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

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1篇: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

摘 要 体育教学系统具有集合性、环境制约性、动态性、整体性以及目的性等特征,因此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体育教学系统。体育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构成要素组成,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确保体育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笔者研究,分析了体育教学系统构成要素对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体育教学系统 构成要素 教学效果 研究

“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并不由最最高的木板决定,而是决定于最短的木板,这就说明在某一系统中,一个薄弱的要素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水平。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如果各要素之间水平一致,却因为各要素之间配合不好,也就说木桶木板高度一样,却因为木板相互之间有缝隙,也会导致木桶的容量无法达到预定的高度。“木桶理论”也可以应用到体育教学系统之中,如果要研究该系统,就必须分析各构成要素对体育教学的影响。笔者就以此为论述点,研究分析各要素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推动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的表现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尤其是体育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有着一定的不同点,也就是说体育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语言,还需要通过肢体动作来影响学生,教授学生相关体育知识。所以说,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多用,其能力的发展不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体育教师在授课时需要不断亲自示范,这是由体育教师的特点所决定的。在体育课中,教师示范,学生练习,这样一个互动的体育教学过程是其他学科教师所不具备的。一般来说,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第一,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能够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只有具备了科研能力才能通过这一能力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并且还可以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发展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否则会因为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使得个人能力停滞不前,教学效果也就无从提起。第三,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精力,保障好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讲解示范能力和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第四,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多样化的,不仅存在于体育知识上面,还包括一些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优良品质。

二、学生素质对体育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素质将对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学计划也必须根据学生素质来制定,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从学生方面来说,最显著的就是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年龄的高低决定着体育教学内容的差异性。高年级学生不论是性格、思想还是骨骼、肌肉、心脑血管等都比低年级成熟,因此他们比低年级更适应较大的运动量。并且随着年纪的不断提高,这样的表现将更加明显。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知识的储备和铺垫将使得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更加省心省力。不仅如此,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来看,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也对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说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与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们的学习效果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成败。高素质的学生能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事半功倍,不仅能够节省教师的精力,还能够带动周边其他学生的学习,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此可以说明,学生的素质对于体育教学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分析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与条件以及学生的发展状况等诸多方面而进行制定与选择。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能够有效的增强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使其机体得到有效的锻炼。换句话说,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内容如果要进一步影响体育教学,在其制定与选择时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个体差异性纳入到考虑范畴;第三,实事求是,必须符合当地和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不能好高骛远,超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第四,选定教学内容时应该贴近生活实际情况,善于观察生活,并在传统教学内容基础上实现创新;第五,教学内容的开发可以体现科学性和民族性,从而保障民族体育的传承和延续。

四、教学目的的制定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分析

体育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体现,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对体育教学产生非常直观的影响,它决定了体育教学前进的方向。笔者认为,教学目标对体育教学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教育提倡教学目的的制定要全面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要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第二,影响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教学以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它是一个将知识传授与技能练习融合在一起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存在的最终目的就是确保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也必须体现这一点,也就是说要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必须不断发展,以适应社会和教学的需求。

五、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系统具有集合性、环境制约性、动态性、整体性以及目的性等特征,是一个整体的有机系统。也正因为这样,只有通过分析,充分认清该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体育教学的影响,才能真正保障体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贾东晨,马磊.论课堂体育教学各要素的最优化[J].陕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S2).

第2篇: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大专院校 体育教学 动作要素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24-01

面对如此众多的体育教学方法,在这其中使用最为广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动作示范法了。合理而又正确的动作要素,不仅能够帮助大专生迅速准确的建立起动作的表象,使其对动作的要素更加容易地去理解以及掌握;而且其还是保障大专体育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要素。那么,如何在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落实贯彻动作要素的教学方法,将是该文论述的重点。

1 动作要素的具体内涵

动作要素主要是包括了:身体姿势、动作节奏、动作时间、动作轨迹、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等。

身体姿势指的是身体各部分及身体之间,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每一个时长内所处的状态。

动作节奏则是指动作的各个环节之间、技术的各种环节之间,所表现用力的强弱关系,有时也指在动作练习的各个部分之间,动作幅度大小、用力时间的长短与间隔等关系。

动作时间就是指在做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时,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动作轨迹就是指在练习的过程中,身体某一部分进行动作时的运移路线;动作速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是一切运动的前提条件;动作力量是指完成动作时需要克服阻力的能力或者是完成动作所需要的力量;动作速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动作的重复次数,有时也称为频率[1]。

