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报告范文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报告

第1篇: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报告范文

1.1架构安全

合理的架构是图书馆业务服务网络安全的前提,网络在总体结构上要减少相互间的依赖和影响。任何一个模块出现故障后,对上/下工序流程不产生严重影响。各子系统可独立运作,各子系统单一升级而不影响到其他子系统的功能。

1.2设备安全

主干网采用光纤双路备份,采用双机冗余式主干交换机,网络核心设备(交换机、服务器等)需采用模块化、支持热插拔设计。主业务应用服务器要双机热备,并采用双网卡接入、服务器集群、RAID等措施。主存储系统需要极高的安全稳定性,具有合理的存储构架和数据重新快速分配能力。在设备的分配上,避免在同一台服务器上部署多种应用。在各楼层设立交换机柜,对重要接入层设备,应考虑必要的网络设备和接入端口的备份手段。中心机房配有24小时双路电源,并配备大功率的UPS电源。另外,为防止外部的攻击和病毒的侵袭,解决业务网与办公网的信息交互问题,要设置高安全区网段,须将业务内部网络与外网分开,在物理上隔离网络,业务终端用户计算机屏蔽USB接口,不配置光驱,并安装网络版的防病毒软件。

1.3软件安全

主要有:①操作系统安全。为确保图书馆的安全,主要服务器尽可能采用企业版Linux操作系统。②数据安全。为保障关键运行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备份,要求采用集中与分布方式相结合的数据库系统设计。③应用软件安全。应用软件应具有完善的备份措施,系统故障后,要求及时恢复,确保图书分编数据不丢失,图书借还信息不丢失。④数据库系统安全。主要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库均采用双机热备共享RAID盘阵的方式,实现双主机同时对外提供服务,盘阵采用了最高等级的RAID5技术,任何一个硬盘故障也不会影响系统,对于核心数据库要求采用本地备份和远程备份相结合的方式。

1.4运维安全

在提高技术系统安全性的同时,还必须提供良好的运行维护,防范由于操作不当、网络管理漏洞、运维措施不完备所造成的网络信息系统异常。在网络信息系统运行中,应对设备、服务、业务等方面的监控和故障报警。通常情况下,设备运用指示灯变成黄色,表示出现故障,应尽快进行检查。

1.5外网文件交互安全

为隔离来自办公外网等的安全风险,图书馆自动化主业务系统专门设置高安全区网段,高安全区网段的文件拷贝通过私有协议或网闸实现,主要用于与办公网络以及其他网络的数据交互的病毒防御。

2制定出一套操作性强、目的明确的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及时应对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突发故障和事件,在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立策略上,在技术上应做好各种预防措施的同时,制定出一套操作性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迅速做出响应并快速处理,积极恢复图书馆网络业务系统等全方位的应急体系,即网络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著名的墨菲定律指出: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因此对图书馆主信息应用系统,对其部署的机房环境、人员、网络、数据存储、应用系统的主机及数据库情况以及所使用的中间件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预测网络信息故障风险点和故障可能造成的危害,确定应急预案,选择处理故障的有效手段。

3.1预案适用情形

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涉及管理与信息技术等方面,图书馆平时要从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业务系统等安全管理规范以及计算机使用人员安全意识等几个方面,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制定系统规章。②制订培训计划。③加强人员管理。④成立事故应急处理小组。针对图书馆网络故障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当出现以下所列情形之一时,事故处理小组确认已达到预案应急情况,应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理程序:①网络遭受灾害或病毒大面积攻击而造成图书馆整个业务系统的瘫痪。②网络服务器不明原因宕机,对图书馆业务造成影响范围大,且持续时间长。③网站内容被恶意篡改。④供电系统故障。⑤机房火灾。⑥空调系统及供水系统故障。

2.2预案制定及启动

预案是由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制定及审核。小组职责是对图书馆信息网络安全的整体规划、安全应急预案演练及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处理,小组组长负责启动应急预案。针对上述情形,在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运行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技术人员应立即启动以下应急预案。

2.2.1遇到网络遭受病毒大面积攻击而造成图书馆整个业务系统的瘫痪,立即启动以下应急预案。查找受病毒攻击的计算机,并及时从网络上隔离出来,判断病毒的性质,关闭相应的端口;对该机进行数据备份;启用防病毒软件对该机进行杀毒处理,同时对其他机器进行病毒检测软件扫描和清除工作;对被病毒感染的终端电脑进行全面杀毒之后再恢复使用;及时最新病毒攻击信息以及防御方法。

2.2.2遇到网络服务器不明原因宕机,对图书馆业务造成影响范围大,且持续时间长的情况,立即启动以下应急预案:①服务器宕机应急处置措施。图书馆关键应用系统所用的服务器宕机,应立即将网络线路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上,并立即恢复应用系统正常使用;对宕机服务器进行全面检查,分析是硬件还是软件故障;立即与设备提供商联系,请求派维修人员前来维修;在确实解决问题之后,切换回主服务器,给主机加电;系统启动完毕,检查系统及双机状态;启动数据库;启动应用程序可以正常启动和运行。②网络不明原因中断。属局域网出故障断网后,网络维护人员应立即判断故障节点,及时向信息部负责人报告,查明故障原因,立即恢复。如遇无法恢复,立即进行备件更换或向有关厂商请求支援。属光纤主干出故障,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通知维护公司对光纤进行融接,尽快恢复网络功能;属与楼层的上联网线故障,应使用备用或更换新的双绞线连接至故障设备。属网络设备(光模块)故障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应立即用相关备件替换,或与设备提供商联系更换设备,并调试畅通。属网络设备配置文件破坏如路由器、交换机,应迅速用备份配置文件重新复制配置,并调试畅通;如遇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立即向有关厂商请求支援。属运营商管辖范围,立即与运营商维护部门申报故障,请求修复。

2.2.3遇到网站内容被恶意篡改,应参照以下应急预案。切断服务器的网络连接;从备份数据中恢复正确的数据;检查网站源码漏洞,安装网站源码的最新补丁;安装最新的系统补丁并重新配置防火墙,修改管理员密码;查看网络访问日志,分析事件发生原因、源IP地址和操作时间,并做好记录;重新恢复服务器网络连接;向保卫科备案,如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恶劣的,通知司法机关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2.2.4遇到供电系统故障,应参照以下应急预案。当供电系统出现故障,中心机房UPS在尚能维持供电一段时间时,应通知各业务相关部门,迅速将所有运行中的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设备等安全关机,防止数据损失。关闭所有服务器时,应遵循如下步骤:先关闭所有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再关闭存储设备。启动所有服务器时,应先打开存储设备,再打开数据库服务器,最后打开应用服务器;确认机房中所有设备安全关机之后,将UPS电源关闭;恢复供电后,重新启动所有设备运行,并把UPS电源打开。

3.2.5遇到机房火灾,应参照以下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安全;保护关键设备、数据安全;保护一般设备;机房工作人员立即按响火警警报,不参与灭火的人员迅速从机房离开;人员灭火时要切断所有电源,从消防工具箱中取出消防设备进行灭火。

2.2.6遇到空调系统及供水系统故障,应参照以下应急预案。空调系统及供水系统如有报警信息,应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对于不能自行排除的问题,应及时与设备提供商进行联系。如发现有漏水现象应马上关闭进水阀,并对漏水进行处理。当中心机房主空调因故障无法制冷,致使机房内环境温度超过摄氏40度时,打开机房房门,及时报告信息部相关领导请示,获得授权后应按顺序关闭所有服务器及网络设备。

2.3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针对发生重大事件导致图书馆网络瘫痪,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相关服务部门应立即启动以下应急预案:①各部门对读者服务窗口,立即恢复手工操作模式。②网络部门负责立即启动应急服务器系统。③应急系统使用期间,办证处不可对读者进行办理或办退读者借阅证。待系统正常恢复后才可办证或退证。④应急系统使用期间,各图书阅览室对读者只提供图书阅览、还书服务,并采用手工登记服务信息;暂停图书借书服务,待系统正常恢复后才可进行各项业务服务。⑤系统恢复后,网络部门应及时安排人员对读者还书期限信息进行延期处理。

