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范文

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

第1篇: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静息心率、心血管疾病、肾脏并发症、预判

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23-01

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病变是一种在我国比较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一般情况下,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与人的年龄成正比,致残率、死亡率也偏高,因此很难做到完全治愈。但要注意的是,近些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告诉我们,2型糖尿病者中也有很大的一部分都伴随着这些心血管疾病或者肾脏疾病的发生。所以要在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要做好预判工作,能够及时的对那些可能会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在目前看来,只有极少数的医疗方法可以做到这点,但是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很难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本文根据我院在这几年收治的899例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之前测定到的静息心率,并在之后进行了随访,进一步的探讨了静息心率与心血管及肾脏预后的关系,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根据病人的症状、胸片、症状、心电图等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有899例,其中男性患者533例,女患者366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2.5岁。患病原因:一般情况下是由于胰岛素抵抗造成的胰岛素不足或者分泌迟缓。引起胰岛素不足的病理一般分为:胰岛素受体说以及遗传缺陷造成的胰岛素数目低于正常人。前者引起的糖尿病患者比重为67%,后者为33%。常规辅查显示所有患者没有明显的手术禁忌症,调查研究期间体征表现符合标准。

2、处理原则:对所有的患者,在住院治疗之前,确定所患疾病为2型糖尿病。在患者接受治疗之前要记录好所有患者的具体体征数据,患病严重者,在接受静息心率测定之前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疗。同时要确定,所有被调查对象都是在身体状况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的。

3、研究措施:在患者基线时期测定其RHR(静息心率),RHR的测定方法: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在入院的当日或者次日的9~10时以及出院之前的一天的9~10时在平卧安静休息10min之后,用12导的心电图机进行心电图的扫描,同时选用Ⅱ导联的方法记录下20个的心动周期,计算得到20个心动周期的平均RR间隔期,计算得到RHR。之后进行血压的测定测量RHR的同时,测定3次右上臂的肱动脉血压,取平均值。最后进行病人的心脏检查:入院次日进行心脏彩色的超声检查:测定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内径(LVEDD)。

在得到病人RHR的具体数值之后将这些患者可以分为多个组别,静息心率在80次/min以下的分为第一组,80~100次/min之间的为第二组,静息心率大于100次/min的分为第三组。在之后进行数据测定时,还可以根据患者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史分为两组。方便之后根据得到的数据统计进行详细的分析。在之后四年内进行随访,研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目的指标包括了中风、非致命性心梗、需要住院治疗的心脏衰竭、心血管死亡以及接受了肾脏衰竭的替代手术等。次要关注指标包括了血清肌酐翻倍、肾脏的替代治疗等。在得到各项数据统计之后,将这些观测到的指标与基线时的静息心率的数值相联系、对比。

二、结果

在之后随访期间,有23%(207)的患者达到了主要的观测指标,6%(54)的患者达到了次要的检测指标。在基线时期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130例)中,静息心率与那些主要检测指标的增高有着必然的联系(P=0.0003),与之对应,RHR也与肾脏疾病风险有关。而在没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中,静息心率与肾脏疾病发病、心血管事故无关,前后数据并无差别。具体的数据对比可以参照下面的表格一:

表一有无心血管患病史的糖尿病患者体内RHR的变化

三、讨论

静息心率(RHR)指的是在人清醒且不活动的时候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通常情况下,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之后很有可能会并发一些心血管、肾脏疾病,由于之前没有做好预防措施,没有及时的进行诊断,因此,面对突发的心血管疾病或者肾脏疾病,应急性的治疗措施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好对病人疾病的处理工作。这就要求,可以采取有效地预判措施,在病发之前就可以诊断出病人有可能会突发此类的心血管疾病。

而实验研究表明,静息心率越高,心脏功能越差,这也就是说明,出现心血管或者肾脏疾病的概率也就越大。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一是压力感受器的反射作用使得迷走神经的功能逐渐降低,导致交感神经过于兴奋;二是激活了肾上腺素导致血管紧张,最后也导致交感神经过于兴奋。静息心率作为一个耗时少、简单的测量参数,可以在2型糖尿病人中很好的预判到其中会有哪些病人在之后可能会突发肾脏或者心血管疾病。这样的预判方法相比较传统的治疗手段,效果更加明显,准确率更高。也就是说,在检测到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体内RHR异常时,就需要警惕起来,注意采取预防措施。这项诊断方法在实际中准确率也高达90%以上。作为一种简易的检测指标,静息心率的确可以预测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远期的肾脏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罗玉莲;周玲英;刘顺香;;静息心率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关系[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6期

第2篇: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范文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我科55例全髋或半髋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口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药汤剂,手术前一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500IU,术后继服原方剂,麻醉消失后告知患者主动练习踝关节及股四头肌舒缩锻炼。

结果:本组55例患者中2例术后患者出现DVT,较2009年同期术后患者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发生率降低。

结论:中药汤剂结合低分子肝素钙能够减少术后出血,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28-01

目前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龄人口不断增加,老年股骨颈骨折呈现上升趋势,因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快速恢复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目前其基本作为此类骨折的首选处理,但该手术术后常有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一旦发生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发生肢体坏死,严重者并发肺栓塞而死亡[1]。如何预防该并发症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点,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DVT的发生,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收治55例病人,男32例,女23例,半髋关节置换50例,全髋关节置换5例,年龄59—93岁,平均70.8岁。

1.2方法。入院后即告知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危险性,口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药汤剂(组成主要有:当归、赤芍、川芎、生地、丹皮、丹参、云苓、泽泻、木香、鸡血藤、炙甘草),每日一剂,早晚分服。手术前一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2500IU[2~4],手术均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下进行,手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术后置橡胶引流管。术后服用原方剂根据患者适当加用益气养血之品(如党参、黄芪、白术、熟地、阿胶)5~7天,麻醉消失后告知患者行主动练习踝关节及股四头肌舒缩锻炼,以患者不劳累为限,如患者无法自主活动由陪护者每隔4小时给予由足趾向髋关节做向心性按摩,每次30分钟,每天5次。

2结果

本组55例53例未出现DVT,2例发生DVT,其中1例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及患侧偏瘫病史,1例术后贫血及功能锻炼不配合。

3讨论

3.1病因分析。

3.1.1血流缓慢。在大多数DVT的病例中,血栓形成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但静脉血流滞缓几乎总是牵涉其中。因此,静脉血流滞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左髂总静脉被夹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岬之间,容易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前后壁接触状态,使左髂静脉回流受阻,还可形成静脉腔内粘连。据张源亮报道,通过尸体解剖发现左髂总静脉有粘连结构,出现率为52.5%,张为龙报道,此种情况为27.5%。武景望等在尸体解剖中观察到左髂总静脉内有粘连者高达55.6%。粘连结构有三角型、横隔形、长方形或索条状。为临床上DVT好发于左下肢的现象提供了解剖依据。

3.1.2血液高凝状态。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①手术能引起血小板粘聚力增强,增加血液凝固性;②患者合并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患,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③术中、术后输血,血液成分的改变;④手术造成的失血脱水,均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3.1.3血管璧损伤。创伤、手术使血管损伤,血小板粘附聚集,促使血栓形成。

总之,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是静脉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两个主要因素所致。单独的某一个因素不能独立致病,往往是两个或2个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3.2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医“股肿”、“脉痹”、“淤血”、“淤血流注”、“肿胀”等范畴。中医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认识久远。《千金备急要方》中说:“久劳、热气盛、为湿热所折,气结筋中”。“气血淤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淤而生热。”《血证论》则认为“淤血流注,四肢疼痛肿胀,宜化去淤血,消利肿胀。”又说:“有淤血肿痛者,宜消淤血”,“淤血消散,则痛肿自除。”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方中赤芍的有效成分赤芍总苷有行气活血、破血除瘀功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下肢静脉血回流。赤芍总苷的抗血栓作用,其机制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密切相关。当归能使动物血管外周阻力降低,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缓解血流高凝状态[5]。当归有效成分阿魏酸可影响凝血功能,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当归中阿魏酸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作用对血管壁有保护内膜不受损伤的作用。泽泻也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且不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丹参有活血化瘀,疏通微循环,降低血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及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

3.3传统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利用低分子肝素钙药物预防DVT,在临床之中我们发现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往往术后患者引流出血较多,并发凝血机制障碍,为避免此种情况我院采用以上方法,较2009年同期术后患者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DVT发生率降低。我们总结DVT重在预防:①基本DVT预防措施:a.在四肢或盆腔邻近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b.术后抬高患肢时,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c.鼓励患者尽早开始经常的足、趾的主动活动,并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6]。②机械DVT预防措施:包括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它们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率[7]。在临床试验中,抗栓药物的疗效优于非药物预防措施,中医药与抗栓药物联合应用以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155-160

[2]Bergqvist D,Jonsson B.Cost-effectiveness of prolonged out-of-hospital prophylaxis with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following total hip replacement.Haemostasis,2000,30 Suppl 2:130 - 135

[3]Matzsch T.Thromboprophylaxis with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economic considerati-on.Haemostasis,2000,30 suppl 2:141-145

