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的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高中体育教师要心怀使命感,从育人角度和服务社会层面精心布局体育教学,让学生深谙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基础知识理论,在头脑中进一步夯实体育健身理念,形成始终如一的体育运动习惯,更要科学谋划体育教学设计,将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整合浓缩成万千晶体,镶嵌在体育教学肌体中,成为育人的血脉流通穴位。体育教学与其它科目教学一样,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利器。
关键词 高中体育 美育 品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学科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日趋紧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体育作为学校学科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面对新形势,也做出了一些相应调整。高中体育教师要心怀使命感,从育人角度和服务社会层面精心布局体育教学,让学生深谙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基础知识理论,在头脑中进一步夯实体育健身理念,形成始终如一的体育运动习惯,更要科学谋划体育教学设计,将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整合浓缩成万千晶体,镶嵌在体育教学肌体中,成为育人的血脉流通穴位。体育教学与其它科目教学一样,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利器。
一、体育中闪动着道德品质教育的荧光
体育是一项侧重于肢体运动的教育。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能强化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团队合作性,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起着捋顺和扶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于一些项目,往往要求学生超越自我、释放潜力,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品质。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做出评价或原则性约束,突出教师的思想导向性,其效果要比其它学科的口头说教效果更好。体育教学不仅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有益,还能锤炼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从国家层面,在制定学校体育大纲时,都特别强调体育的道德品质教育。
体育是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提升对学生优良品质和作风的塑造,使学生成为具备一定心理承受能力与创造发展能力的新时代风范的青少年。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其固有的品质和思想会毫无保留的表现,而比赛规则、判罚准则及道德精神文明规范就是有效的教育手段。而对学生道德品质进行优化的过程是在活泼生动的氛围中进行的,所以给学生造成的压力是微不足道的,学生不知不觉中在遵规守纪、礼貌待人、顾全大局等方面得到匡正,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跃升到一定标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持续增强,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背景相契合,对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战术拉动作用。
二、体育中包含着终身体育的思想“什锦”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小康社会的逐步建成,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慢慢变淡,对精神生活和健康养生的关注不断增强,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需要,人们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结构应作拓展式外延,体育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时间,要将体育实践蔓延到课余时间的各个角落,形成学生生活、学习体系的全覆盖,让学生时时有锻炼意识,处处有锻炼激情,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一生受益的意识。高中体育的教学任务,不仅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的实用能力,还重视学生其它附着能力的锻炼,如队列指挥、体育活动组织领导、体育竞赛裁判以及运动损伤处置等多种能力。
三、体育中渗透着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形成和提升学生审美水准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高中体育教师要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结合美育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放眼世界,很多国家的学校体育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糅合了美育的元素,并长期将美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一以贯之。芬兰教育部门就曾提出“体育要为美育提供彰显美、塑造美的机会”;新西兰对学校体育中的美育则这样描述“引导、帮助学生优美的运动”,虽然较为隐晦,但也暗含美育的内容;而前苏联要求学校体育要举止端庄、形态正确优美,强调美学在身体运动中的重要性。
美育在人的整体发展中不可或缺,是辅助个体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依据方针政策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美育是重要的一个节点。美育与体育的相互融合,在体育教学中以交叉重叠形式进行。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人体的曲线美、健康美、肤色美构成身体之美的基本框架,跃动美、韵律美、柔韧美、力量美形成其运动美的主要构件,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淳朴美、机智美搭建起其行为美的“广厦”。
在学校体育中进行美育元素的渗透,达成体育和美育的浑然一体,必须依靠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和美育理念的准确把握,在体育教学设计中巧妙布局各个环节、科学谋划多个角度,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将美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此外,体育教师在个人美学素养提升中,应自我加压,主动寻求各种机会培养自己对现实的美感,提升自身判断、评价美的能力,在科学的意义上领会美,丰富自己的审美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站在美学的制高点上,对学生进行高尚健康的美育,培育学生美的情感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人生。
总之,体育作为学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高中体育教师在日常施教中,应以体育特有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规律、教育效果,为学生塑造现代体育观和现代养生观,使学生以健康的体魄牵引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发展自己开辟更广阔更诱人的青草地。
参考文献:
教授―― 1.(动词)对学生讲解说明教材的内容。2.(名词)高等学校中职别最高的,本文中的教授是作动词用。体育课的教授具有其特殊性,它的教授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学生讲解说明教材的内容,而是老师讲解、示范和学生的练习相结合的统一体。是集理论与技术运动于一身的一门学科。体育教师对体育的教学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的质量,也就是教师对体育课教授功能的改进,我认为教师对体育课的教授功能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如何上好体育课”。下面就如何上好体育课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知识面
良好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必备的先决条件,而体育授课是和学生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学,教师还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
1.1要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对学生上好体育课起主导作用。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落实,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加强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这是对当代人的最基本要求,更是当代人一项最基本的任务。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层次,才可称得上是“真材实料”。
