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

第1篇: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论文摘要】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是整个美术教育链条上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利用美术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在初中开展较为有效的美术课外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初中学生美术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高的较为理想的美术教育目标。在长期的社团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得出了一系列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的可参考、可指导、可操作、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参考方法。

一、初中美术社团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要求在学科综合理念下,使学生横向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产生知识迁移的正向效应。因此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学必须做到“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即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动漫社团活动是将美术课与其他活动课完美结合的有益形式,它包含着创造、审美、劳动技术、科学技术、卫生、行为习惯等内容。在动漫社的组织中我们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动漫知识,通过因特网以及动漫网页等渠道获取信息,并收集、整理、归纳所学知识,用多媒体形式与全班同学分享研究成果。其次,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动漫创作,借助多媒体器材运用美术或艺术的形式(如绘画、雕塑、剪纸、表演等)进行各种动漫活动,表现他们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同时体会动漫的艺术魅力,尝试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综合,深化对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相互关系的思考。最后,展示艺术作品进行多维的评价。

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主题,描述、表现、设计反映自我感受的动漫作品,编写动漫剧本,设计表现主题的动漫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综合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社团活动在动漫教学的大前提下,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美术、文学、时事、科学等多领域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素质的综合培养。

通过动漫社的活动,学生在欣赏、创作动漫的同时进行交流和表达,在愉悦的环境中,学生思维得以发展,绘画技能得以提高,鉴赏能力得以较快增强,正确世界观得以逐步形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美术社团的教学辅导,有利于学生美术技能技巧的掌握

众所周知,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掌握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践的体验。而目前初中的美术课每周只有一节课时,时间短,不能保证美术学习连贯性和有效性,导致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只能是走马观花,根本谈不上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在长期的“眼高手低”的失落状态下逐渐消磨了意志,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动漫社团在组织活动上采取了在美术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社团活动和二课堂活动作为辅助,采用集中辅导与业余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社团活动利用每周三、周五两个中午时间,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向成员介绍动漫的知识,传递动漫信息,欣赏动漫作品并进行动漫的创作,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空间,解决了美术课教学课时太少的问题;又通过办简报、开网站、阅杂志、搞活动等灵活的形式成功地实现了教学互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在动漫社的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制定帮扶计划,由能力强的学生定点进行帮助辅导,并保证一定的作业量,以数量带动质量的提高;对高材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其技术技巧的辅导。

三、初中美术社团的活动开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动漫的创作有一点与其它美术作品不同的是,动漫在注重技法的同时,更讲究原创精神,更讲究构思,其它的美术作品更多关注的是技法,有的构思相同的或者有的临摹的作品,只要技法不错也可以发表,但动漫则不行,动漫更讲究独立的构思。动漫的艺术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绘画技巧的学习,它首先更侧重于思想的叙说性、深刻性和开放式的思维活动,它要求孩子们细致观察生活,捕捉和挖掘带有深刻思想亮点的情节,用夸张的造型、幽默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观点。 动漫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动漫教学就是引导孩子们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全面掌握动漫的一般创作规律,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动漫社团活动通过开发与学生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依靠研究推动了学校的美术课外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产生了一批有质量有水平的作品。学生动漫作品不仅填补了本地儿童美术作品中的空白,而且连续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四、初中美术社团的管理实践,有利于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的相继出现,使得原有的一些美术教育资源已不能有效地满足新时期少年儿童的需要,因此必须深人挖掘美术教育资源。动漫艺术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文化艺术,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塑造着我们的新一代。动漫对于设计富有活力的美术教育课程是一个很大的资源。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5年以来,一直将动漫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长抓不懈。采用动漫社团的组织和管理,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获得更为灵活的研究阵地。所以“开发动漫教学资源的美术教育研究”是我们在长期的社团组织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活动模式,在实践中把社团活动与科研紧密联系起来,在活动中搞科研,以科研促动漫活动。

第2篇: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论依据;初中美术;应用;分析

美术艺术中技法及理论颇多,对初中学生来说很多技法、理论无疑是枯燥和乏味且难以掌握的。尤其是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直接的讲授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美术课的情绪。生本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初步应用,使得艺术与学生自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如何最大化地发挥生本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是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关注的焦点。而在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生本教育运用的策略前,我们首先应该对生本教育的理论依据稍加了解。

一、生本教育在理论方面的依据

生本教育最早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郭思乐教授首先提出,郭思乐十分强调“教育中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和高度重视学生”的教育理念。他认为传统教学方式目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束缚了学生,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越来越被动化,为了不毁掉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前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过渡。