[4]Gordois A,Posnett J,Borris L,et al.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fondaparinux compared with enoxaparin as prophylaxis against thromboembolism following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J Thromb Haemost,2003,1: 2167 - 2174

[5]金翔,张允申,陈金飞 等.活血通络汤预防人工股骨头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6):4787-4790

第3篇: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范文

文/陈辑

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在探究开怀大笑的疗效。两个好消息是,笑能够缓解疼痛,而幽默感是可以练出来的。笑口常开的人免疫力比较强。

奥地利人说:“笑是最佳药物。”印度人说:“笑是最好的医生。”意大利人说:“笑令血液鲜活。”加利福尼亚州洛马琳达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笑可以提高人体中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并减少压力荷尔蒙和炎性蛋白。美国研究人员说,幽默感能启动这一生理变化过程。

精神病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威廉・弗赖则发现,笑相当于充分的身体锻炼,能强化免疫系统。美国免疫学家李・S・伯克博士证实了这点,他发现笑口常开的人体内的杀手细胞和抗体的浓度都增加了。

在奥地利维也纳,学者在约5年前建立了名为“诊所小丑”研究协会。协会主席是心脏病专科医生弗朗茨・伯默尔教授。他说,协会成员常年在奥地利的医院和养老院扮演小丑逗儿童和老人发笑,他们知道幽默感有积极作用。

笑可以缓解病痛。学术期刊的记者诺尔曼・卡曾斯写道,他曾靠幽默感和积极的想法缓解了自己严重的关节炎。德国心理学家和幽默专家米夏埃尔・蒂策博士说,“笑增加了对大脑的供氧量,并释放幸福荷尔蒙。”而巴黎的神经病学家昂里・鲁本斯坦甚至称笑是一种呼吸疗法。美国研究者则断言,笑口常开的人发生心肌梗塞的风险比较小。

有原则的老人更长寿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精神科医师 段艳平

“孩子上班了,老伴买菜了,犒劳一下自己吧。”张大爷悄悄打开藏着的老白干,喝了一小口。因为心脏不好,老爷子“好一口酒”的喜好被家里人限制了,只能偷偷地放纵自己一下。

健康长寿是很多人的期望,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弗里德曼和拉西拉大学莱斯莉・马丁教授在《长寿计划》一书中,对80多年来有关长寿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有原则、遵守规矩并坚持下去的人更长寿。这些人更愿意遵守规则,当然也包括了坚持与保护健康有关的生活习惯等;更容易为他人接受和尊敬,因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这些人大脑中某种化学成分的水平,可能有利于保护身体的健康。

因此,像张大爷那样“管不住自己”可不行,只有照章办事、讲原则,才有利于老人的健康长寿。

首先,与健康、安全相关的“原则性问题”务必遵守。比如按时服药、定期体检等,如果记性差,可以老伴之间互相提醒,或者定闹钟、在日历上标注日期等。其次,健康的生活习惯最好坚持。比如戒烟戒酒、锻炼身体、规律吃饭、清淡饮食等,能坚持就不放松。最后,对身体有损害的生活习惯,不用苛求马上改变,但要有节制。比如爱看电视、导致睡得太晚,这种情况不一定非得要求自己每天准点上床,但最好规定,不能超过12点睡觉。

蚊子为什么爱叮脚

文/郭静超

夏天让人备受折磨的除了湿热,就是蚊子。不仅晚上会被吵得睡不好,还常被咬得浑身是包,脚上最多。美国一网站刊登的研究发现,蚊子叮脚可不是误打误撞,而是有目的的。

第4篇: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 抑郁症;经颅多普勒

抑郁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现在归类到精神科的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增大,这种疾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人群分布增多明显,人群发病率逐年增高。出现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严重者出现自责,自杀倾向。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识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所以早期的确诊,心理干预就显得极为重要。

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分析技术是我国近几年新建立的脑功能研究新技术,多用于临床神经内科、精神科、心血管科、颅脑外科。主要用于检查脑血管的血流供应状况、血管的弹性、紧张度、外周阻力及其调节功能等。凡影响血管功能的疾病均可进行血流图检查。主要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颈椎病、偏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眩晕的鉴别诊断、血管扩张与痉挛的鉴别诊断、药物疗效观察、病情预后判断等[1]。

1 资 料

本组80例患者均为青海省(海拔2000米以上)2003―2012年来我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全部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所定的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2例(40%),女性48例(60%)。年龄32-75岁,平均(54.11±21.01)岁。病程(10.73±7.59)3-18年。其中22例(27.5%)患者第一次住院治疗,40例(50%)患者第二次住院治疗,18例(22.5%)患者第三次以上住院治疗。同时选择本地区健康体检的80例作为对照,男40例,女40例,年龄30岁-78岁,平均(53.23±24.37)岁。两组性别、所在地区、平均年龄有可比性,P>0.05。

2 方 法

应用中国深圳德力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EMS-9UB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对8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脑血流图检测分析。借助于超声波探头的检测,检测大脑Wills环的组成动脉。用2MHz脉冲波(PW)探头经颅骨左右的颞缝及枕骨大孔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虹吸段(SCA)、小脑后下动脉(PI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分别观察以上各血管的血流频谱形态、收缩期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S/D(收缩/舒张比值)等[2],来判断各动脉血管的弹性、血管狭窄程度、大脑皮层灰质、白质及各主要中枢区域的供血情况[3]。

3 结 果

以平均年龄52(52±11)岁为界,低于此年龄22例患者(男9例,女13例)的临床症状均表现为:患者失眠或睡眠倒错,多动、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脑血流变化图谱表现为脑血流图的上升支所占的时间短,陡直,中间无转折,血流速度较快,搏动指数(PI)较高,阻力指数(RI)较小。高于此年龄界限的58例患者(男23例,女35例)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失眠、对周围任何事情不感兴趣,自责感、自罪感较重,甚至自杀,脑血流图谱的上升支所占的时间较长,高度下降,中间出现转折,低平,波谱顶端圆顿,时间延长。血流速度变慢,搏动指数(PI)变低,阻力指数(RI)增加。在健康对照组中却没有这些明显的临床表现,脑血流图谱也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平缓的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RI)增大的过程,没有明显的年龄分界。

4 讨 论

多年来有关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较为多见,但有关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分析技术对抑郁症诊断价值的报道甚少,本文从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分析技术角度对抑郁症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进行初步探讨。

正常脑血流图的上升支所占的时间短,中间无转折,第一峰和第二峰都较明显,峰谷较深,表示血管弹性良好。反之,当脑动脉硬化时,脑血管壁弹性减退,阻力增强,脑血流量减少,这时脑血流图显示流入时间延长,主峰角增大,形成平顶或三峰波。短暂性脑供血不足及一侧脑梗塞时,病侧波幅低,波形圆钝,上升支延长,重搏波抬高或模糊不清。由此可见,脑血流图比较能够客观地反映脑血管的紧张度和血管的弹性变化,对判断脑血管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美国哈佛大学的Joseph J.Schildkraut教授提出关于抑郁症情绪障碍的去甲肾上腺素假说:认为蓝斑中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细胞和抑郁症关系密切,压力激素刺激蓝斑核,起初过度兴奋的蓝斑核让人觉得兴致高涨,而长时间的兴奋最终将耗竭蓝斑核中的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导致抑郁[4]。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是由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分泌入血,随人体血液循环到达海马―杏仁核区的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在脑内分布是不对称的,有一定的通路,与别的神经介质相互作用,在不同脑区、不同时间和不同功能状态下活动强度不同,有的在化学突触上起递质作用,分散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限部位的一小群神经细胞是含去甲肾上腺素轴突的主要或唯一场所。然而,这些轴突广泛的分枝,支配着具有重要机能后果的广泛脑区[5]。

蓝斑核区的血流供应是由大脑后动脉的脉络膜后动脉内侧支来供应的[6],用TCD仪来探测脉络膜后动脉内侧支在技术层面上是一个难题,但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频谱形态、收缩期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S/D(收缩/舒张比值)等检查目前已经有了进展。通过检查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频谱形态、收缩期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S/D(收缩/舒张比值)探索蓝斑核区的血流供应状况来判断抑郁症的发病、诊断、治疗、预后等。

综上所述,目前抑郁症诊断方面没有可靠的检查手段,只能依靠症状来进行诊断,治疗也只是根据经验。而TCD作为新的脑功能检测手段,可根据血流的分布情况和脑功能状况的评价,对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世政.高原脑血管病―一个值得关注的神经病学特殊领域[J].中国卒中杂志,2007,2(12):965-968.

[2] 田菊霞,楼佳庆.大脑中动脉及分支的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1996,(03).

[3] 蒋冬梅,马维忆,刘燕.西宁地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锁骨下动脉及桡动脉血流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11,(4):35-37.

[4] 王晓东,宿长军,等.睡眠剥夺及睡眠恢复后大鼠中缝核群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J].神经科学通报,2005,21(1):19-22.

