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现存校企合作的主要办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校企合作”是通过深度融合高校、研究机构、龙头企业等重大实践平台和资源优势,弥补高校教育自身功能的欠缺,逐步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综合教育机制体制,在改革创新传统教育模式、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创新型国家需求等方面尤为重要[1]。
1.1高职院校订单式合作模式
采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技术人才需求的状况和职业技能要求由企业与学校共同设定课程和实践培养体系,组织开展教学和岗位培训,促进高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同步、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一体化的形成。而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的模式,学生能迅速适应岗位,但模式单一,技能领域受限,偏重技术型实践操作,理论科学层次较弱。
1.2校企共建基地或共建园区合作模式
学校通过和专业对口行业或企业的合作,充分考虑双方各自的需求,搭建学生工学结合、校企深度融合的管理平台,形成集生产性实训、企业产品研发、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教师科学研究等产学研为一体的基地或产业园区,从而开展及实施各种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水平提升的项目合作。但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重建设轻测评、校企共建基地在运营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导致绩效成绩不突出且难以评估局面。
1.3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合作模式
通过全面校企合作,深度搭建产学结合的职教平台,促进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结合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1][2]。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专业作为典型的成功案例,以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为引领创新实践校企合作机制,强化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更不可能与生产实践相脱离,课堂理论知识教学和企业生产实践性教学成为该教学形式中同等重要的两种方式,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以下简称中大南方)医学检验系由学校与云康集团合作办学,正是探索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的新发展与新思路。
1.4校企联合参与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打造产学研结合平台,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措施,全面构建能够满足社会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目标,符合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体系。例如,最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以"企业学习"为主构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正在进行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卓越计划"的实施的探索。此模式合作方式多样化,但存在“学校热、企业冷”、计划试点持续扩展受限等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持续合作的方式仍有待探索和研究。
2校企合作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注重临床实践性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和操作培训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职业技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强化学生将课程相关知识通过实践培训与临床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实用性及临床综合思维能力[3]。
2.1本科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医学检验技术的教学模式单一、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大多数课程配套实验均为验证性、重复性实验,主要目的为巩固理论知识,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生难以形成创造性、综合性、主动性和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同时受“教师为教学主体”思想影响,学生形成被动式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低,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相脱节[4]。以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为例的众多院校正积极探索新实践教学模式[5],通过开设综合设计实验,增强学生实际操作和对多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无法实现临床病例的新颖性和代表性,难以达到临床和试剂检测项目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授课教师自身实践技能的缺乏性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谋求生存和创新发展、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就必须通过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从而面向市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探索出与本专业性质特点、与现代医学及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校企合作模式。
2.2校企合作模式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用探索
以校企合作模式为背景,建立专业性实践教育教学基地,转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让学生从课堂走进企业,深度熟悉行业最新资讯、前沿技术、科学知识。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医学检验系由学校与云康集团合作办学,是国内医学检验教育首批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专业学科。医学检验系依托中山大学和云康集团深厚的医学底蕴和广阔的平台,拥有一支兼具企业实训能力及课堂教学水平的“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包括国际医学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一批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研究员、检验科室主任和高级工程师。通过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国际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等国外高校及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积极为学生搭建海外学习和研修平台[4-5]。这意味着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可以接触先进的实践操作、国际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也是非常重要。
2.3校企合作模式下中大南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学习成效分析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探索,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目的是提升医学专业技术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举措,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双重提升。通过与云康基团建立校企合作医学检验专业实训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使实践教学走上了正规企业化的道路,学生能够得到云康基团各个部门检验技师最为专业与优秀的指导,教师在参与过程中也全面提升了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创新教学理念,锤炼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加入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培养出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优秀综合素质,同时又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学生自主的探索出规范、高效、有特色的学习途径。通过企业实践扩展课程内容延伸学习,增强其对应用型内容知识如血液学检验技术等的掌握程度,同时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知识运用、问题解决等过程学生应用型学习和反思型学习方式得以改善。学校教育结合企业实践明显提高学习速度,大幅度缩短消化知识的时间,比如免疫学检验方法等,仅靠学校教学,需依赖网络资源查阅、观看视频讲解,花费大量时间且效果不佳,进入企业实践进行实际操作,真真切切接触到仪器设备,自身有意识的去实践运用,促进的主动性学习。
