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美术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

第1篇:小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美术设计专业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工作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是一项十分艰巨而急迫的任务。要求高,时间紧。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要圆满完成该项任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进行教育革命,大力改革传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此,笔者就所从事的中职美术设计专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

一、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一)中职设计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加大,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得到空前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中职学校学生生源的综合素质不尽如人意。中职学校学生大多存在文化课学习成绩低、日常行为习惯有偏颇,学习兴趣受到挫伤而泯灭等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理想泯灭、目标丧失、行为乖僻、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从专业角度来看,美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还要不理想。他们中的部分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的甚至把精力转移到与学业无关的方面上去。而且这种倾向仍在加强和蔓延。

更为严重的是,当代职校生多为独生子女,彼此往往缺乏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较为扭曲,利己行为较为突出。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个人努力奋斗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决定于人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对于美术设计者来说,团队的协作更为重要。

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育一定要直面现实,除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外,教师更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认真探索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教书育人,切实矫正学生中存在的不利于走向社会、不利于为社会服务的种种弊端。毫无疑问,自主合作势必成为未来人类生活和行为健康发展的重要支点。

(二)国内外教改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众所周知,德国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课堂教学就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普通教育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也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均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成效十分显著。

与世界上其他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一样,“教学”这种人类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也是依据其内在的规律而发展变化的。有趣的是,人类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似乎走了一个圆圈,从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以小组合作学习型的教学方法开始,中间走过了几千年漫长的读书脱离实际、教师一言堂教学的弯路,现在又慢慢回到原来的起点上。《论语・先进篇・侍坐章》记载了孔子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从中可知他采用的就是启发式、“小组合作学习”式的教学方式。当然,现在的社会比那时复杂多了,学习的内容也大不一样。但是可以看到,从孔夫子到德国的职业教育,再到我国的普通教育,采用相同或相类似的教学方法,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教育的思想观念与社会变化及教育对象的实际相结合。据此,笔者以为,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是最需要、也是最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对于这一点,笔者在下文中还要做具体论述。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我们所说的科学,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性。讲科学的理论,就是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按照内在规律办事。古人不懈追求的“格物致知”的要求,正是一种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精神境界。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于美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此模式将班级学生按照学业水平、个性特征、能力倾向、性别、家庭背景等多方面的差异,组成多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了只有小组成功成员才能成功完成目标的情境。此模式将学生个体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师生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控能力。促进了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三、中职美术设计专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美术设计成为一个横向的多层面的新兴行业。社会需要一批有文化艺术素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设计行业倡导教育要实行艺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美术教学的民族性与地方性。如此高标准的要求,结合如今低素质的学生专业选择,美术设计专业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若不改革、探索适应当前中职校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中职的美术设计教学势必难以完成国家的重托和时代的使命,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大军。因此,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培养企事业单位欢迎的实用型、创新型的设计人才,在当今和以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都是非常重要且急迫的。具体来说,其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意义 。

第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第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美术技能的自然习得。

总之,对于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来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十分有利。

四、中职美术设计专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笔者在中职美术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做了一些必要的学习和探索,把一次完整的教学过程分为分组、操作及评价三个前后连贯的阶段。以下对此进行论述。

(一)分组

分组,在整个活动中是很关键的一步。按什么标准分,具体怎么分,都很有讲究,很有艺术性。但总体原则是:要有利于让每位学生都能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

一般来说,分组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可采取按角色分组,也可采取按学生学习基础程度分组。考虑到学生层次及作品效果,笔者常采取按其学习基础程度分组。每组一般分A、B、C(或善学、乐学、勤学)三个基础程度。按此种方式分组时,要特别注意事先做好第三基础程度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甚至误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操作过程

平面构成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设计之前,首先必须学会使用视觉语言的一种基本训练。其引导学生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接受严格的训练观。而“形象存在的方式”又是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基础与重点,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其与后期的图形创意、标志设计等专业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大多平面构成教材都忽略了这部分知识,教材内容既简单又抽象,与实际联系甚少。大多教材对“分离”“接触”“减缺”“透叠”等组合方式只用抽象图片作为范例,学生很难理解,更无法将这些构成方式与实际设计联系在一起。笔者以此节内容为例进行“小组合作教学”。

