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相关热搜:医学检验 医学检验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论文题目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亦是众多专业课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目前,传统的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本文对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体会进行了总结。
1优化教学内容
1.1临床检验基本技术课程的开设
临床检验基础是第二学期才开设的课程,前几届学生反馈,如果前期学习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对新学期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可以更好地进人实验状态,而不是在开展新的实验项目时,把有限的时间耗费在了解基本技术操作上。因此,本教研室编写了校本教材《临床检验基本技术》,并且在学生人学初即开设此课程。该课程教授的内容有:移液技术(移液管及微量吸管的使用)、离心技术(离心机的使用)、光谱分析技术(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及维护、血液标本采集技术(静脉采血法和末梢采血法)与染色技术(瑞氏染色)。学生通过第一学期对上述项目的接触及练习,第二学期上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时操作都比较熟练,容易上手。
1.2改变传统PPT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常以填塞方式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接受教材内容,且一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也较为粗糙’常把课本内容一字不漏地照搬到PPT上,甚至利用扫描仪将课本内容复制粘贴到课件中。如今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均是“90后”,他们反感沉闷的教学氛围及千遍一律的、毫无变化、毫无新意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教研室对课件制作方法进行改进,不再照搬课本原文,而是将重要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再配上与内容对应的有趣的QQ表情、动画等。这样就使得课件非常生动,重点突出,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尿液一般性状”章节中的“尿量”时,介绍健康成人的尿量为1-2IV24h。制作课件时,为了强调1~2L的容量,弹出常见的家庭装绿茶罐子的图片,把具体的数字量化、形象化。讲解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呈毛玻璃样微浑时,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均未捜索到毛玻璃样微浑的脑脊液图片,索性在课件中插入毛玻璃的图片,直接加深学生感观认识。
2强化实验教学
2.1合理分组,充分利用资源
本专业还招收高职单招的学生,此类学生医学基础较好,尤其是检验相关操作经过临床实习已十分熟练。因此,在实验课分组时将其安插在其他学生中间,实验课时让其对其他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示教。例如:在教授静脉采血方法时,虽然学生看过教师示教,但是操作时仍难免紧张,而教师也很难顾及到每一个人’而此时各组高职单招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则能使课程进展顺利,节约时间。
2.2重视实验标本的采集及制备
为了让学生看到阳性表现,实验标本均来源于本地区两家三甲医院。学期初,根据课程进度安排,实验员与医院检验科相关负责人联系,收集相应的标本。若标本不够理想,亦会人工制备阳性标本。例如,开展“尿液有形成分镜检”实验时,实验员会在尿液标本中滴加血常规标本以便学生更好地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实验时,实验员会制备5种不同浓度的标本,展示从阴性到阳性的梯度变化。
2.3应用PBL教学法
PBL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讨论并达到解决问题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m。它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观,在之前学习的相关实验操作均已熟练掌握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能力,而不是停留在只会做实验不会分析的阶段。例如,课前教师从附属医院搜集并整理典型的化脓性感染患者标本’力求临床资料来源真实、内容详尽,包括病例、各项检査报告单和血涂片等。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演示给学生,并确定讨论基本框架,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进行讨论。按照疾病诊断步骤,例如,此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及体征是什么?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是哪些?血常规及血涂片有哪些异常?确诊该疾病临床上尚需进一步检查哪些指标?并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并上机操作血常规检查及观察血涂片,之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利用PBL教学法将相关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不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综合能力,如病例的选择、问题的拟定、激发学生兴趣等能力。
3全员听课,严把教师关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研室全员一学期需互相听课两次。其中,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0次,共20学时,并做好相关记录以备査验。通过听课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4举办技能大赛
第二学年末,即实习前举办临床检验技能大赛。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取消自愿报名赛制,要求全员参加。参赛人员及比赛项目由比赛当天观摩的校领导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名单现场抽取。避免了以往参赛选手均是班级表现突出的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实验室晚上和周末对外开放,均能看到学生练习的身影,真正做到以赛促练,为临床实习做准备。
5改革考核内容及模式
学生期末成绩由3部分组成,即理论考核成绩(占50%)、实验考核成绩(占35%)和平时成绩(占15%),可避免学生为得高分而只背书本知识不重视操作及平时作业书写的问题。实验考核侧重考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习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以往考细胞形态知识点时,均是教师找好细胞’学生分组轮流辨认,导致后面的学生多半已知道考核内容。为此,我们改变考核模式,由学生找细胞,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教师指定的细胞即过关,否则为不及格。平时成绩则由上课回答问题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来决定,而实验报告更加注重分析的书写与实验结果讨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失败的原因。
6开辟校外课堂,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凭借附属医院的优势,组织学生去检验科见习。在临床带教教师的带领下,参与标本采集、上机检验、仪器保养维护和质控等书本上才能见到的操作,使学生产生更直观的认识。学生可以观察临床带教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加强了无菌观念,而且可以参与报告结果讨论,还可以观察血凝仪、流式细胞仪等在学校实验室里看不到的大型仪器。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科学系统地评价疾病,对临床检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及认识,也更切合我们的教学初衷。
7结语
以上措施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检验基础这门课程是有帮助的,随着临床检验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日趋广泛,临床检验基础在医学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我们要与时俱进,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由以往单一的“教”转变为既“教”又“导”,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而课程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将课程按照其所承载的学科知识及实践技能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和比例关系进行排列组合后而形成的知识系统。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来完成,课程体系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和水平。本文结合我校临床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1 构建岗位胜任力为根本的医学理论体系
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将医学理论知识由学科体系的横向联系变为纵向拓展,在对农村及社区基层医生岗位胜任力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临床诊治疾病的工作过程序化成为教学内容,以系统为主线,以脏器为基础,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作为问题中心,按照结构、形态、机能、病变、诊断与治疗的架构形成知识体系框架,体现了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依存性。医学基础将学科体系中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中的部分内容,打破学科界限,按照个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人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及其病变的框架,形成新的医学教育知识体系,分别为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的反应和人体的病变。
