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媒体的教学范文

自媒体的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媒体的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媒体的教学

第1篇:自媒体的教学范文

摘 要: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升级,为老百姓生活提供了手机自媒体运用的便利,随拍、随放、随传,让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主人,这种“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时代我们可称之为“自媒体(We Media)时代”,自媒体成为每个人表达自我的平台和手段。面对这样的时代新兴事物,我们德育工作者不能只是漠视甚至一味地批判、拒绝,因为德育工作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当前热门的工具和手段,因势利导,发挥其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更受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德育更自然地走入孩子们的心田。

关键词:自媒体;小学品德;课堂教学

网络的升级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老百姓生活提供了手机自媒体运用的便利,随拍、随放、随传,让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主人,“秀”上一把,这种“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时代我们可称之为“自媒体(We Media)时代”。作为品德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免不了会思考自媒体时代对于我们品德课堂能产生什么积极作用?如何抓住“想成为媒体的主人”这一心态,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也能在课堂中自信地“秀”,“秀”出个性,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道德的升华、习惯的养成?

在这样的思索之下,笔者通过观察课堂、思考教材、教学实践和研讨,发现自媒体时代还真能为我们的品德课堂打开另一扇窗,展示出独特的风景。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品德课程,从内容设置来看,教材中的课文主要是围绕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展开的,话题更贴近生活,更能在生活中找到拍摄的“脚本”。自媒体时代为我们的品德课堂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突破时空,拓展话题

家庭、学校生活是低、中年级品德课堂讨论最多的话题。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发展的限制(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7~11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还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不能较好地回顾和描述以往发生的家庭生活或学校班级事件,通常只能对当时当地发生的事情能较真切地体验、较清晰地表达。但真实的生活不可能“搬”到课堂上供学生观摩,怎样才能突破时空,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享、讨论呢?

以苏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12课《我的好习惯》的教学片段为例,以往的教学环节设计,学生会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自己的好习惯。学生或自告奋勇介绍自己的好习惯,或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好习惯,再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老师们通常发现这样的交流会让课堂形式单调,总是以语言描述为主要形式;气氛沉闷,因为由于年龄原因,有的学生描述得不够清楚,表达不够流畅,给听讲者获取和理解信息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好习惯带来的好处,特邀成绩优秀的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习惯,不仅窄化了习惯的含义,也将我们的品德课堂俨然变成了“优秀学生表彰会”。此时的品德课堂面对的现实是,每个学生都是有好习惯的,但有的学生一时想不好自己的好习惯,不敢说;有的学生会做却不善于说,不会说。课堂有时无奈地变成了教师与某几位同学的一问一答。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做了一些尝试。课前,她先从习惯谈起,启发学生意识到每个人做事都是习惯的——习惯就是做一件事通常所用的方式。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习惯,这时要开阔学生对于”习惯“的认识,既想到学校里的,也想到家里的、社区的;既想到学习的习惯,也要认识到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习惯。接着,老师要肯定每个人都是有好习惯的,鼓励学生回家后留心自己的好习惯,可以自己发现,也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发现。同时要求学生“说一说、做一做不如边做边说”,将你的好习惯拍成照片或录一小段视频,拍摄视频时最好有相应的自我解说,发到老师的QQ邮箱,由老师收集整理后,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这样的任务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学生回家后经过充分的思考,在父母的启发帮助下,发现了自己平时没有留意和总结的好习惯。有的学生拍了一张照片,告诉大家每逢出游他一定会带上垃圾袋;有个学生拍了一段小视频,记录了他每天早上吃早饭时都听英语课文的好习惯;有个学生拍下了他每周日都积极运动的视频;有个学生拍下了爸爸妈妈回到家,他主动打招呼并递上拖鞋接过包的好习惯……每一段照片和视频展示后,都请“主角”向大家介绍自己拍摄的好习惯,分别从“我的好习惯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这样的好习惯带来了哪些好处?”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享。学生呈现的好习惯真丰富,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学生呈现的好习惯更真实,老师之前的启发与家长的帮助,让他们找到了各自的闪光点!学生呈现的好习惯真精彩,每一个孩子有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每一个孩子都那么生动活泼自信!

二、带入情感,真实体验

对于中、低年段的孩子而言,完整流畅地表达发生过的事情是有一些困难的,异时异地再次体验产生过的情感就更难了。然而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形成,是以道德情感的体验为基础的,没有真实情感的体悟,这样的道德教育将成为说教。如何运用自媒体激发起学生的真实而深刻的道德情感呢?笔者的团队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我的劳动感受》一课为例做了一些尝试。

课堂上,教师通常会启发学生说一说在学校和家庭中劳动的经历和感受。但由于劳动的过程不大可能在课堂上真实地发生,学生对于劳动的经历可以说出一些,例如是怎样值日扫地的,怎样在家整理房间的,但叙述的过程要么空洞,让听者无味;要么繁琐,冗长而不得要领。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往往课堂气氛沉闷,过程说不清楚,最重要的“劳动感受”也只能泛泛而谈,因为当时当地的感受——或辛苦、或高兴、或沮丧、或激动,对于三年级孩子而言,大都已经忘记或淡化了。在教学中,为了在课堂上能够唤起学生劳动时或劳动后的真实感受,教师周末布置学生回家做一件家务劳动,并让家长帮忙用手机拍下劳动时的过程,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通过QQ传给老师。教师收到视频后,提前观看梳理了一遍,挑选出家务劳动中不同的几项劳动。以下是课堂教学片段的实录:

老师引入话题:“大家作为一名三年级的同学,在家里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一些家务劳动,有的相对简单,比如更换垃圾袋、为植物浇水,有的稍微复杂一些,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间、洗一些小衣物,还有的同学甚至会烧几个菜呢。这个周末,同学们都在家参加了家务劳动,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几位同学的表现。”(有一名同学录制的视频是喂小弟弟吃饭,这位小姐姐很有耐心也很有办法,不停地哄着弟弟:“啊,宝宝张大嘴巴。”“小火车要开进小山洞啦。”“再吃一口,长肉肉。”……不知不觉中,一小碗米糊就喂完了。视频中真情流露,充满童趣,同学们被她逗引弟弟的话语引笑,也被弟弟吃得满嘴的“胡子”引笑。)

笑过之后,老师及时采访同学:“你们为什么笑呢?”

