堆积法最小, 捣实法介于堆积法和振实法之间。
2.2 粒子干涉理论确定二灰剂量
工程实践表明:若二灰含量过多,二灰和集料会形成悬浮密实结构;若二灰含量过少,不足以填充粗集料骨架空隙。因此,多级填充骨架密实型二灰碎石存在最佳二灰含量。不同比例二灰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见表3。
表3数据表明, 随粉煤灰用量的增大,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根据此试验结果, 初步确定石灰:粉煤灰为1:2或1:3。
2.3 二灰碎石混合料配合比的确定
依据表1和表4结果,通过理论公式计算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中二灰的最优用量,选取三组二灰与碎石最优级配组成,分别为18:82,20:80,22:78。通过振动击实法确定三组鸡胚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制作、养生并检测相应级配试件,最终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看出,所有填充级配二灰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大于0.7854MPa ,并且在石灰:粉煤灰:碎石=6.67:13.33:80时二灰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为, 所有试验级配偏差系数均小于15,符合规范要求。因此,进一步确定最优级配为石灰:粉煤灰:碎石=6.67:13.33:80,取整为石灰:粉煤灰:碎石7:13:80。
3、试验性能验证
采用建议级配和规范级配中值成型试件并进行相关性能试验。测得结果见表5。
3.1 室内试验性能验证
从表5可知, 不同龄期的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建议级配强度、抗裂性能和抗冲刷性能均优于规范级配二灰碎石。
3.2 试验路性能验证
2011年5月在陕西榆林铺筑了500m试验路,工地使用材料比例为石灰:粉煤灰:碎石=7:13:80,最佳含水量为6.30%。试验段二灰稳定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1.2543MPa。从施工现场抽检结果看,压实度一般可达到98%以上,试验路到目前为止近一年时间仍无开裂情况。
4、结语
二灰碎石混合料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其缩裂,达到充分发挥二灰碎石板体性能的目的。本文提出的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与现行规范级配相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抗干温缩以及抗冲刷性,可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关键词】半刚性基层;水稳砾石;级配范围;水泥剂量;无侧限抗压强度
Gravel with water stable Performance Research Design and Road Test
Xiong Yong1,Pang Zheng-song2
(1.Taizhou Road and Wate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Linhai Zhejiang 317000;
2.Linhai 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Linhai Zhejiang 317000)
【Abstract】Using progressively filled vibration molding method with the goal of water stable gravel ratio test, using the Bailey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synthetic mixtures were analyzed and graded evaluation, finally got water stable graded gravel grassroots recommended range. Gradation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design, molding specimens,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flexural strength testing, the effect of the cement dosage strength against the fo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cement dose was 4.0%, the water-stable gravel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indirect tensile strength to meet the current specifications for medium traffic highways and highway semi-rigid material for strength requirements.
【Key words】Semi-rigid;Water stable gravel;Gradation range;Cement dose;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1. 概述
在河流分布较多的山区和戈壁地区(我国新疆、等地区)修建公路,往往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使得开采石料存在困难。而沿河两岸和广袤的戈壁上有大量的砾石分布,研究将砾石作为路面底基层、基层和面层的石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实践价值巨大。然而,由于自身特性,砾石在岩性组成、棱角性等方面与常规破碎集料有明显差异,用于水稳碎石基层时,其混合料组成(级配范围、最佳水泥用量等)及路用性能到底如何,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主要针对水稳砾石材料组成、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开展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水泥稳定基层的砾石级配范围,最佳水泥用量,以及力学性能指标。
表1 试验用水泥常规性能检测结果
表2 砾石粗集料技术指标试验结果
2. 原材料试验
水稳基层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集料(砾石)、水,主要原材料试验结果如下。
2.1 水泥。
采用普通硅酸盐325水泥,进行水稳砾石试验,水泥常规指标试验结果见表1。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各项指标满足规范对于水稳材料用水泥的要求。
2.2 粗集料。
对所取砾石样品进行了粗集料压碎值和针片状颗粒含量的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从试验结果来看,粗集料各项技术指标能够满足国家规范及相关研究成果所提出的对于水稳碎石基层的技术指标要求。
2.3 细集料。
对于细集料,主要进行了含泥量以及塑性指数试验,因为这两项指标会影响到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及收缩开裂。试验结果见表3。
从试验结果来看,砾石细集料性能也能够满足国家规范对于水稳基层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表3 细集料技术指标试验结果
2.4 水。
水稳基层对水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人畜饮水和自来水都可以用于实际工程。
3.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级配设计。
3.1.1 混合料的级配设计采用逐级填充表面振动压实法。振动压实的基本原理是振动使被压实材料的内部产生振动冲击,被压实材料的颗粒在受到振动冲击的作用下,从初始的静止状态逐步过渡为运动状态,被压实材料的摩擦力也从初始的静摩擦状态逐步过渡到动摩擦状态。由于材料具有水分的离析作用,使得材料颗粒的外层会包围一层水膜,形成了颗粒运动的剂,为颗粒运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被压实材料颗粒之间有着很多不等的间隙,在振动冲击的作用下,被压实材料其颗粒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出现了相互的填充现象,即较大颗粒间所形成的间隙通过较小颗粒来填充,较小间隙通过水分来填充。被压实材料中空气的含量也在振动冲击过程中减少了。当颗粒间的间隙减小了,其密实度就会增加;当其间隙减小到颗粒间接触面增大时,就会使被压实材料内的摩阻力增大,从而其承载力就会提高。
3.1.2 采用逐级填充法对大于4.75mm的集料进行振动压实,可以计算空隙率和振实密度。依据最大振实密度,通过各档集料的比例来确定粗集料的级配。为了能够获得密实度较佳、骨架较为良好的骨架密实级配,还需要进一步确定细集料的级配。但是如果考虑施工的和易性,在设计级配时,骨架良好的情况下各档粒料能够连续分布,以免出现断档的情况。
3.1.3 表面振动压实法具体操作过程为:将一定质量的集料装在一定容积的振实筒中,在其上面加上质量为255Kg的垫块,放在振动台上,振动频率为30 Hz,振动时间为3分钟,然后量取高度,计算振实密度。其设计过程如下:
(1)确定被填充骨料规格D0,将一定质量的此粒径的骨料放入振实筒中,加上重255Kg的垫块,振动3分钟,然后测量其振实后的高度,利用公式ρ=m/v计算其振实密度,计算空隙率。
(2)D0的用量为100,D1为下一级填充料,要以D0用量的一定比例,将D1逐次加入D0中,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集料的总量不变,每次加入之后,振动并测得振实密度,从而建立振实密度与填充数量的关系曲线。
(3)通过最大振实密度来选择第二级填充料的最佳用量。
(4)以此类推,进行第三、第四级填充,最后分别得到各级粒径的最佳填充比例,即主骨料的级配。
3.1.4 本文粗、细集料的区分是根据4.75mm筛孔为界限的,并采用逐级填充的方法,对粗集料进行表面振动压实并计算最大振实密度。其实际操作步骤如下:
3.1.5 第一级填充:确定第一级母料使用粒径为31.5~26.5mm的粒料,将粒径为26.5~19mm的粒料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31.5~26.5mm的粒料中,考察其振实密度数值的变化,确定26.5~19mm的粒级粒料最佳掺配比例,试验结果如表4和图1所示。
表4 第一级填充结果
表5 采用逐级填充振动成型法设计的水稳砾石级配结果
3.1.6 按照第一级填充的步骤分别进行第二级填充、第三级填充和第四级填充,最终得出了水稳砾石按照逐级填充振动成型压实法设计的合成级配结果,见表5和图2。
3.2 水稳砾石推荐级配范围。
(1)在上述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了粗中细三个级配,合成级配通过率见表6;水泥用量统一为4.5%,通过最大干密度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分别为:4.8%(粗级配)、5.2%(中级配)、5.5%(细级配);采用振动成型法成型试件,试件脱模后外观完好,养生7天,实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见表7。
表6 水稳砾石粗中细三个级配通过率
表7 水稳砾石粗中细三个级配无侧限抗压强度
(2)从试件成型过程及强度试验结果来看,在国家规范范围内所选的粗中细三个级配的水稳砾石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水泥剂量为4.5%)分别为:4.5MPa、4.9MPa、4.7MPa,均在4.0MPa以上,能够满足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水稳基层的强度要求。
(3)因此,根据室内试验结果,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变异性,提出了适合于水稳砾石的推荐级配范围,见表8、表9。
表8 水稳砾石推荐级配范围(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
表9 水稳砾石推荐级配范围(适用于二级以下公路)
4. 采用贝雷法对水稳砾石级配进行评价
贝雷法是一种系统的级配设计和检验方法,用该方法设计的级配粗集料能形成嵌挤结构,可以把它作为混合料的骨架。贝雷法可以用来评价矿料级配的一系列参数,对理解集料级配与混合料中空隙体积的关系有一定的好处。通过一定的改善,贝雷法已经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混合料的设计方法。
