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前言
近几年,我国大多数小学生和家长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仅表现为小学生体质的逐年下降,同时也造成小学生体育锻炼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理念,改善学生体质差的现状问题,成为教师进行体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当前,传统教学理念的根深蒂固,造成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其思想方法存在严重的问题。体育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小学生在接受体育知识的过程中,丧失了大量的兴趣和爱好。再加上,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其理论多于实践,教师进行示范的环节相对薄弱,甚至使学生无心锻炼。这样一来,不仅严重危害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甚至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实现。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
教师是教育实施的关键主体和领导者,因此,其技术水平的实施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接受体育知识的程度。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技术水平以及其基本的思想素质,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发展和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需求,一些水平较低的教师无法从体育教学中总结丰富的教学经验,更不能及时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导致最终的训练成果一般,从而严重抑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缺乏必要的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完善小学体育教学的关键性因素,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才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促进整个体育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建立得还不够完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问题,甚至对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阻碍。同时,教师水平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关。因此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基本点之一。
三、基于创新角度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全面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扮演者主宰者的形象,一直是核心和关键,起到传授体育知识、输送体育技能的作用,其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成果。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理念的建设和发展,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首先,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进步意识,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各项基本技能培训和发展,从而提升自身教学素质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发展;其次,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投身于科研和教学工作,探索和发展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在相互的合作中形成共同的进步和探索。
(二)教师需要积极做好备课工作
体育课前的备课工作是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环节,一节课的完成是从课程的备课开始的,这也是做好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筹划各项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认识到课前备课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到主动和灵活的沟通与思考,针对以往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并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与其他班级的体育教师共同备课的形式,一起分析学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合适的解决措施和方案。
(三)激发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由于受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国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就造成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难以实现。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当前的发展规律,采取适合其发展以及与其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需要通过长期的事先调查,多次体验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了解当前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需求,根据其实际的生活规律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促使其主动学习意识的萌芽;其次,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要求学生多多了解我国的体育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将书本上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小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四)创新发展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过于重视传统的文字材料,这些内容思想陈旧,理论性强,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对其的讲解也不够深入和具体,导致最终的教学结果难以发挥最大的功效。因此,教师需要创新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体育教材的改革,主动反映现代体育教学的最新成果。同时,创新的内容还需要突出重点,不断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强化,积极建设各项体育基础设施,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可知,小学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好积极的备课准备工作,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体育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体育教学成果的发展和延伸。
参考文献:
[1]姜晶.创新角度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178.
[2]刘国军.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75.
[3]董辉.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2015,(24):143,145.
一、发挥主体地位,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们自主创新能力。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其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们听取老师讲课的方式,这样的课程教学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其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方面有很大的不利之处,难以让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做好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让学生的学习乐趣得到提高,让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比如,笔者在进行足球教学的过程中,便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比赛。笔者所开展的足球比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足球运动,而是让同学们扮演成为不同的小动物,让“小动物”们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比赛。“小鸭子”一扭一扭地将球传给“小猪”,“小猪”哼哼地用头顶起足球,“小狗熊”则跑上前来要断球,同学们的动作非常可爱,让足球运动的开展更加富有情趣。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加上教师较少规矩的限制,仅仅在规则上予以适当指导,更加让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化的展现,让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既能够感受到足球运动的乐趣,又能够学习到重要的知识理论,教学效果较好。
二、引进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构成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大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都安装的了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们对体育学习的欲望。例如:笔者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武术中的相关动作简单进行语言表述无法让学生们真正学习到动作的精髓,无法让学生们对其各方面的知识予以更好地理解,于是变引入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学们从视频中看到了武术动作的一招一式,还对其进行模仿,不用老师的特别教学,学生们便已经触摸到了武术学习中的基本动作。此外,笔者还制作了很多动画式的分解动作讲解,其内容不仅更加详细,而且更加具体,也更加生动,同学们学习起来更加具有趣味性,在习惯养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帮助。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可以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的具象化,可以让学生们的体育学习模仿效果更好,其课程教学的质量自然得到提升,学生们学习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三、注重学生特点,坚持因材施教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学生们的生长条件不同,接受的锻炼方式不同,都会让学生们的身体条件产生差异,尤其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其可能接受父母的溺爱更多,身体条件反倒可能会偏弱一些。因此,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就需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体质进行不同的教学,从而让学生都能够得到与自己身体条件相适应的教学强度,在学生原有条件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笔者再行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着急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是首先对通过简单跑跳的方式对学生的身体条件和情况进行“摸排”,在进行基础“测验”之后,将学生进行三个等级的划分,身体条件较好的学习为A组,其主要进行的则是一些强度训练比较大的活动,比如跑、跳等体育活动;身体条件一般的学生则为B组,其主要进行的则是一些较为温和的体育活动,比如武术一类的活动;而身体条件较为薄弱的学生则为C组,其主要进行的则是基础性的简单体育活动,比如慢走、太极动作等学习,逐渐培养其对运动的适应性,避免运动伤害。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在学生的身体条件得到提升之后再进行强度训练,从而既让学生能够适应体育教学的变化,又让学生能够在其本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难度提升,防止学生因为体育活动无法“达标”而产生畏难情绪,对体育课程心生畏惧。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体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轻松的运动中锻炼好自身的身体,最终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标。
