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工作特色亮点范文

农村工作特色亮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特色亮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工作特色亮点

第1篇:农村工作特色亮点范文

开始的春季农业农村工作现场观摩会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是继去年之后召开的第二次春季农业农村现场观摩会议。作为一次专题会议,能有这么多的领导参加,规模这么大、规格这么高,足见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开展这次观摩活动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通过现场观摩,直观地展示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今年以来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效,坚定全县上下抓落实、干实事、促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二是进一步加强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交流,总结经验,推广典型,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认真查找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强化措施,完善提高,扎实有效地做好今后各项农业农村工作。

这次现场观摩活动,集中了一天半的时间,采取现场查看、听取汇报、部门点评的方式,行程400余公里、遍布全县10个乡镇、现场观摩了20个农业生产示范点,所看所闻,印象很深,感受颇多。从现场观摩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各乡镇、各部门能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把农业生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农业农村工作的基础地位;主要领导超前谋划,靠前指挥,包抓领导指导有力,帮助解决春季生产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形成了各级组织汇聚一点,倾力服务“三农”工作的新机制。二是准备充分。各乡镇、相关部门春耕备耕准备充足,为搞好现场观摩活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点突出,工作主动,措施得力,保证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推进有力。各级各部门围绕全年工作重点,制定了详细工作方案,夯实了工作责任,营造了良好的春季农业生产氛围。四是特色显明。本次活动我们共看了20个点,涉及统筹城乡发展、主导产业开发、特色传统产业等方方面面,突出了各自特色,彰显了工作水平,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有的乡镇在核桃栽植上,发挥优势,再强措施,管理到位,成为全县核桃春栽春管的典范;有的乡镇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为群众致富增收寻找新的途径;有的乡镇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在新村建设上规划超前,模式新颖,小而精致,功能齐全,为以新型社区为中心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有的乡镇春季绿化乔灌搭配,花草映衬,既有乡土风格,又有园林韵味,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总之,这些点都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很值得学习借鉴。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在此次活动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一是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还不到位、思路不够清晰,存在等、靠、望的思想,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通过现场观摩大家能明显的感到,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差异很大,横向比参差不齐,纵向比进展缓慢。总的来看,点上好于面上,局部好于整体。三是工作质量不够高,我们所看的点都是每个乡镇的亮点所在,代表着本区域、本行业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窥一斑而见全豹”,点上的工作是整体工作的浓缩,反映出了实际工作情况。通过这次观察,个别乡镇和示范点对我的触动并不大,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四是作风不硬、责任不实在一些领域和个别部门还有突出表现,导致某些方面屡出问题。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大家务必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对于下一阶段的农业农村工作,刚才来喜副县长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在此,我强调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去年7月份,省上出台了支持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28条意见,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就是解决农业农村问题,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增收了,农村经济繁荣了,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在谋划、安排工作的时候,要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工作,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发展农村,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今年统筹城乡工作要重点抓好重点镇、中心村和农村社区的建设。今后,各乡镇、各部门都要以统筹城乡的思想引领发展,以统筹城乡的理念谋划发展,以统筹城乡的举措推动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努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二、抓好三项工作,推进统筹城乡向纵深发展。一是产业发展。对于我县来讲,产业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城镇产业,重点是发展以物流、商贸为主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能够广泛吸纳进城农民就业的现代服务业;核桃产业,要继续做大做强做优做精核桃产业,使其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真正把打造成为核桃大县和核桃名县;旅游产业,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的“朝阳产业”,也是最具潜力的特色产业。我们要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科学谋划旅游产业,打造一批亮点景区,努力把建成集生态观光、避暑纳凉、踏青吸氧、休闲养老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二是城乡体系建设。按照“做优县城、做大集镇、做好中心村和农村社区”的总体要求,做好重点镇和农村社区规划编制工作,提高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的承载辐射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县上将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做好7个乡镇、10个农村社区、3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工作,保留部分过渡村,不断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根据市上要求,各县在5月底之前,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此,我县城镇建设工作要将“十件实事、八项工作”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进度。对于农村社区的建设,瓦子街和界头庙两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率先发展一步,为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摸索积累经验。三是公共服务均等化。过去,我们公共服务是跟着人走的,就是说哪里有人,就向哪里投资,资金洒了“胡椒面”,造成了资金的严重浪费,效果也不明显。现在就要改变这种现象,变为人要跟着公共服务走,所有的财力、人力、物力都要向重点镇、中心村、农村社区建设集中,用建设城市的理念建设农村,这就要求我们撤小村并大村、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配套建好水电路气网、休娱绿住商、文教卫体养、美亮污垃场等基础设施,最大限度的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吸引农民向重点镇、中心村和农村社区聚集,共享公共资源和优质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三、坚持做大做强做优核桃产业思想不动摇。当前,从农时季节来看,我县核桃基本避过冻害袭击。丰收在望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当前核桃生产管理工作。一是抓管理,增效益。集中精力,加大投入,强化技术,指导群众搞好果树修剪、改土施肥、严防采青等工作,为核桃丰产丰收打好基础。会后,县核桃局要就今年核桃如何抓,尽快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引导农民群众搞好核桃日常管理工作,提高核桃的坐果率和高品率。二是抓防冻,保增收。虽说核桃遭受冻害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们决不能抱有侥幸麻痹思想,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各项准备。同时,要积极与科研院所联系,加大科研攻关力度,认真研究防冻技术,培育、筛选耐寒抗逆品种,力争从根本上解决核桃冻害问题。各乡镇、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防灾、防虫措施,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全力确保万无一失。三是抓龙头,建协会。全面加强核桃产业体系建设,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全县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干果公司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各乡镇一定要组织强有力的协会,指导农户抓管理、搞培训、闯市场,通过联农户带基地,形成核桃产业优势、集聚优势,提高核桃产业发展的组织化水平。四是抓节会,创品牌。启动核桃培训大楼建设,积极筹办首届核桃节及第二届农副产品展销会。加大宣传力度,精心包装产品,提升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效应,提高核桃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一是积极实施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加强新品种试验示范及良种推广工作,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确保总产稳中有升。二是抓好生猪繁育、中蜂养殖等传统产业,努力发展中药材、生态鸡、森林猪等特色产业,广辟群众增收新渠道。三是今年由于市场拉动,苗木基地建设初具雏形,发展形势很好,但我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够。因此,我们要抓住有利机遇,引导支持群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苗木培育,积极组建苗木生产协会,力争早日将打造成为苗木繁育基地。

