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评价方法;留学生;病理生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153 — 02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医学留学生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留学生教育质量成为评价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对于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大家主要集中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对评价体系的改革研究较少。而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不仅可客观的评估留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在我校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留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探索客观、可行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促使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1.留学生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特点
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主要研究疾病过程中功能、代谢的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由于留学生之前尚未接触过临床,对疾病也知之甚少,因此与临床疾病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学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复杂抽象的病理过程和发生机制又阻碍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所以怎样使留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动力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1.2 留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校留学生大多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国,他们来华学医的动机是在相对实惠的教育费用下获得医学本科学历,然后回国通过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实现他们临床医生的梦想。因此在注重考试成绩的同时,他们还非常重视临床能力的提高。而我们的教学和评价体系也应该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相适应,将重点放在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上。
1.3 思维方式及学习行为特点
由于留学生从小受到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思维活跃,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课堂上不懂即问,且课堂表现力强,他们喜欢轻松、趣味性高的授课风格,如果对教师授课不满意,会随时选择离开。正是由于他们在学习行为方式上的随意性,使得他们普遍对学校的考核方式(即期末笔试一锤定音的方式)难以适应。
1.4 与教师的语言交流障碍
留学生虽然来自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英语阅读、理解和听说能力普遍较高,但他们的英语有其独特的构音和表达特点,与我们熟悉的美式英语或英式英语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存在交流沟通障碍,这对于我们的教学和考核评价都是不小的挑战。
1.5 学习纪律松散
受到不同教育模式和管理体系的影响,留学生学习行为的随意性还体现在散漫的学习纪律上,他们时间观念差,经常迟到、早退或缺勤,上课时还会随意走出教室接听电话。因此,要提高留学生的自律性必须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考核评价体系。
2.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鉴于以上留学生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单纯的考试成绩来评估留学生的综合能力,显然不利于他们积极性和主体性的发挥,也妨碍了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在病理生理学留学生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对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评价和及时反馈,以便激励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式,并促进教师有效改进教学活动〔2〕。
我们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各方面权重分配及具体实施如下。
2.1 病例分析报告
为了实现病理生理学在沟通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作用,我们在2011?2012年留学生理论教学中引入了病例讨论,重点章节导入时均以典型病例激发课堂简短讨论,学生自由发言回答病例的相关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该部分内容讲解结束后,每位学生于一周后上交一份病例分析报告,要求找出疾病的病因和发生机制、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发病机制设计合理的治疗原则。最后教师将报告的评价结果、理由及报告的优缺点及时反馈给学生。这部分权重占总成绩的20%。
2.2 随堂测试
为了督促留学生加强平时学习,检验学习效果,同时避免由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弊端,我们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以选择题的形式安排了4?5次随堂测试,当堂完成,测试结果也会于下次课发放给学生。这部分占总成绩的10%。
2.3 实验考评
由于留学生回国后都要参加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因此对他们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同等重要。我们的做法是将实验课学习效果评价纳入形成性评价体系,占总成绩的20%。实验课考核指标具体包括出勤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值日等。
2.4 考勤
针对留学生学习自律性差,纪律散漫等特点,我们将考勤情况的权重设置为总成绩的10%。每次课前由班长点名,迟到或缺席的学生标记1个“×”;而按时上课的学生标记1个“”;那些经常迟到或缺席的学生,如果能坚持长时间不缺课,也可以鼓励性的给1个“”。期末时统计缺勤超过总考勤数1/3的学生取消期末考试资格,只能参加补考。
2.5 学生自评和互评
自我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留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和弱点,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而学生互评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向他人学习〔3〕。因此我们分阶段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问卷包含很多指标,比如是否真正理解了课堂讲授知识点、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等,A选项5分,B选项3分,C选项1分。另外临近期末时,还组织学生评选“学习之星”和“进步之星”,进一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这部分权重占总成绩的10%。
2.6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对课程整体把握程度的考核方式,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0%。由于留学生将来回国参加的职业医师资格考试通用题型是选择题,因此我们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了50%的选择题,其他主观题如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共占50%。
3.形成性评价体系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为了了解这种形成性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我们对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2.5%的留学生支持形成性评价,认为能全面、客观、公平地反映他们的学习效果,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督促他们投入平时的自主学习,并激发自信和潜能,帮助他们克服懒散、自律性差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解决临床问题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能促进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以促进留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在内容和形式上均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相适应,因此能极大地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真正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效应,学习效果自然显著提高。
另外我们还非常重视反馈的作用,调查结果也显示68.2%的留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或同伴的关注和反馈。我们反馈的内容不仅包括对病例分析报告的评价结果、理由及报告的优缺点,还包括各阶段学生自评和互评结果、随堂测试结果等。通过反馈可以让学生看到已经取得的进步和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从而有效调整学习活动。比如在完成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学习和测评后,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对发病机制的理解不够深入,因而可在下阶段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疾病机制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反馈的结果,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在测评中的一些共同问题,从而反省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
