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展览空间设计范文

文化展览空间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展览空间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展览空间设计

第1篇:文化展览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展示空间 主题文化 引导 呈现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传统单纯的展品陈列与视觉信息获取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信息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建立一个互动交流的空间,提供更好的信息传播方式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展示设计是通过人的感知接受信息并进行传达,也就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的空间中,“人”接受了“物”所传递的信息。于是便形成了“人――空间――事物――人”这样一个有机的认识体系。

展示空间设计是一种“配合演出”的设计,首先要对被展示的物体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分析,探索出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将主题以展示空间加以渲染、诠释,以此来完成设计。展示空间设计是一个关怀受众的双向的设计概念,不是作为静止的设计作品来传递单纯的视觉讯息,而是以动态的形式进行资讯的传播。设计时,所设计的展示装置本身是否精彩并不是重点,反而是展示空间设计完成后,被展示的物体是否因此而变得精彩,并且能否与观众产生共鸣以达到预想中的效果,这才是重点。

相对于其他类别的功能性空间而言,展览空间主要是为了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是信息的物化,这种物化是通过以视觉手段为主的综合手段来实现的。展示空间设计应该是以引导、传达和沟通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信息内容传播给参观者,并对其心理、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使它的任务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传递,更重要的是它的非物质功能(图1)。展示空间设计可以影响空间环境功能,赋予环境视觉秩序,提高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充分认识环境中事物的质量。因此,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体现空间的艺术特色,对空间的创作手段以及如何组织规划有特色的空间环境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凡是有特色的载体,都孕育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生命基因,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灵魂。“主题演绎”中的“演绎”一词在英文中所对应的原词是“develop”。正如此英文单词的基本词义是“发展”和“彰显”一样,主题演绎的过程就好比完成摄影的整个流程――先成像,后冲洗。博览会的展示空间设计也是“显影”过程的一部分,是设计师通过深刻理解,运用设计的语言和要素进行再创造而展现出的有形空间对抽象主题的诠释,是可视、可触、可听和可感的真实世界的一部分。既是展览的场所,同时也是展品,是一种具有与主题有关的特定涵义的空间体验。

展示设计的主题是建筑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的。我们必须挖掘展示地的文化特点以及展品的文化背景。无论是灯光、色彩、音乐、图片还是展品安排,都与文化背景的亮点渲染发生联系,在这些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去寻求一个共同的支点。因此,把握好主题文化,决定了博览会展示空间设计的方向与呈现出的状态。

空间设计与主题文化是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指导与呈现的相互作用关系。如果把博览会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么主题文化便是大脑,而空间设计便是躯体。主题文化是一种思想、一个理念,需要通过空间设计来体现。空间设计主要包括设计形式与设计内容两部分,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内容是形式的核心。主题文化指导空间设计的开展,需要依据主题衍生出设计理念,从而决定设计风格,由此为展区定好设计基调,同时影响的还有内容的趋向性、展陈的形式等,需要对展示空间的比例、色彩、灯光等进行协调统一。而展示空间设计又会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该博览会的主旨内涵,促进人们对主题文化的了解以及提高了主题文化的效用,两者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多数标志性博览会展示空间形象且生动地传达了主题文化的内涵。

主题文化是“源”,博览会展示空间设计是“流”。主题文化是展示空间设计的文化载体与形象内核,也是空间表现的高度精练与浓缩。没有主题的博览会,参展者和参观者都缺乏目的性,展览也会变得散乱而没有中心。在这样的时候想要达成拥有明确主题时的效果,就需要一对一地寻找目标,选择和确定可供交流的话题,不仅浪费了时间和成本,也使参观者逐渐失去耐心而达不到预期的受众效果。

主题文化又是抽象的,人们在理解这一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对它加入主观体验,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涵。而空间设计则可以以物质的形式,通过灯光、色彩、音效、现代科技、建筑等物质载体,让参观者从感官上进行零距离接触,从而对其进行更好的了解和感悟。除此之外,空间设计还可以提高人们了解这一文化内涵的兴趣,扩大影响范围,深化主题的意义。

但是,两者有时候也会相互冲突,这种冲突表现在过分追求贴切主题意义会可能导致展示空间艺术性的失落。进入21世纪,人们逐渐把焦点放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居住环境等国际性问题上,有时会过于刻意和突兀地去表达某个主题。虽然能达到明确而直接的传达效果,但有可能会影响空间设计的艺术性以及审美性,或者对于形式过分追求以至于忽略了内容。因此,如何在主题文化呈现与空间设计艺术性的追求之间取得均衡,促进两者的融合而非冲突,是人们在博览会空间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第2篇:文化展览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活态展示;老年人;旧街区

一、老年人对活态展示空间的情感需求

根据老年人群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老年需要多重的、可控性强的活态展示空间。

(一)对外界交流的渴望

老年人的老年人的展示空间应该具有开放性,增加老年人外出以及和社会接触的机会。避免老年人因离休和人际交流沟的通减少产生的孤独感。

(二)空间安全心理

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的衰退对自身保护能力不足,喧闹的环境和忽冷忽热的温度、起伏不平的铺装、以及眩光等等都会产生不舒服的反应。

(三)回归大自然的渴求

植物可以抚慰人们焦躁的情绪,在老年人的活态展示空间中,绿色的生态景观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

(四)易识别的情感需求

老年人本身的身体状况,认知、记忆力、反应能力的逐渐下降。因此要在老年人的活态展示空间设计中要考虑到能让老年人易识别并有明显特征的空间。加强的标识设计细节,空间的特色感来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和易识别的情感需求。

