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范文

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第1篇: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范文

一 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有效教学难以实现

主要表现为:(1)课标意识淡漠,教学随意性大。(2)对学科教学缺乏整体把握,导致教学效益大打折扣。(3)对新老教材缺乏比较研究,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4)不能正确理解三维目标,割裂、分解教学目标。

要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首先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并在教学实际中认真贯彻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标准是教材和教学的“纲”,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是对课程标准的再创造,教学也应对教材再创造地重组,遗憾的是:我们很多老师的教学较为随意!由于课程标准意识的淡漠,如同以往不重视教学大纲甚至不知道教学大纲的情形一样,许多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仍然不重视甚至不知道学科课程标准,更没有读过《课程标准解读》这本书。

许多课堂教学实例反映出教师不是以课程目标的达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是随意而为。将学生的行为变化过程简单化,对于需要多次设置为课堂教学具体目标的内容标准仅局限在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而没有循环和提高的过程,实际上使学生的行为变化成为不可能或不巩固。

二 教学方法研究滞后

主要表现为:(1)“课程改革只是简单地换了一本教科书!”(2)一知半解、生搬硬套教育理论。(3)否定一切传统理论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言必称希腊”)。(4)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教学中一个重点研究的主题。表现为:“走过场”式的学生活动(研究要在重点内容上展开,不是所有学习问题都需要学生通过研究来掌握,探究性学习并不排斥接受式学习,在非主干、非核心的内容上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有利于腾出更多课堂时间在重点问题上让学生展开研究)、少数学生的表演(未能关注全体学生)、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热闹(探究、讨论未能在双基上体现和落实)等。

新课程实验并不是简单地换了一本教科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教学中一个重点研究的主题。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倡导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自主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六个改变”目标: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

新一轮课程改革并不是对现行课程与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某些不足之处(“六个过于”)进行改革,改革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 对策与建议

1.对策

教师应学会四种对话:与文本对话——研究教材及各类教学资源,善于汲取,敢于质疑;与他人对话——审视并探寻可资借鉴的经验,学会欣赏普通人的成果;与专家对话——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体会与专家的理论作对接辨析,寻求理念的支撑与引领,获得专业认知的提升;与自己对话——通过专业日记记录教学体验,常反思、促提高,在不断否定自我中完善自我。

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对教育教学之道缺少足够的了解,对教育教学理论更没有系统地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要么来自“学生时代”的教师,要么来自做教师后的“学习经历”,要么来自教学实践。人很难彻底地认识自己,但批判与评价自己过去的教师,虽然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但总比直面自我的批判容易许多。通过对自己以往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与教育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批判,其实也就找到了自己教育教学的弊端与不足。

2.建议

第一,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深入钻研新课标、新教材;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课改纲要的学习;不断学习各种新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使自己具有综合地理专业知识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素养。

第二,充分挖掘同事、备课组、教研组的人力资源潜力,集体备课,智慧共享。

第2篇: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范文

问题一:情系老教材

新课程与老教材在基本理念、知识结构、内容安排等都有着本质的变化,新课程更加重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教师没有站在学科的整体高度对高中数学教材结构体系、内容安排进行把握,缺少积极的态度去探索新课程改革,致使很多老师手捧新课程,情系老教材。

如新教材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中有关线面垂直的内容里,教材未出现三垂线定理,似乎给教学带来了暂时的“不便”。若我们从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去分析,站在学科的高度去把握,就会发现立体几何是分步呈现的,用“向量代数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这正是新课程的重要特点。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关注与思考的是:新教材中教学内容多,受惯于使用旧教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哪些内容要舍,哪些内容要降低难度,能否有一个明确的便于操作的既取舍分明又深浅度明了的实施方案或说明?让教师有所适从,让师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二:轻教师指导

数学新课程倡导学生合作交流,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积极参与的意识。但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少数年轻教师出现“放羊式”的课堂,致使自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学收获甚微。如在《对数函数》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对照《指数函数》教学讨论其性质与应用。期间列举题型,通过各组竞赛的手段实行赢分制,美其名曰:强调团队精神,一节“放羊式”的课在嘈杂中落幕。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的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才能共同发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都应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的方式不再是单纯地模仿、记忆和积累,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才是数学学习的主要活动。在突出学生主体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师生互动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求得共同发展。

问题三:重情境创设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教材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根据建构主义观点: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是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在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情景创设几乎成了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情景创设时,不少教师情景创设目的不明确,创设的情景只是作为课堂摆设,情景内容脱离实际,创设的形式呆板单一,情景创设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滥用多媒体等。