我们也很注重激励机制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在评价过程中,尽量以激发主体意识、不打击学习积极性为原则,比如在考勤评价时,每一位按时出勤的学生都可以得到1个“”,甚至那些平时经常迟到或缺勤的学生,如果能坚持一段时间不缺课,也可以得到鼓励性的“”;而实验课时积极动手、主动打扫卫生的学生也以“”的形式来嘉奖;期末时对“学习之星”和“进步之星”的评选,其实也是激励机制的体现。通过以上激励方式,留学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自律性差的缺点,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和进步是有价值的,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综上所述,我们根据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建立了一种全面、客观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对进一步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学生自评和互评缺乏相应监督机制,使部分评价流于形式;由于缺乏临床实践,留学生对病例的分析报告普遍不够深入;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英语能力、工作量以及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上均要求更高。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以探索一种更加适合留学生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并使病理生理学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金胜红,赵云,胡凤琴.医学留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09,11(5): 613-315.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2年期间宜州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丙肝发病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庆远镇发病率最高,发病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占81.9%,0岁婴儿病例占0~19岁年龄组的60.8%。发病多为散发,无明显季节高峰,在性别上无差异。
结论:近年来,宜州市丙型病毒性肝炎呈快速上升趋势,宜昌市丙肝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农民、待业人员是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应关注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筛查,采取有效措施阻断母婴传播和经血传播。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特征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2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52-02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所致的常见传染病,感染者多无自觉症状,但50%~85%的患者会转变为慢性,感染后20年,肝硬化发生率为10%~15%,每年将会有1%~5%的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癌。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已在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1]。近几年,宜州市报告丙肝发病数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为了解该市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现将2005~2012年宜州市丙肝流行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资料来源于2005~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格直报的丙型病毒性肝炎个案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宜州市统计年鉴》。
1.2 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运用Excel 2003将数据录入、整理,使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分类数据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05~2012年期间,宜州市累计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为597人,年平均发病率为11.67/10万。各年发病情况呈上升趋势,而到2012年发病率稍有下降。丙肝报告数占病毒性肝炎的比例自2007年起则呈逐年上升,2011年最高(25.3%),2012年稍有回落。(见表1)。
2.2 流行特征调查结果。
2.2.1 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峰。其中12月份较少(31例),占病例数5.2%;7月份较多(61例),占病例数10.2%,见图1。
2.2.2 地区分布。全市16个乡镇(街道)均有丙肝病例报告。庆远镇为暴发点,发病人数为289例,其报告病例数量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8.4%。
2.2.3 人群分布。
2.2.3.1 性别分布。2005~2012年宜州市丙肝男性发病率为98.2/10万(355/36.15万),女性发病率为87.0/10万(242/27.82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1∶1,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P>0.05)。
2.2.3.2 年龄分布。各年龄均有发病,但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年龄组共报告丙肝病例489人,占丙肝发病总数的81.9%,0~19岁年龄组共报告51人,占8.5%,50岁以上报告84人,占14.1%。其中0岁组报告30例,发病率达42.9/10万,占0~1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的60.8%。(如图2)。
2.2.3.3 职业分布。不同职业均有发生,农民最多,2005~2012年共报告287例,占病例总数的48.1%,其次是家务及待业,共报告61例,占10.2%。(如图3)。
3 讨论
宜州市2005~2012年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其增长速度是所有病毒性肝炎中最快的,表明宜州市丙肝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报告发病率不断上升,主要原因:①随着宜州市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和《献血法》的有效实施,基本杜绝丙肝通过输血传播的可能,但非法行医、无证行医的存在为丙肝的经血传播提供了条件。②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有效实施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敏感性和及时性;③丙型肝炎在本市的逐年递增与既往感染有关。丙型肝炎是一种隐匿性、持续性、进展性疾病,多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患者很少主动就医,近年来由于加强了门诊和住院丙型肝炎项目的检查,感染者不断被检出,致使本地的丙型肝炎发病率持续增高。
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为全年散发之势,符合血液传播传染病的特征,与文献[2]报道一致。
在地区分布上,宜州市城区(庆远镇)发病率远高于偏远乡镇农村,这可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等有关。是否与感染机会有关,需进一步观察。
从丙肝年龄分布来看,丙肝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人群中,且30~40岁是患病高峰年龄段。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的报道相吻合,也进一步证明丙型肝炎的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人群,符合丙肝主要为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的特点,该人群经常活动于社会公从场所,暴露于危险传播因素的机会增多,极易发生丙肝的蔓延,使感染和发病以及被发现的机会增加[3]。0岁组发病率达42.9/10万,突出于低年龄组,说明存在母婴垂直传播。
在职业分布中,农民发病率最高,待业及家务列第二位。农民发病人数居高可能与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及自我保健意识较差、农村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和经济生活条件较艰苦等有关[4]。
丙肝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鉴于丙肝的严重危害性,为保护群众健康,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针对宜州市丙肝疫情和流行态势,建议采取如下防控措施:①加强监测,全面掌握宜州市丙肝感染与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等,制订符合实际的防控策略。②进一步加强法定传染病管理,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不断提高疫情的真实性和准确性。③加大丙肝高危人群监管力度,如静脉吸毒者、有不良者、既往有偿献血者等,防止其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④加强丙肝防治知识的宣教工作,提高群众对丙肝的认知程度和自我防护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⑤加强婚前检查和产前筛查,做好母婴阻断,避免垂直传播。⑥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将丙肝检测纳入健康体检项目。⑦重点关注人群: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等。
参考文献
[1] 边静,张锋,陈博.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1)80-83
[2] 董蒲梅.1997-2009年河南省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12):986-988
资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来自用EDTA-K2抗凝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378份血液标本。
仪器与试剂: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和原装配套试剂,双目光学显微镜,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