1.2努力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21世纪时代精神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可以说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要求人才不仅具有一般继承性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求人才拥有能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创新知识和能力。首先,我们要牢牢确立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坚持多问几个为什么,坚持运用逆向思维,坚持寻找多途径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人云亦云凡事步人后尘。其次,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进行,就是实践创新。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有新的发现。
最后,思维创新;我们每天在学习和活动之外,还应该多安排一些时间来思考,思考已经发生的、正发生的和可能要发生的一切,那么,就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产生灵感的火花,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1.3提高自身的修养。
提高自身的修养应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积极参加提高修养的活动和学习,如阅读口才艺术、文学鉴赏、旅游、地理历史
等书籍,这都能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对提高自身的修养有莫大的帮助。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现在的体育教育由简单的技能培养逐渐向全面发展体育素质培养方面转轨;由注如式教学向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面发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会学习。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自己这几年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述著如下:
2.1改变师生之间的现有关系,建立相互信任、尊敬、朋友式的合作关系。
体育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体育教学是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学,如果教师对学生冷漠,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对立,一味强调学生要服从教师,压迫式教学只能使学生的思维与热情一步步远离体育课堂,学生是不可能喜欢上体育课的。唯有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是值得尊重、值得信赖、值得亲近的人。另一方面,教师要全身的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和理解学生,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良好关系。
2.2怎样的组织教法才能使学生爱学体育
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对组织教法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教材怎么教学生才爱学。因为教材本身的魅力有大有小,教材的魅力越小,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法上大下功夫。例如,在短跑练习中可采用学生分组竞赛的形式来完成练习;中长跑中可采用不同距离让男女学生追逐练习,这样将枯燥的练习转化成竞赛和追逐,可大大提高学生上课兴趣。
2.3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归根结底在于使学生能否在课堂上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生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一些体育能力差的学生,主要不是要求他们要达到什么标准,或是超越什么人。而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只要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解决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问题,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
3、要宽容、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动又是无声的语言,体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是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学活动,在这种特殊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师长”变为“师友”,师长使师生产生远距离,师友则使师生变成朋友,要把“教导”变为“引导”,教导往往是灌输,引导则是用爱心引领和温暖学生的心。变“斥责”为“寄语”,斥责就是把学生当成对立面,而寄语则是用师爱和真诚去激励学生,学生也乐于接受。变“传授”为“启发”,传授是把学生当成容器,启发则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关心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因此,宽容和教育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善性,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若全体教师都能够像父母关爱自己的子女那样关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才能进一步尊敬老师,“爱”能消除隔阂,填平感情的鸿沟;关心爱护学生可以营造一座信赖的桥,帮我们建立诚恳和谐的师生关系。
4、结论:
体育教学是一个比较特殊复杂的教授过程,体育教授功能的具体实现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改进教学体制,改变人们对体育与升学率的观念,改变“放羊式”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要从教师个人着手,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正确的态度,对体育教学要从根本去认识,本着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职业道德精神对待自己的职业和学生,具体体现就是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的教授功能。
参考文献:
[1] 潘绍伟.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5:23―32
[2] 潘绍伟.快乐体育的优点与局限.学校体育,1997.1
[3] 包昌明.体育教学与快乐体育.学校体育,1987.1
[4] 砚 淑.日本学校体育的一种趋向――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1986.4
【关键词】体育教学 幽默 功能 运用
幽默是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或打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惯性系统而令人失笑、耐人寻味的谈话、写作或行为。作为教师,幽默造就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会给教学增添新的魅力。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长期以来忽视课堂气氛,教师缺乏幽默感,口气生硬,表情木讷,使体育课变得单调枯燥、压抑沉闷,严肃、认真有余,活泼、开放不足。本文主要对体育教学幽默的功能及其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进行论述,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幽默的作用,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提供参考。
1.体育教学幽默的概念与分类
体育教学幽默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巧妙的、诙谐的、出乎意料的语言动作与表情,以活跃课堂气氛,愉快、轻松、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教学方式和行为。
体育教学幽默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语言幽默和非语言幽默两种。语言幽默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用比喻、夸张、婉转、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或者运用笑话、故事、歇后语、打油诗、故事、快板等形式进行表达的教学幽默;非语言幽默是指教师利用手势、躯体、表情等非语言的表达方法来实现的幽默,又可分为动作幽默和表情幽默。如在课堂上,某一学生练习时,经过多次纠正仍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时教师夸张地模仿学生错误的动作,表现出滑稽的形态,让学生看到后哗然大笑,同时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错误动作的过程,这就是典型的非语言幽默中的动作幽默。
2.体育教学幽默的功能
2.1 调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的功能。
幽默能调节教学气氛,融洽师生关系。通常体育课教学中大多数表现严肃、紧张有余、生动、活泼不足,课堂气氛的节奏、韵律没有体现,过于死气沉沉。许多体育教师为了强调严格管理和组织纪律性,上课总是拉着严肃的脸,不敢采用幽默的方法鼓励学生,担心幽默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和失控。其实,严肃与幽默并不矛盾,只要把握分寸,把握火候,就会起到积极性作用。幽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幽默就像“催化剂”,能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幽默本身具有新异的刺激性、生动活泼性和便于接受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一些较难掌握的技术,有时会感到惧怕和厌倦。如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教学过程中,需用全掌击球的后下半部,但学生很难理解后下部位在哪里。教师可以把一个排球比喻一个西瓜,将西瓜一下分成四份,第三份就是击球部位,也就是“击中西瓜第三份”。这样学生对含有色彩的内容记忆得十分深刻,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消除畏惧心理的功能。
