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配平技巧范文

初中化学配平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配平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化学配平技巧

第1篇:初中化学配平技巧范文

初中化学教材中介绍的最小公倍数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配平方法,也是其他配平方法的基础,初中绝大多数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都用这种方法,新课标要求九年级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它。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初中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不需要教多种配平方法,只需让学生熟练掌握一种最基本的最小公倍数法,足以解决99%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问题,只不过要加点小技巧罢了。

下面我就讲解一下利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首先观察找出反应前后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元素先配平,若几种元素两边都是各出现一次,则选原子个数较多的那种元素先进行配平,一边出现多次的元素要放在最后去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该最小公倍数除以各自的原子个数,所得的值就是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写在化学式前面,该元素配平之后,通过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注意,一边出现多次的元素要放在最后去配平。

例如,在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2、5的最小公倍数为10,得O2化学计量数为5,P2O5化学计量数为2,P+5O2―2P2OV5;再通过观察,在P前配4,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配平后标上反应条件和箭头,4P+5O2点燃 2P2O5。

又如,在配平KMnO4加热K2MnO4+MnO2+O2时,先配钾元素K:1、2的最小公倍数为2,得KMnO4的化学计量数为2,K2MnO4化学计量数为1,1不写,2KMnO4 加热 K2MnO4+MnO2+O2 。再通过观察,其他Mn、O也已经配平了,最后标上反应条件和箭头,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需要注意:(1)不论用何种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只能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而决不能添加或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因为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意味着改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就可能出现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或改变了原有化学变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出现根本不存在的化学变化。

(2)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计量数之间必须是不可约分的整数关系。

例如,4H2O通电4H2+2O2 ,2C+2O2点燃2CO2是错误的,而2H2O通电2H2+O2,C+O2点燃CO2是正确的。

(3)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必须掌握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是,先在单质前配上分数,最后再去分母,这种方法可以轻松配平在一边出现多次的元素。

例如,在C2H2+O2点燃CO2+H2O反应中,先配C:2、1的最小公倍数为2,得C2H2的化学计量数为1,CO2化学计量数为2,C2H2+O2点燃2CO2+H2O;再通过观察,H已配平,最后来配平O,由于O2是单质,可以配分数,O2 在左边要先数右边的氧原子个数为5 个,左边O2前配5122,两边各种原子数目都相等了,所以C2H2+5122O2点燃2CO2+H2O。

然后去分母,各化学计量数都乘以2,2C2H2+5O2点燃4CO2+2H2O。

又如,在CH3OH+O2=H2O+CO2反应中,先配H:4、2最小公倍数为2,得CH3OH的化学计量数为1, H2O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CH3OH+O2=2H2O+CO2。再通过观察,C已配平,最后来配平O,由于O2是单质,可以配分数,O2 在左边要先数右边的氧原子个数为4 个,左边CH3OH中有一个O需在O2前配3122,两边各种原子数目都相等了,所以CH3OH+3122O2=2H2O+CO2,然后去分母,各化学计量数都乘以2,2CH3OH+3O2=4H2O+2CO2。

注意:只有单质前才可以配分数,配了分数别忘去分母化成整数。

教师可以给出几道题供学生练习。通过练习,我相信学生能快速掌握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的技巧,顺利攻破配平化学方程式这一难关。

例如,3Fe+2O2点燃Fe3O4;

第2篇:初中化学配平技巧范文

[关键词]化学用语;兴趣;学习效率

1、化学用语的读写不规范。初中化学元素的名称大多是一些不常见的字,学生多数不认识,书写也较难。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不会读的元素不查也不问,导致不会读也不会写;化学式、学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没有掌握方法和技巧,书写出错就更多,致使学生难以掌握。相对应的元素符号的书写也存在较大的问题,部分学生连英语字母大小写的书写所占位置都分不清,有些字母的写法也不规范。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与元素符号的书写密切相关,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就不规范,甚至会出现错误。

