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题研究的创新性范文

课题研究的创新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的创新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题研究的创新性

第1篇:课题研究的创新性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 体温 背部测量法 探测时间

The Feasibilit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ack Measurement of Neonates Temperature.LI Bin-min,LAI Li,SHI Lan.Me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Chengdu Jinniu District,Chengdu 61008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scientific property and feasibility of back measurement of neonates temperature.Methods Three measurement methods(axillary,under the jaw and the back)were adopted to measure the temoerature for 100 neonates for 7,10 and 30 minutes.The tempera-ture measured by rectum for 3 minutes was set as the control.Results Temperature by back measure-ment was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measured by other methods in the same time period,P>0.05.Temperature by back measurement for 7,10 and 30 minutes was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measured by rectum for 3 minutes,P>0.05.Temperature by back measurement for 7,10 minutes for neonates using radiation rescue plat form and warm case was not defferent from that measured by rectum,P>0.05 Temperature measured by axillary and under the jaw for 30 minutes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measued by recturm,P0.05.Conclusions Back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as well as by axillary and the jaw could be used in pediatric department .It could accurately obtain the real temperature of neonates and was not influenced by radiation rescue platform and warm case.Besides ,it reduced the workload of nurses and was safe,effective,simple,practical and worth applying widely in clinic.

【Key words】Neonate;Temperature;Back measurement;Detection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03-0001-04

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新生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体温容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波动,新生儿体温监测成为护士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技术。临床上新生儿测量体温的常见部位有、腋窝、颌下、背部。而实际工作中由于颌下、背部体温测量方便、安全,此2种方法运用越来越多,但两者在教科书和护理常规中均没列入。作者采用测量法、腋窝测量法、颌下测量法、背部测量法分别对7、10、30min的体温值进行新生儿自身对照研究,旨在为新生儿体温背部测量法的可行性及测量时间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2007年9月~2008年7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100例,结果因测量值不准确而排除5例,其余95例中男59例,女36例,孕周32~40周,日龄1~28d,出生体重量为1.44~4.52 kg,其中体重量在2.50 kg以下39例,2.50 kg及以上56例;于辐射抢救台保暖31例,暖箱保暖6例,无特殊58例。

1.2 方法 统一使用重庆日月温度计有限公司生产的水银柱玻璃体温计,测试前将所用的体温计甩到35℃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40℃水温中3min后取出,逐一检查,体温计读数差异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

2 结 果

2.1 背部测量法与其他部位测温法的体温比较情况 背部测温法与其他部位测温法相同时间内所得体温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背部测量法在7,10,30 min所测的体温值与测量法3 min体温值(37.18±0.04)℃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用辐射抢救台及暖箱的患儿背部、腋窝、颌下测量法所得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使用辐射抢救台和暖箱保暖的患儿,用腋窝测量法、颌下测量法和背部测量法7,10min所得体温值与测量法3min所得体温值对比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而30min的腋窝测量法和颌下测量法所得体温值与测量法3min比较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采用背部测量体温的临床可行性评价 有报道[3],直肠、腋窝、颈部作为测量新生儿体温最常用的部位其理论和实际都是开行的。本研究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背部测量法与腋窝测量法、颌下测量法所得体温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背部测量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①肛温是临床反映新生儿体温的金标准[4]。体核温度是指内5 cm处的温度[5],此处最能反映新生儿真实的体温,故无论何种的体温测量法都没有测温法更接近体核温度。本研究就是把温度作为“标准温度”来衡量背部测量法与其他测量法的差异性。使用测量法为新生儿做常规的体温测量,显然是不现实的。由于新生儿的直肠壁较薄较短,探测时不易掌握肛表的插入深度,一天多次的肛表插入有造成直肠损伤的危险;消毒不严格可引起肠道致病菌或耐药菌群的传播[6];另一方面,护士测量时须逐个打开包被、尿布,降低护士的工作效率;本组研究人员行测量时,几乎每次探测时患儿都会出现哭吵,证明探肛温时多少都会给小儿带来不舒适的感觉。肛温计插入是一个机械的刺激,可引起排便反射,腹压增加和提肛肌收缩使肛温计滑出,需专人扶持;大部分患儿随肛温计的取出会同时排出或多或少的大便。笔者认为测量法在新生儿的实际应用率不多,但是对于特殊患儿(如发热、体温不升者)仍需使用测量法方能准确反映真实的病情。②腋窝测量法在新生儿中应用较局限。因为腋窝有丰富的血管腋窝的隐蔽性将体温计的水银段呈全包围状态,测得的温度较接近体核温度,是一种经典的传统测温方法。本次研究发现,虽然从统计学上显示背部测量法与腋窝测量法、颌下测量法所得体温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长数据的绝对值上看,腋温均较背温和颌下温度更接近温度,在护理人员足够和家庭护理中,护士应坚持在新生儿床旁扶持,采用腋窝测量法为好。③颌下测量法易受多方面的影响[7]。本研究过程中,有8例患儿在使用颌下测量法探测体温时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下降;另外对放置在辐射抢救台保暖的患儿,由于保暖灯位于患儿正上方,距离体温计较近,测得的结果有偏高的现象。④背部测量法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由于维持新生儿正常体温主要是棕色脂肪,是产热的主要来源,棕色脂肪分布在背部肩胛间、颈旁、腋窝和肾周等处[8]因此体温计放于肩胛间可以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的真实情况。

3.2 采用背部测量法放置时间的临床适宜性评价 经表1、2统计分析,同一测量法不同时间的体温有一定的差异,即相同测量方法持续不同时间的体温绝对值会随时间延长而略呈增高的趋势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背部测量法的7、10、30min分别与肛温测量法3min的体温值相差0.38、0.26、0.14℃,若采用30min背部测量法,会获得最接近温度的体温值,但是临床可行性不强,故笔者认为采用10min背部测量法较为适中。有研究[9]认为,由于背温需通过血液循环途径传导至背部,为使背温达到相对稳定值,测量时间应在10min为宜。

3.3 使用辐射抢救台和暖箱保暖时对背部测量温度方法的效果评价 本研究显示,使用辐射抢救台和暖箱保暖的患儿,用腋窝测量法、颌下测量法和背部测量法7、10min所得体温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0min的腋窝测量法和颌下测量法与测量法3min所得体温值比较则P

参 考 文 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1.

[2] 张晓静,洪黛玲,卢洁.新生儿背部肩胛间体温与腋温关系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594-595.

[3] 刘嫣媚.新生儿颈部皮肤温度测量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1):588.

[4] 黄芳.体温研究的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A):73.

[5] 蔡红,赵来珍.2种不同方法对新生儿体温测试的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943.

[6] 崔焱.儿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

[7] 黄桂珍,梁英妹.新生儿颌下腋下温度测量的对比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29.

