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及成果范文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及成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及成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及成果

第1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及成果范文

一、 可行性

1、农村普通中学具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育资源和条件。“研究性学习”课程能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点,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因地制宜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我们也知道很多现代人类科学知识的出现和获得都是源于对自然现象的发现和解释。自然界的山水风光、原野上的花草树木都是农村中学独特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们只要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种教育资源选择研究专题,就可以将研究性学习在农村高中政治学科中开展起来。

2、符合高中生的特点。高中学生年龄在16-20岁之间,处于青少年时期,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这一时期是少年向成人过渡时期,许多心理活动也表现出从幼稚向成熟期过渡的特点,他们的思维中创造性思维日益占优势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而且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亲身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觉悟和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学科知识等不谋而合,使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成为可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列出了六条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即: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探究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具有合作性、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等特征,正好符合高中生的特点。

3、高中政治学科的内容及其思想性更适合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高中政治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各个方面。同时,教学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和社会保持一致的。这种特点正符合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使得学生在学习高中政治时,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其次,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不再是过去的传统式教学,而要启发学生针对某种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比如中国与日本关系的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改革攻坚阶段的种种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目前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联系实际进行解答。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又和政治课本联系得紧密,学生需要从课本中寻找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种渗透式的学习方法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情。再次,高中政治学科在培养目标上和研究性学习一致。高中政治课提倡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而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抛弃单打独斗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采取科学的态度。而这种研究式学习方法又正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要求。二者的统一使得在政治课上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提升学生探究社会现象的能力。

4、学校教育科研文化底蕴雄厚。本校从“九五”至“十一五”期间,就承担了县、市、省、国家等各级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科研项目25项,并取得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其中获国家重点教育规划课题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学校被评为省、市“九五”“十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09年5月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杰出管理先进集体”,7位同志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先进实验者和先进个人;仅2006-2009年期间就有35位同志在全国正式刊物和杂志发表优秀科研成果论文43篇;7位同志参与省级以上新课改教材编写;学校全体领导都主持和承担了市级以上的教育科研重点规划的研究。学校全体教师有一半以上参与各级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的研究。如《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分析实验研究》、《高中生学习指导实验研究》、《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方法一体化实验研究》、《新课改高考学科学法指导实验研究》、《高中生升学指导与择业指导实验研究》、《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验研究》等。

二、 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1、精心组织

首先,成立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和活动领导小组,教研组长亲自担任组长,成员为全体政治教师,并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其次,领导小组及全体成员,认真搜索整理、学习、研究,研究性学习课程和活动有关理论和资料,历时一个多月。第三,领导小组成员分期分批,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改培训,并有计划、有目的的外出参观学习省内外研究性学习课程和活动。搞得比较好的学校,借鉴和引进他们的成功经验。

2、精心设计

(1)内涵的自我界定:“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农村普通高中政治教学中”是指在已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方式”与农村普通高中政治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在政治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政治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中选取有关政治研究专题,并利用高中政治教材提供的诸多素材和内容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而促进“研究性学习活动”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促进“研究性学习方式”对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更为直接的帮助,促进“研究性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帮助。为此我们做了积极的探索:选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2)具体做法:

第一、课堂教学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学习,但这种学习是在伴随着“研究”并在“研究”中获得的。而研究的前提是有问题。因此,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必然要求师生要有问题意识。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讲“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含义,我们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是不是商品?工厂仓库里的自行车是不是商品?商店里的自行车是不是商品?王华同学家里的自行车是不是商品?农民张大婶给城里的亲戚送来了鲜嫩的玉米,城里的亲戚送给张婶一辆自行车,这里的自行车是不是商品?星期日,我将家里的一辆旧自行车搬到旧货市场上去卖了,这里的自行车是不是商品?

