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1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职 课程改革 校本研究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等职业院校对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确地理解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把握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构建高职教育课程的新模式,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课程改革中的校本研究

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为了克服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防止其困扰和制约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实施的质量,应当主要在教师方面做工作。教师不能拿着新教材,却守着旧观念,用着老办法。作为新课程实施载体的学校,必须强化校本研究的作用,坚持立足本校,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上下工夫,坚持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重点,以学科教研全员参与为主题,以骨干引动,新老带动,上下促动,整体推动为策略,以建立校本研究制度为保障,多渠道,全方位地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2.1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

推动新课程改革,首先要做的是通过校本讨论等形式将教师的思想理念统一引到新课程的目标上来,理念决定行动。然后应认真整合校内的教研力量和教学资源,搭建好校本研究的平台,切实抓好对新教材的教师个人钻研和教师集体互动研究。学校要加强教师个人对新课程研究的引领,必须强调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专业发展的前提是自身挖潜,应落实在对新教材的认真钻研上,落实在对教育责任的自觉追求上。指导教师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抓备课环节,要求每一位教师真正把功夫用在钻研教材上,静心凝神去研读教材,理解和驾驭教材,准备认识把握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重点难点,并从教法、学法上认真揣摩教学思路,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去构思设计教案;二是抓教学策略,明确“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原则,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出发,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方向、有目的地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体现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上。三抓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结束仅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站点,要在每节课的教学结束后,让教师在脑海中认真地去“精彩回放”,从反思的角度去审视、研究教学实践中的疑难困惑,找出每节课的成功感悟或缺失原因,把教学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形成积极有效的整改对策,把教学与教研融为一体,使每个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目标迈进。

同时学校要突出课堂教学的说课研究。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课前教师全员参与对一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在教授相同课程的教师组内进行说课汇报,让教师从教材的宏观背景和具体环节上,定位、分析,理解、把握有关的知识点、重难点以及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的具体思路,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广泛的说课研究。

2.2 开展校本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仅仅是校本理论研究是不够的,还要进行实践教学研究。职业技能实践教学离不开教师本人的职业技能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其中包括教师职业理论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的培训。有条件的话还应让教师经常参与企业相应岗位的实际工作,增加感性认识,做到职业理论与职业实践融会贯通,这样才有利于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走出去,请进来”通常是有利于促进双方业务水平提高的很好的方法。学校之间或校企之间经常开展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相互了解、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互通有无。特别是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提高学校的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有极大的甚至是不可代替的作用,因而应积极开展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等模式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学校送教师外出学习,人力、物力都会感到有一定的压力和困难。新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各院系都将骨干力量向课改起始阶段倾斜。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所有的教师都将接受新课改的“洗礼”,教师培训的量会更大,面会更广,这些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突现出来。对此,应积极创建一种“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机制,以教研组建设为基础,以教师获得专业成长为目标,以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中心,使之成为教师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成为教师行为改善的实践共同体。

2.3开展校本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校本研究,我们应针对当前学校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来开展,求得解决的办法。例如: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这门课,就应当针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特点,研究怎样对课程进行改革,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清晰化。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设备来展示教学内容,把抽象的课堂变得形象、真切而具体,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增强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同时还应注重把电子产品知识学习拓展到课本以外的空间,与实际相结合,注重过程和实践的指导,使学生有一种真实感和可信感,以此来改变学生厌学电子、难学电子的状况。

3 结束语

校本研究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教师个人都会带来丰硕的收益。校本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使教师更加深刻认识自己的教学工作,明确了教学改革的方向,也为教师之间分享教学、加强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校本研究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多了;用教材的多了,教教材的少了。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将继续探索“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机制,加强校际联动,促进区域教师人力资源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同步提升,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第2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2012年广西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区范围启动。课改实施两年来,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在实施数学新课程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通过调查,对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实施数学新课程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不高

大多数教师认为新教材的模块设计导致了教学内容的脱节,部分内容衔接不上,使得教师在教学时不清楚要补充哪些内容,补充的内容要讲到什么深度,这直接导致了课时紧,加重了师生的负担。还有,新教材中的例子常常要借助多媒体,多数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缺乏,并且有的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导致有的教师在上课时直接忽略了这些例子。

2.课程教学重结果而轻过程

很多教师都知道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但是实施起来却让人很为难。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教学进度很慢,根本没有时间练习,考试成绩排名靠后,迫于压力,很多教师又不得不回到原来的讲授式教学法。有些教师也曾尝试着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但由于学生讨论不起来,于是只好放弃。可见,当前民族地区高中数学课堂仍旧以知识传授为本,以教师为中心。