第5篇: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癫痫;抑郁;治疗 癫痫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综合征,也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神经病学的研究热点之一[1]。癫痫是抑郁的危险因子,据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有抑郁病史的人更易发展为癫痫,是无抑郁史的人的4~6倍[2]。癫痫和抑郁存在双向关系及共同的发病机制,在一个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易促使另一个因素发生[3]。在中国这个数字近900万,每年中国新增癫痫患者40万左右。据统计癫痫所伴发的情绪障碍发病率为30%~70%[4-6],近几年癫痫治疗手段逐渐的提高,降低了癫痫发作的几率,抑郁逐渐成为了严重影响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近些年来有抑郁和癫痫共病的提法。本文将对癫痫伴发抑郁的发病机制、治疗等的研究作概述。

1 癫痫和抑郁共同的发病机制

1.1单胺类神经递质活性改变 大脑是人类情绪的控制中心,有相关文献报道抑郁与脑功能的异常有关,尤其男性,其抑郁发病的机制己经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即抑郁发作与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活性降低、5-HT1受体亲和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并且5-HT和NE活性低下被认为是抑郁的核心生理机制。实验研究证实,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活性降低会加速癫痫发作,并致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和严重程度加重[7]。抑郁多见于额叶和颞叶癫痫的患者,尤其是颞叶复杂部分发作的患者。SPECT检测到大部分抑郁患者皮层血流灌注减少,特别是颞叶和额叶;在额、颞叶癫痫发作期,相应脑叶发现血流灌注增加,提示额、颞叶功能异常与癫痫、抑郁发生密切相关[8]。

1.2脑代谢功能改变 脑是人类情感活动的调控中枢,多年临床研究表明,某些部位脑功能受损将会对情绪调节起重要的影响作用。MRI和PET等结构影像学研究表明,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颞叶癫痫患者有前额叶功能紊乱,且这类患者更易患抑郁,而在前额叶皮质和边缘结构的多部位脑血流异常及葡萄糖代谢下降明显影响情感表达[9]。复杂部分性发作、颞叶癫痫等患者反复的癫痫发作会产生前额叶功能紊乱,更容易罹患抑郁障碍[10]。

1.3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癫痫伴有抑郁患者是以自我为中心,敏感、情绪不稳定、固执、社交能力不足、成熟度不够、与人相处不融洽、内向等特点的人群,需要忍受长期的服药治疗,还要受到周围人们的歧视,特别是自主能力受限(如工作受限)、家庭争论等,这些都会引起患者的抑郁[11]。

2 癫痫伴发抑郁的治疗

2.1抗癫痫药物治疗 合理选择抗癫痫药物才能避免加重抑郁的发生,一些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证明可改善癫痫患者的情绪和治疗其潜在症状。①卡马西平,其作用机理是增加5-HT的释放,阻断Na+通道、L型Ca2+通道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等,因而在抗癫痫的同时具有改善情绪的作用,因而服用卡马西平者很少伴发抑郁[12]。②奥卡西平,可通过阻断Na+电压门控通道、调节电压激活的Ca2+电流及增加K+的电导起抗癫痫作用。奥卡西平对于大脑的神经递质或受点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但与抗抑郁药合用时可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如西酞普兰,从而提高疗效[13]。③左乙拉西坦,主要作用于N型Ca2+离子通道,抗癫痫效果显著,同时也具有抗抑郁作用,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心境稳定剂[14]。④拉莫三嗪,对部分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对伴发的情感障碍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15]。癫痫控制不完全,接受苯巴比妥、扑癫酮及氯硝安定治疗的患者较其它药物治疗的患者更易导致抑郁。

2.2抗抑郁药物治疗 大量实验证明对普通抑郁有效的抗抑郁药对癫痫伴发的抑郁同样有效。SSRI中舍曲林与AED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最小,作为癫痫患者首选。舍曲林使用数月后若出现耐药,需换其它SSRI类药。已有动物实验证明氟西汀能降低癫痫患者的耐药性,可能成为较好的预防性药物。MAOI类药物很少致痫,对癫痫伴发抑郁疗效好,因其有升高血压危险,仅限于一些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使用。目前抗抑郁药物的抗惊厥性质在癫痫治疗中也取得一定进展,惊厥易感性不再被认为起源于抗抑郁机制,抗抑郁药物激活NE和5-HT能神经元已被论证有抗惊厥作用。

2.3心理治疗 癫痫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同样重要。心理治疗可减轻和缓解心理社会应激源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矫正癫痫继发的各种不良心理社会性后果,如婚姻不睦、自卑绝望、退缩回避等,也可使患者达到心理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的康复,且有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癫痫发作频率[16]。对癫痫患者的集体心理治疗可以促进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4中医药治疗 黄毅以牛黄、羚羊角为君药制成清阳痫速康胶囊治疗治疗痰火内闭证68例,与单服用卡马西平的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 89. 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 11%,差别显著[17]。王冰运用血府逐瘀汤汤 ( 四物汤、四逆散、桔梗、牛膝、干地龙) 联合西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癫痫,平均发作频率>2次/d,持续时间>15min,治疗1月后与治疗前1w相比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0%,而单纯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7. 78%,提示采用理气活血化瘀之法治疗瘀阻脑络型的继发性癫痫疗效确切[18]。

3 结语

癫痫和抑郁障碍共患病是精神科常见的神经病学现象,两者常常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其治疗时抗癫痫药物常可诱发癫痫患者发生抑郁障碍,并影响抑郁障碍治疗的效果,部分抗抑郁药物可以诱发癫痫发作等。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普遍存在着明显的抑郁情绪,其生活质量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因此,在积极控制癫痫发作的同时,应注重患者伴发的抑郁情绪,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改善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葵,潘映辐.慢性颞叶癫痫后抑郁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 (16 ):4788-4790.

[2]Kanner AM. Depression in epilepsy: prevalence,Clinicalsemiology,pathogenic mechanisms,and treatment[J].Biol Psy-chiatry,2003,54:388-398.

[3]穆朝娟 张涛.癫痫伴发抑郁的治疗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35(1):17-19.

[4]庞在英,李春段,刘兆孔.癫痫伴发抑郁和焦虑的临床特征分析[J].山东医药,2007,47(13):49-50.

[5]周晓琳,邱晓平,赵永波.癫痫患者的情感障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2):141-144.

[6]Gilliam F, Kanner A. Treatment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in epilepsypatients[J].Lpllepsy Behav,2002,3:S2-S9.

[7]Prueter C, Norra C. Mood disorders and thei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J].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5.17 (1):20-28.

[8]Giovacchini G, Toczek MT, Bonwetsch R ,et al. 5-HT1AReceptors Are Reduced in Temporal Lobe Epilepsy After Partial-Volume Correction[J].J Nucl Med,2005,46 (7):1128-1135.

[9]癫痫伴发抑郁障碍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2,18(9):1335-1337.

[10]Giovacchini G, Toczek MT, Bonwetsch R, et al. 5-HT 1A receptors are reduced in temporal lobe epilepsy after partial-volume correc-tion[J].J Nucl Med,2005,46(7):1128-1135.

[11]中西医结合对癫痫伴有抑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0):1247-1249.

[12]比较卡马西平和托吡酯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13,21(7):7-8.

[13]奥卡西平在治疗癫痫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4):106-107.

[14]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26:96-97.

[15]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6(13):3095-3098.

[16]心理干预癫痫伴发抑郁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3):48-49.

第6篇: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意义疗法;自我认知;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008-02

维克多・E・弗兰克尔是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教授。他是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被称为“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的意义治疗的创始人[1]。由于弗兰克尔有医学背景,他关注的是神经官能症的性质和治疗[2]。他把神经官能症分为几种形式,并把有心理原因而产生的神经官能症归结为患者不能从他的存在中找到意义和责任感。如何让患者找到他生命意义和责任感,弗兰克尔提出他的三个具体措施:1)通过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或事情,来证明个体的生命意义;2)对某些人或物所产生的体验和感受;3)对生命中不得不承载的苦难的理解以及态度。

自我认知是对自我的洞察和理解。当个体通过意义疗法,找到生命意义的同时,也是他自我认知达到一个全新境界的时候。因此,想要说清楚意义疗法和自我认知,就需要介绍这二者之间存在的共通点。

一、意义疗法与自我认知的关系

弗兰克尔发现许多有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并不是由其神经生物学的原因而导致症状出现,相反他发现真正致病的原因是由于这些人没有找到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他总结了大量的心理临床工作经验并结合自己曾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经历提出了意义疗法,也就是以意义为中心的心理疗法[3]。说到底,这是和精神分析方法、人本主义方法、行为主义方法还有其他有关的心理治疗方法等同的治疗心理问题的方法。

心理疗法如何与认知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这是需要说明的。

认知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是人基本的心理过程[4]。而自我认知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即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等,都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疗法是心理治疗师为了对心理求助者的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正而采用符合心理学原理的治疗方法[4]。心理疗法要想对求助者有效,是需要求助者积极配合的,就如患者要遵医嘱一样。唯有求助者对自身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有了客观,清醒的认识,配合心理治疗师的治疗,方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心理疗法是否有效,除了治疗师的个人因素以外,被治疗者的认知心理活动也将起到关键作用。对于求助者而言,心理疗法是客观的,而自我的认知心理活动是主观的。