2 动作要素在大专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动作要素包含的方面众多,下面仅选取了身体姿势、动作时间以及动作速度这三个方面,在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分析。

2.1 身体姿势的应用

身体姿势是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其作用巨大。正确准确的身体姿势不仅能够超越某些运动器械,使动作完成的更加精准;而且还有助于学习好各项的动作技能,为强身健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下面,我们主要以跳高为例,研究一下身体姿势在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跳高技术主要包括助跑、起跳、过杆以及落地,这四个部分;而跳高技术的动作要素则包括了:身体姿势、动作力量以及动作节奏等,面对这几个动作要素,其中最为作用的就是身体姿势的正确程度了。正确准确的身体姿势不仅规范了动作力量以及动作节奏,而且还可也确保它们的有效发挥。

在做出助跑的身体姿势时,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摆脱先前的身体静止状态,在助跑时获得一定的速度,为整个跳高过程提供一个较为合理的助跑速度,以确保之后的各项动作可以顺利进行。

在起跳阶段,为了让学生起跳后,可以有一个较为适宜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度,这便需要一个较快的起跳垂直速度,在起跳离的瞬间,可以使学生获得最高的身体重心高度。

过杆可以分为攻杆阶段以及过杆阶段,同时,过杆也是其身体姿势的主体,攻杆阶段是指在起跳结束后,身体向横杆上方腾起的过程;而过杆阶段,则是指学生身体,穿越整个横杆的过程,这两个阶段无一不都体现着身体姿势的重要性。

落地则是指在学生身体过杆之后,到整个身体重心都着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小腿是否配合得当,将决定是否压杆、碰杆,强调了过杆收腿的重要性。

从这一个简单的跳高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身体姿势的重要性。因此,这就要求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首先必须要注重身体姿势有效运用的重要性,其次还要强调身体姿势在每个单一动作要素的具体实施方法,分清主次[2]。

2.2 动作时间的应用

动作时间的应用,在短跑教学中显得有为的重要。在短跑教学中,动作时间决定了跑动的速度,时间是其衡量快慢的唯一的标准。

在决定跑动时间快慢的过程中,同时,又有几个其他的要素对其进行着指导作用。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到达终点,还需要有一定的动作节奏。动作速度与节奏的相互配合、完美结合,都能够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终点,良好的动作节奏,是获得好成绩的必要前提。

2.3 动作速度的应用

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的核心都是由动作速度所决定的,但是,在不同的动作项目中,对其动作速度的练习专项、练习内容、练习任务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体育项目的练习过程中,需要将动作速度与动作技术相结合,使其可以完善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此外,动作速度还受到动作节奏、动作力量等其他的动作要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动作速度的培养时,首先需要发展其个体的身体素质水平;然后,再通过相关的教学任务,针对其动作速度,做针对性的练习;最后,还要通过技术水平的巩固与提高,密切动作速度与其他动作要素之间的联系,努力提高其动作速度[3]。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大专院校中应用运动要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其不仅可以激发大专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们对体育学习的动机与积极性,充分挖掘其潜能;而且还可以改善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水平,进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凤仙.探究高职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教学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65.

第3篇: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地观察、思维、操作、实践和表现的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职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应从教学各环节上,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以推动创新教育的开展。本文根据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围绕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和培养,就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即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实施能力等进行阐述。

一、 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教师、学生、材料、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里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各种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每一要素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着其他要素,而且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果,为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三种关系。

1、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学生为主体是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即: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只喜欢学生顺从性的一面,,实际上,顺从性和不顺从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个性、独立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往往具有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体现出顺从性和随俗性。所以,我们既不能不加分析的压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而应辩证统一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消弱甚至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要正确发挥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一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三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与能力,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与积极合作的关系,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时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之一,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与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精心的呵护,以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在实施过程中以身体活动为主,因此,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规律去组织教学。要认识、把握提月教学的特点,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体育教学时以身体活动为主,运动量和运动负荷是最主要的衡量因素,所以,创新教育应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如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通过运动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等等。

其次,学生的进步应表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深度的逐渐增加以及感觉———理解———创造的思维递进上,进而在培养人格、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改善学习效果、增加运动乐趣等作用的认识和功能上得到充分发展。

