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改在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课改;轻松愉悦;学习主人;课堂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11-001
课改是一项特殊而又艰巨的任务,关系到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彻底改革。《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别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线教师,我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理念,并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改。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一言堂,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老师唱独角戏,学生一味地听,对教师是绝对的服从。这样学生的大脑就如同上了枷锁,学习的知识很死,创新无从谈起。
真正的让新课改走进语文课堂,就必须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没有压力、不受局限的课堂教学中,自由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讲朱自清的《春》时,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田地去踏青,美丽的景色使学生个个心情舒畅,精神抖擞。回到课堂,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想,回答“春天是什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把所感悟到的春天展现在语文课堂中。然后,我们开始学习朱自清的《春》,同学们都觉得课文写得实在精彩,这堂课收到了特别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立意,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追求的不仅是“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这里的“渔”便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各种能力了,这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习语文,强调的是让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成为主动的求知者。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上是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让学生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自学中遇到困难时,教给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方法,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设计教学时,不能仅仅从教师角度、教材角度去考虑,而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坚持“以学施教”,教师要走出传统的“主角”地位,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改理念亮点
大部分学校进行课改,往往只考虑学生的发展,而忽视教师的发展。本校从“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使每位教师持续发展”办学理念中提炼出“师生双主体发展”的课改理念,铸就学校课改之“魂”。
学校课改理念生发于优秀的办学理念,学校领导在课改之初就前往山东、重庆等地的课改名校学习取经,请课改专家进行指导,也借鉴了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学校的课改理念不仅仅是中国的教育理念,还借鉴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课改理念文化,这也是课改理念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课改措施亮点
为保证课改理念文化深入落实,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课改的顺利推行,形成了独特的课改制度文化和课改行为文化。
系统顶层设计,点燃教师工作激情 学校课改不但汇聚了全国知名课改专家的智慧,吸纳了全国课改名校的模式和精华,而且还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了创新,有系统顶层设计。W校课改工作不靠强力推行,而是想方设法点燃基层教师的行动激情,让课改工作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具体工作包括:系统顶层设计作为制度保障;多措并举坚定教师课改决心;预留发挥空间促进教师发展。
德育工作建设,保障课改工作成功 大多数学校课改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跟不上,学校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不仅是课改的问题,也是德育问题,是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问题,是组织建设和组织文化问题。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教育思想,实行“三全”(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三成”(成长、承认、成才)“三自”(自助、自育、自觉)“三生”(生命、生活、生存)的德育模式,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中包括:加强师资队伍校本培训;开展德育品牌建设;开设德育特色校本课程。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课改精细到位 学校课改工作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两大亮点。
一是学校有专门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架构――科研中心,制定建设方案、评价方案、以及表彰奖励方案等。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综合评价系统已形成,评价有原则,评价有方法,评价有结果应用,评价有内涵发展。
同时,学校把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融进课改、组织文化、德育建设、评价中,保证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拓宽课改渠道,融入国际教育元素 学校通过中英校际往来项目于2012年与英国Rush Croft Foundation School建立配对关系,不断加强沟通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达成“月亮文化探索”的课题共建。三年来,中英两校的中学生通过学习,对比中英文化中月亮的意蕴,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月亮在中西方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形象,并据此探讨中西方民族渗透在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科学探索中的价值取向以及审美心理的差异,从中汲取有利于人生成长的精神养料。同时,中英双方以“月亮文化”为核心载体,全面开展中英校本课程中的文化交流,双方学校老师各自在伙伴学校上了展示课。其中英方副校长Sean Reed还进行了基于月亮文化的大量的专题录像,中英双方的师生之间全面展开网上探讨,互交笔友。