如果说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那么这种洞察和理解也应该包含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洞察和理解。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自我认知都要上升到这样一个层面。意义疗法的最终目的是让个体找到生命的意义,并不是说意义疗法是为了帮助个体发展自我认知。只是当个体在不断追寻生命意义的同时,他也在不断地构建自我意识,找到生命的意义也就意味着自我认知得到发展。意义疗法只是帮助个体发展自我意识的途径之一。

根据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意义疗法要想奏效,个体的自我认知不可或缺,一旦个体找到生命意义,那么其自我认知必将得到发展。

二、通过意义疗法发展自我认知

弗兰克尔认为要寻求生命的意义,就必须找到确立意义的良好作用[5]。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大部分行为都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潜意识是被性本能控制的,这样人的许多动机都是处在一个动物本能的状态下。而弗兰克尔却认为这只是人的潜意识的需要贬低人的纯真,人真正渴望是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这才是其生命的初级动机,而不是本能驱力[1]。如果谈到发展个体的自我认知水平,停留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里,那个体的自我认知水平是难以得到发展的,只有把潜意识的东西放到意识层面上,才有可能谈论这个话题。因此,弗兰克尔从一开始就强调,人很清楚“能够为了他的理想和价值观而活甚至做出牺牲。”总之,发展个体的自我认知水平,必须清楚行为背后的意义。

弗兰克尔指出,当人们在追寻生命的意义时,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必将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这些挫折会影响人们的行动与决心,如果不能按照最初的设想去实现目标,很有可能导致各种神经症的出现。这个时候,需要意义疗法来帮助人们克服这些困难,帮助他们发现这些存在的挫折背后所隐藏的意义,重心是关注现实存在。这又回到了自我认知的层面上来了,自我认知不仅需要对自身的认知,也需要对自身所处的周围环境的认知。关注现实存在也就是关注现实中的我及我所处的环境。关注也就意味要面对和承受,不是只有美好的人们才能接受;更多的时候,是人们必须面对一些难以面对的困境。人在经历难以忍受的困境时,“就是人们已经实现的与还应当努力争取实现的成就之间的紧张,或者是人们已经成为与将要成为之间的差距。”[1]弗兰克尔认为,这种在为了寻求生命意义时而不得不人为地制造一些紧张,是有必要的。这些紧张增加焦虑,从而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地去寻求生命的意义。

因此,意义疗法在可以让人们寻求生命意义的同时,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使自我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弗兰克尔提出生命的意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他说过,“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时而变[1]。因此,重要的不是一般性的生命意义,而是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生活的特定意义。”个体在作为独立的人存在时,他的不受外界影响的独立意识才是最重要的,个体要明白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使自己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才能对生活作出反应。意义疗法通过使个体明白责任是生命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当个体明白了自身的责任时,也是他自我意识得到发展的时候。

尽管每个人的生命意义不同,但每个人都有应当承担的责任――实现其生命的潜在意义。因此弗兰克尔提出三种途径来发现生命的意义:1)通过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或事情,来证明个体的生命意义;2)对某些人或物产生的体验和感受;3)对生命不得不承载的苦难的理解以及态度。第一点,对于很多人都很容易做到。生活中一些点滴小事的完成,都能使个体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例如,可以从种了一盆美丽的花或是饲养了一只可爱的宠物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第二点,弗兰克尔把对物的体验和感受提炼为:真、善、美,如,享受一次精神盛宴而体验到生命的价值;把对人的体验和感受认为是:爱,爱是一种力量,通过去爱或者接受被爱,发现自身存在的潜在力量,使潜能变为现实。第三点,就是经历苦难。因为承载了生命中不得不承载的苦难,它将一个人的悲剧变成了一种极大的成功,把一个人的困境变成人类的成就,从而最大程度地证明了一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潜力。

从弗兰克尔提出的三种具体途径,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渐近过程。第一种途径很简单,而且容易做到。当个体完成了第一步时,他承担着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并且能够从他完成的力所能及的事中找到自我价值,这种承担责任,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如果个体不能觉察自己及自己所处的环境,他又如何明了肩上的责任及自我的生命价值。第二种方法,由于是建立在第一步基础之上,个体才能够明白自己的能力如何,能够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爱,能够接受什么样的爱。很多人认为“爱”有谁不会,这是人的本能。本文认为,弗兰克尔在这提出的爱,和本能的爱是有区别的。这里的爱,是需要个体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同时,也了解他人。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自己可以付出什么样的爱;只有了解他人,才能了解自己付出什么样的爱是对方能够接受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了解对方付出的爱自己该如何接受,如果爱是错位的,是不可能找出自身的潜在力量。第三步,因为有了爱,个体去爱想爱的和该爱的人,他也得到了他希望得到的爱。因此,他有了力量,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苦难,都充满了勇气。当个体在苦难中审视自己的生命及他人的生命时,他找到了他的生命意义。弗兰克尔认为不要把苦难仅仅就看成是苦难。只有那些真正经历了苦难的人才更有可能发现生命的意义。他就是其中的例子。弗兰克尔就是用这样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环境的。因此,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态度看待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很关键,弗兰克尔用他的经历及他所提出来的意义疗法给人们指明了方向。

从弗兰克尔给出的这三个阶梯式的步骤,不难看出他对个体的自我认知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是说,只有个体的自我认知水平不断发展时,才能一步步了解生命的意义。弗洛伊德曾说过,精神分析是给有一定智力的人准备的。在这可以把这句话换一下:意义疗法是给对自我认知有要求的人准备的。

三、评价

意义疗法只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并不是针对发展个体的自我认知水平。但是意义疗法在治疗个体心理问题的同时,就已经起到帮助个体认识自我的作用。而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意义疗法并不一定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个体,它也可以帮助那些需要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及所处的环境。因此,可以认为意义疗法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心理疗法,它可以上升为一种生活哲学和生活态度,它教会人们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教会人们如何看待困难。也正是如此,意义疗法在帮助人们发展自我认知的同时,自我认知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个体对生命意义更准确的理解和感受。

参考文献:

[1]ViktorE.Frankl追寻生命的意义[M].何忠强,杨凤池,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55,2,100,101,106,110.

[2]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1.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4]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97.

[5]陈理宜.心理咨询的体验疗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

第7篇: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范文

《宁波市精神卫生条例》――浙江省首部关注精神障碍患者是否快乐的法规,已经于2005年12月23日由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并将于2006年4月1日正式实施。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宁波市精神卫生条例》是全国首部保障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者的地方性法规。尽管之前上海已经有一部《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但由于其关注的是单纯的重症精神病患者,故两者之间立法的本意不同,关注的对象不同,使得宁波的这部条例实施后,注定将成为首部关注所有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者以及心理咨询工作者、精神科医生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

让人同情的病人群体

要了解这部条例的出台,不得不谈到宁波市精神和心理卫生的现状,也许这些例子和数据并非所有人都愿意看到。

宁波市康宁医院院长胡珍玉在谈到这些案例时,情绪有些激动和悲天悯人:“我只说我们宁波,其实全国的情况一样严重,看了宁波的情况就可以了解个大概了。”

这是一个康宁医院精神科所有的医务人员都知道的故事:

汤加民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双手合十,祈祷老伴今天平安无事。老汤60多岁了,退休已经十几年。按理,老汤不该在40多岁这么年富力强的时候离开单位,他也是没办法,一切都是为了他的老伴。

老汤是东北人,十几岁就在一个亲戚的介绍下来到宁波做工,因为人踏实,肯出力,又虚心学技术,干了几年老汤就转正了。随后,老汤认识了一个姓汪的姑娘,结了婚。老汤那时很风光了一阵子,家乡人都知道他在南方站住了脚,还娶了个漂亮的老婆。

但好日子没过多久,老汤的妻子就患上了精神病。这个病来得蹊跷,好好的一个人,有一天清晨起床说疯就疯了。老汤曾对妻子的双亲发誓,说今生今世无论遇上什么事,他都要对妻子好。这种考验一来就是30年!

在叙说这个故事时,胡院长有些黯淡,让记者感到了老汤的艰难和无奈。

老汤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孩是老伴患病前出生的,女孩出生时老伴已经不太好了,所以现在老汤最害怕的就是女儿千万别像她妈。老伴得病这些年,老汤带着她跑遍了大大小小的精神病医院,也找过不少偏方,可老伴的病不但没治好,反而越来越严重。老汤为了老伴,只好向单位申请提前退休。退休了,收入就减少,每次老汤陪老伴来医院,都唠叨着说现在和他一块儿参加工作的同事能拿好几千,自己没这个福气!