同学回答:“别看她平时在学校蹦蹦跳跳嘻嘻哈哈,喂起她弟弟来还真有一套。”

老师追问:“你说的‘一套’是哪一套?”

同学回答:“她知道跟小弟弟说说话,引他张嘴,还会跟弟弟玩小火车的游戏。而且我看到弟弟嘴上吃脏了,她还会用勺子把嘴边的食物刮到嘴巴里去。”

老师又采访她:“我们看你很会喂弟弟,你是怎么会这些方法的?“

小女孩回答:“我是平时看妈妈这样喂的,我也学会了。”

“哦,原来留心看大人是怎么劳动的,我们也能学会劳动的本领。”老师适时小结。

师:“这是你第一次喂弟弟吗?弟弟被你喂得很好啊。”

生:“不是的,我在家经常喂弟弟,我第一次喂的时候碗给弟弟扒翻了。”小女孩有些不好意思。

师:“哦,难怪你刚才总是像在跟弟弟打太极一样,手不停地让着弟弟,喂多了就有经验了是吗?”

“是的。现在他可够不到我手里的碗了。”小女孩很得意地说。

师:“看来,多练习多干干,我们就能发现劳动中可能出现的麻烦和困难,就有了劳动的经验,能做得更好。那你喂弟弟累吗?”

生:“不累,看弟弟全吃完了我很高兴!”

师:“看来,你很爱你的弟弟是吗?”

生:“是的,他很可爱。”

师:“劳动虽然是辛苦的,但通过劳动我们也感受到,这不仅是付出,也是我们爱的表达,就像爸爸妈妈对我们一样,对吗?”

“是的。对!”同学们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另一个男孩为家人做了一份西红柿炒鸡蛋。视频中,男孩一边讲解步骤一边炒菜:“我先炒鸡蛋……我现在要把西红柿放进锅里了。要放一些糖,不然会太酸……”结束后,老师先采访观看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他往锅里倒菜的时候手缩了一下。”

老师问:“唉,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问问他。”

生:“因为往热油锅里倒菜,一不小心油就会溅出来,溅到手上很烫很疼。”

师:“你被热油溅到过吗?”

生:“嗯,溅过,还起了个红点。”

师:“所以就学‘精’了,下菜时知道快速地缩回手来。看来,劳动的经验教会我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你做的西红柿炒鸡蛋味道怎么样?妈妈怎么评价?”

生:“现在还可以了,第一次做的时候非常难吃,可是妈妈还是说好吃。”

师:“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妈妈是想鼓励我,而且妈妈看到我愿意做事,非常高兴。”

师:“通过炒这道西红柿鸡蛋,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我知道了做一道简简单单的菜也是不容易的,何况妈妈每天还要做好几道菜,有的还是肉,很复杂。可是妈妈还是不厌其烦地这样天天做,我做得不好还鼓励我。我很感谢妈妈,以后我还要学更多的菜做给妈妈吃。”孩子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师:“看来,劳动不仅让你学会了一项本领,还教会了你感恩。”

三、关注身边,案例鲜活

在品德课堂上,教师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典型案例法,即以一个典型的做法或想法为话题,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得出关于道德的正确结论或做出正确的行动选择。这个话题的主角通常是小兔、小猫(童话故事),或者是小红、小刚(榜样人物法)。这个话题的主角能不能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当然可以!尤其是正面的话题和形象,更应当多以身边的同学、老师为例,让学生观察身边的道德事件,感受身边的道德力量,学习身边的道德榜样。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2课《同学之间》一课时,有心的老师会提前至少一周搜集拍摄同学之间感人的瞬间:课间有同学不开心,好朋友会有一旁陪伴他和他说话;有的同学作业遇到了困难,热心的同学会帮助他,细心讲解给他听;有的同学身体不舒服,好心的同学会陪着他或扶着他到校医室就诊……老师平时的抓拍留下了真实而感人的一刻,当上到这一课“美好回忆”环节时,再把这些照片展现出来,采访照片中的帮助者和被助者,相信都能有真情的流露。也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的、道德的生活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产生认同和向往的道德情感。

对于在品德课堂中运用自媒体手段的教学尝试,参与的老师们有时还存在一些疑惑,供我们讨论、启发我们思考的同时,也在帮助我们明晰这一教学方法的“备注点”。

疑惑1  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否会减弱?

有的教师表示疑惑,如果原本的课堂上学生描述被小视频、照片代替了,那么学生本应当在课堂上得到锻炼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不是就会因缺少锻炼而逐步弱化?其实,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否能得到锻炼,关键在于操作的过程。录制的过程,要鼓励学生边演示边解说,条理清晰地将意思表达清楚。学生在家拍摄录制的过程中,是有时间重新来过的,也有利于他们将最满意的自己展示出来,学生非常感兴趣,也更乐于表达。

疑惑2  课堂上是否有时间将所有学生拍摄的内容展示出来?

课堂上显然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展示出所有的拍摄内容。教师在接收到学生发送的照片或录像后,一定要提前浏览,梳理准备。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必然要进行取舍,取舍的标准一是围绕教学的主题,二是时长恰当,三是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挑选,如习惯方面,不要集中在学习习惯,应当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到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劳动能力的展示,不要集中在做菜或打扫卫生,照顾弟妹、帮助择菜、收叠衣物也都是劳动的内容。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的学生免不了失落,教师可以恰当地围绕爱劳动、好习惯等主题开展相应的班队活动,在更广阔的德育天地中,再创设机会让其他的学生展示、交流、分享。

疑惑3  照片、视频是否代替了学生的交流和体验?

