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教学 计划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班内语文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需继续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拟上完九年级上下两册书,上册共为六个单元。有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有关于人与自然。有关于民俗文化,有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
本着“聚精会神抓教学”的宗旨,本学期重点放在课堂效益的提高上,问课堂要效益,问课堂要成绩,把课堂内外的知识加以整合,把课堂教学的效益加以提升。
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两大部分构成,其中阅读又分为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这两大部分,现代文阅读注重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紧抓知识点的剖析,对知识点的理解注重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以阅读促写作,提醒学生注意模仿好的立意与好的结构,把相关内容化为己有。
文言文的阅读贯彻“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读读背背”的原则,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理解文意,难懂的字词学会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真正做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境界。使得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
写作教学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平时材料的积累,指导学生摘录、点评、写随笔,让他们积累广泛的感受材料,以备不时之需;第二步是规范的写作训练,这是指编排在课本中的表达部分的指导与训练,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指导学生学会规范的表达,作文的批改规范到位,以正面鼓励为宜。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严格遵守教学的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改理念、新基教育理念自觉运用于加大信息技术与课件整合为教学提供服务。利用网络,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教学中,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精心备课,尤其备好学生,突出重点和难点。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统一安排,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7、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避免欠交作业。
8、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有所区别,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2、指导思想。
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取得明年中考优异成绩及个人教学教研的质量和水平为目的。
学生情况分析根据平时对班级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特点的了解,尤其是通过对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暑假作业完成情况的分析,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身上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还不是很理想,总觉得他们学习浮躁、被动,懒于记笔记、忽视书写、作文能力较差。
3、教材分析:本学期要学完九年级上册和下册部分内容,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5课。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
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上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另外两个文言文单元预计在九年级下半年完成。
4、工作重点:要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尤其要强化集体备课。
5、要继续学习“有效教学”相关理论,反思自己,真正实现课堂有效。
6、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重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变革;学习习惯;教学质量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及课程标准的制定对我国初中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性要求。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开展已逐渐发展成为现阶段我国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创新型教学思维,合理更新教学方法,并通过一定的反思教学做到以批判性的教学思想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不断怀疑与肯定的往复循环过程中,改正原有的教学模式,完善并调整其教学机制,进而形成稳固的良性教学策略,保证语文教学变革的全面实施。
一、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在原有认识论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践实施过程中内容、方法等的选择与制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体会,发现其中的缺点与不足,并通过一定的反思将其更正,从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前进。这样一来,汲取了以往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教师便能更好地把握学生学习中的盲点与难点,并真切地体会教育教学的基本内涵,进而借鉴并发扬其优点,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反思的存在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现阶段教学工作中对教师提出的基本素养要求。
1.是教学变革的基本需求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应以全局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稳步前进。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文化的灌输,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经济及政治建设的进行。因此,在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做到对教学理念的科学把握,教学方法的实质转变。从这种角度来看,反思性教学无可替代地成为一种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反思其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反复的提取精炼过程中意识到课堂教学的精华所在,力求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与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师能力水平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为教育事业的科学化进程作出贡献。此外,我们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反思性教学不仅应当包括教师的个人反思,也应意识到集体之间交流与反思的重要意义。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方面沟通,进而更加多角度地了解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与踊跃发言中汲取知识的真理,真正实现知识与教学的价值,尽量避免由于个人素质与观点的差异而形成的“一家之言”,从而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
