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由于电算化审计系统与手工审计系统相比,在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风险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方法技巧,以适应以后的审计工作。目前我国的电算化审计状况不容乐观,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形势相比,不仅审计技术尚不成熟,而且审计软件在功能和性能上也满足不了审计工作的需求。
一 会计电算化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1.审计可视线索呈消失趋势
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及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存在着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在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资料后,纸面信息变成了磁性介质上的代码。对于会计界、审计界的许多人来说,过去熟悉的、习惯的、得心应手的东西,变成了陌生的、不习惯的、难以捉摸的东西。而设计会计电算化程序的软件设计人员,并不知道审计人员的需求,即使有关文件规定必须留有审计线索,实际上也很难做到。何况,审计工作与主要是处理结构化问题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同,它主要是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一些问题,从某些方面来说,更多的是依靠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如:寻找漏洞、揭尽矛盾、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等。
2.软件特性导致数据难以审计
会计核算软件具有多样性和保密性特点,再加上各行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环境大不相同,应用程序也各具特点,导致审计数据难以取证。从使用的系统来看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购置商用会计软件。目前,商业化会计电算化软件有几百家之多,不同的电算化系统虽然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也有着基本的相同点:输入、处理、统计、查询、输出及维护功能较完整、全面,界面设置较好,然而由于各种会计软件的数据库千差万别,其防范保密措施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就给审计人员开发通用的审计软件带来困难。二是自行开发会计软件。自行开发会计软件,一般是根据企事业单位自身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研制而成的,一般具有较强的检测排错功能和统计处理功能,实用性强。但在系统安全及内部控制方面需要人工予以辅助来加强系统的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3.观念误区造成电会审计的忽视
目前有种看法认为,在会计核算实现电算化后,特别是应用了经财政部门评审通过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以后,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已经解决,可有效地防止做假账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因此也无须对软件产生的信息进行审计。事实不是这样,因为绝大多数的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解决对会计事项,即记账凭证所根据的原始数据是否真实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们的许多功夫不是花在保证数据源的正确上,而是对已输入数据的计算上,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把高级的算盘而已。加上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本质上的变化,对会计信息系统事实上存在着人为干预和利润调节,以及所提供原始数据的虚假性,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并不能有效地防止做假账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基于上述认识,会计电算化使审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更高的要求。
二 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对策
1.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了,会计软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
2.要提高会计计算机操作水平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事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同时还应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使他们也加入到审计队伍中,成为电算化审计的专业人员。
3.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计算机审计准则是对电算化审计的标准化,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在制定标准和准则时要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大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主管财政部门在评审某会计软件时,应同时规范、指定与之相适应匹配的审计软件,在制定具体准则时应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电算化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电算化审计工作跟上它的发展,要求我们做好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各种准备。加强我国电算化审计发展,重视并及时解决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存在的审计问题,将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网络环境下的审计创新[J].四川会计,2008(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影响;改善措施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也逐渐应用于各个行业,其在会计中的运用改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方式。电算化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广泛运用,传统的审计手段受到了挑战。由于如今各个企业与国家单位都已经采用了信息化模式,很多会计信息直接可以在网上进行数据传输与交流,促进了信息的快速化与便捷化;为了适应这一现象并且使审计工作能更好的跟随时代步伐满足社会需求与审计需求,电算化运用于审计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于审计产生的影响分析
1、对审计工作的作用会计电算化对于审计工作有着诸多的影响,其中包括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内容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影响以及准则标准的影响等。首先表现在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线索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在电算化审计中,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会计记录的存储与处理方式,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编制都是在计算机内按照既有的程序设定模式进行的,既增加了规范性,又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次,表现在对审计内容的影响上。与传统审计内容不同,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内容,包括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数据文件以及内容控制的审计等等。在这些方面,都需要审计人员参与其中,以期更好的为审计服务。再次,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现代审计是根据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抽样审计的。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储存基本都是集中在计算机工作中,从而实现手工会计系统中的一些职责的分离,牵制力的下降。最后,是对准则与标准的影响。由于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等有着诸多的不同和变化,传统审计中制定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与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不相适应,因此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会计电算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诸多不同点,也可以了解到会计电算化审计模式下较传统模式下优越的一些特征,并且也能看出当前我国在会计电算化审计模式下所欠缺的一些地方,从而能够发现问题并很好的解决问题。2、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由于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出现,对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有所改变,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就会因为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参与审计;不懂得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和风险的审计人员就会因为无法识别和审计内部控制系统而无法参与审计;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会因为不懂计算机而不能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无法实现审计工作,或者会因为对计算机不熟悉而使审计出现错误。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在现代化审计的要求下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化,单单只会审计知识是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因此加强对审计人员电算化方面知识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会计电算化用于审计后面临的问题