生本教育的另一理论依据为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这种心理学思想认为人的内心世界是最重要的,个人在学习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初中美术教育来说,人本主义理论不仅使教师向学生传播各种美术知识变得更加轻松,同时还能紧密联系学生与美术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二、生本教育理论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初中的美术教学,除了要使学生学会基本的绘画技能和方法,还必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赏美、艺术内涵理解的能力,与此同时要对学生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及创造力等进行全面培养。因此,以“教”为主的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而生本教育正是应此种教育需要顺势而出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生本教育理论充分运用到美术教学中。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强的阶段,只要教师能好好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发展完善,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对良好的学习情境加以创设,比如通过多媒体视频、音乐、图片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受力,刺激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促进师生角色转变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除了要调动学生视觉感官外,还需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要达到其综合效果,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在生本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摒弃以往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念,促进师生角色转变。

3.设置课堂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

问题如同压力一般,可以催促人前进,思维的发展往往来自于对问题的思考。只有在有问题的情境中,才能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从而对问题做出思考和研究。因此,初中美术课堂应多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扣紧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心弦。比如,在对名家作品进行欣赏时,可以让学生对画家作品风格、流派、背景等先有所了解,然后让学生针对画作的构图特征以及艺术语言等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通过讨论自行解答,最后由教师纠正和总结。这样一来,学生在讨论和自我思考中对美术欣赏的一些方法便能轻松掌握了。教师还必须对学生想象力加以重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自我创作和设计的能力。

4.整合多种学科知识,对学生知识视野进行开阔,鼓励学生创作

在生本教育理念中,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对其人文精神及审美能力等进行培养。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整合语文、历史、音乐等多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对三维式课程结构进行建立。比如,学生在对建筑艺术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鼓励学生参照语文课本上相对应的一些文章,强化学生对建筑艺术的语言理解力,进而提高其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文学、美术等虽然所属范畴不同,但在美的核心理解上却是相通的。学生通过对其他各种学科的结合,同时大大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敢创作。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美术;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9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29

初中美术课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对初中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主渠道,为促进初中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同和好评,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让初中生养成正确的美术观念,提高对美术的重视程度,促进初中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最终形成终身学习意识。但是,很多初中美术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误区,造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困难重重。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初中美术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初中美术教学应用小组合作存在的误区,进而探讨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

一、初中美术教学应用小组合作存在的误区

(一)不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质量

许多初中美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彻,错误地认为要尽可能多的应用小组合作,以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提升,却并没有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缺乏质量。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的初中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初中美术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有时候具有随意性的特点,根据教师的个人意愿设置,造成初中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有一些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初中生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美术教师就已经开始进行总结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启发,从而对美术课堂失去兴趣,给人一种浪费时间的感觉。

(二)美术教师课堂参与度低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初中美术教师课堂参与度低,完全让初中生在小组中学习,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指导,造成小组合作效率偏低。而且,美术教师给小组布置的任务过于复杂,与初中生的实际水平不相符,初中生的美术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同时,在小组合作中还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小组中只有上等生在忙碌,其他水平的学生大多处于观望的地位;爱发言的学生得到锻炼,不爱发言的学生得不到锻炼。美术教师只关注上等生的成长情况,对于下等生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下来就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美术教师如果不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念,那么美术课堂很难具有实效性。

(三)对初中生的小组分工不明确

在一些初中美术课堂上,美术教师对初中生的了解不充分,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也没有根据初中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进行合理调配,结果使小组合作效率低,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美术教师没有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造成小组内的初中生能力发展不均衡。初中美术教师过分注重课堂分组效果,而忽视了对小组分工的指导,使美术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及时有效的完成。很多学习小组没有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换,往往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使小组合作华而不实。同时,美术教师对于小组的评价不科学,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不能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小组合作的优势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一,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初中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积极引导初中生进行小组合作,使小组合作发挥作用,体现小组合作的优势。比如在讲向日葵时,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初中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初中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间的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我把初中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给学生欣赏凡・高的《向日葵》作品,让他们在欣赏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凡・高在用笔、用色等方面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经过讨论可知: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凡・高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二)美术教师要坚持指导和评价

在初中生进行小组合作时,美术教师要给予合理的指导和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经常性地参与到初中生的合作学习中,给他们提供帮助,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合作范围。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评价较为单一,教师通常应用“你们小组表现很好”“你们小组不错”等话语进行评价,无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初中生对美术课堂失去兴趣。在学生小组合作结束后,美术教师还要给予初中生合理的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共同提高。比如为了锻炼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我在美术课堂创设了生活化的小组合作情境,并用电子课件展示了几组材质不同的餐具,包括不锈钢、塑料、再生纸、陶等。假设每个小组的初中生是不同公司的采购员,说出自己公司会采购哪种材质的餐具并说出理由。然后,我引导初中生谈一谈购买生活用品时应如何进行选择,告诉初中生设计艺术是为生活创造的艺术,要不断提高对设计艺术的认识。

(三)合理分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美术课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合理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初中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助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初中美术教师必须为每个小组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并且发挥主动作用。在小组中选出组长、副组长、记录员等职位,确保小组合作正常运行。教师还要定期为小组进行人员调换,使每个小组都具有活力和动力。每个初中生都希望得到美术教师的评价和赞美,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会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鼓励,最终使小组成员实现优势互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课堂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经过初中美术教师不懈的努力和探究,美术课堂教学才会逐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一、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优势

