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游记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1)作业设计缺乏差异性。一个班级的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有的教师只注重文本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难以对这样的语文作业产生兴趣。基础薄弱的学生做起来有困难,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不屑完成。长此下去,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快不了,一些学生吃不下、跟不上的现象,学生对完成作业提不起兴趣,这样的作业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作业布置缺乏系统性。今天布置什么作业,明天布置什么作业,全凭教师兴致,往往缺乏科学的统计依据,教师布置作业的量显得较为随便,导致学生有时忙,有时闲。且作业设计有简单化、模式化的倾向。例如,在课后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而阅读材料与课堂教学缺乏实质性的关联,且教师又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这样的作业学生往往难以落实。实际上,这些简单化、模式化的作业,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毫无实效。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1)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作业要体现个性化,要有助于“提优、抓中、补差”。设计作业应注重作业的层次,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选择作业时能“爱我所爱”、“对号入座”,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作业设计要体现开放性。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开放式的作业要求学生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使作业和生活接轨,让学生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设计开放性作业,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3)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认为负担重,除了指作业量多以外,还有一个方面是作业乏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乏味的。兴趣跟时间的占用是成正比的。兴趣越浓,就越舍得花时间。当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种种途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之后,还应该在作业布置让学生感受到创作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与趣味化的作业设计碰撞在一起,经常会产生很多闪亮的火花,让我们为之惊叹。如学习诗词时,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不妨设计诗词配乐、配画的作业。学生尝试用音乐、画面来诠释它,看是否能淋漓尽致地把词中的意境表现出来。也可设计配乐朗诵,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能说的说、能奏的奏、能画的画,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巩固。这些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一方面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4)作业设计要体现实践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能力的舞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更应体现“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适应时展的课程体系”的理念,语文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得”又要关注学生的“习得”,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与时代生活联系起来,设计注重运用性、实践性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能让学生在读读、议议、演演的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语文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而有所体验,有所发现,有所积累。这些实践性的作业设计,超越了文本课堂,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5)作业设计要体现自主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且学生一味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一方面学生对作业失去兴趣,另一方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再说,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设计自己的作业,更适合他自己,他也会更加喜欢自己的作业,完成起来也比较容易。这样,学生就会将学习视为一种自主性、赏心悦目的最具创造性的活动。
那天,我路过厕所的时候,发现里面传来轰轰的声音,声音之大,之响,还有一群人围观,我怀着好奇心走进去,发现水龙头没了,自来水源源不断地冲泻下来,打在地上,地上躺着一个水龙头。自来水像决堤的大坝,似凶猛的瀑布一般冲击着地面。
这是有一个二三年级的小同学,抓起水龙头就往水管上拧,可刚凑上去,水就像高压水枪一样喷溅出来,把他的衣服弄湿了,旁人也三三两两离去。他旁边的小男孩,应该是它的好朋友,劝他离开,但他说:“我能行。”于是又捡起水龙头,猫着腰去拧。水流太急了,又把水龙头冲下来,狠狠撞在了地上。这时他朋友有劝他离开,他又回了句:“我能行。”打他站立片刻后跑了出去,我正纳闷时,上课铃响了,我只得回了教室。
上课时,我在回想着,他那跑出去的方向……噢!我想通了……下课我再去厕所时,水龙头已经修好了——原来他去找了维修工人。
回家路上,我一遍遍地回想起那个勇敢聪明的小男孩,那句“我能行。”的话语。后来,我在生活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做一道难题时,我苦思冥想而不得,正当放弃时,我坚信:我能行。于是,我集中精神,用十二分的专注去做,终于完美解决;体育测验时,感到已拼尽全力,担仍不理想,怀着“我能信”的信念,再试一次,最后获得成功。