幽默有利于学生消除畏惧心理。马克•吐温说:“幽默是真理的轻松面。”的确,幽默不是“正面的说理”,而是“侧面的笑谈”,使人在哈哈一笑时,了解人生的哲理。幽默的笑声是“静态的慢跑”。因为幽默与笑声,往往可协助伤病者解除疼痛,有利于消除畏惧心理。在体育教学过程采用幽默的形象方法,能够消除学生对器械项目畏惧的心理。如不少学生害怕做双杠支撑后摆转体成分腿坐,担心腿碰杠伤害肌肤。如果事先用绷带将双杠缠绕包裹起来,学生见一付“伤病”的双杠,都会觉得很滑稽可笑。此时,教师故作怜悯说,以前双杠经常“欺侮”你们,使你们受皮肉之苦,现在好了,它也受伤了,不管怎么样,我们也要爱护它们。
2.3 纠正错误动作,迅速减轻疲惫的功能。
幽默能引起学生注意、记忆,有利于纠正错误动作。在形体课教学中,学生模仿动作练习存在许多典型的错误动作,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纠正,学生动作错误还是“顽固不改”。这时教师对学生说,现在我表演一个日本鬼子“探地雷”节目。学生看后,定会轰堂大笑。然后,教师马上分析造成动作错误的原因是脚步无力度,身体重心没跟脚步前进往前送,因而重心错后。这样可以在轻松幽默中纠正沉重的错误。体育课以体能训练为主,需要消耗一定体力,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有疲劳的苗头,就应抓住机会说一些与学业相关的幽默典故,引发学生快乐情绪的产生,让学生精神愉快、情绪激昂、身心放松、忘却疲劳,重新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体育课中。
3.体育教学中幽默的运用
3.1 提高观察力、想像力与平时知识积累相结合。
教师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从差异中指出共同点和因果关系,不断在生活和教学中创设幽默情景,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一般而言,高超、恰当的幽默离不开广博而深厚的知识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就应该广泛地涉猎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实践性、前瞻性和交叉性学科的知识,建立起宽广坚实、系统科学的知识库。尤其要广泛阅读文学名著,充分挖掘其中的幽默素材,运用文学名著中幽默的人物角色来唤起高尚幽默的情感体验,理解和领悟幽默的真谛,积累和掌握鲜活典型的幽默资料,对文学名著中已有的幽默,教师只需吃透内容,稍加点染,就可以在教学工作中自由、灵活地应用。
3.2 扩大社会交往与培养自身幽默感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广,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比常人有更多开拓视野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参观学习,外出考察、参加会议等多种途径,扩大社会交往范围,这是教师汲取优秀幽默素材的资源宝库和提高幽默语言艺术的重要保障。教学幽默是教师教学艺术才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体育教学工作是以人为对象,教师要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平时应多收集富有幽默感的格言、警句、妙语、机智之言、风趣的小故事、笑话等,这些常常是教学幽默运用的材料。教师要注意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能够表现出幽默内涵的常用修辞方式有借喻、讽刺、双关等。
3.3 掌握必要的幽默技巧。
教师应经常性地对所掌握的技巧进行综合研究和实践应用,注重各种方法的嫁接和转换,从中找出适合某一特定情境的技巧,并以此为基础来组织自己的幽默语言。如在一次课堂上,有的同学趴在桌面上睡觉,有的同学低头看小说,还有的相互低声交谈,这时上课的老师微笑地说:“前面交谈的几位同学如果像后面读小说的同学那样安静,就不会吵醒中间睡觉的同学。”话音刚落,同学们哄然而笑,精神为之一振,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观察力和想象力的提高是重点。
4 结论
4.1 体育教学幽默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巧妙的、诙谐的、出乎意料的语言动作与表情,以活跃课堂气氛,愉快、轻松、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教育幽默形式。
4.2 体育教学幽默具有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消除畏惧心理、纠正错误动作、迅速减轻疲惫等功能。
4.3 在教学中运用幽默应采取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平时多积累多学习、扩大社会交往、培养自己的幽默感、掌握必要的技巧等方法。
参考文献
[1]叶琦.幽默的妙谛究竟何在[J].长沙大学学报,1998,(3):40-45.
[2] 孙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使用幽默艺术[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41-42.
[3] 李涛.教学幽默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4):36-37.
[4] 王北生.教学艺术论[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7):57-59.
[5] 李焰强.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湖北体育科技,2001,(3):52-54.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教育; 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53-001
一、通过体育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
体育的功能具有多方面,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如何适应社会。要注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二、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然而体育教师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仅凭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已完全不能胜任现代教学,这与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是不相适应的,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1)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 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3)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4)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
三、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设立科学合理的教材
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小学、中学、中专、大学的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地构成有机的整体。21世纪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时代,体育教材应与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进入体育教学,删除效果较差的教材,使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更加接近,使教材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让学生能学习和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应反映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比重,使学生便于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论水平。第三,教材应多样化,除了必修课外,还应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加体育史、教学和训练范例、评价标准和方法。
四、保证学校体育器材的配备,器材种类丰富多样
在体育教学中,器材因素对教学效果、学生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和限制。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改进或变换一下器材的重量、高度、大小等因素,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如:在篮、排球教学中,将篮圈的高度适当降低些,篮球变小些,那么学生就能像美国“NBA”篮球明星那样能扣篮;同样,将排球网的高度适当降低些,学生扣球、拦网效果会更好,战术更丰富。学生既能体验到先进技术带来的乐趣,又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对篮、排球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学校; 体育;德育;教育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它突出的特点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我国的教育方针支出:“体育并不是单独存在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也曾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讲,就是生产劳动通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他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在就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就是说体育同其他学校教育一样,都是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合格型人才的重要方面。它与德智、美、劳教育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在体育课上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行之有效。而且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
