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服务管理课程范文

健康服务管理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服务管理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服务管理课程

第1篇:健康服务管理课程范文

健康管理培养模式需求一、健康管理概念及人才需求

综合国内外关于健康管理的几种代表性定义,结合我国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关于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我们在此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1.战略需要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中把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的情况,称为“老龄化社会”。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进程逐步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老龄化社会必然造成社会总劳动力下降,人口死亡比例增高、医保资金缺口加大等社会问题。从健康状况来说,老年人病种多,病程长,病度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高,生命质量下降,疾病负担加重。参照国外健康管理的成功经验,实施健康管理,能有效地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健康指导,帮助其提高生命质量和期望寿命。

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在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大会上发言指出:慢性病给民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重,不仅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更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负担。目前中国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癌症、心血管病等慢性病占到人群死因构成的85%,疾病负担的69%。但社会对慢性病的危害程度和蔓延的态度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慢性病的原因主要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参照国外健康管理的成功经验,健康管理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减缓慢性疾病的发展速度,美国实施健康管理计划后,1978至1983年五年间,胆固醇水平下降2%,血压水平下降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16%。美国健康管理20多年研究显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个人或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而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可见,健康管理能有效地节约卫生费用,缓解个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压力。

2.市场需要

可以用一组对比数据说明: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7个人享有健康管理服务。而中国13亿多人口,目前才只有一千多位健康管理师,五千余人从事健康管理相关工作,早在2007年,健康管理就已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劳动部、卫生部公告中明确把健康管理师作为卫生特有行业,实行就业准入。当时全国预计人才缺口400万人,市场需求是巨大的。国家卫生部曾对10个城市上班族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8%。健康管理人才远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要,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高校培养模式

1.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由于健康管理是门新兴学科,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有权威的健康管理概念。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健康管理工作也处于探索阶段,相对理论体系研究滞后于健康管理工作实践和应用,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急需建立。然而,社会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却在迅速增长。健康管理师队伍良莠不齐。大多数人没听说过健康管理,“有病才上医院,没病不重预防”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浙江林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开设健康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2010年,我校也成功申报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专业,2011年9月正式全国招生,我校依托医学院校师资和医学专业的背景,从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更加符合健康管理人才的职业要求。

2.健康管理师职业标准

在我国,健康管理师是2005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四批正式的11个新职业之一。2007年4月,《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始施行。7月,国家第一次举行健康管理师资格认证考试(试点)。

根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要求,健康管理人才大多需要有医学背景,且要求最低学历是中专;如果不是学医的,则要求大学专科以上毕业,连续从事健康管理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2年以上。且应该掌握:健康管理基本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包括临床医学概论、全科医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中医养生学等。此外,他们还掌握:营养与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心理健康概念,并了解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因为对健康管理师来说,他们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均属专业信息,他会妥善保存,涉及到病患隐私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健康管理专业高校培养模式

在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上,应严格参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他们的实际工作需要,开设相关健康管理课程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把健康管理师工作归纳为八个主要方面:(1)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2)评估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和疾病危险性;(3)进行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4)制定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促进计划;(5)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维护;(6)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教育和推广;(7)进行健康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8)进行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的成效评估。下面以我校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专业申报及建设情况进行探讨。

(1)专业概况

根据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健康管理应属于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方向,应区别于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最终确定专业名称为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标准学制为四年制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2)培养目标

参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及未来的职业工作内容,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健康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具备现代健康理念与健康管理特长,掌握健康服务技能,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体检机构、保险机构、商业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咨询机构、健康体检中心、养生保健中心、食品及保健产品生产销售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营销的健康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高级人才。

