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大豆主产区。由于黑龙江省土质肥沃,气候冷凉病虫害发生率低,适合无公害大豆的生产。但近年来,随着气候异常,大豆生产中的病虫害逐年加重,因此,探讨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其危害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简要概述了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1 危害黑龙江省大豆的常见病虫害
1.1 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又叫豆荚虫、小红虫,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入豆荚危害,咬食荚中的嫩豆粒,可以吃掉半粒豆,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年份虫食率在10%左右,严重时可达30%-40%,使大豆产量和品质下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入豆荚内食害豆粒,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幼虫在豆地结茧越冬,在在第二年7月末始见成虫,8月中旬为危害盛期,危害约1个月。
1.2 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俗称蜜虫、腻虫,属同翅目蚜科,是东北地区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大豆蚜虫群集于被害植株的嫩叶背面、幼茎及生长点等处刺吸汁液,造成叶背扭曲或皱缩,致使植株光合作用受到严重抑制,碳氢化合物的合成受阻,无法为大豆生长提供能量,造成大豆生育期推迟。受害严重的植株生长不良叶卷缩,发黄叶片早落,植株矮小,分支及结荚减少,百粒重下降,甚至整株死亡,此外还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黑龙江省大豆蚜虫在6月开始出现,高温、干旱和少雨都易使蚜虫大量发生。
1.3 大豆疫霉根腐病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土传性真菌病害,该病的致病菌为鞭毛菌亚门的大豆疫霉菌、大豆专化型,属寄生专化性较强的藻菌。这种病多发生在潮湿或有积水的地方,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大豆重茬连作,土壤中病原菌积累,理化性状恶化,土壤为生态环境改变所致。幼苗的根及茎基部产生褐色不规则病斑,可导致绕根茎扩展致根皮枯死,就会使受害株根系不发达,根瘤少,致使地上部植株矮小瘦弱,叶片淡绿,结荚明显减少,发重病时使病株萎蔫,幼苗枯死。
1.4 大豆胞囊线虫病
胞囊线虫病是由大豆包囊线虫寄生所引起的一种通过田间农机具、土壤、植物病残体、动物粪便或者带菌种子等传播的土传病害。其主要危害部位是大豆根部,根尖部位尤为明显。感病植株的根系萎缩,肉眼可见节状瘤,而根瘤稀少。这种病主要是是由于根部受害,就会影响植株出现生育不良,矮小,茎叶发黄,花器群生,发病比较严重的还能在根部产生一些浅色的小颗粒,这就是线虫的胞囊。随着危害程度的加剧,后期胞囊颜色变为褐色。
2 防治措施
2.1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防治方法有两种,关键是作好成虫盛发期测报。大豆食心虫属滞育性昆虫,无论南方、北方,每年只发生一代,且成虫盛发期仅集中在几天之内。在成虫盛发期(黑龙江为8月5-10日),释放赤眼蜂卡(螟黄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300块/hm2,或用敌敌畏熏蒸。敌敌畏熏蒸可用高粱秆、玉米秆、去粒玉米棒、棉球、吸水能力强的厚纸板等蘸足药液(不对水),放600~750点/hm2,离地约20cm左右,用药量3750g/hm2左右。也可以选用敌杀死、功夫、桃小灵、氯氰菊酯、来福灵与益微或康凯、磷酸二氢钾、米醋混用等药剂全田喷药,这些药剂均是无公害大豆可以使用的。
2.2 大豆蚜虫的防治
对大豆蚜虫防治应把握以下防治原则。蚜虫刚出现时不要马上打药,而是经常到田间细心观察,发现大豆有卷叶株(窝子蜜)时,针对窝子蜜植株单独喷药。当发现有蚜株率达到70%或窝子蜜株率达到10%时,再进行全田喷药防治。这样有助于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蚜虫增长。非特殊年份,蚜虫天敌足以控制蚜虫增长,而不用全田喷洒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这样坚持下去,保护了天敌,控制了蚜虫等病虫害,使病虫害防治进入良性循环。防治大豆蚜虫选用辟蚜雾、敌杀死、功夫、氯氰菊酯、来福灵。
2.3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
大豆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出苗前染病引起种子腐烂或死苗。出苗后染病引致根腐或茎腐,造成幼苗萎蔫或死亡。成株染病茎基部变褐,腐烂,病部环绕茎蔓延至第10节,下部叶片叶脉间黄化,上部叶片褪绿,造成植株萎蔫,凋萎叶片悬挂在植株上。病根变成褐色,侧根、支根腐烂。在湿度高或多雨天气、土壤粘重,易发病。重茬地发病重。在农业措施中,应注意及时深耕及中耕培土,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湿气滞留。在发病初期,可喷洒或浇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植物动力2003或多得稀土营养剂可提高大豆的抗病性,也可以选用适乐时、金阿普隆、菌克毒克、35%多克福种衣剂,配合使用益微、埃姆必、生物肥。
2.4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
目前,对于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大豆与禾本科作物棉花等非寄主作物轮作,而且不能小于3a。加强田间管理,排涝防旱,提高作物长势,可减轻发病。另外,结合土壤消毒药剂对其进行消毒,化学药剂防效最好的是涕灭威30kg.hm-2,防治效果可以达到70%以上,高剂量种衣剂的防治效果也可达到60%以上。对于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是其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内诸多研究所已开展了针对胞囊分离菌的研究,并筛选出防治胞囊线虫的保根菌剂,其盆栽及田间试验的防治效果都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段非.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3):257.