3.课程评价方式滞后,制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敢去尝试新课程提倡的理念,担心影响成绩。如何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二、解决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问题的建议

1.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对各模块进行合理的组合

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的框架,应当深入理解模块教学的特点,注意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对模块进行合理的组合,灵活组织教学内容。同时,要努力吃透新教材中的新内容、新要求,教学时把握好度,防止范围、难度失控。

2.教师应转变理念,注重自身能力的发展

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在讲授的基础上多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同时,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还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完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各教育部门也应建立对学校、教师及学生评价的具体措施,实施标准中的评价建议,相信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一定能够携手共进、和谐发展。同时也要广泛宣传,让社会大众了解新课程。

第3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一、帮助教师明确新的角色定位

中小学校长首先要帮助、引导教师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并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教育过程指导者的角色转。变,由学生学习评判者向学生发展促进者角色转变,由“教书匠”向“教学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其次,校长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实施前景,在经费、时间方面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课程理论学习,参加相关学科的课改展示活动,使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课程观。再次,校长还要通过各种校本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对新课程准确地理解、诚心地接受。并热情地投人到新课程的改革中。

二、支持教师引导学生变革学习方式

第一,中小学校长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积极倡导学生从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向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改变传统课程学习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第二。要组织有学校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和教师参加的研究小组,确定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总体目标,制定实施学习方式转变的工作原则和具体办法。第三,从经费的投入、师资力量的配备、奖励政策的制定等方面,支持和鼓励教师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建立起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体系。第四。制定实施新课程计划的具体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鼓励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第五。支持教师改变传统的课程实施中仅仅着眼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强调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三、处理好“三级”课程的关系。组织好学校课程的开发

学校课程的开发首先要求校长明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理解学校课程开发的内涵。其次,需要校长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教师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课程责任,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的设计和研究,并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再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必须来自学生的需要,符合学校的条件。这就需要校长在组织力量开发学校课程时,要注意调查、分析、审议学生的意见。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加强学校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校课程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创出学校的特色。

四、改革课程评价的模式

在进行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中。第一,校长要研究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并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评价。第二,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引导教师实践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以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和效益。第三,制定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时,要能引导教师学会判断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逐步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和从事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成为科研型教师。第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挥。第五,改变那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课堂模式,鼓励教师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五、促进课程改革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发展

第4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125

一、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仍然没有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教学要求和管理理念,虽然已经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加强了对学生的综合培养,但是教师还是缺少有力的执行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多数教师没有将教学理念进行全新的转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教育等方面略有不足,过多的重视考试成绩,甚至还有一些学校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师的评测考核内容,造成了与《新课程标准》不相适应的现象。

2.管理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根据新课程中提出的教学要求,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顺应新课程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自身的教学管理方式进行全面的调整和优化。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教师的专业能力没有达到新课程的要求,或者是一些小学会让代课教师兼职教学管理职务,由于缺少相应的教学管理经验,导致教学管理的效率呈现下降趋势。

3.教学管理目标不明确

随着新课程的提出,新课改对广大教学管理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现阶段的教学管理方式还处于发展阶段,缺少专业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制定教学管理目标时存在不明确、目的性弱的现象,这就造成小学教学管理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另外,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学管理工作者没有树立明确的教学管理目标,在实际应用和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进而导致教学管理的难度一再增加。

二、针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采取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受到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学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缺少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素质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下,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还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鼓励教师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并根据实际的教育情况制定合适的管理措施,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要注重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增强教师的教育管理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实施,对于教育理念也有了全新的标准,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所以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首先,学校可以组织教育管理者参加教学培训工作,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的学习和培训,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应用。其次,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使自己能够适应当前先进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应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学校要高度重视对教学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教育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明确教育目标

在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首先需要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管理目标,对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进行优化,改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对于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要求学校的管理者需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教师的立场上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计划的制定,使教师能够适应新型的管理模式,找到合适的管理方法。作为教师来说,需要在制定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一步步实现,并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教育教学管理的更加完善化。

4.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第5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人们常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有一所好学校。新课程的实施是否成功,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能否变成现实,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中小学校长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行为,树立适应时代……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校长新的管理行为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帮助教师明确新的角色定位

新的课程改革必然引起教育内部各因素的变化,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即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而教师是落实新课程的核心因素。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明确方向、积极投入,才能使新课程落到实处。