3校企合作是符合医学检验专业办学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3.1医学检验技术的学科性质要求改革传统育人模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现代实验室科学与临床医学的高层次的结合,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对该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医学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操作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充分融合[6]。国内医学类本科院校课程活动中,往往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而弱化实践教学,学校开设的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不能体现科学实验的新颖性和先进性,限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使高校学生的技术能力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规格不符。根据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医学检验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3.2学生学习成效评估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深度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健康持续发展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发展质量,经过教学论与实践论加工后呈现给学生的知识体系与适合相应的学习方式融合,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高校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技术知识之外,更迫切期望拥有企业岗位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实践过程为其获取专业知识、增强实践技能、强化职业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储备拓展能力等方面搭建了崭新的平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要顺应大学生对实践型学习方式的偏好,将基础理论学习融合于实践培训、实战操作、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在真实生成项目或案例中学习,大幅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医学检验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质是全社会的合作、是教育与企业的全面合作、是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教学标准的接洽与融合。
The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Master's Degree in Laboratory Medicine
LI Xixia, WANG Xiaochun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Xiangya Medical Schoo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3)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master's degree in laboratory medicine must be commenced from two aspe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new situa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original Clinical laboratory diagnostics of first class discipline Clinical medicine(granted a medical degree), On the other hand,the laboratory medicine technology of first class discipline medical technology(granted a science degree). It is imperative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establish new graduate cultivation model.
Key words laboratory medicin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全国所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已于2012年9月开始由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改为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本科招生,相应带来的是,原来硕士招生专业:临床检验诊断学势必受到影响。建立新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使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形成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以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调整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与教育专家联系的有效途径,在师资培养和医学检验技术研究生教育中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提供适当资源,促进教师和学生进行地区及国家间的交流,提升研究生整体素质。
1 医学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教育部于2012年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原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代码1003)中的医学技术类(1010)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级学科,为医学门类中11个大类之一。医学技术类(1010)下设: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和听力语言康复治疗技术等8个专业。目前国内大约有112所学校设置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4年全国共招生近10000余名),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大致有:医院临床实验室(包括医学检验科和科研实验室)、科研院所、血液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体外诊断企业和商业化独立实验室等。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去向,即选择报考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由于各地、各校具体情况不一,这部分学生占各校每年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各不相同。
目前全国举办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中,有68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有28所。根据新的专业目录,全国所有办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相应调整,例如,突出了“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特性而相对缩减了“临床医学”知识的传授,以符合国家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随着上述调整,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今后医学检验技术(代码101001)专业毕业生欲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都会面临一个共同问题:没有相应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硕士学科专业可以报考。为此,在经过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教育部医学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校际协作理事会”的讨论,向教育部申请增设“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授予理学学位),以满足包括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内的所有下属“医学技术”门类的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愿望。全国所有院校已于2013年9月开始招生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按常规应于2016年毕业,将于2017年1月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招生目录公布。因此一方面原有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授予医学学位),另一方面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的医学检验技术硕士(授予理学学位)的培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也是广大医学技术类学生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之时,这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环境和社会的稳定。
2 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