课前,教师布置小组进行自学,鼓励小组成员主动探究,引导小组成员利用网络资源、图书材料等寻找符合“分离”“接触”“减缺”“透叠”等形象组合方式的标志。同时,请学生事先分析并找到图案在“标志中运用的图形元素”及“标志中元素的组合方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这部分构成知识有一个形象化的理解。另外,根据原先分成的小组,请各组分别制作2块50厘米×50厘米大小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的纸板,用于接下来的课堂演示。

课堂上,伴随着慢节奏的音乐声,请各小组派2名成员,拿着制作好的各式图形的纸板做“分离”“接触”“覆盖”“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8种形象存在的方式。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迅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顺利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了其思维,明确了学习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接下来,可自然地提出本节课的问题或学习任务:

1.利用课前寻找的“分离”“透叠”“减缺”等形象组合方式的标志,分析这些图案在“标志中运用的图形元素”及“标志中元素的组合方式”;

2.分析分离、接触、覆盖、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3.形象、形象存在的方式及创造形象――班级标志设计。

具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根据课前小组长的具体分工,各成员就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想法进行探讨。同时,就各自的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吸收他人的意见,最终形成共识,设计出小组成员均认同又极具特色的班级标志。在设计过程中,气氛相当热烈,定稿绘制,各小组均推选了表现力最强的成员,其他成员调颜料的调颜料,量尺寸的量尺寸,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思考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各小组设计定稿的时候巡回指导,整个过程高效而不枯燥。最后,教师请各小组展示“班级标志”设计成果,各小组派代表讲述设计理念,互相评比各组设计的优缺点,民主评选名次。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

(三)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应对每节课的学习成效进行及时评价,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中应重视合作学习评价的全面性,特别要避免少数学生主导整个学习进程。一般来说,除对学生每堂课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激励外,还应对其有一周、一个月、一学期的学习阶段性评价。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如定性评价可针对被评者做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改进与提高。定量评价可按3分、2分、1分三个等级评分。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主展现的表现,如“抢答”“板演”“生生评价”等各类形式。

以上“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以往授课方式相比,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路径,以评价激励为方式,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优化了课堂的学习“生态”。改变了以往在班集体中,成功只属于少数几个人,大多数学生只能是失败者的现状,达到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而此种教学境界,正适合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良莠不齐的素质,达到了学生整体进步的要求。

五、探索将“合作的小组”升格为“学生工作室”的路子

当“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得到了全面推广,学生会学、乐学,其参与意识、探究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合作意识等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成员配合度也达到了默契。这时,笔者认为可以水到渠成地将“合作的小组”升格为“学生工作室”。学生工作室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实习条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还可以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更趋一致。学校可选派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拥有精湛的设计技术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辅助学生创立工作室。学生工作室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其作用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样的,能有效地巩固和扩大“小组合作学习”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吻合、叠加的。

2013年,浙江省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在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情况下,重点关注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力度,支持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工作室入驻学校中职生校外创业孵化园。而此工作室的前身亦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优胜的合作小组。如今,室内设计学生工作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已能面向市场承接业务,真正实现了作品商业化、人才社会化的美好前景。

当然,在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具体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例如如何进一步完善操作流程和教学模式;如何融“小组合作学习”与“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一体,科学推进课程改革等。但从总体而言,“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全面增强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新型的美术设计创意人才,接轨美术设计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文臣.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张文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0(1).

[3]王永春.平面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

[4]吕平凡.中职学校工艺美术类专业分层教学的研究[D].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2009.

第2篇:小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模式化教学和没有认真引领学生思维进行授课。模式化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讲解,一切新知识都已模式化,死搬硬套的进行传授。这样的授课形式,根本引不起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对小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真程度没有进行充分了解,只是以完成美术教学而教学的方式,这样的授课学生根本不喜欢。其教条主义式教学,难以让学生在思维和美术创作上有所体现,也为学生的学习进步设置了障碍。当前的小学美术课教育,已经从应试转变为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和语言知识的表达,才是小学生学习美术课的重点。教师对所教美术只是将教学内容进行细致描述,而忽略了小学生对美术有关自己独特的个性追求和表达方法。在学生眼里,不同事物都有其不同个性,学生对这些事物的感知也各不相同。美术课不但要教会学生美术基本功,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事物产生独特的心灵解读。学生只有达到这种效果,才能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了,产生独创性。在这里教师不要限制学生思想行动的发挥,要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空间,如果老师只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做,不考虑学生的思想和理解效果,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出一群没有特点,同一形式水平的学生。