2 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时,我们重点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强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知识和能力,增加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和社区基层医疗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模式课程,强化了对社区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康复、健康教育宣传,特殊人群保健能力的实践。使学生毕业后具备从事农村及社区基层卫生工作的基本素质。
3 打造综合素质培养的“立交桥”
在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本文由收集整理合素质培养中我们打造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立交桥,将医学有关的社会科学方面的交叉学科知识纳入课程计划中去,通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及学生的社会实践、名医讲堂、医德大讲堂、生命教育课程实践等形式涵盖了医学伦理、心理、人际交往与医患沟通、团队协作、医学相关法律、医院管理等知识和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了以校训“医道天德”为引领的校园文化在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隐性教育功能。普通教育课程中的“两课”、外语、计算机技术、体育等课程内容,但本课程体系中通过教学内容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普通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准专业课程学习为他人、为患者、为职业生涯服务的技能。 并且由我校教师主编的以岗位胜任力为根本的教学改革系列教材已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
4 全科医师培养的实践类课程的建设
在岗位胜任力为根本的课程体系中实践类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4.1 培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相关的实践课程,包括临床基本技能实践课程、临床辅助诊断技术如检验报告单阅读、心电图诊断、影像图片阅读等实践课程以及各种临床应用技术的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中的核心技术能力。
4.2 培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的实践课程,包括社区卫生及流行病学调查、社区常见疾病的宣传教育实践、特殊人群保健指导等,旨在培养学生服务于基层的“六位一体”的技能。
4.3 培养医学人文素质的实践课程,包括生命教育实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项目的课间实习,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流、医患沟通及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学计划中实践类课程所占比例达到43%。
4.3.1 以岗位胜任力为根本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学习完成了从记忆式学习到形成式学习再到转化式学习的转变,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以患者和人群健康为中心的初级卫生服务工作。
4.3.2 打造特色专业,为全科医师培养提供平台 围绕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特点、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及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培育专业主干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辐射课程的建设。
4.3.3 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注重教材建设,针对新的课程体系自编的校本教材已由人卫社出版。
4.3.4 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把爱的教育、医德教育渗透到两课中,把《中国传统医德》、《医学法律常识》、《医学伦理学》具体到日常岗位中。
【摘要】从临床医学教学的目标出发,以能力本位理论为指导,根据未来 医学人才素质要求进行了课程体系、操作程序、教学策略和评估体系方面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以目的为导向,注重课程为核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与教师互动因素和教学评估环节,并创造条件改善创新教学环境 。
【关键词】能力本位;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58-02
当前临床医学教学在培养模式上,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与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缺乏最新科学前沿知识的融合;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教师上课时“满堂灌”,较少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思路进行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在课程结构上,过于强调专业教育,基础知识面过窄,缺乏人文科学课程,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现代医学科学进展的全新趋势,强调学生能力培养,将成为医学教学中的关键。
一、能力本位理论的涵义
“能力本位”一词最初是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的中文翻译,“能力本位”在中国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指的是所有把能力作为教学中心的教 学模式,狭义即指加拿大的CBE/DACUM教学模式。国外有代表性“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和加拿大的CEB模式,以及英国和澳大利亚的CBET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都对职业能力有明确的界定,都有一套划分能力层次、分析能力结构的办法和标准,都注重实践,都有一套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手段或方法,都强调适应市场的变化。与这种教学模式相配套的“能力本位”教模式在课程设计和实施方面亦显示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全新理念,这又以德国双元制模式和加拿大CBE模式最为典型。其共同的特点是:都以能力作为课程组织的先决目标,都重视实践课程和活动课 程,都以尽可能节约的原则选择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都强调知识的实用性,都把 知识的掌握看成是能力的组成部分和为培养能力服务的,都重视操作能力和技能 的掌握 。
二、 临床教学在能力本位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要研究临床教学的能力教育,首先要为临床医学能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寻求一定的理论依据 。因此,我们应从现代社会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思想的创新观念出发,围绕医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操作程序、教学策略、评价标准等教学模式构成要素进行理论探索。
(一)指导思想:根据未来医学人才的从业素质要求,构建研究型学习课程体系。21世纪的高等医学教育应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医学模式的转变,特别是要重视社会进步和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的宏观背景,培养以人文性为先导、以综合型的智能结构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造性医学人才。
(二)目标内容:要建立与临床医学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其主要框架包括三个部分(1)医学思维与创新的理论知识。通过创造学基础知识的构建,发展医学生的一般创造力。(2)临床专业与技能的指导。通过临床专业和技能的指导 ,发展学生的专业创造力。(3)创新个性的能力培养及其社会实践。该部分的课程设置将有利于医学生品质的培养 。
(三)操作程序:提出问题(临床病例或社区专题)一搜集数据(诊断依据与调查资料 )一形成解释(可能结论)一评估结果(讨论引导)一验证结果 (实践检验)。以上操作程序主要从学生见习病例报告撰写和社会问题调查报告两方面进行设计 。
(四)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以认知、技能和素质三种不同目标进行符号性、观察性和活动性三种方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主,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第二课堂,以技能操作为主,教师将对第一课堂的知识进行再现性操作示范,并为学生在课后进行提示性技能练习创造条件。第三课堂,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相结合,在实践应用中得以锻炼提高。教学部门还要导向性地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和社区医学从业岗位整体任务和局部内容训练,并进行持续性的反馈,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
(五 )评估 :主要通过建立三个领域的评估来实施:(1)认知领域。临床医学决策思维能力考核(专业课程和思维科学相结合的理论考试。(2)技能领域。临床操作水平考试和社区全科医学实践论文评审。(3)态度领域。病人评议学生学风医德、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及志愿者服务社会的价值评价等。
三、临床医学能力教育的实践
根据 2l世纪的临床医生培养目标要求全面适应社会的要求,我们应当减少应试教育的痕迹,重视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医学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经验、教学双方的个性特征等。在此基础上从现代教学论的要素结构出发,调整和改革现行的临床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运行模式,追求能力教育系统动力机制的整体优化。