2.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前提
反思性教学不仅适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方面提出的要求。一方面,这种方法本身的提出就是对个人性格的一种修正。我们在学习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汲取,而不会考虑到底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做,被动地接收知识,而缺失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反思性教学是对这种学习方法的直接否定,其让我们不再追求知识的硬性学习,而是停下来思考为什么这样应用。而学习方法本身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因此,反思性方法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必要前提。
二、初中语文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可行性意见
1.注重课前反思,增强课堂中突发问题的可预见性
由于在课堂中要面对很多学生,而学生之间的性格及学习基础差异使得课堂教学的实施往往存在着相对的突发性与不可预料性。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就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适当的反思预测各种未知状况的发生,不能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与观点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力求做到从容应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又做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笔者在讲述九年级课堂《谈生命》时,作者冰心老师仅仅用一个大段落就将生命的意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出来,蓬勃的生命力与乐观坚强的性格让我们为之折服。在课前,教师要考虑到不能用消极的言语与词汇来解析这篇文章,同时如果教师本身存在着某种消极思想,也要保证不能带到课堂中。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不良的思想可能会影响其一生。因此,教师要对授课中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到明确的
反思。
2.做好课堂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仍然以《谈生命》一文来举例。文章开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句话发人深省。教师可以抛砖引玉,仅仅用这一句话来引发后面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到底生命像什么,并讲述生命中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一件事,或者挫折与欢乐。学生们各自抒发自己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点头示意正确,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有了大致的了解,学生也对自己进行了总结。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进行课文的教学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予以深入浅出的讲
解,并对学生中好的观点予以充分的肯定。
3.进行课后反思,辅助教育教学
每堂课结束之后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为何不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是不是这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呢?是不是学生们学到知识了呢?学生们有没有认可教师的教学方法呢?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呢?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呢?这些都是课后应该反思的问题。
综上所述,教育制度的变革迫切要求教学方法的革新。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既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本质提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我们不仅要注重课前的反思,增强课堂中突发问题的可预见性,做好课堂反思,提升教学质量,也要进行课后反思,辅助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宗芝.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2(77):24.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要学好语文,仅仅靠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学习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应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语文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
2 网络阅读的优势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为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新的契机,为学生开辟了自由的发展空间。如果说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主要是在教学手段上,那么,网络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则是全方位的。它极大地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交互性,为课外阅读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网络阅读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阅读信息的丰富 目前网络信息资源非常丰富,无论是在百度还是谷歌中键入一个关键词,就会出现很多相关的网页,资源之丰富是其他阅读资源无法相比的。
阅读的兴趣强 调查发现,学生对网络阅读比读教材等传统阅读方式的兴趣高,这主要是因为网络阅读的新鲜感。而且网络阅读资源图文声情并茂,时代性强,更易于学生接受。
阅读的成本低 这个成本不仅仅指经济上的成本,也包括劳动代价。有一位教师这样描述网络资源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好处:我们可以集中一批网络资源供几十人同时研读讨论,却不会让几十人都买到或借阅到同样的书籍。的确,有了网络资源,就不需要花很多钱去购买书籍,在需要阅读时,打开网络、搜索、下载、阅读,一气呵成,避免了许多的资源浪费,节省了相关的费用。同时可以通过“链接”,轻松地从中了解相应的一些阅读方法、他人的阅读评价,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网络的这些优势,将信息技术手段和语文学科有机整合,鼓励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并有条理地指导学生的网上阅读。在传统语文学科的教学车上装上信息时代的轮子,让语文学科在信息化高速路上奔驰。
3 如何有效实施网络阅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网上阅读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网上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学生的网络阅读兴趣。目前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就是看课外书,没有意识到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把学生课外阅读的视线引到网上阅读,使他们养成网上阅读的习惯。