二、老年活态展示空间的规划要点

我国老年人在健身方面有良好的集体活动传统,大部分社区的老年人都会参加一些诸如舞剑、跳舞、做操等需要音乐的集体锻炼活动。

(一)场地的需求特点与居住区所处位置的关系

将活态展示空间建在街心花园、公园、广场等具有公共性质的室外空间。因为公共空间可以汇集来自周边多个小区的锻炼者,容易聚拢人气,交流气氛好。但城郊的活动场所要求更具近便性。

由于城郊区位置较为偏远,人员稀少,环境尺度较大,老年人普遍认为应在小区内有近便的健身场地。对于早晚锻炼的老年人来说,小区内的活动场地不但方便,而且也更安全。[1]

(二)散步道宜考虑便利性及无障碍通过性

散步是老年人最基本和最常见的锻炼方式,散步道设计在社区景观中非常重要。

1、避免冬季太冷或夏季太晒。或散步道的位置处于冬季背阴区,甚至经过风口,这些都让老年人觉得不舒适。

2、做到人车分流。老人散步时常会与机动车混行,这是让老人感觉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3、道路具有近距方便的特点。散步道可以蜿蜒、曲折,但是仍然要有近距、方便、多样的路径让人们灵活选择。

4、选择适于行走的地面铺材。较为平整的水泥、沥青等整体式铺装路面最受老年人欢迎――既利于散步、慢跑,又适合推轮椅和婴儿车,更安全且无障碍。

三、以老年人需求为本的活态空间优化设计

(一)人性化的展示空间设计

在多样的多功能的活态展示空间中,在满足空间和设施的需要的同时,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氛围以及兴趣焦点。例如在展廊广场等处的墙面,座椅,景观小品等处都是营造氛围的媒介。等等都体现以老年人的需求为本的活态展示空间设计的理念。

(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要通过对当地老年活态展示空间中的干湿状况、日照条件、降水量、主导风向、等地理特征背景。通过营造地形、种植植物、改善水体等方法来建造出更适宜老年人的生态空间。从科学和理论的角度,利用光、风、色彩、等环境因素来改变,利用其中的环境因子和局部气候特征来改造出适宜老人的活态展示空间。

(三)保留老年人的行为习惯

在总结出了老年人在生活和出行的习惯的基础上,来考虑老年活态展示空间的功能性、多重性、规划性等要点。

根据老年人喜欢种植花草和饲养宠物的特点,要在老年人的活态展示区域留出老人的园艺活动的区域,创适宜老人活动的活态展示形式。老年人喜欢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太阳,因此,在室内的活态展示空间中要在阳光充沛的窗前设置座椅等休憩设,在室外展示空间中要注意冬季老年人的怕冷、怕风等因素。在注意采光的同时也要保证冬季室外展区的通风。

敝帚自珍是老年人的天性,老年不扔掉扔掉不用的旧物,可以将部分的有形式和美感的旧物放在展示空间中,来引起老年人的回忆和生活上的共鸣。因此老年的活态展示空间中可以预留出固定的旧物展示空间,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和室内和室外布置展区。

(四)营造活态展示空间的地域特色

在活态建筑的空间的改造中,延续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使老年人身处空间中有归属感和文化的自豪感。例如扬州的东关街,在商业气息的加入中仍然保留了原有的民宿居址,不仅使当地的居民的生活和设施更加丰富多彩还增加了本土的文化气息。[2]

四、老年活态展示空间的特点

(一)老年活态展示空间是景区空间布局突出文化内涵

为丰富景区文化内容,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展示生动的生活原态,管理中心从整体规划和布局入手,明确了老年活态展示空间集中举办各类展览,花园注重园林布局整饬和环境营造的展示格局。

(二)注重生活场景的复原和功能区域的划分

不断细化区域布局,为公众了解当地文化、休闲提供了空间和场所;用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复原陈列、原状陈列、准复原陈列、临时展览、特展等不同类型展览互为补充、交相辉映的展陈思路;以老照片展览为辅,将书画、文献、文物、图片、艺术品、园林艺术展览为补充的展览原则。

(三)展示风格贴合老年人的生活特点

策展和布展注重展览环境与氛围协调、情景与内容的统一,形成老年活态展示空间观览线和“精、雅、文”的独有风格。

五、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活态展示空间设计要涉及了心理学、社会学、环境学、设计学、人体工程学等多门学科和领域。设计师可以从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外在传承和发展等方面入手,这不仅利于实现公共设施的使用,而且也为旧街区增添了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技术和设计思想不断萌生,他们将广泛的被应用到活态改造中。老年人的公共活动空间和活态展示空间也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⒖嘉南住

第3篇:文化展览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美术馆;公共性;空间组合;空间设计要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美术馆的展览内容与形式、社会职能及角色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馆需要不断地升级自身的建设理念满足越来越多的参展者的需求。分析美术馆的空间组成要素与空间组成形式,希望带给人们更多思考的同时也给之后的美术馆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空间设计的组成要素

1、展示空间

展示空间作为美术馆最基础的公共空间,具有展示作品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根据展品的类型和展示方式的不同,展示空间将是美术馆所有空间中最灵活,最变化多样的存在。在展览作品时,想要展示空间达到完美效果,需要通过展示形式与其内容的相互配合,还有多样性的展示方式。例如浙江美术馆整体设计明朗、开阔,选取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做立面和屋顶的建筑材料,使空间更加的通透宽敞,内外景色连成一体。其中书画类展品多是在空间较大的区域,以竖直或平铺的方式陈列;而雕塑类展品则相反独立的空间更有利于细节的观察。进入21世纪,现在情景化展示逐渐成为美术馆历史再现类展示的需要,在带给参观者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引领全新的展示模式。例如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厅的敦煌展览,整体空间仿照莫高窟的形式建成,墙壁和天花板的材质都选用仿真砂石,力求从各个方面去还原藏品所处的地理环境,以此希望引导人们对展览进行深思。根据展示方式的不同可将展厅的展览分为以下几种,线性展示方式是通过几何形的动线引导形式,让参观者的参观过程更具有目的性。游散性展示方式对人的参观动线没有明确的规定性,人的参观行为自由发生,空间动线更加的灵活多变。体验性的展示方式,是近几年逐渐出现的,将艺术品以触摸或是聆听的方式展现给公众,空间动线以聚集和环绕为主,这样的展厅将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并拉近艺术品与参观者的距离。