(一) 目的是导向因素,临床医学能力教育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我们要重视把教育从智力领域扩展到非智力领域,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扩展到学生的人文精神、理想信念、道德人格、思维方式的教育。因此,临床医学能力教育的培养目标追求的是科技素质与专业素质的结合;人文观念与职业特征的结合;个性心理与社会责任的融合;创新精神与应变能力的培植,强调后继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 课程是核心因素,专业课程的调整和改革从时间和空间上提供动力 。临床医学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得以实现的。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其质量关系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课时条件和实践空间,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调整课程结构:(1)削减课程间重复内容。开展了包括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在内的各种医学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实施以问题为引导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并以此为契机,削减课程间重复内容,空出一定的学时数,增加实践课和自学选修课程。(2)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加强了临床医学技能实践和医学服务实践课程计划。例如,坚持授课学时与实践学时之比不低于1:1;加强临床见、实习带教老师的上岗培训工作,使其明确带教要求和操作规范;在严格执行病区专题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实行内、外、妇、儿分科床边技能考核和毕业综合技能操作考试;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基层和专科教学医院、社区教学基地轮回实习,加强学生医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初级卫生保健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医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独立撰写科研论文或调查报告的能力。(3)开设医学前沿理论选修课。不断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树立学习的综合意识、超前意识和终身意识。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对卫生保健需求的变化,调整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开设医学新兴学科和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讲究特色和因材施教是本科生选修课设置的基本原则。(4)开设引导掌握思维方法的相关课程。为了使医学生在进入临床课程学习时,熟悉 医学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已在05~O7级的三届医学生临床课程阶段(三年级下半学年)开设医学思维与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思维科学、医学思维与学习、创造性思维和技法训练、创造力培养与成功者品质修养、研究型实践学习习作等:(5)隐性课程的建设。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显性课程教学活动而言的。隐性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有: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考察和国情、创业教育,结合临床见、实习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等等 。隐性课程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的文化活动来加强医学生的德育实践,并以此作为人文教育的载体。
(三) 方法是技术要素,积极探索结合教学改革成果的教学新方法。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探索和检验这种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面对2l世纪知识的骤增,临床医学教育要强调方法教育,使医学生有能力区别重要和次要的知识,睫其头脑留有持续学习的空间,提高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和吸纳能力,这对于临床医学的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我们积极鼓励临床教师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实施情境模拟法和标准化病例教学法,就是在创新教学方法上的有益探索。情境模拟法是通过一个具体临床情境的描述和演示,引导学生对特殊情境下的病例展开讨论和研究的教学方法。标准化病例教学法的开展动因源于临床上一些非常见病例的教学要求,临床教师将这一类非常见病例的典型体征、诊疗方案进行归纳总结,是在见习带教中由学生进行模拟演示并参与诊治的一种案例教学方法。两者都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主要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病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起到较好的效果,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情境之间的差距,能帮助学生体验从业环境中医患关系处理的方式方法。
(四) 学生是根本因素,教师是关键因素,教与学互动机制为系统提供原动力和 主导力 。医学生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以教师的培养为前提条件。教师不仅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且要善于培养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我们在实践中编写了《临床教师与管理干部基本教育素质培训教程》,并分批对临床教师进行思维科学和创新意识培训,规定45岁以下教师必须以计算机辅助临床教学的要求,在客观上收到了一定成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展新知识,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于知识的再发现的途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不仅可以反馈教学信息,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改进授课质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机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师生间的相互评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参与教学工怍的热情 例如:我们在平时工怍中,无论是理论课、见习课还是实习阶段,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评教工作,与教师的评学工作一起,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机械感觉过敏;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临床最普遍的功能性肠胃病之一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34%-87%胃感觉敏感,但具体关系尚未明确。研究证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主要分布于对辣椒素敏感的初级传入纤维,这种纤维能介导内脏的感觉。本文使用的实验主要研究胃机械感觉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间的联系。实验假设中胃感觉过敏者胃粘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信使RNA水平增高,并且其与胃感觉阙值相关。
一、实验材料与方式
1.将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参照组,需要十五位志愿者,女性九位,男性六位。志愿者需两年内没有任何消化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体检正常,空腹血糖、血、粪、尿等常规无异常,上消化道内镜等检查均正常。
2.选择二十三位消化不良患者,其中女性十三例男性十例。以罗马ò标准为选择准则。
3.使用电子恒压器连接胃底气囊,扩张胃底压力,胃底气囊的容积第一次超过30毫升,此时的气囊压力为最小扩张压;设定一个腹内压力值MDP,在腹内压至MDP之后,继续增压,每1min时记录被测试者上腹部的感受,根据上腹部感觉的程度分四个等级,从1到4压力感持续增大,四个等级阙值分别为感觉、不适、疼痛和最大耐受阙值。
4.利用逆转录PRC技术扩增α-CGRP基因和β-actin基因,采取不同的引物,最后将扩增的产物进行总结,计算二者比值。
5.最后进行统计。样本为两个时,检验方法为t检验;样本为多个时,检验方法为one wayANOVA,数据的相关度采用t检验方法。
二、试验结果
1.相对压力比MDP大,用来表示胃机械感觉阙值时,FD测试组的患者胃内阙值较健康志愿者测试组低时,二者有明显的差异。胃内感觉阙值用容积来表现时,FD测试组阙值在初次感觉时比其对照组低,其他无明显差异。公式计算结果表示,二十三位患者有8位初次感觉的阙值10为患者的不适阙值12位的疼痛阙值10为患者的最大耐受阙值分别低于其阙值的正常下限,在其健康的对照组中只有1人除疼痛阙值比正常下限低外,其他阙值均正常。依照消化不良患者初次感觉的阙值可以将这一实验组分成胃机械感觉过敏和正常两组。
2.实验发现:消化不良测试组的CGRP mRNA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但FD患者胃机械感觉过敏组的CGRP mRNA的含量却远远高于正常组以及健康组,而胃机械感觉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这表明C/A值同初次感觉、不适、疼痛以及最大耐受阙值的先惯性为负关系。
三、总结分析
现有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因素很可能是胃机械感觉过敏,通过前有的试验也证明消化不良确实与胃机械感觉过敏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病例都符合这一条件,我们通过试验证明了消化不良的一个病因可能是胃机械感觉过敏,但不是唯一致病机制,在试验以气囊的容积衡量感觉阙值时,试验结果也与之前试验不同,这可能与受试者年龄体重等有关,所以更稳妥的是用相对压力大于MDP的值来描述胃机械感觉阙值。同时我们的试验也证明目标基因的越强,胃机械感觉的阙值就越低,胃粘膜就敏感度就越强。
对胃感觉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证明,胃在受刺激后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最终将感觉传递至感觉中枢,这时主观的感觉产生。因此任何信号传入系统的异常都会使胃感觉产生异常,对辣椒敏感的感觉神经C纤维里存在着大量的α-CGRP基因,这种纤维的构造决定了其在感觉传输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放大刺激信号或增强神经冲动时,胃机械感觉过敏现象会产生。通过一些相关的动物实验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王宪.降钙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族.见:陈元方,Tadataka Ya-mada,主编.胃肠肽类激素基础与临床.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396-406.
[2]侯晓华.内脏感知与胃肠道疾病.见:萧树东,主编.消化病学新理论与新技术.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81-88.
[3]王绍.感知与运动的整合.见:韩济生,关新民,主编.医用神经生物学.第1版.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 256-285.
[4] Maggi CA. Tachykinins and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 as co-transmitters released from peripheral endings of sensory nerves. Prog Neurobiol, 1995,45:1-98.
