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

第1篇: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小学生、体育课、经常、兴趣

评价一名小学体育教师的优秀有否,并不多看这么教师每节课讲了多少关于体育的知识,而是看这名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带动了多少小学生去锻炼、去学习体育课程。在小学校园里,大多数学生最渴望也最喜欢的课程就是体育课,因为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活泼爱动的时间段,因此,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合理的利用此优势,必定会让每节小学体育课都成为最精彩的课程。以下是我最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做出的简要论述,愿与读者共同探讨:

一、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同时也是某人对某事物带有的趋向性的一种心理特征。人的本性就算好动,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正是处于一生中最好动、最爱玩的阶段,那么从这一特征入手,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掌握学生们的迫切愿望以及强烈的要求,鞭策和鼓励其成效便是可想而知的。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不但要向学生讲明体育课程学习的目的,还要把身体锻炼、文化学习适当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是强身健体的,对以后生活中会有很大的作用,以此来激发学生浓厚的体育课学习兴趣。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要想做到在体育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在崇尚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今天,在学习新授课的内容时,教师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尤其是用兴趣引导教学时,不能仅仅为了学生的兴趣而开展教学,教师要有目的的开展体育运动,以发展学生的某种体育技能,引导学生的体育兴趣,尤其是引导学生的体育生理兴趣,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 对你所教的项目产生兴趣,而不是放任学生的兴趣。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要求,把体育教学的效果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上,充分体现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相结合的原则,这样就使的课堂上主体与主导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与学生们融入到一起,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活泼自由地进行体育学习、锻炼、训练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处理好关系、爱护学生,把全部的爱心献给学生们,这样才能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才能懂得尊重老师、亲近老师。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这并不是学生的错,究其根本应该是我们教师本身做得不够到位,要使体育教学更有效,最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的心吸引过来,使学生乐在其中。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间形成很好的默契,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学习,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四、要认真钻研教材,灵活机制运用体育教材

首先,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最重要的是把教材研究彻底,钻研透彻,不仅要领会教材的精华要素,还要全面地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从而在教学中传授知识给学生们,合理灵活的运用教材由浅入深、左右逢源,从而达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的效果。

其次,在小学课上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人到课堂心未到”,这正是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差,所以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我们教师要灵活机制的运动体育教材,例如:在课前可以让学生们猜谜语的方法而引进体育课,这样以来,不但可以让学生的集中注意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五、加强体育基础理论教育,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的理解

目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理论课安排的很少,通常是遇到雨雪天气才会安排室内课,并且体育室内课其实说白了就是让学生们去上自习,因为我们认为体育课在室内根本没有内容可讲,其实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其次,这种现象也会误导学生对体育产生不全面的理解,只要提到体育,第一反应就是打打球,跑跑步,做游戏,甚至会误以为体育就是那些学习不好的人才从事的工作。这种现象只能说明我们教师没有把体育真正的含义和体育的重要价值传授给学生们,那么怎能才能使学生对体育课有真正的理解并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呢?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向学生讲授现代体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使他们对体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了解,使他们真正的明白体育的含义和重要性,让每个小学生都知道体育能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强健的身体,与此同时,要让学生们掌握锻炼身体的最基本的理论方法,从而激发他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参与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六、总结

总之,小学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科目,是贯彻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方向。小学生正是处于的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长发育状况与体质的好坏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小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全面了解学生们的身体状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锻炼措施,以此来促进小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进而保持更好的状态去学习小学生的其它课程,争取让每位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第2篇: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兴趣培养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感兴趣,能够让他们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能更好地熟练课堂上所学的技术动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本文论述一下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一、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针对初中生活泼好动,竞争意识强烈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拔河比赛,把全班同学分为两队,在竞争意识的促进下,学生都会使出全身的力气,劲往一处使来争取最后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了发挥,既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二、激励性的评价方式

初中学生争强好胜,都希望得到教师和父母的鼓励和

表扬;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该鼓励就鼓励,该表扬就表扬,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信心,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体育教学。

三、制定适度的教学任务

适度教学任务的制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任务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消极

