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逻辑推理讲义范文

逻辑推理讲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推理讲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逻辑推理讲义

第1篇:逻辑推理讲义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 高等学校

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面对不断变化的高校学生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如果还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是存在很多弊病的。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一、树立教师自己的风格

现在的学生都是80后、90后,这些学生更加追求个性化。对于老师来说,没有自己的风格,教学就没有吸引力。有老师讲课情绪饱满、抑扬顿挫、感情投入,能够在课堂上营造热烈的气氛,使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强烈渴望,能够与老师积极互动。有的老师讲课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治学严谨,学生容易被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逻辑推理吸引。有的老师讲课娓娓道来,朴实无华,使师生间在一种平等、亲切、协作的气氛下交流,学生在不经意间接受了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的性格不同,采用的教学风格也会有所差异。无论是哪一种风格,目的都是使学生可以自主接受知识,在明确目的后,保留自己的授课风格,发挥自己的特长,切忌邯郸学步。

二、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结合

北大的教务主任王义遒曾在《教学方法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中提出“科技进步一方面提供了现代化、信息化、立体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给教师以极大的运用自由,也产生了如何恰当运用的问题,并提高了学生对教学与学习方法的要求;另一方面,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新成果将使感知、记忆、理解、创新等人的认识,思维活动以更为科学的依据,从而推动学习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任何科技进步都是一把双刃剑,有推动变革的一面,也有相对的弊端,因此传统与现代之争从未停止。

如传统教学方法主要的教学工具就是黑板,也会辅助以图片、演示试验、模型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更为多样,不仅可以以文字、图片等展示,还可以演示动画。因此曾有学校提出应以多媒体替代传统板书,认为板书过于呆板,认为多媒体教学才能展示学校现代化程度。但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又发现多媒体教学有很多弊端。有些老师直接将上课的讲义搬到PPT上,上课时只是一味照着朗读,既没有自己的思考又没有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思考速度有时跟不上PPT的翻篇速度,下课可以和老师复制PPT,因此学生上课不会记笔记。

所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校应该让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自己选择。例如一些多维图形、仪器设备、厂房布置等这样的课程,采用多媒体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表现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对于一些公式推导逻辑性强的课程可以考虑采用板书教学。

三、“启发式”教学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记忆者,知识只是在单向流动。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师是机械的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内容,每一学期相同的课程教案、讲义等内容从未更换。上课只是将讲义上的内容注入到学生头脑,至于有多少学生明白,学生有没有彻底理解,有没有兴趣接受都没有在意。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座位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发短信、玩游戏、上网、走神,任老师在上面唾沫横飞。下课老师书本一合再也见不到踪影。现代教学认为,教学中有大量的互动形式存在,有明显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其实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情、意、行的互动过程。诚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大学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声音,而没有学生的声音,课堂上传递的只有知识,而少有情意和心灵的交流,单调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得大学成为一个没有批判性,没有灵气,没有创造性的堡垒。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设计多种性质的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开放性,使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对课本和老师从前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打破了老师的“一言堂”。这就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显得力不从心。

是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是考验老师运用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的标准。针对全班学生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专科、本科和委托培训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就业标准不同,因此采用的教学方法、教授侧重点是有差异的。

在课堂上许多优秀的老师创造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具体方法,诸如“问题导入法”,“发现式”、“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民主性、主动性、主体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不再是“满堂灌”,教学由单向输出和输入向多向型发展。有学者依据加涅提出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情感态度五种学习结果,构建了高校教学方法内部形态的分类体系(见下表),值得老师借鉴。

高校教学方法分类体系

传统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一点到懂一些。现在重视的是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主要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结构的形成,其中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学习结构是学习者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和加工形成的。教学目标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转变为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也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教学方法改革”这句口号不仅是针对教师提出的,也是对学校、教育部门的考验。仅靠教师个人力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依靠各级的关注、支持才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调动教师改进教学的积极性;院系可以组织相关课程教师研究讨论改进课程体系的方法,例如工科课程就可以不局限于理论,与相关企业合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合,将多课程串联。

参考文献:

[1]徐卫红. 论高校教改形势下的教师角色转换.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 罗三桂. 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09(6)

[3] 杨建艳.大学教师课堂控制的社会学分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第2篇:逻辑推理讲义范文

关键词:逻辑,设疑教学法,对比教学法

 

前 言

数字逻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大学本科学生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是计算机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电子线路的基础课程。数字逻辑是计算机硬件技术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为后续学习计算机原理、微机原理、接口通讯等课程,进行数字计算机和其它数字系统的硬件分析与设计奠定基础。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选用的教材是毛法尧编著的《数字逻辑》(第二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探讨着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喜欢学习这门功课。我们学习和借鉴了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对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需求

学习需求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和需求,生动地向学生介绍数字逻辑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让学生认识到数字逻辑是本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多门后续课程的基础,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术,是一门有广泛应用的基础课。举一些数字逻辑在计算机运算器、裁判表决器、计数器中的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字逻辑必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认识到数字逻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大有益处,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数字逻辑这门功课。

讲明数字逻辑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数字逻辑所研究的主要是输出与输入间的逻辑关系,定量计算较少,而逻辑运算,逻辑判断和逻辑推理较多。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些逻辑关系,采用布尔代数,真值表,卡诺图,状态图。让学生了解数字逻辑课程的特点。学好数字逻辑课程的方法是: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其知识内涵。。注意逻辑运算、逻辑判断和逻辑推理;多做课后习题以衡量与检查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多实验、多验证,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统一,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完每一章后自我进行总结,归纳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原理以及基本方法;学完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后,自我总结出教材各章节间的内在联系等。

