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18-02
广播电视编导(以下简称广编)是一个注重实践性的专业,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基本形成了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校内主要有课内实训、实训周,校外主要有暑期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实践、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实践项目虽丰富,但很多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依然很差,和用人单位“有工作经验”的要求相差甚远。要解决此问题,必须在广编专业中增加媒体或类媒体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可行方案有两个,一是和正规的电视台建立实践基地或合作办台,二是以网络视频网站为依托建立视频制作工作室。第一套方案由于频道容纳学生数量有限而变成了走形式;第二套方案由于网络空间的无限性和容纳学生的大量性,成为目前最佳的选择。海口经济学院(以下简称海经院)目前建立了供广编专业学生进行类媒体实践的“V拍工作室”,有专业的指导教师,栏目设置有《海经在线》、《微电影》、《海经专题》、《海经纪录片》和《栏目创意展播》等,制作的节目在优酷网站上传播出。海经院根据广编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在要求,把工作室实践教学提炼为“二四五”模式。
一、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两个目标”
“二四五”模式的“二”是指工作室实践教学要达到两个目标。
一是通过工作室教学达到广编专业实践教学的常态化。一般的实践教学无论课内实训还是实训周,在课上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后课下就断线了,尽管学生在实训中也能制作出较高质量的电视短片,但如果没有课外的继续实训,最终会造成“课上做实训,课下看笔记,课后全忘记”的结果。工作室实践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从大一就可参加工作室实践,而且每天不间断地进行,时间为十六点半到十八点(七八节课外活动时间)。学习完《摄像基础》,在工作室就实践摄像的实训项目,学习完《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制作》,在工作室就实践相应的实训项目。另外,实训周项目“综合创作实践”把广编专业策划、导演、拍摄、制作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大整合,学生在实训周中获得的综合能力是媒体岗位实践极其需要的,但时间只有4周,也只在第七学期开设。工作室实践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时间长度可以拉长,实践学期安排也可灵活的提前或置后。因此,工作室实践可以使广编专业实践教学常态化,进而让实践成为学生日常习惯的一部分。
二是学生通过参与工作室实践达到具备媒体或类媒体岗位能力的目标。这就是用人单位所说的工作经验。广编专业的岗位能力包括“编、导、摄、制”,“编”,主要是编剧和策划能力,“导”主要是导演能力,“摄”主要是摄录节目的能力,“制”主要是编辑和制作节目的能力。广编专业一般的实践教学都无法达到这一目标。因为暑期社会实践和实训周的时间太短,分别只有2周和4周;课内实训只针对一门课进行,实训内容比较零散;毕业设计没有专业指导教师面对面指导,实践效果差很多;毕业实习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包括媒体岗位的适应,学生到媒体人的角色转变,工作的寻找和抉择,毕业设计的创作(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同时进行)等,它们都是大问题,况且把毕业实习的17周平均一分配,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时间也只剩下3至4周了,因此仅仅靠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媒体岗位能力是很难实现的。工作室可以弥补以上所有实践教学的不足,它不仅时间长、整合性强、指导教师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实践指导,而且栏目和节目是模拟真正的媒体来设置和运作的,所以只有工作室教学实践才能达到媒体或类媒体岗位实践的效果。
二、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四个层级”
“二四五”模式的“四”是指从大一到大四工作室实践教学要实现的四个层级。工作室教学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7、8节课,如果按每星期40节课计算(每学期18周),工作室每学年的实践时长为8周。
大一:工作室实行“1+3+4”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摄”和“制”的技术能力。
“1”代表大一新生在工作室见习1周。刚入学的新生对工作室类媒体实践还比较陌生,通过一周的观摩,大体了解工作室的实践流程、节目构成和岗位设置等基本情况。
“3”代表见习1周后的同学实习3周电视摄像。学生参与以消息类新闻为主的栏目《海经在线》3周,初步通过摄像技术关,达到独立拍摄消息类新闻画面的目标,这是初步培养学生“摄”的岗位能力。
“4”代表实习3周电视摄像后的同学再实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4周。学生继续参与《海经在线》栏目4周,熟练后期编辑技术,达到独立剪辑消息类新闻节目的目标,这是初步培养学生“制”的岗位能力。
大二:工作室实行“2+2+4”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编”、“导”的岗位能力。
“2”代表大二学生实习2周广播电视节目编剧。学生主要参与《微电影》栏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微电影的编剧训练。
“2”代表大二学生实习2周编剧后再实习节目策划2周。学生参与《海经专题》栏目,实习专题片(人物专题和事件专题)的节目策划,获得策划专题片的基本能力。
“4”代表大二学生参与《微电影》或《海经专题》的导演工作,最终每人独立导演一部时长8分钟左右的微电影或时长12分钟左右的专题片。
大三:工作室实行“2+6”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岗位综合实践能力。
“2”代表大三学生实习2周谈话节目的制作。学生主要参与谈话节目《观点》栏目,实习整个节目的包装和制作。
“6”代表大三学生实习2周节目制作后再实习纪录片编导6周,学生主要参与以制作纪录片为主的《海经纪录片》栏目,纪录片创作是对广编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节目形态,也是对“编、导、摄、制”四大岗位能力综合最佳的节目类型。大三学生要全程参与某一题材纪录片的“编、导、摄、制”全过程,以达到岗位实践大综合的目的。
大四:学生在工作室实践3周,主要参与《栏目创意展播》栏目,进行新栏目策划和新栏目宣传片的制作。策划全新的栏目对于广编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具有较高创意的岗位能力,学生要把策划的新栏目定位、节目构成等元素通过视频宣传片的形式制作出来在《栏目创意展播》中播出。经过指导教师们的研究讨论,具有可行性的新栏目将在工作室中增设。
同时,工作室在大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大二培养学生拥有多学科知识背景与综合思维能力;在大三培养学生具有广编专业多岗位工作的能力;在大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方法和制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五个结合”
“二四五”模式的“五”是指工作室实践教学要实现五个结合。
(一)和“课内实践教学”的结合
工作室的实践安排都是和课程紧密结合的,比如大一工作室实践的“摄”和“制”就是和大一开设的《摄像基础》和《非线性编辑》课程结合在一起的,学生一边进行摄像和节目剪辑的课内实践一边在工作室进行摄制实践。大二工作室实践的“编”、“导”是和大二开设的课程《电视节目编导与策划》和《写作(专题片、解说词)》的课内实践项目相结合的;大三工作室培养学生岗位综合实践能力是和大三开设的《电视节目制作》和《纪录片编导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大四工作室新栏目策划的实践是和大四开设的课程《广告创意与制作》以及大二大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相结合的。
