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课程的性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职教育;美术教学
1.中职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中职美术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以美术学为基础,同时加强美术的应用性学习,将其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满足中职教育应用型的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当前中职美术教育的情况来看,过于重视美术教育的应用性,却忽略了美术教育的艺术性,因此而使得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趣,大多数学生只会运用软件完成作品的操作,却缺乏足够的艺术美感和创新意识。
(2)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随着中职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先进的教学设备走入到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成为了当前美术教学的主流手段。但是,由于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使得学生失去了很多亲手绘画和锻炼的机会,美术课堂成为了艺术鉴赏课,久而久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产生影响。
(3)忽略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除了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当前的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美术理论和技能的培养方面,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新课改形势下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美术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应当在遵循美术课堂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与创新,将其与中职教育的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指导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教师要明确中职美术教学的目标,妥善处理美术教育的应用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美术艺术性的传达,通过美术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同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当学生同时具备设计构思能力和绘画能力时,才能将自己心中所想转化为美术作品,所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转化能力十分重要。
(2)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首要问题,因此,在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美术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对于学生艺术情操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美术的艺术感染力,就要使学生始终保持对美术的高度热情。一方面,在审美形式上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感官和知觉深入感悟美术作品;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这对于培养学生艺术修为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为了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必须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以往美术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是由教师展示一幅作品,再由教师描述作品的构图结构和绘画技巧等,然后让学生临摹。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并且针对自己在绘画过程中发现的新技巧、新方法进行论述,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参与到课堂中。同时,也可以走出教室,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4)美术课堂教学的拓展。中职学校的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足,课外活动也比较丰富,因此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堂,如组织学生美术比赛、学生美术作品展示等各种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增长自己的见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从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学习兴趣渐增,形成良好的循环。在对学生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关注和欣赏美的事物。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大学;多媒体应用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118-03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job, complete with seamless enterprise specialized courses, teaching mode of the original course it is no longer applicable.Therefore, the need and business experts together to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s reform,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adjust the teaching focus,to case law and project-driven method as a means of teaching, create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regulat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complete University of Applied type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University of Applied type; Multimedia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odel
1 引言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施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要求从过去的能学会做,变成现在的会学能做,即既能熟悉软件功能又能具有一定的艺术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的创意能力。而《多媒体应用技术》课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门课程具有实践性、工具性、直观性的特点,更是培养学生职业通用技能的课程。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方法急需改革,以完成与企业课程的无缝链接和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的需求。
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
2.1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知识点多且杂,实操性非常强,80%以上的教学内容是实践类、操作类的知识。目前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案例演示为辅,学生再凭记忆完成案例,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很好的跟住教师的讲授内容,案例如果复杂些时,很多学生就会出现跟又跟不住,听又听不懂,做也做不会,云山雾绕完全不明白,出现遇难就放弃,时间一长,进度被落下,学生就放弃了学习,能跟住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是百分百明白,这就出现了低技能低理论的情况,学生只能被动的完成案例,不但缺乏设计并完成综合类案例的能力,而且根本不能完成具有一定创造力、想象力的艺术设计作品,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岗位素质,完成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了。
2.2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都非常强,但对没有接触过图像图例软件的学生来说,课程的内容多且杂,基本知识和基本工具的应用方法具有多样性,要想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软件是十分困难的。
而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基本以模仿、演示教材中的案例为主,但这些案例脱离实际,没有实用价值。讲解这样的案例,只能使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但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艺术设计能力以及美感等综合素质是十分缺乏的。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不能设计出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作品,学生对教材上的示例,只会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拓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就更不要说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了,不符合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要求。
2.3考核方式的存在的问题
2.3.1 考核方式的滞后
应用型大学要求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企业要求学校培养的是高技能高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但现在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以机械式记忆式考核方式,学生为应付考试,考前突击背重点、考点及考试范围,考后全忘记。完全体现不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但是,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又十分重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现有的考核方式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1]。
2.3.2 考核内容的滞后