收入少了开支反而多了。不过经济上的事和老伴屡屡在外惹祸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2004年年底,老汤去银行领工资,心想银行不远一会儿也就回来了,于是把屋门从外锁上,小跑着去银行。哪知就这么一会儿工夫,老伴却惹下大祸。老汤家的阳台通着楼道,其间隔着一道窗户,老伴不知用什么办法将楼道的玻璃窗打开,然后跨了过去。老汤家住在14楼,站在楼上往下望都让人心悸,然而老伴却鬼使神差地跨了过去。

而现在,老伴的事情越来越多了,这让60出头的老汤感到心力憔悴,常常出现生不如死的念头。前几天,老伴在一天里就发生了两件事,一是用砖头砸碎了邻居汽车的一块玻璃,说那车挡了她的道;二是把邻家的一名客人从14楼追骂到1楼。

胡院长说老汤的老伴患的是间歇性躁狂症,时不时地就会发作,发病前也没有任何征兆,也没任何规律可循。老汤也知道像老伴这种病人最好的办法是把她送回康宁医院,长期接受治疗,但他家哪儿有这个经济实力?老汤也曾和社区联系过几次,但社区也无力帮他看护老伴。

实际上,在宁波,像老汤这样的家庭并不鲜见,遇有老汤这种困难和无奈的人也很多。不过,胡院长说,要是和“武疯子”比起来,老汤老伴这样的病人就算是“文气”的了。

2004年3月,江北某小区的精神病患者凌某突然发病,他手持两把菜刀,以不给钱就自剁手指相威胁,向其老父要钱。老父与众邻居极力劝阻丝毫不见效果,无奈求助于当地派出所,最后民警将其送进了康宁医院。

胡院长告诉记者一串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现有重性精神障碍者约7.4万人,仅2004年精神障碍者肇事、肇祸533人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为311.4万元和1206.1万元,轻性精神障碍者和需要接受心理健康咨询的人员更多。

说起需要接受心理健康咨询的人群,胡院长更加感到立法的迫在眉睫。

胡院长接待过一名女性咨询对象,姓张,45岁,高级白领,年薪10万元。曾经服药自杀,被朋友发现后,送宁波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成功。她曾和胡院长进行过一次心灵对话,相信这次对话会让我们有很多感慨。

张女士自述,她觉得自己是一个绝对自私的人,不是一个好人,希望别人和自己的孩子千万别向她学习。她说,因为她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不想活了,老想着怎么死,全然不顾亲人们的感受。她自己认为这样做很不应该,伤了很多人的心,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张女士觉得很多年来,恶劣的心情像幽灵一样,经常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平均每个季度就有一次。她自己也知道心情不好的祸害,并非常害怕会自残。

张女士说她以前没有去看过心理医生,因为她怕被别人说是神经病。现在,张女士自己不知道一旦遭遇别的坎坷,是不是又会想到死。

“这就是现状。在我们康宁医院,每年的门诊量有7万人次,其中心理咨询门诊,每年竟然有3万多人次,住院病人达到2500余人次,当然,这还不包括属于公安系统的安康医院以及属于民政部门的复退军人疗养院和宁波市精神病院统计的数字。”

立法带来福音

事实上,早在5年前,宁波市精神卫生办公室副主任、市人大代表陈绥贞等就在人代会上提出精神卫生立法的议案。之后,陈绥贞在历届人代会上都一如既往地提出相关议案。直到2004年为止。

在此期间,陈绥贞和从事精神科工作24年,开展了近20年心理咨询工作的宁波市康宁医院院长等专家的几份调查资料,震动了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一些相关部门的领导。

其中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2年至2004年,宁波市共有1248人自杀,平均每年自杀者达416人,其中,男性比女性高44.71%。目前,宁波有重性精神障碍者约7.4万人,既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也有十几岁的小孩,更多的是一些中青年人。其中脑力劳动者、白领、女性、学生相对较多,不少是抑郁症患者,并有自杀倾向。

而另一份调查报告则让听取报告的人显得极为不安,因为按照这份对宁波市某区有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所作的调查发现,竟然100%的教师认为本职业现在没有或很少有快乐,89%的教师对本职业感到厌倦。

宁波市卫生局法规处陈处长说:“很显然,如果老师不快乐,如果老师感觉厌恶教学工作,那带给学生的又将是什么?”

“宁波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的两个门诊部2004年的门诊量为3.2万人次,而在1986年只有约1000人次,18年间增加了32倍。”说到这些,陈处长的脸色显得有点忧虑。

正是这些强有力的证据打动了相关部门。

“精神卫生问题之所以最后能够成为立法项目,就是因为它存在着最大的需要性和最强的急迫性。”宁波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承福说。

2005年年底,《宁波市精神卫生条例》被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社会各界予以高度关注。

记者了解到,在有关保护精神障碍者的合法权益方面,条例从服务体系、医疗看护、医疗服务、康复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相关条款中予以了详细的规定。如在服务体系的章节中,条例规定,市和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设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具体承办精神卫生工作的管理业务。同时,该章节还规定,街道办事处和有条件的镇(乡)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社会福利性或公益性的工(农)疗站、日托康复站等,为精神障碍者提供就近康复的场所。

如此,康宁医院院长胡珍玉谈到的汤加民老伴的事情也许就可以避免。

在条例中,有关心理健康的规定,也给今后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福音。

谢承福说:“在条例中,专门以第三章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专门就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就提高市民精神健康水平,预防精神、心理障碍,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比如,该章节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宣传预防精神障碍的意义,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开展精神卫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众团体应当参与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帮助市民提高预防精神障碍的能力;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精神卫生的公益性宣传。禁止损害精神障碍者形象和歧视精神障碍者的报道。”

对于孩子、老人、残疾人、妇女甚至是服刑人员的精神健康问题,条例也给予了详细的规定。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残联、相关组织和个人应当针对残疾人、妇女、儿童、老年人的特点,参与和开展精神健康促进活动;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当开展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从组织、人员和措施上提供保证,降低突发事件发生后精神障碍患病率。

谢承福认为:“该条例一旦实施,必将大大提高市民提高预防精神和心理障碍的能力,大大改善精神卫生领域里的环境,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大大的给需要帮助的精神和心理障碍者提供有效、及时的帮助。” 谢承福先生一连用了三个“大大”的字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任重而道远

按理,所有关心宁波市民精神健康的人至少可以暂时松口气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据记者了解,“需要获得帮助的人”可能因为该条例的实施而受益;但是“提供帮助的人”至少在好几个方面都表示心中“没有底”。

去年8月,宁波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广邀相关领域的专家征求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记者有幸全程参与了这次座谈会。

康宁医院胡院长向记者透露,1995年,医院的一位医生在工作时,被病人刺杀身亡,至今仍给其他医务人员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据2004年的统计,康宁医院的工作人员受到病人攻击和伤害达到87人次。而医院的业务收入却大大低于综合性医院,造成职工福利待遇相对低下。因此,医务人员完全是凭着对病人的同情、理解和敬业爱岗的精神,忍受委曲,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这从康宁医院2003年至2004年的收支情况中可以看出,2003年和2004年,康宁医院的业务收入是2456万元和3147万元,但是,业务支出却是2704万元和3875万元,亏损达到300多万元和700多万元。而按照财政拨给康宁医院的人员经费和实际支出的人员经费来看,之间的差额令人吃惊。2002、2003、2004年,财政拨款分别是191、218、251万元,而实际支出的人员经费为1138、1366和2047万元,之间的差距根本不成比例。

按照宁波市精神病院院长张月丽的说法,这完全是因为一些“三无”病人和流浪精神病人的压力造成的,而这种压力,目前看来还无法完全缓解。

张月丽讲了个事实,她认为目前的精神病院已经成了“盲流”收容中心。

她说,对于流浪的精神病患者,市民发现后肯定报110,而110则肯定会将病人送到精神病院,但是,收容和治疗这些病人的钱谁来支付?病情稳定后的遣返工作怎么做?谁来做?如果接受的流浪病人患了其他疾病、或者发生意外怎么办?谁承担得了这个责任?

看来,精神卫生领域的工作确实任重而道远。不过,前景应该还是光明的。

宁波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承福认为,这部条例实施后尽管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它毕竟对加强和促进宁波市的精神卫生工作、保护精神障碍者和心理障碍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市民的精神健康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

谢承福同时对记者说,这部条例的实施,并非如一些人说的那样――“充其量从‘精神层面’对精神障碍者进行关注,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他说,条例对精神障碍者病愈后,入学、应试、就业等方面的权利,以及精神障碍者的医疗费用由谁承担等以前很难解决的问题,都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规定。

他说,条例明确规定,精神障碍者病愈后,依法享有入学、应试、就业等方面权利,有关单位不得以其曾患精神障碍为由,取消其入学、应试、就业等方面资格;精神障碍者病愈后,有权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精神障碍者病愈后,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者聘用合同期内,其所在单位应当为其安排适当的工种和岗位,在待遇和福利等方面不得歧视。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精神障碍者的医疗费用,按国家、省和宁波市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执行;农村精神障碍者的医疗费用,则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

对于无生活来源、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的精神障碍者,条例规定由民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收治,医疗费用按照国家、省和宁波市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于医疗费用按规定减免后支出仍有困难的精神障碍者,则可以按照国家、省和宁波市的有关规定申请医疗救助。

看来,宁波市关注精神障碍者是否快乐,并非是一句空话。

相关链接

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源自英文Mental Health。作为科学术语,心理与精神是同一个概念。心理卫生与精神卫生是一个意思。