我们认为,数学课并不是每节数学课都能够创设情景,也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创设情景,更不是每节课创设的情景都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难以创设情境的课题,如果采取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方式,同样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问题四:探究不附实

新课程提出了探究式学习,它是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的过程,数学探究具有开发性、学生高度自立性等特点,但不少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有的教师只是按照环节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探究路线,把学生直接引向所要获得的结果,中间缺少学生的自主探索,缺乏教师的启发引导,这种形式的探究训练只会让学生丧失兴趣和热情。

探究学习是高中数学课程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激情,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问题五:重多媒体形式

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确实为课堂“增色”不少,但也出现了课堂教学盲目追求电教而不用板书的怪现象。但出现了只重视多媒体形式,而轻视其教学实效,只重视学生情绪的积极反映,轻视了学生能力的形成。

新课程和新教材突出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将逐渐成为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但是,由于自制课件或商品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比较粗糙,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能起到小黑板的作用;有的课堂干脆是课件“放电影”,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地地道道的观众;有的教师为了展示课件的精心制作,过度采用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等,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无法专心于其蕴含的教学内容;有的课件由于制作技术的局限性或教者操作不当,人机对话取代了人际对话,师生亲和力大打折扣;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多媒体辅助教学不甚了解,片面认为其效果不如传统的教学技术手段。

第3篇: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范文

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一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正视这些问题有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1三维教学目标被割裂

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内容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都被忽视和冷落,而新的课堂教学则要求卜分注意这三个层次目标的有机结合.但是由于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出现了被割裂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双基目标落实不到位

新课程教学目标不但重视双基目标而且对其赋予新的内涵.新“双基”与过去相比,内容有所增减,例如对三角恒等变形要求降低,增加了统计、导数等.它更强调“双基”的形成过程,强调其中蕴涵的思想方法.落实双基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必须明确的问题,但由于认识上的片面,课堂教学中双基目标缺乏或含糊不清,教学中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仍然存在.例如,对集合中“三性”的训练过于细微,对定义域过于人为化的技巧训练,等等.在运算技能的训练中,经常人为地制造一些技巧性很强的高难度计算题,或者技能性不强,但是计算非常繁琐、意义不大的计算题.这样的训练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们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不单纯是为了熟练技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训练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体会数学的价值,因此技能训练必须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1.2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现象

这三者结合是新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有些教师在设计和操作中出现了三者“游离”现象,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的发展分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直接教给学生结论,而忽视知识形成和产生的过程,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导致了学生总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目前,虽然在课堂实施新教法,但由于教师怕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能放开让学生积极思维,还有的在学生合作交流末进行到底时,就草草收场,代替学生得出结论.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现象,应注意克服.

1.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现象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只有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当前数学课堂上,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环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低效的.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必须注意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开阔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美,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

2片面课程资源开发导致教学内容泛化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高中数学课程应该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这种整合应该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教材被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道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应是数学新课程课堂普遍的现象.

但由于对课程资源缺乏认识或经验不足,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现象:

2.1教材地位被弱化

有的教师讲究片面超越教材,过多过早地补充内容,甚至偏离课本而大谈从网上下载资料,教学内容失去了支撑.有的教师片面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生活素材,大量增加乡土文化内容,片面删除了教材中反映现代文明成果和大都市先进科技成果的题材,把“生活世界观”作片面理解.

2.2为情景而设置情景

按照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呈现“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运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组织学生尽可能进行讨论、研究,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的建构知识,形成数学模型,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情景设置时,不少教师情景设置目的不明确,创设的情景只是作为课堂摆设,情景内容脱离实际,设置的形式呆板单一,情景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滥用多媒体等.

2.3联系实际变成了装饰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加强生活与数学的接轨.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数学的“外衣”.一些课堂上,教师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4搜集和处理信息形式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学涉及到某些知识,教师便让学生收集材料,即使一些简单明了的问题也要收集材料,结果造成学生负担加重.另外,只重搜集而不重视处理和利用,对材料只是在课堂上展示一下而没有加工分析.对教师而言,素材的选择和收集是实现“数学文化”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提高发展自身数学素养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应尽可能收集丰富、广泛的信息和资料,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帅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内容作出恰当的选择,使所选择的素材既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能实现“数学文化”的数学目标.