《西游记》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1年西游记读后感初中优秀作文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1我平时很爱读课外书,外婆和妈妈都非常支持我。为了培养我的爱好,她们买了好多好多的课外书给我看,还帮我办了市图书馆的借书证,鼓励我多阅读。从《幼儿画报》、《安徙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到《皮皮鲁传》,这些好书一路伴我成长。在阅读中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今年暑假外婆还买了少儿版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让我看。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看吴承恩写的《西游记》,文中塑造了四个人物,师傅唐僧和他收的三个徙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些人物生动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唐僧心地善良、执着、一心向佛,但是他软弱容易轻信别人,经常分不清好人坏人;孙悟空是一个能吃苦、本领高强,懂得知恩图报,正义大胆,惩恶扬善的人物形象;猪八戒呢,则是好吃懒做,喜欢斤斤计较,爱耍小聪明喜欢挑嗦师傅给大师兄念紧箍咒;猪八戒最大的特点是好女色,嘿嘿!就因为这样他经常经不起妖精的诱惑,因此上了不少当吃了很多的亏。不过他也很善良,对师傅一直忠心耿耿,不离不弃。最后讲沙和尚,他是一个忠厚老实,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心甘情愿帮大家分担,一路上都是他挑着一担行李,从未有过怨言。
这是一部神话小说,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孙悟空,因为他有着超强的本领。例如:火眼金睛、翻筋斗云、会七十二变…… .一路上他凭着自己的本领降妖除魔,消灭了许多妖怪。但是,他最让人值得学习的是,他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特别记得文中有那么一段,唐僧帮他缝制兽皮衣,一不小心手被针扎了,他很心疼师傅焦急万分的样子。还有一段让我看得有点热泪盈眶。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因为分不清好坏,执意要赶孙悟空走,悟空叩头三拜,忍着委屈拜別师傅。当师傅再次遇难,猪八戒找到孙悟空的时候,孙悟空还是不计前嫌地去迎救师傅。因为大家的齐心协力,在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他们终于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
这本书真的教会了我很多的道理:做人要有一颗善良和宽容的心,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遇到困难要懂得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试着去化解,千万不要被困难所吓倒,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2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但却引起了我们的喜爱,那就是《西游记》。小时候,我只是看动画片与图画书。但现在,我不仅看与读,而且还学会了思考。《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西游记》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家喻户晓了。我想不少文学家已经发表过这部名著的言论了,所以我不想对这部名著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想对其中的人物谈谈自己的想法。在其中,我最欣赏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劳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吴承恩塑造的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一切称凶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推动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或一命呜呼,或束手就擒,这都反映了吴承恩扫荡社会丑恶现象和丑恶势力的强烈愿望,也是《西游记》民主性精华之所在。
《西游记》的语言生动流利,尤其是人物对话,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趣。吴承恩善于提炼人民生活中的口语,吸收它的新鲜有力的词汇,利用它的富有变化的句法,加工成为一种优美的文学语言。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3在众多的经典优秀图书中,我独爱《西游记》。它是我国古典神话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以来,几百年间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久经不衰。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已经家喻户晓,至今已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文字。
说起《西游记》,大家便会很自然地想起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的唐僧;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的孙悟空;憨厚单纯、力大无穷、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和贪图女色的猪八戒……
《西游记》共一百回,回回引人入胜。无论是“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还是“火焰山”……,都是人人皆知,耳熟能详的。我最喜欢《三打白骨精》了,白骨精虽然狡猾无比,唐僧也曾一度的冤枉甚至赶走悟空,但是悟空深深记得是师傅把他从五指山救出来的,始终没有怨恨师傅,打败了为非作歹的白骨精,帮人民除了害。他的形象深深打动了我,因为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我们。
我看到孙悟空的爱憎分明,就想到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看到不法分子做坏事,不但不管,反而助威,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们不应该像唐僧那样过于善良,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友好,万分轻信,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我们只有像孙悟空那样爱憎分明,不法分子才会落入法网,才能受到惩罚,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安定,社会才能更和谐发展,中国才会奔向小康社会。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4《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吴承恩先生创作的一本经典著作。全书讲述了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前往西天取经途中的九九八十一难。每一个小故事都刻画的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文中的孙悟空无疑是个英雄的典范,他机智、勇敢、有责任心。我认为文中描写最多的不是师傅唐僧,而是孙悟空。西天取经得以成功的最大功臣也是孙悟空。如果没有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没有他的火眼金睛,唐僧恐怕被吃了几回都数不清了吧。在孙悟空这么努力保护唐僧的情况下,唐僧还一次次的误会孙悟空,一次又一次的将他逐走,却从未想过哪次不是孙悟空保护的他!
