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全面建设新时期,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因为会计职业道德缺失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是会计界乃至整个经济社会中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发展,会计职业道德也陷入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因此,国家、社会和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也必须自觉的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会计业务水平,做一个勤勉、尽责、合格的会计人员。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一)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如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但这种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二)违背准则、弄虚作假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共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三)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内部监督由于会计监督人员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往往流于形式。外部监督由于点多、面广、任务重,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当单位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 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 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健全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健全的法治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可以起到保证和促进的效用。当新《会计法》公布实施以来,为了保证《会计法》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除了原有的法律法规以外,还应该建立更加健全的会计法规。最近几年来,为了可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中国会计法规制度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相继国家对会计法规、制度等实施了一系列的核算制度。从而确保会计工作有可以依靠的法律,有可以遵循的规章制度。然而,在当代中国的规章制度建设程度下与整个改革开放以来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会计从业员工需要在不断的工作过程中加以完善和健全。所以,会计从业人员都应该随时保持工作执行度,彻底实施《会计法》,必须要求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二)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在我国现在这个会计制度下,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内容更加全面,操作性更强的基本会计职业素质准则。所以,对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检查和监督就变得非常的重要了,但是我们就必须要加强管理机构跟社会舆论。财务工作的外部监督机构如税务机关、审计机关等执法部门要进一步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其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媒工具,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会计的品行,谴责少数会计的不道德的行为。力争在全国营造出一种以“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光荣、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可耻”浓厚氛围,使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深入人心。
(三)加强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各单位和会计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将继续教育和培训列入其业务考核的内容,促使会计人员努力掌握更高的会计技能,提高会计服务质量,使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诚信乃会计之本。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会计事业的生命线。会计人员只有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牢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让“诚实守信”这一道德规范深深植根于每个会计人员的心中,中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才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会计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关键词】就业;高职计算机课程;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认同度偏低,“这些不满意的因素往往不是业务上的,即不是智力因素上的,而是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围,诸如不能遵守劳动纪律,不准时上下班,工作缺乏责任心,不能很好的与他人合作,不愿干小事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一个技术或知识的容器、载体,而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将本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能力和良好的人格品质。
一、计算机素质课程体系理念
计算机素质课程是指人们在自身基本素质的形成过程中,将人文知识经过环境、教育、实践等途径内化于身心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内在之物”,其外显为人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等,是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品质的集中体现。
计算机素质课程体系,旨在把学生人文知识内化为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气质、人格、修养等的一个系统,从课程结构体系看,既包括以学科课程为主的显性课程,也包括环境课程和实践课程等隐性课程。
二、计算机素质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
计算机课程体系是为培养学生目标而服务的。计算机素质课程体系的目的,就在于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人格和尊严,以人的综合发展为根本目标。计算机素质课程体系不是为了装饰门面,而应该切切实实让学生真正理解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之间的深刻贯通与渗透关系。一个人只有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和人文力量,才是真实的人文素养。高职教育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因此,高职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在素质教育观的指导下,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出既有过硬技能,又有敬业精神,以及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等职业品质的现代职业人。
三、计算机素质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高职教育如果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教育目的必然是传授职业技能知识为主,反之,以终身教育和以人为本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职教育目的必然是传授职业素质、思维和方法为主。而学校教育只是人生受教育的一个阶段,它不能够给你塑造终身,更不可能永久“专业对口”。高职人才的职业素质、健全的个性最重要,职业技能次之。
(二)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将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大素质教育模块内容,和适应特定岗位需要的专业技术应用与实际操作能力、奠定个体生涯发展基础的社会适应和社会实践能力、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创业创新和学习发展能力等五种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层层分解细化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素质拓展教案的编写、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以及其他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真正实施“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自主发展”的教育目标。
(三)坚持综合开发为宗旨的原则
理论课教学在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下,要注意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综合开发。课程体系的开发要着力研究什么专业应该设置什么样的课程、课程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自然衔接和过渡、理论与能力形成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开发要注意该精减的要精减,该合并的要合并,防止将一门课开成多门课。彻底杜绝因人设课的现象。
四、计算机素质课程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确立计算机素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计算机素质教育的基础地位并没有得到落实,并没有起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改善学生智能结构、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这就需要提升课程理念,在课程内容、体系和建设中,充分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地位,以确保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构建计算机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建设中应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确定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文素质教育贯穿职业能力培养全过程,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脱节的问题,使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同步提高。
(三)构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全方位课程体系
高职计算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空间有限,要广泛开发课堂之外的其他渠道,整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体系、有侧重地进行人文教育。显性课程方面,要注意选修课与必修课在课程内容上的合理分工与相辅相成,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教学效率;隐性课程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全方位、全程的教育,在学生的培养上有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这正好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相吻合。
参考文献
[1] 吴海霞,王焕梅,王雪香,唐蓉萍,民.论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01).
[2] 孙晓鲲,齐再前,刘晓宇.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高职学生全面发展[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02).