五、狠抓农业项目争取工作。资金问题依然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如果没有资金,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就是一句空话。一是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制度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集中使用、各尽其功的原则,率先在农口各部门实行“项目整合、资金捆绑”政策,将项目、资金向主导产业开发、重点镇和中心村(社区)建设倾斜,集中人力、财力办大事、办好事。二是各乡镇要结合各自实际,确定专人负责,形成争、跑、要的机制;同时,要精心包装、策划招商引资项目,每年至少确定一个重点项目,确保争取到位。同时,要精心谋划五年项目,建立项目库,组成专门班子,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予以争取,以此破解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农口各部门要瞄准中省投资重点,及早谋划包装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组建一支强有力的项目争取团队,最大限度地争取农业项目资金,使更多项目资金落户,破解农业资金困难问题。

第2篇:农村工作特色亮点范文

今天,市农业局召开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我认为非常及时,很有必要。刚才,永宁、国华、宏裕同志分别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并对今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请各地务必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认清形势,坚定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

20*年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了灾情和疫情的影响,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奋斗目标。概括起来,我认为有四个亮点:

一是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平收入继续实现“双增长”。预计2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生产价)9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农村居民人年均纯收入40*元,比上年增长4.3%。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59万亩,总产51.4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粮食考评指标。在大灾之年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很不容易的。

二是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肉类总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大关;

三是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农村安居工程成效明显。20*年以来,共投入资金6697万元,完成了20*年省下达的3250户危房改造任务的93.45%。其中竣工2249户,在建788户,进度排在全省15个地级市的第六位;“大禹杯”竞赛活动和扶贫培训有较大进展,“一保五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四是农村社会大局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开展,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同时,流动渔民协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农业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奋战和辛勤努力分不开的,市委、市政府对农业部门的工作是满意的。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但话说回来,目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攻坚爬坡阶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等等。但我们也要看到,农业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诸多有利条件。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发展方略上,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发展方针上,实施“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发展政策上,对农民实行普惠政策,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在粤东召开的会议,对“三农”工作给予了诸多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省财政将一次性安排500万元作为我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启动资金。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牢牢把握发展新机遇,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坚定信心,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

二、凝聚力量,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

20*年是贯彻落实省粤东会议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对于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意义十分重大。按照省委、省政府对粤东提出的“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下面,我提几点看法,主要是“五个加快”,“一个加强”。

1、加快结构调整,建设农副产品加工、绿色产业经济带,发展效益农业。

在刚刚结束的市委四届七次全会上,市委提出要构筑“三大经济带”建设,其中一条就是要建设农副产品加工、绿色产业经济带。这个任务就落在大家的身上了。因此,各地要围绕市委的战略部署,坚持以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突出区域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优质蔬菜、高值水果、花卉、南药、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大力培育农业名牌产品,结合“一乡一品”项目,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逐渐形成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并通过“兴科技、建基地、抓加工、促流通”,全面提升农业整体水平。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抓实抓好。重点抓好二点:一是进一步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市场体系和农产品加工业三大农业产业化载体的培育发展力度,巩固壮大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国泰、五丰、绿洲农贸和海丰食品企业集团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乘助粤东会议的东风,高起点规划好建设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机械示范园区,促进全市农业的优化升级。

3、加快村务公开进程,强化农村民主管理。

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推行“村账镇”,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提高办事透明度和村民参政议政的主人翁意识。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加强管理监督,规范村干部的行政行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4、加快农村安居工程,确保高质量完成扶贫开发任务。

各级扶贫部门要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大禹杯”竞赛活动等各项扶贫开发工作,突出抓好农村安居工程和扶贫培训。今年全市农村安居工程任务要完成4万多户,时间紧,任务重。要强化领导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坚持分类指导,调动各方力量,确保20*年底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农村安居工程。同时要把开展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就业作为作为扶贫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5、加快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步伐,切实抓好畜牧业养殖和防疫工作。

各地要以深化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按照有利于加强基层,有利于提高综合防控能力的原则,全面加强各级畜牧兽医机构和队伍建设,特别是巩固和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机构和队伍建设。同时,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全方位加强各项防控工作,确保我市新的一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6、加强农业部门自身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各级农业部门要重视农业干部队伍建设,从政治上关心和爱护农业干部,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广大农业干部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自加压力,勤奋工作,进一步增强开拓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工作作风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第3篇:农村工作特色亮点范文

一、20__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确保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