二、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式

1.小学美术教育应对小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性教育培养

这需要小学生彻底摆脱模式化形式学习,在自由的美学环境中感受生活和艺术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通过这种以美育来带动美术教学的教育形式,要自身重视这种教学方式,深挖教材,能根据学生特点有选择地进行相关美育教学。再者,美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以引导者身份,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可以指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上的不足,对学生的独特创作思路及时给予表扬,从而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学生学习美术,首先要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学习美术上,有能力创新和拓宽创作思路。但这种知识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能够从抽象的美术思维中得到理解和认知,能熟练掌握美术绘画和艺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磨练中懂得美术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启发想象、延伸思维,以使学生能尽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独立作画。

2.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第3篇:小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其专业特征一是职业导向明显,二是带有很大的综合性。[1]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术专业内涵和美术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到学科类课程和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2)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3)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以下几点来思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培养。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

无论是美术专业知识还是美术专业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人文素养是指个体掌握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审美等学科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充满深情关怀的意识,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2]

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指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类学科的知识。

(二)较强的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教育的现状,还是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过程分析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多是科学主义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培养。

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价值,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其创造性人格,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观,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育观,它是人本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观。它不仅要求教育者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不轻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维结果,而且还要注重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取得创新成果的文化环境,以及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为关键,注意激发、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三)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创新教育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知识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支柱,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形态。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与人文素养和自身能力诸方面和谐发展,才能确保其主体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

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旨在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四)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支点是教育,一个支点是现代技术,它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并且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给人强烈的活动感、立体感等特点,所以能极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能力结构

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审美教育能力;(2)组织教学能力;(3)专业活动能力;(4)美术科研能力;(5)获取信息能力。根据以上五个方面,教师培养他们的能力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席勒说:“若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4]面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预备军,要想他们将来成为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是:1.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2.全面的审美鉴赏能力;3.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在相应知识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知识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二)组织教学能力和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养,而且还要把儿童心理和生理与儿童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如何科学地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综合提高儿童素质上下功夫。

专业活动能力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两个方面:1.了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研究小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具备给儿童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活动能力;2.具备美术专业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美术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环节中,融入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教育知识和广泛的各科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基本表现技能,并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三)美术科研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将来推动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由此,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必须培养具有时代开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美术师资。

对学生的美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两点:1.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将来深化教学各方面的改革;2.对美术学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和艺术思维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总之,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应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思维、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以及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和科研活动能力为任务,使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能更快更好地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惠中.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发.浅议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第4篇:小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育对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然而,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式,如许多教师都过于专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严重阻碍了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1.实施个性化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进行“填鸭式”课堂教学,忽视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其个性化的发展,不利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学习热情。就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而言,个性化教育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一种依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与其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实际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且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拓展和创新,从而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二课《粉印纸版画》这一课时,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版画制作的兴趣,进一步拓展他们对美术表现形式多样性的认识,并使其掌握基础的粉印纸版画制作方法和技巧。于是,我在教学活动中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设置“动手试一试”和“看谁画得好”等实践环节,学生对这样的环节显得异常喜爱,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分析和描绘。在学生对这一课时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后,我再对学生加以讲解和辅导。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为课堂提供全新的元素和丰富的教学材料,是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可以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学格局的限制,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而又生动有趣的美术教学。多媒体教学还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思考事物,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比如,我在教授K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十课的《我和动物朋友》时,为使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从而掌握人和动物的绘画方法。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提前准备好的《主人与狗》这一感人的动画短片,同时将画面定格在主人与狗互动的时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动物与人之间的友好感情,并对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产生更多的美术思维和灵感。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之上。由此可见,兴趣是他们最好的学习动机。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出发,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想象中的怪兽》这一课时,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用彩笔勾画出怪兽奇特的形象并涂色。我在教学时问学生:“你们觉得怪兽可怕吗?”“你们在哪里见过怪兽呢?”等一系列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进行联想和思考,鼓励他们描述和模仿自己在电视上或者漫画书中见过的怪兽。学生在听到这样的问题和表演任务之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进行表演。这时我就抓住时机导入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对自己所模仿的怪兽进行大胆联想并描绘下来,只见他们都画得有形有色。创设的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上,在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总而言之,要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要不断摸索与研究,依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符合他们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因为高效课堂与教学方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还要准确设计教学目标,正确把握学生情况,充分利用教学工具,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实现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赵炎琴.对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的探究[J].考试与评价,2014(5).