自媒体时代便捷的照片和视频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了更丰富的交流话题与素材,拓展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但教师要避免在课堂上简单地播放视频和照片,将品德课堂变成了看一看、笑一笑的“剧场”。教师应当始终明确,生动、丰富的素材其作用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记忆和情感体验,目的是为了更真切地体验,更充分地交流分享。所以,展示完照片和视频之后的采访、交流才是真正的和目的所在。

时代的车轮向前飞奔不可阻挡,科技的发展让自媒体成为每个人表达自我的平台和手段。面对这样的时代新兴事物,我们德育工作者不能只是漠视甚至一味地批判、拒绝,因为德育工作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热门的工具和手段,因势利导,发挥其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更受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德育更自然地走入孩子们的心田。

参考文献

 [1 ]  余佩琴.用视频资源演绎精彩思想品德课堂[J ] .中小学德育,2016(5).

[2 ]  陈吉君.自媒体时代城市薄弱中学的德育困境及对策思考[J ] .中小学德育,2016(10).

第2篇:自媒体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自媒体;公众平台;材料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131-02

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生产工具、器件以及产品的物质。从10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再到现在的新材料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以材料发展为主要标志。在新媒体普及的今天,我院从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深入探索了自媒体对材料科学教学的辅助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自媒体应用于材料科学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在高等教育教学环节中,基于自媒体的QQ、微信、博客、论坛和电子邮件等工具已被高校教师逐渐采用,成为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其中QQ群被广泛用于教学内容的讨论和通知场所,学生可以在QQ群里就n堂疑问进行提问,而教师也能够即时回复,消除学生的课堂疑虑。微信平台具有操作便利、信息即时、内容丰富和消息推送精准等特点,深受大学教师的喜爱,成为信息交流和消息推送的重要工具。而私人博客以及公众论坛则已成为专业知识学习的一种途径,其中专业教师的私人博客中经常会相关行业最新动态以及最新知识。

据调查显示,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使用自媒体可以有效的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进一步的延伸到课堂之外,进而发挥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突破传统课堂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和地点限制,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对自己进行充电学习。目前,在材料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自媒体的使用仅仅是作为一种特有的教学工具来使用来对课堂进行简单延伸,例如通知、布置作业、收作业以及师生间交流等。自媒体应用的不充分,大大削弱了其作为一个学习和交流平台的作用。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自我学习上的创新不足。在大多数高校中,有较多数量的教师对新事物具有一定的排斥感。在面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充电学习提升自我。二是学生对于自媒体的观念还停留在娱乐层面上。自媒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功能就体现在娱乐方面,尤其是在智能手机、便携笔记本及平板电脑普及的年代,学生更多的是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娱乐而非用来学习。在此背景下,探索新媒体在材料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材料科学的发展就显得极为有意义。

二、自媒体在材料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自媒体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课前预习在传统科学教学中占据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是对课堂知识学习的一个先前认识。倘若预习不充分,就会导致课堂学习的效率低下,增加了学习的时间和知识的理解难度。目前,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去把控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课堂掌握知识效率低下。针对这种问题,可以采用自媒体的学习平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掌控。教师可以采用自媒体平台将上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列出,并配有一定的课前趣味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在上课之前就通过网络平台查找所需要的知识,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利用自媒体所具备的电子访问记录来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掌控。

2.自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自媒体平台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实时交流,基于这个功能,可以将传统课堂教学设计成能够实时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实时互动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了课堂讲授、在线互动讨论以及知识点在线测评这三个模块,其中课堂讲授为教师主导,在线互动讨论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知识点测评则以学生为主导的方式展开。

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曾就“腐蚀与防护”这门课进行了实时互动课堂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专业授课教师采用多种自媒体手段向材料科学专业的学生介绍了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针对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的成果,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疑问,然后以小组方式讨论解决,最终由每个小组得出一个结论并通过自媒体平台将结论以图文形式传送给教师端,由授课教师收集并展示于投影上进行点评。课堂测验则利用设计好的习题在自媒体终端,由学生打开并完成测试,教师可以实时查看每个学生的测试结果,并对其进行现场点评。

3.自媒体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课程复习的目的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转化,回忆并理解各部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知识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链甚至是知识网。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复习过程是非常难以把控的,学生的复习与否、复习成功与否教师均无从考证。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用自媒体学习平台来辅助学生的课后复习。教师可以在自媒体学习平台上通过布置企业面临的项目问题,让学生以领任务的形式领取问题,然后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起到复习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认同感,让其明白所学的专业课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三、自媒体在材料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分析

我校材料工程学院对材料学科的学生利用自媒体学习专业课程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图1为一个学期的自媒体形式使用率的分布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自媒体平台学习方式已然有了较大的认同感,能够主动采用不同的自媒体平台进行自我学习。在这几种自媒体平台上,学生采用最多的是QQ和微信这两个自媒体平台,说明类似于QQ和微信这样能够实现即时通讯的自媒体平台容易让年轻学生接受,这也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生越来越习惯于在自媒体平台上与教师进行互动沟通。仅次于QQ和微信之后是BBS自媒体平台,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获得即时回复,进而造成学生对其使用率比QQ和微信低了很多。电子邮件自媒体平台主要用于任务的过程以及各种通知的发放。飞聊作为移动的一款聊天软件具有兼容于PC机和智能手机的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频率也较高。使用频率最低的为微博,主要是由于微博传播知识面过于专业和狭窄,并且沟通非常不及时。综合上述分析,在自媒体平台中,具有实时交流的平台最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而实时交流性越差的平台使用频率也相对越低。

