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美术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语文 创新能力 兴趣
语文课早已在各级各类学校普及。语言文学作为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生活中、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更加可以张显它的无穷魅力。同志在第三届全教会上也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离不开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课堂为阵地,以新课标为指导,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操练厂。
一、激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及语言文化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乐此不疲。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如在教学内容“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时,课题的设计我利用了美术知识将课题设计成“爱”的字形,赋予儿童趣味,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运用音乐学科特点制作了幻灯片课件,播放了一小段音乐,如“烛光里的妈妈”还有“感恩的心”等等,这样的这样的情境使抽象、费解、空洞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浅显易懂,既使课堂学习气氛变得轻松,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继续引导学生,“你能说说爸爸妈妈爱你的事吗?”这时同学们通过情境的熏陶,滔滔不绝的说着自己的故事。不需要给学生限定什么样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素材,配上孩子们喜欢的音乐,让学生在想象、兴趣中培养创新能力。最后,整堂课的效果令人难以想象,学生的表达能力等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表达时赋有创新性。
二、营造民主宽松氛围,树求新、求异观点,提供创新的土壤。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创新就是要求异,不要雷同。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积极和谐、探索创造的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都能愉悦、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就是成功。在教学中不要难倒他们,更不要吓倒他们,我们不能只讲系统的理论课程,只讲“怎么做”而不讲“为什么”。我们要为他们扫清创新活动中所有的障碍,让他们没有任何压力,全身心投入创造活动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而要保护学生的创造勇气和创新精神,着力引导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大胆的设想和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三、设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切新的东西都是从“疑”字开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也是从对苹果落地的疑问开始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巧妙地设疑,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留给学生多一点的创造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统一问题。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告诉每一位老师:只有善于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创新性活动。积极思维源于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特点重视指导,处理好讲解与实践的关系。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导,这样易于学生克服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不断体会知识点,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与决心。在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现教学互动效果,启动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思考,让其创新思维不断地开发。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特别好动。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说一说、学一学、动一动、画一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启发小学生的思维,剖析作品的外在因素,深入挖掘作品的内在价值,达到开阔小学生艺术视野、提高艺术素养的目的。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绘画想象力和创造力,让美术课真正给学生带来美好和快乐!
1 创设多媒体情境,构建精彩课堂
故事导入,启发想象 导入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故事情节曲折、刺激、趣味性强,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听故事时,学生会竖起耳朵认真听。小学美术课中有许多内容都能与故事紧密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轶事、作品的内容传说都是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还有美术史、美术常识、神话传说和其他相关书籍等也都是很多故事。只要教师善于收集故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课堂就会生机勃勃。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喜欢听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一年级学生不仅喜爱听故事,也喜爱讲故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能够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
如教学“太阳和月亮静物画”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太阳和月亮的主题故事:太阳公公刚刚从西边落下,月亮婆婆就匆忙地从东边升起来了,照亮了万物,照亮了花瓣,显得花儿更加的娇美。故事里把太阳和月亮都进行了拟人化处理。故事中说太阳是老公公,说不定是个英俊的小伙子,或者是警察叔叔呢;而那害羞的月亮,也许是一位漂亮的公主呢!学生都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教师提问:你笔下会出现什么样的太阳和月亮啊?学生顿时争先恐后地回答,他们思维敏捷,有的说,我的太阳是一位教师,他在给月亮上课;有的说,我的月亮是一位医生,它正在生病的月亮姐姐治病呢……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教师趁势引导,你能不能拿起手中的画笔把你心中的太阳和月亮画下来呀?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要画下来的想法,兴趣顿时倍增,课堂气氛活跃,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水到渠成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1]。
图片欣赏,活力无限 多媒体色彩绚丽、画面清晰,把学生引入一个奇思妙想的世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多思乐学的兴趣,使美术教学“活”起来,使课堂“动”起来。多媒体里的图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教师拥有一台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就很容易了。图片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美术的艺术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想象力表现偏弱。教学一年级美术欣赏课时,由于课本上的图片、资料都比较少,导致许多美术教师都不愿上美术欣赏课。有时即使是上课,也只是粗略地让学生自己浏览一番,或者教师干脆不上美术欣赏课,学生就很难理解欣赏课所学的美术内容。而利用电脑把美术欣赏课图片下载制成课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的生活情境,丰富了学生的美术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利用热情洋溢的导语,凭借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高涨情绪和作画欲望,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教学欣赏课汽车设计艺术时,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汽车图片,深刻理解了汽车的种类和不同功能,以及汽车的文化背景。学生可以欣赏汽车的外形、颜色,学生受到启迪,产生创作愿望,真正达到“如鱼得水,融会贯通”的学习境界[2]。