4.1 合成级配中粗细集料分界点计算。
本次试验选用了三个级配,其级配通过率见表10。采用贝雷法对其进行了评价,三个级配对应的D、PCS、SCS、TCS等参数值计算结果见表11。
表10 试验对比用级配通过率
表11 不同级配结构各级分界点
4.2 采用贝雷法计算合成级配参数值。
(1)采用贝雷法对三种不同级配结构类型的破碎河滩砾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嵌挤结构进行评价,对所选的三种不同级配结构类型的 值、 值和 值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 水稳砾石合成级配贝雷法三参数计算结果
(2)计算结果表明,三种级配的 值均在0.4~0.8之间,集料级配所形成的骨架结构较好,混合料比较容易压实。
4.3 贝雷法三参数取值范围建议。
根据室内试验、理论计算和分析结果,对于水稳砾石混合料合成级配的 值、 值和 值三参数的取值范围建议如下,见表13。
表13 水稳砾石贝雷法级配设计各参数取值范围
表14 水稳砾石设计级配
5. 水稳砾石路用性能试验
本研究针对水稳砾石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
5.1 抗压强度试验。
(1)选用表14的级配,水泥用量为4%,含水量为5.0%,采用振动成型法成型混合料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5。
(2)从试验结果来看,6个试件的平均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4MPa,实测值最大为4.8MPa,最小值为3.9MPa,标准差为0.3162,抗压强度代表值为3.9MPa,能够满足中等交通量的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基层使用要求。
5.2 劈裂强度试验。
(1)为了研究水泥稳定砾石的抗拉强度和抗疲劳性能,进行了水稳砾石的劈裂强度试验,试验用级配同抗压强度试验,水泥剂量控制为3%、4%、5%,每组水泥剂量成型4个试件,试件养生时间分别为7d和28d。试验结果见表16和图3。
表15 水稳砾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表16 水泥稳定砾石劈裂强度试验结果
(2)由表16和图3可知,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加,7d和28d劈裂强度均增大,但增长幅度变小。试验结果表明,各水泥剂量的7d和28d劈裂强度均满足现行规范规定的要求,能够满足中等交通量的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基层使用要求。
6. 结论
通过对水稳砾石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试验的研究表明:尽管砾石在岩性组成、棱角性等方面与常规破碎集料有明显差异,但是采用逐级填充表面振动压实法设计的水稳砾石能用于铺筑路面基层及底基层,其路用性能能满足相关规范对基层及底基层的要求。因此,在河流分布较多、砾石丰富的山区,采用水稳砾石修筑路面基层及底基层也不失为一种良策,既能满足路用性能的要求,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沙庆林.高等级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M].北京:人名交通出版社,1998.
[2] 王火明,符德省,王秀等。粗集料强度和棱角性对级配碎石合成级配影响的试验研究[J]。华东公路,2013(2):36~38.
[3] 王火明,杨敏,王秀等。粗集料棱角性对水稳河滩料强度和干缩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3(1):1~5.
[4] 杨涛.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及其防治措施[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关键词:互联网+;比较文学;混合教学模式
一、比较文学课程的特点
比较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拓展课,兼具理论性、方法性与实践性。
(一)先期课程丰富
比较文学课程内容广泛,涉及中外文学作家作品、文艺理论、文化思潮及人类其他艺术表现领域,对学生的阅读范围、理论基础、辩证思维均有较高的要求。比较文学一般开设于本科第五、六学期,先期课程包括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及作品选等,课程内容庞杂、涉及概念繁多,学生融会贯通十分困难。因此,陈思和教授甚至主张本科生没有必要学习比较文学的课程,研究生阶段再认真地学习比较文学[1]。
(二)重视开放思维
比较文学研究具有跨国别、跨文化、跨学科的性质,具有对开放思维重视的特点。正如雷马克的经典概念:“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它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2]开放性与包容性是比较文学的本质特征与发展潜力,也是本科比较文学教学的一大难点。
(三)重视方法论教学
无论是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不是比较”的论争,还是当代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理论对比较文学方法论的补充,都说明比较文学对方法的重视。美国著名学者韦勒克说:“我们学科的处境岌岌可危,其严重的标志是未能确定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专门的方法论”[3],表明方法对学科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比较文学课程始终重视方法论教学,这也是比较文学教学中的另一难点。
二、目前比较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科比较文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理论著作和作品阅读量少、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究其根源,是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跟不上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拓展性阅读缺乏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读作品,教师不得不在课堂上讲故事、串情节,这是尴尬而普遍的现状。王晓明在《半边脸的神话》中写道:“除了哲学、法律或数学之类的专业,大学生对于抽象思维的兴趣都在明显减弱,不少大学的课堂变得越来越像是一场故事会。”[4]学生作品阅读量有限,理论基础更是薄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入大量的案例作为辅助。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本应处于辅助位置,但现阶段,比较文学课堂上,案例过度占据课堂时间,挤压了层层深入地思考与讨论教学的时间,教师不但在有限的课时内难以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更缺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动机不足
从教学实际来看,比较文学课程理论性很强,涉及许多文学、语言学及其他学科的概念和范畴。抽象的教学内容给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都带来极大困难,难以调动学生兴趣。2019年1月的比较文学结课测试(汉语言文学专业144人)显示,“如果比较文学课程是选修课,你会主动选择该课程吗”一题仅有45人选择“会”,达到31.25%,有17人,也就是12.00%的学生选择“一定不会”。同时,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必然比较枯燥,学生完成课外阅读、课外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完成作业态度敷衍,学习成果得不到有效巩固。
(三)教学环节有待优化
比较文学课程涉及的内容多且杂,既包含理论又包含作品,既涉及文学又涉及非文学,仅依靠课堂教学完成知识传输,必然造成学生“消化不良”,通过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但容易遗忘,也不能培养其研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利用新媒体,在有限的学时内使新知识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使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比较文学课程迫切需要借助网络新技术、新方法实施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课堂走向课外,更加适应信息化时代学生学习和沟通的习惯。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依托“云班课”“智慧树”“教师圈”等较为成熟的课程管理类App,可以改变传统理论型课程以“讲授”为主的沉闷教学模式,从开放思维和方法引导入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实现混合教学,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三、“互联网+”背景下比较文学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混合教学是互联网为教学实践带来的重要创新。狭义的混合教学指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网络辅助在线教学的结合,广义的混合教学模式泛指使用多种方法的教学模式,如案例、讨论、文字、视频、课堂、网络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态[5]。
(一)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
线上教学极大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教学可以通过邮件、QQ、微信、直播平台、MOOC等方式实现,教师也可以使用专用的课堂管理App,更加便捷地进行混合教学模式的全面设计。借助课堂管理类App,教师设计并上传“微课”素材,包括MOOC剪辑片段、教学课件、预习测试、拓展阅读材料等,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前在线学习。课堂教学集中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在线互动合理搭配环节,以在线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实践教学主要依靠学生课后线上自主完成,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
教师提供线上资源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也会产生学习碎片化、浅薄化的弊端,学生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索实践[6]。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键在“自主”,即教师通过设计任务情境、开展班级竞争、丰富线上资源类型等手段,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拓展阅读等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避免照本宣科,要重视课堂互动,增加交流讨论、成果分享环节,使学生在群体互动中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三)过程考核与自评互评结合
大数据时代,样本即总体,教师对学生动态和学习成绩的掌握,不是通过随机采样或期末的一次性考核,而是通过全体、全过程的数据,这一转变使教师能够充分实现对教学各环节的考查,全面掌握学生在课程学习各阶段的学习情况。课程管理类手机App可以通过积分制实现对课前自学、课堂互动、多次作业的全面记录,实现精确的全过程考核;还可以提供在线互评平台,将评价方式设置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按比例结合,增加评价的科学性,促进学生群体间的互相学习。
四、“互联网+”背景下比较文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一)教学内容改革