所以,中小学校长首先要帮助、引导教师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并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教育过程指导者的角色转变,由学生学习评判者向学生发展促进者角色转变,由“教书匠”向“教学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其次,校长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实施前景,在经费、时间方面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课程理论学习,参加相关学科的课改展示活动,使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课程观。再次,校长还要通过各种校本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对新课程准确地理解、诚心地接受,并热情地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中,尽快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

二、支持教师引导学生变革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其具有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为此,第一,中小学校长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积极倡导学生从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向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改变传统课程学习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第二,要组织有学校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和教师参加的研究小组,确定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总体目标,制定实施学习方式转变的工作原则和具体办法。第三,从经费的投入、师资力量的配备、奖励政策的制定等方面,支持和鼓励教师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建立起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体系。第四,制定实施新课程计划的具体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鼓励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第五,支持教师改变传统的课程实施中仅仅着眼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强调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三、处理好“三级”课程的关系,组织好学校课程的开发

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互为补充的模式。这样既能保证国家的统一要求,又能使各地方、各学校根据自己的不同条件和不同需求开设不同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现办学目标。学校课程的开发是校长为领导、教师为主力、课程专家为指导,包括家长、学生和社区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的,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开发工作。它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续和拓展,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

学校课程的开发首先要求校长明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理解学校课程开发的内涵。其次,需要校长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教师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课程责任,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的设计和研究,并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再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必须来自学生的需要,符合学校的条件。这就需要校长在组织力量开发学校课程时,要注意调查、分析、审议学生的意见,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抓住学校在课程资源上的优势,加强学校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校课程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创出学校的特色。

四、改革课程评价的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中小学校长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评价的改革中来,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在进行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中,第一,校长要研究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并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评价。第二,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引导教师实践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以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和效益。第三,制定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时,要能引导教师学会判断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逐步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和从事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成为科研型教师。第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挥。第五,改变那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课堂模式,鼓励教师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五、促进课程改革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发展

课堂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而新课程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校长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总设计师,承担着领导全校教职员工实施新课程的任务。

第6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家长;新课改;参与;差异

新课程改革推行至今,已有十余年之久,其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对于新课改,大众往往只关注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看法,却忽略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并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因此,若能将课改的思想渗透到家长群体中,吸收、接纳家长的意见,新课改的效果定会“更上一层楼”。

一、家长对新课改参与不足的表现

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家长参与新课改程度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即在校小学生家长。经过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家长并没有融入新课改的氛围之中。主要表现在:

1.不了解新课改的具体内涵。数据显示,有近乎一半的家长并不知晓我国在2001年推行了新课程改革。即使是勾选“知道新课改”这一选项的家长,其中也只有35.66%的家长是真真切切了解过新课改方面的信息,如新课改的具体内容、特色等,其余的家长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对新课改充满误解与怀疑。新课改包括课程的各个方面,如课程内容、目标、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无论是课程评价还是课程实施,都需要学生家长的鼓励与支持,这就要求家长对新课改有一个正确认识。但是,就家长的反馈中了解到,有些家长认为课改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成了“小白鼠”,即使试验成功,也不能确保孩子就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况且一旦失败,那孩子就成了课改的牺牲品,没有家长愿意为此“买单”。

3.忽略了参与本身的意义。家长参与新课改,即家长在新课改的思想内涵引导下,参与学校有关教学、行政、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活动。可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推给学校、老师,严重忽视了家长参与的意义。虽有近九成的家长会辅导孩子学习,但也仅限于作业辅导,更别提参与学校有关方面活动了。

二、家长对新课改参与不足的成因

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家长参与课改不足的这些表现,也是由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的。

1.家长自身客观条件的差异。一是地域差异。城市家长对课改的了解多于乡镇家长。二是学历差异。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家长比学历为小学、初高中的家长更关注课改的实施,高学历家长能够单独辅导孩子的功课。三是职业差异。调查对象中,家长为教师、政府等事业单位人员和医护人员的,更关注教育的实时动态。

2.家长无暇顾及与思维定势。新课改内容涉及范围广,例如倡导孩子自主学习、拓宽孩子的兴趣面、增强实践能力等,这都需要家长的参与配合。但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家长对于辅导孩子的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分身乏术,部分家长“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要求孩子考试分数高,却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3.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缺乏沟通。学校是家长了解课改的主要场所,但事实上学校并没有及时向家长传递该方面消息。家长和学校仍停留在最原始的家校独立关系,两者间缺乏沟通,导致学校不了解家长需求。

三、促进家长参与新课改的对策

1.建立健全家长参与委员会机构。一方面,学校是家长了解课改最主要的场所,另一方面,学校方面认为孩子在校的教师教育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态度、思想观念等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建立健全家长参与委员会机构,能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