四、结语

21世纪是新“互联网+”的时代,高校课堂教育也在这个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高等学校的教育使命促使高校课堂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从传统学校教学的教室中“走出来”,解放掉传统课堂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利用新媒体来实现师生之间随时随地的互动沟通,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产生兴趣,更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力量,这对于材料科学领域的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其他学科教学改革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自媒体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逐步渗入到各个行业,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延续的基础———汉字识字教学更应当在新时代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升教学的质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我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传承,而汉字恰恰是我国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汉字识字教学对在小学自身素质中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

1.1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传统的小学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记不准、记不住、学得快忘得快等问题。填鸭式教学是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写字、识字,教学的结果往往是学生课堂上写的很好,背的很好,一下课就全忘光了。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古板而且枯燥,极易降低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教师仅仅是让学生不断的重复性练习相关的汉字来让学生保持记忆,但得到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其在实际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结果更是出乎意料的出色。

1.2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应用,可以改变原有小学识字教学中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将低年级学生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变的简单易懂。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事例教学,将识字教学中所需要的情景引入的课堂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认得字、会写字,还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对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他因素相比,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对识字教学的顺利开展尤为重要。在开展生字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先导性视频,激起学生对生字的好奇心。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卡通动物形象对生字进行阐述,并逐步带领学生探索和发现生字的产因和应用情境,将教学情景引入其中,从而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提升课堂的效率。

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优势

2.1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学习和探索往往是通过看、摸、听、闻、尝去进行的,作为教师要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一点把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在教学中给生字设情境、用动画人物讲述生字的起源和故事等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的意义,将抽象的生字教学变得更加具体容易理解,让低年级学生轻松记住生字。在这种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识字和写字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将文字运用到生活中,并通过文字的运用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记忆。如在识字课上教给学生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朝气蓬勃、莺歌燕舞几个生词时,教师可以先把几个词的意思解释出来,让学生熟悉一下,然后说:“老师一会放一首歌,谁能在里面把这几个词体现在哪儿找出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投影设备配着少先队员划桨歌唱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画面中的少先队员;是画面中飞翔的鸟儿;是游鱼。在播放完成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谁能把刚才的几个词从刚才的图画里找出来?”教师借用多媒体技术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加强学生的代入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学生在进行回答时,有的说河面就是波光粼粼,刚才“划船”的时候看到了;有的说鸟儿也更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了……学生通过看视频和听音乐,把自己融入到教师设定的情境当中,使自己对生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生字。

2.2多媒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识字学习:

低年级学生所认识的字大多数是课堂上所教授的,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到的生字很少,不仅仅是因为学生没有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家长没有重点培养过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低年级学生对周围生活中未知事物的探索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对生字的学习依托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上,使得学生对生字的理解有立体感,并在生活中发现文字学习文字。比如一看到“田”字就会想到一望无际的田地,一看到“日”就会想到太阳,引导学生将生活和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对事物进行汉字概括和描述。

2.3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识字记忆教学: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记忆生字。传统识字教学是让学生进行反复抄写和背诵,这种教学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困难,而且容易忘记,此外也容易使学生对识字写字产生反感。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有关生字的动画视频或音乐,增加学生与生字的接触,让学生体会到文字就在自己的身边,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主动的接触文字,并在生活中积极的运用文字,以巩固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借用多媒体教学不但不会使学生产生反感,还在无形之中提升对文字中文化的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识字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敞开了学习文字的大门。

2.4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一个人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是从小时侯就有的,写字习惯的好坏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就要从低年级的时候开始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正确写字姿势图片或者相关视频,学生去模仿和学习,并通过学生间比较评出最优秀姿势。这样不仅可以给同学们树立榜样,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让课堂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多种教学方式移植到语文课堂中,通过生动的文字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而言,将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借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结语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教学改革,不仅是现代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它还宣告了传统落后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的消亡,对文字教学的重视是我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保护。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应用体系的成熟,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效率,广大教师应当通过相关的教学实践积极的将这一教学方法引入识字教学中,提升课堂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雅荣.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第4篇:自媒体的教学范文

围绕这个目标,我将所有的学生按照年龄和基础的不同分编成几个班,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用尽可能用丰富多变有趣的手法来表现美术的方方面面,既不强求孩子的作品跟老师的一样,更不要求和其他孩子一样,鼓励每一个孩子都尽可能地表达出自己的特色。比如我教孩子画小鸟,练习圆、半圆、三角形的组合图形,我通常是先引导孩子回忆并联想曾经见过的各种小鸟,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然后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画一画,评一评。总结出小鸟的基本形是圆、半圆与三角形的组合,色彩是丰富多变的。然后我会利用至少三个课时教孩子运用[找文章到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三种以上的方法来表现小鸟。一、剪纸拼贴画,二、简笔画,三、写生临摹加想象画。同时,每一节的课后作业我都会要求孩子带着课堂所学知识去重新观察分析生活和书中的小鸟,然后在新课开始的时候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新发现。对于每一个孩子我都会设法找出一个优点,当堂在他们的《美育周记册》上画上红色的星星、月亮、太阳等等,以资鼓励。对于学生的作品,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练习,我都会认真地将它们悬挂在教室里,经常地找个理由点评一番,充分地肯定优点,慎重地、建议性地指出不足。比如小鸟的头画的不圆,我会微笑着说:“哎呀,小鸟是不是不听话,被他的妈妈打了一锤,把头给砸扁啦?”如果孩子画的小鸟身子太小,我会说:“小鸟好可爱呦,有点像大头儿子哦。再画一个身体大点的,强壮点的鸟儿做它的小头爸爸,好吗?”这样一说,孩子多半会带着快乐的好玩的心情再画几只鸟出来。时常是2-3个小时课都上完了,许多孩子还不愿意放下画笔回家。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我带了几个孩子上附近的山上写生,有位路过的老者询问:你这是教美术、素描还是简笔画呢?这话初一听似乎老者还挺懂行,细一琢磨其实是个外行。可以断言,这位老者对美术是一知半解,对少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更是一窍不通。