在这么多美轮美奂的小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打白骨精”这一回。白骨精多次幻化成人形,想方设法的将唐僧抓走却每次都被孙悟空打死。而唐僧却执意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通过念紧箍咒来惩罚孙悟空。唐僧是凡人,他不可能看出那是妖怪。所以他理所应当的认为孙悟空错了。无论孙悟空怎么解释,他都听不进去,只不断地念着紧箍咒,疼得孙悟空满地打滚,还要与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将解释了一遍又一遍,可唐僧根本不信他被逼无奈只能回到花果山。虽然孙悟空被唐僧逼回了花果山,可他却一点儿也不怪师傅,还处处为他的安危着想。回到队伍以后,也一如既往的尽全力保护好唐僧。
孙悟空很好的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英雄,无私、无畏、大义凛然。
在我们生活中不缺乏这样的英雄。也不会缺乏九九八十一难,如果在困难面前,我们选择面对选择坚持,而不是退缩,那么你就是英雄!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5相信《西游记》这本书已经是每个同学都很熟悉的了,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有所感悟,我也不例外。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主要讲述了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悟净西天取经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获得成功,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成功。”《西游记》的故应了这句话。人生难免有困难,如果我们不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又怎能看到雨后的彩虹呢?
英国的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强,很晚才学会阅读,作业总是很不好,老师都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不可能成材的,同学们也把他当作嘲笑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的班上有两个男孩子打赌,说他永远不可能成材,霍金的童年受尽了非人的嘲笑,但他并不退缩,他和《西游记》的孙悟空一样,敢于斗争。乐观坚强,这是我很佩服的。霍金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习惯于把问题追究到底,他对物理很感兴趣,从此,他历经千辛万苦,努力思考,遇到难题不退缩,勇往直前,成为了伟大的物理学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名人有大成功,我们也有小成功。生活中,我们也会有困难,它们就是“拦路虎”,我们如果不战胜它们,就会停滞不前,在原地踏步,不可能获得成功:
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们在盐城玩密室逃脱,工作人员把我们关在一个小房间里,房间内有两个笼子,各自进去了一个人锁了起来,我们需要在两个小时之内找出笼子的钥匙和房间的钥匙,就算逃脱成功。我们一共四个人,两个朋友被关在了里面,我和另一个人在外面找线索。房间里是不是传来各种动物的叫声:羊…狗…鸡,我听着这声音,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好害怕。556与其这样害怕下去,什么也做不了,还不如找找线索呢,我打起12分的精神,在许多书后面发现了一个保险箱,上面写着:声音。我竖起耳朵听,顺序为狗牛鸡羊,可这又有什么呢?翻来翻去,什么也没有,密室太黑,我打开手机电筒,这儿照照,那儿瞧瞧,在墙上看到了:十二生肖。对啊,十二生肖的顺序,牛是这三个中最大的,那么按照这样的顺序,密码就是…4132对喽,哈哈,我赢了,我战胜了恐惧!
怎样运用好语文作业,控制好语文作业的量与质,在课堂之外为语文赢得“一席之地”,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作业、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发大家的一些思考,得到大家的建议。
一、注重长期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而我们的语文作业中,也应该有务实的长期“工程”,以达到“致远”的育人目的。
练字作业的设计
【背景】:过去,字被看作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脸”,能写一手好字是非常值得炫耀的资本,正所谓“字如其人”。可是现在学生的字迹潦草,甚至很难辨认,错别字太多,随意涂改、勾画、打补丁,卷面很不干净,这些已经成为不少中小学生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预初年级一直到初二年级,都把练字定为一项常规作业。
【意义】:中学生练字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写一笔干净整齐的字,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在书写过程中,了解中国的文字,体会汉字的美感,培养对汉字,以及本民族语言的热爱,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因此练出一手好字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受益终身的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性格和丰富孩子的文化底蕴。
【要求】:第一阶段,每人买一本自己喜欢的楷体钢笔字贴,每天工工整整地临摹一张,撕下来交给老师。第二阶段,每天在老师下发的练字纸上认真抄写规定的书写内容并上交给老师。
【批改及反馈】:
1.教师每天翻看上交的练字作业,挑选出好的字张贴在教室里供其他同学欣赏,挑选出不好的,尤其是书写不认真的作业,提醒这些学生要认真书写,如果有进步就及时在全班表扬,激起他们练字的积极性。
2.教师每天批改,给出不同等级。等级高的,可以相应地免掉一到两次的练字作业;等级低的,则相应地增加练字的量。有奖有罚,可以激励认真练字的积极性。
二、训练要有度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片面强调训练,一方面,过度训练、机械的掠夺式训练使学生精疲力竭,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它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得到不错的成绩。“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个“分”作为指挥棒,让广大师生的精力都耗费在苦海无边的题海之中难以自拔。它最主要的教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注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根据刺激―反应公式,耗费大量精力获得较高的分数,较高的分数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过度训练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新课改淡化训练意识,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手、大脑、时间、空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去自主学习。但由于《新课程标准》淡化了训练这个问题,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许多教师谈“训练”色变,认为进行“训练”就不是搞新课改了。相当多的教师从过度训练的极端走到回避训练的极端。事实上,由于缺少必要的“双基”训练,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经典名篇也不会背,学生头脑变成不能贮存信息、不能分析问题的空壳。鉴于此,我认为,新课改应呼唤适度训练的回归。“过”与“不及”都会对教学造成很坏的影响。