1.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求知欲。直观形象能满足学生好奇、好新、好仿的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而多媒体图像清晰、色彩逼真,展示过程、显现内容十分简便,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多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2.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可使课堂教学更为直观生动。过去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或录像带,并且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本来应该非常生动直观的美术欣赏课,变的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借助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当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3.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欣赏作品。在欣赏其他种类的美术作品时,如雕塑、工艺美术等,教学效果同样是显而易见的。概而言之,美术欣赏课借助电脑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图形、文字、声音有机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可以实现教学模式多元化。利用电脑手段使教师更容易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每一册美术书中都有供学生欣赏的内容。我们通过制作课件再配上有关影视作品片段及音乐和解说词,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美中育人。

5.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可以极大扩充美术课程信息量。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广阔的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地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认识美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的问题。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

6.应用信息技术可使教学化难为易。在美术教学中,很多的内容仅仅用讲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就算是讲的很详细、生动,而由于学生知识面窄,依然无法理解。要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会这些知识并且能够记牢这些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手段要新颖独特,而能够承担这个责任的,也只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了。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新模式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改变了教学模式。网络环境教学让美术教学更具优势,所以,多媒体将传统课堂模式逐渐演变、发展成网络教学的新模式。

1.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形成优势互补,显示出美术学科的优势。美术是视觉艺术,在视觉传达中向观者提供信息和传达思想是美术特点中最显著的一点。所以网络教学能够完全被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教学原则:即审美性、直观性、理论与操作技术结合、启发性、创造性。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优势互补,既突出了网络的优势,又加强了美术的传达性,而这种传达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等限制,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享受到视觉的传达和沟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示要讲述的美术作品,查找有关作品参考资料、作者资料等,从多方面讲述分析作品,让学生摆脱听、讲、看书的传统教学方式,让美术课堂变成形象生动的学习交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它集传统美术教学的优势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为一体,更加符合现代教学原则。

第5篇: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活动方式生活化多样化跨学科

2008年,笔者准备报考初中美术教师这个职位的时候,很多人都劝:初中美术课无非是一节课磨一张画而已,何必去考这么一门无法显示水平的科目。的确如此,以往的美术学科总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讲究的是教师示范、学生临摹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一节课中临摹完一张画,最后的评分就是以临摹得像不像为标准,所以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人还认为美术课就是过去的那种以画种为主线的上课模式,甚至连教育行业的人也这么认为。但是恰恰相反美术课不仅仅需要通过画笔来实现,它还结合了各个领域及各个学科,是具有综合性、人文性的一门艺术学科。以下,笔者以亲身经历为例,谈谈初中美术课程不同寻常的教授技法。

一、在造型・表现领域,突出学生学习活动方式

美术的基础是画画,画画是造型,画面是表现。但是以往的美术课却将造型与表现统一为画画。记得笔者在上《走进美术》这一课的时候,问过学生两个问题:①你们认为美术是什么?②你们想接下来的美术课程如何上?几乎所用的学生对第一个问题,异口同声的回答是画画;大部分学生竟然要求老师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只需要在黑板上挂上自己画好的作品照样临摹。这样的美术上课方式,实在是既浪费学生的生命,也浪费教师的生命。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美术学科应打破过去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改变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在造型・表现领域注重突出学生学习活动方式。众所周知一个同样物体呈现在每一个学生心目中的感触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学生的感触,ff否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单一化、呆板化。为什么同样是人物肖像画,马蒂斯会画出色彩鲜艳浓重、笔法直率粗放的野兽派风格;伦勃朗会画出用光线塑造形体、强烈明暗对比的现实主义派效果;塞尚则会画出结实的、厚重沉稳的体积感、注重物体之间整体关系的后印象派的效果……所以作为新生代的美术教师要学会带领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空间、明暗等基本造型要素,并学会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只有在这些基础上学生才会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意识来做想象创新的表现。笔者在导入《徒手画校园》的时候,就要求学生通过聆听不同韵律的音乐来尝试用线条组图的学习活动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在对物体的理解力的基础上,来找寻属于他们自己的质感与空间感,从而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了造型表现活动中来;执教《板报设计》,鼓励学生运用各种造型活动方式,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来对校园版报专刊进行表现,这样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重视学生在这一领域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二、在设计・应用领域,加强学科知识的生活化