2、不能很好地理解化学用语的意义,学习枯燥,效率低。多数农村初中生各方面素质相对不佳,再加上概念也较抽象,因此他们对元索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很难理解。如果教师教法不当,时间一长,学生身心疲惫,就会感到枯燥。如此,学习和记忆化学用语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导致学习效率低。

3、应用化学用语解决问题的能力低。由于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基本意义理解不好,且与其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知识的联系较差,所以在利用化学用语解决问题时就会出现能力不高。

笔者根据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特点和农村初中学生接受能力情况,对农村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作点浅谈。

一、建立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刚接触化学,对新学科有一种神秘感和求知欲,对接触的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可以利用初学时建立起来的学习兴趣,把抽象难懂的、枯燥乏味的化学用语分散到每一节课中,有计划地采用适合的方法让学生轻松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和名称的读法,是初学者的难点,学生往往会把这些符号当成是“英语单词”,死记硬背,效果不好。在学习常见元素时教师可以设计情境,让学生进入生活中去学习,如补铁、补钙、补典等,从这些情境中学习元素及它们的符号。还可以把常见的元素、化学式的符号写在卡片上,上课时让学生认识并照样子书写,做到经常检查巩固。笔者还尝试从绪言开始,把常见元素编成顺口溜,即一到二十号,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其它杂记号,铁铜金银汞,锌钛钡澳碘,并把它们的符号写在相应的下面,让学生把它当作课外作业熟记。还有常见元素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等都可采用编顺口溜或写成韵语的方法,让学生简化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严格要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规范教学。循序渐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读写不规范时,应及时正确纠正,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后再纠正比学习新的知识更难。因此,教师在教学应首先做到一丝不苟,书写规范正确,批改作业严肃认真。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尽量达到每节课生动活泼,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时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超之过急,应循序渐进,根据教材知识结构特点,化学用语的教学分三个层次:首先,打好元素符号、原子团、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基础,这一层次,教师必须让学生熟悉掌握该层次的学习以实记水平为主。其次,化学式的教学,这是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方法和技能来学习化学式的读写方法,从而更好让学生掌握化学式的内在意义。这一层次的教学与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密不可分。最后,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不仅建立在前两层的基础上,而且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也要求掌握透彻。因为化学方程式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配平的水平。这一层次的教学应侧重让学生理解和应用。

三、加强化学用语的理解,提高利用化学用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学好化学用语的关键,学生不仅要能读写化学用语,更重要的是掌握化学用语的意义。如见到CO2这个化学式时,要知道他表示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3、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这样使枯燥的CO2分子变成了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事实,加强了化学式的理解。

总之,化学用语是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纽带,也是串联化学知识的绳索,让学生学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成功的一半。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严格要求,多练多用,循序渐进,掌握好化学用语,从而为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辉中学化学语言的初步研究2007

[2]江会照从“首因效应”看化学课堂教学的规范性[期刊

论文]―化学教学2006(08)

第3篇:初中化学配平技巧范文

关键词:优化概念;实例展开;总结归纳

化学方程式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教材中,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好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在中考的考查中,化学方程式是高频考点,其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在本学科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以至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延伸、迁移和扩展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成绩严重滑坡,影响了后面内容的学习。因此,改进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让他们轻松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线教师必须努力做到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好准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热情不减,更爱化学,学得更好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第五单元课题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的探讨。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概念的形成

刚学化学方程式时,由于学生对化学式书写不够熟练,对文字表达式的记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在配平和标注上,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利用多媒体生动的呈现功能,以Fe+O2=Fe2O3,Fe+O2=Fe3O4为例子引出书写的原则:

第一,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第二,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而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将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的物质用一定数字标注,实现质量守恒定律,叫配平。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学生带入课堂。

二、实例展开,总结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避免学生在配平中出现的“猜测性”和“盲目性”,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用4种常用的配平方法进行配平,并通过针对性的训练,由浅入深逐一突破。

1.最小公倍数法

这是教材给学生介绍的一种常见的、较简单的配平方法,配平的着眼点在于找出左右两边各出现1次且个数变化较大的原子,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并把数字写在化学式的前面。引导学生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系数的来源,避免乱猜乱撞。在学生配平了这道方程式而心情愉快的时候,我给出常见、简单的方程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学有所用,收获成功的喜悦。