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使学生对数字逻辑课程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字逻辑课程是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教师在每一节课堂上精心营造出学生极有兴趣听讲的场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追求。教师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教学中,用优美的课件图示能给学生较强的视觉上的感受;辅以板书的细致讲解,层层推演,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对于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要讲深讲透,注重对学生的数字逻辑思维方法训练。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听课时享受到数字逻辑理论的严密性、逻辑性和趣味性。视觉感受和理性思维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感到上一节课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产生有所收获的满足感。大大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采用设疑教学法,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即提出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克服,而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境。课堂上多采用设问方式,调动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的热情。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生趣,跟着教师的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方法,争相回答问题,甚至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想法和意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把学生们的自尊、自强、自我实现和积极参与的潜意识激发出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设一些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比教学法:有些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强度。数字逻辑课程中很多知识都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例如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基本上都是成对地出现、反演规则和对偶规则、逻辑函数最小项表达式和最大项表达式、异或门和同或门、组合电路与时序电路、JK触发器和T触发器、编码器和译码器等,采用对比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反映是:很有趣,印象深刻,容易记牢。

合作情境及研讨会方式。在讲授了组合逻辑电路后,我们试验性地出了两个实用的控制电路设计题目,学生分成6个设计小组,各自拿出设计方案。。各小组的学生们共同努力,积极承担设计任务,共享成功喜悦。教师选出两个设计方案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共同研讨,鼓励每个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肯定设计方案的优点,分析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共同完善设计方案。最后,教师对方案进行点评总结。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增强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取得了较好学习的效果。

三、注重实践环节,精心设计实验课。

数字逻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常言道:“纸上学来终觉浅”。我们加强实验课教学,精心设计了多项实验项目。学生在逻辑实验箱上做各种验证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对书本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掌握和巩固;同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得到实验技能训练,丰富和扩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通过实验小组的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实践课题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进行数字系统设计和功能仿真,使学生掌握新的数字系统实验方法,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四、结 语

通过我们对数字逻辑教学方法改进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体会到首先要选优秀教材或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讲义和实验指导书,使教材能适应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创新精神激发出来是教师备课和讲课着力点。教师在每一节课堂上精心营造的活泼生动的场景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追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快乐地教书育人,学生很有兴趣快乐地学习。教师不仅要把知识教给学生,注重对学生数字逻辑思维方法训练和实践能力训练,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好数字逻辑这门专业基础课。

参考文献

[1]盛群力,等. 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7-60,91

[2]李银芳.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01)

[3]毛法尧. 数字逻辑(第二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3220-00

[4]林崇德. 教育心理学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G.7239

第3篇:逻辑推理讲义范文

关键词 刑事 案例教学 法律思维 法学教育

作者简介:张爱艳,山东省高校证据鉴识重点实验室,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刑事法学,医事法学。

法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刑事法学尤为突出。在传统刑事法的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讲解与灌输。但是此教学方法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偏重知识讲授轻视能力培养的不足,而刑事案例教学法正是弥补此缺陷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刑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刑事案例教学契合了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有助于高水平法律职业者的培养

综观古今中外的法学教育,不难看出从它问世之初就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即法学教育究竟是应当成为培养未来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者的职业教育学院(professional school),还是应当作为培养国民素质的通识性教育(general high education)或者是成为培养法学专家讲授法学理论和系统法律知识的研究型学院(research school)。而在这两种的教学理念上凸显出一样的信息,即职业培训性与学术研究性的对立。具体到我们国家,由于以往过于强调强法学教育的学科化、知识化,导致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从业人员难以走上职业化的发展道路。而随着实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由过去的通识教育转变为法律职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公认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必然导致法学教育方法的改革,刑事案例教学法随之日益凸显其重要价值。

事实上,就法学的培养目标来讲,不管是培养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司法工作人员的职业教育,还是培养法学家的研究型教育,都不应忽视法律的实践意义。刑事案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知疑善思”的习惯,训练学生“像律师、法官、检察官一样思维”,以应对社会现实中遇到的错综复杂、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而这正是我国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法律职业教育所需要的,也是高水平法律职业者所必须具备的。

(二)刑事案例教学是实现法学教育高级目标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法律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

法学教学是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我们认为通过理论教学可以达到法学教学的初级目标,而高级目标的实现则依赖于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方式。正如法学家霍姆斯说过:“法律的生命历来不是逻辑,而是经验。”为了祛除我国法学教育中浓厚的概念化、教条化和形式化色彩,我们提倡在刑事案例教学中,学生应作为主角,应处于积极主动地管理运用知识的状态。一方面,把资料留给学生让他们自行总结和分析讨论,从案列中集中总结问题的要点,得出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案例,学生最终会领悟出适合自己个人特点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当以后遇到相似或完全陌生的案例时,也可以有效地运用这种逐渐培育起来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我们说刑事案例教学是实现法学教育高级目标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刑事理论教学的继续,也是对刑事理论教学的检验。若没有刑事案例教学,理论教学的成果往往难以得到充分展现,由此也很难充分暴露法学教育中的不足。

(三)刑事案例教学使学生更易掌握刑事法学知识,同时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刑事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与学融为一体,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应当看到,刑事案例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刑事法学理论功底,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司法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在实施刑事案例教学中,游刃有余地处理案例讨论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才能在案例讨论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总结。所以说,实施刑事案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过程。

(四)刑事案例教学符合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国当前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素质教育,它不仅包括传授知识予学生,更重要的是塑造与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与品质,即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品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创新的思维能力与卓越的综合素质。

刑事案例教学区别于传统的“以理解法律含义、传授法律知识为宗旨的教育模式”,通过学生间的辩论、师生的互动、老师提问学生,学生质疑老师、体现出了“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素质教育原理,而这正是我国目前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同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提问、讨论、辩论,既有利于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又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法律思辨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另外,只有通过对一些法律事件的具体处理,才能使学生逐渐具备和提高因地、因事、因人、因时制宜的适应能力。所以说,刑事案例教学是刑事法学教学的必需,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刑事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

