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虫害防治常用方法范文

病虫害防治常用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虫害防治常用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病虫害防治常用方法

第1篇:病虫害防治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病虫害问题的出现,增加了培育及保护森林的难度,既给树木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又导致森林大面积死亡。近几年来,常用化学制剂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尽管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也造成一定的不良隐患,影响了我国林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无公害防治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还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对保护我国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无公害防治的作用

无公害防治是防治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其以林业培育技术为前提,以控制生物平衡为中心,以保障经济利益为重点。通过无公害防治,既可有效地防治林业病虫害,又能维持生态平衡。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本低、投入资金少;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实现长期防治病虫害,且不会伤害病虫害的天敌物。另外,通过开展无公害防治,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维持生态平衡,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此同时,不仅可以促进林业收入的提升,还可以提高林业作物的收入,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由此可见,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对我国经济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造成林业病虫害的原因

2.1 人工林逐渐增多,导致生态系统单一

建国初期,我国大力提倡并开展人工林栽培工作,人工林逐渐增多。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人工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35%。随着人工林面积的不断上升,也增加了林业病虫害的面积。在这种情况下,给林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工林的树种以单纯树种为主,造成生态系统单一,从而导致生态系统较弱。如果出现病虫害问题,造成大面积森林受到损害。

2.2 大面积砍伐天然树木,影响了整个林业生态系统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导致大面积的天然树木被砍伐,减少了天然树木的数量,破坏了整个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引发林业病虫害问题。

2.3 人为因素,造成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间的经济贸易越来越频繁,我国从多个国家引进树木品种,引进树种的同时,也把危险性病虫引入国内。在没有天敌的条件下,给病虫害提供了有利的生活环境,导致病虫害肆意生长,迅速蔓延,增加了病虫害区域面积,造成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2.4 常用化学制剂防治病虫害,增加害虫抗药性

以往防治林业病虫害多采用化学制剂。由于依赖化学制剂,增加了害虫的抗药性。而我国病虫害药物研发速度相对缓慢,增加了林业病虫害治理的难度,近期内如果无法解决病虫害问题,将造成大面积树木死亡。使用化学制剂治理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森林情况,选用不适宜的化学制剂或者私自加大制剂剂量。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加,还给林业原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 无公害防治措施分析

随着我国林业病虫害问题的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林业系统,还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传统防治林业病虫害多以施用化学药剂为主,造成我国整个林业系统受到损害,失去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加剧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由此可见,建立林业无公害防治措施,显得极为重要。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封山育林措施

为了实现有效防治林业病虫害目标,要恢复原有的林业系统。开展林业工作过程中,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采取混交培育。为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群落,可配置灌、乔、草等植物,促进生态系统抵抗力和稳定力的提升,确保多种生物可以存活。育林过程中,要对育苗做消毒处理,在合适区域设置苗圃,禁止设置在低湿区域,防止出现苗枯病。通过建立完整的生态群落,为病虫害天敌提供有利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保护林业系统的目标。同时,做好封山育林工作,防止病虫害蔓延,及时除去部分病枝,做好修剪枝叶、施肥和除草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封山育林措施,防止牲畜破坏林业系统,禁止私自砍伐林木,以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3.2 使用天然生物,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过于依赖化学制剂,严重破坏了我国林业生态系统,致使病虫害肆意生长,所以,要对现阶段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改革。借鉴以往经验,使用天然生物,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其一,使用微生物,防治林业病虫害。利用常见的病毒、细菌和真菌等,通过其分泌物质抗生菌,消灭有害昆虫,实现无公害防治。其二,引入病虫害天敌,构建完整生态食物链。通过引入病虫害天敌,可抑制病虫害的肆意生长,维持生态平衡。通过引入病虫害天敌,构建完整生态食物链,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原始林业系统,从而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其三,引入益鸟,通过筑造鸟巢等方法,引入山雀、灰喜鹊及啄木鸟等,实现鸟类防治病虫害。其四,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对于生物农药使用而言,相关单位要加强农药的管理,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制剂,做好生物农药的宣传工作,让人们了解该药物的优点,避免破坏生态平衡,从而起到无公害防治效果。与此同时,加强科技投入,做好新技术推广工作,采用生物物理等多种措施,实现无公害防治,从而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

3.3 加大国外引入树种的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条件下,国家与国家间的经济贸易交流日益增多。我国也时常从国外引进树种,但在引入的树种中伴有病虫害,给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增加了难度,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引入树种过程中,加大管理力度,做好树种进口的检疫检查工作,以检疫工作为重点,全方面检查树种,从而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4 加强林业工作人员无公害防治意识

林业工作人员的意识,决定着无公害防治的效果,因此,要加强林业工作人员无公害防治意识。首先,林业人员要意识到,传统化学制剂防治病虫害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无公害防治意识。其次,林业工作人员要关注无公害防治,做好相关宣传工作,以便于实现无公害防治。

3.5 建立林业病虫害监测机制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林业工作人员要做好林业病虫害监测工作,建立健全林业病虫害监测机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病虫害特点,做好监控工作,确保监测预报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第2篇:病虫害防治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危害;防止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88

园林植物景观是人为打造的,园林植物极易受到气候、环境、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城市中由于土地面积有限,园林植物栽种过程中较为密集,园林植物的通风、阳光直射效果不好。有些城市中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致使园林植物下杂草丛生,再加上受路灯的影响,经常招来一些有害病虫,这些都打破了园林植物生产系统,极易发生病虫危害。

1 园林植物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园林植物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的原则主要有:安全原则,即在保证人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农药等进行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积极消灭原则,根据园林植物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特点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将病虫危害扼杀在摇篮中。在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危害时应将生态、经济、社会3大效益放在首位,在保证生态、社会安全的情况下利用经济的方法进行防治。