1)推荐一些网络美文,吸引学生目光,培养网上阅读习惯。从七年级开始,在班级开辟“美文品读角”,从网上下载一些美文段落,师生共同品读。同时进行美文推荐比赛,让学生自主搜索网络美文,阐明推荐的理由。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上的阅读资源,有利于网上阅读习惯的培养。
2)通过教材选文,激发学生阅读原著兴趣,提升网上阅读的品位。每一个语文教师都知道,真正要让学生有良好的语文素养,仅仅靠读一些美文是远远不够的,经典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对网上阅读有了一定的关注后,教师就应引导他们由阅读短小精悍的美文转到阅读经典作品上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很多出自名家名篇,如《智取生辰纲》节选自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杨志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将何去何从?从而引导学生去网上查阅《水浒传》这部原著。这样,教材与网上阅读的链接就形成了。
加强网上阅读的指导,提高网上阅读的效率 学生的网上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自主阅读。但这并不是说教师要放任自流,相反,要加强网上阅读的指导。吕叔湘先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
1)要依据年龄特征进行指导。阅读要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才能取得最大的阅读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推荐阅读书籍,使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有目的地选择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对七年级,向学生推荐《鲁滨孙漂流记》《格林童话》《繁星》《春水》《西游记》等童话性、趣味性、情节性比较浓的作品;对八年级,建议学生阅读有关人物成长历程的作品,如《草房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对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学积淀,可以让他们阅读像《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文学性浓的作品。
2)要根据阅读的阶段特点进行指导。阅读的阶段可以划分为阅读的初始阶段(感知文本)——阅读的深入阶段(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意思)——阅读的反思阶段(反思文本、质疑文本)——阅读的内化阶段(得出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根据阅读阶段的特点加以指导,使学生阅读有序,使网上阅读落到实处。其具体的做法是:每推荐一本书,限定阅读时间,并要求学生在作业中留下阅读的痕迹,这个痕迹包括摘抄佳句、概括内容、对作品的质疑、自己的反思或体会,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这些痕迹及时进行指导、沟通。
3)要构建网上阅读平台,规范网络阅读的内容。当今的网络资源浩如烟海,也良莠不齐,特别是网络中的一些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因此,在指导学生网络阅读时,教师要尽可能利用手中的资源帮学生构建网上阅读的平台,规范他们网络阅读的内容,引导学生去伪存真,主动摒弃网络文化的成人化、信息泛滥等缺点。
加强网上阅读效果的评价和检测 为了让学生对网上课外阅读保持长久的兴趣,交流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评价,能肯定学生的读书收获;通过交流,能使学生把握网上课外阅读的方法和原则。所以,一般会安排一些活动,如交流阅读心得、读书演讲比赛、读后感征文比赛等,让学生唱主角,收获网上课外阅读的成功与喜悦。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想较为活跃,能向老师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少部分学生在语文的学习目的性上不够明确,态度不是很端正,认为语文的学习可有可无,考试时成绩拉不出什么差距,因而不重视语文的学习。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通过教师近两年的语文自学能力教学的培养,他们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具体来说:九(4)和九(5)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总体上都有稳步的提高。九(4)有八名同学成绩比较稳定,在全年级中位居前列;九(5)也有两位同学能进入年级优秀行列。但九(4)同时有十余位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成绩每况愈下,九(5)类似的情况更加严重。总体来看,两班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是很好,甚至还有考不及格的学生存在。每次月考和期末统考中暴露出学生作文的审题能力及现代文的阅读能力比较薄弱。
在初一和初二两年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自己采用新课程理念,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潜心进行教学改革,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语文知识,阅读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历次语文考试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由于学校地处县城,学生来源遍布全县各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参差不齐,少数农村学生书写与背诵能力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而家住城里的学生普遍缺乏吃苦精神,因而缺少尖子生,导致班级优秀率不高。面对当前严峻的中考形势,要想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难度很大。
今年,学生已进入初中学习的冲刺阶段,由于学科的增加,学习任务的加重,压力的加大,语文学科的教学时间就更少,除课堂时间外,学生基本上是不动语文的。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需要教者多下功夫。对这部分语文学科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有待在最后的总复习阶段得到全面的巩固和提高,自己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最后这一学年中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指标和任务,力争在2011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教学总体要求
自己将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入手,着重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的指导,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新课标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培养思维能力型转变。要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辑意图,理清教材的文化内涵,摆正形成性学习与终结性学习的关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教师在备课是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恰当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体,对全套教材进行宏观的把握,理出知识能力训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三、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中考新题型,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报刊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五、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六、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针对中考作文要求,进行作文应试训练,侧重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达标训练,要求学生写出亲身体验和真实情感。注重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讲究文面,讲究写作的形式的包装。扩大一类文比重,减少四类文。