2 营造多媒体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巧用投影,化难为易 投影片画面简洁、清晰,并且保存时间比较长,制作携带也特别方便。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感性经验。而投影片能营造氛围,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突出了教师的角色地位,改善了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小学美术课需要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在做做、画画、捏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各种能力。
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演示示范,效果比较直观,特别是一年级的“生活中的基本形”教学时。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上海浦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说一说那些建筑物是由哪些基本形组成的。教师每一个示范过程都展现在大屏幕上,学生能够清晰看清单形拼图的方法,认识各种形状,了解生活中的物体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而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基本形,让学生任意组合成各种物体或拼出图案,让学生充分想象。这么漂亮的组合,让学生用擅长的表现手法,画画想象中的基本形,完成作品。让学生肯学、乐学,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把课堂教学向横向与纵向延伸,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妙用音乐,陶冶情操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术是形象的艺术,它们都有一定的思想感情。美术与音乐都能够净化小学生的心灵,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在一年级美术课堂中使用恰当的音乐,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小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情感体验,寓教于乐、生动形象。当学生陶醉在音乐的氛围中,伴随着活跃的想象、强烈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水融、陶冶情操。
如在教学“蝶儿飞飞”一课时,教师播放了精美的蝴蝶标本图案,播放优美的《梁祝》音乐,可以创设出真实的环境氛围,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直观感受诱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从而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背景音乐可以为学生营造出灵感迸发的空间和芬芳的艺术氛围。蝶儿飞舞,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在身边,只要勤动脑、多动手,就能创造生活中的美。学生精神得到充实,视野得到愉悦,情感得到升华。
3 结语
总之,在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艺术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绽放精彩。
参考文献
[1]田学成.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得与失[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101-102.
欣赏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0—0039—01
美术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能力及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更好地开展美术欣赏教学呢?
一、小学生的美术欣赏习惯和欣赏特点
美术欣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通过观察、感觉和想象等获得审美体验的情感活动。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下面,笔者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出发分析一下小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点。其一,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通常是根据自身的生活常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判断,对那些反映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为自己的范本。反之,他们很难认同陌生的绘画内容。如,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及高楼大厦等司空见惯,他们往往难以感受到表现农村低矮的房子、田间地头的劳作等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其二,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凭自己的第一印象来看待作品,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随意性较大。其在观察作品时,或许只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仔细琢磨、用心推敲。其三,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过于注重整体而忽视细节。如,低年级学生在欣赏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致忽视了其中手帕的存在,变成了单纯地看花纹。中、高年级学生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如,四年级的学生在欣赏工艺作品中的刺绣时,很多学生会把刺绣作品当做绘画来看待。其四,强烈的色彩刺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画中蓝蓝的天、红红的花及黄澄澄的果实,这些色彩鲜明的事物使他们的内心充满喜悦。如果教师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学生的面前,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从而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低年级的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生活周边的美好事物。如,《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虽然某些表达不符合常理,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此外,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学生喜爱。中年级的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一些优秀美术作品,以培养学生热爱美术艺术的情感。如,《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欣赏一些贴近生活、能使其理解和接受的中国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