再者,身体活动技能形成和效果除来自于学习者本人的努力之外,其他的如遗传的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及神经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也很明显。体育课中的个体差异的影响大于其他学科,且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和体育内容具有相对可选择性,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给予学生在联系内容、难度、运动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一定的选择的权利。

二、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1.多样化的教学,取决于各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 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点和使用范围,多样化教学就是将他们的综合运用,这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学生的个性会随着实践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而辩变化,体育课堂教学中,强调多种教学 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以灵活的培养形式,丰富的培养层次和结构,不断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分组考核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以陶治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

3.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可接受性

体育课程设置正逐渐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程向选项课、专项体育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体育教学内容也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比重将增加,内容也将更加丰富。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时机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三、 创新教育注重智力的开发

第4篇: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动作要素;高职体育教育;体育专业;高职学生

面对丰富多样的高职体育教学方法,其中最为有效、最为直接、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就是动作示范法。科学的、合理的动作要素,不但有助于高职学生观察与捕捉体育动作的各项要素,而且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动作水平,更是高职体育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文章针对动作要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与体育价值。

一、运动要素的基本概念

针对动作要素的概念有多个版本,但应用比较广泛的则是《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先生对动作要素作出的具体定义,即:身体姿势是指体育训练过程中,身体各部分与整体所处的各种姿势与状态;动作轨迹是指训练过程中身体不同部位的实际移动路线;动作时间指的是不同运动所需的具体时间;动作速度是开展一切运动的重要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各种各样的速度类型;动作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动作的重复次数,通常被称为频率;动作力量指的是完成诸多动作所应用到的不同力量,以及抑制阻力的力量大小;动作节奏指的是在实际运动过程中,各个动作、各个环节的完成时长、动作幅度以及用力大小等诸多方面的关系。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动作要素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动作要素要求不够规范

目前我国多数高职体育教学老师,都能根据动作要素的实际构成引导学生的动作技能学习与锻炼。然而,大部分教师在利用动作要素引导学生的运动练习时,并未对一些技战术动作作出精准的示范,如一些高职篮球教师,在为学生示范投篮动作时,往往不够重视手部握球的动作姿势,对投球姿势的标准性缺乏重视。[1]这就极容易造成学生模仿动作的失误,进而导致学生的投球动作缺乏标准性。

(二)动作要素理解不够深入

动作要素示范是高职体育教学的必备教学方式,更是最为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然而,在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一系列动作示范的质量与成效并不是很明显,导致学生对诸多动作概念并未形成精准的认识,理解也不够深入。诸如,在高职乒乓球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半蹲状态,促使学生对教师动作进行模仿,深入理解半蹲动作的深层内涵。因此,在学习有关动作时,必须做到动作的优美、轻快、熟练与准确,激发学生学习动作要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体育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当前我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设施都不够完备,阻碍了高职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比如,经济水平较差地区的高职院校,因为缺乏资金支持,故而很多体育教学设备不能到位,特别是室内训练场地缺乏或者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等。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直接制约了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中动作要素的示范,以及学生的动作要素练习等。

三、动作要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姿势要素的科学应用

从宏观视角去看,身体姿势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是否能够正确应用,对体育技战术动作的学习与掌握具有直接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讲,身体姿势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学习体育技战术动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尤其是对于跳跃式的体育项目,姿势要素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譬如,在高职跳高运动教学中,一般都会涉及到落地、过杆、起跳、助跑这四个过程 ,表现在姿势要素方面主要包括动作力量、身体姿势以及动作节奏,其中又以身体姿势最为关键;当学生精准掌握身体姿势之后,其动作力量与节奏都会得到更好发挥;在助跑过程中还需要学生突破原本的静止状态,通过掌控合适速度把握正确的运动节奏;[2]在过杆时,也会对学生的身体姿势提出要求,这是由于过杆一般分为过杆与攻杆两个阶段,且不管是哪一阶段都需要教师重视正确的身体姿势的重要性,腿部的配合度以及收腿的合理程度等,以避免碰杆或压杆。另外,高职体育教师还应重视自己的语言阐述,即不仅要表达清晰,而且要让学生明确身体姿势的重难点,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控身体姿势的动作要素。