(1)建立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授予医学学位)及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的医学检验技术硕士(授予理学学位)新的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新的模式;完善医学检验专业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一方面使原来在改革之前就读临床诊断学的研究生能够继续良好的学习和深造,毕业后能够被用人单位接纳,如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新的改革实施之后,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能够有继续深造的机会,改善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育模式,推进了医学检验技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适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转变的新形势和顺应临床医学的发展和需要,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社会。
(2)改革课程教学,将“转化教学”的新理念,融入整个教学中,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新模式。改革研究生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医学检验专业的特性,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和思考能力,深化学生对检验专业的认识和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的探索探究和改革创新、发明创造的能力,扩宽检验专业覆盖的范围,更有助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的多样性和进一步的深化,使其能更好地辅助临床医生做出诊断。
(3)在研究生中开展“服务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创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树立服务意识,注重专业学习和社会服务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服务中深化检验知识的学习,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能够联系社会实践,不仅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的心智和价值观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4)开展教育交流及教育评价。加强教育交流,能够增进各学校间的了解和友谊,进而促进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及不同教学改革经验和信息交流,推动各个学校建立直接联系及联合举办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座谈会和研讨会等;应进行教育评价,首先通过评价,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成效,促进医学检验教育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其次对教育成本、投资和效果进行评价,确定教育投资的合理回报和收益率;而且教育评价是学校间竞争的需要,使学校能够创新教育结构体系,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3 研究的方法
(1)首先到各个院校开展调研组织专家充分讨论建立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授予医学学位)及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的医学检验技术硕士(授予理学学位)新的培养方案。(2)精心设置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紧密联系临床检验诊断学及医学检验技术方向,将本学科最新进展知识、技术融入教学中。(3)改革教学方法,将“转化教学”、“服务性学习”新理念充分体现在专业教学中。(4)组织教育专家参与医学检验技术教育的决策,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教育计划的制订,参与教学方法的改革。(5)实施教育评价:覆盖教学各个环节,其重点是对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状况的评定。(6)开展教学交流:提供适当资源,促进教师和学生进行地区及国家间的交流。
随着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推进,实时转变医学检验专业的硕士生的招生制度及教育模式,为医学技术类学生继续深造提供机会,力求培养医学检验高层次人才,以更好地适应改革形势的发展和社会对检验人才的需求。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导师与研究生积极参与,及时反馈改革成效,适时调整教育策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科学研究为重点,人才培养为根本,改革研究生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重点突出本专业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专业知识的应用,增强了学生服务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研究生整体素质,探索出了培养具备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与国家研究生改革培养模式相呼应。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力地发挥了学科优质资源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与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査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关键词:PBL教学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传统教学法
一、研究对象
从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选择一个班级的43名同学作为试验对象,采用PBL教学法;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另一班级40名同学作为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班级授课教师、教材、教学内容相同,授课学时均为4个月。为确保试验和对照班级的学生具有可比性,笔者对两班级同时进行理论知识测试,测试内容覆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相关知识,对两班级的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法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以教师课堂教学为基础、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这种传统模式往往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式、填鸭式、应试式的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课上被动思考甚至不思考,缺少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知识并没有被彻底消化与吸收。同时,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忽视,由此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二)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构建出自己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实施PBL教学法,需要改建专用教室,建设网络评估系统,建立开放式体系。同时,还要组建由基础和临床教师共同形成的PBL核心组,负责撰写案例、定期召开PBL导师会议及意见反馈。其具体应用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在课前有针对性地提出开放性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知识结构,紧扣教学大纲要求,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小问题作为课堂讨论内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形式、种类、范围灵活多变,难易适度,并于上课前1~2周发至学生。其次,学生尝试自行分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利用网络、书籍、期刊等搜集资料、查找答案。在自学基础上,按小组进行组内讨论问题。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分析、讨论,形成同一认知,避免理解偏差。期间,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直接参与小组讨论,给学生适当地引导。由于学生之间普遍知识均衡,交流起来气氛相对轻松,如若讨论中存在分歧,且难以达到一致,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小组各成员在讨论中获取知识,总结经验,发挥自身的潜力,确定最终的结论。通过多次的小组讨论,在分析—归纳—再分析—再归纳的基础上,各小组给出解决问题的最后答案。再次,教师答疑、解惑及总结问题。在这一阶段,要求各小组先通过PPT课件的形式展现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对课前讨论做小结性的发言。教师再根据各小组发言结论,总结、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同时,教师还要对各小组的讨论过程、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各小组现场讨论进行总结之后,指导各组完成本次实验的各项技能操作,同时要求各小组对实验的结果及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在综合小组意见之后,完成各小组的实验报告。