合理筛选和设计刑事案例是提高刑事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案例的选择应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依据,结合教学中的难点与关键问题进行选择。刑事案例内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有时为了讲解某个法律知识点,采用假定事件或“半真实”事件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一)案例的收集

第一,通过司法实践收集刑事案例。了解司法活动是法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教师在办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了解案件的细节,还会体会到理论与实践间的差距。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细致地讲解此类案例,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司法实践能力。

第二,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刑事案例。这是教师收集刑事案例最方便的方法。法学报刊杂志经常刊载一些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刑事案件,这是刑事教学的良好素材。这些争议案例暴露了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缺陷与不足,从而强化学生学习的责任意识。

(二)案例的筛选

筛选案例就是对案例进行选择,针对不同问题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使用。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刑事法理论,我们需要选择与所授基本理论相吻合的典型刑事案例;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需要选择疑难案例,这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在筛选案例时,应遵循教学性、典型性、时代性的原则。教学性要求所选的案例应符合教学内容和目的,适于课堂使用;典型性要求案例能反映司法实践中的普遍问题;时代性要求所选案例最好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反应当前社会状况和司法实践中的新问题。

(三)案例的运用

案例经过收集、筛选之后要在教学中使用,这是最重要的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其具体形式主要有:

组织学生对特定疑难案例进行讨论或辩论,这通常是在讲授一个或几个重要理论问题之后进行的。首先在备课的时候通过疑难的案例情况想方法在疑难案例中设立引导学生主动提出疑问,比如在案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如何在案例中解决问题的根源。随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同时予以引导、帮助他们论证所持的观点,让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争辩中发现其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最后的结果是要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并且有合理的理论和结论概括。通过这个模式的实行,把疑难案件、分析总结,提出质疑,解决质疑中的矛盾事故。这样学生在这个学习的同时也会很简单的掌握每个不一样的案例中所涉及的某种法律,并在这个案件中很快找到突破口,把问题顺其自然的解决,使得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疏通法律只是的运用有了很大提高。

刑事案例的收集、筛选和运用是刑事案例教学的三个不同环节,收集是基础,筛选是关键,运用是目的,三者相互渗透。

三、刑事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刑事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刑事案例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刑事案例教学是对传统课堂讲授法的补充与完善

第4篇:逻辑推理讲义范文

关键词: 高中物理作业 布置 评讲 消化

提到作业,人们的印象就是学生的做不完的作业。为了所谓的统考和高考,作业既多又难。这就陷入了学生万分厌恶写作业,然后抄作业,教师一天到晚讲作业的怪圈。我在多年的高中物理课教学实践中,在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实现高效教学上做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对学生课后作业作了深入的思考,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效果非常好。

一、作业的布置

(一)作业布置讲究目的性

1.既然课堂教学有“教学目的”,那么布置作业也应该有“作业目的”。对于布置的每一道题,老师必须清楚它的目的性,明确每一道题考查什么知识点。

2.举例说明作业目的:四月份的某天,我花了一节课的时间系统复习了多普勒效应,对公式作了比较深入的讲解,当天的作业(目的):(1)巩固多普勒效应知识三题;(2)前两天作业中有一题关于单摆放在电磁场中,部分学生不理解,已经评讲了,今天再找一题巩固一下;(3)仅仅四题不够,还布置了十道综合性的选择题。

(二)作业布置讲究基础性

1.高考毕竟不是奥赛,其中包含大量的基础题,也有一定数量的中等难度的题,有的难题是简单题的组合和整合。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它离不开大量基础题的训练,简单题做多了,难题自然就通了。

2.作业太难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不仅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影响第二天的正常授课(评讲作业耗时太多)。

就拿2012年的高考的最后一题来说,这一题得分率较低,属于难题,但我认为只要学生基本功扎实,解决它不是太难,它无非就是实际动量守恒加相对速度再加一个逻辑推理。

(三)作业布置讲究层次性

1.高三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除了课堂教学外,就靠学生作业了。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目标,布置作业一定要讲究层次性。这里的层次性,是指“时间”上的层次性,而不是说分“优秀生”和“后进生”。

2.举例说明。

例1:两位同学沿圆跑道进行长跑比赛,甲同学跑一周的时间为T ,乙同学跑一周的时间为T ,请问若他们同时在同一跑线上同向跑,何时两人又相遇?

例2:A,B两物绕一圆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它们的周期分别为T 和T ,何时它们又相遇?

例3:某一使刻在地球某处上方有一颗卫星,另有一颗卫星恰在它的正上方,已知这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和r ,问经过多少时间它们第二次相距最近?

例4:某一使刻在地球某处上方有一颗卫星,另有一颗卫星恰在它的正上方,已知这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和r ,问经过多少时间它们再次相距最近?

例5:某一使刻在地球某处上方有一颗卫星,另有一颗卫星恰在它的正上方,已知这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和r ,问经过多少时间它们第二次相距最近,且这两颗卫星还在该处上方?

