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对医学检验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医学检验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医学检验的理解

第1篇:对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由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学者和从事临床治疗工作的医生共同合作,实现临床问题和基础医学研究内容的双向调整和共同发展,使基础医学研究真正发挥作用,解决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现象[1]。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医学前沿学科,是作为医学学科群中最容易实践转化医学的专业之一[2]。因此,应用转化医学理念的指导医学检验课程教学成为目前高职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热点方向之一。

一、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高职医学教育承担着面向城乡基层培养医学相关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必须结合我国高职医学教育的特性,调整培养方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包括医学检验在内的高职院校各学科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教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不利于理解理论和进行实践操作,容易出现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现象[3]。一方面学生对基础医学的实际临床指导意义理解不深,进而在进入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后又对一些临床现象不能运用基础医学知识解释和理解。另一方面在进入临床工作后不能把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回归到实验室去验证和探讨研究。

二、转化医学理念引入医学检验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转化医学的学科化过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培养和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科交叉型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是转化医学要突破的瓶颈[4]。基础研究领域迅猛发展使医学检验学与多学科、多领域相互渗透交叉,理论与应用的紧密联系是检验学科众多分支发展的重要特色。转化医学正是强调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紧密结合,其核心内容是指快速有效地将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转向临床应用,同时把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再反馈给实验室[5]。因此,医学检验的主体是检验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转化的有机结合。

三、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检验教学改革思路

在医学?z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转化医学理念,注重教学内容与临床应用的结合,强调教学内容的临床化,把真正用于临床的理论和技术引入教学当中,让转化医学理念在教学和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加强教师转化医学理念培训

转化医学理念要求多学科、多专业交叉配合、相互促进,这就要求医学检验课程的教师树立转化医学理念,积极参与转化医学的理论培训和平台建设,积极学习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新知识,增强对临床检验新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具备“基础-检验-临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应以课程教学为中心,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积极培养高素质的转化医学检验教师。

2.基于转化医学理念指导课程教学

在检验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渗入转化医学理念,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往复,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在授课内容上以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意义为先导,融合其发病机制,侧重于临床检测技术的运用。在授课形式上注重采用PBL模式和案例式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主线的特点。

3.以临床教学为契机,基于转化医学理念指导教学

第2篇:对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检验医学;健康体检;作用

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医学过程。健康体检都会有许多的化验检查包含在健康体检项目之中,可以说健康体检离不开化验检查的支持。实验室原来技术比较简单,仪器设备主要是显微镜,所以医师一直掌握和从事实验室操作。随着工作量增加,也是指导助手完成实验,对结果的解释和如何将结果应用到临床,用于诊断,治疗观察疗效,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也是医师负责。80年代实验室检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成为医学检验(Medical Technology)。21世纪,随着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医学检验有了深刻和广泛的发展,不是由一般的医师能领导。逐渐发展具有扎实实验室技术工作理论基础和高超技术,又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从事的独立学科,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此时的临床医师已经不能充分了解具体的实验技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新技术。所以检验医师有义务对各种检验结果做出解释,向临床提供咨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如何发挥检验医学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

1 帮助医师合理选择化验项目

体检化验具体项目基本分为常规项目和可选的差别项目。常规项目应该尽量满足,而可选项目应根据每个体检者的不同、根据身体情况、经济条件等进行选择。21世纪以来,检验仪器的迅速发展使生化,临床检验,免疫,微生物的部分项目实现了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化学发光,放射免疫,微生物全自动鉴定技术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1]。检验医学的现代化使检验项目越来越多,检测准确度和精确度也不断提高。由于检验技术和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加,医生对各检验项目原理和应用的不熟悉,使其选择难度增加。检验医师可以根据专业知识和临床医师沟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选择。比如,根据患者年龄,20岁体检者可以注意黑色素瘤方面的检查, 50岁可以做结肠癌的筛查。根据患者病史,如果有糖尿病:增加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有乙肝可以查病毒定量。根据检查目的,如高血压患者可以查胆固醇和半光氨酸进行功能性检测。半光氨酸升高可以通过补充B族维生素和叶酸即可,胆固醇通过饮食方可调理,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2 提醒患者做好体检前的准备工作,正确采集运送标本