适度训练是指适量、合理、科学的训练,训练量适中,训练内容合理,训练形式科学系统化。适度训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其实新课程标准倡导“科学训练”,也有不少教师把“双基训练”与“科学训练”对立起来,认为科学训练就是抛弃双基训练,还有人认为科学训练就是创新训练,有人甚至认为科学训练就是少训练。
科学训练主张用科学方法来训练,训练内容要科学,方法与内容要符合学科特点,也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训练要摒弃以前大搞题海的做法,把完整的语文肢解成大量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设计了大量机械重复的模拟训练,降低了学生兴趣,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有自己的两大基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它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只有熟练掌握双基,才能熟练运朋这个工具。熟练掌握双基就要经过科学训练。
教师要指导学生精做精练,优化作业设计,重视作业的前后衔接,要科学化、系统化,克服求多求巧求偏的不良倾向,要夯实基础,回归生活。
三、在观察中发现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以为,作业设计,首先要从观察和模仿开始,从各种资料中学习设计的基本方法,然后编制出能够紧密配合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思维活跃的题目,逐步健全自己的“个人作业库”。
1.中考试题。中考试题是课程精神的具体体现,每道试题都经过深思熟虑,从试题的变迁可以寻找到作业设计的基本模型。从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2006年“根植生活、立足语言、关照心灵”到2007年寻求“整合、回归、突破”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把握教学与作业均要“处处凸显语文性”的总体要求。此外,中考试题的整体框架也可以为作业设计提供参考,我校七年级的语文作业本设计即采用“自主积累运用”、“探究阅读理解”、“创新综合运用”、“语言表达训练”四个环节的课例结构,重视字迹等级评价。
2.课后习题。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均附有“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有些还附有知识短文。教材设置的题目总体反映了编者意图,提示了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供有益的知识补充,是课堂作业设计和课外延展练习的重要参考。
3.教辅资料。如果说课后习题代表了编者“彼时彼地”的情况,我们引入“此时此地”的教学时,有些不适合,还有许多补充。网站、报刊、市场上的教学用书及浙教版的语文作业本等时效性比较强的辅导资料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但各类教辅资料鱼龙混杂,有时鱼目混珠,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滤”之后,再“拿来”使用。
关键词:优化;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语文课外作业的科学有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同时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而且更好的将教学效果反馈给老师。研究学者表明,只要进行语文练习,听说读写技能就可以更加潜移默化的吸收,保证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另外只有在作业完成的时候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将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
1优化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一般原则
1.1自主性原则
老师在设计作业的同时,尽量帮助学生创建比较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可以在比较轻松舒适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性原则。设计的作业当中不需要过多的条框去约束学生,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1.2创新性原则
这个原则保证老师在将传统作业的优势传承下去的条件中,不断的对传统课外作业进行创新,发现比较特殊的新的课外设计作业形式,根本上就是将传统作业的思维模式打破。中心就是新,这样的新主要表现在作业形式的改变,同时也是内容的变革,同时对形式和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
1.3趣味性原则
就是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到快乐,引发学生好奇心。新课标重点要求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兴趣。一旦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就无法真正的养成语文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技巧,构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掌握语文更多的知识以及技巧。
2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现状
2.1作业的操作形式过于单调
很多时候,语文作业都是敷衍了事,或者为了预备考试而临阵磨枪,大量反复的进行古诗词的背诵和翻译抄写,这些重复的练习仅仅是比较单调的作业,并未真正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做准备,让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无法真正的融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
2.2作业内容主要以书本内容为主,机械性强,脱离生活实际