3预案培训、演练及改进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确定后,应对与预案处置相关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了解安全故障或事件风险点和危害程度,掌握预案应急处置办法,明确预案处理流程预警。图书馆每年要拟订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网络信息安全预案演练,明确应急响应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模拟完成安全故障发现、判断、通报、处置、解除等各重要环节应急措施的演练,总结演练情况书面报告。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应急预案文档的分析、评审,根据演练总结和实际情况,进一步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补充、完善。

4结语

第2篇: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报告范文

关键词:基层央行;会计核算;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基层央行会计核算部门应急管理的内涵与功能

基层央行会计核算部门肩负着对内部资金、发行基金及整个金融体系的支付系统资金等大量资金运动的控制,应急管理是基层央行会计核算部门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之一。目前基层央行会计核算业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其电算化、网络化建设有了质的飞跃,一旦会计核算业务系统出现故障不能及时恢复,将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提高基层央行会计核算业务应急管理水平,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对于保持会计核算业务连续稳健运行、提高会计核算部门有效履职能力、保证资金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基层央行会计核算部门应急管理现行的架构研究

随着金融业数据集中化、网络化趋势推进,业务的实时性和设备的安全性要求,对会计核算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央行会计核算部门通过从组织、制度、实践等方面出发,构建起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架构。

(一)强化管理以设立应急处置机构体系

基层央行会计核算部门自上而下初步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确立了重要业务系统发生灾难时中心支行直报人民银行总行、同时上报大区分行的 “两级两层报告制度”,一般清算系统发生灾难时由中心支行报告分行、分行再报总行的“三级三层报告制度”等。管理体系的确立,明确了指挥统一、反应灵敏的应急管理岗位和职责,对应急管理的有序运转提供了保障。

(二)健全制度以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目前,大部分基层会计核算部门已建立起涵盖金融突发事件、自然突发事件、发行基金防护、业务系统安全、信息网络安全等各方面内容的多项应急预案,逐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会计核算应急预案体系,较好地保证了应急预案适应当前工作的实际要求。

(三)通过演练以提高模拟应急处置能力

近年来基层央行会计核算部门结合业务特点,合理设计演练内容和方案,制定并实施了多项重点应急演练计划并根据应急响应程序进行了模拟实战演练。在应急演练过程中基本达到了会计核算人员熟悉处置不同突发事件流程、快速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期目标,为防范和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况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当前基层央行会计核算部门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

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会计核算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组织联动不够、人员经验不足、演练效果不强和物资保障亟待改善等四方面。造成问题的具体原因如下:

(一)内外应急协调联动不畅

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是一个多单位、多部门、多因素联动的过程,涉及到核算操作与业务监管、技术部门的横向协调,基层央行和上级部门的上下沟通,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公安交通等单位的内外配合。但因工作权限、沟通机制等条件限制,全面的应急联动体系一时难以快速建立,不利于整体应急救援能力的发挥。

(二)会计核算应急人员技能与要求不对等

由于会计核算部门业务操作与系统密切相关,规范的应急管理要求核算人员具备计算机知识和会计核算业务技能两方面能力,但目前基层核算人员能力有限。加之基层核算人员缺乏处理权限,一旦出现意外或故障只能向上级行反映,等待解决,应急能力弱化。

(三)应急演练实际指导性不强

目前基层会计核算应急演练仍局限于事先计划、提前设定的演练模式,对实际突发状况的指导性不强。应急演练缺乏灵活性,练的步骤和环节都被固定为按部就班的操作流程,演练缺乏具体性。这直接导致了其实战模拟性不强,削弱了对应急处置的强化、巩固效果。

(四)应急物资保障机制不完备

目前基层央行的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是按照上级行的制度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多。应急装备滞后,缺乏一些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处置资金筹备机制缺乏,极大制约了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四、基层央行会计核算部门完善应急管理的改善措施

会计核算部门在应急管理建设方面的缺陷给安全履职带来了风险隐患,我们亟待从多四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基层央行会计核算部门的应急管理水平。

(一)强化一线人员应急能力

配合上级行建立辖内应急人才库,挑选精通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和业务系统的科技人员充实人才库,作为应急技术支持后备力量;梳理提炼以往应急工作的经验和成果,汇编学来发生的系统事故案例,进行有效的操作指导,避免出现核算风险。

(二)完善部门联动机制

管理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和辖内基层行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要加强沟通,对基层行制订应急预案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修改完善;建立科技、国库、营业部等会计清算部门的应急工作联动机制,增强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与金融机构、财税等单位的联系,完善应急管理的多方沟通及联动机制,确保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三)改变应急演练方式

适当增加更具灵活性的常态演练,将预案演练日常化,以此培训和检验常态下应急查错、排障、协调的处理能力;加强应急演练的组织协调,可选取多个基层行联合其他部门和单位进行演练,提高演练的实战性;还应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理评估机制,从演练中不断提升应急水平。

(四)加大会计应急物资储备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调用制度,保证应急物资储备需求和供应。尽快出台应急物资和专项资金保障制度,在财务预算中单独编列应急管理费用支出或下拨专项应急资金,切实提高物质保障能力;按照“结构科学、数量合理、管理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原则,对重要业务系统易损部件进行储备,便于应急处理时调剂;积极探索省际应急物资协作共享机制,达到“分地储备、战时共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春昌.加强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应急管理[J]黑龙江金融,2007(11).

[2]中国人民银行吉安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完善国库业务系统应急管理体系的思考[J].金融会计,2008(09).

第3篇: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报告范文

一、征管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条件性和应急管理

CTAIS2.0江苏优化版综合征管系统是支撑我省国税部门税收征管工作运转的基础性业务处理平台,也是各类外挂系统(网上申报系统、电话申报系统、网上认证系统、一窗式票表比对系统、税银库联网系统等)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依托。我们认为,征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外部运行环境、内部运维管理和硬件设备自身的稳定性三大类因素,这三大因素的有条件性就构成了征管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风险及其类型。

1、制约征管系统正常运行的外部因素

(1)电力供应和网络连接。由于运营商的原因或雷击等自然灾害造成断网、停电、电信故障,导致系统无法启动运行。

(2)恶意攻击导致系统运行故障。如黑客非法访问和入侵系统,窃取口令、拒绝服务攻击、越权访问,假冒、篡改或删除系统信息等。

(3)网络病毒造成系统运行故障。

2、制约征管系统正常运行的内部因素

(1)系统运维的滞后。相关政策法规调整后,相应系统“补丁”下发及江苏并版的滞后影响系统对部分征管业务的及时处理。

(2)网络技术更新、业务流程的变更等。在进行升级和数据转换时,可能会出现系统运转缓慢甚至死机现象。

(3)内部人员的错误操作。这些错误包括缺乏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违反规定在工作机上浏览公共网站,未能按要求及时升级安全软件和及时查、杀毒,部分系统用户的密码设置过于简单、保密性差甚至公开化,使系统面临被“合法”入侵的风险。

3、制约征管系统正常运行的硬件设备自身因素

这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物理故障或由于网络技术自身缺陷造成的软件故障,以及计算机硬件设施提供的处理能力不足(如同一时间内集中的数据查询等大规模的数据请求超过系统的承载能力)导致征管系统出现瘫痪、死机、信息交换迟缓甚至中断等现象。

应该说,上述影响征管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赖以开展工作的征管信息系统出现突发障碍的可能性也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其发生的概率不高,但决不应该被我们所忽视。

征管系统的故障,往往具有突然性、紧迫性、广泛性、连续性和持久性等特点,通过技术维护消除系统障碍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我们的征管工作的有序性会受到冲击,其范围可能是部分地区也可能是全省,其内容可能是部分业务也可能是全部业务,其持续时间可能较短也可能较长。因此,有必要建立应急机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使征管机构在面对系统故障时有高效的组织架构;通过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使征管工作在面对系统故障时有可遵循的规范;通过必要的模拟演练,使征管人员在面对系统故障时有充分的心理和技术准备。