第2篇:课题研究的创新性范文

关键词:科研集体指导 创新 研究生培养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而培养方式是确保研究生质量的核心环节。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如何提高和保障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值得探索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探讨科研集体指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一种有效的借鉴方式。

一、研究生创新教育现状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从学习到成才创新的发展阶段,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双重培养,是高等教育培养的最高目标。经过多年教育理念的发展,社会和高校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研究生创新教育还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1],严重限制了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培养过程强调统一性,忽视研究生的个性发展

部分高校对研究生的教育沿袭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教学管理采取一系列严密而强硬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过分强调课程安排、教学方式、考试标准的统一性,促使教师按统一的大纲、计划进行教学,使学生达到统一的要求,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化,专业设置狭窄,对研究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专长等具体实际情况关心不够,期望全体学生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忽视研究生个性的发展,限制了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2.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忽视研究生成长的多元性

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教材和课程的编排设置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大部分高校研究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没有同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导致研究生培养目标单一化,偏重学术型人才培养,忽略了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等多元化人才的培养。

3.师出一门,限制了研究生培养知识面

现行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下,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制赋予导师全面职责,导师主要担当研究生的学术导师,对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和科研能力进行指导,相对科研指导来说,导师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 、道德品质等人文素质的教育引导相对薄弱。研究生在学期间,师从一个导师,学术上仅仅对导师在本专业领域中各种研究的主要成果 、派别 、主要观点,以及研究状况的过去、现在、发展趋势等问题有所了解[2]。这种现状导致,研究生的专业知识面相对比较窄,知识涉猎面狭隘,是造成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科研集体指导在研究生创新性培养中的重要性

研究生群体因其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过程的特点,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特点。研究生创新教育,既是一个理论创新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探索的问题。应着重从教育观念创新、组织制度创新、科技队伍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采取不同的措施开发、挖掘、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3]。实行研究生科研集体指导,建立由不同研究领域、不同年龄阶段、甚至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研究生指导集体,结合重大、重点或其它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立足于科研实战的锤炼,在科研实战中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模式,为研究生创造出更为综合的学术氛围,为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提供保障,同时也有助于导师科研团队的建设。

1.推动和落实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工作

首先,科研集体指导,便于导师团队对研究生全方位进行指导。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中坚力量,其教书育人作用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科研集体指导模式中,研究生都是科研团队中老师的学生,师生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可以灵活地将班级活动、学术研究和科研工作相结合,有效增加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和了解,实现导师团队多方位对研究生进行专业理念、学习目的、做学问态度等指导,言传身教让研究生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事业心、科学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在研究生中实施科研集体指导,教学相长,导师素质将不断提高。科研集体指导中,团队引导研究生全面成长,作为导师团队的一员,导师在众多的同事和研究生面前,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同时,科研团队集体指导研究生,因为要与其他的导师合作或者竞争,因此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投入更多的精力,有利于激发导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

最后,科研集体指导,可以调动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积极性。实施科研集体指导,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共性,包括学术交流和讨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密切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师生感情,不仅研究生有了归属感,导师也增强了认同感。科研集体中,导师不仅关注自己所带的学生,也开始关注本团队中其他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造诣吸引更多更好地研究生加入到自己的项目组,为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积累人力资源。

2.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双向选择,有利于研究生确立明确学习方向,激发科研热情。科研集体指导研究生模式,研究生入学后即对其进行入学科研方向教育,由科研集体各老师介绍各自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研究生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可选任何一位或者多位老师作为自己的科研指导老师,老师也可接触自己所看中的研究生,双方通过相互了解之后进行教与学。研究生在确立明确学习方向后,通过参加科研项目研究任务,有助于他们了解本学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增强研究生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调动研究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激发科研创新热情。

其次,科研集体指导,可以促进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高。在科研集体指导中,研究生可以利用多位导师的优势资源,比如,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将明显增加,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增加,学术氛围将更加和谐,学术气氛也越来越活跃。良好的学术活动条件的建立为学术交流和讨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方便条件,在导师引导下,激发了研究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多次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将会有效促进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高。

最后,科研集体指导,可以促进研究生创新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科研集体指导中,研究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博硕类型也不同,但却具有较为相近的研究方向、相似的科研环境和工作要求、较多的共同语言,使研究生参与集体活动频率增加,其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都将得到加强。另外,导师与研究生朝夕相处,他们身上的许多优秀品质都将对研究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科学精神的发扬,敬业精神的传递,渊博知识的掌握,优良作风的熏陶,团队精神、进取精神、处世方法的养成,健康心理的塑造,创新思维的启发等[4]。在这些有形或无形的言传身教中,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比较容易在研究生心中树立,其效果远远胜于一些说教式的活动。

三、结束语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飞速发展,个人的能力越来越显得有限,进一步加强合作精神,实现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生中实施科研集体指导,无论是对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质量、还是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活跃学术气氛、提高科研水平都将起到很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石共文,向英明.培养机制改革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J].当代教育论坛,2008,(7).62-63

[2]李保仁.以提高质量为主线开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新局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45(2).

第3篇:课题研究的创新性范文

【关键词】 科技评价 创新型国家 第三方评价

一、引言

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按2012年全球创新能力指数排名,瑞士居第一,其次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中国排在第20名。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006年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科技评价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创新型国家非常注重科技评价的工作,他们认为科技评价制度建设是科技评价活动健康发展的保障基础。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科技评价制度建设,经过多年的评价实践和努力,建立起了适合自己国家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并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相对而言,我国的科技评价工作大大落后于西方,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创新型国家科技评价的宝贵经验,对完善我国科技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型国家科技评价体系特点

科技评价活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随后日本、法国、德国以及瑞士等国家也开始进行科技评价工作。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科技评价体系是从属于科技管理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涉及组织机构、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内容,科技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取决于评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效性。

1、多层次的评价机构

纵观创新型国家科技评价机构的设置情况,一般分为议会层次、政府层次、科研院所三个层次。由于各国历史背景不同,从事科技评价工作的机构设置也有所不同。如美国、法国及德国科技评价组织机构设置健全,三个层次的评价机构并存而立。法国的科技评价机构更有第四层次的独立第三方中介科技评价机构,如法国科技创新与转移有限公司,提供了从项目评价到市场调查、再到后期跟踪的全方位服务。而瑞士的评价机构主要是瑞士科技顾问委员会,该委员会是联邦政府的科技政策评价机构,其中瑞士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和瑞士科技研究中心都隶属于科技顾问委员会。

日本政府1997年8月出台的《国家研究开发评价实施办法大纲指南》指出,评价主体是独立于被评价机构和评价委托机构的第三方,规定评价机构不能随意设立或撤销。日本的科技评价组织机构非常庞大,分为以下四个层次:综合性科技评价机构和由国家直接管理开发的事业评价机构、专业性评价机构、企业性评价机构、各研究机构内部也设有评价机构。

2、多角度的评价范围

创新型国家的科技评价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机构、科技人员等与科技活动相关的各领域,且创新型国家大都对科技活动过程开展了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和跟踪评价。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这些国家侧重点不同,法国规定所有拟立项的国家级项目必须经过评估后才能实施,德国科技评价活动更重视对项目的事后评价,而日本对于竞争性资金资助的课题,以事前评价为主,除短期的和小金额的课题以外,还要进行事中评价和结果评价。重大的研究开发成果,在研究开发课题事前、事中评价之后,各部委还要进行跟踪评价,在评价其影响和效果的同时,还要验证以往的评价是否妥当。

3、多维度的评价标准

在长期的科技评价实践中,上述创新型国家组成评价联合体,制订了评价行业共同遵循的评价标准,以期提高评价工作的规范性与专业性。目前国外科技评价标准的结构、维度等已较为统一,如美国教育评价标准委员会1975年颁发的项目评价标准,该标准由可行性、正确性、实用性、精确性四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下包含若干标准,用于保障评价活动的质量。德国评价标准选取可行性、实用性、公平性与精确性这四个维度,更加强调了评价人员能力、评价效率及公平性等要素。瑞士评价联合体的评价标准虽然与美国一样选取了可行性、正确性、实用性、精确性这四个维度,可是每个维度下的具体标准却不完全一样。