一、发挥体育功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意志品德教育体育运动,特别是田径运动是体育中一项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项目,也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耐挫折等意志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又如球类运动,不仅是广大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一项体育项目。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实
效性,从事球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相互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对提高、锻炼学生的体质,发挥体能具有明显的作用。此外,体育项目中还有体操、武术等运动项目,对于培养他们沉着、果断、自控能力,提高美学欣赏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上这些活动,又都能体现对学生意志锻炼的价值。我们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参加登山活动,逐步培养学生不怕艰难险阻、勇攀高峰的乐观精神,登上山顶后,还可以欣赏美丽的山水风光,接受大自然的陶冶,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采取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的精神体育课上开展的大部分活动,如队列队形的练习、举行体育拓展运动、军事五项活动、接力赛跑等项目,都要求学生队员紧密配合、携手作战。这期间最能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这些活动前、活动时,应抓住时机。针对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及时加强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如正确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等等,使学生逐步提高执行纪律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效的竞赛活动能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努力和懈怠将直接影响到这一大集体,集体荣誉,又是每一位成员的荣誉。体育心理学理论指出: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这一心理特征,为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加了教育契机。
三、增强体育兴趣。让不良品行的“后进生”在体育课上得以矫正目前,随着两个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风气在日益好转。尽管如此,社会上总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垃圾”和“不良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防止社会上的不良品行对学生们的侵蚀和精神污染,我认为,最积极有效的方法还是以种种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去充实学生的课内外生活,占领学生的业余阵地,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自觉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自
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抗“病”能力。对于那些经常犯错的学生更应如此。由于受到家长及其他教师过多的批评、指责。甚至是谩骂,而缺乏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责任担负起育人的重任,充分利用其精力充沛、好动、灵活性强等有利条,把他们吸收到运动队来,把劲都使在发展运动才能上,实践证明,这些所谓“后进”,在运动场上去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发现了自己在这一群体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珍惜这种机会,作为运动队一员,常感到一份责任感和自豪感。正因为有了这份责任感和自豪感,才使他们不遗余力地在操场上奋力拼搏、竭尽全力。
四、在体育教学中全方位的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课丰富的教育资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努力寻求体育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和寓德育于体育的方法和途径,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活动中心体育的德育功能,使活动中心的体育真正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这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
1、集体主义的教育
‘集体主义是一切言论和行动要以合乎群体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思想。集体对于学生们来讲也比较容易理解。对物质条件日益丰富,学习成绩处于较好水平的学生来讲,更要注意集体主义的教育。在中心开展的各类活动和比赛期问,班际球类比赛期间,反复强调,要以小组为单位,积极锻炼,顽强拼搏,争取好成绩,为小组争光。对于其他组的同学也要积极地做一些后勤、啦啦队、宣传等工作。同时强调集体荣誉是一个小组取胜的标志。在体育课中经常有意识地采用分小组进行比赛,让学生们知道以小组为集体,每个人都是小组的一员。只有团结协作才能
得好成绩,增强大家的集体意识。
2、尊师、友爱、助人教育
“同学们好…老师好”每项活动开头的师生问好不仅增进了师生间的友情,同时使学生养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习惯。友爱,是同学问真诚的友谊和爱护。体育活动中同学们要经常进行不同的组合,这就要求同学处理好不同的人际关系。如在进行四人踏板齐步走练习时每四人为一组,有的组配合默契,有的组怎么也走不好,这要求同学互相指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如又在进行军事五项训练中,每一位同学都轮流进行保护和帮助,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得到被保护和帮助的幸福感以及帮助和保护他人的快乐感。同时在训练中不失时机地表扬那些做得出色的同学。
3、独立人格的教育
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在军事五项训练时,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勇于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在篮球比赛中培养顽强、机智、果断等品质,在中长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等。这样,在体育课中利用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不同的品质教育,从而使学生的各种品质得到全面提高,培养了小学生独立人格,为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 基础。
4、法制、法规的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是建立在法制、法规健全的基础上的自由,只有大家都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由才得以发挥到最极限,只有遵规守则,才能完成各种事情,在体育课中,大量的游戏、竞赛都有规则,我每次都要详尽地给同学们讲解规则,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当然也忘不了讲一下违反规则的处罚,使学生认识违反规则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对于一般技术上的划规,则都采用纠正的办法加以改进,而对于故意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则采用批评、教育等强制性手段,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迸。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遵守规章制度关系到他人,关系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是多方位的,多渠道的,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重视研究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主动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出合格的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海宁加强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能力[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引言
1. 工作室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的方法和限制
正文