七、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
八、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教研组要与外界保持广泛密切的联系,适时引进高水平高质量的试卷,教师慎重选择试卷,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要注意优生差生之间的平衡,力争教学质量的全面丰收。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两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全册共编排了2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2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诗海徜佯”。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美,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感受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诗歌。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第二单元:“思想风采”。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演讲的口语性较强,书信书面色彩较浓厚。
第三单元:“少年生活”。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第四单元:“求知与读书”。这是全套教材中惟一的议论文单元,要重视。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议论文的知识(论点、论据、论证等),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阅读文章,形成具有个性的、自己的认识;注意读写结合,充分利用阅读的资源,指导学生的写作。
第五单元:古代白话小说。应注意人物性格、情节。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一般通过丰富、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体现了中国小说的特点。注意与历史结合起来,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了解古人的生活,对古人要实事求是,理解不要偏颇,不要以现成的框架,求全责备;注意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
第六单元:史传。了解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紧密结合历史,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主,搜集资料,筛选资料、讨论、评论、写报告等形式,进行语文能力的实践;辩证地认识古代社会和人物,认识历史的发展,不搞教条主义;注重文言文的教学,积累词语,理解句式,重视诵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共有10首,穿插在每周早读时间完成。名著导读:学期初即布置阅读任务,鼓励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等,学期末进行交流。
案例背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4.《故乡》为第三单元题材为小说,小说属于记叙文的一种,小说题材文章的学习针对九年级的学说来说并不陌生,且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也有一定的了解和学习。
从体裁来看记叙文就是以写人记叙为主的文章。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的文学体裁。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有其相同相通之处。虽然而小说虽然也是写人记事,但其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引人入胜,体现情节的四要素,且要突出人物的刻画,展示人物的性格。另从表达方式来看,记叙文与小说都以记叙描写为主。
此课为1123活动展示课,次课为初中校,这个班是有25人组成的班,这是临时的班级,对于教龄只有两年的我这些学生对我来说是陌生、是充满挑战的。
再此基础上为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更好的完成展示课,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正真的参与到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改变农村课堂老师为主的现象,为了更好的适应课程改革,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时代背景、课文主题,为了在这次教学中为了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使课堂更高效文章有深度。在一周之内认真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
案例描写
由于前两位老师上完课的原因,学生们比较疲惫,让学生休息时间较长,后排齐刷刷的坐着二十多名老师,一上课学生异常安静,为了缓解学生的氛围,先以一段有关主题的视频导入,使学生紧张的气氛有所缓解,接着处理文章的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环节也是采取提问学生方式,学生补充,老师展示,由于作者(鲁迅)接触较多,效果较好。
进入课文学习、主题理解,为了让学生思路清晰,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主要从文章题目解读入手,认知程度浅,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且符合学生实际,在环节一主题一的环节学生参与度积极,几乎前期不举手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再次基础上老师继续追问学生,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主题二的讨论,思考深度成梯阶式上升,由于主题一讨论活跃,为主题二做基础,学生的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参与度较高,在这两个环节中都以学生为主,老师采用追问的方式环环深入,在主题三(文章主题,作者情感)的理解上学生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采用教读的方式,多媒体上展示时代背景,与小说创作意图,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所转变,思考深度加深,小组合作讨论、发表个人观点从而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使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升。
整堂课在老师的不断追问之下,学生课堂氛围活跃,思维敏捷,完成教学预设目标,且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能动性。
教后反思
这虽是一节普通胡课,但却一改往常教学模式,始终围绕着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学生的主体能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真正最大程度的完成了“有效课堂的学习”。
1.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简单,围绕文章题材(人物、情节、环境)人变、景变、情变,虽环节简单,但内容丰富,认知具有深度。环节设计的简单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落实,从而使得效果更显著。
2.
改变以往教师上课“教师提问题血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处理,而是采用学生发现问题,教师不停追问的形式,抓住问题中的关键字解决问题,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欲望。
3.