3教师角色转换的失衡

数学新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体,教师要实现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包括顾问、辩论会主席、对话人、咨询者、“模特儿”)等多种角色和多重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

3.1刻意强调学生的独到见解,而忽视价值评价

数学课上,教师过分提倡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有的多达几十种,事实上,有的方法巧妙,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过分制造答案的不唯一性;过分重视貌似热烈的问题讨论,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很重要.但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性,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应当适时的进行价值评价,正确处理学生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

3.2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忽视教师的引导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高中数学追求的基本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忽视教师作用和学生过分自主的现象,由于教师作用的丧失,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只在原地徘徊,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引导相统一的过程.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当学生思路狭窄时,老师要拓宽他们的思路.总之,教师的引导是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3.3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而忽视正面教育

高中数学新课程强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习上的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习有困难、自信心较差的学生要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表扬.完整的表扬既有表扬,又有批评与激励.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另一方面,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要明确指出,使模糊的数学问题得到澄清.

4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形式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对教学新的完整的界定.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改革和丰富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理念.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形式化问题,表现为:

4.1有合作形式而无合作实质

数学新课程倡导学生合作交流,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动起米,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培养他们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但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学生之问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结果往往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倡导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通过合作交流来探讨的问题,必须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准备后方可进行.

4.2对话变成问答

对话是一种交流方式,它要求改变过去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互动,新课程倡导对话教学是对独白教学的否定,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

4.3有活动无体验,有温度无深度

新课程要求给予学生更多的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但在教学活动中,有相当部分活动是随意的,缺乏明确目的,学生忙这忙那,却美其名日“动中学”.新课程提倡的活动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意在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体验中获得发展.

4.4板书让位于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确实为课堂“增色”不少,但也出现了课堂教学盲目追求电教而不用板书的怪现象,出现了只重视多媒体形式,而轻视其教学实效,只重视学生情绪的积极反映,轻视了学生能力的形成,教师成了电教的播放员.应该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板书的示范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4.5探究名不附实

第4篇: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标准;背景;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师的必然选择。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数学教师已经开始逐步接受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方式,但在全面落实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困惑。这些问题与困惑的解决,关系着数学新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困惑

但从目前各方反映看,数学课程改革困难重重。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第一,关于数学推理证明。新课标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淡化数学证明,其意图是降低形式化要求,“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应该说,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本身并不错,但绝不能取代数学上严格的证明。数学证明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产生的科学、简明的“说理”方式,同时也是数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

数学的特点是严密,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精神能使人们养成缜密、有条理思维的习惯。

第二,关于学生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设计,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但实验教师却反映,现在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动手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但动脑少了。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是表面现象,相当一部分同学只是凑热闹,没有或很少有实质性的智力活动。不少人担t2,实际学习效果会下降。应该说,数学学习是一项艰苦的智力劳动,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领略到数学的真谛。这在新课标中没有得到正面的引导。

第三,关于学生学业负担。数学学科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整体,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新课标对各个模块的课时限制很严,对顺序安排灵活性较大,容易出现重复、脱节等问题。有些章节低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有些该强化的内容没能得到应有的地位,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合理,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新课标只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而高考究竟考什么、怎么考,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答复。由于考试与评价不匹配,许多学校同时使用新旧两套教材,新增加的内容要学,删减的内容还要学,导致师生无所适从,负担反而加重。一些实验区、实验学校作秀、作假,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课程专家并没有了解到一线最真实的情况。

第四,关于教师业务培训。新课程不直接对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顺序等问题作硬性规定,只是对这些问题提供建议和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模式,为教师用活教材、进行师生互动提供了机会与可能。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在教师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理念与课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新的课程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不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教师没有积极参与或不能适应的缘故。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再好的教材,也需要中学教师去贯彻,要给教师留有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避免课程已经开了,教师还没有教材、还不知所措的尴尬局面。

第五,关于民族教学传统。新课标“通过国际比较,剖析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等各个方面综合思考,形成了制定《标准》的基本理念。”但新课标没有或很少继承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大纲》中的基本立场,对其他国家时髦的东西学得多,对祖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批判继承得少,许多看似好的“理念”却严重脱离教育实际。

二、高中数学教师应对策略和措施

1.建立和完善师资培训机制。教师是新课程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师资培训机制,最终实现由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新课程的实验工作。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系统扎实地做好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除了到定点师范院校集中培训的方式外,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多组织教研组集体讨论、交流心得等活动,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加强在校教师的师范技能培训,有利于教师适应数学新课改后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电脑影像资源处理技术等达到教学目的。

2、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角色

西方有些学者认为“课程实施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的惰性”,这里的“惰性”,可以理解为“习惯做法”。实施新课程,就意味着要扬弃原来熟悉的一套方法和程序,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经验。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新课标认为教师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不能把“以学生为本”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落实在行动中。

3、加强课程研究,提升教学能力

高中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新的数学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其一,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多元表现;其二,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使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尽可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在一起上课;其三,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只要是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其四,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将更为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其五,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只规定教学要求的下限,没有上限,减少和淡化了考试得分点,教师要花很多的时间查找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总目录(一)(2012年第1期~第21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126-144.