我们目前仍然保持着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就只是为了成绩,将作业仅仅当成了教学活动当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设计初中语文课外作业内容大多数是重复抄写、记忆背诵、对古诗文进行翻译等单一机械的作业,并未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摆在第一位,并未关注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情感态度,并未联系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并未关心学生学习语文综合实际生活,这样的实际情况直接导致学生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导致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语文。
3优化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策略
3.1强化课内外的整合
作为我们的母语课程,学习和实践的环境比较充足,所以,语文教学当中,不只是对语文教材进行关心,还要在课外资料进行收集,通过生活当中对各种分析辨别能力进行打造,保证学生形成良好正确的三观。此外,因为现如今很多学生家中都具有网络,可以使用这个优点,帮助学生在网上搜寻更多不同的观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写作。
3.2作业设计由文本向生活延伸
语文最大的特征就是联系到方方面面的内容,范围非常宽,就是生活当中任何地方都蕴藏着语文,就直接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并不是仅仅局限在课堂的当中,要从课堂走向生活当中,关注身边的细微事情,对国内外大事进行关心。每天都会发生特别多的国内外的大事件,对这些事情肯定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感想,将这些感想写下来,年复一年,肯定是宝贵的财富。利用观点的总结对读后感进行评论,不仅将学生视野开阔,同时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语言,将学生语言进行更好的培养。
3.3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3.3.1阅读类作业
1)查找搜集型作业:新课标在阅读目的中可以明确的规定初中生要使用各种方式对自己想要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搜集。因此,老师在课外作业设计当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搜索资料和信息的技能。
2)阅读延伸型作业:新课标清晰的规定初中生需要的课外阅读量,同时关注初中生课外阅读量非常关键。所以,老师进行课外作业设计的同时要将课外阅读加入其中,更好的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多学生的知识储量。
3.3.2写作类作业
1)常规性写作作业:比较普遍的就是日记,平时的练笔等,这些都有清晰的要求,大多数都是比较字数少的作文,重点要描述学生自己内心的情感。
2)读写性写作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普通来讲就是药根据课文和课外读物带给读者的空白来安排,通过延续写文章,想象写文章,或者对文章进行评论都可以。
3)应时性写作作业:这样的作业要和实际生活紧紧联系,要将实际生活当中比较特别的活动作为写作题材。
3.3.3实践类作业
1)口语交际型:为了更好的符合时展的趋势以及达到新课改的标准。老师在课外作业设计当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加自我实践机会,因此,老师要刻意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保证学生可以更加畅所欲言。
2)角色扮演型:经常在语文课当中遇到故事情节比较生动以及动作性非常形象的文章,保证学生能够熟练的对课文了解和熟读之后,将课文当做一台剧进行角色扮演。当前初中生大部分都追求新颖的东西,追求更加时髦的东西。看过非常多的电视剧,同r由想自己表演的欲望,根据这个特性,老师可以适当的设计一些这种形式的课外作业。
关键词:初中作文;写作兴趣;作文素材;评改方式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然而在实际实践过程中,作文教学却有许多与新课改精神相悖的地方。如部分教师把琢磨应对当成自己的教学内容,作文教学中理性意识偏重,导致学生作文普遍出现“新八股”现象:语言苍白无力、感情虚假失真;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不能真正参与其中,最终导致学生害怕写作,不愿意上语文课。那么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已的几点看法:
一、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表现自我、展现自我是每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去做的事情。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于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下来。”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要想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首先必须开启他们兴趣的大门。在作文教学中,一旦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强烈愿望,有了这种愿望,他们便乐于写出自己心底的故事,写出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这样写作对于他们不再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而将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和美好的诉说过程。这样,教师有了学生的兴趣做基础,通过结合每单元的写作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作文,指导他们写出自己的内心,渐渐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而教师在教学方法方式上也要有所改善,做到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前提,打破传统写作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再只是注重安排详略、条理清晰、表达方式方面,而是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要让学生放开种种思想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丰富作文素材,让学生“能写”
1.积累生活素材。作文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细心观察是写作的前提。作文教学应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捕捉生活素材,指导学生如何写观察日记、生活日记,从而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2.积累书本素材。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广泛阅读是提高写作的基石。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的阅读量和背诵量,其目的也在于此。多读多背,是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体会语言的妙用,领悟写作的技巧,以达到不待老师讲而自能作文的目的。积累书本素材,教师要加以指导,如怎样选择阅读的书籍、如何分类写读书笔记、如何分类收集名篇佳句等都应提供技术支持。