1、面临的人才问题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使审计工作中所需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有了诸多变化,审计人员不仅仅要懂得审计工作所必须的知识,还需要懂得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在审计工作如何运用,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再者,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等等,使得知识的更新成为必要。2、面临的安全性及真实性问题审计面临安全性和真实性问题的原因在于,当今的信息共享与资源共享等特性,会导致审计工作中的部分所需的资源与数据被窃取;其次,当今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计算机与网络所存在的一些弊端,会导致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数据真实性出现问题。比如,计算机处理下,许多的会计记录都可以进行修改,而且进行修改后是不留任何痕迹的。电脑高手或者黑客等还是有能力在网上进行一些非法操作的,在我们审计工作人员无法察觉的情况下篡改我们所需要审计的内容误导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审计结论。这就是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中会出现的安全性与真实性的问题。由上可以看出,在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也有着诸多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会计电算化对于审计工作的帮助,为了让会计电算化更好的为审计工作服务,就要注意这些问题并且对其加以更正或完善;并且从审计人员自身出发,学会防范这些问题的发生。
四、在审计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改善措施
1、人才问题的改善措施首先,加强对审计人员思想观念的教育。在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不但要把侧重点放在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在审计运用的接受上,还要针对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想教育,从被审计方来解决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存在的安全性与真实性问题。其次,加强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对审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应该让审计人员以及被审计方注意避免和重视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模拟训练,掌握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再次,加强制度化建设。在人才的发展和使用上,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的成长。最后,加强道德和法制建设。我国应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对审计方与被审计的工作加以规范和调整,并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提倡,强化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2、安全性及真实性的改善措施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安全性和真实性,首先,我们还应该从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开发着手从而实现对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要适应不同的会计制度、审计制度,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安全并且保密性更强;其次,还要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开发出普及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会计软件;最后,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对这些人才的培养也是对审计工作中数据资源安全性与真实性的保障的一种手段。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做到企业内部职责明确,以防出现会计信息与资源流失和其他的安全隐患。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不断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也随之不断的完善,我国审计工作的环境也有着诸多改变。虽然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电算化审计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了审计队伍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良.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1.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3]胡亮.浅论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J].华章,2012(7).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日益深入,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手段正逐步被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特点的会计电算化核算取代,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已明显滞后,会计的电算化必能导致会计信息化审计。本文拟对会计电算化对信息化审计的影响和信息化审计的技术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审计是会计电算化的产物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是深远和持久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会计核算实行电算化,审计线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由存储会计信息的磁盘和磁带取而代之,因此,肉眼所见的线索减少。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甚至消失。传统的查账方法,对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已不完全适用。为了能够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审计的要求,使系统在处理时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以便审计人员在电算化条件下也能跟踪审计线索,顺利完成审计任务。
点击查看全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审计风险 对策
受会计电算化自身特征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普及也造成审计对象及实行内部控制手段出现了巨大转变,电算化审计风险相较于传统审计风险也存在很大的不用,使得审计工作不得适应会计电算化快速转变的环境。由此可见,研究基于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审计风险与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会计电算化下新型审计与传统手工会计审计的差异
(一)审计内容的差异
会计电算化推行以来,注册会计师审计内容不在局限于对纸质会计资料的审计,更主要的是要对会计系统、软件等安全可靠性展开评估预测,对应的工作内容是会计软件的管理、调节及开发等,在某些情况下,审计人员还需要对企业项目开发、变更过程等予以深入跟进,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序运行。而就传统手工会计审计而言,注册会计师审计内容主要是结合企业会计财务报表等会计资料,自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等着手开展审计工作,这便要求会计师在审计期间,要持有客观良好的独立性及职业道德,对企业财务报表给予科学公正的审计意见。
(二)审计依据法规的差异
传统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基于传统审计准则要求、相关原则机制进行。而会计电算化下新型审计一方面需要注册会计师对传统审计原则予以遵循,一方面要对会计信息系统对应的管理机制、法律法规予以遵守。
(三)审计人员被要求的差异
传统审计只要求注册会计师掌握会计、审计相关方面的知识技能,而会计电算化下企业环境不仅要求注册会计师要传统审计所需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求审计人员要掌握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等辅助审计技术。
二、会计电算化下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
(一)系统控制风险
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受企业内部调节不完善或者不规范影响,可引发系统控制风险。于传统手工会计审计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主要表现为明确分工下人与人相互监督和制衡,并以人工核对纸质信息的方式呈现。而在会计电算化下,是在遵循权限管理原则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财务软件系统,如此由机器代替人工展开控制的方式势必很大程度上左右会计信息质量的公平性、准确性。现阶段,由于一些审计人员自身专业技能素质不足,难以对会计软件内部控制漏洞展开有效识别和检测,使得后续审计工作进行诸多误区,对审计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二)人员操作风险