4、多种类的评价方法

科技评价方法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现在仍处于研究和探索中。目前,各国根据其不同的科技评价发展状况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如美国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同行评议为主,以案例分析、文献计量分析及指标分析等为辅。而瑞士是典型的以定性评价为特色的国家,主要以外部专家的同行评议与定性评价为主。法国则采取同行评议制。德国主要依靠同行评议,事前评价方法是展望分析,而事后评价则是回溯评价。日本则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但是针对不同性质的研究课题,评价机构则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包括总体评价法、经济评价法及复合评价法等。

5、多样化的评价指标

创新型国家开展系统的科技评价工作时间较长,在数据收集与定量分析方法上日趋成熟,具体的评价指标也日益丰富。如美国对政府委托式的应用研究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时,以合同中所列条款为主要依据,综合专利情况和应用情况给出客观评价结果。瑞士对基础研究项目的立项评价重点考虑项目的科学价值、原创性、采用的方法及申请者的资质。应用型研究项目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意义、科技意义、潜在市场、可持续发展性、工作计划清晰度以及预算规划。法国评价科技项目的重点内容是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以及市场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德国评价基础研究项目参考标准涉及的数量与质量、引用率、是否被国际权威文献摘录、获荣誉称号次数、参加学术活动次数等。日本有关安全或环境方面的科技项目主要从经济社会的角度而非技术角度进行评价,在科技评价过程中注重发掘创新人才,更看重他们的科研创新潜力。

6、多渠道的专家选择

创新型国家在进行科技评价活动中十分重视对评价专家的选择,在评价程序中专门对评价专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对于评价专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每位评价专家收到项目评价材料时,会附上评价须知和利益冲突与保密声明,对评价专家的公正性提出具体而严格的要求。

瑞士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的评价专家来自于大学与私人咨询机构,为维护评价专家的独立性,评价的直接委托方不能决定专家的选择,但是为保证评价过程的公平,被评方有权对专家的选择及得出的专家报告发表自己的意见。瑞士特别强调在评价中聘用国外专家,德国进行同行评价活动中的专家也多数来自国外,法国的科研机构评价委员会中1/3人员聘请国内外专家,这可为本国带来专家所在国的评价经验,日本对国家特大型科技计划的评价,也会选择适当比例的第三方外部评价专家,既不属于评价机构,又不属于评价委托机构。

7、多元化的评价程序

创新型国家开展科技评价活动的基本程序类似,但每个国家又有其特色的一面。美国制定了严格的科技项目评价程序:首先评价机构论证自身是否有能力承担项目,再由评价专家开始项目评价的筹备阶段,制定评价方案、评价指标、调研提纲,进行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最后评价小组起草评价报告举行听证会。

法国在实施评价过程中,每位专家都会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论证报告,再汇总一份综合评价报告,根据初步鉴定意见,举行听证会,与被评对象代表和主管部门进行三方商谈,对初步鉴定意见进行研究和讨论,最终独立地完成两份评价报告,一份提交政府供决策参考,另一份交被评估单位。

被评价方首先进行自评价是瑞士与德国科技评价的一大特点,自评价对于被评方是一个自我反馈的过程,而专家们也可以通过对被评方的自评价进行研究,避免走弯路,最后举行听证会,汇总自评价报告、评价机构调查评价结果、专家外部评价和评价对象的意见,形成最终评价报告。

三、对我国科技评价工作的启示

在分析和了解上述创新型国家科技评估活动的特点和经验后,我国的科技评价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启示,以完善我国的科技评价工作。

1、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保证评价过程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科技评价活动的基本原则,国外评价实践的经验表明,评价的独立程度越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越大。国外隶属于政府层面的评价机构,都独立进行评价活动,不受政府的行政干预,政府在评价活动中实行出资人和评价者相分离的制度。2012年9月23日国务院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同时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因此,要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有效,必须保证科技评价机构的高度独立性。首先,改变传统的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可以借鉴股份公司内部管理的“防火墙”原则,将评价机构与政府隔离开,建立第三方评价模式,即政府作为出资人与委托人成为第一方,被评价者为第二方,第三方则是独立于政府和被评价者的科技评价机构,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自律组织,可以发展为科技评价中介机构。其次,在费用问题上,要给予评价机构资金的独立性。由政府出资,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评价活动,这样出资人(政府)和评价执行者之间既建立了互相监督的机制,又改变了传统的政府既当教练员、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减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最后,效仿法国赋予评价人员独立的身份。评价人员都必须从国家科学技术协会取得从业资格,否则所作评价无效,将评价责任落实到个人,如存在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完善专家选择机制,提高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专家的遴选和信誉度对科技评价的可信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不同的评价机构使用各自不同的专家库,专家的准入条件也不是太严格,为避免专家受行政领导或相关“人情”专家过多地干涉评价工作,应建立健全评价专家的资格审查制度、信誉制度及动态轮换制度。专家选择的前提是专家识别,而专家识别标准包括专家的社会属性、学术水平、评价水平及专家参加评价工作所反映出的态度。同时还要定期对专家信用进行反评价,将专家反评价与项目评价相结合,这样可避免评价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和人情网。在对项目立项评价中,多采用同行评议,评价专家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聘请国外的,对我国来说,引入国外专家的参与不仅能促进我国科技活动质量的提高,还能为我国带来专家所在国先进的评价理念与经验,对于处于探索发展中的我国科技评价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防止专家在评价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与人情关系,还应建立完善的专家数据库作为筛选专家的依据。

3、丰富后评价指标体系,扭转评价目标价值取向

为防止人为因素的干扰,计量统计法被广泛运用于各行业的职称评定、晋升、科研成果奖励的评审及科研项目的资助。目前文献计量法是国内应用最多的一种评价计量方法,以专利、论文、著作和引文为评价指标。科学论文是科学技术产出的一种形式,我国习惯性将在SCI作为评审科研人员业绩或科研成果水平高低的标准,体现了科技评价工作中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刊物的影响因子及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是有意义的,但高质量期刊并不代表高质量论文,将论文数量用来判断论文的内在价值及进行科技评价,只宜作为参考指标。应时刻将为什么评、评什么、如何评(即价值导向、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循环检验确定是否一致。而专利作为科技项目研究成果之一,有着重要的评价意义,但是只注重成果数量的评价相对简单,随着国家专利战略的推进,在科技项目后评价中,专利不仅仅只看重数量,更要看重质量,以及成果转化后的价值。

4、加强科技项目跟踪评价,完善科技评价体系

国外科技评价是全方位的,涉及事前、事中及事后全过程,并且对科技评价活动实施全程跟踪评价。而我国科技评价重在对科技成果进行鉴定和奖励,对重大科技项目的跟踪评价往往没有实质性展开,实际上对于重大项目的跟踪评价有助于后续科技项目的立项决策和跟踪管理。跟踪评价是在科技活动完成一段时间后的后效评价,后效评价时间的确定至关重要,要分行业划分进行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如计算机软件业,其发展更新较快,一般选择2年后进行后评价,而生物医药行业试验时间较长,成果转化需要较长时间,则一般在5年后开始实施后评价。

(注:课题来源:新疆科学技术协会专项经费项目“新疆财政科技投入评价体系研究”(编号:xjkx20120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齐艳伟:美国科研评估体系对我国科研管理的借鉴[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4).

