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范文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

第1篇: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范文

本研究以广西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18个城市214名教师为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步:问卷设计、评估与编制。问卷内容:课改对学校的影响度、体育场地条件情况、课程改革实施效果(课改整体效果、教师情况分析、体育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程度、教师参与积极性和学生学习态度变化)、课改对课课堂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练习密度、运动量)、课改对学生的影响(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健康意识)以及课改对教师的影响(课改的收获与困难)。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54个。

第二步:问卷评估。聘请从事体育理论和教学研究的专家13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高级教师3人、讲师1人)对已经设计好的问卷进行评估。评估指标为:很切题、切题、较切题、一般、不切题五个(明确)程度等级以及附后的书面评价。

第三步:问卷编制。第一轮效度检验发放问卷13份,回收13份,根据专家意见重新调整问卷。第二轮效度检验发放问卷仍然是13份,回收13份。各指标认定为很切题的占53.9%,认为切题的占23.0%,认为较切题的占15.4%,认为一般的占7.7%,专家对问卷所列出的各项指标表示认可,表明此问卷有效。

第四步:调查实施。利用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借广西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之机,现场发放300份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89份,有效度为96.3%。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MicrosoftExcel对所收集到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学分析。

一、广西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1.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学的影响

利用“课堂教学质量、练习密度、运动量的影响”三个维度研究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方面的影响。教师们认为实施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练习密度、学生课堂运动量和教学质量方面有所增加或有明显增高的,与认为有所下降或有明显下降的相比,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每个选项都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没有变化。可见,课改对这几方面的影响并不见得非常突出,效果并不明显。

2.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影响

利用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健康意识方面的变化来调查研究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方面的影响。教师认为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掌握方面有提高的并不占多数,更多的老师认为课改后,学生在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没有变化或有所下降。说明体育课程改革以后,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方面的提高不明显,在促进学生健康意识方面倒是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从对教师的访谈得知,教师在“学生主体需求”和“新型师生关系”的认识上有偏差,以至于在课堂上对“传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等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内容安排不多、要求不高;教师把“淡化运动技能”及“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片面理解为:只要学生高兴,学什么内容、怎么教并不是最重要的,这恐怕是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提高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3.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影响

(1)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意义。在“课改对自己整体水平提高的程度”调查中发现,有65.3%的教师认为课改对自己整体业务水平方面有提高或有很大提高,认为提高不大或没有提高的占26.6%;有59.3%的教师认为在转变教学理念方面有较大变化,说不清楚的占23.8%,变化不大和没有变化的仅占16.8%。

调查发现,实施新课改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是有帮助的。最大收获排位靠前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83%)、师生关系更加和谐(61.2%)、组织教法得到提高(58.4%)、教学目标更明确(55.6%)。从调查中得知,教师们认为在这次课程改革当中,主战场在课堂教学,教师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而且课改后教师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很多教师没有精力再去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一部分老师开始有意愿参与,却因为自身能力有限、缺乏帮助与指导,时间长了想法也就慢慢淡了,这是多数教师认为科研能力提高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新课标的诞生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空间和平台。因此,要想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就不能仅仅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而应该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既要研究教学,又要善于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

(2)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遇到的难题。关于“课改中教师遇到最大的问题”的调查中:认为教学条件不适应课改的发展需要的有138人(64.5%),新课程理念难以落实的有126人(58.9%),教师教学负担重的有94人(43.9%)和评价难操作的有88人(41.1%)。

教师们普遍认为体育场地(馆)不足、器材配置过低是目前广西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广西长期处于发展滞后的地区,近10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在城市就读的适龄儿童也不断增加,原有的学校办学规模已经不能满足今天城市发展的需要。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义务教育经费这几年虽有较大增长,但目前保障还是低水平的[4]。

二、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推进速度缓慢

第2篇: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图书馆(室);发展思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各地展开。中小学图书馆(室)历来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阵地,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学校信息资源最为丰富和集中的场所,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配套的重要保障。在新课程改革中,无论是教师角色的转换,还是学生的“探索性学习”,都离不开图书馆(室)文献资料的支持与参与。因此,如何利用中小学图书馆(室)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则是中小学图书馆(室)发展中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发展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更新办馆理念,是中小学图书馆(室)发展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引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中小学图书馆(室)作为学校的教育和教育科学研究的服务机构,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必须适应改革步伐,更新办馆理念,以便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特有的价值。中小学图书馆(室)应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情报学学科和现代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优化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不断加强馆藏建设,是中小学图书馆(室)发展的保证