第二、开展小组合作,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

减负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高效。有了问题,个人无法解决,这时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而与此同时也就有了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的目的、合作的方式、合作的人。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爱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说话、自学、自我反省的能力等等。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在学生分组的过程中要进行协调和指导,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某课题研究群体的学生组合,群体的大小规模、群体中不同能力学生的角色安排和群体的变动等。可以考虑以下策略:兴趣相近者;特长互补合作;小组规模适中(3――5人);组织协调有合力;允许人员流动。这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通过人际交往而对认知发展起促进作用。

第三、时政热点问题研究。

第2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及成果范文

1. 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网络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引导、指导学生的美术欣赏学习,学 生可以通过网络反馈所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网络交互的方式非常丰富,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bbs、qq、e-mail达到交流。专业的美术论坛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园地,也可以在专业论坛发表个人美术欣赏专著,譬如全国著名的七彩网美术论坛等,当然还有更加专业的艺术论坛,譬如建筑论坛里的美术论坛等,都是人气极旺的优秀论坛;QQ犹如网络电话,师生可以面对面、点对点直接对话;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及疑问编辑成超文本通过e-mail发到老师信箱,待教师阅读完毕给与完善的答复;还有网络留言板,教师可以通过留言板布置研究方向、策略,学生通过留言板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镇江教育网里热门网页教科教研里的艺术教育就有专门的留言板,为全市美术教师的业务交流、师生对话提供了交流平台。这些交流平台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得以迅疾和便捷。

2.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2.1 教师角色的转化

美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教师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碰到的难题,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课题,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美术欣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在学科联系中,美术欣赏与中学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的概念;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美术作品的发祥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相衔接;花鸟画中各类花鸟形体结构的理解完全依赖生物课学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不断 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本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愿望,这就需要不停地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这样也是教师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

2.2 教师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 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

2.3 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各学生之间的能力也有差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将学生编排成不同的课题组,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3.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的地位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学生个人或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征求各种意见后,由自己决定研究内容、方式,结果的表达展示方式。有这样一个实例,园林艺术和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美术中不同门类的两种形式,但是它们的那种亲近自然、模仿自然、妙造自然的精神内涵将两种艺术形式联 系起来,我们的高中生在学习时感觉到了这一点。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对此建立研究性课题,学生们成立了课题组,作了具体分工安排,他们通过上网查找各类相关资料,不但查阅了著名园林建筑的图片和建筑结构图、研究了园林在中国的地域分布状况、考证了园林主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情况、下载了山水画图片与园林中的假山、水池、花木、建筑的布局进行对比分析,甚至连园林建筑内部陈设和匾额、楹联的内容都不放过,将这些信息资料编辑,通过一系列对比之后验证了课题。在围绕美术欣赏为中心的课题研究中能积极思 维、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查找理论依据,依靠自己查找的资料分析解剖问题最终做出可靠的评价。说明高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达到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美术欣赏的终生学习,从而达到自身修养和审美水准的不断提高。

4.首先要正确理解“网络环境”

第3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及成果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 研究性学习 多媒体技术 引导

自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得到各地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以来,大家的共同努力使高中美术课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在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开展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定程

度上彰显了教学与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但是这也需要我们在前进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反思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这次课程改革浪潮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充分发挥了美术特色和优势力量。其中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合作精神。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方针的号召和顺应时代的发展,许多普通高中教育开展美术研究性学习颇有成效,但仍有部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或开展的方式一知半解,出现了开展方式过于形式化、学生敷衍了事的现象,这样的研究学习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方面无法起到突出的效果。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应该“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它也指明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而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作了解释:“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在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它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教师的“解惑授道”来引导学生习得相关知识,又在实践上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来验证问题的假设,最终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个性塑造的和谐发展。

二、高中美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启示

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对人类智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观点,把智力结构归结为九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这九种能力相互间是独立的,但由于受到环境和教育以及遗传或性格等影响,又会使不同方面的智能形成各自特点,在成长过程中突显智能的优越性和差异性。因此如何利用教育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研究性学习打破以片面培养学生一两种智能为核心的课程的传统观念,力求更全面、创新地培养独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它关注为学生创设更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从自身及周边生活中去挖掘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大限度地减轻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扭转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被动接受性,开辟了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向性。

美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发展学生健康全面的人格特质,并适宜地开发其美术方面的智能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以开展美术研究性学习为手段,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让他们通过以美术为切入点的研究活动来更加了解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是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体现。美术可以与历史、文学、音乐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只要学生对某一个方面有兴趣,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内容。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同样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参与社区活动、合作创作、交流汇报等形式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影响