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发展逐步涉及教育领域,使移动学习成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受到众多学习者和教师的关注。“互联网+”思维给教学内容带来的变革不仅体现在载体形式的改变,更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重构。第一,阅读材料载体、形式的改变。教师为学生提供跨媒体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梅耶认为,根据人类思维工作原理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更能促进意义学习[7]。网络和手机移动终端使电子书、新闻报道、电影片断、MOOC等多种媒介的传播信息成为可能,以此来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扩展课堂教学,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学习。第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师将教学目标与热点话题相结合,提供有趣的阅读材料,用最新的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如围绕《三体》获得雨果奖,在流传学部分讨论“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在阅读《一带一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之后,完成媒介学思考题;针对学生对穿越文学的兴趣,在主题学部分探索“穿越”主题,引出《浮士德》与《枕中记》;在漫威电影热映的背景下,讨论字幕翻译与经典形成等。
(二)教学方法改革
依托网络、课程管理App(“云班课”“智慧树”等)的混合教学模式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拓宽师生交流途径、加快反馈速率,使教师能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纠错,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1.课堂管理改革。依托“云班课”等手机移动应用实施课堂管理改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非常便捷地随机点名、发起投票/问卷、进行头脑风暴、小测试等。比如,在主题学一节对“封闭空间”母题、“狭路相逢”母题的头脑风暴;每节课的复习小测试等。每项任务设有完成时间、完成任务奖励积分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学、自测、互评,营造活跃、竞争的课堂氛围。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还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环强化,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投入。2.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学习小组,引入DSA(Distribute-Share-Alone)即任务分解—方案共享—独立总结的管理模式,教师通过课堂管理平台中的“作业/小组任务”模块和“印象笔记”等笔记类App的“工作群聊”功能,在线小组实践任务、话题和讨论,实现资源共享和在线交流。学生小组实践包括专题研讨、查阅资料、资源共享、平台交流、形成结论、课堂汇报等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3.互动教学改革。混合教学模式下的互动教学既包括对课堂互动的优化,又包括线上的课前、课后互动。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可以随讲随练,通过在线抢答和限时答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高出错率题目即时解答;并从题库选择同类问题设置为课后作业,以巩固概念和加深印象。在线上互动中,教师可以从讨论平台随时发现学生在预习和练习中的问题,设计针对性题目进行强化练习,也可以作为下一节课的答疑重点。在课外互动中,可以利用社交网络营造跨媒体学习环境,形成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互联网+”环境下的混合教学,由教师提供索引,学生通过社交网络主动参与和投入跨媒体的创建与更新过程,在交流与协作中完成探索学习。如在学习“翻译与文化过滤”一节课时,学生在讨论区热烈讨论翻译导致的文化意象的失落与变形,从庞德的英译诗歌到《延禧攻略》的英文字幕,从英译《红楼梦》到汉译《万历十五年》,自发讨论翻译策略选择的问题;学生在讨论区交流学习方法、讨论章节重点、辨析主要概念、分享电子书和文章,调用集体智慧促进复杂学习任务的协同解决。4.作业练习改革。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讨论、研究,引导学生使用和适应新媒体、新方法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学生的研究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如笔者在“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一章教学完成后,布置的作业为“随机分组,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随机分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绘制思维导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研究能力;作业评价方式是上传思维导图、学生互评,以增加学生优化作业、精益求精的动力。通过练习,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为直观的结构关系图,不但易于理解,而且能够强化记忆。在之后的课堂测验中,学生的概念识记效果明显提高。(三)考核方式改革第一,学情分析需要多平台合作,分析技术有待革新。学校应以新媒体技术平台综合运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的合理结合和算法优化,有效激活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第二,课堂管理App普遍使用积分制进行成绩管理,完成测试、提交作业、完成小组任务、在线答疑、头脑风暴抢答都可以获得积分,系统显示个人总分和排名,既节省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又可以使成绩管理更加科学,实现全过程量化考核。第三,教师还可以在“话题/讨论”“投票/问卷”等模块发起讨论、投票实现在线答疑,学生发言、参与均有积分值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营造班级共同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的氛围。这一方式也有助于教师随时获得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进度和选择作业练习内容。
(四)改革效果评价
比较文学混合教学模式改革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44名本科生进行了比较文学课程教学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回收率100%,均为有效问卷.学生对改革后的比较文学课程教学效果整体评价较高,满意、基本满意达到95.83%。学生在比较文学的学习可以“完善专业知识体系”“促进研究问题能力”两个问题上评价最高,分别达到71.53%和65.97%,说明比较文学混合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拓展阅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比较文学“可以引起学习兴趣”“知识体系清晰”两个问题上评价相对最低,“符合”低于50.00%,说明线上资源自学和课堂讨论教学结合不够合理,混合学习资源类型有待调整。比较文学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取得的最突出效果是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路面基层强度 配合比
水泥稳定碎石的抗裂性差以及二灰稳定碎石的早期强度、施工工艺复杂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公路建设的质量,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是一种新近推出的路面基层材料,其具备了水泥稳定类和二灰稳定类材料的优点,并摒弃了两者的缺点,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但目前对于该种材料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系统,缺乏针对性的技术标准语规范,因此严重制约了该种材料的推广与应用。本文结合吉林省白城地区公路建设实践,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试验数据,为今后的设计施工提供指导作用。
1、强度机理分析
粉煤灰是一种气硬性材料,它含有大量的SiO2、Al2O3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在粉煤灰中以球形玻璃体存在,这种玻璃体比较稳定,表面又相当致密,不易水化,水泥粉煤灰早期反应主要是遇水产生水解和水化反应,水泥水化生成硅酸钙晶体,这些晶体产生部分强度,同时水泥水化生成氢氧化钙,通过液相扩散到粉煤灰球形玻璃体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和侵蚀,生成水化硅酸钙与水化硅酸铝,大部分水化产物开始以凝胶体出现,随着凝期的增长,逐步转化为纤维状晶体,并随着数量不断增加,近体相互交叉,形成连锁结构,填充混合物的孔隙,形成较高的强度,随着粉煤灰的不断调动,使水泥粉煤灰不仅有较高的早期强度,而且其后期强度也有较大的提高。
2、实验
2.1原材料
1)水泥
2)粉煤灰
粉煤灰取自白城电厂,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如表2、表3
表2 粉煤灰性能指标表3 粉煤灰化学成分分析
3)砂砾
试验所用砂砾取自吉林省珲春至乌兰浩特高速公路白城绕越线路基工程现场。砂砾压碎值15.2%,针片状含量13%。砂砾级配如表4所示。
表4 砂砾级配
2.2方法
1)水泥的物理性质实验参照有关的国家标准进行;2)路面基层材料的击实实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参照交通部《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实验规范》进行;3)水泥粉煤灰结合料采用φ5.0×5.0cm试模成型,用于劈裂抗压和回弹模量的试件φ15.0×15.0cm试模成型。4)为了保证和普通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性能上的可比性,在工程实验过程中没有采用特殊的设备和特别的工艺工序。
3、路面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粉煤灰掺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粉煤灰掺量太小,大颗粒砾石间的孔隙仍然无法得到很密实的填充,如果粉煤灰的掺量过大,则使得粗颗粒相互分离,从而使骨架密实型结构转变成为了悬浮密实型结构,强度下降。参照以往研究结果,粉煤灰掺量取10%。与水泥稳定砂砾进行比较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
4、结论
1)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基本成直线关系,但其增幅较小。
2)基层用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水泥剂量取4.5%、粉煤灰掺量取10%,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3.81MPa,满足规范要求基层的强度标准值。
3)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与水泥稳定砂砾相比,相同水泥剂量时,无侧限抗压强度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强度提高近26%。
参考文献:
[1]张嘎吱,沙爱民,郝建波,刘远征.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材料的级配范围[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7:1-5.