机械式记忆式考核方式,主要考核的内容是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基本操作等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实践能力的考核极其少或者基本没有。但在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的大学,在课程考核方面,要求考核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即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项目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和内容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考试方式,这既不能让专业基础课程完成与企业的专业课程的无缝链接,更不能完成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要求。
因此,对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十分紧迫。
3 教学模式改革的设计与实施
3.1教学内容的改革
3.1.1 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为导向,完成学校教学和企业教学的无缝连接,这就要求学校要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课程,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以满足技术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为要求,适用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目的[2],通过整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以完成对学生的在项目设计上的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与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意策划与实施能力,以便能更好地融入企业教学模式,完成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以讲解图形图像软件为主,软件功能强大、易学易用,但是想学精学透就需要大量的练习与实践。为了能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本软件,对于教材内容的整合势在必行。在教学中,应根据软件内部基本工具的划分以及应用技巧,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教学模块,如选取工具模块、绘图工具模块、图像调整模块、通道模块等模块,这样即加强了每个模块内部的联系,又减少了模块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对整个软件有个清晰、明确的认知。
在设计教学内容模块时,对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大纲进行优化整合,将知识点进行调整、分割,形成平均长度为10-15分钟的理论教学内容模块,并通过录屏软件将教学内容形成视频文件,完成课程的MOOC教学,这样既符合人脑注意力集中规律,减少学生课堂教学时走神的现象,而且也可以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如以Photoshop中选区工具为例,将知识点整合、分割为如图1所示的3个模块案例进行讲解和使用。
3.1.2 基于MOOC平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MOOC平台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与MOOC的有机融合[3],本课程的上课方式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手段,这就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引入“软件功能解析课堂案例课堂练习课后习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通过MOOC教程完成基本理论教学,使学生深入学习软件功能和制作特色;通过课堂案例演练,学生能快速熟悉并掌握基本操作和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习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在开课前,对学生进行能力水平测试,在按测试结果分配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高低搭配各层次都有。安排学生在每堂课程前,观看MOOC的教学视频学习理论知识。将整个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在课堂教学的前段进行理论教学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方法,学生和老师的角色互换,按小组进行理论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老师负责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分享对知识的认知与讨论。在课堂教学的中段部分,即进行课堂案例操作部分。按小组完成教学案例的演练,鼓励组内进行问题的探讨与交流,教师完成难点问题的答疑与演示;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讲解案例中的共性问题,然后布置课堂练习,记录为平时成绩,最后完成课程练习的评价与评分。
采用基于MOOC平台的教学模式,可以引领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任务引领,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使让学生在做中学,手、脑、口并用,循序渐进地掌握技能,从而使学生善学、乐学、会学,最终做到学会知识并融会贯通,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3.2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
3.2.1 教学手段的改革
根据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显然传统的教学手段很不适用。对本门课的教学手段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本门课程采用上课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设计项目为导向,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
本课程现全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为了能更好地使用MOOC教学法,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方法。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方式。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真正做到教、学、做的统一。
3.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案例教学中,精心选取企业项目中的有趣、实用、经典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想学、渴学的心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在设计课堂案例时,应蕴含课内所包含的理论内容,力求通过课堂案例的演练,使学生快速掌握理论知识,完成设计思路的构建;再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习题的实践,拓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完成培养岗位技能的基本要求。
在项目驱动法教学中,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教师变身为客户,提出项目设计要求以及提供设计素材;学生按小组组成设计团队,按照客户(教师)的要求,并与和客户(教师)沟通,给出设计方案并完成。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有效融合。最终,评价是采用学生+教师评审组的方式,收集学生的作品,学生在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时候可以针对其作品的智慧、创意、视觉冲击等进行品评。也可以在“你说我说”中发表自己的建议。学生在集体评价的比较中总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拓展知识内容,从而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3.3《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评价体系的改革
3.3.1 考核方式和内容的改革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为完成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结合课程的特点,在企业专业的帮助下,重新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梳理,形成了独特的成绩考核机制,将岗位综合技能考核与个人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将平时学习情况与团队中个人表现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将《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将现有的机械式记忆式的考核改为过程式综合式的成绩评定方法,即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1]。按照其组成的内在联系成绩评定分布比例如表1所示。
课程的考核方式的改革,既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学习情况,又体现了学生的素质能力、实践能力,还展现学生的岗位技能,还为学生提供了求职时的作品。过程性的考核对教师的教学具有参考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平时表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节奏;综合性考核则是对整个教学内容的总结性、验证性考核,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3.3.2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改进
未来更好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课程结束时,需要及时反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评价。评价可从学生评价、后续课程教师评价、专业评价、企业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这种方式能及时采集各方面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构成教学过程的闭环调节系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能力。
学生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每月都会进行教学效果的评测,这样既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又可以总结经验,促进下一阶段的教学。而企业评价则是通过与企业的专家进行协商,及时了解行业流行,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调整。后续课程教师的评价与专业评价通过座谈的方式完成,通过学生的学习结果,提出整改意见,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
4 结束语
多媒体应用技术这门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平面设计制作能力,为后续课程如3ds max、角色与场景设计等企业课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由此可见,本门课程是属于职业岗位通用技能学习领域。对于课程的改革尤其迫切,改革重点在于,如何深入校企合作,尤其是学校的专业基础课如何为企业的专业课程做支撑,这就需求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既要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完成对企业所需要的岗位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倩,王艳玲.基于校企合作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18-119.