[5]Plourde V, St-Pierre S, Quirion R.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in viscerosensitive response to colorectal distension in rats. Am J Physiol, 1997,273(1Pt1):G191-G196.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医学检验技术; 专业建设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自2007年成为国家示范院校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后走向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几年来的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该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力量明显增强,实验实训条件显著改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为基层医院培养出了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才,在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建设整体思路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满足职业岗位群人才规格的需要,要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1]。结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市场调研情况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能熟练掌握常用各项医学检验技术,适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基层医院(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生物技术行业等从事检验技术工作。
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卫生健康为己任,创新“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加强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培养基层医院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2 专业建设改革措施与实践经验
2.1 创新“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市场广泛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和各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分析论证,对本专业面向及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创建了“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学院附属医院是一所直属综合性三级医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是集教学、临床和科研功能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临床见习、顶岗实习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附属医院检验科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任教师共同承担专业技能课理论教学、实践带教任务。学院专任教师轮流安排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临床实践,双方交流临床与教学经验。其二,基层医院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提供场所,也是毕业生就业基地。第1、2学年每个学期都安排1周时间到基层医院临床见习,让学生了解检验科的基本情况和工作任务。第3学年顶岗实习10个月安排在基层医院(其中1个月在乡镇卫生院)。其三,本院作为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利用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及附属医院检验科的优越条件,为周边基层医院提供良好的共享资源,包括技术支持和在岗人员培训,支持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2.2 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加强课程建设力度
2.2.1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通过人才市场调研、行业专家咨询、合作医院参与、专业分析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对本专业面向及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明确适应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结构。将工学结合、院校合作的教育思想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按照“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学并组织实施。
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教学课等五大课程模块构成,其中公共课模块和专业基础课模块的教学由学院专任教师完成;专业技能课模块和专业拓展课模块由学院和附属医院教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课程模块主要由附属医院、基层医院及校外实习医院兼职教师完成[2]。
在课程安排上坚持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专业技能课实验实训时间,毕业顶岗实习为10个月,使实践教学总学时达57%。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等途径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3]。
2.2.2 课程建设措施 一是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学科体系,重建新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将原来的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整合为《基础医学概要》;将原来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课程整合为《临床医学概要》;新编了校本教材《检验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指导教程》,增开了《医用物理学》、《检验仪器使用与维修》课程,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为加强人文科学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增加了选修课程,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改革后的课程设置是针对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来确定的,体现了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具有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特色。二是学院与行业专家、兄弟院校合作共同开展课程建设。目前已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临床检验基础技术》、4门院级精品课程、7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主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3本,编写“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共12本。
2.3 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 几年来,学院通过外出进修、培训、学术交流、实践工作锻炼、人才引进等多种途径,加强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并重点培养了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注重了传帮带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所起到的作用,现已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医教结合、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校内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副主任技师)6人;有硕士学位者4人;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院级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0人;有双师教师13人,占87%。专业负责人是省级专业带头人,也是全国医学检验技术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医学检验分会常委。专业骨干教师每人能够承担2门以上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学院聘请了校外兼职教师16人,他们均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主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任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本专业实现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4]。
2.4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2.4.1 校内医学检验实验实训中心建设 新建了校内医学检验实验实训中心,新增面积约900 m2,新增实验实训室12间,新添教学仪器设备价值为450万元,新开实训项目12个。改建实验实训室7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00万元,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学院建立了开放性实验实训制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明显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增强了对乡镇医院在职人员培训、师资培训、联合培养学生等多种社会服务功能。
2.4.2 附属医院检验科教学基地建设 附属医院检验科新增仪器设备150万元,设备总值达500余万元,进一步充分发挥了附属医院的实训实习基地功能,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见习、临床教学、顶岗实习、师资培训、社会培训等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实习和培训工作中,注重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检验质量控制观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减少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失误[5]。
2.4.3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校院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校已跟50家医院(含乡镇卫生院8家)与签定了实习合作协议,实行院校共同管理学生。学校与实习医院每年举行联席会议1~2次。实习带教老师对本院检验专业实习生的表现满意,许多实习生被留用,实现了“实习到哪里,就业到哪里”的理想。
3 专业建设改革的主要成效和创新
3.1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3.1.1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就业形势好,生源充足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实践,专业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实践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质量高。2007级、2008级、200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90%、92%、95%。学生毕业后参加检验士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均为95%以上。近几年来专业招生学生人数稳步上升,每年招生数在120人以上,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约400人。
3.1.2 毕业生受到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的青睐 特别是乡镇医院,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后都能安排住房,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大多能解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制等,毕业生能安心在乡镇医院从事检验技术工作。
3.2 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明显提升
3.2.1 为县和乡镇医院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一是学院为全市县乡镇医院(含社区卫生服务站)培训检验技术人员共190人次,附属医院接受县乡镇医院检验人员进修20人次。二是学院每年选派教师下乡镇进行技术指导20余人次,对口支援了8家乡镇医院,有效地提高了乡镇医院检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拓宽了乡镇医院的检验业务。三是利用附属医院的雄厚技术力量和先进设备,以附属医院为龙头,建立了基层医疗网络,使农民能享受三级医院的优质服务。
3.2.2 无偿提供教学资源,达到资源共享 学院为对口支援的3所西部地区院校免费培训师资12人,联合培训学生150人,选派4名骨干教师支援建设实验实训室2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3部,编写校本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12本(种),同时已建成的省级精品课程、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均无偿提供给各兄弟院校,达到资源共享。
3.3 创新与特色
3.3.1 创新了“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该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教师“医教结合”,学生“工学结合”,学校与医院的“校企合作”,是顺应社会需要、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6]。
3.3.2 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的相互结合,形成了“校内仿真的实验实训、附属医院真实的临床见习、校外实习医院顶岗实习”递进式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由初级到高级,逐步加强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完全胜任工作的能力。
3.3.3 构建了与人才培养模式配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重建了基于医学检验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块,创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少华,李泳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高职高专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879-931.
[2] 张继瑜,王前,郑磊,等.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实用型检验人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0):1330-1333.
[3] 刑艳,唐中,蒋兴亮,等.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3):228-229.
[4] 王富伟,陈秀敏.关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师型”团队建设问题的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0):172-173.
[5] 苏鲁贤,陈育贤,黄向阳.医学检验常见失误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0,14(8):105-106.
论文摘要:目前,中医药高等教学规模日益扩大,却存在其培养的学生临床技能不强,就业竟争力差等问题,文章就此探讨了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思路,认为中医教育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向市场办学,加强学生的临床能力的培养,切实保证教学质蚤。
高等中医教育起源于上世纪中叶,发展到今天,在校学生人数,办学规模,固定资产,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高等中医教育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并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中医学专业高等人才,从这一点看高等中医教育是成功的。但是,从目前中医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来看,并不太理想。目前的就业情况是:西医院基本不录用中医学专业毕业生,一部分中医院也不愿录用中医专业毕业生,更有甚者,宁可录用西医院校本科毕业生,而不录用中医院校临床硕士研究生。为什么一个中医临床硕士研究生没有西医院校一个本科生有竟争力?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劣势在什么地方?换句话说,中医教育失败在什么地方?