2 园林植物管护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管理与病虫危害在防治过程中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全方位地加强防治工作,尽可能减少病虫危害。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2.1 定期清理园圃

园圃长期不清理就会出现大量杂草、各种病虫害残体、枯叶等,这些都会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产,甚至会发生病虫害。因此应定期进行园圃清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但在清理园圃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一些带有病虫害的土壤等必须要经过处理后才能使用,防治微小病虫害的人为传染。

2.2 加强园林植物管护措施

在加强园林植物管护时应从肥水管理、修剪管理、除草、翻土培土等方面入手。

肥水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施肥和浇水管理,这是园林植物管护中最重要的环节。园林植物要想安全、快速生长,就必须要加强施肥和浇水管理,在施肥时应注意使用不会污染环境的有机肥,并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地进行浇水,要保证园林植物点观赏价值,使之能够健康成长。

园林植物主要是用于观赏,因此有些植物不需要长得太过茂盛和粗大,否则不仅影响观赏价值,而且容易产生病虫危害。所以平时管护中需要勤修剪。但修剪时并不是随便修剪,需要合理修剪,这样才能保证植物得到充分的阳光照射,也能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除草也是园林植物管护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及时除草可以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促进植物正常生长。杂草中一般聚集着各种病虫害虫如草履蚧等,因此除草也是拔除病虫害根源地的主要措施,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产生。

翻土培土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但翻土培土时应在合适的季节进行。如很多花卉植物可选择在冬季时进行一次深入翻土,将藏于土壤中的病虫害幼体等翻到地表上,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在培土时也要注意覆土的厚度,不给害虫进行孵化或产卵的机会。

2.3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就是通常所说的农药防治措施,利用化学药品中的毒性来治理病虫害。常见到的农药有杀虫剂等,这种防治措施在园林植物管护中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效果较好。但化学防治措施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在使用这种防治措施时应合理、规范。

2.4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对病虫害有抗性的生物如虫、鸟等来防治病虫害。病虫害虽然来源广泛,危害较大,但再厉害的病虫害都有天敌,如飞蛾、蚱蜢等的天敌是青蛙。因此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很多地方都会利用生物防治措施,如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方法。生物防治措施具有无污染的优点,而这一优点正是非生物防治措施中所缺少的。

2.5 物理机械防治措施

物理机械防治是指在物理因子或机械等外力帮助下防治病虫害。随着技术的发展,利用高频电、微波等防治病虫害也在不断研究中。不同病虫害其生长阶段中对电磁能、热效应等的反应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利用不同剂量的高频电、微波等产生不同的电磁热,并利用其产生的热效率直接杀死病虫的幼虫、虫卵等。

3 结语

p少园林植物景观有利于调节气温,净化空气,优化环境,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基本的保障,因此各地都在加快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步伐,使之为城市发展增添绿色。病虫害的困扰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使其无法发挥出功能性作用,因此就需要加大园林植物管护力度,合理地将多种防治措施结合在一起综合使用,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效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3篇:病虫害防治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林业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防治森林病虫害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工作量也较大,首先在理念上要坚持以保护国家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为综合目标,同时还要坚持可持续控制和系统工程为工作指导,在工作方法选择上要不断地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要鼓励、倡导群众行为,发挥群众的力量,依法防治的力度也要加强;在工作技术上,要仅仅依靠科技力量的支撑,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使用各种有效的防治技术,对影响森林发展的病虫害采取分区政策,实行分类指导,才能够有效遏制病虫害的扩散蔓延,较少其对森林的经济效益影响。

1 当前森林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森林病虫的防治要以生态学的观点和经济学的观点为基础,重点对生态环境进行调整,依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特性,在病虫害监测的基础之上,将各种防治手段如抗病虫品种、化学防治以及检疫等协调一致,尽可能的将病虫害的发生有效控制在现有经济的允许水平之下。对于在森林生态系统防治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要采用新的手段将影响降至最低。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期望能够利用最少的代价获取林业发展的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以下将介绍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几种技术。

1.1 林业技术防治

林业技术防治措施就是通过采取各项管林的技术措施,积极创造不利于病虫害生存而有利于有色生物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抑制或者是预防虫灾的爆发,这也是害虫综合防治的基础技术。例如为了增强林木的抗病虫能力,在最初选择幼苗的时候,就需要注意选择良种壮苗,保证幼苗生长健壮;根据适地生长原则,在选择树木品种时,要考虑当地的条件,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病虫害较少的树种,同时还要注意林木的生长状况,使其形成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林分,这样既能够有效促进树木的生长,又能够保护森林中的一些有益昆虫,为鸟类提供一个繁殖、栖息的环境,最终要的是增加了害虫的天地,就能有效抑制害虫的发展。在林分郁闭后,还要做好森林的卫生抚育工作,及时将森林中的病虫木、机械损伤木、衰弱木以及枯立木等容易引起害虫授染与蔓延的林木及时清理干净,森林主伐后也要及对清理采伐的迹地,避免害虫的传播。

1.2 林木检疫防治

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中,加强林木检疫防治技术是有效制止危险性病虫害侵入和输出途径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林木检疫技术首先的一步就是要确定检疫的对象,即只要对林木能够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其传播过程是靠种子、苗木、接穗、砧木、插条、挠柴、原木、包装材料及土壤等多种由于人为参加的病虫害都应该被列入检疫的对象之内。如果被检疫的对象,其发生范围较广,具有普遍性,这是要确定哪些范围是没有发生灾害的地区,并将其列为保护区;如果检疫对象只是发生在局部地区,那么就应该把这个地区划作疫区。在保护区内,对于外来的种苗和林副产品,一律要进行严格的检疫过程;而对于疫区内的林木种苗和林副产品,在没有经过严格的检疫之前,一律不准外运,如果在检疫的过程中发现了有害的病虫,要立刻进行彻底消毒处理,然后才能够运出。