[2]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0.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预防与控制;胃肠吻合术;碱性反流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6(b)-0022-02
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广泛应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癌根治术、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幽门梗阻等术式中,术后常出现碱性反流性胃炎,文献报道约64%,碱性反流严重时患者腹部饱胀不适,中上腹持续烧灼感,体重减轻等症状明显,并且常规抑酸剂无效,那些长期生存患者常需长期服用结合胆盐类药物如达喜(铝碳酸镁),个别甚至需行Roux-Y等转流手术治疗。为了探讨毕II式吻合加Braun吻合术在预防术后反流性胃炎的价值,该院对2010―2012年间收治的反流性胃炎患者55例采用毕II式吻合加Braun吻合术使碱性肠液转流,预防反流性胃炎,取得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42―78岁,平均55岁;原发病:胃癌51例,胃溃疡4例
1.2手术方式
常规胃大部切除或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后,胃空肠毕II式结肠前使用26号吻合器吻合,吻合口距屈氏韧带距离约16-18cm,再于输入襻靠近屈氏韧带处空肠同输出襻距离胃肠吻合口约16―18cm处空肠使用一次性切割吻合器加行Braun吻合,吻合口径3.5―4cm左右,检查各吻合口无狭窄,流出道通畅后,再将输入襻与输出襻并排浆肌层缝合,操作结束,常规关腹。手术关键在于:①胃肠吻合口距屈氏韧带距离不易过短,并处于最高位。②Braun吻合的吻合口径不易过小,并要求靠近屈氏韧带。距离过短和吻合口径过小均可能导致碱性肠液的转流效果不佳。
2结果
55例患者术后恢复均顺利,均术后6d进食流质,8d进食半流质,15d后正常饮食,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由于术后1个月急性胃肠炎再次入院抗炎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无腹胀、上腹部烧灼感等症状,术后45―60d复查胃镜,52例未见胆汁反流,3例轻度反流,并且其中51例(均为胃癌患者)1年后随访,除3例局部复发外,其余患者生活饮食同术前无明显改变,40例患者体重较术前增加,5例患者体重减轻(其中3例为肿瘤复发),6例患者体重变化不大。
【关键词】 泪囊炎;改良式;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眼科常见病,由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自1904年Toti[1]倡导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以来,此术一直被公认为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最理想方法。我院在传统鼻腔泪囊黏膜吻合术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98例,其中87例,女111例;右眼93例,左眼105例;术后随访8~12个月,平均10个月。
1.2 手术方法 距内眦角鼻侧8mm,于内眦韧带上5mm,沿鼻部做一长2cm的弧形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放泪囊撑开器,分离暴露泪前嵴和内眦韧带,于泪前嵴前切开骨膜,骨膜分离器分离骨膜达泪前嵴,并将骨膜连泪囊从泪囊窝分出。在泪囊窝后下部用血管钳顶破骨壁并轻轻撑开,将咬骨钳伸入骨孔,将骨孔扩大至前后径12mm,上下径15mm。泪道冲洗针头至泪点插入泪囊,先顶泪囊顶部并做一横切口,在切口之间做一纵型切口,使切口呈“I”,在鼻黏膜上也做“I”形切口,以大块明胶海绵填塞将泪囊、鼻黏膜后瓣压至骨壁,连同皮下组织缝合泪囊、鼻黏膜前瓣两针,间断缝合皮肤。
1.3 术后处理 术毕术眼涂抗生素眼膏包盖并行加压包扎2~3天,术后5~6天拆除皮肤缝线,行泪道冲洗。
2 结果
本组198例患者术后第5~6天行术眼泪道冲洗均通畅,其中复发2例均为女性,分别于术后10、12个月复发,其后行泪道激光治疗后泪道冲洗通畅。
3 讨论
本文介绍的方法简单易行,与传统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相比主要改进在于:(1)以大块明胶海绵填塞代替硅胶管支撑或油纱条的填塞;(2)连同皮下组织缝合泪囊、鼻黏膜前瓣。
传统的手术方法将前后瓣吻合,操作困难,耗时较长,使手术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改良的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以大块明胶海绵填塞代替硅胶管支撑或油纱条的填塞,简化了手术步骤,且术后出血很少,放宽对泪囊和黏膜的要求,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手术简单易行,且缩短了手术时间。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的原因多为泪囊鼻腔吻合不良或吻合腔内肉芽组织阻塞所致[2],改良的泪囊鼻腔吻合术连同皮下组织缝合泪囊、鼻黏膜前瓣,使通道宽敞,支撑作用更强。更有效地防止了通道粘连,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心砖 空心砖 高温力学性能 强度折减系数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079-03
1 绪论
1.1 粘土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粘土砖作为墙体和屋面的主要建筑材料,大量应用于住宅、中小型单层工业厂房、影剧院等建筑物中,是我国建筑工程中量大面广的最常用的结构形式。粘土砖是用粘土制成一定的形状的坯然后在砖窑中高温烧制出来的,是最传统的建筑材料。按孔洞率分为无孔洞或孔洞率小于15%的实心砖(普通砖),孔洞率等于或大于15%的空心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粘土实心砖年产量多达4300多亿块,生产这么多的粘土砖,光烧制过程中消耗的煤量就占到全年煤能源消耗总量的15%左右。随着国家“禁实推新”工作的不断推广深入,承重型粘土空心砖作为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相比实心砖,粘土空心砖具有保温、隔热、抗震性能好、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对于保护耕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有积极意义,是我国重点推广使用的新型墙体材料之一。
1.2 空心砖力学性能的研究动态
湖南农业大学的梁建国和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的梁辉等人通过18件P型烧结页岩多孔砖、3件烧结页岩普通砖砌体抗压试验研究,得出了这种多孔砖的受压强度设计取值方法,其力学性能均达到和超过普通粘土砖,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墙体材料。
研究表明,空心砖砌体在常温下其抗压强度相当或略高于实心砖砌体,一般认为抗压强度较高的原因是块体尺寸的影响。从这点看,用具有隔热、抗震性能好、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对于保护耕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有积极意义的粘土空心砖替代粘土实心砖是可行的,甚至是必要的。承重型空心砖在高温下力学性能的变化和实心砖是否一致,能否在高温下满足承载要求,保证安全,真正做到替代实心砖,均没有可参考的文献及借鉴的实例,本文就将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2 试验内容和试验结果
2.1 试验样品和试验设备
2.1.1 试验样品。
试验用砖为KP1型承重型粘土空心砖和普通粘土实心砖。两种材料均从市场选购,空心砖尺寸为240mm×115mm×90mm,孔洞率为25%;实心砖尺寸为240mm×115mm×50mm。两种样品砖的外型匀称、密度均匀,经过初步测试,用半砖得到的抗压强度数据和用整砖得到的基本一致,所以用切割机把一块砖在长度方向均分为两块作为此次试验的直接样品。最终得到实心样品砖尺寸为120mm×115mm×50mm,空心样品砖为120mm×115mm×90mm。
