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中的逻辑推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多媒体应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和行业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的是教育教学也深受影响,教学过程得到了优化,教学效果也得到极大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顺利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推力。它对资料的整合性、音视频一体性等为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值得作为教师的我们好好探索恰当使用它的新的方法途径和思路。
目前我们地区的大多数高中学校都已经把多媒体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现代信息技术引进了教学的过程。这本来是好的现象,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多媒体喧宾夺主的现象,教师往往成了操作多媒体的“机器”,个人的教学风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独特性都被不同程度的忽略了。因此,探究如何才能使多媒体技术有效的促进高中教学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为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多年的教师,经过认真的探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简析高中数学独具的特点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中的数学和语文都成为不论文理都需要认真对待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属于高考科目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于数学和自然界、数学和人类社会等的关系,认识到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在文化中的重要价值,促使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迅速的锻炼和提高,促进其理性思维的形成,从而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还因其对于逻辑推理与演算的重视而极大的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推力、空间想象和计算乃至应用其解决现实中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归纳高中数学课堂对多媒体应用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形象直观、效率高和信息量大等的优点可以使高中数学课堂避免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枯燥性而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到了数学课堂的知识传授之中,如知识产生过程的呈现、数学实验的模拟、抽象概念和难点知识的直观呈现等,都提高了学生的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另外,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大的容量和效率可以把试题或者相关的材料等以电子版的方式投放到屏幕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样学生就拥有更多的时间来深入讨论问题,有助于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等。
三、高中数学课堂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注重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数学问题的设计与选择决定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成效,恰当的情景创设是影响问题设计的重要条件。同时高中数学对逻辑推理和演算的重视则要求我们对于空间想象、计算和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培养。多媒体在运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首先认识到多媒体的不足和高中数学的特点,将它和传统的教学优势结合起来,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 做好课前准备
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备课之时如果打算运用多媒体技术,首先要对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辅与工具性地位有个充分的认识,在恰当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严密的推理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深化认识数学的本质。力避“幻灯+配音”的课堂结构模式及忽视了呈现与推理知识的过程。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时,要充分考虑到高中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地区学生特有的雪情来设计如何充分呈现知识的推理过程,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
(二) 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优秀的课件能够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优秀课件一般要结构简单明了、布局合理。课件可以由本节课主体、主干知识、例题或者习题等版块等,但课件的设计制作要本着有利于本节知识的顺利传授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等目的。这样,就要恰当的关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的调动,注意选取恰当的图片、声音、动画和色调等来丰富课件的趣点,但不能掩盖了知识点的呈现。所以,在教学课件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次要知识的隐退,力争突出主要知识点。
(三) 高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高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课堂效果,而后者的高低则是多媒体技术运用效果的最直接的反映。高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主要由以下几种:
1.投放音视频材料、播放文字或者投影等来形象系统的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圆锥曲线部分,运用行星绕轨道运行的视频材料来形象生动的导入本科的知识讲授。
2.对课堂例题及解题格式、试题等的直观呈现。如习题课可直接讲例题投影出来,从而避免抄题而浪费时间,接着学生在黑板上直接解答,最后用多媒体投放参考的答案及解题格式过程,教师在有的放矢的强调易错处。还可以通过投影试题来进行小型测试节省了能源。
3.准确展现出教学难点的解决过程。比如指数函数、圆锥曲线等的变化过程。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或者Mathmatic来观察指数函数的图像变化规律。
