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开展调研基本情况
(一)确定调研课题情况。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类文艺队伍相继成立,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以及环境的影响,简陋落后的农村文化体育条件与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仍然很不匹配、很不适应、很不协调。因此,加快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公益性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尤为重要。
(二)下去蹲点调研情况。根据局调研方案的有关要求,本人结合工作实际,10月10日—12日,组织体育运动中心相关同志先后到扬武镇排莫村(跟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调研小组一起)、红星村和龙泉镇合心桥村、原长青乡、金钟移民社区、东湖社区等开展以农村文体活动场地建设为主题的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走访群众、现场查看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查找农村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和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措施,确保调查研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二、调研了解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当前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1.农村文化设施。目前,建成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9家农家书屋,并配备有相应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主要是配送图书、书柜、DVD及电视机等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有167名村(社区)级文化管理员、7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数字图书进农家7户。全县35%的行政村建有业余文艺队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2017年以来实施的扶贫广播“寨寨响”工程覆盖率达100%;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站1个,队员5人;实施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5乡镇、92个行政村【2016年、2017年两年,累计为5乡镇、92个行政村配送资源共享工程设备(乡镇级配送金额是5万元:摄像机1台、平板电脑2台、卫星数字一体机1台42寸、移动数字网络1个),村级配送金额是2.5万元(卫星数字一体机1台32寸、平板电脑2台),为159个农家书屋配送图书共361884 册】;建有县电视发射台1座;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石桥古法造纸遗址、万寿宫和丹寨汞矿近现代工业建筑);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排莫村、麻鸟村、扬颂村、送陇村、石桥村、王家村和排佐村)、州级重点民族文化村寨9个(排莫村、羊排村、送陇村、石桥村、大簸箕自然寨、卡拉村、排牙村、麻鸟村、雅灰村)、县级重点民族文化村寨34个;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基地12个。
2.农村体育设施。分别实施乡镇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39个,加上资助和群众自建90个,村级活动场地累计达229个,覆盖率分别为100%、86.3%。同时,还为积极性高的村补助部分资金及配送篮球架90付和乒乓球桌30张;完成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3套。
3.社区文体设施。建成移民安置点金钟社区、东湖禥儿城西社区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各1个;建成金钟、东湖2个移民社区多功能运动场,金阳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正在启动建设中;为金湖、东湖、金阳3个移民社区各安装1条健身路径工程;为金钟社区配送8000余册各类图书、铜鼓、芦笙,以及乒乓球桌、球架及相关健身器材。
(二)调研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场地少,设施简陋。目前,我县虽然分别实施乡镇级和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个、139个,加上资助和群众自建90个,村级活动场地累计达229个,覆盖率分别点原7个乡镇和161个村的100%和86.3%。但是,大部分都修建或配送在村委会驻地的中心自然寨,而且大多数都只是一个村1—3个场地或1—3套设施,覆盖率仅占全县486个自然寨的47.2%。另外,实施早的村现文体设施有部分已损坏,急需更新。
2.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资源缺乏有效利用。目前,全县农村文体设施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管理。已建有的文体活动场地,大多数村没有按照要求明确专人负责管理,部分场地平时无人管理或闲置,多用于停车、堆放物资等,只有在节日期间才用于开展文体活动。
3.经费投入不足,文体设施建设滞后。大多数文体公共场所和设施都依赖上级投入(农体工程每个村补助3万元)且投入不足。加上我县财政经费困难,有时专项经费划拨不及时,给场所建设和设备购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4.部分公共文体化场所和设施实际使用率偏低。一是乡镇没有专门的体育工作机构,只能由文化站工作人员兼顾,给农村文体活动开展带来一定困难;二是部分村图书室明显是摆设,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开放一下,其余时间关门。部分乡镇把综合文化站当着食堂、职工宿舍、储藏室等。加上上级配备下来的设备被挪为它用(包括电脑、桌子、椅子等),尤其是配备的乐器因质量问题或者长期无人使用,放在文化站也基本成为摆设,使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已经不能正常履行,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三、对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分析
(一)村干部重视不够。有很多村群众积极性很高,但村组干部重视不够,协调和落实建设用地困难,加上这两年脱贫攻坚任务重,部分村没有认真组织实施,延误建设工期。
(二)经费落实不到位。上级补助经费下达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督促相关建设点加快建设进度。但由于经费落实不到位,大部分项目点没有钱购买砂石、水泥和支付人工工资,导致项目没有启动实施,影响建设进展。
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明确责任,为农村公益性文体场所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要切实重视农村公益性文体场所建设,成立相关工作小组,明确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文体广电旅游、乡镇、财政及相关部门为成员,按时召开会议,对工作进行调度。同时,县财政及时划拨项目建设补助经费,以便督促各项目点抓紧实施,确保按时完成我县建设任务。
