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知识点总结及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笔者针对外科护理学烧伤课堂教学的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取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教学设计
1.1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教材为曹伟新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外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二节烧伤内容,课时40min.内容包括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处理、护理等。其中部分内容与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休克、感染等相关章节紧密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相关课程内容融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其中的护理规律,融会贯通地学习。授课对象为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根据其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烧伤病理生理,掌握烧伤面积计算和分类,掌握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②能力目标。准确进行输液护理,维持有效呼吸,会妥善护理烧伤创面,促进患者舒适,掌握烧伤病情观察方法和要点。
③情感目标。重视患者情感和自尊需求,提供人文关怀。
1.2教学方法
1.2.1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讲解烧伤抗休克治疗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输液管理。为达此目标,将教材中抗休克治疗和输液相关护理内容整合,综合为5个问题系统讲授:什么时候开始输液、部位及液体种类选择、液体量计算、如何安排输液、输液效果观察,使学生明确重点,掌握输液时机、输液通道选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输液量的安排以及病情观察等临床护理技能。在讲解重度烧伤内容时,配合临床实例图片,以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讲授,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强化学生的同理心,培养爱伤观念,提高其人文修养。
1.2.2比较法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容易混淆、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如在讲解不同深度烧伤体征特点时,分别将工、Ⅱ、Ⅲ度烧伤进行比较,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进行比较,并将I、Ⅱ、Ⅲ度烧伤特点分别归纳为“红斑”、“水疱”、“焦痂”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抓住关键词掌握重点。
1.2.3案例练习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_3].如在讲解吸入性损伤时,先以案例讲解,然后播放临床典型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临床表现、提出护理措施,使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学会以科学的思维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
1.2.4数据延伸法烧伤课程知识点分布零散,采用数据延伸法进行课堂小结,如提问学生“5、6、7”、“1.5mL”、“3O~50mL/h”等数据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学生就能够立即思考“5、6、7”是指成人的双上肢体表面积,“1.5mL”是指成人烧伤后第一个24h的输液总量为每1烧伤面积(Ⅱ。、Ⅲ。)每公斤体质量应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30~50mL/h”代表烧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后成人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30~50mL/h.数据延伸法可有效的突出重点,提高学生辨析力,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1.2.5教学过程以临床烧伤病例导入本次课程,多媒体课件封面选择红色火焰为模板,凸显本次课主题。烧伤分类和临床表现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播放典型图片,简易口诀、板书、对比举例、体现关键词等方式讲解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判断;病理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讲解时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章节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并拓展讲解不同阶段护理工作重点,体现护理专业特色,介绍目前国内外对烧伤瘢痕预防和治疗新进展,体现学科知识更新;在讲解烧伤处理和护理内容时,将两部分内容整合一起,综合为烧伤急救、维持有效呼吸、抗休克治疗与护理、创面处理与护理、营养支持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等,使教学安排既遵循教学规律,又结构合理、知识一体化。讲授时插入大量的临床护理图片,如气管切开吸痰、中心静脉导管建立及维护、烧伤翻身床使用等,以临床病例引导,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授课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并掌握牢固。教学结束前采用数据延伸法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留思考题,让学生温习并巩固知识点。
2、小结
【关键词】护士资格考试 真题 备考 过关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033-02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为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获得国家承认的执业资格而组织的国家级考试,参加并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必经的第一步。
自2011年护士资格考试改革以来,每年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线差别都不大,而且合格线都很低,这说明只要我们的学生将基本知识点掌握了就能通过考试,而每一个知识都呈现在每年的真题之中,因此分析历年真题是提高护士资格考试的最佳途径。