1. 视觉传达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2. 社会需求的后备军
3.工作室成立的目的和意义
3. 与众不同的工作室教学
4. 学习与能力共同提高的具体体现
结语
二.参考文献目录
引言
与以往相比,今日的设计教育其教育重点已从印刷转向数字设计,从教学转向实践,转向市场。就设计而言,观念是最重要的。我们让学生跨专业选课,无论学艺术还是学科学,都要使艺术与科学共同作用于他们的学习观念。我们不再以“沉下去或游过去”的观念要求学生,而是时刻提醒自己能为他们做什么?我们的任务是职业培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分析、领悟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专业文化素养,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处事,使他们今后能适应多种职业的要求。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私立院校创新的教学模式——视觉传达工作室教学,涉及视觉传达工作室教学的各方面。但由于个人水平和调研时间的局限,难免会有遗漏,而且本文观点系个人观点,讹误之处,不吝垂教。
正文
(一)视觉传达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1.何为视觉传达
如今,信息传媒形式已成多元格局,视觉传达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仍然象以往那样,担当着传播信息和文化的角色。视觉传达是一种流行艺术,其功能是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紧紧追随社会流行文化的变迁,反映着社会发展中大众审美趣味。视觉传达尤其是大副招贴艺术的发展,同时会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当然,绘画艺术的表现语言会留下更明显的印记。虽然视觉传达不象画家创作纯艺术作品时那样,自由挥洒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但它能够把艺术观念时刻融入创作的作品。
2.视觉传达的作用
如同黑格尔所说,“存在即是合理的”,平面设计亦是如此。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从古时的图腾、符号的出现,直至现在文明社会缤纷绚丽的广告视觉媒体,它无时无刻不在渗透我们的生活。在某一时期,它是历史发展进程的浓缩,反映客观现实的产物,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社会里,广告扮演了诸多角色。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广告全部消失,你会感到怎样?”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外乎两种。一是“将无法生活!”因为要看电视,不知电视将播放什么节目;要看电影,不知放的是什么片子;要求职不知哪里需要人;要买东西不知商店有没有自己需要的……。二是 “更显得清静了。”没有广告的干扰,看电视“安静”多了,读书“太平”多了;上街干净多了……。从这两种回答可以看出,广告信息已成为第一种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于第二种人,虽说生活在广告的信息中,却将广告信息带来的种种生活方便全忘了。由于强烈的心理定势,他们把广告当作是一种干扰,然而一旦广告真得消失,那时人们才会感觉到生活有多么不方便。
3.视觉传达的发展前景
现代社会是一个广告的世界,无论人们是否愿意接受,它都已近乎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所有空间,并且已成为一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观念以及美学思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来临,广告也同样面临着考验,它不仅仅只限于平面之上,更深层次是要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意境,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视觉传达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作为广告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将时刻扮演着传播信息,把握时代潮流的双重角色。选择时代的广告,只以促进商品或企业的认知为目的,已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选择时代的广告战略,并非只诉求商品的优越性,而必须提供使用该商品能创造何种生活,合乎消费者意愿的生活情报。总之,现代广告从促进商品认知的目的转向建议生活的提案。因此想发展广告,设计人需先发展自身,时刻为时代的需求而努力准备。
(二)社会需求的后备军
设计师在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设计师的实践活动,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反映时代能动的脉搏,和社会某一历史时期的消费观念和审美需求相适应。这是设计师广义的社会职责。具体而言,设计师所从事的活动,某种程度上依附或受制于消费者,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设计师肩负着企业形象策划和市场营销战略的重任。
所谓“画家讲激情,作家讲灵感,设计讲情感的说法似有偏颇。设计师的每次实践,对每一产品的设计创造,别出心裁的构想创意,不可思议的特殊观察方法,不落俗套的表现手法,以及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都涵盖了画家的激情,作家的灵感,与设计师对社会需求所倾注的极大热情。我国市场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汲取工业发达国家和各民族的先进经验,国际著名设计师新颖的思维观念,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十分必要。 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他是美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等综合的人类群体。对于视觉传达刚刚起步、对于设计还了解甚少的学生而言,距离“设计师”这个称号还遥遥甚远。因此,为社会输送高且精的设计人才,应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三)工作室成立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制度的安排——形成了一种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并且失去了制衡的力量。可以说,这是传统教育在当代的复活和强化。到90年代,它被恰当地命名为“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的严重后果,是背离了基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宗旨,赋予基础教育所不应有的强烈的竞争和筛选功能,用层层考试的办法,选拔出一小批“优胜者”,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成为教育的失败者,打击和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进取心,乃至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中国的教育应该何去何从,所有的教育人都在这条路上不断追求、不断探索。在艺术院校里,应该更加注重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而建立良好的教学模式对于上述能力的培养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此时,工作室在汇佳私立学校出现了。“工作室”是现代社会中出现的新名词,与原有的经济形态相比,它自由、轻松、无时无刻不体现自己的个性,在有形的空间里更显得游刃有余。在学校里,它是教学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对常规教学的引申和延续。工作室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它打破了以前的教学模式,将知识性、 趣味性、实战性作为教学的首要标准。
视觉传达工作室,顾名思义是平面设计的延伸,目的在于解决教学领域里如何学好,做好设计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先使用传统的视觉,然后再进行提升、超越,创作出新的思想和思路。在不破坏传统方式的价值和可行性的前提下,废除缺乏想象力的旧做法,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相关的信息,触类旁通,在掌握设计方法的同时,也具备成熟的设计思想。
例如:环境+平面=环境标识=公共意识的海报,从而使视觉传达向空间延伸。
产品+平面=产品界面,使视觉传达立体化,让产品与视觉传达密不可分。
影视+平面=影像界面,静态的视觉传达转化为动态的视觉传达,在文化影视业应用广泛。
平面+新媒介=新视域,如多媒体的推广,网页设计的发展等都是应用新技术在新媒介中设计的产物。
(四)与众不同的工作室教学
1.教学课题设置
工作室教学是一个自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如何能够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我们在实践中面临的新课题。笔者个人认为,能力的提高应该包括多方面,首要前提是要对知识或技能有清楚的认识,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工作室阶段的学习应更加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营造轻松的学习空间、氛围,这才真正符合工作室的意义。
工作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新鲜的课题。具体内容如下:
市场调查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市场动态, 了解客户心理、创意及设计的新思路。此项活动将分批进行,每位学生都将有机会参加,对宣传材料、消费人群等方面进行调查 ,并详细记录调查结果,然后采取小组研讨的形式进行总结分析 。
“市场调查”是学生了解市场,把握市场的唯一途径。设计要求设计师以时展为基准,工作室正是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时代感。市场调查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学生在此阶段,把市场调研作为一个主要课题来做,了解市场的动势,把握设计关于市场的需求。在学习和设计的过程中借鉴各种形式和方法,并在交流中进一步学习。