[2]赵林林,尹玉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数控专业课程开发[J].现代企业教育,2010(5):46-47.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专业技能;文化味
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美术教学以其独有的特点,不断发挥其以美育人的作用。在许多专家和教师的实践指导下,小学美术教学从课程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随着课改的逐渐推进,随着广大教师的大胆思考与实践,我们也逐渐发现了小学美术课堂的一些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比较极端的有着愈演愈烈之势的观念和做法。比如,小学美术教学必须展示教师高超的专业技能,小学美术教学一定要进行文化渗透,过多使用媒体设备或根本不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等。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只有进行冷静的思考,才能发现小学美术教学的问题,探寻小学美术教学的本真和本质,从而形成真正有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展示教师高超的专业技能吗
在当下许多小学美术公开课或观摩课中,我们经常见到在写生教学中,教师对着画板,“认真投入”地对静物进行细致的写生,在标志设计中,教师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深度的设计理念和作
品,在欣赏教学中,教师从文化价值、历史背景、人物风格特点等多方面全方位地介绍作品。于是乎,我们为教师高超的技艺和学识而赞叹,并且开始呼吁:小学美术教师就要有高超的美术专业技能知识。紧接着,就出现了教师课前把要板书的字写得五彩缤纷,把要板画的范图画得无比精美,把要设计制作的作品做得令人艳羡,因为这些都能体现出教师的美术专业技能。课堂上教师就把这些提前准备的“作品”展示出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俨然变成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展示课。我们还发现,在一些国家、省、市级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技能基本功比赛中,专业技能比赛的分值至少占到七成。这说明一种导向: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必须高,其他的基本功素养都是次要的。
我们不禁要思考:教师高超的专业技能知识决定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专业知识水平、课堂组织能力、研究把握教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研究学生水平、板书板画水平等都能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仅仅依靠高超的专业技能,而其他教学能力素养水平一般甚至较差,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不好。我们在实践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个教师的专业技能很出色,可是对教材把握不准确,对学生特点理解不深入,板书板画效果不好,或者口语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等,这些往往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起着决定性影响。
有专家指出“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明显关
系。教师的教学水平才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高,缺乏有利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缺少对学生特点的观察和把握,缺乏对教材的理解和研究,缺少活泼生动、和谐有效的师生沟通和课堂氛围营造,是无法让学生有较好的学习效果的,甚至会出现更差的效果。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具备美术教学的基本功和素养。专业技能只是美术教师素养的一部分,不能作为衡量美术教师的能力水平的唯一标准,而除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素养更能体现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小学美术教学不同于大学院校里的美术专业学习,如果把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小学美术教师的标准,未免有失
偏颇。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浓浓的文化味吗
在最近许多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每一节课都要介绍一些名家名作、民间美术、各种文化遗产或其他学科文化等,似乎不扯点相关的文化,这节课就不是美术课了。为什么小学美术教师会有这种观点?原因在于没有准确理解最新的课程标准和简单的模仿抄袭。很长一段时间,旧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的性质,即“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过分渲染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性质,过分强调美术与文化生活的联系和作用,于是,得出结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必须有文化渗透。过分强调美术的人文性,就会弱化美术作为视觉艺术的本质。于是,2011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对美术课程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义。我们不难发现,美术课程的定义中去掉了人文性,取而代之的是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这是对美术课程本质的认识。美术通过视觉形象来传达人的思想、情感、态度和审美追求,我们更应该强调视觉性而不是人文性。人文性不是美术课程所独有的,并不是根本本质,唯独视觉性是无法取代的,是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视觉性是美术的本质;实践性也可以理解为表现性,是艺术的本质;人文性是社会科学的本质;而愉悦性才是少年儿童与艺术亲密接触所必须追求的。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是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不同的课程内容,其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包含较多的文化内涵,有的则要突出趣味和创新。不管什么美术课,都不应该把人文性作为主要的内容来讲授。比如,《窗外的景色》一课,不用详细介绍窗户的历史风格和地域文化区别,只要简单介绍不同风格造型的窗户特点即可;《我也是艺术大师》一课,不用过多介绍画家的生平风格特点,只要引导学生发现画家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就行了;《古朴精美的华表》一课,不用深入介绍华表的发展历史和作用以及所代表的意义,因为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华表各组成部分所隐含的含义,只需让学生明白华表是一种精神信仰和追求的体现,能代表人们许多美好的追求即可,