就我的看法,这缘于很多中医专业毕业生进人医院工作,临床工作能力不强,病房管理能力及急诊能力差,不能为医院创造效益。与同期被医院录用的同样经过五年西医院校教育的临床专业毕业生进行比较,临床工作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就是已经走上临床工作岗位的中医师,工作后也要花费很多时间来补习西医课程。对录用人员,医院经过比较,当然会选择能给医院带来最大效益的人员,而且还会为以后的录用工作提供一个参照标准。由于更多的中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被医院录用,不能从事对口的临床工作,影响到中医从业人员的数量一直得不到提高,中医临床阵地萎缩。从中医教育对中医临业的发展来看,非常有限。因而,培养和提高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是中医教育觅待解决的问题。
1树立教育服务理念
随着教育的产业化,中医院校实行收费教育,学生付费上学以来,大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随着“教育服务,教育消费”成为一种理念,人们开始思考自己所付出金钱、时间与所接受的教育服务是否等值、有没有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既是教育消费者,又是教育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必须由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欢迎,为社会所接纳来检验。如中医学专业五年在校教育,毕业后能否被医院这个市场认可?能否从事对口的临床工作?五年的中医学本科教育投人,毕业后能否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针对这种情况,中医院校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服务理念,以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中医教育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合法要求,维护学生的利益,同时也推动学校朝着更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方向变革,真正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有所值,真正成为合格的中医教育产品。
2维持适度的规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招生和就业成了中医院校发展的两个重要的瓶颈,高校为谋求发展,努力扩招。虽然扩招促进了学校发展,但是对医学院校来说,扩招带来了诸多问题。学生数量增加了,而原有的教学资源却不能同步增长,师资力量有限,教室、实验设备、网络设施、后勤保障等处于一种超负荷运行状态。符合临床教学要求的临床教学基地和临床教学床位严重不足,学生临床实习机会减少,缺乏正确的指导和规范化培训,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不强,劣质产品源源不断地流人医疗市场。中医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多是面向中医院,目前国内很多中医院的发展举步维艰,规模较小,就业缺口小。而中医院校的大量招生,导致培养的学生质量下降,学生毕业后不能从事临床,更谈不上发展中医。因此,招生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临床教学基地的规模,确定中医学教育的办学规模。因为没有充足的临床教学资源,就不能保证学生基本的临床实践活动,直接影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3以市场为导向
中医学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培养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初级医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就业奠定必要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也随之迅速发展。高等中医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大学生如何面对人才市场的选择,由市场来决定人才的培养和供应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中医教育的效果最终体现在社会需求上,对人才就业市场进行调研,明确市场所需,使高等中医院校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质量标准真正符合市场需求,是我国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要改变现行高等中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陈旧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使其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由于中医学在当今社会的从属地位,自身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中医教育必须适应医院的模式。为此,高等中医教育要为医院与医生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要主动适应医院的建设需要,要与时俱进。适应医院的模式,即是适应市场的模式,就是适合学生的模式,也是适合学校的模式。中医人才市场需求多来自中医医院,我国中医医院数量有限,大多数效益不理想,人才需求有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医院的工作始终要围绕社会与经济效益这两个中心进行,这就要求医院的所有医生,不管你是中医师或是西医师,都要能胜任门诊、病房、急诊工作,还要能保持和发展自己中医的特色与专长,以促进医院的建设发展。 转贴于
在现代医疗体制下,一个只具有中医临床能力的毕业生,是很难进人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而一个具有西医临床能力的人,可以进人西医院、也可以进人中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从中医师的成长历程看,低年资中医师很难有中医市场,中医临床能力需要厚积薄发,很多中医师都是人到中年才有所成。从培养目标的可行性和市场性来说,高等中医教育培养的目标应该首先是一个具有西医临床能力的临床医师,其次才是一个具有初步中医临床能力的初级中医师。
世易时移,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片面强调是中医院校,一味强调加强中医课程,固守学科传统是不明智的,必须使学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学科如果不被市场所认可,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最终可能走向湮灭。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出发,从中医学和高等中医教育发展大局出发,在保证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中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加强现代医学知识的传授,积极培养现代医药学知识。
4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主要表现为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两个方面。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教学作为人才实战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整个中医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目前中医教育全程中的瓶颈,可以说,中医学生与西医学生的差距很大部分是在实习这一年形成的,实际上这也是由于中医院与西医院的差距造成的。为此,在毕业实习这一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应该重视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应根据高等中医教育的要求选择教学医院,不降低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与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使之符合用人单位与社会的需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竟争。
4.1规范临床带教医师的技能教师在中医教育事业中应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是中医教育的第一资源。所谓名师出高徒,带教老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规范操作。制定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日标,在临床医疗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教学查房、管理病人、病例讨论,以问题为中心的讲座等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他们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4. 2中医临床实习中医学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历史上,传统中医师基本上均是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的。部分院校倡导的本科生导师负责制值得推荐,能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提前实现中医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培养中医临床能力。
4. 3医临床实习作为一个现代中医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西医临床能力,要能胜任医院的病房工作和急诊工作,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接纳。面对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面对医院临床工作的实际,必须培养中医学生的西医临床基本功。中医学生与西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差距,就我个人的看法,很大部分是由于实习医院的差距造成的。综合性西医院在病源、病种、诊疗方面,比中医院具有优势,学生临床机会多。有条件者,如能设立西医院临床实习基地,使其与医科院校的实习生共同实习,一定对西医临床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4. 4建立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不断完善,接近于真实的模拟教具将被广泛应用。中医院由于本身的综合实力不强,竞争力差,医疗的开展不尽人意,学生动手的机会不多。这方面的弥补学校应根据学生实习需要,建立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配置心肺听诊、肝脾触诊、复苏和智能模拟人等系统,建立模拟诊室、模拟医院、模拟病人,以及小型的教学诊室、门诊、医院,供学生临床见习,尤其是解决有创伤性的技能操作训练,弥补临床实践的不足,给学生创造反复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规范化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的临床实际操作奠定较好的基础。
4. 5设立严格的教学质量监管机制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医学教育更是如此。任何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的最终判定都要看其毕业生的素质,所以素质保障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各临床教学点设立相应的教学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严格的考核制度,形成管理部门、科室、实习小组、带教老师等多级管理网络,逐级承诺,层层落实。建立在科考勤和出科考核制度。严格出科考核,内容包括病历书写、回答问题、操作技能等。管理部门按时督促检查,缺勤或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出科。