由于高中生对外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所以面对着信息网络发展迅猛的互联网时代,电脑、数码相机、DV等已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将动态或静态的图、像、声、字等多种信息资源巧妙结合,带给人们最大限度的视觉冲击,这一特点与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的形象直观性特点是最吻合的,使得美术课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平面和立体的空间视觉形象上,而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漫游在无际的虚拟世界。倘若师生不擅长运用最具时效的交流工具,就会和世纪的先进文化脱节,那将不利于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感知力和独立思考的价值取向,有碍他们的智慧提升和人格塑造。

随着世纪初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的诞生以来,逐渐显示出研究性学习是一场以合作为方式、以实践为手段、以网络为平台的学习方式革新,显然它的关注点并不在于探究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应怎样学。在美术教学中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知世界,掌握艺术表现的方法,因此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实现学生“实践——感知——思考”的整体学习。学生除了可以利用电脑进行绘画和设计,还可利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工具进行摄影摄像。他们对搜索到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最后把经过筛选得到的有价值的信息重新组合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把学习成果实行资源共享,进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团队交流协商互助的意识。

三、加强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整个互联网时代的环境背景下,美术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传授者,网络资讯的普及使得学生获知的渠道变得四通八达,因此美术教师要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就必须加强整合网络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转变职业角色,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步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开展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中,课程的性质需要教师以引导者与协助者的身份介入到学生的课题研究中来,师生之间应该体现出“对话”的关系。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课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面对疑惑时能给予启发和指导,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统筹安排。尤其是关于课题的选择上,教师更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方向、方法都应该允许学生按照个人兴趣提出并经过筛选等方式最终确立下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地点也不一定都在课堂上,反而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更能体现师生对资源的优化能力,因此网络上流行的QQ、E-mail、BBS、MSN等对话方式成为了师生青睐的

  

互动手段。假如美术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建立一个专门用于交流讨论的网站,那么必定是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为便利的途径,在网站里大家可以把研究成果分阶段共享,对有效的信息资料也可以互相传阅和讨论。此外教师同样生活在合作的群体里,要善于利用其他科目教师的优势,打破教师孤军作战的教学方式,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进行协作,帮助学生共同完成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工作。

.完善对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由于美术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与社会、宗教、政治、经济以及其他领域的文化发生普遍的联系,加之其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包括绘画、雕塑、摄影摄像等不同种类,决定了在美术领域有丰富的可研究资源,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表现手法也比其他学科更多样化,除了常见的撰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对绘画作品的评析,还可以制作手工艺品、设计海报、拍摄DV或制作小电影等。一些高中开设美术研究性学习时虽然体现了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却只是注重研究的结果,单纯从研究课题的选题新颖与否、作业表现形式创意与否等作业质量角度来评价学生,使得评价的标准仍然停留在“书面”的层面上。由于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学生一般是以合作的形式组合,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投入等量的努力,也不是每个学生都会表现出全面的智能,所以才需要教师因材评价。有时候学生会出现一种对待自评和互评“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就更应该加强学生在合作中的自评和互评的时效性,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的全面客观性。不仅学生本人要认真进行自评,还需要组员之间进行匿名互评,从对待研究课题的学习态度和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投入程度,到合作期间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能力。通过书面形式把这些相对客观的评价汇集上交给教师进行审核。教师要善于用学习记录或成长记录袋等形式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并注意对评价的反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再请代表对本组研究情况向全班作汇报,最后教师再作总结。另外,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在课内外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第4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及成果范文

高中美术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我们高中美术教师应当与时具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

依据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在美术教学中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我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依据现代高中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网络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探索。

一. 首先要正确理解“网络环境”

网络资源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进行研究性 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表现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

以上只不过揭示了网络的资源观、工具观、媒体观,也就是说将网络作为一种硬件的“物”,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本质应当是强调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即生命观。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 术欣赏课程的整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是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课研

究性学习的核心。那么,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以及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1.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美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教师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碰到的难题,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课题,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美术欣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在学科联系中,美术欣赏与中学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的概念;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美术作品的发祥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相衔接;花鸟画中各类花鸟形体结构的理解完全依赖生物课学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不断 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本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愿望,这就需要不停地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这样也是教师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

2. 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 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归纳起来,主要有①课题选题的指导②研究思路的指导③研究方法的指导④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例如,我在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中,教师先列出多条研究性课题:山水画中诗情的体现、从山水画里的树种看现代环境保护、山水画与古典音乐的联系等十多条。学生可以选择这些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选择课题,有的学生就自定了如:从山水画看现代旅游资源、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山水画里的宗教气氛、水墨山水画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品位等优秀的选题。在确定的选题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