4.恰当利用投影仪来直接点评学生的课堂练习或者作业。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深刻的认识。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了既定的作业或者练习后,抽取几分有代表性的学生的做题结果来加以直观的呈现出来,教师在加以适时点评,这样学生对于习题的做法就会形成较为规范性的掌握。
四、小结
总而言之,在认清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的辅地位的前提下,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要运用的恰当和必要,力避为了热闹而运用或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由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从而避免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相关知识而导致交流互动太少。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多层次性与教师讲授课程的个性化的发挥、培养学生归纳与总结的反省的能力。只有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各自的优缺点,才能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最终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军.浅析新课标下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现代交际.2013(02)
[2]康文亮.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3(04)
[3]邢耀磊.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0(05)
[4]白小军.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4)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实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38-01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数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学科,新课标的教材呈现出目前数学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而要提高学生丰富深刻的数学文化素养。这为高中数学教学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重重的挑战。因此只有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完成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欲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加强教师对学生掌握程度的把握
高中的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学习任务的繁重,加之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推理思维能力要求极高,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解,课堂上出现“对牛弹琴”的现象。教师在完成一个新的教学任务之前,需要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及基本推理思维逻辑能力做基本的了解,从中既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又能切实地对学生的学习的状况、态度以及情感价值观念进行指导,顺利地完成了新课标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对学生掌握已有知识程度的了解显得十分重要,否则,会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盲目性,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教材,突出重难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连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纽带。新课标关于教材的处理,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让教师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教教材,而是要学会如何运用教材,把手头教材当做一手教学参考资料,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如何完成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以便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就要求授课教师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对教材有整体性地把握,能够明确本节课在整本教材和章节中的认识,大脑中能形成网络结构图,呈现出知识结构示意图。同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对课堂教学要求掌握清楚,要知道自己在本节课中知要涉及到哪些知识内容,这些内容是认识、了解、理解、掌握中的哪一个标准,突出重难点。否则,容易课堂中出现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讲一堆,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集中时间更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掌控自己的课堂,头脑灵活,思维便捷,处理课程难点时,要注意技巧,不要让难点困扰了学生的思维,学会引导,使难点不难,抽象不难懂。例如下面一道题关于函数最小值的求法:
y=■+■的最小值
学生看见这道题时,大多数学生肯定第一反应两边平方,但依旧难于解决。这个时候便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和“形”的结合的方式来解决。首先让学生思考:
A(1,1),B(2,4)在x轴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和最小值并求P点坐标
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在x轴上找点P,通过做A点关于x轴对称A1,连接BA1,交x轴于交点,极为所求的点P。学生很快注意到难以下手的问题就这样得到解决。“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基本研究对象,在数学函数问题的处理上,通常以“数”解“形”或以“形”助“数”,两者结合的直观性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的解决不仅教会了学生函数最小值的求法之一,还教给了学生研究问题从具体到一般的方法。
三、加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新课改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个基本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提出,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挑战。据调查显示,高中学生偏科情况严重,尤其是一些文科生对数学这门学科表现厌倦情绪,提不起兴趣。这种情况下去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显然是空谈,达不到任何教学预期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教师可以巧妙地为学生设计问题:
假如你假期去打工,到一家饭店应聘,老板说第一天给你2000元,以后每天你给老板返还1元、2元、4元、8元…… 至少干够20天。
问:你会同意了吗?