涂片制作、染色及镜检:①制作涂片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和BC-3000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参照其它较先进检验科室的显微镜检查的血涂片标准进行检查。仪器有报警提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系计数异常;三系或二系或一系增加或减少而仪器未报警者(白细胞<2.5×109/L或>30.0×109/L;白细胞分类有异常:小型细胞比率<15%或>45%,大型细胞比率<45%或>75%,中型细胞比率>20%;红细胞<2.0×1012/L或>6.0×1012/L;血红蛋白<70g/L或>170g/L;血小板<60×109/L或>500×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70fl或>105fl);临床医师有镜检要求的;与临床诊断或提示明显不符。②涂片标准: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血膜长度占玻片的2/3左右[2]。③血涂片的染色:用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进行染色,染液按叶应妩主编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的要求配置。④血涂片的镜检:先低倍或高倍镜,观察涂片全貌:染色、涂片是否合格[3],估计白细胞数是否与仪器结果相符,观察外周血细胞大致分布及各类血细胞大致比例,特别要观察涂片尾部有无巨大及异常细胞,选择体尾交界处有核细胞与红细胞不重叠处作为有代表性的油镜区。油镜观察:细胞形态、比例、分类计数。观察白细胞形态是否正常,有无异型淋巴细胞,有无毒性改变;观察红细胞有无大小不均、淡染区扩大及畸形,观察红细胞内有无异常结构,如卡波环、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染色质小体、寄生虫等;观察血小板数、形态及聚集性。白细胞分类计数100个,采用“城墙”式移动涂片进行分类,计数各类细胞的比例,观察有无核左移、核右移,有无幼稚细胞、异常细胞[4]。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20×109/L,仪器计数可信度差,可通过血涂片血小板计数法报告,即血涂片中血小板数(109/L)=计数100个白细胞时血小板的数量/100个白细胞×白细胞数(109/L),(注:白细胞数为血液分析仪的计数结果)[5]。
实验方法:①用EDTA-K2抗凝以真空采血技术从肘静脉采血2ml,室温放置,于采血后2小时内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手册完成检测。②将BC-3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1378份标本结果分析,对所有符合涂片检查标准的228份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血涂片用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进行染色,按照标准操作规程于普通双目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必须保证良好的涂片及染色效果)。从各方面仔细观察:血细胞数量评估;白细胞分类计算与形态;红细胞大小与形态;血小板大小与形态;其它异常,如中毒颗粒、寄生虫等是否与检测结果相符。
结果
血细胞分析病例1378例,血涂片镜检228例,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症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例、巨幼细胞性贫血8例、缺铁性贫血1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例、急性白血病4例,其余198份血涂片镜检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相符。
讨论
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全血细胞分析的质量、精密度和效率,但是目前国内使用三分类都是根据白细胞体积大小而分类,不能区分幼稚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更不能识别异型淋巴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毒性变,甚至将一些小粒细胞当作中间细胞,大淋巴当作粒细胞,大片成簇的血小板当作白细胞[6]。由此可见,血细胞分析仪只能作为全血细胞计数分析的一种过筛手段。当遇到可疑情况,尤其病理条件下其测定的结果并不可靠,需要人工涂片镜检复查,而现今各医院检验科对全血细胞计数异常结果基本不或很少进行人工显微镜复查,这种现象引发了不少医疗投诉和事故。分析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工作量大;检验人员缺乏临床知识;部分临床检验工作者对自己使用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没有全面掌握,认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可靠,不需复检;责任心不强等。急性白血病起病
急,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以高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关节痛为特点,个别患者仅表现某一方面,部分检验工作者由于对非典型症状缺乏足够的认识,思路狭窄,即便血常规报告异常,仍凭借主观判断,不做涂片镜检,盲目发出报告单,致白血病漏检,所以临床检验工作者应熟悉急性白血病的各种临床表现特点,当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超越正常参考值,或直方图异常的血标本均应涂片镜检[7],防止各类白血病细胞漏检。各类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血液和骨髓象的分析,为得出准确的结果,要求检验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在熟练掌握仪器性能、操作规程的同时,对血细胞分析报告审核时必须做到全面、细心,及时发现异常细胞。目前对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人工复查标准、内容、方法及程序尚无明确规定。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最终用于临床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监测,或用于受检者健康状况的评估,因此当遇到检测结果异常时,认真进行血涂片镜检,并进行综合分析,不仅可复核计数的准确性,还可使多种常见的贫血、白血病、感染性疾病等得到及时、初步甚至明确的诊断。
综上所述,血涂片镜检是血细胞分析的重要部分,是每一个检验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好多医院不重视血涂片,使好多年轻的检验工作者只认机器,不认细胞,不能更准确的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检验界很多老前辈都讲到“准确的白细胞分类不能完全脱离显微镜检查”[8]。由此可见,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卫生专业技术考试指南.知识出版社,2002.
3 李文华.血小板形态学检查的应用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0,7(31).
4 张秀青,康翠娥.使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须同时涂片镜检.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
5 王朝辉,张洁.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减少误差因素54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21.
6 刘杰平.从Kx-21血细胞分析仪测得结果看血涂片的重要性.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0).
关键词:WebQuest,医学素质教育,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这决定了医学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临床思维能力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创新型、实用型医学人才[1]。而医学教学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 ,lecture - based learning, LBL),这种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虽可系统地传授基本理论知识 ,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及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 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正是临床教学的根本所在。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随着高等院校连年的扩大招生,教学资源和师生配比相对不足,特别是医学院校,该矛盾非常突出,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学校的生命,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每个医学院校教学科研的重点。
二、WebQuest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中,基于网络的Webquest主题探究性学习模式,是较为成熟的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是美国国家课程标准推荐的模式。
它是一种学习者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论文参考网。在这类课程计划中,它通过一个预先拟定好的学习活动方案来组织学习者的活动主线,包括导言或情景→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六大模块,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大量研究表明,WebQuest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发展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明显的特点是更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力[2]。
目前,WebQuest网站在因特网上的数量不断增多,并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学科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我国也已经有不少中小学正在开展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而在高等教育领域,该种尝试却非常有限。论文参考网。黄萍[3]在所统计的80个案例中,小学21个,占26%,中学51个,占64%,大专院校及其它8个,占10%。而应用在医学领域却少之又少。而作为精英教育的医学生更需要高水平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网络的Webquest主题探究性学习模式,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其卓著的优点可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三、临床教学 WebQuest的设计
WebQuest一般分为两种 ,即短期和长期两种形式。短期的为时1~3课时,长期的为时1周~1个月的教学时间[4]。下面以“有机磷中毒急救”为例,重点阐述为时2周的临床教学中WebQuest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