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而是全程置身于讲台之下,使老师一开始就更好的在学生之间搭起了平等的沟通桥梁,使学生真正的投身在课堂中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4.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虽没有小组讨论环节,但只要老师引导到位,学生参与度高,一样可以起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的作用与目的。
【关键词】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更新的周期明显缩短,这样的形式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怎样才可以学好语文,怎样才可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是摆在许多语文老师面前急需处理的问题,也成为了他们持续研究及探讨的方向。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1.有效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透过各种形式以及途径,让教学水准得到最好、效率得到最好的教学方式。透过有效教学可以不断提高课堂的整体质量,实现教学规定的目标,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要。
2.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特征一般包含了面向全体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需求;明确让学生透过不断的努力而实现目标,教学的产出和投入具有高效比,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经验背景相结合,通过反思性教学,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教学,采取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具备了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二、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师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给未来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这关联到未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当前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比较乏味,延续着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学内容毫无乐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出现厌烦的情绪,教学效率无法提升。
由于当前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往的语文教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它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有效教学所具备的优势,例如: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异常丰富的教学内容,这些一定会为乏味的初中语文教学形成一股新的活力,一定会为未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形成非常大的改变。
三、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合理地开展语文学习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成为了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因为初中生已步入了青春期,所以在教学活动里,老师要顾及到学生的心理与情感的变化。首先,在语文教学活动里,要将学生隐藏的积极情感因素激发出来。其次,初中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心理上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在教学活动里,要完全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感,不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出现负面的影响。最后,要在语文教学里提倡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里建立自信心,互帮互助,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并且,语文老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需求,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里出现的问题和困扰。
2.透过不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里,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才可以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设置悬念,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拥有巨大的热情进行学习,也非常有利于提升课堂的质量。并且,老师还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和课内有关的珍闻轶事,必要时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影片等。透过这些珍闻轶事和小影片等,学生可以明显地提升学习的兴趣,自觉地进行参与,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为课堂添加趣味性
初中生生活在终身学习的社会,一定要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进行革新,为语文课的课堂添加一些趣味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令初中生顺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在教学形式上,初中语文老师如果是通过提问法、讨论法等新型的教学形式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老师可以创建一个讨论环节,透过提问题、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言,论述自己对“父爱无言”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里通过提问法不但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给课堂带来了趣味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4.让课后作业多样化
课后作业是验证课堂教学质量如何的准则之一。以往的课后作业形式大多是理解生词、背诵课文、写话题作文等方式,这样不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还让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度明显下降,课堂效果在课后没有保障。如果是将课后作业采取灵活设置,将课后作业开放化,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5.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资源,增强实践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以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全册书共安排了三次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实践活动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就新课程对七年级的学生的要求来看,要达标,决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有所变通,特别是在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各方面配备又不齐全,因此很难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以“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为例,农村学生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知识面太窄,语文素养不高,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之后,老师问他:读过名著了吗?竟然不知“名著”是何物。学校的图书馆只能叫图书室,藏书量既小,又太旧、太烂,破损不堪。而新课标中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二至三部名著。怎么办呢?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可以说,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课程资源。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它不但需要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观念上进行更新、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还需要通过当代科技给语文课堂添加一丝新的气息。追寻真理的道路还非常漫长,可是只要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寻和探索,就一定会成功。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应当持续地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贡献,持续探索、研究、创新教学方法,进而让初中语文教学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闫学荣.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素质 知识储备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课外积累、课堂指导等途径。本文将基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能力提升,从鼓励重视知识素材积累、加强语文学科方法学习、设置常态化活力课堂等层次来论述初中语文学生素质培养之法,为语文教学尝试提供参考。