例6:A、B两个单摆同时从平衡位置以相同的速度开始做简谐运动,经过t后,两摆球再一次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平衡位置。已知A摆的周期为T ,则B摆的周期可能为?摇 ?摇。

以上六题建议分次布置。

3.谈谈第二轮复习。

经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第二轮复习效果不好,学生没有太大的提高。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老师们的普遍做法是发一份大讲义,前面几道是例题,后面是巩固练习,全部围绕一个知识点,给我的感觉是两个字“恐惧”。

我提倡一种做法,用“综合考试”推动“专题复习”。具体步骤为:第一步,综合考试出卷时有意识放一道题,为专题讲座做准备;第二步,围绕试卷中的某一道题,展开深入系统评讲(往往至少要讲一节课),要讲就要讲个透彻(除了讲试卷中的试题外,还引申了三四题,且课堂教学层层推进,让学生参与进来);第三步,布置作业,作业中适当布置几题巩固一下;第四步,在以后的某一天,再布置一两题巩固一下。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二、作业的评讲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巩固知识、培养能力、适应考试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评讲学生做过的习题,使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更能适应考试,同仁作了很多的研究。我把从教几年的心得总结如下,归纳为四忌。

(一)忌讲义一发就评讲

作业上交后及时批改,上课前发给学生,然后课上评讲。我认为讲义发给学生后不要及时评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订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先订正,有以下几点好处。

1.能逐步克服粗心的毛病。

我个人认为,粗心不是小问题。粗心的毛病比不会做题更可怕,而要改掉粗心的毛病,必须从平时点滴做起。

例:一个足球的质量为0.4Kg,速度为5m/s,被足球运动员以大小为10m/s的速度沿相反方向踢回,则足球动量改变量为多少(设原速度为正)?

分析:此题答案为-6kg·m/s ,有的学生的答案是6kg·m/s 。这是因为他是没注意方向。只要稍微注意一下,他就会恍然大悟。

2.能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例:一物体获得一定的初速度后,沿着一粗糙斜面上滑。在上滑过程中,物体的( )。

A.机械能守恒 B.总能量守恒

C.机械能和内能增加 D.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

分析:有学生选A,这是因为他们对机械能守恒印象过于深刻。有人说订正一道题比做十道题更有效,这也是反对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原因之一。

3.印象深刻。

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得到的知识总比被动接受老师“告诉”他的知识的印象要深得多。

(二)忌题题都讲

尤其是评讲试卷。很多老师采用题题都讲的方法,他们总担心有遗漏。我认为题题都讲有以下缺点。

1.使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

学生精力往往会放在他们做错的题目上。而在老师评讲学生做对的题目时,平心而论,他们是不愿意听的。

2.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缺乏应有的激情。他们似乎“听”懂了,其实什么也没“听”到。所以学生一听就懂,而一做又错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3.严重浪费时间。

老师都在埋怨,评讲一份讲义后,懂的人还是懂,不懂的人还是不懂。我们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教学效率。

(三)忌讲原题

例:质量为M的滑块,沿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滑到底端历时十秒,则在此过程中( )。

A.重力的冲量为mgt B.重力的冲量为mgtSinα

C.重力的冲量为零 D.合外力的冲量为mgtCosα

分析:桌面上G=10N,t=2s内重力得冲量(引申出冲量的概念和公式)。

倾角为α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t秒内重力的冲量(强调冲量的公式,并点评了该题。学生回头订正讲义会搞清楚,且印象深刻)。

(四)忌讲完就算

对于部分学习不积极的学生,我们必须搞好“售后服务”。

1.鼓励他们多问。

有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肯定有搞不清楚的地方,我们要鼓励他们多问。

2.“逼”他们多问。

采取普查的方法,看他们的订正情况。顺便查一下他们原来就对的题目,看看他们是否是独立完成作业的,也要看看他们是否真懂。

例:在一个完全真空的绝热的容器中放入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 )。

A.两个物体没有接触

B.两个物体温度相同

C.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热量

D.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内能

分析:有一位学生原来错选了D?我看了他的订正,他已经纠正为B了。我问他为什么不能选D?他支支吾吾,脸涨得通红,最后他竟然问温度和内能有什么区别。我笑了,我耐心地做了解答,同时也批评了他的这种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订正是无用的,并鼓励他一定要多问。

作业讲评是教学环节的重点。采用了好的方法,对学生纠正错误,培养能力,激发兴趣,适应测试各个方面都是有好处的。

三、作业的消化

1.订正一道题,比做十道题还划算。我们老师也重视作业订正,但都是表面文章。试问:学生有这么多时间吗?即使完成了任务,一些学生也只是把正确答案抄进来,并没有真正领悟。

2.作业消化很重要,老师学生都知道,但困难重重。

(1)后进生不懂的太多,债多不愁。

(2)虽然大部分老师态度和蔼可亲,讲究说话艺术,但有些后进生太自卑,认为问简单的问题会被人笑话。

(3)太忙了。学生疲于作业,要是花力气在订正作业上,肯定有很多人会完不成作业,更何况有的作业还要抄题订正在作业本上。

3.几点建议。

(1)不能做表面文章,要查订正就要严格抽查,要追问“为什么”。

(2)作业布置要讲究层次性,我们要设法让学生“天天快乐”。

(3)考试之前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订正和消化。

学好物理必须多做题目,但不提倡搞题海战术。我们不能苦学生,而是要“用心”布置作业,“用心”评析作业。只有善待作业,教学效率才会更高,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第5篇:逻辑推理讲义范文

㈠层次分明,任务明确

高三数学复习周期长、任务重,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至关重要。我们把高三数学复习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9月~2005年2月底( 俗称第一轮复习)、3月初~4月初(俗称第二轮复习)、4月初~5月底(俗称第三轮复习),三个阶段的复习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每个阶段的任务各有侧重。

第一轮复习阶段,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考试说明,以课本为本,通过系统地整理、优化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通过月考及周练的手段,使基础知识网络化,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并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我们所选的讲仪是以课本为主,辅以《 优化设计 》 。所练作业以小题和中档题为主,从以前高考的成绩看,这一轮复习是成功的。