1.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某些生物或者生物的代谢物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的目的,因此利用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没有残留毒性,对人、畜、植物都很安全,对污染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杀虫效果良好,如果能够长期使用,可以在自然界中建立优势群落的天敌或者是某些病毒的微生物等,就可以长期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害虫不会产生抗性;生物防治的资源丰富,原材料很容易得到,有的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利用,能够降低防治的成本。

常用的生物药治主要方法有两种:

1.3.1 利用捕食性及寄生性昆虫来治虫

这种方法有3种主要的途径:第一个途径是为了保护和招引自然界的天敌昆虫,就要为其生存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例如将单纯林改造为混交林,保证天敌昆虫有充足的食物和繁殖场所。第二个途径是繁殖时段放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主要是为了补充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的数量。最后一条途径是如果本地存在的天敌昆虫种类较少,就可以从外地引进新的捕食性和寄生性的昆虫种类,预防害虫的发生。

1.3.2 利用微生物自身或者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进行害虫防治

当前细菌、真菌是我国在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过程中常用到的两种微生物。

1.4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是利用各种有毒性的化学药剂来防治森林病害虫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也有着自身的很多优点,例如使用化学药剂杀虫的效率很高,见效也快,最重要的是化学药剂受到地域和季节的限制较小,加上一些化学器械的协调配合,就能够在短期内把害虫大面积压下去。但是化学防治技术与生物防治技术相比,却存在很多的缺点,例如化学药剂对人、畜不安全,如果使用不当,有可能会造成人畜中毒和植物药害等;使用药剂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大量杀伤了有益的昆虫天敌,还有就是如果经常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还能够促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使得杀虫效果降低。因此,采用化学防治技术,首先应该确保人畜安全;其次是尽可能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减少药剂的用量与次数,尽可能的多使用效率高、低残留的杀虫药剂;最后是配合生物防治,提高害虫防治效果。

2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发展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国民经济之一,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护与调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时,要能够将防治的技术真正落实到位,促使广东省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出现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第4篇:病虫害防治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林业种植;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90

在整个林业管理中,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林业整体管理效果,进而使病虫害防范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最终实现促使林业长久发展的目标。

1 林业种植病虫害问题的发生原因

1.1 客观原因

林木种植病虫害问题主要有2种形式:病虫害咬噬;病虫害感染。近几年,因全球整体气候变暖,因此就导致了暖冬的出现,这样就使害虫在冬天过冬依然能够存活,病虫的数量和种类因此变得越来越多,进而导致遭受病虫害问题的林业面积也是不断增加,最终导致病虫害危害逐年严重。一些旧的病虫害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再加上新的病虫害,整体的受害程度就越来越严重;对那些可能以前有过大面积虫灾的地区,比如像蝗虫虫灾,可能之前处理后得到控制,但是因气候问题,其就可能再次发生,难以从根本上防治。仅凭现有的杀虫技术,如果出现严重的虫灾,这对相关人员来讲是难以应对的。

1.2 主观原因

因过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自然林地面积越来越少,与此同时为了经济效益,人工林地大面积增长。因人工林地面积的增加,加之对应的管理人员少、管理技术落后以及资金问题,所以在出现病虫害时控制起来就比较难。对病虫害问题不重视,导致病虫害的监测工作不是很到位,都是在虫灾蔓延时才进行挽救。林区多数处在山区或者经济落后的区域,因此导致相关人员没有足够的经济技术能力应对这些病虫害,进而导致灾害进一步蔓延,造成巨大的损失。过去因为经济技术问题,在病虫害防治中,一般都是使用农药,且使用面积比较大,进而导致环境遭到破坏,也将害虫的天敌消除了,这样就出现了恶性循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病虫害潜在威胁。

2 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完善预防措施

在林业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的环境下,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是病虫害预防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所以,根据具体情况对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技能的讲解,并增强其责任意识等等,才能保障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完善相应的预防措施,结合不同地区的病虫害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时改善生态自然环境,了解病虫害发生原因,在应用现代化防治技术的基础上,促进林业健康发展,进而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2.2 综合治理

改善人工林地树种类型。选择相对而言优良的品种进行种植。正如上文讲的人工林地面积比较大,树种比较单一,所以应该选那些抗虫能力比较强的品种种植,对那些生长比较慢的或种植密集的林木必要时进行砍伐,以此增强抗虫性,并改善生长环境,使其能得到较好的通风环境且能受到日光照晒;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种植,同时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情况,这样就能在有效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还能确保林区持久健康发展;强化对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在开展林业管理时,封山育林政策对改善林区的生态自然环境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是有效促进林业生态系统实现循环发展的基础保障。在育林中要在树种培养以及合理搭配的前提下,强化预防基础工作,同时做好混交工作,这样才能优化树木群落结构,最终提升林业整体系统的防御病虫害能力;适当采用农药。农药防治是病虫害防治中的常用方法,但是其存在很大弊端。众所周知,农药毒性大,容易造成林区的环境污染。因此应对那些残留量比较大的农药进行限制使用,可以借助一些污染伤害小的微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结合实际情况,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喷洒,用药时应该经常变换,以此避免害虫对其产生免疫力;使用天敌。自然法则中所有生物都有天敌。但应注意避免引入过多天敌而造成生物泛滥的现象。