本文将从学科、章节、高频考点、重复率等多视角地对2011~2014年护士资格考试真题进行分析。首先将2011~2014年护士资格考试的真题分别按学科、章节、高频考点、重复题等进行标记,然后进行试题的集中度分析,明确试题分布与考试科目的对应关系。目的是探寻如何根据护士执业考试变化的特点来提高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
一 试题的学科分布情况
基础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的出题量占了几乎一半,外科护理学所占比例略少于基础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其他各科加在一起出题量也不过一半,其次是儿科护理学,中医学基础出题量最少,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可忽略中医学基础。
二 试题的系统章节分布情况
除基础护理学仍是重中之重外,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占的比例比较大,其他各系统都有出题,涉及的范围较广且细,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在考前第一轮复习时看书要到位。
三 历年重复试题分析
历年重复频次越高,说明该试题的考点就越重要,其考试角度培训辅导的价值就越大,如病原体、药物;相反,重复比例越低的考试角度其培训辅导的价值就越小,如中医学基础、血液系统、解剖生理等。另外分析历年重复的试题还可以有效地发现考试规律,预测新考点。
卫生部医学考试中心的护考题库是相对固定的,命题专家也是相对固定的,每年只是根据形势和需要对执考大纲进行局部调整,而大部分考点范围、考题风格是相对稳定且有延续性的。因此历年真题是把握护考难度和考点范围的“金标准”一定要重视历年真题。
四 题型分析
自2011年实行护考改革以来,加大了A2、A3/A4的题量,适当减少了A1型题量,这说明护士资格考试改革加强了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复习应以护士资格考试中出现的高频考点作为重点内容,增加临床病例分析,强化临床思维的训练,与护士资格考试联系较少的内容可不予复习。
五 建议
1.合理选用教材、教辅材料
平时教学中要选用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在制定教学计划、选取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以上的高频考点。选择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辅导资料,要紧扣考试大纲编写,准确把握考试精髓,力求内容全面,取舍恰当,针对性强,重点突出。
2.复习方法要正确
复习方法是否正确得当直接关系到护士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有些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对一个概念不明白刨根问底;有些学生将历年考题背得烂熟但就是不会运用知识,题目稍有改动就不能变通;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复习,复习时间分配不合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学生复习阶段给予指导。一是要正确处理教材与辅导资抖的关系。二是要反复看书反复记忆。教材至少要看三遍。第一遍看书时要全面系统、细致地看,做到透彻地理解,看完一章做一章的习题,做完习题后再做历年的真试题及模拟试卷,不会做的立即看书,并将该知识点做好标记,以便今后重点复习;第二遍看书时要对自认为(按考试大纲判断)是重点的内容反复背诵,直到背熟。第三遍看书时要注意全盘回忆所有知识点。
3.重视考前培训
学生参加护士资格考试时已完成了在校学习和临床实习,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只停留在点上,知识不系统不完整,这就需要改革和加强考前培训,选择从事护理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多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并参加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班学习的教师进行考前培训。老师在培训前要将护理学的各门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将总结后的知识用于学生复习备考和考前培训,这样既节省了学生的复习时间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自控能力较差、实习工作繁忙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系统地完成复习任务、保证复习成效,从而提高护士资格考试过关率。
4.重视模拟考试
学生系统复习完成后的考试前的冲刺阶段至少可以做5~10套模拟卷,选择的试卷应与真实考试相近,以适应真实的考试状态、检验复习效果、查找知识点的遗漏;对实战中做错的题应回过来再看教材,在教材中找答案。让学生在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其应试能力和考试水平。
只有充分准备,在考试时才能游刃有余,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参考文献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1级大专护理8、9、10班18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91名和对照组90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采用同一版教材,由同一授课教师根据案授课。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教师精心备课,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讲解。
1.2.2试验组
采用PBL教学法,具体步骤:(1)课前提出问题。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通过典型病例提出问题。如讲授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时,给出典型病例,提出如何正确测量及判断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界定标准,高血压病的护理分析,高血压病的应注意的生活习惯以及如何用药等问题。(2)学生课外解决问题。根据平时学习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组,每组包括不同层次学生。学生课外以组为单位通过教材、教师推荐的参考文献、互联网、各类医学数据库等各种途径寻求答案,组内同学将资料汇总、分析、讨论,制定答案。(3)课堂辩论分析问题。各组论述自己答案并为自己答案辩护,组间可相互质疑、辩论。(4)教师总结分析。教师根据各组答案选出最佳答案,并给出参考答案;对各组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一起回顾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1.3观察指标