[2] 鲍悦华、陈强:科技评估:瑞士的经验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8).

[3] 顾海兵、姜杨:法国科技评估体制的研究与借鉴[J].科学中国人,2005(5).

[4] 陈乐生:德国科学评估经验及其对中国科技评估实践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8,29(4).

第4篇:课题研究的创新性范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临床疗效;安心颗粒;替罗非班

[收稿日期] 2013-12-16

[基金项目]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GXNSFA013215)

[通信作者] *卢健棋,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Tel: (0771)5848656, 13977138039,E-mail: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ction,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近年来,该病的治疗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冠脉内膜增生,使得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1-2],改善了AMI患者近期预后。然而这种非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同时也造成支架植入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显著增加了血管内膜延迟愈合和晚期管腔丢失的发生率[3-4],降低了社会卫生经济效益。

血管内皮可以通过产生和释放多种血管活性因子,抑制或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维持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间的相互平衡[5]。而任何动脉介入治疗均伴有内皮细胞损伤,如何促进药物支架植入后再内皮化已经成为了AMI治疗的后灌注时代的一个重要议题,有专家也提出了药物涂层球囊和内皮友好型药物支架等新理念,不过目前还缺乏突破性的进展和肯定的疗效[6-7]。既往研究发现,安心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8],可明确改善心肌缺血症状[9],并减少冠心病介入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0]。为了解安心颗粒对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中医证候学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情况,笔者进行了应用安心颗粒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 PCI术患者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纳入标准 符合国际卫生组织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者;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11],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应症,并接受PCI的患者;患者知情同意配合。

1.2 排除标准 ①对受试药品过敏;②已知的凝血障碍,血小板异常或血小板减少病史,血小板计数小于1.5×1011·L-1;③活动性内出血;④近期(1年内)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或有临床意义的泌尿生殖道出血;⑤治疗前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 180 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110 mmHg);⑥急性心包炎,慢性血液透析;⑦1年内的脑血管病史,1个月内大的外科手术或严重躯体创伤史,近期硬膜外的手术;⑧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的患者。

1.3 一般资料 120例病例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AMI患者,所有入选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 SPSS 软件进行随机化分配,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2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冠脉病变支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本研究方案和知情同意书在研究开始前已递交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议,并获得审查批件。

表1 一般资料的比较(n=60)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ommon data between two groups(n=60)

1.4 治疗方法 2组患者PCI术前30 min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口服氯吡格雷300 mg,并予盐酸替罗非班负荷量10 μg·kg-1在3 min内推注(肾功能不全者或大于70岁者负荷量减半),继以0.15 μg·kg-1·min-1持续泵入36~48 h。术中予肝素(100 U·kg-1)抗凝,手术每延长小时补加肝素2 000 U。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PCI术前30 min给予安心颗粒(方药组成:人参、桂枝、瓜蒌壳、水蛭、茯苓等,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中心提供,含生药4.5 g·g-1配方颗粒)负荷量(大剂量)1.6 g·kg-1,温开水冲服,并继以0.8 g·kg-1·d-1量(中剂量),分3次温开水冲服,持续4周。2组患者均于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口服和依诺肝素皮下注射,有适应症者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

1.5 观察指标 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采用ELISA法测定。TF测定试剂盒由Diagnostica公司提供。vWF测定试剂盒由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于术后6 h行vWF和TF测定。

ST段回落心电图分析:选取术前30 min、术后90 min心电图,采用sumSTR法分析抬高的ST段回落情况,测量术前与术后梗死相关的所有导联上ST段抬高总和(sumST),计算其回落百分比(sumSTR),即术前与术后sumST的差值除以术前sumST。

在术前和术后第4周末评定中医证候积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2]的标准制订计分标准。将主要临床症状按轻重程度分为3级,分别计以1,3,5分,无症状者计0分。中医证候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改善率>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中医证候改善率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中医证候改善率

出血并发症按TIMI出血分级标准。大量出血:包括大出血和颅内出血,血红蛋白降低≥50 g·L-1或红细胞压积降低≥15%;少量出血:包括自发血尿、呕血或咯血,可察觉出血引起血红蛋白降低≥30 g·L-1或红细胞压积降低≥10%,未察觉出血引起血红蛋白降低≥40 g·L-1但≤50 g·L-1,或红细胞压积降低≥12%但≤15%;不明显出血:失血未达上述标准。

血小板减少症分级标准为:轻度,血小板计数

1.6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纳入研究的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无脱落病例。

2.1 组织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比较 术后6 h,治疗组组织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2 组织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比较(±s,n=60)

Table 2 Comparison of TF and vWF between 2 groups(±s,n=60)

2.2 心电图分析 术后90 min,治疗组ST段回落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3 心电图比较(±s,n=60)

Table 3 Comparison of electrocardiographic findings between 2 groups(±s,n=60)

2.3 证候积分及证候改善的疗效分析 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比较,以及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各组病人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发生情况 2组病人均未发生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

3 讨论

药物洗脱支架的问世为征服血管再狭窄、减少靶部位血运重建治疗提供了新的武器。它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冠脉内膜增生,使再狭窄的发生率得以降低。然而这种非选择性的抑制作用也影响了支架植入后冠脉内皮的修复。研究显示,支架植入术后及早形成完整的血管内皮层,

表4 证候积分(±s,n=60)

Table 4 Comparison of syndrome integral between 2 groups(±s,n=60)

注:与本组疗前比较3)P

表5 治疗效果比较(n=60)

Table 5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outcome between 2 groups(n=60)

对血管功能的恢复和防止血栓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vWf是内皮功能损伤的一个敏感指标[14],它在调节血小板黏附受损血管内皮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当内皮细胞受到刺激或损伤时,可分泌vWf,促进血小板黏附,导致血栓形成[15]。有研究指出血浆vWF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临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用于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判断ACS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16]。而当动脉斑块破裂后释放的TF则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启动因素,它所激活的外源性凝血途径是导致血栓形成和ACS发生的关键。未得到满意控制的ACS患者TF水平会保留在较高水平,提示存在斑块不稳定状态,可导致心肌缺血反复发生,通过测定血浆中TF含量可评价局部血栓形成、冠状动脉闭塞及临床并发症的风险程度[17]。

安心颗粒是全国名老中医方显明教授研制的验方,已于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已应用多年,既往研究表明该方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症状[18],减少介入手术相关的心肌损伤[19]。该方由人参、桂枝、瓜蒌、水蛭、茯苓等中药组成,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安神益心为君,桂枝通阳行脉,助阳化气为臣,瓜蒌理气宽胸,化痰泄浊,水蛭活血逐瘀,通脉散结,同为佐药,茯苓益心脾宁心安神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逐瘀之功效。

在本研究中发现,安心颗粒对AMI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学尤其是自汗乏力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明确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冠心病患者平素时有胸痛,动则尤甚,冠脉梗死时则胸痛甚,汗出肢冷,伴有濒死感,气虚血瘀表现明显,安心颗粒大补元气,活血逐瘀,与其病机甚为契合,且方中以人参为君,补气之功尤为突出,故对自汗乏力等气虚表现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安心颗粒可显著降低AMI患者介入术后6 h血浆vWF及TF水平,提示内皮功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对维持血管正常生理功能有一定作用,并且没有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提示安心颗粒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机制有可能与对内皮功能的保护有关。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可扩大样本量和增加中心数量,进一步验证安心颗粒对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借助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手段对其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从整体和微观层次来阐述益气活血法对心肌梗死的疗效机制,为益气活血法改善梗死后血管功能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Morice M C,Serruys P W,Sousa J E,et al.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a sirolimus-eluting stent with a standard stent for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J].N Engl J Med,2002,346(23):1773.

