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服务业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经济转型;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7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068-03
作者简介:于巧玲(1982-),女,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政策与管理。
一、现代服务业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在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 规划的建议中被具体地加以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其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党的十报告进一步提出“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目前,对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其中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一是指区别于传统服务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的国民经济新兴领域;二是指与现代技术密集、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伴的信息服务、研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现代物流、市场营销服务等,但主要是为生产者服务的商业服务业;三是伴随着工业化、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的高度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加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
现代服务业中的“现代”应该是一种相对定义,即相对于“传统”,服务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应发挥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和匹配的功能。据此,本文中的 “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与现代技术密集、产业分工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别于传统服务业,主要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符合市场经济特点的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高成长、高增值、高知识含量、具有新服务方式的行业,如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和法律服务业等。
二、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区别的概念,内涵极为丰富,它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延伸,是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有以下特点:
第一,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享有产业链中的高端利润,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咨询、创意、研发、设计、销售、物流、售后等服务活动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价值含量日益提高,在欧美发达国家,汽车、计算机行业在服务过程中创造了80%的利润,而制造过程只能获得20%的利润。显而易见,即便最大的销售额来自产品本身,但是最高的利润却来自其相关服务。
第二,高技术度。现代服务业生产过程以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主,是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新经济的代表。物流、电子商务和计算机软件服务业是依托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是经过信息化和现代的经营理念改造提升而来或由现代的经营理念发展而来。服务业就像一个纽带,将技术知识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它一方面通过积极地利用新技术为企业提供服务――如金融、广告、保险等,另一方面通过自身扩散或创造新技术――如多媒体、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在高度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现代服务业将这些服务部门的工作分离出来,由现代服务业中一些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近年来技术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注意,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广泛使用,现代服务业创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ICT的使用。
第三,高人力资本。劳动力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劳动力接受过初等教育,具有基本的劳动能力,适合在制造业部门中从事各种低层次的劳动工作;第二类劳动力则是那些完成了中等教育并获得了职业技术证书的劳动者,适合从事低层次的熟练工作,例如普通的商务记录、客服等;第三类劳动力是指那些受过高等教育并拥有技术或专业资质的人,包括医生、管理人员、工程师及科研工作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倾向于利用第二及第三类劳动力。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要进行较高的人力资本投入,才能够提供专业性的服务。
第四,行业创新活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具有创新活跃的行业特征。现代服务业是以技术、知识、人力资本和文化的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这些都是创新的基本要素。现代服务业的产出多以无形产品为主,而这些产品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其创新性,所以现代服务业的产出如果不具备创新性,其价值也就无从谈起。同时,融合了诸多创新要素的现代服务业必然表现出创新活跃的特征。
第五,某些服务具有虚拟性。这种虚拟性不但体现在提供的产品具有无形性,如咨询与某些技术的提供,也体现在成交往往具有滞后性,如保险理赔等。虽然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供虚拟化的服务创造了便利的硬件条件,但由于它固有的无形性又要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建立在较高行业信誉度的基础之上。
三、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关键词:甘肃省;现代服务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2-0046-03
甘肃省在资源、区位、人才等方面拥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利因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甘肃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对扩大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地位提升至支柱产业和战略性产业。2012年,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提出,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省长刘伟平指出,要大力发展生产业和生活业,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显著增加社会就业和劳动者收入。
“十二五”时期是甘肃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是市场化持续推进时期,也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时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带动甘肃省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对优化甘肃省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对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不仅体现在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或GDP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也体现在现代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包括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以及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地区结构,同时现代服务业开放程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大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考察的指标可以体现在产值上,也可以体现在从业人员、利税规模、营业收益以及投资等方面。从增加值和劳动者报酬看,2013年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和劳动者报酬均占服务业总体的40%以上,即近一半比例,增加值实现954.45亿元,占服务业42.05%,占三次产业比重的16.89%;劳动者报酬为463.15亿元,占服务业41.31%,占三次产业比重的17.62%,说明甘肃省现代服务业产值规模逐年扩大。在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折旧和外商投资总额占服务业比重较大,分别为67.89%和61.81%,固定资产投资2013年实现690.73亿元,占服务业34.49%,占三次产业12.67%,说明甘肃省现代服务业投资情况良好,对现代服务业的促进作用较大;生产税净额和企业盈余在服务业中和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稍偏低,说明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从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看,8个行业所占比重在逐步优化。金融业、房地产业和信息行业所占比重普遍较大,说明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与现代经济发展特征相吻合。金融业在增加值中占19.32%,在劳动者报酬中占11.33%,在生产税净额中占46.42%,在营业盈余中占56.89%,可见,金融业逐渐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行业。其次是房地产业,在增加值中占15.33%,在生产税净额中占15.29%,在固定资产折旧中占46.0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47.66%,说明房地产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信息行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增加值、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以及营业盈余中均占较大比重。
(三)现代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显著提高
现代服务业开放程度主要指现代服务业市场主体多元化情况,非国有成分比重越大说明现代服务业开放程度越高。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底在岗职工人数和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三个指标来看,2013年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各种经济单位构成中,国有单位均占较大比重,约为90%左右,城镇集体单位比重约为3%左右,其他单位比重约为7%左右,即国有单位仍是甘肃省现代服务业主体经济单位。但对比2011年可以发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国有单位比重比上一年下降0.44个百分点,而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比重分别上升0.02个百分点和0.41个百分点;年底在岗职工人数国有单位比重比上一年下降0.04个百分点,其他单位比重上升0.07个百分点。可以发现,伴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甘肃省现代服务业非国有成分逐年上升,即市场主体多元化步伐加快,开放程度显著提高。
(四)现代服务业地区结构得到改善
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在各州、市间发展呈现不均衡布局,地区间差异性较大。从现代服务业生产总值看,兰州市水平最高为2 586 081.00万元,最低的金昌市为145 028.00万元,最高地区是最低地区的17.83倍,地区间差距较大。从现代服务业就业情况看,兰州市现代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为16.97万元,而嘉峪关仅为0.65万元,兰州市为嘉峪关市的26.11倍,呈现出甘肃省西北和西南地区低于东北和东南地区态势,区域间就业人员差异较大。甘肃省地区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不能仅从总量指标上考察,从人均水平分析更具有参考价值。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看,嘉峪关市最高为51 612.00元,而武威市最低为30 270.13元,最高地区比最低地区多21 341.88元。