首先,美术课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需要通过事先的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来完成制作活动。在学生进行构想的环节中要做到与生活相联系,一些违背日常生活习惯的创举是一种走极端行为,是不提倡的,而计划又要赶上预想的步骤。上《巧用身边的材料》的时候,笔者要求在上第二小节课之前,把自己想要制作的思路与目的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再备好所需要的材料;上《校园环境标识设计》的时候,笔者建议学生从各方面了解学校的地理环境,力求寻找学校所要立标的地址与原因,为上课做好设计准备工作,还有《青春风采》》、《理想家居》、《设计的魅力》……每一次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都要求学生养成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都说“态度决定成败”,如果学生对待美术科目也是抱一种良好的态度,那么对于他们今后学习、生活还是工作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其次,美术不是传统的绘画,同时也不是单纯的手工制作,它是来源于生活的一种升华,是一种结合生活、美化生活、丰富生活的具有内容、想法的一种应用性的手上创意。编者在编写《奇特的视觉图形》时,就是通过给平淡的生活增加特色和亮点,使视觉传达表现出新奇感,从而刺激生活、点亮生活;《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也是如此,通过别具一格的外形和字体、丰富多彩的色彩和材料美化我们周边的环境,丰富我们的生活……

最后,艺术来源于生活却要高于生活,只有高于生活才会有不断的创新。生活就是实践,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是在让其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执教《暑假生活记录册》的时候,笔者就是力求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自己身边各种书籍的封面设计、装帧设计、版式设计来实现自己心目中的设计活动;执教《老师,您好》,也是以同样的理念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寻属于自己理想中优秀贺卡的样本,通过展示不同节假日的贺卡设计样本来激发学生对美化生活愿望的渴望,从而制作出略胜一筹的作品来……

三、在欣赏・评述领域,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以往的很多时候,美术课欣赏领域总是很简单的聆听教师对这些作品的作者、画面的内容、造型要素及组织原理进行介绍与讲解,根本不需要学生对这些作品做一个鉴赏与评述。体现的完全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化教学方式,所以无法提高学生上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从而丧失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新美术课程与使用新美术教科书以来,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呈现出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也得到了转变。

首先,教师开始由“主宰”形式转变为学生的导师、导游、学生、良伴……如:《美丽的西湖》,笔者在介绍三潭映月的时候提出“你们知道这三个潭有什么作用在当时?”,作为老师其实心中已经有底,知道学生再怎么猜也是猜不到点子上去,所以笔者开始一环一环的引入:天气――地理位置――灾情――水位。在这一环节中,就完全体现出教师充当导游角色来引导学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问题的积极性;笔者在上《用纸造型》的时候,发现学生的思维很发散,很多作品都无法将它们倒带联想,于是就需要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番讲解。在这点上,其实就能够完全体现出教师有时候也是学生的学生……

其次,学生开始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生应该学会有独立思考、合作思考及独立思考与合作思考相结合的能力,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对问题多思考,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上《让世界更美好》的时候,笔者要求学生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这些课本中的公益海报设计各自的巧妙之处,还要求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巧妙之处,而并不是教师简单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探究;《暑假生活记录册》也是用同样的方法要求学生自己找出一本完整的暑假生活记录册至少要包括哪些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且还提供了各种特色的书籍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通过同桌之间的合作来找出相同点、不同点……

最后,学生开始掌握应用各种语言表达自己对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同时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受到重视。就如朱永新先生说的“课堂属于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享受课堂带来的气氛,展开运用美术语言、口头语或是书面语、肢体语言等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的感受和认识。执教《设计的魅力》,笔者在新授环节先是来个教师对一张椅子进行评述,接着就是要求学生以老师这一形势做一范本,对其中某些椅子结合自己的意识与感受运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做一鉴赏与评述。当然在作业环节要求学生对自己完成的设计品做一简单的介绍,其实就是对自己作品进行自评……

实质上自评与互评就是一种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教学成果,通过开展自评与互评能够很好的使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所以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笔者也在很多课程中实施了这一教学方式,如:《卡通天地》要求学生用卡通的表现手法画一幅同学的肖像,让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优点与改进意见,也说说同学画的优缺点;《迎接新的一年》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自评,同时也对同学的设计方案进行点评……这些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审美情趣,而且还能够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积极性。

四、在综合・探索领域,展开跨学科的学习活动

在综合・探索领域,美术课需要学生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进行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及综合解决问题,所以新生代的美术教师要将学生置于多元的情景中,组织以美术为切入口的跨学科、跨领域及联系社会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这类学习活动,学生的探究精神才被激发,从而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综合表达的能力,加强了人际交流,学会了合作的方式。

(一)融合各学习领域为一体

任何美术领域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任何美术领域的学习都摆脱不了学生对艺术基本造型要素及组织原理的分析与掌握;任何美术领域的学习都避免不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创意的体会;任何美术领域的学习都力求学生做到探究性学习,所以美术学习是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如笔者在执教《图表设计》的时候,学生除了对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图表进行欣赏领略外,还应做到对事物和内容的分类排列及对文字与图的相互搭配的设计进行探索与研讨;执教《寻访古民居》,学生除了做到学会鉴赏古民居和了解古居民的装饰物如木雕、砖雕等设计内容的意义外,还要做到对当地民间艺术、风俗风情进行探究性了解与学习……