[2] Moses J W,Leon M B,Popma J J,et al.Sirolimus-eluting stents versus standard stents in patients with stenosis in a native coronary artery[J].N Engl J Med,2003,349(14):1315.

[3] Finn A V,Kolodgie F D,Harnek J,et al.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delayed healing and persistent inflammation at sites of overlapping sirolimus or paclitaxel-eluting stents[J].Circulation, 2005,112(2):270.

[4] Daemen J,Wenaweser P,Tsuchida K,et al.Early and late coronary stent thrombosis of sirolimus-eluting and paclitaxel-eluting stents 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data from a large two-institutional cohort study[J].Lancet,2007,369(9562):667.

[5] Celermajer 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does it matter? Is it reversible[J].J Am Coll Cardiol, 1997, 30(2): 325.

[6] 吴轶喆, 沈雳, 葛均波. 新一代冠状动脉支架的研发方向——“内皮友好型”药物支架[J]. 上海医学, 2012, 35(3):250.

[7] Cortese B,Micheli A, Picchi A,et al. Paclitaxel-coated balloonversus drug-eluting stmt during PCI of small coronary vessels,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The PICCOL.ETO study[J].Heart,2010,96(16):1291.

[8] 方显明,杨建设,顾国龙,等.益心脉颗粒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2):78.

[9] 方显明, 肖柳华, 杨建设.益心脉颗粒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30例[J].陕西中医, 2002, 23(12):1092.

[10] 程胜军,方显明,何劲松,等. 安心颗粒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J].中医杂志,2010,51(7):603.

[1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9, 37(1):1.

[1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13] Banerjee S,Brilakis E,Zhang S,et al. 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 mobilizati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Atherosclerosis, 2006, 189(1):70.

[14] Schumacher A, Seljeflot I, Sommervou L, et al. Increased levels of endothelial haemostatic markers in patients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Thromb Res, 2002, 105(1):25.

[15] 潘三葱, 秦中胜, 韩麦丰, 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 vWf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 15(6):417.

[16] 陈美娟, 徐佳, 屈晓冰.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评价[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8):2115.

[17] Sabatier F, Roux V, Anfosso F, et al. Interaction of 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 with monocytic cells in vitro induces tissue factor-dependent procoagulant activity[J]. Blood, 2002, 99(11): 3962.

[18] 莫云秋, 王强, 方显明, 等. 安心颗粒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2(5):341.

[19] 张以昆. 安心颗粒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标志物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12):1420.

Effect of Anxin granules combined with tirofiba o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el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LU Jian-qi, HE Gui-xin, PAN Chao-xin, WEN Zhi-hao, ZHANG Yi-kun, FANG Xian-ming,

GUO Tai-hua, PAN Ai-ping, WU Hai-shan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23,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nxin granules combined with tirofiban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Patients after el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One hundred and twenty AMI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given Tirofiban 30mins before PCI .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ded Anxin granules 30 mins before and after PCI. Tissue factor (TF) and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were tested at 6 hours after operation. Syndromatology alte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and bleeding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t 4 weeks after operation. Both TF and vWF at 6 hours after operation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P

第5篇:课题研究的创新性范文

关键词:职校数学 课题研究 思考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以亲身体验为宗旨。这种学习方法有以下一些特征:自主性、广泛性、问题性、研究性、过程性、实践性、创新性、协作性、综合性、 开放性等。

一、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性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研究性学习贯彻“自由选题、自主探究、自由创造”的原则,即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由学生自主开展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研究探索过程中要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中也将遇到自己不熟悉的、甚至从未见过的新问题,在心态方面,教师也有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权威”,教师牵着学生走,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是“指导者”,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帮助学生选题,给学生以点拨引导、提供信息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关注,做好记录,并进行评价。

二、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和科学方法,使学生获得参与研究探索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三、课题研究强调合作学习

1.学生与学生合作

课题研究小组以4~6人一组,在课题研究中大家分工合作,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共同切磋、相互争论、相互补充,能者为师,在争辩中激发思维的火花,在争辩中获得真理。每位学生在小组中均可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智力特点,取长补短。

2.学生与教师合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虚心向同学和老师学习,要引导学生乐于把自己的经验与同伴分享,要发动学生始终全员参加。

3.教师与教师合作

无论是学生的调查报告、小论文还是教师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教学计划、教案,还是教学总结、教学评价、课题阶段性总结,都需要课题组内教师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仅靠一个人单枪匹马是很难完成的。

课题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即“教学相长”,它为全新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有利于教师知识的更新。

四、课题研究是综合过程

课题研究有益于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课题研究是一个提高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三年来,笔者学校学生共撰写了500多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小论文、数学作文,其中收录在学生论文集中的就有94篇。学生们还制作了100多件立体几何模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学生小论文题材十分广泛,既有教科书中的课题研究题目如: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线性规则的实际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等,又有教科书以外的课题,如《铅球问题》,利用数学和物理知识独立地研究出推掷铅球的最佳角度是38°~42°,乃至推广到火炮上应用,实现“数字化炮兵之梦”,在实现我国国防现代化方面有重要意义。从《太阳伞的撑法》到《荡秋千的奥妙》,从《图论和染色问题》到《奇妙的纸带》,从《你了解足球吗?》到《一张纸可以重复对折多少次》……学生小论文题材广泛,异彩纷呈。

五、课题研究的评价

对学生课题研究的评价,应将重点放在同学们的参与程度和交流合作的态度上。先由学生自评、互评,然后任课教师给予点评。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讨论来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绩。评价主要是正面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六、课题研究的收获

第一,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数学要“做中学,研中学”,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写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数学素质。第三,课题组的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及课题研究、教学实践,转变了教育理念,推进了素质教育。同时,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得到了最佳结合与落实。老师们通过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一大批教科研

第6篇:课题研究的创新性范文

关键词:课题研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66年就提出了“教学应被视为专业”的观点。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明确之后,最重要的发展因素就是师资。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保证,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由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尽快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呢?笔者认为,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重要途径。

一、课题研究促进高职教师职业知识水平的提高

(一)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理论水平

高职教师除了应具备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以外,还应熟悉掌握必需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相关理论。从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立项的25项课题来看,课题研究已带动了不少干部教师学习国内外最先进的高职教育理论,开展比较研究,探讨学院自身的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实践,进行专业、学科建设的改革实践等。诸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们重组专业课程结构、编制教材、实训指导书,开发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学习归因理论,引导学生正确的积极归因,消除隐性负面因素,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学习人本主义理论、精细化管理理论等,开展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就业指导方面的研究等等,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理论的拓展和水平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有利于形成复合型、全面发展的教育者