2.3 完善病虫害监控机制

病虫害防治应建立在病虫害的监控基础上,相关部门要把病虫害问题的调查以及检测作为防治工作中的首要内容。在发生病虫害时,强化对病虫害问题的具体特征的监控,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完善树木的检疫工作,必要时建立相应的检查站,以此防止病虫的传入。

3 结束语

为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就必须对病虫害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而言,对病虫害问题,要分析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对此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进而保障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最终推动林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5篇:病虫害防治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病虫害防治基础理论,学会识别园艺植物上的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方法,养成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园艺植物病虫害发生、防治方面问题的实际能力。《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重点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具体培养能力包括:掌握防治园艺植物病虫害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识别主要病虫害种类,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具备从事病虫害调查、试验和防治等技术工作能力。教学中要注意与“植物与植物生理”、“蔬菜栽培”、“果树栽培”、“草坪建植与养护”、“产品采后处理”等相关内容的衔接,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结合当地园艺植物生产的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基础差,教学存在较大难度我校园艺技术专业生源较广,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涉及的植物、微生物、动物、昆虫、化工等方面的知识过去很少接触,系统学习更是无从谈起。教师讲课时,内容讲深了,学生一脸茫然,讲浅了则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师事先设计的教学活动,如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集体讨论等,都因为学生不积极、不踊跃参与而难以开展。

学习不主动,专业兴趣不高社会上很多人历来对涉农专业有偏见,部分学生本人和家长对专业及课程不了解,认为选择这一专业纯粹是来混学历、拿文凭。边疆地区与园艺技术专业有关的单位不多,园林企业少而且规模小,显示不出效益,一些单位又把专科学历排除在招聘范围之外,导致部分学生感觉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就业前途迷茫,导致学生得过且过,学习不积极,不努力。

对课程理解不全面部分学生提到园艺植物病虫害,马上就问要打什么农药,认为病虫害问题只有用农药才能解决,忽视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基础措施。受一些不当宣传的影响,对农药有极深的偏见,“谈‘药’色变”。如,在教师带领下外出采集昆虫标本,尽管事先教师已经做了讲解,对敌敌畏农药配制的毒瓶,学生们谁也不敢碰,虽然在教师指导下使用,还不断询问是否会中毒或自我感觉已经中毒或出现中毒症状。平时的言行明显表现出学生对课程不能正确全面理解。

教材面广,无法突出地域特色我校园艺技术专业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的《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为教材,该书收集了常见的园艺植物病虫害,知识全面,内容丰富,但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园艺植物及病虫害种类繁多,很难照顾周全。一部分北方特有的园艺植物病虫害,在南方连园艺植物都难找到;而南方的一些园艺植物病虫害没有收集进去,缺少近年来南方各地重点引进、开发的一些热带、亚热带特色园艺植物病虫害内容。

实验性教学设备不足由于学校进行实验室合并搬迁重建等原因,实验性教学设备明显不足,常用的植物病虫害永久性玻片残缺不全,而现用现做的临时水装片,则受季节、时间及条件限制,无法收集全面,制作效果较差。实验室使用的光学显微镜、体视解剖镜陈旧破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开出率低,教学局限于教师大量进行课堂讲授,学生“填鸭式”接受,师生均疲惫不堪,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好。 转贴于

缺少定点实习实训基地当地没有专门的病虫害防治研究机构,各类病虫害防治单位主要工作任务是技术推广。学校确定的实验实训基地均以品种培育、引种实验、栽培管理为主。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直接学习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机会少,病虫害发生和防治问题只是作为附带问题提出,学生很难有机会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进行验证。

解决问题的措施

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针对学生基础差,水平不一致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和要求,教师讲课时应尽量穿插补充基础知识,按照教学大纲规定,不降低水平和减少内容;采取灵活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听得懂。教师应认真组织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集体讨论等教学活动,提出问题后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思考,不论学生说的是否正确,都认真听取答案,随后进行细致解释。例如,针对现在的学生熟悉微机使用、时常上网的具体情况,在讲授昆虫分类知识时,可要求学生上网下载各目的昆虫照片,带到教室,作为作业由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参与随堂批改。

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到当地有一定规模的园艺花卉养植园,在进行园艺植物病虫害实验实训的同时,请园主讲解创业经过与目前效益等,让学生了解园艺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经济收益情况,提高对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视。例如,某地有一条主要街道,用龙眼树进行绿化,树荫浓密效果非常好,但是每年四五月份都发生荔枝蝽象危害,除影响景观外,蝽象喷射体液使行人受到惊吓或伤害,市民反映强烈,要求将龙眼树砍除。市政府出面协调,由城管部门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有效防治,控制了荔枝蝽象危害,保住了龙眼树。结合这一具体事例,教师带领学生看龙眼树受害状况,调查防治效果,走访城管部门,使学生对园艺技术专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全面理解课程设计中,突出栽培管理是病虫害防治基础理念,在讲授中应强调保护生态、减少污染、合理用药等观念。我们结合课程进度,在实验地种植生长速度快的鲜食甜玉米,设置同种作物精细管理和粗放种植两种模式对比,精细管理田块玉米生长茂盛,病虫害较轻;粗放种植田块玉米长势差,病虫危害严重。再选择病虫发生严重田块,在防治适期使用农药防治,迅速减少病虫危害。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了病虫害防治不等于喷药防治,应全面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正确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内容。