受各式各样因素影响,使得信息化审计系统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以及软件开发人员带来人员操作风险。通常而言,会计电算化下,审计人员被提供了全新、更高的要求,不单单要掌握信息化知识、数据管理及处理技术等知识技能,还要具备分析辨别能力,可于第一时间找出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策予以处理。
(三)计算机舞弊风险
计算机舞弊风险指的是企业相关人员为了牟取不法利益,故意采取隐瞒、造价等手段开展诈骗的网络犯罪行为。计算机舞弊风险可表现于三个方面:
通过信息化手段盗取资产或者贪污资金的行为。伴随会计电算化的深入推广,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漏洞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不断增多,好比伪造不同转账记录、虚设银行账户等。通过信息化手段窃听相关商业秘密行为。一些不法人员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不惜花费高价购入有价值商业秘密。通过信息化手段植入病毒的黑客行为。一些不法人员钻电算化财务系统空子,避开审计人员的检测,研发不法程序开展获取经济利益的违法操作,很大程度上极大了企业审计风险。
三、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应对对策
全面企业在会计电算化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不断优化审计工作。如何进一步强化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应对可以从以下相关对策着手:
(一)强化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脚步要先于审计电算化发展,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由此生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鉴于此,应当强化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一方面可经由管理层给予建议意见等方式帮助被审计企业构建更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应当自根源上降低舞弊、违法行为发生率,进一步控制审计风险。
(二)强化审计信息准确性、合法性
受会计电算化自身特征影响,使得存储于系统内部很容易出现会计信息被他人破坏、篡改,会计数据及记录内容被隐蔽修改等不法操作,造成对会计信息公允性、准确性、合法性等展开审计的难度极大提升,鉴于此,务必要自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及数据输出等角度出发,强化对数据的审计,为会计报表、会计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合法性提供有利保障。
(三)规范电算化审计准则、标准
目前,手工会计系统下的审计准则、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俨然无法适应基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鉴于此,为了对审计风险予以控制,确保审计质量,就务必要规划电算化审计准则、标准。在规范电算化审计准则、标准过程中,应当全面结合我国审计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先进审计理论,强调对审计人员所应具备资格、审计技术及审计证据的采集与研究、系统内部控制评定等内容予以规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审计有效性,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会计电算化下新型审计与传统手工会计审计的差异,清楚认识会计电算化下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强化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强化审计信息准确性、合法性”、“规范电算化审计准则、标准”等,积极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 审计工作 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01-02
电算化会计就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网络为载体,把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工作的简称,是一种采用计算机程序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它在自动高速地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同时,也为利用计算机偷窃财务信息、篡改会计数据、破坏磁性记录和非法电子转账等舞弊行为提供了方便。这些新现象、新问题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成为我们探讨的新课题。
一、电算化会计对审计工作在环境、线索、内容、技术和准则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1.对审计环境的影响。传统的审计工作,审查的对象是一沓沓凭证、一本本账簿和一张张报表等财务资料,询证的对象主要是财务会计人员,审计环境是由财务数据、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三个要素组成的。电算化会计不仅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而且也扩大了会计数据的领域和范围,审计环境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介入变得更加复杂。
在人机交互的审计环境中,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时,不仅要与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交流,而且还要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操作员、管理员和维护员进行交流,这样,审计工作要使用财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只有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审计,才能正确检查和评价会计数据电子处理的结果。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对财务决策的准确支持,必须严格控制和监督会计数据处理环境中的各个组成要素。
2.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审核记账到报表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和责任,审计线索十分清楚。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只要将原始凭证以记账凭证的形式录入计算机系统后,剩余的会计处理工作全部由计算机按照程序指令集中和自动完成。同时,传统的纸质账、证、表已不存在,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被存储会计信息的磁盘等磁性介质所代替,虽然查询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临时生成,但它只是暂存的,直接减少了肉眼所见的审计线索。因此,电算化会计后,传统的审计线索已不再适用或者被中断甚至消失。为了能够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在开发和设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时,必须注意审计的要求,使系统在处理会计数据时留下必要的审计线索,以便审计人员跟踪审计线索,顺利完成审计任务。
3.对审计内容的影响。电算化会计后,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的内容却发生了变化。其主要表现在:
(1)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功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软件的功能愈来愈强大,结构越来越复杂。而各财务软件公司编写财务软件时很少考虑电算化审计的要求,更不用说提供财务软件的标准数据接口,数据结构不开放,为电子数据内容的自动转换带来困难,加大了电算化审计的工作内容和负担。
(2)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会计数据由计算机会计系统按照软件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被不知不觉嵌入非法舞弊程序,则完全可能为不法分子侵吞企业的财物提供方便,增加了电算化审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软件进行审计的工作量。
因此,电算化审计必然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审查的内容,也就意味着电算化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与审查企事业单位使用的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数据处理是否合法、正确、安全和完整。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是由计算机按指定的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就会按重新给定的程序来处理,所有会计数据、财务结果就会不知不觉地出现错误。因此,计算机审计的内容还要增加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审查,以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程序的合法性、处理过程的可靠性和处理结果的正确性。
虽然可以对已经投入使用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查,一旦发现其中有问题,可以进行改进,但改进要比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难度大和费用高。因此,审计人员最好在系统设计、开发、调试和验收等各个阶段就参与事前和事中审计,以便及时纠正差错。
4.对审计技术的影响。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顺查、逆查和抽查。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所有的审计工作都由人工来完成。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信息处理的电算化和信息存储的电磁化,如果系统内的会计信息没有以纸张介质的形式打印输出,审计人员就必须辅助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审计工作。