(二)主要任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兴农,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实施八个“深入推进”和八个“加快转变”。一是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向“旱涝保收”转变。大力实施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以上,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5个以上,其中连片5000亩以上的6个以上。二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农业产业从传统低效向特色高效转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粮食工作考评指标。加强“菜篮子”、“米袋子”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强做大特色效益农业,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打造“淮山粉葛”、“龙门包心芥菜”、“三黄胡须鸡”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推广航天农产品,加快发展蔬菜大棚等设施高效农业,力争把航天农业和设施农业打造成特色效益农业新亮点。三是深入推进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提升,加快农业发展从主要依靠资源、劳力支撑向科技化、机械化、信息化转变。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快推广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各类信息服务平台,努力把“12316”三农服务热线打造成我市的农业信息服务品牌。四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经营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落实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强11个土地流转示范镇建设,争取多出经验,逐步在全市推广。五是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农业增长方式从以量为主向量质并重转变。认真办理市人大农业标准化议案,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打造更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省市名优农产品。做好市人大农残检测议案的结案和后续工作,推进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确保不发生群体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六是深入推进生态观光农业建设,加快农业发展从粗放、单一功能型向低碳、多功能型转变。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健康养殖模式,减少面源污染。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发展各类乡村旅游项目,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七是深入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加快畜牧业生产从散养、粗放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完善、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加快建设和完善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推行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八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加快城乡发展从二元分割、差距明显向统筹协调、一体化方向转变。协调有关部门,着力打造20个新农村建设“五好”示范村、25个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示范镇。做好第五届村委会换届审计工作,加快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和水稻保险试点。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确保年底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二、全面完成发展现代农业“目标”任务

(一)特色农产品复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比上年增加10万亩以上,培育发展新的特色农产品,完成原目标任务。责任领导:戴思宁、张金龙、黄海万;责任单位:种植业科、质监科(菜工办)、各县区农业局、大亚湾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仲恺区农村工作局。

(二)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10家以上,增加11家以上,超额完成原目标任务。责任领导:邱万光;责任单位:经管科、各县区农业局、大亚湾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仲恺区农村工作局。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20家以上,增加36家以上,超额完成原目标任务。责任领导:邱万光;责任单位:农经科、各县区农业局、大亚湾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仲恺区农村工作局。

(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种植业)发展到120个以上,增加30个以上,其中面积5000亩以上的6个以上,超额完成原目标任务。责任领导:戴思宁、张金龙、黄海万;责任单位:农发办、种植业科、质监科(菜工办)、各县区农业局、大亚湾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仲恺区农村工作局。

(五)甜玉米复种面积达到80万亩,增加7万亩,完成原目标任务。责任领导:张金龙、黄海万;责任单位:种植业科、各县区农业局,大亚湾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仲恺区农村工作局。

(六)水稻综合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63.7%以上,提高1.9个百分点以上,超额完成原目标任务。责任领导:曾洪梅;责任单位:农机办、各县区农机局、惠城区农业局,大亚湾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仲恺区农村工作局。

(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以上,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超额完成原目标任务。责任领导:张志伟、赖建辉;责任单位:科教科、市畜牧兽医局,各县区农业局、畜牧兽医局,大亚湾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仲恺区农村工作局。

(八)省市级名优农产品达到76个以上,增加8个以上,超额完成原目标任务。责任领导:张志伟;责

任单位:科教科、各县区农业局,大亚湾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仲恺区农村工作局。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对照目标任务的要求,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切实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各项指标任务如期完成或超额完成。

三、各科室各单位20__年度重点工作

(一)办公室(应急办)。1、组织筹办好会议,确保会议顺利召开并取得预期效果。2、加强协调、强化服务,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局机关运作有序。3、做好工作,妥善处理来信来访问题。4、加强应急工作的协调、检查、督促、指导,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演练,增强农牧业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二)人事科(党办、离退休人员服务科、监察室):1、抓好全市开展的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抓好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业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4、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做好离退休老干部服务工作。

(三)政策法规科:1、加大农资打假工作力度,强化对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依法从严从重打击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3、加大农业法律法规宣传,促进依法治农。4、加强农业执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水平。5、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

(四)综合协调科:1、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基地建设,确保如期实现各项目标任务。2、协调有关部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发展规划、交通设施、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五个一体化工作,打造25个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示范镇。

(五)新农村建设指导科:结合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创建和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大力推进名镇名村建设,打造20个新农村“五好”示范村,重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五条新农村示范带。

(六)发展计划与财务科:1、做好中央和省级农业项目资金的申报和跟踪,确保20__年中央、省下拨资金总量高于上年。2、编制完成惠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抓好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相关工作。3、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规范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合法、高效。

(七)经管科:1、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新增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以上,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2、完善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努力实现现代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有新突破。3、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抓好广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试点(博罗县)工作,加强11个土地流转示范镇建设。4、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

(八)种植业科(种子科):1、落实和兑现种粮补贴、政策性水稻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粮食工作考评指标。2、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个以上。3、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确保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甜玉米复种面积80万亩,培育“淮山粉葛”和“龙门包心芥菜”等特色农产品。4、办好市人大支持航天农业推广重点建议,加快推广航天农产品。5、大力发展冬种生产,确保规模有扩大、效益有提高。6、严格种子市场准入,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7、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巩固沼气发电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九)科教信息科:1、引进推广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680个(项),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6%以上。2、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900场(次)以上,参加咨询群众28万人(次)以上。3、完成绿色证书培训6000人(持证人数达到4000人)、劳动力转移培训2940人、新型农民培训人,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户以上。4、新增省市级名优农产品8个以上,其中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以上。5、制定市级农业地方标准7项,新增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以上,“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19个以上。6、完善各类三农服务平台,力争惠州农业信息网再次入选全国农业百强网站,把“12316”三农服务热线打造成我市的农业信息服务品牌。

(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改造中低产田5.2万亩,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5个,其中5000亩以上的6个。2、完成度2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财政补贴项目建设,做好20__年度5个国家产业化财政补贴项目的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3、巩固和完善已建成的5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4、加强和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发挥建设效益。