(1)根据考教分离原则,期末由教务科统一命题对两组进行理论考核以及临床护理病历书写考核。(2)制定统一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不记名填写,评价分析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发出181份,收回181份,全部有效回收。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研究患有内科疾病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诊断和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以达到促进和保持患者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同时也是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其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知识整体性强,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大专护理学习中的主干课程、重点课程。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广大内科护理学教学者常常研究的课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授,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但容易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步入临床后不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3.1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PBL教学法通过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课后自主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寻,同时通过讨论等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使得对知识点的记忆变得更加深刻,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护理病历书写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表明PBL教学法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付雪连等通过对国内护理专业PBL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认为PBL教学法在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病历书写考核成绩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3.2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搜寻、查找知识来解决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组研究中,试验组学生对于PBL教学法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从课外参考书籍、网上专业数据库等寻找答案及对策,在完成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检索查阅文献的能力无形中得到提升,同时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大,其知识面不断得到拓宽,这在本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证实,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答案汇总、组内以及组间讨论答案的这一环节,需要学生书写护理文书、组内同学间沟通、陈述小组答案以及为其辩护,这就对学生的护理文书书写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有一个很好的培养作用。
3、总结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皮内注射;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以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在学校内得到更高质量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1]。考虑临床工作的复杂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各项综合素质,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以皮内注射为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
在我校2010级大专护理11个大班中,随机抽取一个大班为实验组(116人),一个大班为对照组(120人),两组学生均为经过高考录取的应届生,女性,年龄19-21岁,平均20.5岁,在课程安排,已学科目成绩等方面均无差异。
2 教材
《护理学基础》课程使用陶莉等[2]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系列教材《护理学基础》。
3 教学方法
两组授课内容、老师、总课时均相同,但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不同。
3.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即理论内容由教师在教室讲授理论内容约1学时;实验内容由带教老师在模拟病房演示操作,然后学生分组练习,带教老师进行指导,最后进行教学总结,布置复习与预习,约2学时。
3.2 实验组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训均在多媒体实训室进行,理论课授课约1/2学时,实训课授课约5/2学时。
4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授课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编写教学案例,设计临床情景,明确护理工作任务,制定规范工作流程。集体备课邀请附属医院临床护理专家参与,将临床护理新进展带入到学校并融入护理教学中,努力使教学与临床零距离接轨。
4.1 确立教学目标
依据学情,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知识程度划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目标。
4.2 确立教学重、难点
皮内注射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按护理程序正确、熟练地完成皮内注射,操作一次成功。故将学习重点确定为注射部位的确定、注射手法、和注射注意事项。
由于此项操作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注射操作,很多同学对操作有恐惧感,不敢进针或者进针犹豫,导致注射失败,给患者造成损害,故将皮内注射的手法作为难点
4.3 编写教学案例
皮内注射法教学案例如下所示:
祝韵,男,23岁,因淋雨后出现发热、头痛、呼吸困难、咳嗽、咯铁锈色痰等症状来医院就诊,体查:T39.0℃,P100次分,R30次分,BP9060mmHg,双肺部湿音,神志清楚。诊断:“肺炎球菌肺炎”。医嘱:青霉素抗炎治疗,给予青霉素药物过敏试验。
提问:(1)患者出现了什么问题?
(2)作为当班护士您如何为患者解决这些问题?
(3)请确立工作任务,并列出工作流程。
4.4 明确护理工作任务
确立本次课护理工作任务为:正确为患者实施皮内注射。
4.5 制定工作流程图
规范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4.6 精选课后思考题,如下:
(1)皮内注射的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2)皮试结果该如何判断?如果皮试结果为阳性,该如何处理?