然后让学生回答,学生受好奇心的驱使肯定都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积极加入讨论之中。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完成了教学目标,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性。同时,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完善教师的职业素养。幽默风趣的语言,合理丰富的表情,都能打破课堂的沉静,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高中这门逻辑推理要求极强的学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采取不同的策略,实现课堂每一分钟的价值,是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教科书》(必修)[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数学课程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方法指导 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热点问题,也是数学工作者在教学中的追求目标。数学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比较有其共性与个性,提高数学成绩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但由于高中数学有其特殊的思维模式和各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以及各个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别,高中数学的学习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再加上数学的学习方法不一,最后导致数学成绩的差异就越来越大。所以,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方法指导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学生对高中数学的看法
数学是高中部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数学与物理、化学等学科是紧密联系的,数学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而数学又比较怪,它偏爱于平时喜欢下棋、打球等比较贪玩的同学,平时没见他们多下功夫,而数学成绩居高不下。而平时特用心的同学却成绩平平,因为他们越害怕就越努力,而越努力的结果就是越害怕,所以数学成了这些同学的一块心病。
二、高中数学知识结构与思维方法
高中学生学好数学,必须要全面了解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高中数学逻辑推理过程与数学思维过程。高一数学的第一章是集合与函数,它是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它的主要数学思想是从抽象到一般,再从一般到抽象的循环过程;是数与形的结合体。第二章是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完整的概念体系的集中表现,又是数学知识点的动与静的集合体,是数学中抽象思维的典型代表。而平面向量是数离不开形,形又离不开数的杰作。数列是数学中归纳思想的集中体现,又是逻辑推理的进一步再现。立体几何是拓展思维空间,不等式是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综合。解析几何是平面向量的数学思想的延伸,又是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再现,是整体思维的缩影,又是分类思维的延续。算法初步是数学语言计算机化的结晶。微分初步、概率统计是高校下放内容,是常规数学思维的再现。总的来讲,高中数学是由初中数学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现在理性知识的结果;数学语言上升到抽象的结果;知识点骤增,知识点之间相互独立性强。
三、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指导
由于高中数学虽然是初中数学知识点的发展与延伸,但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是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其次,是定量与变量的差异;最后,是知识点之间相互独立性的差异。老师要认真地寻求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采用科学的态度去教学生学习数学。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高中数学学习习惯就是积累数学方法的开始。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多质疑、勤思考、善分析、敢动手、重归纳、会应用。学生要形象直观地把数学内容记忆在脑中,数学内容永久地刻在记忆中,使得在解题过程中每时每刻都能再现概念,随手就用。
2.吃透数学思想,谋求学习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学生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的主要数学思想有:集合与对应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构造思想,对称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数学方法是从思维过程中产生的,根据数学思想我们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方法,比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法、特殊值法、数学建模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数学方法是在思维中产生的,而数学思维又在数学方法中具体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常用的数学思维有:实验与观察,类比与联想,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教会学生的思维策略,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通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一道数学问题的介入,必须要先审题,审题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审清知识点的构成以及相互关联,二是审清数学思维模式。以什么样的知识点作为切入点,以什么样的数学方法作为思维的进程,它在客观上遵循什么原则。
3.培养自主学习,改进学习方法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他自己在学习中产生的,教师是数学方法的引导者。教师必须谨慎用“授鱼”法,要善用“授渔”法。因此,在学习数学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要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数学方法。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胜不骄,败不馁,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优良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数学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现成的思路和结论还要进一步逐磨推敲,探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从中寻找出更好的解题思路,寻求最佳的数学方法。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数学学习方法上一定能“活”起来,对于课本知识他们就能钻进去,又能从中跳出来。
总之,对高中学生来讲,要学好数学,首先,要抱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要积极展开思维的翅膀,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中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愉快有效地学数学。其次,要有意识地培养个人心理素质,以平常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再凤.数学思想方法与应用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
[2]臧永建.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解析几何教学[J].科技信息,2009,(15).
[3]杨志勇.数学化归方法在《经济数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9,(03).