1.专题欣赏。专题欣赏是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和组织形式之一,它是指在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如,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一课中,教材提供了十幅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图片。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区别。最后,形象生动地讲述中国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在专题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也可在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鼓励他们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关键词:小学美术;个性化;培养策略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仔细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爱上美术语言。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美术、发现生活中的美术,是他们学习的关注点。小学美术教师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认识美术语言,了解如何用美术的角度看待世界。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认识美术、熟悉美术,让学生在探究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同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展开分析、思考,进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1]。
一、小学美术教学情况
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美,而且要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表达对美术作品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毕业,他们往往需要学会用美术的角度认识美术,了解与美术有关的基础知识。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采用模仿美术作品、鉴赏美术作品、感受美术作品的策略,鼓励一年级的小学生自主完成部分美术作品鉴赏的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对美术问题和基础知识较为熟悉,那么他们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就会有所加强。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透过美术作品看本质,勇于发现美术作品的美。现有的小学美术教学工作需要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思考现有的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为学生营造更和谐的学习环境,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新的美术教育理念使小学美术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特别是提高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教师应利用新颖的教育模式创设美术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美术知识,增强美术学习的自信心。目前,部分教师利用网络教学、翻转课堂、分组合作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讲解教学重难点,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但是,仍有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难以充分地训练自身的审美思维。因此,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做好美术教育的衔接工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创造美,进而促使学生养成乐于学习美术的习惯。
1.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倾向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美术赏析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习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教学工具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应该做好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知识,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如,在动漫形象设计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5~8分钟视频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动漫形象的特征,并总结美术作品鉴赏的角度、技巧问题。在引导学生欣赏动漫形象的有关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看有关动漫制作原理的视频,让学生走进动漫世界,发现动漫作品中独特的美。教师要做好幼小美术教育的衔接工作,特别要从学生的角度探索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发现的事物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动漫形象的设计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动漫中人物、景色、事物等形象的美,绘制自己眼中的动漫人物,以此激发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欲望。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眼中夸张、幽默的动漫形象。由此可知,在面对审美对象时,教师要从学生的不同特点入手启发学生,并以此实现教育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审美需求。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个性[2]。
2.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思维
在幼小衔接期,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术。小学生接触的生活、学习、社会知识有限,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世界,拓展学生的美术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自身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并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购物常识,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美术的认识。如,在《快乐的家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析家园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家园对于每个人的意义”的故事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家园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赋予美术作品特定的意义。学生在学习时会发现家园美术作品的构造,并了解美术手工作品的设计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颜色对家园美术作品的影响,进而增强作品中颜色的感染力。在自主区分不同颜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手工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提高美术学习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购买制作家园美术作品的材料,进而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房屋建造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美术学习不仅掌握了部分生活知识,而且了解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化特征,学生设计、制作的家园手工作品也是不同的,其个性化思维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3.创设美术微课教学情境,营造个性化课堂氛围