2.1.2 试验设备。
(1)WAW-1000高温微机万能试验机。
WAW-1000高温微机万能试验机(图1)是当今国内具有较高水平的工程测试设备,它由加载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数据量测系统组成。可用于钢材及其它金属材料的常温和高温拉伸、压缩、弯曲等强度的力学试验。也可用于水泥及粘土砖等非金属材料的常温和高温压缩的力学试验。
(2)加温及温控装置。
加温及温控装置(图2)包括箱式电阻炉和温控仪。箱式电阻炉是天津市中环实验电炉有限公司生产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5kW,加热最高温度为1200℃,炉膛尺寸为300mm×200mm×120mm。温控仪是余姚市东方电工仪器厂生产的,辅助箱式电阻炉使用可以使砖加热到所需加热的温度并保持恒温。
2.2 试验内容和试验步骤
2.2.1 试验内容。
本课题研究粘土实心砖和空心砖在温度为500℃、600℃、700℃、800℃、900℃、1000℃的情况下其初裂荷载、极限荷载等力学参数,并对比研究这两种建材在高温下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即分析实心砖和空心砖的力学性能参数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得出两种砖随温度升高抗压强度的折减系数,为建筑选择建材提供参考数据。
2.2.2 试验步骤。
(1)利用箱式电阻炉对试件进行加热,使试件的温度分别达到500℃、600℃、700℃、800℃、900℃、1000℃,当砖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后继续恒温40min,让试件内外均得到均匀加热。记录试件加热的时间。(2)将加热好的试验试件快速置于试验机上,调节上压板,使之与试件上表面紧密接触,以1kN/s加载速度进行抗压试验,直至试件失去承载能力,试验完毕后保存试验所得数据。(3)在试验过程中,观察和捕捉第一条受力的发丝裂缝,并记录初裂荷载值。
2.3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2.3.1 加热及恒温时间。
试验过程中记录各试件的加温时间和恒温时间以及总时间如表1。
2.3.2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1)常温力学试验数据。
试验过程中可由系统自动记录荷载、变形、位移等参数。为了研究粘土实心砖和空心砖在高温下抗压强度的折减系数,试验前先进行粘土实心砖和空心砖的常温力学试验,各进行两次。根据试验中得到的荷载、变形、位移数据可得到荷载-变形关系曲线,将试件初次出现明显的裂缝时的荷载定义为初裂荷载,将试件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定义为极限荷载,见图3。从试验数据可以得到粘土砖的常温极限荷载分别为558kN和488kN,平均为523kN。空心砖的常温极限荷载分别为527kN和529kN,平均为528kN,见表2。
(2)高温力学试验数据。
对于粘土实心砖和空心砖的高温试验,每个温度下进行一次试验,系统自动记录试验中的荷载、变形、位移。
(3)高温试验结果的分析。
根据前面对初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的定义,根据得到的试验数据可以得出粘土实心砖和空心砖在各个温度下的初裂荷载,极限荷载,并计算出初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的比值,见表2。
从表2中可知,空心砖和实心砖受压破坏时,初裂荷载均达极限破坏荷载的0.5倍以上。空心砖初裂荷载与极限荷载的比值为49%~60%,平均为54%,实心砖初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的比值为47%~60%,平均为52%。相比而言,空心砖的初裂荷载与极限荷载的比值稍大,由此可见,空心砖在受压时初裂缝出现稍晚。
将各试件的极限荷载换算成强度参数,根据抗压强度p计算公式:
p=N/S (1)
由受压面积S=120mm×115mm=138cm2,把各个温度下的极限荷载值代入公式(1)可以分别计算出各个温度下两种砖型的抗压强度,见表3。
从表3中可知,实心砖的抗压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整体呈下降趋势,温度从500℃到700℃时,抗压强度没有太大的变化。当温度升高到800℃时,抗压强度明显降低,为23.5MPa。温度继续升高,抗压强度下降幅度减小,900℃时为22.5MPa,1000℃时为20.6MPa。空心砖的抗压强度随温度升高也呈下降趋势,温度升高到500℃时,抗压强度为36.4MPa,500℃到700℃抗压强度变化不大,当温度达到800℃时,抗压强度为24.3MPa,可以看出有明显的下降,温度继续升高,抗压强度下降幅度减缓,900℃时为22.5Mpa,1000℃时为20.4Mpa。空心砖和实心砖的各温度下的抗压强度的平均比值为1.01,可见空心砖的抗压强度和实心砖基本一致。
将实心砖和空心砖在用各温度下的抗压强度除以常温下的抗压强度即得到两种砖在各温度下抗压强度的折减系数,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两种材料的高温强度折减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均有不同的下降,空心砖和实心砖在各温度下抗压强度折减系数几乎相当,空心砖的抗压强度折减系数600℃、900℃时与实心砖一致,700℃、1000℃时比实心砖稍小,500℃、800℃时比实心砖稍大,说明空心砖在高温下随温度的升高抗压强度下降强度和实心砖基本一致。
若把加热时间考虑成火灾发展时间,可以得出加热时间和抗压强度折减系数的关系,见表5。
由此可以看出,从开始到时间为90min时,砖的温度达到700℃左右,实心砖抗压强度为常温下的85%~94%,几乎不会对砖的承载能力产生大的影响;当时间超过90min后,抗压强度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后,温度超过800℃,此时抗压强度为常温下的60%左右,对于建筑物的承载已经达到比较危险的程度;加热时间再长一些,温度会升高到1000℃甚至更高,此时抗压强度只有常温下的一半甚至更低,已不适合承载。空心砖的情况基本和实心砖一致,到90min之前,抗压强度为常温下的82%~95%,不会对承载影响太大;当时间超过90min后,抗压强度也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为常温的60%左右;当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后,温度达到1000℃,此时的抗压强度仅为常温的53%,已远低于适合承载的值。
3 结论和展望
本文通过对粘土实心砖和空心砖在不同高温下的抗压对比试验研究,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粘土空心砖和实心砖在高温下抗压强度和强度折减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空心砖的抗压强度及高温下随温度的升高抗压强度下降强度和实心砖基本一致。(2)实心砖和空心砖受压破坏时,初裂荷载均达极限破坏荷载的0.5倍以上,但是空心砖的初裂荷载与极限荷载的比值比实心砖的大,表明空心砖在受压时初裂缝出现较晚。(3)当火灾时间超过90min后,粘土实心砖和空心砖的抗压强度均下降至常温下的60%以下,此时砖体会发生开裂,故由粘土实心砖和空心砖作承重构件的建筑物有倒塌的危险。因此,当火灾时间超过90min后,灭火救援人员尽量避免进入建筑物内进行灭火救援作业。
承重型粘土空心砖的尺寸一般要比实心砖大,几乎是实心砖的两倍。当把砖砌成砌体时,空心砖所用砂浆量要远小于实心砖,单位高度的砌体,水平灰缝仅为实心砖的一半左右,所以灰缝对空心砖砌体的影响要远小于实心砖,加上砂浆会在空心砖的孔洞内形成销键,会使空心砖砌体的强度大于实心砖砌体的强度。砌体的耐火性能不仅仅与砖的耐火性能有关,还与砌体的整体结构、完整性、绝缘性有关。空心砖由于尺寸大,内部孔洞多,导热系数小,所以砌体整体结构好,完整、绝缘性好,从而其耐火性能会比单个砖体大大提高。由于试验条件限制,在本次试验过程采用的是恒温加载的方法,而不是恒载加温,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别。影响砖的力学性能的因素很多,如制作的粘土的成分和添加物、养护条件、烧制条件等,所以本研究的结果仅仅适用于与本研究所用样品性质相同的砖,应用到工程中还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 林子臣,万国良.建筑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马宏国,周礼东,卜娜蕊,等.承重型粘土空心砖的应用及施工技术措施[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20(1):30~32.