时代要求高职教师不该仅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学者,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不仅要精通专业性知识,还要有相应的社会实践知识的积累,不断更新现有知识的能力。这样的教师,讲起课来才能纵谈古今,旁征博引,指导实践才能得心应手,有的放矢。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需要诸多方面的知识,这就必然促使教师加强学习,不断补充、扩展、更新、深化各领域的知识,加快知识的积累,诸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逻辑学、经济学、管理学、人才学、技术学等等,以适应开展教育科研的需求,这其中也就构建起了教师新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这样的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解决在高职教育中应该讲什么、怎样讲的问题,以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

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开展教育科研,为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教师们通过自学、讨论、调研、访问等多种形式学习高等教育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树立职业教育新理念,走出校门,向名师学、向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学,部分教师为了研究的需要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研讨会、积极进修、主动学习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总之,通过课题研究的推动,学院不少教师已把构建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作为自己专业发展追求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促进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水平的提升

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性,学科专业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育专业解决“如何教”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一使命决定了高职教师应该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一)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执教能力

教师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最了解实践中亟须解决的难题和理论上存在的困惑之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正可以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教育科研为教学注入了科学的成分,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因而能赋予教学以更强的生命力。离开了教育科研,教学就会变得机械、呆板、周而复始,无法实现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教师个人通过参与课题研究,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现象和问题进行审视、分析、探讨、研究,最终解决问题并获得自身的发展,这种自我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基础,更是提升自我的一种手段。反思过后,我院许多教师能够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尽量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职业训练的过程演示和职业方法的设计,有的教师还亲自动手制造教学模型,研制新的教学仪器设备,开发教学多媒体课件等,自己获得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提高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教育科研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过程,每一项研究成果都具有相对性和阶段性,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创新,才能使教育教学常教常新,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教学即科研,科研即教学”的思想,随时总结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先进的经验,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精心选题,科学立项,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

勇于探究、敢于创新是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必备能力,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不断提高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手段。立项、研究过程更需要步步创新,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途径、创新手段、创新模式、创新理论。

教师们以课题为统领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加速了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在不断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德育素质综合测评体系等都在随着课题研究的进程不断完善,在探究、创新中教师们提升了自身的执教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促进高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要做一名称职的高职教师,必须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和人格,需要有一种愿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付出的奉献精神。课题研究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可以提升教师的这种师德水平。因为课题研究是件很辛苦的事,教师们从选题立项到查阅大量文献、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内外调研、访问,经过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摸索,每一步的研究都浸透着辛勤的汗水。平时研讨,大家合作交流,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接受任务,同心协力,共同面对,最终的研究成果是课题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以说,没有奉献精神、没有高尚师德就很难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况且,开展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受益,在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所思所想所为无不是围绕这个根本。可以说,开展课题研究是教师们提升高职教育必备能力、提升育人能力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正是师德水平的提升过程。

四、课题研究促进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桥梁,如果一个教师在学校里就是上课,不知道将来在业务上有怎样的发展,那他就会心存不安,感到迷茫,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这对于学院和教师自身来讲都是一种很大的损失。因此,学院应该为教师营造专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其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而课题研究是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而且课题组是一种学习组织,课题研究需要理论的支撑,个人独立的思考,同事之间的切磋和互助,在定期不定期的课题研讨中,产生思想火花,生成新的知识,促进教师及群体的共同成长。

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工作不仅构建了师师互动、师校对话的平台,还搭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使教师开阔了眼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推动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教师们学习研究的自觉性、积极性明显增强,课堂教学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撰写各类论文、研究报告等,由于“有米下锅”,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

见[Z].教高[2002]5号.

[2] 胡小凤,徐建伟.论职业学校教师科研主体意识的提升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3] 吕巧芳.教师团队精神培育策略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7,(6).

[4] 林金良,黄东昱.从学校管理视野看高职教师专业发

展的障碍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

(9).

Develop Subject Study to Promo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BAI Jing

第7篇:课题研究的创新性范文

关键词:学校主课题研究;区域教育科研部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3-0041-03

学校的主课题研究具有引领学校办学方向和特色发展的功能,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笔者在课题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校主课题研究目标明晰、过程有序、研究扎实、成果丰硕,而有的学校却问题很多,迫切需要教育科研部门适时介入,以帮助学校提高主课题研究的实效。

一、学校主课题研究问题分析

1.主课题研究认识不够

有的学校对于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够,只是把主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金字招牌”,导致主课题研究华而不实、空泛虚浮,不能很好地引领学校办学,不能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有效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认识不够,重视不足,有的学校在立项前没有对主课题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与论证,从而导致学校对课题的内涵没有深度把握,对课题研究的目标没有明晰了解,对课题研究的进程没有整体布局。个别学校甚至还没有将课题研究具体落实到人,只是拿平时与课题研究关系不大的常规工作,如教师读书活动、集体备课活动、青年教师拜师活动、教研组开课等,来充作研究活动。可见,缺乏认识高度的主课题研究带来的只能是虚假与应付。

2.主课题研究引领不足

随着教育的发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在积极倡导学校走内涵发展、文化引领的办学之路。目前,苏州市吴江区正在推进学校教育转型,这要求学校主课题更要切合新时期发展的实际,能够对学校办学进行高位引领,能够反映学校的文化价值取向,能够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而不能割断历史,不能刻意创新,更不能盲目克隆。但在课题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学校的主课题并没有扎根学校文化,与学校办学风马牛不相及;有的学校的主课题视野非常狭窄,只能观照学校办学的局部,甚至只关注一些具体的项目,不能统领全局,也没能做到与时俱进;也有的学校的主课题好高骛远,一味求新求变,放弃了学校原来的办学传统与研究基础,“拍脑袋”另起炉灶,使得主课题研究犹如镜中月、水中花,难以落实到实践层面。这些主课题都没有做到传承、整合与创新,研究很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主课题研究目标不明

学校的主课题研究应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应有清晰的蓝图与愿景。但是在调研时,我们发现,有的学校对于主课题的内涵、外延、特征、价值等前期性研究不够,导致研究具体指向不明晰,不知道研究到底要达成怎样的目标,使得研究过程沦为“盲人骑瞎马”的乱撞乱闯。有的学校由于主课题研究目标不明,导致子课题研究无所适从、各行其是,子课题与主课题之间、子课题与子课题之间关系混乱,无法集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目标不明的主课题研究带来的只能是离散化、形式化。

4.主课题研究落实不力

学校主课题研究的进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课题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严重脱节,形成研究与实践“两张皮”的不良现象。学校主课题研究之所以难以落到实处,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学校对主课题研究重视度不高,立项之后就高高挂起,主课题研究变成了“空中楼阁”,只等着写结题报告“顺利”结题了;另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学校对主课题研究分解不透,导致很多本该属于主课题研究的内容没有囊括,很多需要依靠一线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项目没有纳入,使得研究成为“空对空”的过程,难以着陆为有效的实践。

5.主课题研究提炼不精

学校课题研究需要落实为行动,但同时也要在行动研究中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经验、结论、观点,甚至是思想、理论。学校主课题研究承担着促进学校发展的重任,更需要在研究中提炼出具有纲领性、指引性的教育哲学、文化主张、发展理念等。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校的主课题研究普遍提炼度不够,学术味不浓。有的学校在开展主课题研究时,让研究仅仅停留在了实践层面,做了很多具体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具体的研究成果,也积累了很多过程性的研究资料,却没有对课题研究中实施的策略、获得的经验、遇到的问题、难解的困惑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更没有将研究过程进行归纳、总结、提炼,以形成具有理论含量的课题研究成果。