结合本地实际,增加教学内容我校所在地云南省德宏州属亚热带气候,物产丰富,作物种类多:柠檬形成规模,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近年来开发种植了咖啡、澳洲坚果、毛竹,形成当地特色产业,起到增加收入、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上述各种亚热带特色作物病虫害突出,在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中,我们结合当地实际,在讲授柑橘病虫害防治后,增加柠檬病虫害防治内容,以便进行比较和侧重讲解。在第六章果树病虫害的内容中,增加咖啡、澳洲坚果、毛竹病虫害内容,并带领学生到生产基地进行实践操作,观看防治效果,安排毕业班学生到柠檬、咖啡、澳洲坚果研究和生产单位顶岗实习。

改善实验实训条件结合学校的发展,全面进行植保实验室建设规划,设置专门的病虫实验教室、标本室、养虫室、接种室、鉴定室,与农学实验室共用多媒体实验教室。分教师科研和学生实验,重新购置显微镜、体视镜等必需的设备。增加病虫害标本,主要途径一是购买实验需要的专业永久性标本;二是结合实验实训采集当地病虫害制成标本,特别是当地柠檬、咖啡、澳洲坚果、毛竹及其他特色产业作物病虫害标本;三是在科研工作中制作标本。实验实训条件的改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也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开展和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条件。

选择确定实验实训单位在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中,我们联系了设在德宏州瑞丽市的云南省农科院柠檬研究所、德宏热带作物研究所等研究单位作为病虫害实习实训点,开展当地特色园艺植物病虫害实验实训;结合课程讲授内容,联系州、市植保植检站、林业植物检疫防治局、国家检验检疫局在德宏的机构等单位,分别建立综合防治、植物检疫等内容的实习点;联系生产植物源印楝素农药的潞西市光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当地正规的农药批发销售点作为化学防治内容实习实训点;联系当地规模较大的园林、花圃等作为校外补充实训基地,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费显伟,黄宏英,等.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 费显伟,黄宏英,等.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连荣,等. 园艺植物病理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第6篇:病虫害防治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45

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大豆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豆在我国各地均具有很强的种植适应性,有助于带动区域农业发展,增加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国外大豆的大量引入,我国大豆种植产业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1]。为了增加大豆种植产量,必须要加强大豆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工作。本次研究探讨了大豆综合防治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大豆种植中的应用效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地某大豆种植农场为研究对象,取其中同等类型的2块田地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3m2,2组种植田地在土质类型、种植历史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种植方法

对照组田地采用常规大豆种植技术,具体就是按照以往农场种植用户的大豆种植经验来进行播种、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等基本种植工作;试验组田地采用综合大豆种植技术,观察2组大豆的种植情况。就综合大豆种植技术的具体内容而言,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合理选择大豆品种。大豆品种选择的合理性是确保大豆种植质量的重要因素,否则无论采用何种类型的种植技术或者病虫害防治技术,实际的种植效益也不是非常理想。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需要结合实际的大豆种植情况来合理选择大豆种植品种,具体就是要在充分考虑农场种植所在地种植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病虫害的易况以及往年大豆种植工作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大豆品种,确保其可以顺应当地的气候、地理以及土肥情况,且尽量具有抵抗常见病虫害的能力。但是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次研究中2组所选的大豆种植品种保持一致。

合理进行大豆栽培管理工作。在栽培大豆的时候,必须要合理选择栽培管理方法,具体就是要结合大豆种植所在地的实际土壤情况和气候情况等综合情况来合理选择大豆播种的时间,且在每次播种前后均需要合理应用除草剂;要对播种深度进行合理控制,避免除草剂对大豆种子产生不利影响;在不同阶段的大豆植株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环节按科学、合理的肥料方案来施用,确保大豆植株可以实现健康成长。

合理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除了需要采用抗虫大豆品种外,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大豆病虫害类型来给予针对性治疗。要注意科学使用除草剂,一般不可仅仅运用乙草胺和都尔,其实际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但是如果采用2种及以上药剂,那么可以在其中混入富克可湿性粉剂或者豆磺隆可湿性粉剂,借助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来进行适当喷撒,一般喷洒用量要控制在300L/hm2,且拖拉机喷雾器的喷雾量不可低于200L/hm2。

统一收集清理病残大豆植株。针对那些存在病虫害的大豆植株,需要在每次大豆收割完毕之后进行统一清理,统一收集和损毁这些患有病虫害大豆植株的枝叶和植株,避免这些植株内部的病虫害菌体会对后续的大豆种植产生不利影响,诱发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问题。

1.3 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中大豆种植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大豆产量、病虫害发生率、水肥以及人力成本等。

2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中大豆产量更多,提高比例高达35%;试验组大豆种植过程中的疾病发生概率比较低,水肥以及人力成本等费用相对较低,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

3 结论

3.1 大豆种植技术要点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大豆种植技术之外,为了增强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还必须要注意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全面提升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

合理进行轮作种植。大量研究表明,轮作种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那些经常爆发的病虫害疫情,避免它们出现恶化或者爆发问题,改善种植土地的土壤环境,所以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采取3a轮作或者5a轮作来避免大规模爆的发病虫害问题,确保大豆的产量。但是在实际的轮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使土壤进行适当修正来提升其利用率,降低大豆病虫害发病机制[2]。

土壤管理。除了霜霉病、灰斑病等具有较强传播能力的疾病之外,大多数病虫害均可以借助倒茬或者轮作来得到控制,但是为了进一步控制病虫害,还需要加强土壤管理,借助清除植物残体或者翻地等方式来破坏病原越冬环境,还要确保施工所用有机肥料的腐熟性,以便可以将其中的病原体和病虫虫态进行有效控制,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合理选择大豆种植技术。通常而言,大豆种植技术主要包括垄体分层技术和窄行密植技术。其中的垄体分层种植技术是当前大豆种植中常用的一种大豆种植技术其主要是在垄体下方部位处来进行浇水和施肥,借助机械设备来合理控制大豆种植密度,规范实际的操作技术,以便达到提升大豆种植效益的目的。该项种植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同样注意合理选择大豆品种,比如我国黑龙江地区要尽量采用具有抗病性的高品质种子;要合理选择土壤深层输送形式来增强化肥利用率,增加种植土壤的肥效;在大豆播种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大豆种子成活率和出芽率,需要采用机械播种方式,且需要尽量在秋季时期将土壤进行疏松处理,结合土壤特性来施用微肥和钾肥等有机肥料,加快大豆的生长[3]。