3.积累网络素材。网络资源、影视歌舞、电子书籍等媒体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写作资源,可有选择地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学生也可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作文,记录自己的心理历程,多角度积累写作素材。
三、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文章,在日常的授课中贯穿作文教学理念
语文教材里选的多数是名家的作品,而且包括各种体裁,教师将读文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作文的一个有效的途径。首先是积累掌握课文文章的字词,重点是对优美句子、哲理性句子的仿写,如果能在每节课堂上抽取一些时间当场训练仿写,效果会更好。比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定语后置短句的独特句式,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教师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再者是借鉴课文里的构思与写法。比如学习《山中访友》通篇的拟人手法,《羚羊木雕》中插叙的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借鉴《散步》里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巧妙运用过渡句,等等。
当然利用课文教材不仅仅是模仿与借鉴,还可以进行拓展延伸。一是进行续写型的训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使他们享受到虚构的乐趣。如我们在学了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以后,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安排皇帝回宫以后的故事情节。二是进行扩写型的训练。有的文学作品只提供了一段简洁的记叙性文字(如部分叙事散文和诗词等),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景物描写更加细腻。如我们学习了白居易的叙事诗《卖炭翁》,不妨让学生将这首叙事诗中宫使爪牙仗势欺人、巧抢豪夺的过程写成一段文字,让其具体感受一下唐代中期“宫市”的黑暗。类似的扩写还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石壕吏》。三是依托课文阐述新观点与认识,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写作,比如《桃花源记》可以就环保问题谈谈新思路,有人开发桃花源,造成环境污染等等,再如把《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中的主人翁的故事进行改编,让他们处在同一个时空,进行交集,从中揭示新主题。当然我们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会贯通,而不是机械地模仿,所以从课文教材中积累材料,让它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学生的作文中去,这是个有效提高作文的方法和途径。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新课标规定:“在作文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组织他们自己修改和相互修改。”新课标还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学生评改作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自评自改。在对自己的作文反复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并评价。
2.互评互改。两人一组,你改我的,我改你的,改后发表批改意见及评价。
3.轮流评改。你改我的,我改他的,他改你的,批改完后相互交换意见。
4.小组评改。四到五人一小组,由一位“小先生”执笔,让所有参加的同学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评改。
1
认识错误
仅以本人在机关所闻,就有以下几种情况(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请允许我只用某些同志的话<基本上是原话>列出,不作阐述):
1.“只要没错,就没关系嘛。”
2.“错也错不到哪里去嘛。”
3.“他们(指办公室)要看(指核稿),就给他们看吧。”
4.“这个(指印发的大会材料中的原则性错误),人家一看就知道是没校对出来的印刷错误嘛。”
5.“这么麻烦(指办公室反复核出问题过不了关),搞得我好烦。”
6.“先送××领导(主要领导)签,是因为他是我们的分管领导嘛。”
7.“(现在不符合要求),我们是先送办公室改了以后再回去搞好呢。”
8.“差就差一点嘛,反正办公室要核稿的。
9.“耍笔杆子的人,就喜欢钻牛角尖。”
10.“都是这样不负责,我们何苦要这么认真,没有政治错误就算了,让领导把关去吧。”(这是我们核稿者面对众多的异议和粗制滥造的文稿心烦时发的感慨、讲的气话,其实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2
特殊错误
1.将经办公室核过的文稿(一般是改动较大的)拿掉,重新打印,送领导去签发(可能是不好意思或怕领导认为自己不认真)。这种做法既破坏了公文的原貌,又没尊重别人的劳动。从起草人拟制,到领导签发,整个办文过程的原始资料,都必须完整地保存以备核查。如果送领导签发之前改动较大,难以辨认,可以重新打印,但原稿必须附在其后。这样,既便于领导对比判断时参阅,又符合档案保存的要求,也尊重了别人的劳动。
2.领导签发后再作改动。文件一经领导签发,就是定稿,原则上是不能改动的。除修改个别明显属于领导签发时的笔误外,如特殊情况需要改动,必须报经签发人同意。
3.先阅文的主要领导已签明确意见,后阅文的分管领导意见不同(为所分管的部门说话)并要求其非分管部门执行。这种事情虽然不妥,但我们不再探讨。我们倒应当注意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给领导阅文,一定要注意做到:凡收到有需要办理事项的公文和需要签发的公文时,先送有关分管领导阅签,再送主要领导阅示,除非有关分管领导不在家。这样做,可以避免领导意见的不一致。因为主要领导最后阅文,他既可以吸收、完善前面阅文领导的意见,也可以修正甚至改变前面阅文领导的意见,他所作的批示,是结论性的意见,是本单位(系统)应当执行的意见,不存在意见不一的问题。当然,呈送知照性公文,则可以先送主要领导阅再送其他领导阅或以领导方便为原则,哪位领导在家,哪位领导方便,就先送那位领导阅。
4.现在的文件(内容是工作而不是其它诸于落实政策、补发工资等),安排过去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两个这样出自同一单位的文件。
5.你谱你的曲,我唱我的歌。2002年3月1日,省计生委向各市、州计生委,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发出了《关于印发<湖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文格式细则>的通知》(湘计生发〔2002〕16号),规定从2002年4月1日起执行该细则。但是一些单位、一些人根本就没看,甚至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不按规定办,完全凭自己的“经验”、“理解”、“悟性”去做,什么都符合他的意志,就是不符合规范要求。