(二)和“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实习基地实践”的结合
暑期社会实践在第二、四、六学期的假期开设,一般要求和工作室实践同步进行,第二学期的项目是“摄”和“制”与工作室大一实践项目相同;第四学期的项目是“编”和“导”与工作室大二实践项目相同;第六学期的项目是专业综合能力实践,与工作室大三实践项目基本吻合。暑期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看到自身所学和媒体需要之间的距离,在之后的工作室实践中便会有的放矢。实习基地实践和暑期社会实践的情况基本一致,只是时间安排上比较灵活。
(三)和“实训周”的结合
实训周项目“综合创作实践”在第七学期进行,共4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策划、制作一系列影视作品。工作室在大三的五、六学期刚进行了岗位综合实践,第七学期的实训周便是其延伸和提高,当然也是对工作室大三岗位综合实践能力的一次大检验。
(四)和“毕业设计”的结合
毕业设计共17周,第七学期4周,第八学期13周。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学生自组团队制作电视专题片、纪录片或者独创栏目及节目。毕业设计是对工作室实践的拔高性实践,没有工作室单项和综合实践的基础,毕业设计就不可能进行拔高,如果工作室制作的节目是产品,那么毕业设计制作的就是精品。
(五)和“毕业实习”的结合
学生到相关媒体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一样。学生有了工作室实践的“工作经验”,为毕业实习的专业实践减轻了负担,毕业实习一结束他们就具有了媒体的“工作经验”,这是没有工作室实践学生无法达到的。
尽管工作室实践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经费来源和经营管理等,但其在广编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已不容忽视,所以高校要不断完善工作室的配套措施,让工作室实践教学在广编专业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一、对课程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校主要课程如下:电视艺术概论、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电视文艺节目创作、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技术、电视画面编辑基础、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导播、传媒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传播学、影视作品分析、中国戏曲、视听语言色彩学、电视节目策划、照明技术纪录片创作、摄影技术以及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艺术是相通的,学习需要认真对待,满腔挚忱,不心存怠解,不厚此薄彼。
二、就业前景喜人,对专业信心十足
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趋势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才编导一体化,市场广阔,就业前景喜人。尤其是现在网络发达,信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学习网络艺术的学生尤易被市场接纳。总而言之,电视台也好,电台也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舞台广阔,只要有真才实学,又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必然能够一展身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实际参与的工作很多,以幕后工作为主,包括节目编导、编辑、剪辑、策划、撰稿、记者、摄像以及场记、灯光和后期制作,不一而足,根据个人喜好而择,依据工作需要而定。如果进一步发展,会成为电视台频道栏目组制片人,成为管理者,前途无可限量。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要突破窠臼
在电视行业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举足轻重,不过,由于我国媒体发展及其迅速,竞争非常激烈,很多问题也随之显现。在实际学习当中,笔者发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目的性较差,对设备的技术性使用、综合性使用有所欠缺,教学环节松沓,对实践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够,课程内容衔接脱节。进行综合性操作中,有的同学懵懵懂懂,有的熟练度不够,布置的作业不全面,检查作业不到位,练习作业乏味无生机。
任何工作,都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多元化是用人单位对能力的要求倾向,局限于广播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容易受到冷落。刚刚毕业,专业技能尚不熟练,专业优势远不明显,怎样运用所学,站稳脚跟,发挥自己的特长呢?这就需要学习者卯足劲头,勇往直前,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练就过人的组织和策划能力,具备创新的眼光,拥有向上的精神,保持乐观的心态,临事不乱,处理问题有条不紊,事事显出过人的胸襟韬略,在迅猛发展的广播电视行业中如鱼得水。
四、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媒体行业的发展蔚为壮观,堪称一日千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水涨船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从确立以来,形成了自有的体系,在动态发展中形成了多元化的学科格局,如今形势大好。我们要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其科学定位。定位的方向包括很多,比如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的新方法,对教学旧框大胆改革,尝试、借鉴新的教学方法,重新审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创新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模式。艺术是相通的,本专业也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学科中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使之交叉互利,增加技能的练习,增加能力课程,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可以肯定地说,随着媒体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细化,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社会的影响力的增强,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新的定位必然是大势所趋。
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方法
(一)兴趣促使传道功成
加强理论学习,淡化硬性记忆,进行充满灵性的实践,不受学习旧框的禁锢,让学习方式生动有趣,提升了学习的创新性,在教师的引领下将兴趣提升到极致。在课堂上,多进行模拟实验,与同学多进行交流,与老师互动,要大胆质疑,要勇于站到讲台上发表意见,即兴演讲,广泛沟通。
(二)增加学习的范围
电视业的发展瞬息万变,知识的更新必须亦步亦趋,局限于传统教材,必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所以,要增加学习的内容,扩大学习的范围,要从创新的方面进行选择,比如实用性、趣味性以及时效性。涵盖的内容要范围广,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创新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教材的选用要使得学习者走在媒体行业的最前沿。
(三)重视实践,全力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