学生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已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因此第二轮的复习应以高考为目标,从以单元块的纵向复习为主到综合性横向发展为主。为此,我们辅以优化设计二轮讲义,分专题进行复习。一是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系统介绍,主要是:配方法、换元法等方法,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换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二是根据《教学大纲》列出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三是根据《考试大纲》和前几年的高考试卷列出高考频率较高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排除法、特例法、估算法、图象法、逆推验证法等方法准确、快速地解选择题和填空题,并提出较高要求:选择、填空平均只能错在2。5个之内。在这个阶段,除正常布置作业外,每周安排一次以选择、填空题为主的课堂练习和一次综合练习,并做到及时评讲,迅速反馈。

通过前两轮复习,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何使学生在高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平,这是我们在高考前最后阶段所要做的主要工作。而这一阶段复习一直是我校探讨的地方,以往几届主要是搞几套外地试卷进行练习评讲,效果不太理想。为此,2006届高三我们加大力度,力争在前两轮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因此,我们自编模拟试卷8套,做到精练精讲。精练力求做到精心选择题目,精心编写试卷,精心研究每题的训练功能和评分标准,精心组织考试,做到以少胜多,不盲目地搞题海战术,影响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精讲则力求做到对共性问题分析透彻,对个别问题也不能轻易放过,须个别指导。同时把考试技巧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考试。总之,通过测试要能反映出问题,而通过评讲要提高学生驾驭问题的能力,并逐步适应高考的氛围环境。

㈡普遍撒网,重点捞鱼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一般是一种全面的、普遍的复习。这是由于《考试说明》所给出的内容均为必考内容,出于课时所限,教师总是指导学生一遍遍的全面复习,即便是讲一些专题,也是针对学生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而授课。因此,在平时,要指导学生针对教师教学中的不足做好以下两点:

1。进行诊断性练习,找出问题早日补缺

学校进行的测试,一般都是让学生做成套完整的模拟题,在这种测试中解错的题目很难说明出现的错误具有普遍性。只有将10套题中的选择题、10套题中的填空题、10套题中的解答题放在一起比较,才能诊断出你的学生是哪一类题容易做错,这就是诊断性练习。只有找出错误和不足,才能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把将问题解决在考前。

2。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纵向和横向的有机联系,这些联系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也可能是教师平时教学的“弱点”。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的交叉点。例如,函数和不等式,函数与导数,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数列;又如,三角函数与数列,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再如,平面向量与函数,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平面向量与物理等等。教师在复习时要有意识地评讲一些此类试题,让学生积累解此类题的方法与经验。

㈢注重高考试题的新特点

⒈增加对个性品质的要求

《考试大纲》在2006年《考试说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个性品质”的考查要求。主要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要求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试题融知识、方法、思想、能力于一体,注重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⒉突出对主干知识的把握

2006年高考数学试题突出了高中数学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代数中的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基本变换;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新课程增加内容中的向量、概率以及概率与统计、导数等在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中始终作为重要的考查对象,保持较高比例,而且也达到必要的深度,成为试题的主体。这些数学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在2003年高考试卷中比例高达85。3%,2005年高考数学必然有所沿袭。

《考试大纲》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且高一级的层面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考生必须对每个层次的知识要求十分明了,还必须对每个知识点属于哪个层次的要求清清楚楚,以增加最后一段复习的针对性。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

⒊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指导思想

《考试大纲》对能力方面的考查,全面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调探究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式的运算,特别是要考查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兼顾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要提高解答数学问题的运算效率,要能够以图助算,通过识图和绘制草图,列出表格

⒋强化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考试大纲》引导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营造自主探究环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分三个层面:首先是具体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消去法、割补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理工类要求);然后是一般的逻辑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反证法等;最高层次是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换与化归思想,运动与变换思想等。

⒌注重理性思维的考查

《考试大纲》倡导理性思维,以甄别数学素养。要注意培养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

建等进行思考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能力。

⒍突出考查实践能力增加应用型和能力型的试题。

基于以上认识,在《考试大纲》指导下,建议做好“五抓”:

1、抓学习。抓对《考试大纲》的学习。当学生也能够按《考试大纲》的精神来复习时,复习才会是高效的。

2、抓基础。在复习中一定要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3、抓训练。精选习题(选题原则是具有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代表性、发展性),强化思维训练,提高探索创新能力。

4、抓落实。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被扣分。

5、抓反思。要抓好审题的反思、思维定势的反思。解题后的反思,充分挖掘每道习题的智力价值,变盲目性为自觉性。

㈣关注新课程的新重点

对比新老两种数学课本的教学内容,不难看出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空间向量、简单几何体中的正多面体、

概率与统计、极限、导数均为新内容 由2005年试卷不难看出,这部分内容已占有一定的分值。因此,要重视此类题目的复习。

第6篇:逻辑推理讲义范文

一、明确教学目标

1.培养师生情感

在职教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忆数学知识,感知教材内容,掌握解题技能。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开展各种有助于增进师生情感的活动,将情感和创造充分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2.吃透课本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载体,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只要能吃透课本足矣。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重视数学课本,减少学生反复做复习资料的时间,并将这些时间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专业知识。

3.丰富学生的思维内容

学生遇到问题,想不到好的解决思路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这一载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二、突出和强化重点

1.突出重点

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必须有教学重点,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教学重点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及难点,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分发导学讲义或用幻灯片投影出来,以明确本节课的要点及内容。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一角简要地写出教学重点。

研究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弄清重点和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程。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2.强化重点

教学重点内容的讲解分析,是整堂课的教学。为了突出、强调这一部分,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可以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变化,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各种典故,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其踊跃说出自己的见解及思路,使整堂课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容易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这样的活力课堂才是有效课堂。

三、设置情境教学

1.设置教学情境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只注重公式记忆、证明和逻辑推理、反复练习习题等方面的训练,形成了重数学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一套模式。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也陷入这样的模式中,将非常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甚至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

2.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

大多数职校学生学习数学都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害怕数学,同时也认为数学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要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职业数学课程不是研究高深的数学理论,重在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如在教学《表格的制作与处理》时,笔者就重视培养学生制作表格的能力,不仅教会学生表格处理的方法,而且还把运用与数组的加、减、乘、除、内积运算结合起来,详细讲解饼图、直方图、折线图的电脑制作与作图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更新教学方法

1.传统教法出新意

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在教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时,笔者经常采用“简单中发现模式”,以突出知识的逐步形成过程;在教学典型习题时,笔者先让学生做,然后要求学生相互订正,取长补短。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职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对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各异,教师的教必须适应学生的学,即教法必须适应全体学生。学生不是“容器”,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行向这些“容器”灌输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又有何意义?