(二)时间要素的合理应用

动作时间要素指的是完成各种体育技战术动作所需的具体时间,一般情况下动作完成时间越短,则技术质量越好。尤其是对于高职体育的跳、跑项目教学,更需要大力缩短动作的完成时间,通过增强爆发速度提高运动质量与效果。比如,在短跑项目教学中,跑动速度就是由最短时间决定的,多种动作要素会直接影响到跑动时间,而速度要素作为基础条件之一,时间也是衡量速度的重要标准,因而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终点,则需要掌控好运动节奏,这也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前提与基础。[3]由此可见,节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后,可以确保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因此,压缩时间要素是提升田径运动成绩的主要方式。不过,对于投掷类体育项目,则需要通过加大体育器械的工作距离来压缩时间,进而强化器械的运动速度,进而提高运动成绩。所以,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优良的还是件观念,对待任何体育运动项目都要安排好时间,高质量、高效率的在规定时间内实现训练目标,尽可能的缩短动作所需时间。

(三)动作速度的正确应用

可以说动作速度决定着将近一切运动项目的重点与核心,然而不同动作项目的动作速度的练习任务、练习内容、练习专项等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高职体育项目训练过程中,必须将动作技术与动作速度进行紧密结合,促使两者科学、完善、有效地融合在一起。[4]同时,动作力量、动作节奏等一系列动作要素也会对动作速度产生影响,这就促使高职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动作速度时,必须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与发展,之后再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动作速度,开展强针对的教学与练习。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与巩固之后,还要加强其他动作要素和动作速度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动作速度。

总而言之,在我国教育体制深入改革的带动下,高职体育教学的标准与要求也越来越高。动作要素作为体育运动的重要基础,促使高职体育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体育动作要素的教学。因此,高职体育教师需要从多方面着手,秉承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对高职体育教学进行审视,建立健全高职体育教学手段,强化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对学生的一系列训练动作进行规范,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为社会培养综合素养高的现代化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茜,.论体育教学中艺术体操的动作、时间、空间的三大要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9).

[2]徐朝洲.动作要素在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J].科技创新导刊,2014(16).

第5篇: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教学环境;体育;调控;优化

一、环境、教学环境和体育教学环境的定义

1.环境的定义:从哲学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是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们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这个外部条件的综合,既包括人在生活中的条件和时间关系的综合,也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综合。

2.教学环境的定义:教学环境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 [1]。教学环境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讲,社会制度、家庭条件、社区条件等都属于教学环境。狭义上讲,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如校园、各种教学设施、校风、人际关系等。我们一般所说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狭义的教学环境。

3.体育教学环境的定义: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

二、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析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校系统内部的所有事物,几乎都可以认为是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其中,直接作用于体育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活动效果发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硬环境和软环境。

1.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主要包括:(1)各种物理因素:空气、温度、光线等。(2)各种体育教学设施:体育教学设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性设施,如桌椅、实验器材、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设施等;另一类是体育器材设施,如各种场地、各种器材。这些设备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对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2.体育教学的软环境。体育教学的软环境主要有:(1)班级规模:许多研究发现,班级规模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有影响,而且对师生双方的课堂行为以及个别化教学的实施也有极大影响。(2)人际关系: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如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师生的关系、教师间的关系、学生间的关系等,都与教学有密切的关系。(3)校风班风:校风是指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是一种集体行为风尚,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也是一种巨大的潜在教育力量。班风是指班集体的所有成员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它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不仅能塑造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又能影响他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4)课堂教学气氛:指班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状态,它集中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和班集体之间的关系。积极地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体育教学环境的调控与优化

(一)体育教学环境调控与优化的依据

1.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社会大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社会大众的生活环境等。社会大环境的任何变化都可能成为影响和改变教学环境的客观因素。在中国“举国体制”影响下,体育的发展呈现出重竞技体育轻大众体育。面对体育环境的变化学校体育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紧随时代脚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创建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抵制各种不良之风和不利因素对体育教学环境的负面影响。

2.学校体育目标。学校体育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校体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化。体育目标对体育教学活动有指导作用,同时各级各类学校有着不同的体育目标。因此,要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就必须充分考虑学校体育目标。

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的过程之中,在发展的过程中当然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也并不是所有的环境影响都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只有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环境才是有利的。因此,在创设良好体育教学环境时,必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4.学校实际情况。中国各省市、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不同,造成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因此,在创设良好体育教学环境时,要立足于自己学校的实际。只要能充分考虑并利用本学校的现有条件,并不断改善体育教学环境的面貌,都有可能创建成有自己特色的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二)调控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