2、公共空间

作为各展示空间之间的联系与纽带,公共空间是美术馆空间设计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直接影响到美术馆的整体形象,公共空间主要体现在门厅与中庭的设计中,是美术馆带给参观者的第一印象之所。在观展的整体过程中,公共空间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例如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公共空间是一个的三角形中庭,较大的中庭设计即可举办各类社会活动,起到休闲、娱乐的作用,又具有及时疏散人员的功能。

3、交通空间

通过对参观人流的组织与疏导,交通空间多以线性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观众参观的流程,是一次性浏览区域,主要包括走廊、楼梯,电梯等其他通道。交通空间作为过渡空间的重要部分,其面积有限、空间狭小,不易引人注意的特征反而在设计过程中独具一格,许多的设计师采用天窗、玻璃幕墙、灯光等独特的方式融入到交通空间,将其设计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局部空间。例如柏林犹太博物馆,高耸入云的狭小通道,尖锐的墙面设计都给人以反思与沉重的心情,更易将参观者带入展览的主题中。

二、空间组合形式

美术馆经常每个空间或是几个空间展示不一样的主题,致使其空间将要进行组合和划分,使得观赏过程更为流畅的同时让参观者充分享受空间变化的乐趣中。

1、序列化组合方式

序列化组合是将相似或相同的单位空间按照几何动线的形式组成展览者所需的空间系列,空间之间具有明确的循序性和明显的节奏感。整体的参观模式较为固定,在动线的引导下进行有序的参观,如十和田美术馆,将草坪两边散落的单元空间相互串联,建立起展品、室外空间、参观者三方的交流。古根海姆博物馆采用环形连续的空间组合,横向与竖向的动线相交融,增强观展的连贯性,满足参观者娱乐的心情。

2、中心放射组合方式

中心放射式组合是采用由中心向四周发散或是四周向中心聚拢的结构模式,形成各空间围绕放射中心的布局。中心放射式多以几何图形为核心区域,通过门厅、中庭或主展厅的组合,给人以紧凑的视觉倾向。中心放射式组合的核心空间一般会是参观者交流或休息的聚集中心,并且起到疏导人流的作用,在空间功能上具有丰富的弹性。如东京国立新美术馆,通过巨大的波浪形中庭做为过渡区域,连接美术馆的外部空间与室内空间,使各个展厅相互串联,具有较大的震撼性。

3、自由组合方式

整个空间组合在布局上受立体主义影响以整体设计为主,在具有较大可支配区域的基础上,根据展览的主题和内容进行灵活多变的布展形式。由于空间组合形式的自由,参观路线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才能做到空间使用和表现效果的完美统一。如以“打破传统设计框架,敞开文化的大门”作为设计要求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将管道与功能部件设计在建筑物外立面,采用框架结构使内部空间最大化,同时办公室和卫生间的可移动性,加强了美术馆内部的自由度,也赋予了展览者更多的设计空间

4、网格化单元组合方式

利用建筑结构的轴线平面网格,把空间分隔成若干部分,最终组成空间网格单元,使单元之间具有一定的秩序性和连续性。网络化组合是相对细分化的组合形式,具有均质并置的特征,可降低动线空间之间的等级与秩序上的差异。虽然空间的引导性较弱,但参观者可根据自己需要进行路线划分,做到最大程度的自由,所以网格化单元的有序性和灵活性是其他组合形式无法比拟的。如金泽21世纪美术馆,美术馆中散落着盒子似得展厅,通过相互拼接、组合而形成了迷宫一样的网络结构,参观者在选取浏览路线时具有较大的可变性。

第4篇:文化展览空间设计范文

如何想象一个新亚洲?这是所有亚洲国家自20世纪以来所面临的课题。在上个世纪,班乃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所说的民族想象共同体,其权力掌握在控制人们想象机构的统治者上。而今新亚洲这个包含了多民族的广泛想象共同体,则应该来自政治、经济以外的艺术领域实践。

本案结合艺术展览的主题“有龙则灵”,以“包容的想象”作为艺术策展与空间构思的开端。同为策展人及设计者的谭精忠主要关注几个方面:一为亚洲当代艺术的多元性。“有龙则灵”是以龙的意象作为亚洲当代艺术多元面貌的一种承载体,它强调异质文化经由想象力所呈现的组合:其次是艺术家、观众、开发商对展览、空间的连结。这里所表达的是一种包容性的观点。不同族群、身份、专业有其自身意识形态与场域操作逻辑的框架,要让艺术、空间、人这三者连结,需要更多的包容与尊重,这呼应历史上“龙”想象的提示。不同文化有其龙信仰的原型,但经过历史、时间、文化包容能力等,人们将自身不可企及的期望与能力连结,最后融合成目前人们所认知的“龙”,而它也仍在不断连结中;其三,提出的是临时建筑展览的特性与可能。对设计者而言,空间设计有一个不变的道理,那就是――空间是为人的存在而存在。空间应该是有故事的,它能被人所述说,它也可以自己说故事。构成故事的要素不只是来自材质、家饰、陈设等装饰元素等所构建的物质性,而是加入其中的人文思维,及艺术在其中扮演的主体性。