三、教学效果
(一)学生广泛认可
在课程教学结束时,我们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90%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可激发学习兴趣;90%的学生认为应用PBL教学法有利于深入理解掌握检验知识和技能;85%的学生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94%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思路拓展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95%的学生认可教师的这种教学改革。
(二)试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并对考试成绩分别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于理论知识考试,试验组学生成绩(87.8±9.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79.5±8.3)分,结果显示,两组学生成绩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PBL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对于实验操作考试,试验组学生对血细胞图片识别的正确率达到92%,而对照组学生对血细胞图片识别的正确率为8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采取PBL教学可增强学生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的能力。
(三)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提高
实行PBL教学方法后,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业务水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大众面前推销自我的能力,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截至2018年7月,试验组学生除读研学生外,就业率超过90%,而对照组学生就业率约为85%。此外,PBL教学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知识结构,对学生考研大有裨益,2018年,试验组学生有8人成为研究生,而对照组仅4人成为研究生。
(四)临床教师反馈良好
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对实习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普遍认为参与PBL教学法的学生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掌握也更为灵活。另外,对检验结果报告的综合分析能力普遍较强。
四、结论
(一)PBL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具优势
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检验分析、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的学生,使其能够在毕业后从事临床各科检验工作。但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渐渐养成了课前不预习课本、课后不总结课堂所授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有问题直接问教师的不良习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更难以实现培养目标。因此,要摒弃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师设立开放性的问题,经小组讨论、课堂上总结、实验技能操作等环节而进行教学,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课前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更具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技能,培养学生探索和处理未知问题的精神和能力,有利于促进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1.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现状分析。
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中多学科渗透、配合,以完成临床医学诊断对检验工作的要求。作为一项综合性应用学科,任何单项学科的技术发展都对检验工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化学、物理学、光学、生物学等学科中,现代科技的应用为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持,也使得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成为了现代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目前,临床医学检验不仅应用于临床的诊疗,同时还在卫生预防、保健、康复等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在机构设置、规模建设、普及率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临床检验科室成为了医院机构的基本构成单位。针对临床医学检验需求,应首先了解临床检验技术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加强技术控制与管理、强化临床检验科室的管理、强化检验质量的控制与评测、强化新技术应用评价等工作。
1.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中,多以检测技术规范为基础开展临床检测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实验室设置、仪器标准化配置、制剂管理以及科室管理等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另外,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对临床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需要现代医疗结构针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进行完善,通过问题的发现、解决方法的提出、解决方法的应用以及效果评价等工作促进临床检验事业的发展、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1.3鼓励医学检验设备企业发展,促进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提高。
在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发展中,临床医学检验设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因此,加强对医学检验设备企业的扶持、鼓励医学检验设备发展,能够促进医学检验设施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通过政策扶持、利税扶持等,使医学检验生产企业能够提高综合市场竞争力,进而使设备生产企业具有更强的实力进行设备研发,以此促进医学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
1.4以临床医学检验科室管理为基础,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
为了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鼓励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我国医疗管理部门应在传统检验规范基础上,加强统一标准的出台。以统一的规范、标准指导临床医学检验科室的建设与管理,以此保障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质量。同时,通过对人员素质的考核规定、人员在职学习规定等硬性标准的,保持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先进性,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针对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应用及新设备应用中还应加强与设备厂家的沟通。针对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保障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
1.5加快临床医学检验成果的转化,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发展中,各大院校及科研机构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许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未实现产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影响了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现代科研机构及各大院校应加强成果的宣传与转化。针对一部分企业缺乏专利、成果转让费用的情况,研究机构可以采取技术入股等形式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技术入股降低科研成果转让门槛、同时开拓院校、科研机构研究经费来源,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以经验交流为重点,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临床检验人员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的一线人员,他们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有着极大的发言权。但是,在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中,由于缺乏这类人员的参与,导致了许多技术实际应用操作性不强、时效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单位应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究中,加强与一线检验人员的经验交流和技术交流。通过交流活动使技术研究人员了解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此为基础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设备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针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快速检验的需求,加强研究工作中检验时效性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水平。