第5篇: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式;合作学习;问题设计

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学评价体系重构,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为教师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何,能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有效实施是重点。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不可否认,我们的课堂教学距离新课程的目标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没有解决,在教学形式上满足于形式,课堂上热热闹闹,没有实际的成效,以至于有的人对课堂产生质疑。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不抓根本,却追逐表象,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下滑,学生不赞成,领导不认可,教师精心的设计与课堂的教学效果相违。对此教师必须花很大的气力来改变现状。

(一)正确处理学生的主体性与课堂效率的关系

在各种竞赛中,中国的学生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的竞赛成绩往往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也从中看出应试教育在培养学生基础方面的优势。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不能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全盘否定,也应该汲取有价值的、合理的部分,为我所用,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努力在知识的生成和双基的训练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我曾听过一节“两平面垂直”的大型公开课,教者通过教具让学生充分讨论参与到二面角的定义生成过程,并通过变化发现特殊情况—两平面垂直,再由学生合作证明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的过程,思维得到了训练,情感得到了体验,从学生活动的角度确实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因为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探究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强化。但是作为一堂新授课,还应该落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在学习的内涵上还应该进一步的挖掘,在实现学生基础知识落实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基本能力形成,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正确处理学生的主体性与课堂效率的关系,找到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的契合点,抓好基础,促进新知识的生成,既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将基础知识讲到位,训练到位,让每个学生真正掌握,灵活运用。

(二)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作用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发挥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调动所有学生潜在的学习因素。合作学习是发挥集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师的共识,也成为中学数学课堂的一项重要学习策略,利用的好,就会成为数学课堂的一大“亮点”。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从表面热热闹闹走向深入思考,从师生的互动走向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积极参与,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学生意见多,思路广,容易打不成意见的一致性。有的时候,好学生主宰着课堂的讨论,一部分学困生参与不到课堂的讨论中,影响了课堂学习的效果。教师既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多思路,多创新,走出教师事先的设计,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能够回到教师可控的学习问题。

(三)进行有效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必须注意问题的有效性,无效的问题必然导致学生简单的回答,平淡的叙述,起不到学生思考,探究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精研教材,合理设计数学问题,指导学生回答对题目关键点的理解和突破,对条件的有效挖掘,对所求问题的思考思路,以及对问题的总结,在有效性上下工夫。

二、提升教师内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想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必须提高内在的素质。没有教师内在素质的提高,就不会有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提高。教师可以在如下几方面下工夫,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深化。

1.改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数学不仅仅是做几道题,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要强化教学内容结构的设置,深入思考每一节课,在三维目标的设置、难点和重点确立、思考问题的突破等方面都要认真考虑,一定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学习每一个问题,从而改变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2.问题情境的设置。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启下、牵引全局,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它可以来源于生活,可以是史料的经典故事,可以对具体问题的反思等等。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是有趣的语言和故事,更重要的是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对学生一节课学习的引领和启发。

3.自编习题。自编习题要注意配套性、层次性和综合创造性。要通过典型的习题首先掌握今天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让全体学生有收获;其次要安排适当的选做题,以考虑到少部分成绩优异学生的提高;当然也可以要求学生记录一两个自己认为经典的题目,写出自己的思考,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数学教师一定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教学理念,抓好课堂的各个环节,瞄准新课程教学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我们的数学教学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

作者:张存香 单位:河北省邢台县将军墓中学

参考文献:

第6篇: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问题与策略

一、新课程中词汇教与学的重要性

语言学家Wilkins的一句“Without vocabulary,nothing can be conveyed.”精辟地道出了词汇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词汇在人们的交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是教学中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从前后课程标准对词汇量的要求可以看出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学者的重视。