[3] 张立英,陆逸.空心砖在建筑中的应用[J],砖瓦,2004(8):44.
[4] 关宏,张卫国.多孔粘土空心砖应用于住宅建筑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4(1):18~20.
[5] 王书祥,杨新磊,任权昌,等.页岩空心砖砌体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5,12:9~11.
[6] 李保德,杜文丽,姚伟.DM2(3)型模数多孔砖砌体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23(6):72~75.
关键字: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试验室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U416.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subbase roa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ject,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laboratory of the cement stable macadam mixture ratio design of subbase construction control, and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Key word: of the cement stable macadam mixture ratio design of the basic unit, and bottom,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材料,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刚度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建设中。虽然其优点很多,使用范围也比较广泛,但是若对其特点了解不足,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就会对路面造成严重的后果。笔者以太原至古交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实践为例.浅谈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及试验室对质量控制要点。
一、 工程概况
太原至古交高速公路项目起点(k0+000)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东社乡袁家庄村,设东社枢纽立交与太原西北环高速公路和兴华街相接;终点(k20+000)位于古交市河口镇河下村。并通过1.977km的一级公路连接线与古交滨河南路相接。
本项目路线全长23.404公里(含东社枢纽主线段1.427公里,连接线1.977公里)。主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整体路基宽度采用24.5米,分离式路基宽212.25米。连接线长1.977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采用20米。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重交通方向(太原至古交)采用26cm单层钢筋网水泥混凝土面板+18cm掺40%粉煤灰贫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碎石;特重交通方向(古交至太原)采用28cm双层钢筋网混凝土路面板+20cm掺40%粉煤灰贫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碎石;古交连接线路面结构采用28cm双层钢筋网混凝土面板+20cm掺40%粉煤灰贫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碎石+15cm砂砾垫层;主线收费广场路面结构同特重车道。
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在3%-5%之内,最终计量应以实验的7d进水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为准。水泥、碎石等技术指标同水稳碎石基层材料的要求:
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37.5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100 93-100 75-90 50-70 29-50 15-35 6-20 0-5
底基层强度要求:在铺筑路面面层和基层之前,首先应对各结构层进行强度试验,必须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对抗压强度的要求,对不满足其强度要求的不能铺筑。底基层压实度及7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见表:
层位 高速公路
压实度(%) 抗压强度(MPa)
底基层 >96% 2.5
二、原材料技术要求
1、水泥:此类结合料对于水泥要求较宽.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等,但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旱强水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施工时选用初凝时间3h 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 以上),标号较低的水泥,利于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本标段试验室通过对各厂家比对,选定山西吉港水泥厂成产的P.S.A矿渣硅酸盐水泥。通过抽检,该水泥各项指标满足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各项标准。
2、碎石:项目沿线碎石储量较为丰富,石料强度较高。根据实际对比,选取古交市鑫磊石料厂生产的9.5―31.5mm、4.75―9.5mm、石粉为原材料,通过对碎石取样试验.筛分、表观密度及饱和面干密度、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等均检测合格。应注重控制集料中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对于粒径小于0.6mm的集料做液限和塑限试验。
3、拌合用水:采用当地汾河水源,满足规范要求。
三、配合比设计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针对三种集料采用图解法进行配合比组成设计,通过试配调整确定三种集料用量为9.5―31.5mm:4.75―9.5mm:石粉=40:20:40。矿料级配图如下:
2、配料进行标准击实试验:针对级配情况走向分别选用3.0%、3.5%、4.0%、4.5%、5.0%的水泥剂量,含水量预计按照3.0%、4.0%、5.0%、6.0%、7.0%配料进行击实试验,从而确定每种剂量下的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如下表:
水泥剂量(%) 3.0 3.5 4.0 4.5 5.0
最大干密度(g/cm3) 2.38 2.39 2.40 2.40 2.41
最佳含水量(%) 4.5 4.6 4.8 5.0 5.0
3、制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根据击实试验结果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按规定要求96 % 的压实度,成型Φ150mm无侧限强度试件(每组13个)。混合料从加入水泥拌和到成型完试件控制在1小时以内,超过1小时的混合料予以废弃。 经静力压实成形的无侧限试件一经脱模称重后,立即采用塑料薄膜包裹放入养护室内养生,养护室温度保持在20℃±2℃ ,湿度≥95%。养生6天后取出试件,去掉薄膜将试件浸入水中,在试压前将试件拿出用软布擦掉表面自由水后将表面稍干称重后试压,得出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
水泥剂量(%) 3.0 3.5 4.0 4.5 5.0
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值(MPa) 2.6 3.3 4.1 4.5 5.2
Rd/(1-Za×Cv) 2.7 3.1 2.9 2.8 3.1
根据试件强度情况,灰剂量3.5%以上即能满足要求,结合JTJ034―20O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对集中厂拌水泥剂量需增加0.5%,考虑运输、摊铺过程中水分散失等因素最佳含水量增加1%,经调整后得施工配合比为:水泥剂量4.0%,最大干密度为2.40g/cm3,最佳含水量控制在5.8%左右。
四、试验室控制要点
1、原材料方面
对于进场原材料应根据规范要求检验频率进行检测,注意取样的代表性问题。如材料级配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比例,料源发生变化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由于进料量较大,应注重料场的堆放布置,避免混杂。如遇到雨雪天气,应对原料进行覆盖,避免含水量变化较大,并及时掌握各类集料含水量一手数据。
2、拌合运输方面:
在铺筑试验段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拌合站的标定工作,确保其骨料、粉料、水等各种物料的配合比精度;严格按照配合比例进行生产拌合,严禁混合料直接投放在运输卡车中,安排专人指挥运输车辆,前后移动卡车,分层装铺混合料,减少离析。及时将混合料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运输车辆要加盖蓬布,减少水份蒸发。运输车辆要与拌合机生产能力相匹配,避免车辆太少摊铺机等料,车辆太多运输车辆排队卸料现象。
3、现场检测方面
通过EDTA滴定试验检查水泥用量,严格控制灰剂量,保证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水泥剂量太小,不能保证水泥稳定土的施工质量,而剂量太大,既不经济,还会使底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通过灌砂法试验控制碾压效果,保证压实度满足96%要求。
4、强度测评方面
现场取料,采用静压方式制作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标准养护6d浸水1d测定试件强度;由于标养试件不能完全反映现场实际情况,可按规范要求钻取芯样,如能顺利取出芯样则表明强度满足要求。
五、结束语
工地试验室在工程中起着指导施工与控制质量的重要作用,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试验规程开展试验检测工作。控制混合料各项技术参数,如:混合料级配、水泥剂量、含水量,以及压实度、无侧限抗压强度等,提高质量意识,发挥其客观、公正、科学作用,,创造合格工程优良工程。
参考文献:
1、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与质量控制 高峻峰,李宏伟,孙秀丽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第3期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的控制 宁丽,霍善学 科技信息2008年第3O期
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必须理解文言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要掌握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
一、文言判断句特点及翻译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主要用判断动词“是”表示判断。文言判断句的特点是主语和谓语直接相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文言里的“是”多作代词),而是借助语气词,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表示判断的。文言判断句主要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一)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1.用“……者,……也”的。(者,表停顿;也,表判断。翻译时,“者”和“也”都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上“是”。)
例如:(1)夺项王天下,必沛公也。(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
――《鸿门宴》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
――《师说》
2.单用“者”或“也”的 。(“者”和“也”同样不译,也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例如:(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
――《游褒禅山记》
(4)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粮食,是君王治天下用处最大的,是政治上的根本事务。)
――晁错《论贵粟疏》
(5)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项脊轩志》
(6)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力量雄厚了,就是您秦国力量的削弱。)
――《烛之武退秦师》
(7)此世所以不传也。(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
――《石钟山记》
3.句尾用“者也”的。(“者也”同样不译,也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例如:
(8)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爱莲说》
(9)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婴是齐国很会说话的人。)
――《晏子使楚》
(二)用副词“乃”“则”“即”“皆”“系”等表示判断,有的还要用语气助词来加强判断。判断句中的“乃”“则”“即”“皆”等副词,皆有系词的作用,可译为“是”“就是”“只是”。
例如:(10)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
――《汉书・谷永传》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
――《岳阳楼记》
(12)梁父即楚将项燕。(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军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
(13)嬴乃夷门抱关者也。(我侯嬴只是东门的守门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
(14)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态的……)
――《病梅馆记》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论语・为政》
(16)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你是一只忘恩负义的狼,一旦飞黄腾达便无比猖狂。)
――《红楼梦》
(三)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判断句中的“为”也兼有系词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例如:(17)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所以现在墓中安葬的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五人墓碑记》
(1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如今人家正像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鸿门宴》
(四)用“非”表示否定的判断。判断句中的“非”也兼有系词的作用,可译为“不是”。这是“非”的最常见的用法。
例如:(19)拾视之,非字而画。(拾起纸片一看,上面不是字而是画。)
――《促织》
(2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六国论》
(五)用判断动词“是”表示判断,与现代汉语句式相同。例如:
(2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桃花源记》
(22)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在偏僻边远的州郡……)
――《赤壁之战》
(六)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动词,也不用语气词,直接把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表示判断。翻译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例如:(23)刘备天下枭雄。(刘备是天下的豪杰。)
――《赤壁之战》
(24)秦,虎狼之国。(秦国是虎狼似的国家。)
――《屈原列传》
(25)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
――《鸿门宴》
二、文言疑问句特点及翻译