的影响。在制定教学任务时要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的趣味。对不同的教学项目采取不同的形式、手段,不断地创新方法能使他们兴趣饱满。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投射篮球时不屈腕会出现什么情况,助跑跳远时为什么总不能踏准板,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一种情境中,学生边练习边思考,在练习中寻找答案,这样不仅会促进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发展,而且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快乐的情绪体验,能不断提

高教学效率。

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兴趣培养是一个教学重点,教师

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把体育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采取多

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积极踊跃地

参加体育锻炼。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多给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享受快乐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第3篇: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1.从实际出发,端正教学态度。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老师、学生、家长中的多数认为只要是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必考课成绩好,体育成绩好不好没关系。因此有的体育教师自暴自弃,上课不认真,采取放羊式的教学。而学生呢,觉得体育课不重要,又枯燥无味,他们认为与其上这样的体育课,倒不如多学习学习,对自己将来升学还有好处。有的学校以缺乏体育教师为借口,少开甚至不开设体育课。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体育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不规范的状态。因此,本人认为,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态度,摒弃世俗偏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作正面引导,向他们讲述体育课的重要性,同时要争取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支持,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增大体育教学的投入。另外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认真组织教学,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

2.突出学科特点,优化教学过程。

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必须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它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教会学生有用的知识、技能。也就是说必须教会学生一定的运动技术、健身方法及健康知识,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在适度的“苦”和“累”中达到身心愉悦,不断进步、树立自信心、体验运动的乐趣,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身体活动和玩玩游戏。同时,在重视运动技术的学习时还必须避免用过去训练运动员的方法来教技术,不要过于追求技术的细节,必尽我们的目的是增进健康,我们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有层次,必须有传授运动技术和锻炼的程序与效果,即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展示、比赛、评价、常规、掌握运动原理和方法。

3.正确的示范与清楚的讲解。

体育课与其它课不同,课堂上必须有示范。体育课的示范就如同数学课中的例题一样,必不可少,甚至重要性更大。因为体育运动的关键就是模仿,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技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模仿,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因此做好示范,确保示范动作的正确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示范能力。讲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信息的核心教学法,讲解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吻合,语言简单扼要,使讲解既精练形象生动,又能突出重点,有条不紊。如何用好讲解时的语言,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体育项目的理解程度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工具,教师要学会运用语言的快慢、高低、轻重、缓急、语言的抑扬顿挫顿挫,在讲解技术动用要领时或清脆有力,或深沉浑厚(同时要通俗易懂),且具有平易近人之感。形象生动的语言给人一种直观感;富于文采的语言,使讲解润色生辉,更加形象生动,形成独特的魅力,使学生聚精会神。假如既平淡无味,又脱离实际,就会降低讲解的效果,失去讲解的作用。

4.较强的组织能力。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对学生的组织能力,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课堂上,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与练习,一旦课堂组织不好,师生脱节,学生自己练习,一些错误的动作得不到及时纠正,形成定型,改正极为困难,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一堂课组织的好,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有限的器材、场地合理的组织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激发积极性,就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5.了解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假如不了解教学对象,教学工作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成绩。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已趋向于成熟,而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又不一样,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也应当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及对知识的要求。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才能上好一堂体育课;也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安排,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6.讲究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4篇: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掌握基本的体育技巧,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但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职院校生体育水平的提高。下面首先分析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就如何做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展开论述。

一、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1.体育场地和器材缺乏

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与其他科目相比,体育课程教学具有特殊性,需要室外进行教学,需要必要的场地和足够的器材,才能保证体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只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体育器材和场地投资有限,教学器材比较缺乏,对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2.教学内容单一

根据实际调查的结果,有的学生体质较弱,很难跟得上体育教学的强度,甚至出现抵触和厌烦的心理。同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方式非常单一,通常都是教师首先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在高职院校中,具体包括田径和球类等体育项目,但是很多学校没有直接面对社会的需要,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体育教学内容不能社会体育进行合理的衔接,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

3.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

就目前而言,很多中职院校没有制定完善的体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导致很多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枯燥,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从体育教学考核方面讲,中职院校体育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对实际技能的掌握,但是对体育学习缺乏过程性评价,导致考核方式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打击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1.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

在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标准的体育教材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特点,对中职院校教材内容进行提炼,更好的为每个学生服务,同时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采取拔苗助长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体育教师要适当穿插体育运动发展史和奥运会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进行球类比赛或者活动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集体观念教育,从根本上培养学成团结友爱的精神,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