教师在上微课时可以创设美术课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如,在人物形象美术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人物的特征,在创作半人像时重点描绘人物的面部、衣服、眼神等。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微课理解描绘人物形象的思路,再创作人物形象,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美术画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画像是如何创作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赋予美术作品特定的意义。学生在学习时会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厘清美术作品的设计思路。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颜色对美术作品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提高学品中颜色的感染力。在自主区分不同颜色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造型的绘制方法、人物形象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提高了审美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备绘画材料,进而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与人物形象绘制相关的工具[3]。学生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美术学习,不仅掌握了美术知识,而且了解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在动手创作人物形象作品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就会建立起对美术知识的形象思维。教师通过微课教学情境的有效构建,可以营造个性化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摆脱以往单一作画模式的束缚。该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顺应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
4.结合纸工教学,张扬学生的个性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结合现有的纸工特色教学工具,制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策略,激发学生对纸工制作的求知欲。在实际的纸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上,让学生从构建纸工制作的思路开始,进入深入理解的学习,使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如,在制作“大嘴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制作嘴巴形状折纸的大致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制作“大嘴折”的基本思路。学生在思考生活中嘴的形象时,会自觉地思考人物嘴巴的特征,确立对纸工作品的认知。学生在上课前应了解折纸、剪贴艺术等基本的美术知识,完成预习,从而提高课堂上纸工制作的效率。教师可以设定具有一定难度的口纸师傅的制作技巧,让学生协助,通过视频学习口纸师傅的制作步骤。在学生制作纸工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阶段思考制作层次,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设置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找到制作纸工作品的要点。学生在思考如何描绘嘴巴形状的过程中增强了想象力,制作作品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在掌握嘴巴的颜色、形状、折纸顺序的关系后,可以理解嘴巴形状折纸制作方法的不同,加深对纸工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思路,说明自己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还可以让学生写一个关于嘴巴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对不同学生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特定的训练,鼓励学生并使其巩固所学知识,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5.结合美术作品故事背景,强化学生个性化情感体验
在小学美术课上,小学生对课堂导入时的美术故事往往很感兴趣,乐于发现故事中的美术知识。学生对于新颖的美术教育形式具有探索欲望,教师通过自主的美术教育探索,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在挖掘美术故事背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特定的教学工具,让学生分组完成对美术故事背景的探索。教学个性和特色是吸引学生的一大重点,教师要想提高美术教学的影响力,就必须积极分析当前美术教学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教学设计目标。如,在梅花作品的赏析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结构丰富、内容突出的美术多媒体视频,增强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加深对中国画工具、材料的认识,并让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教师要在多媒体视频设计中讲授传统的画梅技法,并让学生学会赏析梅的表现技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梅花的生长习性,让学生分析梅花的造型特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花朵代表的含义。在分析美术作品故事背景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个性化情感体验。
结语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美术知识,并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学生通过阶段练习,可以建立对美术作品的形象思维,逐步提高自身的美术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红,陆如萍.个性化培养: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J].中小学管理,2019(1):21-24.
[2]崔学英.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化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214-215.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个性培养 素质教育
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强对美育的重视,美术教育的发展态势日趋良好。但在发展中,一些问题也显露了出来,尤以美术教育观念为问题之根本。旧的美术教育观念一般走两个极端:一种是一味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文化课教育而忽视美术教育;一种是片面追求美术专业技术的培养,只重视美术教育而忽略文化课教育。这两种美术教育观依然存在于我国的大多数学校。21世纪是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着力发展素质教育。小学美术教育是孩子认识和学习美术的起点,我们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尤其是启蒙性质的美术教育,它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培养画家或专业美术从业者,而是面对所有学生的普及性的美育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个性思维和审美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小学的美术教育又有不同于中学美术教育之处,在中学阶段,美术教育开始传授学生绘画技法,向学生介绍美术史论知识,让学生对于绘画、雕塑等各类美术形式有更加深入和综合的了解,是一种常识教育。但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起点,它的任务是启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趣味,开发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在这些任务完成的同时,去发现那些表现出美术天分的孩子。
一、化被动为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写到“: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中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深层次、浅层次等);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的一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最终成果起决定性作用。如:有的孩子在开始学习时并不善于绘画,但他既不找教师指导,也不向同学请教,而是找同学代替他画。再如:有的学生学习画水粉画的时候,不去自己探索如何调配颜料,而是直接用别人调好的,当问及他为什么不自己试试时,学生会说“:自己不太会调,又怕比别人慢,就直接用别人调好的来画了。”