(一)引言(introduction)
主题选择是设计的第一步,设计者应首先花些时间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利用的网络资源,选择出合适的主题和探究目标。WebQuest引言必须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这个问题设定了WebQuest的清晰目标,内容应本着实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提供背景信息的目的进行设计,激发其进一步探索的动机,且该问题能充分利用网络,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在临床教学中可依据疑难病例或急救病例分析为线索,设置情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知识的构建,并运用所建构的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高水平的临床思维能力。例如:
病例分析是提高学生临床阶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的方式之一。下面请你们小组作为医生团队对任务栏中这个病人进行急救,并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及时正确处理,最后写出完整的病例报告,并分析可能的死亡原因。不能简单地收集和罗列信息,而要针对该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给出切实可行的抢救方案。
(二)任务 (Task)
任务是高水平探究的核心,是WebQuest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任务的设计应该是可行的、有趣的,并且能够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运用。完成的形式提倡多样化,它可以是治疗方案、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作品、网页、设计方案等。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医学生,为了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要求最后以病例汇报、治疗方案或研究论文的形式提交。
这部分设计为: 现在你们是某三甲医院急救中心的医生团队成员,120急救车紧急送来了一位昏迷的中年女性病人,随同来的家属说,该患者喝了半瓶敌百虫(一种有机磷农药)自杀,对此病人你们需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在急救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了呼吸衰竭和休克症状,该如何抢救?在经过大家6小时的共同努力,急性中毒症状得到了缓解,生命征平稳,病人苏醒过来,大家舒了一口气,可24小时后病人突然死亡,该病人可能死于什么原因?其发生机制是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分头行动,最后以小组形式写出该病例分析报告包括完整病例的书写、急救措施、死因分析,经验总结和教训,并进行公开答辩。
(三)过程(Process)
在过程模块中,教师应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并就每个步骤向学习者提出短小而清晰的建议。如:
1. 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及研究方向组成研究小组,每组6人,并确定组长和组成人员。
2. 每个小组成员在对有机磷中毒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根据任务中所列问题确定小组每一成员具体的研究内容,分配行动任务,分工、分头进行所需知识的搜集、分析和整理,定时举行小组内讨论会议进行汇报、组内交流讨论,每次会议内容以日志形式记录。
3. 整理、收集的信息、资料,每人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写出研究报告,提交小组进行探讨,最后整理出该病人的病例分析报告,进行班级公开答辩与评价。
(四)资源(resources)
这部分主要包括一些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可以是印刷品或视频资源,当然最典型、最快捷、最丰富的资源还是基于网络的。有关有机磷中毒的资源网上非常丰富,由于上临床专业课的学生均为大三以上的学生,已上过检索课,已掌握了一定的上网技巧和搜索引擎的高级规则,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所以可只给出中国期刊网(202.116.41.231)、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网202.116.41.232)、PubMed的网址(ncbi.nlm.nih.gov/entrez),和google(google.com)、百度(baidu.com)搜索引擎。
(五)评价(evaluation)
WebQuest要建立一套评价标准来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评价,要做到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的内容与学习的目标一致。由于是临床学生,在教学别注意学生的高水平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套评价标准,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评价、小组间公开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自主学习的进度,最后以小组作为医生团队,以模拟现场情境考核学生诊断和处理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通过定量评价来检验学习的效度。
学习结束,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对WebQuest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六)结论(Conclusion)
这是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总结由师生共同进行,每个人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小组代表总结小组活动的经验教训,老师总结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体会以及鼓励学生在临床学习中,自觉地运用临床思维,进行更深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如:
通过急救情境的设定,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及小组协作学习,完成了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各方面的探究。由于各成员的兴趣与分工不同,因此所获得的相关知识也不尽相同,但通过小组内各成员间的公开交流活动使每位同学都丰富了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的多方面的知识,通过完整病例的书写、分析和公开答辩,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自然深化和扩展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通过答辩和模拟测验等评价方法使学生锻炼了现场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共事能力,为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语
基于建构主义的WebQuest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比如,要回答上述任务栏中的任务,学生必须对农业杀虫药中毒有关的章节进行自主学习,不但要掌握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原则和急救措施,如何迅速清除毒物,如何选择性应用特效解毒药和对症处理等,还要熟悉杀虫药的种类、毒性、毒物的吸收和代谢、发病的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内容。随着病人病情的演变,休克了该怎么处理?呼吸衰竭怎么急救?病情平稳后,还要进行哪些检查和治疗避免病情反复?病人的死因可能是肺水肿、呼吸肌麻痹、急性脑水肿、休克、心脏骤停等,它们导致死亡的机制是什么等等问题,通过病人病情不断的演变,引导学生不断的自主建构相关知识,进行高层次的临床思维训练。
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激发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医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
当然,所有的内容并不是一个人完成,而是小组根据个人爱好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时又互通有无,使每位同学都丰富了对有机磷中毒急救的多方面的知识,通过自然深化的方式扩大了知识面,通过答辩和模拟测验等评价方法锻炼了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加强。
教师设置好WebQuest课程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学习,最后的公开答辩和现场模拟测验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很好的监督和促进,保证了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该模式完全适合低师生比的大班进行学习[5],有效地突破某些院校师生配比严重不足的具体限制,又可以解决课时数少而教学任务多的矛盾。论文参考网。
通过临床课WebQuest的学习,促使学生经历一个医生必须进行的临床思维过程,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思维是行动的先导,临床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实际问题。教学实践发现,接受过WebQuest学习的学生在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中分析、处理问题的条理性,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完整性,思维的清晰程度,现场应变能力等均比接受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这种融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能够大范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值得在医学教育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宝志, 滕卫学. 新世纪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国际视野及借鉴[J]. 医学教育探索.2002,1(1):28-30.
[2] B.J.Dodge. The WebQuest Design Process [[DB/OL]. 2004,webquest.sdsu.edu/materials.htm.
[3]黄萍. WebQuest 学习环境设计的调查与分析.开放教育研究.2005, (3):90-92.
[4] 柳 栋.基于网络应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一些问题的思考[[DB/OL].2005,being.org.cn/inquiry/webil.htm.