然后引领学生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华表”。还有《五味瓶》《黑与白》《感受声音》等各种造型表现领域和设计应用领域的课,更应该弱化人文性,突出强调愉悦性、视觉性和实践性。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美术课程的四种性质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过分地强调某一种性质,势必会弱化另外三种性质,这是不科学的。视觉性必须贯穿始终、人文性适当体现、实践性必不可少、愉悦性牢牢抓住,而且面对不同类型的美术课程内容,其比重还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是每一节课都一味地追求浓浓的文
化味。
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可以离开多媒体设备吗
当下,多媒体设备已经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教学之中,甚至已经成为衡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能力也成为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多媒体设备进入学校的发展过程是:一开始时,令师生羡慕,因为太先进了;慢慢地,被老师广泛运用,因为太方便了;现在,开始出现了争论,因为太依赖了,于是,出现了回归“原始课堂”的呼声。过多依赖多媒体设备或排斥使用多媒体设备都是极端的错误观念。
多媒体设备作为一种工具进入学校,成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它是科技发展的产物。而科学发展的最高追求,就是改变生活,利于生活。多媒体设备受教师欢迎,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有其必然性的。因为它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观察、感知、理解、思索、想象等。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先进、更方便的多媒体设备,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有了这么先进的工具,教师不去使用,而去追求“一根粉笔写人生”的原始教学状态,不正是一种排斥现代文明、阻碍文明发展的表现吗?究其原因仅仅在于,因为教师经常使用和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会使教师的备课教学能力水平降低,形成一种依赖。我们不禁要联想,如果一个人会开车,而且经常开车,我们绝对不会怀疑这个人会失去行走的能力,可是为什么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设备,我们就要怀疑老师会失去备课和教学的能力呢?实践恰恰相反,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设备,必须经过认真的备课和思考制作,才能帮助其实施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水平和能力。
现实中,我们确实也发现,有些老师没了多媒体设备就无法继续上课,或者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把本可以不用多媒体的内容依赖多媒体来呈现,使多媒体设备成为一种花花架子,也确实让许多听课者哭笑不得。这种现象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尤为明显。课文中明明就有的一句话,一定要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一道例题书上本来就有,非要搞到多媒体上等等。这是没有合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或者是教师没有认真备课,养成一种依赖多媒体的惰性导致的。当我们看清问题的根源之后,就不难发现,不是多媒体设备有问题,而是使用多媒体的人出现了问题。
美术是视觉艺术,是通过视觉形象来传递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的。试想在没有多媒体设备的年代,美术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全班五十几个人看着画范图的老师背影,不知道教师在画什么;睁大眼睛仔细欣赏教师带来的只有豆腐块大小的梵・高作品,怎么都看不见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制作一张小小的藏书票,任凭教师如何仔细示范刻版,学生都看不见,更听不懂;列举家乡的桥和塔,只能靠语言来描述它的样子,最终还是不知道它的模样。这样的美术课堂教学,难道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吗?在现实中,甚至出现了把学校即将淘汰的或者比较差的设备配备在美术教室中,导致学生看到的色彩,已经不是原来作品中色彩的样貌,有的色彩甚至是相反的。有的图像模糊不清,更别提有多少视觉冲击力。美术课堂教学最需要一流的多媒体设备。
排斥多媒体设备,倡导“原始课堂”,是违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的。美术课程有其特殊性,离不开视觉冲击。而过多依赖多媒体设备,把多媒体设备当作小学美术教学的万能工具,
也是不可取的。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巧妙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设备,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徐霞.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教学月刊:小学,2012(1-2).