二、兴趣产生创造力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师无一例外地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全心全意投入到美术的学习当中去,但在实际教学里,多数学生对自己的美术天分并不很有信心,他们把美术学习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为此,教师们要尽量把美术课变成学生想学的、爱学的科目,或者说,把学习美术变为学生的内在学习行为。这就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实现。学美术本就应是一件快乐的事,要让学生喜欢学美术,就要让他们在学美术时体会快乐,不把学美术当成一种负担。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当学生对美术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学生自然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在小学生的眼里,看到的所有事物都像出在童话王国里一样,一切都充满了神奇并且富有梦幻色彩。所以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也经常充满着大胆的想象与个性的表现。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被技法和风格所束缚,常常不能理解学生的画作,这时就要求教师走进学生内心,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世界。肯定和鼓励是创造力充分发挥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创作中只要有创新,教师就应给予鼓励,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张扬学生的个性天赋在小学美术的学习中,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一定会受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之外,更应该注意的是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当今的美术教育应该是多元的,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观察,去体验生活,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能力。小学的美术学习重在接受美学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掌握技法。在教学完成后,学生如果具有了独立思考、个性表达的能力,就标志着美术教学的成功。我们要认识到,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教育的对象并不一定要成为美术专业从业者,所以我们对学生不应实施专业的美术教育,而是要传授给学生创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为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 美术; 教师。
不言而喻,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而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然而,很多农村家长及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却这样认为: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绘画,学会绘画。其实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绘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既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陶冶他们的高尚人格。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美术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理念就是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 40 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认识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中小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及他们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会缺乏审美意识的培养,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则会视上美术课为他们学习语文等文化课的羁绊。
二、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只是对教材内容做简单复述,机械地去执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而没有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得更有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太过单一,难以使学生真正从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内容具体分为“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设计·应用”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造型·表现”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美术老师要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 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主要是加强师资培训。培训的目的旨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拓宽加深专业知识,了解教学改革动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与此同时,要做好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抓好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带教工作,使他们更快成长。要多开展教学评优活动,搭好舞台,帮助教师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能力,包括教材分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表达能力、使用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等。
四、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教师仅仅依靠教材而不考虑农村实际情况的现象,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农村的美术教学,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的、地方特色的美术课。例如: 野外写生、萝卜雕刻、泥塑、剪纸、折叠、麦草手工艺术、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美术学习的教学资源。
总之,作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农村新课程的特点,不断探索、钻研、思考,改善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这是时代对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孙飞。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观念问题及其出路[J]。 内蒙古教育,2010( 14)。
(一)社会实践流程篇
7月中旬,蓬勃志愿者协会实地走访了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新胜村委员会及其新胜小学,确立了假期社会实践的地点和内容。同时,我们还选择了服装城,哈平路,中央大街等地一些交通现状比较繁华的地带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的考察。并且,我们在答辩的过程中确立了这三个地点作为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的宣讲地点和调研地点。