料,下载保存后继续分析直至完成分析报告。有几位选择《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为课题的同学,在网络资源库中游历了全国著名的名山大川,饱览了以《溪山行旅图》、《潇湘图》、《庐山高图》、《华山图》等为代表的历代水墨山水名作,并且下载了这些山水画图片以及和他们相对应的实地照片和相关的文字说明资料,通过课后的编辑研究,得出中国名山大川不仅有极美的自然景观,还具有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的研究报告,他们还将课题延伸至与古代山水诗相联系,更加感觉到我国古代文化精华的博大精神,提高了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

兴趣和审美品位,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 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 进者。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各学生之间的能力也有差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将学生编排成不同的课题组,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三.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地位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学生个人或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征求各种意见后,由自己决定研究内容、方式,结果的表达展示方式。有这样一个实例,园林艺术和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美术中不同门类的两种形式,但是它们的那种亲近自然、模仿自然、妙造自然的精神内涵将两种艺术形式联 系起来,我们的高中生在学习时感觉到了这一点。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对此建立研究性课题,学生们成立了课题组,作了具体分工安排,他们通过上网查找各类相关资料,不但查阅了著名园林建筑的图片和建筑结构图、研究了园林在中国的地域分布状况、考证了园林主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情况、下载了山水画图片与园林中的假山、水池、花木、建筑的布局进行对比分析,甚至连园林建筑内部陈设和匾额、楹联的内容都不放过,将这些信息资料编辑,通过一系列对比之后验证了课题。在围绕美术欣赏为中心的课题研究中能积极思 维、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查找理论依据,依靠自己查找的资料分析解剖问题最终做出可靠的评价。说明高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达到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美术欣赏的终生学习,从而达到自身修养和审美水准的不断提高。

四.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

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人―――人的关系,教师、学生与网络是人―――物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网络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引导、指导学生的美术欣赏学习,学 生可以通过网络反馈所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这样就形成了

如下图模式: (略)

现在网络交互的方式非常丰富,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BBS、QQ、E—MAIL达到交流。专业的美术论坛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园地,也可以在专业论坛发表个人美术欣赏专著,譬如全国著名的七彩网美术论坛等,当然还有更加专业的艺术论坛,譬如建筑论坛里的美术论坛等,都是人气极旺的优秀论坛;QQ犹如网络电话,师生可以面对面、点对点直接对话;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或阶段性成果 及疑问编辑成超文本通过E—MAIL发到老师信箱,待教师阅读完毕给与完善的答复;还有网络留言板,教师可以通过留言板布置研究方向、策略,学生通过留言板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镇江教育网里热门网页教科教研里的艺术教育就有专门的留言板,为全市美术教师的业务交流、师生对话提供了交流平台。这些交流平台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得以迅疾和便捷。

网络技术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资源库,为高中生围绕美术欣赏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基础,是高中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坚强后盾,为我们所有高中美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便。那么我现在思考的是如何结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课程优化网络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作为网络时代的美术教师,我现在正在学习网络技术,准备建立自己的网页,内容涵盖高中美术欣赏各课,针对教学内容建立美术欣赏图片库、编写自己的欣赏性文字、链接其他优秀的美术专业网站、建立网络留言板,在此基础上体现自己教学思想和个性。这是一个工作量巨大但极具意义的工程,但我愿意在新时代美术教学中对教学模式作新的探索,我们已经把眼光放眼到计算机远程教育中,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在internet环境下学会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

第5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及成果范文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心理影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1.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2.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3.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三、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丰富学生的心象

心象是当对象不在眼前时,我们头脑中浮现出的形象。心象是一类很重要的知识表征,它能够使我们在对象未出现的情况下去表征和加工这些对象。在学生构思想像作文或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到头脑中出现的颜色、形状、大小、方位等视觉特征的形象――视觉心象;他们还常常会用到经过头脑对记忆心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心象――想象。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则是让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追求思维的创新和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能够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有创意的表达。显然,这样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定会经常运用视觉心象、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不断丰富学生的心象储备,从而为提高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五、锻炼学生言语能力