患者的准备是保证送检样本质量的内在条件及前提要求。由于检验结果是大多通过采集血液标本通过检测其各项指标来分析患者健康状况。由于很多体检项目的参考值根据健康人群平静休息状态下采集空腹标本制定的。所以体检患者最好上午7~9点情绪安静状态下空腹采血。避免一切影响血液成分变化和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如患者情绪,饮食,剧烈运动,服药情况,静脉输液,采血时间,,生理节律等。一般是抽血前3d内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品,不要饮酒,晚上应早休息,避免疲劳。药物对检验影响非常复杂,对血细胞和生化检测过程都会有较大影响。像大剂量服用VC可以使酶法测定胆固醇,甘油三酯假性降低[2]。所以前3d不要服用药物。对于心脏病患者不能停药的,注意仔细阅读药品说明查阅文献,分析了解对实验的影响。有的急诊项目有一定的检出时限,应及时采血,像急性胰腺炎血淀粉酶8h后升高,心梗三项胸痛4~6h检出率最高。采血人员注意采血时真空管种类的选择及采血顺序病及时运送检。先采抗凝管,然后再采其他管,如果顺序颠倒可因血液在针管中停留时间较长,影响凝血实验的准确性[3]。根据具体检验目的做好样本的运送,如血气标本必须严密封闭,隔绝空气。

3 检验人员做好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任何一个检测结果都是通过一定检测系统得来的,实验室检验人员应当对需要校准的检验仪器、检验项目和对临床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辅助设备定期进行校准,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一般的说,检测系统由检测方法、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等构成,还包括操作规程、操作人员、环境等。因此在质量管理中必须强化检测系统的概念,加强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室内质控、积极参加室间质评、主动开展室间比对活动等,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力争达到不同医疗机构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可比,互认。对临床医师而言,使不同医疗机构实验室间检验结果有效、可靠,可信。实际操作中,检验人员必须及时和临床医生沟通,信息交流。及时发现不合格样本及正确分析处理与临床不符情况的原因。

4 做好化验结果得解释工作,正确理解化验单

对于超出参考范围的一定正确理解。但目前参考值范围是参考个体测定值以95%正常人群分布区间来确定的,还有5%的正常人不在此范围之内,所以,出现偏低或偏高的现象,应持慎重态度,可定期观察。同时也要结合每个指标具体的医学决定水平和患者的体征及其他结果综合判断,就拿甲胎蛋白(AFP)来说,此项目是最常规的肿瘤筛查项目。AFP明显增高则可能是原发性肝癌,但肝炎,肝硬化活动灶,和卵巢胚胎瘤及少数胃癌,胰腺癌也会出现AFP假性增高[4]。再比如,高原地区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普遍高于平原地区,在平原地区属正常范围而在高原地区出现同样的结果可则能是贫血患者。因此,当发现检验报告某些指标出现异常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帮临床医生正确解读实验结果,对患者的情况做客观的判断。

5 健康体检后指导临床医生做好复查工作

体检者拿到体检报告后,应遵循医嘱,对有些项目定期复查。如首次检测出高血脂的时候,临床医生会建议再次复查禁食12~14h的血脂水平。根据至少两次标本的结果判断是否存在高血脂或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对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根据是否有其他危险因素和血脂分层水平进行分级预防,决定何时用药治疗[5]。患者如果忽视复查而不作处理,血脂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的发生。所以要定期进行化验,监测是否复发、是否继续用药,一切医疗活动,离不开检验的协助。

综上所述,检验医学在整个健康体检过程中对于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检验实验涉及学科领域较宽,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对检验医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检验医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熟练掌握医学理论和实验室专业知识。除了常规体检中做好项目的选择,标本的正确留取检测,检验结果的处理,还应该把先进的检测项目,检测意义通过制作宣传册或学习课件等方式对医生护士等进行培训,尽量避免影响实验结果的一切因素,提高检验质量。做好临床的咨询工作,与临床医生沟通,根据病情正确理解检验结果,有效发挥检验新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继红.浅谈我国医学检验发展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2,4(2):110.

[2]臧桂运.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保健,2008,16(27):1439-1440 .

[3]王雪峰,王鸿利.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与应用[M].第1版.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29.

第3篇:对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1.1社会需要

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相接轨,迫切需要将国际化的语言融入到医学检验中来。首先,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大多数高质量的医学检验期刊多为英语期刊,因此,要想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的研究前沿和新技术,过硬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其次,伴随着高校间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到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医学检验技术,而对这些学生而言到国外学习的最大障碍就是语言问题,国内开展的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为其更快适应国外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伴随着大量第三方医学检验公司及体检机构的兴起与发展,它们更加需要一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医学检验人才。此外,伴随着大量外籍人士来华工作,他们同样也需要能用其母语或英语交流的医疗人员的诊疗。可见,在医学检验学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专业需要

医学检验专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而且所用的检测器械构造、工作界面、配套的试剂及出具的报告单多用外语(主要是英语)书写。作为一名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人员,只有能读懂这些文字,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从医学检验专业本身来说,不懂外语的医学检验人员已很难开展日常的检验工作。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提升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这为其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检验工作的需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医学检验专业高度的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劳动力,但是也对劳动力自身的质量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医学检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临床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2开展双语教学的难题及应对策略