(3)高校人才培养知识与技能并重

作为健康管理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须紧扣《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掌握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熟悉信息化时代健康管理的评估方法、管理体系和运作规律;掌握健康管理必备的理论和实践要点;掌握必备的健康管理技能,在毕业时达到健康管理师执证能力,胜任健康管理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健康管理与服务工作。课程设置和课外实践都应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服务。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2)掌握健康管理、社会医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3)熟悉我国关于健康管理专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国内外养生保健与健康促进前沿理论、发展趋势及实践的现状;(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技能目标:(1)初步掌握服务管理、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技能;(2)掌握传统保健方面的理论和健康服务技能;(3)掌握旅游医学基本理论与服务技能;(4)掌握一定的食品营养、安全知识与饮食健康与心理健康服务技能;(5)掌握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6)具有运用健康管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7)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达到国家或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8)熟悉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水平或通过学校规定的学位英语分数线,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

(4)注重人才专业特色培养

强调在医学基础上,心理学、旅游医学以及热带医学和养生保健知识和能力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培养应用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建立初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来获取健康管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在主干课程的设置上应有涵盖管理学、心理学、医学。专业课程:管理学基础、基础医学综合、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统计学、健康经济学、中医学、健康管理学、健康心理学、健康教育学、健康保险学等共12门。在教学实践环节安排上给予一定的实习时间:第八学期安排12周。其中学生实习分为二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1~8周在健康产业相关单位,第二阶段:9~12周在卫生事业行政单位。

健康管理是我国健康产业的新生行业,自2001年国内成立第一家公司健康管理公司起,到现在健康管理相关机构6000多家,发展势头迅猛,是个极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白书忠曾指出:“解决13亿人民的健康,不能单靠‘药片和手术刀’,而应主要依靠全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和健康产业及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可见,健康管理将成为人们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的途径。因此,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尤其紧迫和必要,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在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可以预见,健康管理师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最有“钱途”的职业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30.

[2]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结果.

[3]陈晓峰.健康管理在中国―健康管理的历时、现状和挑战[J].中华医护杂志,2007,(4).

[4]马丽斌,马爱霞.对发展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的探讨[J].上海医药,2007,(1).

第2篇:健康服务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 学校管理 人际氛围 工作环境 校园文化

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实现人性化管理就要有人性化的观念,有人性化的表现,其中最简单和最根本的就是要尊重教师的私人身份,把教师当作一个社会人来管理。人性化管理凸显了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克服了与管理成效相悖的刻板、生硬、粗暴、野蛮等弊病。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管理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校管理只有在科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引领下,以健全的刚性制度和柔性的人性化管理为支撑,才能在二者相辅相成中促进办学目标的实现。

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尊重人和理解人,是搞好管理的先决条件,是人性化管理最主要的手段。尊重人是学校人性化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是调动教职工工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尊重人要先重视人,理解人才能正确使用人。尊重人的基础是相信人,相信人的潜能。营造尊重人的氛围,就是要落实自,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让他们有自主的权利。

1、尊重人格,平等互助。

每个人都有人格和自尊心,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加以保护,在工作部署上要讲出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让教师去理解,使其内心有认同感,变“让我做”为“我要做”,不能用生硬的语气去命令教师,否则,教师便会产生抵触情绪,使工作环境变得压抑。管理者在工作落实检查中,也要注意方法,要从关心的角度去了解,不能讽刺、挖苦、训斥教师。在总结工作成绩上,要多看优点,大力表扬宣传,对于缺点和不足要给予理解,帮助教师找出错误的原因,耐心给予指导。管理者要把教师当作服务的对象,将自己置于与教师完全平等的位置上,对教师实施柔性的、具有人情味的管理,拉近与教师的距离。

管理者要树立人格上人人平等的意识。管理者在评价教师时,切忌极端,要么全面肯定要么彻底否定,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积极性为代价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对学校的工作管理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我校有一名青年教师起初对学校领导集体心存疑虑,有抵触情绪,常常做一点“小动作”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但我们没有处理、歧视他,而是对他进行疏导,在提干、晋升、考评时正确评价他的业绩,终于使他纠正了行为,逐步成为教学的骨干。