改革成果亮点
课改几年来,产生了一系列的课改成果,主要表现在名师、名课程、科学研究等方面。
通过推进课改,打造优秀师资团队 学校在课改过程中培养、产生了刘中良、马杰忠、周海华等名校长,造就了胡素冰、钟春玲、聂绍美、杜晓曦、欧雅燕、黄若静等一批学科教学精英,涌现了麦然、周文杰、张轩、王波、邓钧成等一大批班级管理名师,这些名师都是对课改有热情、有思考的老师。名师们不但自己做出了成绩,出了名,还通过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的方式来辐射、影响、带动其他老师,以培养、产生更多的名师,推动着学校课改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线上辅助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线上辅助教学的组成和功能
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线上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可通过该平台进行课堂教学互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并能对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程度进行快捷、方便、准确的评价。其具体的组成和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课后作业的批改、记录、校对和评价。教师可通过线上平台对整个班级或指定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学生通过各自的账号登录线上平台,在线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并提交。线上平台根据学生提交作业的时间,记录该学生是正常提交还是补交。教师通过教师账号登录线上平台对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对每个题目打分。全部批改结束后,平台自动计算本次作业的总分数并进行后台记录。学生再次登录线上平台,便可以看到本次作业的分数及每道题的正确解答,并将本次作业下载保存到本地。等到学期末全部课后作业结束后,教师从线上平台下载经平台自动统计的整个班级学生一学期的课后作业详细情况(excel文件),包含每个学生课后作业的平均成绩,为该课程的平时成绩评价提供依据。2.随堂测试的批改、记录和评价。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对整个班级或指定学生布置随堂测试题,学生登录线上平台,完成随堂测试题,并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提交。教师登录线上平台并批改提交,平台会自动记录学生的测试成绩,学生再次登录平台可查阅随堂测试成绩。线上平台提供每个学生详细的测试结果进行下载(excel文件),为学期末对该课程整学期随堂测试的总体评价提供依据。3.学生的自我测试、自我练习。线上平台具有学生自练自测模块,学生可随机选择题库中的题目进行自测或练习,完成并提交,平台自动对自测题进行批改,显示正确答案,供学生及时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试题库的试题由教师录入,每道试题均带有知识点相关信息的标识。学生自我测试或练习过程中,若经平台自动批改为错的题,平台会根据错题所提供的知识点标识,在该学生今后的自测或练习中随机挑选题目时倾向性地挑选具有该知识点标识的题目供学生自测和练习使用。此目的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训练,对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具有促进作用。4.教学课件、教学资料的下载。线上平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供所有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的下载服务,学生可通过登录线上平台随时下载。5.教师记录、统计学生平时成绩。线上平台会对学每次应交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是按时完成还是补交,作业的完成质量,即每次分数)和每次随堂测试情况记录在册,对相应的统计数据进行自动计算,支持详细信息excel数据表格导出,便于教师在期末统计学生成绩时使用。
二、互联网线上辅助教学的具体实现
现在,互联网软件主要有两种架构模式:Brows-er/Server(B/S,浏览器—服务器的架构形式)和Client/Server(C/S,客户端—服务器的架构形式)。考虑到线上平台的便捷性,如果每个想要使用该线上平台的教师或学生都需要在个人电脑上安装客户端就显得较为麻烦。现在,个人电脑在安装好操作系统后会自带浏览器软件,采用B/S架构设计能更好地体现该线上平台使用的便捷性。互联网线上辅助教学平台的具体实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服务器、数据库和编程语言的选择。由于该线上平台采用基于B/S架构模式,因此需要服务器端。可以采用Windows系统,也可以采用Linux系统来架设服务器。线上平台中,无论是教师账号、学生账号,还是试题库中的试题,以及课后作业的存储等,都需要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如采用MySQL作为网站数据库。根据Java面向对象的语言特点,线上平台拟将作业、试题、用户、班级等抽象成一个个对象,以此完成信息化,因此可用Java语言编写线上平台程序。2.组织框架的建立和账号管理。根据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关“课后作业”、“随堂测试”和“自练自测”的不同需求,线上平台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学生端和教师端。根据每种用户角色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如班级模块、用户模块、作业模块、自测模块、课程资源模块等。教师在学期初将为授课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在该线上辅助教学平台中创建账号,学生通过自身账号登录平台,完成教师通过该平台布置的“课后作业”、“随堂测试”等必做任务及“自练自测”等选做任务。3.试题库中题型的选择和建立。无论是课后作业题、随堂测试题还是自练自测题,均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画图题、填空题、计算题等题型。其中,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题干及答案,采用文字加字母的形式进行存储和显示。其他题型的题干及答案,拟采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存储和显示。学生在纸张上完成画图题或计算题后,拍摄成图片上传到平台,教师读取图片内容,从而判定答题的对错。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逐步深入,对教育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位教师都在认真的学习新课改理论,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逐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有一种困惑,就是改来改去,有些老师竟不知道到底怎么上课了,而有些课改实验课出现了摆花架子、华而不实的现象,使课改偏离了轨道,也使教育者走了很多弯路。所以,我建议在新课改的施行中,首先要让教育者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有的放矢,避免改“夹生”了。