对于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的医学英文词汇很有限,如果就医学专业课程对其开展部分或全英语授课,这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恐惧与厌烦心理,甚至丧失专业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此外,作者所在院校生源多来自山东本省,存在着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且任课教师均为非英语专业毕业,所以口语水平也不高。因此,在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掌握的医学英语词汇有限及教师口语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只在部分重点课程内容中实行中英文结合即双语的授课方式。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中,以《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中的血栓与止血检验部分的血液凝固一节为试点课程,以作者所在院校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3个班的154名学生为授课对象,对本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意愿、对不同中英文比例授课方式的学生满意度及授课效果(课堂测试成绩)进行了调查。可以看出,随着英文授课比例的增加,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对双语授课方式的满意度逐渐下降,且从课堂测试成绩也可以看出学习效果随学生满意度的下降也越来越差。但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成绩超过80分的学生比例超过了70%(72.08%),这优于去年的期末考试成绩(成绩超过80分的学生比例为61.80%)。尽管今年的期末考试试题中的名词解释全为英文,而且部分选择及问答题也用英文命题,但学生的成绩却优于往年,由此可见,双语教学虽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但是从根本上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管《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双语教学在作者所在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就此作逐一探讨。

2.1学生

从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3个班的154名学生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5.45%的学生愿意学校开展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他们认为双语教学可同时提升专业和外语水平,能使其所学知识与国际先进的知识接轨,并有助于他们在大四进行的研究生英语考试。另有2.60%的学生不愿意学校开展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原因是他们担心自己听不懂,反而影响专业课的学习。1.95%的学生对此持中立态度。因此,开展双语教学应因人施教,根据学生英语及专业水平分别制定不同的双语教学方案,以医学检验专业知识为最终目的。

2.2师资

双语教学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师资队伍的英语水平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授课效果的好坏。双语教学对承担医学检验专业课授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医学检验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有较好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熟练地跟学生进行交流。调查显示,96.75%的学生对教师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口语水平包括发音、语速、流利程度存在担忧,另有29.87%、22.73%和57.79%的学生认为教师多媒体课件质量、授课方式以及个人形象对教学效果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加大培养力度,通过开展培训班、进修、出国深造、外语讲课比赛等方式提高双语教师的语言和专业水平。

2.3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74.68%的学生倾向于中英文对照的双语教材,20.13%的学生支持使用英文原版教材,5.19%的学生倾向于中文教材。在教学中,每位授课教师应均有一本英文原版教材。对医学检验专业比较相关、难度适宜的是McGraw-Hill医学出版社出版的Hematolo-gyinClinicalPractice(第5版),定价为584.2元。鉴于英文原版教材的成本太高,考虑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将教材章节整理后,采用复印装订方式制作了一份精简版讲义,然后分发给每位学生,这样学生可通过预习,大概理解每堂课的内容,再加上课堂上教师的重点讲解,就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2.4教学模式及方法

目前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多为过渡式,即在学生刚进入学校时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语教学,一段时间后,则只使用外语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的最终目标也是达到全英语授课,对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来说,其实现的难度比较大。一般采用下列程序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在每堂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精简版讲义,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测试预习的效果。对一些难以理解的重点专业术语采用在课程一开始就先讲解的原则,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听懂授课内容。对授课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的讲解,时刻关注学生的表情变化,对用外语讲解后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要对每个重要的单词穿插中文逐一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不时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授课技巧,如丰富的肢体语言、较强的幽默感、适当的图片及视频,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在每次课结束或每个知识点讲解完毕的时候,教师要以双语对此次授课内容作一小结,这样达到一方面突出重点、加深印象的目的,另一方面让学生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一下,利于学好下一节的内容。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时间安排非常重要。双语教学授课进度肯定不及母语授课,要在课堂中讲重点难点内容,其他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这样不仅解决了授课进度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专业外语水平。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对双语教学的课程或内容,可以采用英文命题,中英文作答均可的方式,对英文解答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加分。

3结语

第4篇:对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一、医学检测技术人员培养的必要性

1.行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临床医学对医学检验技术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增强,现代实验室科学的发展促使原来的医学检验工作的内容、方式及人员结构和管理工作各方面都起着显著的变化,人才的技术化、仪器的自动化、试剂的商品化、方法的标准化、管理的科学化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职业教育的需要。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培养一批职业教育的品牌学校,因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起步较晚,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为主的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在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普遍存在,不能完全适应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系统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能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3.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靠技术打造,技术培养靠队伍支撑。医学检验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一支结构合理、理念先进、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技术团队,学校的发展培养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4.团队发展的需要。团队教师多来自医学院校,大学毕业后直接来校任教,普遍缺乏行业工作背景,学历结构、能力结构还没有达到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技术的高标准要求,因此急需完善医学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技能。