7月10日至24日,协会组织编写了交通安全知识手册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顺利完成了社会实践的准备工作,包括志愿者的筛选以及宣讲人员和调研人员的培训。
由于准备比较充分,社会实践志愿者团队提前一天出发。7月25日,我们把团队分为几个小组,到哈市一些交通繁华的地带进行交通现状实景拍摄、取材。
7月26日,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分为三组,第一组走进新胜村,首先走访当地的村民,了解他们以及他们孩子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和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宣传此次社会实践,为接下来的宣讲活动做准备。第二组走进服装城附近的街区拍摄交通车辆违规和行人横穿马路、跨越护栏的现象,同时,在该地区发放《交通安全手册》150册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100卷第三组为交通安全知识教研组,他们专门负责以后几天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讲座的准备工作与完善工作。
7月28日,团队所有成员走进了新胜村,开始了一整天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在新胜村我们为这里的中小学生做了三次讲座(分别为交通事故预防与急救常识课,交通安全常识课与现代交通工具认识课)和一次“我心中的汽车”绘画美术课以及交通安全意识调查。
7月29日,团队走进中央大街实践地,发放交通安全手册,深得市民的好评和认可。
7月30日,将前段时间实践中整理的交通安全宣传材料以及“心中常绿红绿灯,文明交通伴我行”宣传条幅带到哈平路进行宣传,同时进行“文明交通,珍爱生命”的签名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此次签名活动为我们的社会实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交通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篇
团队最初调查的地方是黑龙江大学至服装城路段,此路段正在进行惠民的地铁工程建设,交通比较繁忙,车辆、行人都比较多,交通秩序比较混乱。此路段违规停车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车辆甚至停在禁止零时或者长时停车的十字交叉路口的道路上,显然他们对交通法律法规了解并不多,或者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调查的过程中仅仅三十分钟一个十字交叉路口就有七八次不同程度的车辆违规现象,甚至有的车辆在禁止掉头的路段掉头。为了构建安全、快速、平稳的城市交通,我认为光靠交通警察的督察,交通现状也是难以改善的,还要全名提高司机的法律法规意识。
然而,团队调查发现,在电子大厦的周围,本来有人行横道,只需从电子大厦向前走过几分钟就可通过人行横道,但是许多市民却选择了从横穿马路、翻越护栏,在护栏的一侧,车辆高速行驶,极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一些市民还抱着自己的孩子翻越护栏,我想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吗?这让我们志愿者感觉非常的担忧。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中小学生横穿马路与翻越护栏的现象也频频发生。根据调查一些横穿公路的中小学生,他们知道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差,究其原因还是没有一个好的交通环境来引导他们。一些老年人也有横穿公路、翻越护栏,通过抽样调查,他们大多不了解交通安全知识,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横穿公路知识为了方便,但是忽略了生命安全。从未成年人到老年人,都有横穿公路、翻越护栏的现象,他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大多数未成年人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接受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同时,他们对现在交通安全现状也不太满意,希望得到改善。
对于中年人来说,大多数对交通安全知识都有了解,但是除了司机外,其他人对交通法律法规了解的不够全面,大多数是一知半解。更有甚者,有些市民竟然不了解交通灯的含义,这让我们志愿者很疑惑,可能是以前的交通安全教育缺失。而许多市民了解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却同样不顾及交通事故的危及,横穿公路、翻越护栏。而且,许多人了解交通法律法规,但是他们却不遵守交通规则,有明知故犯的嫌疑,许多人都是等到发生交通事故才后悔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许多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却不遵守交通规则,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为了构建安全、平稳、快捷、和谐的交通,我们应该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了解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交通安全教育的课程,没有系统的教育,为此我们提出在中小学校进行交通安全极教育,加深中小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在交通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成年人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和宣传是最困难的,以成年人为宣讲对象很难起到好的效果。通过此次实践,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教育中小学生来带动成年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如果小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如果由子女来提醒其父母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这样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通过他们来影响更多的人,这就是我们实践所得出的“小手牵大手”的含义。
针对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特点,容易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我们应该探索出一套适宜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的方案,在中小学开交通安全教育的课程。拓展中小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不仅仅只学到语文、数学,只培养小学生的语言逻辑与逻辑思维能力,还接触交通范畴,托扎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我认为中小学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交通事故发生率减少,这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
此次实践,我们还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尽管他们了解不少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只是停留在说与了解的程度上,并没有形成较强的交通安全意识。因此,在以后的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意交通安全知识“实习”。例如,让中小学生在道路上认识交通标志,带领他们正确过马路。另外,我们还没有发现有专门针对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研究和课程教育的教案。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编写了针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手册》,并且在社会实践当中,我们不断完善《交通安全手册》,为以后进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做铺垫。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没有许多经验总结也没有专门的课程,我们也没有专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以及接受能力,我们需要在实践当中探索,在实践中求进步。在此次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在中小学校进行专门的交通安全课程有一些比较切合实际,学校没有相应的课程,有没专门的教师,只有日常的教育,而且成效并不明显。然而,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体,我们也没有太多时间,长期放在交通安全教育与宣传的研究上,我们只有靠一届一届的学生志愿者传承。所以,我们在中小学校进行的交通安全教育,以“讲座式教育”和调研的教育方式才有一定得可行性。