(二)建立多方投入机制,为农村文体场所建设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将农村公益性文体设施建设列入乡村振兴计划建设内容,充分利用荒地、荒坡修建文体活动场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县财政局列入一事一议项目、帮村单位帮一点、村民集资一点,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运行有效、惠及村民”的公益性文体场所服务体系,为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一、加强学习主动作为,迅速完成角色转换。
我认真学习了党和国家对农村的方针、路线、政策,尤其是十精神,深刻领会其内涵,积极参加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等,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与领导沟通,同事交流,群众座谈等形式,完成了到村后的村情调研报告、年度工作计划,村集体建设规划等。
二、履行村第一书记职责,党建工作卓有成效。
作为第一书记,我深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性,通过坚持“”制度,健全和落实议事、学习、办事公开等多项制度,在党员发展、村级项目建设和低保评议等重大事项上都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步骤实施。为此我认真准备每一次学习材料,精心制作每一堂会议课件,周密组织每一次议事会议。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坚持,我村的党建工作特色明显,卓有成效。
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我紧紧围绕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开展工作,全面推进村集体建设发展。为此我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和组织程序上报实施扶贫项目,亲自起草每一个扶贫项目方案,全程参与每一个上报实施环节,做到项目有计划方案和公示招标,财务有预算监督,确保项目质量和服务群众。
三、严守党风廉政纪律,廉洁自律不触红线。
一年来,我在工作中严格按程序、按规矩办事,通过与组织签订廉洁自律责任书,向全体党员作公开承诺,自觉接受党内和群众监督、使自己处于全方位、公开、透明的监督之下。生活上严格遵守各级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纪律规定,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心中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和踏实做事的原则,自觉绷紧“红线”意识,做到干净做人,明白做事,问心无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回顾过去的一年的工作,有收获也有遗憾。成绩的取得是村两委共同辛勤工作的结果,不足的存在则是我个人努力不够的必然。主要表现在农村工作知识欠缺,对当前农村政策和农村知识学习不够;在一些具体事情处理上对农村解决问题的惯性方式掌握不多,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法和点子不多,创新能力不强等。
关键词:大学生 农村 工作意愿 实证
前 言
中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从2006年的413万增加到了2011年的有81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①,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就业难已经成不争事实。这首先是因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眼光高,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缺乏的足够的社会实践等原因难以被农村认同;其次由于我国现行政策存在偏颇、教育价值缺失、教育的服务功能得不到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大力支持,如何派遣更多的大学生去参加支农扶农工作,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十分必要,我们也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因此,进行调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一、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研究的社会价值
在建设新农村时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新农村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对于培育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派遣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的优秀青年才俊到农村基层工作,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1、可以为国家未来方针政策如何制定,宏观政策如何引导提供明确的参考
现如今,国家相继出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两项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工作,服务西部。然而就实际情况来说,这两项计划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公务员加分制度的取消,这两项计划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并没有足够的诱因,加之工资偏低,工作环境恶劣,很难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让他们心中产生极大地落差。
2、可以使教育部门对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对下一步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前进的方向
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模式僵化、定向思维严重,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衡量社会生活、理论远超实践等。因此,国家一定要在平时的教育体系中切实开展“真正的素质教育”,从学生身上彰显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服务功能。只有具有的坚实的服务农村意识形态,培养出的学生才能以社会为重,以国家为重;在大学教育中,我国依然可以通过一些区别招生、定向培养、学费补助的方式招收大量的思想品德过硬的高中生进行培养,争取取得更加优化的培养效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切勿只注重理论而忽略了实践研究,在必要时,应以实践为主,辅之以理论。这样,大学毕业生可以清晰的在农村在到自己的对口专业,可以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从而满怀希望的开展自己的事业。
3、可以通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疏导和实践提升在校大学生的使命感,明确他们的人生目标
