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的护理评估范文

新生儿的护理评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的护理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的护理评估

第1篇:新生儿的护理评估范文

1 提高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认知水平

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地新生儿疼痛的护理质量。从对本科室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认知调查中发现,虽然有92.86%的护理人员知道新生儿有疼痛感,但71.4%的护理人员不知道新生儿对疼痛有记忆,85.7%的护理人员不知道新生儿疼痛的生理指标,不知道有哪些措施能减轻疼痛,几乎所有护理人员都不知道新生儿疼痛量表。

调查表明首先要从护理教育入手,加强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相关知识的培训。首先制订新生儿疼痛护理常规,建立健全新生儿疼痛评分制度;通过讨论、讲座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认识,使护理人员改变传统的漠视新生儿疼痛的观念;将疼痛作为除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之外的第5项生命体征;操作时动作轻柔,技术熟练,尽量减少有创性刺激;在进行致痛性操作时给予预防或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疼痛刺激。

2 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的疼痛管理

2.1 穿刺前的护理

2.1.1环境准备 病室内保持恒温,室温维持在24-26℃,湿度在55%-65%,并保持适宜的光线,将声音控制在最安全的声音水平(45dB以下)。另外,穿刺前应关上门窗,避免患儿受凉。

2.1.2 患儿准备 首先评估患儿情况,确定其生命体征平稳。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操作,如避免在新生儿睡眠状态下进行穿刺,应将其唤醒。这样有利于减缓疼痛刺激。

2.1.3 非营养性吸吮(NNS)+葡萄糖或蔗糖水协同干预缓解疼痛(1)NNS可缓解疼痛:NNS是指在新生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嘴以增加吸吮的动作,并无母乳或其他液体吸入。已有研究证明,NNS可通过刺激口腔触觉感受器提高疼痛阈值,能直接或间接促进调节伤害性感觉传导的5-羟色胺释放而产生镇痛效果。NNS可以降低新生儿的生理反应与行为反应,减轻新生儿的激惹状态,同时使患儿处于安静状态。(2)口服蔗糖水或葡萄糖:糖水通过味觉感觉器刺激,可激活内源性阿片途径产生镇痛疗效,因此,蔗糖水或葡萄糖液也具有镇痛作用。应注意的是只能通过口服而不能从胃管注入[2]。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为显著。所以在留置针穿刺前给予新生儿经奶嘴喂24%蔗糖或30%葡萄糖2ml,这样能很好的缓解新生儿在穿刺中的疼痛。

2.2 穿刺中的护理

2.2.1 :采取“便利蜷曲”和襁袍包裹。“便利蜷曲”是指当新生儿侧卧、仰卧或俯卧时,四肢中线屈曲位呈放松状态的一种舒适[3]。实施方法是在对新生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护理人员将两手分别置于新生儿的头部和双脚,使其成屈曲。这种能使新生儿感觉安全、舒适,可显著降低穿刺所致的疼痛。

2.2.2 NNS缓解疼痛:穿刺中继续给予安慰奶嘴,安抚新生儿,转移其注意力,缓解穿刺疼痛。穿刺过程中应给予持续的NNS。

2.2.3 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及穿刺成功率:要求护理人员熟练穿刺技术,掌握穿刺技巧,合理选择血管及穿刺部位,做到轻、稳、准,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及伤害。另外要加强留置针的固定,防止脱针和拔针。这也是避免再穿刺,减少患儿疼痛的重要保证。在穿刺失败后还应注意避免频繁穿刺,前后穿刺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穿刺失败后给予疼痛干预,待干预有效再进行下一次的穿刺,这样也有助于减轻疼痛[4]。

2.2.4 操作配合者的参与:人员条件允许下,最好能有1名配合者参与操作。一方面能配合固定新生儿,帮助绷紧皮肤,配合退针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另一方面也能给予新生儿皮肤及心理上的安抚,从而缓解疼痛。

2.3 穿刺后的护理

2.3.1抚触 抚触是一项通过对婴儿非特定肌肤施以轻柔的。按摩、摇晃、拥抱和肌肤接触为无痛性触觉刺激,可刺激新生儿前庭、运动感觉系统,调节行为状态,减少应激行为,从而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提高新生儿应对疼痛的能力,并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

2.3.2鸟巢护理或袋鼠式护理法:鸟巢(用襁褓沿新生儿身体四周围绕)护理给新生儿“鸟巢”感觉,可达到抚摸及固定的效果,使其感觉更舒适、安静,能提高新生儿的安全感和自我调节能力。袋鼠式护理是指早产儿的母(父)亲,以类似袋鼠照顾幼儿的方式,将早产儿直立式地贴在母(父)亲的胸口,提供他们所需的温暖及安全感。在静脉留置针穿刺后给予新生儿袋鼠式护理,增强其安全感,降低新生儿的疼痛应激反应。

2.3.3 喂奶或非营养性吸吮(NNS)+蔗糖水或葡萄糖协同干预:

如果新生儿有饥饿感时,哺喂母乳或配方奶是安全有效的的止痛方法之一。如果新生儿没有饥饿感,则给予非营养性吸吮(NNS)+蔗糖水或葡萄糖协同干预,方法同前。

2.3.4 母乳喂养 穿刺后给予患儿母乳喂养,是安全有效的止痛方法。研究发现,母乳喂养较屈曲有更好的止痛效果[5]。

3 对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疼痛的评估与评价

在穿刺中新生儿的疼痛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只能通过其行为表现及生理性指标变化进行评估及综合评分。最直观的评估方法是通过行为表现来评估,通过哭、面部表情、肢体姿势和躯体动作等进行判断。与疼痛相关的面部活动,包括眉毛皱起、双目紧闭、鼻唇沟加深、口张开、口型变长等,也称为新生儿“疼痛面容”(蹙眉、挤眼、鼻唇沟加深、张口等),是评估新生儿疼痛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指标。另一方面,通过新生儿疼痛的生理性指标进行评估。包括血压、呼吸、心率、血浆激素水平和掌心出汗等等。最为全面准确的方法是综合评分法法,选择某些行为和生理性指标,用评分的方法判断新生儿疼痛。常用的量表有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表(DNA)、舒适标度、新生儿量表(SUN)等等[6]。

通过疼痛护理的评估和护理干预,我们应对实行的护理措施进行评价。具体通过患儿哭声是否停止或变小,面部表情如眉毛、双目、鼻唇沟、口型等等变化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通过患儿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性指标是否较穿刺前平稳进行评价。当然最为全面精准的方法是两者综合评价。最后通过评价调整护理措施,从而更好的对新生儿疼痛进行护理干预,以达到更好的疼痛干预效果。

4 讨论 静脉留置针穿刺是新生儿病房常见操作之一。穿刺带来的疼痛对新生儿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近期影响可引起心血管机能不稳定,呼吸、免疫改变,代谢耗氧量增加,病情恢复差等不良影响。远期而言,反复的疼痛刺激可损害新生儿神经细胞的发育,并引起一系列行为改变,如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甚至紊乱等。因此,护理工作者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有必要对新生儿疼痛给予重视并加以护理干预,应将疼痛护理贯穿到穿刺前、穿刺中、穿刺后的整个过程中,并且对新生儿疼痛进行评估及评价指导护理干预。最终以减轻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的痛苦,达到减少及控制疼痛所致的不良影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莉,周伟,陈克正.新生儿疼痛[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2):123-125.

[2]杨蓉,刘峰.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干预.浙江临床医学,2008,10(6):141-142.

[3] 高海霞,陈京立,高洪莲.非药物疗法对新生儿疼痛干预效果的研究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40-942.

[4]王小东,罗先琼.新生儿疼痛管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9(25):677-68

第2篇:新生儿的护理评估范文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足月新生儿 行为疼痛评估表 疼痛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he effect of kangaroo mother care in abating manipulation pain in term neonate.Methods:One hundred of term neona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group comprising 50 cases.Kangaroo mother care were provided for the neonate in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during and after the arteri opuncture and venous puncture.The routine nursing for the control group.The intensity of pain was assessed by 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And the heart rate and oxygen saturation were measured before,during and after opuncture between both two groups,and comparison was conducted.Results:The children's pain in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during and after opuncture(P<0.05).And the scores of NIPS scale in every period of time presented a markly decreasing tendency(P<0.05).The heart rates during and after opunctu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oxygen saturation was much higher,all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Kangaroo mother care can help relieving manipulation pain and maintaining the physiological stabilization in term neonate.

Key WordsKangaroo mother care;Term neonate;NIPS;Pain

研究证实[1,2],反复的急性短暂性疼痛刺激可对新生儿生理、心理发育造成许多近期及远期的不良影响,因此,从临床角度及伦理角度分析,对早产儿疼痛造成的影响应予以充分重视。目前在发达国家内广泛应用主要针对早期新生儿的一种护理方式-“袋鼠式护理”(KMC)又名皮肤接触护理(SSC)[3],在缓解新生儿疼痛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国内的KMC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尚未有类似国外的大型KMC中心成立。因此,拟观察KMC对缓解足月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分娩的足月新生儿120例。入选标准: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kg;出生后5分钟Apgar评分>7分。排除标准:先天畸形;穿刺前30秒内哭泣,需要辅助呼吸者,48小时内使用过镇静、镇痛药物,发热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母亲有感冒、发热、胃肠不适。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将入选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足月新生儿在性别、日龄、喂养方式、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穿刺时间和胎位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护理干预措施:⑴干预组:在做好KMC准备工作后,由经过培训的护士指导母亲实施KMC20分钟后进行动静脉穿刺,具体方法:①创造舒适环境,给患儿良好的环境,避免对患儿一切恶性刺激,保证患儿得到充分休息。②让母亲解开衣服坐在事先备好的有扶手椅上,由护理人员将早产儿抱起,以面部朝上的贴在母亲胸前,左手托住新生儿的前颈部,右手协助新生儿母亲将新生儿置于俯卧位。使新生儿以皮肤对皮肤、胸对胸与其母亲胸前皮肤接触。同时指导母亲用一只手托住新生儿的臀部,另一只手放于新生儿背部,新生儿在母亲的胸前呈平行或半倾斜位;新生儿尽量。室温超过20℃时,除尿布外可戴帽子、穿短袜;室温低于20℃时,可穿1件棉衬衫,还可利用一些辅助方法控制房间温度。③实施KMC的同时,叮嘱母亲与新生儿进行情感交流,轻柔抚摸患儿额头,清唱儿歌或其他常用安慰语句转移患儿注意力。④由护士为新生儿进行静脉穿刺,在穿刺结束后持续实施KMC。⑵对照组:不进行护理干预,以俯卧位置于新生儿保温箱中20分钟,然后由护士为新生儿进行穿刺,在穿刺前保持新生儿的。