一、重视知识素材积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从实践层面来看,语文课堂教学综合性很强。这就对教师创新教育理念提出了严格要求。作为语文教师要及时跟进大语文教育模式,并提升对语文教育资源的重视程度,延展学科内文本,鼓励学生重视知识素材积累,创造机会与空间提升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学习的频率,从而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视野扩展与资源积累,为其学科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毕沅先生的《岳飞》一文时,笔者首先对岳飞之生平及精忠报国精神进行了针对性设计。而在课外阅读时间,则制定了“精忠之魂岳飞”的班级阅读主题,要求学生从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关于岳飞的故事或史实资料等,并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或书籍在班上交流,对课文内容形成良好的补充。
此外,语文教师要将地方性教材或自编读物列入学生的阅读篇目中,注重对学生课外刊物与资料选择的指导,争取在文本选择上做到“科学、优秀、有趣”,进而让学生拥有较大的知识阅读量。同时,可增设班级图书柜,提倡学生每人选择一本自己认为“最得益”的书籍捐于班级,充实图书柜,让每位学生都有阅读优秀书籍的机会。再者要在学生参与阅读过程中,做好详尽的阅读笔记,做好阅读反思,记入“个人读书档案”中。以上做法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营造良好的阅读与学习氛围。
二、加强语文学科方法学习,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教育者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学会知识,倒不如将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传于学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2]。诚然,授以鱼不如授以渔,教师的角色不该是渔者,要帮助学生学习“渔道”,从而获益终身的语文学习。
记得钱梦龙先生在上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一课示范课时,他确立了“认读全文――理解题意――把握要点――揣摩思路――圈点评析”的课堂阅读步骤。不过与常人不同的是,钱老师没有要求学生对该小说的主题及重点细节描写的赏析进行诵记,而是告诉学生如何对全文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品析,如何分析“孔乙己名字含义”,如何看待孔乙己的人生轨迹等,并引导学生对需要进行方法指导的地方进行个别化示范与训练。学生不仅从文中认识到了孔乙己的悲惨人生,而且从自我理解中勾勒出孔乙己的心理变化轨迹,可以说真正地读透了文本,学得了方法。
笔者认为,课堂上的教学往往为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能力提供帮助。这里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为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自学进行方法指导时,应注重基础性学习方法教育,如如何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含义,如何对文本进行合理分段,如何品析文本表达主题等。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如通过问题作为导入或借助影视剧等进行引导,让学生有欲望去进入学习环境中学习自学之法,并在获得新知识的满足中延续学习趣味。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根据文本的内容设定阅读主题,根据学期学习目标来制定分阶段的阅读内容等,养成遇到生僻字及时用字典词典的习惯,遇到好的文段即进行记录圈记的习惯等。在很多时候,会学要比学会更为有价值。语文教师可从“教学生学”上着眼,争取获得让学生学得语文学习之法,提升语文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影响与培养。
三、设置常态化活力课堂,夯实学生语文素养
从新课程理念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步骤及方法的选择不可一味死板缺乏灵便,要遵从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否则将使得课堂僵化而低效[3]。不过在当前,教师教育工作的成效考核依旧停留在学生的升学率上。因此,即便在语文学科,题海战术都一直被许多教师所热衷。学生们疲于奔命与应付,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形成恶性循环。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很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控与调整。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上,要通过轻重缓急的语调让学生注意到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可以一扫而过。其次是要让学生有间歇空间,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允许学生在自主消化中提出质疑。再者要加强学生课堂的“学”与“练”,课堂有45分钟,教师可选择总计15分钟作为主体内容交流,而间歇期可延伸授课交流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品读或练笔训练。这样的交叉变化,会让学生学习张弛有度,学习有效。在作业布置上,笔者充分考量到学生的能力差异,实施“分层作业法”,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作业量与作业难度是存在差异的。一般的作业布置三道题,“基础-提升-高难”。这样的兼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自主发展,真正促成学生素质的整体进步。
四、结语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学的意识与能力。在这个阶段进行语文教学,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学科素质。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摸索与尝试,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引导学生成长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志文.让读写课程成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支点――初中语文读写课程基地建设实践[J]. 教育. 2014(10)
【关键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学困生;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却发现:同样的教师,同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但学生的语文成绩却有着巨大的差别,是因为学生的智力问题吗?但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如体育、手工等方面并不比别人差。
2011年我校实施了“教师推门听课”活动,我听得最多、评得最多的就是语文课,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个人肤浅地认为,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之外,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之一。
一、“传统”的语文课堂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的语文课堂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学法的指导,老师喜欢学生围着“自己转”。一次我去听一位七年级教师上文言文《戴震难师》,还没有走出教室,就听见一个学生感叹:“这节课好像听天书啊!”为什么学生会这样的感叹?我个人觉得这节课有以下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就像学“天书”:
(一)文言文学习对学生而言一直是个难点
纵观这节课,教师没有给学生任何学习文言文方法的指导,只是把课文翻译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懒得动手抄。老师对于重要的虚词和实词根本没有任何的提及,一味地让学生分层,学生连字词都理解不了,又谈何理解和赏析课文?七年级如此学,到九年级学生又怎会不觉得文言文就是难懂的“天书”?