1、优化藏书结构。中小学图书馆(室)和国家、省及高效的图书馆不同,受一定条件的制约,如空间、资金、受者自身素质等,不可能把一切文献资料都收藏进去,它是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课堂时补充和丰富所学知识的重要场所,无疑它是中小学教育最“活”的资源。为了让“活”的资源进入课堂,使课堂“活”起来,就必须调整学校图书馆(室)文献资料资源建设策略。中小学图书馆(室)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库,藏书的质量必然会影响到新课程改革。要建设一个合理有效的藏书结构,一是要把好藏书的质量关,改进采购工作,提高馆藏质量;二是要紧密结合课改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图书;三是要突出特色、突出层次,保证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对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

2、推进网络化、数字化馆藏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室)馆藏建设必然要向现代图书馆(室)馆藏建设方向发展。中小学图书馆(室)馆藏建设必然要经受信息技术的考验,推进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室)馆藏建设肯定是中小学图书馆(室)发展的必然。网络化、数字化馆藏建设,就是将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变成现代图书馆馆藏的重要部分,从而实现本馆内可以利用的为读者服务的所有资源(现实馆藏)与本馆读者借助于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等途径可以广泛利用的本馆以外的网上信息资源(虚拟馆藏)的有机结合,以更好地服务学校教学,为新课程的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

三、持续改进服务形式,是中小学图书馆(室)发展的源泉

等学生进来的传统图书馆(室)服务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应党和国家大力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图书馆(室)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服务形式,增强自身的吸引力。

1、改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一是走进学生。把“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论引入中小学图书馆(室),贯穿到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如新生入学可组织参观图书馆活动,让学生对图书馆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馆内各项规章制度和有关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趋势,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图书与资料。针对不同年级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第二、走进教师。了解他们对图书馆的需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本,教师可以在领会新标的情况下自己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图书馆成为教师查找教学材料的好场所。但由于他们对图书报刊资料不熟悉,查找比较费时费力,这时图书管理员应该发挥作用,主动服务,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地获得所需的资料。

2、服务网络化。现代图书馆的服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式服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的普及以及“班班通”的开通,网络触及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服务必须与时俱进,以网络为依托,实行全方位的服务。

3、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开展课外阅读指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学业负担减轻,自主学习时间增多,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所以应开设阅读指导课程,对进入新课程教学的新生,讲授既有理论性,也有可操作性,适合学生需要的有关学习内容。学校学生的阅读课都在图书馆阅览室进行,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指导,对阅读进行指导帮助,结合他们的阅读兴趣不时推荐一些新书、好书,如《怎样读书》、《学会应变》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应在阅览室开辟宣传栏,刊出新书介绍,阅读热点等内容,提高学生自觉阅览的兴趣。

四、转变图书管理员角色,是中小学图书馆(室)发展的补充

面对新课程改革,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人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新课程改革也对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较好的文化修养,扎实的图书学、情报学与现代信息管理学专业知识、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力和较好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还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勤业、爱业、敬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紧密配合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发挥好中小学图书馆(室)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第3篇: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中小学 教研组 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0-001-01

现阶段,新课程改革正面临着纵向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面 对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完善自身教学能力与行为,并且这种提升与发展就是教师专业的进步与发展。教研组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就是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一个过程。

一、选好科研组长

在科研组中科研组长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教研组顺利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灵魂人物。教研组长一定要是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所以,学校在选拔教研组长的时候,首先应该选拔对教学研究工作较为热心的,并且还是这一学科的带头人,专业能力素质较高,具备一定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团结群众,具有良好地师德修养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教研组长选定好之后,学校领导一定要给予教研组长职权,使其能够有效行驶自身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使其能够做到权责统一,有效调动教研组长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建设一种生态型教研组协作文化

在具体情境中,教师之间的一定要团结协作,积极营造教师文化,继而有效促进整个教师团队能够更好地进行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十分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交流、互动。教学动态形成,一定要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通过各种行为来完成,完善其观念系统、知识系统以及心理人格等系统。教师的人文精神是不断渗透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的,就“不确定性”等一些时间特点展开一种有意义教育时间。教研组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性专业组织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生态选取过程中,应该参与到具体的情境中来,其实能够有效激发教师潜能,使其形成合作的驱动力,积极构建协作型教师文化。