从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占甘肃省现代服务业比重看,无论是产值比重还是就业比重,均显示兰州市远高于其他地区,产值比重达到33.66%,就业比重达到24.40%。而其他地区比重普遍较低,大致均低于10%以下,其中最低地区为嘉峪关市,产值比重仅为1.91%,就业比重仅为0.93%,说明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地区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二、促进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加快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甘肃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促进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可以从两个视角进行努力。
(一)政府视角――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环境因素是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优越的环境能够促进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不利的环境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来说有着较大的制约作用。甘肃省位于西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到环境因素制约。促进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必然要求改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包括体制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地域环境等,而推进环境改善的主体必然是政府。
1.体制改革
体制因素是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制约性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受束缚等。市场的发展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依据资源使用追求效率优先的原则,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会自发流入生产效率高的行业,一方面,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促进了高效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甘肃省市场经济体制,减少资源流通障碍,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中的主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政府建立良好的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活力,有利于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主体的多元化。降低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现代服务业的门槛,让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物流服务型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进入甘肃省现代服务业领域。
2.政策支持
现代服务业是充满活力的产业,但同时也是较为薄弱的产业,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和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在资金投入方面,积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导向和杠杆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向现代服务业流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引导资金投入到急需资本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部门。在人才方面,一方面,要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紧缺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发展各层次、各种类型的现代服务业专业教育,通过相关专业的设置,培养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人才,同时也要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做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储备人才并举。
3.空间优化
空间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区域载体,合理的空间结构布局是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空间布局上,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发挥小城镇空间中介作用;合理进行城市功能分区,突出城市综合功能,科学布局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城市空间格局,从完善城市功能出发,可以依据核心功能区为中心、重要功能区为极点、基本功能区加大覆盖面的模式布局现代服务业,拉长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实现各产业优势互补和集约式发展。
(二)产业视角――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自身能力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的一个表征,产业结构优化包括总体产业结构优化和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而竞争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重要的内在动力,竞争力来源于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因此,提升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自身能力包括了结构优化、产业联动、竞争优势和自主创新等。
1.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即不同产业间的组合关系,不同产业比例关系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影响大小也不同,产业结构优化即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上升,有利于突出经济发展过程中现代服务业的贡献。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还包括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结构优化,合理布局现代服务业各产业层次,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发展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即关联度大且与国民经济紧密相关的行业,比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生产业是现代服务业核心,对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高于其他服务行业,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方向要侧重对生产业大力发展。
2.产业联动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产业联动发展,即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互动发展,包括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以及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等。先进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而现代服务业为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随着专业化深入,制造业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强两者互动发展,推动产业结构整体升级。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也是互动发展,发展服务业应充分发挥两个优势,即传统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和现代服务业的后发优势,在互动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现代服务业比重。
3.竞争优势
强化市场竞争能够推动现代服务业生产效率提高,走集约化道路。提高甘肃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可以通过培育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以及促进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等途径。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选择需要遵循发展潜力原则、技术进步原则以及比较优势原则等,以主导产业的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市场竞争力。产业集聚有利于产业效率的提高,实现要素共享、规模扩大和分工合作。可以通过空间规划和区域功能设计,推动甘肃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特色集群区域,提升集聚层次和水平,发挥聚集性经济正向效应。
4.自主创新
创新即引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依靠创新带动甘肃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既符合产业发展的趋势,也符合甘肃省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现代服务业创新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以及区域创新等内容,科技创新是路径,产业创新是载体,区域创新是区位空间载体。推进现代服务业持续创新,完善创新保护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一方面,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有利于产业创新的科技产业政策,推动甘肃省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沈言实.国办支持甘肃《意见》解读28: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N].甘肃日报,2010-07-20(5).
[2] 杨波.甘肃现代服务业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2,(6):34-38.
[3] 徐国祥,常宁.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的设计[J].统计研究,2004,(12):10-12.
[4] 赵惠芳,王冲,等.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7,(21):83-85.
[5] 陈丽珍,赵美玲,肖明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J].商业研究,2011,(6):44-49.
[6] 赵书华,王雅贞.北京与上海、广州现代服务业比较[J].江苏商论,2007,(2):84-86.
[7] 李大明,肖全章.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因素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4):17-22.
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的含义
市扬营销是指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是指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别人交换服务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
知识经济时代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并上升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时代,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呼唤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现代服务业营销的核心理念是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实现营销绩效的改进和企业的长期成长。
现代服务业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要建立一个合作共赢的价值链,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的定位不仅要让自己成功,而且要让别的行业也成功。如咨询服务业可以为金融业的业务拓展提供咨询服务,金融业也可为咨询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又如电信业可以为金融业的业务拓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能发展自己的业务等。
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的特征
由于现代服务业具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和高人力资本、高信息含量、高附加值及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的“三新”、“三高”和“三低”的特点,使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具有下列特征:
由于服务是无形的,顾客很难感知和判断其质量和效果,他们将更多地根据服务设施和环境等有形线索来进行判断。因此,有形展示成了现代服务营销的一个重要工具。顾客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及其在这一过程中同服务人员的沟通和互动行为,向传统的营销理论和产品质量管理理论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产品生产管理完全排除了顾客在生产过程中的角色,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员工而非顾客。而在现代服务行业中,顾客参与服务过程的事实则迫使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管理人员正视如何有效引导顾客正确扮演他们的角色,如何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生产过程,如何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服务知识,以促使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和谐并行。若企业管理人员忽略这些问题,则可能导致顾客不懂自身的职责而使服务产品的质量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而在这种情况下,顾客通常并不会责怪自己的失误而将之归咎于企业,认为该企业的水平低下,进而造成企业顾客流失。
服务人员与顾客的互动行为也严重影响着服务的质量及企业与顾客的关系。由于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工业企业在生产车间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无法适用于服务企业。要保证实际提供的服务达到每一位顾客预期的质量水平,就必须保证服务人员与顾客间取得充分的沟通,同时,服务人员必须针对不同顾客的需求差异保持足够的应变能力。所以,服务产品的质量管理应当扩展至对服务过程及顾客的管理。
与有形产品相比,服务的不可贮存性产生了对服务的供求进行更为准确地平衡的需要。与制造业企业相比,供给与需求间的“同步营销”,对确保现代服务业企业经济地使用其生产能力要重要得多。差异性易使顾客对企业及其提供的服务产生“形象混淆”。因为对于同一个企业,两家不同的分支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可能出现一个分支机构的服务水平明显优于另一个的情形。前者的顾客确实会认为该企业的服务质量很好,而另一分支机构的顾客则可能认为整个企业的服务质量都低劣。这种“企业形象”和“服务产品形象”的混淆将对服务产品的推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由于服务不具有实体特征,从而使得服务的分销具有不同于有形产品的特点。有形产品可以在一地或多地生产,然后运送到中间商或最终用户所在地进行销售。大多数服务却不能这样做。对这些服务来说,要么顾客必须到生产设施所在地,要么生产设施必须运到顾客所在地。后一种情况,如教师、律师、会计师的“服务能力”,可以运到需要他们的地方。专家的咨询报告、税务文书、保险单这些服务的产品形式,也都可以运输。虽然如此,表述这些文件意义的实际服务却不能运输。服务不能贮存或运输的特性也给大规模地生产和销售服务带来了限制,所以现代服务业企业要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就必须比制造企业付出更多的努力。
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的性质
(一)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是一种服务营销
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理所当然是一种服务营销。服务营销是指企业围绕着服务产品而开展的一系列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营销活动过程。服务营销与实体产品营销的主要区别有:
营销的对象不同。产品实体营销的对象是有形的,是可触摸的、可观看的、可品尝的,而服务产品是一种过程或行为;营销的主体是服务产品的一部分。服务产品的产生过程就是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和顾客的互动过程。没有顾客产生不了服务过程,没有服务产品的提供者,顾客就无法享受服务;营销组合的要素不同。实体产品组合的要素是产品、价格、分销、促销4大要素。服务营销为7个要素,即产品、价格、分销、促销、人、有形展示、过程;服务产品质量的非标准化。实体产品的质量、性能有一系列的量化标准。而服务产品,由于人是服务产品的一部分,同一项服务由不同的人来提供或不同的消费者接受同一项服务对服务产品的质量评价不一。
服务产品的供求关系难以调解。由于服务的不可感知性及生产和消费的同时进行,从而使服务具有不可贮存性。虽然生产服务的设备、劳动力等能够以实物的形态存在,但它们只代表一种生产能力而非服务本身。没有顾客,这些产生服务的生产设备和人员就会闲置和浪费,但如果服务需求超过供给能力,又因服务产品无法在时间上进行调节、平衡而使顾客无法推迟购买服务。而实体产品由于可以贮存,所以在时间、空间上可以达到平衡。服务产品供求关系调节的好坏还将影响到营销成本的大小;服务产品的生产时间影响服务的营销效果和企业形象。如果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过长,会引起顾客的心理厌烦,使其对企业服务质量及形象产生负面效应,及时、快捷是服务产品营销的核心;分销渠道不同。实体产品的分销往往可以通过中间商把产品从生产地运送到顾客手中,而服务企业的分销常常与促销过程连接在一起;促销重点不同。实体产品的促销重点在实体产品上,而服务企业的促销重点在企业形象。只有企业形象才能减少由于服务产品缺乏所有权转移而带来的风险感。
(二)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是一种客户满意营销
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服务业、房地产服务业等是一种客户服务业,因此,现代服务营销组合的要素,应包括“4C”(即顾客成本、便利、顾客需求和顾客沟通)、人员、有形展示和过程7个要素。传统的营销观念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营销的基本要素从原来的4P变为4C(如图1所示),即企业的重点不是讨论生产什么产品,而是研究客户有什么需求;不是讨论产品定什么价格,而是关注客户的购买成本;不是讨论开展什么促销活动,而是想办法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不是讨论怎样建立分销渠道,而是考虑客户购买的便利性。传统的营销是通过销售来获利,而现代服务业营销是通过客户满意来获利。
(三)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是一种知识营销
现代服务业中的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知识产业性质,因此,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也是一种知识营销。知识营销是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方法和途径,将企业所拥有的对用户有价值的知识传递给潜在用户,并逐渐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将潜在用户最终转化为用户的过程和各种营销行为。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知识营销具有以下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演进,“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将逐步成为现实,竞争将愈演愈烈。其次,竞争的方式也将发生变化。企业共有信息技术,共享知识资源,共同开发市场,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形成良性循环的竞争环境。
营销产品发生了质变,传统营销产品逐步被知识型产品所替代。这些知识型产品的营销要求营销者不仅要深谙营销技巧,同时也要掌握产品的知识含量,能够把这些知识推销给消费者。如果营销者对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使用功能、维修知识一知半解,对消费者的询问含糊其辞,产品售出发生故障时也不能迅速提供售后服务的话,那么消费者将失去对产品的信任和耐心,营销也就很难成功。
营销方式发生质变。传统的营销方式是靠媒体、广告等向消费者传达产品信息,这种传递是单向的,往往是营销者比较主动而消费者处于被动,信息反馈速度慢,而且成本较高,因而往往不能制订适宜的营销战略。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的实现使营销渠道四通八达。不仅营销部门可通过网络将产品信息迅速传达给消费者,大大减少了营销环节,从而降低了成本,而且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络与营销部门进行对话,提出自己的愿望与要求,促使企业生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营销的结果不同。传统营销的结果往往有利于企业和营销者,因为其营销的出发点和关注点在于能更多更快地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知识营销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需求,不仅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也能使消费者放心地消费产品和服务,特别是使消费者获得了有关产品的知识和使用技巧。
一、联社投资企业发展沿革和产业现状
联社投资企业(包含企业集团)一般是指联社直接投资设立的运作联社资产的企业法人。公司法颁布前就有联社投资设立的供销公司等多个经济实体。公司法颁布时,联社依然在“政社合一”的体制框架中,为了强化经济功能,联社按照“办好实体”的要求,逐步建立统一运作联社资产的投资企业,使其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法人主体。这些投资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的已成为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集团,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的新工联就是这样的企业。它前身是成立于1992年的上海二轻实业总公司,是一家联社资产设立的独资企业。2002年经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改制成上海新工联(集团)有限公司,由联社资产控股,公司员工以持股会名义共同持股,经营者群体个人持股,并吸收社会多元投资主体参股,主要从事投资与投资管理业务。这种既保持联社控制权,又吸纳外部战略投资者的多元结构产权安排,改变了传统集体企业出资人在企业内部,产权主体单一,否定劳动者个人持股这种封闭的产权安排。坚持“办职工自己的企业”的发展理念,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十一五”期间,该企业集团以服务业引领产权结构调整,加大子公司整合,按照现代服务业的方向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新设立企业10家,对5家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了增资;同时,对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发展趋势发生改变的19家企业及时进行了关停。目前集团投资控股的子公司或孙公司有70家左右,对服务业的股权投资比重约占75.35%,产业分布在房地产开发、不动产租赁、证券资本经营、商业零售、进出口贸易、典当、产权经纪等行业。至“十一五”末,该集团主营收入达到7.3亿元,五年间集团利润总额年均增长约21.6%,净资产年均增长约7.11%。
二、联社投资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SWOT分析
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演进过程,有很多模式和类型。根据服务业的演进过程,区分服务业代级的指标分别是专业化水平、市场化程度、资源规模的程度、垄断化程度。具体可分为三个代级:一是一般的传统服务业,其市场特征是市场化程度很高,但是拥有的资源有限,专业化水平也有限,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它的垄断性比较低,比如传统的餐饮业、旅游业等;二是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其市场特征是资源规模较大,垄断化程度较高,市场化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专业化水平高于一般传统服务业但低于现代服务业,金融业中的结算公司属于此类;三是现代服务业,其市场特征是专业化程度最高,市场化的程度低于一般传统服务业,高于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一般不会基于特权形成垄断的模式,但是通常会出现少数相对集中的领导者。现代服务业的垄断化程度表现在由市场形成的相对优势地位,客观上形成市场集中的能力,资源规模较大。这三种代级的服务业在演进过程中有一个基本趋势:规模越来越大,所容纳的交易人流越来越多,同时复杂度和整合性水平越来越高,即更加规模化,尤其是网络化。
现代服务业还有“三高、三新”的特点。所谓“三高”,就是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三新”,第一是指新技术,主要是指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在它们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服务业运作的信息平台;第二是指新业态,是指由于高新技术作用和市场因素的影响,不断演化出来的新兴服务业态,他们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提高产业的能级和老百姓生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第三是指新的增长方式,宏观解释是高人力资本的增长方式,这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产物,另一方面是现代服务业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代价的结果。现代服务业在我国的典型代表是现在较有名气的“携程”。
联社投资企业原来一般以投资轻工或手工业行业产品的生产、销售、物资供应等作为发展重点。根据服务业代级的分类,目前联社投资企业绝大多数停留在传统服务业或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领域,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很少。制约其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竞争能力偏弱;二是行业分布过宽泛,集中度较小;三是缺少与战略目标匹配的人才储备;四是体制机制不配套。以上海为例,对联社投资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具体分析如下表显示:
综上可知,联社投资企业既有发展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优势,也存在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发展既面临挑战,更存在机遇。显而易见,上海等大型城市中联社投资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必须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原则,对旗下现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路径开展深度探索。