3
文种错误
如向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行文,使用的不是“函”,而是“请示”、“报告”,甚至使用“请示报告”。有的处室(单位)起草的给省计委、省财政厅、长沙市人民政府的文件,就是这样的。他们认为这些机关权力大,你要求他,不用“请示”、“报告”不恭敬,办不成事,这是不对的。我在核稿时曾经针对这种情况开过玩笑,我说照这样,“主送机关”要不要改成“××厅父亲”呢?甚至有的还不是文种使用错误的问题,而是根本上就不是文种。如《××工作要点》、《××办法》、《××规划》、《××制度》等等。处理这种不是文种的文稿的办法是加一个关于印发这个文稿的通知。
4
格式错误
如标题标识、分层标识、附件标识、成文日期标识、页码标识、版记标识、字体、符号、排版等方面的错误。
5
数字使用不规范
主要错误是,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却使用汉字,应使用汉字的却使用阿拉伯数字;不能拆开分行的数字却拆开分行等。
6
标点使用不正确
除了文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对以外,主要是在标题中随意加标点符号,特别是在主标题中加书名号“《》”;在行首和行末使用不能使用的标点符号;将不能拆开分行的标点符号却拆开分行;将破折号断开成“??”;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的使用,不是上下居中标识等。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等16种。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
(一)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通常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二)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三)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在书写和印刷时,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四)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
竖排文稿标点符号的用法另有规定。
7
违背行文原则
如在正常情况下越级行文,我委就有个别直属单位直接向省人民政府行文;“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不是一文一事,而是一文多事或一事多文等等。
8
违背办文程序
如处室负责人不核稿签字,应会签的不送相关处室会签;不经办公室核稿就送领导签发;以领导对初稿的修改作为领导对文件的签发;将公文直接呈送给领导同志个人;将公文到处呈送;将公文先送给领导同志签批,再交办公室处理(即公文倒流现象)等等。
9
一、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宝贵延伸,却太多地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存在着下列亟待解决的弊端:
(1)作业机械重复多、容量大,学生的负担沉重。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只求数量,难求质量。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以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2)功能单一。传统语文作业的类型单一,局限在书面的居多。学生每天离不开抄抄写写,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
(3)要求缺乏层次。不管采用阶梯式递进,还是螺旋式上升,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遗憾的是,传统作业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二、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形式研究
要调动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如果光靠外力强迫,而没有内在动力,是很难持久的。这就需要作业本身一定的趣味性,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应当视野开阔,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增加情境性,趣味性。并根据不同的年级、课文内容,将作业的“脸”悄悄地变一变,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脸”。激发学生对作业和对完成作业的兴趣,享受作业的乐趣。
(1)自主积累式作业。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语文学习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些积累性作业的设置促使学生多读书,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接受了思想文化熏陶并积累了丰厚的文学文化素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自然是益处无穷的。
(2)探究性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更是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初步养成,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
(3)自编测验作业。课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明确知识要点,本课的重点难点,自编相关的习题。自编的作业内容可以包括一些机械性的识记题,也可以包括一些较深层次的主观性思考题,还可以包括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或与本文特点、语言特点一致的课外语段等。在编作业之前,学生必须对课文内容充分地熟悉,对该文的重点难点有巩固,编完后自我测试或互相测试又是一次对课文的复习,一举多得,学生又非常有兴趣。
三、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反思
(1)笔者以上对初中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和探索还有很多方面存在过分理想主义的色彩,它的完善与成功,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体系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索,还需要广大同仁在相同的领域共同交流探讨。
(2)有了可操作的作业设计形式,还得有保证实施的可行措施。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这是新课程背景下作业设计与实施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在作业布置上全面顾及各层面学生的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