三、积极运用好校本教研的载体

学校应该积极组织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语教材,并且要督促教师能够认真备课,积极检查教案与教学笔记,这也是教研组最基本的任务。尽管新课程和标准已经实行几年,但仍存在一些教师对自己学科新课程标准不够熟悉,在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的时候不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候,将一些无法完成的因素都归咎为课程资源的缺乏,实际上并不是课程资源开发不足的问题,而是课程资源的利用不足。教研组长应该要主动学习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将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本校的实际内容相结合,然后对课程标准进行调整。做好课程设计工作,上好一节课程,听好一节课程,最后做好反思工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好校本教研,使其能够有效促进教研成员专业的发展。学校教研小组在展开教研活动的时候,应该破除自身畏难情绪,学校教师应该先从钻写教学札记开始,积极鼓励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养成收集教学案例的习惯,选择一些较为实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书写教学反思日记,进行一些叙事、案例研究,希望能够逐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并且要培养良好地教研氛围。

四、善于运用有效的评价机制

为了促使教师之间更好地合作,教研组可以采用捆绑式教学评价体系,并且一种要重视过程与结果之间结合的形式。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以教研组团体为考核单位,应该首先评价教研组整体教研水平,然后对每一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如果整个教研组水平都比规定的指标要低,即使这一个成员成绩再好,也应该降低一个档次奖励,反过来,就应该升高一个档次进行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方式称之为捆绑式,这种形式的评价较为重视教师的个体成长,并且也能够关注集体的进步,能够有效避免“吃大锅饭”现象产生,重视个体评价。

五、处理好协作与竞争、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

现代社会发展中,竞争一定要在协作基础上进行,然后在协作过程中不断竞争,这是一种追求协作、竞争双赢的观念。以往我们都认为竞争最后只有一个赢家,另外,因为同行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利益方面矛盾,使他们更多的是一种竞争关系。但事实上,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竞争。每一个教师都具有不一样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并且每一个教师都有自身成就,这就促使教师之间会形成一种竞争意识。但这种竞争并不是带有恶意的竞争,而是希望教研组能够更好地发展、自身专业能力能够不断进步。建设协作式文化就是使用更高层析团结协作精神来化解教师、个人之间利益矛盾,建立教研组协作文化形式,但是一定要不断提升教研组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教师对竞争、团结以及分工协作关系之间的认识。在教研组长安排好工作以及选配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吸收不同年龄、性别、知识水平以及不同工作经验教师参与进来。并且一定要将教师的竞争与教师的专业以及个人的发展相互结合起来,并将其转换为有效协作形式。将教师专业素质与个人的成长发展相互结合起来,提升教师对分工合作的认识,并且教研组长在分配工作的时候,必须要考虑不同年龄教师个性、知识水平上差距,要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琪.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研组建设的策略研究[D].赣南

师范学院,2012.

[2] 许华.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四个主攻点[J]. 体育师

友,2013,01:59-61.

[3] 王琳. 中小学校教研组建设对策研究――以吉林市中小学教

研组为例[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5:118-119.

第4篇: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数学教学 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不论是教育管理者、教育实施者、受教育者,还是课堂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仔细反思现行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有的为实现新理念而进行教学,有的只注重形式而进行教学等等,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却没有很好的显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威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各种能力,创设教学的有力环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善思、爱探、真学,会用。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情境创设的低效化

如在《认识物体》一课上,一位教师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都是自己所特有的,所以大家才记住了我们。你们能说说,老师我有什么特征吗?”学生纷纷说:“老师戴着一副眼镜”“老师是男的”等,老师说:“对,老师有这些特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物体有哪些特征呢?”接着老师出示课题“认识物体”。在这个案例中,老师的特征与认识物体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的基本特征之间缺少本质的联系。对学生正确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帮助不大,这种情境的创设不仅不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也是低效的。

2.媒体使用的泛滥化

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中,为了加深学生对“7:45” 等时刻的认识,出示了一段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节目片段,内容逼真,引起了学生长久的注意。结果学生留恋于观看录象内容,而忽视了屏幕上时钟所指时刻。这样的媒体应用,反而弱化了教学内容,造成主次不分,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合作探究的形式化

现如今,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倾听 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个别优秀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 从上述现象中可知,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孩子如何开展合作与交流缺乏指导,流于形式。

4.教学过程的程序化

教学过程的程序化,授课的形式化,这样的现象较多出现与一些评优课中。只要是参加评选观摩的公开课,一定是经过本人甚至专家精心设计的,教师只需按照预先设计组织教学,好比是执行一个软件程序,只要点击“开始”,按步就班进入“下一步”,便会取得圆满“成功”。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容不得学生出现“意外”的,即便是有,教师也会予以“纠正”或“不予理睬”,学生就像教师表演的陪衬。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学研究的功能和价值也就荡然无存。