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对词汇的要求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当前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经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许多老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一)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似乎认为,既然英语考试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客观试题在考试试题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也许没有必要在词汇的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二)掌握了语法忽视了词汇训练。历来的高中英语教学都将语法教学作为重点,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和体现,仅仅成为语法训练的工具。

(三)对单元词汇不分前后,不分主次,在课前进行集体教学,作统一要求,结果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重点,致使学生的记忆负担过重,词汇教学效率低下。

(四)教师对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指导少。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是由教与学两个部分组成的,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事实证明,很多学生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词汇,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巩固词汇。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新特点

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以“话题”展开的,每个单元都涉及一个全新的主题,所以我在讲新单元前先让学生就其题目展开词汇预测,收集该单元可能涉及的一些词汇。这些词汇可以是学生熟悉的词汇,也可以借助词典补充一些新鲜词汇,以期达到让学生自主扩展词汇的目的。

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针对高中生在掌握和运用英语词汇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经常精进自己的词汇教学策略,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意识地逐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词汇学习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在今年的教学中采取如下几种策略来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一)趣味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立足学生乐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记忆英语单词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越能得到极大提高。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求的动机,在生词教学中应尽量应用形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觉得学单词有趣。如我在教solider(战士)一词时是这样做的:我把整个单词分割为sold,I,er三个部分,提示学生用以前所学单词的意思来记住这个新词的意思。sold是卖的意思,i是我的意思,er表示……的人。连在一起就是把自己卖出去的人。战士就是在战斗中敢于奉献自己生命的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soldier(战士)一词了。再比如我在教carbon monoxide(一氧化碳)一词时,我是这样来教学生记的:car是小汽车的意思,bon为bone骨头少了一个e,理解为骨头四分五裂,xide与side同理解为边的意思,mono理解为在化学实验课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气体――一氧化碳在冒气泡(mo,no不就是冒出的气泡的形状吗?),全部联系在一起为小汽车car排出mono一氧化碳造成污染使骨头bon四分五裂跑到一边去xide。别看字母多,学生觉得方法有趣而且容易记得牢,既可以记住字母又可以记住意思。电视上介绍的语言教学专家在教学hippo(河马)这一单词时,不是也教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吗:hi,pp,o,河马的屁屁圆圆的。学生觉得学习单词的方法有趣就会主动去学。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许多老师在教英语单词时,要么老师读一遍,学生读三遍,要么让学生一开始就听录音,再让个别学生读单词,老师再鼓励学生纠错。第一种方法学生变成了机械记忆,第二种方法有时候存在英式发音与美式发音的混淆,不知该听哪种发音。这都会让学生被动地去记单词,效果当然不会好。我通常在教单词时采取四步曲。第一步,鼓励学生先看音标试着自己读,第二步,让学生认真听我读,第三步,我带领学生跟着录音读,第四步,学生记忆。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既能表现自我又能学习地道的英语,他们何乐不为?

(三)帮助和引导学生建构词汇体系

由于教材是以话题的形式出现的,词汇比较散,不利于学生记忆。记忆实际上是信息的输入、存储、编码和提取过程。如果把一个个单词孤立起来学习,难度很大。因此,适当的整理是非常必要的。当你把单词联系起来进行学习,记忆就方便多了。把单词进行科学分类,不仅可以帮助记忆,还可以引发联想,激发学生兴趣。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复习,以便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单词。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复习要“趁热打铁”。

(四)温故知新,利用多种活动巩固单词

词汇学习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一段时间不用就会忘记,要和“遗忘”作斗争就得时常复习。学生记忆单词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遗忘。学生记忆的单词通常会在一定时间后不能再现或再认。教师要根据遗忘规律,帮助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做到及时复习、经常复习,有计划地复习英语词汇,克服遗忘现象,才能巩固所学的单词,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

五、结语

高中英语新课程词汇量的加大是对传统词汇教学的挑战,使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面临许多问题与困惑,但是教师只要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遵循词汇教学的原则,研究词汇教和学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掌握英语词汇的同时,有创造性地运用词汇,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词汇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2010).

[2]英语周报(2008-2010).