Mg+O2――MgO H2+O2――H2O

Al+O2――Al2O3 Fe+O2――Fe3O4

2.观察法

这是配平方法中常见而又简便的方法之一,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如果掌握了观察法的配平技巧,那么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就很容易了。这种方法的技巧是从某种原子开始去观察,以确定各物质的系数,单质总是在最后确定。为了锻炼学生敏捷的观察能力,我采用了初中常见的化学方程式为例子展开,并通过小组竞赛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活跃起来。通过学习不同的配平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我采用了以下几道式子:

KMnO4――K2MnO4+MnO2+O2

CuSO4+NaOH――Na2SO4+Cu(OH)2

Fe+HCl――FeCl2+H2

通过这个方法的运用,即解决了配平的问题,同时学生也明确了“”和“”的使用。

3.奇数配偶法

奇数配偶法是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中一种简单易学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中两边某种元素多次出现,且两边的元素原子总数出现一奇一偶的情况。对初中生来讲,这种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于是我采取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展开,引导学生先找出化学方程式里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元素的原子,而且该元素的原子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原子总数是否一奇一偶,选定这种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然后在奇数原子的化学式前写上“2”。从而确定其他化学式的系数。

H2O2――H2O+O2

CO+O2――CO2

4.暂定系数法

暂定系数法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中常见的一种,这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因此引导学生掌握这种配平方法为以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初中此种方法主要运用于有机化合物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于是我采用以下几道方程式,由浅入深,一讲一练,碰上系数是分数的,最后化为整数。

CH4+O2――CO2+H2O C2H2+O2――CO2+H2O

C2H4+O2――CO2+H2O C4H10+O2――CO2+H2O

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惊呼:“太妙了!”于是我趁热打铁,接着给出以下两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C2H6O+O2――CO2+H2O

C21H30O2+O2――CO2+H2O

三、学生总结归纳书写步骤和配平方法

最后以小组比赛形式总结配平的四种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概括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四个步骤:写、配、标、等。学生轻松学习了四种配平方法,积极性非常高,你一言我一语把书写步骤中要注意的问题补充得非常好,同时也提出了沉淀箭头的问题,我作为引导人解决了学生的疑虑。

第4篇:初中化学配平技巧范文

一、重视课本,抓住要点

虽然中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化学知识、学习能力考查的出发点根本来源于课本。因此,通过教材复习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和加深,绝不可扔掉课本而沉溺于“题海”之中。要认真阅读教科书,在总复习中阅读教材,可以从全册教材的高度来理解和审视所学过的内容,加深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掌握。阅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阅读跟思考问题相结合。第二,注意弄清各种概念的含义。第三,注意阅读实验描述、化学符号以及各种图、表和举例、注解、附录等。第四,阅读时要动手、动笔。重视课本绝不等于对课本知识的简单反复,而是要“会用”课本,特别提出要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化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抓住知识的要点,要认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培养自己应用化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与自救;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西气东输”工程;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与禁用含磷洗衣粉;药品、食品标签上有关成分的含量等等。

二、系统复习,突出重点

系统复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再认识、再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传统复习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点反复讲解、操练,复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越到最后学得越没兴趣。针对化学总复习的特点,同学们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这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学习化学的金钥匙。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必要依据。要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还要重视它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初中化学计算,仅知道原理及一般解题方法是不行的,必须选做一定数量的、典型的习题。复习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我们掌握已经学习过的实验,而且还可以学会应用实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例如:复习“物质的简单分类”这部分内容,先提出C02的属类概念有哪些?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有关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有哪些?归纳出C02属类的概念有:氧化物,无机化合物,化合物,纯净物。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纯净物包含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包含氧化物。有关物质的简单分类的基本概念有纯净物,混合物,无机化合物,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金属,非金属等。再比如运用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探究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纯碱是一种碱;(2)实验室制氧气后的剩余物是纯净物;(3)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三、典题训练,突破难点