3结论
1认识检验医学新特点,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
1.1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带来观念的变化[lJ 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诊疗高层次上的结合,突破了传统的医学检验工作范畴,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新兴学科。传统的医学检验是"以标本为中心,以检测结果为目的",而检验医学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的诊治为目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医院文化时代感。针对这一特点,在制定实习教学方案时提出明确要求,作为检验工作人员必须理解自己面对的每一步检验工作细节和每一份标本的含义,就是对患者的生命负责,而不是一次孤立简单的实验操作,也不是一份无生迹的标本摆在面前。在教学工过程中,把这一新鲜元素融入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贯穿着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实习学生真正体会到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社会应具有的道德责任和使命感,真正理解"以患者为中心"的深层次含义是从点滴小事情做起,从而转变实习生对检验医学的理解。
1.2全实验室自动化CTLA)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医学检验技术分工的模式,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要求,也是检验医学不同于传统医学检验之处。TLA给实习教学工作带来挑战,因为实习生在校的实验操作课没有连贯性,接触TLA工作时,人机对话简单化使实习生在思考问题方面也趋于简单化,并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简单重复机械性操作过程,有时实习生还会抱怨没有更多手工操作可做,学不到专业技能。事实上.TLA是现代检验医学一个核心所在,TLA解决了过去纷繁复杂的手工检验操作过程,把工作人员从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从各个环节中分析检验结果,真正搞好检验质量达到满足临床的需求。另外进入TLA时代,对工作人员要求更高,不仅要具有全面的检验操作技能和仪器保养、维护能力,而且要求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思路,注重从每个模块、每台仪器、每步细节着手,现场进行有关操作流水线、仪器工作原理、保养、影响质量因素等方面知识培训11.人机直接对话,让实习生亲身感受到自己在实验室所处的角色是一个全能新型技术人员,并意识到随着医学发展,检验医学的知识方法也在不断扩展更新,迫使他们自觉学习新知识。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1.3信息技术应用更是检验医学与临床最直接的联系体现。实验室信息系统门_IS)与医院信息系统CH1S)之间相互连接,构筑成为医院内互联网信息网络,使得检验数据通过信息平台,及时转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多、更直接地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这是检验医学从质的飞跃区别于过去的医学检验。
特别是LIS系统使得临床和实验室能够针对每位患者,提出正确的实验室检验项目申请,跟踪记录具体患者或者标本的历史,有助于保证获得更高质量的结果。实习生对信息技术真正在医疗系统中应用,都是停留在果本的理论上,对实际如何操作却是知之不多。因此,随着医院进入信息化管理时代,加强实习生在这方面知识系统性培训学习,特别是网络系统安全性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为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后,适应现代化手段医院管理下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正视师资队伍质量,通过教与学互动而提高教学质量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重视检验人才的培养,虽然有着30多年的历史,但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对检验医学学科的建设没有像其他临床医学那样重视和支持,只是近十年随着临床医学快速发展.2001年卫生部规定检验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检验医学才得蓬勃发展,现在检验队伍所需要的是应用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2J。因此,面对客观存在的教学队伍师资水平良秀不齐局面,应分清主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系统性的专业理论知识由既有较高的检验专业技术水平,又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教学工作经验及科研能力的专业小组长或副高职称人员进行主讲外,在具体业务t要求每A位在职人员都承担实习带教工作的任务,这样有利于实习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接触和分析问题,或有不同的方法与带教人员进行学习交流。同时,实习带教也是对带教人员多方面能力的检验,有助于带教人员工作、技能、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甚至有时实习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发现某些方面工作欠缺所在,迫使教学管理工作者重新思考,对加强带教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具有促进作用,并促进教学方案不断完善,教学工作才会进步,质量才会提高,经验才能得到补充和丰富。
3对不同层次实习生各有侧重实施教学
3.1检验医生是建立检验与临末联系的桥梁,根据检验医生的专业职责川,在制定实习计划时,要求他们适当参与检验工作,弄清影响检验质量的各种因素,明确检验结果与临床意义关系,并侧重于对他们进行各种协调能力培养,解决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疑问,使检验医学通过检验医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为达到这一日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检验医生进入每个专业组时,由专业小组长戎具有副高职称人员根据实习计划,采用考、问、评三合一的方式与他们交流,使他们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实验技能不断提高,有效锻炼他们的实际交流与沟通能力,为他们今后与临床沟通和解决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3.2检验本科生的基础理论相对扎实,是未来检验科工作的主力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斥引导参与方式进行带教,结合现代医学检验实验室特点,引导他们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重点要求他们把握工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并通过分析TLA检测出现异常结果的原因,加深他们对TLA认识,达到培养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适当组织他们参加科研设计探索工作,培养他们爱钻研的精神,将来真正成为应用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
3.3对于大中专生.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技能,加上未来就业方向主要是基层医院,因而影响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关键点放在加深对他们的基础知识培训方面,经常对不同专业组之间的实习生由带教人员组织他们在一起互动学习,讨论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既复习又预习的效果,并借此了解他们掌握实践技能和学习进度,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薄弱环节教育。另外,要求带教人员要以身作则,树立严格的操作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观念,用实际行动来感化他们,让他们逐渐提高质量管理意识。检验医学是服务性较强的行业[叫,在基层单位工作大多是直接面对患者,因此,带教人员还要结合实际遇到的临床或医患关系问题,给他们解读一些与临床医护沟通、与患者交流的经验技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应对以后在基层单位工作解决问题能力,真正达到实习教学目的,为造就合格的实用型检验后备人才打好坚实的临床实践基础。
4结论在实习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需求,经过教、学、管理者3方努力,探索出灵活适合的教学路子,切合实际,结合不同的教学特点,才能让实习生在短暂的实习时间掌握好今后工作所需的技能,为检验医学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临床塑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lJ丛玉隆.我国检验医学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口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6):1-6.