1.学校体育教学硬环境的优化策略。(1)加强场馆建设。体育教学所需要

的场馆、器材等,是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也是影响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直接制约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也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所以,学校要根据教学的规模和学生人数的需要,加大对这些硬件的投入,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进而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2)体育教学设施的整体协调。体育教学设施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全面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依据,学校上下都树立全局观念,把各种体育教学设施有机的协调为一个整体,使它们向着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任务。(3)合理布局体育教学设施。体育场馆的建设布局要合理、空气要通畅、光线要明亮,各类器材应摆放合理。场馆的建设和美化一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基本规律。在体育场地周围多种植树和草,并根据自然环境的周期变化、学期循环的规律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合适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和场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使学生真正热爱体育,充分享受到体育课所带来的乐趣。(4)因地制宜,利用本校的优势。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事实是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学校体育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充分利用本校的有利环境,通过科学的设计、巧妙的布置各种器材设施,才有可能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从而给教学环境的建设带来突破。

2.体育教学软环境的优化策略。(1)信息的筛选。学校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社会上的一些信息会不时的传入学校,尤其是现在的信息社会更是如此。这些信息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的,也有对教学起到反作用的。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选出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信息,预防、抑制不良信息在学校中的传播。(2)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校特定范围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态度和理想信念,进而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的情趣、学习的行为与动机、学习的效果与效率,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3)建立和谐的宽松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具有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其自身的主导作用,协调优化各教学要素,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71.

[2]孙卫卫.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4):124-127.

第6篇: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教学思路;创新

一、树立初中体育教学的正确思想

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主要是竞技体育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使得初中的体育教学体系相对封闭,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相对狭窄,制约了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在某种程度上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对此,初中的体育教学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确立素质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彻底扭转传统的以竞技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实现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转变,以“健康体育”思想为指导,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价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充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素质。

二、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等。这些要素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就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导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

三、建立民主的师生,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专断的,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营造一种自由、活泼、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和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受到对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和肢休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能乐于参与教学过程,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

四、树立成功教育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奥托曾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劳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或多或少,人人都有创新能力,但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精神源于动机,要想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每当教师在示范一个新的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去模仿动作;有的学生心理也想上去做动作,但不外露;也有学生因怕做不好,表现得很被动,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虽然他们好像是要逃避练习,但他们内心也会有一种想做好的想法。例如:学习实心球时,有的学生扔得比较远;有的学生动作比较好;有的学生能够利用腰部力量等;教师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乐趣,于是学生都能积极投入练习,正是这种意识推动着他们去思考、去创新。

五、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推进学生整体进步

第7篇: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学方法、教学媒介、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体育教学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体育教学结构,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体育教学空间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传统体育教学的空间主要为操场或者是体育场等场地,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体育教学的空间已经拓展到网络空间,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特点。第二是体育教学时间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时间等要素都由教师安排,而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自由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第三是教育对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育对象为学生,而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教育对象逐渐实现了全民化。第四是体育教学方式和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传统教育教学主要依赖于体育教师的讲解,而在现代化技术下,体育教学方式渗透了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体育教学变革表现

延伸教学空间。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体育教学空间和整体环境不再局限于室内或者固定的场地,网络视频和远程教学等拓展了体育教学环境和教学空间,突破了传统校园环境,逐渐打破了时空之间的界限,从而不断扩大了体育教学规模。

优化教学结构。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属于间接性的沟通,而现代信息技术兴起之后,教学组织管理相关部门的功能不断弱化,将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体育教学管理的组织层次,使得体育教学信息更快地传播。另一方面,体育教学方式逐渐从控制型方式向学生参与型方式转变,强化了体育教学的互动性,学生通过自学或者远程学习来获得相关技能知识,减少了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有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更快实现。

更新教学内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体育教学资源实现了丰富化和多元化,体育教学内容范围在逐步扩展,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而不断更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体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依据现代信息技术,能为有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体育教学服务。

第8篇: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

我国大部分学校在体育教学系统中,普遍存在教学环境较差、没有很好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达到其整合功效、没有达到教学环境子系统要素的最优化组合从而发挥系统最大能量以及教学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教学效果,也不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环境要求。

一 体育教学环境内涵分析

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学校系统内部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认为是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其中,直接作用于体育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活动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硬环境和软环境。

