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及问题;相应对策
在信息化呈爆炸式发展的今天,海量、高速、便捷的信息传递途径把人们深深地嵌入到互联网之中。电子阅览室是伴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出现在图书馆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它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拓了更广阔的图书馆服务领域,更新了以往的服务理念,革新了传统的服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图书馆数字化的基础和雏形。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因其服务对象、服务任务、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的特殊性,其服务宗旨、服务方向和服务手段、应该与社会上的网吧及家庭上网有所不同。只有在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上把握准确定位,明确职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探索一套对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进行有效管理的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1.我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1.1 周密部署,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
深圳市下发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文件后,盐田区文化局组织有关部门迅速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以及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全区读者的实际需求,明确了建设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上,盐田区文化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区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着手筹建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已于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
1.2 加强管理,实现免费开放与免费培训
盐田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自2004年建成,完全向读者免费。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上午九点至晚上六点,中间从十二点至下午二点闭馆二小时;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中间不闭馆休息。2009年上半年,区图书馆对电子阅览室进行改造,所有电脑硬件配置得到改善。改造后的电子阅览室集电子阅览、读者培训两大功能于一体,开放机位数100余台。按照文化部关于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与服务的最新要求,引领绿色上网,还对电子阅览室的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增加了新购的专题资料,中外文数据库总数达到50多个,增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中心推送的多媒体资源。为体现公共服务的均等性和普遍性,电子阅览室将实行完全免费服务方式。读者凭借书证进入电子阅览室,刷卡后一人一机,对号入座,每次限定上网一小时,到时间,再次刷卡进入。与此同时,电子阅览室还专设了48个机位用于公益培训,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中老年人、少儿、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等不同群体的读者进行培训。目前本室配备多媒体电脑89台,通过光纤接入 Internet,为读者提供馆藏数据库检索浏览服务、1700多套音像资料欣赏服务、网络信息检索和浏览阅读服务等。
2.我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阅览室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强调图书资料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存储和利用,是大量电子信息进入图书馆的一个有效窗口。但是目前我馆的电子阅览室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馆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生多;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少,懂得信息技术者更少。由于技术力量所限,无法及时将科研资料、论文成果等数字化,不能满足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要,不能更好地为读者信息化服好务。
2.2 电子资源利用率低
我们在电子阅览室,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电脑前坐满了读者,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候上网,场面颇为壮观,但仔细观察其上网的内容,就会发现几乎全都是QQ聊天、观看娱乐节目、或看电视、电影(大多是韩剧、穿越剧等)更为甚者竟还有人浏览黄色内容的,玩电子游戏的大有人在。真正来学习、检索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读者却寥寥无几。
2.3 室内环境相对较差
目前的大致情况是:我馆的电子阅览室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的入群:一种是地地道道的三无人员,没地方住、没地方吃、没地方去,整天都泡在图书馆,长期的有7、8个人,他们在图书馆一晃5、6年了,每天一开门,就是他们几个老面孔。一种是白天休息,晚上上班的人,就在电子阅览室玩游戏,挨过白天,等待晚上的到来。另外一种就是利用图书馆电脑搜索信息,联系业务。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人长期不洗澡,全身恶臭,加上双休日、节假日来馆上网的人猛增,势必造成室内人员拥挤、空气污浊、环境恶劣。
2.4 设备的开通率不高
影响电子阅览室电脑开通率不高的原因是:首先,资金投入不够,电脑配置较差,大部分是政府机关淘汰、更新捐赠的。其次,读者使用不当造成电脑的损耗,电脑经常处于维修状态;电脑使用太过频繁,导致鼠标、键盘等出现问题;电脑病毒的侵入。再次,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是最重要、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2.5 信息检索能力较差
目前,我馆读者群的信息素养差,提高专业学习和增强生存技能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技能训练,对情报信息反应迟钝,更没有主动搜索信息的意识和深层次挖掘信息的能力。因此,面对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读者对此茫然失措,望而却步的现象比比皆是,与“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
2.6 误把免费当成网吧
电脑上原来装有阻止读者玩网络游戏的软件,一打开游戏,软件就会自动把游戏关闭。但读者从网上找来解码器破解了这种软件,有的还删除了电脑里的共享读书工程等学习资源。电子阅览室本应是学习的乐园,但走进来却看到读者们沉迷在格斗、枪战游戏中,把电子阅览室当成了免费网吧。
3.加强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的有效对策
针对我馆电子阅览室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上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证电子阅览室正常有序运转,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管理制度、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读者上网使用规则等,使读者与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章程操作和管理。
3.2 营造幽雅温馨环境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电子阅览室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电子阅览室如何为读者提供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这就要求电子阅览室在设计上要保证宽敞的空间和空气流通,室内卫生要做好,读者个人也要讲究卫生;要在环境上体现人性化原则,要将人文精神贯穿于阅览室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电子阅览室应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读者的阅读习惯、读者的舒适度,为读者提供适当的空间大小、适宜的环境色调、高雅的装饰与绿色布置等。通过这些给读者宁静而又亲切、典雅而又宽松的感受,让读者拥有一个舒适幽雅、赏心悦目的阅读环境。
3.3 电脑设备时常维护
电子阅览室的电脑及设备要定期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报修,对出现的故障和处理的方法要做专门的记录,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为了保证电子阅览室的正常运行,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维护是做好电子阅览室管理和服务的前提。
3.4 培养信息检索能力
广大读者是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对象,在明确“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前提下,加强对读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检索能力。开展信息检索技术培训,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都体现在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电子阅览室可成为对读者进行电子资源教育的课堂和实习基地,是培养读者信息检索技术的场所。
3.5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电子阅览室管理工作的重点,互联网充斥着各种新奇的观点、想法,漫游网上的读者能够方便地接触到过去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生活,对于读者有着极大的诱惑。且读者的好奇心和使用计算机的水平长参差不齐,有意或无意的非法操作频频发生,计算机系统崩溃,网络瘫痪的事令人防不胜防。因此,电子阅览室建立后,一定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警惕网络中一些不良信息对读者的负面影响,还要警惕一些人对网络的攻击,对散发的电脑病毒采取预防措施等。
3.6 制订网络法律法规。
目录,我国有关互联网方面的法律法规总体上有待补充完善,部分法律法规条文模糊,不少内容属于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一些具体针对网络管理问题的法规法律效力有限,内容涵盖面小,难以从整体上给出较为全面的控约手段。我国的互联网法律和互联网行政法规中,除对经济处罚有较为详细、明确的规定外,设有明确规定刑事责任的内容,遇到严重互联网犯罪行为,基本上是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这给预防、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带来不少法律上的障碍,在处罚的考量上,往往以罚款为主,以刑事处罚为辅。
3.7 努力提高管理素质
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是管理好电子阅览室的决定因素。馆员除具备一定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外,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技能。这是做好电子阅览室工作的前提条件。馆员要做好电子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工作,就必须熟悉各种电子出版物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了解网络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因此,必须重视如下一些素质的培养:一是富有创新意识;二是具有网上信息搜索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三是具有向读者提供信息和培训读者的能力;四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五是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特别是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这就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制定培养计划,支持馆员参加各类专业学习,从而使电子阅览室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赵培云.中国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应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01(6).