(二)在这节课中,教学过程甚至连答案都掌控在老师手中,学生阅读、思考的权利被严重剥夺,缺少学习的兴趣,缺乏对“学困生”的激励,由此造成一帮“懒学生”。
而这样的课堂不在少数,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为了解决“哪些课文、题目会经常考?学生是否会做这些题目”这一问题而设计的,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喜欢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思考、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往“老师的标准答案”靠,却很少去真正引导学生思考、寻求答案的过程,学生失去了自己思考、想象、阅读的能力,对学习缺乏探究和思考,久而久之,变成了懒惰的学困生。
二、“热闹非凡”的语文教学课堂过多关注课堂形式的多样性
“热闹非凡”的语文教学课堂过多关注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忽视教学目标基本点的落实。我校许多老师外出学习后,把新的教法运用到课堂,教学课堂比以前丰富多样化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考虑到“外来的经”是否适合本校学生念。
一位特岗教师给我们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刚开始时,我觉得这节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了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真不错。但两个学生的交谈让我不得不反思:“好玩吧?”“好玩,有视频看,不过就是最后两次讨论的问题我还是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结果?通过分析,我认为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有:
(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
自主学习时教师没有给予有效方法的指导,小组合作讨论前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学生小组讨论时都会推选本组成绩优秀的学生发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困生的权利,小组讨论有点形式主义倾向。
(二)教师对于教学知识点的落实不到位,课堂形式多样却没有时效性
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兴趣调动得“兴趣盎然”,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没有立足于基本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整节课老师在黑板上没有写字,幻灯片的播放较快,对于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而言,什么印象也没有留下,导致在练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不会做,基本的内容得不到落实,学习就更觉得困难了
三、“样样俱全”的语文课堂关注“完美”,关注优生
“样样俱全”的语文课堂关注“完美”,忽视学生学习需要和习惯的培养;关注优生,忽略学困生。我执教上了一节仿写诗歌的语文研讨公开课,虽然“听说读写”教学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学生也觉得上课很快乐,大都写出了不错的作文。但经过评课,同事和领导的意见让我体会到其中的一些做法会让怕写作文的学生留下“后遗症”:
(一)“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常使教学忽略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
从课堂表面来看,这节作文课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音乐、画面、文字相辅相成,教学过程设计巧妙。但是老师在课堂中训练的主线是“仿写诗歌”,但前半部分的教学设计与诗歌的仿写相关的内容不多,过多地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想象的兴趣的教学设计冲淡了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导致了训练过全、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错位等问题。
(二)课堂点评没有原则,一味激励却缺乏引导
为了鼓励学生,学生朗读自己仿写的诗歌时,对学生的回答不问正确与否,不管是否合理,不断地给予“写得真好”“你真棒”之类的评价,学生是高兴了。可是老师在表扬的过程中只顾一味地鼓励,却缺乏引导,对学生的错误理解不及时矫正,尤为关键的是教师不能通过恰当的课堂点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推动教学过程的有序展开。
(三)关注优生,忽略学困生
公开课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总是喜欢提问优生,提问机会大部分都给了优生,即使提问学困生时如果遇到学生回答不出,不是另外提问优生就是匆匆给出自己的答案,学困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关注,课后的精心辅导就更是一句空话了。学困生认为自己被老师漠视,对学习更失去了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