三、联社投资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路径思考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统计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它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
一、现代服务业统计面临的问题
(一)行业范围不明确,统计对象难确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如何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的特点,在整个服务业中很难界定现代服务业的行业范围。
(二)现代服务业统计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统一的服务业统计制度。除经济普查年份进行全面调查外,非普查年份除部分传统的服务业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开发业的统计进行相对完善调查外。大部分行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行业,有的行业统计范围不全,依靠部门现行统计制度收集到的统计资料,统计范围涵盖不全,没有按照该行业全社会统计口径进行统计;有的是根本没有统计,无主管部分,几乎没有资料来源,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只能根据有关资料进行推算。目前的服务业统计制度的不健全,使众多的中、小型服务业单位游离在统计之外。无法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更谈不上满足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服务业统计信息的需求。
二、做好现代服务业统计的基本思路
(一)行业范围的界定。
现代服务业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业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是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三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四是集群性。现代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集群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行业集群和空间上的集群。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四大类: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界定的原则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时代特征和分类形式,在进行行业界定时主要把握3个原则,一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二是符合条件的新兴服务业待业全部纳入统计,三是将经过技术改造和升级的部分传统服务业纳入统计。
(二)建立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
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应在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主要包括财务经营指标、行业发展指标和能源消耗指标。财务经营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损益分配、业务收入及成本、利税、工资福利等。行业发展指标主要对港口运输、航空运输、电信、金融、法律咨询、科学研究、社会保障、高等教育等有代表性的现代服务业行业设置行业发展指标。能源指标主要设置能源消耗品种及数量指标。
(三)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
加快服务业统计改革步伐,尽快建立和完善我服务业统计体系。首先,进一步明确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分工。要把部门管理相对完善、数据收集相对完善的服务业行业统计工作,交给部门统计。统计局要对部门统计加以指导、协调,针对服务业部门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促其尽快完善,以逐步满足全社会服务业统计的需要;其次,建立服务业企业抽样调查制度。针对目前尚未统计的服务业行业,或统计内容无法满足国民经济核算需要的服务业行业,依据经济普查资料建立的服务业单位名录库,尽快建立服务业企业抽样调查制度,以满足整个国民经济核算和各级政府管理的需要。
三、小结
立足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统计现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对现代服务业和行业统计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并提出具体的统计指标体系,使现代服务业统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作者单位:滨州市滨城区统计局梁才统计站)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态势融合
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特别是指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在产前、产中和产后为生产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而现代制造业则是指能够不断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等全过程的制造业。
目前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二者之间逐步建立了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动态内在联系,显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体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更深层次的专业化分工,既可以提升企业的专业化水平,让企业集中力量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又可以促进企业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和协调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形式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渗透,特别是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生产业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其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层次:
(一)企业内部的融合发展
随着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的制造和服务功能已逐步融于一体,作业管理也从制造领域延伸到了服务领域,一些企业已经逐步从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在许多著名的公司中,由于其服务业在产值和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很难判断它是否还是一个制造企业,还是应重新划分为服务企业。
(二)产业链上的融合发展
在现代制造业中,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只占很少部分,大部分时间处在研发、采购、储存、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阶段,而这些阶段正是现代服务业的覆盖范围,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产业链条的效率影响越来越大,产业链条的运转更加依靠现代服务业,二者在产业链上逐步融合,既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壮大,又使现代制造业能够集中可以动用的各种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不断提高运营效率。
(三)区域内的融合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也就是其在特定地域内的集群化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和其他一些地区已出现产业集群现象。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集群将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要将金融、保险、物流、培训等生产业与制造业紧密结合,紧密围绕在制造业的周围,构成产业集群的服务支撑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一)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成加速趋势
一方面,现代制造业非主营经济活动的外包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制造业营销网络的形成过程就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产品研发、产品运输与储存、广告、保险、会计和法律服务等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随着新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加速向现代制造业生产前期的研发、设计,中期的管理、融资和后期的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渗透,现代制造业内部逐渐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在现代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制造业的部门功能也日趋服务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许多原来的制造企业通过大规模的进入或兼并现代服务业来整合其原有的业务,从而使其能够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销售到咨询的全套服务。
(二)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主要发生在大城市
在我国,大城市往往是高新技术的密集区、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区。同时,大城市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现代服务业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究其原因,因为现代服务业的需求者——现代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生产要素,主要是先进科技和专业人才,也正在流向城市;另外,大型城市良好的制度环境也为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服务业的规模对当地的市场容量依赖性很强,人口规模和密度是决定城市服务业比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向大城市集聚是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体现出国际化特征
伴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现代服务业也相应地表现出越来越突出的国际转移趋势。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转移主要通过以下形式来实现:项目外包。即把企业的一些辅助型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人力资源等成本较低的国家;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服务企业,如物流、咨询、信息服务企业,为了能够为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的新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者是服务企业为了开拓东道国的服务市场和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国际化自然导致其融合发展具有着国际化的显著特点。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要素整合和利用能力较弱
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它整合和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整合和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强,就会形成竞争优势。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生产要素并不是很丰富,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生产要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集聚,已经具有很多好的生产要素。但是,我国生产要素的整合和利用能力相对较弱,各种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资源利用不足,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不利于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快速融合。
(二)服务业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着总量不够大、发展不够快、整体结构不优、总体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产前研发、设计,产后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发展不充分,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例如,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8%,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低于10%。该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亿元以上。缺少完善的服务体系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其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利影响。