[2]李安平,试论高校电子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工作[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2001(5).
[3]杨爱荣.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服务及管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4).
[4]汤纳新.对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的思考[J].中小学图书馆情报世界,2005(7).
[5]王大光.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
关键词: 农业高校 重点实验室 管理现状 发展对策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要创办一流的大学,就要建设一流的实验室,这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地方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重要通道,是展示农业高校综合科技能力的标志和实施对外科技合作的窗口。与当前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相比,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缓慢,难以跟上形势发展需要。我们结合我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实际,从影响和制约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着手,以期能更好地为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华南农业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情况
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拥有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2009年以前,校内省部级科研平台共14个。为了更好地推进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我校于2009年3月专门成立了重点实验室建设办公室。在全校的努力下,在2009―2011年新增了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截至目前,我校已建成和正在建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其中包括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7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在广泛开展校内调研的基础上,可看到我校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学校工农园艺各相关学科的创新载体,它们在凝聚队伍、承担重大项目,以及学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和地方三农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我校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华南农业大学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管理委员会”是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最高管理机构,所依托的学院是协助管理与具体实施单位,重点实验室建设办公室则是具体的管理部门。
二、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我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可看到自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至今近30年来,我校重点实验室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缓慢,近两年情况稍有好转。探究个中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校内部重视程度不够。
依托单位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发展程度。重点实验室在组建期建设期运行期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能脱离依托单位而独力支撑,但学校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深层次思考,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实验室在建设时间短,起步晚的同时,缺乏有效管理和资金投入,导致出现运行经费不足、科研用房紧张、建设难以为继等困难局面,极大地束缚了重点实验室的发展。
(二)科技资源整合度低。
研究方向过多,研究力量分散,这是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学校省部级以上实验室虽有一定数量,总体仍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初级阶段,未能形成资源整合、方向凝练、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有机整体,依托学科之间缺乏学术交流,交叉与融合不够,难以适应科技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三)人才梯队不完善。
缺乏长远规划和梯队建设是实验室难以形成一支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农业科技和高校的不断发展,实验室的建设迫切需要如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学科领军人物,需要不断成长、日渐挑起重任的中青年队伍,需要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才,等等。但目前我校重点实验室普遍缺乏本研究领域,尤其是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未能形成一支稳健成长的可持续发展的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长远发展。
三、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的发展对策
(一)明确定位,提高科研平台在高校中的行政地位。
师资、教学、科研、平台是学校的四大核心业务工作,重点实验室是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依托单位应努力为重点实验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明确重点实验室在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重点实验室的人事自和财务自,保证重点实验室成为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性质,努力做好人才队伍、管理人员、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在科研项目申报、研究条件改善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全力解决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其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
(二)加强内部资源整合,集中优势建设。
独木不成林。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协力合作共同努力。重点实验室要从根本上扭转分散、封闭和效率低下的状态,就应打破学科壁垒,切实改变“小而全”的管理局面,加强院系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做好实验室内部各课题组和科研人员掌握资源的开放交流,有意识有规划地整合科技资源,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开放共用、竞争合作,才能做到研究目标明确、方向集中、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才能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水平,更好地推进实验室向上向强发展。
(三)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梯队建设,强化和谐的团队精神。
以人为本。随着实验室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对科研人员和实验技术队伍的力量及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年轻化的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研究和管理队伍是建好重点实验室的关键。实验室应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实验室建设的头等位置,既注重学科带头人的扶持与培养,又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年轻骨干在科学研究中的能力和作用,完善人才梯队,并加强一支能熟练掌握现代化实验技术和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要建立一套能力、水平、贡献与奖惩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推行人事聘用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增强实验室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建设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培养具有献身精神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才。
(四)做好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工作,促进实验室良好运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实验室良好运行的保证和健康发展的基础,能够使实验室更加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优势、突出研究特色。各重点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科建设与科研攻关、设备运转与使用,资产规范管理等管理制度,并设置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监督与考核,确保管理制度的落到实处和正常执行,使实验室的管理实现科学化、高效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郑小六,李英杰.对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07).
[2]赵宇,朱伶俐.加强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9,(25).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实验室建设 腹腔热灌注化疗 四维放疗 生物治疗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首要疾病,肿瘤综合防治工作亟待更有效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完善。为了更好地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和防治机制,提高肿瘤综合防治研究水平,有必要大力加强肿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是广州市属唯一的肿瘤综合防治研究中心,承担着广州市肿瘤综合防治的艰巨任务,我们以附属肿瘤医院为依托,针对临床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逐步将肿瘤研究所建设成为具有广州地方特色的专业化肿瘤防治研究机构,以提高广州市乃至全省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水平。
一、肿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以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已日显突出。广东省是恶性肿瘤高发区,消化道、呼吸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很高。鼻咽癌亦称“广东瘤”,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多发地区命名的恶性肿瘤。而广州市又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是全省的肿瘤高发区,男性发病率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鼻咽癌、胃癌和结肠癌,女性依次为乳腺癌、肺癌、肝癌、结肠癌和鼻咽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广州市从1999年开展肿瘤登记,2000~2002年肿瘤发病资料显示,广州市恶性肿瘤的粗发病率为227.7/10万。经中国人口标化后为162.3/10万。其标化发病率居全国各主要城市之首。可见,广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恶性肿瘤不仅严重危害广州市居民身体健康,而且还拖累广州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加强肿瘤综合防治研究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二、在肿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所具有的优势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肿瘤专科医院,负责广州医学院肿瘤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及临床肿瘤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拥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留学归国人员及博士、硕士毕业生,医院临床医疗实力雄厚,科研力量、人才队伍齐全。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在肿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临床治疗上的优势,通过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针对广州地区肿瘤高况和临床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在腹腔热灌注化疗、鼻咽癌精确放疗和肿瘤生物治疗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
1.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