在心理学上,一般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大类。内部言语又可分成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类。高中语文以及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研究,强调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经常交流和共同分享。这就需要口头言语――口语交际来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主要应由书面言语来担任,当然,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尤其不能离开内部言语。特别是阅读活动中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思考问题时对自己发出言语的活动才能完成。显而易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活动。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研究并解决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要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挥想象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要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自主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

七、增强学生的能力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发展语文方面的特殊能力,如语文积累能力、语感能力、个性化阅读能力、文学作品的领悟能力及鉴赏能力、个性与创新表达的能力,等等;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创造出一些文学作品等;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会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八、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

第6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及成果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多媒体技术引导

自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得到各地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以来,大家的共同努力使高中美术课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在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开展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教学与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但是这也需要我们在前进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反思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这次课程改革浪潮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充分发挥了美术特色和优势力量。其中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合作精神。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方针的号召和顺应时代的发展,许多普通高中教育开展美术研究性学习颇有成效,但仍有部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或开展的方式一知半解,出现了开展方式过于形式化、学生敷衍了事的现象,这样的研究学习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方面无法起到突出的效果。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应该“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它也指明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而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作了解释:“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在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它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教师的“解惑授道”来引导学生习得相关知识,又在实践上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来验证问题的假设,最终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个性塑造的和谐发展。

二、高中美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要求

1.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启示

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对人类智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观点,把智力结构归结为九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这九种能力相互间是独立的,但由于受到环境和教育以及遗传或性格等影响,又会使不同方面的智能形成各自特点,在成长过程中突显智能的优越性和差异性。因此如何利用教育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研究性学习打破以片面培养学生一两种智能为核心的课程的传统观念,力求更全面、创新地培养独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它关注为学生创设更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从自身及周边生活中去挖掘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大限度地减轻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扭转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被动接受性,开辟了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向性。

美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发展学生健康全面的人格特质,并适宜地开发其美术方面的智能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以开展美术研究性学习为手段,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让他们通过以美术为切入点的研究活动来更加了解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是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体现。美术可以与历史、文学、音乐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只要学生对某一个方面有兴趣,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内容。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同样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参与社区活动、合作创作、交流汇报等形式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2.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影响

由于高中生对外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所以面对着信息网络发展迅猛的互联网时代,电脑、数码相机、DV等已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将动态或静态的图、像、声、字等多种信息资源巧妙结合,带给人们最大限度的视觉冲击,这一特点与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的形象直观性特点是最吻合的,使得美术课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平面和立体的空间视觉形象上,而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漫游在无际的虚拟世界。倘若师生不擅长运用最具时效的交流工具,就会和21世纪的先进文化脱节,那将不利于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感知力和独立思考的价值取向,有碍他们的智慧提升和人格塑造。

随着20世纪初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的诞生以来,逐渐显示出研究性学习是一场以合作为方式、以实践为手段、以网络为平台的学习方式革新,显然它的关注点并不在于探究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应怎样学。在美术教学中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知世界,掌握艺术表现的方法,因此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实现学生“实践——感知——思考”的整体学习。学生除了可以利用电脑进行绘画和设计,还可利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工具进行摄影摄像。他们对搜索到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最后把经过筛选得到的有价值的信息重新组合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把学习成果实行资源共享,进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团队交流协商互助的意识。

三、加强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1.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整个互联网时代的环境背景下,美术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传授者,网络资讯的普及使得学生获知的渠道变得四通八达,因此美术教师要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就必须加强整合网络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转变职业角色,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步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开展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中,课程的性质需要教师以引导者与协助者的身份介入到学生的课题研究中来,师生之间应该体现出“对话”的关系。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课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面对疑惑时能给予启发和指导,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统筹安排。尤其是关于课题的选择上,教师更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方向、方法都应该允许学生按照个人兴趣提出并经过筛选等方式最终确立下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地点也不一定都在课堂上,反而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更能体现师生对资源的优化能力,因此网络上流行的QQ、E-mail、BBS、MSN等对话方式成为了师生青睐的互动手段。假如美术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建立一个专门用于交流讨论的网站,那么必定是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为便利的途径,在网站里大家可以把研究成果分阶段共享,对有效的信息资料也可以互相传阅和讨论。此外教师同样生活在合作的群体里,要善于利用其他科目教师的优势,打破教师孤军作战的教学方式,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进行协作,帮助学生共同完成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工作。