第5篇:小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美术素质教育

一、创新教育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意义

创新教育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开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不仅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创新教育下的美术教学要求广大教师积极顺应新时代要求,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辅助作用,推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而且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高尚情操。美术教学具有特殊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完善人格,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继而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教育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创新教育下的部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目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课堂呈现这样教学的状态:教师在讲台认真地讲,学生却在做一些别的事情或者随意地听。长此以往,学生美术素养和动手、欣赏等各方面的能力就难以得到有效培养。这样形式化的教学,就算再怎么创新,也难以获得有效教学效果。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创新教育的实质,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美术,否则教学只是流于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创新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得到了较好巩固,但缺乏良好的应用能力。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小学美术教师没有真正以生为本,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新教学,而是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大量练习技法,并未真正让学生学会美术方法与技巧。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就出现了基础考试分数高但应用能力较差的现象,这不利于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

三、创新教育下的小学美术教学途径

1.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兴趣

美术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新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的态度,不断激发学生的美术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继而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不高,这就需要小学美术教师顺应创新教育理念,积极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充分结合学生学情,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法。如,生活化教学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对生活中未知事物存在较大的求知欲。教师将生活要素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美术教学活动,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彩云衣》一课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培养学生艺术的美感,笔者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认知谈谈对色彩搭配的认识。由于这一问题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学生积极议论。有的学生认为色彩搭配应该以和谐为主,不能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上身穿白色的背心,下身穿黑色牛仔裤,如果搭配白色或黑白相间的鞋子就会显得协调,但配一双红色或蓝色的鞋子就会显得不够协调。随后,笔者继续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并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图案展开自主创作,比一比谁的衣服纹样更漂亮、最精致。这样,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美感,实现了双赢。

2.鼓励思考,培养学生美术个性思维

思考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情展开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良好的思考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美术想象、创作,而且能够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在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画的结果,而忽视学生画的过程,即如何下笔、如何画会更好等。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是大势所趋。具体而言,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在课上设计思考环节,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交流,这样才能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美术个性思维,让学生产生更多想法,并合理、科学地应用于实践操练,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如,在小学美术《飞天畅想》教学中,为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敢于描绘未来世界的太空情境,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充满奥秘的太空,让学生结合以往知识思考太空情境,并从旁提示。通过笔者的提示,学生大胆思考,有的学生说可能有美丽的城市,有的学生说可能有好玩的游乐场,等等。随后,笔者再让学生大胆设计,看谁创作的美术作品最为新颖、有趣。这样,学生便主动、积极投身于美术创作,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美术个性思维,为其今后美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语言诱导,增强学生美术创新意识

小学生天生就有无限的潜能,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挖掘,学生就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多采用语言诱导增强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如,在小学美术《布艺温馨》教学中,为增强学生美术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耐心细致的好习惯,笔者便在让学生充分了解布的材质特征之后,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折叠、裁剪、缝合制作布艺作品,旨在充分让学生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随后,笔者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用语言鼓励学生,让学生敢想、敢做,制作出好看又实用的小布袋。由此,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与鼓励,学生不仅能够在创作中更加自信,而且在无形中增强了美术创新意识。

4.讲评拓展,保护学生美术创作激情

讲评拓展是美术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不仅能保持学生的美术创作激情,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教学目标的反馈与验证。为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师应重视讲评拓展,并善于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如,美术作品是否具备创新意识,态度是否认真,等等。如,在小学美术《水墨画风景》教学中,为让学生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并借助水墨画形式表达自身情感,笔者在讲完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进行创作。待学生完成美术作品创作后,笔者一一点评学生,旨在通过点评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继而保持学生的美术创作激情。教师可从整体入手评价学生的作品,也可以从各种细节入手评价学生的作品。由此,通过积极讲评,教师不仅完成了课堂总结环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创作激情,继而实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第6篇:小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