[关键词] 临床检验人员;职业倦怠;调查
[中图分类号] R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138-02
职业倦怠即对职业厌倦、职业兴趣枯竭,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厌倦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交瘁、能量被耗尽的感觉[1],这和躯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医生的职业倦怠状况,发现医务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2],有研究发现,倦怠不仅与多种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有关,还影响个体的工作,造成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缺勤、离职、与家人同事的冲突增加等[3],而且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对医疗质量、医患关系、同事关系、自身职业发展和生活都会产生消极影响[4],因此,职业倦怠问题与医院的服务质量有密切关系。检验科是医院服务临床、服务患者的重要窗口之一,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医院的良好形象。有学者认为[5],当前各级各类医院(尤其是大型综合性医院)检验科门诊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检验医学的综合发展,因此,探讨和了解临床检验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解决检验科工作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80例临床检验人员进行职业倦怠状况调查,以期为提高检验人员的心理健康,提升工作质量提供干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10月本市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80名临床医学检验人员。纳入标准:①工作1年以上,无慢性病的注册检验人员;②知情同意,愿意参加该研究。其中,男49名,女31名,年龄25~44岁,平均(36.5±9.4)岁,婚姻状况:已婚62名,未婚18名;文化程度:中专14名,大专51名,本科15名;工龄2~25年,平均(17.6±11.5)年;职称:初级21名,中级50名,高级9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职业倦怠水平:采用中文版M职业倦怠量表(Malasch burnout inventory,MBI)[6]进行评定。②职业倦怠程度:情感耗竭及去人格化得分低于临界值、个人成就感高于临界值界定为零倦怠,1个维度得分与临界值有差异为轻度倦怠,2个维度得分与临界值有差异为中度倦怠,3个维度得分均与临界值有差异为高度倦怠[1-7]。以叶志弘等[6]测评的杭州地区护士群体职业倦怠值为常模。
1.2.2 调查方法 征得医院检验科领导及临床检验人员的知情同意,课题研究人员在检验科主任的协助下,组织检验人员进行问卷测评。发放统一的指导语,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要求被试者独立完成。按答题不完整及规律作答者为无效问卷标准。本次共发放问卷86份,有效问卷为80份,有效率为9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评分情况
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
2.2 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构成比情况
80名临床检验人员中,零倦怠者人数为28人,占总人数的35.00%;轻度倦怠者有25人,占总人数的31.25%,中度倦怠者为20人,占总人数的25.00%,重度倦怠者为7人,占总人数的8.75%,职业倦怠检出率为65.0%。
3 讨论
3.1 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临床检验人员的情感耗竭维度得分和去人格化维度平均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
3.2 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
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多种,研究表明,职业压力是重要影响因素,医护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8],这一影响因素提示医院管理者应从职业防护、技术更新、人员配置等方面减轻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源性压力,降低工作疲乏感;其次,社会支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9-10],医院管理者应给予其良好的社会支持,以降低个体职业倦怠;再者为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如人格特征、内外因控制、自尊感、应对方式和期望水平等)。医院管理者应针对上述因素对临床检验人员进行教育和干预,以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价值感,更好地消除其职业倦怠感。
[参考文献]
[1] 陆昌勤.工作倦怠感研究及展望[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3):206-211.
[2] 杨文,赵勇.医生工作压力现状与职业倦怠的研究[J].中国康复,2006,21(6):390-391.
[3] 郑云哨,张天亮,王斌,等.基层医生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3):199-200.
[4] 郑飞中,陈莉.医生的职业倦怠与其背景性因素的关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7,20(6):4-6.
[5] 陈黔.大型综合性医院检验科门诊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军医,2007,9(4):100-101.
[6] 叶志弘,骆宏,姜安丽.杭州地区护士群体职业倦怠常模与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7-209.
[7] 李永鑫,李艺敏.工作倦怠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J].心理科学,2006,29(1):148-150.
[8] Clarke JD,Hopkins ML,Eccles R.How good are patients at determining which side of the nose is more obstructed?A study on the limits of discrimination of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unilateral nasal obstruction[J].Am J Rhinol,2006,20(1):20-24.
[9] Trindade IE,Bertier CE,Sampaio-Teixeira AC.Objective assessment of internal nasal dimensions and speech resonance in individuals with repaired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after rhinoseptoplasty[J].J Craniofac Surg,2009,20(2):308-314.
河南科技大学是河南省三大重点院校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秉持“一切以人才培养和学术进步为本”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建校以来,培养了16万名高级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2008年“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2009年“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 2010年“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
河南科技大学设有26个学院,77个本科专业,6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10大学科门类,具有MBA、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兽医学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等专业学位授予权,是教育部授权的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学校有45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究竟是什么让师资力量雄厚的河南科技大学,对安阳市肿瘤医院“情有独钟”呢?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段广才在其挂牌仪式上郑重提出:品牌专科技艺真,多方联姻攀高峰,胸怀大爱济苍生,人才科技立杏林。
“回眸安阳市肿瘤医院将近40年岁月更迭、春华秋实,我们看到的是安阳市肿瘤医院人在传承医院丰盈而又厚重的历史时,不断更新着事业发展的非凡业绩,续写着医院崭新的华章,这是我们选择安阳市肿瘤医院做附属医院的重要原因。”
品牌专科技艺真
作为全国8个第一批地市级肿瘤医院之一的安阳市肿瘤医院,凭借精湛的医技,无私的大爱,不懈的探求,在肿瘤治疗上颇有特色,饮誉周边,辐射全国,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也催生出了一批广受好评的专科品牌。
食管癌是环太行地区的高发肿瘤之一,死亡率占恶性肿瘤患者的21.8%,居“癌症家族”的第二位,采用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该院自建院以来食管癌手术已超过4万人次,积累病理标本25万例次。肿瘤手术切除率由上个世纪70年代的85%增加到99.2%,术后死亡率由70年代的2.7%降低到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6%,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1.0%,位列国内外先进水平。胸外科年收治食管癌病人5000余例,年食管癌手术3000余台次,5年生存率大于31.6%,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小于2%。为降低食管癌手术带来的损害,医学界探索采用微创手术小切口法治疗取得了进展。小切口微创手术的手术切口长度只有6~10厘米、无需去除肋骨,然后在数字胸腔镜的辅助下手术。其优点是病人术后恢复快、近远期并发症少。安阳市肿瘤医院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涉足该领域,经过近10年的磨练,如今治疗技术日臻成熟。微创治疗食管癌已成为五个胸外科常用方法。
放疗科开展的食管癌放疗、食管腔内热疗以及肺癌、鼻咽癌、肝癌、乳腺癌、淋巴瘤、直肠癌、宫颈癌、转移癌等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该院的肿瘤放疗中心,利用引进的整套国际先进放疗设备,通过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精确定位、精确设计、精确治疗。这样,大量的肿瘤患者特别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可以不开刀、无痛苦、花费少,轻松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医院对添置先进医疗设备一向是“大手笔”。目前,医院的放疗等设备都是比较先进的。有一次,该院邀请放疗技术专家来医院指导工作,当看到他们的放疗设备后,不胜惊讶,赞叹“徒弟都要超过师傅了!”