第8篇: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范文

(一)背景及意义

二十一世纪我国将面临人口众多、交通拥挤、医院容量有限,以及由于独生子政策导致的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可望为我们提供一个缓解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最简单的远程医疗形式是通过PSTN(公共电话网络)进行心电(ECGs)的远程解释,但目前的远程医疗技术研究与试验则是伴随当前IT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个范围更加广泛,意义更加深远的新兴领域。它是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电子通讯及多媒体技术实现远距离医学检测,监护,咨询,急救,保健,诊断,治疗,以及远距离教育和管理等等。远程医疗旨在通过提供一种管理良好、高效和跨越时空障碍的全新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最终达到共享医疗保健资源,降低医疗保健费用,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另外,在战场救护,交通等意外事故危重病人的紧急处理等方面,远程医疗技术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广义地讲,远程医疗是指医护人员利用通讯和电子技术来跨越时空障碍、向人们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根据不同的应用,远程医疗又可分类为远程监护,远程治疗,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等等。

(二)发展过程

最早的远程医疗雏形可以追溯到1905年Einthoven等人利用电话线进行的心电图数据传输实验。但真正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远程医疗系统在50年代才开始出现,该系统可以通过电话线和专用线传送简单的医学数据。而在70~80年代远程医疗开始利用电视系统传输医学图像,即以远程放射医学(Tele-radiology)为主。随着现代微电子学、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在90年代人们开始实践与评估该系统在远程医疗咨询、远程教育、远程专家会诊等多方面的应用。近几年来,随着医用数字影象设备如CT、MRI、B超以及DSA等的迅速普及,促使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数字图像存储通讯系统(PACS,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逐步实现医院的无胶片管理,为普及远程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远程医疗系统技术的技术支持有:交互视频影像设备(interactivevideo),高分辨监视器(high-resolutionmonitors),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s),蜂窝电话(cellulartelephones),高速开关系统(high-speedswitchsystems),以及以光纤和卫星通信为核心的信息高速公路等。需要说明的是,在目前的中国,由于网络的普及面仍然十分有限,在一些中小县城市,既缺少高水平的医疗专家又缺少足够带宽的信息网络,患者的经济能力也十分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基于电话线的远程医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的需求,显示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值得国内的医疗电子企业重视。

(三)适宜范围和初步的临床效果

远程医疗技术(Tele-medicine)最大的作用在于它对农村和不发达国家的那些得不到良好服务的人群提供健康护理服务。在这些地方,合格医生的缺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他需要远程医疗的地方包括:边远的兵站,需要保密的地方,出院后病人的监护,家庭监护,病人教育,医学教育等。有些医学部门,如放射学(radiology),病理学(pathology)和心脏病学(cardiology),他们需要高保真的电子医务数据和图像为诊断服务,因而特别适合于采用远程医疗。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成熟,它能够提供服务的医学部门和范围也会随之相应地增加。比如,以下这些领域的远程医疗实践正在逐步增多:矫形外科学(orthopedics),皮肤病学(dermatology),精神病学(psychiatry),肿瘤学(oncology),神经病学(neurology),儿科学(pediatrics),产科学(obstetrics),风湿病学(rheumatology),血液学(hematology),耳咽喉科学(otolaryngology),眼科学(ophthalmol-ogy),泌尿科学(urology),外科(surgery)等。总的来说,有关报告显示,远程医疗提供了医生与远端之间的可靠的高质量的数据和音频视频通信。通过将远程医疗和直接的医生诊断相比较发现,二者没有大的差异。这些初步的结果说明,远程医疗提供了与医院相当的服务质量。目前,远程医疗已被成功地用于直接的病人监护,它明显地改进了医生的诊断能力和对病人的处理选择。远程医疗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已被完全证实,它的使用情况已经超过了立法和行政部门的步伐。因此,在未来健康监护工业的发展策略中,远程医疗应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实现两个“所有”:方便地实现所有的医学服务和面向所有的地方。

(四)远程医疗系统与信息技术

很显然,远程医疗(Tele-medicine)应当有许多不同的系统和技术要求(分级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实时的(RealTime,RT)和先收集后处理的(store-and-forward,SAF)。对于RT交互模式,病人与现场医生或护理人员一起在远处,专家在医学中心。对于SAF模式,所有相关的信息(数据、图形、图像等)用电子方式传到专家处,在这里,专家的反应不必是立即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几小时或几天后才能收到专家的报告。一种理想的远程医疗系统当然是同时具备RT和SAF两种模式,但显然这种复合模式意味着显著增加的费用。例如,一个理想的RT-SAF组合,需要在急诊室内或附近有一个基站,并在远处有多个对病人实施治疗计划的地方,那里带有诊断室或移动的监护单元。基站需要有控制系统或工作站、在线的医学数据库、视频相机和监护仪、微型耳机和话筒以及图形图像输入设备。在远端,需要有完全可移动的视频相机和监护仪、各种诊断设备、图形图像输入设备、PC或工作站等。如上所述,当前的技术可以使得远程医疗系统具有可靠的高质量的数据和视频-音频通信(在医学中心的医生和远端病人之间),能够提供与到医院就诊相当的服务。随着远程医疗的范围和广度的扩展,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技术和临床问题包括:传输的图像、视频信息的知觉质量以及其他临床完善性所要求的程序;当前技术能够提供的检查的透彻性,以及远程医疗服务和当前临床常规检查的有机结合问题等。远程医疗当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成份是通信系统,它的基本的传输介质是铜质电缆、光导纤维,微波中继,卫星转发。一个混合的网络可能是,卫星传送用于很远距离的情况,光纤用于视频图像,铜电缆传数据、信号和控制信息。RT、SAF两种模式的通信要求都可以预测。RT模式要求短时间内传送大量的信息,它强调的重点是传输、交换和交互的时间。它的决定性因素是容许能力(传输速率和带宽)。而SAF模式则对传输速率和带宽的要求不大。只要能将整块的数据传送就行。一般的多媒体远程医疗系统应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显示图像、图形、语音、文字和生理信息的功能。按照远程医疗系统的组成划分,它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用户终端设备,医疗中心终端设备和联系中心与用户的通讯信息网络。不同的远程医疗应用,对通讯系统和系统终端设计又有不同的要求。相应的设备费用也依要求的不同而变动较大。

(五)相关的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仍然有待解决的,与远程医疗全面、广泛地实施有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数码医院的建立,目前有些医院己有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图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ACS—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和DICOM(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医院现有的这些系统是远程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扩展是建立远程医疗系统的一个有利条件。此外,还需要建立标准的医学信息库;开发功能可靠、操作方便的终端设备•以及接口技术问题,因为远程医疗系统涉及多种医疗设备与通讯系统的连接,建立通用的标准接口将会减少系统建立时的复杂程度和节省费用;系统加密问题,以确保医疗数据在通讯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维护病人的隐私权;家庭以及偏远地区的宽频通讯问题,初期通讯网络的铺建应考虑到远程医疗的用途。目前,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人-机接口和通讯网络的研究,主要解决各种信息的有效上网和传送;(2)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目标在于研制有源、无线和小型的换能器,实现生理信号的方便而可靠、准确而无损的测量;(3)各种先进的数据与图像压缩方法的研究,在尽可能减低有用信息丢失的同时,达到尽可能高的压缩率,最终实现远程医疗数据与图形图像信息的的高效传输;(4)医学信息与数据传输安全问题的研究,为相应的立法等提供技术保证。

二、医学成像技术与三维医学图像处理

(一)医学成像技术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并被应用于医学,产生了以X光照片为标志的医学影象学。此后的整个20世纪可以说是医学成像的盛世。面对各种纷纷涌现的众多成像模式,我们不仅要问:这些成像技术各有何特点?它们的发展前景又如何呢?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所有成像方法,几乎都与核或电磁有关。如果从利用的电磁波的频率高低上对医学成像模式进行分类,在静态场领域有电生理成像,低频领域有阻抗CT,高频领域有微波CT,光领域有光学CT,在更高的频率领域有X线CT。其中X线CT早已进入实用的阶段。此外还有利用磁场相互作用机制的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加上最近受到重视的一些功能成像方法,如功能磁共振成(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等,如此众多的医学影象手段提供了大量的有关病人的各种信息,包括形态的和功能的、静态的和动态的等,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成为现代化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

1•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ImpedanceTomography,EIT)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项医学成像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利用人体组织的电特性差异形成人体内部的图像。它通过体表电极向人体送入一交流电流,在体表不同部位测量产生的电压值,由此重检一幅电极位置平面的人体组织电特性图像。这种图像不仅包含了解剖学信息,更为重要的是,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电特性随其功能状态而改变,因此图像也包含了功能信息在内。此外加上对人体几乎无创伤、廉价、操作简便等优点,EIT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但由于受到数据采集系统和算法等因素的限制,目前该技术并不十分成熟,基本处于实验室阶段。EIT技术根据测量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静态EIT和动态EIT。静态EIT以测量对象内部电阻(导)率的分布为成像目标;而动态EIT则是测量对象内部的电阻(导)率的相对变化量的分布为成像目标。由于动态EIT技术只需反映阻抗的相对变化量,相应地,其算法简便、快速,可以实时成像,而且系统对具体目标形状有较高的鲁棒性。虽然由于假设条件难以满足、推导过程不严格等缺点使得动态EIT的成像质量不高,但由于其对人体形状和电极摆放位置的适应性强、能反映变化的信息等优于静态EIT的这些优点,它已被用来进行临床研究。相信随着算法的改进和成像质量的提高,动态EIT有望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电生理成像技术