经过美术专业训练的人都知道,美术不仅仅是拿笔在纸上绘画。如果说美术是一座四层楼,绘画则是这四层中的一层,另外三层分别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雕塑。而素描和简笔画呢,则不过就是这搂中的钢筋或几小块砖。在我的日常美术教学中,对第一次来学习美术的孩子和家长,我总是这样讲解美术的分类和学习目标:美术好比是一个人,我们的四肢可分别代表美术的四大门类;学习美术就是要学习如何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如果说美术像语文的话,那么简笔画就像其中的夸张手法,而学习素描就有点像语文课上学字词语法,那么写生呢就好比是写日记。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不可能只学写日记,更不可能把夸张手法作为主课讲上一学期。但是奇怪的是,目前社会上就有很多课外美术辅导班把简笔画教孩子一画就是一两年!搞的很多家长对美术产生误解,以为孩子学美术就非得学简笔画,学素描就非得画石膏,也不考虑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随便进个美术班就算学美术了。实在是荒谬。

我认为,4-14岁的孩子学美术应该尽可能地教孩子了解、接触到美术的各大门类。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接受能力分班教学。围绕造型、色彩和创意这三个基本要素,综合运用绘画、工艺、雕塑等多种表现技巧引导孩子从美术的角度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热爱生活,提高美的鉴赏力和表现力。我的美术教学以激发保护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坚决反对美术教师图省事,一味地只教孩子学习简笔画。对于3-6岁初学美术的孩子,我更主张孩子的家长尽可能地陪同孩子一起学习,以便配合老师对孩子的美术学习给以经常性的,相对比较理性和科学的辅导。目前为止我带了5个这样的课外美术辅导班,我叫做美育亲子班,每班有6-10个学生各带6-10位家长,孩子的学习兴趣及作品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家长陪同的班级。

请看本人为3-6岁幼儿课外美术教育亲子班所上的课外美术课教案之一。

课题::连环画《大头儿子、魔力小鸡和无头小鸟、》

教具:苹果和橘子

目的:1、教孩子认识基本形之梯形、圆形和半圆形的组合

2、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程:

一、复习巩固:为按时到校、完成作业和发言积极的学生画小红星

二、导课:将提前装入苹果和橘子并盖上布的小桶放在画桌上,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我自己编的童话故事:

在这个水桶里有一个大头儿子、两只魔力小鸡和许多丢失了脑袋与尾巴的小鸟。不相信吗?听完我的故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边讲变画)大头儿子住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想跟妈妈玩,:妈妈说:好好学习吧,不然就落后了。想跟爸爸玩,:爸爸说:我忙着给咱家挣钱呢!愁的大头儿子吃不下、睡不香,胳膊瘦成了俩对勾,两条腿瘦成了俩面条,一走路就只打颤。

两只会魔法的小鸡看见了,非常同情大头儿子,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但是眼泪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于是小鸡施展魔法将大头儿子变成了一群自由飞翔的小鸟,逃离了城市,来到了广阔的田野。

可是这群小鸟也实在是太贪玩了,玩的什么都忘了。忘了学习,忘了回家,甚至连自己的脑袋和尾巴都给玩丢了,稀里糊涂地就飞到了我的画室,被我关在了这只水桶里。

不知道魔力小鸡又会把他们变成什么样呢?想看看吗?还是先来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他们的形状、数量与质地吧。

三、请孩子们轮流伸手在水桶里摸,摸后不许说出声,只能悄悄地告诉自己的家长。提醒孩子说清三个问题:1什么样(软硬、粗细、大小、形状等)?2、变成了什么?3、有多少?

全部摸完后,再轮流说一遍,然后请来得最早的同学打开水桶上的布,让大家看清楚里面的东西:一只苹果和两只橘子。

再次设问:老师骗人了吗?

总结:老师只是发挥了一下想象力,根据它们的不同的特点编了一个故事。同学们想试一下吗?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能编出比老师更有趣的故事。一起来画吧。

四、边讲边

第5篇:自媒体的教学范文

讯:Donny Deutsch,以前是广告商和知名脱口秀主持人,曾经计算过三菱超级碗广告中附有seewhathappens.com网络链接的次数。

这则广告点击次数达60万次,汽车制造商不禁有这样的疑问,“这则广告很好吗?”Deutsch为此作出了回答:“我们告诉顾客这则广告很棒,因此它就是很棒!”

三菱的宣传活动已经持续了8年之久。历经这么长的时间,事情有所改变吗?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图片,图中有很多的统计数据,但是看着顺眼吗?有一种方法可以告诉我们答案,看一看在最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上(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最前面的回复就知道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数字越发使人迷糊。可口可乐真的耗费8650万美元在Twitter上做宣传?真的有2000万人目睹了一个人将iPad变成了搅拌器?数字只能说明部分问题,但是也正入它们所起的作用,你不能与之争论。你能做的仅仅是感受它们的“庞大”所带来的震撼而已。

第6篇:自媒体的教学范文

一、中职英语中多媒体资源教学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与方法在本文中,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多媒体教学资源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态度如何;中职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认知态度如何;中职英语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如何;中职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效果如何。为了获得以上问题的清晰答案,本文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对象为笔者学校的英语教师与普通班级学生。面向教师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而教师的选取则涉及学校所有英语教师。面向学生则采用问卷调查法,学生的选取则结合研究要求进行随机选取,并进行筛选后建立样本群体。2.实施过程结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设计好针对性的访谈问题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需全面覆盖本文研究的四个主要问题。针对教师先发放调查问卷,待问卷有效回收之后进行访谈。针对学生则直接发放调查问卷,并引导学生认真参与调查,然后回收并统计调查问卷。