龙,它是心象的投射,反映每个人的想法,甚至是浓缩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在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这样的概念和空间同时衍生,产生作用,互相影响,进而成就彼此。“龙”不仅是某种象征的具体化,而且是接近产生召唤力的能量核心,在过程中可转变为带有正面能量的媒介。藉由揉合多元的介质,最后让它散发和谐愉悦的调性,并塑造无限大的想象空间,营造成让参观者重新看待艺术、体验艺术的场域。

本案基地狭长,为串连道路与后方建案,平面规划以带状的配置方式作为空间设计的切入点,继而以曲线的转折回绕,顺势分割出不同使用机能的空间。量体造型以倾斜的墙体与由前而后、渐次升起的轮廓线,呼应飞扬彩带和蜿蜒龙形的设计意象。基地前端的无边际景观水池,除了倒映空间的影像,延伸视觉的深度外,并可产生区隔基地内、外空间的功用。曲线墙体与玻璃盒子的交互分割,使室内空间呈现多样的风貌。主动线以起(入口大厅)、承(艺术廊道)、转(咖啡吧台)、合(洽谈区)的韵律,结合展览观赏与房产销售两种不同的行为于同一动线,既不彼此干扰,又能互相帮衬。其间穿插户外庭园、景观水池与天井等空间,实虚空间的交迭呈现,丰富空间的意涵,并增添置身其中的趣味性。

洽谈区以艺术家常胜的作品“我是龙”的大尺寸影像输出为主轴,玻璃隔屏延伸作品的云雾效果,搭配高低错落的云型吊灯以及户外空间的水池和植栽,营造出飘渺清新的感觉。咖啡吧台区以揉合艺术家谢曹闽的作品“龙生九子”的概念与海洋意象的地毯作为空间主题,一海一山,一蓝一绿,与洽谈区互相呼应。

第5篇:文化展览空间设计范文

博物馆空间设计必须围绕人的审美心理展开其美学职能,情感成为设计的重要因素。空间设计一方面要满足功能上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满足情感上的审美要求,空间设计形态已经成为设计者尤为关注的创意成分,也是视觉结构审美的重要条件,具有下列审美体现:层次之美展示空间设计的层次能区分空间的不同功能,还能增强和丰富空间的层次感,以达到美化空间的作用。体现层次美的几种因素如下:第一,光源。空间是固定的,但是光比较灵活,光可以起到形成空间、改变空间或破坏空间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物体或空间的大小、形状、质地和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光可以让人感知到室内各区域空间的界限,运用不同的灯光照度和灯光色彩对不同的功能空间进行划分,可以让空间层次更为丰富利落。如,“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中偏暖调的烛光照明让人感受到佛罗伦萨的艺术风格和历史,运用灯光的规模、位置表现67件绘画、雕塑和工艺珍品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达到丰富空间层次的艺术效果。第二,隔透。在展示设计中,空间区域的形成在于它的闭合性和开放性。展示空间设计可采用隔中有透、透中有隔的形式,使空间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同时也强化了空间的进深感。隔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彼此可以看见但不能透过的隔透形式。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成果展”中就采用透明玻璃材质来分割有限的空间,将实体展墙加入玻璃材质,打通展墙但不完全割裂空间,使得观众从一个厅能看到另一个厅的陈列,营造出两个空间区域之间有隔中有透的艺术效果。另一种是采用独立玻璃展柜的隔透形式。

利用斜坡、台阶、平台将空间划分为不同高度的区域,创造出多层次的空间美。这种从升起到降落的纵深移动所产生的空间也增强了参观者身体移动的层次,这也是构成空间最具有表现力的手段之一。形式之美形式是媒介要素在审美空间中的组织和结构。形式不仅仅涉及审美方面的问题,它还是设计的元素,主要指空间的尺度、比例、节奏、均衡等空间的层次关系。展示设计中的色彩、材质、光以及科技手段都影响着空间的形式美。对于形式的表现性,美学中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其出于知觉者的联想、移情,这是主观论;另一种解释认为其来自视觉式样的力的结构,这是客观论。视觉的形式美就存在于这主观与客观之间。例如,利用对称或矩形空间的严谨性,能营造一种宁静、典雅的主题气氛,采用圆形空间可以营造丰富、活泼的主题气氛,等等,使营造的空间具有节奏、韵律和美感。直观的形式其实也承载了文化与历史。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一个形状或一种色彩来判断一个时期的文化背景,或者某种流派风格。一个符号或象征富有一定的寓意,代表一个年代的文化或者精神,扮演着文化传媒的角色。

因此展览空间设计师必须准确把握对符号的应用,在信息传达准确的同时,创造出更高品质的人性化空间。构成空间设计的符号要具有物质与美学双重意义,两者缺一不可,它不能只是一种艺术符号。认为空间只是具有使用功能意义的“物质形式”,而不是美学的,这个论断在当今艺术发展阶段显然是片面的。就舞台艺术来说,一个空旷的舞台,如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只要演员一出场,它就成了有角色的世界,从而获得了某种审美的特质。这就像中国画一样,画面上的空白不是留出来的一片物质的白纸,而是审美空间的一部分,其中浸透着情感,表现着精神,因此展示空间审美有着明显的“艺术符号”的典型特征。结语博物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是当今人类走向文明的一个显著标志。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不论采取何种设计形式,都是以营造出美的空间效果为最终目的的,展示空间设计者应为博物馆展示的审美创新不懈努力,探索到底。

作者:潘艺

第6篇:文化展览空间设计范文

实用领域的“跨界”无疑是一种资源整合和资源优化的途径。“互联网+”实现的商业成功不必列举,相信你我心中已经刷过几页名单。艺术的跨界并非以商业收益的形式显示其能量,不同艺术类型间的互动从不同感官传达给观众,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以一种多元的能量弥漫至展场。