2.教师绞尽脑汁,学生淡然视之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给教师带来了紧迫感,但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越改越紧张,学生越改越放松,教师通过备课设计教法等精心准备的一节课,满怀热情的来到课堂上,但是学生却淡然视之,不是活跃过度就是精神萎靡不振,要不然就是“心思另有所属”,心思完全不在课堂上,教师的热情也一下减了一大半。当然这其中存在很多因素,但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动力,当然也就没有了学习兴趣。所以,我觉得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观的确立相当重要,要让学生从“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我们教得就会更轻松一些,学生学得也会更愉快。
3.部分学生还没掌握好学习方法
在课改形式下,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了,教学模式有所创新,但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通过走访,有位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虽然很努力也很用功,但学习成绩一直没有前进,这位家长说:“看她自己学得也很累。有时,我告诉她,不会的题多问老师,孩子竟说从来没问过老师题。这,不就是学习方法不对吗?光知道自己闷头学,不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怎么能进步呢?……”通过这位家长的话,使我感触很多。是啊,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再新再独特,可没有与学生互动起来,老师按自己的方法讲,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学,就造成了教与学的脱节现象。所以,我建议,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做到教育“以人为本”,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误区。
4.家庭原因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
一提起学习,我们通常都会想到学生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其实,我们更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孩子的生活环境,也自然成了孩子的第一课堂。可现在农村的家长对孩子上学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他们多半寄托在老师身上,可他们却不知道,孩子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在家庭生活中的学习氛围也非常重要。试想,如果家长一个劲儿的督促孩子快学习、快学习,而他们自己却坐在桌边打麻将,这样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还有些家庭因为经济困难就不想让孩子上学了。老师一去家访,家长就会马上提出减免费用的问题。其实,按现在的生活水平看,他们并不是供不起孩子上学,而且现在的书费、学费都免了,他们以为与其让学习不好的孩子去上学,不如让孩子回家帮家里干点活好,既能减少开支还能帮家里挣点钱,添补家用。有这样的家长再加上孩子的学习又不好,学生的厌学甚至辍学现象能不严重吗?
因此,我呼吁家长们的眼光放长远些,不要因眼前的一点困难而耽误了孩子的学业甚至一生。
【关键词】 初中地理 灾害教育 地理教学
我国虽有部分学者对灾害教育作了一定的研究,但在灾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特别是在基础教育中,受升学率的影响,没有把灾害教育放在正确的位置,地理教学没有承担起唤起国民灾害意识的作用,没有在提高国民防灾减灾能力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今正值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试行阶段。
一 初中地理教学中灾害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初中地理教学中灾害教育的现状不理想,地理教师经常忽视在教学中渗透灾害的内容,地理学科并没有在灾害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学科优势。本文通过对问卷及访谈的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初中生的灾害意识薄弱。在以后的教育中,不仅仅在地理教育中,在其他学科的教育中都要加强对学生灾害意识渗透的教育。(2)初中生的灾害知识欠缺。由于灾害知识是高考很少涉及到的,受考试"指挥棒"的功利导向影响,导致教师及学生对此都不够重视,致使学生的灾害知识欠缺。(3)初中生的灾害自救互救技能不强。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是以课本为载体的讲授,很少有灾害模拟演习之类的实践性活动,致使学生的灾害技能只是"纸上谈兵"。(4)课堂中讲授灾害形式单一。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得知,教师在课堂中对灾害的讲授很少,即使是讲了也只是照本宣科,枯燥无味。(5)教师本身的灾害素养较低。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得知,地理教师一般都不具备丰富灾害知识及技能,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
二 初中地理教学中灾害教育的改进策略
2.1融入多媒体技术
心理学证明多方面的感觉刺激比单一感觉刺激效果更好。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集文字、视频、动画等于一体,在灾害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地震、火山、火灾、水灾等灾害的录像,在视觉和听觉方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使学生感受到灾害强大的破坏力,对人民生命及财产方面造成的损失,并让学生进行反思。虽然可能整个一节课的时间同学们都在看视频,教师只是在部分地方做指导,但视频却把灾害发生的原因、发生的原理、灾害的前兆、灾害发生过程中的逃生方法一非常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在欢笑中学到了关于灾害方面的知识,并且印象非常深刻。还可以播放一些以灾害为题材的影片,如《2012》、《改变世界的6度》,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比课堂上一板一眼讲授式教学的效果更好。