5 授课
5.1 课前
教师将相关临床情景及案例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下次上课内容,分析案例,找出护理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工作任务,并按照护理程序列出工作流程。
5.2 授课
5.2.1 导入新课
授课在模拟病房运用多媒体进行,回顾发放的案例,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5.2.2 讲解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5.2.3 讲解理论内容
授课中教师灵活多变的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反思等各种教学手段。通过提问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后,针对性详细讲解其知识掌握薄弱点,讲解时要注意将书本知识点与案例有机结合。
5.2.4 演示皮内注射
按照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操作,操作演示可通过角色扮演形式进行,教师扮演护士,请学生扮演患者和家属,以增加情景的真实程度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2.5 知识总结
演示完成后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强化知识点的记忆。
5.2.6 手法练习
为了减轻学生对注射的恐惧感,在真人实做前先练习皮内注射手法,提供注射器、棉签、消毒液和高仿真臀部模型。
5.2.7 学生分组练习
学生每2-3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小组固定一个床单位,要求每组学生按照所操作病床的案例和情景进练习操作,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操作案例的特殊之处,并针对这个案例找出操作过程中哪些地方需要做出调整、如何调整,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练习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课尾进行课堂总结。
5.2.8 课堂总结
教师结合带教中学生失误较多出对本次课重难点进行总结,强化掌握知识点。
5.2.9 布置作业
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复习本次课所学知识,将下次课所学案例发放。
5.3 课后
授课老师根据本次课授课情况做好教学自评,找出授课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6 教学效果评价
6.1 期末成绩
将两组同学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成绩输入电脑,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处理,成绩见表1。
6.2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问卷,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评价的调查。以无记名形式共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16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回收率100%。问卷回收资料应用SPSS13.0处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7 讨论
7.1 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法丰富
每次课前进行集体备课,课中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由表2得知100%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
7.2 解决了学生课堂练习时间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各项综合素质
本次课在总课时未变的前提下,提高了实验课学习比例,增加了学生实际动手实践时间,但授课效果未打折扣。通过表一可以得知,实验组的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要优于对照组(P
7.3 符合现今的职业教育理念
医学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专门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3]。本次课教学设计使教、学、做有机融为一体,达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引导学生以临床护士身份进入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强对临床护士的职业认知,培养其职业素养。通过表三得知100%的学生认为感受到了临床气氛,能够培养护士的职业情感。
【参考文献】
[1]顾慧明,尤黎明,黄慧霞.护理技能教学中心实验室的建设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4):88-90.
关键词:微课;病理学;护理;教学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也是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为认识疾病的本质及后续临床医学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由于护理专业与五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培养方案存在差异,学生普遍反映病理课程中有部分知识点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忆、理解和掌握。为了更好地完成病理学的教学任务,本文将探讨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法,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完成病理学的教学任务,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1. 1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多 病理学虽然是我校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课时非常有限,教师常常忙于在较少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较少,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1.2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 护理专业学生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学习成绩差异比较明显,缺乏扎实的基础教育功底。再加上学时偏少等原因,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微课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2. 1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1],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2主要特点 微课的主要特点包括:①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min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min; ②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学生的需要。③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
3微课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势
3.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使用的素材集视频、图像、声音、PPT于一体,最关键教师是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2]如此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2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可以是教学内容中的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等等具体的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的问题,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凋亡与坏死及细胞老化的区别都是常见病理学难点。因此,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对学生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明显的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3.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而言也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如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现状以及学生反馈的问题,不断思考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也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有助于促进教师再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3.4促进同行教师交流 交流与应用也是是微课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一般而言,大部分教师经常只能和该教研室教师或本地区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交流,明显受到了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开展集中展播微课教学、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区域"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对于推进全国甚至是国外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自由的交流,加速自身的成长速度,提高水平非常有帮助。