建立和运用这个机制的过程可称为税收征管应急管理(简称应急管理),定义为:面向征管信息系统可能或已经出现的突发故障,对税收执法或纳税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的预先或适时的控制,是税收征收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对信息系统突发故障的一种响应,是现阶段税收管理在这种突发故障背景下的理论延展。这一概念的内涵在于:应急管理重点是考察信息系统突发障碍对于征收管理的影响,并进行响应。开展应急管理,既是保障税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提高服务能力、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需要,更是税收征管和信息化建设不应或缺的内容。

二、应急管理的原则

应急管理所要规范的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税收征管活动,其根本目标是确保税务机关在暂时失去征管信息系统支撑的情况下能够依法履行职责,并向社会提有效率的纳税服务。据此,它应遵循以下原则:

1、分级分类管理

从纵向看,根据信息系统故障影响的地域范围不同,可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即全省范围为一级,省辖市范围为二级,县(区)范围为三级;从横向看,根据信息系统故障影响的业务事项范围的不同,可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类,即影响所有业务操作的为一类,影响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的为二类,只影响内部管理事项的为三类。以省辖市级为例,当全市范围内出现信息系统因故障不能支撑其接受纳税人电子申报时,即可由其本级决定启动“二级二类”应急响应,并实施相应预案。

根据国税机关税收业务的特点及征管信息系统的实际,按照故障的可控性、对征管业务的影响程度、持续时间和影响的地域范围等因素,将可能出现的信息系统故障及其影响作科学的分级和分类,有利于各级国税机关“各就各位”开展应急管理,制定不同的预案,提高应急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形成全省完备的应急体系。

2、规范执法

在应急状态下,征管工作暂时失去了信息系统的制约,但税收法制的要求不应降低,制定应急预案应坚持法制原则,实施具体的应急措施应确保规范操作。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面对纳税人的行政执法行为要规范,各类数据的采集要有依据,程序要合法;二是要满足执法监督的需要,对应急状态下由手工处理的征管业务,应制定各种相关的台账和表格,要求逐笔登记,便于系统恢复后的数据补录。

3、服务优先

确保各级国税机关的各项纳税服务措施不因征管信息系统的故障而中断,确保纳税人到国税机关办理各类涉税事项如税务登记、资格认定、税款申报、代开发票、购领发票等不因此而受到影响,是应急管理的主要目标。因此,预案的设置要体现服务优先的原则,一是要将处理涉及纳税人的涉税事项作为预案的主要内容,使应急状态给纳税人造成的影响减至最小;二是要在各基层单位预留必要的表、证、单、票等,确保应急状态下的人工操作可以随时响应;三是要以方便纳税人为主做好应急状态下的办税场所的分布和设置,制定维护办税场所公共秩序的措施,坚决预防可能出现的等待、拥挤带来不良事件。

4、协同高效

以流程为导向的CTAIS2.0江苏优化版将征管活动的各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这种纽带作用将暂时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各工作部门、各工作环节及各工作人员之间必要的联系,继续保持征管工作的有序进行,是应急机管理所要实现的又一个目标。这就要求在应急状态下,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挥中心;其次,各部门及人员要有新的、不同于常态的职能定位;最后,还要制订详细的业务办理流程。

三、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

从全省范围来看,虽然也有部分地区开始涉及这项工作,但仍比较零散,更没有形成全省统一的标准和体系。因此,在全省范围内着手开展应急管理,既是应对潜在风险的现实工作的需要,也是完善我省国税系统征管制度体系的需要。当前,主要应围绕“一案二制”来开展这项工作,即制订应急预案、建立管理体制、形成工作机制。

1、制订科学的应急预案

这里的应急预案,是指各级国税机关针对可能发生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突发故障,为迅速、有效、有序地继续履行法定职责、实施税收执法和提供纳税服务而预先制定的方案。它是用以明确在信息系统突发故障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的行动指南。

(1)预案体系的构成。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首先,省局、市局和县(区)局应分别制订各自的预案,以应对不同地域范围内的应急需要;其次,省局、市局和县(区)局应根据信息系统可能的故障对涉税事项影响的不同内容和紧迫性(如是否处于税款申报期)制订不同类型的预案,以适合不同的需要;最后,下级预案要以上级明确的要求和标准为依据,上级预案要以下级预案的内容为基础,从而最终形成适应不同层级、针对不同问题、涵盖所有业务、相互补充、有机协调的应急预案体系。

(2)预案的编制过程。如图所示,我们将预案的编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预案的准备

这是编制预案的前期工作阶段:①成立预案编制小组;②收集资料,对影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价;③对本级组织的应急能力与资源进行评估;④制定预案编制计划。

第二阶段:预案的编制

主要工作有:①按计划编制预案;②预案的评审及修改;③本级领导批准并报上级机关备案。

第三阶段:预案的演练(实施)与修订

预案编写完后的主要工作有:①宣传;②培训和演练(实施);③修订和完善。

需要强调的是,管理学界认为,应急管理是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开展这项工作必须要掌握一些关键技术。因而,科学地编制预案,就不能仅仅立足于经验、调研资料和主观想象。应急管理的技术主要有鲁棒计划建模与求解、约束满意决策、对应急系统初始状态的处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等,这里简要介绍鲁棒计划的建模与求解。

鲁棒性(robustness,健壮性)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结构,大小)的参数摄动下,维持某些性能的特性,它是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关键。由于税收管理也可被视为一个控制系统,因而尽管鲁棒性一词来源于工程技术领域,但将其扩展到税收管理领域仍有益处。鲁棒计划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所制订的各项计划和决策都应充分考虑环境的不确定性,制订具有健壮性的计划与决策,包括制订应急预案;二是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采取的措施应能适应一定参数的变动范围,采取的措施应尽可能在较大的参数波动范围内有效。鲁棒计划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目标或约束函数,使最终得到的方案在参数扰动情况下满足稳定性的要求。这里涉及到很多半结构、非结构性、非线性等问题,需要设计相应的算法进行模型求解。

(3)预案的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实际上是标准化的反应程序,以使应急工作能迅速、有序地按照计划和最有效的步骤进行,它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要素:①监测:通过危险辨识,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掌握信息系统运行状态,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②响应:发生事故后,明确响应的原则、主体和程序,明确指挥协调、紧急处置的程序、部门和内容;③处置:一旦发生事故,具有应急处理的方法,能快速响应,履行法定职责,提供纳税服务;④保障:是指为保障应急处置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各种保证措施,包括足够的办税人力、符合规范要求的办税文书及单证、必要的办税场所、秩序维护办法、通讯与信息、社会沟通、技术支撑以及其他保障。⑤善后:是指应急状态结束后,为使征管工作恢复常态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括文书归档,向信息系统补录数据等。

2、建立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

根据税收征管的属地原则和征管信息系统的“省级数据集中”这一特点,应急管理以“省局主导、各级共管、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的体制为宜。

(1)省、市、县局是管理主体。首先,省、市、县局分别是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工作的主体,各自制订相关的制度、预案、决定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并对应急工作的后果负责。在这里,省局应承担主导作用,制定全省统一的标准、要求,切实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其次,下级局的应急管理必须以上级局的标准和要求为依据,上级局要将下级局的应急管理视为本级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应急状态的进入由本级决定,但应及时报告上级局,上级局应从技术、物资和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

(2)征管部门综合协调。各级征管部门在应急管理中要承担综合协调任务,一是要建立应急管理制度、制订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二是在应急状态下要协助领导落实预案,适时掌握和控制预案执行效果,确保征管工作有序进行;三是应急状态结束后,负责督促文档的归集和系统数据的补充录入。

(3)各个部门分工协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各部门都应树立责任意识,税政部门要明确应急状态下的税收业务工作标准;计统部门要提供应急状态下需要手工填写的表、证、单、书;宣传部门要做好与社会舆论的沟通;其他还有做好应急状态下的人力调配,将应急管理列为日常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等等。