窄行密植技术。该种方法在增加大豆种植效益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种种植方法主要适用于矮苗大豆品种种植,不适于高品种植株的生长;在种植过程中要确保种子播种深度的一致性,否则很容易对大豆的发芽率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需要科学配置磷肥和钾肥等来使肥力达到最大化,确保大豆可以顺利生长。

3.2 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问题是限制其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否则很容易因病虫害而影响大豆正常生长,甚至会造成减产或者绝产现象。因此,考虑到本次研究所在地大豆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主要包括二条叶甲、蚜虫、食心虫、根蛆和霉霜病等。其中的大豆霉霜病会对大豆的幼苗生长情况等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大豆叶片出现褐绿色斑块或者黄绿色小点,尤其多发于雨季;大豆蚜虫主要以大豆叶片汁液为主要食物,会使大豆叶片出现卷曲问题,影响大豆实际产量;根蛆会影响大豆植株生长质量,且幼虫的啃食排泄物会腐烂植物根部,致使植株出现枯死问题。因此,在实际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病虫害类型来合理采用物理、化学等病虫害防治措施。实际上,大豆菌核病、灰斑病、菌核病和根腐病等均是常见的疾病,尤其是根腐病更是容易使大豆茎基部出现病害,甚至会使植株枯死。但具体的防治方法也比较多,如可以采用质量分数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浇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者统一销毁患病的植株,并在附近撒生石灰后M行深埋处理,还要注意选择抗菌大豆品种,加强轮作执行力度。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引入综合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助于增加大豆种植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增加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江治良,余建忠,张薇,等.浅谈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6(09):96-97.

第7篇:病虫害防治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产生原因;防治误区;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6.6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果树,在我国的农村种植业中是仅次于粮食、蔬菜的第三产业,果品更是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更为重视果品的质量安全以及果树的成长环境,我国传统果树种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目前我国的果树生产中存在果品质量不佳,单位面积产量不高等问题,究其重要原因为果树病虫害。正确科学的果树病虫害防治方法不但可以保证果树的产量和果品的质量,还可以保证果园的生态环境系统平衡。下面就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并提出应对策略,供广大果农在实际生产中参考。

1 对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治缺少重视

1.1 忽视对病虫的发生预测

长期以来,果农们对病虫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杀灭上,很少重视病虫的发生预测,对于新出现的病虫害缺少重视和了解,导致次要病虫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的病虫害。如文献报道的柑橘小实蝇和柑橘黑刺粉虱[1],在刚出现时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一种主要的病虫害。果园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时变化的动态系统,和每年的气候条件息息相关。光照、湿度、温度、降水量每年都不同,这就直接导致每年病菌的种类、传播和病虫的发生期也不同。这就需要果农全面掌握基础科学知识和防治害虫的技术,加强对整个果园系统的动态监控,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遗憾的是,病虫的预测防治工作一直没有得到果农的重视,动态监测工作不到位,使得很多果农都是凭经验喷药,严重影响了杀灭效果。

防治措施:建立监测点,从果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年年建立实时监测数据,构建完整的监测体系,根据监测数据和防治指标制定本年度的防治措施。加强对果农防治意识的教育。

1.2 对休眠期的病虫害防治缺乏重视

越冬时,果树往往处于休眠期,此时病虫也会休眠,从而在冬季的时候,果农就会忽视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事实上,这一阶段病虫对果树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若忽视了冬季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春季的虫灾会更加严重。

防治措施:在果树休眠期不能放弃病虫防治工作,应根据果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段进行防治。另外,在春季果树发芽前,应该人工去除老翘皮,消灭在树皮裂缝和树皮下越冬的病虫,并剪除病僵果和病弱枝。

2 农药滥用

根据有关报道[2],北京市曾对市内果品市场进行残留农药调查,发现果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严重,主要为有机磷和菊酯类残留期较长的农药。目前我国农药中77.6%都是杀虫剂,其中乐果、甲基、甲胺磷等高毒农药较多,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情况更是常见。农药残留对环境和果品都会造成严重污染,主要危害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对果树本身的危害。农药对果树的危害,轻者侵蚀叶面表皮,削弱光合作用,延长果实成熟时间,导致果品品质下降;严重者可造成果树的叶片黄化失绿,落叶卷叶,果实产生果斑、褐果、落果或畸形,果树植株变矮甚至死亡[2]。

对环境(水,大气,土壤)的危害。农药通过降雨或灌溉进入水循环,污染水域,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在使用农药时,因风的作用,农药可飘到很远的地方从而污染空气。若残留农药进入土壤,会杀灭土壤微生物,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影响果树生长。

对人畜的危害。农药可以在使用过程中直接进入人畜体内,或者通过果品间接进入,危及人类健康,造成急性中毒或者慢性中毒,使得人畜机能受损,新陈代谢受阻,有些农药甚至可以致畸、致癌,影响遗传。

3 造成农药污染主要有4个原因

3.1 农药的使用量日益加大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导致农田耕作缺少劳动力,人们对农药的依赖逐渐增大,促使农药使用量日益增加。因为多年来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病虫产生了抗药性,农药的使用量愈来愈多,造成了恶性循环。农药的使用也造成了害虫的天敌受到摧残,从而催使害虫越来越多。