安阳市肿瘤医院内科化疗共有五个病区,十分注重肿瘤化疗的规范化。医师分批前往全国知名的肿瘤医院化疗专业进修,强化肿瘤化疗专业知识自学能力,使肿瘤内科的医师肿瘤基础理论和肿瘤化疗知识逐步提高。迄今为止,在医院接受化疗的肿瘤病人已达数十万人次,为肿瘤病人延长了生命,减轻了痛苦,受到了广大癌症患者的好评。
安阳市肿瘤医院外科进行了乳腺疾病的基因、标志物、病理及细胞学诊断与研究,同时开展了乳腺癌根治手术、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检测及清扫术等,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妇科以其精湛的医术,良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开腹手术已达省内先进水平,接近国内先进水平。阴式子宫切除术开展已居省内领先。介入科每年介入治疗病人500余例,开展的肿瘤介入治疗与放疗、化疗、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技术,经皮穿刺肿瘤的活检及消融治疗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为了打造特色品牌,安阳市肿瘤医院整合医疗资源,组织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核医学科、放疗科等专家定期会诊,无论什么样的肿瘤患者,只要住院治疗,都会享受到专科专家的联合会诊,得到最佳治疗方案,让肿瘤治疗专业化、精确化,治疗费用合理化。“不论是手术、放疗、化疗、微创等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还是区域动脉灌注、冷冻、生物治疗等现代化手段;不论是仪器配备,还是人才储备,安阳市肿瘤医院在肿瘤治疗方面基本上都可以覆盖。”路常东说。
多方联姻攀高峰
路常东院长说,医院只有在不断开放发展中,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取营养,才能使医院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安阳市肿瘤医院利用区域特点和病材、自身医疗、预防优势,与国内外同行朋友有着广泛的联系。该院与美国西亚图癌症中心、挪威国立肿瘤医院、中科院北京肿瘤医院、301医院、广州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中心、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中国抗癌协会、中国初级保健基金会等30多家肿瘤医院、大学和科研单位密切协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肿瘤医院等国内著名肿瘤专家定期坐诊、会诊和手术。
1992年~2004年,安阳市肿瘤医院与挪威国立肿瘤医院先后开展了PDT治疗早期食管癌研究和食管癌癌前病变阻断治疗研究项目,为早期食管癌患者提供一个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双方还开展了乳腺防治研究合作项目,建立了“中挪乳腺疾病防治中心”。医院先后选派了6名医疗骨干到挪威考察并合作研究,同时挪威国立肿瘤医院也特派19名专家到该院参与研究工作。2008年2月至5月,安阳市肿瘤医院与挪威国立肿瘤医院协定,双方各投入人民币100万元,开展“中挪PDT项目10年随访”活动,对1997年普查过的人群进行健康状况调查,以期进一步了解光动力照射技术在食管癌的治疗、癌前病变的干预效果。该项目于2008年10月9日正式启动,到2009年3月10日顺利完成全部随访任务,共计随访1.6万余例。
2008年安阳市肿瘤医院与河南科技大学联合开办了临床肿瘤学硕士研究生班。2010年12月16日,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挂牌。
2010年8月22日,“采用全基因组关联技术发现中国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易感基因PLCE1和C20orf54”成果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发表。这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省科研课题的科研项目,市肿瘤医院作为第一合作单位,医院多名专家参加了科研工作,该成果使医院享誉豫北,闻名省内。
2011年11月,在郑州召开的全国食管癌规范诊治指南巡讲暨首届河南食管癌规范化诊治进展研讨会上,安阳市肿瘤医院被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食管癌临床研究分中心,并于2011年12月经省卫生厅批复,正式成为河南科技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标志着该院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目前,安阳市肿瘤医院与广州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腔镜中心、广州中山医院肿瘤医院超声内镜中心、河南省肿瘤医院、总医院等多家医院联结成会诊网络;与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合作开展规范化放射治疗;与中国抗癌协会共同开展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合作开展消化道肿瘤普查、妇科肿瘤普查等健康扶贫工程,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据了解,该院利用这些院校领先的科研,尖端的实验和雄厚的开发潜力,通过外联措施,实现了院内医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团队提升”,推动了该院特色和重点专科优势品牌的形成,带动了医院整体水平和治疗效果的再提高。
胸怀大爱济苍生
安阳市肿瘤医院院长路常东说,一个门诊病人可能有1~2个人陪同,一个住院病人可能有3~4个人陪同、9~10个探视者。一个带满意而归的患者可能带来10个、20个新患者,患者及其亲友就是医院最好的广播员和代言人,医院在提升服务质量上大有可为。
规范服务流程。该院根据肿瘤疾病的特点,制定了完善的服务流程。设立导诊服务台;实行“门诊值班主任制”;全部科室365天应诊,门诊挂号不限号;门诊挂号时间从原来上午8点提早到现在的7点30分,检验窗口提前30分钟开窗服务;抽血检验时间延长到下午5点;98%以上的检验项目一个小时内出结果,缩短病人看病等待时间。
提供全新服务。2007年初,该院成立了安阳市首家专业从事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机构——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中心在“满意服务”的基础上推进“感动服务”。全程导诊、免费提供的营养早餐、“一体化”的健康体检方式、追踪随访等健康保障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体检者的需求,并连续3年被安阳军分区选定为征兵体检单位。
推行临床路径。结合常见肿瘤的特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食管癌、贲门癌、乳腺癌、肺癌等常见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做到每天临床评估、辅助检查、医疗文书、健康教育、功能锻炼、活动护理、治疗处置、变异记录等具体要求。
临床科室以临床路径管理为主要目标,细化质控指标;医技部门则围绕临床路径和医技检查特点强化工作效率指标,使医疗工作变得更加科学。自2007年3月实施以来,住院平均日从31天减少到26天,出院平均费用下降500余元。
药品阳光招标。为了严防医药购销、设备采购上的不正之风,医院推出了“阳光行动”。在药品采购上,所有临床用药必须在全市统一招标范围内,并经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集体研究后,交由药品主管部门按计划采购供应。
减轻患者负担。医院对下岗职工、贫困群体减免床位费、治疗费,优惠幅度达到20%;同时开展了“关爱老人,关爱健康”献爱心活动,对7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70岁以上费用减半;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联手对全市农民展开上消化道疾病免费普查;与北京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合作,深入滑县开展食管癌癌前筛查;医院还开通健康直通车,派出专家医疗队送医送药到边远乡镇;组织医护人员节假日下乡进村,开展义诊咨询活动等。
加强质量管理。医院外科是重点科室,手术期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为此,安阳市肿瘤医院建立了严格规范的手术管理流程和病人身份“腕带”识别制度,并重新修改完善了“ICU病人收住标准”;制定了“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和“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等一批规章制度,医疗质量管理成为医院提高和保证诊疗水平的重要保障。
细节提升服务。安阳市肿瘤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深入开展细节服务年活动,不断细化服务措施。全院共制定出902条关于科室管理与服务质量的“细节每一”,进一步健全了岗位工作规范。推行就诊“一卡通”,落实收费公示、住院费用一日清单、服务信息查询等制度,设立监督投诉电话,聘请30名监督员,建立大厅行政总值班制度,及时接待患者问询并协调各窗口工作。通过细节服务,该院实现了人性化细节服务的“无缝隙覆盖”。
人才科技立杏林
事业留人,感情暖人,环境润人。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安阳市肿瘤医院党委竭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们留得住、用得上、发挥好。
安阳市肿瘤医院门诊大厅里,摆放着崭新的科技项目介绍,有患者熟悉的优秀医师,有暖人心扉的科普指导。好多病人看过后,总会评赞上一番。
说起这些新的科技项目和优秀医学人才,院长路常东如数家珍,像曹景峰、师晓天、耿明飞、张卫民、郝安林、苏文中、冯瑞庆、李小兵、胡崇明、侯建彬、王卫杰、宋清荣等一批杰出的胸外科人才,他们擅长食管和胸肺部肿瘤的治疗,尤其擅长手术治疗,手法细腻,并发症少;王俊生、焦智民、王洪海、吴涛、牛春莲等人在化疗领域颇有造诣,他们制定的许多化疗方案,正在成为全省推崇的“金标准”;李保中、蔺瑞银、王海学、肖建安、靳迎军、邱献华、赵守然、胡建民、等普外科专家,在肿瘤外科手术上被称作是“一把快刀”;马缓、林丽红、高雁荣、李秀芳等妇瘤科专家,在妇科肿瘤诊断治疗中胜人一筹;周福有、王俊生等四人当选省医学会首届肿瘤专业学会委员;段成州、蒋明当选省抗癌协会首届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周福有、李志平等七人担任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师晓天、王俊生、吴芳红担任市卫生局抗菌药物评价委员会专家……路常东告诉记者,这些掌握了高新医学技术的优秀医生,每日正忙碌于就诊的肿瘤病人之间。今天的安阳市肿瘤医院,以他们为代表,构成了医院金字塔型的人才方阵。