3、形成严密的工作机制

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就是要规范在信息系统突发故障的发生、发展、结束等整个过程中,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各部门相互协作的工作方式。形成应急工作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制度体系。这些制度的内容要涵盖应急工作的组织指挥、应急状态启动和结束的审批程序、信息系统突发故障的报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应急业务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等应急管理的全过程。

(2)加大考核力度。应将应急管理列入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加以考核。对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的好的地区要给予表彰,并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对不按要求开展应急管理,特别是在应急状态下组织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第4篇: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报告范文

一、工作部署

X月X日,我单位收到XX区政府转发的《关于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应对极端天气的紧急通知》,按照通知要求,我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要求全体人员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每项工作尤其是汛期气象服务和安全生产工作抓牢抓细,坚决杜绝责任性事件发生。

会后我单位立即宣布进入“应对极端天气战时状态”。一是要求全体人员随时待命,保持手机开通,遇有重要情况需立即到岗到位。二是落实各项业务值班、汛期联合值班等制度,不得出现脱岗漏岗;严格执行考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取消所有休假安排,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请假。三是业务值班人员遇有极端天气时,实行全天值守班制度,与市台加密天气会商,必要时开展天气联防,实时跟踪服务,及时向区委、区政府、防汛办等相关部门开展天气预警服务,及时上报灾情。四是做好加密观测、装备与网络应急维护等准备工作,出现特殊情况需在规定时效内完成维修,并及时上报。

二、具体行动

X日,由局长亲自带队开展全局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对值班室、机房、器材室、电梯、食堂、档案室等区域重点检查,向各区域分管人员从制度、日常管理、突况等方面进行询问,对办公室、宿舍进行抽查。检查结束后,由专人对发现的问题汇总,并要求分管人员立即整改。

X日,按照市局、市减灾办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单位“应对极端天气战时状态”,由XX副局长带队,重点对业务、网络安全及人影业务从制度流程、应急预案、维护保障等方面进行业务大检查。发现突出问题三条:一是xx作业点安全防控设施不完善问题;二是值班人员xx、设备异常情况处理尚达不到十分熟练的问题;三是业务大厅无应急照明,突然停电时发电问题。

目前xx作业点安全防控设施已完成招标前期准备工作,预计x月份完成整改;通过集体学习、应急演练等方式,持续提高业务值班人员面对突发恶劣天气的应对能力;采购一批应急照明设备,避免影响业务人员应急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第5篇: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报告范文

一大学生突发事件概述

突发事件就是突然发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大学生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大学生自身不妥的行为或其它某种因素导致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需要立即处理,对大学生身心或学校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大学生突发事件”是“突发事件”的一个子集,它针对的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由于大学生突发事件性质各异,诱发因素、危害结果各不相同,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得到的大学生突发事件类型也不同。本文将大学生突发事件分为类,即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政治敏感问题类突发事件、心理问题类突发事件、网络安全类突发事件、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宗教问题类突发事件。

与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相比,大学生突发事件除了具有和它们共同的一些特点,例如突发性、潜在性、破坏性、扩散性等,还具备了一些自身的特性。主要包括:主体的特殊性、事件参与的群体性、诱发因素的多样性、后果的危害性和影响的持久性五个方面。

二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成因

1大学生自身方面原因

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不成熟、危机意识不够、心理素质较差、法制观念淡薄四个方面。大学生政治思想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做事情考虑不周全,容易鲁莽,而且高校是学生们聚集的场所,在学习生活中小摩擦很容易引起大事件。因此,导致大学生突发事件爆发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就是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不成熟。大学生的危机意识不够表现在学生们没有意识到身边的安全隐患,在对学生进行的访谈过程中,发现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关注过自己的寝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且使用过电热毯、热得快等违章电器。大学生处在一个学习、探索、成长的过程中,维权意识、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自律意识不强,心理素质较差,法律观念淡薄,经常以自己的价值观作为评价一切是非的标准,面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不能冷静思考,从而导致突发事件的爆发。

2学校方面原因

主要包括学校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学校预防机制不完善和学校教育力度不够三个方面。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学校的师资队伍、服务设施等都没有同步发展,导致学生产生种种不满。高校的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工作,还包括后勤、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无论是哪个环节出现了漏洞,都有可能引发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高校必须正视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抓好管理中的每一环。

3外部环境方面原因

主要包括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网络媒体的影响、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家庭因素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五个方面。第一,我们处在社会的转型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的转轨,必然带来很多问题,增添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在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等等,这将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矛盾,从而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第二,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网络成为学生们与外界交流和联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很多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但凡涉及到“大学生”、“高校”,便会引起网络上的一阵骚动。因此,网络媒体成为大学生突发事件爆发的导火索。第三,不良的周边环境为大学生突发事件增添了风险因子,威胁着大学生的安全。学校周边遍布着饭馆、旅馆、超市、网吧等,而这些店面大多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不会为学生考虑。加之校园周边人员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很容易导致纠纷,甚至是打群架等恶劣事件的发生,威胁着大学生的人身安全。第四,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特别是家庭的氛围、家庭的关系、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第五,我国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严重,自然灾害种类繁多,虽然非人为的因素造成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概率较小,但是却是我们无法排除的。我们能有加强预防,及时应对,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大学生突发事件对策

1预防对策: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应急小组。高校应该建立一个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小组,作为学校的一个常设组织。平时应急小组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首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选定小组成员,分配成员角色和职责。应急小组一般由校长牵头,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辅导员、学生处人员、保卫处人员、宣传部门人员、心理咨询部门人员、后勤部门人员、校医务室人员等人员组成。应急小组在成立之初,小组领导就要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明白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以免由于职责不清晰,而延误突发事件的处置。其次,应急小组成立之后,组长要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各个部门近期的情况,讨论学校应该关注的领域,不断地完善预防和应对计划。突发事件发生后,组长召集紧急会议,布置紧急任务,各个部门积极配合,鼎力相助,及早解决问题。最后,高校应该邀请一些相关专家到校对应急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包括一些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律师、心理专家、公关专家等,以提高各个部门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小组成员全面发展,以最大的程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提供应付、处理紧急事件所需要的人力、组织、方法和措施的一整套方案,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处理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围绕“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应如何应对”的思路,提出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假设和拟采取的行动。高校管理者应该根据国家的一些应急预案作为蓝本,参考其他高校制定的应急预案,结合本校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高校的危机处理手册,并将其发放给每个老师和学生,以便有效地指导师生员工和学校管理者在不同的危机事件发生时,有条不紊地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好之后,高校要根据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特别是对一些常见的大学生突发事件,高校一定要安排师生做好应急演练。高校管理者在演练之前要做好一切安排和准备,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决不能随便应付,当做游戏,这样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并要及时从演练中发现问题,修改并完善应急预案中的各个方面,使之更具操作性和更全面。

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系统,完善应急沟通平台。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信息采集系统和信息沟通系统,就是要建立一条从学生到校领导的动态信息系统,它包括信息员(班长、班干部或其他对班上同学情况比较了解的学生)、辅导员、学院领导(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等。班上的信息员通过及时地采集学生们的信息,及时地向辅导员汇报情况,辅导员根据所掌握学生的信息,向学院领导汇报,学院领导再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筛选,上报校领导。信息传递要及时、准确,若事态紧急、情况紧急等可以越级上报。学校也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信息采集系统,分配专门的工作人员,在互联网进行及时的信息收集和沟通,这两者也可以结合起来,使得收集到的信息更加准确和及时。

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危机意识。

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构建并完善学校管理的法制化体系,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下,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从而使人为决策失误率降到最低。要加强以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在当前我国高校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情况下,例如越来越多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理论应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在该领域的研究。要分析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原因,从中找出突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切实把维稳工作做到实处。