[2J邢艳,唐中,蒋兴亮,等.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口].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3):228-229.
[3J陈佑明.检验医生培养初探[1].现代医院,2009,町的z128-129.
[4J杨桐伟,韩伟,聂王艳,等.加强实习生教学管理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1].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2):275.
【关键词】双创能力;医学检验;课程体系改革
众所周知,医学检验专业作为我国医学领域中临床医学实践的重要核心架构,具有内容更新快、技术成熟且相对复杂以及学科实践性强等特性。目前我国全日制本科院校中开始大量开设医学检验专业,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医学检验与实践的专业能力,进而适应时展对医学人才的需要。
一、我国医学检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合理构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势
(一)存在的问题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近些年来的发展总体呈现稳定的趋势,并且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与调整,总体成效显著。但是优势与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伴而生的,虽然总体呈现的趋势良好,但其中仍然不乏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医学检验专业进行解决。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学生所学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思维。第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表现较弱,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出现的这两点现状来看,主要导致的成因归根究底是与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课程缺乏创新性内容较为陈旧及院校学科发展比例不平衡息息相关,进而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对于医学检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我国将加大力度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调整,以此凸显双创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
(二)优势说到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首先,我们要做到的是应当对我国医学领域内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认识到综合性大学中医学检验专业与医学专业院校医学检验教育二者的区别性,以此作为基础进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而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由于综合类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学科融合性强,而医学专业院校医学检验教育具备较好的资源,因而在医学检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应采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凸显出医学检验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二、在我国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中培养双创能力的基本路径
(一)全面落实“两个提高”和“三个重点”合理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所谓“两个提高”指的就是提高医学检验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素质,而“三个重点”则是构建有效的课程体系、新型的教学内容以及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这就要求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课程中,要始终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主要发展的核心,以培养人才为发展的原则,以提升学生双创能力为发展的主要动力,进而加强教学实际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将新型的创新教学理念贯穿于医学检验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二)突出双创能力的核心价值对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我国目前现有的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要想有效的突出双创能力的核心价值,就要对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革新。注重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并不断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以此进行理论与实践有机的融合,较好的反映出检验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紧密联系,此外还应强化学生的素质教学思想,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与前瞻性思维。基于此,我国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还应始终遵循社会制定的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构建医学人才体系,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以此增强医学检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通过开展医学检验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之中解决的能力,调动学生对于医学检验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升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
我国于1984年首次开设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已历经三十余年并逐步发展壮大,目前高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已经形成层次齐全、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开放包容的教育体系。然而,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检验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有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等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根据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医学检验专业被归为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之下,授予专业毕业生理学学士学位,学制由过去的五年制改为四年制,专业名称改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因此,如何从发展外延到注重内涵建设,是摆在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于2012年经专家评审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为黑龙江省医学检验本科重点专业。作为黑龙江省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的第一批重点专业,学院根据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于2013年开展了一系列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且具备医学检验相关专业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确立专业方向
按照医学检验专业四年制专业办学方针,坚持检验专业学科的标准和内涵,坚持专业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社会卫生服务要求,以创新求活力、以质量求发展。坚持为市、县级等医疗事业单位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依靠雄厚的师资力量,依托功能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实习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使毕业生成为具备医学检验技术专长,同时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符合各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院校、公检法等部门从事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司法鉴定等岗位需求的高级医学应用型人才。
二、打造办学特色
(1) “一体两翼”培养模式。经过专业探索和凝练,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人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方面,形成“一体两翼”的办学思想,以培养应用型检验技术人才(医院及其他)为主体,以培养医学检验理论型(高校教师)和检验科研型(高级科研人员)人才为两翼,两翼助推主体,构建了“平台制”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