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的措施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国外教学模式的学习。国外先进的卫生职业教育的理念、课程实施的模式、职业技能培训的方法与考核、实训基地培养的特点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对实施团队培养项目起到了借鉴和促进作用。

(2)国内职业教育专家培训。医学检验人员参加了由国内关于职业学校技术培养和课程开发的培训,使人员对医学检验课程开发和改革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以就业为导向、工作过程为引领、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和校本教材开发有了深刻的认识。

2.完善医学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

(1)研究生学历进修。医学检验人员参加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使团队具有研究生学历水平的教师比例明显上升,知识结构和学历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新的教学理念的领悟和教学模式的探索能力也得到提高。

(2)技术岗位实践。医学检验人员保定期到专业化的医院进行岗位实践,通过在行业的顶岗实践,了解行业中的需求动向,以及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发展变化,明确了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并运用来自行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和案例,总结和推广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和模式。

(3)“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医学检验人员参加全国卫生技术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卫生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教师考取相应的技术资格证书,一方面是对行业要求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次检验,另一方面是为日后指导学生考取技术资格证书打下基础。

(4)技术知识的拓展。医学检验人员定期参加了有关的技术知识讲座和技术技能培训,学习本行业的最新技术和进展。并审视自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自我进修、提高方面的具体计划。

3.加强医学检验人员意识的培养

(1)团队培养知识的学习。医学检验人员参加了由知识管理中心田志刚关于《基于知识管理的团队培养与实践》的讲座,对团队培养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和提高,认识到一个团队的发展,不仅要重视个人的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医学检验人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强化医学检验人员彼此理解支持、协调合作,有效利用医学检验人员所拥有的各项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员的潜力。

(2)互相学习和促进。教师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各自独立工作的职业,但作为一个团队,人员之间经常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思维碰撞和思想交流,通过人员间的密切交流、相互影响和感染,拓展了教学教研的思路,达到相互学习、促进的目的。

三、医学检验人员培养的体会

1.明确团队培养目标。医学检验人员应花费充分的时间、精力来讨论、制定共同的培养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使每个医学检验人员都能够深刻地理解团队的目标。并将团队共同的目标分解为具体的行动目标。这一行动目标既能使个人不断开拓自己,又能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并能督促团队始终为实现最终目标而努力。

2.坚持教学与教研相结合。团队培养坚持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成长”。教学与教研工作并须紧密结合,认识到教研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必须到将所研究内容应用于教学实践。

3.坚持与课程培养、技术培养相结合。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应当紧密结合学校的课程培养和技术培养来开展,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围绕特色技术培养、精品课程培养进行。

4.注重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医学检验人员培养更多的关注是人员间共同的发展和提高,团队发展的瓶颈不仅包括短板效应,也体现在“新木桶理论”的“缝隙效应”中,必须通过团队共同目标的确立、人员间的角色互补、团结协作和每个人员特长的最大程度的发挥,才能实现团队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取得1+1>2的高绩效。

参考文献:

[1]徐元俊.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构成及培养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5):6-8.

[2]龙艳,石青峰,全角,蒋冬香,杨峻,海华.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18期.

[3]李海侠,郑磊,杨佳,蔡贞,张继瑜,童晓文,裘宇容.医学检验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年3期.

第5篇:对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1.1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射线照射到生物上,将发生复杂变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即物理阶段、物理-化学阶段、化学阶段和生物学阶段。绘制动作按钮,用鼠标点击按钮一步步展示生物学变化过程,当射线照射到机体上,机体发生电离、激发,化学键断裂、产生自由基等。通过动作按钮,可依次展示效应过程,加深学生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学效应发生过程。

1.2放射性测量仪器

讲解气体电离探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时,可应用动画显示这一过程:射线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受激电离,产生出正负离子对,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到达电极,电路由断变通,通过电流边指针摆动变化反应射线的强度,形象地展示了这两种放射性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

1.3闪烁型探测仪

闪烁型探测仪是讲解的重点,用不同颜色的图示、文字阐述各类部件,如闪烁体、光导、光点倍增管、放大器、后续电子线路等。通过箭头图标,展示射线一步步的变化,从射线能变为光能,再变为电能,再为仪器捕捉,放大、分析、甄别。1.6常用测量仪器简介应用于体外放射分析常用的测量仪器很多,可将一些国产的射线探测仪的实物图片展示给学生,如γ放射免疫计数仪、液体闪烁计数仪,同时配以文字说明,分别介绍各类仪器的基本性能、适用特点,并对比各类仪器的优、缺点。