现如今我国的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难以给自己定位,随波逐流,从众心理严重,能够给自己建立清晰地人生规划的学生少之又少。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广大毕业生都盲目的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涌入,而我国的大后方却依然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考研院校现象”就能明确反映出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我国发达城市人口渐趋饱和的情况下,国家、社会、学校都应该通过对大学生的疏导让他们切勿好高骛远,主动尝试换一种思维,在基层、在农村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渠道,让大学生明白农村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在这里他们依然会大有作为。
二、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意愿的调研分析
为此,这份调查问卷从15个方面考察在校大学生对于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看法,通过对其中300份有效问卷的回收、数据分析,可以归纳出如下结论: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在回收的300份有效问卷中,共有男生122人,女生178人。18―19岁年龄段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20―21岁年龄段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7.3%;22―23岁年龄段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0.7%;24―25岁年龄段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此次调查包括214名农村户口的同学和86名城镇户口的同学。37.7%的同学属于涉农专业,62.3%的同学属于非涉农专业。
(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意愿的调查
1、愿意的比例
在回收的300份有效问卷中,愿意到农村工作的有127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2.3%;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的有17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7.7%。
2、男女的差异
此次回收的问卷中有男生122人,女生178人。愿意到农村去从事涉农工作的有127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2.3%,其中男生57人,女生70人;不愿意到农村去从事涉农工作的有17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7.7%,其中男生65人,女生108人。问卷显示愿意去农村工作的男生的比率以53.3%高于女生的39.3%,当然这与问卷发放过程中的随机性、生活条件、先天能力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3、户口的差异
此次调查涉及214名农村户口的同学,愿意回农村工作的学生占44.4%,不愿意再回农村工作的学生占55.6%;同时,此次调查涉及86名城镇户口的同学,愿意到农村去工作的学生占37.2%,不愿意去农村工作的学生占63.8%。
4、涉农专业的差异
加快新农村建设、支农扶农需要所有大学生的共同努力而不仅仅是涉农专业学生的事。此次调查涉及涉农专业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7.7%,其中将来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同学只占52.2%,而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同学高达47.8%,虽然专业涉农并不意味着大家就必须去农村工作,但是作为涉农专业的大学生必须要有服务农村的意识;同时,此次调查涉及非涉农专业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2.3%,其中将来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同学占36.3%,不愿意将来到农村工作占63.7%,虽然,所学专业并非涉农,但作为农业院校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显然更有优势。
对“涉农专业的学生怎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农民”的看法:有56.0%的人选择了“把握相关农业状况,以后有机会做针对性改善”。由此看来,农村户口的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在对农业状况的把握上要远胜于城镇户口的学生,然而现实情况不得不令人担忧;有29.3%的人选择了“一定时间扎根农村的踏实心境”;此外,有8.3%和 6.3%的人选择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政府提供物质上的充分保障”
(三)大学生希望到农村从事的工作类型
大学生因自身掌握的知识优势和理念优势到能够开展诸多工作,关于大学生到农村愿意从事的工作,问卷调查显示:有121人次选择了“教育事业”;有100人次选择了“自主创业”;58人次选择了“农业技术”;有53人次选择了“村委会干部”;有33人次选择了“建筑业或工业”;有27人次选择了“服务业”;有26人次选择了“文体产业”。就被调查的男女比率分别看来,男生愿意到农村从事自主创业的同学占大多数,女生愿意到农村从事教育事业的同学数量占据了绝对优势。
调查显示,当前支农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工作排名最靠前的是“支教”,有48.7%的学生选择;33%的学生选择了“生产生活调研”;只有6.7%、6.0%、5.7%的学生愿意从事“帮助村民劳动”、“和乡亲们文艺演出”和“与老年人拍寿星照”的工作。
(四)大学生对村官的看法
对于比较热门的大学生村官问题,绝大多数同学对于国家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持认同态度。
对于“如何看待大学生村官”的问题,51.3%的大学生认为能解决农村人才紧缺问题;有29.3%的人认为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只有14.7%的人认为对农村发展效果不大。
对于村官最先要做的事情,56.7%的大学生认为要“尽快寻找经济增长点”,其中农村户口的学生更多倾向于该种方式;17.3%的大学生选择了“征求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2%的大学生选择发展教育,“改变乡亲们读书无用的思想”,相对来讲城镇户口的学生更倾向于该做法;9.0%的被调查者认为推广农业技术最重要,会联系学校进行种植技术推广,农村户口的学生占多数;还有5.0%的会首先致力于农民组织化实现,成立合作社等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
在大学生村官失败的原因上,排第一位的是缺乏对农村的系统了解和系统培训,占总数的72.3%;其次是功利性太强,不能踏实工作,占总数的24.3%;另外,还有1.0%的大学生选择“大学生根本不适合当村官”的选项。
因此,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意愿不强的原因多,情况也各种各样,我们要具体的分析和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解决这个现象。
参考文献:
[1] 徐小青、郭建军.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25-26.