二、区域教育科研部门介入学校主课题研究的策略

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源有很多,除了学校科研意识不够、科研能力不强以外,还和学校与区域教育科研部门缺乏沟通、协调与合作有关。如何才能让学校的主课题研究更为扎实有效?笔者认为,从区域教育科研部门的角度来看,除了对课题研究进行常规管理之外,更要强化服务学校科研的意识,在学校课题研究进程中适度介入、适时参与,帮助学校切实提高主课题研究的实效。

1.注重对课题申报材料填写的培训指导

对于学校教师来说,学校主课题申报材料的填写是一项名符其实的技术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区域教育科研部门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吴江区教科室通常会在省规划课题申报前进行全区课题申报者培训会议,围绕课题选定的方向、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与研究的价值、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研究成果和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分析等七大板块的填写,逐一进行辅导培训,使得学校主课题申报者不但明白课题申报书的基本板块分别是什么,更明晰了这几个板块为什么要填写和具体怎样填写。这样专业而务实的培训活动,一来让学校对于主课题研究更加重视,二来也使得申报者的课题申报书填写更科学规范,极大地增加了主课题顺利立项的可能性。

2.注重对课题选题方向定位的策划引领

学校主课题的定位是在哪里?选题方向是什么?对学校的办学有什么引领作用?……要回答好这些问题,需要区域教育科研部门提前介入,与学校课题团队一起,根据区域教育发展的要求,根据学校的传统和现实,策划、论证主课题的定位与选题,对课题的整体布局进行谋划。在组织学校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时,吴江区教科室不但自己提前介入,而且还邀请省教育科研部门的专家,对各个学校申报的主课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指导之后,学校主课题的方向更加明确,选题更加科学,定位更加准确。有的学校主课题选题从大处着眼,研究学校整体的办学走向与文化建设,让研究统整学校的各个方面工作;有些是小处入手,以小、新、精的视角,选题求精求深,凸显学校的亮点与特色,打造学校的优势品牌,借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3.注重对课题关键阶段研究的适时参与

作为课题管理部门,区域教育科研部门不可能关注到学校主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但是,在课题研究进入关键阶段之时,如开题论证、中期汇报、结题论证等,区域教育科研部门应该及时介入,帮助学校走好这些关键的步骤。“十二五”课题集中开题期间,吴江区教科室就走遍全区每一所学校,与学校展开充分的合作,帮助学校厘清主课题研究开始阶段的主要工作。对于区域内的6个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区教科室还邀请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专家进行现场开题论证。在“十二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区教科室成员又进行了务虚思考与务实践行相统一的课题研究调研,了解学校主课题研究开展了哪些理念层面的深层次挖掘,取得了哪些进展,今后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有哪些调整,在实践中又做了哪些具体的课题研究工作,最后还要了解学校在主课题研究中是否觉得推进乏力、遇到哪些困难困惑等等。区域教育科研部门的适时参与,使得课题研究在关键阶段都能做到顺利过渡,有效推进。

4.注重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的规范常态

在学校主课题研究过程中,区域教育科研部门除了日常要深入学校指导并参与研究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课题研究的实时监控。目前,苏州地区都实行了课题网络化管理,要求学校将课题的研究方案、学习资料、研讨活动、学期汇报、研究成果和成果鉴定等内容及时上传到课题网上,作为课题研究的过程性原始材料。吴江区教科室也制作了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网,要求区域内各校将各级各类规划课题和区学年课题按苏州规定的六大板块及时上传。区教科室平时非常注重课题,特别是学校主课题的过程性监控与管理,经常查看网上各校主课题的研究动态,及时掌控课题研究的进展与动向。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与学校一起调整学校主课题研究的思路、手段、途径等,使得主课题管理走向务实、走向常态。通过常态化管理,也能督促学校将主课题落地生根,有效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从而让学校主课题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做优实践,做实研究。

第8篇:课题研究的创新性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生;选题;引导

当前我省高中阶段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 并新增了《研究性学习基础》这门课程,这一课程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较为新颖,从目前开展的情况来看,皆是处于没有实践经验的探索阶段。为了提高《研究性学习基础》这门课程的实践价值,教师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出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课题,并向其介绍研究方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现笔者将针对中学生完成课题工作展开相关探究。

一、从选题角度引导

1.从客观角度而言,对《研究性学习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各项研究性的活动,亲身感悟探索问题的实践过程,体验研究问题的层次感,同时也能启发他们对社会、人生、自然界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从而激发其探究问题的欲望,并帮助他们形成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特点。在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的选题是尤为关键的。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更能让学生在课题选择的思考中提高理性思维的品位,进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课题是培养其创新思维的开始,是探究问题的根本。对此,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完成课题的选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于广大高中生而言,是第一次接触课题,因此在引导其完成课题时应从具体可感的问题着手,尽量避免选择范围大且空洞的课题。

(2)尽量选择形象生动的描述课题,力求让学生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乐趣,从而激发其兴趣;引导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范畴内选题,避免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空洞、乏味。每个课题小组成员各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确定一个更具可行性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3)引导学生思考所选择的课题是否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即所选课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选择课题要抓住问题的症结,明确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在课题研究中做到有的放矢。

(4)必须从创新的角度选择课题,对于前人已有所研究的课题应予以舍弃,以防课题研究的雷同以及研究意义的缺失。

(5)从微观处选择课题。从本质上而言研究课题就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应引导学生从耳濡目染的社会现象和身边小事中选择课题,以此凸显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例如,学校将实体围墙改造为阳光式栅栏围墙后,附近饭店员工抓住商机将盒饭送到围墙外向学生出售,这一幕被一位正处在寻找课题阶段的高一学生发现,并高兴地说:“我的课题找到了――外买盒饭与学校食堂饭菜的调查 ”。

(6)选择的课题应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虽然课题的选择应从微观角度出发,但应反映当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以及重大事件,这样才能凸显所选课题的研究价值。有一个课题组就是把热点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路人摔倒要不要扶的调查”。

2.课题既可以是教师确定,也可让学生自行选题。如果让学生自行选题,教师一定要认真引导,须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选好的课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和遴选。对于存在问题的课题,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内告知学生,并告诉学生课题的选择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以及重新拟题的建议、思路,以此保证选择的课题具有研究价值。要达到这一境界,需要教师在课题研究上具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否则,在引导学生选择课题时往往只能从空泛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空洞抽象的意见,让学生摸不着边,从而对其研究课题形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在课题选择中,教师一定要根据高中生的具体情况来引导其完成选题。具体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须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教育学强调任何教学工作都必须考虑学生的信心、积极性、思想状态、学习目的等诸多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甚至决定着学习的成功与否。林格伦曾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布鲁姆也曾说过:“兴趣是学习的魔力,唯有让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方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令其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成功。”可见教师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其内在潜能,让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主动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选题时,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兴趣势必要考虑其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如果选题的内容与其心理特点、认知结构相违背,学生经过努力却难以达到目的,则会令其产生挫败感,学习的积极性将大幅下降,甚至会因此而讨厌课题的研究。因而,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引导时,一定要充分结合他们的心理因素和认知结构,这不但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课题的选题,更能激发其对课题研究的兴趣。

(2)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教育学认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是增强其学习动机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激发其努力学习的动机。因而,在课题研究中,引导学生选题时,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太难会让学生在挫折中产生自卑感,太容易会让学生感觉课题的研究毫无实用价值,二者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选择的课题应难度适中,让学生通过认真的研究能自行完成,并且还应充分考虑到课题的实用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因为只有研究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课题的价值,才能让其在研究过程中产生成就感。