1.4放射性碘标记化合物

该章节需要介绍氯胺T法、乳过氧化物酶法等标记法,采用图标化学反应方程式展示碘标记到蛋白质上的过程,配以彩色文字说明,把艰深晦涩、难以理解的反应步骤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用醒目的标志,提示标记时的注意事项,避免放射性污染。

1.5放射自显影

使用彩色文字介绍各类感光材料,如原子核乳胶、氚片、X线片等。用动画流程讲解自显影的过程,如曝光、显影、停影、定影等流程。用彩色截图展示各类自显影标本,如宏观自显影、光镜自显影和电镜自显影。

2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检验核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2.1突出了专业特点

检验核医学是医学检验学和实验核医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涉及核物理、放射化学、电子学、检验医学等,内容抽象、知识庞杂、理论深奥、重点难点多,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板书、幻灯片等),难以满足现代检验核医学教学的需要。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动画等视听内容生动逼真地融于教学之中,创造一个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的平台,把多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利用图像讲解抽象深奥的知识,可以成功解决检验核医学的教学难题。

2.2突出重点、难点,优化教学效果

检验核医学中,有一些专业特有概念,如契伦科夫辐射、康普顿-吴有训效应、俄歇电子等都是重点、难点,由于医学生缺乏足够的理工科知识,即便教师费力地讲解,学生依然如听天书。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后,能很好地揭示原子内外的奥秘,展示各种核反应时原子的变化过程,给学生以三维、立体的概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过去采用传统方法讲解契伦科夫辐射和俄歇电子,授课结束后,仍有近1/3的学生表示未理解。现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后,90%以上的学生表示理解了。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检验核医学非常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突出了教学重点,优化了教学效果。

2.3有助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现代检验核医学发展迅猛,新知识、新内容层出不穷,需要适时介绍给学生。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结合网络资源,能及时快速地更新、补充检验核医学知识,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现在涌现出的并得到广泛使用的新技术,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稳定同位素分析等,都可在第一时间介绍给学生。

2.4促进教师提高综合素质

应用多媒体技术后,不仅要求教师牢固掌握检验核医学基础知识,而且也要求教师熟悉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课件。这就需要教师熟悉电脑技术、软件操作,具有一定的美工技能、艺术水平。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2]。

3问卷调查实施

多媒体教学后,大多数学生反映良好,为了系统科学地评价多媒体教学效果,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44份,收回241分,回收率98.77%。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评价很高,希望今后继续使用;大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加知识量、教学内容;但对突出重点、难点及针对性、启发性还有所欠缺。说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检验核医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所接受。

4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

4.1课件质量有待提高

课件制作水平影响着教学效果,优质的课件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所以课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3]。现代大多数课件以PowerPoint为主,需要准备优质的脚本和素材,搭好框架,明确层次结构。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起来,注意人机互动以及幻灯片的连贯性。目前有些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简单,文字多、图片少,内容单一,仅仅是板书的“电子化”,导致课件质量不高,无法充分施展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表现形式和丰富内容。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制作的课件过度追求形式花哨,增添了过多的视频、图片、声音等,导致喧宾夺主,使学生仅注意到花哨的动画和图像,而忽略了应学习的知识,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4]。

4.2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

多媒体技术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只起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课堂跟着课件走的现象,教师成了放映员,全部精力集中在课件上,成了操作员、解说员,无暇顾及学生,缺乏师生互动,降低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思路也为课件所左右,难以调动其主动性。这样依据课件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完全偏离了初衷,又走向了“填鸭式”的老路,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师授课时,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应把握课堂节奏,调动课堂气氛,随时观察学生的状况、表情、语言等信息,做到有张有弛。一堂优质课是一个师生互动过程,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交流,还要有情感交流。

4.3过多依赖课件,忽视基本功

相较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是新技术,但新技术必须根植于传统教学手段上。如过多强调多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师教学基本功,缺乏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将枯燥乏味。因此,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教师必须练好教学基本功,练好板书、讲解的艺术,学会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在不同环境中能正常教学[5]。