(三)产业配套和服务条件欠佳
产业配套和服务条件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地区产业配套和服务条件优越,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的程度高,企业的运营成本就会相应较低,就会吸引外部厂商前来投资设厂。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配套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如很多企业附近缺少配套厂家,导致很多零部件或半成品需要远距离输入,增加了生产成本,既不利于制造业、也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一)有效推动业务外包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成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业务外包,企业业务外包造就了各种新的服务业态,乃至占国民经济较大比重的生产者服务业,大力推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现代制造业能够增加使用服务中间投入,实现产业链重组,改变过去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组织结构,通过外包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分工深化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从而,促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协调、互动发展。在我国现阶段,业务外包发展仍然较为缓慢,究其原因,既有发展水平方面的,更有体制政策和经济环境方面的,因此,需要多管齐下,有效推动业务外包的发展。(二)大力完善服务支持体系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现代制造业之间的竞争,同时更是现代服务业之间的竞争。如果现代服务业的效率不能尽快提高,会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从发展产业链的角度来完善服务支撑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
完善服务支撑体系,一方面要设法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基本特征,通常由政府提供,它是居民生活、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公共平台。对于包括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在内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来说,完善公共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共服务不仅将降低融合的成本,而且将有力地推动融合发展的进程。目前的经济环境中仍较缺乏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必须要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为目标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另一方面,完善服务支撑体系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用房地产、教育培训、研究开发、物流、信息服务、工程和程序设计、会展等各种形式的现代服务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
(三)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
要充分认识产业集群在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通过培育创新型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形成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发展重点产业的上游、下游相关产业,增强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为企业和产业依据市场规则向某些区域聚集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同类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规模和特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现实可能,必将对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必须建立在信息化这个平台之上,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融合度会越来越高。无论对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改造,还是以信息化带动和发展现代制造业,都深刻地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粘合剂”作用。信息技术在为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提供技术平台的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产业融合中的制度障碍。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态势融合
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特别是指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在产前、产中和产后为生产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而现代制造业则是指能够不断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等全过程的制造业。
目前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二者之间逐步建立了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动态内在联系,显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体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更深层次的专业化分工,既可以提升企业的专业化水平,让企业集中力量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又可以促进企业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和协调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形式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渗透,特别是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生产业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其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层次:
(一)企业内部的融合发展
随着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的制造和服务功能已逐步融于一体,作业管理也从制造领域延伸到了服务领域,一些企业已经逐步从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在许多著名的公司中,由于其服务业在产值和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很难判断它是否还是一个制造企业,还是应重新划分为服务企业。
(二)产业链上的融合发展
在现代制造业中,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只占很少部分,大部分时间处在研发、采购、储存、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阶段,而这些阶段正是现代服务业的覆盖范围,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产业链条的效率影响越来越大,产业链条的运转更加依靠现代服务业,二者在产业链上逐步融合,既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壮大,又使现代制造业能够集中可以动用的各种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不断提高运营效率。
(三)区域内的融合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也就是其在特定地域内的集群化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和其他一些地区已出现产业集群现象。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集群将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要将金融、保险、物流、培训等生产业与制造业紧密结合,紧密围绕在制造业的周围,构成产业集群的服务支撑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一)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成加速趋势
一方面,现代制造业非主营经济活动的外包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制造业营销网络的形成过程就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产品研发、产品运输与储存、广告、保险、会计和法律服务等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随着新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加速向现代制造业生产前期的研发、设计,中期的管理、融资和后期的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渗透,现代制造业内部逐渐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在现代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制造业的部门功能也日趋服务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许多原来的制造企业通过大规模的进入或兼并现代服务业来整合其原有的业务,从而使其能够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销售到咨询的全套服务。
(二)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主要发生在大城市
在我国,大城市往往是高新技术的密集区、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区。同时,大城市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现代服务业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究其原因,因为现代服务业的需求者——现代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生产要素,主要是先进科技和专业人才,也正在流向城市;另外,大型城市良好的制度环境也为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服务业的规模对当地的市场容量依赖性很强,人口规模和密度是决定城市服务业比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向大城市集聚是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体现出国际化特征
伴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现代服务业也相应地表现出越来越突出的国际转移趋势。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转移主要通过以下形式来实现:项目外包。即把企业的一些辅助型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人力资源等成本较低的国家;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服务企业,如物流、咨询、信息服务企业,为了能够为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的新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者是服务企业为了开拓东道国的服务市场和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国际化自然导致其融合发展具有着国际化的显著特点。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要素整合和利用能力较弱
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它整合和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整合和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强,就会形成竞争优势。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生产要素并不是很丰富,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生产要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集聚,已经具有很多好的生产要素。但是,我国生产要素的整合和利用能力相对较弱,各种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资源利用不足,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不利于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快速融合。