近年来,广州市腹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虽然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仍有大量的患者确诊时已有腹腔广泛种植转移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很快出现腹腔广泛种植转移。研究表明: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消除腹腔恶性肿瘤术后存在的亚临床病灶、治疗恶性腹水具有独特的疗效。虽然腹腔热灌注化疗能有效预防手术后残留的亚临床病灶以及治疗已经发生的腹腔种植转移,但是由于没有高精度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设备,目前文献报道的腹腔热灌注治疗均是依赖人工或控温精度不高的腹腔热灌注治疗设备进行,没有发挥腹腔热灌注治疗安全有效的最大化。近几年来,广州医学院与广州保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已成功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核心技术的“高精度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国家药监局的检测报告控温精度达到±0.2℃,文献检索国内外相关报道表明这项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经通过300例次的腹腔热灌注治疗,建立了规范的技术方法,并在多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而且通过了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的产品注册,这必将使腹腔热灌注化疗这项新技术更加科学、规范和安全有效,有利于在相同的技术规范下推广应用,为预防和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腹腔转移和复发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提高腹腔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2.四维放疗(IMRT)和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GRT)技术
鼻咽癌是多发于广州市所在的珠三角地区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放疗为主要治疗方法,针对四维放疗、放疗增敏等精确放疗技术进行研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鼻咽癌的疗效,减少放疗引起的热损伤。四维放疗(IMRT)和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GRT)将成为新世纪放射治疗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广州医学院放疗中心研究人员研究开发的四维放疗结合跟踪技术必将是未来放疗技术发展的趋势,四维影像定位技术已相对比较成熟,四维计划设计和四维治疗实施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这必将给广大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放疗技术和临床疗效。
3.肿瘤生物治疗技术
肿瘤的生物治疗是指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防卫机制或给予机体某些物质来取得抗肿瘤效应的一种治疗手段。通俗讲,就是通过使用一些生物反应调节剂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杀伤和抑制肿瘤的目的。广州医学院生物工程室大力开展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为临床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逐步建立CIK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规范化标准,并确立CEA阳性肿瘤的特异免疫治疗的技术方法和应用标准,能有效增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和提高抗肿瘤治疗效,为广州市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奇特疗效。
三、在肿瘤防治研究实验室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防治研究机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缓解本地区肿瘤患者就医压力,肿瘤综合防治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广州医学院科研实验室同国内大型医院实验室一样,缺乏规范化科学管理,导致实验室建设进程缓慢。
1.实验室建设发展缓慢,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近年来,广州市的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肿瘤患者不断增多,广大群众对恶性肿瘤的医疗服务期望值也不断提高,现有的医疗条件和肿瘤控制情况已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同时,国内外医疗水平正处速发展的阶段,国际上的一些新的医疗技术在我国广泛的开展应用,国内科技创新的新技术、新方法也不断涌现。广州医学院用在肿瘤研究实验室的建设上的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如何把广州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建设成为广州市综合肿瘤防治的临床科研基地,为肿瘤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肿瘤研究所的建设,加大资金投资力度。
2.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缺乏统一管理
广州医学院的各大型实验室设备、器材隶属于各相关科室,科研仪器设备闲散,缺乏统一管理。实验室仪器重复购置,资金浪费,仪器使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仪器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仪器缺乏专业人员管理,贵重的精密仪器由于没有负责任的使用者操作,损坏现象比较严重,故障率高,维护成本高。广州医学院病理科、生物工程室、药理中心有各自的仪器设备,但没有综合利用、统一管理,导致院内各实验室重复购置仪器设备,科研管理与实验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3.缺乏先进实验设备,低档仪器重复购置
长期以来,广州医学院实验室建设各自为阵,片面强调小而全,加之实验室建设经费有限,各科室争取经费能力不一,实验室建设悬殊极大,造成高档设备数量不足且质量低下。高档次设备(如高效液相质谱仪、超低温冰箱等)的缺乏,严重影响了生物资源库建立,临床标本、样品保存都很困难,临床标本乱丢乱放,有的甚至废置很久。同一类型仪器低档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各科室实验仪器设备陈旧、性能落后在所难免。科研实验过程中相关科研器材不配套,虽然各实验室都有自己的仪器,但配套都不齐全,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很难满足科研实验的需要。
4.缺乏科学管理机制,规章制度尚未落实到位
受传统条件的影响,广州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实验室数量多,规章制度实施尚未完全到位。首先,肿瘤研究所各实验室分配到各科室,管理松散,有的肿瘤研究所科研人员既管科研也搞临床,人员配置和安排极不科学,实验室的研究水平相差很大,有些实验室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其次,在读研究生做科研没有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带教,任由自己盲目操作,由于不能熟练操作仪器而损坏仪器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实验仪器设备没有专人管理,仪器挪用他处,乱拿乱放现象严重,而且实验仪器设备用后不保养,损坏后无人报修,后续使用人员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再次,现行科研人员缺乏统一管理,研究所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师以及在读研究生之间的实验安排没有合理调配,在研实验课题没有登记在册。闲时无人做实验,忙时人员拥挤,导致相关设备仪器不够使用。
四、加强实验室建设需要采取的改革措施
近年来,国内各大型医院实验室都进行了资源整合和优化改革。为了加快广州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建设步伐,为创建广州市肿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提供良好的硬、软件基础和条件,应在以下四方面作出强有力的整改措施。
1.做好仪器设备清查核对维修工作,科学配置相关仪器设备
广州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实验室大部分仪器购置已久,部分设备已不能正常工作。在仪器设备清查核对过程中,对没有使用价值的仪器设备进行登记,填写报废申请单;对多年未用或不经常使用、仪器性能完好的的实验器材妥善保管,各实验室可“互通有无”,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对于化学试剂做相应登记保存,过期或污染的试剂及时清理;对可以维修再使用的轻度损坏仪器统一填表报修,认真核对账目,摸清家底,做到账物相符,实验仪器规范化管理。在做好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按照实验室的工作量科学添置一定数量的高档和常规仪器,提高仪器设备的更新率,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重点购置少量高档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室仪器上,合理安排实验操作人员高效使用,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贵重仪器使用效率。
2.建立科学的试验室管理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广州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拟进一步改革创新,搭建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促进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借鉴国内外大型实验室建设经验,对医院肿瘤研究所各实验室统一管理,协调各科室科研需要。成立广州医学院医附属肿瘤医院学术委员会负责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审批开放研究课题等。大型仪器设备实行统一管理使用制度,每台仪器均设专人专管,做好各种管理的规范化工作,做到制度健全、人员到位、管理规范、执行情况良好,为学科发展提供保障。
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对实验室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表彰先进,建立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在征求所内各实验室和课题组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补充和修改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办法。实验室还将建立1~2人的实验仪器管理组,直属实验室管理委员会领导,负责一般维护、使用与管理工作,负责建立仪器的完整档案和安全规则。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控制实验成本的支出,减少重复设置、资源浪费的支出,规范化的设备管理和后勤保障制度有利于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3.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人才
建设一支思想作风好、事业心强、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高的实验队伍是提高科研实验质量、促进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我们就必须加强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养,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提高和拓宽知识面,在职称晋升、待遇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稳定实验队伍。只有在思想稳定、事业有发展的情况下,实验室工作人员才能尽心尽力地为实验室全身心投入,最终使实验室的面貌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梯队合理、业务精通、敬业奉献的实验室工作队伍,是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基本保证。
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能力强的实验人员和管理人员,必要时引进一些医学科研技术人员。重点建设期间拟引进和培养5~10名博士,学术队伍博士学历比例争取达50%,建立和完善层次配套齐全、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技术队伍,形成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年龄结构更合理的专业科技队伍。
4.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广泛开展重大科研课题,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近年来,国际医学界非常重视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即IS015189,以推动全球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实验室条件完善,质量控制水平高的基础上我们要逐步开展细胞水平、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等高起点的科学研究;主动申请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或医学重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承担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研究课题;开展各种特殊项目和新技术项目检测;开展重大专项研究,对院内外开放,接受国内外学者交流,促进相互提高、共同发展,把广州医学院肿瘤防治研究实验室建成广州市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
总之,为了适应新时展的要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广州市肿瘤综合防治水平,肿瘤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体制改革刻不容缓。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逐步把广州市肿瘤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力,国际知名的重点实验室,为广州地区人民群众的肿瘤防治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沈瑞莲,李淑元,邵长玲等.重视实验室建设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检验医学教育,2008,15(2).