微课的到来,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它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微课的发展也必定引发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改革[3]。
总之,微课"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2]。如何使微课和病理学课程更好地结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广大病理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设计;外科
护理教学思维导图的使用者将包括图片、图形、词语等在内的信息表征工具加以组合运用,通过呈现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关系,实现概念表征的可视化。在进行外科护理学中水钠代谢失调这一部分的教学时,笔者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背景
大多数学生爱动脑、肯思考,但他们的学习只满足于掌握单个知识点,尚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水钠代谢失衡这一节零散知识点多,不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病因和临床表现。2.能力目标:正确判断水钠失调的类型及程度。3.情感目标:在观察和护理过程中体现出认真、细心的工作作风。4.教学重点及难点: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三、教法和学法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概念。笔者采用XMIND软件绘制思维导图,直观展现学生对水钠代谢失调这部分的已有知识,重在建立一个基于核心词或有序想法的意义图形。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引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开篇点题,指出水(体液)对于人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跟着教师走进水、电解质的世界。2.任务驱动。任务一:学生课前根据教师分发的提纲复习水钠代谢平衡,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绘制成思维导图并反馈给教师。这是课前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任务二:根据课前学习回答“与水钠代谢相关的两层膜、三个间隙是什么”“高渗、低渗、等渗指的是什么间隙的渗透压变化”等问题。任务三:观看红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在细胞内外的动态变化。通过任务二和三,学生在心中对其将要探究的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这相当于一个知识的承载点,以后所学知识都能在这个载体上找到落脚点。任务四:明确各种类型脱水失水和失钠的比例关系,让学生自主思考“失水和失钠的关系应怎样才能使细胞外液呈高渗、低渗、等渗的状态”。任务五:首先,教师出示高渗性脱水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融汇了高渗性脱水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并显示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的内在原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照流程图,理解内化知识点。其次,学生自学等渗性脱水的相关内容,教师出示部分思维导图,由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完成表格。再次,学生学习低渗性脱水的相关内容,参照之前的思维导图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任务六:分析病例,判断失水类型,在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五、教学评价
利用学生自测和教师评价两种方式,让学生和教师明确是否还有未掌握的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
优点:化文字为图形,增加直观感受;利用XMIND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做到知识可视化。不足:分组没有考虑到小组平均水平的差异;学生初学外科护理,对涉及的专科疾病认识不够,较多的时间花费在解释这些疾病上。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有助于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以可视化的方式探索、修正和总结某一学习问题的想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记笔记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作者:张筱晗 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20-124.
[2]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6):59-61.
[3]朱新会.基于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理论型课程知识设计与应用[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高职护理 药理教学 经验
近几年,笔者一直从事高职护理专业的药理教学工作,对如何提高护理中专的药理教学质量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把握学生心理,增强其学习信心
近几年的护理高职生,多是初中毕业后进入高职学习的,绝大多数是女生,自尊心强,但初中成绩不佳,有或轻或重的自卑感。在当今升学难、就业难的社会环境下,她们选择了高职护理专业,迫切地想掌握好一门生存技术,所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深知药理学的重要性,但她们对知识的感悟、推理能力差,再加上药理学的内容繁杂、枯燥无味,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自信心。
教师把握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应在教学初放慢讲课速度,保证每一位学生理解透彻,并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辅导。这样,既增强了师生间的感情,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钻研教材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也是医学与药学间的桥梁课程,这就要求药理学教师要具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扎实基础,又要掌握丰富的药学知识。同时,一名优秀的药理学教师还要具有扎实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知识,因为目前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发展得很快,新药物、新技术等不断涌现,而其又常常以英文资料的形式出现。药理学教师还要积极参加药理学专业会议、临床医学会议、药理学教学改革会议,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在备课时,要细致地阅读教材,对其中的新观点、新进展及难理解之处,要及时查阅相关书籍、期刊等,还要准确地把握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脉络体系、深度和广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地的讲解给学生。
三、明确基本授课目标,抓住授课重点