(二)服务业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着总量不够大、发展不够快、整体结构不优、总体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产前研发、设计,产后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发展不充分,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例如,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8%,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低于10%。该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亿元以上。缺少完善的服务体系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其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利影响。
(三)产业配套和服务条件欠佳
产业配套和服务条件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地区产业配套和服务条件优越,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的程度高,企业的运营成本就会相应较低,就会吸引外部厂商前来投资设厂。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配套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如很多企业附
近缺少配套厂家,导致很多零部件或半成品需要远距离输入,增加了生产成本,既不利于制造业、也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一)有效推动业务外包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成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业务外包,企业业务外包造就了各种新的服务业态,乃至占国民经济较大比重的生产者服务业,大力推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现代制造业能够增加使用服务中间投入,实现产业链重组,改变过去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组织结构,通过外包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分工深化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从而,促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协调、互动发展。在我国现阶段,业务外包发展仍然较为缓慢,究其原因,既有发展水平方面的,更有体制政策和经济环境方面的,因此,需要多管齐下,有效推动业务外包的发展。(二)大力完善服务支持体系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现代制造业之间的竞争,同时更是现代服务业之间的竞争。如果现代服务业的效率不能尽快提高,会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从发展产业链的角度来完善服务支撑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
完善服务支撑体系,一方面要设法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基本特征,通常由政府提供,它是居民生活、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公共平台。对于包括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在内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来说,完善公共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共服务不仅将降低融合的成本,而且将有力地推动融合发展的进程。目前的经济环境中仍较缺乏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必须要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为目标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另一方面,完善服务支撑体系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用房地产、教育培训、研究开发、物流、信息服务、工程和程序设计、会展等各种形式的现代服务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
(三)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
要充分认识产业集群在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通过培育创新型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形成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发展重点产业的上游、下游相关产业,增强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为企业和产业依据市场规则向某些区域聚集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同类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规模和特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现实可能,必将对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必须建立在信息化这个平台之上,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融合度会越来越高。无论对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改造,还是以信息化带动和发展现代制造业,都深刻地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粘合剂”作用。信息技术在为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提供技术平台的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产业融合中的制度障碍。
(五)改善创业、投资和发展环境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所以,政府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放松经济性管制,减少审批环节,通过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规范自身行政行为;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工作,解决侵权行为屡禁不止的难题;加强诚信建设,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最终为企业的创业、投资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政策层面为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最大力度的支持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归华.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重点[J].上海工业,2004
关键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的现实意义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第三产业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突破点。现代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它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技能等作为主要手段来实现具有现代先进化水平的服务业。同时,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既可以提供高层次、高附加值、知识型特征的服务业,又可以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充分体现后工业社会中服务业的新兴性、先进性、技术性、高附加值和集群性的特征[1]。所以,对于加快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以及推动吉林省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在“十二五”期间已成为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上升4个百分点的重要推动力量。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依托区域综合交通网络,连接了长春与珲春两极地区。其中吉林、敦化、延吉作为区域内重要物流节点,同时带动黑龙江省、内蒙古、辽宁省四省联系,形成双向流动的现代物流网络,并有望将延吉、龙井、图们和珲春重点建设成可以面向东北亚的国际物流网络。
2.特色旅游业。特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它主要区分于传统常规旅游形式。因此,它是一种更高形式的特色旅游活动的产物,特色旅游更侧重于自主性和个性化,主要体现在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特征相结合的优势上。例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净月潭森林公园等将生态、人文、民俗融为一体的国际知名旅游产业带。所以,应该加大力度重点开发高品位,有突出特色的旅游风景区。
3.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兴产业[2],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内充分发挥区域内民族风情和关东历史文化特色,加强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长吉图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应着力开展具有长春、吉林和延边文化特色的影视、汽车文化等相关活动。
4.服务外包产业。服务外包产业是具有高端服务性质的产业,当前服务外包业主要具有附加值大、污染环境小、技术水平高、和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在长吉图所涵盖区域高等教育人才遍及范围越来越广,所以抓住此次机遇,将高端制造业和技术研发相结合带动产业结构向高层次升级,大力推进外包产业走向国际化,提高外包产业质量和水平。
5.商务会展业。商务会展业是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之一,建立健全商务会展业的监督机制,完善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知名会展业企业,加强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产品的优势,把 “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办成全国著名会展品牌。
6.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业是指现代经营金融和保险相结合的一种业务。除了我们常见的保险、贷款还包括商品转让、融资租赁以及金融经纪业[3]。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积极推进区域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证券、保险等机构,为发展其他产业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我们还应该在发展金融保险业的同时拓宽国际金融业务领域,净化金融生态环境。
三、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服务业发在整体产业结构的比重中所占较小。从国际水平上看,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应占GDP总值的45%以上,世界水平为65%以上。[4]而长吉图地区的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要远远落后于整体经济,在2007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18.5%。
2.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自2001年至2008年期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保持在20%左右,变化幅度小,无较大突破。2007年发展区服务业的增长对服务业的贡献率为31.9%,而黑龙江为38.8%,辽宁省为55.4%。
3.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结构有待优化,专业化人才流失严重。应充分发挥服务业为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水平。
4.现代化服务业的市场化不足,竞争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的垄断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导致竞争水平低,缺乏市场化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例如在铁路、航空、保险等行业国有投资高达90%以上[5]。
总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配置,注重产业结构升级,以达到促进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的目的,全面提升第三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把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推进城市化发展,促使现代化服务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立新.论产业升级中的科技驱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5).
[2]臧旭恒.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周晓.地方政府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中的职能定位[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03).