2.2开展灾害宣传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宣传工作是灾害防御工作的起动点。通过广泛的宣传,让每一个人积极参与投身到防灾抗灾工作中来。防灾抗灾是一项全民战略,若没有全社会、全民族的广泛参与,灾害防御和抗灾是不可想象的。初中生,在社会上已属于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人,要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深奥的灾害知识,转化为朴素生动的语言,向街坊四邻、妇孺老幼广为传播,要宣扬唯物论观点,破除灾害天定的迷信论。在学校里,学校可以利用广播进行宣传,每个班级可以创办有自己特色的黑板报。世界上每天都上演着灾害,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以及每个班级的黑板报像学生宣传这些时事新闻。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植树节"、"全国城市节水日"、"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和干旱日"、"世界水日"等等,向广大群众宣传灾害教育,尽量使我国的灾害教育向其它国家的普及教育靠近。
2.3挖掘潜在的灾害地理教学资源
灾害地理教学结合国情、乡情。国情和乡情里包含丰富的灾害知识。国情教育让我们认识我国国土广大,山川壮丽,有多发性自然灾害;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利用不尽合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地区差异大等基本国情,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的优势和自然环境的不足,以及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国土整治和为抗灾、减灾所做出的成绩,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培养防灾减灾意识,并增强爱国主义,坚定与灾害抗争的信念。灾害地理教学结合时事、新闻、热点。每天世界上都上演着各类灾害,多灾多难的中国更是灾害不断:北京的沙尘暴、西南地区的旱灾、山西王家岭煤矿的漏水事件、新疆地区的雪灾、青海地区的地震等等,世界上更是时时有灾害事件的发生。每有重要的灾害新闻时,教师应及时给学生观看和讲解。不必担心它占去了课堂时间,这些鲜活的素材,加上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敏感性等特点,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其他任何的说教练习都来得深刻。
2.4加强教师的灾害素养
灾害教育课程目标能否实现,重要的在于教学过程中的落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教师的灾害教育教学能力,地理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系到整个灾害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现在,针对地理教师的灾害知识与技能的专门培训很少进行,这很不利于灾害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培训时应全面介绍灾害知识与防御的技能,使其深入了解各类灾害的形成机理、危害性以及应对策略与技能等,充分认识灾害意识教育对于全面提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存能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保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政府方面,要对地理教师的灾害培训予以资金与政策上的支持,培训后地理教师应达到以下的要求:对灾害教育有基本的认识;要有灾害教育的意识;要有挖掘学科知识中灾害教育渗透点的能力;要有较强的灾害教育教学设计能力。培训考核合格后,可发教育结业证书,以作为教师综合业绩的依据。
本研究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灾害教育的现状进行考察,发现学生在防灾减灾意识、防灾减灾知识及技能方面水平都较低,地理教师的教学中也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要跟紧时代的步伐,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授灾害内容是必要的。据此,笔者提出一些改进策略,为地理教学的一线教师提供教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廖贤富.我国新时期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9)
[2] 舒成强,翟有龙,蒋良群,舒秋贵.高师地理教育专业学生灾害教育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02)
[3] 李景霞,张英.中学的灾害教育[J].城市与减灾.2008(02)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要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所谓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内容(表层知识)的本质与共性的认识(深层知识)。关于中学数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符号化与对应思想,如换元思想、对应变换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②分类与集合思想,如分类思想、交集并集思想、补集思想;③公理化与系统思想,如公理化思想、结构思想、整体思想、分解组合思想;④统计思想,如随机思想、统计调查思想、假设检验思想、量化思想;⑤化归思想,如纵向化归、横向化归、同向化归、逆向化归思想;⑥辩证思想,如对立统一思想、运动变化思想、最优化思想、极限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总是蕴含在具体的数学基本知识里,处于潜形态。作为教师,应该将深层知识揭示出来,将这些深层知识由潜形态转变为显形态,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朦胧感受转变为明晰的理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机敏及逆向的思维,又能激发学生猜测和创造的能力,并由此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
一、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中谈道:“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第一手资料,可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数学探索能力是在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对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验证和发展,进一步加深理性认识。数学探索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中最富有创造性的要素,也是较难培养和发展的要素。探索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提出设想、验证设想、修正和发展设想的过程,在数学中,它表现在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题途径、得出数学结论、寻找解题规律等一系列有意义的发现活动之中。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研究“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先让学生制定调查研究专题,从教科书、课外阅读书以及网络中查找有关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分组到不同的银行进行原始数据的搜集,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使他们发现了研究数学的乐趣,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在抽象问题的探索中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提倡学生问,还要善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深化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希望能够上升为一种自觉地对客观事物中蕴藏的一些数学模式做出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关键词】五看;数值大小;延伸方向;疏密程度;弯曲方向;闭合状况