当代美术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
传统的课程结构绝大部分是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目标而忽略了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吸取传统课程优点的基础上,今后的课程结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美术的知识结构,也应重视非知识结构,如情态性的结构、身体技巧性的结构,从知识的领域(知识和智慧)和情感的领域(美术价值观、审美观)结合等方面提出合理的美术课程结构的标准。
(二)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
一方面,充实现代科学文明的成果,扩大美术作为视觉领域的内容,绘画、工艺和欣赏相互渗透,日趋整合,单纯的绘画概念正在消解,电脑绘画、工业设计等内容已经或正在编人课程内。一方面,日愈注重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教材的乡土性和地域特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当代气息,又有浓郁的民族性,美术课程整体内容日趋综合化。
(三)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教育部在2004年提出对高中美术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并在山东、海南、广东、宁夏等四个省区首先进行了改革实验,经过三年的实验证明,美术课程的改革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是正确并行之有效的。实验取得了成功,这鼓舞我们把高中美术课程的改革在全国高中学校推进,从2007年到现在,全国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也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在这六年当中,我们借鉴了许多实验省区的经验,少走了许多弯路,在落实实验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这次教育改革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美术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方面给出了全新的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彻底打破。如何把全新的美术课程按照改革的要求落实下去,这无疑给我们各个层面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多难题,尤其是广大的一线美术教师在教学当中更是遇到了种种困惑和问题,亟需解决。
鉴于此,作为对一线美术教师的培训者,我们在参加国家教育部的美术课程改革培训后,走进了本地区的高中美术课堂,直接面对一线美术教师,并且和师生一起交流,把改革当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逐一进行解决,力争把本次美术教育改革落在实处,不流于形式。
二、调研内容
1. 教师自然状况方面:是否是美术专业院校毕业?是否参加过各级美术课程改革培训?此方面内容主要是想调查一线美术教师是否专业美术教师出身,是否对美术的新课程改革有所了解和把握。
2. 各级高中学校美术课程设置方面:学时、模块的开设、教学评价体系是否完善。此方面内容主要是想调查目前应试教育下的高中学校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
3. 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心得体会。此方面内容主要是想调查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一些基本方面的把握是否存在问题。
4.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此方面内容主要是针对教师在改革之后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的指导。
三、调研对象和方法
(一)调研对象
从2010年4月开始,我们展开了此次调研活动。在4月、5月和6月这三个月份当中,我们主要调研了长春市内省级首批认证的20所重点高中的一线美术教师,其中东北师大附中、市二实验中学、省二实验中学、市实验中学、市十一高中等9所学校是我们调研的重点学校。
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我们主要调研了长春地区所辖的15个县(市)、区所包括的近30余所普通高中的一线美术教师。农安县实验中学、农安县三盛玉高中、九台市第一中学、榆树市第三中学、榆树市新立高中、德惠市实验中学等学校是我们重点考察的学校。
(二)调研方法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三种调研方法:(1)深入课堂调研法,(2)座谈法,(3)调查问卷法。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调研结论
1. 教师的自然状况方面:95%以上的美术教师是各大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只有5%的美术教师没有经过专业院校的学习,其中这部分教师都具有书法、劳技等方面特长,基本上能够胜任教学。
2. 参加课程改革培训方面:长春市内的一线美术教师95%都参加过国家、省、市等各个级别的培训活动,但对市(县)级的普通高中一线美术教师的了解中发现,他们只有65%的教师参加过省、市、地区级培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级别的培训活动。
3. 各级高中学校美术课程设置方面:长春市内的高中学校基本能保证36学时的课程安排,在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完成。有的学校在高一和高二年段和音乐课程一起交替排课。而在县(市)级的普通高中学校基本上能保证18学时的教学安排,即只在高中开设半个学期的课程。
4. 在模块的开设方面: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只有三所学校开设了二个模块,而其他学校除了开设美术鉴赏模块外,没有开设其它任何模块。
在教学评价体系方面也只有少数几所学校执行,一般是采用表现性评定的方法进行评定,而有档案袋评定的少之又少。
5. 对教师把握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一些基本概念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如,“为什么美术学科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高中美术课程如何体现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是否要求每个学校在短期内都开设全部5个系列、9个模块的课程?”“是否可以根据教材合理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怎样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有效地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创设新的,并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如何设计教学活动”等问题普遍存在。
6.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当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教师对美术课程的改革是非常认可的,但是他们在“如何有效地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一个人胜任多个模块感觉力不从心”、“如何让学校领导重视美术学科”、“如何在学习中,符合高中生的美术学习特点?”等一系列问题上有很大的困惑。一线美术教师普遍希望我们能举办多种形式培训,针对教师在课改之后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专业知识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的指导。
(二)调研分析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通过问卷显示,参加美术新课程理念培训的占85% ,参加过美术专业课技能培训的高达占88%,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认真、透彻、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只占23%,教师研发新课程的只占10%。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后教师培训中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显示,我们发现课改后的美术学科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美术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尚待提高。在教师队伍方面,虽然绝大多数美术教师毕业于专业美术师范院校,但目前来讲,专业的美术师范院校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它过于强调美术本身技法的训练,而且专业分科过细,学生只擅长或国画,或油画,或版画等单一绘画科目,并体现出一种明显的绘画取向,学生对书法、篆刻、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等其它艺术门类掌握相对空白。这些课程设置是对学生艺术发展上的培养,而非面对学生未来的高中美术教学工作。这就导致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师不能在相对多的专业方向上有较高程度的发展,因此也就在开设多种课程时显得底气不足。