评估指标:①客观指标:分别于穿刺前、穿刺时与穿刺后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两组足月新生儿心率和血氧饱和度。②主观指标:依据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标准[4],对患儿穿刺时,穿刺后30秒、60秒进行疼痛监测。FLACC包括对患儿面部表情、哭闹、呼吸形式,上肢、腿部和觉醒状态等6项内容进行评估,NIPS总分为6项之和,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7分,分值愈高,说明愈疼痛。

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的差异性,采用X2>/sup>检验比较分类资料的差异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疼痛评分:对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于穿刺时与穿刺后30秒、60秒进行3次疼痛评分结果,见表1、2。

由表2可知,干预组对疼痛的感受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段NIPS评分显著下降(P<0.05)。

两组足月新生儿穿刺前、中、后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X±S)穿刺前两组新生儿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穿刺时、穿刺后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非常主观的经验感受和情绪体验,与不同个体的认知水平、行为、情绪有关,无交流能力却不能否定一个个体有疼痛体验和需要适当缓解疼痛的可能性[5]。新生儿对疼痛的反应不同于年长儿、成人,同时新生儿受各种因素影响,很难进行准确测量,需要多方面评估: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胎龄评估等。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对新生儿疼痛评估的工具有10余种,但因新生儿疼痛的复杂本质和泛化反应等原因,上述任何单一指标均不能成为新生儿疼痛评估的“金标准”,而应作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估。因此本研究采用由加拿大安大略儿童医院制定的,用于评估早产儿和足月儿操作性疼痛的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以及心电监护仪检测的若干客观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本研究显示,新生儿对疼痛的刺激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其对疼痛的反应不仅表现在表情和躯体动作,而且还会严重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血液中儿茶酚胺升高,血压升高,引起心动过速、心率失常、呼吸浅速,出现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新生儿动静脉穿刺时所致的疼痛刺激,有必要在新生儿动静脉穿刺时实施安全且有效的非药物止痛措施。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袋鼠式护理作为一种温柔、有效的方法[6],可以有效减轻动静脉穿刺时新生儿的疼痛反应。

本组数据表明,袋鼠式护理对缓解新生儿疼痛起到了明显的临床效果,从表2可知,干预组对疼痛的感受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段NIPS评分显著下降(P<0.05),提示袋鼠式护理可以给新生儿带来“安慰”的感觉,皮肤接触可以刺激细胞传人纤维兴奋大脑边缘系统而产生“愉快的”感觉。愉快的感觉可能会抑制疼痛的传导,进而减轻疼痛反应[7]。表3结果发现,穿刺前两组新生儿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穿刺时,穿刺后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表明KMC能够使新生儿感受到信赖和安全感,有利于新生儿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维持在正常范围,同时采用KMC不仅有助于降低啼哭持续时间,减少NICU中的噪音,同时也有助于减轻护士在操作时因婴儿啼哭而引发的紧迫感,使新生儿感受到信赖与安全。

综上所述,袋鼠式护理作为一种科学、人性化的疼痛控制方法,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可以大幅度地减少镇痛药的应用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等优点,可减少新生儿病死率,减少住院天数。

参考文献

1 谢巧庆,刘晓红,郑璐,等.袋鼠式护理在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时疼痛反应中的作用[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3):264-267.

2 Stevens BJ,Johnston CC.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to a painful stimulus[J].Nurs Res,1994,(43):226-231.

3 张妍,连冬梅.“袋鼠式护理”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8):1984-1987.

4 刘红霞,郜玉珍,栾志燕,等.国外新生儿疼痛评估常用工具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13-16.

5 The 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Group for Neonatal Pain.Consensus statem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Adolescent Medicine,2001,155:173-180.

6 姜敏,张静,杨三花,等.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疼痛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2):3250-3251.

7 高海霞,陈京立,高洪,等.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疼痛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47-49.