作品收集
作品收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发现创意素材及设计灵感的习惯 , 设立专门的收集手册 , 收集标志 、 海报 、创意图片 、 包装等 , 并作彼此交流 。
设计源自生活,生活源自积累。学生在收集作品的同时,积累大量来源于生活的素材,在设计的过程中,拥有大量可借鉴的资料及各种形式和方法,实现设计思想的逐步成熟。起初,学生认为这种做法无用,到后来,他们自觉地去翻阅收集资料。这种情况反映了该教学环节的价值所在。
知识抢答
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活动采取抢答的形式 , 内容包罗万象(课上所学知识、科普、文学等)。
设计师的使命并非只是设计图形、图像,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知识作为补充。知识抢答的形式不仅固化了课上所学的知识,还使学生接触和掌握更为广泛的知识内容;并且这种活跃的形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的自我陈述
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相互了解 , 相互认识 , 相互帮助 , 相互尊重 , 增强其团队精神 。学生在此活动中可对自己的家庭, 自己的理想抱负, 自己的优缺点等进行自我陈述 , 形式分为两种,可由学生自己陈述 , 也可采取问答式 。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关心。自我陈述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彼此的了解。有一位同学在述说自己的家境时,禁不住声泪俱下。在此之前,没有一位同学对他有过了解,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有一位同学对他说了一句话,“男子汉是应该把眼泪化为动力的”。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很多很多关心。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关注别人,也正是此课题的目的所在。
工作座谈会
目的是打破以前的班会形式,采取公司的会议形式,通过会议协商解决一切问题 。 在此会议中,除了部门组长作一周的工作总结,其他同学也可发表自己的建议,充分体现尊重每一个同学的意见。
通过工作座谈会,学生们“做为集体一员,作为工作室一员”的集体意识真正得到增强。同学们在会议中,对于工作室的建设,以及教学中的方式方法,工作的展开等诸多方面各抒己见。相对以前的传统班会形式,气氛活跃了很多。
2.工作室的部门设立
视觉传达工作室下属部门:
市场部 :市场部主要职责是对市场 ,产品进行调查分析 ,并由小组组长组织进行商讨研究 ,拟出客户要求、媒体选择并迅速提交方案。
策划部 :策划部的主要职责是接到市场部的方案后 , 由组长组织进行商讨研究 , 拟订出广告策略、定位方向、媒体策略、创意定位、文案定位、并将其方案移提交 。
设计部 :设计部主要职责是将策划部的方案进行策划和设计 。
工作室设立的三个部门,是公司模式的实战演练。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知识作为认识的成果,只能来源于实践。工作室阶段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时刻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学习中去把握社会,从社会实践中学习。
每一个部门委派部门组长,实行权力下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参与能力、组织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思考,并且在锻炼的自我过程中提出新课题。
3.教学课程设置
设计的感觉并不是从众多的相似中寻找不同,它应当来自我们对主题的现实观察和领会。设计是为我所欲之言找到所适之形,判断设计的好坏不是根据外在形式,而是要看它表现的内在语言。电脑的作用很强大,它能让贫乏的想法变的很职业,但它会让设计者更惰于思考。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会设计方法,更要注重艺术修养的提高。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侧重于基础和手绘能力的提高。
课程设置
授课内容
基础图案
花卉线描、写生 花卉、动物变形 二方连续
四方连续 角隅纹样 适合纹样 均衡纹样
赏
析
装饰绘画
黑白风景、人物装饰画 装饰画技法
海报设计
公益海报 商业海报
招贴设计
广告 剧场 公益等招贴设计
VI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 基础系统
CI 战略概念 基本构成及设计原则
标志设计 标准字体 基本要素组合规范等
视觉识别应用要素系统
办公 . 公共关系 . 员工服饰 . 环境设计规范
企业形象广告及广告识别系统
广告样本与版面设计
古典式 网格式 分段式版面设计
封面设计
封面 书脊 封底设计
图片 文字 刊头 条形码
包装设计
软包装(手提袋 包装纸 瓶贴等)
硬包装(包装箱 包装盒等)
T 恤衫 POP 设计
T 恤衫图案设计 POP 卡片 手绘 POP
POP 挂旗
表一
在半个学期的学习时间里,课程设置和安排包含了视觉传达的方方面面。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由起初的懵懂转化为认知,虽然距离“设计师”这个名词还相差甚远,但成熟的设计思想已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凭借着对于设计艺术的执着与颇具实力的“设计师五百强”相抗衡,我们的能力、设计思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反馈。
(五)学习与能力共同提高的具体体现
今天的课堂教学与以往不同,在这种私立学校的职业教育中,它不应该再是应试教育的延续,它应该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笔者在下文中以实例的形式具体来说明在工作室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具体体现:
1. 学习能力
以下两幅海报作品出自同一个学生之手。第一幅是作者进入工作室之前,对于设计还处于懵懂状态下的作品;第二幅是他在工作室学习期间,思想已渐趋成熟时的作品。(这幅作品在“中国设计师五百强”设计大赛中获得 “作品提名奖”。)
海报是一种异于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的第三元素----图像的语言,正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并行不悖的发展,它把现代主义的深邃含义在平面领域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就是海报的灵魂所在。在现代的都市景观中,皆有海报遍布。没有了海报作都市背景,几乎不可想象。它正用一种语言方式把人们从规范文字的世界里释放出来,“述说”着身兼数职
图-1
图-2
的传播重任,在拥挤的都市中保持着最佳
的传播工具的优势。海报以“新”“奇”的构思个性表现,单纯的构思,强烈的
形式感等“含蕴”方式引起处于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人的驻足,并引发了回味和思考。这种“远见天效果,立知何信息”的形象化特征,强烈、简洁、直接的视觉元素,正是海报的灵魂。
虽然海报的设计只是视觉传达的一部分,但仍会反映设计者的水平。从两幅作品的明显对比中不难看出,这不仅仅是设计方法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思想的飞跃。
1.(图-1)这是一幅以“爱鸟”为主题的公益海报,虽然有设计思路,但缺乏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画面没有视觉冲击力,图形与文字的组合、排列欠缺斟酌,作为一幅公益海报的设计来讲,并没有给大众带来任何思考。那么作品的设计便是失败的。
2.(图-2)这是一幅“和平与战争”为主题的主题海报,作品从构图形式和画面的整体效果来看,是一幅比较成功的作品,画面黑白的处理、划分,两片树叶所带来的引申含义,即“和平与战争”的一线之隔。
这个例子反映了学生在工作室之前和工作室之后在学习和运用知识方面已有很大的改观,设计思想在不断成熟。
2.工作能力
结语
在当前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充分启动现代思想文化的资源,仍然是一种现实的需要。21世纪世界范围内教育科学的进步、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的革新都是极具革命性的,更新了大工业时代形成的教育面貌,并正在构建着信息时代新的教育。工作室教学还刚刚起步,这里所阐述的内容只是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中,工作室的教学仍会有很大的预留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 教学 功能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不管文字描述多么生动,也总是存在着不够直观、不够形象的缺陷,从而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而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正是使信息表现为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的有机融合,将语言文字所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想象的事物,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形式自然生动,内容丰富多彩,使得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从而很容易使学生集中精力,并积极参与进去,最终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逐步深入课堂,以作为当今学校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能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的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作为一种认知策略,实践证明,只有灵活有效的运用多媒体,一定会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保证教学目标的更好完成。