艺术类型间的跨界以不同维度的作品形式给观众以启发,在互相作用的情境下生发出有机的结果。意大利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于1911年发表论著《第七艺术宣言》,宣称电影是区别于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和戏剧的第七艺术。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视觉感受的不断追求,艺术形式间的不断跨界配合成为互相彰显、彼此映衬的重要手段。2014年,单簧管演奏家王|携流行音乐歌手谭维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跨界演出,打破常规音乐会的演出形式,将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糅合在一起,营造跨越地域时空的感受。2015年,舞蹈艺术家侯莹受到谭平版画艺术的启发,创作舞蹈《燃》,并与谭平同台演出,以谭平创作的录像作为背景创作舞蹈,笔刷与舞蹈韵律的呼应感人至深。刚刚结束的尤伦斯艺术中心肯特里奇展览《样板札记》以影像、舞台布景、绘画、音乐等多种形式呈现。这时我们将之称作为“作品”而不以冠词去限定。

南非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作品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刚刚落幕,全方位的视听感受感染了每一位观众。从绘画到装置,从布景到空间设计,肯特里奇以一种强大的能量实现了团队的创作中各种艺术形式的价值。置身场馆之中,我们能感受到肯特里奇连环画作品的绘画技巧,能感受到装置艺术的别有用心,能感受到空间搭建的巧妙设计,同样能感受到团队配合的有机互动。展览设计师Sabine Thevnissen在谈到展场的空间设计时说:“我的工作是让这些作品在这个空间中‘舞蹈’。肯特里奇经常自己出现在舞台上,他在舞台上表演,在舞台上演讲。我们一起工作14年,共同以最佳的方式实现与观众的互动。空间设计将作品推向观众或者疏离观众,这就是舞蹈与观众应有的关系。”肯特里奇团队在每一个层面上的跨界互动借用剧院的方式来呈现当代艺术。控制空间、距离和每一部分的主次关系,肯特里奇以剧场的形式整合了各种艺术类型。

剧场无疑是音乐、诗歌、表演、舞台、影像等等各种艺术发酵的圣地。国家大剧院艺术品部部长刘欲晓在谈及艺术跨界时说:“博物馆、美术馆的跨界相对比较少,但在国家大剧院就是非常常态化的形式了。我们很多歌剧都是邀请前沿的导演、有名的视觉艺术家负责舞美设计。而这些原创的作品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跨界的形式。

第7篇:文化展览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美术馆 儿童展览专区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267-01

一、儿童展览专区的定义

儿童展览专区指的是以实现儿童审美教育为发展目标,通过展示艺术作品等展览形式来满足审美素养发展需求的场所。

二、当前我国儿童展览专区现存问题

(一)儿童展览展区被误读为儿童教育场所

由于我国美术馆对于儿童展览专区设立的认知水平较低,再加上缺乏相应的资金、经验,从而使得国内大部分美术馆认为只要开设一个儿童专区就可以当做儿童展览展区。比如四川博物院的儿童活动区或者是上海美术馆的活动中心等等。这些美术馆所设立的儿童展览专区都是单纯认为儿童展览专区只是对儿童实施教育的区域,从而使得这类区域结构、内容雷同现象频现。再加上美术馆缺乏相应的经验,使得儿童展览专区没有实质性的展览内容,从而造成活动空间的严重浪费。

(二)儿童展览区设立上受到资金与经验的限制

尽管国内少数美术馆在儿童展览专区设立上,已经意识到不应当将其作为儿童教育的场所,同时还需要专门展览一些适合于儿童的作品。但是由于策展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美术馆本身资金匮乏,从而使得儿童展览区最终沦为儿童休闲玩耍的活动区域。比如首都美术馆在以七彩坊为主题的儿童展览专区设计上,原设计是想设立一个面积适中且结构丰富的儿童展览区。但是由于主馆建设投入较多,使得儿童展览专区建设资金严重缩水。除此之外,由于国内儿童展览区设立的数量与经验比较少,从而使得各个美术馆在策展内容与形式上没有专业的机构可以指导,而美术馆如果聘请国外机构来进行设计的成本过高,从而造成儿童展览区计划最终流产。

(三)传统美术馆尚未给儿童展览区留出足够发展空间

儿童展览区对于传统美术馆来说,不仅是一个新鲜事物,而且也是当前我国美术馆空间设计上的一块空白。自从20世纪兴起的儿童美术馆潮流以来,很多传统美术馆都开始尝试设立儿童展览专区。然而由于主馆建设需要场地或者主馆空间设计上没有留出相应的空间,使得儿童展览专区并没有成为实质性的展览区。比如上海美术馆所设立的活动区实际上就是一个儿童展览专区,然而由于这块区域面积较小,再加上策展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从而使得儿童展览专区容纳20人,可以说这种小面积的儿童展览区并不能够发挥出其对儿童审美教育的功能。