表1 NIPS疼痛评价方法

表2 两组患儿穿刺中、后不同时点NIPS评分结果比较(X±S)

第3篇:新生儿的护理评估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0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新生儿1092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8例(占1.64%)。根据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15例(占83%);重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3例(占16.6%)。18例新生儿中,产前孕龄32~42+5周,其中早产儿1例;足月儿15例;过期产儿2例。窒息原因:①胎儿宫内窘迫13例(占72.2%);②早产1例(占5.6%);③妊娠并发症2例(占11.1%);④羊水过少2例(占11.1%)。

1.2 复苏方法 胎儿一经娩出,即快速评估五项指标:是否足月、羊水清否、有无呼吸、肌张力、肤色;初步复苏后评估呼吸,心率和肤色三项指标;按照ABCDE复苏方案: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主要措施是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建立呼吸,增加通气,维持正常循环,保持足够心搏出量。情况无明显好转者,羊水被胎粪污染者立即行气管插管吸引。

1.3 结果 15例轻度窒息新生儿经规范复苏5 min Apgar评分8~10分,3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经规范复苏5 min Apgar评8~10分。1例新生儿死亡,抢救成功率95%。

2 护理

2.1 复苏前准备 对有可能发生窒息的高危分娩应做好人员和物质准备。对有合并胎粪污染者,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每个医护人员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复苏常用药物如肾上腺素 、生理盐水、碳酸氢钠、钠洛酮。常用器械有顶悬式辐射抢救台、一次性吸痰管、氧气、呼吸气囊。并保持器械性能良好。

2.2 复苏时护理

2.2.1 清理呼吸道 胎头娩出后不急于娩出胎肩,先用挤压法清理鼻咽部黏液和羊水,胎儿全部娩出后立即置于辐射保温台上,摆正新生儿,头部轻度伸仰位,用适宜的吸痰管吸净口、鼻、咽部黏液和羊水。动作轻柔,避免负压过大损伤气道黏膜,一般为100次/min和肌张力好。若其中一项不好,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吸净呼吸道羊水黏液和胎粪。

2.2.2 建立呼吸 确认呼吸道通畅后刺激呼吸,用手轻拍或弹足底。此时评估患儿呼吸、心率、肤色,如无自主呼吸,则立即用100%氧气呼吸气囊正压人工呼吸。放置面罩时注意面罩与面部之间密闭性、有效性,防止损伤皮肤。按压频率40~60次/min。气管插管后,要固定,防止脱出。

2.2.3 维持正常循环 100%氧气正压通气30 s后,如果心率

2.2.4 药物治疗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复苏药物应用。经过30s有效通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后心率仍60次/min,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继续正压人工呼吸至心率>100次/min,开始自主呼吸,肤色转红润后行复苏后的继续监护。

2.3 复苏后的护理 复苏后的新生儿仍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肤色、监测体温、血氧饱和度,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间断给氧至呼吸平稳为止。应用药物预防感染和新生儿颅内出血。加强基础护理。

3 体会

产科护士要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步骤和新生儿Apgar评分法,要有扎实理论知识和技能。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时应迅速纠正缺氧[4],做到早预防、早判断、早复苏。同一组复苏人员必须配合默契。操作迅速、准确无误、熟练掌握每一项操作技术,根据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均采取ABCDE复苏方案,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评估贯穿整个复苏过程。呼吸、心率、皮肤颜色是窒息复苏的三大指标,并遵循评估决策措施再评估再决策再措施程序,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完成复苏。新生儿复苏整个过程必须保暖,重点要做好新生儿的呼吸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分通气是复苏成功的关键。每进行一项操作的同时均要对患儿的呼吸、心率、肤色进行评估,以决定下一步的复苏措施。整个复苏过程要求及时、准确、有效、分秒必争。复苏后做好护理,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产科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9.

第4篇:新生儿的护理评估范文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versification nursing training model applied in neonatal pain management in the primary hospital.Method:From Janurary to June 2014,30 pediatric nurses work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each group had 15 nurse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diversification nursing training model,the theoretical results,operating results,comprehensive ability,disease observation abilit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ere compared.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nursing.Result:The theoretical results,operating results,comprehensive ability,disease observation abilit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two group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aining were improv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iversification nursing training model; Neonatal; Pain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Chen Xingh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Zhongshan 52841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9.020

新生儿早期的疼痛和损伤可导致神经活动发生变化,并对疼痛的感觉反应和处理产生长时期的影响,长期暴露于疼痛环境中,将导致新生儿后期神经系统发育问题[1-3]。临床上对新生儿疼痛处理往往不足,一方面教科书上缺少新生儿疼痛管理知识和相应的特异性调查表;另一方面缺乏专业师资及培训机构,在方式上也未形成统一标准,导致了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的认知和能力不足,影响了新生儿的生长发育[4-6]。多元化护理培训模式是指通过多内容、多层次、多形式联合多种方法对护士进行综合性的培训,使多种培训方法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灵活运用,优势互补。为了使新生儿镇痛程序安全有效地实施,改善患儿短期和长期预后,本研究将多元化护理培训模式运用于护理人员疼痛管理能力的培训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6月于本院儿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共30名,均为女性;年龄21~48岁,平均(27.5±12.4)岁;中专2名(6.7%),大专23名(76.7%),本科及以上5名(16.7%);助理护士3名(10%),护士19名(63.3%),护师6名(20%),主管护师及以上2名(6.7%);工作年限0.5~25年,平均(7.5±6.9)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研究组年龄21~47岁,平均(26.6±13.5)岁;中专1名,大专12名,本科及以上2名;助理护士2名,护士8名,护师4名,主管护师及以上1名;工作年限0.5~24年,平均(7.6±5.8)年。对照组年龄