化学总复习中对于习题的选择十分重要,我认为简单练习各地的中考试题,不加分析地见题就做,很容易陷入盲目的重复练习。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做完练习题不是简单了结,而是要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强调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等,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长期坚持,就能掌握化学知识的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

例1 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生成物均已略去)。已知A、C、F均为单质,其中F为亮红色固体,其它为化合物,其中J是常用的建筑材料的主要成份,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H_____、C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C+E:________

此题是一道推断题,同学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从物质的特征如颜色、特殊用途出发,展开联想,养成遇事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的习惯,激发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四、强化实验,注重操作

对近几年新出现的“实验探究题”,我们要认真分析此类题目的特点,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熟悉“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的探究型试题解题方式。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技能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也将是区分考生综合能力强弱的一个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①实验目的是什么;②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有哪些及其作用和安装;③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各个步骤;④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与可能产生的故障及其故障的排除;⑤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目的达到没有;⑥全面分析课本实验,挖掘内涵,提高应试变通能力。总之,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原理要过关。还要关注课本实验的开放性探究以及创新实验方案的评价。

例2 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如,在一定量的待测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质量分数的碱(或酸)溶液(标准溶液),直到酸、碱正好完全反应,根据消耗标准碱(或酸)溶液的多少即可求算出待测酸(或碱)溶液的质量分数。

右图为某次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的某标准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

(1)根据右图曲线可以判断实验中是向______(填“酸”或“碱”,下同)溶液(待测液)中滴加_______溶液(标准液)。

(2)在这次测定中,为了指示中和反应刚好完全,用酚酞作指示剂,即在待测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看到_______,则证明中和反应正好完成。

(3)如果实验中使用的酸是硫酸,碱是氢氧化钠,且待测液和标准液的密度均以1.0g/ml计。若测定中取用待测液25mL,标准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此题代表了课程改革实施后,中考化学试题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本题属于实验操作、实验理解、图像观察的考查。这类题目的绝对难度并不大,只要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强化训练,针对性的培养分析问题情景、将题目材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借助专题,解决弱点

专题复习是教师针对同学们平时感兴趣的知识点或者难点内容进行的专题探究。目的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力。主要的专题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酸碱盐相联系的知识等。在专题复习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学生认知结构与新问题的差异,并能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架设解决疑点的桥梁。专题复习中要求同学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很好的合作意识,同时还要有获得成功的欲望。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会借助同学们解题时的错误和考试的失败以刺激同学们的注意力,这样做的是强化同学们的认知,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特别是知识内容中易混知识、模糊知识、相似知识。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熟悉化学学科体系,要有一定的应变、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复习的效果。

第5篇:初中化学配平技巧范文

关键词:“四会”;初中;化学教学

初中是学生叩开化学殿堂大门的重要阶段。首次走进化学的世界,学生除了好奇、欣喜、求知欲,同时也感到迷茫、无从下手。倘若不能对学生的化学学习给予充分的引导、指导,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打击积极性,降低学习信心,最终导致化学学习失败。因此,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进行化学学习,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的成效。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四会”(即“会听、会学、会思、会考”)策略。实践表明,该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会听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听课。会听指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会自主提炼知识点,听懂听会。

1.1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动探究

布鲁纳认为,新知识的获得是一种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1]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创造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听课、专心听课,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以《溶液》为例,该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教师通过课堂实验、探究、讨论、课外实验等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对溶解度曲线内容的探究,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了解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作用,体验得出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的意义;及时通过中考题的实战演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再如,在《铁的生锈》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铁制品,哪些生锈、哪些不生锈,向父母咨询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尝试分析铁生锈的原因。课堂上组织同学交流、讨论各自的想法,并引导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加以探究。这样,学生经历了生活现象、假设、实验设计、检验等探究的过程,既提高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1.2明确教学导向,梳理知识要点