关键词: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校企合作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52-01
1 推进校企对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1.1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我校所成立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由本校的教师和社会药店、医院以及药厂等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专家共同组成的,旨在搭建一个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有行业的监督指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并且实现互惠多赢的平台,进一步的推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和合作就业,提高我校的办学活力。
1.2 建立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在学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与我校合作的医院、药厂以及社会药店等各类企业应全程的参与起来,制定课程评价标准时,应将行业标准、教育标准和企业标准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的改进并且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学校和企业应共同监督和评价教师所开展的各类教学活动,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的规范制度,从而为校企的发展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时,我们应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建立、课程体系的构建、校内教学、企业教学、见习实习以及就业情况六大方面入手,从而全方位的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表1)。
1.3 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
在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单位、学生集中的实习点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同时应设置一个专门的联络人员,其主要负责对企业的调研和走访工作,了解企业领导的用工需求,并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以及经营体制改革等方面与企业的领导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企业对学校所设置的相关专业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学校才能不断的改进并完善专业的设置工作。
1.4 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建立能够约束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管理、监督和评价的方法,制定《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实施管理办法》以及《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等文件,大力推行“双师双挂”制度,企业的领导应担任学校药学专业的带头人,而学校药学专业的教师也应到制药企业和医院中挂职,既提高了药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2 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校企合作的推进成果
(1)专业指导委员会应定期的召开人才培养校企座谈会,专业教师和学生在会上可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到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教师才能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学生也能够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而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专业教师应建立完善的实训课程模块,根据本专业的实际特点制定具体的训练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展实训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们学会做人和学会做工,真正的培养出具有一定岗位经验的优秀青年学生,从而为企业和学校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2)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起到桥梁的作用,为企业和学校之间搭建一个科研服务的平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向企业推荐其所需要的学生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服务和技术支持。另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还应全面的掌握学校药学专业的教学情况,企业的领导或是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应定期的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们可能遇到的实践性问题,整合科研平台,从而实现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科研共享关系。
3 结语
通过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方式,保证校企合作育人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为地区经济发展输送“适用、实用、能用”和“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端技能型药学人才,对提高药学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发挥积极作用,为高等药学教育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建
构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不仅可维持校园的稳定安全,还能促进自身发展。现阶段,高校保卫干部队伍整体建设良好,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薪资待遇不理想等。在新形势下,积极构建职业道德素质,改进队伍结构,加强培训,提高薪资已经成为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本文对于职业道德素质构建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高校保卫干部职业角色认定
保卫工作隶属于职业范畴,主要负责保护人类安全,消除危害因素,为满足保卫对象的安全需要,结合客观条件,使用物质、技术方面的手段,与危害因素抗衡。高校保卫工作作为保卫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维持高校全体师生的安全,在校园内进行有效的防范活动,切实保护法律尊严,严厉打击所有违法违章行为。从职业主体和服务对象层面来说,高校保卫干部同时兼顾着教师、执法人员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等多个角色的职能。在教育方面,不同于专业教师,高校保卫干部服务于全体师生,应充分利用所有场合开展宣传教育,面向全体师生大力宣扬法制知识,指导全体师生应认真遵守法律规范,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另外,高校保卫干部应规避在校园范围内出现违法违章行为,有效抗衡外界危害因素,切实保障教学、校园活动等的安全、有序开展。高校保卫干部虽然具有治安辅助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但不具有刑事执法权,高校保卫干部属于服务人员;在思想教育方面,指引高校师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维持政治稳定是高校保卫干部的主要目标。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保卫干部在高校内部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保卫干部的职业道德素养就十分重要。
2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成因素
在职业生活实践活动中所映射的道德素质便是职业道德素质。在道德规范体系中,职业道德素质主要由职业、家庭道德以及社会公德等构成,在不同职业中,具体的规范内容和要求存在差别,因此,可将职业道德素质确切的界定成建立在公民道德素质之上,具有职业特征并满足道德规范标准的一种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含职业道德认识、意识等,是从业主体一定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比较稳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职业道德素质的构成因素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从以下三视角进行探讨:
2.1以教师视角分析
(1)热爱自身岗位,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关心和尊重学生,表里如一,专业水平较高,专业知识扎实,注重日常言行举止。高校保卫干部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独特的魅力、丰富的知识和崇高的品质,严格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虽然课堂不是高校保卫干部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其本质属于育人工作,和高校教师拥有相同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严格遵守教师规范,才能有效开展教育工作;(2)从法制宣传教育层面来说,为全面落实普法工作,应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面向广大学生有效传输法制知识,注重课堂教学,这要求高校保卫干部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3)在职业道德素质倾向方面也存在差别,对于高校保卫干部而言,更加倾向法律以及管理层面。在充当教师角色时,不仅要具备基本道德和教学水平,还应熟知法律等知识。
2.2以执法者视角分析
(1)高校保卫干部站在执法角度上,应严格遵循公平、全面服务的原则,严格遵循客观事实,公正执法,熟稔业务,团结向上等。执法人员的日常行为和国家法制以及执法机关紧密相关,在社会生活中还将执法人员比作社会医生,在执法实践中,如若不能彻底解决纠纷,将会对稳定的社会秩序构成威胁。由此可知,执法人员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将会引发严重后果;(2)执法人员除了尽忠职守、甘于奉献,还应适度退却;(3)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高校保卫干部应充分使用现代技术手段,有效降低智能犯罪率。高校保卫干部在充当执法人员时,应尽忠职守,全面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具备灵敏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沉着稳定,意志坚定,逻辑思维发达。
2.3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视角分析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信仰应坚定,理论知识扎实,思维方法合理,业务能力较强,魅力独特。通常思想工作是在以下两种条件下进行:一方面,在师生思想中出现不应有观念时,另一方面,师生行为出现不正当表现时。若出现不正当表现,工作难度系数较小,若出现不应有观念,则应进行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平等视角下愉悦的展开工作。高校保卫干部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扎实的理论知识,全面掌控校园以及社会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开展合理的政治保卫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保卫干部应积极走入师生内部,明确师生的真正需要,针对不同工作的开展采取适当的方法,以平等的视角进行工作,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畅通。品质、个能能力、专业知识和情感是组成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因素,高校保卫干部在兼任教师、执法人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重角色的同时,其职业道德素养相应的也应具体以上三重身份的部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保卫工作的顺利进行。
3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策略
(1)增加对职业价值的认识。为做好分内工作,高校保卫干部应正确认识自身职业价值,构建和现展相一致的职业观念。因此,保卫干部应深入认识职业价值,进而形成强烈的工作动机,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得到更多师生的认可和尊重,树立威望。(2)重视保卫干部能力素质的培养。个人能力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活动效果和整体质量,能力素质在评判职业道德素质指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影响着威信树立情况,且是有序校园秩序的前提条件。现阶段,从整体层面上来说,高校保卫干部能力素质不高,例如,科研能力欠缺,导致高校保卫干部无法科学分析实践活动,也不能准确判断工作规律,工作效果并不好,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保卫干部的发展。(3)提升高校保卫干部的知识水平。若想增强职业道德素质,则应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水平,增加知识积累量,拓展视野,认真学习与之相关的其它学科内容,特别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学习。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犯罪手段呈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大部分犯罪活动和高新技术紧密相关,如若仍然采用传统手段,将会适得其反。虽然,当前高校保卫干部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积累和时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分人员的学历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保卫干部的形象,不利于保卫工作的开展。由此可知,应积极改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积累量,拓展视野,这是新形势下构建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为改善知识结构,一方面应加强学习,掌握最新理论知识,明确前沿问题,并以此为中心,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应注重交流,旨在通过及时的交流和探讨,明确自身不足,共同进步。(4)培养高校保卫干部的职业情感。个体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心灵反应,因个体差异,千差万别。高校保卫干部只有对职业生成浓厚的情感,认同工作职责和工作义务后,变成自由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会人云亦云,具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因此,我们应重视高校保卫干部职业情感的培养。消除自卑情绪,正确认识自身岗位,同时,全体师生应大力支持保卫干部,重新认识保卫干部的职能和价值,消除偏见。
4加强高校保卫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以及不安定因素的慢慢渗透,高校安全稳定局面并不乐观,外加高校保卫干部的综合素质较低,和当前的高校保卫工作存在差距,因此,应加强队伍建设,这在校园秩序维持以及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1)有助于维护校园政治稳定。对于高校保卫干部而言,校园政治稳定是其主要内容。积极构建职业道德素质,加强素质建设,增强高校保卫干部的责任感,提高政治敏锐力,有效把控形式,全面分析各种问题,强化防范意识,提升教育水平,提升校园政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切实维护校园稳定。(2)保持良好的校园秩序。校园秩序是教学以及文化活动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生数量极具增加,校园开放程度逐渐增加,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在校园内出现突发事件的几率增加,安全隐患加大,危险因素增多。同时,增加了高校治安环境的复杂性,这要求高校保卫干部应具备较强的能力,构建一支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保卫队伍,增强驾驭能力,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有效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5结语
高校保卫干部与校园的安全稳定紧密相关,高校的发展依赖保卫部门,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应认识到高校保卫干部的重要性,提升价值认识度,重视能力培养,积极构建职业道德素质,使其有效履行自身职责,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打造一支实力较强、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高校保卫干部队伍。
作者:闫红洁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林绍平.新形势下高校保卫干部管理能力提升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2).