2处置对策:泰然处之,坦然应对

启动应急预案,布置紧急行动。当大学生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校管理者应该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使得事态处于掌控之中。大学生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形式紧迫、影响较大的特点,因而,应急小组必须做到冷静、果断地处理各种情况。首先,应急小组成员应该迅速收集和整理信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小组开会讨论,从而分析出当前的形势。其次,组长要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根据事先确立的指导原则,迅速做出科学的决策,立即执行应急预案,并下达具体的行动任务,亲临现场协调、指挥各部门。高校各部门应有大局观念,服从并配合应急小组完成各项工作,为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和蔓延,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为了尽快弄清事件的情况,要采用有效的调查手段,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直接原因及现状等方面着手调查,并对其可能造成的或已经造成的危害(例如,人员伤亡情况,学校基础设施破坏情况,造成的社会影响等)进行评估,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为处理处理突发事件、制定应急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依靠组织力量,团结协作。大学生突发事件因其复杂性、特殊性,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因此,在面对大学生突发事件时,各个部门必须在统一的指挥下团结协作。首先,要确保应急小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权威性,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例如保卫处、学生处、宣传部、心理咨询中心、校医务室等,要在应急小组的部署下协同行动,并在思想和态度上同应急小组保持一致。然后,各部门要在应急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协调行动,整合各方资源,以“各个击破”的方式解决突发事件。最后,积极应对,将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应急小组和学校党政领导必须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绝不允许紧要关头互相指责、推卸责任和各自为政。只有做到一切服从指挥,统一行动、团结协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快速解决问题,把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建立健全信息沟通系统。形成信息通畅、反应快捷的大学生突发事件沟通系统,是高校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基础。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高校应该保持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内部沟通顺畅,与各个相关部门的沟通顺畅,即校内沟通顺畅。同时做好与学生家长、政府以及新闻媒体的良好沟通,即校外沟通良好。及时地将现状、处置的情况向校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并且争取新闻舆论的理解和支持;加强沟通管理,避免因沟通不善引起的流言、谣言混淆视听的情形。

建立健全信息监测系统。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的信息监测系统能够提供给决策者判断突发事件当前的形势及发展趋势的依据。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除了积极地采取行动外,高校还应该对突发事件进行密切监测。要及时、清楚地了解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解决情况,要弄清楚事件的影响是否在减弱,特别要注意学生因重大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心理变化,留意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个体、群体的各种社会心理行为及可能的发展趋势。高校一定要重视信息监测这个环节,千万不要疏忽大意,不要过早地宣布处置工作结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高校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做好突发事件的监测工作,才能保证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完满结束。

第6篇: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 机电系统 维护维修

随着天津市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和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我们亲身经历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快速发展与变革。目前天津市联网路段已扩大到1000多公里近100个收费站,每个点位的机电系统出了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路网,科技的发展以及路网的规模使机电系统的管理必须朝着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就如何做好机电系统的维护维修,充分发挥机电设备的实用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使整个路网的系统管理逐步趋于专业化、标准化的统一管理课题,我们做以下的探讨和研究。

1 以行业管理为中心, 实现维护管理有据可依

1.1 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目标,实行逐级负责制。目前,联网的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设备选型、维护管理的模式各异,有的高速成立了专业维护管理队伍,有的委托给专业维护单位进行维护、有的则是自己的维护队伍与委托维护相结合。不论各高速采用何种维护方式,在维护质量上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形成了以行业管理为龙头的逐级负责制。各级之间的操作关系为上级有指导与帮助下级工作的责任与义务,并对下级业务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下级有及时或定时向上级报告情况的责任与义务,并按照上级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等。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的运行安全和整体服务水平。近年来,全国高速管理单位对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越来越重视,交通部也要求出台《公路机电系统维护技术规范》,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依据天津市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特点,出台《天津市联网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技术规范》及《系统维护管理规程》迫在眉睫。有了这些依据,可以给维护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科学、合理、全面的指导,可以明确设备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保证机电系统运行正常,迅速而准确的排除各种障碍;保证设备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及各项质量指标符合标准;保证设备完整、清洁、备品备件完好充足,设备工作环境条件良好;合理使用设备,建立健全必要的技术资料和维护资料档案;进行收费、监控、通信、计算机网络、供配电等系统的软硬件和数据的维护;在保证维护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能源、器材和维护费用。其中还可以包括岗位责任制、技术档案和资料管理、仪器仪表和工具管理、备品备件管理、维护责任划分、设备维护的基本原则、A\B\C级维护规定、每个系统维护质量标准等。津晋高速在多年的维护管理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维护管理制度》、《维护员岗位操作手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设备档案管理办法》、《备品备件出入库明细》、《委托维修质量考核办法》、《维护维修费用支付明细》等,其中《维护员岗位操作手册》作为维护员岗前培训的依据,合格后上岗。在逐级管理中,维护员上岗应由行业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方可上岗。

1.2 系统设备维护管理应遵循的原则。一是顾全大局密切合作。各级及负责机电系统的各个分部应主动配合,密切合作,以保障各系统设备运行稳定、安全为前提,共同做好系统维护保养工作。二是设备以日常保养维护为主,故障预防与维修升级相结合。设备维护必须遵守预检制度,严格执行维护计划,按技术标准进行工作,保证设备始终保持正常状态。三是工作严谨,安全第一。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严谨操作,爱护、保护设备和线路,精心维护检修,严防线路老化打火,防范责任事故。四是先主后次,先急后缓。业务处理必须以影响正常计算机收费为主,保证基础数据无误易于拆分,保证系统连续性供电无间断。五是严守机密,保证网络、数据安全。严格执行保密规定,防止密码泄漏、数据丢失。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证网络安全无病毒。六是勤学习,多思考,解决问题先分析故障点工作原理,找出可能的原因,全面考虑问题。

2 设备运行维护质量管理

任何一个先进的系统设备只有在良好维护管理之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设备故障频率是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逐年递增,到设备使用5-6年的时候增幅偏大,但通过严格的系统维护,增幅总体比较平缓。要达到规定的维护标准,维护措施主要为:

2.1 设备维护质量管理。①日常维护管理。日常维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很繁琐的工作。有效的维护不仅能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并且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日常维护管理除了常说的ABC级维护外,还包括值班与交接班管理、日常维护检测、报表记录管理(设备运转状态、技术状况、档案描述、维修记录等)、维护维修施工操作现场管理、设备故障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等。②安全防范管理。常言道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只要有安全事故就会一票否决。机电系统管理的安全包括机房安全管理(机房运行环境、灭火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施工安全)、线路设备安全管理。③辅助管理,包括硬件资源管理、软件资源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费用支付管理、合同管理、工具仪表管理、委托维护管理等。

2.2 故障应急处理预案和故障处理演练。常见的预案有停电的紧急预案、恶劣天气紧急预案、计重收费应急预案、压车堵车预案、节假日应急预案等。有计划、有目的的定期组织开展各类设备故障技术演练、技术练兵活动是很重要的,比如隧道防火演练、供配电设备故障演练、计算机病毒爆发故障演练、计算机网络中断演练等。

2.3 委托维护的应用。采用委托维护先要考虑哪些系统需要专业队伍维护,哪些不需要。对于一些专业性强、又很关键的部分,可以考虑在超出维保期后与承包服务方或供货方签订维护维修合同。

3 积极组织技术改革

天津高速路网机电系统多数已经超过5年,由于早期设计功能欠缺或一些设备日益落伍老化,会产生不能满足技术要求等情况,以津晋高速为例,已完成或将完成服务器数据READ2方式数据备份取代磁盘阵列、虚拟电话系统取代传统交换机、电缆井自动排水系统、市电停电自动报警系统,ETC车道的普及等,还有很多待开发的技术改革。

4 开展创新竞赛活动

为了加强运行维护体系和运行维护骨干队伍建设,从观念、手段、措施上进一步完善面向“道路畅通”的快速反应机制,体现智能服务在高速,积极组织开展各项个人技能竞赛活动,例如紧急故障处理流程、常用工具仪表的使用、发电机组保养、设备的内部清理维护、车道收费系统的故障排除等,这样不但能够鼓励先进,也能提高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维护人员的整体士气和凝聚力,更能促进机电系统向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的方向迈进。

5 提高维护人员技术水平是专业化管理前提

一是组织设备维护人员参加上级管理部门的专业性规范性培训。培训可分为计算机、电工、常用设备维修、数据库、数据传输等多方面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这些针对性强的专业知识培训、学习,系统管理人员对机电系统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机电系统学习交流活动。为了达到交流、提高的目的,首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组织设备维护人员到各路参观、学习,听取各站好的经验与做法,把日常的设备故障提出来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进行探讨。三是鼓励设备维护人员开展自学活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学是提高系统维护人员业务素质的最重要的方法,也是体现系统维护人员爱岗敬业精神的一种途径,更是展现系统维护人员良好职业道德的标尺。自学的形式也是多样性的,多以平时积累为主,遇事主动思考,不等不靠,培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机电系统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天津高速路网的机电系统专业化、标准化管理需各公司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共同迈向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的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倪国玉.高速公路监控通信系统运行质量控制与检测维修[M].长春:吉林电子出版社,2005.