5结语

第6篇:对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检验医学不断发生可喜的变化,全新的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模式和内容,让临床实验室已不仅仅是单纯分析来自于患者的各种样本并提供检验信息的医疗单元,同时也是配合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之一。临床实验室的服务范围也日趋扩大,服务对象涵盖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健康人群以及感染控制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社会福利机构等医疗相关管理部门。特别是“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为临床实验室的服务内容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据统计,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测信息占疾病诊断治疗辅助信息量的70%以上[1]。如何确保实验室提供的检测信息是最合理、准确的,依托的是对组织所拥有的人、财、物、时间、方法、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最终达成最优的目标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我国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开展较晚,专业指导书籍相对匮乏。虽然国内临床实验室的环境和仪器设备条件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小,发展速度亦趋于同步,但国内很多临床实验室内部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尚有待提高。从事医学检验专业的技术人员迫切需要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知识,以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检验医学发展的需求。

1强化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教学

2006年6月由原卫生部制订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开始执行,标志着我国临床实验室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2]。培养既懂检验专业技术又懂实验室管理的综合人才,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必然要强化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研发。我校为中医药大学,首次招收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学生,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也是刚起步。在实施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吸纳同行的先进教学经验,优选具有临床实验室管理经验的教授任教、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内容、注重结合临床实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知识。

1.1优选授课教师

由于我校是第一次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授课教师的授课能力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教学工作,因此聘请授课老师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聘请的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实验室工作经验,对实验室管理有着切身体会,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举例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将临床更多管理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调动起学生对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兴趣,最终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评价也是非常好的。

1.2教学安排与专业课契合

学生经过近3年的大学课程学习,对医学检验专业有较全面了解,具有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并掌握了检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但在校生毕竟没有接触检验科,对临床实验室认识比较模糊。因此,我们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安排在实习前最后一个学期,同时还有一部分专业课教学正在进行,学生已经可以结合各专业课教学内容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比较容易理解相关知识;再者也可以把临床实验室管理知识内容与即将学习的本专业知识进行联系,达到融会贯通作用。目前,在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本课程的理论课为36学时,设为学生必修课,教学进度为每周3节课。

1.3精炼授课内容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涉及内容广泛,涵盖实验室的方方面面,章节之间缺乏较好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大多数学校安排授课时间较少,一般为20~40学时[3]。我校安排为36学时,课时安排还是非常紧张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第3版有15章,内容涉及组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学选择与评价、检验项目临床效能评价、仪器与试剂的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各方面[4],法规律条多,抽象理论多,学生们理解困难。要在36学时中把这些条条框框、管理方法全都灌输给学生很难,听课效果也不会好。我们采用教师重点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的方式,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依托“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5]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对临床实验室的具体要求,重点讲授方法学章节,法规性文件章节采用学生自学并预留有作业,课堂提问检验学习效果,同时将学生课后的自学作为考核评分的依据,纳入到期末考评成绩中。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改进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思想。采用学生自学及导师指导小组学习,强调基础医学结合临床实际[6],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院校一致公认的教学方法。我们将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入到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中。例如标准化操作文件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讲授又是很枯燥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要领,将来到工作岗位中能够用到所学的知识,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直观的优势,将ISO15189达标实验室标准化文件管理经验介绍给学生,逐一对应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编制要点[7],学生听起来既感到新奇也比较容易接受。为了考察听课效果,我们在课堂上让每位学生自行设计标准化操作文件模板,对照标准化操作文件编写内容和要领,让学生评判标准操作文件编写是否规范、可行,教师对学生编写文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加深了学生对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认识。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尝试也获得了学生的认同。临床实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是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工作。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在校学生很少接触到具体实验方法,学生理解实验方法性能评价比较困难。教师将临床实验室实际应用的实验方法做教学示例,结合现代最新检验技术,用方法学评价指标来验证临床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及是否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分析不同临床检测系统的性能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角色,通过启发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图像系统演示临床检验工作中不同检测系统的原理、参数以及实际应用效果,讲授新仪器设备如何进行方法学的评价,结合验证数据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中的知识。讲授全面质量控制内容方面,注意联系医院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的常态机制,结合图形图表讲授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的操作技能,室间质量评价的评价方法,最新的质量控制技术,将临床检验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拿到课堂上讲,请学生一起分析讨论,通过扮演管理者,亲身参与实际问题的处理,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责任感增强

本届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仅有少数学生听说过这门专业,学生对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充满了好奇和敬畏,甚至多数学生认为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离自己很远,将来走上检验工作岗位也用不上,认为是领导者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介绍检验结果误差引发的医疗纠纷,对实验室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生物安全隐患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室质量不仅限于检验结果本身,而且包括影响分析结果检测的全过程和全方面;质量管理不只是质量管理人员或质量管理部门的事,而且是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的事,增强学生对检验工作人员在临床实验室管理中的地位、职责和作用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实习及工作中较好地适应科室管理,自觉地按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开展工作。