1 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学
情境教学,设计的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等,使学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例如:我在教“立定跳远”时,创设了“袋鼠学本领”的教学情境,再配上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蓝蓝的天空,青青地草地,暖洋洋的太阳,袋鼠妈妈带领可爱的袋鼠宝宝来学本领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练习,课堂上有境、有情、更有趣。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了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运用游戏法教学
游戏以身体活动为主线,发展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观察力和表现力等,还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练、练中知,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在分腿腾跃山羊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功能与作用,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辅组练习活动中,我安排了“跳马接力”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在游戏中领会了动作技术要领,克服了恐惧心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为学生后面熟练准确,掌握技术动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运用启发探究教学方法教学
教师的“启”是前提和基础,学生的“发”是目的和结果,由教师的“启”而达到学生的“发”。我们要潜心研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启发学生,在完成练习时积极培养他们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前滚翻教学时,我准备了一块砖和一个篮球,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砖和篮球放在地上,给他们施加力,哪个更容易滚动?学生回答篮球容易滚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去学习。在此基础上,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做前滚翻动作时,把自己身体团成圆,越团的紧越好,双臂支撑、双脚再用力蹬地,就容易翻过去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动作了。而那些团身不紧的学生受到“挫折”后,慢慢地掌握了技巧,尝到成功的喜悦,克服了恐惧心理,比较熟练地完成了动作。
4 运用合作教学法教学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将合作学习的理念贯穿到教学活动始终,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对小组活动的组织有层次、有步骤,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注意事项,做到活而不乱。例如:各合作小组在学习分腿腾跃山羊动作时,我按照教学目标与要求,设计高低不同、适宜各个层次学生,练习高度的山羊。在练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相应高度的学习目标进行练习,学生越练越有兴趣,越练越提高了动作质量,使所有学生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5 运用评价激励法教学
一、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小学体育不够重视
有些小学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认识不到位,认为小学文化课方面比较重要,所以更加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忽视了体育方面的锻炼。这种做法完全忽略了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另外就是有的小学体育老师并非专业的体育老师,在专业和知识技能方面欠缺,所以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没有真正传授他们应该学习的体育技能。
2.小学体育教学方式落后
小学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教师以“满堂灌”[1]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小学生上体育课不能像初中生和高中生那样选择自己爱好的体育项目,导致大部分小学生对上体育课产生反感。如果老师在体育教学课堂上还按照教材内容传授理论知识,课堂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根本无心学习,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的方法
1.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制订一个有趣、合理的教学计划,从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设计好构思,实现上一节课和新课时的衔接,做到有的放矢。另外由于体育运动器材和场地的局限性,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好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保证场地和器材的均衡实用。
2.设计趣味游戏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课堂教学开展的关键。针对当前小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怎样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呢?老师可以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设计有趣的游戏,如可以设计“丢沙包”的游戏,老师要准备气球、塑料袋等材料,让这些“降落伞”[2]可以漂浮起来,当老师把这些“降落伞”抛出去的时候,学生通过“丢沙包”的形式把它们击落。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3.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以小学学早操为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只能通过大量讲解和亲身实践的方式传授,这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现在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小学体操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先看分解动作,使其记忆更深刻。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直观具体的形象,可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
4.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小学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和示范动作,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别选出成绩最好的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比赛,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互相对抗。比赛完后,老师对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小组分别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惩罚,这种互相竞争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从而使小学体育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5.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改革中,应该多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上体育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征求小学生的意见,有时候学生的创新点子或者学生不经意的创新语言会让教师寻找到更有创意的教学方式。
三、总结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深圳福田区体育课程改革已经有些年头了,新课程为我们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习评价方式等诸方面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目前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如何深刻领悟转变的方式方法,如何将新的教学方式有效地融合进体育课堂,的确值得我们的体育教师静下心来思考、探准路去实践。我们如沐春风般投入到课改中,但盲从跟风、机械照搬让体育课改走了形、变了味。体育课堂上老师把“立定跳远”改叫做“青蛙跳”、把“掷小垒球”改叫做“打敌机”、把“前滚翻”改叫做“小刺猬回家”等情形比比皆是,似乎这就成了课改的全部;立定跳远的教学,任由学生自己创编怎样跳得更远,俨然成了转变方式的创新。科学严谨的体育教师对如此课改的目的和意义不能不产生疑虑。我们的课改围绕着创新而展开,但如何结合本学科实际,如何使创新落实成为行之有效、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还真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思考。
一、观念创新不可陷于肤浅
按照权威的说法,“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不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而是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并在各方面有所发展”。我认为这种提法本身就前后矛盾。没错,我们不应该对学生在运动技能方面提出与专业运动员同样高的要求,但是不提过高要求并不等于没有要求,离开了运动技能,我们的体育课到底教什么?又学什么?学生无从学习体育技能,无从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那么我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又以什么来作为依托?