[2]王立俊,范飞.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5):202,204.
[3]王朝晖.新害虫大豆根绒粉蚧的发生与防治对策[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3):53.
[4]杨雪梅,王朝晖,赵姗姗,等.高寒地区大豆根绒粉蚧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J].中国农技推广,2008,24(6):37.
[5]王羡国.黑龙江省抗大豆孢囊线虫病品种的选育及防治建议[J].种子世界,2009(5):103-109.
[6]高松.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2.
大豆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严重者影响到全株,使叶片变黄脱落,形成瘪荚。
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均能被侵染,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稍扩大呈黄褐色小斑或红褐、紫褐及黑褐色病斑。病斑表皮破裂后由夏孢子堆散发出很多锈色夏孢子。
在发病后期可产生冬孢子堆,内聚生冬孢子,冬孢子堆表皮不破裂,不产生孢子粉。在温、湿度适于发病时,夏孢子可多次再侵染。
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司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BAS--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喷兑好的药液4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上述杀菌剂不能奏效时,可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6%乐必耕司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
2 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籽粒,成株叶片土;病斑敞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叶背有灰霉,呈星芒状,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周围深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发病重时,病斑汇成大斑。叶片干枯早期大量脱落。病粒表面粘附有灰白色毒层,病粒健粒大小差异不大,但百粒重与含油量显著降低,病菌在种子、病荚和病叶上越冬,第二年病菌侵入幼苗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
(1)选用无病种子,用50%福美双按种重的0.5%或用70%敌克松、乙磷铝按种重的0.3%拌种,可以控制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延缓全田发病。
(2)实行秋翻轮作,以消除田间病株,减少苗源。
(3)用55%代森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也可用50%退菌特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亩用稀释液75公斤,喷两次。
(4)用25%甲霜灵0.3%拌种
(5)80%克霉灵300-400倍液喷雾。
3 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危害地上部,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花期受害重,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千缩呈黄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状。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初叶面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易生白色菌丝,叶片腐烂脱落。茎秆染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分权处开始,病部水浸状,后褪为浅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常环绕茎部向上下扩展,致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湿度大时在菌丝处形成黑色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充塞其中。干燥条件下茎皮纵向撕裂,维管束外露似乱麻,严重的全株枯死,颗粒不收。豆荚染病呈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荚内、外均可形成较茎内菌核稍小的菌核,多不能结实。
防治:
(1)选用株型紧凑、尖叶或叶片上举、通风透光性能好的耐病品种。
(2)及时排水,降低豆田湿度,避免施氮肥过多,收获后清除病残体。
(3)发病初可拔除中心病株装入袋中带出田问深埋。减少传染源。
(4)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发病初期施用,亩用药液量40千克。
4 大豆灰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侵然茎,荚和种子,叶片,茎、荚、种子上病斑为圆形、椭圆形,中防治方法:每公顷用3%呋喃丹颗粒剂30-60公斤加细土沟施,或每公顷15%涕灭威25—50公斤,应用时可与粪土一起施人;也可选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种子重量1:75包衣防治。
5 大豆根蛆
大豆根蛆一年只发生一代,以蛹在大豆根皮肿瘤内或土壤中越冬,次年5月末至6月初羽化,产卵于豆苗根部表皮或茎叶组织内,幼虫孵化后下钻至根端部危害,破坏木质部和髓部,逐渐呈瘤状,根部变褐。
大豆受根蛆危害后,大豆幼苗根数、根瘤和植株重量均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后期大豆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降低,致使大豆产量下降,减产幅度15%-20%。
防治:
大豆根蛆发生区司用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7%拌种,或用50%辛硫磷,按种子重量0.1%拌种。呋喃丹沟施亩用量15-25公斤,防效达98%。
10 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以卵在鼠李的枝条芽腋或缝隙间越冬,春季在鼠李开;花前后,开始在鼠李上发生有翅蚜,迁飞到大豆田危害大豆幼苗。大豆蚜虫迁入豆田后第一代全部产生无翅蚜,第2代有些个体呈有翅蚜,大豆蚜大量产生有翅蚜后,即在豆田扩散迁飞。此后蚜量急剧上升,田间发生普遍,造成危害。大豆蚜繁殖能力强,若蚜在气候适宜时5天即能成熟,在大豆上全年可繁殖15代左右。
大豆蚜以成虫(有翅或无翅)和若虫在大豆植株的生长点、顶叶和嫩叶背面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卷缩或形成大小不等的枯黄船点,受害重的植株生长不良,茎叶卷缩、矮化、叶片早落。产量降低,严重时可使整株死亡造成绝产。
防治方法:
(1)亩用40%氧化乐果乳油40毫升,兑水30公斤叶面喷雾。
1.大豆病虫害预防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民的防治意识淡薄
在大豆种植业中,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豆病虫害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大豆病虫害发生的面积覆盖了大豆种植业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而且拥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只有加强大豆病害的防治,才能抑制大豆病虫害的蔓延,保证大豆的产量。但从近年来的实践工作上来看,各地的农民并没有拥有足够的防治意识,并不知道大豆防治的重要性,]有严格的进行实施。所以,近年来的大豆病害防治工作并没有取得其应有的效果,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得到农民的配合,大多数农民并不知道怎样去防治大豆病虫害,只会在固定的时期向大豆喷洒几种常规的农药,或者在病虫害发生之后再用药,但这时候大豆病虫害已经发生,已经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并没有阻止其传播,这种处理方法是极为不科学的,不仅增加了治理的成本,而且还延误了时间。现在市场上,治理害虫的药物有很多,但很多农民往往口耳相传,很多人都只会长期的使用一种药物,对新药物的接受程度比较低,这样长期以往,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错过最佳的治理时间。
1.2农民用药方法存在问题
因为没有治理病虫害的知识,在用药防治时,在农民用药时会发生很多用药不科学的情况,这种不科学的用药方式不仅会增加大豆病虫害治理的成本,而且会延误时机,使大豆病虫害更加广泛的传播,并使受到的经济损失加重。这种问题首先体现在对用药时间的把握中,在大豆病害防治过程中,用药时间极为关键,而在农民进行防治的时候,由于经验不够,或者没有足够的知识,会错过使用农药的最佳时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无法对病虫害有一个有效的解决。在很多农民喷洒农药的时候,方法方式的不同,也会使防治效果不一样,很多农民在喷洒的时候很容易忽视豆叶的背面,或者只求速度,为了节约成本,为了图方便,不能把药喷的仔细,留下了隐患。现在我国的农药市场比较混乱,这也是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对农药剂量的标注不明确,也可能会导致农民用药缺乏科学性,比较随意,影响了用药的效果。
2. 大豆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2.1积极的进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工作
在大豆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中,首先要让农民意识到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大豆病害的治理是不能只靠事后的处理的,要向农民普及“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这样才能在总体范围内大面积的控制大豆病害的蔓延,使大豆种植业稳定的发展。在大豆种植之前的选种工作中,若想使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更加明显,一定要选择优良的品种,选择抗性强的品种,为提高种子质量,在种植前要进行选种。在种植的时候应该采用合理密植的方法,保证大豆的健康成长。在种植之后的大豆管理过程中,也要做到严格精细、科学化,化肥的选用和使用时机一定要准确,对于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在管理的时候采用加强除草、排除积水、降低湿度等方法,可以使大豆健康的成长,增加了大豆对病虫害的抵抗性。
2.2运用生物化学物理等方法进行综合的防治,
拥有足够的防治意识,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在预防大豆病虫害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想要防治大豆病害,主要还要依靠化学、物理以及生物防治方法。在保证大豆能够正常发育的前提下,在大豆病害或虫害发生的高峰时期,在大豆发生病虫害几率较大的时候,可以对大豆进行适当的处理,在防止大豆受伤害的同时,保证大豆正常的发育。在病害发生几率较高的时候,使用适当的化学药剂,可以防止大豆的器官不受侵害。在虫害的高发期,为了保护大豆,可以使用药剂进行拌种,消灭虫源,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田间释放害虫的天敌,来降低病虫害产生的损失。总之,一定要采用多种方法,才能提升防治效果。
3.结语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
目前我国对大豆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十分重视,而且也具备很多的大豆病虫害防治的解决措施,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方法是防治大豆病虫害问题的重要防治措施。本文简要的对大豆生长不同阶段的化学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1 大豆主要病虫害
1.1 大豆主要病害