[2]丑光程.临床实验室建设的探讨.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7,(12).
[3]周白云等.医学检验实验室建设的实施与思考.卫生职业教育,2008,(2).
关键词 军革 信息技术 实验室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实验室作为支撑院校教学和科研三大支柱条件之一,在中国特色新军革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军队院校应建设具有超前思维、跨越式发展,积极构建体现时代特点、满足中国特色新军事革命需要的新型实验室体系,为牵引、支撑、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为完成军事斗争准备做出新的贡献。
1以军事人才需求为目标,优化体系结构
1.1根据信息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确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体系结构
构建新型军队院校实验室体系,首先,应根据军队信息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
(1)种类结构。在新型实验室体系结构中,应该加大该类专业实验室的比例;而与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军队建设联系不甚紧密,或者军事特色不突出、可以与地方通用的实验室则应当尽量减少。
(2)层次结构。军事特色鲜明的专业实验室、专业教室需要加强,基础、专业基础实验室的数量可以适当减少。新型军队院校实验室体系应该是一个以少量高水平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以专业实验室、专业教室为主体,辅以基础、专业基础实验室为支撑的结构层次。
(3)功能结构。从信息化战争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和军队院校实验室目前承担的任务及建设水平来看,近期内实验室体系的功能应该以教育、训练为主,以科研为辅,而将来发展要形成以科研为基础,以教育、训练为主体,能够进行信息化作战指挥的功能结构。
1.2优化院校实验室体系,突出解决好实验室中心化和综合化问题
军队院校实验室大体上沿袭了原苏联五、六十年代的管理模式,采取院、系、室三级管理,由教研室管实验室。实验室既非按学科设置,也非按专业设置,而是按课程设置。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很多,一是缺乏统一规划,设置重复、资源分散、利用率低;二是实验室地位得不到重视,实验教员缺乏积极性,建设水平不高;三是实验室经费混在教研室经费中下达,往往被挪用,保障供应不足。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从上到下横向不连结、纵长横窄的树状结构,信息流程长,经历环节多,不利于宏观管理,也不利于实验室之间的横向沟通和资源共享。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努力推行院、系二级管理(大学是校、院、系三级管理),实现中心化、综合化。中心化是指,将基础、专业基础实验室从教研室分离出来,按学科类别合并,建立与教研室同等级别的实验中心,由部(系)统一领导,个别也可以由校、院直接领导,面向全校开放服务;综合化是指将相近学科专业的实验室归类合并,按学科群设置,由院或系直接管理,为本学科专业及相关、相近学科专业服务。实施中心化、综合化改造后,实验室体系结构清晰,便于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效益提高;人才密集、资源集中、水平提高;有利于各项功能的完善和发挥,有利于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者协调发展局面的形成。
2以培训任务为依据,分类确定建设重点
不同类型的院校,培训任务不同,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也不同。构建新型院校实验室体系,应该根据各类院校的培训任务和学科专业设置,分别确定建设重点。目前,我军共有四类院校,即综合院校、中高级指挥院校、专业院校和士官学校。
综合院校实验室建设,(1)以满足教学需求为目标,集中建设一批基础实验中心;(2)应该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按照学科群进行设置,建设一批水平较高的综合化学科专业实验室;(3)应该根据自身优势,选择若干与信息化战争密切相关,对军队信息化建设、军事斗争准备意义重大的学科专业实验室,集中投入,建成水平较高的重点实验室。
中高级指挥院校实验室应该重点加强军事特色鲜明,能够反映现代战争特点、进行作战理论和方法研究、实施战法演练的军事理论、战役战术、司令部工作等军事指挥训练实验室建设。
专业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应该以武器装备、军事技术、工程保障等专业实验室、武器装备实习中心和用于模拟指挥训练的初级分队战术实验室等为主。
士官学校。主要承担士官中专学历教育,其建设应以装备操作和模拟训练专业教室为重点。
3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统一实施重点建设
3.1信息基础条件建设
信息基础条件建设是实验室信息化的前提,主要包括实验室联网、实验室信息上网和实验室设备信息化。因此,实验室应各自建立网站,将本室信息资源上网共享。
3.2重点实验室建设
军队院校实验室的任务之一是开展军事技术研究,这既是国防科研的有益补充,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应该选择几个有基础、有优势、有发展前景的实验室,尤其是作战指挥、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类的实验室,作为军队院校实验室的“龙头”,重点投入、重点保障,努力建成全军、全国一流的重点实验室。
3.3虚拟实验室建设
虚拟实验室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设的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个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功能的虚拟环境,用户通过计算机输入设备、传感设备与环境中虚拟实体产生相互作用,达到模拟训练的目的。
4结语
适应中国特色新军革发展,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应以提高水平为核心,创新运行机制,事关军队建设大局,影响十分深远。因此,应该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的实验室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它既是创新和竞争的需要又是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使我军在军事技术创新、武器装备发展、组织体制改革等方面占据竞争的主动地位,取得相对优势。
[关键词] 实验室;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05-2
近些年国家加大了高校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投入,一栋栋崭新的实验大楼在各高校拔地而起,实验室室内装修布置美观大方,高精尖仪器设备一应俱全,比起过去简陋的实验室装修、水泥制作的操作台面、生锈的水龙头、简单低端的仪器设备来确实是天壤之别。可是细细想来硬件设施建设在这十几年时间里突飞猛进,而实验室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道德行为、思想情操、理想信念等似乎并没有看到明显的进步甚至有些方面还有倒退的迹象,这与现代化设施的实验室不相匹配。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忽视实验室文化建设有关,为此本文结合自身在实验室工作的体会浅谈对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一、实验室文化的涵义和构成实验室文化的基本要素
从本质上讲,实验室文化是指从事学校实验室工作的社会群体在校园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想理念和心理倾向。其核心是以实验室全体人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根本,激发全体成员的潜能,促进实验室积极和谐地向前发展。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对实验人员提出的更高要求。
构成实验室文化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第一,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实验室文化的主体,是实验室文化形成和赖以发展的基础,也是实验室文化服务的对象。其关键人物一般是指实验室负责人,他不仅是学术权威,而且是实验室的管理者和实验室的导师,是实验室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者,是引导实验室成员取得成功的带头人。其他实验室成员是实验室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在实验室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二,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建设的规范,是实验室文化发展的必要保障,制定客观、可行的规章制度可以让实验室成员行事有章可循,又不束缚手脚。行为规范是指实验室对成员所期望,又为成员普遍接受的的某种约定,它是成员之间长期互动的结果。规章制度是成文的规定并具有强制执行性而行为规范是不成文的规定具有一般的约束力。第三,精神风貌。实验室精神风貌是实验室全体人员在长期工作、学习、教学、科研和建设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对外是实验室的群体形象,对内是一面旗帜,它是全体实验室人员的精神支柱,是促使实验室及其成员奋发向上的功力所在,是实验室凝聚力的源泉。第四,实验室的气氛。气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犹如室内空气一样无时无处不在,实验室气氛是实验室是否具有活力和生气的重要表现,良好的实验室气氛会激发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功能