二、实验教学结果分析

1.教师关于中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实施问卷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英语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课本配套教学光盘与自己制作PPT,这说明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自愿的认知和意识上还停留在教材与相应PPT上,对于网络英语教学资源、英语电影等使用相对较少。此外,多数教师选择多媒体教学资源是为了教学需要,这说明多数教师还是认可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在关于学校对中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多数教师认为学校并不重视,并未配备齐全的多媒体设施,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十分有限,并且使用率极低。在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现状方面,录音机在英语听力课上充当了重要角色,但也有多数教师已经在英语课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且部分教师也不再拘泥于课本,开始选择引入更多的网络教学资源,尤其是原声影视作品等。访谈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并未把“收听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作为多媒体教学实践的一部分,大部分教师认为从广播电视中收集材料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影响其他教学准备工作。近一半教师认为当前学校英语多媒体资源处于“有但不够用”的现状,大部分教师认为当前学校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辅助工作,并且多数教师也认为学校针对教师所开设的多媒体教学培训有限。在教学效果方面,多数教师认可多媒体教学资源对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但也有部分教师反映,当前所实施的这些多媒体教学资源并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认为更新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关于中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实施问卷分析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中显示,多数学生在“英语基础”“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学习自信心”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并不理想,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的态度,也不愿意“花更长的时间学习英语”。面对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时,多数学生认为“很好”和“很有趣”,也有更多的学生认为“形式新颖与内容新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够显著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效果,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忆。超过76%的学生喜欢多媒体英语教学,仅有不到25%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形式好,30%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好,而近45%的学生认为“二者取长补短”。此外,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力一般,只有不到20%学生认为教师制作课件与多媒体搭档良好。在对教学中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调查方面,学生认为“多媒体效果不好看不清”“做笔记跟不上讲解速度”“与老师的目光交流少了”等是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总体上来说,学生基本能够认识到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也愿意接受更为新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但普遍认为当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教师自身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有限。

三、中职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1.中职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中职英语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意识及能力偏低。调查发现,虽然中职英语教师在学历、年龄结构方面较为理想,而且多数教师对多媒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较为熟悉,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认知却存在一定的偏差,多数教师认为多媒体资源就是多媒体课件。不少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是专家们或专业机构的事情,自己的教学任务太重,并不足以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开发。而且在实践调查中也发现多数教师在分析、筛选、整合和开发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能力上较为欠缺。中职英语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实际使用中能力不足,多数教师只是将英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以复制粘贴的形式做成多媒体课件,这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技能上,教师对多媒体硬件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操作经验不足,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手段单一,甚至有时不能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要素有效的组合到一起,使得做成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视觉性上存在很大的不足。此外,在实施多媒体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缺乏主体地位,未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提问时间和空间。2.中职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结合实践调查结果,以及主要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在今后的中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一是中职院校应给英语教师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的保障,学校与英语教师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够让学校与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保持一致;二是学校应组织有效的教育培训,强化英语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和开发的意识,通过培训和再次深造来提升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使教师掌握多元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法;三是英语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水平,为学生提供立体的语言学习环境。

四、小结

第7篇:自媒体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人字结构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人”字的结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与别人交往,在与别人交往和沟通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表达情感,提高素养。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知识的掌握只能是教师拼命地讲,学生拼命地背,训练出来的是背诵知识内容的“书呆子”。

现代教学必须是开放的教学,有趣的教学,活跃的课堂,这样效率才会高。多媒体的迅速发展,使现代教学获得了新生。它能够给课堂带来活力,带来生机。下面就以《“人”字的结构》为例,谈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

1 多媒体在导入部分的设计

导入部分是一节课最为关键的环节,如果导入得成功,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中,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激发学生对下面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整个课堂的气氛都会在导入部分奠定初步的基调,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所以,笔者认为课的导入部分相当重要。例如,《“人”字的结构》在导入部分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进行设计,播放歌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并且将歌词同步展示,运用多媒体色彩的变化,将歌词中的一句重点句用红色突出表示“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然后让学生思考:你认为哪一句最能反映文章中心?接着播放一段笔者自己拍摄的几张照片,分别展示大人与大人相互支撑,小孩与大人相互支撑,小孩与小孩相互支撑,男人与女人相互支撑等,让学生感受到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是需要相互支撑、相互依赖的,引导学生质疑:我们为什么要和别人交往呢?如果不和别人交往,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很自然地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

2 多媒体在教学重点上的设计

《“人”字的结构》一课中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交往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呼唤,人活着就必须要和别人交往,没有和别人交往,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下去。为了突出此重点,运用多媒体进行设计,播放电影《鲁滨逊漂流记》片段:鲁滨逊漂流到一个荒岛上生活的情形,引起学生的疑问:鲁滨逊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度过了28个春秋,他是怎么生存下来的?这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力,想想如果是自己一人在一个荒岛上,又将怎么生存呢?他的心情如何呢?伤心、害怕、孤独、失落、悲伤、寂寞、忧愁等。人对生存、生命的欲望,指使着学生要想尽办法,坚强地生活下去。生命的召唤,使鲁滨逊生存了下来,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强大。再播放电影片段:25年后他遇到了一个叫“星期五”的陌生人,他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继而引发学生思考:遇到“星期五”后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与别人交往的必要性。与别人交往是生命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在这种极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情感的震撼,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真正认识到与人相处,要重视交往、乐于交往。

3 多媒体在突破难点上的设计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的生存是最基本的需要,而人生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交往更是发展的需要。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很轻松地突破此难点。例如,运用多媒体网络,播放“狼孩之谜”视频,学生观看得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狼孩的故事让学生感到震惊,狼孩的生活让学生感到心有余悸。视频过后,学生纷纷议论,狼孩有着人的遗传基因,但是由于幼年时期被狼叼去,生活在狼群里,时间久了,就带有了狼的野性,缺失了人的性格、习惯、行为。由于他没有和人交往,故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他的智力只是几岁的幼儿的水平,他的行为完全是狼的行为。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人的发展需要交往,需要沟通,只有在正常的人与人交往和沟通中,智力、能力、情感等才会得到发展和提高,才能成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真正的人。