(十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建设,力争年底前全市镇(办)级农检站80%升级为酶抑制率以上检测水平。2、加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确保不发生群体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3、贯彻实施《惠州市强化和落实“菜篮子”

市长负责制工作方案》,确保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4、深入推进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标识管理。5、做好市人大农残检测议案的结案和相关后续工作。(十二)农机化办公室(农机监理所):1、落实和兑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示范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力争在水稻、花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上取得突破,确保水稻综合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63.7%以上。2、大力推广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加快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3、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创建“农机安全示范村”6个以上、“农机安全户”12个以上,确保全市不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十三)农经科:1、加强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力争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以上。2、做好第五届村(居)委会换届审计工作。3、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完善县、镇、村三级网络监控平台建设,推进农村财务管理“组帐镇代记”工作。4、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和股份制改革工作。

(十四)交流合作科:1、收集、编印《惠州农业推介》手册,宣传推介惠州农业。2、组织协调农业企业参加各类农博会、展销会等活动。3、扩大农业招商引资,加强与深莞、港澳台等地区的农业交流与合作,引导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来惠发展现代农业。

(十五)畜牧科(饲料办):1、落实和兑现畜牧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健康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力争肉类总产量增长2%以上,牛奶产量增长6%以上,牧业产值增长6%以上。2、打造现代畜牧业生产基地示范亮点10个以上。3、加快发展三黄胡须鸡等特色产业。4、加强饲料管理,加大对生鲜奶收购站、奶牛养殖场、奶源生产基地的监管力度,确保生鲜牛奶质量安全和奶牛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六)兽医科:1、强化动物防疫责任制,落实强制免疫、疫情监测、动物卫生监督巡查、检疫监督等各项防控措施,保证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2、强化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二维码耳标佩戴工作。3、推进兽药经营单位gsp认证工作,加强兽药质量抽检和残留监控,确保兽药质量安全。4、抓好中央扩内需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十七)扶贫办(老建办):1、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办好“名镇名村”综合示范点,确保74个省级贫困村和2742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2、改造2200户农村贫困户泥砖房,在惠城区、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各办1-2个集中建设农村安居工程示范点。3、落实产业化扶贫、智力扶贫、专项扶贫等措施,改善山区贫困地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4、做好市人大老区建设议案结案的后续工作,抓好本年度50个市级老区建设项目的跟踪落实和2个试点项目的实施,增强老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十八)市农科所:1、完成国家、省市科技攻关及区域试验项目,开展试验项目60项以上,其中国家级5项以上、省市级38项以上,引进800多个品种进行种植试验和示范展示。2、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推荐3个品种参加省区试,争取1个品种获省审定、获得1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推广,建立科技示范点20个,推广应用主要农作物品种30个以上。4、开展以优质兰花、紫色甘薯及观赏花卉为重点的组培快繁生物技术研究。5、全面完成“千村家园绿化”工程1万棵果苗繁育任务。6、完成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验收,争取成功挂牌。

(十九)市畜科所:1.加强生猪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普及工作。推广优良种猪15000头,增加生猪人工授精服务站20个,增加推广良种公猪5万头份。2、大力推广应用科学养猪技术。举办各类养猪技术管理讲座及技能培训10场以上,培养一线养殖技术人员20-30人。3、带动农户养猪致富,培育带动养猪专业户600户以上,户均增收15000元以上。

(二十)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总体合格率75%以上。2、加强检疫监督,确保定点屠宰检疫率、检疫出证率、检出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运载工具及屠宰场地器具消毒面、违法行为处理率达100%,牲畜耳标佩戴率达90%以上。3、加强疫病监测,强化疫情应急处理。4、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动物防疫信息网络化建设,力争实现监督零距离、管理零空档、案件零差错、执法零投诉的“四零”目标。

(二十一)市农业信息中心:1、加强和完善惠州农业信息网建设,力保“惠州市政府部门优秀网站”和“全国农业百强网站”称号。2、改进信息采编工作,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三农信息服务。3、做好“农信通”、“菜篮子快讯”信息服务项目的开发运营,力争增加用户1万户以上。4、完善“12316”三农热线服务平台,力争服务量达8万人次以上。5、力争报批市级以上部门立项开发项目2个以上。

第4篇:农村工作特色亮点范文

一、要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

破解“三农”问题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关键是要落实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从吉林实际出发,协调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走具有吉林特色的“三化”统筹之路。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以做大做强县城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以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模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要以重统筹、强基础、抓改革、惠民生为主要工作抓手,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工作落实。

二、要突出抓好“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

做好2010年全省“三农”工作,既要统筹兼顾,更要突出重点,要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域财力增强、农村和谐稳定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生产,千方百计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确保农民收入较大幅度增加,确保农村好形势巩固住发展好。

三、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在国家投入方面,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定提高,确保“三个优先”,即财政收入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补贴方面,强调增加资金、完善办法,明确“三个扩大”,即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在金融支持方面,强调增加农村信贷投放、改进金融服务,出台“三个措施”,即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要求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强调抓住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突出“三个重点”,即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把主产区作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强调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最急需、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凸显“三个亮点”,即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在推动城镇化方面,强调推进制度创新、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实现“三个突破”,即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受当地居民同等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实行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土地和财税等政策。另外,还提出了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开拓农村市场、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四、要扎扎实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第5篇:农村工作特色亮点范文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我市当前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部署。刚才,市长、市长分别就分管工作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对今年“三农”各项工作谋划得很深、讲得很透,可以说是任务明确、措施有力,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此基础上,我讲五点意见。