关键词:民航;机务;职业道德素质;高职
民航机务是在地面上担任航空器机体、发动机及通信电子维护工作的人员。民航机务从事飞机检修工作,保障航空机务系统飞行安全,将机械原因飞行事故万时率控制在0.1以下,飞机完好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把飞机的安全隐患降至最小,是一项十分专业、高技术性的工作。
保证安全是民航行业最关键的职业道德规范,因为安全是公众对民航评价的第一要素,发生的任何事故都是对公众利益的直接侵害,也会对民航运输企业的信誉和生存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民航行业院校是培养民用航空机务维修工程生产一线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主要教学、科研单位,在当前我国民航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针对机务学生的现状和特点,采用有效的途径提高机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机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现状与问题
了解机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是构建机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体系的重要前提。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校企合作单位、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中选取了合作时间比较长,近两年来吸收我院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代表性的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这些企业是:南方航空数家分子公司、厦门航空、深圳航空、广州飞机维修公司、白云地勤、天河机场等多家行业企业。调查问卷为了便于用人单位填写方便,设计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机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用人单位看重的职业道德素质,用人单位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调查对象为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和一线生产部门负责人。本次调查共向13家企业发出55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5份,有效率100%。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1份,问卷回收率93%,有效问卷278,有效率98%。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基本持肯定态度,并对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院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现状。但仍然反映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职业道德素质实践能力培养
民航行业院校培育机务学生,为民航企业培养具有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实践是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为机务学生创设了条件优越设备齐全先进的实训基地,极大地促进了职业素质的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部分,也需要学校创设一定条件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实践能力培养,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从本意上来说,职业道德应当是应用型知识,而目前机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因此大多数时候停留在说教上,容易流于形式。此外,高校开设的“两课”——《基本原理》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都局限于“一般职业道德”教育,对“行业职业道德”涉及较少。
2.职业道德素质开发模式单一
目前我院对于机务学生职业素质的开发主要途径为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择业观与职业观的教育,同时向学生介绍民航行业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与求职方法等。除此外,几乎没有系统对行业职业道德进行培养的课程,缺乏针对性,更未形成专门课程体系,削弱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获得的能动性。
3.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在高职院校从事德育工作的队伍基本以两课教师和政工干部为主,目前尚未成立专门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和人才梯队,也尚未建立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培养和进修渠道。担任职业道德教育的这部分教师大多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一般非民航类专业出身,与专业教师相比,他们对民航行业的了解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二、推进机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几点对策
1.将岗位意识融入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岗位意识即对所处工作岗位应当担任的职责的理解。加强和提高机务学生岗位意识的培养才能确保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行业对机务岗位的要求。作为一名机务学生,务必要深刻了解并认同机务工作的岗位意识,才能自觉、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岗位职业能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教职成[2006]4号文中提出的。做好工学结合,强化实践环节,是促进学生获取职业道德素质并实现知行合一的主要途径。
工学结合也为象牙塔里的机务学生打开了触摸社会,深入了解民航业的一扇大门。优质民航企业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教育基地。我国的民航企业具有完善的制度,优良的企业文化,拥有一大批具备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优秀员工。机务学生处在这样一个工学结合的环境中,通过具体工作环境和优秀员工的言传身教,很容易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例如机务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更深刻地理解了三十二字机务作风,即“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严格要求、遵章守纪;迅速准确、细致周到;团结协作、刻苦耐劳”,这看似简单的三十二字,却是机务队伍的思想内涵、行为以及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而这也是机务学生最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2.采用多元化的职业道德素质开发模式
民航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机务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得行业对机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其中包含了从业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民航行业院校作为为行业企业培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校园内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能有效提升机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如何引入优秀的行业企业文化呢?①校园文化包含在办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引入企业文化,就得从办学的各个方面都满足行业企业的要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生管理等等。②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特色实训基地文化。目前我校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已颇具规模,软件设施还需耐心建设。以行业文化氛围建设为例,可根据行业运作条件的要求,搭建适合机务工作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起同飞机维修车间典型工作任务一一对应的校内实训车间。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资源,实施生产型情境实践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实现培养专业技能与岗位适应能力训练的目的。在实训场地悬挂、张贴相关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等,创造更加真实的工作场景,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3.全员育人与专员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并举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灌输和引导的过程,更是一个感化、熏陶和养成的过程。学校只有牢牢把握各个育人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为机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做出有力保障。专业课教师应利用有限的课堂及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履行自己的职业职责。同时专业课教师的 “师德”“师风”都在潜移默化中强烈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道德价值观。此外,选拔和组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人才梯队是职业道德教育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从而实现全员育人与专员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并举。
4.充分利用隐性教育资源
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隐性课程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对人文素养相对薄弱的工科机务男生而言,充分利用隐性教育资源尤为重要。①营造行业氛围。在教室、宿舍楼道等地方可展示三十二字机务作风,行业企业简介、优秀毕业生荣誉墙等,突出行业介绍、先进的企业理念、行业标准等内容的宣传。②注重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航模制作大赛、技能大赛、民航知识竞赛、公益活动、参观行业企业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体验,增强对行业的认识和理解。
5.借鉴企业管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习惯