和体育课改明显不同的是,语数英主科不管怎么个改法,还得教ABC、还得背口诀表,最终还得面对毫不含糊的考试。没有考试压力的体育课堂因此成了课改最大的一块“试验田”,一块摒弃运动技能学习的面目全非的“试验田”。就这么一块缺乏养料的田里,我很难想象可以培养出健硕的学生来。
这样的观念创新究竟能创造出什么来?
二、教法创新不可罔顾科学
为了实现教法创新,我们体育教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迈入“日新月异”的阶段。在一堂我区面向全市的展示课上,“快速跑”让我们的老师教成了这样:学生每人拿一张报纸贴在肚皮上,然后满操场撒野似地狂奔,为了让报纸不掉,学生们干脆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挥臂跑动。在近乎狂热的追新氛围里,这堂课受到了热烈的追捧。而这堂课在我看来,且不说不切实际地对场地的大幅占用,仅就教法而言,学生是决不可能从这样的创新中掌握“快速跑”的动作要领的。记得该教师在课的结束部分不忘问学生:“你们快乐吗?”“你们出汗了吗?”我认为学生的快乐和流汗应当是流露和贯穿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和练习过程中。而看马戏一样快乐,种田一样流汗,这节课无异于此。
合作学习早在课改之前便已深植于体育课堂教学中,并非新生事物。我认为,体育运动的自身规律决定了在小学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探究学习在一般性游戏当中可以适当进行,但在运动技能性项目的学习过程中不可滥用。因为运动技能的学习必须讲求科学、必须符合规律,在学习过程中滥用探究学习就可能混淆正确的学习方法,甚至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自主学习的把握失当,进而演变为“放羊式”教学的例子比比皆是,其弊端已无需赘述。
三、评价创新不应只是“纸上富贵”
不可否认,学习评价的改革的确极大丰富了学生学习评价的内涵,内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对于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应当看到的是,我们在学习评价上做了太多的花样文章,可量化、好操作的评价方法和内容少之又少,而虚无繁琐、缺乏可比性的内容却日益增多,这一新的评价体系能否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还有待经过进一步实践来证明。有一点是肯定的,取消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评,使我们失去了最全面和直观掌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利器。
四、在课堂实践中寻找答案
争拗还会持续,但课改的脚步不会停歇。在推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今天,作为工作于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要带着改革与创新的思维走进体育课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善于和敢于不断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善于总结、精于提炼,最终做到去伪存真。
参考文献:
[1]齐强.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加强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1(05。23).