以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为例,该内容涉及化学计算,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提高听课效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将中考真题贯穿于课堂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将新课程目标与中考导向相结合,按题型进行分类,对考点进行梳理,主要分成: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分数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通过教学,让学生清楚该单元在中考中的重要程度(占6-10分)、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和考试热点(溶液的定义及其判断,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明确课标,准确把握中考考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分类,建构知识框架,提高听课效率。

2会学

会学指学生要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以致用,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真正的学习是意义学习,即学习者的身心都参与进学习,是由学习者内心生出的欲望。[2]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鼓励学生学习,增强学习驱动力。其次,老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不同的内容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中化学基本概念较多,涉及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等。其中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等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相关的直接经验,而感性知识认识还不充分,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学会从认识宏观物质进入对微观粒子的探究。通过用橡皮泥捏造各种粒子模型,使分子、原子的概念能够变得直观;通过学生分组扮演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通过班级排座位来形象比喻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通过自编自唱顺口溜口诀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等方法,化难为易。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会逐渐提高。此外,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之后,学生已经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方法,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知道“过滤”是操作简单且净水效果较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过滤”的原理、选择生活中哪些常见的材料制作简易的净水装置?学生通过思考、尝试,利用空塑料瓶、单孔塞、导管、吸附材料(活性炭或木炭)、过滤材料(棉花、纱布、石英沙、小卵石等)作为原材料,自制“净水器”。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3会思

学是目的,思是关键。化学教育中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独立科学思考的能力,进而逐步建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发展科学情意。会思是指学生要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放在教学的核心,摒弃“死教书,教死书”的陈旧观念。其次,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积极思维。例如将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设计在课堂习题中,学生在练习中由于受思维定势作用,习惯性采用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对新问题进行“想当然”的分析和解答,从而导致错误,这一过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在发现错误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纠正错误。第三,引导学生既要理解知识,更要理解知识的过程。多思考为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得来的、跟其它知识有什么联系,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活动,迸溅出智慧火花,真正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第四,充分发挥学科特征,训练学生思考的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充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和评价、表达与交流中学会思考。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探究活动,仔细观察蜡烛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准确描述现象、主动交流实验结果。尤其就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与思考:(1)物质的性质,如石蜡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2)物质的变化,如受热以后状态的改变;(3)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第五,注意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学习反思是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省察、思考,以便及时弥补、纠正、调控,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它属于元认知的概念范畴。元认知就是人们关于自身认知过程、结果或与它们有关的一切事物认知。反思性学习不仅仅是对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通过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例如,在次作业之后,笔者要求学生逐一检查自己作业中做得好与不好之处,对于优点及时总结,形成方法;对于错误,要分析出错的原因、正确的解法以及避免再次犯错的策略。在每章书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写本章学习小结,通过绘制知识概念图等方式对本章知识进行整理、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对自己过去的学习进行系统地检查与思考,查漏补缺,进行自我矫正,提高学习效果。

4会考

会考是指学生在牢固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从容应对各种考试。要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加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双基”。例如:化学用语准确;化学方程式书写规范(注意配平、沉淀气体符号、反应条件和化学式书写正确);物质的基本知识归纳、记忆(俗名、颜色、性质等);实验现象描述完整、准确等。在此基础上要充分了解考查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方法及相关化学科学素养。其次,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例如:(1)推断题,知道一般的顺推或逆推的方法和思路,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注意审题、按要求答题;(2)科学探究题,挖掘题目中的隐性和显性条件,与已知实验对比、联系,进一步处理信息;(3)计算题,清楚计算题解题方法及步骤,解答过程完整规范(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设未知量质量为x,列出对应物质的质量关系及比例式,计算带单位,准确计算按题目要求保留小数,最后一定要写答)。第三,掌握答题的技巧。时间分配合理,选择题解题快且准,非选择题需提高审题能力和处理题干信息能力,简答题切中要点,化学用语书写要规范,计算过程完整,字迹工整。因此,需要充分了解中考题型和重点。第四,注意心理调适。进入考场,学会自我暗示,暗示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等。看到试卷,调整心态,“人易我易我要不大意,人难我难我要不畏难”。看到熟悉情境的题和所谓的“简单题”,不得意,不马虎草率,仔细读题,看是否有陷阱,尽可能拿满分。看到陌生情境的题和所谓的“难题”,不畏惧,不轻言放弃,回顾熟悉的知识,铺设一定阶梯,有分分必争的意识,要尽可能多拿分。