大多数高中美术教师在美术理论、教学理论等理念知识方面掌握相对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这就导致在教学中不能把握美术具有“人文学科”特点的渗透,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出现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人文学科”课程性质的研究和探索。
培训工作仍有漏洞和不足,有的教师根本就没有见过课程标准,无法进一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影响了具体教学工作。
2. 受高考指挥棒影响,使许多的学校对美术学科重视不够。由于美术学科不属高考范畴,所以从学校到学生,到家长都对美术学科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因此有的美术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情况。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道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
3 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认识不足。由于美术学科不参加高考,所以社会的不重视也导致美术教师对本学科的忽视,放弃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不参加课改后的学科培训,对课改的方方面面认识不足,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最终导致课程评价的诚信度不高。在学期末的综合测评中,有些教师对标准掌握得不够完整,有的教师没有采用学分制,有的教师在评价中随意性较大,对学生综合素质、审美素养的评价处于不正常状态。
另外,我们的一部分美术教师在从事美术教育时过分强调美术技法的教育,使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必须具备绘画的天赋,而忽视了审美教育。由此而来,人们对美术教育形成不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这样一来,这就形成了高中美术教学的一些问题。
五、建议及培训方式
(一)建议
1. 建议针对教师教育理论、自身素质方面进行培训。目的是把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并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增加师生亲和力。把握相关领域动态。如,现代教育理论新成果、现代教育理论杂志、现代教育理论网谈、现代教育理论微博等。
2. 建议针对教师了解课改后相关课程变化方面进行培训。目的是了解课改新理念,落实教学,与时俱进。掌握课改相关理论观点。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和评价观、新课程的理念与实施、美术新课程与其它学科新课改的关系、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研修。
3. 建议针对教师为适应模块教学所补充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培训。目的是拓展专业视野,提高教学科研能力,适应不同模块的教学。如,动漫设计与欣赏、电脑设计软件的应用(CORELDRAW、PHOTOSHOP、3DS MAX 、ILLUSTRATOR)、中国画教育与研究等。
4. 建议针对教师课改后把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学习与实施进行培训。目的是把课改的理念通过自身的有效教学深入课堂,完成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美术教师的培训方式
1. 聘请社会上既具有美术专业水平,又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家给教师进行培训。例如,某校有学生选择了“雕塑模块”的学习内容,但学校的美术教师却没有学过雕塑,无法开设此课程。那么,经过专家的培训之后就可以完成本模块的教学任务。
2. 开发利用信息化资源。建立教师信息交流网站,使各校之间根据不学习模块的师资需求,互通有无,共享美术教师资源。美术教师又可以经常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成果,并通过网络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国内外美术教师、美术教育研究者和艺术家们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3. 观摩名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同行介绍经验。
4. 集中面授和网络教学相结合。课程设置要满足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能真正为一线教师教学服务。
(一)乡土美术的性质
美术作为艺术类型之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乡土美术是在地域性族群中传承了悠久历史的美术文化现象或者是实物载体,更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集体活动的产物,因其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意义。主要的乡土美术实物载体包括保留和蕴藏完好的族群绘画、工艺、建筑、雕塑、面塑、面具、剪纸、刺绣印染、木版画以及皮影等。受地域性和种群差异影响,乡土美术特点呈现出明显的零散性。
(二)乡土美术的发展
乡土美术一词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年代初。易英认为,乡土美术的真正起点应以 1980 年陈丹青《西藏组画》和罗中立《父亲》的展出为标志,是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潮和现象,与其他艺术及文化形式参与了中国社会的文艺变迁和变革。作为思潮的乡土美术与都市美术相对应产生。虽然乡土美术的概念出现时间并不长,但它作为广大劳动群众集体创造活动的产物,是具有本土特征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
随着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将美术学科从技能学科提升到具有人文性质的独立学科,拓展了美术学科的内容和范畴,为美术适应现代化教育增添新元素,必然要求知识积累的多样化,而知识积累的多样化主要是通过美术学科结构合理化来体现的。乡土美术作为具有典型人文学科特征的美术内容,是构建美术文化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首先,民间美术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艺术来源于民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格言,艺术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的发展基础是漫长的社会生活变迁,根植于中国深远历史民俗文化变迁中,原生艺术和社会生活的一体化,创造出使用价值和审美功能并存的现代美术形式。
美术教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联系。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各不相同,乡土美术在不断被重构中,也有了与 20 世纪 80 年代全然不同的文化含义。总之,乡土美术的发展是顺应现代美术的发展,对于美术作品的创作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纸笔工具。
二、乡土美术教育的兴起
生活即教育。丰富多样的生活为各项教育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美术教育形式自此开始有了与传统师徒传授制不同的学校美术教育。自我国美术教育产生以来,美术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和要求都是由中央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定的。也就是说,学校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大纲都是按照统一的美术教育标准制定的。乡土美术教育最早在美术教育中的形态是手工,就是手工艺、民间工艺,也是美术教育课程中的第一个乡土美术内容。自此以后,地方学校就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地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乡土美术文化资源也逐渐成为现代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乡土美术教育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也让学生对中华民族具有一定的认同感,让学生自觉产生对中华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加强我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抢救;通过乡土美术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也能让乡土美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乡土美术走出乡村、进入市场后,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能促进乡土美术教育的发展,也能提高乡土美术创作者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乡土美术教育的兴起,是乡土文化发展的开始。