2.完善对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由于美术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与社会、宗教、政治、经济以及其他领域的文化发生普遍的联系,加之其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包括绘画、雕塑、摄影摄像等不同种类,决定了在美术领域有丰富的可研究资源,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表现手法也比其他学科更多样化,除了常见的撰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对绘画作品的评析,还可以制作手工艺品、设计海报、拍摄DV或制作小电影等。一些高中开设美术研究性学习时虽然体现了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却只是注重研究的结果,单纯从研究课题的选题新颖与否、作业表现形式创意与否等作业质量角度来评价学生,使得评价的标准仍然停留在“书面”的层面上。由于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学生一般是以合作的形式组合,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投入等量的努力,也不是每个学生都会表现出全面的智能,所以才需要教师因材评价。有时候学生会出现一种对待自评和互评“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就更应该加强学生在合作中的自评和互评的时效性,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的全面客观性。不仅学生本人要认真进行自评,还需要组员之间进行匿名互评,从对待研究课题的学习态度和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投入程度,到合作期间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能力。通过书面形式把这些相对客观的评价汇集上交给教师进行审核。教师要善于用学习记录或成长记录袋等形式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并注意对评价的反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再请代表对本组研究情况向全班作汇报,最后教师再作总结。另外,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在课内外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学习的途径也应是多元化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学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把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经途径。我们提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逐渐融入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就可以摆脱往日那种因为受客观物质环境所限的状况,使学生的学习可以更透明,传递学习成果的途径更宽阔,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更公平。由于高中生对多媒体技术并不陌生,因此除了言语表达,他们还可以通过软件制作、摄影、录像、幻灯、制作电子杂志等媒体技术来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如利用投影把研究学习过程的笔记原版放映出来,或者利用录音录像把采访调研的片断剪接编辑成片等方式,让多媒体把同学间共同探讨问题、走访调查时的片断都变成汇报共享内容的一部分,使得老师和同学评价时可以更全面综合地分析每个同学的表现。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及成果范文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新方法、新途径、新探索,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日渐受到教育者们的青睐。近年来,部分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研究性学习尚未有完整体系,且还没有完全普及,仍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以找出更佳的开展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政治教学;有效性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学习框架,以某一特定的课题为研究学习对象,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为主要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作为一门具有时效性、实践性、思想性的学科,适宜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值得一提的是,高中生们在早前的学习生涯中已经积累出不少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团体合作的意识也有所增强,若政治教师能够在此基础上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在教学中,必会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下面就从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出发,来分析一下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途径。

一、高中政治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在广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不少教师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只注重课本知识内容的传授,很少引导学生对一些重要的政治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因而学生就被禁锢在狭小的课本内容范围内,缺少机会张开思考的翅膀。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堂也会随之索然无味,达不到政治课智育、德育的教育目标。

正所谓教育要“知行合一”,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考试中拿高分,更重要的是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习如何正确运用相关内容,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的层面上升到行动的层面,让学生的所学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二、高中政治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开展途径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有一个好的问题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下去,毕竟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转化为研究性课题。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大概包括:学习教材,提出问题并选定课题,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反思。

1.学习教材。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课题选定的载体。只有在学习了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启发学生对相关的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研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表述;用画表格的方式清晰地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充分利用教学模具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学的形式有很多,但都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并选定课题。在这个步骤当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而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自然而然地就要贯彻政治教学的理念,善于引导学生从政治学科,时事热点,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确定恰当的研究课题。例如在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国粹京剧的传统演绎方式和现代创新演绎的转化,突出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成果。接着让学生浏览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相关信息。然后便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京剧的创新体现了什么精神?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途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问题转化为固定的课题进行研究,但更好的是学生从视频或者课文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中引申出更有价值的课题。

3.进行研究。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实践性的环节,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大概流程就是在确定研究课题后,让学生通过思考,找资料,分小组讨论,各小组交流,课外实践等活动,主动去开展研究学习、寻找结论。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拟定的课题自行商量,制定出相关的学习方案。该学习方案还要具体,详细,行之有效,要求包括研究策略、研究内容、研究时间地点、研究方法等。