(二)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

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当今美术课十分注意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其他学科相综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用美术与音乐、舞蹈、话剧、历史、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相结合的所感所想的方法来增强综合表达能力,并认识到美术课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从而使美术在中国的教育地位中得到应有的提升。《鸟语花香》中传统中国画的题目及落款的文学性与思想性就是综合语文、思品等教学资源,如《出水芙蓉》的题目中把荷花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细腻的用画面表现出来;又如《竹石画》中描写竹子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诗中的文学性、思想性都能体现在绘画中;《美丽的西湖》在传授技法课时就很好的与化学、生物等科目相结合,如在水彩画中涂蜡、撒盐等的效果;又如不同颜色、浓度的水彩颜料相依与相同颜色不同浓度的水彩颜料相依所产生的效果,都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再是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一段《千年等一回》的音乐片段来引出《美丽的西湖》这一课题,就已经很好的说明了美术学科与音乐学科的相融合……

(三)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美术课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如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联系等。《向民间艺术家学习》除了学习欣赏民间艺术家的作品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与独一无二;《让世界更美好》除了学习海报图形设计外,最主要的还是教育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关心,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

归根究底,笔者认为初中美术就是一门充满艺术的人文性学科,它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具备全能的素质和人文精神,并赋予学生求美的心理。不再是过去那种以画种为主线的专门学科,而是注重美术教育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感知能力和形象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创造能力的综合学科。因此,作为新生代的初中美术教师力挺要求大众重新来审度初中美术课,认真的走进它深沉的内心去领略,去体会它的才气、文化和智慧。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2]蔡康永:《有事,让学生教导老师》《文苑》文苑杂志社.2010年第11期

第6篇: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有效性 教材 互动 知识整合 探究学习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97-02

高中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其区别于一般的文化课,具有艺术性与人文性。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健全人格,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美术学科这一非高考科目处于弱势位置。同时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所处的环境缺少文化氛围,审美意识淡薄;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阶段也未能完整、有序地完成美术课程学习。因此,美术知识基础薄弱,审美标准较为单一,联想空间狭小;在课堂上常表现为精神涣散,没有主动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给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带来诸多困难,教学效果堪忧。多年来我也一直在探索着怎样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想象空间,开启智慧、促进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认为高中美术欣赏课必须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面以开放性、多元化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探究,促使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效益最大化。

所谓教学效益,也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是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唯一指标。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而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会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质量更好的效果。具体的教学实践如下:

一、精心做好课前准备,有效开启学生求知欲

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种有计划的活动。要使得教学有效,教师必须要有效备课,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核心。这样学情能有效把握,教材能有效利用,预设能有效审视,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也能更有效地施展。

(1)灵活地运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材是课程内容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载体。同时又只是“一种育人的媒体和手段”。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其进行选择、补充和必要的调整。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不迷信权威,不拘泥成法,创新地使用教材。现有高中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涉及范围广。有古今中外各种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建筑及工艺美术。要完成如此多的教材教学内容,通过每周一节课的欣赏课教学是难以实现,教师有必要对教材内容作一些提炼和重组。同时,教师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被学生所乐于接受。

如上高中美术鉴赏《什么是美术作品》这一课时,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显得陈旧,在学生眼里有一种陌生感,无法引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补充了一些科技与美术相结合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前瞻性。在课堂上播放了音乐喷泉,动画片以及北京798艺术区的装置艺术等内容。这些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材料,把光、电、声、色等通过科技手段综合运用,引发学生对科技与美术交融、创新的思考,诠释了“美术作品”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概念。课本教材中有关17―18世纪欧洲的巴洛克与洛可可两种艺术风格内容,内容繁杂,风格亦难以区别,学生兴趣不大,我只作简略的介绍。

(2)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导入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做好一堂课的导入环节至关重要,能快速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犹如磁铁般吸引着学生的心,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总结了一些常用的导入方法,如:故事、谈话、生活、音乐、演示等。选择什么内容和采取什么样的导入方法,教师课前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而进行精心设计,使导入的内容充满生机与诱发力。

如在高中美术鉴赏《礼仪与教化》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我采用故事情境导入方法。上课时,我在黑板上潦潦几笔画出了一位老者蹲坐在岩石上,当我在这位老者手中一节一节地画出一根渔竿时,顿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姜太公钓鱼。”以此情景,引发出深藏在学生记忆里的历史故事。由于创设如上故事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西周初期的“鼎”造型多为圆型,显得平和典雅,纹饰也较为朴素而端庄。接着,教师有意识地提起《封神演义》中所描写的商朝纣王,学生就议论纷纷开来,什么“剖心”、“炮烙”等酷刑,一个荒无道的“暴君”形象浮现出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商朝的“鼎”造型多为方型,器型厚重,是追求具有威慑力量的“狞厉之美”。运用故事导入是为了烘托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必须做到简明厄要,要收得住。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新课程改革重中之重,新课标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来加以重点强调。为此教师要践行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1)加强鼓励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于怎么“教”,而很少关注学生如何“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知识过程。学生在教学中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无趣。现代美术课堂教学,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充分体现新课标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善于营造活泼有趣、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做到“开而弗达、引而不发”。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验、感悟、探究和实践中获得知识。