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也不可能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预想到,只能通过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且改善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能力。本文根据目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对美术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小学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美术爱好以及美术基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美术课程受到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首先在课堂数量上,一般小学教学课程都会把语数英放在重要的教学位置,美术教学只是一些重点教学科目剩余的课程填充品。再者在教师资源上,很多学校为了节约教学资源,对美术老师的招聘并不能满足学校学生的需求。再者,很多美术老师教学水平有限,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最重要的是,很多美术老师本身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美术老师在美术课堂上很少有充足的备课,对课堂的管理也比较松懈,很少给学生布置练习作业,导致在循环时间较长的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很多学生在课堂中总是懒散懈怠,老师也不加以管理,导致整节课的懒散和效率不高。

2.教学辅助工具不足

美术是一门需要一定辅助教学工具的学科。但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学校并没有给美术课堂提供必要的美术教学辅助用品。尤其是在一些教育费用和资源短缺的学校,老师课堂演示教学所能利用的辅助工具捉襟见肘,学生更不能得到一定的能力提高。再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需要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将多媒体引入美术教学中去,这样不利于生动性课堂的开展。

3.缺少一定的竞争机制

由于在升学考试中,小学美术教学并没有被纳入考试课程中去,很多学校对学生的教学自然而然都缺少了一定的紧促感。在很多小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没有一定的检验,导致学生对美术课堂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且缺少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一些升学考试必考的课程科目中,学校会定期举办一些考试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小学美术教学却不归属其中。小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很多时候并不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老师的督促以及测试是必不可

少的。

二、解决方法

1.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

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进行贯彻。以往小学生对美术课堂的不重视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和潜意识的默认。为了彻底改善教学,老师应该在思想上给学生普及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小学生在美术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更久。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广大小学美术老师在给学生教学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学校在安排美术课程时,应该结合所有课程以及学生的需求状况进行综合考虑,而不是把美术课程用来填充课表中语数英课程之外剩下的课堂。学校还要提高对美术老师招聘的质量,不仅关注美术老师的专业知识,还要关注美术老师个人的综合素质,这

些都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另外,作为美术老师,应该对课堂加以重视,提前进行备课。备课可以更好地完善教学内容,将教学在脑海里预演一遍,从而减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老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以及练习作业,因为美术课堂不是天天都有,学生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会对所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有所生疏,因此,一定的练习和作业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很有必要。老师还要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练习以及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改正和提醒,让学生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些点滴的改善与积累,都能很好地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小学美术课堂得到不断完善和进步。

2.提供充足的教学工具

教学工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无论是传统教学下的美术教学,还是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教学与练习始终是不能分割的两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或者是老师,应该给师生提供充足的教学工具。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形成自己的美术喜爱特点,美术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教学相辅相成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能与课外的美术作品进行互相补充,从而完善教学质量和自身审美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很多时候缺乏一定的耐心,老师需要用多媒体去吸引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学中去。

3.制订合适的竞争机制

虽然小学美术教学还没有纳入升学考试的课程之内,但是作为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学会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竞争压力。比如说,在平时的作业中,老师要给学生评出一定的优良中差,让学生之间有所比较,有比较才会有差距,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再者,老师应该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测验,让定期的测验不断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的重视与参与。学校还可以组织定期的美术技能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竞争中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的重视,挖掘学生的美术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改善美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

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在学生的美术学习生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需要广大小学美术老师要在研究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多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完善小学美术教学,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美术

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师生;和谐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观察,我认为师生之间在认识和行为因素方面的不平等现象是阻碍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小学生的人生阅历较少,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而教师在阅历、自我意识、行为能力等方面都是成熟完善的,要想和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学生的特点,与小学生多沟通。

一、敞开心扉,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情感基础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人格塑造、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多给学生魅力,少给学生压力”,敞开心扉,与小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做小学生的知心好朋友,给有创意的作品给予鼓励,给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给予心灵沟通,尽量少批评学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所以教师的真诚与沟通直接影响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搭建平台,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广阔空间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自我成长和自我教育的空间,反之,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受压制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失去自由,很多事情不能替学生去做,否则学生在无形中就失去了自立能力。尤其是在美术课堂上,教师绝对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不给学生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因为这样会剥夺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美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平台,多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多给学生设置各类问题,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日常教学中,不应该局限于课本知识,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师,到室外、到操场上去,绘制自己所看、所想,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的空间。