电生理成像技术指基于体表电磁信号的观测,进行的体内电活动情况成像的技术。具体有心电磁和脑电磁问题两大类。但两类问题在技术上是密切相关的,它们分别是利用测量得到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来研究人体的功能。这里以脑电为例,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为脑电源反演,一为成像。在成像方面,人们希望能从头皮上获得的空间分辨率较低的电位分布推算出皮层表面上空间分辨率较高的脑电电位分布,因也称为高分辨率EEG成像。人们相继发展了等效源方法(Sidmanetal,1992;Yao,2000),有限电阻网络法(杨福生等,1999),和球谐谱分析方法(Yao,1995)。脑电源反演就是利用测得的头皮电位,推算颅骨内脑电活动源的空间位置的一项技术。其具体方法有非线性优化算法和子空间分解算法。在这些方法中,大都是以某一时刻的电位观测值为已知信息,唯有子空间分解算法是直接建立在一段观测记录之上,从而较好地同时利用了观测记录中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而受到了广泛的重视(Mosher,1992;尧德中,2000)。电生理成像技术与其它的医学成像技术如CT、MRI等相比,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它检测的是生物体的自发(或诱发)的功能信息,是一种真正的非损伤性的成像技术,且可以进行长期检测,而fMRI等只能检测诱发的间接的功能信息。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它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目前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电生理成像技术与其它影像技术相结合(如EEG与fMRI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以得到两“高”(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结果,帮助研究人员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和判断。

3•微波CT

微波CT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新的成像模式,它是1978年才被提出来的。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的传输特性,通过测定透过身体的电磁波来重建体内图像。微波CT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被动测定型和主动测定型。被动测定型也可以称为无源型,利用的是由生物体发出的属于微波范围的那一部分电磁波,如人体热辐射等,最终获得热图像(因此,类似的还有红外成像);主动测定型也叫有源型,是用外部入射微波照射生物体,然后利用透过微波和反射微波重构图像,获得的是形态图像。微波CT作为一种医学成像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同X-CT相比更容易查出癌变组织;与超声相比更有利于肺的诊断;不存在电离辐射的危险性。微波CT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提高空间分辨率。要想提高分辨率,必须缩短波长,提高频率,但波长愈短其在体内的衰减愈大。同时,微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衍射和散射会造成重建图像的模糊。所以提高微波CT的图像分辨率是一件极为困难的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图像分辨率的提高,微波CT将很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的医学成像手段。

4•光学CT

光学CT也将是21世纪的重要研究领域。其基本思路是将光输入待测组织,测量其输出,重建该组织。由于人体对可见光是屏蔽的,但对红外或红外波段的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利用它进行断层成像。光学CT大致可以分为内禀(Intrinsic)光学成像、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光子迁移技术成像等几种。内禀信号指的是,由组织活动(如神经元活动)引起的有关物质成分、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导致起光学特性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在与某些特定波长的光量子相互作用后得到的包含了这些特性的光信号。通过成像仪器探测到这些光信号的某一时间间隔内的空间分布,进而重建组织图像。无损伤内禀光学成像方法近年来正加紧研究,以期用于人脑功能的研究。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即将光学相干剖析术(OCT)用于成像,它是采用低相干的近红外光作为光源,采用特制干涉仪完成光的相干选通,这样接收到的信号就只包含尺度相应于相干长度的一薄层生物组织的信息。若同时加以扫描,就能得到三维剖析图像。OCT技术从提出至今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已表现出极为诱人的应用前景。目前它已在视网膜及黄斑疾病的早期诊断,皮肤、肠、胚胎检测等领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种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在生物光学方面的一个活跃点。利用灵敏的探测器和适当的重检算法,就可以确定测量组织的光学特性。通过检测组织的光学特性,可用于肿瘤诊断、代谢状态动态监护、药物分析及光动力学治疗等场合。光子迁移技术成像(PhotonMigrationImaging,PMI)利用的是在红光和近红外光谱区,生物组织的某些不同成分对于光的散射和吸收表现出不同特性,而且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组织光学参数也不大相同。高频调控的正弦入射光经组织传播后,由于吸收和散射延迟了光子行程时间,引起了相位和光子能量密度的变化,显著和精确的相位变化体现了吸收的变化。光学方法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一方面,与XCT、MRI等其它成像方法相比,光学CT具有价格低廉、运行安全,另一方面,它体积小重量轻,特征信号容易获得,技术发展成熟。光学CT还有一个吸引人的优势是,它在空间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这两个基本的成像性能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目前已达约5mm的物方象素和每秒25帧以上的视频速度。因而可以预料,光学CT会在医学研究和临床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5•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作为一种传统的核医学成像技术,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2年,在那一年CarlAnderson在研究宇宙射线所拍的云室照片时发现了β+的存在;此后不久ErnestLawrence发明了可发射β+核素的回旋加速器,这些是实施PET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PET的成像原理是,将由发射正电子β+的核素标记的药物由静脉注入人体,随血液循环至全身。正电子与人体内的电子相遇并湮灭产生两个背对背的γ光子,这对具有确定能量的光子可以穿透人体,被体外的探测器接收,从而得到正电子在体内的三维密度分布及这种分布随时间变化的信息。PET的标记药物很丰富,且这些核素的半衰期都很短,病人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并可在短期内进行重复测量。尽管PET具有近乎无损的测量、三维动态成像、定量检测化学物质分布及实现真正的功能成像等独特的优点,但早期由于对短寿命核素认识的不足及探测技术缺乏等原因,直到1976年第一台全身(whole-body)PET才正式投入市场并应用于临床。此后PET才真正开始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目前全世界已有上百家的PET中心,利用PET进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脑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临床方面,主要用于诊断神经类疾病、心脏疾病、癌症等,也可辅助设计治疗方案和评估药物疗效,并可用于探讨一些神经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因为各种精神类疾病,如癫痫、精神分裂症、痴呆等,以及脑肿瘤、脑血管病等,都将引起血流、葡萄糖和氧代谢的异常,PET即可通过测量这些生理参数来诊断疾病。同时,PET的独特优点也给神经科学提供了观测手段,被越来越多地用来研究人类的学习、思维、记忆等的生理机制,帮助人类进一步了解自身。因为给正常人不同的刺激(如光、语言等)或让其进行不同的活动(如记忆、学习、喜怒哀乐等),也将引起不同脑区域的血流和代谢的变化,进而帮助研究脑的功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PET技术的进一步成熟,PET将会成为诊断和研究上不可缺少的工具。

6•X-线成像技术

X-线成像技术可以说是在医院当中应用的最传统、最广泛的一种医学影象技术。X-线图像建立在当X-线透过人体时,各种脏器与组织对X-线的不同吸收程度的基础上,因而接收端将得到不同强度的射线,传统的做法是将之记录在胶片上得到X胶片。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方法的弊端日趋突显出来。当X-线图像一旦形成,其图像质量便不能做进一步改善;不便于计算机处理,也不便于存储、传输和共享等。在评价20世纪X成像技术时,多数资深专家均认为影像的数字化是最新、最热门及最重要的进展。数字化成像可以利用大容量磁、光盘存储技术,以数字化的电子方式存储、管理、传送、处理、显示医学影象及相关信息,使临床医学彻底摆脱对传统硬拷贝技术的依赖,真正实现X-摄影的无胶片化。目前采用的直接数字化X-线影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X-线影象探测仪(DirectRadiographyDetector,DRD)和平板探测仪(FlatPanelDetector,FPD)。DRD最早由Sterling公司申请专利,现已进入商品化阶段。FPD由Trexell公司研制成功。这两项技术的发展方向均是设法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和实时性。数字影像可以说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1981年第15届国际放射医学会议上首次展出了数字放射新产品。进入90年代中后期,国外已经推出了多种新型的数字化X-线影象装置;传统X-线装置中的X-线乳腺影像设备也已数字化。到目前为止,市场上的数字化的X-线影像设备已占70%以上。可以预期,数字化的X-线影像设备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宰,并将使21世纪的X-线诊断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

7•磁共振成像(MRI)

