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农村工作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一是领导重视,专班负责。近年来,潜江市将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纳入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提出了加强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和科技信息入户工程建设的具体意见。市农业局成立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专班,督导和落实农业信息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在全市264名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员2000人中,挑选了一批有一定业务基础、思想素质高、热爱信息工作的人员组成了一支农村信息服务骨干力量,并以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和信得过的农资经营户为依托,成立了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和农业科技信息咨询站。今年又在全市1000个科技示范户中挑选了337名作为全市农业科技服务的农业信息员。现已基本形成了以市农业科技信息咨询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农业科技信息咨询站为纽带,农业信息员为基础的信息服务队伍。
三是建立农村信息员责任考核制度。潜江市将基点调查、物价调查、农业信息服务等纳入乡镇农技人员的年度岗位考核。对农业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实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以钱养事”资金、农技人员工资奖金和评先表模挂钩。同时对农业科技信息咨询站进行年度考核结帐,对考核不合格的农业科技信息咨询站予以摘牌,实行动态管理。
二、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近年来,潜江市多方筹措资金购置各种设备,先后搭建了局机关局域网、创建了潜江农业信息网站、多媒体会议室、视频语音咨询平台、视频影像编辑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电子信息系统等。此外还建有农村信息服务站14个,农业科技信息咨询站120多家。
二是搭建局域网平台。2002年,潜江市借助实施农业部农村信息网络延伸项目,搭建了农业局局域网平台,2008年对局域网进行优化升级改造,为视频语音咨询平台、视频会议系统提供了较好地硬件环境。
三是强化信息队伍培训。每年在春秋两季组织全市农村信息员和农业科技人员,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目前全市有一大批农村信息员基本掌握了信息处理基本知识,能较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传递农业信息。
三、开展农业信息多元化服务
一是整合内部优势资源,搭建视频语音咨询服务平台。为了面对面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007年3月,潜江市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优势、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监管的农资经营户网络优势等进行整合,成立了潜江市农业科技信息咨询中心,同时在全市14个镇处和6个管理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户、农村种养业大户、农业科技示范户中,选择有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和相关条件业主,作为农业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站,通过互联网连接,以视频、语音、文字对白的方式让农民咨询农业技术与信息。在组织市内专家座诊的同时,还定期邀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农业科研院所以及市内科技示范户及种田能手到市科技信息中心来开展咨询、介绍致富经验。近年来,与农民开展面对面咨询约5万多人次,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二是发挥现代传媒通讯优势,拓展农业信息服务渠道。市农业局与市电视台合办《农业新视窗》、《病虫电视预报》,在《潜江报》上开辟《农家顾问》专栏。与市通讯公司合作全网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电话,农业专家座诊答疑。全市每村聘请1名农业信息员,定期张贴《农业信息宣传栏》,此外农业局还创办了《潜江农业》科技小报、农业信息网、手机报等,为全市广大农民开展农业信息服务。
三是与市移动、联通公司联手,开展农业科技短信入户。从2005年开始,免费发送农业科技、农产品供求信息、农村政策信息、致富信息短信,覆盖用户达到1.5万多户。
南依秦岭,县属西安市近郊县。北临渭水,总面积1255平方公里,山区平原各半,辖11镇5乡2个旅游区管委会,518个行政村,总人口58.31万,其中农业人口47.7万。县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关中“一线两带”和“西咸经济圈”重要组成局部,中外闻名的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教育、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县等1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实施以来,近年来。县紧紧围绕建设富有现代新区和山水人文魅力的中国第一画乡目标,坚持走“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文化名县、商贸富县”之路,资金、政策等方面,不时加大对农村的倾斜、支持力度,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时提高。2006年,县先后被列为中国社科院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全国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试点县、农业科技入示范工程农机化示范县、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试点县、以电代燃项目试点县、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县、农村电网改造重点县、奶牛养殖课题研究示范基地,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试点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县以及全市整合支农资金试点县。这些都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发明了良好的条件。
县农业基础设施还较为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贫困人口还比较多、农民增收比较缓慢,但是由于临时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扭转城乡不平衡的现状,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全县还有294个村村内街道和345条出村路未硬化,从农村基础设施来看。8190亩土地无法灌溉,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由于农村经济基础单薄,从我县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来看。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粮和外出打工,增收步伐缓慢,只能维持基本生活。2005年,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9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18元,前者是后者的2.62倍;2006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685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325元,前者是后者的2.61倍,二者差别仍然没有明显缩小。
县城教育资源明显优于农村,从乡村和农村教育资源分配来看。一方面表示在基础设施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备上,另一方面表示在师资力量上。这些都间接影响到农民技能素质的提高,即使外出打工也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县城集中,从乡村和农村卫生资源分配来看。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只能看一些简单的病,农民得了稍微重一点的病,要到县城医院就医,或长途跋涉到市上医院就医,一定水平上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农民“看不起病、吃不起药”问题还较为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影响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农村,有些群众得了大病看不起只能听天由命,有些家庭因一人得病而全家受穷,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和睦谐的现象,让人看了很心酸,也更让我看到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刻不容缓。
农村和城市的差异,由此可见。除了资金上的硬性差别外,更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方面的差异。目前,县农业实用人才需求缺口最大,农技、教育、卫生等农村专业人才也面临着巨大缺口,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智力支持,为了切实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去年12月,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市“十一五”期间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这次“三支一扶”工作,就是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局部,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解决临时以来我市农村,特别是涉农区县农村生产发展缓慢、基础教育单薄、农民就医困难和推动新农村重点村建设的现实选择,现实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乡村支援农村、实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既是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转变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这次远派到县的102名同志,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为我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好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全县各乡镇、相关部门和各村、学校、卫生院,以及参与“三支一扶”全体同志,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积极主动地抓好这项工作,使之取得实效。
二、扎实做好“三支一扶”工作,精心组织。
市振兴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这次“三支一扶”工作。县对相关工作也进行了具体布置。这里,再简单强调四点:
具体是省级负责制定政策和宏观调控,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三支一扶”工作的运行机制省实施办已经做了明确布置。市级负责指导协调,区县负责组织推进,乡镇负责实施落实。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要确定一名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把“三支一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资金、人员、时间和其他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做到上下认识到位、贯彻执行到位。县振兴办要科学规划、统筹布置“三支一扶”阶段性工作,积极探索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聚集的长效机制,让各类人才感受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大有前途、大有希望。县农业局、教育局、卫生局和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各司其职、搞好协调,各乡镇要积极配合、抓好落实,共同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关派出单位和负责接收的各村、学校、卫生院等单位的负责同志都在场,二要全力做好服务。今天。大家都要把“三支一扶”工作作为本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努力为“三支一扶”人员开展工作发明必要的条件。今天把人员接回去后,要及时安排好食宿、介绍有关情况、安排好工作,使同志们尽快熟悉情况,进入工作。要关心派出同志,特别是从县外来的同志,要安排好他基本生活,协助他解决实际困难,并积极协调落实,确保派驻期间的各项待遇及时足额到位,解除同志们后顾之忧。县农业、教育、卫生、新农村建设办和各接收单位要大力支持派出人员在农村开展工作,定期了解“三支一扶”工作开展情况,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并经常深入农村、学校、医院调查指导,督促协助,确保工作取得效果。
县考评办要把“三支一扶”工作纳入县乡机关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体系之中,三要强化督促检查。今年。加强对目标任务的考核,确保这次活动不流于形式。县振兴计划领导小组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掌握和解决工作中存在困难及问题。县振兴办、各有关部门和接收单位要加强“三支一扶”人员的管理考核,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直接管理责任,多与抽派下去的同志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工作表示及成效。对表现优异、业绩显著的要进行表彰;对不履行组织选派决定、不到基层工作、未经批准中途返回原单位、私自回家或外出的选派人员,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并进行批评教育。
大力宣传“三支一扶”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四要营造良好氛围。县电视台和新闻中心要唱响“农村去、基层去”主旋律。及时挖掘、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和树立一批真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典型,全县上下努力营造“三支一扶”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对参加“三支一扶”工作同志们几点希望。
全体“三支一扶”人员将奔赴我县农村基层工作第一线,三支一扶”一项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惠民政策。今天会议之后。每一位同志肩上既有党和政府的重托,也有农村群众的期盼,任务重大,使命光荣。这里,对大家提几点希望:
深入调研,一是要加强学习。尽快进入角色。参与“三支一扶”工作,大家工作的环境、工作的对象、工作的要求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每一位同志都应该加强学习和调研,尽快进入角色,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文件精神和农村工作基本知识的学习,善于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及时掌握实情,吃透现状,尽快熟悉情况。要把自身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解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解农村基层组织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分析研究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背景,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自己成为熟悉农村工作的知情人”与农民群众肝胆相照的贴心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热心人”
在刚结束不久的对于遵×××远程教育工作的验收中,中央验收小组一致通过了对抽样站点的验收,并对遵×××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给予了肯定,这让我们志愿者很受鼓舞。在刚到遵×××的时候,远程教育就已经开展了近一年,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远程教育的基本框架、组织领导结构、工作流程等正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从下乡了解远程教育的情况,技术人员已经具备了微机操作基本知识,同时一些站点的操作人员能自主下载文件,并进行有序地管理,内容丰富多样。从党员政治理论、农业适用技术到生活常识和疾病防治,均与本地生活、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并成功地组织了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在实际操作当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四在农家”活动相结合,扩大了远程教育的实用效果。
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所处的客观环境和要求
远程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内容丰富和信息及时,它摆脱了原有固定学习团体、时间和地点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同一时间对不同空间的个人、团体进行个性化教学。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为新形势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员教育,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新途径。农村的远程教育在具体实施中按学习主体分为两大块: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1、党员干部培训党员干部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是国家政策的解读人和宣传人。因此对国家干部的要求是综合性的、高要求的。干部除要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行政知识外,还要具备行政能力、领导能力、干部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等个人素质。农村工作任务繁重,村干部有许多的工作要抓,以致于自身建设都没有足够的意识和实践。现在每星期的干部培训已经纳入了日常规范,成为了基层党员的一项基本要求。2、农民群众培训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要让他们运用现代科技去接触外边的世界,学习相关的农业知识,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现阶段的工作还是依靠党员干部和站点管理人员来具体操作和实施。因此,为农民提供所需信息的内容尽量要做到简单易懂,清晰明了,易于掌握。致富才是农民的切实需要,让农民改变落后的思想是关键,但是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靠的是发财致富,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用俗话说就是“找钱”。所以农民最关心的是农业技术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
三、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与要达到的目标相比较,现阶段我们的远程教育还可以更深入,学习效果应该还可以更好。有些站点仍存在一些问题,学习计划还缺乏长远的规划,工作缺乏细致性,显得笼统,落实起来有些困难。同时我们下乡了解情况和宣传的力度还没有跟上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硬件开发和软件建设的进展。作为长效机制的载体,一方面是要有牢固的远程教育理念和群众基础、组织管理机制、流畅的信息反馈,就像计划生育政策一样,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要有常备不懈的人力资源保证。站点管理人员远程教育素养、信息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及相关的农业知识、市场信息意识等,还有农业技术人员,要求具备相当的农业知识水平,能够开展关于农民知识讲座和培训农民农业技能。
××做好宣传,持续加强宣传力度首先让干部接受远程教育观念,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什么是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究竟会给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带来怎样的便利。只有认识到了,想学了,才能收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对村民进行一些相关的培训,懂得远程教育的意义很有必要。同时在宣传的同时,
大量收集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地域性的信息资源库。
××开展远程教育作为一个长远的民心工程,要长期坚持下去,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运行程序。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是站点建设是快速而且完善的,只是操作人员技能上还没能很好地跟进。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农机装备;农业装备科技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一、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2、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因此,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现阶段农业机械机型发展趋势
我国在户均只有7.8亩土地的小规模生产实行了农户承包经营的情况下,小型农机主要是以“手扶”、“小四轮”为主的小型低性能农机,它得以发展的条件和优点是适合大多数农户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经营规模的需要。但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小型农机只是起到了代替人畜力的作用,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因此,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利用农业机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径。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推广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技术如深松、免耕、秸秆还田等;先进栽培技术如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植保等复合作业;旱作节水技术如覆膜保水和灌溉、秸秆覆盖等;高效收获技术如割晒、收割、脱粒、烘干等联合作业。
当前发展大中型农机的要求和趋势十分明显,但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是与亿万小规模农户的矛盾如何解决?在这个似乎无解的难题面前,中国农民的创造力又一次显现出来,农机跨区作业为解决这个难题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首先是小麦产区的农民创造了小麦收获机具跨区作业的方式,在经过农户自发探索之后,1996年农业部等五部委首次在北方11个小麦生产省组织开展了跨区机收大会战,之后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小麦产区。
三、农业机械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滞后,农业内部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制造、教学、推广等单位紧密衔接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素质全面、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充分供给;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
2.2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关键词】做好宣传开展远程教育和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培训内容的菜单式选择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借助这一平台,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建立“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成为党员干部教育的新课题。近年来,我开发区通过建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认为要深化农村党员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做好宣传工作,使农民充分认识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重要性
就我开发区而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就是使农民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载体,直接获取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农业科技成果和最新市场信息等,掌握并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现阶段,虽然我开发区远教工作已全面展开,但农民群众对远教工作的认识还不足,根据我开发区情况,为提高群众的参学率,应在远教工作初始阶段就把宣传工作放在首位,依据本区实际,采取广播、书写标语、建设文化长廊和远教宣传栏、村民会议宣传等宣传措施大力宣传远教工作,运用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来推动远程教育工作。使得群众对远程教育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意识到远程教育工作将来所能带来的优势,为我开发区远教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把开展远程教育和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紧密结合
实事证明,有一支工作能力强、作风硬、能为农民办实事的农村基层组织是远教工作持续不断开展的重要保证,而远教工作的开展又能够促进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加强。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斗堡垒。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关键在于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作用发挥好。我开发区应将远教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利用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优势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双带”能力。认真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开发区、各村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充分发动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参加远程教育,实施“三个培养”工程;一方面利用基层组织强化远教工作的开展,使得我开发区远教工作持久不断发挥作用。
要更进一步的加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地的基础建设,努力构建开放、互动、个性化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新体系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结合计算机、卫星电视和现代通信形式的现代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知识的需求都可以被满足。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完善全开发区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努力构建开放、互动、个性化的农村党员教育新体系。
推进教育资源的全方位整合,构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通过资源整合,努力构建中心、网点、农户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一是加强中心建设。把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和有线电视台的优质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其现有的网络、频道、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使之真正成为全开发区党员群众教育的网络中心、资源中心和培训中心。二是加强网点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所有远程教育站点都建成农村党员群众学习教育的网点,完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体系。
三、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提供培训内容的菜单式选择