2.做好中职院校要做好体育课程改革

根据新的教学纲要要求,要实现体育培养目标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建立健康第一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基本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文化知识,为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健全性格和心理,提高他们的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和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要不断优化体育课程设置,满足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可以学生的兴趣开设田径、健美操、足球、篮球以及排球等,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进行专项的体育锻炼,最大限度的提高全面的身体素质,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以及不同专业的需要。另外,还要促进教学和考核方法的多样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发挥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进行体育成绩考核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出勤率,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空间,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3.要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

中职院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加强自我学习,完善知识更新体系,优化教师师资队伍知识、能力结构,为学校以后体育教学储备大量的人才,重视青年教师技术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学场地和器材方面,教师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有效的改善体育教学场地和体育教学器材,不断加强中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发挥体育教学的最大作用。

4.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

第5篇: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渗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89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关于生命安全的知识,生命安全教育主要是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学生了解生命安全,并对生命安全进行关注,做到敬爱和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中高学历和高知识层次的人群,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中进行生命教育,使高校学生了解并重视生命安全问题,关系高校人才能否为社会高校服务的问题。高校体育课作为学生基础课程之一,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体育课的特点决定了其易与生命教育相结合,在体育课中适当地渗透生命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提高其防御危机的能力。

1人类从事体育的最初动力即生命安全

在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求按层次划分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和自然的残酷,再加之种族之间的斗争,人们在迁徙和跑跳攀越中强健自己的体魄和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来保卫和延续自己的生命。这说明体育运动起源于人的原始诉求。

在体育课中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运动的理论和运动技巧,通过日常的锻炼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使学生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主锻炼意识。这就使得体育课程具有渗透生命教育的机会和优势。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和体育技巧的讲授时可以适当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在习得体育知识的同时受到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强身健体的技巧,还能树立生命安全意识。

2生命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21生命教育关系个人的安全、家庭的幸福及民族的繁荣与国家的富强

生命教育对于个人而言,能使个人认识并重视个人的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并保护个人的安全,是保持人的健康的基础。对于家庭来说,家庭的稳定关系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也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每个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希望和未来,孩子的安全关系整个家庭的幸福,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青年大学生,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当代大学生投身建设。学生的生命安全是其投身社会建设的基础。只有让学生自己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并投身国家的建设之中。

22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与很好地适应社会

大学阶段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有重要影响,是其形成的重要时期,并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所以,应该在大学阶段注入生命教育,在这一阶段学生也能对生命问题进行客观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发展,大学生们接受的信息渠道增多且信息量大,其所接触的信息也呈多元化的特点,再加之大学生没有多少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且其信息的分辨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对其生活甚至安全造成影响。再加之社会的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增大,有些学生容易走极端,这对学生的生命问题造成影响。高校体育课在锻炼学生的意志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在体育课中灌输生命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与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3生命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31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运动内容对学生渗透不同的生命教育

在高校中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要根据不同的运动内容来进行不同的生命教育。首先校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技能。例如在教学生练习武术或太极拳的时候,可以教学生一些易于掌握的男女防身术;在给学生上篮球课的时候除了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篮球规则及对抗技巧外还要教学生在打篮球的时候如何保护自己,防止受到伤害;在体操课程中,除了要让学生知道体操的基本动作还要让学生知道在身体失去平衡时应滚动圆滑的落地,防止身体与地面的正面冲击,对身体造成伤害等;在给学生传授田径技能时,在让学生学会最基本的起跑、跳等技能后还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田径姿势,减少不规范的运动对自己的伤害。其次还要丰富学生们的体育运动项目,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如将滑雪、攀岩等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运动项目搬到高校体育课中,这些运动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和攀爬能力,让学生在增长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日常应对问题的能力。最后,在体育课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渗透危险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比如教师在讲某一运动项目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此运动容易发生的意外以及遇到意外的应对情况,让学生知道任何一种运动都是不安全的,都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32在体育课堂游戏中对生命教育进行渗透