职业道德素质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也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讲明白。职业道德素质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态度,也需要学校加强科学管理严格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品格。可借鉴民航企业对员工的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方式,将职业环境中的规约、法纪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在实训基地可以试行“公司制”班级管理,建立仿真行业企业管理模式。通过仿真企业管理模式,锻炼了学生实际管理和处事的能力,也拉近学生与行业的距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习惯,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
参考文献:
[1]吴万敏编著.行业标准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道德建设应该从职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培养,达到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生活中自觉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在一定的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与现存最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社会主义职业道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的内容和特点,并在社会发展、个人价值的体现等诸多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El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职工道德素质,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放眼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人的基本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的素质是多方面.而职业道德素质作为道德的一个基本方面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道德素质的高低.从而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高低职业活动是一个人一生中主要的生活内容,人生价值、人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是通过职业活动实现的。职业是个人与社会交往的交汇点.职业行为是个人与社会进行交往联系的基本方式。所以人在职业行为中的道德表现、道德品质就成为一个人道德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的品德、精神境界、价值观念也主要通过职业活动体现出来,并充分展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只有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提高人的整体道德素质,从而全面促进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其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最大利益经济法则能够不断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很多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依靠法律和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障,但道德的调节方式也必不可少。法律规定告诉人们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道德行为的执行完全靠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的支配,它调节的范围非常广泛,作用也更持久。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很好地约束各行各业的行为。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大量事实表明,职业道德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引导和教育得力,职业道德水平高,就能对整个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是不会自然形成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教育、引导和培养.不断克服旧的、腐朽的思想和观念,才能真正树立起全新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培养是通过具体的训练、学习等途径来促进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职业道德培养是一个过程。
职业道德知识的培养职业道德知识的培养是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理论基础。自身具备了扎实的职业道德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规范等理论的认识,进而提高职业道德行为选择的能力,提高对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应当首先从明确认识开始,这是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意志、信念等问题的基础。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在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困惑,如追求经济效益与拜金主义的关系、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眼前利益的关系等问题。随着社会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职业道德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在重要的道德原则问题上辩明是非.自觉抵制错误思想.把握好人生的航向。
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所谓职业道德情感.就是指人们在处理自己和职业的关系及评价职业行为过程中形成的荣辱好恶等情绪和态度。主要包括对所从事职业荣誉情感、责任感,对服务对象的“亲如一家”情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乐业等。职业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会成为一种稳定而强大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职业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就是为了让人们发自内心地崇尚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鄙夷不道德的行为,树立起正确的道德理想,产生强烈的见贤思齐的情感和愿望,从而模范地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职业道德意志的培养所谓“意志”是指人确定目的并用选择手段以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其外部表现是语言和行动。职业道德意志就是指人们在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它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形成道德品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精神力量。有没有这种坚毅果敢的职业道德意志,是衡量每个从业人员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中职;食品类;职业道德
一、中职食品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现状
近年来,中职学校面对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源结构较普通高中要复杂很多,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共同的问题是自信心不足,不求进取,自控能力差,基础文化素质低。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对湖北省武汉市及鄂州市共7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的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中职学生道德素质的调查和分析。在关于“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你是否可以自觉遵守道德规则”的问题的调查显示,有17.9%的学生表示不能自觉遵守,有36.9%的学生表示可能不会自觉遵守,有31.5%的学生表示会自觉遵守,还有13.6%的学生表示肯定会自觉遵守。这说明,有54.8%的中职学生的道德自律承诺偏低,需要加强。例如,某大型食品零售企业的一名中职学校食品专业实习生,利用处理过期变质食品的机会,偷偷地把过期、变质、变坏的货品低价出售给小贩,谋取私利,后来被同事揭发。这种行为对消费者的权益和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这个错误严重违反了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同时也与职业道德相违背。我校于2011年4月对长期接受我校毕业生的32家企业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关于“贵公司觉得从事食品专业工作的中职学生哪些方面存在不足”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8.1%的企业认为中职学校食品专业学生到达工作岗位后普遍表现缺乏工作的责任心、企业忠诚度与职业道德。这说明,中职食品类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令人堪忧,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自律性不够,道德行为能力偏低。
二、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导致中职食品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等。其中,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以下缺陷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 教学课程内容不合理。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必修课为《经济政治与社会》和《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常识教育,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提供了重要保证。《职业道德与法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课程都是中职教育体系中普遍适用的课程,对食品专业当中一些与专业知识有关的职业道德并没有涉及到。在绝大多数学校里,全校无论是贸易、财会还是食品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德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是一样,授课的思政教师也是一样的,当然,授课内容也是一样的,因此缺乏合理性、针对性,从而严重影响了职业道德的培训效果。虽然部分中职学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针对学生未来可能的就业方向融入职业道德知识,但是由于专业课程课时较少,加上没有配备必要的教材,所以教师在讲授中只是泛泛而谈,对食品专业来说并不适用。