[4]毛燕玲.对一道习题的探索与拓广[J].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9,(03).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水平。所以,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通过几何问题训练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应用链接式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代数问题训练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思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实践探讨
对于高中生来说,积累知识是他们学习的关键内容,高中教师在讲解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拓展自身的思维,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这样一来,学生可能充分地提升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学会应用开放的思维去思考数学问题。所以,高中教师需要应用有效策略,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必要性分析
1.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应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分析数学问题中的条件,而后进行数学推理。同时,猜想是创新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后,面对数学问题就会习惯性地进行猜想,久而久之可以提升自身的创造力。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学生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大脑思维,通过大量的数学思考,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内容就是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思考,让学生主动推理、主动思考,进而掌握多元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大量的解题,构建了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而形成数学思维,能够更好地、灵活地解题。[1]
3.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水平
人在处理多种事情的过程中需要应用逻辑思维,并且对问题进行判断和推理,而后才能得出最终的决定。数学解题也属于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高中生需要全面地判断和分析习题的概念、适用条件以及其他条件,进而得出相应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提升。所以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整体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分析
1.通过几何问题训练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
立体几何问题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讲解立体几何知识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发现,一些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缺乏,理解起相关的知识比较困难。比如,在立体空间里,异面三点所形成的角,一部分学生面对这方面的问题一筹莫展,手足无措,认为相关的知识抽象程度过高,难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进行思考。[2]
学生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需要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来引入空间几何问题,学校篮球场上有一个垂直的旗杆,这个旗杆和篮球场上的直线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假设旗杆的高度是h,旗杆底部和篮球场上的一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是d,请问旗杆顶部到直线的距离多远?解决这种问题,不能只应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内容,还需要有立体几何的知识,通过这种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之积极地探究其中的数学知识,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3]
2.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每节课程都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的知识点关系紧密。比如二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对于学生学习指数函数以及对数函数都有着一定的指导和铺垫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巩固基础数学知识的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材的内容,并且创新教学方式,遵循新课标中的要求,坚持“双基”的数学教育特色,在数学课堂中,尽可能地做到高效问答,有问必答,提升问答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明确各方面数学知识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联系,明确数学定律、定理的相关适用范围、属性和条件。教师需要熟悉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而学生需要做到融会贯通以及灵活应用。相关经验证明,学生只有扎实地掌握数学基本功,并且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内容体系,才能切实提升自身数学思维能力,更好地掌握新旧知识内容并且牢固地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所以,教师需要促使学生掌握条理化和系统化的数学知识,加强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归纳数学学习方法,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以及理解。[4]
3.应用链接式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想要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不困难,通过了解教材例题的示例解答就能够掌握相应的基础内容。但是,如果让学生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需要抛弃以往的“前提―结论”方式的教学方法,加强思考,应用链接式的方法来讲解数学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解数列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链接式的教学策略,首先讲解集合的概念,根据集合引入数列的概念,而后举出几个数列的实例,指导学生对比集合与数列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对数列中项的讲解引入映射的内容。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旧知识,并且自然地引入新的知识内容,一方面突出教学重点,另一方面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通过串联相应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呈现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其形成数学思维。
4.通过代数问题训练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
抽象是数学的突出特点。代数数学问题主要应用字母符号以及运算符号来代表数据以及数量之件的关系,表达数学中的抽象内容。一部分学生在刚开始接触代数时,会觉得十分陌生并且非常茫然,对于代数有一种厌恶和恐惧感,有些学生甚至放弃了对于代数的学习。事实上,学生通过联系和思考代数问题,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逻辑思维水平和能力。
许多学生习惯从直观而形象的视角去思考问题,代数问题则需要学生改掉这方面的习惯,应用抽象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数学问题。掌握代数问题的解决思路,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有着较大正面作用。比如,教师在讲解解析几何内容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于代数和几何的结合方式感到比较诧异和陌生,不理解使用等式来表达图形的方法。通过讲解和介绍坐标体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去标注圆形在坐标系中的代表点。通过连接各个代表点,学生得到了一个圆形。通过代数问题可以改进学生的形象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
5.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思考
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需要周密计划和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流程中加入思维色彩,通过饱满热情的语言和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分解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逐一了解相关的内容,减轻学生的压力。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下,会更为积极地进行思考。
综上,对于高中生来说,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数学成绩的提升以及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说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前提。学生经过数学思维的培养,能够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不管是后进生还是优秀生都从这种教W中获得了收获。
参考文献
[1]郑海宁,李光彬.计算机辅助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54-55.
[2]迟惠贞.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J].亚太教育,2016,(23):36-37.