21~48岁,平均(28.1±11.9)岁;中专1名,大专11名,本科及以上3名;助理护士1名,护士11名,护师2名,主管护师及以上1名;工作年限0.7~25年,平均(7.7±6.1)年。两组在年龄、工龄、学历及职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培训小组 由护理部副主任1名和儿科高年资护士2名组成3名培训小组,并负责制订培训计划。为使培训具体可行,且具有较强针对性,培训小组依据《疼痛护理学》、《实用新生儿学》、《疼痛学》制订护士疼痛管理能力评估表,现场考核护士疼痛认知、疼痛评估、疼痛管理能力3项共10条,每项满分10分。

1.2.2 编写《新生儿疼痛管理指导小手册》 依据《疼痛护理学》、《实用新生儿学》、《疼痛学》结合本院新生儿专科护理特点编制《新生儿疼痛管理指导小手册》,内容包括:(1)新生儿疼痛发生概况;(2)新生疼痛认知;(3)常用新生儿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及选择;(4)新生儿疼痛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5)新生儿镇痛流程等。并制订环节质量标准和环节考核标准,突出专科性和实用性。

1.2.3 制订培训目标及内容 (1)素质目标:加强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的认识,强化“换位思考”理念,培养护士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高度的责任感,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品质;(2)知识目标:掌握新生儿疼痛的表现、疼痛评估工具的选择及使用、新生儿疼痛知识特点、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及工作流程等内容;(3)技能目标:能够正确的根据新生儿疼痛的表现,运用疼痛评估工具进行疼痛评估,根据各类疼痛的特点采取安全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使得新生儿镇痛程序安全有效地实施。

1.2.4 多元化培训模式的实施 研究组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并使用《新生儿疼痛管理指导小手册》,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内容包括:(1)培训时间均安排为6个月;(2)研究组多元化培训模式拟选方案:儿童专家定时授课、案例情景教学、院内讲座、课内讲课、自我情绪管理、集体培训与一对一培训相结合。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包括科内小讲课和院内讲座等。

1.2.5 疼痛评估及护理干预 研究组根据新生儿疼痛的表现、运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进行疼痛评估。根据各类疼痛的特点采取安全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非药物干预镇痛法;(2)药物干预;(3)抚触;(4)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能力评估 采用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培训效果。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等护理能力的变化。

1.3.2 护理满意度 根据患者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和最能体现工作质量的项目制成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等级评分法,每个问题设有3个选项,即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培训前后培训能力的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培训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均较培训前提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15/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12/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826,P

3 讨论

2001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更新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觉和情绪体,或用这类组织损伤的词汇来描述自觉症状。对于无交流能力的个体,绝不能否认其存在痛的体验,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来缓解疼痛的可能性。新生儿就属于这类“无交流能力的个体”,所以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新生儿没有疼痛感觉。但实际上,长期、反复的疼痛刺激可能给新生儿带来各种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如血氧不足、血压升高、神经发育异常、行为改变及社交障碍等,严重影响新生儿的正常发育[7-11]。因此,规范基层医院新生儿疼痛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新生儿疼痛管理的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多元化护理培训模式是指通过多内容、多层次、多形式联合多种方法对护士进行综合性的培训,使多种培训方法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灵活运用,优势互补。主要方式包括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疑难病症讨论、实际参与查房、模型训练等。通过正确的培训方法培训护士,可充分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护士在培训中学习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从而有效增高培训效果。研究表明,通过多元化护理培训,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提高其责任心和沟通能力,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2-16]。

第5篇:新生儿的护理评估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01月~12月我院产科分娩新生儿1082例(其中阴道分娩735例,剖宫产347例),发生新生儿窒息21例(占1,94%)。根据生后1min Apgar评分: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18例(占86%),重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3例(占14%)。21例新生儿中,产前孕龄32~42+2w,其中早产儿3例,足月儿16例,过期产儿2例。窒息原因:①急性胎儿宫内窘迫16例(占76.19%);②单纯早产1例(占4.76%);③妊娠并发症合并早产2例(占9.52%);④足月妊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1例(占4.76%);⑤新生儿先心病1例(占4.76%)。

1.2复苏方法 胎儿一经娩出,即快速评估五项指标:是否足月、羊水清否、有无呼吸、肌张力、肤色;初步复苏后评价三项指标:呼吸、心率和肤色;按照ABCDE方案有效复苏,要坚决摒弃旧法复苏中的不良做法,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达到A(畅通呼吸道),应用正确方法建立B(有效呼吸)和C(正常循环),必要时进行D(药物治疗),E(评价、监护)必不可少。