体育课中的课堂游戏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设置的,在游戏的过程中还能帮助学生预热身体,为其在体育课中打下基础。因此,在体育的课堂游戏中可以对生命教育进行渗透,通过课堂小游戏来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及紧急避险能力。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快走比赛,锻炼学生走的能力;可以通过设置两人互抓或常玩的丢手绢来锻炼学生跑的能力;组织扔沙包来锻炼学生的投掷能力,并练习投掷的准度和远度等。还可以找一些有难度且与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游戏,锻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和脱险能力。总之在体育课的课堂游戏中不仅要让学生锻炼最基本的体育技能,还要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生命知识,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33结合体育课本来进行生命教育

高校体育课包括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两部分,虽然理论课程占比较小,但也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来进行生命教育。在体育理论教学中,要注意体育发展史、体育的目的与体育精神等与生命教育进行结合。比如,在讲解体育发展史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体育发展之初就是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人们为躲避自然灾害和种族间的争斗等而不断地强身健体,所以,体育的出现就源于人们的生存。在对体育的目的和精神进行讲解时,要让学生理解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很需要耐心、毅力和自制力等,这些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常用到的,所以进行体育锻炼还能增强人们的生活能力,并在锻炼的时候能让人有健康的心态,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体育理论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老师要对某一意外进行细致的剖析,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发生的过程以及造成的结果,使学生充分了解意外所带来的伤害,以此来对学生形成警醒作用,端正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习惯,对于危险的运动要主动地规避,让体育真正成为健康、安全的活动。总之,在体育理论课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体育,还能要学生规避各种风险,最后达到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效果,使学生都能健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安永志体育教学设计的理念、原理及技能、技巧――评《中学体育教学设计》[J].当代教育科学,2015(20)

第6篇: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方式;课程理念;体育与健身;认识误区

一、研究背景

体育与健身课程改革十多年来,体育课程新思想、新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被广泛认同,使得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和行为方面都发生了积极显著的变化。从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向现在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是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变化。这个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教学方法单一化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体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现代化的特点。体育教学方法的改变是贯彻课程理念的晴雨表——课程理念始终支配着教学行为的走向,决定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程度。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重视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实现三维课程目标有着极大的局限性。从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的角度出发,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改善学习方式成为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但是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许多教师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的甚至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致使体育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二、研究过程

(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过程中的认识误区。在新课程理念的大背景下,体育教学方法开始追求一个“活”字。即教师选择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要“活”,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已经很普遍。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的现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冲击力度,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今,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必用“探究式”而全盘否定了“接受式”。在课前想尽了办法,预设了探究式教学的情景,希望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模式一步步地探究。由于没有深刻理解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只不过是涉及了探究的表面形式,所以体现不出探究的实质。难道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动作技术都必须去探究吗?根据教学的单元计划以及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来看,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直观的示范动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动作表象,顺利地进入泛化阶段和分化阶段,初步掌握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学生的模仿练习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对此观点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是不科学的。它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宗旨并不矛盾。由此可见,“探究式”和“接受式”教学方法并非完全对立,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依赖,起到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探究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而“接受式”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已知的经验和知识。因此,排斥体育学习必要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不妨把“探究式”与“接受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使其成为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

(2)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过程中的认识误区。部分体育教师为了顺应新课程实施的潮流,机械地将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作为学生体育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运用和推广,逐步形成了体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教学评价也将是否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硬性评价指标。于是,许多老师不考虑课的学习目标、教学进度、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想方设法搞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地强化这些学习方式的外部特征,并以此来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经常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教师不作指导,学生自己练习就是自主学习;教师提些问题、学生思考就成了探究;学生分组练习和讨论就是合作学习等等。那么,是否所有问题都要求学生去探讨呢?不需要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也非得安排一些学生在一起合作学习吗?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被无情地边缘化了。显然,这种认识上的偏差违背了体育与健身课程理念倡导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宗旨,混淆了体育学习方式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运动和认知的特征。

(3)过分强调学科整合的认识误区。中学各学科之间有些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但是这种联系又是间接而非直接的联系。这种超越学科框架的综合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应得到教师的支持,值得提倡。但是,这种超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并不意味着过度地模糊学科界限。体育学科的认知形式有其特殊性,与其他学科想比较,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体育学习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身体练习是体育学科的本质功能,这种学科的基本行为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如今,一些教学研究课上展示板的利用已流行多年了,教师利用展示板分析技术动作的物理学原理与动作技术方法之间的关系。展示板把不同学科的内容引进体育课堂,使体育教学形式表面上反映出形式多样的特点,但实质上却影响了教学效率。学生用过多的时间观看展示板,听教师讲解,而且教师又多次作了质量较高的示范与讲解,那么展示板的作用就显得不大了。其实这些教师还未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关于体育课程定位的论述,或者说对如何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并不是学习方式本身的问题。由此,体育课上必须有适宜运动量的基本目标达成度就很难贯彻。