[3]欧阳志.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23):84-85.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数学教学 应用算法
引言
中国古代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是算法。处于新课程背景下,关于算法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辈出,其中普遍问题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算法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高中数学算法教学的教学结构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数学的算法教学进行教学结构设计时,需要设立三个教学目标,其一为语言描述算法,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解题技能;其二为对算法思想及涵义进行了解,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对算法的涵义加以充分了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相关问题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理解并具备抽象概括能力;其三为程序化算法,即能够对数学与现实建立关联性,认识到数学与计算机技术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将这种关联性构建为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应用计算机操作解决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数学算法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高中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应对高考,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针对相关问题,有关研究专家针对高中数学中的算法教学做了大量研究,提出很多教学策略,包括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采用算法教学,在应用算法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了提高数学教学中的算法教学效率,还提出了“算法初步”,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证明[1]。一些研究学者还采用实验方式针对算法教学展开探讨,根据试验结果制定出教学策略。随着算法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中算法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经过研究后被提出来,并从历史角度、现代高中数学教学角度等进行了研究,但是几乎没有从高中课堂教学实践角度针对算法教学的应用模型展开过研究,目前高中教学中,将数学算法教学模式化展开是非常重要的。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策略
(一)在数学教学中将算法教学融入其中
按照新课程标准,算法教学中要注重算法规则,注重算法要理。由于算法是采用程序化解题的数学模式,因此对数学题的理解要按照步骤进行,领会算法理论是非常必要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将算法理论融入其中,就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既严谨又有条理。从高中学生思维能力角度而言,虽然高中学生可以运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但是,逻辑思维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2]。算法思维就是将人的思维过程程序化,使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按照步骤递推。如果单独安排算法教学,学生就很难对这种逻辑推理模式加以理解,因此,将算法模式融入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这种模式解决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程序框图
算法教学中,将程序框图应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出来,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算法产生直观感受。在算法语言描述方式中,程序框图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基于此可以编写程序。高中学生学习流程图,认识到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层次化展开。将程序框图中充实案例,则需要一个思维转化过程。此时,数学教师要将数学教学内容与计算机技术课程充分协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应用计算机可以解决各种问题,而且解决方式注重程序化。这种程序化解题方式应用到数学解题中是非常适用的。
(三)将高中数学的算法教学与计算机技术充分整合
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算法教学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所以,算法教学中,首先要开展程序语言教学,让学生领会到数学解题与计算机程序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由此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程序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但是,算法教学与程序语言教学存在明显的区别,即算法教学着重于算法思想的程序化,程序语言教学则是计算机编程技术的教学。前者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后者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3]。算法教学中注重引入数学案例,包括算法语句的学习,比较数学解题程序框图。由于算法教学注重数学计算的操作性,需要对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因此,要按照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在操作中了解算法语句,应用解题逻辑思维模式,让学生认识到算法对解决数学问题是有效的,还可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结语
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算法教学被列入高中数学教学中,用于满足高中数学教学需求,本文基于此针对性提出有效的算法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辛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算法教学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5(11):72-72.
关键词:数学方法思想;高中数学教学;分类讨论
知识脱离了思想方法便没有了精髓,应用范围受限于知识本身,高中数学知识并不深奥晦涩,但真要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又不是一件易事,所以身为教育工作者,就多年的教育经验来谈,应该授予学生思想方法,使其在有限的知识中提取更多为以后工作和生活所用的方法和意识,打破传统教书模式,真正实现育人。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论阐述及常用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相对于知识点而言是不可见的,却是学生从学习课本知识到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及方法论建立的桥梁。数学思想方法的建立一般需要经历:掌握知识内容,明确其中包含的思想方法,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体系。蔡上鹤认为:“数学思想,指在现实中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时,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数学事实及数学理论本质上的认识。”
下面综合个人教学经验和学者研究成果,总结概括高中数学思想方法。
1.函数、方程的思想方法
把函数和方程放在一起考虑是因为很多方程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函数的手段来解决,这两者都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函数是用变化的观点表示问题的数量关系,加以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方程就是把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和数量间关系,利用相等关系把已知条件和所要求解的问题统一起来,构造方程,进行等价变形从而解决问题。虽是两个不同概念,但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可以表示同一个含义,从而巧妙地解决问题。