我国的大豆种植区域十分广泛,在不同的种植地区,大豆受到的病害的种类不尽相同。在东北地区所种植的大豆病害中,常见的种类主要有大豆根腐病和大豆灰斑病、褐纹病。大豆根腐病通常会使大豆植株变得矮小,抵抗力差,发病时表现为大豆茎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不断的扩大,在病重时病斑的色泽会变得越来越深,皮层出现腐烂状。而大豆的灰斑病主要发病时期为成株期,表现为幼苗叶片出现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而在西北地区,主要出现的大豆病害为大豆霜霉病、细菌斑点病,受这种病的影响,大豆病株表现为早期落叶、叶片凋枯、种粒霉烂等症状,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
1.2 大豆主要虫害
大豆植株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受到的虫害种类有很多,这些虫害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如若不及时进行处理,将对我国的达到种植产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大豆所受到的虫种类主要有大豆潜根蝇等地下害虫、大豆蚜虫、蓟马、大豆二条叶甲、大豆四星叶甲、圆跳虫以及多种鳞翅目害虫、大豆食心虫等。这些虫害的出现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到大豆所种植地区的土壤环境的影响外,还与种植当地的种植季节、种植环境和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大豆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相对于病害来讲更为严重,因此在进行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时,加强对大豆虫害的防治十分重要。
2 综合防治策略思想与配套技术体系
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思想是通过对大豆生长期间的容易出现的病虫害进行全面的分析整合,针对这些病虫害最初系统的防治措施,从生态的角度对大豆病虫害进行防治,其基本的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进行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时,应当首先对大豆种植当地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进而对当地大豆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消长、危害规律等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在基本的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通过实施大豆病虫害方式措施,以保证大豆再生长过程中少受到甚至不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解决病虫害问题的目的。
3 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3.1 合理进行轮作换茬
对大豆种植区实施轮作换茬的方式,可以大大的减少土传病害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对土壤的影响,从而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出现。目前正在推广的大豆轮作换茬一般为三年轮作,轮作方式有麦麦豆,麦豆杂,麦杂豆等轮作体系,这种轮作方式能够大大的减轻土壤的负担,从而减少大豆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但是对于较易出现存活能力强的病虫体如大豆孢囊线虫的地区,在实施轮作换茬措施时,应当至少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在轮作期间可做禾本科作物。
3.2 清除病株残体
清除病虫残体这一措施能够有效的防治病虫害体通过病株进行传播。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在大豆收割之后,及时的清除田间的大豆病株残体,并进行翻地处理,将病株深埋地下,已达到清除病原体的目的,而对于能够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可以在进行耕种前翻地,将病虫翻到地表,经过耙、压、风吹日晒以及耕种时的机械损伤等将病虫的病原体杀死,达到减少土壤中病虫的效果。通过对病株进行清除以及对土壤中的越冬病虫进行清除,能够大大的减少大豆种植时受病虫害感染的几率。
3.3 严格选择种植品种
对大豆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同样需要对大豆的品种进行严格的选择。在不同的大豆种植区域,应当根据本区域土壤的实际状况、所受病虫害种类以及当地的天气状况等因素对大豆种子的种类进行选择,选择高产抗病的大豆品种。在从外地调种时,应当进行严格的检验,对所调种子进行所在区域的易发病检验,严禁含有病体的种子进入种植区域,从根本上对大豆病虫害进行防治。在进行外调种子时应当尽量避免从孢囊线虫病较重地区引调种子,以防止孢囊线虫通过种子进行传播,影响当地大豆种植安全。
3.4 加强栽培管理
在进行大豆的种植时,应当注意从大豆的种植、施肥、发育等生长过程中对大豆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进行大豆播种时,应当考虑播种地区根腐病发生率从而选择适当的播种深度;同时还要对播种时土壤的湿度进行分析,选择是适合大豆播种的时期进行播种。进行大豆的播种工作之后,要对施肥的种类进行选择,应当更多的选择有机肥料,提高大豆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大豆健壮生长的目的。在大豆生长发育的期间,应当适当的采取辅助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4 结语
目前在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发展过程中,病虫害的出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豆病虫害问题的解决大大增加了我国大豆的总产量,不仅对大豆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同样对与大豆相关的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进行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关文献