[2] 张兔元、冯晓燕.农村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6:101-103页
[3] 田新民、张宗恩.择业与就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1:220-221页
[4] 【美】安德森.公共政策制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298-300页
转变职能 打造服务型政府
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行政体制和观念的影响
1、“抓什么”,头绪不清晰。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没有了“催粮催款”,少有了“刮宫引产”和“烧死人”,以往的主要工作突然消失了,许多乡镇干部认为肩上的担子轻了,无法跳出以往工作模式的桎梏,究竟该“抓什么”,难以理清思路。
2、“放下抓”,官架放不下。一些乡镇干部“官本位”观念还很浓、“衙门”思想还很重,总认为自己住的是“衙门”,吃的是“皇粮”,当的是“官”,比普通百姓要高人一等。在农村工作中,往往放不下“官架”,放不开手脚,不愿意直接面对农民,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3、“怎么抓”,方法没创新。有的乡镇干部有抓好农业工作的愿望,但在“怎么抓”的上面,却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于是,工作方法简单、手段落后。
4、“怎样抓好”,角色没转变。许多乡镇干部有抓好农村工作的愿望,但往往是事与愿违,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型干部的角色没有转变。
(二)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
1、职能无限小。宪法和法律赋予了乡镇人民政府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及财政、民政、治安、司法、计划生育等管理的职权职能。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乡镇政府的许多行业部门脱钩上挂,乡镇政府的职能逐步弱化,管理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及财政、民政、治安、司法、计划生育等职能基本落空,乡镇管理职能的明显弱化,使乡镇职能处于一个“空架子”的状态。
2、管理难度大。职能“轮空”了的乡镇政府,没有了多少管理职能,其“人事权”和“威信”也相应的大打折扣,使乡镇政府对各个部门和所在行政区域的各个单位的组织协调和统筹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3、责任处处有。一个乡镇的群众,无论遇到什么矛盾问题,无论事情的大小巨细,无论该不该乡镇负责解决,无论乡镇能不能够解决,往往首先要找的对象就是乡镇政府。特别是有的职能部门把权力上收后,矛盾和责任却也不例外地下推给乡镇政府。
4、利益无处占。责任和财权不统一。在利益面前,乡镇政府常常是不但有利得不到,而且自己还要倒贴,正如有的干部所描述的那样:“麻雀儿跟到蝙蝠飞――熬干夜”。
(三)乡镇政府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文化水平不高。乡镇工作运行得好与坏,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乡镇工作队伍。但乡镇政府的工作队伍素质却比较低,首先表现在文化水平不高。在乡镇干部职工中中专及以下人员多、招聘人员多,即使是近几年分配的大学生也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他们常常出现对政策的精髓理解不透彻,对政策的精神说不清道不明。
2、专业技术不强。目前,农民非常需要的就是农业生产技术。但,这对乡镇政府来说,却比较紧缺,科技服务队伍没有形成,与现代农业不相适应,与老百姓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
(一)由行政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
新时期,乡镇工作的重点应该转移到抓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抓服务方便人民群众、抓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上,过去那种指令性、强制性行政管理模式必须转向引导型、示范型、协调型的服务工作模式,乡镇干部的工作也要由“要”字型转向“帮”字型和“带”字型。
(二)由计划干预型向市场调节型转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主体。加快乡镇职能转变,就是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跳出过去传统的农村工作领导模式和经济运行机制,向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方向转变。
(三)由“全能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转变
在推进乡镇职能转变过程中,对一些不宜由政府承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逐步交由群众或社会中介组织实施,变过去的直接管理经济为间接管理。通过培植市场主体、组建产业协会、完善产业服务体系等方式,加快乡镇角色转换,逐步让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和协会组织担当经济发展的主角,使乡镇工作从大量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实现乡镇政府角色的本位回归。
三、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
(一)建立以服务型为导向的绩效考评机制,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就必须改革压力型的行政体制,使乡镇承担起领导农村社会发展的重任。要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改革压力型体制,建设一种灵活性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级政府相协调、互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新局面,推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扩大公民参与,完善考核机制。加大引入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力度,了解公众需求、征求公众意见,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对乡镇政府的考核重点要突出对“为农服务”绩效的考核,同时乡镇政府应实现决策与执行的法治化、人本化。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帮助乡镇政府查漏补缺,明确责任,提高办事的效率。
(二)改革不合理的财政体制,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供财力支持
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加强县对乡镇财政的监管,逐步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口着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把现行成功的对县乡的财政奖励补助政策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强乡镇财源建设,扶持本地的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尽快解决各地乡镇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增强乡镇政府的财政实力。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严格遵循“权随事走,财由事定”的原则,明确进行县与乡镇政府之间的事权、财权划分,理顺县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关系走向规范化、法治化,实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