(3)我们不可能期望长期以来的作业流弊能在短时间,大范围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如果把课题的实验作为一次战斗的话,我们首先考虑接下来将是一场新旧事物的持久战,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而且还要在不断总结和摸索中去改进和实践。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问题
教育构建学认为,班集体是由众多学生个体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各个个体在其中承载着相应的职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课堂之中的学生个体,所从事的探知、实践、推导等活动,既有着自身的独立自主的个体行为,又有着体之间的相互协作合作的群体活动,并且是二者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当今社会,各领域之间协作度、合作度更高,这就需要人们要具备和保持良好协作、合作技能和素养。就数学学科而言,其课堂教学之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已经广泛使用。要取得小组合作实效,就必须认清存在问题,找准不足缺陷,才能高效组织,科学推进,实现高效。结合以上的认知和感触,本人现在此简单谈谈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及需注意的问题的浅显感知和认知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组织形式之一,要取得合作学习的效率最大化,需要紧扣课堂“有效”深刻内涵,构筑小组合作学习“渠道”。
一是构建互补性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为学生个体高效、深入探究、实践服务,是为学生个体共同进步发展服务。由于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做好小组人员的构建工作。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整体性发展理念和协调持续发展理念,将小组间平衡性进行有效把握,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组织初中生开展学习实践以及协作讨论活动,确保各个初中生在互补性的探知探讨中,实现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
二是设置深度协作的教学环节。小组合作学习要展示其教学功效和显著功能,需要借助于良好的实践载体和丰富的合作时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提供初中生学生主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提出具有合作探究意义的任务和要求,组织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共同学习、协作探讨等实践活动,以期让初中生个体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深入锻炼和深刻锻炼,充分展示合作学习的培养和促进功能。如在“去括号和添括号”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初中生能动探究特性,采用组建合作小组探究解析的教学方式,向初中生提出了合作学习探知“去括号和添括号”教学任务。同时,为了保证合作学习方向的正确性,教师向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前,提出了“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两种运算有什么区别?”、“看上面两个式子,每个式子左边都有括号,并且括号前面是“+”号,右边没有括号,比较右边相应项的符号的变化,你能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吗?”等合作探究任务和要求,让初中生能够合作学习讨论有目的、有方向,始终在合理活动范围内高效互动协作。
三是提供实时有序的教学指点。教师是整个学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同时也是整个学教过程的指引者。教师的主导特性、指导功效,决定了教师必须始终围绕教师的教学做文章,必须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服务。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体只有在自身的努力实践下,在教师的科学有序指点下,才能达到学与教的效果最大化。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挥自身的主导特性,切实做好学习过程的全程指导和引导,保证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始终在可控范围内、深入前行,扎实有效。而这与“有效”要求一脉相承,异曲同工。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进程中,要充分展现自身主导作用,将自己融入到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深入到学生探究讨论进程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面对出现的不足,实时指点,为他们高效合作、深入探究提供科学指导,精当指点。如教师组织初中生开展“三角形的中位线”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走进学习小组观察指导,针对初中生出现的“错误认识三角形中位线”探析不足,及时予以指点,并明确向初中生指出:“要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是中位线与底的位置关系;二是中位线与底的数量关系”。这样,初中生能够实时的掌握和认知自身合作探讨不足,从而及时“回头”,重新规划合作探析路线,推动小组合作实时高效。
二、常见问题和不足
通过以上对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路径的研究,可以发现,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操作和组织进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问题或现象的发生: 一是小组合作学习载体的构建不平衡,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组建学习小组时,没有遵循互补要求,将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主体予以科学编排,错位设置,导致组间学习能力两极分化。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个别初中数学教师收到形式主义的影响,为合作而合作,设计的合作内容,设置的合作环节,没有针对性和深刻性,初中生在其中参与意义不大,可有可无,影响和削弱了小组合作功效。 三是缺少情感培养,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主体的深度参与和积极协作。有少部分教师忽视情感的激励作用,强行要求初中生进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初中生心愿情不愿,参与程度不深,积极性不高,表面看似参与,实际身心游离于小组学习活动之外,效果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小多吉.论新课改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