[2]叶晓飞.高速路网应急交通组织仿真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第7篇: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报告范文

关键词:企业;档案;安全;体系

1 概述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底线和红线,事关党和国家的根据利益。档案安全体系是“三个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是顺应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档案事业发展规律而产生的实践体系,是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对于维护党和国家的历史记忆、推动档案事业发展、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企业档案安全体系的内涵

企业档案安全体系是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齐备、各项制度完善、整理操作规范的系统工程。企业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确保档案实体的安全,不损毁、不丢失;二是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不失密、不泄密;三是确保档案的完整齐全并尽量延长档案实体和信息的保存时限。

3 企业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档案安全往往被当作仅是办公室或档案室的责任,忽视各部门的主体责任。部分人员对档案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在收集、整理、利用环节,归档不全、把关不严、传输随意,对档案实体的保护、信息的保密意识欠强。

3.2 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顶层设计时没有系统化、统筹安排,没有纳入到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制定单项制度或系统时,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和其他系统的兼容性,换版或升级未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档案安全系统建设缺乏前瞻性。

3.3 防护设施欠完备

档案库房设计欠规范,档案室选址欠科学,室内设施设备欠完整。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部分单位没有专门设备存放特种载体档案、实物档案,没有温度湿度控制、火灾报警、监控等系统。

3.4 安全技术措施简单

对档案信息的内容安全层、访问安全层、传输安全层、环境安全层技术管理手段简单,存在一定的漏洞,监控力度不够。数据备份机制不够完善、备份方式单一。

3.5 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制定了系列档案安全建设制度,但对执行情况未进行考核和检查,使得制度执行力度大打折扣,未执行或部分执行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虽有考核,但没有奖罚措施,严重影响到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力。

4 企业档案安全体系发展策略

档案安全工作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科学实施。采取“三位一体、三维覆盖、三措并举”的档案安全“三三策略”,切实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在确保完整性的基础上延长档案的保存时限。

4.1 安全防范“三位一体”,坚持根本抓人防、夯实基础抓物防、注重创新抓技防

(1)坚持根本抓人防:档案安全的最大保障是人的责任。一是树立科学的档案信息安全观,加强对档案信息安全主体、档案信息安全内容、档案信息安全方式认识的综合。二是开展全员档案安全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三是推进素质提升工程,培育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和安全信息处理能力复合型人才。

(2)夯实基础抓物防:档案室是保障档案安全的物质基础。一是库房要落实“八防”即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措施。二是加大基础投入资金,确保档案安全基础设施到位。三是加大科技应用,提升安全保密技术,建立完善监控系统、消防灭火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四是坚持实行定期保洁、检查制度,每月进行消防检查,每季度彻底进行一次卫生大清扫,每年进行库房年度档案盘查。

(3)注重创新抓技防。一是通过数据加密技术确保内容的安全;二是主要通过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手段确保访问的安全;三是通过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隔离技术等手段确保传输的安全;四是运用电磁辐射防护技术确保环境的安全,不让窃取方接受到信息辐射的信号和复原出有关的真实信息。五是学以致用,不断把先进的科技应用到企业档案安全建设中。

4.2 安全监管“三维覆盖”:档案室内安全与室外安全并轨,实体安全与信息安全并重,线上安全与线下安全并举

(1)档案室内安全与室外安全并轨。一是加强档案室内的查阅监控和销毁控制,未经领导审批同意,档案原件不得外借,未经档案销毁领导小组审批,不得私自销毁档案。二是预防为主,前移安全防线,加强主动防范,确保源头档案收集工作的完整性、多样性,内容丰富、种类齐全。三是加强利用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室内档案不随意破坏、不私自加工,内容不随意传播、不私自上传网络,不得将未经审批的档案信息进个人网络宣传。

(2)实体安全与信息安全并重:一是实施定期检查制度,由专人负责定期对实体和信息档案状态进行检查,采用“消号”式进行整改处理。二是加强重点档案抢救修复工作,及时加固易碎、易裂的档案,及时除霉去污霉变档案,定期转存声像档案。三是重视档案信息安全工作,落实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存诸处理、分析应用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加强网络安全监控力度,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3)线上安全与线下安全并举:一是全面梳理平台漏洞,真正发挥非网功能,确保档案的安全。二是加强信息中心机房重地管理工作,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机房,确需进入要进行人员登记。严格管理接入硬件设备介质,在操作系统中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扫描系统漏洞。三是加强登记备份推进工作,做到多位置保存数据及数据完整性恢复能力。

4.3 安全保障“三措并举”: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安全条件保障,加强安全风险管控

(1)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管理制度是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人员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环境安全管理等制度,尝试推行安全信息审计、安全追责等制度,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管理的柔性,增强制度规范的可操作性。

(2)加强安全条件保障:一是调拨档案安全管理专项经费,加强档案室、档案设施设备、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为安全提供硬件和软件上的基础和技术保障。二是实施责任清单和移交清单,特别关注特殊时期的档案接收工作,特别涉及到机构变动、人员调整时的档案移交。三是加强对档案安全工作的审计,对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档案安全问题,要进行及时整改和处罚,由此引发的档案安全事故,要坚决追责。同时也要积极奖励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形成人人抓安全、事事重安全、时时保安全的工作氛围。

(3)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可行的应急预案。一是明确响应和处置的范围、制定安全应急处理流程,实施应急处理方法。二是定期不定时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加强应急预案的实际可操作性。三是在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过程中,分析原因,记录过程,总结教训,制定防止再次发生的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刘芸.完善安全体系加强风险监管[J].中国档案,2016,7.

[2]李玉红.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管理,2014(06).

第8篇: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报告范文

根据《基本要求》的规定,二级要求的系统防护能力为:信息系统具有抵御一般攻击的能力,能防范常见计算机病毒和恶意代码危害的能力,系统遭受破坏后,具有恢复系统主要功能的能力。数据恢复的能力要求为:系统具有一定的数据备份功能和设备冗余,在遭受破坏后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恢复部分功能。按照二级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分为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两个层面对信息系统安全进行全面衡量,技术层面主要针对机房的物理条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边界、主机安全审计、主机资源控制、应用资源控制、应用安全审计、通信完整性和数据保密性等多个控制点进行测评,而管理层面主要针对管理制度评审修订、安全管理机构的审核和检查、人员安全管理、系统运维管理、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测。其中技术类安全要求按照其保护的侧重点不同分为业务信息安全类(S类)、系统服务安全类(A类)、通用安全防护类(G类)三类。水利信息系统通常以S和G类防护为主,既关注保护业务信息的安全性,又关注保护系统的连续可用性。