其次,制定好学习方案后就要身体力行地去践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有效地搜集相关信息,并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或个人经验,以协助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活动。继续拿《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课为例,倘若学生要研究戏剧的传承与创新的课题,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到当地的文化局搜集相关的信息,了解当地戏剧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体味其中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另外,假如发现当地的戏剧文化有衰落的趋势,学生们还可以呈上有价值的建议书,重振家乡戏剧的辉煌。经过这一系列的时间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和亲身感受中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们对实践的兴趣,激起浓厚的学习热情和爱国爱乡之情。

4.得出结论并进行反思。结论是学生对本次研究成果的最终成果,通过把零星的研究资料归纳、概括、总结成具有逻辑性的文字,这也是教师评价的有效根据。在这一过程,教师应该以鼓励、肯定为主,激励学生努力实践的行为,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当然,倘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应善意提醒,以求得更好地进步,继而使学生对本次研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弥补不足。

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在广泛推及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政治教师要做好“引路人”的作用,从旁辅助学生独立思考、亲身实践,适当时候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最终培养出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瑞香.浅谈高中政治开展研究新学习的对策[J].理论园地,2011(3):04-05

第8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及成果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意义;操作过程;交流;合作

自2000年秋,我国的初中启用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九省一市启用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这两个《新大纲》与《原大纲》相比,其中变化较大的是在初中增加了“探究性课题”。这一改革,不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增加,而涉及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研究性学习),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更进一步涉及到数学教学目标的提升和发展。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1.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培养学生以研究的态度去认真观察、分析、归纳,不断提出新问题、新方法,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转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上,是被动的接受学式学习转到主动探索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围绕问题(或专题、课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二、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

1.确定课题阶段。课题的确定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师生共同确定课题,在师生交互过程中,共同确定学习研究的内容;二是要与数学教材的内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相结合,做到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三是要于中学生的生活现实密切结合,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年龄特点及生活空间,课题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课题的探索阶段,课题展开的组织是研究性学习能否有成效的关键,课题的研究往往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课题组由学生自愿结合而成,一般以5一6人一组为宜,但必须告诉学生,课题组应该有组长、副组长及报告执笔人,课题展开后必须使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分工协作,考虑的因素是:自愿结合是为了兴趣的相同,性格相投,便于展开活动,确定组长及执笔人是为了加强当选人的责任感,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完成课题必须给出时间与时间表,一般以三周为宜,最好能选择有长假的阶段,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同时,活动时间表要让学生排出,让他们养成按计划工作的习惯。

数据收集方案很多,可以从图书馆、网站、统计局的资料查找,有时还可以由课题小组成员直接去调查,测算,甚至做实验,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要遵循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即数据必须真实可靠,数据处理,一般应遵循这样的原则:略作微小改动但不影响事物的本来面貌,这样处理基本不会影响结果的恰当性。因为计算误差原理允许这样处理,更重要的是这样处理比较适合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3.交流评价阶段,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情况。交流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在成文过程中,教师可给出评价的指导:课题是否有价值,便于交流?课题切入点选择是否合理?报告表达是否有条理?数据、数学算式、方法是否真实与恰当?图表、数学模型是否明确?每位成员是否都积极参与?教师是否给予必要的指导?

4.形成成果阶段,小组成员汇总调查材料、数据以及算式运用直至结论生成,先由执笔人完成初稿,再由全组同学讨论作修改,然后交指导教师审阅。成果的表达形式,除了写论文、调查报告外,还可以采取辩论会、研讨会、出墙报、编刊物等,同时还要求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全班发表。

三、研究性学习课例

课题,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1.活动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先讨论方案,然后合作完成课题,最后全班发表。研究结果 1、直接测量,一个学生登上顶层,把一条长绳扔下,与下面的同学配合拉直,直接测量绳高,得出楼高。

2.测出一个台阶的高度,数一下楼里一共有多少层台阶,用乘法求出楼高。

3.先测出一层的高度,那么2层乘2,3层乘3……利用函数的思想。

4.将一面镜子放在地上,人调整站的位置,使楼刚好在镜子里,测出人到镜子的距离,镜子到楼的距离,人的眼睛到地面的距离,用三角形相似比可求出楼高。

5.一个学生站在楼前照一张照片,利用比例关系求出楼高。

四、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使教师从知识权威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树立全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

更新技术,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显然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老师应熟练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媒体技术,并且有科研能力,开发应用数学课件的能力。