实验室是高校实践教学场所,是科研基地,实验室文化建设对推进实验室管理改革,充分发挥实验室人力资源的优势,更好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来实验室文化建设具有以下功能。
(一)良好的实验室文化能增强凝聚力,创造和谐气氛,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现在有人提出建立凝聚力工程,其实质就是重视价值观的塑造。价值观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起规范作用,不过它并不是通过权力、制度等硬管理手段实现的,而是通过群体气氛和意识层次的诱导来实现的,它是一种观念层次的软性约束,这种软性约束,比起硬性约束更严厉有效。有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共识,就会在实验室中产生融洽的人际关系,一种团结、和睦、向上、进取的群体意识就会激励每一位实验室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二)良好的实验室文化能激励每一位实验室工作人员不断挖掘生命潜能,为实验室建设多做贡献,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激励是指激活需要、激发动机、鼓舞士气、推动行为的过程,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过去人们认为,发奖金或物质刺激可以给予人们更多的激励,实践证明,金钱不是万能的,钱的多少与积极性的提高不一定呈正相关,相反实验室的这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群体文化所营造的软环境,它以一种无形的又被人们感知的形式存在,它能给予人们经常的、潜在的激励,实验室文化不断开启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智慧之门,释放生命潜能,努力完成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三)良好的实验室文化能促使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不断追求人生价值和意义,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提出了人们的行为与需要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一种了解和分析人们需要的方法,这进一步说明:人类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的满足,它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良好的实验室文化能不断激励人们向新的人生高度迈进,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寄托在不断的开拓和进取之中。
三、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思想上要重视。实验教学历来在高校教学中占从属地位,由于这种思考的影响实验室工作自然不会得到学校和学院领导的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也仅仅是围绕满足辅助教学的要求并在硬件建设上下工夫,作为软件建设的实验室文化曾一度不被人重视。孰不知计算机的硬件只有在软件的驱动下才能发挥其功能,同样的道理高校实验室管理在缺少文化这只软件的运作下,硬件的执行力就会失去效力。只有从学校领导到学院领导到实验室的每位成员充分认识到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实验室文化建设始终贯彻到实验室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环节中来,良好的实验室文化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
(二)选一位好的实验室负责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室队伍。有句话说: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实验室负责人也是一样,要适合这个岗位才能干好,不能片面追求高学历高职称老资格。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室队伍,它不仅要求实验室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更要有爱岗敬业精神和不断追求上进的工作态度,要以个人高尚的人格、敏锐的观察判断和科学的思想理念来影响实验室的发展方向。一位好的实验室负责人应以榜样的力量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带动全体实验室人员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室文化建设并不断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
(三)处理好实验室制度管理与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关系。目前实验室管理主要采用目标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组织手段、方式及管理程序,把目标作为资源来挖掘,人只是作为一种达到目标的辅助工具,只能是行为人。不恰当、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目标制度,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积极性发挥,形成逆反心理,甚至抵触情绪。要处理好实验室管理制度与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关系,制度就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注意人的主导作用,注重人的潜能的发挥,要以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激励全体实验室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从而自愿为实验室建设多作贡献。要从文化的高度来管理实验室,不仅注重实验室外显文化的塑造,更要注重注重实验室内隐文化的建构,用它贯穿于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等,充分发挥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实验室文化对实验室建设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作用。
(四)处理好奉献与利益的关系。实验室文化建设具有的激励功能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实验室文化虽然更强调精神激励,但物质激励也不可偏废。在今天的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的经济利益,并常常以此作为评价自身价值的尺度。在高校教学中常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轻实验技术员的现象,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常常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在晋级、评聘职称、评先选优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致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对于一些在实验室管理、教学、科研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的实验技术人员,在利益分配上应该给予适当的倾斜,这是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助推器。
现如今文化建设渗透在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可作为高校的重要部门的实验室其文化建设却被人们所忽视,这对实现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不利。重视实验室文化建设,就是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使实验室从业人员能安心工作,愉快工作,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利用好实验室资源,为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真正做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才尽其值。
参考文献:
[1]杨安,洪家慧,魏勇刚.论新形式下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5):555-557.
[2]李伦.现代实验室管理的新视角――实验室文化[J].科学管理研究,1999,(1):43-45.