三、儿童展览区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美术馆应当明确儿童展览专区的结构与内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儿童展览专区流行于欧美国家,而随着儿童展览专区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少数美术馆也开始尝试通过设立儿童展览专区来拓展美术馆的儿童审美教育功能。从发展水平上说,我国台湾地区在儿童展览专区发展成果是最好的,而大陆地区则依然处于探索研究阶段。随着国内美术馆对儿童审美教育的日益重视,使得儿童审美教育范围逐渐扩展到儿童展览专区,由此也就使得儿童展览专区成为美术馆空间发展的新内容。针对于本文中所分析的问题来说,笔者认为当前国内美术馆在儿童展览专区设立上应当进一步加大区域建设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力度,另外还要依据美术馆本身的优势来拓展展览馆的资源来源,比如开展暑期美术培训班等活动为展览费用问题解决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美术馆管理部门还应当对儿童展览专区的功能有一个准确合理的认知,那就是儿童展览专区并非是单纯的儿童审美教育场所,更多的则是从博物展览的角度上来开展教育活动。比如我国台湾省的博物院所设立的儿童艺术中心会定期组织儿童博物展览,从而使得孩子们可以及时的了解美术馆的典藏情况。当前我馆在儿童展区的设计上,将馆区的七号展厅作为固定展厅,活动较多时也会使用其他展厅,在这一点上我馆是非常活动的,同时这样的做法也符合展览馆注重儿童教育的功能特色。另外,我馆儿童展区都是由培训部老师负责,且展览的资金都来源于培训课程收入,所以儿童展区展览资金是非常稳定的;经验上,我馆每年都会举办多次儿童主题的展览、绘画活动,并且还经常与国内外艺术教育机构、美术馆进行交流合作,比如2013年6月1日-15日举办的“绘画乐园”就是我馆与德国辉柏嘉合作举办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儿童绘画活动,且绘画作品由广东展览馆收藏,这类活动不仅有利于儿童了解展馆典藏情况,而且也提升了其公众文化传播、教育、审美功能的发挥。

(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革传统美术馆空间结构

首先国内美术馆应当加强与国外美术馆的合作,积极地借鉴和学习国外美术馆在儿童展览专区方面的发展经验,从而结合我国美术馆建设特点,进而形成符合我国美术馆空间结构特色的儿童展览专区;其次是美术馆应当通过开设分馆或者撤出部分空间的方式来为儿童展览专区的设立提供更多的建设空间。另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美术馆为了设立儿童展览专区可以撤出部分空间或者开设分馆,但是始终应当坚持以展现主馆馆藏为主,要摒弃过于追求儿童展览专区的设立,避免专区设立不合理又丧失主馆特色的结构问题。比如我馆就将七号展厅作为固定的儿童展览区。并且在数次儿童美术展览活动中,征用了其他展厅,从而扩大了儿童展览专区的空间,同时也对整个馆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优化。如在“擦火柴――儿童创意思维课堂”创意儿童美术作品展览中,馆方就将10号、11号展厅作为本次展览的展示厅,并未因展览馆本身的结构而受到限制。又如2013年6月1日-15日所举办的大型儿童水彩画“绘画乐园”活动中,馆方特意搭建了一个名为“辉柏嘉迷你美术馆”,从而用于展示培训中心儿童们平日创作的美术作品。我馆在本次活动中临时设计的一个专门的儿童展区可以说正是对原馆区空间的一个拓展,这样不仅可以扩大活动展览的活动范围,同时又保障了整个馆区的完整性,可以说这一点是国内同类展览馆儿童展区上的一种创新和可借鉴经验。

第8篇:文化展览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儿童空间 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 空间对话(Space Communication) 发展趋势

一、适合儿童的空间环境

如今儿童所经历的童年已经与他们的父辈、祖辈完全不同,养育小孩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儿童的活动空间不再完全附属于成人的生活环境,他们有自己独立的学习空间、游戏空间和生活空间。这些空间适合儿童生长发育及学习玩耍,同时也帮助儿童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活动圈以及自己的文化。

适合儿童的空间环境是空间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都迎合儿童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儿童最早认识外界事物是通过五感进行直接地感知学习,空间中的色彩、形状、光照、声音、气味、质感等都能直接与儿童发生互动反应。在儿童视力发育过程中,鲜亮的颜色、几何图形、柔和温暖的光照会产生刺激反应,影响他们的情绪起伏。另外儿童在初期阶段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和感知,空间里的声音可以让儿童产生兴趣,成为其模仿学习的对象,而不同的形状、质感让儿童可以触摸,直接用手感知认识。

二、儿童博物馆空间

儿童博物馆是以儿童槎韵筇峁务的特殊博物馆,它的空间与一般面向成年人的博物馆有很大的差别。为了给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儿童博物馆除了有主体的展示教育空间外,还要有辅助的功能空间。对儿童的管理教育服务要比一般博物馆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且工作人员的办公空间与儿童使用的空间要达到无缝连接,可以随时便捷地处理应急突发状况。

(一) 儿童博物馆空间特点

1.功能空间

儿童博物馆的空间分为儿童学习活动空间、运营和行政管理空间、支援服务空间三个主要部分。以韩国国立中央儿童博物馆为例进行说明,在展示空间之外还有阅读空间、户外游乐场、家长休息空间、亲子互动游戏空间、教育活动空间、志愿者服务室、幼儿房、医疗室等(见图1)。

这些辅助空间和展示空间有时也融为一体,区分界限并不明确,主次空间所占比例差距不大。由于儿童的体力和精力有限,在主体展示空间其区域通常不大,其间也会安排休息空间。辅助功能空间主要是给儿童和家长提供便利的服务,带给儿童和家长自由享受学习玩耍的时光。展示的展品基本上是以模型和游戏为主,很少有真实的文物展示,因此一般博物馆的文物库房和文物保护工作室在儿童博物馆非常少有。儿童博物馆功能空间的特点与一般博物馆截然不同。

2.展示空间的形式

儿童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是儿童进行学习、互动、体验的主要场所,需要综合各种展示手段进行复合型演绎。儿童的感知学习方法与成人的逻辑学习方法完全不同,展示空间即是与儿童产生对话的途径。与一般博物馆文物陈列不同,儿童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不只是具备展示的功能,而是让儿童观众在展示现场通过空间对话(Space Communication)进行现场体验。儿童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主要有模拟现场场景、多媒体空间、直接体验互动空间、游戏空间等演绎形式。