[3]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7篇: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研究分析

初中是系统学习英语的时期,它与小学英语的基础化和高中英语的深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在国际发展中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但是由于课本的局限性往往导致初中生英语学习朝着应试化方向发展,进行新课程问题教学势在必行。

一、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主要语种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新课程问题教学简单来说就是不仅针对学校的理论知识教育,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注重学生兴趣、技能的培养发展素质教育。初中是学习英语的最好时期,在新课程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局限性,针对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时代背景不断对课本进行优化改进,对英语课本内容做出了一定的更新,不再沿用传统课本的老旧事例,加入了最新的实时报告,在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对初中英语进行教学就是利用新课本、新事例,针对课本内容改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对课本的陌生感,增加亲切感,事例就在身边,更好地掌握初中英语知识,将英语的学习不再停留在表面,将英语学习日常化、生活化,增强初中英语学习的实用性。

二、初中英语教学特点

1.基础性

现在大多数小学都有英语学科,但是由于小学学习的局限性和不规范性,所以在初中教学中会重新将小学英语内容再学习一遍,掌握一部分高中词汇,所以初中英语的单词词汇量十分巨大。并且在初中英语学习中不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对各种词汇、短语、语法的贯通,英语学习不再局限在读写这类技能,在掌握单词的过程中增加了听说,要求学生从认识单词向运用单词转变。了解单词的正确发音和组成,分析不同的相近词,区分不同短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中文意思,掌握to,of等不同介词的使用。

2.大容量性

初中是系统学习的开始,与小学单纯地学习英语字母和简单的英语单词有很大的差距。在学习初中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单词,还要系统地学习英语语法、谓语、定语等单词的多种用法。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句子的不同时态,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和现在发生的事情都可以选择用现在进行时,并且在中文表示“是”的三个英文未手am,is,are根据不同的人称对应不同的词汇,而这些都属于初中英语的入门,属于学习英语的基础。在系统化地掌握英语基本词汇的同时要对基础的语法进行一个系统化的训练,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保证初中英语学习的质量以及日后英语学习的连贯性。

三、新课程下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的措施

1.设立情境教学

在新课程教学模式下的课本中就不乏创建情境的内容,它将情境融入初中英语教育中,例如,在课本开头就是新生入学的情况,大家相互介绍自己,“I am Lilei,I am six years old”等简单的语句学习。在英语课堂的第一节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开课前的自我介绍融入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开拓创新发展新理念,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要鼓励学生结合情境介绍自己,融入英语情境中,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先要合理框定英语情境范围,根据课本内容做出适当的延伸,大量地引入新内容,在对英语原文意思了解充分的前提下,利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预习下一章节,使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中,回归生活将题目放入情境中,学以致用,增强实用性。

2.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英语知识

新课程的学习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学习英语知识。学生自主学习是英语教学良性发展的必然产物。传统初中英语课本多注重英语语法等理论知识的教育,具体的实际事例则占了很小的比例,这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提出后,初中英语课本采用故事教学完善英语课本中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英语课本有了兴趣,锻炼发散性思维,利用新课程问题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英语知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英语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英语生活化,英语教学不仅是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用英语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减少用中文与学生对话,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促进新课标下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综上所述,在未来初中英语教学的地位会越来越高,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势在必行。

第8篇: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范文

一、当前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学设施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各种教学内容的实施,需要相应教学设施的匹配。否则,课堂教学的方式单调、教学内容难以有效传递,就难以说是创新性教学。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学校无法添置齐全必需的地理教学仪器设备,特别是一些偏僻的农村学校只有一些挂图、简单的图书,其他的设备可以说是要什么没什么,教师手头只有课本和教参,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施展手脚,一些创新方式难运用,一些课程要点难以讲到位,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课程内容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课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通过挂图、插图等,难以使学生在感知上形成完整的认知,理解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如果能够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清晰地展示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一地理现象。

2、教学水平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通过听课走访,相当一部分地理课距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方面教学方法呆板。很多课程还是采用老办法进行传授,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多,引导学生主动发问的少,忽视学生这一主体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教师提问大多以知识训练为主,提出一些具备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很少,课堂上学生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压抑,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教材钻研不够。有的教师对钻研教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钻研教材意义不大,只有吃透教材,按课本内容教学,就能够达到授课目标。有的教师虽然有钻研教材,但钻的不够深、不够透,停留在表面,教学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钻研的功能没有发挥。有些教育主管对教材钻研工作不够重视,未进行系统的组织实施和监督,钻研教材的氛围没有造起来。

3、师生素质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一方面教师素质有差距。新课程新标准,要求高中地理开展开放式教学。有的教师面对新课程仍然采用以往的课程模式,无法与新课程对接,总感觉有力使不出;有的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新课程的地理课是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如何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还在摸索中。从一定意义上讲,新课程的创新性教学在实践中就是要与时俱进,改变旧有教学模式和方法,寻找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基础较薄弱。虽然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受现行招生政策影响,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在初二就已经完成学业的修学。这导致学生上高中后还要重新再补上一年的地理知识空白期。有的学校认为地理是副科,在地理课时,以实用主义为前提,根据大纲要求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机械的背什么、不求甚解,并未真正掌握地理知识。这些都导致地理知识较好的学生很少,高中地理课还得补上初中的课,严重制约创新性教学的展开。