一、以农业结构调整为抓手,着力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寻求新突破

现代农业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其核心是用现代工业经营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升级。就我市而言,发展现代农业,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要突出引领带动,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培育特色农业、主攻生态农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当前,要根据4.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及时启动5000亩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并与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利用、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水利建设、环境保护等工作有机衔接,促进核心区建设尽快发挥出应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此为基础,按照生态、高效、观光的要求,推进滨湖大道沿线传统农业结构调整,打造以生态型优质水产品、特色种植业为亮点的环湖生态农业带。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示范基地、特色精品园、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带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持续加快。二要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的理念,一手抓本土企业发展壮大,一手抓农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在重点扶持槐祥工贸、富煌三珍、紫微集团等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瞄准国内外大型、超大型著名农业产业化企业,千方百计引进一批落户我市,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要按照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的要求,大力发展中粮综合产业园、亚父农产品流通园等四个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三要围绕科技兴农,促进面上农业效益提升。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大力实施优质水稻、油菜“双30万亩”高产攻关示范工程,辐射带动全市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稳步提高。

二、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在创建美好家园上实现新提升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农村发展大局。要继续加大基础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要加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抢抓国家、省及市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的历史机遇,用好政策,扎实工作,迅速掀起水利建设热潮,从根本上扭转我市水利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当前,一方面要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积极争取一批项目。要把争项目作为推动水利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前期工作投入,加强上下沟通衔接,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在建水利工程。特别是城市防洪、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等重点工程,必须加快推进,强化项目后续管理,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要继续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县乡公路改造升级等工程项目,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不断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要继续实施“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升农村商品配送和连锁经营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电网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生活条件。二要统筹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必须紧抓不放。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模式,整合“千村百镇”、农村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治理整村推进、农村清洁工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涉农项目和资金,优先保障示范村建设,确保示范村建设取得实效。三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善农村民生。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各项涉农民生工程。今年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其中,绝大部分都涉及农村人口。各地各部门要及早动手,抓好落实。尤其是工程类项目建设,要早作安排,紧盯不放,确保如期按质完成任务。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扶贫开发等农村社会事业,努力改善农村民生民计。

三、以农民收入倍增为主题,着力在扶持农民就业创业上取得新成效

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三农”工作的核心。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现“一个进入、两个两番、三个倍增”,其中一个倍增就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达到1.5万元。达到这一目标,年均要增收1600元,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坚持农业内部挖潜和拓展外部增收空间相结合,加法、减法一起做,努力拓展农民就业创业渠道,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一要大力促进本地就业。要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小城镇体系,并依托现有小城镇,注重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吸引农民到集镇居住生活,逐步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提升城镇化率。要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认真落实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民创业园建设,加大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做到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二要增加外出劳务收入。要加强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组织保障和指导服务,切实维护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大力整合培训资源,重点培养一批技能适用型和技术熟练型农民工,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和择业能力,加快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劳务品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务工收入。三要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要切实执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及时兑现各类惠农补贴资金。同时,严格规范村级“一事一议”,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卡及涉农收费公示制度,严防农民负担反弹。同时,要以提高土地流转效益为重点,稳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以打造秀美山川为目标,着力在优化生态环境上开创新局面

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之城是省、市对发展的新要求。要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抢抓机遇,全力推进。一要加快创建“森林”。市计划于2015年创建森林城市,届时,森林覆盖率将达30%以上,而市的目前的水平还不到20%。总体而言,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创建“森林”,任重而道远。农村是绿化造林的主战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不折不扣完成今年成片造林4万亩,建设绿色长廊60公里的绿化任务。根据前几天调度会掌握的情况来看,部分乡镇、街道离完成任务尚有差距,务请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利用春季植树造林这个黄金季节,补缺补差,加快推进。二要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这项工作上,我们与市三县的差距较为明显。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找准差距,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任务要求、时间节点、方法步骤,全力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同时,要因地制宜处理好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和村容村貌,加快建设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示范村,努力提升我市农村环境建设水平。三要继续推进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围绕今年关闭拆除剩余18家矿山、7家轮窑厂、38座石灰窑的任务,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坚持高位推进、高效运转,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开展跟踪督查,确保工作氛围不降、力度不减。同时,要注重整治与修复相结合,在加大财政资金保障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并加快引入社会投资,多元化、多渠道保障生态修复工程的有效投入。

五、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形成新优势

改革始终是促进“三农”工作的源动力。要准确把握农村改革方向,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增强农村发展动力和活力。一要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是党的农村政策基石,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指导和服务,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确保完成全年流转土地面积5万亩的任务。二要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点,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要完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继续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工作,有效弥补农户因灾减产损失。三要继续改进农村社会管理。要完善为民服务全程制,继续推进农村户籍制度、农村医疗卫生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技服务体系等各项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改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模式,进一步健全基层工作机制,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统筹做好农村安全生产、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安全感。

第6篇:农村工作特色亮点范文

一是举措到户促增收。逐村建立了农民增收台帐,制定增收明细卡2.9万份,实现了优惠政策、增收目标、工作措施和帮扶责任“四到户”。全力做大奶畜、蚕桑、果品、蔬菜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工艺品、劳务特色产业。前三季度,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000元,同比增长17.3%。

二是三大工程建新村。坚持三类推进,突出六线延伸,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点、线、面全面提升。今年,全县提升亮点11个、打造新点11个、改造旧点11个,新建公共服务中心11个,累计达到55个。建成五星村6个、四星村14个,总星数达到304颗。