提倡创新,就是为了学有所用,就是为了能在工作中一枝独秀,实践、创新唇齿相依,只有更多的实践,才有创新的可能。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属于是“应试教育”,在面对考试时,大部分学生都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理。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要加大对学习者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实践与理论共考核的办法。学校方面可以结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统一实践。比如,学校可以先通过校园的话剧社、广播社、影视剧社组织比赛活动,筛选出优秀的作品,然后联系当地或外地的广播电视等节目组,将这些优秀作品的作者推荐给他们。进行学习实践,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社会知识,还能提供本专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定要鼓励学习者的创作性。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新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更为重要,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自己的作品,其乐无穷。教师可以把学生创作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创造,激发创新灵感,活跃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要注重学习方法,增加学习的范围,重视实践,使学生对学习保持盎然的兴趣,对前途充满信心,注重自己在编导专业品德的培养,长此以往,一定会前途锦绣,春光灿烂。
参考文献:
1.黄匡宇,《广播电视学概论》,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09
一、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影响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广播电视编导反过来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也较大。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早期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一些重要的专业内容和课程要求都是与政治的基本理念和政治要求相一致。像坚持的媒体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就充分体现了政治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特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求讲政治,要求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做好正面宣传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例如,政治性语言的使用,相应产生的一系列规范等等。学校的学术范围和学校内的政治环境直接影响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一个讲理念、讲原则、讲信仰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更加有利于促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科学发展,更加能够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公共意图和作用。这些政治元素作为专业发展的基础,引导和指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健康发展,为培养有原则、有信仰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能够得到更加有利的整合,能够得到公众更为有力的支持,适应政治环境的发展,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讲规范和原则的重要内容。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也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一个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现状,能够更加促进广播电视编导在实践层面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随即带来的是媒体的发达和网络媒体消费的攀升,技术的变革与资本的力量能够直接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途径,能够促进广播电视编导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双丰收。例如,湖南卫视在经济上的大力投入和支持,使得广播电视编导的相关领域呈现出了一片繁荣昌盛景象,形成了人才培养的良性机制。经济大环境是现代化条件下影响社会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经济体制的一系列变化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能够让理论转为学术价值,让学术价值转换为商业价值,让每一个观点和每一个创新都能够创造出社会价值,这就是一个好的经济环境所能够产生的正面效应。当前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非常好,由于我们的媒体电台都集中掌握在官方手里这样一个现实情况,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彼此产生了互动,政治上的理解和支持使得大众载体平台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社会上的种种不良影响也都因为政治的地位而受到最小面的冲击。官方平台的开放使得广播电视编导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新闻媒体电台广播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加入和参与进来。载体与环境挂钩,公司广告的投入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反而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新的发展,从而形成当前一个积极互动的局面,为广播电视编导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从社会环境看,广播电视编导的现实发展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展开的,随着改革开放,新的社会环境不断的衍生和形成,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动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变革,社会转型,人们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的重要意义,越来越能够明确地体会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下的社会情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对经济环境的重要影响。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们需要不断地夯实广播电视编导的群众基础,不断地更新换代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不断地获得社会的支持和鼓励。从这个方面来看,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已经做到了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和协调,在几年的大学扩招中,报名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数在不断的攀升,社会环境和现实环境下不断地涌现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热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广播电视编导的学习之中,去了解这个专业,去掌握这个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通过群众基础的实现,整个广播电视编导产业链的最根本基础得到夯实和保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才能够得到根本性的发展。