一是利用网络优势,提供个性化服务。进一步加强“村村通”工程建设,建立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及数据广播平台,使广大党员群众可根据自身需要,利用夜晚或休息日随时点播资源网站服务器的资源,或在网上观看直播的电视节目,或者高速浏览各信息资源网站的信息。二是本着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宗旨,转载农村应用技术的专题片,积极开展典型宣传和技术培训。开设远程教学班。通过开设远程教学班,组织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有关的电脑常识、网络知识。三是坚持因地施教、因人施教、因时施教,通过适当的学习制度和学习方式开展远程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对没有致富项目、思想比较保守、思路不够开阔的农民群众,进行市场经济教育,开拓、解放他们的思路;对那些已经有致富项目的农民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经营方式培训,提供信息帮助,增强项目收益。
四、强化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更好地加强党员群众思想教育,为我开发区新农村建设服务
1、强化职能部门对远程教育工作的配合和利用
在远教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加强职能部门对远程教育的利用,例如开发区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在进行农技培训工作,计生部门在计生工作宣传,司法部门在开展普法宣传时都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开展等,这样一是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涉及广、覆盖率高的特性;二是在开展相关职能工作时可以推动远程教育在农村工作中的应用;三是提高了远教设备的利用率;四是可以缩减上述职能工作在开展中所产生的费用。
2、整合部门资源,转变政府部门职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各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的技能等培训任务加大,可以考虑每年由村级以上远教办牵头,各职能部门针对具体人的培训任务(如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技培训等)。在年初拟定工作计划,交由乡远教办统一制作年度培训计划,即具体培训工作由远教办利用远教网络开展,职能部门转为以教学辅导为主,以切实让接受培训方能学、真学、学懂。
3、加强加快本地课件的开发
目前我乡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
我乡共有20个行政村,村党支部委员74人,村委会委员74人,村两委交叉任职10人。在2005年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新当选村支部书记5人占总数的25%,兼任村委会主任的2名占到总数的10%,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新当选7人,占总数的35%。
现阶段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下大力气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着力做好配备选拔工作,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建章立制,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今年实施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使我乡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在,全乡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数量上得到精简,年龄上趋于年轻化,具有高中和中专学历的占到70%以上,村干部在45岁以下的占到40%,45岁到55岁的占到55%。但与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要求相比,目前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干部队伍中仍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在任职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培训,缺乏所任职岗位所必需的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市场经济常识等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接受新事物慢,缺乏敢为人先的意识。同时,由于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知识更新不及时,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综合素质难以适应飞速发展形势的需要。
工作能力欠缺,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这方面主要表现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缺乏农村实用技术及市场经济、金融、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能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信息、技术、项目、市场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面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局面,无力解决。
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基层干部身在农村却不愿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之中,浮在面上,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有的基层干部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群众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侵犯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还有个别干部为政不廉,,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了农村基层干部整体水平的发挥。现阶段,我乡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仍有相当部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在所有村级干部中没有一人有大专学历,他们的专业结构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发展需要。
考核办法不尽科学。乡党委、政府的考核,一般只是对村两委班子的考核,没有涉及到具体人,不论是村支部书记、村委会委员,还是村妇女主任,对村两委班子中个人的考察考核还是空白。个别村虽然整体情况较好,但往往只是一人之力,难以调动村两委成员中其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后备干部储备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劳务富民工作的认识,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造成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外流严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老、少、病、残”为主要人群的村子,使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受到限制,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严重。
现行财政体制的制约。各项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使农村干部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财政包干分灶吃饭,县乡财政困难,无法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村上无经济来源,正常办公经费无法保证,又不能让群众负担,造成了农村工作“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现象。
待遇低,造成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心理失衡。现在农村基层干部报酬每月100-120元,让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提不起劲,没有开拓创新精神。
构建农村基层干部管理新机制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基层干部管理体系,使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管理、考核有比较完备的运作机制,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高他们为群众服务的本领的目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构建农村基层干部编制化管理机制
随着税费改革后农村利益分配关系的调整变化,在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农村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村级集体收入出现回落现象,“无钱办事”的问题日益突出,村级集体收入回落与村干部职数过多的矛盾,影响了村级财务的正常运转。并逐渐成为制约农村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瓶颈。
农村基层干部职数增减的过程。历来收粮要款是乡镇政府的头等大事,时期,各村是先交够国家的,余下的是自己的,因为粮在集体粮库,交粮也就不太费神。农村改革以后,农村的生产热情被充分调动,加之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群众场活没完先晾晒公粮。往往是交粮车在粮站门前排成几公里的长龙,场面蔚为壮观。形势不断变化,群众感到增收很困难,增产不增收,有时种地越多,赔的越多,加之各种集资摊派增多,群众不堪重负,交粮积极性大不如从前。为了保证能按时完成公购粮入仓任务,各村干部职数相应增加,人多力量大。到99年时执行“户交户结”的政策,要到农户家里收钱,难度可想而知,而这时村级干部职数也加到顶峰,小村八九个人,大村十几个人的是司空见惯。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之后,乡镇政府的工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乡村干部已从繁重的催粮要款中解脱出来,从事服务职能,这为农村基层干部的精简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随着财政体制的变化,村级集体收入很少,无力维持村组干部工资,这就促使我乡必须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精简干部职数。
推进农村基层干部编制化管理的原则
原则一,坚持干部职数与工作需要相统一原则,以岗定编,按编用人;原则二,坚持精简人员与提高效率相统一原则,降低村级组织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原则三,坚持强化管理与群众公认相统一的原则,严格履行程序,提高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比例。
在此过程中,我们首先取消了全乡103个村民小组组长的设置,全乡年节约资金6万多元;第二步,我们对个别软散的村两委班子进行合并,把原来的二十六个村支部合并成二十个支部,把二十六个行政村合并为二十个行政村,年节约资金近10万元;第三步,结合村支部班子换届工作,我们规定合并的村设书记、副书记及三名委员,其余村设书记一人,委员二人,在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我乡实际,确定1500人以上村设主任一人,委员四人,1500人以下的村设主任一人,委员二人。另外,我们提倡村两委成员交叉兼职,尽可能的减少干部职数。随着村级干部编制化管理的全面推行,全乡村级干部职数与最高职数相比,减少66人,下降幅度为38%,年度村级干部报酬减少10多万元。
构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
精简农村基层干部职数,要做到职数精简办事效率提高的目的,必须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能办事,会办事的能力。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给农村基层干部“充电补智”。一是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支持和鼓励基层干部抽时间、挤时间参加各级各类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二是对新任职的村两委会干部进行任职基本知识培训,使他们明白本职岗位的工作任务,做到相互补台不越位。三是注意了学习的针对性,针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情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努力做到按需施教,训有实效,学有所获。比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过程中,为了避免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邀请市城建局专家对重点村两委成员就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问题进行专题培训,使基层干部的教育启发很大。三是注重学习培训的灵活多样性。我们开展过会计办公集中培训,果树作务技术现场培训,实用技术轮训,请进来、走出去、走下去,以会代训等方式。四、有计划地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第二,抓学习培训,着力做好“提神换脑”工作。一是通过学习先进村的成功经验,引导基层干部对比分析,寻找本地优势,鼓励他们树立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加快发展的决心,克服参观学习“听了感动,看了激动,回来不动”的不良倾向。二是抓形势、政策学习,迫使农村基层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个村群众思想是否解放,观念是否转变,在很大程度上看村干部怎么样。因此,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三是注意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工作,树立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或典型村,促进工作开展。如在如何为群众服务方面,我们树立了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友为楷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我们以官庄村为典型,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四是适时组织基层干部外出参观考察。
构建科学的考核机制
建立公平、理性、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使用合理的绩效考核手段,才能使基层干部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基层干部考核的变化过程。
长期以来,乡党委政府对基层干部的考核,主要是看“三项硬事”即:收夏粮,收特产税和计划生育工作,也就是群众总结乡政府的工作为“催粮要款,刮宫引产”。一个村,只要夏粮和特产税任务完成名列前茅,无计划外生育,这个村支部就是先进党支部,村支部书记即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即为先进村委会,村主任也是优秀村委会主任了,一美遮百丑。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后,基层干部干什么,怎么干,许多基层干部茫然了,当了多年基层干部,现在却不会工作了,该怎么办呢?