3.2 果农用药常识的缺乏

大多数果农对农药的科学性意识不足,主要有以下表现:不分果

树品种随意用药,造成药害;盲目加大农药使用浓度;盲目将多种农药混配使用;喷洒农药时方法不科学。

3.3 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

据统计,我国农药产品中杀虫剂为72%,杀菌剂为11%,除草剂为15%,其他为2%。而在杀虫剂中剧毒有机磷农药占到了48%。这种剧毒的杀虫剂产量过大是造成农药污染的主要客观原因之一。

3.4 农药的科学使用问题

粗放的喷洒方法和粗略的农药取量方法都会造成农药污染。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方法是大水量粗雾喷洒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农药流失量极大,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4 辅助措施不到位

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加强对果树的管理,水土养肥这些基本防治措施却往往被果农忽略。另外,定期清理果园也是很重要的。如枯枝败叶,死去的树木等若不及时清理,会给病虫越冬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加剧了病虫害的程度。因此,果农要对果园做到及时清理。

5 结束语

如今,果树种植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已经影响到果品的品质,农药和重金属严重超标,进而影响到我国果品产业的发展。因此,果农们应该认清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掌握科学的对策,从而走出误区,保证果树的健康成长,更好的促进经济和环境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病虫害防治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蔬菜无公害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的质量安全检查也愈发严格,而蔬菜的无公害生产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也因此被广泛应用,本文现就将一些较为基本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农业技术的综合运用

在农业技术防治方面,首先在蔬菜品种的选择上,要保证其具有很强的抗逆性、抗病性、防虫性和高产性,这是防治病虫危害,保证蔬菜高产、质优的有效措施;其次在菜田的栽培与管理上,要保证其科学性,要重视生态调节,科学的栽培方法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最后,要及时的进行田园清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及时的清理田间的各种落叶、杂草、残枝等,因为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病虫害的来源,所以对田间遗留的一切杂物进行销毁或深埋,能够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除此之外,作物的轮作与倒茬也非常重要,合理的安排轮作倒茬,能够有效的截断病害的发展,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这样不但能够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还能将土地充分的利用起来。而同样需要注意的还有对土壤与肥水进行改良,蔬菜对土壤和肥水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这一方面也是马虎不得的,要保证土壤的肥沃与疏松,要防止土壤出现盐碱化与板结化。在具体的栽培技术方面,可以积极的推广蔬菜垄作、地膜覆盖、滴灌、粉尘保湿等新技术,保证蔬菜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 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的生物防治技术,其实就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

以虫治虫指的是通过瓢虫来捕食蚜虫,用草蛉来消灭害虫的卵,目前这些昆虫都能大量的进行人工繁殖,其效果比较理想。

以菌治虫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种植、培育白僵菌、苏芸金杆菌等菌类,用以防治菜青虫等害虫,效果同样不错。

除上述两种方法外,目前较为常用的就是利用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和它的产物来防治病害,如通过硫酸链霉素以及农用链霉素,能够有效的防治蔬菜的各种细菌性病害,通过农抗120则可以防治蔬菜的炭疽病。

3 不可或缺的物理防治

首先是对种子进行浸种与变温处理。将含水量不超过10%的种子,放入55℃的环境中处理48h-72h,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治由蔬菜种子传播的疫病、炭疽病、枯萎病等病害。

其次是通过季节温差以及光照来进行消毒。在夏天的空茬阶段,将土层进行翻耕,并在地表覆膜,通过太阳的高温来消毒,这样能够有效的杀死各种虫卵以及土壤表面的病菌。特别是对线虫,当温度达到50℃以上,就会产生非常好的消毒效果。此外,在黄瓜的结实期,可以通过高温闷棚来防止霜霉病。

4 其他相关防治措施

4.1 加强植物的疫病检查

对植物进行疫病检查是防治病虫害的首要环节。加强蔬菜种苗的疫病检查,能够有效的防治各种有危害性的病虫、生物随着种苗的种植而在菜田里蔓延。如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和番茄的溃疡病等都是疫病检查的对象。

4.2 做好预报预测工作

每一种病害、虫害的发生,都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们都有着自身特有的规律与发生的环境条件。如高温湿热、昼夜温差大天气,就很容易导致灰霉病与霜霉病的发生。而干旱的环境则容易出现蚜虫与红蜘蛛。所以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时,要按照各种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所需环境,结合实际的天气情况,对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在其发生前就做好各种防治工作。

4.3 通过生物技术发展无毒种苗

目前我国对弱毒疫苗以及卫星核糖酸的研究,和其在蔬菜种植上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培育出无毒的草莓与马铃薯种苗,在避免了病虫害的基础上,还提高了蔬菜的质量与产量。

4.4 严格控制化学措施的使用

利用农药来防治各种病虫害的方法,在蔬菜的生产过程中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种类最多的手段了,但是这种方法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坚决禁止对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的使用。在生产无公害蔬菜的过程中,除了某些被允许使用的杀菌剂和调节剂外,所有的农药在要求上都与绿色食品的规定相同。

4.5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在蔬菜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相应的生长调节剂,能够有效的促进蔬菜的生长,并帮助蔬菜提高抗病的能力。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多效唑、乙烯利以及九二等调节剂,不能能够调节蔬菜的生长速度,同时还能起到增产、抗病和早熟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没有按相关规定操作,则会导致植株的干枯死亡。

5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保证蔬菜的无公害生产,其关键就在于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上。只有从多角度入手,综合的运用生物、物理、农业及化学等多方面的技术措施,加强预测预报措施等,才能真正的保证蔬菜生产的无公害性。

参考文献

[1] 戚占民,石永霞,陈兆伟.蔬菜无公害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11(20).