四、结语
一、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含义和发展现状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媒介的传播,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传播学就是在媒介作用中实行的信息传达、在人与人交流中构成的一种方式,广播与电视的产生在信息传达中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现代媒介的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传统传播的科技延伸产物,广播电视编导利用这些先进的信息产物媒介,将现代需要传递的文字、语言、图片、动作等信息进行技术编导,从而形成人们愿意接受的电视节目。①由于广播电视编导工作是新闻学与艺术学的结合,面对传统的传播方式——报纸、电影领域的传递,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将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介加以整合。教育者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引导虚拟化的创造方式,使播出的电视节目没有一定的时效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较大的思维变化。②
二、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定位
在各个高校中,虽然开展了许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传播学领域的一种延伸学科,我国高校并没有将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定位传播学视野里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显得非常不够专业。要想在比较专业的领域里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就要对传播学视野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准确的定位,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人素质
传播媒介时代下的文人素质是由文字符号构成的,主要包括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明建设,所以要发展新兴的传播媒介,就要在传统媒介形式上加以改善。首先,改变电视媒介中的文字符号系统,使它在表达电视主题能力下更好地解释出电视画面的主题内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也包括文字媒介,例如拍摄中的采访大纲、电视脚本等。③最后,增加传统文字编导的能力,使电视节目中的思想能力和节目内容更具有文字气息,这样不仅能产生更好的电视效果,也能将电视内容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把握。所以,要发展传播学视野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必须要加强人文素质建设,只有在媒介运用中充分发展文字的优势,我们才能更好地表达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从而使电视节目体现更好的播出价值。
(二)影人素质
电视媒介是影视媒介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影人素质是在现代影视文化中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人们思维的再次创造。电视媒介一般可以不运用文字媒介来表达节目的主题和内容,在表达过程中具有鲜明的、直接的表达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了解电视编导的实际工作,不仅要在电视编导中发挥导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在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艺术的升华和创新,还要保证整个电视节目的成功进行。所以,要发展影人素质在电视媒介中起到的作用,除要掌握电视媒介中原有的优势之外,还要发展广播学视野下的电视编导专业,从而使电视编导工作中的影人素质更好地发挥出电视媒介的作用。
三、促进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对策
(一)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首先应确立明确的、合理的、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各大高校很多专业中,要培养更好的人才,就要具有科学的教育目标。在新兴产业多媒体传播领域,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水平,需要科学、合理、具体地制定教育目标,目前在各个高校的培养目标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的创新性人才,就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基础知识、创新理念以及社会的组织培养能力设置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二)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要发展现代化创造型人才,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理念的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该专业中的很多学科都需要在理解理论知识后学会应用实践,所以在高校期末考核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各个学科都要求学生的实际制作水平和创造能力,要求各大高校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实验课。由于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不同、创新能力不同,实践能力也不同,在实验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相适应的实验战略,以基础性、验证性以及创造性为本,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改变,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加强学校与媒体之间的合作
在各个高校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传播学视野下的高素质广播电视编导,就要在发展实践教学中发挥更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形势教学模式下进行创新。首先,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来校进行授课,通过实际编导人的授课,使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本职业的发展方向,然后学校将本校的教师派到媒体企业中去学习、锻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有丰富的传媒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拿出更好的教学模式。最后,学校与媒体企业之间达成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习训练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四、结语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管理