[5]2001-2008年《吉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现代旅游业特征;生产者服务增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能级提升势在必行。近几年,我国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其政策导向不断强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正在对产业经济的诸多部门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影响,旅游业同样面临着这一不可回避的形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的关系,探讨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要素特征以及新的增长态势。
一、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
现代服务业是我们国内的提法,先后在党的报告和政府文件中正式使用,但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也没有确认现代服务业的界定范围。提出“现代服务业”这一概念,有着特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实质上反映的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对于服务业发展的一种新认识。一般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的特点。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划分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又称战略业[1]。也有人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生产业,即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其可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产业、经纪业、广告业、律师业、租赁业、通讯业、物流业、咨询业、会展业、后勤业等众多行业[2]。根据以上界定,旅游业是否属于现代服务业是有争议的。有的认为,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和知识性含量较少,受信息革命的影响,部分行业采用了一些信息网络技术,但从总体上看,旅游业并不具备现代服务业的特性。其次,旅游业发展成为大众性的产业,至少是19世纪中下叶,并不算新兴产业,应该属于传统服务业。有的认为,旅游业是一项综合产业,它涉及的行业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是依托现代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发展起来的,如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等,应该属于向社会提供高层次、高知识产品的现代服务业。同时,旅游业也属于信息密集型产业,旅游活动的组织和进行,高度依赖信息源和信息流,特别适合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因此,是符合现代服务业特征的。
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需要作深入的辨析。
首先,旅游业从属于服务业,一直都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众所周知的。如同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是有历史阶段一样,旅游业在形成期就是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于一体的相互关联的传统产业集群。旅游产业的部门(行业)结构中最基本的构成形式,包括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行社和休闲娱乐等部门,显然应该归之于服务业中比较初级的生活服务业。随着半个世纪以来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进入到成长期,一方面,旅游业的原有基础部门需要得到现代化的改造和提升,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传统的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面临着现代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以及高科技和信息化的洗礼,有一个逐步转型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后期的产业延伸和扩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普及和生产职能外包,旅游业的服务对象也扩大到了生产者,出现了许多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节事旅游、拓展培训旅游和旅游咨询、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因此,旅游业不能简单和笼统地划归为传统服务业或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是依附着服务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样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必须进行动态分析。
其次,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除了传统的核心业态之外,旅游业是众多相关产业交叉重叠的行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关联度很高,如需要通讯、电力、金融、保险、物流、中介、设备、环卫、地产等产业部门为其提供生产资料和要素服务。尤其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旅游业更是受到生产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创意服务业的明显影响,出现了产业融合的趋势。产业融合是在工业经济时代高度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原来形成的产业固定化边界进行一定程度调整的结果[3]。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导致产业之间更多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产业融合必然引致旅游业内部结构向更高层次升级,优先发展生产者服务,从而真正纳入现代服务业体系。
旅游业正处在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的过程中,目前,旅游业总体上依然包含了传统服务业的内容和现代服务业的元素,有着显著的二元结构特征,即当先发的或传统的产业部门还在发展的时候,后发的或现代的产业部门就出现并发展了。以发展的眼光看,旅游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会愈益凸显,旅游业部分或整体转型升级为现代服务业的趋势还将进一步显化。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精心培育和加快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
二、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动因与要素特征
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旅游业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产业,在中国是与改革开放伴生的。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可支配时间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加上旅游交通、通讯工具的革命,大众旅游得以兴起,这是旅游业成为一个新的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增长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旅游业继续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扶持,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生机和活力的强劲产业。旅游业从面向大众的生活服务业向新兴的生产服务业转变,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因为只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才会将其运营活动的一部分职能外化,从而导致诸如会展旅游、奖励旅游的兴起。现代旅游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商务活动(公务活动)的功能强化与职能外化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服务内部化”向“服务外部化”转变的结果。因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利用现代旅游服务业来完成这些职能,在效益和成本上能优于企业或社会组织自身来完成。其次,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又从市场的角度提出了对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要求。现阶段旅游者的经济实力与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享受型
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倾向非常明显,因此,如何及时向旅游消费者提供快捷、方便、灵活、周到、健康、舒适的高技术含量和高知识含量的旅游服务,便成了传统旅游服务业升级换代的市场驱动力。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特别有利于对偏重生活服务业的旅游业传统供给方式的改变,无论是以设备为基础的旅游服务,如自动查询和预订系统、分时度假交换系统、旅游电子商务;或以人为基础的旅游服务,如导游服务、饭店服务、餐饮服务、旅游交通服务等;还是作用于人的有形服务,如旅游接待服务、登记和结账服务等;作用于物的有形服务,如饭店的行李寄存服务、洗衣服务等;作用于人的无形服务,如旅游信息服务、旅游教育服务等;作用于物的无形服务,如旅游保险和贷款服务、旅游汇兑支付服务等,无不渗透着现代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运营方式的改造和影响,这是提升传统旅游服务业素质的必然途径。
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新生事物,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综括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要素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增值性
由于现代旅游服务业同样具有高技术性、高知识性和高人力资本等现代服务业要素,因此决定了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下,无形智力投入较高而有形资产投入较少,其增值途径除了直接创造价值外,还有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益、增加无形资产等间接途径和作用。如现代企业的一些非核心业务的外包,使旅游业为生产者提供第三方会展、商务等专业服务成为可能,从而形成某种经营功能的规模化效应,促使企业经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又如旅游规划或策划、旅游咨询和信息服务,可使企业的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创造可观的价值。再如会展的策划和营销、旅游广告的宣传运作,致使企业的品牌声誉和社会形象得到明显改善,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就随之上升。现代旅游服务业的服务半径大于传统旅游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更为广泛和显著,因此,具有更高的增值性和附加值。
2.高层次性