三、结论与建议

十多年来体育课程改革引起了体育教师越来越多的实践与思考,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不断地更新。这些积极的探索更加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随之体现了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的巨大变化。体育教学方法单一化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教学方法的形式多样,富有特色。但是,由于对体育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各种关系研究不深刻,加之体育教师以前接受的几乎都是传统的教学思想且根深蒂固,真正接受和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实践的过程。当然,我们可以尽量缩短这个过程。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身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田宗湖.体育课程热点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第7篇: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课程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将促进幼儿健康和保护幼儿生命作为工作的重点任务。但随着体育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展,各种问题弊端也随之出现,这些都意味着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推动当前幼儿园发展非常重要的方法。

一、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分析

1.1 有形无神的体育游戏突出

幼儿体育教学比较倡导的形式就是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包含的趣味性深受幼儿的喜爱,所以,其被广泛的运用于幼儿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将体育与游戏结合,摆脱了单调的体育运动,而采用游戏的方式向幼儿展现,这样能够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很多幼儿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只具有娱乐功能,而缺乏体育游戏所特有的健身价值。导致出现“形”在而“神”不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游戏内容没有融合体育的成份,偏离了体育游戏的本质属性[1]。

1.2 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探求的能力

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从而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往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真正做到以“吸引”的方式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幼儿体育中。大多数的教师会在规定的体育活动场景中帮助幼儿选择位置和角色"缺乏让幼儿主动参与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幼儿能力的发挥。

二、幼儿园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1 提高教师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程序性及陈述性的书本教学时代已不符合当前教学理念。在这样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实现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那么掌握收集与处理信息、课程资源规划与设计能力、整合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等是非常关键的。并深入考验,对每个游戏活动进行深化,首先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新颖多变的游戏方法对幼儿进行系统的练习,并认真总结及时反思,通过反复锤炼,这样才能打造出精彩、合理的精品游戏。例如,传统体育游戏“踩影子”,通过多种形式的“踩”来练习幼儿的躲闪能力。第一次活动可以是两人互相踩影子,多人相互踩影子。第二次活动要求只能踩影子的头部,用单脚“踩”,再尝试用双脚踩。第三次要求脚不动,只能通过身体的晃动躲避对方踩到影子的头部。通过多种方式的“踩”反复练习躲闪的身体协调能力。幼儿对形式多变的游戏既感兴趣,又达到了反复练习躲闪提高身体协调能力的教学目的[2]。

2.2 合理开发和拓展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空间资源

首先,合理划分区域,用好大片空地。对于整个室外和室内体育活动场地,需要全盘考虑,统一进行规划和管理,精心安排好各项体育活动的用地。其次,充分利用空间,突破有限的体育活动场地。因此,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要善于挖掘潜力,合理开发园区过道、顶楼,充分利用社区公园、学校、体育场馆、自然资源,从而突破幼儿园内有限的室外体育活动场地,使幼儿得到无限的发展。

2.3 拓展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时间资源

根据动静交替的原则,制造时间差,使各班级错开开展体育活动的时间。比如通过编制户外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械轮值表(轮流使用制度)和活动时间表,把各班的活动场地、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安全负责人等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便于户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2.4 有效利用场地和器材,加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

在活动中运动器材力求简便、实用、安全合理,便于幼儿取放;充分利用走廊#户外空地,注意墙面的、地面的平整安全。幼儿活动的器材也新潮,如滑梯、大型组合玩具、羊角球、荡秋千、跷跷板等,幼儿的确很喜欢,但是针对器材不足的情况,就需要我们能充分挖掘资源,动手制作一些工具,这样可以节约资金,所做玩具又别致,如用旧的肉松罐再加工后可以做成踩高跷的工具,用旧的干净的丝袜在里面塞一些轻便的东西可以成为“手榴弹”,用硬纸板经过加工后可以做成幼儿活动时在场地上爬的“大手掌”等等,这些玩具在小组活动时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说过:“越是简单的玩具越能玩出孩子的创造力”。