【分类号】X321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要突破旧的模式
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来源于艺术学和新闻学两大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开始,该专业从电视编辑专业逐渐发展。在电视行业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举足轻重,不过,由于我国媒体发展及其迅速,竞争非常激烈,很多问题也随之显现。例如在实际学习当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目的性较差,对设备的技术性使用、综合性使用有所欠缺,教学环节松弛,对实践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够,课程内容衔接脱节。进行综合性操作中,有的同学懵懵懂懂,有的熟练度不够,布置的作业不全面,检查作业不到位,练习作业乏味无生机。
在我们身边的朋友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多元化一味都是一些用人单位对能力的要求倾向,而局限于广播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容易受到冷落。对于刚刚学会的专业技能尚不熟练,专业优势远不明显,怎样运用所学,站稳脚跟,发挥自己的特长呢?这就需要学习者卯足劲头,勇往直前,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练就过人的组织和策划能力,具备创新的眼光,拥有向上的精神,保持乐观的心态,临事不乱,处理问题有条不紊,事事显出过人的胸襟韬略,在迅猛发展的广播电视行业中如鱼得水。
2 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问题
媒体行业的发展日益壮观,可以号称一日千里,同时我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同样是水涨船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从确立以来,形成了自有的体系,在动态发展中形成了多元化的学科格局,我们要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其科学定位。定位的方向包括很多,比如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的新方法,对教学旧框大胆改革,尝试、借鉴新的教学方法,重新审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创新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模式。艺术是相通的,本专业也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学科中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使之交叉互利,增加技能的练习,增加能力课程,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可以肯定地说,随着媒体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细化,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社会的影响力的增强,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新的定位必然是大势所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省去了写板书的时间,可以专心的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听课、做笔记的时候也可以快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节约的时间还可以用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如此一来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大幅的提升;突破了视觉的限制,可以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3 管理缺陷
体制在这里主要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种管理模式。体制的缺陷首先是人才培养方案问题众多,作为新兴专业很多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锤炼,在课程设置上问题较多。比如有的学校把概论课在第三学期开设,而作品分析则在第四学期,而史的部分则放在第五甚至第六学期,这种安排显然有违常理,而涉及到专业内涵问题就更多了。其次是管理模式,很多学校衡量一个老师的优秀与否不是看你的教学效果如何,而是看你发表的文章怎样。教学能力再强,没有科研或者说没有高水平的文章,在学校看来也是无用的。在此情况下,老师们重科研轻教学也不足为怪,因为高水平文章看起来比培养优秀的学生更重要。再次,各种机器设备数量严重不足。扩招却不扩容,无论是教室、实验室、指导老师、各种设备,还是实践经费都远远不能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往往是10个甚至更多的人一台机器,而实践经费更是无法满足需求。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的解决较之学风的解决恐怕更为困难。因为有些问题不只是意识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机制问题。
4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方法
增加学习的范围,电视业的发展瞬息万变,知识的更新必须亦步亦趋,局限于传统教材,必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所以,要增加学习的内容,扩大学习的范围,要从创新的方面进行选择,比如实用性、趣味性以及时效性。涵盖的内容要范围广,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创新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教材的选用要使得学习者走在媒体行业的最前沿。
(一)重视实践,全力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
提倡创新,就是为了学有所用,就是为了能在工作中一枝独秀,实践、创新唇齿相依,只有更多的实践,才有创新的可能。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属于是“应试教育”,在面对考试时,大部分学生都抱着一种合格的心理。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要加大对学习者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实践与理论共考核的办法。学校方面可以结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统一实践。比如,学校可以先通过校园的话剧社、广播社、影视剧社组织比赛活动,筛选出优秀的作品,然后联系当地或外地的广播电视等节目组,将这些优秀作品的作者推荐给他们。进行学习实践,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社会知识,还能提供本专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定要鼓励学习者的创作性。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新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更为重要,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自己的作品,其乐无穷。教师可以把学生创作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创造,激发创新灵感,活跃创新思维。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意义
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候,通常学生基础都要非常扎实,不仅仅在课本理论上,在专业素养的掌握上也要非常全面。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让学生将理论有效地运用在社会实践当中,在社会中创造价值。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就是“用”,主要意义就是活学活用,以知识为基础,以社会为目标,进而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