4教学考核与效果反馈

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列为考察课,采取60%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的方式。平时成绩为出勤、课后作业加课堂互动。考试试卷涉及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分析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认知度,特别注重结合临床工作实践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考试成绩合格率为100%。对我校首届检验技术本科毕业班133名学生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显示98%学生理解和充分理解授课内容,99%以上学生对授课教师满意,85%的学生认为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重要,100%学生认同没有规范化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就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医院检验科的建设和发展与科学管理密切相关。学生对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走出课堂多接触临床实验室,近距离了解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知识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应用。学生们的建议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是一个鞭策,我们将逐步增加临床实践机会,开放实验室,更多地将教学研究新成果运用于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实践中。

作者:程宇航 李南 刘燕 张丽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检验与实验中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检验学系

参考文献:

[1]申子瑜,李萍.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

[2]陈英利,于洋,吕跃山,等.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82-84.

[3]王惠民,倪红兵,崔明.《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优化组合教学[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4(1):88-89.

第7篇:对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1早期接触临床

医学检验专业一直遵循一贯的教学模式,即医学检验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的顺序分阶段进行。但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每学期结束较早,而且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相比临床医学专业课更枯燥,不好理解,同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上专业课之前。学生进入临床见习一个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见习,学生初入临床可能只有一个模糊、抽象印象,但对进入检验专业课程学习后,这种模糊、抽象印象会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逐渐变清晰,对理论课和实验课能更好地理解,对实验操作也能更快上手,更能启发和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与实践相结合,对专业知识更能融汇贯通.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实际操作能、更强。因此,可以将原有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医学基础课-见习-专业课-临床实习”四个阶段,更能适应现在社会需要,更能培养应用型人才。

    2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现在实验学时不足的问题,在传统的集中式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放实验室。由于课时数或者场地受限,一些在常规实验课无法安排,但却又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综合实验,可安排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教师适当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而且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差异对实验进行选择或补充。在课堂实验课中,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中,包括实验的准备工作到整个实验结束。这种系统有序因材施教的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实现教学主体的转换

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由主角变为主导,引导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规划学习进程、培养自主能力。教师在上课开讲前进行一次有关课本内容的测试,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课外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在了解教学内容基础上,让学生小范围自主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可让学生根据学科特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自主学习,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历史或者某一具体检验技术的发展历程。比如在学习微生物检验绪论,可以举办“我身边的微生物”演讲比赛,将各自收集的有关微生物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故事与同学们分享,既结合实际,摆脱枯燥的微生物传统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并对优胜者实施奖励。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牢,不仅能锻炼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加强课程网站建设,优化课程网站内容,加强课程基本建设,把详细的课程教学提纲,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式、考试说明、指定课本、每一课时教全内容细表、阅读材料等都加入网站,教师把课堂上难以消化的内容提前在网站,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去理解和消化资源,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扩展知识,更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5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建立一支专业并稳定的教师队伍,现在检验系大多都是检验科医务工作者,他们都兼负临床工作,对教学工作大都疲于对付,没有太多精力于教学备课上。首先对教学教师给予足够时间准备,并采取细化教师工作职责,竞争上岗,组织教师培训等方式优化教学队伍,课程教学以学、督导反馈来监督,选用优秀教师任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与学生互动,以启发性教学为主,教师的教学热情及教学质量是整个教学根本,也是教学改革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社会适应性强的检验医学高级人才。

第8篇:对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1 医学微生物检验和临床沟通的情况

现阶段,临床科室和医院实验室的配合出现一些问题。检验项目完成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如开具申请报告单、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分析等,涉及的工作人员较多,当环节越多时,出现的问题就会较大,查找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医院实验室和临床科室是平级关系,各科工作较为繁忙,科室间在具体工作沟通方面协调工作做得不到位。科室之间沟通工作不好,对标本采集以及运送等造成影响,检验质量容易出现问题。

2 医学微生物检验和临床沟通的作用

提高实验室检验质量,是对患者负责的表现,体现了医院的综合能力。但是,提高实验室检验能力,实验室检测水平、能力是必备的环节,实验室和临床科室加强沟通也非常关键。实验室人员对临床科室的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掌握标本的采取和送检是否会影响到实验结果。此外,如果检验人员缺少临床知识,在进行脑脊液培养为阳性时,没有和临床医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会对检验结果质量造成影响,影响到诊断和治疗,甚至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对于临床患者进行治疗,医学微生物检验室和临床科室加强沟通至关重要。

3 医学微生物检验和临床沟通的方法

3.1 微生物标本采集: 微生物标本采集需要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采集标本主要是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实验室和临床加强沟通,医护人员了解采集标本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使标本采集达到合格。临床医师需要向检验科室人员说明在标本采集认识方面存在的误区。化脓性分泌物在采集之前,需要采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采取脓汁部位是化脓组织和正常组织的交界处,白细胞释放出溶菌酶,将化脓中心细菌杀死,活菌比较少,检出阳性率比较低,对于此必须引起注意[2]。