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方法

1.钻研教材,明确教育任务和目标

要想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钻研教材,明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要依据学生身心特点、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要按新课程理念,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处理、组织等方面多下工夫,适当引入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设计并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情境的刨设要有明确目的。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问题情境也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而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

3.认识,把握媒体运用的时机

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媒体运用的时机,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我们应该树立整合的思想,要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课本、黑板、粉笔等)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并科学地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媒体,就一定能显示它的优越性,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教师转变观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归根到底是看学生“学”得怎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确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首先,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做到“经验共享”与“教学相长”。

三、结束语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对话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第5篇: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范文

关键词:优化;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自悟能力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了,新课程走进了每一所学校,走入了每一节课堂。课程的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教育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源源动力。而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是关键的,创新知识的火花需要创新思维的去点燃。我认为教学课堂是贯穿创新思维的最好途径。

一、教师要做好“导演”工作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堂上大多是自编自演,权威性很大,把学生当做了观众,看作是旁观者。老师是主演,努力在课上充分的展示自己,给学生死板的灌输营养液。

而在创新教学中,老师只担任导演的角色,学生们做演员,把展示的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有思维的时间,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参与的过程,是用学生丰富动作、新颖的表演形式代替老师的“单口相声”表演。这样能让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力求把学生“学会知识”变为“会学知识”,把“老师为主演”变“学生为主演”。

二、给学生的思维松绑,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

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给学生展开飞翔的翅膀,每时每刻都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二年级下册《恐龙的灭绝》,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恐龙的灭绝有多种原因,学生会想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允许学生的想象海阔天空。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发言,畅所欲言,有的学生想象恐龙能飞上蓝天,想象出恐龙的灭绝原因是互相残杀 ,有的学生想象更奇特,恐龙可以代替吊车的工作,不但省油还易操作,重要的是能环保哇!……这些充分说明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 。更充分说明了学生具有创造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会使儿童主动积极的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多给学生创造引起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情境,进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多设计该项内容的训练。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一文时,学生知道古人帮助和苗生长的办法是把禾苗拔高,等待和苗长高心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观察图画的同时,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开展积累的讨论,发现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禾苗死了,有的说禾苗能长高了,因为他拔苗的时候用脚踩实了地面部分禾苗能活下来,还有的说吃一堑长一智嘛,死了再种就会按照施肥浇水细心管理的方法帮助他生长。答案很多,但大部分都符合实际,启迪学生创新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四、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做好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读自悟。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诸如此类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学校中教学时间的有限,各层次学生能力的不同,一味的让学生自读,不可能马上有所悟。 因此,教师应利“导”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使学生读有目的,思有方向,不至于走许多弯路。当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时,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

例如,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问:“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翠鸟捉鱼动作的可爱?”将此问作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翠鸟的动作迅速、敏捷,眼睛灵活、锐利,小鱼的机灵以及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等等不同角度体会翠鸟捉鱼本领的高超,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开课时,我请同学们读课题后,找一找课题中哪一个是重点词?同学们都找了“富饶”这个词,在同学们读全文之前,我又请大家带着“富饶”这个词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收获?这时教师的利“导”,给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了方向,学生读完后,收获不少:有的明白了“富饶”一词的意思;有的找出了表现西沙群岛“富饶”的词、句;还有的能体会出这篇课文是围绕西沙群岛物产丰富来写的,所以题目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的“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向明确,使学生的思维直奔主题,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开放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成为问题“专家”

我们所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个个有头脑、有思想、有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他们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不再提出问题,学生也不再只等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老师以亲切的口吻或商量的语调试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什么;你们对那些问题感……?从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理解课文。如《语言的魅力》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后,理解课文时,请同学说出他们最想知道的问题。有的提出 :盲老人在木牌上写上“我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没有人给他钱,而诗人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以后给他钱的人多极了?有的提出:语言的魅力是指谁的语言有魅力,魅力在哪儿?怎样才能写出有魅力的语言?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交流,最终问题得到解决,学生获得成功与满足。

以学生的问题做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积极态度,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程度。