二、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相关策略
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课程进行改革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课程进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学校的一些基础课的教学中,要努力完善课堂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合理开设专业课程。课程设置的改革对学生来说有着本质上的意义,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积累一定的经验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就是对其专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培养专业能力的课程分为几部分进行学习。每一部分要针对相应的岗位进行学习,让教学形成系统,按照现实生活中的工作步骤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模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应用型人才对于社会的意义,促进学生实现多方向全方面的发展。常规教学一般只是模拟教学,因为没有现实的场景,更没有职场带来的压力,学生就无法感受到那种紧迫感,也无法体验到工作带来的动力,这样的教学是无法和真实工作相吻合的,那样教学意义就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没办法真正地走出课堂,即使课本理论已经熟记于心,但是如果进行实战,则不免败下阵来,那么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而如果是以应用型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将真实工作、真实项目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那么教学效果必然有大幅度提高。
2.对实践教学进行优化
实践教学应该通过导师的正确引导来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导师在教学时要着重于学生个性化培养,把理论和现实有机结合。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地解答。还要重视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实习基地,便于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对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全程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比赛,利用比赛来提高临场应变能力,同时在比赛中学习他人作品的长处,对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时改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学校还要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让实践教学得到延伸。
3.完善相关考核体系
在常规课堂考试中,学校主要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学习成绩压力下,有的学生渐渐产生厌学心理,甚至抵触课堂,这样的情况下则很难提升学生的能力。应用型培养则改变了教学模式,以学生多方面综合水平为考核目的,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可以通过教师、实习单位和学生三个方面对综合水平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形式更加公平。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创作,团队作品让教师和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共同评判,给予具体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激励创作水平的提升。在论文撰写方面,教师要鼓励其作品的创新,保证作品有较高阅读水准的同时,还要有创新思维。
4.加强培养学生专业素质
在教学改革时,亟须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改变常规培养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会自身专业的特质。专业素质对广播电视编导从业者来说,是基本功,必须具备坚实而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广播电视艺术创作能力和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地迎合社会需要。
三、结语
2012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文学”门类划属艺术学门类,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为适应这一目标,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纷纷强化实践教学,搭建起“实践课程+工作室+专业实习+专业采风+毕业实习”多元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采风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如何紧扣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改革采风课程教学,提高采风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将做一探索。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特点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独立制片能力、采编播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既要能够掌握前期的构思、策划和剧本、文案及解说词的写作,又要能够胜任中期的拍摄任务,还要能够参与、指导后期的剪辑等相关工作。[1]”实践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唯一路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利用的实践机会主要包括:课程作业训练、专业实习、专业采风、毕业实习、参加竞赛等。目前学生创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内创作居多,学生视野狭窄,选题范围囿于大学生活一角,创作题材多为微电影、广告、MV等虚拟性电视短片,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思想性、人文性难以拔高。增加校外实践机会,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敏感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情怀,拓宽电视片创作的选题范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采风课程的意义
专业采风属于校外实践,“是一项有组织、有预控、集体参与的实践活动”[2],采风课程一般在基础理论知识已经学完的第6或第7学期开设,时间一般是1~2周,由专业素质突出的教师带领学生到地域风俗文化特色突出的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文化园区等地,完成1~2部电视短片的选题、策划和拍摄工作,回校后再利用1~2周时间完成后期制作。采风课程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地域民俗风情,提高艺术素质和生活洞察力,通过电视片制作的真实演练,提高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和策划选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各项综合素质。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采风课程的现存问题