当前,医院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才作用,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医院;管理信息;临床;信息系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质量和管理质量成为医院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效率和决策的正确性,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是最有效地方法,同时医院规模的扩大,更使信息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而今,如何将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协同发展,创新医疗服务的模式,从而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效率和决策的正确性,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问题。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mationSystem,HlS),按照美国Morris.F.Collen教授所给的定义: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PatientCareInformation)和行政管理信息(AdministrationInformation)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的平台,即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一般分为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两个部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HMIS)主要是支持医院的行政管理与事务处理业务,减轻事务处理人员劳动强度,辅助医院管理,辅助高层领导决策,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从而使医院能够以少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包括门诊挂号、门诊收费、住院登记、住院收费、设备管理、医务统计、人事管理系统、辅助决策支持等系统。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InformationSystem,CIS)主要是支持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收集和处理病人的临床医疗信息,丰富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并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病区医生工作站、病区护士工作站、合理用药系统、临床检验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实验室检验信息系统、手术麻醉系统、重症监护系统等系统。
1.医院信息系统的优势
1.1优化流程,降低医疗费用
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挂号、分诊、就诊、收费、发药、检查、检验、治疗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贯通,使患者在门诊各个环节的停留时间减少,在医院停留的时间大大减少,接诊时间能够缩短近40%;接诊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即可一目了然的了解患者以往就诊情况,还可以查看检查、化验、手术、治疗、处方以及疗效等情况的报告。通过PACS系统医生还可以看到病人的放射影像资料(如CT片等)。从技术层面上避免了重复检查和重复收费。降低了患者看病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同时提高医生的接诊效率。
1.2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纠纷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医生直接通过计算机下达医嘱,护士只需十几分钟便可将一天的医嘱核对完毕,将医嘱分门别类地打印成各种执行单,避免了手工转抄医嘱易错抄、漏抄、重抄等弊病。特别是合理用药功能可以对药物医嘱中可能存在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注射液体配伍、重复用药、过敏药物、禁忌症、副作用、用法用量和特殊人群用药等潜在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及时性监测,将监测信息提示给医生或药师,使其更好地考虑用药方案、防范用药风险,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1.3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患者满意度
信息化建设确保了财务数据的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财务、划价、下医嘱等环节的人为错误率降为零。医院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时,能够有效地判断出经营的优劣,及时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掌控和调整。动态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等,同时也从侧面减少了医院处方的流失和病人拖欠费用现象,保证了医院经济收入,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信息化避免了病人多次排队,方便病人就医,促进病人满意度的提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特别是收费部门的担保透支管理系统,可以为无主病人,不能及时缴费的危重患者,虚拟上费,从而绿色通道自动开通,患者可在本人没有交一分钱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各项诊疗活动,避免了以往遇到这种情况,逐级请示、审批签字等繁琐手续所造成的抢救、治疗时间的延误。
2.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长远规划
有些人把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误以为只要买些计算机一连就实现联网了,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细致且具有风险的工作,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长期规划。
2.2缺乏专业人才
医院计算机专业人员在医院受重视程度不高,待遇相对较低,其收入大大低于同行在社会上的标准收入,导致人才外流,导致医院缺少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和既懂计算机又懂医学的复合型人才。
2.3缺乏好的合作伙伴
医院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走合作开发的道路,在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前,医院在考虑到信息设计、软件水平、维护及故障处理等实际问题时,存有后顾之忧,以至于不敢大规模开发整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只能开发一些小系统,无法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势。
2.4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
当前医疗和行政管理工作中人际关系或“人治”的比重过大,而规范化管理使各级人员的权责分明,操作透明,将损害一部分人员的利益,导致医院管理模式没有明确规范。
2.5缺乏电子医疗文件的相关法律规定
目前医疗文件的规定是处方必须手工签名,必须特定的处方,门诊病历和住院病案等医疗文件也必须采取专用的格式,这就限制了电子病历的使用。
3.医院信息化建设建议
3.1电子医疗文件合法化
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认真研究电子医疗文件的合法化问题,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规范、安全高效的特点,制定出合理法规。
3.2医疗和行政管理模式规范化
建立规范化的医疗和行政管理模式,规范当前“人治”的管理模式,推动信息化建设。
3.3医院管理流程合理化
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时,要把流程研究作为各级人员的基本任务,做到流程优化,确保信息化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4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专业化
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大规模医院网络和复杂的医院流程基础上的整体系统,需要由专业化计算机公司和医院共同完成。
4.结语
医院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医院管理的水平,优化就诊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缩短患者就医时间,降低就医成本。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但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其优势将逐渐展现。医院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医院各部门间信息共享,还可以实现跨地区各医院间信息共享。这样,无论患者在任何一家加入跨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医院就诊,医生通过该平台就可以看到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就诊情况。医生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病人的第一手资料,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既避免了重复检查、重复治疗,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又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