[3]郭恩棉.浅谈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学理论,2009,(2):208-209.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143-0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教育部分提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两份指导性文件强调了教学实验室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一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验中心则在学生培养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平台支撑作用。经过从2000年至今,将近15年的探索与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形成了符合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将从北京师范大学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改革历程、取得成绩、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未来发展规划几个方面总结中心建设的经验。
一、建设改革历程与取得成绩
1999年前后,学校在世界银行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支持下,学校先后成立了物理、化学、生命、多媒体4个“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各中心打破原有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的“教辅”模式,在一级学科的平台上,实验课程独立设课,成为学校第一批实验中心。2001年,学校物理、生命、化学、多媒体、心理,共五个教学实验中心通过北京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室评估,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合格实验室”。
学校对于教学实验室持续高位投入,每年有1800万元左右的专项资金投入本科生实验条件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学校本科生实验教学环境和条件,为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教育部启动质量工程,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确立为重点建设内容,在质量工程一期中,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建设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先进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模式和组织结构,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思路和安全环境配置条件,先进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先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并要求具有显著的实验教学效果、显明的特色。可见,其着重关注的是“先进”,从多个角度对实验中心的构架提出更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国共建设了50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质量工程二期,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有了新的内涵,更加重视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将实验中心建设与社会实践能力的要求紧密结合。这个工程重点支持其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资源开发,模拟、仿真、虚拟等实验环境研制,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和交流,建设成果及经验的共享等;突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3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启动,更是为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如何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定位、自身特点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是北师大教学实验中心管理者和建设者的任务之一。学校顺应示范中心发展趋势,进一步整合实验中心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有三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五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经验
下面,笔者从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强调转变、加强特色建设、初步取得成果、进一步工作计划等几个方面介绍项目的整体情况。
1.制定发展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在“十二五”之初,制定了《十二五本科人才培养规划》,其中重点强调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学校还要求20个各级各类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校《十二五本科人才培养规划》围绕发展定位、建设目标、建设思路、经费投入、预期成效制定今后3~5年工作发展规划。在2013年12月30日出台的《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师校发〔2013〕38号)提出:“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确保每个专业都有优质实践教育基地,全校各类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规划突出强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优化实验教学队伍结构、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编写优秀实验教材。我们还邀请国家级、市级、校级的示范中心主任就规划、发展、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等方面召开研讨会。发展规划的制定,使学校实验室建设有的放矢。
2.突出强调转变。①学校强调进一步完善教学实验室布局,实现教学实验室学科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实现实验室建设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着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②在做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保持其高水平运行的同时,重点加强基础薄弱实验室的建设,实现实验室建设由扶优向均衡化发展转变的目标;③在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实验室的软件建设,包括实验项目的设置、实验内容的更新、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验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实现实验室建设由硬件向软件转变的目标;④在加强实验室常规建设的同时,突出实验室特色和特色实验室的建设。学校在校级教改项目中,持续三年设立教学实验室管理机制的探索项目,更加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实验室建设的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从体制上对实验室提供了全面的保障。2009年,学校又在校级教改项目中设立“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理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规划项目,希望探索出一条提高全校文理科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道路。
3.加强特色建设。①学校层面的特色建设:教师教育特色:学校邀请示范中心建设相关专家召开了实验中心发展研讨会,会上专家们比较普遍的意见是:北师大要发挥教师教育特色,为国家培养教师人才,为国家的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做出贡献。这是北师大在教师教育方面的一个特色。特色实验室:学校创新教学实验室建设的管理机制,教务处与经管学院共同建设了面向全校学生的文科综合实验室,走出了一条新的实验室建设之路。②实验中心层面的特色:各实验中心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在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和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建设与众不同的实验室。
三、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
1.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①示范中心的经费支持。理科类的大型示范中心,经过学校多年的支持和积累,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对硬件投入的需求逐渐降低,但是对于软件类的投入需求加大。为了维持示范中心的高水平运行,学校就需要协调对示范中心经费的投入模式,从目前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仪器设备、实验室改造等,向实验耗材、生化试剂、活材料、野外实习的运输费、住宿费等支持方向转变。另外,学校也专门设置了部分用于实验室日常维护运转所需要的专项经费,以更好地支持示范中心朝着更高水平发展。②示范中心的共享与共建。示范中心的共享与共建始终是管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我校的示范中心都建立起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为实现校内不同学科的打通共享,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校已经建立3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与国际、国内相关学科示范中心建立广泛的联系。事实上,不同学科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也有共通之处,且校内沟通联系都较为方便。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校内教学实验中心(教学实验室)合作与交流机制,如设立示范中心开放日、召开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等,从更高层面实现所有示范中心的高水平建设。③示范中心的成果展示与宣传。大部分教学实验室都富有宣传意识,以实验室、机房、楼道等场所全方位展示实验室建设思路和建设成果,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具体而言,示范中心利用展板、实物等形式展示优秀实验报告、学生取得奖项、发明专利、,以及优秀学生就业、读研、出国情况。④示范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应为实验中心重要的建设方向,也是示范中心评审的重要指标。网络呈现示范中心的整体面貌,仪器设备相关说明,展示取得成果,以及实现仪器设备的网络预约、实验课程选课等功能,对于扩大中心影响、提供中心的使用效果具有很大的意义。目前,我校的示范中心都建立了各自的网站,成功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之外的全天候教与学。
2.普通实验中心。①找准定位、明确思路。学校帮助校内小规模的实验教学中心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建设思路、规划实验室整体建设框架和生长点,一个亮点、一个亮点地去做。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实验室,它可以做成小而精的实验室,在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实验室效益的最大发挥。②增强对教学实验软条件建设。教学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平台,并非只包括硬件和环境,更包含了实验课程、实验教材等软条件。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开发新的实验的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鼓励教师撰写实验教材,将实验教学经验向外辐射。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就非常重视实验教材的建设,已经鼓励实验教学教师撰写实验教材十余部,形成了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综上所述,教学实验室的发展需要在学校发展的大背景下,找准自身定位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逐步开展、发展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基金项目: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学术研究课题资助
1.设计与媒体艺术类专业实验室特点
设计与媒体艺术类专业一般注重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强化基础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训、实验与实习(社会实践)教学结合互动、“综合教育”与“个性培养”结合并进的育人模式,追求“高素质,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
与此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也与其他理工科类的实验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实践性是美术院校设计与媒体艺术类专业很重要的专业特征,实践教学贯穿于美术人才培养过程始终,形成由实训、实验和实习环节构成的强调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基本技能实训课、工艺技术实验课、设计表达实验课、综合创新实验课。
2.实验室功能
实验室拥有资源、人才、场地、环境等优势,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好的物质条件和理论支撑,主要功能体现在“实验教学、科研创作基地和对内对外服务”三大方面。这三方面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构筑高校实验室成为满足实验教学要求、科研创作气氛活跃、对内、对外服务功能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孵化基地。
(1)实验教学方面
当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构成高校教学工作的两翼,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验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支撑与实践,还是理论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实验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不足,无法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就会使学生得不到很好的实验操作训练,对今后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产生不利影响,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因此,美术院校实验室要突出实验教学实训环节的作用,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实验教学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为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服务。