在我看来,所谓交通安全“讲座式教育”就是我们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体在一定得时间间隔里为同一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同时了解他们在各个阶段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程度,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改善教育模式。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明白了在以前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种种教育方式行不通的原因,我们不能把课程设置的太深奥,孩子们难以理解,取不到好的效果,而且,他们也会对课程失去兴趣。我们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时候应该编写一些图文并茂的的教材,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使它们理解的教育方案,我想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说我们要充分理解小学生,充分掌握交通安全知识我们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美术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学习美术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认识到美术的魅力与内涵,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
关键词:
多媒体;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1引言
美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其审美能力,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想象力较为丰富,对美术教学很感兴趣。将多媒体引入美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有利于提高美术教学直观性
美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都需要视觉支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直观性,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让美术欣赏的吸引力大大提高。以多媒体去优化美术教学过程,更能凸显美术学科的特点,让美术符号转变成为可感知的形象,给学生更为直观的美术学习感受。
有利于提升美术教学的联想性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美术教学不再是组织学生机械绘画的学科,而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利用多媒体实施美术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去联想、去创作,为美术作品添加活力。如在组织学生做环保主题的海报时,先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丰富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联想到更多素材,能够积极投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去。
有利于美术教学增强情感度
美术艺术是离不开情感的,每一个美术作品都是创作者个人情感的一种艺术化表达。艺术作品中的每一个线条、每一种色彩与每一个形象的选择与创造,都与情感密切相关。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借助实物投影、音乐播放与图片展示等多种途径渲染真实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得以调动,促进美术学习兴奋度的提高。多媒体技术是让美术学习环境变得优雅与浪漫的先进科学技术。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能够更快地找到美术学习的兴致,体会美术学习的情趣。随着美术教学活动情感度的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快乐度就会提升,美术学科的各项教育功能才能全面发挥。
3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中小学生学习自率性和自控能力不强,在学习中很难保证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美术学习中也是如此,大部分学生虽然感到美术学科有趣味,但如果要求其认真听讲,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很多学生会出现逆反心理,开始厌恶美术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导入课程,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绘画技能或者需要了解的美术常识改编成小故事,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内容制作成动画或视频,动态地、形象地教授给学生。这样对中小学生来说,美术学习就从书面的平面化变成多媒体上的动态化、立体化,所学习的内容也会更加具备吸引力。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创新美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美术创作也需要依托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为了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创新,完成更具个人魅力和特色的美术作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授完相关知识技能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当堂完成美术作品,并展示给其他学生,互相评改、共同提升。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融入自身的情感,让他人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感受到其中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美术创作中很可能出现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况,教师要注意不能直接否定学生,要看到学生的每一幅美术作品都是其精神世界的折射,多鼓励学生的创作精神。如在开展美术欣赏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需要欣赏的美术作品,并详细地向学生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后世对这些美术作品的评价。在讲解完这些内容之后,可以鼓励学生针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美术教师要肯定每位学生在看待同一美术作品时也会出现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欢迎学生走到台前,利用多媒体来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诸如“郊游”“亲情”等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出美术作品,并利用多媒体来创设网上艺术展,展出学生的作品。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创新,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学生才能够在美术学习和创造中融入更多的个人情感,展现个人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
利用多媒体拓展教学内容
美术学科所包含的范围广泛,而且美术作品涉及的创作背景、作品内涵也丰富多样。因此,可以说在美术教学中,每节课能够传授给学生的内容是十分多样的,这些都需要教师更加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提升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让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提供给学生更多美术知识技能。而多媒体可以更为形象地展示美术作品,将教师需要讲授的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课件,利用多媒体播放,配合课件内容来讲解知识。特别是一些绘画技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态、形象地进行展示,克服用语言描述不清的弊端,让学生通过欣赏多媒体,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绘画技巧。针对教材中对美术作品、艺术家介绍较少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相关内容,通过多媒体当堂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如齐白石先生的美术作品在我国艺术界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向学生介绍他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重点展示齐白石先生所画的鱼虾虫蟹,体会其笔墨的雄浑滋润、创作意境的淳厚朴实。教师可以通过齐白石先生的代表作在多媒体上的展示,让学生在欣赏中找出特点,感悟齐白石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这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更多地展示同一艺术家的美术作品,或者同一类型的美术作品,拓展教学内容,提升课堂容量,让学生在欣赏与比较中体会每一幅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并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