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的形成。农村基层干部喜欢干“硬事”,如收粮收钱,觉得那能体现出个人的工作能力,现在不收粮不收钱了,不会干工作了,不知道应该干什么。怎样激发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教会他们为群众服务的本领,是乡党委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经过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决定借鉴《目标责任书》的办法加强对村两委会的考核。
《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和特点。
《目标责任书》为百分制考核,主要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量化指标,占20分,主要有劳务输出,小麦良种统供,新增畜牧养殖大户情况,新增个体私营企业户情况,第二部分为非量化指标,占80分,主要有党建工作、农业产业化工作,村容村貌整治,计划生育工作,村级财务管理,水利道路建设,招商引资工作,群众文化活动,扶贫帮困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等,第三部分是反控制指标,没有分值,四项内容,一项做不好,倒扣5分,内容有和稳定工作,安全生产及防汛工作,殡葬改革工作,疾病防控工作等。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目标责任书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不同村的指标任务不同,同时考虑到各村的优势,有所侧重,旨在鼓励各村把优势转化为强势,最后变成主导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亮点。目标任务书各项指标,由乡属各站所分解到各村,比如,官庄村重点突出移民搬迁工作和扶贫帮困工作,及养殖业(养猪);张岳村侧重于发展个体工商业户;槐树坡村侧重于旱烟规模种植等。在考核过程中,主考官由过去的乡领导变成了站所负责人,各站所按照各村量化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进行公示。有个别村干部找乡党委书记要先进,李书记明确告诉他:“我不是主考官,我没有打分权。”这名村干部听后,灰溜溜地走了。
第一次考核情况
对村两委会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时我们采取听取汇报,查阅相关资料,个别走访的形式进行。通过半年考核结果来看,绝大部分村两委班子对当前农村工作,思路清晰,领导有方,干部群众工作积极性高,干劲足,绩效显著,特别突出的是小盘村、官庄村、大盘村等,这些村两委班子能团结一心,把主要精力用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相对差的村,村主要干部对目标责任制工作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欠帐多等问题。乡党委决定对上半年目标责任制考核名列前三名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分别予以300元、200元、100元的奖励,并规定年终考核与村干部工资挂钩。
新机制带来的变化。目标责任制首先明确了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方向,考核机制又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在完成目标责任制规定内容的同时,他们为群众办实事跑项目,深入群众排忧解难,谋发展。三联村支部书记巨文礼与包村干部到渭南自费为群众购回大枣接穗5000余株,屈家村以党支部为龙头带动劳务输出发展,在西安环卫、宁波城建和交通等地站稳了脚根。同时,各村争取项目6个,新建水站一座,新修柏油路10.5公里,在建人饮工程3个,在建移民搬迁居民小区4个,新建文化活动室3个,同时有80余户低收入家庭享受到农村最低保障金待遇,半年发放低保金18600余元,农村大病救助13人,医疗救助3300元,优抚金发放13900多元。
关键词: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审计;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议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审计方法及改善经营管理的对策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1日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项审计,对于摸清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运营的真实情况、排查业务管控中的重要风险、提升风险环节管控和促进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这便要求审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识别虚假承保理赔信息的手段和本领,并且能够准确判断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法,以便为管理层提供最有效的管控方案。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合规专项审计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三农政策扶植力度不断加大,国内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迅速发展,在政策性种植业保险业务开展过程中,各保险主体及地方涉农部门频发不法人员套取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的违规、违法案件。主要通过虚构保险标的、虚增投保面积、代缴农户保费及虚报损失面积、程度等方式,套取财政补贴及农险赔款,导致政策性种植业保险业务数据不真实,无法使政策性种植业保险专项补贴资金最大化发挥支农惠农作用。如何保证财政补贴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切实达到支农惠农的目的,对当前各保险公司,提出了新的管控要求。
二、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常见违法违规问题及产生原因
目前来看,发生虚增、虚构种植面积,套取财政补贴的主要有以下方式:
一是以个人名义,虚增、虚构种植面积进行投保,并虚报损失,领取赔款。该类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个别人员自律性不高,因当前技术手段有限,在承保和理赔时无法做到对耕地所有人进行逐笔核实确认。
二是村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由政府机构代其办理政策性农业保险、缴纳保费,虚增、虚构种植面积进行投保,领取赔款,用于支付保费及其他开销等。此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个别区域在开展政策性农险时,采取任务摊派方式,各级政府为了完成任务,制作虚假材料为农户进行投保。
三是地方政府要求将赔款整体支付财政账户,由政府对于赔款进行二次分配,导致部分参保农户无法得到准确、合理补偿。此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强势要求,保险人无法与其进行有效协商。
四是个别村干部,在村民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其名义进行投保。赔款虽支付村民账户内,但村干部以费用打至该村民账户为由,要求其将该笔款项取出上交,或该村民账户由村干部实际使用。此类问题发生多是因为农村工作情况复杂,村民对于自己的权益不知情,正当利益无法得到保护。
三、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审计案例
(一)以村干部名义投保或虚增耕地,截留、挪用赔款。在审计过程中常发现乡镇政府以村干部名义,虚增、虚构种植面积进行投保,并将赔款截留,用于其他用途。此类问题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保单签单日期与同类作物签单日期存在差别;二是投保面积亩数较大,且为整数,存在极高巧合因素;三是保单中户均投保面积明显高于同村或同镇邻村其他保单;四是以镇为单位投保大亩数农户多分布于该镇的各个村,存在主观挑选行为;五是投保资料中的土地流转手续为伪造。