护理中专基本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医院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适用型护理人才,故护理药理教学应围绕“临床护理应用”这个中心点,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讲解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从而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药理知识,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能做出初步的应急处理,正确执行处方和医嘱,配合医生在用药中发挥药物的最佳效能。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现实生活或穿插故事,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讲到尿量增多,使尿液中药物浓度降低,尿液中药物的重吸收减少,排泄增多。随之可启发式提问学生,为了加速药物排泄,应该多喝水还是少喝水?这样学生就把枯燥的药理知识和简单的生活常识联系起来,加深了记忆。
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很难记忆,讲到每一类药物的代表药时,尽量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轻松地把握知识点。阿托品是胆碱受体阻断药的代表药,近年来出现“吃羊肉引起阿托品中毒”的现象。随之启发式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在羊肉中发现阿托品?人们给羊用阿托品的目的是什么?食用这些羊肉,会出现什么后果?怎么解救?这些问题都涉及到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用药监护及紧急处理,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学有所用,这时其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增强将不言而喻。
我们还可以穿插青霉素的发现、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庆大霉素引起药物性耳聋的故事,使学生在深刻记忆的同时,还增强了责任感。
2.将知识点归纳总结为容易记忆的形式
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简单总结为“四抗、两响、一生理”,即抗炎、抗免疫、抗毒、抗休克,对中枢影响、对血液系统影响,生理作用。吗啡的特点“三镇、一抑制、一兴奋、一缩瞳”。即镇痛、镇静、镇咳,抑制呼吸,兴奋平滑肌,缩瞳(中毒时表现为针尖样瞳孔)。面对比较繁多的药名,可以总结为,在一般情况下,β受体激动药最后两个字是洛尔,局麻药最后两个字是卡因、苯二氮卓类最后两个字是西泮或唑仑,ACEI类最后两个字是普利,钙拮抗药最后两个字是地平,H2受体阻断药最后两个字是替丁,糖皮质激素类药最后一个字是松或龙。
3.带领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临床等知识
讲利尿药时,复习尿液生成的生理学基础。讲毛果芸香碱时,复习眼的结构。讲药物依赖性时,告诉同学们常见的和品名称、谁有资格开此类药、用何颜色处方纸、处方需保存几年等知识。讲抗心绞痛药时讲解心绞痛的发生原因、部位、持续时间、疼痛性质、临床分类等。
4.对比法
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同类药物中只讲透代表性药物,然后同类中其他药物与之对比,即纵向对比法。如我们重点讲阿片生物碱类药物的代表药吗啡,然后把其它此类药物和吗啡对比。而不同类药物之间的相似药理作用的比较我们则采用横向对比法。如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的特点,比较吗啡和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的异同。
5.自学讨论法
对于一些简单的章节,如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教师可以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然后大家讨论、教师最后概括总结。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6.病例法
给出一个简单的病例,把疾病的症状、治疗原则讲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回答此病例中用药合理否?病例中病人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如何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等问题。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于2011年最先将其引入到我国教育体系当中,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微课建设实践和应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一春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一段精彩的教学微视频,另外还要提供与这段教学视频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辅助教学资源,其中主要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
二、微课应用于高职护理“病免”教学的优势
微课作为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因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最近几年在高等教育中被广为采用。微课教学的应用能有效解决“病免”课程教学现状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第一,微课教学能够延伸和扩展传统课堂。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后医学基础课的课时数大幅度减少,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传统课堂不得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法,对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而言面对枯燥的内容集中精力认真听完整堂课十分困难,课下又很难完全依靠自己学习,因此学习效果很差。微课教学为学生提供了适量的认知负荷,学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的新知识,但这比课堂上一次性“填鸭式”的灌输知识效果更显著。微课视频精美生动、趣味性强,观看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学习知识,而不会像在课堂上因长时间接受单向知识传输感觉昏昏欲睡;同时,微课教学模拟了一对一的教学情景,降低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难度,可轻松地反复观看难点内容,也可以随时暂停思考或记笔记,不必担心遗漏任何内容。第二,微课教学针对性强,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微课针对于“病免”课程中某个教学重点或难点,设计科学严谨,在讲课水平、视频编辑、课件效果等方面精益求精,展现了教师讲授本知识点的最高水平,而视频知识点设计的微问题测试,可促进学生思考并及时得到强化训练,这就能使学生课后在微课的帮助下自主学习,并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升学习效率。第三,微课有利于师生沟通,进行个性化教学。在利用微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与教师随时进行在线交流或与其他同学讨论,可克服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更有利于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微课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来对学习进行安排和计划,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实现按需选择学习,而教师的及时形成性评价反馈也能使学生更容易看到学习成果,肯定自己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机。
三、微课应用于高职护理“病免”教学的具体方案
在推进课改、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大背景下,微课应用于教学并不是直接取代传统课堂,而是要促进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转变,着力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