如欣赏毕加索的经典画作《格尔尼卡》时,教师先不急于讲解,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有的同学说看到了一种愤怒的情绪;有的说看到了一种反抗的力量;还有的说图像怪异,感受到凶狠与恐惧不安;有的说画面杂乱,好像剪贴画……等。笔者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观点,讲解了《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创作的原由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

(2)有效运用现多媒体 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美术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使教学手段具体、生动、形象。尤其是图像、影像、动画、音乐等综合运用,使凝固在教材中静态美演化为动态美。那绚丽多彩、逼真可人的画面,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感知,调动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审美愉悦,激发求知欲,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知。

如在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采用古典名曲《高山流水》进行课堂气氛的渲染,引发出一种思古情绪。运用段落式的画面对开封的历史变迁进行回顾,使学生对作品文化内涵理解得更深入、更精准。在欣赏古希腊雕塑作品《拉奥孔》时,则穿插播放片断古希腊神话《诸神之怒》中希腊士兵巧用“木马计”攻打特洛伊城时兵戈交刃的战争场面。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作品的时代气息。教师点击视频图片,局部放大拉奥孔及两个儿子身缠巨蟒面部所表现出痛苦的表情,尤其是拉奥孔那扭曲的身体,全身的肌肉都处于高度痉孪状态,整个作品弥漫着紧张而惨烈的气息,使学生感受到古希腊的经典雕塑作品在今天依然焕发出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3)软化学科边缘,增进知识整合

美术作品是一定社会现象的反映,是依托一定的文化环境、条件和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解读美术作品。运用跨学科知识来讲授,分析、解读作品的艺术内涵,使学生懂得学科知识之间融会贯通。在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比如欣赏《步辇图》时,就需要学生了解关于唐太宗时期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对画作才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如介绍民居建筑时,就需要学生运用地理学科中关于气候、环境等知识,来赏析民居艺术风格、特点。如欣赏中国画,就要学生学会体味“诗、书、画、印”相融合的艺术特色。在赏析《韩熙载夜宴图》艺术时,我刻意让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时代信息。如古人宴会的座席安排,唐代人的服饰特点,女子以胖为美的审美风尚以及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等等。通过不同的欣赏角度,引导学生更全面的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教师以跨学科来讲授知识学生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往往要高于单纯的美术知识讲授。学生乐学,爱好,教学效果很好。

三、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使其可持续发展。现行的高中美术教材以单元形式来编排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开展单元性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围绕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选择研究课题,以小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搜集信息,解释信息,师生共同参与课题的探究和知识建构。让学生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提出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中得到体验和思考,形成多种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和品质。

如在高中美术鉴赏《辉煌的美术历程》这一单元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我设计了如下课题:1.如何理解宗教与美术之间的关系?2.比较秦始皇陵兵马俑与古埃及金字塔宣扬的内容、表现形式和服务对象的异同。

单元性课题设计要做到:以单元教学内容为知识背景,设计出开放的,没有现成“正确”答案的,必须要发挥个人聪明才智才能回答的问题。旨在引发学生大胆假设,论证,并得出教师意想不到的答案和创新方法,促使知识创生。另一方面。要注意设计问题要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达到拓展课程容量,深化课程知识内涵的目的。

四、实施有效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改变传统评价注重甄别与选拔功能,标准单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的评价方式。以民主、开放和协商的评价方式,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性评价,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合作精神、审美意识及想象力创造成力等方面作综合评价。教师要注意评价策略与方法,以和蔼、诚恳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流,就是论事,好的要表扬,存在不足的地方也要以指导性的语言予以指正。要注意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上的差异,以多维的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做到优生以高要求,好中求异,优中求新;中差生则降低标准,寻找闪光点,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表扬和鼓励。评价主体要多样化。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要善于评述个人的作品的优、缺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以旁观者身份去评价其他同学的作业,这样显得更加客观和理智。最后教师作指导性点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评分,等级、评语、等多种形式;也可以小到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能肯定学生的成绩与发展的方向。

农村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农村高中美术教师当前所面临着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所述都是笔者平常实践所得,希望对农村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开展有所帮助。更希望与我同行的美术教师们共同来研究、分析致使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可行之道以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益,真正实现农村高中美术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学熹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7篇: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有效性 教学经验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不仅要追求活跃的气氛、丰富的信息输出,更要追求高效,只有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去探索。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浅析如下。