文言疑问句与现代汉语疑问句的主要区别,一是疑问词不同,一是语序的不同。文言疑问句一般都含有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语气副词,但所用的疑问语气词和现代汉语疑问句全不相同,所用的疑问代词、语气副词、固定结构,除个别的,也不相同。文言疑问句的翻译一定要把语气译出。文言表示疑问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单用疑问代词(谁、何、曷、胡、安、孰、焉、恶等)。
例如:(1)座中泣下谁最多?(在座的人中谁落泪最多?)
――《琵琶行》
(2)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不嫁给这好郎君,以后你想怎么办?)
――《孔雀东南飞》
(3)吾子其曷归?(您大约什么时候回去呢?)
――《左传・昭公元年》
(4)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胡为?”(然明对子产说:“为什么不把乡校毁掉?”子产说:“为什么?”)
――《新序・杂事》
(5)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沛公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呢?”)
――《鸿门宴》
(6)人非生而知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
――《师说》
(7)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愚公移山》
(8)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懂得您的用意呢?)
――《齐桓晋文之事》
(二)单用疑问语气词(乎、欤(与)、耶(邪)、哉、诸等)。
例如:(9)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事情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就主观断定它有或没有,可以吗?)
――《石钟山记》
(10)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何况那些在乡间没有名气的人呢?)
――《五人墓碑记》
(1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因为割地贿赂秦国吗?)
――《六国论》
(12)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竟严重到这种程度啊!)
――《病梅馆记》
(1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大王曾经把喜欢音乐的事告诉给庄子,有这回事吗?)
――《庄暴见孟子》
(三)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同时用。
例如:(14)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龟玉毁坏在匣子里,这是什么人的过错呢?)
――《季氏将伐颛臾》
(15)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五人墓碑记》
(16)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是什么原因呢?)
――《石钟山记》
(17)今已服矣,又何求焉?(现在越国已经降服了,您还有什么要求呢?)
――《勾践灭吴》
(四)语气副词与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同时用。
例如:(18)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难道王侯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
――《触龙说赵太后》
(19)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如今您的恩惠足以达到鸟兽身上,而功德却到不了老百姓身上,又为什么呢?)
――《齐桓晋文之事》
(20)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师说》
(五)单用否定词。
例如:(2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来换我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
(2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老了,还那么能吃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六)用固定结构。
例如:(2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不也很愉快吗?)
――《论语・学而》
(2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盗吗?)
――《晏子使楚》
(25)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不任随心意决定去留?)
――《归去来兮辞》
(26)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颛臾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季氏将伐颛臾》
(27)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为什么一定要君王劳神费心,代行百官的职责呢?)
――《谏太宗十思疏》
三、文言被动句特点及翻译
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被”在文言文中有“遭受”的意思。其句式的实质是主语不是施动者,而是受动者。被动句的翻译一定要把有关对应的词语译为“被”。文言被动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构成方式。常见的有如下形式。
(一)“于”字式
用介词“于”表示被动。
例如:(1)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那么,现在那些达官贵人,一旦犯了罪要受到惩罚,有的人脱身逃跑,不能被远近的人所收留……)
――《五人墓碑记》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地学习过,又不被时下所约束,来向我学习。)
――《师说》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往往是由细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而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
――《伶官传序》
(4)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然而军队被陈涉打败,土地被姓刘的人夺走。)
――《汉书・贾谊传》
(二)“为”字式
用“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例如:(5)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而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伶官传序》
(6)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鸿门宴》
(7)今为速往,恐为操所先。(现在如不赶快前往,恐怕就会被曹操抢先。)
――《赤壁之战》
(8)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侯嬴(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别人杀害。)
――《信陵君窃符救赵》
(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这样做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鸿门宴》
(三)“见(受)”式
用“见”“见(受)……于……”表示被动。例如:(10)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诚信而被猜疑,忠诚却遭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屈原列传》
(11)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众人都昏醉,我一个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屈原列传》
(12)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永远地被有道德修养的人取笑。)
――《庄子・秋水》
(1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
(1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来受别人的控制。)
――《赤壁之战》
(四)“被”字式
用介词“被”表示被动,与现代汉语句式相同。
例如:(15)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我还记得周先生被捕,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五人墓碑记》
(1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的业绩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得成为过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无标志式
动词本身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含被动意味。与现代汉语句式相同。
例如:(17)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等到李牧因谗言被杀,邯郸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
――《六国论》
(1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
――《屈原列传》
四、文言省略句特点及翻译
句子中省略某些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但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更为多见,而且有些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里也经常被省略。其句式的实质是句子成分不全,今译时,应联系上下文补出。文言省略句有以下六种情形。
(一)省略主语,括号内为省略的词语,下同。
例如:(1)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永州的郊外生长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上有白色的花纹,碰过的草木,全部都会死去。)
――《捕蛇者说》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对张良说:“……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你再进去辞谢。”)
――《鸿门宴》
(3)(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余)计日以还……录毕,(余)走送之……(经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书,亲手抄录,定好日期按时归还……抄录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人家……)
――《送东阳马生序》
(4)(曹刿)问:“(公)何以哉?”公曰:“衣食所安,(寡人)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问:“(您)凭什么条件作战?”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曹刿论战》
例(1)承前省;例(2)蒙后省;例(3)自述中省略;例(4)对话中省略。
(二)省略谓语动词。
例如:(5)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士兵的勇气便会减弱,第三次士兵的勇气就会消失了。)
――《曹刿论战》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同行,一定有我的老师在中间,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加以学习,他们的缺点而及时改正。)
――《论语・述而》
(7)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四里……(老臣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上三四里……)
――《触龙说赵太后》
(8)至丹以荆卿(刺秦王)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子丹到荆轲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六国论》
例(5)、例(6)、例(7)省略谓语动词;例(8)省略动词短语。
(三)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例如:(9)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尉官拔出宝剑,吴广奋起,夺过杀死尉官。)
――《陈涉世家》
(10)每字为一印,火烧(之)令(之)坚。(注:“令”省略兼语)(每个字做成一个印模,用火烧使坚固。)
――《活板》
(11)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斗卮酒。(项王说:“真是壮士!给他一杯酒。”于是左右就给一大杯酒。)
――《鸿门宴》
2.省略介词宾语。
例如:(12)竖子不足与(之)谋。(这小子不值得同共谋大事。)
――《鸿门宴》
(13)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这个渔人一件一件地向详细说了听到的事情。)
――《桃花源记》
(14)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之)击柱。(相如拿着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准备拿往柱子上撞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省略兼语
“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短语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为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常常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
例如:(15)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杞子从郑国派向秦国报告。)
――《之战》
(16)愿令(之)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希望让能补充卫士的数目,来保卫王宫。)
――《触龙说赵太后》
(17)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回到赵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省略介词。
例如:(18)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鸿门宴》
(19)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现在把钟磬放水里。)
――《石钟山记》
(20)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非心服也。(荆州的百姓归附曹操的原因,被他的军威所迫罢了。)
――《赤壁之战》
(21)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以)百金。(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一百金把它买到。)
――《荆轲刺秦王》
(22)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有时早上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江陵。)
――《三峡》
(六)省略分句。
例如:(23)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于己为有悔。(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而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
――《游褒禅山记》
五、文言变式句特点及翻译
所谓变式句(又叫倒装句),是比较现代汉语说的,文言中有些句子的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其句式的实质是文言里的句子中的成分出现了倒置现象。今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要求翻译。文言句式有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四种。
(一)主语后置(或曰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例如:(1)甚矣,汝之不惠!(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愚公移山》
(2)甚矣哉为欺也!(做这种骗人的事太过分了啊!)