三、乡土美术课程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美术课程作为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合适的素材,在原有美术教育基础上,其教育价值逐渐得以凸显,挖掘更多的教育资源,丰富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任务。乡土美术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将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入到美术教育中,对丰富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为学生美术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成就现代美术教育的一道风景线。
乡土美术课程出现在现代美术教学中,除了丰富现代美术教学之外,还为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源。从客观的现象来看,无论是学习美术还是学术性的知识,学生对西方的、现代的、新潮的东西学习速度比较快,需要的时间也比较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非常的浓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要重新回归与传统文化中。尤其对于美术艺术而言,更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比如中国画、油画、版画以及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等,都需要充分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越是深入民族的文化,越能在国际中体现其价值。而乡土美术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乡土美术课程出现在现代美术教育中,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参考价值。
(一)乡土美术课程可以丰富地方院校美术教学资源
乡土美术包括的内容丰富多彩,将乡土美术引入到现代美术教育中,可以有效地改善地方院校美术教育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原有的教学方式,让传统美术教学变得精彩纷呈。举例而言,将皮影、剪纸以及雕刻等乡土美术艺术代入到美术教学课堂中,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美术课堂中以绘画为中心的美术教学内容,打破固有的美术课程标准,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现代美术,增加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使得美术教学氛围变得浓厚,培养学生美的感悟力和创造力。或者在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里,教师带队让学生以写生的方式去感受少数民族的生活,亲身体验乡土美术文化,感悟独有的民族艺术内涵,增加学生学习现代美术的乐趣,为地方院校普及素质教育创造有利条件,也能有力地推动地方乡土美术教育发展。
(二)乡土美术课程是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艾纳斯说: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和教育的总目的相一致,而且具有着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美术教育是美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鉴赏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性人才。也就是说,现代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需要综合化和多样化,将乡土美术融入到现代美术教育中,让浓厚乡土气息和鲜明地域特色的乡土美术促进美术学科的发展,并源源不断地发展出更具有特色的美术教育教学内容。乡土美术课程是现代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课程内容有所差异的是乡土美术所选取的素材都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元素,而这些常见的生活元素也都体现了当地独有的人文精神和地域特点,可以通过这些原色传播现代美术思想,让原有的美术技能技巧更得以精进。通过乡土美术课程的学习,对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艺术也有着重要意义。
(三) 乡土美术课程有利于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审美观念
美术课程是发展的课程,是在实践中不断捕捉灵感与创作激情的艺术课程,融合社会和自然环境特色为一体的。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正视精神文化形成,并持续从群体劳动中源源不断地改进精神文化,不断地创新,让乡土美术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例如,著名的绘画大师毕加索正是受到非洲当地黑人的原始艺术的启发,才成功创立了立体派绘画。通过此例,可以明显看出民间劳作对美术内容发展的影响,美术理念的创新发展与民间艺术密不可分。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加入乡土美术课程,有助于学生突破美术思维局限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打破传统美术束缚,以变形、夸张的形式塑造更多的美术形象,创造出新时期美术之美,多个角度展现现代美术的魅力。对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并通过多种多样的美术之美的展示表达情感,在作品中蕴含情感,借作品传递情感,让美术成为展现其情感的重要方法。
(四)乡土美术课程是顺应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美术教学相对来说,启发性与灵活性比较强,乡土美术课程正是符合这一教育标准,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现代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美术教育还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艺术的责任,对学生进行乡土美术知识教育,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等典型表现添加进教材中,是顺应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乡土美术经过历史积淀,门类和内涵已经十分丰富。按照其艺术形式和艺术特点进行乡土美术课程分类,可以让学生在课程领域中,亲身体验到乡土美术内涵,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底蕴,让每个美术专业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更深更广。再加上现代美术教育要求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和综合化,乡土美术课程正是符合这一教育标准,将乡土美术课程加入到美术教育中,有利于美术改革重点的推广和普及,让美术课程设置达到美术教育的目标,顺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五) 乡土美术课程可以充实现代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资源
课程标准提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一理念,学校美术教育是一种设计人类生活各个层次面的综合性学科,乡土美术课程体现了极强的人文学科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宗教情感和哲学思考,因此将其作为美术学科课程设置,是适应学校美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在经济信息时代下,重拾乡土文化,与素质教育相适应,在乡土美术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生活,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气息和特色文化,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推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进步。
四、针对乡土美术课程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选用合适的乡土美术教材