2.5 合理安排民间传统体育游戏

在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代表性较强的重要课程资源。由于民间体育游戏的种类非常多,故我们在利用时,应当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来进行实施和组织。我们可以合理地安排孩子们每日的游戏时间,选择适当的民间游戏供孩子们嬉戏,让民间体育游戏充分发挥其价值。例如,在早晨时段,我们可以安排一些比较安静、运动量小的游戏,类如手拍手、五彩绳、绕口令等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清晨可以放松身心,开始一天的快乐生活。在课间时段,我们可以利用教室里的空地,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民间体育游戏,例如风车转、猜拳跳、拔河、踩梅花桩等,这样就改变了以往在教室里孩子们只能玩玩具的现象,增强了孩子们的生活乐趣。大型课间活动时段,就可以组织孩子们到室外进行各种大规模的民间体育游戏,像前文提到的木头人、丢沙包、老鹰捉小鸡、网鱼等,还可以进行滚铁环、挤加油、飞机爆炸、警察抓小偷、跳皮筋、手编花轿等等。

2.6 家园共育是深入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必要补充

我们可通过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主动把游戏“带回家去”做家庭中游戏活动的“小老师”。幼儿将游戏带回家去玩不仅是体育游戏活动的延伸,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只有家园共育,使体育游戏生活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第8篇: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学生;职业发展

引言:高职教育是培养和造就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形式。高职的体育课程设置应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增加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应的职业运动训练,培养学生适应就业岗位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心理状态。

1.高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必要性

1.1高职院校自身的性质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社会生产劳动一线的职业技术人才,注重的是对学生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学以致用。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社会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增强学校体育教学的职业针对性。高职院校是学生在校接受就业前教育的最后阶段,对其进行职业病的预防和运动康复教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所需的体能、自我健身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发挥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

1.2学生从就业的压力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随着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体能的日益重视,很多企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除了对专业知识掌握的要求外,更多的考虑企业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招聘人员的职业体能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电力企业、机械工程类企业等要对招聘人员进行职业体能考评。高职毕业生在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良好的职业体能无疑可增加就业的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如果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健康的体魄的锻炼,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肯定不会受到欢迎。因此,学生对体育技能和健身理论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特别是对与职业相关的实用体育技能和健身手段产生了越来越积极的学习心态。

2.高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原则和策略

2.1坚持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要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培养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新的目标体系;要以“终身所从事职业”为主线,把“育体育心”、“未来生活需要与学生专业主体需要”、“增强操作能力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树立“终身体育”、“主动体育”的观点,激励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观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形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2.2坚持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原则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体系构建须符合社会的需要和改革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强调知识教育,素质、体能提高,能力、习惯培养,方法、技能的掌握,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紧紧围绕职业特征开发体育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出发点,把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劳动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和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作为主攻方向,逐步形成职业体育教学的特色。

2.3实行调整教学大纲革新教材内容策略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后的工作环境,应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在实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的各类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专业特点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在选编教材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职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开展体育锻炼,使学生身体的发育成长与职业技术和职业体能的发展提高保持同步,教会学生能根据职业和身体条件的变化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掌握有关职业病预防纠正的矫正操、保健操和生产操的编制方法和原则,同时,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运动创伤的预防、运动中的医务监督、健身效果的评价方法等等,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4实行适当延长体育教学年限策略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的状况是,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三年级即停止体育课。笔者认为应从高职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出发,在一、二年级时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体育基本技能基础后,三年级可增开体育选修课,每周1~2小时,内容应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职业体育教育为主,这对于学生的毕业实习以及毕业后参加工作均有很大的益处。当然,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可塑性大,体形、骨骼、肌肉和内脏等变化较大,心理方面也处在非常敏感的时期。这些特点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运动量的合理安排;合理安排早操和课间操、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时间比例。

3.高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方法

3.1 围绕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现代社会职业门类繁多,分工精细,各具特色。在体育教学中,要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紧扣职业劳动的需要,分析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劳动对从业者有哪些体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重点发展相关的身体素质,可以使学生获得适应职业的身体素质,毕业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职业劳动要求。