在计算机审计中,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可以方便、有效地从众多的会计事项中搜索到审计指定需要的会计数据,从而减轻了繁重的审计文书处理负担。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就事先嵌入审计程序,这些程序应具备记录会计事项操作记录、执行审计监督和建立审计跟踪文件等功能。
5.对审计准则的影响。《国际审计准则15号――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第三条指出:“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并不改变审计的总体目标和范围。但是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财务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方式,并可能影响被审计单位为达到有效的内部控制而采用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程序。因此,审计人员研究和评价会计系统和有关的内部控制所采用的程序,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内容等,都可能受到电子数据处理环境的影响。特别制定的审计准则将对适合电子数据处理环境的审计程序提供进一步的指南。”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地逐步制定与国际准则相接轨的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准则。
6.对审计人员的影响。不懂得计算机知识的审计人员,将会失去审计资格。在各单位普及电算化会计的电子时代,为了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审计人员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随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会计软件的改版升级,审计人员必须在工作中及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研究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计效益,降低审计风险。
二、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实行电算化会计以后,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对各种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电算化会计的应用,不论是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还是审计方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加强对电算化会计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
在过去的手工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往往更多重视的是事后审计。随着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广泛开展,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可靠性,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1.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事前审计。在单位实行电算化会计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单位采用的会计系统软件的适用性进行审计,软件中提供的各项核算和管理功能是否满足单位对会计信息提供的要求。对于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审计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针对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通过事前审计,保证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的合法、安全、可靠,在整个系统评价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的一点是可审计性。
审计人员最好在系统设计、开发、调试和验收等各个阶段就参与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以便及时纠正差错。在这一阶段,审计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系统的功能是否实用、完备,能否满足用户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要求。(2)系统的数据流程、处理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制度、法规、法令和财经纪律的要求。(3)系统是否建立了必要的程序控制,以防止或及时发现有意无意的差错和舞弊。(4)系统是否保留了充分的审计线索,为日后顺利审计提供必需的条件。(5)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6)系统投入使用是否有相关部门的评审手续和证明。
2.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事中审计、事后审计。在电算化应用于会计工作以后,要保证计算出的会计数据正确无误,应该重视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数据处理程序、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和会计报表公式的定义进行事中审计,防止核算单位恶意篡改系统程序。当然也要做好电算化会计过程的事后审计,将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算结果与软件提供的核算功能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继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性。
(二)适应新形势,实行审计工作电算化
自1979年电算化会计引入我国以来,相继经历了缓慢发展、自发发展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起步较晚后,使得电算化审计的研究相对落后,为了适应电算化会计这一记账工作的新形势,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我们应该借鉴推行电算化会计的实践经验,重视对审计软件的开发研究,大力发展审计软件市场,组建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公司,开发出成熟的电算化审计软件,并进行推广应用。使电算化审计软件广泛地应用到审计工作中,不断吸取电算化审计的工作经验,逐步改进和完善审计工作,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电算化的迅速发展。
(三)结合电算化会计高效率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
实现电算化以后,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几个人几天的核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用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也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这一高效性,给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挑战。由于利用会计软件更正账簿数据可以做到不留痕迹,会计人员可在审计前对会计数据做随意更改,所以审计部门应调整常规下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的工具可采用审计软件和借助一些辅助审计软件;审计的方法也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审计前,可不用预先通知审计的时间、目的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有效防止人为调账、账外账的现象发生。
(四)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
在电算化会计工作广泛应用的今天,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能否满足现代信息时代的要求,审计方式是否采用现代技术,审计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其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笔者认为,审计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注重对高校学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开设已普及化,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电算化会计人才。但是,由于人们对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应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我国高等院校应逐步开设电算化审计专业,这样就能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2.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利用高等院校进行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对于处于审计工作岗位中的审计人员来说,应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方式,着重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操作技能和电算化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采用这种短期培训的方式也是培养审计人才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电算化会计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虽然造成了对传统手工审计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审计工作改革的进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运用,电算化审计条件也将在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会计工作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也会因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子伟.试论电算化下加强会计控制的方法.经济师,2002(8)