――《卖柑者言》
(二)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即“否定副词+代词+动词”式),宾语前置。
例如:(3)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石钟山记》
(4)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天气很冷,砚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能放松抄写工作。)
――《送东阳马生序》
(5)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
――《邹忌讽齐王纳谏》
(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寡人之于国也》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即“疑问代词+动词”式),宾语前置。
例如:(7)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鸿门宴》
(8)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鸿门宴》
(9)子何恃而往?(您凭什么前往呢?)
――《为学》
c.通过“之”或“是”(即“宾语+之或是+动词”式),宾语前置。
例如:(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懂文章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师说》
(11)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烛之武退秦师》
(12)俗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话是说我啊。)
――《庄子・秋水》
(13)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次出兵难道是为我吗?为的是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
――《左传・僖公四年》
(14)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
――《季氏将伐颛臾》
(15)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只要推举出有才能的人,我得到就重用他们。)
――曹操《求贤令》
2.介词宾语前置。
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即“疑问代词+介词”式),宾语前置。
例如:(16)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岳阳楼记》
(17)不然,籍何以至此?(不是这样的话,我凭什么误会到这种地步呢?)
――《鸿门宴》
b.非疑问句中,“以”有宾语(即“名词或数量词+介词”式),宾语前置。
例如:(18)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怒气,就把秋天作为婚期吧。)
――《诗经・氓》
(1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
――《论语・为政》
c.方位词,作介词的宾语(即“方位词+介词”式),宾语前置。
例如:(20)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项王、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沛公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
――《鸿门宴》
(三)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限制性的定语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前,而修饰性的定语常放在中心词之后,后者则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都有词语作标志。常见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四种格式。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带领能的三个子孙。)
――《愚公移山》
(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想找个的人,也没有找到。)
――《廉颇蔺相如列传》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的石头,到处都是。)
――《石钟山记》
2.“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4)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在魏忠贤这场祸乱中,的官员,在全国这样广大的地域中,有几个人呢?)
――《五人墓碑记》
3.“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例如:(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的庙堂[指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老百姓,处在的江湖 [指不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王。)
――《岳阳楼记》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的爪牙,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因为[它]心专一[的缘故]。)
――《荀子・劝学》
4.“中心词+数词(或数量词)”的格式。
例如:(7)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于是替长安君配备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
――《触龙说赵太后》
(8)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销毁刀和箭头,用它铸成金人,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
――《过秦论》
(9)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住宅的四周有十几亩土地,院子里还有草屋。)
――《归园田居》
(四)介词结构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或介宾短语)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大多放在动词后作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都要提到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因此称它为“介词结构后置”或“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介词结构“于……”后置。翻译时,多提到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少数则只能作。
例如:(1)青,取之,而青……(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更青……)
――《荀子・劝学》
(2)得双石……([在深潭边上]找到两块石头……)
――《石钟山记》
(3)人固有一死,或重,或轻。(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有的人死得。或译为“人总有一死,有的重,有的轻”)
――《报任安书》
(4)公与之乘,战。(庄公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交战。)
――《曹刿论战》
2.介词结构“乎……”后置。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如:(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
――《荀子・劝学》
(6)生,其闻道也固先,吾从而师之……(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且以他为老师。)
――《师说》
例(6)“乎吾前”也可译为:在我前面出生的人,而句中的“乎吾”今译时只能作状语,不能作补语。
3.介词结构“以……”后置。翻译时,多提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如:(7)为坛而盟,祭。(筑起高台盟誓,[用尉官的头]作祭品。)
――《陈涉世家》
(8)掭,不出。([用尖草]搅动,蟋蟀仍不出来。)
――《促织》
【备考训练】
一、文言判断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的正确解释()
A.这个人一定有利用我来欺骗陛下的意图。
B.这个人一定有认为我欺骗陛下的想法。
C.这一定是有人利用我来欺骗陛下。
D.这一定是有人认为我欺骗陛下。
2.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②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政。
③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④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烈(注,人名)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2.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汉书・疏广传》)
3.从令纵敌,非良将也。(《三国志・曹彰传》)
4.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北史・裴侠传》)
5.闻太子所欲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庄子・说剑》)
二、文言疑问句练习
(一)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①?”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②”
[注]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纺:系。
2.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桀(夏桀)其孰为此?
2.何谓得之于心?(元好问《射说》)
3.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4.使尧在上,咎繇(人名,法官)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刘向《说苑・理政》)
5.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宋史・徐责力传》)
6.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庄子・说剑》)
7.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唐・孙樵《书褒城驿壁》)
三、文言被动句练习
(一)选择题。
1.“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的正确译文是()
A.然而能够取得那些城高人众二者并具的地方,是因为那些地方政治不好。
B.然而却能够取得那些城高人众二者并具的地方,说明魏国政治不好。
C.然而那些地方能够被兼并,是因为那些地方政治不好。
D.然而却能够兼并那些地方,说明魏国的政治不好。
2.下列句子,表示被动意义一项是()
A.过北郭骚之门而辞。B.造于君庭。
C.齐必侵矣。D.请而反之。
(二)把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鸠,同“纠”,聚集)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刘向《说苑・理政》)
3.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使力也。(《汉书・丙吉传》)
4.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5.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后汉书・朱晖传》)
四、文言省略句练习
(一)在下列各句后面的括弧里,补出画线部分所省略的词语。
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2.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3.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4.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二)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魏泰《东轩笔记》)
2.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五、文言变式句练习
(一)选择题。
1.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
2.与“美哉寿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B.大王来何操
C.甚矣,汝之不惠D.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与“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死生,昼夜事也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C.石之铿然有声者D.刑戮是甘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2.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3.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4.不识吾子奚以知之。(《孔子家语・颜回》)
5.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6.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苏轼《放鹤亭记》)
7.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