三是项目到村添动力。制订下发了《项目到村工程实施意见》和《新农村重点村与工作组项目对接工作考核办法》,收集整理了《新农村建设项目到村工程项目简介》和《农口部门XX年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做到了一村一册、一库、一卡、一牌、一规划。整合到村项目37个,投资总额达到2亿多元。

第7篇:农村工作特色亮点范文

关键词 农业农村工作;工作现状;措施;发展对策;云南马龙;旧县镇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306-01

马龙县旧县镇的农村农业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焦“三农”、服务于“三农”,按照“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三产活镇”的要求,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以科技为先导,以扶持大户为纽带,以城镇建设为依托,以基地建设为带动,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社会全面发展为目的,推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蓬勃发展,使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0年总产值实现了14 624万元,人均纯收入实现了3 090元,为小康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 马龙县旧县镇农业农村工作现状

旧县镇地处马龙县西部,东连大庄乡和通泉镇,南接马鸣乡,西邻嵩明县、寻甸县,北与马过河镇接镶,属高原丘陵地带,海拔1 919~2 287 m,冬干夏湿,干湿季分明,属南温带高原季风气候,昆曲高速公路自西向东横跨镇域北部,过境26.4 km,集镇距昆明93 km,距县城20 km,距曲靖42 km,宜马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具有优良的区位优势,全镇总面积266.419 km2,辖旧县、白塔、袜度、小房子、红桥、照和、梁家田、龙海、高堡9个村委会100个村民小组。其中,民族村6个(回族村2个,彝族村1个,苗族村3个)。全镇有8 076户、30 713人,其中农业人口29 061人,占94.6%,非农业人口1 652人,总耕地面积2 294.33 hm2,人均占有耕地766.67 m2,土地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种植为主,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 413.33 hm2,粮食总产量11 707 t,人均有粮381 kg,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林果、蔬菜、养殖为辅,全镇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 413.33 hm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 564万元,比2009年增加12.5%,农业总产值14 624万元,比2009年增12%,农村经济总收入11 695万元,比2009年增12%,农民人均纯收入3 090元,比2009年增25%。全镇农村通电率达10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5%,摩托车入户率达60%以上,小轿车入户率9%,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 采取的措施

近几年,旧县镇的工作主要围绕“优粮、强烟、突基础、调结构、引资金、增订单、兴教育、状运输、促发展”的要求,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集镇发展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教兴镇为突破口,以发展生产为主题,努力壮大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提升订单农业、商品农业比重,大力扶持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确保了社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

2.1 围绕中心,把握重点,加强传统农业改造

一是小春生产上转变观念扩大经济型、效益型啤酒大麦、早春洋芋、反季节蔬菜种植规模,提高了商品率,增强了经济效益;二是大春生产围绕增收调结构、科技增效益的指导思想,转变“温饱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抓死节令,加大优质、高产水稻,合作“88”洋芋,水果、甜脆玉米、饲料专用型包谷,水稻生物多样性及抛摆秧等良种良法推广,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烤烟生产围绕“双控”政策和区域化连片种植,按照5个100%的要求,严把轮作、壮苗培育、移栽、病虫害防治、合理留叶、封顶打杈、成熟采摘、科学烘烤、聚约式密码收购等环节,实现了全镇无样板,提高了烟叶质量,兼顾了烟农、企业、政府三者的利益;巩固了烤烟的支柱地位;四是畜牧业生产上在稳步发展生猪生产、强化良种良法推广技术、把死检疫关、提高免疫率、降低死亡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交通、区位、资源优势,以福达公司鸵鸟、马驴,红桥土杂鸡养殖,白塔荒山养鸡等特色养殖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特种养殖业的发展;利用小房子200 hm2皇竹草的开发利用,发展成为“草食型”、节粮型畜牧养殖带,使畜牧业结构调优,产业调大;五是林业生产上把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与沼气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减少了森林的破坏,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1-3]。

2.2 优化服务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固定资产建设深入扎实

一是基础设施坚实。全镇有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16座,小型水库36座,可蓄水1 320万t,目前,已完成了花园山、小几沃2件小(一)型水库的除险工作,龙海小(一)型水库除险已得到列项。全镇完成旱地水浇工程1 173.33 hm2以上,解决了60个村组的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200.00 hm2以上;二是教育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学生”的原则,积极争取各级的支持,大兴科技兴镇战略,先后改造危房3 100 m2,使高堡、龙海、小房子、照和4所完小告别了外面大下、屋内小下的危房历史,创造了美好的育人环境,使全镇的教育硬件建设登上了新的历史舞台;三是卫生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21万元,新建了小房子村委会、梁田村委会卫生所,解决了5 675人看病就医困难;四是进一步改进了水、电、路。顺利完成了6 274户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使电价由原先的0.6~1.1元/kW·h降到0.402元/kW·h,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五是集镇发展迅速。自1997年搬迁后6年中,已形成占地面积1.5 km2、拥有2 246人口、有3 200万固定资产的中心集镇。

2.3 集镇载体功能明显,个体营业与交通运输齐头并进

按照“三产活镇”的发展思路,发挥优势,转变观念,盘活土地资源,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了个体营业户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目前,个体营业户由1997年283户发展到476户,交通运输业由大车4辆、出租车6辆、三轮车3辆发展为大车15辆、出租车38辆、三轮车87辆。

2.4 产业调整迅速,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路子,努力增加订单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农业的比重,把鸵鸟、马驴、土杂鸡、白酒等特色产业及万寿菊、香菇、皇竹草、象牙萝卜等订单农业推到台前,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预计可为人民群众直接增收500多万元。

3 发展对策

旧县镇把“三化”建设作为推进民心工程的重要任务来抓,围绕目标,转变作风,把握中心,寻找市场,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为人民群众增收、创收多做贡献。