1、打药要准
最近几年,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叶斑病有偏重发生的趋势,而豆天蛾、造桥虫却危害较轻。针对这一情况,防治豆天蛾、造桥虫可以采取挑治的办法,即当田间刚出现豆天蛾、造桥虫危害时,不必全田喷药,只喷受危害及四周大豆植株。如果在大豆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以基本防止大豆苗期病虫害。另外要掌握大豆虫害“前轻后重”,病害防治“前重后轻”的原则。一般根据害虫的生育期、作物生长进度和农药品种而定,既不能单纯强调“治早、治小”,也不能错过有利的时期。例如前期的大豆蚜虫在每株50头、后期每株510头以下时可以不喷药,因为大豆田天敌较多,控制病虫害能力强;大豆食心虫应在幼虫蛀荚成盛期前用药防治,这样能达到最经济的用药量,最短的残效期和最好的防效。
2、买药要慎
慎买农药是降低防治病虫害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利益关系,有些农药经销商为农户配农药时不会考虑防治成本,而且他们推介的一些所谓“好药”、“新药”多是一些利润较高的农药,不愿推销利润低的传统农药,例如三唑酮、杀虫双、百菌清等(这些农药如再配以对口的触杀、熏蒸类农药,同样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农户要掌握农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记录和总结往年的一些病虫防治经验,多买对的,少买贵的,再好再贵的农药也不可能一喷永逸。此外,合理施肥、清洁田园、秸秆还田,增加土壤中的钾、磷元素,也是减少病虫危害、降低防治成本的重要措施。
3、科学配制
农药配制时要掌握使用浓度要适当,浓度过高会造成药害和浪费,浓度过低则药效低甚至无效。一些非可湿性或难于湿润的粉剂,应先加入少许水配制成粉糊状,然后再加水稀释。有时使用农药时要进行混合,一般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例如,碱性杀菌剂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不能和对硫磷,乐果,敌敌畏等混合使用。有少数农药混合后起增效作用,例如乐果和杀菌剂如代森锌、可湿性硫磺、胶体硫等混用,药效不仅不受影响,反而略有提高。
配制农药的水质也对药效有较大影响,可影响农药的稳定性,如用劣质水会导致药效下降甚至失效,所以配药时一定要用清洁的中性水。
4、喷药要巧
打药时间、天气状况、雾滴大小、田间干湿等也是提高农药防治效果、减少投入成本不可忽视的因素。打药时间以无风阴天及晴天下午4―6时为最佳,因为有些农药(如敌敌畏)对光、温敏感,强光高温会使农药发生化学变化而降低防效。药量要适宜,过少就不能对植株各部都周密地加以保护,过多则浪费甚至造成污染,要根据防治对象和病虫危害部位,灵活掌握喷头高度和喷雾粗细。例如。防治大豆卷叶虫、叶斑病时,喷雾一定要细,喷头与叶面保持在30-40cm距离,因为高压药液通过喷头,要经过30cm以上的距离才能完全雾化。有些农户误认为喷头离叶面越近,叶片上的药滴越多,其实,大豆叶片表面能够附着的雾滴地有限叶片表面能够附着的雾滴地有限的,当喷洒超过一定限量时,叶片的细雾会聚成大滴而流失,反而使叶片上的药减少。现在使用的大多数内吸杀虫剂,以向植株上部传导为主,称“向顶性传导作用”,很少有向下传导的。防治大豆食心虫、豆荚螟时采取中雾喷施,使药液顺着植株往下弥漫飘移。
关键词 夏大豆;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039-02
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和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豆是蛋白质作物、油料作物、饲料作物,又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1-3]。大豆在作物轮作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大豆根瘤菌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既可节约生产化肥的能源消耗,又可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4-5]。但因受品种特征、气候条件等影响,加之管理粗放和病虫草危害,产量低,效益差[6]。经多年实践,现将夏大豆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与处理
1.1 品种选择
选择经国家和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优质高产、抗药性强、适于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要求种子发芽率大于95%,纯度大于97%,净度大于98%,含水量小于13%,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害和杂质,剔除烂籽、小籽、秕籽、霉籽。
1.2 种子处理
未经包衣的种子,如防治蛴螬、地老虎、根蛆、根腐病等苗期病虫害,用种子量0.7%的灵丹粉或0.3%~0.4%的多菌灵加福美双(1∶1)拌种。拌种是均匀喷洒,拌后堆闷4~8 h。药剂拌种与铝酸铰等微肥拌种同时进行时,需在铝酸铰微肥拌种晾干后进行。采用根瘤菌拌种,不能再拌杀虫剂和杀菌剂。
2 整地
实行科学轮作,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根据前茬作物情况进行翻耕,深度22~25 cm,耕耙后及时镇压保墒,做到土地平坦,土壤手握成团。
3 施肥
有条件的农户可施土杂肥22.5~33.0 t/hm2,基肥的数量应视土壤肥力而定。用化肥作为种肥时,肥料应符合NYIT394-2000要求,且化肥用量应低于限量最高值。如施磷酸二铵90~180 kg/hm2、生物钾肥7.5 kg/hm2(作拌种或种肥用)、硫酸钾37.5~45.0 kg/hm2。提倡分层施肥,深施于种下4~10 cm处或10~15 cm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基肥也可连同防治地下害虫的药物拌合均匀,一次性深施作为底肥应用。
4 播种
6月中旬直播,切忌在雨后和土壤烂湿时播种,否则大豆会因吸水受胀而不能发芽,即使已发芽的也容易引起烂根、死苗。夏大豆播种越早越好,播量一般为75~105 kg/hm2,深播3~5 cm,覆土一致,播后及时镇压。
5 田间管理