具备教育科研素质,教师不能只满足课堂教学的胜利,而应提高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推广科研成果,不断提高科研能力,积极参与校级以上的课题实验,不断提高自身科研素质。

五、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无论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与学科课程的教育之中,目前仍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给广大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选择适当的好的题目十分困难,教师将遇到自己从未思考过甚至从未见过的新问题,面临着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面临着知识的深广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挑战,在研究性学习中,常常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这种“教师接受学生选择”的事实给教师的内心带来了震动,这还需要教师要有一个心态的调整和适应过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对学生来讲,他们学到了以前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学到的东西,感受到了以前从没得到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将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实施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也锻炼了教师,教师的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文生.例说“研究性学习”,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2)

[2]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国教育报,2001、5、31

第9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及成果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评价;内涵;方法;实施;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52-02

一、高中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在教学中合理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通用技术教师的引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定一个通用技术专题或问题作为学习载体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主动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时、公正、合理的评价是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在研究性学习评价中要正确反映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包括一般科学方法和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案、计划与实施效果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以肯定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在整个通用技术课程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因此,在高中生通用技术教育的评价中,研究性学习评价也就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方法

1.档案袋评价。此种评价方法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工具。档案袋的内容是学生在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中所有的档案记录,包括记录学生参与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次数、内容和行为结果,也包括观察日志、讨论过程、访谈记录、探究计划或结论、收集到的资料、论文或作品,还包括自己的感想或别人的评价等多方面内容。这些材料为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评价提供完整而真实的记录,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展示个人独特的风格,可以使学生获得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能对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进行调整和反思提供依据。

2.作品评价法。通过反映学生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文章或作品,评价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终成果,这个成果也是学生的态度、能力、合作与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收集学生自认为能代表自己水平的各种作品,包括作品初稿、修改稿和最后作品,要求学生在完成作品后进行自我评价,并说明选择该作品的理由。

3.小组评价法。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多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策略,课题研究组一般由对同一研究问题感兴趣的4~8位学生组成,通过学生小组的深入探讨,表达和交换各自的想法、建议和意见,可以看出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讨论中表现出的知识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和质疑创新能力。教师则对小组开展研究情况和个人表现给予评价,运用小组间互评和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影响小组团队合作和研究任务的因素进行分析,指导今后研究工作。

4.评审答辩评价。本评价方法则是模仿论文答辩的形式,通过让学生口头演说,反映其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然后他人和教师对其研究成果进行质疑性的提问,通过质疑和追问,让学生充分展现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变通,引发学生进一步的反思、探索,培养其思辨能力。

三、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科目,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在做通用技术研究性课题时,学生可能把握不住方向,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可能不甚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加以指点。

1.开始研究时做好方法指导与评价。进入研究性学习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与准备状况,以此来作为选题和制定研究计划的依据,并及时的对学生进入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之前给予合理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评价目标、评价手册,预先让学生知道是如何评价的,以便让学生在做研究时有明确的方向。具体可采用预测、制图、调查表、检核表、观察、自我评估、提问、开题报告会等多种方法,对选题的可行性和新颖性、研究计划的合理性等进行选题指导,以及制定研究计划指导与评价。

2.过程中评价,它是指在学生进入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或策略,主要是记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调节;积累学生发展与进步的信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调节。具体可采用会议、同伴评估、观察、讨论、提问、卡片、文件夹检核、测验、访谈记录、日志等方式,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或程度、学生的团体合作情况等进行具体而详细的记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过程,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3.总结评价,指学生整理、加工和表达、交流研究性学习成果时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或策略,其目的是总结和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分享学生的情感体验,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团体的合作精神。具体实施上,可采用实作展示、情境测试、操作任务、演示、报告会、答辩会、学生评估、同伴评估等方式,对学生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结果的科学性、实效性,参与过程的自主性、合作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和过程反思,鼓励学生的新想法和创意,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使广大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在学习中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四、具体评价的内容

1.学生参与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如是否积极参加课题的选择与评价的制订;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对过程性材料是否记录真实与翔实;是否做好过程反思和分析研究工作;是否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及工作设想、建议等。

2.学生在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是指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自尊心、成就感、责任感、使命感的体验和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等,这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加以反映,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学习结果反映出来。

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通用技术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总之,做好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可以促进通用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绩与问题,使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技术素养的根本目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和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为改进课程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促进课程本身的完善与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