地理要素中等值线图很多,主要有等温线图、等高线图,还有等震线、等降水量图和年太阳辐射分布图等等。其中又以等高线、等温线和等压线的利用最为普遍。近几年,高考试卷中以等值线图为背景命题较多。所以正确判读等值线图,并运用等值线所反映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近年地理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由于等值线图的判读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解题时,应适当注意某些解题技巧。
笔者从等值线中最典型的的等温线做突破口,详细介绍重新整合后等温线的相关内容。相信学生能迁移到其他的等值线,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等温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任意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叫做等温线图。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提高等值线中的等温线的判读与应用呢,笔者进行了新的归纳总结:
笔者新颖的总结出,等温线的判读要领:“五 看”。一看数值大小,二看延伸方向,三看疏密程度,四看弯曲方向,五看闭合状况。为了帮助学生记忆笔者特别利用谐音总结为“书神秘完毕”,分别是数、伸、密、弯、闭五个字的谐音。学生会很快记住要领。
1.看数值大小
通过看等温线的数值大小,能判断出什么信息?纬度位置决定了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同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受此影响,在南北半球,无论7月或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因此可根据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南北递变情况,可判定图示区域所在的南北半球。所以可以总结出规律: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是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南递减是南半球。笔者提醒学生通过看数值大小主要是可以判断出南、北半球。
2.看延伸方向
通过看等温线的延伸方向,能判断出什么信息?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如果地球有一个均一的表面,则等温线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但由于气温除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等温线不一定与纬线一致,经常发生弯曲。其延伸方向有以下几种类型:
2.1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这是全球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它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2.2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海洋对气温起了调节作用,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2.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
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
所以笔者提醒学生看延伸方向,主要是判断影响等温线延伸方向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等。
3.看疏密程度
通过看等温线的疏密程度,能判断出什么信息?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度差别较大, 等温线分布稀疏的地区温度差别较小。从世界和我国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得出等温线的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间变化规律。
3.1冬密夏疏:冬季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夏季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冬季南北温差较大,所以等温线密集。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温差较小,所以等温线稀疏。(我国)
3.2温带密,热带疏:温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3陆密海疏:陆地上的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海面上的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
所以笔者提醒学生看疏密程度,主要是可以判断出温差大小。
4.看弯曲方向
等温线弯曲有两个方向:等温线向低数值弯曲,说明该地气温比同一纬度气温高;等温线向高数值弯曲,说明该地气温比同一纬度气温低。
4.1看出地形的高、低起伏
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的地方,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的地方,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
4.2看出洋流性质和流向
暖流: 洋流是从温度较高的地方流向温度较低的地方,也就是由较低的纬度流向较高的纬度。因为暖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高,所以等温线会向纬度高的地方弯曲。
寒流: 洋流是从温度较低的地方流向温度较高的地方,也就是由较高的纬度流向较低的纬度,因为寒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低,所以等温线会向纬度低的地方弯曲。笔者总结出口诀“洋流向弯”,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判断出洋流流向和性质。
4.3看出季节
由于陆地吸热比较快,散热也比较快;而海洋吸热比较慢,散热也比较慢。受比热容的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的气温;冬季,陆地气温低于同纬海洋的气温。因此,等温线在海岸地带发生着季节性的弯曲变化。