第9篇:病虫害防治常用方法范文

农作物防治技术是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基础上,采用各种相关的抗性产品来提高栽培技术管理,以及改造周围生产环境等方法或者手段来拟制或者减轻植物内病虫害的发生,这种方法对于现代农业生产而言有着重要意义与作用。农业防治所采用的各种措施都是恶化有害生物的营养条件和发生状态,以达到抑制其繁殖速度或者使其生存下降的目的。植物内生真菌可产生骨架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已成为人们寻找天然产物的热点,是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技术措施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上有着重要的优势与作用。

1.植物内生真菌的概念与分布

1.1内生真菌的概念

内生真菌是在宿主植物的本文由收集整理根茎和叶子之内生存并完成生活周期的真菌。这类真菌有许多种类很少形成孢子,或者在速生植物上形成的孢子不容易被人们识别,真菌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内部或者细胞之间,与原病菌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这些真菌几乎对植物不存在威胁与危害,它和植物之间可以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或者也可以称之为不太密切的共生体。

1.2植物内生真菌的分布

在草本植物内部内生真菌能够感染其种子,并且在播种的过程中会随着种子的生长而繁殖,在种子发育成熟之后,这些真菌没有吸器,而是出现在植物的种子、茎干和花序等相关组织,而不出现在根本。这一点上与植物的真菌有着巨大的区别与不同。而在侵染的植物体中,由于在生长阶段各方面营养表现点的不同,使得这些组织容易被内生真菌侵染,同时这时候内生真菌具有着不易察觉的特点,但是当植物开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受到侵染的真菌。

2.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在目前主要是以预防为主、综合处理的过程。在现阶段农业防治中首先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农作物种类与种子质量,同时要选择能够适用于现阶段农业发展要求的种类。

农业防治是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以及改造自然环境等手段来抑制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农业防治采用的各种措施,主要是恶化有害生物的营养条件和发生生态环境,以到达抑制其繁殖或使其生存下降的目的。

生物防治技术是现阶段农业生产中防虫害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方式来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各种害虫的天敌来繁殖天敌,发展性激素防治病害的方法,是现阶段人类采用高科技来对农作物中各种病虫害进行处理和预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保护与利用自然界天敌是农作物以生物防治的关键,其应用的过程中具有着效果好、环境影响地、成本低和节省农药的作用。

以菌治虫是80年代新兴的生物防治技术。它是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物等,对人畜均无影响,使用时比较安全,无残留毒性,害虫对细菌也无法产生抗药性,因此,微生物农药的杀虫效果在所有防治技术中名列前茅。昆虫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苏云金杆菌等十几科类型,它能在害虫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种毒素,使害虫食入后发生肠道麻痹,引起四肢瘫痪,停止进食;有的细菌进入害虫体腔后,大量繁殖,引起害虫败血症而死亡。苏云金杆菌防治玉米螟、稻苞虫、棉铃虫、菜青虫均有显著效果,成为当今世界微生物农药杀虫剂的主要品种。

3.植物内真菌病虫害防治原理

内生真菌是指在植物寄主中度过全部或近乎全部生活周期而不使寄主表现任何症状的一类真菌。它是生活在植物组织内的一类微生物,是植物微生态系统中的天然组成成分。内生真菌长期生活在植物体内的特殊环境中,并与寄主协同进化,在演化过程中两者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一方面内生真菌可从寄主中吸取营养供自己生长所需,另一方面内生真菌在寄主的生长发育和系统演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自1898年guerin等人从一种黑麦草中首先分离得到内生真菌以来,截止目前所研究的植物类群数量并不算多,约有数百种。实际上内生菌在植物体内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几乎每种植物都有内生菌或共生菌的存在。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内生真菌在医药上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其在农业中应用的可行性。中草药中各类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我们应紧跟世界发展大趋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发挥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合理开发使用那些具有较高农业药用价值的植物内真菌。

4.植物内真菌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病虫害内真菌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转贴于

它是以防治农田生态系统或区域性生态系统为中心,以防治作物-病虫害-天敌食物链关系为基础,以综合、优化、设计和实施等生态工程技术为保障的一项复杂的病虫害管理的系统工程。病虫害内真菌防治措施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防治病虫害的自身种群密度因势利导地利用病虫害种群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抓住薄弱环节,抑制病虫害种群的发生;使用性信息素等行为调节剂,诱杀和干扰成虫的行为,压低虫源的基数;应用昆虫忌避剂、拒食剂和生长发育调节剂等“防治型”农药,防治病虫害种群的密度,适时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的特异性农药,着重于提高防治效果。

(2)防治病虫害-天敌关系:种植诱集作物或间、套作等过渡性作物,创造天敌生存与繁衍的生态条件;减少作物前期用药,让天敌得以繁殖到一定数量,发挥自然天敌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使用选择性农药和各种生物制剂,如病毒,bt等,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作用;结合农事操作直接消灭病虫害或促使病虫害自投“罗网”,提高天敌的捕食效率。

(3)防治作物-病虫害关系:调节作物播种时间与栽培密度,减少病虫害对作物时空上的为害程度;充分利用作物的自然抗性和耐害补偿功能,放宽病虫害防治指标;人为诱导作物的超补偿功能和诱导抗性,化害为利,增加作物产量。

(4)防治农田生态系统或区域性生态系统:区域性的作物布局,充分利用光、热、水等自然资源;进行作物的轮作、间套作,提高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选用适应于当地生物资源、土壤、能源、水资源和气候的高产抗性配套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