2.张建.网络环境下的审计创新.四川会计,2003(4)
3.袁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4.张瑞君,蒋砚章.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一、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人员变化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元,审计人员只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
2、审计内容变化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但由于电算化的特点,审计的内容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电算化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诸如手工会计系统中因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或过账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少。但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为非法篡改,则电算化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错误的结果将不堪设想。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可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吞没企业的财物。
3、审计技术变化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相比,在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必须采用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例如,传统的记账方法是每登记一笔账,便可以从账上看到相应一笔记录,而电子电算化却不能每登记一笔记录就打印一笔记录,供工作人员阅读,一般是经过一个阶段,于一个月或一日打印一次。平时,记录输入到电算化以后,在尚未打印以前,若想看这些记录,只能凭借机器阅读,倘若想同时在几笔记录中对照查看,则很难做到。又如,传统的手工记账一般可以从字迹上辨认出登记人,从而明确责任,但是电算化只能提供统一模式的输出资料,没有记录人的笔迹,无法从记录上辨认登记人,这可以使在电算化的记录中建立、更新、消除一切资料而不留半点痕迹。
4、审计标准和准则变化的影响。审计界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等。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的技术和手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审计标准和准则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电算化会计的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5、审计线索变化的需要。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审计线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由存储会计信息的磁盘和磁带取而代之,因此,肉眼所见的线索减少。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电算化,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电算化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甚至消失。传统的查账方法,对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已不完全适用。
6、审计作业手段变化的需要。在手工会计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一般都是手工操作。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如果仍用手工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审计,是很难达到其审计目标的。
二、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审计
由于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系统并不太熟悉,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电算化审计准则,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这种现状妨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应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
1、增加审计审核窗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审计的重点是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应增加审计审核窗口,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同时,为了能够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审计的要求,使系统在处理时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以便审计人员在电算化条件下也能跟踪审计线索,顺利完成审计任务。新晨
2、提倡事前系统审计。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电算化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另外,当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后,要对它进行改进,这比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代价也要昂贵得多,系统的处理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安全可靠,都与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关,这是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中所没有的。除了要对投入使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外,应提倡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审计人员要对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
3、改变审查取证方法。随着电算化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对证据进行检验和审核的方法也必须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一是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二是审计人员的作业手段也应由手工操作向电子电算化转变,即审计人员应掌握电子电算化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把电子电算化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
一、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人员变化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元,审计人员只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
2、审计内容变化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但由于电算化的特点,审计的内容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电算化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诸如手工会计系统中因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或过账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少。但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为非法篡改,则电算化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错误的结果将不堪设想。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可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吞没企业的财物。
3、审计技术变化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相比,在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必须采用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例如,传统的记账方法是每登记一笔账,便可以从账上看到相应一笔记录,而电子电算化却不能每登记一笔记录就打印一笔记录,供工作人员阅读,一般是经过一个阶段,于一个月或一日打印一次。平时,记录输入到电算化以后,在尚未打印以前,若想看这些记录,只能凭借机器阅读,倘若想同时在几笔记录中对照查看,则很难做到。又如,传统的手工记账一般可以从字迹上辨认出登记人,从而明确责任,但是电算化只能提供统一模式的输出资料,没有记录人的笔迹,无法从记录上辨认登记人,这可以使在电算化的记录中建立、更新、消除一切资料而不留半点痕迹。
4、审计标准和准则变化的影响。审计界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等。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的技术和手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审计标准和准则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电算化会计的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5、审计线索变化的需要。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审计线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由存储会计信息的磁盘和磁带取而代之,因此,肉眼所见的线索减少。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电算化,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电算化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甚至消失。传统的查账方法,对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已不完全适用。