如:在审计过程中,非现场筛选水稻集体投保的保单,发现存在一笔保单以乡镇为单位投保,投保标的为5,000亩,签单时间为2013年9月,而该区域、该险种其他保单签单日期集中在6月。根据以上特征,审计人员将该笔业务列入抽样范围。现场检查调阅该保单投保资料发现,该保单投保户数为17户,投保标的总亩数为5,000亩,计算得出户均投保亩数为294.12亩,明显高出该区域户均投保面积。调阅该保单承保档案,发现投保的17户农户来自17个不同的村,多份土地流转证明日期相同、签字笔迹雷同。通过理赔系统查看该保单项下发生的赔款,总金额为160万元,进一步追踪赔款支付对象发现,赔款均支付到镇会计核算中心,没有直接支付给农户。根据以上疑点,审计人员认为该保单存在承保真实性、理赔真实性风险,需进行实地走访,核实疑点。审计人员将该保单中17户农户选定为走访目标,对于该保单中农户实际种植土地情况及赔款情况,进行现场走访核实。首先到其所在村进行走访,随机与其他村民了解当地种植大户情况,得知该村的粮食种植大户并非上述保单中的人员;审计人员继续走访了投保单中的农户,经了解,该投保人为村干部,本人表示对该保单中所投保土地并不知情,且没有收到过赔款。随后与村、镇工作人员进行核实,清单中的参保农户均为各村村干部,镇政府把各村没有参保的土地以他们的名义投保。农户自缴部分保费由镇政府支付,赔款由镇政府领取,赔款没有支付给农户,而是用于各村灾后的防治建设。
(二)代农户缴纳保费,虚增赔款,用于支付保费及其他开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村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由村里代其办理政策性农业保险、缴纳保费,虚增、虚构种植面积进行投保,领取赔款,用于支付保费及其他开销等,导致政策性种植业保险业务数据不真实,村民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险补偿,无法享受到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项资金的支农惠农政策。此类问题有以下特征:一是个别农户投保面积明显高于其他农户;二是干旱出险不应仅少数农户出险,且出险农户均为大户;三是赔案要素不完整,不能清晰反映案情。
如: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某公司存在一笔以村为单位投保的保单,该保单中项下总计投保705户,投保标的亩数为2,319.29亩,其中5户投保面积在45~50亩之间,共计投保238.45亩,占该村投保面积的10.28%,其他农户户均投保2.97亩,存在个别农户投保面积明显高于其他农户的现象。根据上述特征,审计人员将该笔业务列入抽样范围。现场检查调阅该保单的投保资料,投保清单中农户签字笔迹雷同,关联赔案赔款金额49,200元,赔案出险原因为干旱,但理赔农户仅为保单中投保面积较大的5户,不符合干旱灾害农作物大面积出险的特征。损失程度为全损,赔案照片中无法体现全损状态,赔案中未留存领款人联系方式,无损失鉴定材料。根据以上疑点,审计人员认为该保单存在承保真实性、理赔真实性风险,需进行实地走访,核实疑点。将该保单中投保耕地亩数较高农户选定为走访对象,并随机走访其他未出险农户了解投保情况是否真实。首先到其所在村进行走访,未见到保单中5位投保面积较大的农户本人,随机与其他村民了解5位农户情况,表示不了解上述5位人员耕地情况。审计人员随机走访该村其他农户,均表示对于种植业保险情况不知情,受访者本人均未参与过种植业保险投保、缴费,但这些农户的保险信息均在该保单中体现,未发生赔款。
(三)政策性种植险赔款被基层政府二次分配,无法对参保农户进行准确、合理补偿。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个别地区存在当地政府对政策性种植业保险赔款强力介入,不但主导农户出险、报案、查勘、定损环节,更将本该直接支付给农户的赔款由政府部门进行二次分配,部分用于农业相关设施、人员的日常开支,部分以补贴和赔款混合支付给农户,导致部分参保农户无法得到准确、合理补偿。此类问题主要疑点是赔款未直接支付给农户,而是直接打给村、镇政府或农业相关部门。
如: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某分公司在2013年8月对于2012年12月结案的政策性种植业保险进行重开赔案处理,总计17笔,金额合计1,737,681.80元。因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理赔工作需要在现场进行损失核定,一次性进行赔付处理,一般不会发生因技术原因导致定损、赔付不准确的情况。因此,审计人员将上述赔案列入重点审计范围。现场检查调阅上述重开赔案纸制案卷,未见充分依据支持,进入系统查看赔款去向,发现上述赔案首次赔款和重开赔案赔款均转入当地县财政局账户。审计人员与公司管理层进行了解核实,根据该省财政厅要求,将政策性农业保险赔款转入县级财政局账户,由财政部门将赔款支付到农户一卡通,但当地乡镇地政府认为以上赔案的首次赔款及赔付方案,不能平衡各村受灾情况,该赔款被乡镇政府进行二次分配。后因部分农户未能得到实际应有补偿,进行上访,政府为了维护当地治安及社会稳定,请求人保财险公司重新进行赔案处理,对于上访农户进行补偿。
四、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审计带来的几点启示
(一)查找合规及管理漏洞,及时为管理层提供改进建议。本次政策性农业保险合规专项审计,该公司审计人员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了摸底排查,找到业务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并针对主要风险提出具体管理建议。对于投保亩数偏大的农户标的,进行实地查验标的;对于出险时报损面积大、损失程度高的报案情况,进行现场查验核实;对于同一投保清单内,存在于多个不同自然村的,进行实地查验标的;对于投保清单中投保,要进行抽查核实;对于赔款截留问题,要求政策性农险赔款经保险公司业务系统直接支付给农户,改进思路。
(二)总结审计发现问题及方法,进一步查深查透查实。政策性种植业保险业务真实性审计实际工作中,往往遇到各方的不配合,阻碍审计人员得到真实信息。有时发现真实性风险较高的案例,迫于审计手段限制,无法深入调查,需要审计人员充分思考,采取更多的有效取证渠道。审计人员需要掌握充足的农业基本知识,了解当地种植业基本情况;对于高风险异常数据要高度重视;充分利用村、镇农业部门数据信息进行核对;对于存在疑点的土地流转手续,应核实耕地来源,采取向实际耕地所有人进行核实的方式;走访农户时,要与农户本人进行访谈,必要时还要向其他村民了解情况;要以理赔资金流向存在疑点的案件为主要线索开展工作。
(三)建立数据信息体系,使政策性种植业保险业务公开透明开展。目前政策性种植业保险业务开展过程中,公开公示工作很难得到有效效果,应建立政策性保险信息网站,将承保及理赔信息公示于网站,农户可随时查询往年承保、理赔情况,起到有效监督作用;同时建立数据平台,充分发展大数据时代信息优势,可以对各村农户当年作物种植情况进行查询、核对,随时对于异常变动信息进行跟踪核实。
县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
5月18日-28大小陈老师工作室日,我们在分管主任的领导下,会同县林业局、果业局,就当前全县林果业生产情况到a、s、d、f、g等乡镇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林、果业发展情况
1.当前杨树丰产林发展现状
我县水库河道较多,群众一直有在河滩和水库周围栽植杨树的习惯。以前,由于市场需求量小、价格低,加上杨树品种更新慢、病虫害严重及管理粗放等原因,全县杨树丰产林规模小、生长慢、效益低,一直稳定在2万亩左右。