[5] Adam Garry,Parry Graham. How to Succeed withWebQuests [[DB/OL]. 2002,techlearning.com/db_area/archives/WCE/archives/adampary.htm
【关键词】 肺心病 心衰 中西结合治疗 临床药学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呼吸内科病房中常见的病种,其病病程长,迁延日久,反复发作,一旦出现心衰,因心肌缺氧较普遍,控制心衰较难。我院临床药学组与呼吸内科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26例(并设对照组予以验证),现采用临床药学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肺心病难治性心衰,全部为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病人。均符合王吉耀主编的《内科学》相关节段所设立的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瘀血、体循环瘀血表现,经抗生素、平喘祛痰、吸氧、小剂量强心剂、利尿剂等常规治疗心衰,症状改善不佳者,纳入本研究的对象。将52例病人随机各26例,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治疗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63.1岁。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2.9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心衰程度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拟中药汤剂葶苈泻肺保心汤。方由葶苈子10克、桑白皮15克、大枣15克、五味子5克、毛冬青15克、水蛭3克组成。咯黄色粘痰者去桂枝加鱼腥草、黄苓;神昏、谵妄者加石菖蒲、郁金;心悸沉重者加酸枣仁、远志;咳剧者加款冬花、紫菀。每天一剂,水煎两次,分三次口服,二周为一个疗程。
1.2.2对照组。给予吸氧、抗生素、平喘解痉、利尿强心、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方法。并加用酚妥拉明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静滴,每日一次。二周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按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综合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较治疗前有改善,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以上两项总称总有效率。无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病情加重或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x2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此种病人,大多伴有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致利尿剂、强心药的治疗效果变差,因而常规治疗方法常难以有较好疗效。我的经验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治疗,常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3.2 在中医理论中,肺心病是归入咳喘、肺胀、痰饮等的一类病症,而肺心病心衰则是肺心病失代偿期的一组病症。《医学入门》记录:“肺胀满,即痰饮与瘀血碍气,所以动则喘息”。肺受邪,水道失调,痰浊内生,壅阻肺气,百脉不朝,不能助心行血,使血脉瘀阻,痰瘀。水皆源于肺,病久达于脾肾,最后影响到心,所以心肺脾肾气虚为本,痰浊、血瘀、水蓄为标。并贯穿其中。临床上常表现为虚实杂阵,所以治疗宜标本兼治,以泻肺涤疾利水益气活血通脉为法。方中葶苈子、桑白皮泻肺涤疾,利水消肿,使肺气通,水道利,大枣甘温和中,使泻不伤正,车前子、伏苓利水渗湿消肿;桂枝通阳化气;黄芪、党参、五味子、麦冬补益心、肺、脾、肾之气以扶正固本;毛冬青、水蛭则能活血散瘀,通脉导滞,诸药合用,共起益气固本、祛痰利水化瘀功效。
3.3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肺心病心衰主要是右心功能受损,其实左心功能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损伤,在失代偿的情况下,由于长期缺氧,造成红血细胞继发性增多,血流减慢,血粘度增高,形成血液的高凝状态[2],加之免疫功能低下,也是引致肺心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3]。所以单用西药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是比较困难的。本文作者认为,本院自拟的中药汤剂葶苈泻肺保心汤配合现代医学治疗,能起到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的作用,使病情易于得到控制,心肺功能逐步得到提升。药理研究已证实,葶苈子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与桑白皮同用,具有祛痰平喘利尿之功。茯苓、车前 具有利尿作用,以减轻心脏的负荷。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合用也有强心的作用,增加心输出量,增强机体抗缺氧能力,并对多种细菌有抑菌作用。毛冬青、水蛭有抗红细胞凝集、减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并能扩张阻力动脉平滑肌,减少体循环阻力,达到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桂枝则有利尿、抗病毒、抑菌作用,综合成汤剂,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从研究结果看,确实优于对照组(P<0.05)。
参 考 文 献
[1]王吉耀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摘要: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诊疗技术发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成本的核算。我国现行综合性医院人员编制标准,经过28年的实践运行,证明是科学实用的,但随着医院信息化和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改革趋势,医院人力编制标准需要调整。本文通过对国内几家著名的综合性三级医院的人力配置现状的调研,显示原来的人员配置标准已不能满足综合性医院临床诊疗任务的需要,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对现行标准进行修订。
关键词:综合性三级医院 人员定编 探讨
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诊疗技术发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成本的核算。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新学科、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及医院功能的拓展,原由卫生部1978年颁发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文件中关于医院编制的规定显得滞后。卫生部在2006年卫生工作重点中指出: 要优化人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研究修订卫生事业单位编制标准;研究制定卫生行业工资改革方案,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的分配机制。
目前医院信息化、后勤管理社会化等已成为当今公立性综合三级医院改革发展的主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公立性医院虽作为一种财政经费核拔的服务性行业,但承担着社会公益性的、事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功能,故也不能独身其外。因此“科学设岗,精简高效”是政府管理机构核定医院编制人员编制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当今医院绩效管理追求的目标。下面就目前公立性综合性三级医院机构人员定编作一些探讨。
1 医院人员定编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医院人员定编是指医院按照人事、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岗位设置原则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及总量控制的要求,依据自身承担的医疗工作任务、社会需求、卫生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等因素, 遵循“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而合理的设置岗位。具体来说,医院人员定编包括医院人员岗位总量、主体岗位的确定、三大系列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的数量和比例、及各系列人员内部高、中、初级职数的岗位结构比例。目前医院床位设置规模及其业务发展状况仍是各类医院定编的主要依据。
一般来说,医院人员定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的规模、业务发展状况和学科建设水平;
(2)医院的临床二级科室的合理设置;
(3)医院的诊疗流程是否科学;
(4)医院信息化的程度;
(5)医院承担的科研和教学的工作量的情况;