6、审计作业手段变化的需要。在手工会计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一般都是手工操作。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如果仍用手工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审计,是很难达到其审计目标的。
二、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审计
由于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系统并不太熟悉,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电算化审计准则,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这种现状妨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应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
1、增加审计审核窗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审计的重点是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应增加审计审核窗口,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同时,为了能够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审计的要求,使系统在处理时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以便审计人员在电算化条件下也能跟踪审计线索,顺利完成审计任务。
2、提倡事前系统审计。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电算化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另外,当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后,要对它进行改进,这比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代价也要昂贵得多,系统的处理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安全可靠,都与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关,这是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中所没有的。除了要对投入使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外,应提倡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审计人员要对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
3、改变审查取证方法。随着电算化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对证据进行检验和审核的方法也必须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一是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二是审计人员的作业手段也应由手工操作向电子电算化转变,即审计人员应掌握电子电算化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把电子电算化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
【关键词】电算化审计;审计线索;人才培养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是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传统的手工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目前,由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就如何做好审计工作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审计线索的影论文响在手工会计记账条件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各种账簿和编制的会计报表都是以纸张的形式进行存储,审计的线索即为纸质的账簿资料,审计人员通过调阅这些纸面信息,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来获取审计信息。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完成,会计信息集中存贮在磁性介质上,只留下肉眼看不见的线索。对于长期进行手工审计的人员来说,过去那种习惯应用的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现有的审计工作的要求。(二)财务软件的高效性对审计方法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带来高效率,原来手工条件下对凭证的审核、记账、结账和编制报表工作需很多天才能完成,而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是很高。实行电算化工作以后,这些工作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全面完成,工作效率之快,准确性之高是原来不可想象的。在这种记账条件下,一方面,如果继续采用手工审计的方法,由于其在操作技术上存在局限性,效率不高,越来越难以胜任国家提出的审计工作应准确、时效、全面的各项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账簿进行大幅度调整,而且可以不留痕迹,所以,如何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审计工作的时效性,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进行审计,已成为审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三)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内容的影响由于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的对象不再是手工处理的会计资料,而是变成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方面,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其次,使用会计软件程序质量是否满足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软件程序是否具备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最后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说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测评、对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数据进行的审计。
二、搞好电算化会计审计工作的新思路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对各种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论是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还是审计方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在过去的手工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往往更多重视的是事后审计,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广泛开展,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的真实可靠性,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二)适应新形势,实行审计工作电算化从1979年会计电算化引入我国以来,相继经历了缓慢发展、自发发展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起步较晚后,使得电算化审计的研究相对落后,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这一记账工作的新形势,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我们应该借鉴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重视对审计软件的开发研究,大力发展审计软件市场,组建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公司,使电算化审计软件广泛地应用到审计工作中,不断吸取电算化审计的工作经验,逐步改进和完善审计工作,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电算化的迅速发展。(三)结合会计电算化高效率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实现电算化以后,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几个人几天的核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用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也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这一高效性,给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挑战。由于利用会计软件更正账簿数据可以做到不留痕迹,会计人员可在审计前对会计数据做随意更改,所以审计部门应调整常规下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在审计前,可不用预先通知审计的时间、目的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有效防止人为调账、账外账的现象发生。(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在会计电算化工作广泛应用的今天,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能否满足现代信息时代的要求,审计方式是否采用现代技术,审计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其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笔者认为,审计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方式也是解决审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看到,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虽然造成了对传统手工审计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审计工作改革的进程。我们相信,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运用,电算化审计条件也将在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会计工作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也会因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算化;电子商务;信息资源