在课堂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嘴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凡是他们不懂的、不会的都可以提出来,与同学和老师一起探讨。质疑的过程就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可能。“会提问的学生会学习”也说明了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欧阳海舍身救列车》一课,学生在读课文后就提出:课文开头是清风扑面,细雨沾衣,为什么到了课文后就变成了风停了,雨住了,天空搭起了美丽的彩虹?学生能提出这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既体现了学生读书细致能发现问题,又体现了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问题。课堂上对于能发现问题、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对于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的学生要不断的启发、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每个学生成为问题“专家”,从而进行创新活动。

第6篇: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范文

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也提出了响应的要求,教学时需要先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某一课程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投入进去,积极性也会随之高涨起来。比如说,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元素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背默比赛。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需要时刻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以兴趣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会学习,帮助他们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都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开展高效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在合作中进行分享、交流,让不同的学生贡献各自的经验,将他们各自优势发挥出来,以便为他们都能够完成一些更为复杂的任务奠定好基础。

二、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对于锻炼学生知识的使用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指引学生就特定的学习任务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积极配合与协作的过程中,既能够保障任务顺利完成,也能使得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加深了对相关化学问题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创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去思考、辩论,这样的教学也是能够促进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与合作的。学生都能够在交流探究当中激发出思维火花,同时其他的学生也能够从其他学生的思维中受到启发,感受看问题的不同视角与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探究“氯水的漂白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演示实验:在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水,这个时候红色会慢慢褪去。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相关的实验来验证褪色是由一些微粒引起的,又是哪种微粒呢?问题一出,学生开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争论的着眼点集中在了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氯水中存在着的微粒分别和酚酞以及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次氯酸的漂白性引发了其褪色;也有可能是发生了中和反应,使得溶液的PH值小于8,进而也出现了褪色的现象。学生也都能够在积极的交流与合作中既能很好地实现彼此观点的交换,也对这部分知识点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这一节课堂教学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依据自身的学习条件,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根据自身的状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这一过程表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以及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学生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化学教学当中,教师需要转变学生不好的学习方式,积极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正确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时刻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思考和探究知识的机会,将学生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例如,在探究“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用多媒体课件将钠、铝、铁等金属物以及金属化合物的知识展示出来,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几种金属物质所具备的物理性质,指导他们自己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然后再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都能够在实验的基础上有效地了解这些金属和水、氧气与酸之间的化学反应;最后,教师再提议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在各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将他们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7篇: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范文

一、语言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得多,对学生也有用得多。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外语学习的效果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的一大课题。外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外 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还是应该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上?这就涉及到教 育思想要如何转变的问题了。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外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其他性格的学习者。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与课堂设计、课程内容安排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课堂要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设计、要活泼、多样,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以新颖的教学手段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中枢神经的兴奋点,教与学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达到最佳境界。比如,在教高中必修三UnitOneFurtherReading时,教师把几幅关于友谊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老师抓住机会,要求学生讲一讲他们身边的友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讲多讲少,三两句也行,只要大家肯开口,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就达到了目的。接着,老师趁热打铁,问学生:Docatsanddogshavefriendship?将话题引入课文。由于学生此时兴意犹浓,会很自觉地随着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思路进展下去,教与学就容易融为一体。

同时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提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单个回答――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

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

全班讨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问题,各抒己见,最终得出统一答案。

例如,在讲授必修四Unit3的Reading时可以穿插以下的一些问题:

1.What'sthemainideaofthearticle?

2.Howdoyouunderstandthephrase"gainheraplace"inPara.2?

3.Doyouthinktheword"fund"inPara.2?

4.WhoorganizedProjectHope?

1、2、3问题概括性强,答案涉及多个段落,由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些问题,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复习。

问题4则适合全班讨论。每个学生的思维会随着课堂的节奏而活跃起来,每个答案会不尽相同,这无关紧要,关键的是每个学生都要动脑筋想,开口说。同时,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在讨论中得到了加强。

(二)帮助后进生融入课堂活动

学习好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很容易成为课堂的主体,但对于后进生来说,由于自卑感重,自信心不足,常表现出某种游离的情绪。要让这些学生与老师配合,融入课堂活动是件艰苦、细致的事情。老师对他们的知识水平,乃至个性特点要有充分的了解,备课时应设计一些符合他们的知识水平的问题,让他们同样有机会表达自己,表示出老师对他们有同样的期待和信心。在他们回答问题时,要有耐心,多加启发,从侧面加以提示,热诚地帮他们克服困难,带领他们到达胜利的彼岸,千万不可让他们半途而废,否则这些同学就会养成惰性,进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老师不嫌弃他们,他们也会被老师的真诚、努力所感动,最终自觉地融入课堂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调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环。一旦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成绩便会有长足的进步,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将事半功倍。

三、教师应具有宽容之心

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我们的学生还是一群还未长大的孩子,加之他们生活在倍受长辈宠爱的环境中,因此,在他们身上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时就需要教师具有豁达宽容的心态。宽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正向的激励。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表现出足够的宽容,这种宽容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而且还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宽容是教师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做不到这一点,其他素质再好,也难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例如,一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看小说,老师走过去微笑着说:Howmanycharactersarethereinyournovel?这位学生开始一惊,然后说到:I’msorry.Iwon’treadnovelsinmyEnglishclass.