(三)建构新型公共服务机制,实行市场、社会与政府的共同治理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报账员;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注性也大大提高,完善农村财务的日常管理也相应的提到日程上来。全面实行农村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有效地促进了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趋势,因此,村级报账员的重要性便日益凸显,对报账员的专业素质及专业要求也不断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且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一、村级报账员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农村,由于经费紧缺,财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农村生活条件环境差,多数会计专业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导致村级财会人员学历较低,缺乏专业业务知识。通过调查统计,只有少数的村会计拥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大多数村财会人员是小学、初中文化,更别提拥有基本的资格证件了,有的老会计甚至不会运用会计科目,不会用借贷记账法登记会计凭证、账簿。票据作为一种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记载着大量的经济信息,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是一种很重要的凭证,但往往在平时的业务当中,不写日期、用途,不签经办人、证明人,甚至未盖单位公章,领导、负责人未审批又都是常有的事;一些报账员为了减少日记账登记的业务量,往往将多份原始单据使用同一编号,造成单据难于查找,从而直接影响报账员与代管会计之间的账务核对工作。
另一方面,一些报账员账面的现金很多,但实际库存现金却很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一些难以处理的应收应付款项,以及那些无法取得正式发票的工程款,这些单据通常被叫作“白单据”,白单据的存在不仅给报账员在资金管理上造成困扰,也影响了其对日常各项业务的有序管理,使本就处于困境的村集体资产管理更是“雪上加霜”。这些现象的产生多是由于村集体经济的严重紧缺,收入来源简单单一,各年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比,总是入不敷出,再加上报账员对财务制度不熟,不能及时了解新的财务政策,无法合理安排与使用单位经费。长此以往,将影响村集体资金、往来款与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不利于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与合理利用。
二、规范村级报账员行为的对策
针对农村报账员在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其在认真执行《会计法》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该:
首先,提高村级报账员业务素质。
高素质的村级报账员,是实施“村账镇管”的基础,必须大力提高村级报账员的素质,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报账员业务水平。村级报账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在现任岗位上无证书的人,要及时组织他们参加区财政部门举办的会计业务培训,限期取得证书。同时,由乡农经站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相关培训,使各村报账员能够共同学习,加强交流。每个报账员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财政部门规定的培训课时,否则不得担任报账员。二是在选拔村级报账员时,要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的行为。村级报账员要由乡镇农经站考察选配,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动。三是建议乡镇与各行政村签订责任状,在对乡镇的年度考核中,增大按时报账工作方面的分值,以督促其及时报账。
其次,报账员在交账前要做好充足准备,逐笔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不重记不漏记,公私分明,不贪污、侵占和挪用集体资金;每次交账前按照收支顺序和用途整理单据,严格检查手续是否齐全,经办人、证明人是否签名,用途是否清楚合理,金额的书写方式是否规范,村委会相关负责人是否审批等;使用统一监制的账簿、票据,杜绝“白条”入账。
再次,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要做到准确无误,坚决抵制暗箱操作行为。由于村级财务开支琐碎凌乱,必须严格管理,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款项拒绝支出;村报账人员应对本村的财务保密,如有外单位或其它人员需要查看的业务,需经村委会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查看;对已入账或已装订的单据,无论对账或查阅,都不可随意抽走单据。若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应取得原开票单位原始凭证存根的复印件,并加盖财务部门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按正常的签批手续报销;对于一些预借款项,应实行备用金制度,当业务发生时,根据实际情况逐笔登记。
最后,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所有开支,一律先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并加盖审核印章后,再由居民委员会负责人审签;乡镇代管会计要坚持原则,严格审核把关,切实提高“门槛”,确保入账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能一劳永逸。乡镇政府及其农村财务报账人员负有保障其正常运转的直接责任,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管理体制,巩固和提高报账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其管理效果,同时也是农村财务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因此,必须完善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配备足够的财务人员,确保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大力支持财务人员的工作,提高单位报账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避免村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辰辰.中国联通新疆分公司财务报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2]武翊.ERP中财务管理系统方案的研究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7.
一、概述
为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高市委农办服务“三农”的工作水平,我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自身实际,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视信息公开与中心工作同等重要,办主任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和督促,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领导、认识、组织、人员四到位。