一、发展电算化会计要解决好与电算化审计之间的关系
电算化会计的推广和应用是对传统会计的一次变革,同时也给传统审计带来巨大冲击。首先,在电算化会计中,证、账、表等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上,账务处理虽然还需要会计人员的控制,但处理过程却在计算机系统内完成。特别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会计信息的输出基本上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的。可见,有形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传统审计已无法考察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有效性、完整性、准确性;其次,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人机系统工作的特点,传统以账簿体系和会计人员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已失去作用,代之而起的将是以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为中心。现行的制度基础审计中的符合性测试必将受到影响,必须重新来研究新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最后,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如不可预计的环境灾害、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失灵、人为无意的差错和有意的舞弊等,都可能给系统造成无法估计的危害。也无疑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加大了审计风险。总之,电算化会计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传统审计带来巨大冲击,电算化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是时代使然。
我国电算化审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虽然有了十几年的发展,但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滞后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当前,随着电子商务、网络财务的运作和会计信息化的兴起,虽然有些学者已提出网站审计、电子商务审计、会计信息化审计等观点,作为对电算化审计的创新,仍旧处在理论探讨之中,开展实际工作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在发展电算化会计同时,更要重视对电算化审计的研究,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特别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电算化审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挑战,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远远不应局限于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业务上,而应是整个审计理论框架与实务的全方位的创新。网络时代号召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在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全球化经济中,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时代的审计创新进行全方位的开拓,以保证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同步。
二、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建立在网络技术之上的电子商务广义上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子商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企业纷纷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络服务公司,进行电子广告、电子支付结算、电子银行、网上咨询等,以拓展商贸渠道,增加贸易机会。可以说,电子商务代表着21世纪贸易方式发展的方向。
电子商务活动要能够正常地进行,除了有功能完善的网络技术作基础之外,对企业还必须有下述要求:
业务数据能够自主地进行双向交换。电子商务活动中,业务数据如电子合同、电子订单、产品信息等能够双向自主、自由地进行交换,这就要求企业与企业(BtoB)、企业与客户(BtoC)之间能够互相获取对方的业务数据来达到实现交易电子化的目的。
资金能够通过控制系统自主调度、划拨。电子商务活动中,网上直接支付结算必须能够安全、可靠、顺利地实现,这就要求企业建设自己的电子账簿和电子银行账户,建立和完善网络控制系统,以实现资金的调度、划拨和收付,完成网上交易。
采购、发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确认。电子商务活动中,企业的采购业务或者对外发送货物必须通过网络直接进行,以确认交易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情况。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自己的业务数据认证系统,来实现对会计数据及其他经济信息的确认、计量和记录。
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产生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向着网络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总趋势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完善其网络功能,如:建立会计系统中心数据库,增强会计数据的共享性。完善会计数据与互联网络的标准接口技术,实现业务数据的交换;建立与开户银行之间网络的宽带连接,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与银行的账户管理形成影射,推进网上收支结算的安全性、可靠性;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标准,发挥电算化会计对经济业务监督的适时性、有效性。
三、要站在企业信息化的战略高度来推动电算化会计的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计划纲要》中,特别提出了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求“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产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技术的变革;通过电子商务特别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动营销、运输和服务方式的变革,降低成本,扩大工业品市场规模;通过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应用,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加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当前,推动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概括的称谓,广义地说,是指广泛利用电子信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生产、管理实现自动化。它的应用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过程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和集成一体化系统。同时,企业信息化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和考虑。因此,为了使企业信息化进行得更有成效,获得效益,我们需要有一套思想和方法来处理这样一个信息系统工程问题,需要有一个战略考虑。
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电算化后则使得会计这一信息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算化会计已经不起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必须将自身这样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融入信息化浪潮之中。电算化会计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电算化会计要站在企业信息化的战略高度,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对其发展予以规划。当前,这种战略考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和准则的确立。首先要明确发展电算化会计的目标、宗旨和服务准则是与企业信息化是一致的,尽管它是在务虚,但必须提高它的威信,以保证它对务实的工作有方向上的指导意义。
技术装备的配置。这主要是指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配置要从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全局考虑,如网络系统的布局、主机或工作站的选择、网络接点的专用和通用、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的选择、标准规范的统一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