一、多媒体让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时间长了,很容易使人感到疲惫、烦躁,因而懈怠下来。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会让人感到精力充沛,乐此不疲。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如教学《广玉兰》一文,教师先用课件展示广玉兰开花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姿态动人;有的完全盛开,惹人喜爱;有的虽已开过,但花蕊依然挺立。在展示形态的同时配上柔和的音乐。精彩的画面与动听的音乐,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学生对广玉兰的幽香、纯洁以及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体会,也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无穷的乐趣。
二、多媒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灵活,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以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唤起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在《小小的船》课件制作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一个小女孩飞到弯弯的月儿上欣赏美丽的夜景,使学生更深刻领悟到作者奇妙的想象,并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边读边想象,把月儿的可爱、想象的奇特表现出来了。又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渐渐的,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师让学生先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的领悟到了雨的变化是从大到小,慢慢变化的。接着,教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让学生用“渐渐”说话。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三、多媒体能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枝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不仅可以渲染气氛再现生动的形象,而且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帮助学生感受全文,获得深刻的印象,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如在教《望庐山瀑布》一诗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庐山的美、瀑布的美,可以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那凌空而下、半洒云天的奇特壮美景观赫然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巨大的瀑布从陡峭的峰顶喷泻而下,水流湍急,如滚滚长河般奔腾不息,犹如一条巨大、耀眼的白练悬挂于苍翠青山之间,它以千军万马之势飞泻而下,咆哮着,怒吼着,发出震耳欲聋的轰然巨响。这样,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进行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情感油然而生,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多媒体能对部分语文知识化难为易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又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接着,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
【参考文献】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135-02
客体语包括物质的J切有意和无意的展示,可以传递非言语信息,展示使用者的文化特征和个人特征。它包括相貌、服饰、化妆品、气味、笔迹、现代化多媒体,乃至车辆和房屋的选择、空间的布置等,一切可以传递一定的非言语信息的物质都可以称为客体语。它们在人际交往中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常言道:貌如其人、见字如见君。因此说客体语是非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的媒介。
一、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服饰打扮的功能
(一)导入主题的功能
在与一位外国留学生聊天中谈到中国传统服饰时,他告诉我对中国的旗袍记忆犹新。究其原因,原来是一位中国老师在讲中国婚嫁礼俗时,穿了一件旗袍,简单明了的导入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主题,给外国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一般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宴会或婚嫁的场合才穿,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气质、文化和修养。这时候老师穿旗袍的话,白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感,顺理成章的就导入了本节课讲授的话题。让学生更加直观高效的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民族服饰,省略了一切华丽辞藻的描绘。利用服装来进行课堂导入既有创意又符合授课内容,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导入方法。
(二)表明态度的功能
教师的穿着打扮可以表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态度。在对教学录像的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的穿着都比较正式,一方而是由于进行录像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一般都是公开课,可以供其他老师借鉴和学习,所以穿着打扮绝对不能太随意;另外也表明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只有对工作重视的情况下,教师才会注重在学生而前自己的形象,才会更加注重着装。
教师要而对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学生,有可能是全国许多对外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这时候的课堂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场所,教师最好穿职业装或正式一些的服装,简洁、精神、干练,显示出了教师对此课堂的重视,对工作的服装、对学生的负责。教师切记不可打扮的花里胡哨,过分的张扬个性。一个穿着性感的女老师,虽然很时尚,很吸引人眼球,但难免使其他的老师和学生敢到不自在,也许就会成为学生课余时间讨论的话题。同时过于个性的服装会误导学生,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学生很乐意欣赏和赞赏一个衣着讲究有品位的老师,给学生一种赏心悦目、清新白然的感觉。但如果老师在服饰方而过于光彩夺目,那么在一种微妙的心理影响下,学生会感到不那么愉快,不容易采取赞同、容忍和谅解的态度。学生误认为教师的工作态度过于轻浮,这样无意间就会转移学生都的注意力,影响到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效率。
(二)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板书的功能
1辅助教学的功能。板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对于留学生来说教师的板书至关重要。一方而,通过教师的板书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直观的了解汉语知识的各个方而;另一方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板书除了加强印象,提纲挈领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就要是汉语板书的内容大多是教科书中没有直接反应出来的。它往往是具体内容抽象出来的结果,对事物本质的提炼。因此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使他们得到认识上的深化和提升。例如教师在讲到N?P.M+S这些重难点的语法知识的时候总不忘记板书到黑板上,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强调知识点的重要性,以公式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就比较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练习。
2.激发兴趣的功能。对外汉语课堂板书的设计一定要形象、新颖、独特、有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一位写作老师讲《四季变化》一课时,这位老师就非常善于运用板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运用了大量的彩色简笔画,结构框架、线条等符号,给学生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四季图,把四季的变化表现的栩栩如生,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课堂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学生长久的处于兴奋的状态,并以高度的热情投身于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板书设计。在设计板书时一定要认真,切不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板书。同时,设计出来的板书要规范。文字要规范,不谢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写好粉笔字。语言也要规范,要合乎语法、合乎逻辑、合乎习惯、合乎情理、合乎事实、构图要规范,使用的符号、线条、表格、色彩及所构成的图形要合乎审美习惯,不随意乱造、标新立异、不以丑为美,尽量发挥板书这种非言语交际手段在教学中的功能。