作者:袁东梅 单位: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化学配平技巧范文

关键词:氧化还原;高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32-02

氧化还原反应是历年高考热点之一,再现率达100%。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除了常见题型外,还与离子共存、电化学、热化学、化学实验等试题紧密结合,加大了考查力度,全方位综合体现学科内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但总结起来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考查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对基本概念记忆的考查

对各类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试题的分析,80%左右的试题属于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记忆的考查。例如:在Fe2O3+3CO 2Fe+2CO2反应中,Fe2O3是(?摇 ?摇)。A.被氧化 B.氧化剂 C.被还原 D.还原剂 只要学生会分析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记清了化合价同基本概念的关系,这类型题就迎韧而解了。所以解决这类型题有两个关键:

1.熟悉各种物质中各元素表现出的化合价,找准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化合价的记忆可以结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表期中位置的相互关系进行记忆,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价+8;可以根据初中化学老师教给我们的化合价顺口溜结合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记忆。这也是解决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考查试题的最基础的要求。

2.记清化合价变化同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关系,具体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氧得降被还,还失升被氧”。前半句话可理解为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产物具有一定还原性。即氧具有两层意思,还具有四层意思。那么后半句话可以理解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氧化产物具有一定氧化性。即还具有两层意思,氧具有四层意思。同时可以概括出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所以在做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试题前,建议将这句话写在抄稿纸上,结合题中的问题和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就可以较轻松、较准确地完成这类型题。例如,l2+6KOH=5KCl+KClO3+3H2O反应中,还原产物是哪种物质?(备选答案A.KClO3 B.KCl C.KCl+H2O D.H2O)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还原产物得从生成物中去找,结合“氧得降被还”这句话,可以知道还原产物是化合价降低的产物,通过分析化合价,很容易分析出还原产物是KCl。

二、对电子得失守恒的考查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通常会涉及三大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对于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试题,型题相对较难,但只要方法得当是很容易解决的,此类型试题一般采取电子得失守恒即化合价升降守恒法加以解决。例如:某氧化还原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是X2O72-离子,在溶液中0.2mol该离子恰好能使0.6molSO32-离子完全氧化,则X2O72-离子还原后的化合价为多少?(A.+1;B.+2;C.+3;D.+4)如果能熟练应用化合价升降守恒法的话,我们可以设X2O72-还原后的化合价为x,可列方程0.2*2(6-x)=0.6*2,解得x=3,故选C。还有部分题需要结合原子守恒法加以解决。例如19.2g铜与适量浓硝酸反应,当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求反应中生成的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体积各为多少?对于这道题,可以设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x,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y。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可列出方程3x+y=(19.2/64)*2,再结合氮原子守恒可知x+y=11.2/22.4,这样这道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尤其涉及连续、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时,应抓住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各元素中原子的变化情况,利用上面的守恒来计算,就使题目变得简单明了。

三、离子共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

涉及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许多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水溶液中进行的绝大多数反应是离子反应,它们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如:下列离子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摇?摇)

A.H+ NO3-?摇 Fe2+ Na+?摇?摇?摇?摇?摇 B.Ag+?摇 NO3-?摇 Cl- K+

C.K+?摇 Ba2+?摇 OH-?摇 SO42-?摇?摇?摇?摇?摇D.Cu2+ NH4+ Br- OH-

从上面的A答案很明显可以看出H+、NO3-共同存在时有强氧化性,而Fe2+具有强还原性,不能大量共存,故选A。在高中阶段,常见到的氧化性离子有:MnO4-、Fe3+、NO3-(H+),常见的还原性离子:Fe2+、I-、SO32-、HSO32-、S2-、HS–,在做关于离子共存的相关试题时,除考虑隐含条件及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是否发生双水解外,一定需要考虑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四、以电化学知识为载体的综合考查