5.1 化学除草
选用安全、低毒、无残留的除草剂品种。苗前土壤处理,选用50%乙草胺或72%异丙甲草胺等单用,按常规用量或用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120~180 mL/hm2,加72%异丙甲草胺乳油1 500~3 000 mL/hm2进行苗前土壤喷雾。苗后除草,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广谱性除草剂有普施特和广灭灵。这2种除草剂对大豆田的多种禾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都有效,用药量:5%普施特水剂为1.50~1.95 kg/hm2,48%广灭灵乳油为1.95~2.55 kg/hm2。
5.2 间苗、移苗、定苗
间苗:一般在2片单叶时间苗,间苗时应淘汰弱株、疾株、疙瘩苗、杂株等。移苗补缺,就地移苗补栽。移栽时埋土要严密,如土壤湿度小,还要浇水。在移苗成活后应适当追施苗肥。定苗:在第1片复叶全展期定苗,肥力高的地块留苗18.0万株/hm2左右,肥力低的地块可留苗22.5万株/hm2以上。
5.3 锄草培土
中耕培土有利于防治倒伏、排涝以及控制徒长。在大豆小苗长出1对单叶至第1片复叶长出时锄头遍地,铲趟,做到锄净苗根草,不伤苗,松表土。苗高10 cm左右时进行第2次铲趟,不压苗、不漏草,培土不超过第1对真叶节。在第2次铲趟后10 d左右进行第3次铲趟,做到深松多上土,培土不超过第一复叶节。
5.4 灌溉与追肥
在出苗期,此期缺水极易形成“小老苗”,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时叶片短小发黄,还要追施复合肥300 kg/hm2。在花期、结荚期大豆需水量极大,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时应立即浇水,每次灌水额以20~30 mm为宜,灌后应及时中耕松土。在鼓粒成熟期,大豆鼓粒期对水分反应敏感,此时正处于秋旱季节,所以要及时浇水。结合浇水,可施尿素75 kg/hm2,提高粒重。在花前鼓粒期用多氨液肥喷洒3遍,能够增产15%以上。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防治方法:①花叶病。用0.5%氨基寡糖素水剂600~800倍液喷雾,苗期3~4次,间隔7 d。②纹枯病。纹枯病是一种在高温多雨、田间积水、高湿条件下才会发生的病害。典型症状:叶、叶柄、茎和荚感病后产生白色菌丝,集结成团,逐渐变成褐色颗粒状,即病菌的菌核。菌核大小不一,易脱落,多发生在7—8月。一是农业措施。在可能的条件下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但避免种植过密,避免重茬,避免与水稻轮作,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二是药物防治。用50%菌核净乳油300~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连续2次,每次间隔1周。③立枯病。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主要危害幼苗和幼株。幼苗和幼株主根及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严重时包围全茎。具体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轮作,选用排水良好的干燥地种植,雨后及时排水,使用石灰调节土壤pH值,使土壤显碱性,用生石灰750~1 500 g/hm2。二是药物防治。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隔10 d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④霜霉病和炭疽病。在大豆盛花期发生,用50%托布津或65%代森锌1.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6.2 虫害防治
防治方法:①卷叶虫。一是人工捕杀。在虫害发生的初期,查摘豆株上的卷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二是药物防治。查到豆株由卷叶危害增多时,开始防治。每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雾。②蚜虫。4—5月1、2代在豆田外繁殖生活,6月中下旬向豆田内迁飞,为害大豆幼苗,7月是危害盛期。大豆蚜虫防治关键是早发现,早期防治可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225~300 mL/hm2,对水600~750 kg/hm2喷雾。③食心虫。幼虫蛀入豆荚,取食豆粒,轻者将豆粒咬成沟,重者可将豆粒吃掉大半或吃光。7—8月降水量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虫害的发生。8月下旬至9月初为产卵高峰,喷2%杀虫冥松粉剂37.5 kg/hm2或20%氰戊菊酯乳油1 500倍液。注意,一旦幼虫已蛀入荚内就很难有防效。④造桥虫。大豆造桥虫为害叶片,低龄幼虫仅啃食叶肉,留下透明表皮,虫龄增大,食量也随之增加,能把叶片全部吃光,影响光合作用,导致落花落荚,豆粒秕小。具体防治措施:一是人工捕杀。在早晨将装有草木灰的容器靠近豆株,用扫帚轻扫,震落容器内集中消灭。二是药物防治。在大豆盛花期,7月底至8月初要特别注意观察田间是否有低龄的幼虫啃食的网状和锯齿状叶片出现,一旦发现要及时用2.5%敌百虫粉剂或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750 kg/hm2,均匀喷雾。⑤蝗虫。一般在7月中下旬进行喷药防治,每隔10 d防治1次,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7 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宜在大豆的豆叶全部脱落后5~7 d进行。机械收获宜在大豆成熟初期进行,收获时间宜选在中午前。
8 参考文献
[1] 盛积贵.黄淮海平原夏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14-115.
[2] 任文远,朱忠选,郭风银,等.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6):14-15.
[3] 戴瓯和,张磊.夏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3(2):177-179.
[4] 韦凤珍,孙凤云.优质夏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7):16-17.