2水利科研院所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水利科研院所信息系统结构相对简单,在管理制度上基本建立了机房管控制度、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等,技术上也都基本达到了一级防护的要求。下面以某水利科研单位为例分析。某水利科研单位主机房选址为大楼低层(3层以下),且不临街。机房大门为门禁电磁防盗门,机房内安装多部监控探头。机房内部划分为多个独立功能区,每个功能区均安装门禁隔离。机房铺设防静电地板,且已与大楼防雷接地连接。机房内按照面积匹配自动气体消防,能够对火灾发生进行自动报警,人工干预灭火。机房内已安装温度湿度监控探头,对机房内温湿度自动监控并具有报警功能,机房配备较大功率UPS电源,能够保障关键业务系统在断电后2小时正常工作。机房采用通信线路上走线,动力电路下走线方式。以上物理条件均满足二级要求。网络拓扑结构分为外联区、对外服务区、业务处理区和接入区4大板块,对外服务区部署有VPN网关,外部人员可通过VPN网关进入加密SSL通道访问业务处理区,接入区用户通过认证网关访问互联网。整个网络系统未部署入侵检测(IDS)系统、非法外联检测系统、网络安全审计系统以及流量控制系统。由上述拓扑结构可以看出,现有的安全防护手段可基本保障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但按照二级要求,系统内缺少IDS系统、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和非法外联检测系统,且没有独立的数据备份区域,给整个信息网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新的网络系统在外联区边界防火墙下接入了入侵检测系统(IDS),新规划了独立的数据备份区域,在核心交换机上部署了网络审计系统,并在接入区安装了非法外联检测系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3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的内容

3.1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总体规划

信息系统从规划到建立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需要做好规划。一般情况下,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分为计算机系统、边界区域、通信系统的安全设计。相应的技术测评工作也主要围绕这3个模块展开。

3.2测评的要素

信息系统是个复杂工程,设备的简单堆叠并不能有效保障系统的绝对安全,新建系统应严格按照等保规划设计,已建系统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测试,对于测评不合格项对照整改。信息系统安全测试范围很广,主要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物理安全、管理安全六大方面展开测评。本文仅对测评内容要素进行描述,对具体测试方法及工具不作描述。

3.2.1网络安全的测评

水利科研院所网络安全的测评主要参照公安部编制《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条件对网络全局、路由和交换设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展开测评。但应结合科研院所实际有所侧重。水利科研院所信息系统数据传输量大,网络带宽占用比例相对较高,因此,在网络全局中主要测试网络设备是否具备足够的数据处理能力,网络设备资源占用情况,确保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冗余性。科研院所地理位置相对分散,因此,需要合理的VLAN划分,确保局部网络攻击不会引发全局瘫痪。科研院所拥有大量的研究生,这类人群对于制度的约束相对较差,网络应用多伴有P2P应用,对出口带宽影响极大,因此除了用经济杠杆的手段外,在技术上要求防火墙配置带宽控制策略。同时对“非法接入和外联”行为进行检查。网络中应配置IDS对端口扫描,对木马、后门攻击、网络蠕虫等常见攻击行为监视等等。

3.2.2主机安全测评

主机安全的测评主要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展开测评。通常水利科研院所服务器种类繁多,从最多见的机架式服务器到曙光一类的大型并行服务器均有部署,同时操作系统有window系列、Linux、Unix、Solaris等多种操作系统,数据库以主流SQLSERVER、ORACLE为主,早期开发的系统还有Sybase,DB2等数据库。对于window操作系统是容易被攻击的重点,因为二级等保为审计级保护所以重点在于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恶意代码4个方面进行测评,主要审计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信息的命令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对于LINUX等其他系统和数据库,主要审计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身份标识唯一性,口令应复杂程度以及限制条件等。

3.2.3应用安全测评

水利科研院所内部业务种类繁多,如OA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内部财务系统、网站服务器群,邮件服务器等,测评的重点主要是对这些业务系统逐个测评身份验证,日志记录,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功能。

3.2.4数据安全的测评

数据安全的测评主要就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已及备份和恢复可靠性、时效性展开测评。水利科研院所数据量十分庞大,一般达到上百TB级数据量,一旦遭受攻击,恢复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备份区和应用区应该选用光纤直连的方式,避免电缆数据传输效率的瓶颈。日常情况下应做好备份计划,采用增量备份的方式实时对数据备份。

3.2.5物理安全测评

机房的物理安全测评主要是选址是否合理,机房大门防火防盗性能,机房的防雷击、防火、防水防潮防静电设施是否完好达标,温湿度控制、电力供应以及电磁防护是否符合规定等物理条件。

3.2.6安全管理测评

安全管理主要就制定的制度文档和记录文档展开评测。制度文档主要分为3类,流程管理,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记录文档主要为制度文档的具体实施形式。在满足二级的条件下,一般需要制度文档有《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安全组织及职责管理规定》、《安全审核与检查管理制度》、《授权和审批管理规定》、《信息安全制度管理规范》、《内部人员安全管理规定》、《外部人员安全管理规定》、《系统设计和采购安全管理规定》、《系统实施安全管理规定》、《系统测试验收和交付安全管理规定》、《软件开发安全管理规定》、《系统运维和监控安全管理规定》、《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系统安全管理规定》、《账号密码管理规定》等基本规章制度。同时对管理制度本身进行也要规范管理,如版本控制,评审修订流程等。需要制定的记录文档有《机房出入登记记录》、《机房基础设施维护记录》、《各类评审和修订记录》、《人员考核、审查、培训记录》、《各项审批和批准执行记录》、《产品的测试选型测试结果记录》、《系统验收测试记录报告》、《介质归档查询等的等级记录》、《主机系统,网络,安全设备等的操作日志和维护记录》、《机房日常巡检记录》、《安全时间处理过程记录》、《应急预案培训,演练,审查记录》等。

4测评的方式方法

按照《基本要求》在等级测评中,对二级及二级以上的信息系统应进行工具测试。

4.1测试目的工具测试

是利用各种测试工具,通过对目标系统的扫描、探测等操作,使其产生特定的响应等活动,查看分析响应结果,获取证据以证明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得以有效实施的一种方法。工具测试种类繁多,这里特指适用于等保测评过程中的工具测试。利用工具测试不仅可以直接获得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区域接入测试工具所得到的测试结果判断出不同区域之间的访问控制情况。利用工具测试并结合其他的核查手段能为测试结果提供客观准确的保障。

4.2测试流程

收集信息→规划接入点→编制《工具测试作业指导书》→现场测试→结果整理。收集信息主要是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设备型号、IP地址、操作系统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等信息进行收集。规划接入点是保证不影响整个信息系统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方案选定范围进行测试。接入点的规划随着网络结构,访问控制,主机位置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但应该遵循以下规则。(1)由低级别系统向高级别系统探测。(2)同一系统同等重要程度功能区域之间要互相探测。(3)由外联接口向系统内部探测。(4)跨网络隔离设备(包括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要分段探测。

4.3测试手段

利用漏洞扫描器、渗透测试工具集、协议分析仪、网络拓扑结构生成工具更能迅速可靠地找到系统的薄弱环节,为整改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5云计算与等级保护

近年来,随着水利科研院各自的云计算中心相继建立,云计算与以往的计算模式安全风险差异很大,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因为以往的系统多数为集中式管理范围较小,安全管理和设备资源是可控的,而云计算是分布式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计算环境,这种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是无序的,这种虚拟动态的运行环境更不可控,传统的安全边界消失。同时,云计算在认证、授权、访问控制和数据保密这些方面这对于信息网络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云安全联盟和惠普公司列出了云计算面临的7宗罪(风险),说明云安全的状况变化非常快,现有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并不完全适应于云计算的模式,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适合云计算的等级保护体系架构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6结语

第9篇: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报告范文

【关键词】 电网重大方式变化 企业 车间 班组 反事故措施

据报道:当地时间2012年7月30日凌晨,印度北部区域9个邦发生停电,超过3.7亿人用电受到影响。之后供电一度恢复,但在7月31日13时左右,包括印度北部、东部及东北部共13个邦再次陷入电力瘫痪,对超过6亿人口的供电造成影响。此次大停电是自2003年“8.14”美加电网停电以来,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大停电事故。停电的具体起因及演化过程尚未披露,其直接原因可能是电网运行于稳定极限,当部分输电线路的输送功率超过自然功率跳闸后,潮流转移并引起连锁故障。其根本原因还是印度电网建设落后,缺少统一、有效的调度指挥和事故应急决策体系。