二是健全制度。为了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我办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保密审查制度》、《年报制度》、《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把政务公开工作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并把部门职责、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和管理权限制成公示版张贴在单位的明显位置,以方便办事人员,缩短办事时间,确保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完善内容。进一步修改与完善了我办《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相关内容,使政务公开工作深入扎实。
四是创新形式。在市委农办门户网站上,开设了“农业农村工作”、“新农村建设”等专栏。同时制作宣传栏,将涉农重要信息在宣传栏上公开。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
我办年共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9条。其中,农业农村工作事实动态信息91条,占70%;政策法规类信息5条,占3.9%;特色农业发展信息5条,占3.9%;涉农项目信息9条,占7%;扶贫开发和劳务信息9条,占7%;三农调研信息4条,占3.1%;其它信息6条,占4.7%。
(二)公开形式
1、政府门户网
市民通过内江市政府门户网站可查阅我办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包括新闻中心、政策法规、特色农业、政务公开、农业项目、扶贫工作、劳务开发等栏目。
2、市委农办政务宣传栏
我办在办公通道上制作了宣传栏,主动宣传机构职能、职责分工、办事流程、涉农政策法规等信息。
3、其它渠道
我办根据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创新载体,丰富平台。通过编印办事指南、信息手册、开辟咨询电话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年未接收到有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收费情况
目前,我办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未实行收费。
五、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年度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和有关的申诉案。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对照市政府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要求来看,目前我们的政务公开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社会各界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知晓面还不够大,部分农民还不太了解政府信息公开系统。
2、公开信息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特别是政策解读、征求意见等非公文类信息的公开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3、单位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人员还要加强培训和学习。
(二)改进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大力宣传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运行情况,引导农民通过各级政府信息公开系统获取自己相关的政府信息。
二是加强人员培训。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我们要对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确保能胜任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涉农收费现状
通过检查,我们发现,各种收费经过多年治理(特别是涉农收费),已基本符合要求,但是也有极个别的单位仍在利用手中职权强行收费、搭车收费、巧立名目收费等,这些行为虽然很个别,也很轻微,但它的负面影响很坏,破坏了党和国家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的关系。在检查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我局都给予了严肃的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教育收费
义务教育收费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我局近几年来的规范整顿,各学校的乱收费行为基本规范,但也存在顶风作案的学校,群众举报连连。在检查中,考虑到有些学校可能会特意将所收费用推迟入帐,或以其他方式蒙混过关,我们采取查帐、调查、走访等相结合方法,从快、从严、从重进行处理。通过我们的检查和调研,教育收费中存在以下问题:
1、超标准收费。国家已明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有个别学校要求学生到指定地点订购计划外教辅材料,为自己创收。
2、超范围收费。有部分学校仍存在超范围收取学生补课费、考试费、寒假作业费、扩大范围收取网络教育费等。
3、只收费不开票或开票不及时。有部分学校收费后不开票据,不入帐或做假帐,部分学校即使开出票据,也要求学生在领取课本时以票据为证交还学校,给调查取证带来困难等。
(二)、民政收费
从调查情况看,民政系统收费主要存在着搭车收费,强行收费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
1、办理结婚证时,除正常9元/证的正常收费外,其余则有强制收费之嫌,收结婚证工本费不开票据,这些问题经我们检查后,现在正在整改。
(三)、计生收费、农产品检验检疫费等部门收费均低于规定标准。
(四)医疗收费
在对乡镇卫生院的检查中,各项收费基本符合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药品价格偏高,有少数药品超过了一倍,甚至数倍。
(五)其他站所收费
在调研、检查中,乡镇其他站所收费基本符合要求,群众反映的问题较少,但土地、城建部门也存乱收费之嫌,经核实,我局对乱收费单位给予了严肃处理。
二、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加大价格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大力宣传有关涉农收费价格政策,让群众都能够详细了解有关涉农收费价格政策的作用和重要意义,让社会各界都来共同监督涉农收费单位的乱收费行为。
(二)严格实行收费公示制度
各涉农收费部门要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将收费标准、收费项目、收费依据、费用减负规定和投诉电话等按照规定形式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强收费的透明度。
(三)强化监管意识,加强调查研究,规范涉农收费。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从上到下,每年春季都将涉农收费专项检查放在很高的高度予以重视,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而真正落到实处的更少,既花了精力,又不能切实从源头上规范涉农收费行为,减轻农民负担。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研究,注重调研,强化物价部门职能,让物价部门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事农业劳动的青壮劳力大量入城,部分地区出现了农田闲置的局面,我国农业农村工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速度不断加快,流转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有序进行,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我国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流转的市场也尚未形成。大部分地区土地流转信息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土地流转双方信息有效对接机制也未形成。土地流转的显示大厅尚未建立,相关的工作人员配备不全。部分地区为了完成流转指标,重复申报流转面积的现象存在,例如将修路、建厂面积等非农业用地都统计为流转面积。流转过程中,乡镇村级政府组织在协调引导、土地调剂、矛盾处理、监督管理方面,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强制、强迫地进行土地流转的现象存在。