(黑龙江省逊克县齐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164400)旱田两大作物大豆玉米轮作倒茬会出现障碍,从而出现重迎茬问题,而大豆重迎茬对产量、品质有着直接影响。1 大豆重迎茬的影响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国际上通常有三种观点,一是营养偏耗的观点,认为大豆重迎茬减产是因为大豆单一作物连年种植使土壤养分吸收的单一性,致使养分偏耗造成减产;二是毒素毒害的观点,认为大豆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分泌有毒物质对根系的毒害造成减产;三是病虫害积累对大豆的危害造成减产。 1.1 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大豆重茬、迎茬危害程度与重茬年限、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等有直接关系。重茬年限越长,危害越重。通过试验研究,从土类上看,土质肥沃,微酸性土壤,减产幅度小于土质瘠薄、偏碱性土壤;从土壤有机质看,同一重茬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减产幅度小,反之则大;从地势上看,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平地和二洼地减产幅度小,而岗坡地减产幅度大。重迎茬大豆均较正茬大豆减产,减产幅度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而增大。1.2 重迎茬影响大豆植株干物质的生产积累据调查,正茬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迎茬、重茬一年、重茬2年、重茬3年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而重茬大豆又低于迎茬大豆。1.3 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迎茬大豆的产量构成因子均较正茬大豆呈下降趋势,重茬年限增力n,降低产量严重。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3年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2 减缓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技术措施根据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和机理,可以知道,凡是能有效防治根部病虫害危害,改善土壤环境,健身调控的技术,都可以有效地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因此,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措施是一个综合的措施,它与高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具有一定的同一性,只是强调了根部病虫害防治,这一点在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上是十分重要的。2.1 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适当的迎茬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在当前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把重茬和迎茬区别开来,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因此,土壤瘠薄的岗坡地和孢囊线虫病、菌核病、根蛆严重的地块,不能种植重迎茬大豆。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要坚持“宁迎勿重”的原则,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重迎茬大豆,重茬也只能重一年。对于那些开发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虽可适当重茬,但也不可重茬年限过多。 2.2 选用抗病适应性强的大豆品种重茬大豆田病虫发生严重,选择抗病性、适应性强的大豆品种非常重要,因此选择适合北林区大豆熟期,以抗大豆根腐病为主,兼抗大豆根潜蝇及孢囊线虫病的高产品种;另外还应做好不同品种合理搭配,轮换种植以减轻重迎茬危害。
2.3 合理耕作大豆重迎茬,尤其是连年重茬,导致土壤紧实板结,缺少合理团粒结构,肥力下降。在大豆重迎茬地块坚持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并可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应用深松耕法,深埋虫卵、病源菌和草籽,改变病虫及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防止病虫害蔓延。避免原垄耕种。2.4 增施农肥,合理应用化肥,适量补充微肥一般地块每公顷施用优质农肥15吨以上。瘠薄的岗坡地每公顷施用20吨以上。可采用秸杆还田的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一是秸秆粉碎翻压直接还田。将作物秸杆用机械粉碎,施少量氮肥或喷洒酵素水剂,结合秋整地翻人土壤;二是运用发酵剂、酵素,或加入畜禽粪等按照一定比例,制造优质秸秆肥还田。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确定肥料品种。根据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块长期施用磷酸二铵,土壤磷元素积累较多的特点,大豆施肥要适当增加氮肥,补充钾肥。目前大豆复合肥或复混肥品种较多,要与单元素化肥相配合,根据土壤化验结果,采用叶喷或拌种的方法,适量补充微肥。
2.5 改进种植方式,适当密植,适时早播由于重迎茬地块病虫害加重、土壤环境恶化,容易造成死苗、病株、弱苗等现象。因此对于重迎茬地块,改进种植方式,适当增加播种量,适时早播,可以提高大豆产量,一般重茬比正茬大豆增加播量8%—10%,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应用窄行密植技术。适时早播、浅播,充分利用积温创建高产。2.6 加强重迎茬大豆根部病害防治近些年地下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尤其是重迎茬大豆地块。防治方法一般采用大豆种衣剂,防治大豆根蛆和孢囊线虫以及根腐病。在选用种衣剂时一定注意有效成分的含量,克百威含量高的防孢囊线虫、根蛆及其它地下虫效果好;多菌灵含量高的防根腐病效果好。
五大连池市位于黑河市南部,地处北纬43°16′至49°12′,东经125°42′至127°39′之间。海拔高度300-350米。
全市地属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市内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104公里,总面积9100平方公里。境内除北部和东部为山林地带外,大部属丘陵漫岗地,讷谟尔河两岸有宽谷平原。
境内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0℃左右,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1800-2200℃。年降水在400-600毫米。大部分地区终霜期在5月下旬,初霜期在9月中旬,无霜期80-120天。
二、当前大豆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一)规范化轮作制度被打破,大豆种植面积过大。重迎茬极为严重。2012年大豆重迎茬面积占大豆播种面积的80%以上,长期下去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普遍存在重化肥轻农家肥的倾向,对地力培肥重视不够。致使土壤质地变差,有机质含量下降。
(三)化肥施量不足,施肥方法不当。虽然各地都普遍施用化肥,但数量不足,满足不了高产的需要,有的还出现烧籽的现象。
(四)病虫危害较重。目前我市大豆病虫害极为严重,发病较高。主要虫害是大豆食心虫和地下害虫;病害主要是大豆灰斑病和菌核病。大豆的“二病二虫”的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和质量。当前生产中对大豆病虫害防治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是存在着麻痹思想,重治轻防。
(五)全市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山区、半山区大豆产量过低,严重影响全市大豆总产。
三、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的主要途径
(一)合理轮作、避免重迎茬
继续健全以大豆为主的轮作体系,合理安排大豆种植比例。从我市目前轮作制度看,大豆面积过大,轮作制度被打乱,种植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必须压缩大豆的种植面积,调整种植比例。建立小麦——玉米——大豆;小麦——大豆——杂粮轮作体系。大豆面积不能超过总播种面积的40%,杜绝重迎茬。建立稳产的基础,提高总产。
(二)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