乡土美术课程是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实践课程中,要应用相应的教材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选用的乡土美术教材上要多加注意。最好选择能够为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教材,其中,不仅要体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还要体现地方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所选教材必须适应时代需求、适合本土需要以及适合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关于教材的内容,在选择时至少要包括:当地书画名家、民间工艺大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乡土艺术作品(剪纸、农民画、启东版画等);综合类艺术作品欣赏(民居、园林、书法篆刻、摄影等)。另外,所选的教材中,其编排以单元式、单课式和单元、单课组合式为主,这样教学活动才能更加灵活地进行。此外,所选教材内容应该涉及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宗教、经济等多方面,以此有利于从情感、价值观、审美观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二)灵活选用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
乡土美术课程属于美术学科,但同时它需要与其他学科结合、与社会现实结合,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体验、理解乡土美术。教师在讲授乡土美术课中要开拓思路,利用乡土自然资源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活动。同时,注重设计教学方案,以主题单元教学的方式或整合内容,让学生一步一步、稳步扎实地学习乡土文化和美术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互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纠正教学中的错误。
[论文摘要]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
教育的人文主义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在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人文主义教育观对我们现行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人文主义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注重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它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使学生的不良情感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因此,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提高,性情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可以说,美术已经成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它没有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能更好地贯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和作用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997年5月,北京大学隆重宣布成立艺术学系,并明确表示:希望通过在全校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与理解力,用艺术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开阔的胸怀和眼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健全的人格,成为21世纪合格的人才。我们知道,当下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素描、绘画、版画、雕塑课程及欣赏课,它有了更宽泛的内容。在欧美很多国家,开始用视觉艺术教育来代替美术教育,它超越了传统的“纯艺术”范畴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对象不是针对那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少数学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倡导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强调通过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和交流的独特形式过程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修养。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在强调美术学科结构特点的同时,始终贯穿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容标准是根据学生达成目标来制定的,注重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时的感性体验,发展美术创造的基本能力。中国现行的美术教学也开始以强调美术学科体系转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成为对现行教育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美术
美术课程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虽然美术课程不是学生的主修课程,但是其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美术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优雅的气质和良好的素质,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美术课程的教学重点并不在于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在于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与教育,所以,情感教育是适用于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以来,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被大多数教师理解并接受,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
课堂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学习环境复杂,那么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课堂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融洽的课堂氛围,能给学生轻松感,帮助学生产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让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谐的课堂氛围还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给教师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学生,学生也会更加主动地来询问教师,促进教学的成功。
二、学会赞美学生
小学生虽然发育尚不成熟,但在交际方面具有强烈的敏感性,情感很丰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小学生都能产生强烈的心理影响。教师的严厉批评、不耐烦的教导,都能让小学生感受到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便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相反,教师的鼓励与赞美,能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爱意,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喜爱,树立起对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美。
参考文献:
一、利用地域特点中独特的乡土资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目前,我省农村广泛的实施新农村建设,各个乡镇的建筑针对不同的地域和民族特点来进行改建,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让学生欣赏各个乡镇的建筑特色和丰富的民族特征,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内在体验,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二、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引发学生想象力
如学生,每天都见到的树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材料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行想象。如一片银杏叶,教师通过投影放大叶子,让学生更清楚地看清它的形状,然后进行想象。同时,教师可适当变换叶的位置和数量:叶柄朝下,像亭子、蘑菇、伞……叶柄朝上,像船、扫帚、裙子……两片叶子左右相交像蝴蝶,上下相交像松树等等。当然想象不是随意唤醒,它受到学生自身水平,实践经验和社会活动条件的制约,因而有的想象尽管丰富、有趣,但教师还要注意引导,使之更加合理、可行。
三、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