二、实现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的对策措施

1、转变教学方式方法。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新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匹配。特别是高中地理课程中较多的地图,通过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这样学生理解和吃透起地理知识点就显得更为容易和直观。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要与创新性教学相吻合。要根据不同章节、不同内容采取相宜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体验式、讨论式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素质至关创新性教学的实施成效,要切实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使他们能够与创新性教学接轨。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对高中地理教师进行培训,围绕创新性教学主题展开,采取专题报告、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学校要为高中地理教师培训创造条件,安排外出学习进修,借鉴他山之石,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高中地理教师自身也必须加强学习,学习高中地理新课程及相关地理学科理论知识,储蓄丰富知识,改变教学理念,以适应创新性教学的需要。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性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塑造,而这些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获得真知、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通过一些地理情境的设计,场所的提供,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地理学科的魅力。三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有很多学生存在不会学的问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科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用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去学,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作者单位:南安国光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石永.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06.9.

[2]李霓.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性思维培养[J].榆林科技.2011.4.

第9篇: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新课程;教育资源;反思

我校是一所距县城55公里的农村山区普通高中,2012年9月我省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新课改实施前,学校做了深入的宣传,培训了师资,准备工作相当充分;高一教师更是热情高涨,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教学当中,学习新课程体系,领悟新课程理念,运用新课程教学方式,,然而新课程的实施刚一学期,就遇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农村普通高中,矛盾尤其突出,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可谓感触颇多,,问题困绕着我们,焦虑伴随着担忧,,对以下几个现象进行了反思和分析,以期对以后的实施新课程有一定的帮助。

一、 师资力量薄弱,培训不到位,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不及时,少数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

农村教师素质总体偏低,观念落后,教法陈旧,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具体表现在:农村学校有些教师长期依赖于确定性、精确性、稳定不变的课程结构,长期习惯于学科课程一统天下,很大程度上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职称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少数教师虽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研究活动,但大多数教师无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很多合作讨论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玩耍打闹的机会,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于农村学校经费紧缺,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参加省、市、县(区)级培训的人数很少,市教育局对全员培训,但暑假参加培训的教师又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到实验年级任教,因此,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认识非常浅,搞课改也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下去。有些教师虽然参加了各层面的培训,观念有所改变,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但实际操作的经验十分匮乏,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有的老师对课改很感兴趣,可问题是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出外学习,也不敢拿学生的命运搞实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生家长非常看中考试成绩,为了不被认为“无能”,只能以得高分来提高成绩为主,新教材代表着全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例如化学新教材增加了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等活动已成一大特色,但很多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只由教师解释一下得出答案就完了。对新教材他们往往难以驾御,对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往往束手无策,“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现状影响了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这些在课改中农村中学存在的普遍现象,由于培训不到位,先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不改变等在制约着课改前进步履

反思:系统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传声”式的集中培训,多想办法“请进来”, 借鉴体育项目中的引进“外援”措施,让经验丰富的教师现身说课。要“走出去”学习,多向他人,特别是新课改已取得一定经验的学校教师取经,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优补缺,取长补短”。

多级培训与教研相结合。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切实把教师培训、教研,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校本”培训、教研当作目前的工作重点来抓。实行县城和农村中小学教师互相交流,让农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在县城小学先进、浓厚的课改环境中尽快成长,让县城的骨干教师在农村小学中促进、带动新课改的步伐。也可以成立“课改讲师团”,遴选全县课改优秀教师组成巡回讲课组,实行“送教下乡”,让农村教师在家门口便可以学到先进的课改经验。