(2)科研创作基地方面
实验室在为师生提供科研创作环境方面,可以有较好的便利条件,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提升实验室整体功能,完善实验室服务质量,能够吸引师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创作活动。生动活跃的科研创作氛围,既是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效果的检验与实践,又是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与求知欲望的孵化过程。通过科研创作,将理论联系实际,学校联系社会,使学生真正接触到社会所需,引导学生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
(3)对外开放服务方面
实验室拥有设备、场地、人才、技术等优势,在教学辅助(培训)、技术支撑、设备维护维修、实验室开放运行等方面,能够为师生以及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高校实验室应当以师生以及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实验室各种服务功能。实验室的对外开放服务,不仅能够为实验室营造自我造血功能,减轻高校办学过程中实验室设备维修维护,耗材使用,成本支出等经费负担,又能服务校园乃至区域经济、创意文化的繁荣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实验室的重要性日显突出,当前形式下,国家、各级政府以及大专院校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如何把握当前有利的发展机遇,建设现代化实验室,是全国各大专院校的重要课题。
二、设计与媒体艺术类专业实验室的发展现状
1.设计与媒体艺术教学实验中心发展现状
我院设计与媒体艺术教学实验中心的发展是伴随着艺术设计学科发展而来的。艺术设计学科在2001年被确定为天津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随后于2002年4月,成立了“艺术设计实验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实验中心逐步形成了艺术设计大学科平台基础上的结构合理、优势集中、资源共享的实验室教学和科研体系,构成了实验中心统合下各实验室交融互动的教学、科研与设计开发架构[1]。2005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学实验室”,在国家、地方政府“十五”“十一五”规划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的不断增大以及学院的统筹规划下,实验室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不久前,我院艺术设计专业被教育部评选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及动画专业又被天津市教委评选为天津市品牌专业,巩固了在我市同类学科的领军地位,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此外,随着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将“艺术设计实验中心”和“现代艺术实验中心”通过整合,统合为“设计与媒体艺术教学实验中心”,因此,新实验中心应当乘势而上,打造成与品牌专业相匹配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思路,争办国家级示范教学实验中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实验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实验室承载功能不足。随着新形式下的学科发展,现有的实验室从规模、结构、技术工艺、材料、承载功能、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配置情况等方面适应不了教学要求,所以,客观上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改造、整合现有资源,提升实验室承载功能,并新建一些与学科发展过程中新专业建设相配套的专业实验室,来更好的服务于实验教学。
(2)专职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欠缺。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现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得不到良好的利用和相关的管理和维护,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有些专业实验室,存在一些危险系数很高的化学用品或者机械设备和工具,操作不当,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同样需要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监督或者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配备不齐,造成实验室管理和开放运行方面的局限,影响了实验室功能的拓展和实验教学的支撑作用。
(3)实验室开放不足。实验室的承载功能不足和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缺乏,必然造成实验室的开放不足,以至于对“产、学、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成影响。学生得不到很好的实践动手锻炼,对大型的高端设备了解不足,缺乏整个创新设计到产品实现的整个制作流程,视野得不到扩展,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
三、推进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几条措施
1.优化实验室结构和配置,提升实验室承载能力
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按照新形式下“建立以学科大类为基础设置的多学科共享、宽口径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或公共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2]的要求,结合我院“国际知名、国内位于前列的高水平美术学院”的总体建设目标,实验室建设应充分融合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探索新形势下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充分考虑学科建设的需要,体现专业实验室为学科服务,学科为专业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保障的宗旨,不断提升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共同协调发展,打造实验室在学科、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使其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成果显著、优势突出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美术学院创意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设计开发的重要平台。实验中心在后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应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调整和新建一些专业实验室,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设计与媒体艺术教学实验中心
在实验室建设规划中,融合了大学科下的各专业实验室,形成学科专业覆盖面较宽、实验技术条件较为先进的全院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
2.紧跟时展变化,建设现代化实验室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专业实验室简易、过时的设备以及制作工艺流程已经满足不了新时期下的实验要求,离现代化实验室标准存在很大差距,与学科的发展无法匹配,客观上要求建设部分具有现代化标准的高端实验室。通过购置一些主流的实验设备,搭建现代化的实验环境,引进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制作工艺、操作流程和实验手段,保持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相一致的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水平,我们才不至于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脱节,才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3.完善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效能
新形式下的实验室建设,要求有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伴随着我院学科发展与建设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数量逐步增加,实验室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场所,环境,设备和管理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借助于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可以对所有的实验室采用可视化网络群控系统,即,所有的实验室场所通过安装视频监视控制系统,由网络汇聚到主控中心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和控制,整体上达到统一管理、维护、控制等功能。既可以减少管理维护方面的人力成本,还能够使实验室设备得到实时的管理和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不必要的资产浪费和损耗,使实验室环境管理运行安全有序,更好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在设计与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的框架下,实验室要实现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就必须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团队。管理队伍的建设,应该从集约化,多层次,高水平等方面做出相关要求,通过引进专业人才,补充急需实验岗位,逐步建设一支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创新力强的高素质的管理和实验教师队伍,为实验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人才保障。在一些具体的条件下,应灵活、合理安排实验技术人员,比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精简实验室、工作室、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和维护人员;涉及到危险化学用品和危险系数高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下,增设实验技术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管理人员;而其他有些共享性稍弱,专业性强的实验室可以阶段付专业理论教师或实验教师全天候使用和管理,直到该专业课程结束或者课题结束。
4.拓展实验室对外开放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创意文化繁荣发展
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随后,天津也出台了相应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使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向文化强市的目标迈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将成为支撑中国第三增长极的重要创新极[3]。
我院具有百年办学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科研、创新能力强,实验室应当提升对外开放能力,结合社会所需,充分利用实验场地,科研创新能力、高精尖大型设备和其他资源等优势,为社会或者企业机构提供设计创新、创意产品研发、制作和产品包装等服务,使实验室参与到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创意文化发展进程中来,着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搭建学校、企业、社会交融互动、共利互赢的环境,达到共同发展和进步。
四、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的几个结合
1.将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结合起来
实验室的第一要务是满足本学科范围内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教学与实践操作要求,即严格意义上的“对内服务”,广义上讲,满足本校其他学科范围内具有共享性的实验教学与实践操作要求,也可称为“对内服务”,除此之外,将剩余的空闲时间向在校师生、社会企业和科研院所等个人或团体提供设备使用、场地使用、技能训练、技术服务等形式的对外服务,都可称为“对外服务”。
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可以使资源得到广泛共享,特别是大型精密等高端实验设备和仪器,通过提高利用率,为社会提供急需的资源,使其内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挖掘其为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服务的潜力,可以有效减少其使用成本,降低设备折旧率,提高使用效益,减少国有资产的浪费,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2.将服务效果与服务效益结合起来
实验室开展对外开放服务,就应当保证良好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好了,实验室服务效果才能体现,当然,应当将服务效果与服务效益结合起来,根据服务内容和项目,适当的收取服务费用,可以对实验室耗材,易损件及必备工具进行及时补充,可以保证实验室设备设施正常运转所预留的流动资金,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国家投资和学院投入资金的有效补充,是缓解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资金压力的有效途径。
将服务效果与服务效益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促进实验室的健康发展,使实验室建设与服务步入良性循环,以更好的为教学、社会服务。
3.将提升服务能力与提升社会影响力结合起来
我院具有百年的办学历史,在国内外影响力较高。应当利用当前有利条件,提升实验室对外服务能力,适当的走出去,参与到区域的经济、创意文化繁荣发展中来,是提升实验室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在开放条件下,实验室积极拓展对外服务,融入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潮流中,及时跟进当前流行趋势,才能有效地与社会和企业接轨,通过吸收和引进先进的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思路,保持实验室的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活跃度,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形成社会品牌效应,打造实验室高端服务形象。
五、结束语