1.微课类别的设计。很多教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微课应该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建构。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知识传授”过程由学生在课前借助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源完成,而“知识内化”过程由教师通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完成。为此,护理专业的“病免”微课主要应设计成讲授类、演示类、实验类以及自主学习类。如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史等内容适宜制作为讲授类;消毒灭菌、病原学检查方法等可设计为演示类;革兰染色等可设计为实验类;一些临床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等内容可设计为自主学习类。当然,微课类别的设计并不是非常绝对的,具体的方式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①课前准备与自主学习。首先,对“病免”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把适合通过教师讲授、演示的知识点分离出来,收集素材资源,完成教学设计,制作好教学PPT。然后,利用软件录制好微课视频,准备好相应的配套学习资源包,并将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接着,向学生“任务单”,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任务单”,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教师配套设置的基础练习题,实现书本知识的传递。另外,教师通过各种即时通讯软件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答疑,并总结学生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难点问题。
②课堂活动精心组织。通过微课将基础知识在课前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上就要着重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归纳和提升,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的主要场所,而是学生间协作、讨论和探究的时间,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反馈的场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先用图示结构列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请同学回答出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比如在讲“抗体”一章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什么是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各个区域有些什么功能?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有哪些?各有什么生理学意义?免疫球蛋白有哪几类?各有些什么特性?人工抗体有哪些?在学生回答后,由教师点评补充,并将重点板书。接着,教师根据学生微课配套练习题测试情况选择错题率较高的试题,围绕知识点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最后,向学生提出预先根据重点、难点知识设计的相应医学问题,如你知道的医用抗体有哪些?各有什么用途?是如何获得的?注射时要注意什么?再由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教师对各个小组发言进行评价、鼓励并总结章节要点。
关键词:学案导学;临床护理;教学应用
"学案导学"教学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1];"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向学案转变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
"学案导学"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目前鲜有报道。我院作为一所大学附属医院,部分临床护理人员担任大学兼职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又具备多年的临床经验。这对于"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一定优势。我院于2012年开始将"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带教,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把我院2012年招收的临床护理实习生36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80人为实验组,年龄为(23.2±0.56)岁;本科生40人,大专生120人,中专生20人;男生62人,女生118人。对照组180人,年龄为(23.5±0.81)岁;本科生41人,大专生119人,中专生20人;男生63人,女生117人。对两组护生同时行入科前统一培训。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学历、培训成绩比较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具体实施
1.2.1方法 各临床科室进行临床带教时均由一名带教老师带实验组、对照组各1~3名护生。其中实验组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具体步骤为设计"学案"(有预见性、指导性的特点);结合"学案"导入案例;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拓展;自我评价;总结学习方向。对照组延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在每周小讲课基础上随时讲解、同时要求学生记笔记。
1.2.2"学案"的设计
1.2.2.1"学案"设计原则 ①课时化原则:一个学习内容一个学案,据时间进行丰减;②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变为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③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把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去思考才能调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热情;④方法化的原则:"学案导学"的重点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所以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⑤层次化原则:编写学案时注意将学习点也就是问题点由易到难、由单一到整体、循序渐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2.2.2"学案"导学的特点 通过"学案导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其所学知识、增强其对临床护理的整体性、个性化的理解及运用。
1.2.2.3"学案"的内容 组成学案的编写要据实习计划为依据、据不同科室、不同实习阶段来进行设计,一般包括四部分:①学习目标;②知识构成;③学习方法;④技能训练。
1.2.3"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的实践教学过程已"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为例说明①设定"学案",提前2 d发放给护生相关信息,如:失血性休克的定义、病理变化、观察指标、临床表现、急救措施、急救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②案例导入:结合具体患者进一步进行个性化思考。③任务描述:根据选定患者提出护理任务及健康问题。④学前准备:由护生自我完善有关"休克"的相关知识。⑤实践护理:在患者床旁进行、饮食、治疗、护理重点的实施及讲解。⑥能力拓展:留教学作业,如"休克发生后最先受累的器官、最后恢复的器官分别是哪个,为什么?如何护理?"。⑦自我评价: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护理方案实施的效果做出自我评价,评价护理措施和教学效果是否达标。⑧总结归纳,根据学习效果总结经验,重新制定个人学习的方向及重点。
1.2.4效果评价
1.2.4.1两组学习出科考试同时统一进行,包括理论、操作两部分。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试由专科知识+基础知识;操作考试内容为各专科常见操作,如胸外科可选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神经外科可选气管切开的换药、循环内科可选除颤仪的使用等。
1.2.4.2对于两组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行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问卷为郭书芹等人自行设计的[2],见表1。
3讨论
对于目前护理人才短缺、医疗市场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加丰富、实效的临床带教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护理队伍。通过"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于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建美.我国学案导学发展现状与思考[J].学园,2013,(1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