2.土地流转中的承包经营户文化素质偏低
农户文化程度的高低对农村土地流转有着重要影响,文化程度越高,吸收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越强。相当一部分土地承包户文化素质不高:以初中、高中文化为主,年龄大多在40-60岁之间。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制约个人经营能力。许多承包户对于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技术接受能力和经营能力不高,重生产、轻营销,重产量、轻品质,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明显不足。农业科技是实现农业梦最重要推动力量,承包经营户文化素质低,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二、土地流转问题形成的原因
1.相关法制不健全
虽然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都对农村土地的性质、用途、流转原则等作出了规定,但还存在政策法规不够明确、部分条款过于陈旧等问题,不能对我国当前农村的土地流转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的进行。
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土地对于农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被视为“衣食父母”,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土地是其“最后的依靠”,农民一般不愿轻易转让土地。目前我国农村还未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当一部分农民也没有参加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已经参保的农户获得的补助也很少,所以农民担心土地转让之后的生计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更不愿意出让土地。
三、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措施
1.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体系
政府应对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尽快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法》,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程序、要求、维权途径等作出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并对现有的《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较为陈旧的条款进行修订,使农村土地流转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在法律中要严格限制农村土地流转的用途,保证流转的土地用于农业,避免在流转过程中挪作他用,这也是保证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依据相关法律,坚持自愿、平等、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对土地进行有序流转,发展形式多样的适度规模经营,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首次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现)。依据法律尽快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帮助农民制定合法的合同样本,并且结合当地土地的基本条件和设施情况,政府引导,鼓励农民互利互换,以解决承包地块不集中、不易实行规模化经营的问题。同时要有效禁止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强迫行为,以保护农民权益不受损,保证土地用途不变,确保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2.开展多种途径对土地承包经营户的培训
对土地承包经营户的农业科技培训形势要多样化:政府要加强投入,可以让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现场指导;可以利用农村夜校,邀请农业专家,进行现场培训,解疑答惑;可以农业科技合作社,有农业科技专家牵头,农民加入,专家指导,农户相互交流,在共同学习中提高农业科技技能;完善农业科技中介的科技培训功能,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加强监管,提高其培训农民科技素养的能力;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加强国际农业技术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培训水平等等。通过这些培训形式,就可以提高土地承包经营户的经营管理能力、产品营销及科学决策水平,指导和鼓励承包户创建品牌,开展粮食产后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拓展利润空间,使其农业生产专业化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现代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生产逐渐实现了机器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人们的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城市人口对优质的生活进行享受的时候,人们对农村的发展现况也提出了要求,对农村发展更加重视。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农村发展来作为保障,因此,要想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一定要对农村、农业和农民进行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同时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才能更好对核心内容进行掌握。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是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更快的发展农村经济,一定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1 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
农村经济管理是指在特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利用市场环境,根据国家的经济方针来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行宏观管理的活动。农村经济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保证更好的对消费过程进行调配,这样能够实现对农村经济的管理。农村经济管理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实现的,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对本地区的经济优势进行发挥,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按照计划对管理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控。