在判断月份(1月或7月)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1月份,北半球陆地上的气温较低,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气温较高,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气温较高,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气温比较低,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份,北半球陆地上的气温比较高,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气温比较低,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气温比较低,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气温比较高,等温线向南弯曲。
笔者总结出口诀“一陆南,七陆北”, 记住了这六字口诀,就可快速解答关于由等温线弯曲状况判读海陆分布或季节的问题。
4.4看出海陆分布
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7月份北半球是夏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陆地等温线应向北(高纬)弯曲。
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1月份北半球是冬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陆地等温线应向南(低纬)弯曲。
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1月份南半球是夏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陆地等温线应向南(高纬)弯曲。
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7月份南半球是冬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陆地等温线应向北(低纬)弯曲。
笔者总记的“一陆南,七陆北”六字口诀在这同样适用。
5.看闭合状况
在闭合的等温线中,如果等温线越往内线数值越小,说明中心气温低,可推测出中心地势高,那么地形可能是山地(高原)。
在闭合的等温线中,如果等温线越往内线数值越大,说明中心气温低,可推测出中心地势抵,那么地形可能是盆地(洼地)。
人类活动(如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三峡库区的建成等)对下垫面性质的改变也影响着局部气温的变化,进而影响着局部小区域等温线的分布状况。在这些局部地区,等温线大都呈闭合曲线,为局部较冷或较暖中心。比如,水库区夏季气温比周围偏低,冬季则偏高;大城市地区“热岛效应”明显,气温比周围郊区偏高等等。
关键词:作文批语;人性关怀;批语育人;把脉;动情;用心;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140-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健康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作文批语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重要形式,它既是教师的知识、指导水平的体现,又是教师对学生爱心、师德的自然流露。
《新课标》指出:应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写好作文批语对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发展写作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文批语是师生双向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作文教学的继续。优秀的作文批语不仅能给学生以崭新的启迪,而且给学生以精神上的关怀,促进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发其写作内驱力。
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批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心灵的交流,从人性的角度给予学生心灵的关怀。
一、把“脉”写批语——强调针对性,发现学生不足,提出发展的目标
作文批语应该具有针对性,只有具有针对性,批语才能起指导作用。写作文批语,要像中医号脉那样仔细甄别,针对其中主要优缺点加以分析,给学生开出一剂良方。事实上,肯定优点等于教给方法。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指出不足,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学生学习刻苦,可是成绩就是上不去,针对这种情况,我常常是提出建议:“可以仿《XXX》文,再看看”,“抄一些经典作品中的精彩段落,也许对自己写作有所帮助”,“每天写写日记,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不少学生对教师的建议很感兴趣,便自觉地去这么做了。因为是主动做的,所以收益不小,作文进步较快。
二、动“情”写批语——凸显感染性,真诚赞美学生,给他们成功的喜悦
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写批语,教师要有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用亲切温柔的语调表述一下子缩短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读起来倍感亲切。教师在写学生作文批语时,力求渗透熏陶性和感染性,以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耳濡目染,不断进取。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望劳动付出后收获的是肯定和赞誉。作文教学中,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不断地让他们尝试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请你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当“啦啦队”的角色,对待成功之作,一定要竭尽鼓励表扬之能事,真情地摇旗呐喊。对待那些中等生、后进生的作文,不能求全责备,要十分精心的关注他们习作中细微的变化,努力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哪怕哪个词语用得准确,某个句子比较通顺了,也要动之以情,为之喝彩,充分肯定,真心真意地表扬,使他们产生较强的成就感,产生习作兴趣和信心,进而促进作文水平突飞猛进的提高。
三、用“心”写批语——体现关爱性,寻找文章优点,并给以充分肯定
我们必须摆正这样一种心态:只要是学生写的作文,不管写得怎么样,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我认为教师写批语不是用笔写,而是用心写。写前教师应反复斟酌,尽量做到贴切中肯,字里行间浸透着教师的拳拳爱意。让学生读起来,能从心灵深处激起情感的浪花。学生写作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往往表达出独特的认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去任意修改,以致文章中美好的童真、童趣在修改中消失。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直抒胸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就是要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写批语时,就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要用心写出对学生个体具有指导性的批语,体现对学生的关爱,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创造精神,正确引导学生写出新颖的富有创造性的文章。