大电网停电事故通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不仅是电网构建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也事关国家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印度的大电网事故再一次给世界敲响了警钟。这是一起典型的在“电网重大方式变化”期间发生的事故,所有的电力人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深刻反思电力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电力生产方针,确保电力生产企业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 “电网重大方式变化”的定义

综合发电企业自身特点及电网方式要求,将“电网重大方式变化”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发电企业:凌汛、调水调沙、排沙运行大发电期间、局部暴雨、强雷暴期间;

(2)电网:重大倒闸操作、重要节假日、重要国事活动、迎峰度夏、冬季保电、电网重大事故和严重异常时;严重自然灾害对电力生产有重大影响时。

2 发电企业的反事故措施:

发电企业应按照“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目标管理的要求,层层落实,逐级负责,坚持“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原则,完善保电组织体系,强化运行维护,消除设备隐患,落实安全责任。

2.1 企业

2.1.1 成立组织机构

“电网重大方式变化”期间,企业成立保电领导小组,由企业负责人组成,负责保发电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决定和处理有关保发电工作的重大问题;监督“电网重大方式变化”期间发供电工作的实施;组织指挥处理重大突发事件。

2.1.2 确定工作重点

“电网重大方式变化”期间,企业要按照电力公司保电工作安排及要求,切实做好电力生产各项工作。电力生产的工作重点以保电网安全、保设备稳定运行为主,严格服从电网的运行方式安排,各生产部门要加强对厂内设备的巡检维护。制定企业的保电方案,根据企业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和各工段(值)职责,层层落实责任。

完善电力应急工作机制。建立良好的应急工作机制;各部门应认真组织学习《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完善“电网重大方式变化”期间安全供电的各项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演练。做好应急人员准备和应急物资、备品件储备。调整充实应急抢修队伍,提高人员应急技术水平,加强应急物资和备品件储备,落实应急技术装备,确保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到位、有备无患,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突发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加强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加强“电网重大方式变化”期间24小时应急值守,各生产部门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其他异常情况,提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加大巡检力度,发现缺陷要及时通知并组织消除。

保电期间,安排各级各岗位24小时值班值守人员,要求各生产部门合理安排休假人员,严肃值班纪律,严格执行信息反馈制度;局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生产一线人员手机要24小时开通,保证通讯联系,随时保障生产需求;当班局领导、部门负责人、生产一线人员严禁喝酒、擅自离开工地,局领导、部门负责人确实需要离开工地时,应告知安全监督部,以便于调整值班人员。

电站的5#机组为山西电网黑启动电源点,要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定执行各项黑启动安全管理措施,认真做好黑启动培训及黑启动相关设备维护工作。“电网重大方式变化”前,企业将根据来水情况,安排一次5#机组厂内黑启动真机或模拟演练,依据演练结果进一步修订完善黑启动预案,对影响黑启动执行的设备问题及时进行有效处理。

2.2 部门(车间)

(1)各部门按照电站管理局的保电方案,根据企业职责分工,明确本部门和各工段(值)职责,层层落实责任。

(2)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继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进一步提升设备安全可靠性水平,为电站保电工作提供坚实的设备保障。

(3)各部门领导应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并监督落实;经常深入一线,随时掌握生产、设备及人员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积极协调妥善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4)在“电网重大方式变化”前几日,安全监督部组织安排一次“保电专项安全大检查”,检查结果形成报告并上报公司安监部,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相关责任部门要及时进行整改,对不能整改的,要做好防范措施和事故预想。

(5)生技部门应合理安排生产检修计划,尽量缩短设备非正常运行方式时间,减少生产薄弱环节;要健全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组织体系,制定并实施“电网重大方式变化”期间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策略和保护措施;加强入侵检测、防病毒系统、安全审计、主机加固等通用防护设备及防护措施的应用和部署,提高防范各种违规行为以及病毒、黑客攻击行为的能力;开展重要二次系统、电力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防范、风险评估,排查电力二次系统网络安全隐患,杜绝电力二次系统受到外部攻击导致电力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1]。

(6)切实做好消防保卫和反恐工作。消防保卫部门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安全保卫部门以及公安武警队伍的沟通联系,驻守枢纽的武警及消防保卫人员要加强巡查。建立紧急情况信息通报机制,明确重要电力设施、重点区段的安全保卫要求,加强重要电力设施、大坝安全防护巡视检查,防止外力破坏和蓄意破坏事件的发生。对发电及附属设备、厂用电系统、泄洪设施等列为重点;“电网重大方式变化”期间特别还要做好生产厂区外来人员和车辆的管理,严禁与生产无关的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入生产厂区。

2.3 班组

2.3.1 日常工作的要求

运行人员应认真搞好运行日常工作,认真执行“两票三制[2]”及其他各项安全生产制度,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运行人员应当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平时加强培训,认真做好事故预想及反事故演练,熟练掌握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运行人员应当勤思考、勤联系、勤调整,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存在的不安全运行状态;对已存在缺陷的设备加强监视等;中控室必须配置齐全的安全工器具、通讯器材及通讯联系方式;运行人员必须掌握安全工器具的检查和正确使用;熟练掌握全厂广播和工业电视系统的使用;值长应熟悉掌握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的方式安排,如设备检修计划,发电计划及发电方式安排,设备存在的缺陷及预计处理工期,合理安排本值生产计划,配合检修搞好设备维护消缺工作;搞好电力生产调度及水库调度工作;合理安排本值人员休假,不得造成本值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发生。

2.3.2 电网重大方式变化前的准备工作

全厂主辅设备检修工作结束,设备恢复正常运行;220KV系统恢复至标准方式运行;厂内用电及坝上用电系统恢复至标准方式运行,必要时可停用部分厂用电负荷;作为厂用电备用电源的备用电源变电站不得随意停电;厂内220V直流系统在标准方式运行;发电机组及主变压器等主设备无影响正常运行的缺陷;发电机组可保证随调随起;部门及各值人员配置齐全,技术力量搭配合理;部门领导做到手机随身携带、全天开机;其他人员严格执行休假审批手续,不得随意离开工地,随时听从部门领导调度;通知其他相关部门如生技、检修、水工、车辆调度、通讯部门做好相应配合准备;汇报局领导要求做好相应调度准备、协调管理工作。

2.3.3 电网重大方式变化期间的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及其他安全生产制度,具体做到:

接班前召开班前会,由值长布置任务、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等;准备个人安全用具,如应急灯、安全帽等;准时接班,对接;当班期间不得嬉戏打闹;连续监盘不应超过2小时;监盘期间勤思考、勤联系、勤调整,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值长;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使用调度电话下达、接受命令时严格执行复诵、录音制度;认真进行设备巡回检查,必须按照指定路线巡检,不得遗漏设备。巡检时人数不得少于2人,每班不得少于两次;巡检时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发现设备异常应及时汇报值长,紧急情况下可先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再汇报值长;坚持定时巡检光字信息、简报信息及工业电视画面;认真完成每项定期工作并做好记录;值长不得随意离开中控室,必须要离开时应指定专人接替;其他人员离开中控室前必须获得值长允许;值长在当班期间应当及时将重要生产信息汇报部门领导和其他相关领导;交班后必须召开班后会,总结本班所做工作,表扬先进、警示落后;

电网重大方式变化期间原则上不安排大型复杂的倒闸操作[3];必须要进行倒闸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原则上不安排主要设备检修工作;必须要安排时不得引起厂用电系统方式变化,不得产生任何对电网不利的影响;原则上不安排人员休假;必须要休假时严格履行休假审批手续;当班值技术力量薄弱时由部门领导做必要调整,任何人必须服从领导安排;

电网重大方式变化期间遇到设备发生故障及事故,值长有权调动一切技术力量和资源迅速恢复设备;相关部门不得推诿延误;电网重大方式变化期间遇到突发事件,按照进行相应的处置。

3 结语

作者所在的发电企业,已经商业运行多年,截至投稿日的安全生产记录为2775天。从企业成立之初就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了企业自身安全稳定运行,也为电网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