增施农家肥是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农家肥具有肥效长,养分全,可以改良土壤等特点。目前我市土壤有机质正以0.1%的速度下降,长期下去会使土质瘠薄、地力降低,给今后大面积创高产带来威胁。因此,应积极想办法,多积肥、多施肥、推广秸秆还田。千方百计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地力后劲。
施用化肥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需求进行施肥。从而满足作物各个生育期所需的养分,做到经济合理施用。一般亩施化肥在20公斤左右,钾肥3-5公斤,微肥适量。花期每亩追尿素5斤左右、加适量的硫酸二氢钾。氮磷比例一般为1:2,具体应根据土样化验结果配比。
施肥方法:种肥采用测深施或种下分层施,追肥采用叶面追肥,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要做到农肥和化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以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
(三)选用良种,加强种子管理
目前,我市大豆优良品种的推广和普及较快、而且品种较全,产量较高。所以,搞好种子的管理和合理选用十分重要,同时要搞好区试和种子基地建设。加强种子的管理,特别是调出、调入的种子必须进行植检,保证种子的纯度和质量。
(四)采用标准化操作
1、机械作业标准化,各项农机具要合理配套。从翻地开始,整地、播种、中耕、收获都要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防止跑粗。特别是要发挥大型农机合作社的潜力,实现作业标准化。
2、对大豆亩产300斤、350斤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综合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开发,以推动全市大豆规范化,标准化栽培向深广方向发展。实现大豆生产栽培规范化、作业标准化、品种区域化。
(五)防治病虫害
我市大豆目前主要病害是大豆灰斑病、大豆菌核病,虫害是大豆食心虫和地老虎,即二病二虫。近几年,大豆的病虫害发病较重,蔓延很快。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侧重于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治方法:用大豆种衣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和根腐病。8月中旬,用敌敌畏熏蒸法防治大豆食心虫。用多菌灵1000倍液叶面喷洒,防治大豆灰斑病。今年又发生了大豆倒秧病,面积很大,给豆农们带来了很大损失。解决办法是:不重茬、调茬轮作、种正差;深松整地;不施高残留农药、不超量使用农药;控制氮肥用量、增加微量元素。都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大豆;重迎茬;影响;防治措施
1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1重迎茬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大豆重茬、迎茬危害程度与重茬年限、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等有直接关系。重茬年限越长,危害越重。从土壤类型上看,土质肥沃、微酸性土壤,减产幅度小于土质瘠薄、偏碱性土壤;从土壤有机质看,同一重茬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减产幅度小,反之则大;从地势上看,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平地和二洼地减产幅度小,而岗坡地减产幅度大。一般迎茬可减产10%~15%,重茬可减产15%~30%。大豆重茬年限越长,减产幅度越大,如遇到自然灾害(干旱、高温)年份,减产更严重,甚至绝收。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主要引起荚数和三粒荚减少、瘪荚增多等。
1.2重迎茬影响大豆植株干物质的生产积累
正茬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迎茬、重茬1a、重茬2a、重茬3a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而重茬大豆又低于迎茬大豆。不同生态区间比较,西部风沙干旱区、中西部盐碱土区减少幅度较大,东部低湿区与中南部黑土区减少幅度较小。
1.3重迎茬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迎茬大豆的产量构成因子均较正茬大豆呈下降趋势,重茬年限增加,降低产量严重。
1.4重迎茬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据富锦、虎林、龙江、海伦、讷河、宾县调查,迎茬百粒重平均为18.2g,比正茬降低了2.7%;重茬百粒重平均为18.0g,比正茬降低3.7%。迎茬病粒率、虫食率分别较正茬增加了39.7%、41.6%;重茬的病粒率、虫食率分别比正茬增加了95.5%、106.8%。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3a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
2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
种大豆不宜重茬和迎茬,也不宜种在其他豆类之后。“油见油、三年愁”,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根部病虫害的严重危害,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破坏了共生固氮系统,抑制了根的吸收能力,使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产量降低。
3减缓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技术措施
3.1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
在当前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把重茬和迎茬区别开来,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因此,风沙盐碱土地区以及土壤瘠薄的岗坡地和孢囊线虫病、菌核病、根蛆严重的地块,不能种植重迎茬大豆。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要坚持“宁迎勿重”的原则,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重迎茬大豆,重茬也只能重1a。对于那些开发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虽可适当重茬,但也不可重茬年限过多。
3.2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
大豆重迎茬,各种病虫害很多,比如灰斑病、苗核痫、食心虫等,一年一更换品种,新品种抗病力很强,选择种植抗线一号等抗病性强、增产效果好的品种品系。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证明,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减轻重迎茬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另外,还应做好不同品种合理搭配、轮换种植,以减轻重迎茬危害。
3.3合理耕作
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可以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并可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应用深松耕法,要避免原垄耕种。
3.4增施农肥,合理应用化肥,适量补充微肥
一般地块施用优质农肥15t/hm2以上,瘠薄的岗坡地施用20t/hm2以上。可采用秸秆还田的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一是秸秆粉碎翻压直接还田,将作物秸秆用机械粉碎,施少量氮肥或喷洒酵素水剂,结合秋整地翻入土壤;二是运用发酵剂、发酵素,或加入畜禽粪等按照一定比例,制造优质秸秆肥还田。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确定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及肥料品种。
3.5搞好地下病虫害的防治
近些年,地下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一般用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00进行包衣,或用质量分数为35%乙基硫环磷或质量分数为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防治大豆根蛆和孢囊线虫以及根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