(二) 教学方式、 评价标准单一。
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对应的思想政治观点与道德标准。有些教师将这门课程看作普通的理论知识课程,仅为学生讲解概念,有的学校由于教学资源紧张、师资有限,思政课程是实行大班教学,有些甚至是网络教学、远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令学生了解各种思想道德标准。可是说理性教育使学生丧失了中心地位,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传统思政教育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上课出勤与上课表现为辅,分数达到要求就可以通过考核了。这就导致学生上岗后只能讲大堆的道理,却不能将这些道理运用到实际当中。
(三) 德育工作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食品专业知识不足。
近年,我国中职院校不断扩招,作为必修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供不应求,大批非专业出身的教师加入了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体系当中,有些教师一边学习理论一边教授课程,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忙于理论的灌输,由于对食品行业的相关要求缺乏充分的了解,只能向学生传授一些大道理,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引导与帮助。就食品专业的教师而言,他们是工科毕业,专业素养较高但是在德育课程中缺乏一定的人文素养。他们在上专业课的过程中一个是时间不够,不能够有效地讲授德育内容,另一个是素养不高,无法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所以在中职学校中专业教师不会涉及职业道德教育,就算有所涉及也是泛泛而谈,那些诚信和道德都是大话和空话。
三、加强和提高中职学校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
针对中职学校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对食品从业人员的要求和期望,作为中职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 设计合理的职业道德课程内容, 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德育教材。
首先,应当加强教材的建设。在选用、编写教材的过程当中要坚持自己编写与引进优秀教材相互结合,按照食品类职业道德具备的特征,鼓励思政教师与食品类教师合作编写或者商议选择教学使用的教材。教材中应当加入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案例选择的要求应当具备真实性,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其是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就是说这些案例必须是实际生活中或者是今后的工作中极有可能会发生的道德问题。利用教学教材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食品类职业道德要求标准,为学生今后参加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课程内容中要注意食品相关法律法规问题。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是将来走向基层食品操作的工人,从事的都是食品的生产和检查的基础工作,为保证人们吃到健康安全的食品,要加强其对国家法律法规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了解力度,熟练的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知道以后的工作中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对违反食品行业职业道德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
(二) 开展多样化教学, 评价标准多元化。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不能引发学习兴趣,教学工作也不能获得理想效果。在课堂上,应当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重点表现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教师应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以便能够加强教学的最终效果。教师需根据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社会实际存在的问题,紧密联系课本内容,科学设计一些讨论题目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展开分析。教师并不为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是根据职业道德标准正确引导学生的观点,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分析来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另外还可以采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对大型企业的操作车间进行参观实习,进行社会调查,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质量意识。
由于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考评中只是依靠试卷考评是不够的。应该将试卷考评与道德考评内容相互结合。例如,我校制定了《学生德育标准评价体系》,并率先在食品专业中试行,评价的内容除了包括传统的德育评价要素思想政治、社会公德、诚信守纪、团队精神等,还加入了食品行业特有的要素安全意识、卫生习惯、行业法律等,评价人包括学生本人、班干部、班主任,在学生实习期间,还加入企业作为评价人。通过德育标准的评价,使学生明白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并把职业道德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并把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堂。
首先,把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的学习列入全体教师的年度继续教育计划,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特别是理论联系学生实际、社会实际的水平。
其次,把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渗入到食品专业课堂里面。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不仅仅思想政治教师的任务,更是食品专业教师的责任。食品专业教师在专业课堂中渗透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既可使食品科学理论与实际具体、有机地结合,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有血有肉,效果更好。例如,在学习《食品营养卫生》时,使学生理解“民以食为天”“责任重于泰山”,结合食品安全事故实例,分析在食品生产、加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食品营养与安全的因素;在学习《食品添加剂》时,使学生清楚为什么必须合理使用添加剂和添加剂法规管理知识。
四、结束语
目前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属于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发展中国家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甚至更加的严重,只不过具有比较小的影响范围。我国同样面临着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中职学校食品类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食品安全问题发挥了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郭冰清.中职学校如何开展职业道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 2009,(6).
[2]李书国.我国食品安全教育体系亟待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5).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技术人才;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161-03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1]新时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所呈现出的跨越式发展,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规模扩张,而是从院校数量、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的增长转向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机械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2]因此,机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机械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舞台,要提升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本文认为,应建立起机械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评价机制,从而更有效地监测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的成效,切实提高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进一步保证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机械专业技术人才职业道德素质评价机制的特点
职业道德,是指职业人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3]评价的对象很广,有物、事、人,等等。对事的评价包括对人的行为的评价,把对人的某些方面行为的评价综合起来,形成对人的评价。[4]我们所说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评价,即指对职业人的职业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的评价及其对个体人的评价。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对于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机械类人才的应用能力,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这种模式下的职业道德素质评价机制应具备以下特点:
1.评价机制多样性和多元性