2.善于构建框架

教师要全面把握和认识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每教完一部分内容,就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并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现状、现阶段的知识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

五、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趋势

科技在不断发展,教学中也要不断渗透先进的科技元素,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熟练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学生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如果教师把多媒体教学引入数学课堂,将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目前,职教数学课每周只有四节,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的需求。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有:第一,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性,激发职教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减少教师板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第三,整堂课生动活泼,现代感强;第四,便于教师联系新旧知识。

六、反思

第7篇:逻辑推理讲义范文

【关键词】高职物理 电磁波 电磁场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09-02

引言

随着微波、磁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磁场、电磁波知识的教学成为了当前高职物理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对于高职学校机电专业学生而言,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尤其重要,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高是客观问题,所以在高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保证高职学生高效的学习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高职机电专业物理教学实际出发,探讨高职物理课中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为提高高职物理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水平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高职物理课程中电磁场与电磁波内容的特点

电磁场和电磁波是高职物理课程中包含丰富的数学和物理知识的部分课程,是高职物理课中难教、难学的一部分。该部分内容不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还具有数学推导过程繁琐、概念抽象等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分析方法。毋庸回避,而这对基础不是很扎实的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由于高职物理电磁场和电磁波的部分实践教学成本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忽略了这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科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导致学生对电磁波和电磁场的相关知识理解不够深入,难以融会贯通。

例如,在电磁波与电磁场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麦克斯韦的电磁场基本理论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并论述“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相关内容。在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物理、数学知识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导致学生在理解电磁理论方程的过程中出现了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这些特点都要求对现代高职物理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2.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程中,高职物理课中的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主要注重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这首先给学生形成了一个该部分内容实用性不强的印象,导致高职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同时,该部分内容还存在着考核内容较为单一,绝大部分情况是通过笔试考试分数决定考核成绩,没有对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锻炼与考核。基于此,在高职物理课中的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2.1 将提高学生兴趣作为主要目标,以实践应用作为教学组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从机电专业工程应用以及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以具体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对课本的内容进行讲授,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以及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介绍,诸如电磁场理论在现代通信卫星、电磁波技术在医疗、生物及化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持续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电磁技术的迅速发展,高职物理教学内容应该在基础内容和知识方面进行持续的更新,尤其是在电磁技术的应用方面,应该通过持续更新的方式方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更新教学内容的方式,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这不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信息网络,同时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对电磁学科发展与应用的最新动态予以认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重点关注电磁技术的发展现状,在对原有经典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的同时,适当地增加新的理论及应用技术,对教学讲义进行持续更新、充实和完善。

2.3 淡化理论公式的推导过程

电磁波理论公式的推导是一个较为复杂而繁琐的过程,它对高等数学以及电磁学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来看,学生只需要对各个微波元器件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元器件的内部结构与尺寸等进行适当改进即可,并不需要太多的数学理论知识。因此,高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对理论公式予以淡化,这样不但消除了学生畏难的情绪,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当前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利用仿真软件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两种主要的方式。其中,仿真软件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数字平台,学生能够通过软件设计出元器件。在教学中充分的利用仿真软件可以有效的缩短电磁理论计算的时间,同时还可以显著的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的教学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应用多媒体来表示电磁波元器件的外部特点及内部结构特征,通过短片、动画等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形成一个更加深刻、直观的理解。

同时,对于条件不够成熟的高职院校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提高电与磁物理教学的水平。例如,在教授“运动的电场产生磁场”的教学内容方面时,长直导线长为L,其中通过电流I,则与导线距离为r处的磁通密度为B,

这时,长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应该是一个沿着垂直导线平面内的同心圆,可以采用右手螺旋定则的方式予以表示,可以用图1表示。

而从形象化教学的角度出发,设想伴随着运动电荷产生了一个运动的电场,而运动的电场又会产生一个运动的磁场。如图2所示,当载流导线的电子以速度做定向运动时,导线截面中的正离子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而正离子所产生的静电场与电子产生的静电场则出现相互抵消的现象。但是,由于正离子静止不动,导致运动电子所产生的电场并没有被抵消。然而,由于正离子没有运动,从而伴随运动电子的运动电场所产生的磁场没有抵消。这时,在导线长为L,半径为r的圆柱面之上,导线的线电荷密度为ρ,则在该圆柱面上所产生的电通量是:

电通量=E×S=E2πrL。

由高斯定理有:

则与导线相距πr距离的运动电场的场强E=。

2.5 积极开展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在新的教学理念之下,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活动,这样可以为他们萌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为了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可以在电磁场或者电磁波结束之后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的提高他们学好高职物理课程的积极性与信心。同时,教师还应该强化教学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锻炼学生的整体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及时的更新课程内容,对教学讲义进行逐步的完善,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高职物理的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上述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结合实验课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6 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内容具有理论性较强、内容枯燥以及思维抽象等特点,导致学生难以提起兴趣进行深入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走神等现象。这时,教师应该以提高学生兴趣为首要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这一点尤为重要。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将重点放在电磁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理论的阐释方面;而在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几个经典的案例,在每次课程进行之前都从工程实际出发,提起学生的学习胃口,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内容自然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结语:

本文在对高职物理课程中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学特点进行论述的同时,对高职物理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同时,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例探讨了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学策略,对提高高职物理课程中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大庆. 高职物理形象法教学中电磁场概念的解读[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6(5):26-28.