1. 课堂上要让师生形成互动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与引导下,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进而到达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节课时,教师先导课: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艺术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索,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 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会是有效的课堂,为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要教学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满足。比如,在学习《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节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一上课,先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做提示和归纳: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使我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设计者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我们的审美感受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引导比较促进参与,比较是指对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剖析。在求同比较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求异比较,其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为全面。当然,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作品之间有无可比性、比较价值的大与小、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等问题。要作有明确目的的比较,不作牵强附会的比较,教师不应以简单的讲解来取代学生的比较体验过程。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学生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表现性创作的方法的概念,并能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加以正确的反映。这些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经过反复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3. 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上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具备三个“力”:即亲和力、学力和驾驭力。“亲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学力”主要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一个美术教师的“学力”应反映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实践习得知识等方面。“驾驭力”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

4. 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此外,制定教学目标还应考虑不同学习领域,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学习领域,有其不同的目标取向,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内容。在同一学习领域下的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可接受性。

5.要注重有效地评价

有效地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后,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体现本节课所要求的和新学习的要点。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可将每次作业成绩及时登记到班级名单上,便于老师及时反馈。

6.要注重有效的教学延展

第8篇: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课改;创新;知识;渊博;经验;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58-01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条件的总和,是指教师相对稳定的品质。其中美术教师素质的好坏、品德优劣,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艺术教育的成败兴衰。因此,不能不对美术教师的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

一、学识智能素质

美术教师的学识智能素质不仅包括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还包括了美术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社会及教学经验。

1、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们美术老师在上课前总是一遍一遍的备课,把课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尽量全虑到,做到在上课时胸有成竹。我们在教学时,也要尊重客观事实,对所教给学生的只是要保证正确,态度要严谨。

2、渊博的专业知识

一般来说,合理、完善的专业知识包括三个方面:1、精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技法。所教授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技法,是美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美术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比如绘画与透视学,色彩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3、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有的美术教师片面的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强,自然就教好学生,不必讲究什么科学技法,实际上,这样只能做一名“艺匠”。美术教师在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上,还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审美教育学等相关教育学科知识,并把他们自觉运用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科学与艺术,知识与技巧的完美统一。

3、创新的思维方式

现在美术课不像以前,想让学生好好学,首先得是他们有兴趣学,在初中美术第十三册《面具的设计制作》一课中,我搜集了大量古今中外关于面具的图片资料给学生欣赏,这些面具来自不同的时代、地域和民族,它们形态各异,多姿多彩,带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学生开始喜欢上了面具,但同时又对其制作产生了畏,总觉得会很难做。这个时候,我拿出了一张纸,画出一个人的脸型(简单的椭圆形),剪下来,然后再椭圆下方刻出一个长方形作为嘴巴,接着剪出两个小圆形,各开一小口,弯曲呈圆锥状作为眼睛贴在于脸上,又剪两根细纸条卷曲贴在嘴上当胡须,最后将脸略微卷一下成弧形。短短几分钟一个可爱的简易面具就做好了。我做完示范,台下学生已经跃跃欲试,此时我再加以启示,引导和鼓励学生触类旁通,大胆选用各种材料,适当增加制作工序,教他们制作各种不同类型的面具,学生已不再胆怯,更多的是浓浓的兴趣,课堂的气氛好极了,做出的面具作品更是出乎意料的精彩。

4、丰富的教学经验

既然是经验,那就是通过时间而积累起来了,实践越多,经验越加丰富。我曾经在一所小学听过一节课,在上《让我的飞机上蓝天》这堂课时,为了给学生做示范,那位老师提前尝试了几种飞机的折法。但意外的是,课堂上,当老师折好一个飞机,试飞给孩子们看时,却意外地没飞起来。这时那位老师问道:“大家想一想飞机为什么飞不起来啊?谁能帮老师折一个飞机啊?”好多孩子在下面说:“老师,我会折,让我来帮你。”先后上来了六个孩子,他们每人折的飞机都不一样,而且都能飞上一段距离。于是,老师就请孩子当“小老师”演示折法。所有的学生都显得很兴奋,听的孩子很认真,讲的孩子很带劲,‘小老师"在帮助不会折的同学时也一丝不苟。这种应变能力是我所没有的,我很佩服这位老师的应变能力。

二、教学能力素质

1、明确的授业目标

美术教师的授课对象是学生,可是学生也分很多种,针对不同的对象,美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应有所不同。通过美术学习,丰富学生的视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2、可流畅表达教学内容的教学语言

美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快慢与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它包括教师的生理语言和肢体语言。而流畅的教学语言的首要条件是讲好普通话,在师范院校期间,只有普通话考试在二乙以上才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认证,这就为以后教书育人做出了准备。流畅、清晰的教学语言,是学生在接受教学内容时少了最直接的障碍,也使学生通过教师流畅的更加清楚理解知识的结构及内容。当然流畅的教学语言是建立在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之上的,否则流畅的意义也许就会变成“流利的空话”,其次还要注意利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比如形象的手势。

第9篇: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摘要:美术学科教学创新是建立在美术学科基础上的创新。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源于教师对美术学科知识的掌握,自身素质的提高、观念的转变、驾驭课堂的形式等。

关键词:创新;美术;教师自身;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新的历史使命。”由此可见知识创新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可见,靠教育教学推动知识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已成为大众共识。目前,教学如何创新在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中不无讨论与探究。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如何在给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的同时,应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哪些创新呢?