建立评价机制的目的,就要使得职业道德素质能够有标准可依据,这个标准是与社会的文明水平与企业特性相关的。早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职业分类也比较笼统,所以没有专门对职业道德的评价机制。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评价标准越来越细致化,规范化,道德标准渐渐细化为社会道德、职业道德、个人道德等,这才出现了要求建立职业道德的评价机制的呼声。既要使得职业道德的评价机制规范化,就不得不采用考试这种方式。考试这种评价方法,在人类有了文字之后就逐渐开始运用,体现了评价标准的规范化、客观化。然而,机械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评价,是对职业人在职业行为中的评价,评价的种类很多,如对职业人的品德评价、性格评价、心理素质评价、责任意识评价,等等,其中对能够自己表述的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考试进行,其它则不行。思想觉悟,公平程度,心胸,探索精神等人格品质范畴内的评价,属于高层次的评价,其评价机制应采用非考试形式。这些非考试形式的高层次评价,因为其的评价形式会相对复杂,难以用简单的方法完成,也不会像考试那样具有一定的形式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职业道德素质的评价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有考试形式的和非考试形式的,许多情况下甚至只能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形式反映出来。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就是说对某些人的表现,公众都有自己的评价,评价结果记在心里。
2.评价机制专业性和多重性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目的是在扎实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培养集知识和能力于一身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立足于学校、企业、社会三个层面之上。所以,职业道德素质评价机制与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也成为该评价机制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之一,见图1。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职业道德评价,既要考虑到在理论教学时,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始业教育、甚至是专门的道德课程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也要考虑在实践环节中,包括学生在项目式教学,实操教学,暑期社会实践中,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职业道德的评价。
同时,要重视岗位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教育功能。对企业和社会的教育进行有关的反馈,构建立体评价网络。企业文化能增强职业道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真正能体现一个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时,社会的教育包括宏观的社会公德教育和微观的家庭教育。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有很长时间与社会接触,所以职业道德的评价机制必须联系社会教育。
3.评价机制的双重角色性
职业道德评价必须依据已有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原则,对职业人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行为进行善恶价值的评价。这里的道德主体虽然是学生,但是学生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高职院校培养机械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模式为工学结合的模式,既在学校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时,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扮演着的角色,其职业道德评价应以学生在校学习的方式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仅仅在学校的学习不能满足机械类人才的实操能力培养,必须通过工学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提升专业技能。在顶岗实习时,学生往往承担一个岗位的重责,这时候,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就扮演着职业人的角色。
因此,针对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其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具有双重性,由此直接使得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特征具有双重角色性。在评价的时候,既要考虑人才的学生特性,又要考虑其职业人的特性,制定综合评价机制。
二、建立机械专业技术人才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职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能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综合技术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正是它的核心任务之一。”
如今,机械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主要有3种:[5-9]①通过课程建设开展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开设专门课程,定期开展职业道德讲座,在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时穿插职业道德教育等方式;②利用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环境。主要是通过开展一些与职业道德有关的学校活动或社团活动,如职业道德教育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观看录像和相关社团活动,等等;③依托行业,深入企业,在现实中培养职业荣誉感和职业道德。主要运用的方式有,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进行职业道德的现场教育,在顶岗实习中深化职业道德。但是,针对以上的培养途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机制。
科学地开展学生职业道德评价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校风和学风建设。因此,建立合理的、规范化的学生职业道德评价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1.量化形式规范评价机制
量化考核作为传统的评价方式,历史相当悠久,早在人类有文字记录开始,就利用量化考核区分好坏。量化考核方式一方面具有规范性和标准性的特点,而且在所有的评价方法中,使用的数量和规模也是最大的。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量化考核也是评价学生成绩最主要的方法。将平时在学生身上体现的就业道德、择业道德、工作态度、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各方面进行细致化的量化考核。
针对学生在校通过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学习的评价,可以采用量化考核的变相形式进行评价,比如调查问卷、职业素质心理测试等形式。利用学生自身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知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获得该生的职业道德个方面的情况,这类评价方式评价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规模较大,方法简便,并能获得一定的效果。
2.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评价
单方面的专业职业道德教学往往是不够的,职业道德教育还要穿插于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被教导什么事是顺应社会道德、职业道德的,是好事,值得表扬,应鼓励其去做;什么事是有悖于社会道德、职业道德的,在职业情感上是应该改正或避免去做的。而随着空间不同,个体不同所面对的职业道德问题往往是不同的。这样规范化和量化的评价形式,必定不能体现这方面的职业道德教学效果。于是必须借助一些非量化的评价形式。
一个优秀的人才,总是能够表现自己的实际才能,他做的许多事情得到了社会、团体或个人的好的评价(对行为的评价),才得到对其本人好的评价(对人的评价),进而才达到较高的地位。所以职业道德的评价可以通过他人对学生的侧面评价来进行。比如,可以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一块职业道德素质打分,来进行实践教学的职业道德素质评价。实习教师是和学生接触最紧密的人,他们在教导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职业道德素质。通过对实习教师的打分,能很客观公正地评价该学生在实践环境下提升职业道德水平的情况。
3.利用社会反馈进行职业道德评价
职业道德必然与职业人相应的职业联系。学生顶岗实习阶段,也就是学生在外实践锻炼的阶段,他们一方面进入企业,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另一方面,也是将所学习的知识和职业道德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以此来培养和巩固自己的专业思想。所以,在现实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立起用人单位或顶岗实习单位的职业道德信息反馈系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加强教育。比如,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为了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并从中选择较理想的职位,往往在接受一家用人单位的录取后仍然参加别的单位的面试,而在获得更好的职位后,马上就与之前签约的单位解除合同,弄得雇主很尴尬,他们对学生、甚至对学校的印象都不好。利用顶岗实习追踪调查表,追踪在外学生的发展轨迹,并与本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人数较多的企业或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性地调研学生在企业的道德评价,渴望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将调研的案例和素材作为学生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培养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
参考文献:
[1]赵艳霞.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7,1(3).
[2]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2002).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选编(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建军.试论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0,1(6).
[4]杜建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9,1(20).
[5]徐锋.谈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J].伦理学研究,2009,1(9).
[6]郭鲁兵.儒家的职业道德观[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6).
[7]应金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机制的思考[J].素质教育,2009,3(3).