2.数形结合的思想
恩格斯说:“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求解问题间的关系,将其在“数”和“形”之间进行转换,通过共同因素互相表现和思考,充分挖掘数学问题中的“形”,这种思想方法可以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象化的形去观察,而形的问题,借助数去量化分析,这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
3.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在分析解决高中数学问题时,剖析研究数学问题对象的特质,并根据其属性和统一的标准对数学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然后对各类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各个求解,从而实现全方面解决数学问题。
4.转化和归纳的思想方法
转化和归纳都从人的认知过程入手体现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其中转化使我们将自己不熟悉、掌握不牢固的问题在已知条件和求解问题互为充要的条件下转化为我们理解深刻且易解决的问题,而归纳给我们一个从一点扩展到全面的认知转化思路,我们可以从特殊的问题或事物中总结出这类问题或事物的共性,从而从解决一个问题扩展到解决一系列相似问题。
二、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和意义
由于数学思想方法的隐蔽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其作为讲授的对象,才能启发学生意识到潜藏于基础下的思想方法,要将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中需要循序渐进地渗透,下面对思想方法的渗透途径和意义进行分析。
1.在备课中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在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在教学活动中任何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阶段要做好全面准备,不仅熟悉所要教学的基本内容,更应将授课知识的主体框架和思想方法诵读于心,了然于教案,并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时机和对应方法传授给学生,循序渐进拾级而上,达到大部分学生了解并掌握内涵的教学目的。
2.在解题中运用思想方法
对于思想方法的掌握主要在于应用于实践中,在高中数学中解题是应用数学方法的主要途径,通过对题目中用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透过题目看到数学问题的本质,归纳总结出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遵循数学基础知识间的内在关系来发掘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纵横链接。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逻辑推理和归类并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3.课堂上显化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活动主要场所和体现都是课堂教学,是老师传授知识和思想,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讲解逻辑推理,更应注重思想方法,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授数学知识的历史沿革,思想方法体系的形成过程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引导学生思维从简单知识层面上升到思想方法层面。不断地优化和更新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使学生真正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在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中都应该有所涉及,如此学生才能真正领悟这些思想的方法,通过不断地积累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数学思维,并将其推广至其他方面和科学领域,解决问题,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动机;审美教育
高中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产生具有鲜明的特征和规律,学习本门课程需要较高的抽象思辨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鉴于此种情况,许多学生对于高中数学抱有一定的恐惧和排斥心理,认为该课程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学习起来极其困难。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困难。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由于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或者课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没有发现其美之所在。换句话说,如果学生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审视高中数学的特征和魅力,也就可以唤起其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转换角度观察和认识同一事物,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从审美的角度去探寻学习高中数学的动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由此及彼激活逻辑推理的审美意识
高中数学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辨特点,在此过程中如果能够将思辨的美展示出来,对于学生来讲具有极大的审美意义。审美的第一层次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审美情感的存在,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从表层的情感上喜欢数学,那么目标也就实现了一半。教学过程作为一种双边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讲授时,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审美意识的渗透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性教学的模式进行审美教育,比如在讲述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题目组织审美教学。例如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层层推导和演绎,展示公式两端的等值关系,当学生发现推导公式的过程非常奇妙而且存在着成就感时,审美的意义也就出现了。在此过程中教师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就感,使其形成稳定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高中数学的恐惧和排斥感逐步消失。认识的逻辑推理只要有据可依,按照规则逐步分析,都是可以探寻到答案的,没有想象的一团乱麻的糟糕情况。
二、知黑守白形成空间对称的审美情感
高中数学课程中,解析几何占有重要的内容。如何利用有效的审美策略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和信心建立起来,需要进行必要的探索和尝试。根据几何内容的特征和规律分析,采用对称观察的方法进行审美情感的教育不失为一种正确选择。对于空间几何特别是解析几何的部分内容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许多时候利用对称的方法进行对比思考和分析问题则迎刃而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对称美的观察和比较,了解到各种类型的对称美的存在实质上是由各种对应的函数曲线所组成的。在学习几何内容时许多图形和曲线从当前所在角度进行审视和观察往往觉得找不到头绪,但是进行空间旋转或投影后,问题的症结也就直接体现出来了,通过空间转换思考,利用对称的方法可以轻松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对称图形在形式上存在的和谐美,在函数关系上存在的曲线美。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审美情感激发,了解到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存在矛盾和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实也是一种对称美之所在,进行抽象的对称审美教育,对于学生学习和思考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帮助。数学作为一种蕴涵着大美的学科,需要具备一定的哲学认识和理解才能够真正地去解决问题,发现内在之美。引导学生发现和领略数学对称之美,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情感训练,也是一种认识世界的观察方法。具体来讲利用诸如反证法等内容进行对称美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一种理想的途径。