1.体育教学的硬环境

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主要包括:(1)各种物理因素。空气、温度、光线等。(2)各种体育教学设施。体育教学设施主要分为两类:(1)常规性设施,如桌椅、实验器材、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设施等;(2)体育器材设施,如各种场地、各种器材。这些设备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对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2.体育教学的软环境

体育教学的软环境主要有:(1)班级规模。许多研究发现,班级规模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有影响,而且对师生双方的课堂行为以及个别化教学的实施也有极大影响。(2)人际关系。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如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师生的关系、教师间的关系、学生间的关系等,都与教学有密切的关系。(3)校风班风。校风是指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是一种集体行为风尚,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也是一种巨大的潜在教育力量。班风是指班集体的所有成员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它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不仅能塑造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还能影响他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4)课堂教学气氛。指班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状态,它集中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和班集体之间的关系。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 体育教学环境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1.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概况

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课教学时间一般为两年,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田径、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等;体育理论内容为:体育锻炼方法、体育卫生保健、体育竞赛规则、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体育的休闲娱乐以及体育运动的技术原理。在体育课程设置上仍较大程度地脱离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过于严谨,教学内容陈旧,课程的结构过于单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结构没有质的变化,阻碍了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2.体育教学环境建设应注重信息化建设

在教育手段上,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全可以避免体育老师万能观点和榜样力量的影响,大学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教师在做一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很强的动作时有心无力,如腾空、翻转等动作。由于教师个人身体条件的限制,学生很难在教师的示范中完成瞬间完成的动作要领的学习,无法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体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体育教学中的这个教学局限,通过图像、视频等生动形象的画面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进而有效地弥补了教师示范的局限性,便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作为一门将理论知识与身体锻炼相结合的学科,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推动了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同时我们应明确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和发展目标,以推动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3.将终身体育观念始终贯穿到体育教学环境建设

环境造就一切,环境可以改变一切,所以体育环境的建设必须考虑终身体育问题,终身体育主要在于使体育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使学前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各环节紧密相连,以保证体育教育的统一性、完整性与连贯性,实现一体化。高校体育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终身体育相结合,高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保障。高校体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走向社会科学健身和自觉锻炼身体的发展方向,终身体育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并持续终身的自我锻炼的过程。高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应该把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作为首要任务。要把终身体育思想作为高校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不仅能满足社会对高校体育的要求,而且能够克服当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终身体育教育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4.将学生体质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环境建设的出发点

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各级教育机构也正在酝酿和制定各类政策方针,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体质。各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环境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体育教学的最本质内涵就是要增强学生体质,教给学生终身体育的技能和思维,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9篇: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052―01

体育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础知识、锻炼好身体,提高身体机能能力;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整体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运动的良好习惯。

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是按照新课标的新教材《体育与健康》来安排教学内容。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体育课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安排要合理,更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为学生打下终身锻炼的基础。因此,上好体育课显得至关重要。在现阶段,笔者认为中职体育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展。

一、应理解体育课新标准和教材

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应对照教材中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分布情况,深研教材,做到透彻了解:一是重点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殊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练习及分组练习仔细、认真分析;二是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水平拟订讲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等。教师对教材和课标的理解越深刻,重点就越清楚,难点就更易突出、明确,学生就更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教师还应经常查阅先进的体育科学知识资料,钻研各项体育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在积累资料中,撰写与体育教学相关的论文,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总结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最优的教学方法。

二、应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

常规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把教学内容传递或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术技能动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多数都是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接受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一句话,传统观念下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统一”,教法教条,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体育课体现不出活跃的气氛。

目前体育教学的改革就是要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彻底改变只重视运动成绩的教学模式,树立“健康第一,以终身体育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教师要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体育课不能再强调运动成绩和运动技能,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使学生由兴趣学习转变为主动锻炼。只有教师转变体育教学观念,形成完整的、清晰的教学思路,才能保证体育课教学的质量。

三、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学观念支配下,体育教师经常围绕“教材、上课模式和场地”三要素为中心组织体育教学,却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应引入“平等”的教育理念,不断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尽可能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构建融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体整体水平,合理地安排体育课教学内容,在讲课时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在教学组织上,教师要力求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以情感为纽带来酿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表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生活中,教师应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些交流和沟通,更应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职业学校的教育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而体育课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尝试新的教学思想,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环境;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或者师生共同研发新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