1.3结果 本文21例病例中,经过上述有效的复苏、治疗与护理后,均抢救成功,成功率100%。

2护理

2.1复苏准备 做到早预防、早判断、早复苏。要纠正或改善有可能发生窒息的产前不良因素;对有可能发生的窒息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要做好复苏前人员和物质的准备。每一位产科医生及助产人员都要掌握娴熟的复苏技能。复苏的器械与设备有:新生儿辐射暖台、Delee吸管、喉镜、气管导管、低压吸引器,氧源、氧导管、湿化瓶、面罩、复苏囊,脐静脉插管包、导管,以及一些辅助用品如听诊器、剪刀、胶布等。复苏的常用药品有: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碳酸氢钠以及纳洛酮等。要保持器械设备性能良好以及药品在有效期内。

2.2复苏护理

2.2.1保暖 将辐射暖台温度调至28~30℃并最好保持1h以上,以备新生儿断脐后使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擦干体表羊水以减少散热。

2.2.2清理呼吸道 胎头娩出后不必急于娩出胎肩,先用挤压法清理鼻咽部羊水和黏液。胎儿娩出后,保暖的同时,立即用吸痰管先口后鼻轻轻吸出新生儿口、咽和鼻腔的羊水和黏液。若重度窒息或虽轻度窒息但羊水粪染严重时,需协助医师在喉镜直视下行气管插管,吸净羊水和粘液。

2.2.3建立呼吸 在确保呼吸道通畅后,用手指轻弹足底刺激呼吸。此时评估新生儿的呼吸、心率、肤色。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用100%氧气、呼吸囊进行正压人工呼吸。放置吸氧面罩时注意面罩与面部之间密闭性、有效性,防止损伤皮肤。按压频率为40~60次/min。

2.2.4维持正常循环 100%氧气正压通气30s后,如果心率

2.2.5药物治疗 30s有效通气和胸外按压之后,如果心率仍60次/min,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人工呼吸至心率>100次/min,建立自主呼吸,肤色红润后行复苏后的继续监护。

2.3复苏后护理 复苏后的新生儿仍需继续观察呼吸、心率、肤色,监测体温、血氧饱和度,注意保暖。时刻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口鼻分泌物,间断给氧至呼吸平稳为止。必要时应用药物预防感染和新生儿颅内出血。加强基础护理。加强监护措施,做好护理相关记录。让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或者及时的排出痰液,有效的预防窒息和肺炎的发生。由于复苏后的新生儿自身抵抗能力较低,因此很容易在抢救过程中造成身体的损伤,感染几率上升,因此预防感染十分的重要,除了采取常规的隔离办法之外,也要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必要时可以使用一定安全剂量的抗生素来预防感染。窒息后的婴儿胃肠有缺血缺氧的情况,容易发生呕吐和上消化道的出血,因此在喂养的时候应该根据情况延长喂奶的时间或者进行静脉营养供给,从而有效的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可以使用葡萄糖静脉点滴注射,同时进行血糖浓度的检测。根据婴儿情况适时的进行吸氧处理,当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较低的时候就需要供氧,但是需要注意时刻的监测,防治吸氧过度而带来的氧损伤,特别是早产儿中低体重者,更需要防治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传染疾病。

无论是窒息前还是复苏后,整个流程对新生儿的情况都要严密的监控,窒息前进行有效的问题预防和准备,窒息后进行相关的治疗维护工作,这样才能让整个流程更加顺利的开展,保证治疗的综合效果,减少对婴幼儿的损伤。

3体会

3.1新生儿窒息复苏要做到三早 早预防,早判断,早复苏。助产士对可能发生的新生儿窒息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对高危妊娠的分娩或可能发生窒息的分娩,要请产科医生及护士做好台下的复苏准备。

3.2每一位助产士都要正确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每一个步骤,要学会配合产科医生完成新生儿窒息复苏。

3.3严格采用ABCDE复苏方案,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E贯穿始终。要遵循评估-决策-采取措施-再评估-再决策-再采取措施的原则,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成复苏。

3.4复苏整个过程要求及时、准确、有效、分秒必争。复苏后要做好继续观察与护理。这样才能保证复苏的质量,才能提高产科工作质量。

第6篇:新生儿的护理评估范文

【摘要】目的 总结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47例窒息患儿按复苏指南进行复苏抢救及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经及时抢救复苏与护理,47例新生窒息患儿中,45例复苏成功,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5.7%,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及护理至关重要,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健康,对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迅速地对病情做出准确的评估,紧密配合医生及时、有效抢救,患儿复苏后要加强监护,降低患儿死亡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胎儿娩出后或宫内缺氧而导致的呼吸循环障碍,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同时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重要原因。据文献[1]报道,新生儿窒息国内发病率约为5%~10%,因此,快、稳、准的复苏抢救技术及复苏后全面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本文将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介绍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及临床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47例新生儿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其中足月儿39例,早产儿8例,占17.0%,正常分娩24例,剖宫产14例,胎儿吸引助产6例,臀位助产3例。按Apgar评分0~3分(重度窒息)8例,4~7分(轻度窒息)39例。窒息原因:早产7例,羊水过少16例,脐带扭转7例,母体妊娠并发症6例,胎儿宫内窘迫11例。