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领域,自从1946年哈佛大学的E•M•Purcell和斯坦福大学的F•Bloch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并因此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起,直到70年代初,它一直沿着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学的方向发展,成为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研究分子结构不可缺少的分析工具。1972年R•Damadian注册了第一个关于核磁共振成像的专利,提出了磁共振成像的思想,并指出可以用磁共振成像仪扫描人体检查疾病。1982年MRI扫描仪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质子(1H)结构简单,磁性较强,是构成水、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所以目前医学上主要利用质子(1H)进行MRI成像。其成像主要利用磁共振原理,以一定宽度的射频脉冲磁场使具有磁性核的原子产生共振激发;被激发的原子核的退激时间的长短反映了磁性核周围的环境情况。通过测量生物组织退激过程中磁化强度的变化,即可获取反映内部结构的图像。磁共振成像由于其空间分辨率高、对人体危害性小、又能提供大量的解剖结构信息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提高,动态成像或功能成像是未来世纪MRI的研究方向(functionalMRI,fMRI)。一个成功的应用是用外面的造影剂或内生的血氧度相关效应(BOLD)描述视觉皮层的活动。BOLD的成像原理是基于血红蛋白的磁化率随脱氧过程而急剧变化。在静脉血管内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发生变化时,会在血管周围引起磁场畸变,而这种变化可以被探测记录下来。在功能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中,BOLD成像有很多优点。这类研究完全非侵入性,产生的图像数据与解剖结构的数据是完全配准的。BOLD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好,它在解释大脑在正常和病理状态的功能方面很有前途。迄今为止,fMRI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历史,但理论与实验都已取得了许多有重要意义的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无损伤(不用外源介质),可以直接进行反复的非侵入性的功能测量。与同样属于功能成像的PET相比,fMRI则是更新的技术,成像速度比PET快,而且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分辨率。fMRI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要进一步加强对fMRI信号的实质的认识和理解,这是基本的前提。另一方面,从实验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上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包括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这是核磁共振现象的本质决定的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除了以上与电磁或射线相关的成像技术外,还有基于超声波的多种结构、组织和功能的成像技术,这里不再详述。

(二)三维医学图像处理

医学图像处理是指对已获得的图像作进一步的处理,其目的或者是使不够清晰的图像复原,或者是为了突出图像中的某些特征信息,或者是对图像做模式分类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医学图像的处理已开始从二维转向了三维,以求从中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三维医学图像分析所包含的研究问题很广,目前主要有:图像的分割、边缘检测、多模式图像和数据的配准(Registration)和融合(Fusion)、虚拟现实技术、图像的快速重建和显示、图像处理算法性能评估、信息集成(Informationintegration)和传输技术等。所有这些的研究都可以集中到如下两个方面:

1•图像的融合和可视化

医学影象技术的发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包括解剖图像和功能图像在内的多种图像模式。临床上通常需要将同一个病人的多种成像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提高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比如在放射治疗中,CT扫描可以用于计算放射剂量的分布,而MRI可以很好地定位病灶区域的轮廓。常规的方法(如将几张图像胶片挂在灯箱上)使医生很难对几幅不同的图像进行定量分析,首先要解决的这几幅图像的严格对准问题。所谓医学图像配准与融合,就是通过寻找某种空间变换,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使各种影象模式统一在一个公共坐标系里,融合成一个新的影象模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使多幅图像的对应点达到空间位置和解剖结构上的完全一致,并突出显示病灶或感兴趣部位,帮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和评价等。近年来医学图像配准和融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趋受到医学界和工程界的重视。对医学图像匹配方法的分类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标准。1993年,VandenElsen等人对医学图像匹配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纳出了多达七种分类标准。一般的匹配方法的实现步骤为:特征提取;特征配对;选取图象之间的几何变换、确定参数;执行变换。基于特征点选取的不同,匹配算法可以分为两种:基于外部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和基于内部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基于外部特征的图像配准通常是在研究对象上设置一些标志点(如采用螺丝植入骨头方法固定立体定位框架等),使这些标志点在不同的影象模式中均有显示,然后以这些共同的标准点为标准对图像进行配准。这种配准方法因为不受图像畸变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精度很高,可达1~2mm,可以作为评估基于内部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的标准。但其植入式的特点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一般仅限于手术室使用。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基于内部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上,这种方法一般是用图像分割方法提取医学图像中相对运动较小的解剖结构,如点(血管分叉点等)、2D轮廓线、3D曲面等。用这些提取出来的特征对之间的位置变化和变形来确定图像之间的变换和配准。配准的精度取决于图像分割的准确性。这种方法优点之一就是其回溯性,即以前获取的图像(没有外标记点)也可以用内部特征点进行匹配。目前,基于内部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比较成熟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大多数模糊动态图像的精确分割和特征提取仍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最近又发展了一种直接利用所谓的基于体素相似性的配准方法,又称为相关性方法,它是直接利用不同成像模式的灰度信息的统计特性进行全局最优化匹配,不需要进行分割和特征提取。因此这种方法一般都较为稳定,并能获得相当准确的结果。但是它的缺点是对图像中的噪声信号敏感,计算量巨大。在目前出现的各种相关性算法,如互相关法(correlation)、联合熵法(jointentropy)、相对熵法(relativeentropy)等算法当中,临床评估的结果是相对熵法(又称为互信息法,mutualinformation)是最精确的。医学影像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常规影像如CT、MRI等得到的均为组织的二维切片,医生很难直接利用它们进行分析、诊断和治疗。三维医学图像的重建将有助于观察复杂结构的立体形态;有利于医生制定放射治疗计划;有助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实施;有助于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评估等。对三维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探讨。目前通用的做法是,先从切片图像中提取出物体轮廓信息,重建三维结构,再由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光线跟踪法(RayTracing),根据一定的光照模型和给定的观察角度、光源强度和方位来模拟自然景物光照效果,计算物体表面各点的灰度值,最终构成一幅近似自然景物的三维组织或器官图像。目前各种各样的图像所涉及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各种算法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处理时间也较长,而用户则希望实时、快速地得到图像处理结果,及时用于诊断与治疗。因此,医学图像处理的加速也是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了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当然有许多方法可以考虑。除了算法上的改进外,应用多处理器进行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加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利用DSP进行加速。

2•基于影象的计算机辅助治疗方法及系统

发展各种医学影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细致的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辅助医生对病人做出诊断和治疗,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目前以此为目标的研究主要有:基于影象的三维放疗计划系统、立体外科手术仿真系统、医学中的虚拟现实系统等。在过去的放射治疗时,先有医生根据CT或MRI胶片上的定位标志点来计算病灶的三维坐标,然后根据病灶位置和形状布置焦点,经计算机计算出等剂量线,在灯箱上用打印输出的剂量线与胶片上的病灶进行对比,如不吻合则重新规划焦点。反复重复直到满意为止。最后计算出每个焦点的治疗时间。总的说来这个过程很不方便,而且可能会引起很大的误差。目前临床上开始采用的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则大大方便了肿瘤医师的工作。在整个治疗计划的计算机化过程中,可以说是涉及到了三维医学图像处理的各个环节,如图像配准与融合、轮廓提取、三维重建等。三维放疗计划系统的推出不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而且精度大大提高,是以后肿瘤治疗中心制定放疗计划的常规工具。今后放射治疗的方向是适形放射治疗(ConformalRadiotherapy,CR)。该方法通过旋转照射或静态多射野照射,使得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上与靶区(病灶)的实际形状一致,同时尽可能地降低靶区周围的健康组织和重要器官(如脊髓)的照射量,从而大大提高治疗效果。CR由于能够调整射野内的射线强度分布,故又称为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ionRadiotherapy,IMRT)。调强算法根据医生指定的限制因素计算每个射野的最接近医生要求的强度分布,是一个典型的多参数优化问题。1989年,英国科学家S•Webb首次提出采用模拟退火法求解最佳强度分布。此后各种调强算法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成为当今放疗中的一个热点。随着多叶准直器技术(Multiple-LeafCollimator,MLC)的发展,医生可望给出单次肿瘤致死剂量,起到外科手术的效果。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就是力求部分或全部地用一个计算机合成的人工环境代替一个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让使用者在这个三维环境中实时漫游和交互操作。VR是综合人机界面、图形学、传感技术、高性能计算机和网络等的一门新兴学科,涉及学科面广且发展十分迅速。VR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Rosen认为,VR将构成最终实用的手术模拟器。随着医学成像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具有部分人体特性的虚拟人体。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发起的可视人计划(VisibleHumanProjects,VHP)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虚拟人体可以提供模拟的诊断、治疗、计算机成像、内窥镜手术等等。例如在内窥镜手术中,外科医生通过观察电视屏幕来操作插入病人体内的手术器械。虚拟环境技术可大大改善这种手术过程。事实上,虚拟内窥镜系统(Virtualendoscopy)是目前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方面。

三、网络化医学仪器人才的培养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范畴很广,各高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我校本学科专业与其它高校相比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我们一向以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为支撑平台,强调与生物医学、医疗仪器相结合,在医疗仪器的智能控制、管理方面有很强的优势。随着以上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依拓本校的优势专业如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仪器测试等,在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培养网络化、智能化医学仪器方向人才的设想。

(一)培养网络化医学仪器人才的依据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世界正进入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在医疗领域,数字诊断设备也逐渐成为一种新标准,被越来越多的医院和用户所接受。各大厂商相继推出数字X光机、CT、B超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取代常规设备成为临床诊断的主流。医疗设备已经到了一个更新换代的时期。而DICOM标准的制订,则使医疗信息实现了网络模式的资源共享和远程传输。无疑,数字化、网络化将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流。而远程医疗系统则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为人们勾画出了一幅“让每一位医生都成为专家,让每一位患者都能请得到专家”的美好前景。社会的需求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具有医学知识和网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会受到社会的广泛青睐。“网络化医学仪器”作为本学科领域出现的新方向,在国内外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设计划。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