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宽、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在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中应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管理的原则,全面提升和优化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条件,全力拓展实验室功能,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实验室综合效益,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多功能、多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开放式的实验室体系,更好地为学科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创意文化繁荣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范敏,蒋志华.美术类院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7-19
[2]天津市高等学校优秀实验室评估标准(试行).天津市教育委员会,2004
[3]天津市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第一批文化产业振兴重点工作计划的通知[Z].天津: 津政发〔2010〕1号, 2010年
作者简介:
【关键词】实验教学;加强管理;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实验室是培养专门技术人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知识创新,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近年来,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适应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不断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的素质也不断提高,不断充实仪器设备,规范和完善实验规章制度,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实验室的硬件建设
实验室建设应积极适应专业学科的新发展、职业教育的新特点、培训任务的新变化和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规模、质量、效益、特色协调统一,充分运用当代科学技术和教学改革成果,努力改进实验教学手段,积极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开创实验室建设的新局面。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主要包括标准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立和仪器设备的购置。实验室建设,应以实验室的系统性、完整性、配套性为基本概念,在硬件配置上,要从全校实验室系统建设的概念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环境填空补缺。为满足教学要求,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近年来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兴建了新的实训教学大楼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新了新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建立了信息化教学实验室,满足了学生进行日常实验教学和技能考核的要求。
二、实验室的软件建设
(一)加强对实验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实验室的管理,关键是人员的管理。科学的人员管理方法,将有利于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在实验室工作系统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搞好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仪器设备效益的关键。人才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首要因素,牢车把握住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水平上台阶的重要保证。强大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和发展,采取超常规措施,逐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优秀的师资队伍。为了满足新专业的教学要求,学校又创造各种条件吸引了一批高技能、高职称的人才,从而建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学校要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考核,让一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新老师,逐步行成一支充满活力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能够适应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二)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
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队伍的主力军。实验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维护保养、独立完成实验的准备工作,而且要具有高度的岗位责任感和安全防范意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新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向实验教师学习,特别是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熟练和规范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学校也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和组织外出学习。近两年学校利用假期组织专业教师及实验教师去和专业相关的工厂和研究所实习,虚心接受工厂师傅和研究人员的指导和培训,促进相互间的交流,扩大了实验教师的视野,增强了实验教师自身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每年还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举办的各种职业技能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也提高了实验教师的自身能力,使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
三、不断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
实验室工作任务繁杂,必须建立完善的、系统的规章制度。制度是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高,是工作有序化的指南,是管理科学化的先决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加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如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的申报和管理制度、剧使用和管理制度、鲜活材料的申报和采购制度、实验室库房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规程、实验员职责、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集约管理,提高仪器使用率;本着“高效、节约”的原则,既要保证学生的实验需求,又要节约实验耗材,保证各实验室正常、有序、高效的进行。
四、加强对实验学生的管理和引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严格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强化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了每学期学生正常的实验实训课程外,我校近年还增加了一些实验技能培训,如中药质量检查、食品分析检验、环境监测、工业产品分析等培训工作,使学生在培训中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我校采取模块教学,还设立了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反复练习,教师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直至独立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了实验技能和基本的操作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指标是职业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管理和建设实验室,使实验室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必须充分认识中、小学实验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学校各学科开展实验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在现代化学校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及实验教学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贯彻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开展各类实验和技能操作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农村学校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农、科、教结合,促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有助于将学校的综合实验室办成为农村的科技实验站,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水平,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培养我乡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技术大军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一大批合格的新生贡献力量。
二、我乡中、小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一)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教基[*]11号)和自治区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我区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工作步伐的通知》及靖发[20*]28号等文件的精神,按照《*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区)工作验收评估体系》的标准要求,加大投入,分类指导,认真实施,力争今年实现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率达100%的目标。
(二)要求
我乡按《*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区)工作验收评估体系》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出符合本乡实际的实施方案和普及验收标准。
1、实验用房。中、小学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室、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科技活动室等用房的面积及数量要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检查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
2、实验室设施。实验桌凳、演示台、准备台、仪器柜、通风橱、图书柜架、阅览桌凳等,符合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图册》规定的规格、尺寸、式样和数量。实验室的其它设施,要符合《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和《*中小学(中师)实验教学基本规范》的规定要求。
3、仪器设备。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按照国家教委(教育部)颁发的目录标准配备。
4、实验人员。中学实验教师配备专职教师,学历要符合《*中小学(中师)实验教学基本规范》要求。一类完全小学配备一名专职实验教师,其它小学可配备1--2名兼职实验教师,且均应达到中专以上学历。
5、实验教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齐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小学自然课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课堂演示实验。教师有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通知单;学生有实验报告;实验教师有实验记录。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积极开展音、体、美、劳各科教学训练工作。
6、实验室管理
中小学实验室的管理,包括各项
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各科仪器设备、器材、器械、图书的陈列存放及管理。要符合《中小学校实验室工作的规定》、《*中小学(中师)实验教学基本规范》和《*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区)工作验收评估体系》的要求。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工作
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作,是巩固和提高我乡“两基”成果的重要举措。
(一)设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能。成立乡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乡直各单位紧密配合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做好全乡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的规划,组织开展实验教学普及的实施工作;制定学校实验用房、设施、仪器配备方案及规范,并组织实施;提出中小学实验人员的配备标准,组织有关人员的培训达标工作,督促检查各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负责组织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类里的业务督导及检查、评估、基本情况的统计工作;负责归口组织中小学教学实验仪器,体育、美术、卫生器材,电器材,图书等物资的采购供应、质量管理和效益评价工作指导和鼓励各中小学校开展自制教具活动。
各村要相应成立“普实”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二)加大“普实”经费的投入。在“普实”经费投入中,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原则,保证我乡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工作顺利开展。各学校要从勤工俭学的收入和学杂费收入中自行筹措一部分经费,增加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体制,发展多种形式办学。拓宽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普及投资渠道,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人在自愿捐资助学和办学经费中,拿出部分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开展实验教学。
(三)加强实验操作考核考试。为巩固各校的实验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实验教学质量,对技术装备基本达标的学校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对各学校实验及技能操作训练进行考核、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