3.1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按照“稳粮、强烟、改果、扩畜、壮特”的发展思路,夯实基础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订单农业,坚持走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路子。一是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首先,实现传统农业的提质增效。以早安排、早计划、早落实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的良种,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成果,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使传统农业成为经济阔步发展的铺路石。其次,做精做强烤烟生产。按照“强质量、增效益”的思路,树立品牌意识,精品意识,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按照QTP管理模式,抓死每个环节,提高科技含量,抓好烤烟在经济上的主打地位,为农民增收多做贡献。二是引进龙头企业,加快万寿菊、皇竹草、食用菌、象牙萝卜4项订单农业的发展速度,力争3年内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建成多足鼎立的产业群,做到村村有亮点,处处见效益;三是着力发展特色农业。按照“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你特我新,你新我精”的调整路子,加强引导,主动寻找市场,充分发挥花龙潭科技示范园、福达公司特种养殖基地、红桥土杂鸡养殖基地、旧县白酒生产的特色示范带头作用,逐渐壮大规模,树立旧县镇特色品牌,同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做到发展一家成功一家,做大做强一家。

3.2 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充分发挥集镇在经济发展中的载体功能

按照“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镇招商,以商促农”的发展思路,采用上面争一点,政府挤一点,外面引一点,群众出一点的方法,大力筹措资金,逐渐完善集镇功能,壮大集镇规模,拉动交通运输业、餐饮娱乐业、食品加工业、农村富业的发展,并利用集镇的牵引辐射,带动城郊型和“菜篮子”工程的发展,使集镇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摇篮”。

3.3 立足镇情,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全镇工业发展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吸引外商,兴建农产品加工企业,走农产品商业化道路;二是合理布局采石,采砂、采矿,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三是以东旭有限公司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成化工企业带,促进全镇工业进程;四是支持鼓励私营企业到集镇发展[4]。

4 参考文献

[1] 高山,范兴奎,肖扬书,等.加强科技创新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J].农业科技管理, 2007,26(1):84-86.

[2] 邓大才.农业发展的制度障碍,表现根源与解决思路[J].经济评论,2001(5):50-55.

第8篇:农村工作特色亮点范文

根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抓紧推进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建设的通知》(渝发改农〔〕1043号)和《市农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渝农发〔〕253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管理,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班子,落实工作经费,制定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沼气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促进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二、加快建设进度

截止目前,全县各类沼气项目建设未完成数量达2824个(详见附件1),完成情况较差。各乡镇(街道)务必要根据年以来,与县政府所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和所领灶具数,认真核实未完成数量,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在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未完成任务数较多的乡镇(街道)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责任,倒排工期,加快推进;已完成项目建设的乡镇(街道)要加快验收和资金兑付,尽快完成扫尾工作。从本月开始,实行半月报告制度,各乡镇(街道)在每月14、28日上午10时前,将本地半月建设进度以电子件和纸质件两种形式报县农委土肥站。

三、优化项目布局

各乡镇(街道)在建设沼气项目时,要统筹规划,集中连片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沼气发展布局,促使农村沼气向自然院落、规模养殖场、人群聚居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集中。要切实抓好沼气项目示范建设,集中力量打造示范亮点工程,充分展示农村沼气综合效益,提高农村沼气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健全服务体系

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县农村沼气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各乡镇(街道)要把沼气安全管理和后续服务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纳入日常工作之中,建设沼气服务站,负责本乡镇(街道)沼气零配件供应和技术服务;项目村要依托村公共服务中心等建设村级沼气用户服务网点。各服务站(点)要配备1-2名专兼职持有沼气技工证的技术服务人员,为农户提供建池、加料、出料、维护维修、配件、安全隐患排查、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通过服务站(点)建设,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沼气项目服务网络体系,为沼气用户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村沼气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第9篇:农村工作特色亮点范文

一、基本情况

*县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辖6镇8乡159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1万人。全县耕地总面积162090亩,其中:田99330亩、土62160亩;劳动力1*952人,外出务工一个月以上16052人。2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9153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005元。

据调研,*县县委、县政府对今年春耕备耕工作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于3月13日召开了农村工作暨春耕生产安排会议,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传达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县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及春耕生产作了具体安排部署,着力探索今年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优化产业结构、保障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制定出台了《关于2009年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双带”创业活动的实施意见》、《*县2009-2013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关于做好2009年春耕生产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该县今年财政预算农林牧水事业经费4465万元,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预算资金主要用于生态畜牧业发展,蔬菜种植,良种示范补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目前,财政已兑现完毕20*年度油菜补贴60万元,水稻良种补贴145.8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5.6万元。

总的来看,该县切实把“三农”工作作为扩大内需的投入重点,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努力推进该县农业的农机化、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

二、春耕备耕工作的主要措施

该县按照思想早发动、工作早安排、人员早到位、物资早准备、措施早落实、技术早培训和抓认识、抓重点、抓典型、抓示范、抓精品、抓亮点的“六早”、“六抓”的要求,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制定了春耕备耕工作方案。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春耕备耕资金早安排;二是人员早培训。农业部门抽派农技干部120多人次及时下乡(镇),到村组蹲点,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三是烟草部门切实抓好烤烟育苗及苗床管理工作,加强对烟农的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对农民进行培训;四是林业部门加强森林防火、植树造林工作并举,搞好生态建设;五是畜牧部门帮助规模养殖场(户)搞好养殖技术培训和春季防疫工作;六是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发放贷款,支持春耕生产;七是农机部门大力开展兴机富民工作,加强了农机具购置和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八是水利部门抓紧了冬修水利工程的扫尾竣工,确保了灌溉需要;九是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监测,做好气象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十是抓好夏收作物的田间管理,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按照春季田间管理工作的要求,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搞好清沟排渍,追施苔肥、花肥,补施硼肥,以及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预防工作,夏收作物长势良好。