3.2 微生物标本保存以及运送: 对微生物标本进行保存和运送,需要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淋病奈瑟菌以及脑膜炎奈瑟菌对寒冷的敏感性较高,在进行标本运送时,需要保温,快速的送检,如若不然,检出率会明显的降低。脑积液标本放在冰箱中,会导致脑膜炎链球菌、嗜血杆菌等的死亡。检验科室人员需要向临床医师解释清楚送检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3 解读检验报告: 在出具报告以后,需要理解,并应用在临床诊治中,防止滥用抗生素。以血液标本“无菌生长”为例,血液中是否无菌,需要和临床进行沟通,了解采血的规范性,若采血没有出现问题,就需要想到是否存在其他的病原体[3]。呼吸道标本在检出“XXX菌生长”时,若是呼吸道正常的菌群,在进行报告时,需要了解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根据其他的检查,综合分析。

3.4 实验室工作者需要定期的到临床第一线沟通: 在现代医学中极为注重学科和专业之间的相互配合。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到诊断活动中,和临床进行紧密的配合,有助于加强沟通。实验室人员可以学习更多的临床知识,应用临床思维的方法,提升分析、判断检验结果的能力,向临床提供相关的意见。临床工作者和实验室人员进行沟通学习,提出相关的建议,有助于增加检验的准确性。

第9篇:对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提高;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概述

正确采集与测定临床标本后,给出准确及时的检验报告,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来说非常重要。临床医学检验技术通过对血清、微生物、细胞、抗体、抗原、其他体液等多种临床标本的检验,再配合其他的检查技术,为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1]。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检验新技术与新型检验设备层出不穷,更加准确、快速、可靠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为患者争取到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也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现状分析

作为一项综合性应用学科,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近些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临床检验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许多检验师存在着放置标本不合理的情况,这导致了因长时间放置而不能保证标本的质量。加上部分检验师不能熟练的掌握新技术和新仪器,检验方法和检验试剂的使用中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这都会给检验结果造成消极的影响,产生不可忽视的误差。许多检验师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交流不够及时和充分,对检验技术的临床意义理解不充分或存在错误,这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也能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

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措施

3.1做好临床标本采集工作

在进行临床标本采集前,应当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待检验项目等基本情况,并向患者解释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检验肝功能需保持空腹状态等。临床标本采集前的这些准备可以避免患者对检验产生误解,同时也能确保检验样本的可靠性。较为常见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不外乎血液检验、尿液检验和粪便检验等,做好这些项目的临床标本采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当采集血液标本时,要确保受检者的情绪稳定以及注射器、标本的干燥和清洁,不在受检者血肿部位采集血液标本。患者采血前5~10分钟不宜剧烈运动,空腹时间也不宜超过16小时,不在输液同侧肢体采血以避免血液过于稀释影响检验结果。受检者应该采取坐位或卧位,先用酒精擦拭采血部位,酒精完全干后采集血液标本,加入抗凝剂后及时将血液标本送检。对于尿液标本采集,首先要确保受检者没有服用过禁忌药物,例如抗菌药物等,并且要保证尿液标本的新鲜,同时在进行某些尿液检验时要注意尿液的P值防止检验结果产生误差。

3.2做好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进行临床医学检验前,检验仪器要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在使用检验仪器进行检验时,要确保自己的操作严格按照仪器的相关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原因给检验结果带来的误差。试剂的使用首先要确保质量合格。检验工作完成后,检验仪器需要进行科学的维护和保养,加强仪器的管理工作,将仪器的使用情况与维修情况详细记录,提高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质量。做好检验质量控制工作,能够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及时,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依据。

3.3加强检验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交流

检验师需要将最新的检验技术和检验新设备向临床医生传达,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交流,确保临床医生详细了解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检验方法等。如果出现异常的检验结果,及时传达给临床医生,与临床医生一起对导致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检验师也要学习临床知识,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检验工作,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3.4结论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疗,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及时、准确、可靠地提供检验结果,为患者疾病的早日治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做好临床标本采集工作和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交流,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依据,也为患者的诊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丽群.浅析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3(45):7.

[2]廖莎莎.浅析临床医学检验技术[J].饮食保健,2016,3(2):210.

[3]徐平,王林涛.浅析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提高[J].民营科技,2013(1):203.

[4]张雪,曲丹丹,王树清,李丽.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及解决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6):213-214.

[5]汪璐,曲远青.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