第7篇:初中化学配平技巧范文

关键词:化学复习;统筹安排;有效策略

部分学生觉得九年级化学难学,知识点又多又碎,知识点前后又不能联系起来,不懂得用哪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复习是提升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的过程,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对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的一些策略,与大家共勉。

一、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做好统筹安排

在复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我的复习分以下三个阶段:

(一)单元复习(从 3 月 1 日至 4 月 25 日)

在这阶段的复习应立足教材,落实好双基,我一般先让学生自己回顾课本内容后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做到系统地把握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各个板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知识的生长点,注意知识在习题中的延伸和巩固的功能。从每年的中考题目来看,都有一些是教材中没有直接出现的知识,如去年中考试题 26 题氯化亚铁与氢气的反应等,但是不能拓展过大,那样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接受。然后精选出复习资料中的例题和习题,让学生先做后评,重点讲学生易错的题目和跟中考相接近的题型。在各个板块复习完之后,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根据考试情况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

(二)专题复习(从 4 月 26 日至 5 月 25 日)

按照课标,按中考题型划分出:“常见气体制备”“物质鉴别、除杂和共存”“化学用语”“物质的推断”“实验探究题”等小专题进行复习,这一轮是专题综合性复习,让学生把知识点制成思维导图,方便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并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和创新。另外要做好专题训练,精选、精练、精讲,在讲评题目时,重视解题过程的分析,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重点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和考试技巧。我通过“题型—考点(知识)—解题方法”的模式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三)模拟测试,提高应试能力(从 5 月 26 日至 6 月 18 日)

这一轮是中考前的演习和热身,根据学生情况,精心挑选好紧靠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并符合《玉林中考说明》的中考模拟卷。通过模拟训练,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及时想办法弥补。作为教师,应该钻研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每年各省市的中考试题都有自己的亮点、特色,我们可以多看、多做,并将该试题的情境融入教学中。我们可以把那些有特点,学生比较少接触的题型精选出来,通过修改让题目更符合本校学生的需求。特别要细心研究玉林市近三年中考试卷的结构和题型,了解中考命题趋势,注意搜集中考信息,锁定中考重点、难点、热点进行训练。

二、教会学生审题方法,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在总复习阶段,要注意概念的关键字词,要注意解题的规范化,坚决减少甚至杜绝做题马虎、丢三落四和错别字的现象。平时改卷中发现,很多学生的失分是由于审题过于大意、答题格式错误,如该写物质名称的错写成化学式,该写物质化学式的又错写成名称,有些该写序号的又写成了化学式等等。书写化学方程式不用等号、不标沉淀或气体符号、没有写反应条件、不配平等等,计算题解题格式不规范,未知数带了单位,已知数没带单位等等。为了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要训练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做一个错题本(易错知识点、标明错误根源),每次检测后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自己丢分的原因,并制定下次考试的目标,努力向着目标前进。另外多跟学生强调考试的方法,考试时,边读题边用笔把题目中的关键字词画出来,看准题目问的是名称还是化学式,还是序号等等。

三、注重生活、生产及环保中的化学知识,关注社会热点

化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要启发学生观察和积累与化学有关的事情。在复习时,要关注自然、社会上与化学有关的突发事件、热点新闻,这也是体现“三维目标”的重要方面,多关注教材中出现过的并且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食盐、食醋、苏打、小苏打、酒精、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另外多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措施、水的污染和净化、温室效应、酸雨、低碳生活、食品安全等,能够做到把课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生产中。

四、加强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多深入学生当中,坚持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学生考试进步了,要适时表扬,让其再接再厉,把潜能激发出来,争取更大的进步。当学生退步时,不要批评他,要多找他谈心,了解他退步的原因,到底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粗心大意或者是其他心理方面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解决问题。面对易犯错误的学生时,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发展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鼓励中成长、进步。多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让学生知道我们有多熟悉他们、多关心他们,从而认可你、喜欢你、崇拜你,喜欢你所教的化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