2、情感交流,服务管理。

管理者要善于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让教师知道管理者想做什么,做了什么。例如:有时管理者为教师做了许多事情,像改善工作条件、兑现奖励等,但依然有人不满,视管理者的一切工作努力为理所当然,只看不足,不看成绩,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情感的交流。另外,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要让教师了解彼此的工作性质、特点、成绩、困难等,这样有利于消除教师因工作性质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隔膜。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爱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所以,管理者要努力营造一个学校关心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师支持领导的环境。

管理就是服务,为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这是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必须渗透于学校的管理活动之中。教育管理的主体是教师,让教师参与管理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这样教职工和学生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师生是管理的主体,尊重他们的效益,理解他们的价值,关心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得到发展。才能形成学校为师生服务,师生为学校奉献的良好局面。所以,在管理的诸多要素中,要把人始终放在主体地位。学校管理,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提高教育质量。学校人性化管理应以此内思路,尽力为教师开创一种淡化行政手段的学校管理方式,营造一种以尊重人、爱护人、激发人为出发点的校园人际管理氛围,从而更好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融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确保既定办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刚柔相济,创建有序的工作环境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结晶,以“发展人”为根本目的,既符合人性又符合理性。强调在管理中倡导人性化,讲究“人情味”,并不意味着要抛弃管理规范。国内外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著名企业,都有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比如麦当劳,一切食品都有严格的执行标准和精确的工作程序,就连烹饪时间都有具体的规定,员工的一切行动也都有严格的制度规范。海尔集团是我国人性化管理的楷模,同样有诸如“员工走路需靠右行,在离开座位时需将椅子推进桌洞里”等严格的规章制度。人性化管理以严格的学校规章制度为管理依据,科学而有原则性;严格是指制度上的严格,要求上的严格。学校人性化管理要做到宽严有度、奖罚分明。制度与情感的结合,才是比较合适的管理,也就是人性化的管理。

1、关怀、鼓励,增强集体凝聚力。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教师对自己的形象、声誉、威信很重视,一方面比较注意自己的工作表现,注意规范自己在各方面的言行,另一方面也很关注外部世界对他们的评价,比较敏感,当听到否定评价时,容易产生挫折感。针对教师的这一角色心理特点,我们应关注教师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小点,都要在教师会上表扬,让教师在会上展示,这样教师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幸福感。宽容教师偶尔犯的错误。提出善意的建议,维护教师的形象与自尊,教师都会从内心表示感激。古语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教师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在管理过程中,有时宽容比奖励更有效。对于勤勤恳恳、认真工作从来不迟到早退的教师。偶尔一次迟到早退,管理者或视而不见,或微微一笑,这种宽容要比指责更有效。在这里,我结合我校的一个事例来谈谈。有一次期末考试时,下了一场厚厚的雪,眼看就要开考了,但一个教室的班主任(监考)未到而致使考生不得进场,学生、家长簇拥在门前乱作一团,我当时看到后很生气,因为考前多次强调,教师要提前15分钟到校,但转念一想:未到的这位老师平时工作积极认真,是不是因下雪遇到特殊情况了?我正要安排教导处应急处理此事时,这位老师一瘸一拐地从大门里进来了,原来由于路滑,她不小心被三轮车撞了。得知情况后,我派同事把她送回家休息。然后,在校门口的宣传栏上写了一则告示:“雪天路滑,师生注意安全,请大家提前一点从家出发,按时到校!”很多老师监考结束后 看到这则告示不明白什么意思,等他们回过神来,都开心地笑了。教师在被管理中感受到了融融的暖意,有时真的犯了错误,也能坦然接受批评。领导者一定要摆正心态,把教师当作服务的对象,将自己置于和教师完全平等的位置上,对教师给予柔性的、具有人情味的管理,这样,才能拉近与教师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心灵,教师也愿意主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管理者还应在平凡的小事中给予教师关爱。比如,在每个教师生日时,学校工会代表全体职工给过生日的教师点播一首歌曲或送上鲜花、蛋糕给予祝福等,事情虽小。却情意绵绵,温暖人心。比如,在学校每周的工作安排中,教师们时常会看到“温馨提醒”的字眼:“天冷了。请老师们及时添加衣服,小心感冒”,“雨天路滑,请注意行车安全”,“在属于我们的日子里,祝大家节日快乐――教师节祝福”。这些温馨的话,有的提醒教师注意人身安全,有的提醒教师注意气候变化,有的是对教师的祝福,有的是当教师获得荣誉时对他的祝贺。因此,教师深感自己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我校有位教师这样说,作为实行人文管理学校中的一名教师,我甚感荣幸,倍觉幸福。因为在这个大家庭和谐温暖,灵气四溢,尤其是学校领导的那种真正关心人、爱护人的情怀,使我在这里工作感到特别舒畅。“他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学校管理层就像一位家长,爱护自己孩子。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中,教师愉悦地工作,学生快乐地成长。留心一件件小事,我们教师就会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就会体会到人文管理的幸福。