如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服务业是产业经济高度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中的优化升级。现代旅游服务业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旅游业内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不可否认,旅游业从一开始就是以普通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端的生活服务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旅游业总体上不断趋向高端化,然而,传统的服务业态毕竟长期占主导地位,旅游业内部存在着明显的低质结构,亟待调整改变。以生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旅游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和高度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如会展、奖励、商务旅游的高端性是毋庸置疑的,以此为契机,现代旅游服务业自然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现代旅游服务业的高层次性还表现在服务对象转而成为生产者主体,如企业和社会缉织职能外包的旅游消费者,无论是会展和奖励旅游者还是其他商务旅游者,在中国都是极具成长性的高端市场主体。
3.高功能性
如果说工业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产出经济”,那么,服务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则是“功能经济”。因此,相比较而言,服务业更注重服务功能或效用而不是物质数量。现代服务业的作用更是表现为其在为现代经济和社会活动服务中的特定功能。如会展旅游、奖励和培训旅游等,应是企业的内部职能,现在却可以委托旅行社或专门的会展公司来做,独立为一种专门的服务业。随着某种经济或社会活动中某项局部功能的需求不断扩大,使得专业化运作的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得以体现时,该功能就会从营运主体中分离出来,形成专业的服务机构,为需要该功能的营运主体提供服务。以会展、奖励旅游为主的现代旅游服务业即具有这样的专业分工带来的强化功能,体现为生产者服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很大效用,使企业或社会组织越来越对其产生一定的专业依赖性。
4.高技术性
现代服务业是依托高科技和信息化发展起来的,同样,现代旅游服务业也是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支撑的,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对旅游产业的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因为信息是旅游产业的血脉。”[4]如旅游活动的组织和进行,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本质是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及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业是信息资源密集型和信息技术依赖型产业。一方面,现代旅游服务业是由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催生的,如会展、商务旅游等,另一方面,信息和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传统旅游服务业态,如旅游饭店的现代化设施和网络预订系统、旅行社现代管理运营流程、旅游景区或主题公园开发建设的高科技项目等。其次,高技术性还反映在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得以广泛运用,推动了旅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与现代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5.高知识性
现代旅游服务业同样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起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更需要高人力资本的投入。这是因为对现代旅游服务业所发挥的特有功能只有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经营管理者才能有所认识,同时,企业的一部分内部职能之所以会进行外包,除了降低经营成本之外,就是因为这些职能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胜任。现代旅游服务业强调的就是服务的知识含量和文化体验,这已贯彻到整个旅游活动的前、中、后各阶段。如对旅游网站和咨询服务或导游服务的评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能否提供高知识含量的服务。至于为生产者服务的会展旅游、奖励旅游或商务旅游更是知识和智力密集的高端服务产品,是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现代旅游服务业的新增长点
当前,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高端生产力正在积聚,新的业务增长点逐渐形成,出现了旅游产业高度化发展、融合化发展、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就是代表生产业的旅游新业态的兴起。
1.会展旅游
会展产业起源于欧洲与北美,如今已毫无疑问地成为最具活力的全球性产业之一。尽管我国会展业只是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出现,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成功之后,我国会展业更以年平均20%的增幅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是由于会展活动的举办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会展旅游是以会议和展览为目的的旅游,属于公务或商务旅游的范畴,这是典型的为生产者服务的被用作进一步生产的中间服务。在中国,会展旅游是新兴服务业,一些大型旅行社或旅游企业已从原来主要为市场终端旅游消费者服务,转向中间服务的会展旅游业务,纷纷成立专门的旅游会展公司。连最大的旅游网络商携程有限公司也在传统的机票、酒店、度假业务之
外,新增了集团服务。上海最近还专门成立了旅游会展推广中心,以争取更多的国际会展。所有这些都说明,会展旅游正在成为我国旅游新业态。
2.奖励旅游
奖励旅游是从广义的会展旅游中脱颖而出的专项生产。它肇始于国外发达国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界和旅游界的青睐和重视。奖励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级产品形式,也是服务经济与生产业日益成熟的表现。奖励旅游的对象不是家庭或个体消费者,而是现代企业的集体生产者,因此它属于生产或生产者服务范畴。它不同于最终消费,而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从而产生新的使用价值。奖励旅游作为“生产性”旅游,由企业或其他组织出资购买,经常是一种豪华的、由旅行社全部代办的综合包价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介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而拓展的新业务,有其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随着不少大型外资企业纷纷涌人,奖励旅游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现今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和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也开始以奖励旅游的方式来作为对员工的激励和褒奖,因此,开展奖励旅游业务的旅游企业和专业公司越来越多。但我国奖励旅游还只是初露端倪,作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走向仍需要大力扶植[5]
3.商务旅游
是指有别于会展奖励旅游的一般商务旅游活动,是建立在商务活动基础上的以专业人士为主的一种具有工作性质的专项旅游形式。商务旅游成本由公司而非个人支付,因此,它仍然属于生产者服务范畴。商务旅游客户具有逗留时间长、往来频繁、消费水平高等特点,相对大众旅游属于高端旅游客户群体。由于现代商务活动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专业知识密集,旅游企业要向商务目标客户提供系统的全方位服务,不仅含有传统旅游服务内容,如交通、住宿、餐饮、导游等,还包括咨询、设计、管理等更多更全面的增值服务,特别是融入电子商务技术,一系列商务流程都能通过网络业务方式来实现。以最大限度满足商务旅游的企业或组织的个性化要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专业旅游产品。近年来,中国国际旅行社、康辉国际旅行社、锦江国际集团先后与美国著名旅游集团运通、罗森布鲁斯、英国BTI合作,借鉴国外较成熟的商务旅游运作方法和模式,开辟我国极具成长性的商务旅游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商务旅行及相关费用高达103亿美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商务旅游必将有更大的发展。此外,为社会组织或政府部门的公务差旅提供专业化管理,也是商务旅游业务发展的趋势之一。
4.节事旅游
在国际旅游研究中,节事活动专指以各种节日和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节事旅游大多属于政府或社会服务性质,如国际旅游节、国际艺术节、传统节假日庆典、重大体育比赛等。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同企业化运作和生产者服务有关,或者说是对生产者服务的一个有效的必要的补充。与常规旅游活动相比,节事活动吸引旅游者为某一观看或庆祝目的从各地短时间内聚集到旅游目的地,具有旅游团体规模大、停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等特点,使得举办活动的城市或地区旅游设施和文化场所的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产业联动效应十分明显,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发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地方和民族节事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很多旅游者。随着杭州休闲博览会、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我国节事旅游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5.咨询旅游
咨询旅游是指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旅游项目规划、策划和设计类的创意产业。它是为了满足企业与社会组织职能外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性生产者服务。当前,旅游经济正在成为公认的注意力经济、形象力经济和创造力经济。加快和全面提升中国旅游的规划与策划水平,已成为中国建设旅游强国、实现中国旅游业新的跨越的当务之急。旅游业历来被称为“点子”产业、“注意力”产业和“创新”产业。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过去偏重以资源、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投入为主的旅游业,现在知识、智力、管理、创新、品牌等无形资产开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负存亡。旅游业越来越需要以智力来贯穿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开发、运营、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随着全国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景区的加快建设,以文化创意见长的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纷纷成立专门的旅游规划发展研究中心或旅游咨询公司,承接大量全国各地的旅游发展规划或策划。旅游咨询业作为现代旅游服务业中的新增长点,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德芳.访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组组长胡启恒[N].科技日报,2004—06—29.
[2]晁钢令.服务产业与现代服务业[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9.
[3]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