关键词:SPOC;在线课程;数理逻辑;教学改革
0引言
随着网络和智能技术发展,基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在线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尤其是MOOC和SPOC等新兴在线课程在美国顶尖大学的带动下迅速在全球升温,吸引多所国际著名大学投身其中。然而,许多在线课程的教学理念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做彻底的改变,仅是用新式的教学平台承载基于认知主义的教学资源,并没有体现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学改革。在线课程能否成为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侧重于“广”而“大”还是“精”而“小”?这些问题在国内外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1SPOC在线课程的特点及优势
人类社会正在转型成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因此各高校及教学机构纷纷推出SPOC和MOOC等网络在线课程,同时结合“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等相关理念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到专业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以互联网信息平台为载体的网络在线课程是对课程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活动实施过程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的信息时代条件下的教学形式,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具有广阔的前景。SPOC主要针对高校在校学生实施课程教育,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相比,对学生规模有一定的人数限定,而且对学生的准入也有限制条件,达到要求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此外,除了在线视频、习题、测试等,还可以有更加灵活的线上或线下课堂、答疑互动等辅助手段。因此,SPOC所具有的Small和Private特性恰恰有利于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可以结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等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提高课程学习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综上所述,相比于MOOC课程在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等不足,SPOC课程具有更多的优势,详情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SPOC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同时,由于SPOC限制学生规模,有利于教师全程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保持师生良好互动,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给出个性化指导。显然,针对性越强的教育其效果会更好,而且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此外,SPOC通过周期或非周期的线下交流,要求学生有一致的学习进度,有利于在课程讨论区中形成相对集中的讨论热点;但SPOC同时也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学生在选择SPOC之后必须按照教师的规定来观看课程,这意味着学生也需要支付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
2数理逻辑的教学特点以及SPOC课程建设
2.1数理逻辑SPOC在线课程建设背景
数理逻辑作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数理逻辑课程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怎样才能在保证一定学时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学科和专业的需求?如何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数理逻辑的教学工作起到推动和提高作用?同时既能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造就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一直都是相关教学工作者探讨的关键问题。
当前SPOC课程的蓬勃兴起无疑非常有利于高等学校实现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因为SPOC在线教育可以将在线学习从复制课堂课程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并且创造出更为灵活和有效的学习方式。显然,此类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像数理逻辑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因为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实施个性化指导,从而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SPOC中,教师的作用被重新定义了,教学模式也有了突破和创新,能够使得教师更多地回归小型在线课堂,“精”而“专”地引导学生从事学习活动。SPOC课程的教师虽然线下不是讲座视频中的主角,也不必准备每节课程讲座,但是需要根据学生需求整合各种线上和实体资源,而且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此外还需要组织学生分组研讨,随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指导,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SPOC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课堂活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2.2结合人才培养,强化基础,突出关联,面向应用
当前,逻辑表示及推理在计算机科学、知识工程及人工智能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相关领域研究的方法,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的应用,以及经推导形成解释和判断的研究越来越普遍。因此,数理逻辑SPOC课程建设时需要将数理逻辑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细化、深化和强化,以适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严密逻辑推理的能力,强化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数理逻辑SPOC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还需要增加数理逻辑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实例及算法分析应用,使学生了解数理逻辑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相关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及创新应用能力。