(6)医院承担的政府公共职能任务的情况:如干部保健、下乡支农、参与处置公共不卫生突发事件的救治;
(7)医院社会后勤化的程度;
2 目前三级医院人员定编的现状及分析
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诊疗技术发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成本的核算。现行的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1978年公布的,至今已28年。尽管标准是科学实用的,但是,随着历史发展进程,医院的各诊疗学科领域有了很大的拓展。未来医院发展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发展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以病人为整体,加强医患沟通,实施心理护理,从而达到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的目标。目前三级医院人员定编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的床人比呈增长趋势
目前规模大的医院,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医院的床人比的增长是必然发展趋势见表1。
附注:员工总数含编制外员工
(2)随着医院信息化和后勤管理社会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的比例增高,见表2。
附注:员工总数为编内在册人员;资料来源2004广东卫生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综合性医院人员编制分析报告。
(3)卫生专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中医师所占比例增高见表3。
附注:护理人员未统计编外人员,故实际比例要高些;资料来源2004广东卫生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综合性医院人员编制分析报告。
(4)医院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逐渐增多见表4。
附注:统计数据截止时间至2007年底。
(5)临床医疗专业专业技术人员高中级结构比例失调,评聘矛盾突出。
3 新时代三级医院人员定编的思考
(1)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人床比。未来医院发展的目标是提高
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发展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以病人为整体,加强医患沟通,实施心理护理,从而达到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的目标。特别是规模大的医院,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提高医院的床人比是必然发展趋势。据浙江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标准调查报告显示:考虑医院实现后勤社会化的现状,医院全员床人比已不适应定编的要求,提出了“三级综合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床人比”标准:卫技人员为1:1.15,护理人员为1:0.60;二级综合性医院床人比:卫技人员为1:0.90,二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为1:0.55,二级乙等医院护理人员为1:0.50;三级中医医院床人比:卫技人员为1:1.13,护理人员为1:0.55;二级中医医院床人比:卫技人员为1:1.00;护理人员为1:0.50。
(2)提高临床医师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比例。医师岗位是医院占据主导性的岗位,医师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医学诊疗模式的转变、医师诊疗工作站的建立、新学科、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及医院功能的拓展,医师承担的角色、任务和压力越来越繁重。住院医师病房编制=科室病床数/8(每名住院医师担当病床工作量各科平均为8张床)已成为国内医学专家的共识。同时随着医院信息化和临床检验自动化,对药剂、检验和收费人员的需求将减少。据浙江省对15家综合性医院人员配置现状调查分析报告,所调查的15所医院总床位5593张,职工总人数7949人,卫技人员总人数6538人,占职工总数的82.25%。在卫技人员中,医师、中医师2453人,占30.86% 。而广东四家具有代表性的医院的医院医师所占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平均为35.52% 。
(3)人员定编时除要考虑医院的规模外,还要结合医院的医疗业务量、技术水平、医疗业务指标、医院学科建设水平。建议参考以前对三级医院评审的做法,对三级特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的人员配置应有差别,对三级特等医院的人床比可配置到1:2.1∽2.3 。
另外对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多的医院可适当增加人员配置。教学编制国家规定为15%, 但各医院、各科所承担教学任务有轻有重, 统一比例缺乏科学性, 经测算按每年150学时配备1名医师计算, 50学时以下不予配备。博士点科室可另增加1个编制。科研编制指有上级批准的研究所的科室和重点学科, 根据其功能和性质适当增加1~2个编制。
超床位使用率编制是指床位使用率超过93%, 且科室现有人员大于或等于应编人员数,可适当增加1~2个编制。
(4)对承担干部保健任务的要按照干部保健规模、病床数等按卫生部1978年颁发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标准单独核编。
(5)三级综合医院医师职称结构比例: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例为1:2:4:7或1:3:5:7的“宝塔型”是最理想的。但随着现行职称晋升制度的改革,三级综合医院的医师职称大多呈现“漏斗型”的不合理结构,造成评聘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和谐。这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由于现阶段三级综合医院临床上使用大量的进修医生和临床研究生参与临床工作。通过组织临床高年资专家进行专家讨论,确定3个研究生的工作量可以相当于一名住院医师,2名进修生的工作量可以相当于一名住院医师的换算比例。同时对实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院,大量的住院医师系非编制人员,加上进修生、研究生较多,医院医师结构可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按1: 3: 4: 2比例的实际情况岗位进行适当调整。
4 结语
核定编制是科学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前提和基础,而医院床位数是计算编制的最基本依据。各临床科室床位编制数按病源量和学科发展需求,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核定,并经各学科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在核编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满负荷运行”的原则、“依照床位功能”的原则、“重点突出”的原则。总的来讲,三级医院定编的人床比为1:1.8∽2.3;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总编制的80% ,对信息化程度高和社会后勤化好的单位应不低于85%,其中医师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30%,护理不低于50%,药剂、检验等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可适当调低2—3% 。理想的三级综合医院医师职称结构比例(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例)应为1:2:4:7或1:3:5:7的“宝塔型”,但对实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院, 如同时拥有较多的进修生、研究生, 医院医师结构可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按1: 3: 4: 2比例的实际情况岗位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78)卫医字第1689号.关于《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通知,2004广东省卫生年鉴
[2] 方鹏骞,魏晟等.三级综合性医院住院医师配置现状分析与评介.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0):709-712.
[3] 赵怀峰,应微微等.浙江省二、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组织机构编制现状分析.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9,19(5):33-34.
[4] 梁立强,赵怀峰等.浙江省综合性医院人员编制分析报告.中国医院,2007,11(3):17--19.
[6] 傅征,王耀宗等.病例分型研究概述.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389-391.
[7] ,张卓鸣等.医院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的探索.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6:342.