2、规范、约束,提高教师自制力。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但学校仍然需要刚性管理。如果说人性化管理讲感情,重“亲情”,照顾情绪,满足需要,那么,只讲人性化未免有失偏颇。因为,只讲情感就会无限度地宽容,会滋生惰性,心理需求就会膨胀。索取欲望会变得强烈,事业心和责任心会减弱,工作随之会失去干劲。这不是人性化管理的本质。因此,当人们为人性化管理叫好时,我们应警惕是否淡化了制度化管理。如果丢弃了制度化管理,工作也就无法正常运行。

管理中注重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相互融合,强调人性化,不能不要制度化,制度化一定要有人文色彩,充满人性化的温情,以高水平的管理凝聚人心。为此,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对师生考核的基础,考核又是奖惩的依据。制度健全了。实施奖罚时才能宽严有度、奖惩分明,才能做到论功行赏,论过处罚。因此,要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规范制度化管理,有利于运用制度来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治、文明、和谐的校园。

三、标本兼治。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1、努力构建人文校园。促进师生快乐成长。

校园文化具有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人性化的校园环境。给学生构筑了舒适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比如,各班在教室前门布置了“班级寄语”,寄语内容有师生合影、班主任的寄语和学生的心声;我们在学校适当的位置设计了各种充满人文气息的提示语,如“保持距离,远看更美”、“我同小树同成长”,布置了“书画橱窗”,把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装裱,悬挂在橱窗内,让校园成为“时时处处皆教育,点点滴滴都是情”,让校园透出文化的韵味,凸显人文气息,使学校成为教师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同时,我校在环境教育和环保实践工作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生态教育和环保活动开展得比过去更普遍,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呈现出新的进展态势,“绿色”思想深入人心。学生的环境意识、环保习惯正在形成。此外,学校为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发了很多教育资源(成立了舞蹈等各种兴趣小组,举办了艺术节等活动),为师生搭建了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师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2、以阅读滋养精神。拓宽人文情怀。

人文管理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人文情怀,而这种情怀怎么去培养呢?教师要广泛阅读“新课程”。教师对于教学实践的思考和领悟,大部分来自阅读反思,以及专家适时的点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教师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作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我校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将“阅读反思”制度化,让教师们系统地阅读名著、专著和教育期刊,从学术到人文。从理论到实践。可以说,教师经过广泛阅读不仅解决了学校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而且提高了自己的人文修养。

另外,我校教师除了进行个人阅读反思,更通过丰富的交流渠道,共享读书成果。如“书香月”、“读书报告会”、“读书实践交流会”等读书交流形式,就受到了教师的好评。在读书中,教师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眼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自己的成长,提升了师生的人文情怀。

人性化管理遵循了教育管理的规律,符合并充分张扬了人的个性,我们应在相信、尊重、激励、感染中教育人、发展人。学校人性化管理克服了制度管理把人视为工具的弊端,管理的侧重点在于从注重外在的控制转向注重组织的内在发展。透视人性化管理的工作实际,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人性管理是新时期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管理课题,我们坚信,只要让管理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我们就一定会将新时期的学校管理工作做得更新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管管,2007,3

[2]王英杰,比较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