4 多媒体在巩固中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总是在课的最后进行巩固练习。巩固主要是教师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完成,然后给予评价,直接以错误和正确加以判断,如果对学生的评价没有激励性,就不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评价往往让学生害怕,心理上产生畏惧感,从而对巩固产生错误的认识,对整个学科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动力,阻碍学生的发展,降低教学质量。解决此种状态,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活跃课堂,讲究巩固的效果,使评价高效。运用多媒体的交互作用,设计可以互动的巩固形式,来启发学生思考,激活思维,以积极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如设计选择题,在学生回答后,屏幕上出现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如果正确,出现“你真棒”,“你太厉害了”,“你真行”,“你分析得太好了”;如果错误,可以出现“继续努力,成功属于你”,“再想想,相信你一定行”等。在这样的鼓励性话语前,学生并不会产生太多的压力,反而会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最佳的姿态完成好任务,从而提高巩固的质量,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自信。

第8篇:自媒体的教学范文

一、尝试多科知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美术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例如在美术鉴赏模块的“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并不是像以往一样挑选出几幅名家名作然后逐一讲解它们的绘画技法、独特涵义等,而是通过音乐(如高山流水)、诗词(如望庐山瀑布)这些学生熟悉的知识来感悟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意境,在有了一定初步了解后,我提出让学生分小组来尝试体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话音未落很多同学就开始准备拿纸笔作画了,但我却提出了令很多同学倍感惊讶的要求,就是必须用美术以外的方式来体现,明明是美术课却不用美术的表现形式来体现,学生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丁是我提醒他们就像我们之前欣赏的音乐、诗词等就属于非美术的范畴啊,就像语文课中所学的修辞方法一一通感一样,不同的领域里有一些东西却是相通的。同学们似有所悟,七嘴八舌地讨论后,第一小组派了一位会吹奏笛子的同学为大家吹奏了一曲悠扬的笛子曲目,演者听者皆十分陶醉。另一个小组则选派同学为大家神情并貌地吟诵诗辞歌赋。第三小组居然派出了体育课代表为同学用打了一套刚柔并济的太极拳,不禁博来阵阵喝彩。第四小组派了两位同学拿出棋盘在讲台上对翌下起象棋来,刚开始其他同学还有些困惑,但很快就有同学顿悟出此乃国画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来,雷鸣般的掌声也豁然响起。这样的体验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了中国山水画的内涵,而学生们新奇的构思也开拓了我的思维。许多教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太没有创造力了,其实并不是学生没有创造力,而是我们以往的课堂中给学生创造的激发创造力的机会太少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乐趣。

二、创造自我体验情景,弘扬人文精神。

艺术不同于理性的X+Y=Z的数据推理,而是一种情感体验。这也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不能单一从艺术作品的构图、技法等方面去理解,因为绘画技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艺术教育是认识领域的渗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内涵,应着重从情感层面去引导学生的欣赏活动,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自主得出对艺术作品的不同理解.

在人教版美术鉴赏《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一课中引导学生欣赏法国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时,我让学生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整个画面给人的感受,见到菏拉斯兄弟高举手臂宣誓的情景,很多同学说:“激昂”“奋进”!然而也有细心的同学看到女眷们的哀痛表情,于是又有很多同学说“悲痛”“哀伤”。这些回答都对,但又都不全面。学生对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内容普遍兴致不高,于是我提出挑选7名同学让他们分别饰演画面中的荷拉斯父王、三兄弟以及三兄弟的母亲、妻子和妹妹,让同学们用自身的体会来感受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这一下教室里热闹开来,不少同学跃跃欲试,演员很快就挑选好了,我要求每个同学不仅要模仿人物的表情、神态,以求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情景,而且还要根据画面中人物角色的不同为每个角色配上对白。在三兄弟斗志昂扬的宣誓声中,场下的学生也被气氛所感染,叫好声一片。这时我问饰演妹妹的同学:“你希望这场决斗谁是胜利者?”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当然是希望哥哥胜利啦!”这时我趁机交代画面的另一个背景,两个决战城邦之间有着密切的通婚关系,即将和荷拉斯兄弟决斗的对方城堡的三个壮士中的其中一人就是妹妹的未婚夫。这时场下同学一片惊呼与唏嘘,妹妹的选择于是变得进退两难,这也就意味着这场决斗无论谁胜谁负,她都必将失去一个亲人或者爱人,这场决斗对双方的家庭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和伤害。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进行这场决斗?牺牲小我,顾全大家的结论也就顺利成章地得出来了。最后再来问全班同学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样的一个场面更为贴切,几乎是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出――“悲壮”!作品的深刻内涵就在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体验过程中被学生所理解了,而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在这个时候也已经不留痕迹地渗透到他们的心里。

三、激发创新精神,拓展学生多方面才能。

创造力潜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我们缺少的是发现与挖掘。学校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概念,鼓励学生敢于背离正统向权威挑战,敢丁对惯行的观点提出异议,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把他们从传统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要要让学生明确艺术欣赏并不是一个消极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艺术作品的价值一方面来源于创作者的构思和描绘,而另一方面却源自欣赏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审美的再创造,没有想象就无法欣赏艺术美。当学生明确自己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自主的创造者时,会激发他们积极自主地参与艺术学习的热情。