老师采用这种方法既展示自身良好的素质,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后来,这位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宽容,就需要教师能够兼容学生们的不同性格与爱好,容许学生犯错误,能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只有具备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四、教师在课堂上应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第8篇: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范文

关键字:课程模块教学策略创新创设拓宽积极主动兴趣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材已走入课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而知、情、意相结合是现代教学论的要求。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化学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高中化学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以较大的选择空间。在教学中要依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课程。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又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再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创设课堂氛围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学、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创设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从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挫折的磨练,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其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如学完卤素,学生们利用课余找资料,在交流会上向大家介绍氟立昂破坏臭氧层的原理和目前臭氧层的状况,倡议大家购买无氟冰箱,平时尽量少用涂改液、发泡摩丝、气雾剂等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产品;有的向大家介绍被称为"世纪三毒"的化合物--二恶英、DDT、多氯联苯,并提醒大家,将来发明、使用化合物时一定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产品生产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有的介绍了健齿防蛀牙膏的主要成分是氟化钙,这种牙膏适合于含氟量低的地区使用……如磷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含磷化合物进入水体,少量促进植物生长,过量则使水中植物疯长,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变黑、变臭。我国生产的洗衣粉大多为含磷洗衣粉,大量使用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讲硫酸的腐蚀性时告诉学生具体的实例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酸碱站的两名操作工正在上夜班。一名操作工在处理硫酸管一个泄漏点时,大量浓硫酸突然从送酸泵盖中滋出。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使在场的两名操作工不知所措,呆立在那里,没有及时躲闪,浓硫酸喷溅到衣服上,衣服被烧破,一名操作工的脸也被浓硫酸严重灼伤,被送到医院住院治疗。讲水泥的工业制法及钢铁冶炼方法时,介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讲电解电镀时介绍《水污染防治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改变过去教学中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继续训练的传统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把化学教育置于整个教育体系中,突出化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第9篇: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三化学教学方向;高效率

一、新课程改革的简述

新课程改革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提高课堂效率为主要目标的,全面发展学生为基础的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的三大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强调教师成长和重视以学生为基础规定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才。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得以体现,提高了化学教学的质量,给社会培养出了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当今社会节奏的高素质人才。

二、新课程改革中高三化学的教学方向

新课程改革中高三化学的教学方向更明确,走向了对学生有利的教学之路。新课程改革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改革中改变化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在化学课程的教学方面必须做到强调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决定他们的化学学习质量。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进度,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是对化学教学的障碍,所以化学教学中必须消除这些障碍,让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2.新课程改革中重视改变化学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为基础,整体、合理地设置高中三年的教材,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高中化学不需要太多的、大量的化学教材,要整合学生用的教材,知识不要太分散,这样新课程改革中才能做到高中化学的高效性。

3.加强学生生活和化学课程内容的联系。新课程改革中要改变化学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按照学生的需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化学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化学课程本来就属于自然科学类,用不着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要以理解为目的,然后在学生理解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敢于创新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1.确定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学目标,它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化学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围绕着教学目标授课,就会大幅度减少教学目标的模糊性和随意性,便于提高化学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2.利用探究性教学。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无论是化学教学或者其他课程的教学,首先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有了对化学的兴趣才能学好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化学课程实施探究性教学要注意,在化学实验中探究,从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找到规律。

3.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提倡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障。谈到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又提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学生永远是主角,教师灵活地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位教育家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在教学各个方面起的作用不同,而且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会影响到教学氛围。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扬教学民主,跻身优化教学组织机构。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要做到让学生没有什么拘束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跟教师一起进行研究。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一言堂,学生不敢提出疑问,教师也不管学生的情况。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要消除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表示自己的热情,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有质疑,教师要善于倾听,在此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激励。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充满挑战,呼唤智慧的激励艺术。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浅谈了新课程改革中高三化学的教学方向以及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运用这些策略就可实现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海生.新课程改革中高三化学的高效课堂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