2.化解课改中来自部分家长的阻力。针对家长的“不知情、不了解”,学校方面要通过教师使家长明确新课程改革中的家长“参与什么”“如何参与”。家长要做好协调,抽出时间主动地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要增加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对话机会,通过家长对学校教学管理的评估,让家长能够为学校建言献策,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长也能更放心地让孩子在学校得到教育。家长也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

第7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挈机,以课程改革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目标,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强化改革与创新意识,坚持质量为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扎实履行好管理与研究、指导与服务的基本职能,力争把学校办成社会认可、家长放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的优质学校,为争创省级示范性学校积极准备条件。

二、重点工作

1、抓教学常规管理

(1)加强对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的指导,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以提高效率。

(2)严格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备课、听课、批改作业等常规检查的实效。

2、抓教学质量监控

(1)抓落实,尤其是要认真组织好初一、二年级的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以及毕业年级的质量检测。

(2)抓信息,尤其是中考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信息。

(3)抓分析评价,组织好每一次初三教学质量分析,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3、抓教学研究

(1)加强对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的研究。

(2)加强对如何提高校内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的研究。

(3)加强对作业精选布置、批改、反馈的研究与监控。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1、加强学习,进一步更新观念,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在认真总结上学期新课程实验工作得失的基础上,继续切实树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新课改”的意识,继续扎实做好本学期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学习是提高的基础,提高是学习的目的。要做好新课程改革实验,需要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提高。本学期要在上学期实验的基础上,继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尽力研究和解决上学期在课程实验中的一些困惑和困难,从而坚定信念,不断开拓,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同时要善于反思,要正确处理有意义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互动学习的关系,力求课改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要通过学习,分析、比较、正确处理好优秀传统教学经验的继承和改革创新、新课程理念落实的辩证关系,大胆实践尝试,努力争取成为市新课改的先锋。

2、开展“教学座谈日”活动,向校内外开放教学交流活动,不断吸取社会各界的良好建议,赢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积极创造条件。

3、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1)抓好各类计划的制订与落实。计划的制订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要在借鉴以往经验、参考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安排,要讲究实效与可操作性。各教研(备课)组开学伊始要认真进行教学计划的反复研讨与改进,并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认真加以落实。

(2)抓好备课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各位教师要认真学习,仔细琢磨,把握好教学要求,要时时以新课程标准来衡量自己,不断创新。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针对学生实际,设计教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个性;更要及时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抓好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要求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由备课组长负责,在提前一周备课的前提下,按学校安排和集体备课的要求,定时定点开展有效的讨论,以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3)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能否高质量地上好每一堂课,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平时教师要加强学习,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来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习、思考、摸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适合本校本班本学科的教学模式。教务处将不定期地同各学科骨干教师一起进行听课、指导和总结,对优秀的课堂教学进行展示、推广,必要时将进行录像,研讨,以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率。

(4)注重对作业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的监督。作业的布置要着眼于双基的落实和能力的发展,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的学生需求,要分别要求,分别对待,作业布置要精选,要适时适量适中。同时要把学生认真做作业,独立作业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来抓,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作业习惯,要常抓不懈齐抓共管。每位教师要积极配合学校独立作业单项检查,要创设氛围形成合力。在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教师的批改要同样十分认真,辅导要到位,补差要落实,要真正做到热爱每一位学生。特别要关注两头学生,抓紧抓实。教务处将不定期地对作业布置和批改进行检查,以加强对作业的管理与指导。

(5)积极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抓好学科辅导。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重要基地。各学科要认真制订计划,并有针对性策略性地开展好培训辅导工作,要讲究方法,务求实效,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要善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辅导,提优补差。本学期除积极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竞赛活动外,各学科还要积极准备,精心组织,继续开展校内学科竞赛活动,力争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全面的发展。

(6)加强教学质量检测和试卷分析的规范管理。单元考查、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以及期末考试,作为检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务处将进一步指导各学科教师要把握考试的方向,控制好考试的难度系数,平行班之间要统一考查时间。每次考试后要认真分析教学中的得失,发扬优点,找出不足,原因及对策。期中、期末考试后要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努力改进教法,提高效率;要加强阅卷的规范性,确保阅卷质量,努力创设一个公平的竞争舞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7)开发并加强对校本课程地开发与管理。仅2006学年第二学期,我校初一、初二年级共开设了近30门校本课程,其中有影视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科技制作、时事在线、篮球等课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加强实验教学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1)完善实验管理制度,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水平,充分利用好电教仪器和音像教材,开好开足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努力做好电教设备、实验仪器、用品等的保养和维修工作。