2 复苏抢救

2.1 呼吸道复苏

严格按照ABCDE复苏方案及时对患儿进行抢救,首先应立即清理患儿呼吸道,及时擦洗挤净口咽鼻部羊水、胎便和血液等黏液,建立有效呼吸。其次,纠正缺氧问题,尤其对于重度窒息新生儿,应立即进行复苏呼吸囊正压人工呼吸,加压给氧,通气频率3O~40次/min,呼吸比1:2[2]。

2.2 循环复苏

经上诉抢救仍未苏醒的患儿,应立即采取心脏复苏,采取有规律的胸外心脏按压,以促进恢复循环,保证心排血量,按压频率应维持在100次/min 左右。

2.3 药物应用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胸外按压不能恢复正常循环的患儿可考虑静脉滴注1:1000肾上腺素0.1~0.3ml/kg。为避免生酸中毒的发生,应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lO%葡萄糖加维生素C500mg,静脉滴注。同时给氟米松2.5m 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以增强肌体抗休克能力[3]。

3 复苏护理

3.1 复苏抢救前护理

孕妇分娩前应该做好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抢救护理准备。了解患者病史,产房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械,以备随时用于复苏抢救。抢救人员应配备充足,且熟悉各项复苏操作,产科和儿科相互协调,密切合作,做好复苏抢救的充足准备。

3.2 复苏护理

整个复苏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保暖,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置于远红外线保暖床上或预热的开放式抢救台上,并用毛巾擦干全身及头部,防止热量散失。置放新生儿时应取仰卧位,头部略低,颈部轻度后伸并在颈下垫软垫[4],以维持合适,防止气道不畅问题发生。复苏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操作应熟练、迅速,复苏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剂量及类型要科学合理,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3.3 复苏后观察与护理

窒息患儿复苏后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护患儿呼吸、心率、血压体温以及瞳孔变化情况,迅速建立和保持静脉通畅,注入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患儿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继续保暖,预防因低温而引起的并发症。同时,持续低流量给氧,足月正常新生儿0.5~1.0L/min,早产儿0.3~0.5L/min,吸氧时间一般不超过72h[5]。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患儿皮肤的清洁,定期更换尿布及床单,防止感染的发生。

4 结果

经及时抢救复苏与护理,47例新生窒息患儿中,45例复苏成功,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5.7%,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5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围产期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也是衡量产科和儿科医护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应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新生儿窒息原因很多,凡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的 因素均可导致新生儿窒息,故对产前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的因 素应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并积极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工 作尤为重要[6]。

本研究通过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实施有效的复苏抢救和复苏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抢救成功率为95.7%,这一研究结果与文献[7]报道一致。新生儿窒息时护理人员要做到不慌不乱,迅速地对病情做出准确的评估,紧密配合医生及时、有效抢救,患儿复苏后要加强监护,降低患儿死亡率。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积极学习新的有关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和护理的知识,不断提高护理操作技巧和护理水平,以满足复苏抢救的需要。

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及护理至关重要,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健康,对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美如.3O例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护理体会[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25(4):360-361.

[2] 朱建明.新生儿窒息50例的复苏抢救及护理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7937-7938.

[3] 胡冰.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144-145.

[4] 王艳.新生儿窒息50例复苏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31.

[5] 刘慧玲.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和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6):749-750.

第7篇:新生儿的护理评估范文

【关键词】袋鼠护理;母婴同室;新生儿;低体温

母婴同室新生儿常常因体温不升困扰着护理人员,尤其冬天体温不升更为明显,母婴同室新生儿暖箱数量有限。根据临床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开展了袋鼠式护理升温工作方法,经过几个月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对护理前后资料进行了整理总结。确认了此方法操作方便、实用、效果良好,社会效益满意。因此值得在母婴同室推广应用,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袋鼠式护理定义【1】: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呈水平式半倾斜位,使新生儿皮肤紧贴母亲皮肤,整个过程母亲抚摸呼唤新生儿并进行母乳喂养,象袋鼠妈妈护着袋鼠宝宝一样。

1.2纳入范围: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月份返回母婴同室早产低体温新生儿22例,体重2000g~2500g;足月低体温新生儿40例,体重2000g~3000g 纳入。其中剖宫产20例,平产42例,体温34.5℃~35.9℃,母亲无合并症,新生儿无其他疾病。对早产低体温新生儿22例,足月低体温新生儿40例进行袋鼠式护理,观察护理前后体温的变化。

1.3方法:实施袋鼠式护理病房室温保持在26℃以上,母亲无合并症,母亲半卧或半侧躺床上,睡袍松开,评估新生儿体温于34.5℃~35.9℃,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呈平行或半倾斜位,新生儿尽量,将母亲睡袍紧盖新生儿,同时盖上被子,使新生儿皮肤紧贴母亲皮肤,整个过程母亲抚摸,呼唤新生儿,并进行母乳喂养。