三、举一反三提升殊途同归的审美认识
高中数学的审美形式就如同美之本身一样,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针对同一数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利用已知的条件进行解读,往往可以寻找出不同的解题路径和方法。殊途同归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表现,体现出个体的多元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够运用灵活的思维去理解和认识世界本身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心获得愉悦舒适感受的重要途径,是审美的深层次表现和感悟。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题方法的尝试,不断鼓励其进行自我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在此基础上获得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将思维和视野尽量延伸拓展,采用多元视角观察和理解数学,理解数学包含的深刻之美。比如在学习和讲述排列组合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方法的尝试与训练,比如单一主线法、复合线索法、筛选法、扣除法等。由此获得审美认识,指导审美行为。
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中蕴涵了大智大美,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动积极地进行挖掘和探究,寻找智慧和审美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严谨和审美的浪漫,这种审美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算作理想的学习状态。高中数学中的人文之美同样内涵丰富,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需要加大探究和整理的力度,将人文之美与数学抽象之美有机的融合,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其中诸如数学历史简介、数学大师的工作轶事、东西方数学研究轨迹和差异、当前数学研究焦点与动态、生活中的数学等内容,进行穿插性的渗透和介绍,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以此为契机组织审美式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席振伟,张明.论“有向化”的数学美[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88-04.
[2]殷启正,徐本顺.试论作为数学发展动力的数学美[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89-02.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新增内容 算法初步
高中数学新课程在全国已经全面展开,根据现代数学的发展和吴文俊院士的建议,在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中新增了“算法初步”。在教学中却存在一些令老师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我从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算法初步”部分的理解与把握,对“算法初步”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谈谈认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新课标中将算法列为必修内容,正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数学基础”。它既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又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另外,教材编写中把算法内容作为主线渗透到其他数学内容中,并与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相呼应。
算法简单地说是一类问题有效的解题方法,它是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它强调的是通性通法,不关注问题的特殊性。机械地按照某种确定的步骤行事,通过一系列简单计算操作,完成复杂计算的过程,被人们称为“算法”过程。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用计算机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且能在有限步骤内完成。描述算法可用不同的方式,可以用自然语言、基本语句描述,也可以使用程序框图直观地表示算法的整个结构。
算法教学是控制学生解题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代表人物为前苏联心理学家л.н.兰达。他认为使学生掌握了思考活动的一般方法就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在高中教学中引入算法正是对兰达所提出的算法教学的最直接的应用。
算法教学过程遵循了人类逻辑推理过程――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学生在算法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会这种逻辑思维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程序化能力有极大的益处,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会有意识地寻求一种通法,在思维的锻炼中提高条理性和严密性,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思考方式。
算法教学中记忆性的学习比较少,更多的是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发展个性的平台。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有目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结果进行调试和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知识、整合、内化,并使得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算法教学采用逐步渗透、逐级强化提高的螺旋式结构。在必修1中的二分法是算法最早出现的问题,在必修2中的直线与圆的方程的性质的研究中进一步渗透,在必修3第一章中正式学习,在第二章统计和第三章概率提出了算法思想的应用问题;在必修4的弧度制中进一步提出了其应用;对于文科的学生在选修系列1-2中又追加了程序框图和流程图,实际上算法已经成为高中数学的一条主线。算法除了作为数学3的内容之外,其思想还应渗透在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比如在数学2的解析几何初步中,对利用公式计算的几何问题进行分步求解,其中就蕴涵程序化解题思想。因而在数学1、数学2中的教学中,应当注意逐步渗透算法思想,让学生逐步体会程序化解题的方法,为数学3的算法教学做好铺垫。在数学3的算法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尽可能运用算法知识解决接触过的相关问题,例如:设计算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让程序化思想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在往后相关内容(如制作随机数表、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中,也要注意体现数学与算法的有机结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算法思想,使其体会到掌握算法思想对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标中算法内容的引入,是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算法体现了通用化、机械化、程序化等特点,在算法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建议:
(1)同时走好算法表示的三条路,即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算法语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算法实例,分析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的步骤,绘制相应算法的程序框图,并编写相应框图的算法程序。注意三条途径的目的是体会其中的算法思想。
(2)剖析清楚教材中的几例典型算法实例,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质数的判定,按大小顺序输出三个数,1~100的累加,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分段函数的求值等。
【关键词】高中数学;后进生;成因;转化对策