(2)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一学期将继续抓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使用,要充分利用时间组织人员对教师进行课件制作、资料上传、简配多媒体使用、语音室使用等多项培训,以确保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简配多媒体及手提电脑的正常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5、面向全体,突出重点,抓好各年级的教学工作,力争成绩稳步提升。

初三年级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历来受到家长、社会各界的重视,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及其发展。初三教师一定要研究和把握中考方向,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同时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初一、二年级要继续抓好新课程实验,处理好实验和质量的关系,面向全体,防止两极分化。另外,初二年级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强化提优补差,为初三学习打好基础。

6、抓好学校体育、艺术、科技教学工作。

(1)要认真抓好体育健康标准的落实,保证学生每天半小时以上时间的体育活动时间。体育组要切实负责好学生“二操一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要带好训练队,力争在今年的体育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体育组特别是初三体育教师要以初三体育考查为重点,认真研究并搞好针对性练习,注重实效,争取本届初三体育考查有较好成绩。

(2)艺术教育要进一步重视,要积极开展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发展各类学生的兴趣特长,要进一步增强竞争意识,要在本学科各类竞赛中赛出好成绩。

(3)要进一步重视对青少年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劳技与科技教育要紧密结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发明,撰写小论文,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7、加强校际间的联谊交流

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活动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锻炼,同时可以借机宣传我校,提高学校知名度与展示机会,可以加强信息交流、拓宽视野、促进教学。继续加强与各校联盟,努培养我校的“骨干教师”、“特色教师”、“品牌教师”。

四、继续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

调整图书结构,搞好图书借阅,主动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发挥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实验室要规范整理,充实设备,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在理科教学中的作用,争取再上一个台阶。

第8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教育工作意见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深化课程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点,牢固确立“勇于创新,倡导多元,追求特色”的办学理念,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品位。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们将以学习求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打造一支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科学管理为手段,进一步优化教学常规管理。

1、继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行政有效指导教学的管理目标。

2、继续加强教研组的规范管理,落实教学流程管理,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3、以课堂有效性研究为重点,开展“学校创新课、课题研究课”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5、继续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质量

1、全体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坚持按课表上课,保质保量上好每节课,杜绝私自调课、旷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堂等现象,学校将采用“平时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教学常规工作

(1)要提前备课、精心备好每一课,不得出现无教案进课堂的现象。教案教学目标要明确、重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等要齐全,要备有详细的教学过程,合理的教学方法,字迹要工整、清晰。

第9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以《海南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指导,以“教育质量年”为契机,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提高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能力为保证,以校本“有效教学”、网络教研主题研讨、联片案例观课与议课教研活动为主要工作方法。以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研教学行为,以提高教学效益为主要研究内容,强化服务、创新、效率意识。做到今年工作主题化、有效化、特色化,切实发挥专业引领的功能,努力提高我县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二、全年主要工作任务与目标

1、认真落实省教研院下发的各种活动通知要求,组织学生、教师参加。

2、每学期定期召开全县小学教学教研工作会议,推广本地区“有效教学”经验。

3、协助基层学校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4、开展联片案例“磨课”、观课与议课活动,充分发挥学科骨干专业引领的功能。

5、定期下乡镇学校听课,指导课堂教学。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送教下乡。

6、协助基层单位办好教研网页,开展网络教研主题研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7、做好期中、期末试卷命题、检测、评价分析等工作。

三、具体措施

1、请求县教科局按照省教育厅有关教研机构建设的要求,加强县小学教研室机构建设,充实专业教研员,解决人力单薄的现状。

2、努力改善本室工作条件,配备基本的办公设需,保证基本业务活动经费的落实。

3、鼓励支持各级教研员参加上级组织的专项研修,通过系统的研修,逐步构建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教研管理水平。

4、确保乡镇中心小学有亠位专职英语教师。做到每年级每周开课三节,早读一节。

5、切实加强教研活动的统整力度,开展网络教研主题研讨、联片案例观课、议课与送教下乡。让广大小学教师便于参与近地的教研活动。

6、定期深入偏远学校听课指导课堂教学,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地做到专业引领与支持。

7、学习外地网络教研先进经验,强化我县小学网络教研工作,使网络成为扩大教研力量。积极协助有条件上网的学校开设教研网页,链接保亭县小学教研室博客群组。支持鼓励广大教师和教研员参与网络教研主题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