1.心态不够端正,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采风课程选择的地点多为具有地域民俗风情特色的旅游景点或城市,个别学生对采风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抱着班级集体“旅游”的心态,忽略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另外,采风课程管理和考核的松散也导致了部分自律性不强的学生不重视采风课程,创作随意应付。
2.重生活纪律管理轻课程教学管理
采风课程是一项集体活动,学生处于游动状态,可变性因素较多,且师生比为一比几十,难以时时监控,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学院一般会制定严格的组织纪律,强化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如规定学生采风期间不得随意外出、不得单独行动等。和严格的生活纪律管理相对应的是课程教学管理的松懈,一些学校的采风课程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和考核制度,教学随意,采风教学管理的严谨与宽松取决于带队老师的责任心,一些责任心差的老师把学生带到采风基地之后就基本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组建小组去选题创作,对选题的内容和创作的进度、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管不问,只要求学生返校后如期拿出作品即可。
3.课程环节安排不科学
多数学校的采风课程作业是完成1~2部电视短片的创作,包括选题、策划、外联、拍摄等全部都要在采风基地完成,采风之前没有布置选题策划和资料搜集等前期准备工作。学生出发前对采风基地的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到达采风基地后,要自己走访、熟悉情况之后才临时决定选题,查找资料,进行策划和拍摄,如果没有足够的前期准备和策划,加上基地条件局限,1~2周的时间创作非常紧张。这种情况导致部分学生创作不认真,仓促完成,采风作品质量不高。
4.采风作品题材单一,选题易撞车
目前多数开设了采风课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都将采风基地选择在了民俗风情名胜景点,如安徽宏村、江西婺源、云南丽江等地。采风作品的题材多是民俗文化专题片和微电影。由于地点单一,前期资料搜集不够,准备不充分,选题极易撞车。如笔者所带学生去安徽宏村采风,第一周是专题片创作,学生报上来的选题出现多组撞车,选题集中在“建筑”、“竹艺”、“茶文化”、“美食”等。
5.考核不严谨,采风作品不受重视
采风课程的成果以作品的形式提交。对于一些学校来说,采风结束,把学生安全顺利带回学校就等于采风课程完成了大部分,只需要最后给学生提交上来的作品打一个分数,采风课程就划上了句号。采风课程成绩考核流于形式,采风的具体成效如何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检验标准。此外,采风中完成的作品仅限于成绩评定的依据,成绩评完后就束之高阁,学生积极投入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被重视,打击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会通过口碑相传的形式传到下一届,加重对采风课程的不重视心态。
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采风课程改革
1.强调课程意义,纠正不良心态
采风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更是一门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组织者应该在课程前期动员、组织活动中通过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宣讲和强调采风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还可以在报告会上选播往届优秀采风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制定严格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也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纠正学生“游山玩水”的消极心态。
2.采风课程教学管理规范化
严明的组织纪律虽然是保证采风课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但采风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在于“艺术创作实践”,课程管理不能本末倒置。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制定规范的课程教学计划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内容涵盖前期动员、组织工作到中期课程作业的布置和指导、每天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后期作业的考核方式、课程成果的检测等内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作为认知主体的是学生,教师的角色是帮助者以及指导者。[3]”为了强化采风课程中教师“教”的工作,制度化约束带队教师的行为,如实行带队老师小组负责制,每个带队老师负责几个小组,紧密跟进小组的策划、拍摄进程,并根据每个小组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将“教”与“学”的工作贯穿到整个采风进程中。
3.重视采风前的准备工作
要想创作出高质量的采风作品,前期的准备工作(资料搜集、选题策划)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单靠采风的1~2周时间完成1~2个高质量的作品是不可能的。为了保证采风中学生学有所获,得到真正的实践锻炼,拍出优秀作品,需要重视采风前的准备工作,打一场“有准备的战役”。采风课程的负责人可以在采风前的2周将采风地点、作业要求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完成准备工作,如全面了解采风基地情况,搜集资料,确定初步的选题方向,并拟定初步的拍摄计划,并交由带队教师指导点评,这些初步的选题和拍摄计划在到达采风基地进行实地考查后还可以进行再调整。学生带着准备而来,进入采风基地后,考察和调研工作将会更加有序而有针对性,作品的创作也更为顺利。除此之外,到达采风地点之后,还可聘请熟悉当地历史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名人做报告,向学生全面介绍采风基地的情况,利于学生掌握全局,进一步明确选题的方向和调研的视角。如笔者所带2013级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去安徽宏村采风,到达当地的第一天,安排好学生食宿后即联系当地一位“地胆”胡先生给学生做报告,讲解宏村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并以一个世代居住在宏村的宏村人的身份,介绍宏村近年来的变迁,宏村人的生活和心态等。独特鲜活的视角,丰富生动的资料是百度百科搜集不来的,讲解激发了学生探索宏村的兴趣,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催生了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选题。
4.灵活布置采风作业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采风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学生已经基本学完了多门专业理论课,全面系统掌握了多种广播电视片创作的基本技能,采风课程是为了综合、系统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采风作业的题材可以不受局限,除了传统的专题片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制作不同类型的片子,如剧情片、艺术片、新闻片甚至广告等,作品类型多样化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选题撞车的现象发生,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如华南农业大学201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采风作品为专题片、新闻片、微电影、MV、广告中的两个任选题材。为了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扩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带队老师鼓励学生在采风期间为正在征集作品的第八届大学生广告节拍摄作品。