(三)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功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也越加的广泛。在汉语教授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把其运用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来。
1.激发兴趣的功能。运用多媒体进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下我们以汉字的教学为例,介绍以下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
汉字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确实是一件难事。前印度总理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副美丽的图画,一首优美的诗”。对于像图像一样的汉字,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来使本来枯燥无味的汉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提高汉字学习效率。
在一节汉语初级综合课上,一位教师教学生汉字时从字形入手,利用六书,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深入学习汉字的兴趣。结合汉字的造字过程,从行入手,借助课件,让学生发白内心的想学、愿望、主动学习汉字。例如:教师在讲解“刃”字过程中,设计了一个正在切菜的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切断菜叶的究竟是刀的哪个部位,这说明了什么?同学们睁大眼睛盯着画而,两分钟后分别上前之处答案,老师问:“那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这部分比较锋利”。老师解释:“古代人就把刀的最锋利的这个部分叫刀刃,刃字由此而来”,教师边讲解边用鼠标点击画而,使人形去,“刀”变为“刃”。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赞叹造字者的智慧。我们不得不说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呆板、因循守旧,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吸引学生注意。
2.促进教学的功能。多媒体教学是对数字音频、视频、多媒体软件平台、多媒体通讯技术等教学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图、文、声、色并茂。对外汉语的听力课是对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在上听力课的时候既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录音的播放,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吧,方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声与形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据统计现在90%的汉语听力课都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听力课只是依靠录音机播放音频,没有动画的弊端,更有利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学生经过图、文、声、色的共同刺激,各种感官都处于最佳状态,学习效率也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主题班会 学生 德育教育
一、班会的德育教育
“主题班会是指有鲜明主题的、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是班集体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班会的存在实际上一直为人所不解,在一部分人看来学生的品德教育似乎能够由教师和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很需要用固定的时间来进行疏导。而且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把45分钟时间用在貌似看不出什么实际效果的品德教育上,还不如将这点时间分配给任何一个科目用来更快的提升孩子的成绩。当然,我能理解这类观点产生的原因,但并不赞同。其实,班会的存在并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去背诵一些道德规范,更不是浪费时间。他往往还兼任沟通、磨合的功能。众所周知班会共分为两类,一类是每周一次的常规班会,另一类则是尝试性的主题班会。两类班会的不同注定了它们要承担不同的使命。如果说主题班会往往是产生单一效果的宣讲的话,常规班会则是涵盖面更广的教育模式。同学们在参加常规班会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最基本的几点原则,像是遵守时间、互相帮助、主动参与等。这些属于不能完全依靠三维目标就能达到的社会生存本领。但在常规班会中却能产生点滴积累的效果,使学生在每一次参加班会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特别是在社会生活方面。礼貌的待人接物方式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更需要接触人群来不间断的联系,而班会的存在恰恰承担了这份任务。“主题班会的开展往往能影响到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对于班风建设、班级管理和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意义重大”。
二、班会设计的要点
班会的设计由于没有权威的课程标准和统一的教材、教参,多显得凌乱。实则不然,如果抓住要点设计得体,班会的德育教育功能则十分明显。
首先,要明白生活是班会主题的源泉。教师在设计主题班会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要求有多高的思想基调,但一定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使每一个人都有话说,都能参与进来。这样班会就不会空洞没有内容。比如,新生入学针对学生不适应校园生活就可以开展一期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入学生活;某某学生不讲个人卫生,老师可以建议学生开展一次健康卫生常识主题班会并伴随卫生评比竞赛来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远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远。
其次,班会的内容、方法、形式一定要精彩。“班主任要在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尽量选择社会生活中不能回避的和学生经常接触了解到的社会生活中种种负面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在班会的流程设计中一定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老师的组织一定要恰当,不要有偏颇,应该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乐趣,这样班会的探讨空间才大,教育效果方才显著。特别是在常规班会中,属于学生的时间应当尽可能的多,甚至可以将主导权移交给学生自己。这样老师既能了解本班学生们一周中关注的内容,方便及时纠正和引导。又能间接锻炼学生的能力,更可以创造出和谐的班集体。例如,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如果教师能以此为契机,举办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以观看视频、学生谈感受、创办爱国主义手抄报等形式结合起来,那么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更能达到德育教育效果。
最后,在班会采用的方法上,尽可能少用黑板,多用多媒体或各类需要学生自己制作或操纵的工具,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参与的兴趣。不论是常规班会还是主题班会都要明确主题,“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有时一件日常小事也能引发颇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德育先行,力争做到班会具有教育意义,更有实践意义。
班会的主题和班会的方式又趋于多样化,那么与之相伴的参与人员和地点也有所不同。近年来,家长学校已经是一种模式。家长不但参与学生教育而且参与学校管理。家长参与班会已不再是提案而成为了一种常态,这样孩子们能从家长的眼中看到认同,家长也能从孩子的行为中看到成长的痕迹,这两点结合后班会存在的意义就不能否认,且班会的德育教育同样不能忽视。不仅仅是教育学生,更是让家长主动了解学校教育,从而支持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合理选择,才是班会成功与否的最佳标准。这一点在现今的班会中多有体现,很多学校的班会都会设置班级日志,家长要做的和学生要做的甚至是所有人如何做的在班级日志中都有所体现,这样班级的整体性得到了最佳阐释,它是由学校、班级、老师、学生、家长共同组成的集合体。在这里班级的荣誉要由所有人维护,而这个展现个人和班级力量的地点就是班会。班会的实际意义和精神意义得以完美统一,而班会德育教育也不再是空谈。
三、结语与展望
中国一直在倡导德育教育,而班会的重要性让人们逐渐的认识到它同样是中国学生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的人员最多,涉及的方面最广,甚至成为德育教育中为数不多的交流平台。它的存在,恰恰证明了中国教育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和灵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中国的德育教育观念在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民霞.“主题班会”的问题及思考[J].辽宁教育,2014,(5).
[2]黄若捷.浅谈主题班会中的德育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5,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