后进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对于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班级而言,后进生都是客观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这种难度较高的学科而言,后进生的存在更为普遍。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提升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促进班级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推进目标。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数学教学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转化对策。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从哲学的角度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个问题的产生,都会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而对于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而言,也存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要如下:
1.主观因素
如果要从主观因素分析后进生的成因,我们主要是从学生自身的因素来分析。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后进生产生的主观因素:
首先,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纵观广大后进生,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好的学习态度,认为学习无用,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在课下不认真复习和作业,对于教师的教导充耳不闻,甚至还会嘲笑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当前,这部分后进生的产生,和学生的智商毫无关系;
其次,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有人说:人越缺乏什么,就越要掩饰什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部分后进生之所以一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内心的不够自信。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因为长期处于听不懂、学不懂的状态,所以学生往往都是通过自以为是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和胆怯。正是因为学生的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导致其一直难以得到转化和提升。
2.客观因素
不同的学科,后进生也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后进生的产生,有其客观的因素。例如,某些学生的语文、英语成绩较好,而数学学习则很差,这就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无关系了,主要愿意还是在于学科等客观因素。
首先,数学学科难度较大,易产生后进生。相比较其他科目而言,高中数学的学科教学难度较大。无论是立体几何还是逻辑推理等,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演绎归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就导致了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数学逻辑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理解和融会贯通深奥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较为吃力,最终沦为后进生。
其次,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问题。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科目的教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部分后进生的产生,有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息息相关。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采用枯燥的、干巴巴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下昏昏欲睡,学习效率也就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正是因为教师教学手段存在问题,导致了后进生的产生和存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对后进生实行积极的转化对策,关键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通过讲授法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觉得数学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距离遥远,再加上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又掩盖了它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久而久之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对数学产生厌恶感。因此,教师在数学学习的时候应尽量通过自主、合作和创新探索等各种形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很多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好数学知识可以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学习数学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这样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设计悬念和疑问勾起学生兴趣。俗话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如果于一节课的开始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能设计一个很好的疑问,抓住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对一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和各种教学活动产生极大的好处,会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启发性,应有意设置悬念,不把问题讲透,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急于得出结果,却又难以得出答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应当积极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创新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具立体感和动态感,让学生在感受视听刺激的同时,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立体几何中,对于圆柱、圆锥和球的概念,强调它们都是由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让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做这样的动画,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向学生展示多媒体动画,这样既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3.改进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
很多后进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因为不能充分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所以在学习上往往都是处于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指导后进生进行科学的预习,听课和复习,这是学生学习的三大有效步骤,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鼓励和肯定,激励后进生,树立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积极转化后进生。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而言,后进生的普遍存在,影响了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后进生的成因,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对策,积极转化后进生,促进班级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