模拟现场场景的再现空间是围绕主题将现实生活环境、大自然环境以1:1的比例或放大、缩小的特定比例进行还原展示。与一般博物馆场景还原不同的是儿童博物馆的再现空间往往会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宏观、微观世界,儿童可以在里面体验不一样的新奇世界。韩国三星儿童博物馆所有的展示内容都是主题型展示,其中在“水的世界”主题中再现了潜水艇舱内的空间环境,儿童可以自己操作潜水艇方向盘观看海底世界的生物(见图2)。

多媒体空间是运用多媒体高科技技术营造的数字空间。在科技不断革新的今天,多媒体在展示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潮流,各种数字展示技术也在日渐成熟。多媒体所营造的奇幻空间对于儿童来说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韩国三星儿童博物馆用简单易操作的软件让儿童自己在电脑上操作,学习写邮件(E-mail)、制作E卡(E-Card)(见图3)。

儿童博物馆在经历最早的模型展示阶段后,将实验引入了博物馆。在很长的发展时期内,实验是儿童博物馆主要的互动体验展示手段。尤其是科技馆、天文馆、自然馆,运用实验让儿童及青少年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韩国三星儿童博物馆每层楼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安排了内容,其中用一层楼的区域营造了直接体验互动空间。展示空间分成几个小主题区,用一些大型装置展现物理原理,儿童可以一边玩耍一边学习(见图4)。

游戏是每个人在童年时期最主要的活动,儿童通过游戏激发创造力,锻炼思维能力,学习自我表达,与外界沟通协作,培养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游戏空间在儿童博物馆中是非常重要的展示空间,可以通过游戏设置开展寓教于乐的儿童教育。韩国三星儿童博物馆在主题空间之间的过渡区域或休息区域设置了游戏空间,有简单的拼图游戏、组合游戏、几何游戏、寻找搜索游戏等(见图5)。

(二) 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要素

儿童博物馆的空间设计需要重视的几个要素有色彩、照明、儿童指向性设计(Child-Oriented)、通用性设计。

色彩是激发儿童创造力的因素之一,他们对色彩非常敏感,不同年龄阶段对色彩的喜好有不同的倾向。学龄前和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色彩形象主要以明朗、分明、清色为代表的温暖柔软(WS,即Warm-Soft)倾向,这样的形象与温柔的母亲和家庭环境相关联。而高年级学生有了语言和逻辑思维学习能力后,对色彩的感觉逐渐偏向理性,喜欢以冷静、精准、浊色为代表的色彩形象。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需要参考儿童喜欢的色彩,为儿童创造舒适的色彩环境。

光环境是影响儿童情绪的重要因素。一般昏暗的空间会让儿童产生激烈的情绪波动,他们会感到恐惧、烦躁、焦虑、惊慌,而明亮的空间会让他们感到愉快、活力、平静。光照度也会影响儿童的发育,过于强烈的光照度会对儿童的眼睛造成伤害。因此儿童博物馆的空间设计要以适合儿童的标准参数设置照明,营造出明亮温和的光环境。

儿童指向性设计(Child-Oriented)和通用性设计是以儿童的行为模式作为参照基础进行设计,要考虑安全性、无障碍操作、持续使用性、便利性。在施工和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使用安全环保的物料,这是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操作环节,比一般博物馆的标准要求更高。

三、儿童博物馆发展方向

博物馆展示技术的发展以及博物馆类型的变革都与会展产业、科技工业、社会文化、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与中国相邻的日本、韩国已逐渐建立起系统的会展产业分类及学科研究,并拥有了世界级规模的会展市场环境和会展专业技术。这样的学科建设和技术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两国博物馆概念与技术的全新变革。在成熟的体系建立过程中,两国也经历了概念混淆,与现有行业规范冲突的瓶颈及不断调整探索的发展阶段。中目前也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发展的阶段,与日本早期阶段一样,会展产业还基本属于建筑室内装修行业。然而以建筑行业的规范和操作流程实施并不符合会展产业,尤其是博物馆展示行业。博物馆在做展览施工时绝大多数使用的是广告公司或者室内装修公司进行施工布展,甚至中小型博物馆展览的内容设计也一并外包给广告公司,造成了很多问题。儿童博物馆的建设规范更为特殊,展示内容、照明规格、空间尺度、材料安全、施工安全等都需要有单独的规范标准。将现代儿童博物馆引入中国已是必然趋势,未来在大量建设儿童博物馆阶段必须建立一套独有的建设实施规范系统,并建立独立的综合学科研究体系。

1970年大阪世博会和1993年大田世博会都成为日韩两国会展产业发展的转折点,与日韩的发展轨迹一样,中国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后会展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展示手段、科技技术得到大量革新。博物馆行业也借助这次革新浪潮,在展示概念和技术手段方面都有了颠覆性的发展。以儿童青少年为主要观众的科技馆、天文馆、自然馆,在新建展馆和旧馆改造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革新科技,使此类博物馆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在大量运用科技硬件设备后也造成了很多问题,施工制作成本和后期维修成本巨大,设备故障率高,故障后不能及时维修导致展示效果受影响。另外很多家长也对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设备提出了质疑。2016年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了“文物动物园――儿童专题展”,在观众调查中有个别家长提出青少年过多依赖电子产品和多媒体设备,期望展览中减少这些硬件设备的使用,给儿童、青少年创造一个不一样的学习空间环境。科技在展示中的应用是把双刃剑,使用的度和使用方法是在未来设计中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儿童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是紧跟科技发展潮流,以单纯吸引眼球的形式出现,还是回归教育内容的本质,使儿童博物馆符合儿童的发展要求,成为既有趣味性又具备知识性的学习空间,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和把握的方向。

四、结论

中国社会对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理念也在改变。国内博物馆界已经意识到源于美国现代儿童博物馆这种特殊博物馆类型对改变教育的影响。为儿童创造合适的参观学习空间,引进儿童博物馆模式势必成为未来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国外发展成熟的儿童博物馆给正在处于初创阶段的中国儿童博物馆发展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参考,我们在引进的同时也要考虑本土化转换,展示内容、空间设计、展示形式都应该适应中国儿童的发展需要,以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英)梅利莎・琼斯.儿童空间设计[M].郝卫国,王艳婷,许稚菲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韩)Juong,SunYoung.关于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的研究[D].首尔:延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3](韩)孟亨在,张完硕.韩国会展产业及未来发展趋势[J].设计艺术研究,2015(01).