2 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现在,人们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如何建设更好的新农村成为了国家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成为了农村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好必要的管理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农村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1 农村经济管理现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的内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将这些政策落实到实处,能够更好的保证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村经济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农村的物质生产水平,同时也能提高生产效率,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农村经济管理的现况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现在,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同时也出现了极其不平衡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农村经济管理干部队伍素质过低的情况,农村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
2.2 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其中,农村经济管理者在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通常农村经济管理者就是当地的农民,这样会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中出现两种非常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当地的农民作为管理者能够更好对当地的资源进行利用,但是这些人员在知识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限制的,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无法公正的情况。为了更好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管理队伍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是非常重要的,拥有更多的专业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解决在人力资源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实施。
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虽然国家对三农问题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国家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政策不匹配的情况,导致很多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国家在对农村经济进行发展的时候还停留在财政补贴方面,这样就使得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政策,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无法落实的情况。农民在市场竞争方面意识是比较差的,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非常迅速,这样就使得社会生活中很多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对滞后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竞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
3.1 制定完善适应农村的法律法规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在农村问题的解决上除了要以德治国更重要的是要依法治国,完善法律法规来对农民的利益进行法律保障。我国对农业的法律大致有《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等。农村经济管理者需要切实落实法律的相关规定,保证农村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不良的经济情况,这就要求国家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来遏制,而这些农村的经济问题需要农村经济管理者们及时反馈,国家才能及时了解农村的新问题,妥善解决。
3.2 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干部队伍
农村的经济管理离不开一批适应时展,了解时代要求的管理者队伍。他们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领导者,主要进行领导、决策的工作,是统筹安排农村经济工作的核心。这批干部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政治觉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农民耐心细致,这样才可以对下属有示范作用。农村经济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较高的文化素质,还包括对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掌握,特别是与农村、农业、农民相关的经济和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而且农村的干部队伍必须要稳定,要有一套完整的人员流动方案,保证在岗的人员都是有能力能办实事的人。另外,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在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时候要发挥农民群众的力量,多方听取农民意见,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虚心接受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3.3 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制
农村经济管理要面向群众,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就需要一个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农村经济管理归根到底是为农民大众服务的,要接受农民的监督。完善监督体制,既是政治民主的表现,又能及时纠正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能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他们为农村的经济管理献力献策。健全监督体制,能更好的为农民服务,在一方面督促管理干部办好事、办实事,另一方面,为构建服务型的管理模式提供了群众保障。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可以引进信息化的办公模式,信息化的办公模式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通过强大的信息统计系统,制作相应统计表格,便于政务公开。另外,信息化办公能够吸收其它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促进本地的经济管理更上一层楼。
4 结束语
现代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同时在管理体制方面也要进行健全,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将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进行明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