在欣赏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时,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学生对这幅名画初问时都回答说好看,但一再强调要说自己真实感受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人胆而直白地表示他们认为《蒙娜丽莎》其实很难看:画面颜色灰暗、画面人物目光无神,表情鬼魅,尤其是体态与当今美女形象相差甚远等等……。每当《蒙娜丽莎》被学生残忍地剖析时,我都没有责怪他们,也不急于立刻去纠正他们的观点。因为至少他们是诚实的,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不断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

第9篇:自媒体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 多媒体资源 整合

一、借助多媒体工具,开阔视野,发挥想象

过去在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而不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而考入高中的学生为数不多,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工作严重受到制约,学生何来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信息时代,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开阔视野,发挥想象呢?就成为我们思考的课题,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整合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农村学生搭建成功的桥梁。

在实际的美术课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爱好与艺术灵感。一个孩子刚开始时,创作的一件不成熟的作品,一个雏形,一张幼稚的画,如果不启发引导,多加表扬,就会将他们脆弱的艺术神经扼杀在萌芽里,也许他们将永远与艺术失之交臂。做到慧眼识珠发现人才,才能人才辈出。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树立榜样,我曾多次在语文课上根据课文内容配上简单的插图,简练概括,直达文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校文化长廊里经常展示自己的作品与美术字,学生非常欣赏和羡慕,潜移默化中我成了学生崇拜的偶像,我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热爱美术、尊重艺术。让学生从心底里对你产生敬畏,从而吸引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好奇心,想学学试试。一次美术课上,我拿出几张彩色卡纸问学生,看看这几张纸,你们想到了什么?顿时,同学们议论纷纷,热情高涨,有的说看到了蔚蓝的天空、蓝色的大海、火红的太阳、美丽的晚霞、金色的秋天,绿色的田野、草地等,经过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如何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更好地为课堂服务呢?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作用,使同学们更直观地感知客观事物,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身临其境的效果。精品课件,视频资料、动画片、电子游戏、影视节目、广告片、互联网等,这些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会对学生造成巨大影响,无形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因为学生们受多媒体技术的影响较大,对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美术教学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讲解、示范、图片欣赏、技法练习、作业练习等,缺乏活力和时代气息,已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而多媒体的动感音乐、五彩缤纷的图像、各种操作软件、丰富的互联网内容等,使课堂教学显得既生动活泼又趣味性强,它的信息容量大,操作性强,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以往上美术欣赏课,多利用教师的示范作品边讲解边欣赏,一张张图片展示既烦琐又耗时,而且欣赏资料中的形象多为局部,色彩失真,观赏角度单一,不能完整全面地展示作品,在欣赏中还要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领悟作品的内涵,事半功倍。多媒体教学改变了欣赏课中教师唱独角戏,教学单调乏味的缺陷,它符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堂虽小,但多媒体技术能打破时空、地域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希腊神话、法国雕塑、意大利建筑,漫步于世界美术的长廊,学生更易获取丰富的美术知识,掌握技能技巧,既开阔视野,又提高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给美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就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拓展思维空间,增强审美意识,发挥想象。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电脑,结合美术知识进行创作练习,可以从中充分感受现代高科技的魅力,培养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意识,并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体验成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勇于创新的信念。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现代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多媒体教学”正是以其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美术课本提供的知识资源抽象阶段性强,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有一定距离,所以我们不能照本宣科,从科学的知识体系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成长需要,就必须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整合教材,因材施教,若单纯地给他们讲凡・高、毕加索、达・芬奇,他们则觉得很遥远,还不能达到一定高度,所以要对课堂知识结构进行相对调整,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应用。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中声、形、色具备的特点,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如色彩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很快就可以分辨出冷暖色调,色相、色性、明度和纯度、面积对比、等特点,因为色彩变化是微妙和神奇的,按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迅速有效的示范、讲解、演示,使美术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美术知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它集传统美术教学的优势于一体,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满足日益发展的美术教学需求。应用多媒体课件能秩序化、层次化,准确传达教学信息,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

三、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国家阳光高考工程渗透全国每个角落,也给农村教育注入了一缕春风,使农村学生家长打破了传统观念,与时代同步,增强了促进孩子个性化发展的意识。过去因为农村学生家长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存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孩子兴趣特长的发展。这些年特长教育慢慢走上了正轨。音、体、美教育提高了升学率,也圆了农村特长学生上大学的美梦,更为活跃农村文化事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农村美术教学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局面。农村要实现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物质财富的富足,还需要精神的充实和文化的繁荣,广大农村学生的家长文明程度更要有所提升。农村文化的丰富多彩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在精神层面求新、求乐、求变的愿望日益强烈。

本学期开学后,几位家长领着孩子找到我,要求给他们的孩子另起炉灶培养特长,他们并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大画家、艺术家,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就想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无论唱歌、跳舞、画画都愿意支持孩子。这使我很受鼓舞,看到他们期待的眼神,也看到了美术教育的希望。我们要重视农村美术教育,尊重他们的意愿,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向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日益深入,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观念不断碰撞,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不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主动为农村文化培养人才,用积极健康的教学态度,改进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引导农村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出拥有多元文化素质的人才。

利用直观高效的多媒体资源,在快乐愉悦的教学活动中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就能创造出新时代的艺术作品。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把学生带出死气沉沉的课堂,来到大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们会在你眼前展现聪明才智。你看那萝卜雕的大象、木棍搭的宝塔、泥捏的大佛、豆子做的现代花园、易拉罐做的航天科技模型。我为他们的创作灵感所震撼,也发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这是对真实生活的集中体现和凝练。美术教学虽不是美术创作,但它们也有相似之处,既要以课程标准为准心,又要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美术”。

四、培养兴趣,大胆改革

学生有了兴趣,就不能挫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把怎样发现、拓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学生对美的事物感到有兴趣,进而转化为乐趣和志趣往往是从直观开始的,它是一种无条件反应活动,是感性认识。而正是这种感性认识经过师生互动、互相启发、定向发展等过程,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就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兴趣的培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