关键词:小学体育 有效方法 “教”和“玩”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则,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上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则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性人格、气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30-01
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程,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及体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的弊端,单一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小学生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生理和心理还未发育成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及爱玩的天性,因此,将游戏合理的应用到小学体育教育中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游戏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认知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生理及心理都尚未发展成熟,还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而认知的形成过程就是大脑收集外界信号,并通过大脑皮层对相应的信心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大脑接收外界信号的效果对人们的认知广度及深度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而兴趣则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收集的外界信息量。同时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将游戏合理的应用到体育教育中,则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其在体育游戏中的切身实践更有助于其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好的感受生活、认识生活。
2、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体育教育多是通过教师说教、学生听讲的方式进行的,教育的主体多为教师,这种教育模式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往往具有很多天真、新鲜、奇特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关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将游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更利于创造和谐、生动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言,并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教学中。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将游戏合理的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可让学生在体育游戏的参与过程中对其动手能力及动脑能力进行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判断力、观察力及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并且要提出相应的疑问,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在无形中对其创造力进行培养。
二、教学方法
1、游戏情景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兴趣较为广泛,且具有好奇心强、爱玩好动等特点,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喜好创设相应的游戏情景,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合理的对活动内容及组织形式进行改变,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机智敏捷、遵守纪律等品质,此外,还能达到培养学生智力的效果。比如“织网捕鱼”,教师在教学时可先创设情景,问学生“河里有很多很多美丽的鱼,我们要怎么去捕捉它呢?”然后让学生自由的回答捕捉方式,教师在给予学生肯定的同时可详细的向学生讲解“织网捕鱼”方式,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在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反应能力及灵敏性。
2、做好游戏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走、跑、跳、投、攀爬等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在确保学生兴趣十足的前提下使学生掌握这些技能。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游戏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有趣味性,而且还不能喧兵夺主。比如在较学生走步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的认为是“齐步走”,从而将教学重点集中在整齐上,这种成人化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抵触的情绪。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游戏教学的重视,合理的将“模仿动物走”“滑雪橇走”、“三人两足”、“模仿人物走”、“蚂蚁搬家”等融合在教学中;在进行跑步教学时则可合理的对“抓尾巴”、“邮递员送信”、“动物赛跑”等游戏进行利用,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会走不、跑步等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游戏过程中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团队的力量,有助于培养其团结互助的精神。
3、运用游戏材料,培养学生想象力
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合理的对学校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利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活动场所。同时还可通过利用废旧材料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旧报纸有什么作用吗”,学生就会做出可种各样的回答,教师就可以顺势展开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顶报纸,让学生头顶报纸跑步,并且要在跑步的同时做多种动作,从而有效的对学生的平衡能力进行锻炼;贴报纸跑,把学生平均分成两个小组,两组均成员在背上粘贴报纸进行接力跑,首先到达终点且背上报纸不掉的小组为胜,从而在锻炼学生的奔跑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集体意识。
总而言之,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合理的将游戏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其全面发展及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 珂.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S2):89-91.
一、不同角色培养兴趣
1.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切入游戏,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在小学低段的孩子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因势利导,结合教材配以适量的游戏。学生就表现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解,认真仔细地看教师示范。当教师布置练习任务时,他们会一丝不苟,认真刻苦,积极主动,团结协作想办法完成;相反当内容没有游戏单调枯燥时,学生就会对此练习失去兴趣。当兴趣淡薄时,在练习时他们就会心不在焉敷衍了事,不时表现出某种抵触,厌恶情绪,自然影响到动作完成的质量和效果,甚至还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所以,体育游戏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
2.设计合理新颖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设计新颖的教法,有趣的游戏,干净,舒适,安全的活动场地,先进的器材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术的序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充分利用新颖的设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积极参与练习的需要,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学生奠定终生体育锻炼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从争取的体育观,思想上,心理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学校,社会,家长,教师,学生要统一认识,齐抓共管,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支持者。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有个好身体,更重要的是体现本人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只有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做好其他工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人们在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时所产生的倾向和爱好。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学生对体育兴趣浓厚,将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奋点和积极性,促使其全身心的投入整个活动中,获得身心的和精神上的喜悦;若缺乏兴趣,将会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承重负担,体育活动难以顺利进行,更不用说达到预期目的了。因此,遵循心理学客观规律,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方面,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
1.备好每一节课,改变教师形象
既做严师又做益友,严格要求平易近人,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觉得体育老师有学问,懂技术,会指寻。一般来说学生对体育老师的接受往往从对教师的接受开始。所以要求体育教师一开始就要以亲切自然地表情,认真而谦逊的态度,体态端正,衣着整洁,落落大方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用热情洋溢的语调向学生问好。在教学中教师讲解要简洁,语言精练,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根据教材情况编一些通俗,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口诀等;教师的指导语,一要准确,讲出重点;二要用积极性语言,挖掘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给学生的以鼓励,赞许,肯定。目的还要善待包容每一位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多一点沟通与交往,少一点架子与对立;多一点肯定与鼓励,少一点轻视与批评;多一点疏导与宽容,少一点禁令与责罚。在学生练习中发现错误,耐心指导,拉近与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关系是改变教师形象的基础。
2.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还要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任何方法如果常年不变,不管以考试有多大的吸引力,到后来肯定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在耐久跑教学时,如果让学生经常围着操场一圈一圈单调乏味的跑,学生练习几次后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从此对耐久跑丧失兴趣。所以在耐久跑教学中采用穿插图形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采用越野跑,走跑交替,有条件还可采用定向运动方式进行耐久跑练习等。在教学中经常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觉得意犹未尽;在众多的教学手段变换中,游戏和教学比赛是经常采用并且应用面广。
3.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参与能力,教师也参与并引导。有了能力,会有成功的享受,就会乐意参与,积极参与,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