(2)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根据国家对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对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重,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学习。首先构建了从机能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到医学检验实验中心的系统实验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调整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1:1.5),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里贯穿了对学生专业技能、思维方法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重点加强四个实践环节阶段训练:基础训练,侧重实验操作基本功训练,强调规范的实验操作;专业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典型实验和配套实验技能;综合训练,开设了“医学检验综合实验”课,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课间见习与毕业实习,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坚持出科考核制度,通过做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宽口径的能力培养。病理检验主要培养具有病理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病理标本制备技能及一定活体组织检查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医学检验仪器学的开设体现了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优势。与大庆红十字血站联合,增设“临床输血技术学”辅修方向,供学有余力、学业优良的学生选修。2012年至2016年辅修人数累计为300余人,占同期学生总数的70%。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临床输血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国家专业办学允许的情况下,争取申办临床输血学专业。
(4)创新思维的引导确立。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小组教学、PBL教学,开设自主设计型实验,引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程设置方面,安排理论课教师在备课中适度扩展,授课时注意科研思维的培养;实验课教学中引入专业科研文献阅读训练和考核;本科教育后期建立导师制培养模式和科研兴趣小组,为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提供科研平台,进而为其安排为期3个月的科研实习活动,每个学生独立开题,开展实验,总结数据,最后经指导教师组答辩考核学生的科研实习效果。
(5)临床小班教学。为加强基础和临床融合,学院根据本专业发展历史并利用各附属医院检验科的教学资源,以临床小班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医学检验基础和临床的深度融合,在国内开创一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类人才。
教学时间及地点:第六学期1~14周,各附属医院检验科。
教学方式: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基础部分教学,在初步掌握临床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后进入我校各附属医院检验科实施小班教学。每个医院检验科分配15~20名学生。小班教学课程主要包括: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6门课程,学时分配见下图。
教学效果:临床小班实验教学可最大限度利用医院检验科教学资源(先进的检验仪器、最新的检验技术、先进的实验室管理、丰富的临床资料、充足的临床标本、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14周的临床检验科实验教学,学生临床检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强化,医学实验室管理意?R增强,对于检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形成综合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实验室管理规范等多方面的横向分析意识,最终将有效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1传统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缺乏综合性、针对性,实用性不强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之间独立设计实训内容,实训教学多在分割状态下进行,没有体现课程之间的联系,这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整个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的脱节。
目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缺乏国家统一专业设置标准和相应医学检验职业资格标准,实训课程内容大多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自行开发,很难契合职业岗位群的技术要求,甚至出现校内实训教学脱离职业岗位基本需求现象,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1.2不利于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传统的专业实训教学为单一课程训练,带教老师主攻某一课程,要全面地从整个专业及岗位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进行教学比较困难,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该专业技能的实质,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利于打造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全面指导学生临床实践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在学生实习前,将以往的单一科目实训课程改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2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2.1课程安排
综合实训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总学时为 84学时,在校内仿真门诊化验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项目集中训练,由双师型专任教师全程指导。
2.2实训项目的选取
笔者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特点,结合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协同行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反复论证后,选取血液常规检验、输血技术、血糖测定、血脂测定、肝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乙型肝炎病毒5项测定、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常规检验、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粪便常规检验及隐血试验、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等为实训项目。
2.3教学环节设计
2.3.1项目导入
训练前老师告知学生实训项目,并提出相关问题,如标本的种类与要求、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问题,查阅教科书,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3.2任务驱动
学生抽签分组(5~6人一组),以化验单为载体,按照实际工作流程(病人准备与标本采集标本运送与处理标本检测结果报告与分析废物处理),进行分项目训练。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患者、接诊人员、检验人员等)共同完成任务,在训练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大家集体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3.3结果分析
实训结束后,各小组对实训项目的目的与原理进行阐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异常的结果要找出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有明确学习目标,能够更好地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发现问题后要求其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真确认后才能把化验单发放出去。
2.3.4考核方法
行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共同制订综合实训项目考核评分标准,训练结束后,老师对项目进行编号,让学生抽签进行单独考核,考核以动手操作为主,采取全程评价方式,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判,考核不合格者,可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进行补考。
3讨论
3.1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综合实训课程具有综合性
综合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进行整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评价各种检验结果的初步能力,使其具备了自主学习及较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其综合素质。
3.2综合实训教学环境具有仿真性
综合实训教学的仿真门诊化验室与职业岗位群实际工作环境高度一致,实训项目在实际工作岗位典型存在,即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培养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解决了知识与技能在检验工作岗位中的应用问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了实训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顺利对接。
3.3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
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明显不足,实训效果自然不好。而在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仅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课前提问让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过程中,学生有疑问,大家集体讨论分析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此教学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因材施教,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符合建构学习的理念,也符合真实的职业活动。
3.4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