此外,数理逻辑SPOC课程在建设中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前沿性,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的同时,精选核心内容,重组知识单元,强化基础概念,突出知识点的关联,对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作整体优化,与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相结合,注重教学与前沿相结合的成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数理逻辑SPOC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3.1侧重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率
SPOC课程的建设促使教师有兴趣尝试更加灵活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方法,而不是按部就班的课程讲座。我们在数理逻辑SPOC课程建设中加入自动评价功能,使得教师从创建和按部就班的讲座视频内容中脱离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一起深入研究、攻克更加有价值的教学难题,引导学生解决遇到的其他相关问题,如图1所示。
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将平台的课程资料整合进实体课堂,因此也是建构主义对课程知识和学习的贡献,更加强调学生完整和深入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1)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策略,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明确基本理论的意义和作用,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将数理逻辑课堂教学结合SPOC在线课程建设,延伸课堂教学的效果,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并通过教学辅助、课外答疑等互动的教学方式,开展多维度的立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视教学设计,克服在数理逻辑SPOC课程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散乱等缺点,形成“抓重点和关联、有取舍和节奏、讲方法和思想、重启发和互动”的教学方法。
数理逻辑SPOC课程建设通过限定课程的准入条件和学生规模可以为选定的学生定制个性化课程学习指导,为他们提供有区别的、力度更大的专业支持,增进学生对课程的完整体验,从而避免MOOC的高辍课率和低完成率情况。SPOC课程视频相比传统课堂所指定的阅读材料更能吸引学生认真准备,激发其参与度,增添良好的学习体验。由于SPOC课程改革了复制课堂教学的模式,产生了更为有效的学习效果,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课程材料,并通过自动线下评价迅速反馈给学生,最大限度地使优质教学资源发挥效力。
3.2结合学习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在SPOC环境中,学习评价是对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的评价,是从“学生评价”和“教学评价”中分离出来的对学生在线学习的一种评价方法,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把握、判断和评定的评价体系,通常包括成绩、提高、能力增长以及其他成就、表现等具体指标。因此,学习评价是本科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动力的支持,也是一种通过某种规定、提示、约束等对学习产生监控作用的外部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学生坚持完成课程的学习。数理逻辑在线课程的学习评价把“因教施考”“全面考核”“过程考查”等先进理念贯彻到考核评价中,坚持认真落实为发展而评价的观念,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克服学习评价与能力脱节的现象,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体系。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1)知识点考查。当前知识点学习结束后,通过测验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当前内容的掌握情况。这种方式既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又加深了学生对当前知识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以便更加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一方面,教师针对每章内容都设计了课后自测题,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SPOC在线课程学习平台上围绕相关知识点内容进行学习互动和交流讨论,包括问答、讨论、质疑及自学自测等多个环节,侧重于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3)线下习题与实践。数理逻辑课程的特点为“学―练―考―用”4个环节,因此,习题及应用实践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针对每个章节优选出一些能体现知识应用的代表性习题和应用实例,使得学生通过习题和实践应用环节,促进和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同时也有利于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4)综合知识考核。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学期末都会进行期末闭卷考核,数理逻辑SPOC在线课程虽然被分成多个知识点考查、习题与实践以及能力测试,但应该在学完全部课程后进行综合知识考核,尤其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有侧重地形成数理逻辑SPOC在线课程的综合知识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符合“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要求。
综上所述,数理逻辑SPOC在线课程建设,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传统学习和互联网学习相结合的优势特点,通过“学―练―考―用”4个教学步骤,形成在线学习、交互探究、自学自测和创新应用等多维度立体化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将学生畏难的课程变成感兴趣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