近几年来,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启动了各项林业重点工程,推动了我县造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热潮。由于国家对东北、西南林区的天然林采取禁伐措施,再加上近几年建材、家具和造纸行业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增长,造成木材严重短缺,木材价格一路上涨。为了缓解木材生小陈老师工作室产危机,提高杨树丰产林生产、加工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市政府及时启动了绿染沂蒙工程,计划自2001年开始利用五年时间在全市营造杨树林150万亩,每年拿出200万元全部实行以奖代补;去年冬天又启动了水库及河道工程管理保护范围内的植树造林,计划栽植杨树丰产林12.5万亩,每亩杨树林由市、县两级财政补助20元。除此之外,近几年来实施的绿色通道工程也推动了杨树丰产林的发展。在市场的带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号召下,我县群众栽植杨树丰产林的积极性非常高涨。特别是杨树新品种107引入我县以来,它耐干旱瘠薄和速生丰产的优良特性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更加推动了我县杨树丰产林的发展。据林业局统计,全县目前已发展杨树丰产林8万多亩,其中在农田内栽植杨树近5万亩,今年春天新栽植杨树超过2万亩。
2.果业生产情况
到2004年底,全县果园面积53万亩,果品产量11亿斤,实现产值7.1亿元。其中,苹果18万亩,产量3.5亿斤,主栽红富士、新红星、金帅等品种;桃是我县果品生产的另一优势项目,现有面积20万亩,主栽朝辉、仓方早生、川中岛、北京九号、寒露蜜、中华寿桃等10多个品种,年产优质桃6.8亿斤。蒙阴桃具有色泽艳丽、含糖量高、耐贮运等优点,产品远销南北方各大中城市,已成为北方最大的蜜桃生产基地;板栗是全县出口创汇的优势项目之一,总面积10万亩,年产板栗3000万斤。蒙阴板栗有粒大、皮薄、口感好、色泽光亮等特点,成为外商的首选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2004年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1300元,占农民总收入的40%。
3.林果品种比较效益分析
将调查采集的各林果品种的产量、价格、成本、收益数据,取平均数折算为每年每亩的数据,列表如下:
林果品种比较效益分析表
注:表中数据为2004年度数,与常年有一定出入。成本费用率:实物成本占总收入的比率;平均工值:每个投工所创纯收入值。
从调查情况看,近两年果品价格稳中有降,加之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大,造成果园管理成本上升,经济效益连年下降。
(1)桃、苹果
主要调研的a镇x村,全村共有532口人,152户,全村总面积2400亩,果园面积500亩,大部分栽培树种是桃,有480亩,品种是早白风、早久保、早丰王、仓方早生、朝晖等早中熟品种,年产桃近300万斤,大部分销到上海、杭州、金华、义乌等城市。全村152户家家栽植桃树,比较平均,大户在3-4亩,效益较好,人均桃毛收入2810元。村民王恒,4口人,现有小麦1亩;地瓜0.3亩;桃园4亩、179株,1999年刨掉苹果改植桃树,2001年又改接换头成早丰王。去年收获桃6000斤,销售价0.60-1.20元/斤不等,平均价格在0.80元/斤左右,总收入4800元,支出:喷药6遍、约计900元;施肥8袋艳阳天牌复合肥,1袋碳铵,6拖拉机土杂肥(120元/车),合计1420元;投工220个;实物成本2320元,不算劳务投入,亩均纯收入620元。实物投入和纯收入比为1:1.06,每个劳动日创纯收入2.82元。造成产量低、效益不高的原因主要缘于品种和气候问题,早丰王属早熟品种,管理期短,上市早,价格高,效益好。但由于开花早,最怕“倒春寒”低温冻害。王吉恒家的桃园去年春天由于低温冻了花,比常年减产60%以上。今年5月3日前后的连续低温又使座果率比去年下降了70%左右,今年亏损赔本已成定局。
d镇m村共有户、口人,总面积亩,耕地面积亩,其中经济林面积亩,并全为蜜桃一个品种,家家户户都有桃园。村民xx2004年经营桃园2.5亩、96株,1995年栽植,品种为秋风蜜、朝晖。2004年收获桃12600斤,实际销售价格最高0.6元/斤,最低0.1元/斤,平均每斤0.4元;总收入5100元。成本支出:喷药12遍、780元,施用化肥990元,因去年降水较多,仅春季浇灌1次,支出45元,投工约计140个。不计投工,纯收入3285元,亩均纯收入1314元,投入和纯收入比为1:1.81,每个劳动日创纯收入23.5元。
s镇f村,全村土地面积4400亩,耕地面积2400亩,果园面积1800亩,其中苹果面积1000亩,主要栽培品种新红星、红富士、金帅;杨树用材林500亩。村民xxx,60岁,2口人,有苹果3亩、260株,20年生;桃1亩、50株,12年生;桃园间作栽植杨树52株;小麦0.4亩;花生、地瓜1亩。苹果,有富士、金帅、玫瑰红三个品种。去年收获近2万斤,实际销售价格最低0.17元/斤,最高0.90元/斤,平均0.70元/斤左右,总收入1.5万元。去年共支出:施肥3次,2600元;喷药16次,2000元;套袋1.9万个,760元;浇水2遍,120元;雇工费1100元;总计支出6580元。纯收入8420元,亩均纯收入2800元。
(2)葡萄、板栗
f镇xxx村是我县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村。全村150户,580口人,果园总面积2300亩,其中葡萄400亩,苹果400亩,桃杏300亩,板栗1200亩。去年由于夏季阴雨时间长,给葡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加上品种落后、未推广套袋,因而烂果较多,比常年减产60%左右,低洼地减产80%以上;喷药多,造成投资偏大,品质差、价格低,相对效益低,影响农民的积极性。村支部书记x,去年种植葡萄2.7亩,板栗5亩。2.7亩葡萄(口粮田1.8亩,承包田0.9亩),收获近5000斤,销售价格0.30-0.80元/斤,平均0.60元/斤,毛收入3000元;支出:农药700元,肥料1180元,0.9亩土地承包费240元,总支出2120元,纯收入880元,亩均纯收入326元。5亩板栗15-20年生,毛收入4400元,农药肥料支出680元,土地承包费300元,纯收入3420元,亩均纯收入684元。村民吴兆国,3口人,7亩耕地,其中,葡萄2亩,桃、杏1.2亩,板栗3.5亩,小麦0.5亩。去年,2亩葡萄共收获3500斤左右,平均销售价格0.45元,收入1570元。成本:复合肥3袋,尿素2袋,碳铵3袋,496元;打药15遍,500元;春季浇水2遍,60元;土地承包费300元;支出总计1356元;纯收入214元,亩均纯收入107元。
xx镇xx村170户、560人,总面积1400亩,河滩杨树丰产林200亩,麦田改杨树用材林110亩,桃100亩,葡萄100亩,小麦150亩,花生、地瓜140亩。该村统一服务功能较好,村里有统一规划,各业按区域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都是根据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并经村民议事会决定,村民严格遵守村规民约,大家和谐相处,安足乐业。村里有葡萄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本村所产葡萄直接到杭州、上海等地销售,销价往往比本地市场高一倍以上。支部书记xxx,去年种植红提葡萄近2亩,收获2100斤,销售价格最低1.00元/斤,最高2.50元/斤,平均2.00元/斤,总收入4100元。成本:复合肥2袋,尿素1袋,土杂肥3车,628元;喷药16遍,460元;套袋1500个,240元;共计1328元。平均每亩纯收入1386元。
xx镇xx村,520户、1520人,总面积1.1万亩,板栗4100亩,苹果200亩,桃190亩,小麦70亩,地瓜210亩,板栗园间作花生
320亩。村支部书记xxx2口人,现有板栗13亩,桃2亩,花生、地瓜0.2亩。去年收板栗3200斤,销售价2.60-3.10元,总收入8900元。成本:复合肥10袋、880元,碳酸氢铵25袋、600元,土杂肥3车、330元,打药2遍、430元;共计2240元。纯收入6660元,亩均纯收入512元。
苹果、桃、葡萄等水果树种虽然相对经济效益较高,但同时也投入大,投工多,管理繁琐,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中晚熟品种的苹果、桃,一般都需要套袋,生长管理期特别长,施肥、修剪、授粉、疏花、疏果、喷药、套袋、除草、浇灌、解袋、采摘、分级、包装、销售等十几道工序,每亩投工一般需80个以上,非常费时耗力。并且主要管理期多在夏秋季节,果园内密不透风,暑湿闷热,令人难耐。一般晚熟品种一年须喷药12-15遍之多,每一次喷药都会是汗流浃背,湿透衣裤,药雾在喷洒果叶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地抛洒到人身和随呼吸吸入体内。多数果农吃住在果园,长年累月与农药密切接触,长期生活在高农药浓度的空气环境中,必定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据桃墟镇一农资经销商测算,每年仅桃墟镇就消耗各类杀虫、杀菌剂达180多吨,硫磺200多吨。长时期、大区域内、大量施用农药,对空气、水体、土壤、生物食物链等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害不容忽视。