三、当前春耕备耕工作情况

认真抓好农资筹备、调运及农资打假工作,满足春耕生产需要。现全县共储备杂交水稻良种110吨,已销售100吨,储备杂交玉米135吨,已销售132吨。储备各种化肥7060吨,销售4400吨,其中氮肥储备4220吨,销售2360吨,磷肥储备900吨,销售880吨,钾肥储备1520吨,销售1160吨。储备农药40吨,销售15吨,储备农膜50吨,销售45吨。

四、当前春耕生产进展情况

该县今年春耕生产的任务计划为:种植杂交水稻10万亩(其中:超级稻2万亩、优质高产水稻2万亩,旱育稀植3万亩),种植杂交玉米9万亩,杂交玉米育苗定向移栽8万亩(其中优质高产玉米基地建设2万亩),种植商品蔬菜6万亩。

截止4月10日,全县已犁田4.6万亩,其中秧田0.76万亩,犁土5.2万亩,种玉米0.88万亩,其中:玉米育苗移栽0.38万亩;种洋芋2万亩;冬春蔬菜种植4万亩;烤烟育苗0.337万厢,可移栽1.3万亩。预计到4月22日以后,可犁田4.8万亩,犁土5.5万亩,种玉米2万亩,种烤烟0.6万亩,种蔬菜4.5万亩。

五、抓好办点示范和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技术培训,做到科学规范化种植

今年春耕生产该县扩大办点规模,除常规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植示范外,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我县农业特色,大力兴办种草养羊、蔬菜、生姜、烤烟、西瓜等示范点,以典型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全县共办示范点68个,面积2.2352万亩,其中,县四大班子领导领办的县级示范点9个。14个乡(镇)分别兴办100亩以上的杂交玉米和水稻高产示范点、200亩以上结构调整示范点各一个。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县农业部门了种植业重点推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农药品种及施药机械。超级稻种植技术、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等主推技术12项,主荐病虫防治器械3项,农药10个品种,并就以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使用方法等发放宣传资料、召开现场会等形式进行技术培训。2月份以来,主要在羊场、湾寨等水稻稻瘟病重灾乡(镇)开展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培训,在洗马、醒狮等乡(镇)开展杂交玉米、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会。目前,已开展培训86期次,培训农户0.68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县农口部门组织农技人员在“3.18”科技活动期间开展“农技人员下基层,服务三农献才智”的活动,深入乡镇村寨、田间地头,宣传党的惠农政策,传授先进农业技术,做到技术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努力提高农作物的科技含量规范化水平,全县水稻种植要求实行拉绳定向移栽、杂交玉米种植要求90%为育苗定向移栽,为农业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六、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由于去年以来灾情较为频繁,今年春荒期间受灾困难群众较多,该县各乡(镇)认真落实“底数清,操作方案细,领导到位,资金物资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的要求,积极开展春荒调查摸底工作,经过摸底调查该县春荒期间共有缺粮人口34258人,需衣被救济11300人。为此,该县民政部门安排折合75万元的14万公斤救灾粮,1400件衣服,1400床棉被,2000双鞋分发到各乡(镇),解决困难群众的吃穿问题。同时要求各乡(镇)在安排好困难群众的基础上,还要利用春耕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活动,组织困难群众搞好春种,发展经济作物、家庭养殖、小加工等,开展社会救助、互助互济等活动,多渠道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七、当前春耕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1、农民缺信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各级喊得响,但行动步伐慢、成效不明显,千家万户的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往往是根据上年市场效益决定种什么、怎么种,而他们缺少正规渠道提供综合系统的市场需求信息、主要价格预测、市场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预测,以及产品销售政策等信息,形成增产不增收。

2、生活困难群众缺乏生产资金。生活困难群众在春播生产中缺少资金,一是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采取担保贷款办法,特困群众贷款难度大,越穷越难贷;二是贷款利息高,加大了生产成本,特困群众宁愿少投入,不愿求信贷。

3、农资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效益减少。粮食良种直补政策带来的收益,被以种籽、化肥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所冲销,农民种粮效益低,种植积极性不高。

4、农村缺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在农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缺少自己的各类经济合作组织,长期以来靠家庭经营小生产,农业生产不成规模,农业产品不优、不强、不大,没有市场竟争力,仅有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又往往与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形成合力。

5、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村发展水平落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待提高。

八、几点建议

当前正是春播的关键时期,现就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春季田间管理。要及时组织各级农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查苗情、查墒性、查病虫情的“三查”活动,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苗情、不同墒情、不同地段,有针对性地制定田间管理方案,做好肥水管理,促使苗情转化升级,增强抗病抗灾能力,为全年农业丰收打好基础。

2、全力抓好春播生产。当前已进入春播旺期,要把落实春播面积作为搞好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一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精心组织,具体指导。在保证春播顺利进行的同时,继续抓好农资调供和市场监管,加强种子、化肥、地膜、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

3、继续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要密切关注农资市场价格行情,搞好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和执法大检查,严厉查处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假冒伪劣种子流入市场,促进优质农资供应,维护农民权益,打假护优保春耕。

4、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吸取近年特大冻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深刻教训,加强与气象、抗旱防汛等部门的联系,加强业务交流和信息沟通,准确把握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认真做好干旱、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尽力降低灾害损失。

5、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各级领导和各涉农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结构调整为中心,将春耕生产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农业部门要派出技术干部,包乡蹲点,协同各乡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农民春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