二、从心理角度引导

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对于心理不够成熟的高中生来说,课题研究更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因此,教师从心理角度加强对学生课题的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可如下操作:

1.教师要帮助课题研究者树立必胜之心。对于广大高中生而言,课题研究的确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少学生对课题产生了畏惧心理,在研究课题时开展各项工作总是缺乏自信,表现得较为悲观,从而对课题研究步骤的顺利实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此教师须从心理角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其充分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课题研究。只有让学生在课题研究上树立了足够的信心,才能令其圆满地完成课题研究工作,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2.教师要帮助课题研究者形成战胜困难的坚强品质。这是成功研究课题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课题的研究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果遇到诸如此类的难题,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是不可能有所突破的。只有那些面对困难,依然沉着冷静,并能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切困难去探寻解决难题方法的人才能有所成就。因而,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研究课题时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才能在课题研究上有重大突破。

3.教师要引导课题研究者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课题研究不是个人的工作,必须依靠每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对此可从以下两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一方面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有效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合作意识,没有合作意识,任何工作都将踯躅不前。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方能在工作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此外,还应让学生明白在合作分工时要彻底抛却过于依赖的思想,发挥自主性,并主动帮助合作伙伴解决遇到的问题,正确认识自己在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形成在学习中认真负责、主动沟通、通力合作的态度,并能主动维护与合作伙伴间的良好关系,形成较强的交际能力,从而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须让学生明白课题研究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一项需要多人通力合作的集体性学术工作。让其深入理解课题参与者的合作对于课题的顺利开展可以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以此强化其在课题研究中的合作意识。

三、从技术角度引导

课题选题工作完成后就进入实质性的研究阶段。开展课题的研究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或到实践生活中考察,获取经验性的认识,以此完成课题撰写需要的信息资料。可是作为教师是不可能整天和学生待在一起引导其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只能就其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引导,之后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究问题,撰写论文和相关报告。教师从技术角度可如下引导学生:

1.根据课题的中心列出提纲挈领的纲要,避免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的总纲领从微观角度列出更为细化的纲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题研究的内容。

2.学生在搜集文献资料时,一定要记下文献资料的类型(论著、本科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期刊论文、网络文章等),出自何处。使学生掌握如何从网络上搜集资料的方法,告诉他们怎样在中国知网、万方网等学术网上下载所需要的资料。学生搜集资料时应坚持客观性和多样性的原则。即学生对搜集的资料不能进行主观上的更改,而应保持原貌。此外搜集的资料不能过于单一,应体现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3.针对课题研究内容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社会调查、名人访谈等,以此保障课题研究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倘若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结果对课题研究帮助不大,应引导学生通过其他的方法获取有效材料。

4.在课题研究中要形成灵活机动的思想,不能过于死板,如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课题纲要存在问题可大胆进行修改或补充。

对高中生而言,教师的引导在其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能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否有教师的引导决定着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引导工作在课题研究中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具有实践性的引导意见,方能让学生顺利完成课题研究。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理念从全新的角度对学生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引导,助其在课题研究中取得建设性的成果。但是教师的引导并不是包办代替,而是从选题、心理、技术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掌握研究课题的方法,其终极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地搜集文献资料,深入社会调查,开展研究工作。学生终究是课题研究的主体,各项研究工作还需要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完成。教师的引导仅是为学生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从而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丽萍.中学教学研究的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03):55-56

[2]周翠萍.关于改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1):78-79

第9篇:课题研究的创新性范文

一、课题引领,创新教研策略

当前,课题研究与学科教研各自为政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使得大多数课题研究的成果停留在纸上而难以转化为教学效益,同时,许多教研活动却因缺少课题研究的引领而停留在“就课论课”的低水平重复上。为此,我们一直秉持“研为了教,教需要研”的基本理念。所谓“研为了教”,意指研究的课题只有聚焦教学、服务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对教学的指导作用;而“教需要研”,则指教学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予以潜心研究,方能把握其规律性,提升质量。在此基础上,我们创新了“以课题研究引领教研活动”的教研策略:一方面,从教研活动中努力提炼课题研究的问题,进而关照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以课题研究来引领教研活动,提升教研活动的水平。最终达至课题研究与有效教研的双赢。

(一)课题研究源自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与日常教学关系最密切的活动,大量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大多会在教研活动中暴露出来。因此,教研活动的内容便为课题研究的选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例如,《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后,如何在品德教学中贯彻落实“两纲”,就成为了教研的热点。基于此,我们及时将这一教研热点转化为了研究课题。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保障贯彻落实“两纲”的重要途径就是,引导教师们认识到,“两纲”要求与二期课改理念以及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在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相融相合、相依相从的关系,指导教师们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显性与隐性、低年级与中高年级、教材与生活、认知与情感等四对关系。

又如,近年来,在教研活动中反映出品德与社会学科育人价值落实情况不尽人意的问题。针对此,我们展开了全市的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展开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育人价值研究》的课题,以引导广大教师切实重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育德功能,自觉地在教学中落实其育人价值。不仅如此,在落实育人价值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又发现教师们容易忽视方法和能力的目标,为此集中开展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落实方法与能力目标研究》这一课题。

可见,关注一线教研活动,不仅会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有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还能使教研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通过课题研究而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课题研究引领教研实践活动

当然,研究的课题提出以后,还必须通过教研活动去实践、检验和发展。这也就为提升我们的一线教研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可能和有效的途径。

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落实方法与能力目标研究》这一课题为例。在这一主课题之下,我们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方法与能力目标同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机整合的研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方法与能力目标的系统性研究”“国内外相关课程中方法与能力目标的比较”“融合制定三维教学目标中方法与能力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改善学习方式,促进方法与能力目标的有效落实”“方法与能力目标与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创造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方法与能力目标达成的评价研究”“学生在学习评价中方法与能力目标达成的评价研究”等八个子课题,分配给各区县的教研小组。各区县学科教研员再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经初步审定后,再把子课题的实施贯彻到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让广大教师广泛参与课题研究,群策群力。这就使课题研究走出了少数人闭门造车的“象牙塔”,真正成为了广大教师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活动,同时也为教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建设者与完善者提供了平台。

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教研活动这一策略的实施,各区县品德教研员以及学科中心组成员的专业素养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曾在徐汇、杨浦等区举办过区中心组教研活动现场展示,可以从中看出他们交流发言的层次和评课的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新教研员也在这样的氛围中较快适应了本学科的教研工作。现在各区县的学科教研活动都逐渐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示与研讨相结合,学术意味也越来越浓厚了。

二、拓展时空,创新教研形式

传统的教研活动一般都采用开会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常规教研。这种常规教研的优点是集中、直接。参与者可以面对面地在同一地点同一段时间里直接交流,有不同意见可以当场研讨乃至交锋,需要形成共识的也可当场形成共识,因而效率比较高。但也因为时间和地点的局限,往往交流和研讨不够充分,影响了教研的质量和成员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近年来,网络教研大大拓展了教研活动的时空,也弥补了常规教研的缺憾。基于此,我市的品德教研活动努力突破常规教研的单一模式,通过常规教研网络化与网络教研常态化,最终创新出“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一体化”的新教研形式。

(一)常规教研网络化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