二、新课程实施受教师专业能力、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的影响,

新课程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2]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以及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严重低下:从学历构成上看,相当一部分未受过系统专业培训;他们对新课改的理念一时难以接受,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明确,对适应新课程所采取的新教学方法茫然无知。因此,仍然以应试教育的理念为主,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仍然是“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很明显,这支实施新课程的主力军,他们在课改中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3]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对农村中学教师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一定意义上来说,目前绝大多数教师还只停留在只会照本宣科,充当了“知识传声筒”的角色,很少有教师认为他们应该要从事教育研究,并且用研究的成果来改善自己的教学,在整体上缺乏创新意识,这样势必造成农村中学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总是用统一的模式来教育学生,排斥创新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习惯于课堂的“满堂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可以看出,农村教师的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反思: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采取措施来激发教师读书学习的热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教研组在一学期里按照新课标的内容逐一设立学习模块,并搜集与模块解读相关的文章,组织学习交流,探讨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学校应积极创设条件组织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各种报告会;组织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参加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座谈会;充实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教育理念的困惑、新旧教学行为的尴尬、新旧思想的碰撞等等,才会在教师反思性学习、反思性研究中得到解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实验室的仪器配备实验条件难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标注重及新教材中设置的教学活动及体现的教学方式,需要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和实践环境。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学条件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再好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实施。在新教材中出现的研究性课题,探究性实验,注重实践调查的社会活动,对于农村普通镇上高中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难以实现。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改革充分体现了“通过实验学化学”的思路,不仅在必修课程中增加了学生的探究实验,而且单独设置了《实验化学》选修课程,[1]期望通过实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得以提高。然而,对于农村普通镇上高中在实验室的投入本来就很少,甚至有些学校仍然使用原有的实验配备。在新课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有机物的结构、化工合成塔等模型,实验室里根本就没有配备。导致教师演示实验都无法全部开出,学生的分组实验更是无法进行。这样学生动手进行化学实验的机会少,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无疑会大打折扣。再且许多教师认为“实验教学费时、费力、费钱,在黑板上讲实验也能让学生通过高考”,于是,实验课往往通过教师“讲实验”和学生背实验原理的方式来完成的。这样的“实验课”完全失去了其原本的价值在教学中,这样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实验课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形同虚设,因为有一些学校有成套的理化生实验设备,但实施新课程后教材变化大,原有的设备用不上,购置新设备一是经费不足,二是浪费严重。目前在农村教学硬件跟不上新课改是普遍现象。

反思:化学脱离了实验就等于是鱼儿脱离水一样,缺少了活力甚至还会失去生命。化学实验没有得到实施,又何来新课程实施呢?所以在对待这些农村镇上高中的教育资源问题上,必须要引起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投入,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有力保障。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实验经费投入机制,集中力量解决新课程实验急需的设施建设和配备添置问题。

四、学生底子薄,新课程教材必修内容多,课时严重不足,加大课改难度

目前,农村中学生生源普遍较差,是制约中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加大了新课改的难度。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对传统上承担“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交通闭塞、信息落后、传统观念制约中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如何跟得上为城市孩子量身定做的新教材的步伐,在教学中,最能拓展学生知识面,最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综合实践课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形同虚设,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即使开展了合作学习,原来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更也无所适从。长期以来,从小学到初中,学生接受的教育大多是注入式,自主学习的习惯未养成。而且初中化学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化学一般性概念和最基本化学变化。学生认识要求和能力要求都比较低。但高中化学是在初中化学基础上更加深化,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其深度与难度也加大了许多。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中新增了很多内容。就现在高一必修教材而言,几乎涵盖了旧教材中高一至高三的所有知识点,这意味着现在高一就要学完原来旧教材中需要三年才学完的知识,而且按照新课程化学每周安排3个课时,除去放假浪费的课时,课时就更紧了。因此,多数教师对新教材中知识的深度、广度难以把握,同时又担心学生在将来的高考中吃亏,就会不自觉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面面俱到,追求课堂容量,而将不少“科学探究”实验进行删减,取而代之的是“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课改目标背道而驰,最终造成“夹生饭”现象,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化学课失去兴趣,更谈不上知识的迁移和为选修打好基础。

反思:对于这些问题,我感到特别的难处理,特别学生的基础本来就不好,再这样上课基础就更跟不上,但是想给学生补又没有时间,这是个非常矛盾的问题。我觉得只有教师在摆脱传统的观念同时,能准确把握《化学1》、《化学2》内容标准的深、广度,确定教学的重点。在备课时,多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尽量让学生跟得上,把基础打好。

【结束词】课程改革走的是一条新路,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所难免,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是促进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还存在许多问题,既然矛盾不可避免,问题不断出现,那么思路亦将逐渐清晰,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善于引导,勇于探索,勤于实践,搞好校本教研,寻找适合课情教情的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刻领悟课程改革的宗旨,这样就能确保化学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蔡子华,吴克勇. 化学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问题管窥[J].新课程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