利用多媒体提供实践机会
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其日常的练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更多实践的机会,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水平。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讲解几个知识点之后,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点归纳出来,提出问题,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说出答案,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直接将自己学到的美术知识技能通过描写、绘画等展示出来。在课后练习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手绘板来绘画,也可以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制作成PPT,在下节课集中展示。如在教学水墨画的绘画技巧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绘画出自己喜爱的内容,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接受其他学生的评价,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机会,让其用自己掌握的美术技能设计宣传海报,并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设计成果。
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造型能力与表现能力,是美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再现学生的真实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与表现能力。自由表现与大胆创新是美术艺术的特点,也是美术艺术的热情来源。强化中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感受和体验,是运用美术教学手段的目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收集美术教育资源,结合这些资源制作美术教学课件,开展形象、灵活的美术教学活动。比如在简笔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中小学生的生活中选取一些简笔画学习素材,像“可爱的鸟儿”“春天的花”“多彩的鱼”等。在课堂中,为了加强学生的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这些动物的声音、动画与视频,展示植物的图片与纪录片,给学生创造一个五彩缤纷、声像并存的美术学习情境。这些情境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服务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可静可动,能够给学生的美术造型提供灵感。在美术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形、色、机理与空间等不同的美术创作手法,描绘主体造型也随之成为美术学习的重要内容。利用美术创作的方法去表现个人所见、所想之事物,是学生构思能力与创造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打造空灵的美术学习环境,让学生多与美术艺术作品互动。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的美术作品去分析作品中应用线条、色彩、空间与明暗等造型手法的巧妙之处,能够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艺术感知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创新、拓展创作思路,同时提供给学生美术实践的机会,以更顺利地落实美术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素养,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令晓君.对多媒体美术教学课件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7):168.
[2]王强.美术教学中影响学生兴趣的因素分析与利用[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8(9):45-46.
[3]赵宏云.浅谈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131-132.
我校美术教师康世着同志从1987年至今始终工作在美术教学第一线,不断地设计教研课题,进行美术课堂 教学的改革实验,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概括归纳如下:
一、吃透教材,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普及美术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双基任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鉴于它的重要性,康世着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课 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优化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对美育的要求。
首先,他把教材按美术的类别进行归类,并按着内容的特点划分时间表,使重新编排的教材整体脉络清晰 ;然后在每一个整块类别中确定一个教研课题,归零为整。一个课题下来,学生就可以通过一点明白一片。
1987年康世着确立了小学高段年级以创作为主带动双基的新思路。即每一节课都根据课时内容提出几个创 作题目,让学生根据这些题目展开想象。因为是几个而不是一个题目,所以不同素质和能力的学生都有选择的 方向。这样就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达到了100%的教学成功率。
他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范例和教师事先组织展示的佳作,使学生明白这些不同的 作品都同属于一类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艺术作品多样性的概念。其次,他用“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没有压力,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他认 为,教师的导主要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工具使用等,以此实现以创作带双基的目的。学生在欣赏当中, 相互交流,一般来说很快就能产生创作意图。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作画,教师加以指导,教学 效果好。经过两年的实验,他教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完成作业既快又顺利,无需老师过多的讲解就能完成任务 。
在低年级中康世着进行了智力和能力促进实验。他把美术和电教相结合,美术同音乐相结合,音乐和电教 融进美术课堂的做法,儿童喜闻乐见,因此教学效果好。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他把一些学生需要的资 料画成挂图、幻灯片,制成录像带,展示或放给学生看。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了作 画意图和情绪。为了产生愉快教育的效果,他还根据不同内容采取手势法、口诀法、谜语法、连环漫画法等多 种方法因势利导进行教学,使学生自始至终处在听、看、说、动、愉快中,施展着自己的智能,锻炼着自己的 智能,提高着自己的智能。在他的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位向导,帮助学生解决知识和能力方面出现的困难,使 学生顺利产生构思构图,进入创作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