第9篇:文化展览空间设计范文

1 美术馆展厅空间环境艺术构成与氛围营造

室内空间设计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细部的推敲与完善的过程。展厅内部空间的设计既是固定的又是变化的,通过采用多种因素对空间进行调整,能使同一空间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变化。

美术馆内展厅空间环境艺术一般都注重经济、简约、地域性的设计策略,装饰风格以简约、大气为主,选用的装饰材料、后期饰品以及展示灯具等都应注重统一性。点、线、面是构成空间的基本要素,在美术馆展厅空间中,展品、展台、橱柜等我们可以看作是构成中的点元素;人们在其中的参观轨迹,便是线元素;整体区域的划分,即是面的完美组合。美术馆展厅空间在这三种基本元素的协调下,构成了和谐、统一和个性化的空间体系。

展厅空间环境艺术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更给予人美的情感体验。艺术心理学认为艺术是直接表述人的以美感体验为核心的情感体验,如何营造满足人们欣赏的空间氛围是展览空间结构设计的关键要素,首先要形成一种心理感受的展示空间,它将会是以视觉为主,同时伴随着听觉、嗅觉和触觉。其次要考虑展览的内容,包括展品种类,另外还有个人意愿等都要做全面的思考、努力。美术馆展厅的主要功能就是利用外部因素充分展示出每一件作品的闪光点,从而引起参观者的共鸣。

2 美术馆展厅空间色彩和灯光效果与氛围营造

(1)色彩是室内空间设计的灵魂,美术馆展厅的色彩对内部设计空间感、舒适度、环境气氛、使用率,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均有很大的影响。了解和熟悉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给人产生的情绪反应,能创造出预期想要的空间效果,将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欣赏习惯的差异,都能直接影响现代人对色彩的心理作用。因此,在准确把握色彩个性情感与展示表达内容一致的前提下,应密切关注人们的色彩喜好和审美习惯,从而正确运用色彩的特性。例如,美术馆展厅某个区域展现的是以历史为主调的陈列作品,人们对“历史”这一概念的习惯性理解是陈旧的、过去的事物,色彩多以低纯度,弱对比色调表现历史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陈旧感。这种整体色调一般以低浓度黄色系为主,可以使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平和的心态,稳定的情绪,能更轻松地融入整个空间氛围之中。美术馆展厅的整体色彩与展品是协调一致的,不同的展示分类搭配不同的颜色,这样的色彩设计方法不仅对展厅空间起到明显的视觉划分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彰显出艺术作品的创造价值和个性化。展厅中墙面色彩的细腻淡雅与光彩夺目的展览品共同融入整个温馨舒适的空间氛围中,参观者不会轻易产生视觉疲劳,反而会与艺术品之间的对话产生更高的意境。

(2)美术馆展厅空间内的灯光效果大多“柔和”为线索贯穿始终,空间内独特的灯光效果能够渲染出精神与气韵相融合的时空氛围。温暖柔和的光线会起到减少浮躁、喧哗,给人带来恬淡静谧的效果,大都采用明亮而不刺眼的暗黄色灯光。在展厅空间顶部安装有规律的灯光,一般均匀地照在地面和板面上,主要是为了使参观者能更加清楚地看到展览作品的说明与介绍。在这种具有创意的灯光效果下,作品的整体感会带给观众比较舒服的视觉感受。灯光的渲染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在艺术展览空间中如果灯光照明运用恰当得体,展厅内定会别有一番风趣。

(3)色彩与灯光在高校美术馆的展厅空间中是相辅相成的,在艺术展览空间内色彩设计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优秀的色彩设计搭配上合理而又完美的灯光的点缀,会对展厅产生一种特殊的空间效果。灯光与色彩相呼应,会给展厅蒙上一层迷人的神韵。此外,灯光与色彩的调节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主要包括对展厅空间感和温度感的调节,它能调节空间感的远近和大小,调节环境中的冷暖气氛,能强化和统一空间整体色调使每一件作品都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3 高校美术馆展厅空间内作品展览陈列形式与氛围营造

高校美术馆展厅内的作品陈列形式是展示设计的一部分,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展示道具是作品陈列展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针对作品本身的种类和特性来一一对应所要使用的展示道具。展示道具的设计当然也必须符合展品的造型和形态,这样才能生动的烘托艺术品让参观者的审美眼光有所变化。例如,多层结构的玻璃展柜,不仅能给展厅带来通透的视觉效果,而且还方便参观者能从多角度观摩展品。还有常用的多层展台,可使相对于小型的艺术作品尽显层次,与此同时展厅空间内也将会产生高低错落形式的变化,带来一种奇妙的视觉起伏韵律感。作品展览陈列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会引起参观者的注意和思考。展厅内展览作品的陈列形式要与整个空间氛围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观赏者的艺术灵感。

4 高校美术馆展厅空间内人性化设计与氛围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