师生关系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来的,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系统,它由认识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等构成,任何一个因素受到影响都会间接影响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会有很大帮助。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美术基础知识和掌握美术基本技能是我常常思索的问题。

第8篇:小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小学 美术教学 作用

美术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美术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美术教学是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美术教学可以逐步培养小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新课标规定:老师要“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落实好美育是贯彻新课标精神,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

1.启发小学生感受美。感受美是指人们凭借感受器官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感受美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欣赏美、创造美的前提。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启发小学生感受美,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小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小学生获得对审美对象的感受。

2,引导小学生欣赏美。欣赏美是指人们对美好事物审美趣味的领略活动,是人们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引感、想象、理解、对审美对象进行分析评价,使人们明确该审美对象“为什么美…美在什么地方”,并受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美,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认真安排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提问方法,引导小学生欣赏美,从而实现小学生对艺术美的欣赏。

3,激励小学生创造美。创造美是指人们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运用某种艺术形式或表现手法,创造出美的事物。创造美是审美能力发展的最高层次。在美术教学中激励小学生创造美,要注意向小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造型技能,要注意培养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突出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小学生能大胆地进行艺术的创造。

美术教学对小学生进行美育,要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感受美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欣赏美是审美能力的深入和发展,创造美是审美能力的巩固和提高。这三点相互依赖,层层深入。抓好这三点,就基本完成了美术教学中的美育任务。

此外,还要重视发掘教材本身美的因素,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美育。在绘画教学中就要选择造型优美、色彩协调、明快而富有意义的实物作为教材。教学过程中带领小学生到郊外写生,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绚丽优美的风光,或鼓励小学生到生活中观察、体验,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小学生对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感受和认识能力,使小学生热爱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小学生追求美、高尚、健康等能力,使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从而热爱、维护、创造美好的东西,憎恨、改造丑恶东西。我们要充分运用美术的特点把美术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接受美的教育,把学生引向健康成长道路。

二、美术教学是发展能力的重要推手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活动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开发小学生的智力,促进小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美术教学在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将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在功能上有所不同,分工明确。学习美术教学可以使右半脑得到锻炼,所以美术教学能促进小学生对其他各学科的学习。

小学生进行绘画练习,首先要观察对象。观察是小学生认识对象和描绘对象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在观察和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地表现对象。所以,老师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借以培养小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一个受到良好美术教育的小学生,观察事物时就比较敏锐。观察是获取知识的第一步,观察能力对于从事各项工作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生所有的创造性活动中,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是极其重要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出头脑中的形象,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思维是小学生智力活动的核心部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美术教学要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运用形象思维进行美术再加工、再创作。所以美术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重视美术教学对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功能。

三、美术教学是培养美术技能的切实手段

第9篇:小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教学;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用多媒体这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愉悦,追求上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发展探索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合理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这项技术直观且新颖的特点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自身的心理上被诱发,其主体意识也得到强化。比如在《海洋生物》这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从网上下载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的图片,从它们的外形以及动作去给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分析和演示,让学生对海洋生物品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在flash课件中,笔者还让学生将看到的最喜欢的海洋生物种类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来,看谁画得最像最好,学生对画画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纷纷拿起画笔一边搜寻自己喜欢的物种一边画。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他们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美术创作中展示他们的能力。比如在小学美术第七册的《染纸》这一课中,笔者先通过电脑课件将一些染纸作品呈现给学生,每张染纸作品都有着丰富的色彩和灵动的形象,学生们看完这些图片之后,就想着它们是如何做出来的,都跃跃欲动,我将染纸制作的课件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更全面的从视觉上去感受这一艺术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思维被多媒体课件中的作品打开,开始进行自己的创作思考,一边又自己动手开始制作,新的知识逐渐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系统,其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这个系统的循环使用中逐步得到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经过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笔者深有感触: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基础,但是如果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以辅助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教学要求的是素质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地去更新美术教学的内容,实施新的素质教学的途径,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以轻松的心态掌握好知识,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开发,让他们的创作才能在美术绘画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挥,更大的提高。

总而言之,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将会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的缤纷灿烂,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