[8] Wang BB, Ozcan YA, Wan TT, et al. Trends in hospital efficiency among metropolitan markets. J Med Syst,1999,23:83.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雾化吸入儿童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患者和隐性感染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普通病例表现: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1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少数重症病例表现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危机生命,及时收入重症医学科(ICU)救治。重点讨论是普通病例,2011年4月~2012年9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0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53例普通病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107例,男60例,女47例;年龄1~6岁。对象均符合小儿手足口病的普通病例诊断标准:①有流行病学的资料。②伴或不伴有发热,多表现为中等程度的发热,偶尔有高热,体温39℃以上。③手、足、口、臀部皮疹,以手足口疱疹为主特征,疱疹基底部有红晕,部分病例疱疹发生在臀部。④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部分病例血肝功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心肌酶谱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本组患儿凡具有以上临床表现普通病例纳入标准,年龄1~6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对照组54例,男33例,女21例。
方法:所有患儿根据需要给予支持及对症处理,①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②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③退热,口腔痛的用喉友气雾剂局部处理等;④对照组给予支持及抗病毒利巴韦林10~15mg/(kg·日)静滴治疗,连用3天,佐以口服中成药;⑤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重组人干扰素1~2μg/(kg·次)加生理盐水3~5ml,雾化吸入每次10~15分钟,2次/日。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48小时内体温正常,72小时内不流涎,能进食,正常玩耍;②有效:72小时体温正常,一般状态好转,5天不流涎,能进食,正常玩耍。③无效:治疗4天仍发热,流涎,进食受限,口腔黏膜充血,溃烂明显,合并细菌感染,或出现并发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包中队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结果
两组疗效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2.5%,对照组70.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在发热消退时间,口腔、手足疱疹消退时间,治愈时间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讨论
抗病毒作用是重组人干扰素α-1b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功能,它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有效地遏制病毒侵袭和感染的发生,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小儿受到病毒感染后,内源性干扰素水平显著降低,重组人干扰素α-1b能及时补充外源性干扰素。运用于重组人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也有诸多优点:①作用直接,与药物接触面积大;②有多种药物受体:干扰素受体、β2肾上腺素受体、胆碱能(M)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与组胺受体等;③不经过血循环直达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疗效好;④避免或减少全身用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而且方法简单,无创,家长与患儿易接受,同时也避免了重组人干扰素肌肉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如引发高热。雾化吸入时应注意加强手足口病的知识宣教及口腔护理。文章结果显示,小儿手足口病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总有效率92.5%。优于对照组,其退热时间,口腔,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因此,重组人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安全有效,且病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705.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2(b)-163-02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ADR)和报告工作的不但加强和深入,ADR在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带来的危害性已引起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高度重视。重视和加强对药物ADR的了解,对于医疗机构来说,不仅可避免对患者的伤害,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对改善医患关系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现将本院2008~2010年收集的符合报告要求的274例ADR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以本院临床药学室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从各临床科室收集的274例符合ADR报表要求的内容为基础,并对报告数据进行必要的规范。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依据ADR报告表,分别对274例ADR所涉及的患者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具体药品以及引起的ADR临床表现、ADR的归转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药品分类方法、ADR累计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描述、不良反应报告类型的划分依据分别为:《新编药物学》(第17版)、《WHO不良反应术语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附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Excel进行数据统计,由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年龄、给药途径分布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74例ADR患者中,女143例(52.19%),男131例(47.81%)。年龄最小7个半月,最大82岁。5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ADR比例较高为167例(60.95%),提示老年人用药更易发生ADR,发生ADR的年龄分布见表1。
2.2 引发ADR的给药方式
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共209例(76.28%),提示临床静脉给药应加强监护,发现ADR应及时处置,注重静脉给药的合理性。不同给药途径引发的ADR例数及构成比,见表2。
2.3 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274例ADR报告中以皮肤及其附件器官损害最多为168例(52.01%);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55例(17.03%);排第三位的是神经系统反应47例(14.55%),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情况,见表3。
2.4 ADR涉及的药物种类
274例ADR报告涉及的药物中,居首位的是抗微生物药,为140例(51.09%);其次为中药制剂51例(18.61%),其中主要为中药注射剂,ADR涉及的药物种类及构成比,见表4。
3 讨论
3.1 ADR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
274例ADR报告显示,ADR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人群,但50岁以上人群发生ADR的比例较高,60岁以上ADR发生率为32.48%,位居首位。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往往患有多种疾病,合并用药较多,同时老年人组织器官老化和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减慢,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易致药物积蓄。男女性别比为1∶1.09,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与文献报道相似[1-2]。因此,在临床的诊疗用药过程中,对老人和女性患者应加强药学监护,使用药物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与医源性疾病的关系,对用药剂量、间隔时间等方面多加考虑,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3.2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引发274例ADR的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占76.28%,其原因为静脉给药直接进入血液,无首过效应,静脉注射液的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均是引发ADR的可能因素[3]。因此建议医师在临床诊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做到能口服给药达到治疗目的的,尽量不要静脉给药,可以小剂量多次给药的,不要一次给予大剂量,这样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
3.3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本院274例ADR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皮肤及附件器官损害占52.01%,位居首位,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红肿等,这类症状较易发现,报告病例数也相对较多。其次为消化和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昏、头痛等。本院ADR报告大部分来源于住院部,从记录中发现,ADR发生后一般都能及时被发现,在经停药或给予抗组胺、激素等药物处理后,症状均能消失,大部分症状轻微。
3.4 ADR与药物种类的关系
表4统计数据显示,抗菌药引发ADR的构成比和涉及品种居各类药物首位,为140例(51.09%),抗菌药物在本院临床使用量大,本院临床药学室统计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一般都不低于80%。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是导致ADR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抗菌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引发不良反应占第二的品种是中药制剂,为51例(18.61%),其中主要为中药注射剂,这与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品种繁多,而且大量上市,由于其临床研究资料不完善,使用后出现了较多的ADR。中药注射剂由于提取组分复杂,质量标准研究受局限,使得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注时易于发生ADR。近年来不断有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受到了医药界的高度关注[5-7]。
3.5 ADR的转归
多数ADR能被及时发现,一般症状轻微,停用可疑药物后并给予对症治疗都会好转或治愈,出现的死亡病例是院外转诊的严重ADR病例。本院274例ADR报告中,治愈245例,占89.42%;好转28例,占10.22%;严重致死ADR 1例,占0.36%。
4 小结
通过对ADR的监测和报告,使我们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虽然ADR不可预测,但大多数ADR可以通过临床医生和药师在用药之前做好前期工作,诸如问清患者的ADR史、家族过敏史、药物配伍禁忌、合理的给药剂量和时间间隔、静脉注射剂的滴注速度等,尽可能地降低ADR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邢玉柱,毕娟,陈汛,等.2008-2010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6):558-559.
[2] 任剑雄.我院243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7(24):117.
[3] 孙定人,齐平,勒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40.
[4] 刘心惠.我院39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38):3622.
[5] 刘文,汪曲,孙爱华.我院2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9(3):134-137.