第9篇: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摘 要 本文根据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分析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根据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特点,进行具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特色的体育课教学改革。通过论述我校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和实施情况,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改革

一、前言

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课程应根据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自然班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基本都是由中专学校转制升成高等职业学校的,各专业课程教学都在进行改革,争创精品课程。在这一特殊时期,依照《纲要》的精神,我院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拓思路,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实施了适合我院特点的体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体育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资源匮乏

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短缺、师生比例不合理、场地器材缺乏和陈旧,这些是制约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主要原因。

(二)体育课的教学时数严重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特殊性与“多轮制”教学实习对体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很大冲击。各高等职业学校都在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1:1的职业教育改革,由此学校在试行“多轮制”教学实习,体育课课时数无法保证,严重影响了体育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体育观念相对滞后

在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体育观念、阶段体育观念、体质教育观念还比较盛行。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而多数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和教育的发展。

(四)体育课程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课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与终身体育脱节。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五)体育课学习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

现行体育课程评价标准一刀切,采用绝对性评价。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在身体素质、掌握技术的能力等方面受遗传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现行的评价方式是由基础理论、考勤情况等几项技术考核组成。统一项目、统一标准,从根本上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体育课教学的改革方案

(一)体育课教学改革理论依据

1.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完善体格;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知识、技术、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竞争、进取,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素质教育”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全体性、会面性,自主性。即要求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充分发展;激发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主动的掌握体育知识。

(二)体育课教学改革的设计方案

依照《纲要》的精神,遵循体育教学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我校整体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的。贯彻了“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健身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1.制定具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特色的体育课课程体系

(1)体育课的课程设置

体育课以普修课和选项课的形式分两个阶段进行。其中第1学期为普修课,开设游泳(高职生)和田径(五年一贯制)两个项目,第2学期开始进行选项课。体育选项课的选项办法是:在前一个学期期末进行选项,给学生发“选项课程调查表”,从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武术、健美、健美操、体育舞蹈、拳击、跆拳道、田径、体操、体育保健等15个项目中选出学生爱好、兴趣较集中的8-9个项目确定为本学期选项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运动技术基础,按照自愿的原则,在所开选项课中任选一项,开学第一次课直接进入选项课。

(2)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制定统一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各单项教学内容: 为提高学生在健康保健、体育锻炼、各专项技能、体育欣赏等方面的认知能力。第一、二学期分别开设体育基础理论课程,每学期4学时,各选项课中所选专项理论的教学,由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一般集中教学不超过2学时,其余随堂进行教学,不安排专门的集体考试。

(3)体育课成绩的评定

考试内容包括体育理论、专项技能、运动参与三部分:体育基础理论考试为笔试,考试由体育部统一组织,不占用上课时间,考试时间为第二学期末;专项理论考试随堂进行。根据各选项课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多项考试内容。在专项技能考试中,每学期末学生自主选择1-2个考试内容,由该选项课教师进行考核,对技术提高幅度较大的同学给与一定的加分。运动参与考核由各选项课教师根据该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2.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应对措施

(1)基础理论与时间的相互交融

形成以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与评价知识等为主线,各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战术等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即结合各项目不同的运动方法传授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与评价知识,形成教学内容中体育理论知识的“趋同”;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与评价知识等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具体体现,又形成教学主体内容上的“存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2)突出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愉快、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新模式。在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质、提高综合能力,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同学,选择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分组教学。

根据学生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打破教学内容固定、呆板的组合,体现教师的特长和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由“教授”型向“学习指导”型转化,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项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体育知识、技术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再学习的主体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课的系统教学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体育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

从2011年至2013年六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实行教学改革前后的统计研究,结果:教学改革前的期末成绩及格率明显高于教学改革前,良好以上的人数明显增多;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无故请假、缺课人数明显减少,主动练习、主动提问的人数明显增加;自主锻炼意识增强,课外活动时间参加锻炼的人次明显增多。

五、结论

(一)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经过两年的具体实践,证明根据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特点,开拓思路,进行体育课教学改革,实行具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特色的体育选项课教学,是可行的。

(二)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评价体系,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季克异.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Z].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部主任培训班的讲话.2004.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新体艺.(2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