第8篇:逻辑推理讲义范文

一、以课本为线索,归纳《考试说明》中的词汇和相关的搭配、句型,归纳课文类别,跨册复习。

1.语言结构对比归类。用讲义的形式练习,梳理知识,加以归纳。

2.语义场小结。如要求学生讨论下列问题:(1)What words often go with “eye”?

(2)When and where do people use the verbs “inspect”,“examine” and “check”?

3.句型小结。笔者在高三上学期按句型结构引导学生归纳从初一到高三所学的典型句型;在高三下学期按句型功能归纳了65组句型,并以此为内容进行听写、翻译和造句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句型的能力。

4.在指导学生阅读和表达初期,笔者按课文文体把高中课文分类。复习时,引导学生逐类掌握文章的特点,培养深层理解和规范表达的能力。

二、以教学大纲为线索复习高考的语法要点,提高学生语境分析能力和理解长句、难句的能力。

复习的方法是:自学—练习—讨论—再练习—建立错误档案。这个过程的关键有二:(1)精选练习。把语法项目在课本中表现的灵活性较强的句子、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典型题目、各地高考资料中质量较高的习题,挑选并打印出来让学生练习、分析、小结,做要点记录。(2)建立错误档案。经过精练精讲以后,教师应根据遗忘规律,先密后疏、层层加深地给学生提供多次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学生有错误而又不能理解的,请教同学或教师之后抄写在卡片上或专用本上。每隔一段时间回头再阅读、思考、练习,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保证错过的以后不再错或少出错。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反复有效实践的必要性,从而提高答题的效率。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和从最基础的地方讲起。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精心备课,有重点地讲深讲透,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和非谓语形式是语法复习的核心,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体会才能掌握相应的时间概念、结构形式和适用范围。笔者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复习,效果比较明显:(1)指导学生连续分析几篇课文中动词的用法;(2)归纳、小结并做练习;(3)讲练历年高考题中的动词小题;(4)分析几篇书面表达中所用的动词及其形式并做口头、笔头练习。

三、以高考题型为线索进行专项强化训练。

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首先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要让他们领会高考要求和英语试卷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熟练运用答题技巧。对于水平相同的学生,会不会答题,会不会抓住关键的解题信息,会不会加快速度争取时间上的主动,其结果是有差异的。专项强化训练的目的就是巧学、巧练、巧解,形成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

鉴于听力提高得比较慢,需要有量的积累过程,听力教学既要长期坚持又要阶段强化。教师指导复习应做到课内、课外结合,精听、泛听结合。高三第二学期,除坚持每天至少半小时的课外听力训练外,还应保证每周不少于一节的课堂听力训练,但不宜集中全部课时进行阶段突击性的听力教学。听力训练材料应精心挑选,所选材料应有梯度、难度、长度、趣味性和多样性。朗读者应口齿清晰,发音标准,朗读速度不低于高考。可通过听大意、听细节、听后回答问题、总结复述,以及填空、记笔记、判断对错、选择正确答案等课堂活动,把听力课上得更加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听力课的效率。

而且近几年高考英语阅读量和要求有所增长,因此阅读训练的力度和量要加大。集中的阶段性的课堂限时阅读训练是短时间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速度的有效方法,时间以不超过两个月为宜,也可以长期开设每周不少于两节的阅读课。阅读训练必须做到课内、课外结合,精读、泛读结合。学生课外应保持每天不少于5篇短文的阅读量。阅读材料的难度可等于或略大于高考,但不宜太难,体裁、题材、长度、生词量应接近高考。

此外,在阅读训练过程中还应做到:(1)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心里翻译、手指点读、复读、句下划线等。(2)培养学生的速度意识,严格限制阅读时间,提高略读和寻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不允许查字典,学生要尽可能利用上下文猜生词。(4)通过提问、解析文章结构、评阅读理解题等课堂活动,学生学会总结文章中心大意,把握行文逻辑,体会深层结构、隐含意义及作者意图,把握解题思路。

完形填空不是单纯测试考生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能力,而是综合考查学生的词汇知识、阅读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推理、常识、情理、上下文等进行灵活推断的能力,一直被认为是高考英语中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语言素质要求最高的题型。用大量做完形填空题的方法备考效果并不明显。考生要加强词汇知识的学习,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应想办法提高推测能力。

短文填空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教师可选一些较容易但有完整情节的故事性文章,挖掉一些根据线索可以推测出来的词让学生填,也可以用完形填空练习让学生不看选项先填词。开始阶段学生往往只能填对少数空,但能填出同类或比较接近的词就行。实践表明,有效的短文填空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又能提高学生推测的准确率。当然,必要的完形填空练习仍然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做题熟练程度的有效途径。

做完形填空题时,应首先看懂文章的第一句,接下来浏览全文,了解大意,然后边研读边根据上下文、逻辑、常识、词法知识等进行初步推测。有了自己的初步判断后,再对照所给选项,找出其中与自己预测完全一致或相近的选项。若四个选项均与所预测答案相差甚远,则应调整思路,再从新的角度进行推测。在这个过程中,应瞻前顾后,适时调整。最后应通读全文,再从阅读的角度看文章是否通顺、是否合逻辑。

至于书面表达,平时要强化词汇、语法知识的运用,多读、多背、多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最好能坚持写英语日记。集中训练阶段,可先练习用5种基本句型翻译简单句,然后练习翻译复合句,最后练习各种文体的审题、提炼要点、语篇表达。