一、教师自身的创新。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创新教学的关键,在知识传播过程中,承担着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因此,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 带动和感化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思想观念要由只要“学生学”向让“学生乐意学”的观念转变。过去的理念认为,教师的“圣水”,不管是强行灌注学生体内,还是被学生伴有“阵痛”的吮吸,只要“水”能到达目的地就行,要求教师只要能驾驭课堂,完成教学任务就行。然而,现在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总量急剧上升。学生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一桶水”向“流动水”转变;要求“桶里的水”在倒出来的过程中既顺畅又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让流出来的“水”又甘又甜地浸入学生的心田。因此,我们美术教师要做到时刻关注教育发展动态,跟进时代的教育理念,吸取理论精华,为我所用,满足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博学多通、魅力感人。

教师自身人格魅力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个性的发展,道德品质形成,学习态度等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美术教师应做到博学多通,一专多能。不仅在本专业上学识渊博,技能过硬,还要在文学,音乐等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崇拜的对象,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充实自我,把更多的美术技能技法传授给学生,引领学生在美术学科知识领域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依赖于教师与学生,课堂又是教学的主力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巧设“潘多拉魔盒”一样的课堂,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刺激学生求知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的兴奋,从而获取知识、掌握知识。

(一)以“懒”培“勤”(“懒”教师、培养“勤”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应找准自己角色,还给学生主人翁的地位。让学生在课堂欣赏,技法学习,观察模仿中不等不靠、“自谋出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如:我在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一课教学中,首先我并不直接讲解作品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及传达的信息等,而是把搜集的中国画和其他西方绘画与之放在一起,然后让学生先观察讨论后,有的学生很快就会提出问题,牛头下的妇女,眼睛为什么画成掉下的两滴泪水,此画如果采用写实画法,效果会怎么等。然后再根据问题,引领学生逐一解决。由于问题是学生提出的,那种急迫知晓谜底的神经被触动,并不时的参与争论,达到激发学习动力的效果。

(二)以境激趣。

丰富多彩的课堂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大脑神经时刻处于兴奋状态,获取知识的欲望倍增,此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如:《面具设计与制作》一课,课前我将美术教室装饰一番,在墙上挂上各种材料、各种方法制成的面具,学生一进教室,就想试戴,总是东摸摸西瞧瞧,那种好奇的心无法形容,尝试制作的激情高涨。课中富有幽默的讲解与引导,使整堂课都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课堂的最后我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根据音乐节奏进行戏曲表演,有模有样的姿态,更让人赏心悦目。

(三)变主导为互动。

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好比一出戏,教师唱、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演什么、看什么。这种“摆棋子”般的随从学习方式,千人一面的课堂,不利于学生个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科,只有学生高度、平等的参与,才能领会其中内涵,形成个性风格。因此,教师的独角戏应向集体舞转变。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想象的空间,与学生共同探索、一起进步。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个体与群体的不同优点,这个优点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不受束缚,智力才会得到拓展,学习的积极性才被调动,自信心才得到增强。

三、教学内容创新。教材是教学的指引性材料,在教学活动中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

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看到美术教材的指导性,也要看到它的片面性。美术教师不是教材的奴隶,而是教材的驾驭者,不能把美术教材作为唯一索取知识的源泉。那种照本宣科,一字不漏,缺乏创新的课堂教学,已违背教学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作符合自身教学的修改或补充。这种修改或补充只要与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无冲突。在“标准”的指引下对其进行添加、删减,使之便于实施,易于接受、理解和消化就行。换言之,就是将教材内容删减化,降低难易度,让学生学习兴趣不受打击;将教材内容添加化,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将书本知识地方化,让学生觉得事情发生就在身边、材料就在眼前,尝试的机会不会丧失。

美术教学内容的创新还包含地方资源引进的创新。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民间存在着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如:农民画、民族蜡染、民间剪纸、刺绣、陶艺等。把这些艺术引进校园,引入课堂,对美术创新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创举。初中学生一般都是就近入学,在生活中接触这种艺术的机会不少,对家乡文化艺术情有独钟。开创这样的教学内容对提升学生家乡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鼓舞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促进美术创新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我校地处十大名陶牙舟陶的故乡---牙舟镇,这里出产的陶器古朴典雅,晶莹剔透,美观大方,历史悠久,被这里的人视之为贵州民族之魂。将其引入课堂不仅对材内容是一种补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总之,美术学科教学创新是建立在美术学科基础上的创新。创新的力量来源于教师对美术学科知识的掌握,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因此,美术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总结,提高自我,才能让美术教学跟上时代步伐,为社会培养出适合时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设计》主编:夏谷鸣 任美琴 周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