蜜桃成熟时期也是桃农们最为繁忙的季节。一处桃园一般有2-3个品种,即使只有一个品种,也不会是同时成熟,一次卖完。多数品种天天都会成熟一批,如当天不摘第二天就熟过了头,从开始销售到完毕大都需要十几天的时间。由于蜜桃不耐贮存,容易腐烂,收购环节对成熟度要求特别严格,不熟的不要,过熟的贵贱卖不了,因而须要天天采摘,天天销售。夏季时节,冒雨采摘是经常的事情。采摘后又要肩挑人抬到大路上装车运往收购点,有些地方需要到十几里远的外村销售,有时只卖三五箱桃,也需要等候一上午甚至耽误一天的时间,非常劳神费力。还要经常遭受压级压价、克扣刁难,受累又受气。除此之外,运销商户收购果品都不是现钱交易,都委托当地经纪人组织货源、信用赊购,一般到秋后或年底兑现结账。一旦运销商户经营赔本,无力清偿,造成拖欠,又会让果农蒙受损失,仍有不少果农至今还没拿到去年的果品销售款。
(3)杨树用材林
杨树丰产林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当前杨树原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苹果、桃等果品价格却在不断下滑,再加上杨树林投资少、管理简单、省力、省心,尤其受到青年农民和打工一族的欢迎。
xx镇xx村375户、1200人,总面积3200亩,耕地1500亩,其中,杨树用材林1100亩,占耕地面积的73%,其余为粮田。全村无经济林,原有110亩桃和板栗,都砍伐改植为杨树用材林。村民xxx3口人,口粮田及承包耕地9.5亩,河滩0.5亩,现有杨树丰产林7亩,其余耕地种植小麦、花生。用材林按短轮伐期设计,先挖条带,施足底肥,按3×2高密度栽植,每亩110株左右,平常管理只需每年追肥1次,浇水2-3遍,锄草2-3次,亩年活立木蓄积量可达1.2-1.8米。今年春节后,采伐5年生杨树林3.9亩,收获木材25.5米,销售价865元/米,树枝每斤0.10元,毛收入2.21万元。平均每亩年支出:化肥200元左右,浇水30元,投工3个。不计苗木等初期投入,每年每亩纯收入903元,投入纯收入比为1:3.92,每个劳动日创纯收入301元。xxx的7亩速生丰产林,可年获纯收入5621元,此外,他平常在本村的木材加工厂打工,业余时间管理田地林木,妻子在临沂打工,两人每年打工收入7000-8000元不等。
综合上述5种林、果的效益对比分析,总体上看,桃的实物成本占总收入的20-35%,苹果占30%-45%,板栗占15-25%,葡萄占30-80%,杨树占20%。各农户间投入多寡差距较大,管理技术水平的不同,收入也相差悬殊。由于去年降水多、阴雨时间长,各业灌溉费用比常年大幅下降,但也造成施肥量大、喷药次数多而支出增加。同时,还影响蜜桃的品质,导致口味差,销价低;特别对葡萄生产更是影响巨大,比常年减产70%以上;在往年,葡萄一般亩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是各果品中最高的。
通过比较分析可看出,杨树用材林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整体优势。第一,投入少,经济效益高。每年每亩只须投入肥料、浇灌费用二、三百元,一般平均每年每亩收入1300-1500元,投入产出比达1:4以上。目前,垛庄镇的一些群众正在探索试营在杨树林中养植食用菌、种药材、养鸡等多种经营模式,一旦成功,经济效益将会成倍增长。第二,投工少,管理简单,节时省事。每年只需追肥一次,平常年景浇灌一两次,锄草两三次,很少或基本不施用农药,每亩每年仅需投工3-5个。一个青壮劳力可能管不好3亩桃园,但可以较轻松地管理五、六十亩丰产林。可节约大量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去从事其他产业项目经营,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收入。第三,市场前景看好。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世界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逐年加大,木材需求缺口不断扩大。我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人均占有森林(木材)资源很少的国家。从1998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国内森林采取逐年减伐措施。67%的重点地区林业用地被划为生态保护区,禁伐区的森林完全停止采伐,缓冲区的木材产量也大幅度调减,全国商品材总供给量萎缩了1/3。据有关专家预测,2005年木材需求3.6亿立方米,木材供应缺口至少1亿立方米;2015年木材需求达4.2亿立方米,缺口为1.6亿立方米。因此,杨树用材林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四,销售方便,没有卖难。近几年,杨木原材一直供不应求,各路商贩争相上门收购,农户只管谈妥价格、监督计量好数量,采伐、搬运、装卸等等一切都有商贩负责,并且现款交易,货款两清,从不赊欠。第五,抗御风险能力强。一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近两年,杨木原材价格在700-1100元/米之间波动,目前市场价:直径10厘米以上的860元/米,直径20厘米以上的1050元/米左右。杨树用材林不象果品那样,一旦成熟,不论行情好坏都必须采收销售。采伐期可视市场情况灵活调控,短轮伐期的可以通过间伐减小密度改成为中长轮伐期;一年四季都可采伐,没有收获期限制,尽可能地在行情上涨期以较高价格销售,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获取最大收益。二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如遇较强的暴风冰雹,苹果、桃等果品可能会绝产绝收,而对杨树用材林则不会影响很大,一般不会造成大的损失。第六,生态环保效益特别突出。杨树丰产林的大面积栽植,可有效地发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形成的大区域范围的防护林体系,能改善农田小气候,有效缓解干热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频率;此外,通过大面积杨树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附烟尘,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分泌杀菌素产生负离子,使空气清新宜人,使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1.今年的果品销售形势非常严峻,不容乐观。一是去年我县储存苹果的商户全部赔本,亏损严重,势必会影响今年的苹果及其它果品收购价格。二是今年我县桃的产量增长很快,将达10亿斤,增加3亿多斤,从而加大销售难度。三是果品价格已连续两年下滑,今年价格很难预料,人们普遍预期不高,果农非常担忧。目前,很多果农已在果园边缘间作上了杨树,作好了“杨进果退”的准备,一旦果品效益继续下滑,可能会引发刨果树风潮。
2.杨树用材林无序扩张,林-粮、林-果矛盾比较突出,品种结构单一,规划指导滞后。由于杨树用材林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较高,管理简单,省心省事而被广大农民普遍认识和接受,受市场效应和政府号召的双重推动形成了“杨树热”,近几年栽植面积迅猛扩展,从滩涂侵入粮田,进而扩向了山坡岭地。杨树用材林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没有规划、放任失控、无序扩展等问题,从而造成林-粮、林-果矛盾比较突出。一是我县土地面积少,适宜栽植杨树丰产林的面积不大,迫使农民向农田方向转移,导致大量农田被杨树丰产林侵占,影响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的落实,造成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减少了粮食产量,增加了“无粮村”和“无粮户”,加剧了粮食安全隐患。二是杨树丰产林密度大,生长快,树干高,根系发达,树地矛盾非常明显。加上我县人均占有耕地较少,土地分散,一户栽植,十户受影响,极易引发地邻间的矛盾纠纷。三是规划管理滞后,技术指导不力。全县杨树丰产林已迅猛发展到近10万亩,已经成为我县农村经济中与果业、畜牧业三足鼎立的又一新兴支柱产业,但与杨树用材林业高速发展不和谐的是我们的县乡政府部门至今仍没有一个发展规划和具体政策指导意见,使村级组织、村民群众面对杨树林无序扩张、侵占粮田果园而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或无奈地被动栽植。同时,业务部门技术指导很不到位,品种结构、栽植规则、管理规程、病虫害防治等全由种植户凭经验操作,很少有技术人员到村入户进行指导。造林过程中,土壤养分、品种、林分密度及地下水位等诸多要素配置不尽科学合理;品种结构单一,全县绝大多数为107杨,大面积、同品种栽植,易发生病虫危害。