四、精练与泛练相结合,促进知能转化,提高答题速度。

课堂上的精练是师生共同具体分析某一大题的答题思路,讨论相关的知识点和语境;课堂上的泛练是给学生提供约三倍于精练的练习,让学生限时完成或自行完成自对答案,教师随堂答疑。

课外的精练是完成20到30分钟的高考某一大题型的练习,交教师批改,为课外辅导和下一节课的课堂讲评做准备。课外泛练包括学生自觉完成新练习,准备问题争取教师辅导,学生翻阅订正过的旧练习、笔记和反复背诵、默写、归纳、运用考纲词汇等。精练的目的在于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深度和答题技巧;泛练的目的在于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广度和快捷的反应能力。

五、专题训练与综合练习相结合,对学生的思维潜力进行有重点而又全面的开发利用。

综合运用训练一般安排在高考冲刺阶段,即四五月份,是单项运用的延伸,也可以和单项运用交叉进行,如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一模、二模等。综合运用训练并不是简单地做几套综合题,应该精选高质量的模拟试题,进行强化模拟,实战演练,认真评讲,不断总结,使学生的综合应试能力产生质的飞跃。训练材料一般选近几年的完整高考题、各地市及名校的模考题。学生可以课外自测,做后立刻核对答案;也可以定期搞课堂测试,还可安排学生课后做、课堂评。评卷时,对共性的错误要重点分析。

第9篇:逻辑推理讲义范文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以及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搞好药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对高级药学人才的需求,笔者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与体会。现总结如下:

1 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调整教材编排与深度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与学双方的主要依据。现有的有机化学教材很多,但适合药学专业的不多。因此,应该编著相配套的教材,在内容的选择、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方面,必须从药学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安排、教学时数等因素系统考虑,不能盲目选用教材,也可以自己编写教材。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处理好“系统性与重点内容”、“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辨证关系,在保证有机化学学科体系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与药学紧密相关的内容。注重理论阐述必须服务于知识应用,合理地、有选择性地删除那些与本专业联系较少或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精练。适当压缩经典内容,以多种形式将有机化学前沿课题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要突出医用化学的特色。这部分选学内容有的代表着学术上的最新研究动态,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机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手性药物的构型与生物活性;糖类、氨基酸与蛋白质、脂类的生理作用等。药学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受课时限制,一般都存在学时少与进度快、内容多的矛盾。课堂讲授的内容仅限于基础知识和理论,而且,叙述性内容多于逻辑推理及理论探讨,需要记忆内容较多,有些学生往往感到“上课听得懂,课后记不住”,所以需要在课程安排和课堂讲授中做适当调整,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机化学教科书通常是按照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合成和应用等部分编写,而实际上反应和合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笔者针对药学专业要求不同,对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一般不作深入讨论,而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药学上的用途三者结合起来讲授。

2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变换一些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如讲概念和事实时,用讲述法;讲结构和反应时,则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法或对比法等。灵活运用教学法的同时,可以配合各种模型教具、投影、电脑教学课件、录像等,力求生动形象。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多媒体教学将文、图、声、像、动画各种因素有机组合在一起,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结构、虚幻的情景,跨越时间和空间,通过三维动画、视频图像、虚拟现实等手段形象生动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全方位地获取丰富的信息,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到单糖、核酸的构型与空间结构时,可以采用模型配合教学。笔者还采用组织学术讨论会、转换师生角色或者将各种边缘学科的精彩内容引入教学中以及举行知识竞赛活动的方法,如:每学期举行1~2次知识竞赛,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竞赛题目有基础知识题和综合应用题,由老师精心挑选,竞赛方式主要有相互提问、知识抢答和笔试等。邀请本教研室老师以及部分学生作评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注重实验课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药学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课时不多,但它对培养学生周密思考、仔细观察、主动探索问题、操作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其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实验教学,可从以下七个方面思考:① 实验教学内容应突出专业特点,合理选择精心安排;②必须强调课前的预习,使学生对反应的原理、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根据实验讲义和实验室仪器及试剂的实际情况做好预试验,认真记录,并完成预试验报告;③实验指导教师应能认真地讲解实验,要有必要的标准、规范的操作演示,实验过程中要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应立即予以纠正;④认真检查学生实验记录本,要求记录真实,不得随意涂改;⑤实验结果,即产率和质量应符合指导教师的预定要求,否则应督促其重做;⑥实验成绩的记录应能反映学生实验的实际情况,切不可只根据实验报告随意给出成绩;⑦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业余时间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既是对实验课内教学的补充和提高,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水平。将单纯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先提出要求鉴定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不是同一章中出现的,可设计几道不同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书上提供的方法,自己设计鉴定方案,并通过实验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比,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启发。通过这种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可以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

4 改革考试内容,完善评价体系

有机化学是一门规律性强、灵活性大、应用广泛和发展迅速的系统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边缘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发展,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单纯地靠基本知识点考试来衡量教与学的效果,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花在死记硬背上。传统教育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体系上则采用了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为了考试合格,他们往往采取各种各样的应付方法。这种考试评定办法难以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因此,考试内容的形式应改变单纯的知识点考试,在必须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考试内容的形式,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考题。传统的闭卷考试让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考前临时突击的习惯,虽然部分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若将期末考试分成闭卷和开卷两部分,闭卷只考最基础的内容,不要求学生大量记忆,遇到相关问题时会查、会用。开卷考试题目提前一周公布,学生自己准备,考前采取抽签方式,面对老师和学生讲解并回答师生的质疑。将成绩评定量化,分成科学性、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几个指标。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闭卷和开卷成绩三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30%、50%和20%。改革考试内容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下机械记忆和考试死记硬背的局面。

5 结语

有机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倡导和推行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高级药学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01,(3):21-22.

[2] 张玮,韩.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6):42-44.

[3] 董克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0):1148-1149.

[4] 裴伟伟.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大学化学,1998,(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