1.4体温标准:复温达36℃~37.2℃,

1.5观察内容:袋鼠式护理对低体温新生儿体温的影响。

1.6数据处理:PEMS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见表1,表2。

3体会

胎儿自母体娩出后,体表温度散热过快,如果保暖不当,在母婴同室时,往往造成新生儿体温不升。

当体温低于36℃时新生儿吃奶吸吮能力弱,反应差。应用袋鼠式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实用性已得到广泛医务人员的认可,我们从实践中也体会到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低体温, 足月儿低体温复温效果的满意。从上表表Ⅰ.表Ⅱ中可以看出复温1小时、2小时时升温效果不显著,复温4小时时效果满意,升温率分别达到90%、85%。使用此种护理方法有利于维持早产儿、足月儿的正常体温。另外,由于母婴肌肤亲密接触可减少新生儿体热及水分散失,能量的保存有助体重的增加,减少躁动不安及哭泣,同时增加了睡眠时间,有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使新生儿呼吸循环稳定。这样减少新生儿的再住院率,在医疗经济学上也有重要意义。

第8篇:新生儿的护理评估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036-0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要负责接收病情危重的患儿,治疗与观察过程中需使用各种导管,由于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组织较为脆弱,机体内环境稳定性不足,故在置管及导管维护时操作较为困难,易引发非计划拔管,中断治疗,增加院内感染风险,危害生命健康[1]。集束化护理是利用一系列护理措施处理难治性疾患,最大程度的优化医疗护理服务,提高医疗质量[2]。本研究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旨在探讨其对非计划拔管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胎龄34-41周,平均(3741±207)周。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胎龄35-41周,平均(3753±212)周。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书。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管道护理,胃管留置患儿佩戴小手套、喂养前检查胃管刻度并通过回抽内管观察其内容物,做好交接班工作。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具体内容为:①培训:加强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培训,学习最新管道护理技术与并发症预防;②导管标识改进:由医院统一制作导管标识纸,不同导管以不同颜色代表,并备注药物名称、日期等,并规定标识纸贴放位置;③中心静脉管理分级护理:由专人负责更换敷贴,由高资历护理人员正确掌握脉冲式冲管手法实施日常护理,并在患者床头粘贴不同导管维护方法与使用注意事项,正确使用管道安全评估表评估其风险,做好评估记录,加强管路巡视;气管插管时,患儿出现烦躁、哭闹等情况时,应轻轻抚摸其背部,并用轻柔的语言安抚;根据需要,及时吸引清理口腔与气道分泌物,及时更换有松动现象的固定胶布。

13评价指标①比较两组不同类型管道非计划拔管率,包括输入性管道、输出性管道及综合性管道。②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Ⅱ度臀红、鹅口疮、七部感染、管道堵塞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非计划拔管观察组输入性管道、输出性管道、综合性管道的非计划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发展快且危重等特点,患儿需接受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及针对性护理措施,但在既往护理过程中,常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影响治疗的持续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安全,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原因与拔管评估意识差、患儿肢体缺乏约束、导管固定差等有关,因此,如何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非计划拔管率已成为目前科室面临的重点难题之一[3]。

第9篇:新生儿的护理评估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呼吸循环障碍,它是产妇常见的危急症状,也是引起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我科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气管插管、正压给氧、心肺复苏、药物等措施抢救了35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我院产科从2000年6月~2008年6月共分娩3178人次,发生重度窒息新生儿35例。主要原因:胎儿宫内窘迫8例、第二产程延长21例、脐带缠绕、脱垂及过短5例、枕后位2例。

2抢救

清洁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仰卧,肩下用布垫高2~3cm,施行气管插管,插管时方法正确、动作轻柔,每次插管时间小于20秒,给予正压给氧,压力≤30cmH2O,呼吸频率为30/min为宜,边抢救边评估,当心率≤60min,配合胸外心脏按压和脐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有酸中毒时给予5%碳酸氢钠,及时抗炎治疗。

3护理

3.1尽快建立静脉通路,输液过程中要控制滴速,防止心力衰竭发生。

3.2严密观察患儿精神、瞳孔、呼吸、心率、尿量、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指标,发现异常迅速报告医生并做好相应处理。

3.3气管插管后,对羊水粪染引起的新生儿吸痰、插管等操作,可刺激喉头出血、水肿。为预防喉头出血、水肿发生,用地塞米松滴入气管1滴或2滴,同时抢救者应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术,避免反复多次插管。

3.4注意保暖,新生儿出生后,应擦干羊水,减少体表散热,控制环境温度,将患儿放入暖箱内。

3.5恢复较好的新生儿,吸吮力强,尽量提早母乳喂养,重度窒息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喂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吸入再度引起窒息。

3.6脐部护理,断脐后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避免尿液浸湿脐部引起感染。

3.7抚触患儿,促进消化功能,促进脑神经细胞的发育。

4体会

医护人员在产妇分娩前应充分评估,胎儿在分娩后有窒息危险,做好复苏准备;抢救过程中做到稳、准、正确无误;对凝有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应常规给予高浓度氧气,以提高胎儿动脉氧分压,增加胎儿氧储备,对预防和纠正胎儿有利[2];复苏成功后应继续评估,监护窒息儿,正确使用药物,在窒息儿恢复正常时,给予早期抚触,以改善缺氧而导致的脑损伤,改善围产儿的预后。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