关键词:工会;宣传教育职能;职业道德建设
一、发挥工会宣传的优势,强化职工职业道德在现代市场中的认识
1.1依靠工会的宣传教育为主,强化职工职业道德建设。
1.1.1建设宣传教育阵地
各级工会组织要长期不断地发展宣传,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优势,建设规模适中的图书室或者阅览室,引进大量的图书和报刊;利用网络媒体,加强信息传播;利用广播,不断地在生活中渗透相关知识;办专栏或者黑板报,展出相关内容,为职工提供各种宣传活动基地。
1.1.2利用正反结合的教育方式
要利用正反结合的教育方式,恰当的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的正反事例,提高职工职业道德。事实证明,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离不开职工队伍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良好的职工职业道德素养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上创信誉、树形象、求生存、谋发展。
1.1.3进行职工职业道德教育
工会组织必须把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放在工会工作的的全局中来考虑,充分发挥工会的宣传阵地优势,以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为突破口,以市场需要为重点,全面推进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为企业更好地闯市场提供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为了使干部职工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一个全面、 正确的认识。
首先,要把"以德治国"的方针贯彻落实到职工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中,培育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职工队伍,有利于促进企业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其次,要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在市场发展中的重要性,企业员工如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提高企业的效益,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最后,要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紧迫性,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要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发展形象,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加强管理与建设相结合
工会有健全的组织系统,从上到下,网络贯通,与广大职工有着广泛的紧密联系,可以从组织上确保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人头,引导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作为闯市场的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员高度分散、 工作时间长的特点,这给组织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为此,工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网络优势,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全面推进。
2.1工会建设健全的组织系统
要在职工之间建立广泛的网络联系,加强职工的交流,从上到下,网络贯通。从组织上确保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人头,引导职工群众广泛参与。
2.2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网络优势
作为闯市场的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员高度分散、工作时间长的特点,这给组织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工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网络优势,采取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网络更加有利于工会的组织宣传作用。
2.2.1建设专门的工会组织机构
通过建立相应的活动组织机构,全面负责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工作安排、 信息传递、 情况收集、 汇报总结等工作,把上级下达的文件和领导要求,及时有效的利用先进技术传到外部施工项目部,与基层工会组织经常保持联系,做好上传下达信息收集的工作,从组织上保证职业道德教育的全面开展。
2.2.2合理安排职工的学习时间
有效灵活的安排学习时间,对于工期紧的项目,每天工作时间长,晚上没有时间组织教育学习,我们要有效利用下雨天组织企业职工进行学习。对于处于收尾阶段和搬迁阶段的工程项目,我们就利用施工间隙组织教育学习。干部职工外出,我们要求干部职工带上学习材料进行自学。
生产淡季和安排冬季轮休的队伍,在进行业务技术培训的同时,利用时间充裕的机会,集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对重点内容进行补课。切实搞好检查落实,通过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各基层单位巡回检查落实情况,督促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
2.2.3制定职工职业道德行为
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特点,制定职工职业道德行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是职工工作的行为准则,制定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例如在 《项目经理行为准则》 中,对项目经理做出 5 条 24 款要求,主要内容是:项目经理要坚持 "三讲" ,带头实践 "三个代表" ;要有强烈的法律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时刻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决消灭亏损工程;要廉洁自律、 实行项目部 "部务公开" ,在工程分包、对外公关中严禁 "暗箱操作" ;要转变工作作风,加强 "两堂一舍一室" 建设,切实关心职工生活。 在 《外部市场职工行为准则》 中,我们对职工做出 14 条 32 款要求,规范了职工与地方政府、 群众、 业主、 监理交往准则,施工作业准则,个人行为准则,内部人员交往准则等,并要求干部、 职工认真组织学习,对违犯准则中规定的干部职工进行严肃处理。
三、充分发挥工会的活动载体优势,坚持开展活动和促进生产经营相结合
3.1打造企业自己的精品名牌工程
开展为用户提供服务优质高效的活动,在现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之下,名牌企业是最有竞争力的。教育职工要树立好的职业道德,努力打造自己的名牌精品工程,应是教育的重点。结合集体主义教育,大力开展 "主业发展我发展,我为主业做贡献" 的宣传活动,教育职工热爱油田,以油田发展为己任,保油上产为天职,为油田用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活动,赢得油田用户的信赖。
3.2提高企业职工的队伍技能素质建设
合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市场竞争主要靠的是科技力的竞争。教育企业职工提高职业技能、 增加科技知识含量,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职工的素质是一个企业内在的灵魂,技能素质会让职工更加注重技能方面的培养,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加有利的效果。在培训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向职工宣传渗透技能方面的知识,便于员工拓宽学习的渠道。
3.3建设企业队伍作风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活动。队伍作风是企业战斗力的主要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施工队伍建立优良的作风。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引导干部、 职工弘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等作风。
3.4开展职工一对一帮扶活动
稳定企业职工队伍的实际需要,开展一对一的志愿者帮扶服务活动。我们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主义市场的需要,有效解决职工家庭的实际困难,稳定职工队伍建设,工会组织应一对一的志愿者帮扶服务队,建立家庭档案,设立电话热线,解决好外闯市场职工子女就学、 就医等家庭问题,努力为企业建立稳定和谐的后方队伍。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宣传作用,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不断诱导,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渗透性的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在社会上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职工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整个职工团体在企业中的凝聚力,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企业活的灵魂和榜样。
参考文献
[1]丁庭选.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基于信息观视角的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