3.优质果率依然不高,果园管理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果品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一是果品生产过于追求面积、产量,忽略质量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总体好果率不足30%,优质果少,“大路货”多,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优质水果仍是空白。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产期过于集中,适合加工果汁用的水果品种较少;二是有相当一部分果农对果园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多,有关果树的生物特性、生长规律、化肥农药的作用机理、理化性质、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知之甚少。在生产实践中完全靠“跟着学”,不顾自己果园的实际情况,看人家打药也打药,别人施肥则施肥。施肥量、用药浓度完全凭感觉“约摸着来”。如桃墟镇安口村村民肖圣法,去年由于阴雨季节管理不到位,主要是用药不当,2.08亩葡萄烂果特别严重,毛收入仅410元,亏损720多元。还有些果农嫌喷药辛苦麻烦,为了省事或臆想将多种药物的作用一同发挥,每次打药总是把多种多样农药混合在一起施用,但结果往往是降低了药效,造成浪费,甚至产生药害。此外,多数果农用药安全意识非常淡薄,以为低毒农药无碍大事,喷药作业多无任何防护措施,更有甚者赤膊光膀上阵。另有不少农户,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家中劳务事务全由妻子一人承担,有关果园管理的修剪、喷药、授粉、疏花、疏果、套解袋、采摘等技术要求较高和劳动量大的事务全靠亲戚朋友帮忙或者雇工,管不了也管不好,费用支出较大,实际收益不高。三是果品深加工能力不足。我县是果品生产大县,年产果品十几亿斤,但全部都是鲜果外销,县内除多家恒温库外,几无果品深加工企业,更无大型龙头企业。全县果品产后的商品化处理(精选、清洗、包装等)量少之又少,贮藏能力不到9%,加工能力更无从谈起。
4.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过度上涨,果农生产成本上升,投入积极性下降。今年春季以来,主要农资价格涨幅不断攀高,化肥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其中复合肥价格涨幅最大,氮肥相对较小。如磷酸二铵每袋(50公斤)由120元涨到150元;艳阳天牌硫酸钾复合肥(含量N.P.K45%)去年86元,现在105元;尿素从92元涨到100元。农药平均涨幅10%左右,杀虫剂价格基本持平,杀菌剂涨幅较大。由于农资大幅涨价,果农们今年大都相应减少了化肥施用量,抑制了投入积极性。此外,有些农业技术人员兼做农资销售经营等第二职业,往往凭借果农对他们的信任,经常到村到户高价推销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在社会上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三、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统一协调,全力以赴做好果品销售工作。
县乡村各级要把果品销售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要千方百计开拓市场,为果农牵线搭桥,帮助他们找市场、找客源。到南方城市召开果品推介会、新闻会,举办产销两地联谊会,提高蒙阴果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实行“绿色通道”政策,禁止任何单位、个人,针对果品运输车辆检查和收费,保证货畅其流。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密切关注,了解掌握各地市场信息,禁止外地客商和当地收购大户连手压级、压价,最大限度地保护果农利益。
2.制定杨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政策,强化措施,促进杨树用材林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提高认识,要把杨树用材林业当作一大产业来抓,要认识到杨树丰产林业已不再是副业,而是已经上升到了主业的地位。杨树丰产林已经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比较效益明显高于农作物的效益,同时,由此产生的产业链效应也非常巨大,从种苗繁殖、原木采伐运输到木材加工销售都可以给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农民从诸多环节中都可以得到利益。
二是县乡村各级要象重视果业、畜牧业那样重视杨树产业,搞好规划,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协调化解林-粮、林-果冲突,保持各业和谐发展。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经营自,顺应农业结构调整方向,大力推广垛庄镇营里村的经验,积极发挥村民议事会的作用,根据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划定杨树栽植区域范围,对区域内不愿栽树的农户进行耕地调整调换,及时制止随意在区域以外农田里植树造林的行为,规范农业生产秩序,减少树地矛盾的发生。
三是鼓励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林农复合经营,把林、农、牧、渔等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多种群、多层次、多效益、高产出的复合农林生产系统,从经济上达到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的目的。实行林-果、林-药、林-草、林-林、林-菜、林-牧等复合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立体种植,综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林业的综合效益。更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物种类,减少病虫害。
四是建立杨树技术推广和管理系统,加快杨树高新技术在我县的推广步伐。在杨树种植面积大的乡镇,以林业技术推广站为依托,组建有林业技术推广站、杨树种植户参加的,并得到有关专家指导的杨树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统一负责杨树各种新技术的推广、提供优良树苗及有关杨树供销信息。帮助种植者了解品种特性,培育合格苗木,做好造林施工设计,制定资源管理各环节的技术规程,并监督实施;建立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系统,积极开展综合防治。
3.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果农素质。
各乡镇果树站要根据不同季节举办不同形式的学习班,扩大培训范围,切实提高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近几年推广的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摘叶转果、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等技术,要确实落到实处,提高新技术的普及使用率,提高果品质量,从而提高全县的果园管理水平。县果业部门应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来蒙阴传授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保持我县果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