[6] 刘艳.我院44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7):646-648.
[7] 吴虹,梁健成,黄义昆,等.药品不良反应442例的分析报告[J].广西医学,2011,33(8):1050-1052.
关键词:A群轮状病毒;婴幼儿腹泻;厦门;
A群轮状病毒为RNA病毒属, 属于呼吸病毒科的成员之一, 可分为A - G 7个群, 只有 A、B、C 群可以感染人类, 其中常见的是A群轮状病毒, 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1-2]。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在腹泻婴幼儿中由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占整个腹泻病的1/4。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A群轮状病毒(RV)引起的腹泻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几乎所有儿童在5岁前都感染过RV[3]。RV腹泻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在秋冬季。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严重者可伴发肠套叠、Reye综合征、心肌炎、弥漫性血血管内凝血(DIC)或血清转氨酶升高等[4]。RV感染是全球性的疾病,我国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是高发季节,不同省区、不同年份高发季节略有所不同,随气候变化略向前后推移[5-10]。
为了解本地区婴幼儿RV感染的感染发病情况,对本院2009-2011年间A群轮状病毒(RV)的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婴幼儿腹泻患儿共2581例,其中男1356例,女1225例。
1.2 检测方法 采集每例患儿的腹泻粪便标本,及时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粪便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采用胶体金法,试剂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具体检测原理及结果判断如下: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在检测板结果判读区的硝酸纤维素膜上包有A群轮状病毒抗原抗体,在检测板样本加样区的滤纸上吸附有用胶体金标记的A群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11]。检测时,将粪便标本用样本稀释液进行稀释,然后滴加2-3滴混匀后的样本至测试卡加样端中心,5-10min内可判断结果。如果样本内含有A群轮状病毒时,样本中的病毒可与试纸前端的“胶体金-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复合物沿膜带层析移动,并在包被了抗体的检测区形成一条红色线,判为阳性,如样本内不含有A群轮状病毒时,检测区不会形成红色线,判为阴性[12-15]。
2 结果
2.1 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2009-2011年共采集幼儿腹泻粪便标本2581份,共检出RV感染阳性标本787份,阳性率为30.5%。其中男性患儿415例检出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0.6%;女性患儿检出372例,阳性率为30.4%;男性与女性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05),见表1。
表1 2581例患儿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The infection rates(%)of the distribution of RVInfection diarrhea in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2.2不同年龄腹泻患儿感染率12~24个月组感染率最高,为35.6%。 ≤24个月的腹泻患儿共736例,占93.52%,为腹泻的主要对象。见表2。
表2 各年龄组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
Table2 the infection ratesTable2 the infection rates of distribution of RV infection diarrhea in all age groups
of distribution of RV infection diarrhea in all age groups
2.3不同季节腹泻患儿感染率 全年各季均可见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患儿,以10月-1月份为腹泻高峰期, 10月-1月份的A群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共500例,占全部感染数的63.5%,12月份的阳性率为最高,达51.1%;其次为1月份和11月份,分别为42.2%和38.9%。见表3。
表3 不同月份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
Table3 the infection rates(%) of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RV infection diarrhea
3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全年各季均可见。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患儿,以10月-1月份为腹泻高峰期,本地区RV感染流行高峰在12月份,与新疆、昆明、山西、北京不同,与广州、汕头、珠海、深圳、南宁相比高峰期相似。本地区处于一个温度与湿度均偏高的地理环境,其流行高峰出现在寒冷期来临前(我市的寒冷期出现在1月份至2月份),与国内其他城市流行高峰大多出现在寒冷期内有所不同。本研究结果还显示,<2岁的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对象,占93.52%,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这与婴幼儿胃肠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有关。12个月至24个月的婴幼儿感染阳性率又比六个月至12个月的婴幼儿略高,这与这个阶段婴幼儿比较好动,又不懂的洗手有关。RV感染一般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对婴幼儿较难预防,对付RV感染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免疫接种。作为家长要注意做好婴幼儿的饮食和生活卫生,室内注意通风透气,让幼儿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在高发季节应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以减少传染机会,做好预防工作。临床上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菌药物以避免导致菌群失调。
参考文献
[1] Parashar UD, Hummelman EG, Bresee JS. et al. Global illness and death caused by rotavirus disease in children [J]. Emerg Infect Dis, 2003, 9(5): 565-572.
[2] Grimwood K, Huang QS, Cohet C. et al. Rotavirus hospitalisation in New Zealand children under 3 years of age [J]. J Paediatr Child Heath, 2006, 42(4): 196-203.
[3] 吴晓莲. 2012例急性腹泻患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6): 1490-1491.
[4] Gleizes O, Desselberger U, Tatochenko V. et al. Nosocomial rotavirus infection in European countries : 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y, severity and economic burden of hospital-acquired rotavirus [J]. Pediatr Infect Dis, 2006, 25(1): 12-21.
[5] 陆惠强, 李晓萍, 姜妍妍, 等.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10, 20(2): 210-212.
[6] 赵丹洋, 邹宝兰, 陈雄敏, 等. 儿童医院感染轮状病毒经济损失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9, 19(18): 2426-2428.
[7] 杨学磊, 任燕, 贾娜尔, 等. 2006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监测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1(10): 1021-1023.
[8] 李梅. 南京儿童医院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19): 1463-1464.
[9] 王清华.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状况调查[J]. 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24): 3827-3828.
[10] 陈红敏, 屈富玲, 王花敏, 等.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特点分析 [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20(32): 91-92.
[11] 马兰, 姜丽娜, 刘晓红, 等.小儿轮状病毒肠炎51例临床分析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24): 1949-1950.
[12] Desselberger U, Wolleswikel-van den Bosch J, Mrukowicz. et al. Rotavirus types in Europe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vaccination [J]. Pediatr Infect Dis, 2006, 25(1): 30-41.
[13] Fang ZY, Yang H, Zhang J. et al. Child rotavirus Infec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acute gastroen teritis in two Chinese sentinel hospital [J]. Pediatrics International, 2000, 42(4): 40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