学院面向全国部分省市招生,至今已经毕业了多届学生,他们中大部分都已活跃在影视界、戏剧舞台和各大媒体等,如赵薇、范冰冰、晋松、陈彦妃(陈彦)、范雨林、严宽、郭京飞、任山、袁满、贾青、杨婷婷、朱莉叶、方龄(方玲)、曲尼次仁、金于宸、管艺、李京泽(李鑫)、刘小微、李解、刘钧、岳鼎、牟凤彬、陈婷、曹议文、沙柏宁、韩秀一、邵诣、刘艺、沈方忞、张瑞涵、李帅、雷雷、张天乐、李悠、路璐、陈嵩等。学生们在国内外的各大文艺活动中崭露头角,在2007年首届、2009年第二届、2011年第三届、2013年第四届上海大学生影像大赛暨广播影视论坛中,52%的获奖作品都出自我院。
学院继承电影导演谢晋院长的遗志,旨在创办一个全新观念的影视学院,培养一批广播影视新星,并就中国广播影视教育如何更好更快地培养优秀人才,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学院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及人文环境,发扬原谢晋—恒通明星学校的办学传统,继续拓展“密集型训练、高起点教学、全方位培养、实践中提高”的办学特色,结合中外广播影视教育的经验,注重实际表演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艺术修养、表演、主持实践和技能训练,影视编导和制作、影视动画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学期间将重点组织和推荐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院根据 “厚基础、重实践、国际化”的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本科教学、教学管理和国际高等教育的接轨与并轨发展。2011年10月,学院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签订了“3+2”本硕连读学位合作培养项目,国际化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10年3月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和交换学生项目。2011年5月、10月与美国东斯特斯堡大学的艺术与科学学院签订合作意向书、交换生合作项目。2011年11月学院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艺术创意学院正式签署了“3+1+1”本硕连读合作协议。2013年7月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签订了“3+2”本硕连读合作意向书。
一、专业简介
表演:该专业设戏剧影视表演、表演师资二个培养方向。培养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丰富文化艺术知识和道德修养的与时俱进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及大、中专等院校的表演教师。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开设的主要课程:表演、台词、形体、舞蹈、声乐、戏剧影视实习、戏剧史、电影史、美学、艺术概论、影视剧名著赏析、心理学、教育学等。至今已有一批毕业生在全国各类艺术院校中承担艺术教学工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培养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深厚文化艺术知识及较高造诣的艺术主持、播音人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开设的主要课程:语音与发声、语言表达、艺术语言表达与表现、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艺术概论、传播学概论、口才言语组织、演播空间处理、电视节目主持与创作、中国语言文学、新闻采写基础、表演、形体、声乐、艺术概论、艺术欣赏、电视音乐音响、数字化影视制作、双语播音与主持等。
广播电视编导:该专业设影视制作、影视编导二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培养适应当前及未来影视业需求的复合型多功能人才。教学中将始终贯彻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思想,强调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提高,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作实践的培养,特别是在现代数字影视领域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和训练。将为影视业、音像业、广告业以及各企事业单位输送从事影视制作、广告设计、影视编创、记者、导演和新闻传播等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影视艺术概论、影视文学写作、影视美学、影视批评、影视编剧、影视导演艺术、摄影艺术、电视摄像艺术、电视照明、电视音乐与音响、电视系统基础、电视编辑艺术、独立制片、电视制作实践、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动画、数字电视与传媒技术、广告策划与创意等。
动画:该专业注重培养具有一定影视动画创作、制作技能和素养的专门人才。聘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具有几十年创作经验的专家教授参与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主干课程教师都具有十年以上一线影视动画创作实践的经验。本专业注重二、三维动画技能的综合培养,同时也重视影视艺术修养的提高。通过各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具备创作动画片、动画广告等各样式的设计制作,又具有观赏、解读优秀影视作品的能力,也能参与策划、立项等工作。培养优秀的原则和制作设计人才,为影视动画领域输送各类人才是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开设的主要课程:人物速写基础、动物速写基础、动画场景设计基础、动画技法、动画试听语言、Flash动画、中外动画史、动画设计稿、原画创作、文学戏剧与动画电影、三维动画场景建模、三维动画人物建模、三维动画材质与动画、三维动画特效、动画导演与分镜头台本设计、动画编剧等。
二、招生专业、人数和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
学制
招生地区人数
学费
(元/年)
统考省份
校考省份
表演
四
上海5、河南1、辽宁3、浙江2、湖北2、四川2、重庆2,共17人
北京、黑龙江、吉林、山东、安徽、江苏共13人
10000
播音与主持艺术
四
辽宁3、黑龙江4、河南2、江西3、浙江2、湖北2,共16人
上海、河北、吉林、山东、安徽、江苏、广东,共14人
广播电视编导
四
上海25、浙江5、江西4、河南4、黑龙江3、辽宁3、甘肃2、贵州2,共48人
江苏、安徽、山东、北京,共22人
动画
四
上海15、江苏4、浙江3、山东4、湖北4
说明:1、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每学年通过签订书面协议还将收取课程教学之外部分实践、见习费4000元;2、动画只须参加各省组织的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考;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统考的省份须参加相应专业的统考,其他省份参加学校校考;3、学校将根据专业考试后生源情况,确定各地区具体招生人数,届时以各省(市)高考填报志愿计划书公布人数为准。
三、报考条件
1、符合《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确定的报考条件、具有一定的艺术基础者均可报考;
2、身体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等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身体健康、体形匀称、五官端正、口齿清楚;同时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报考表演专业的考生,女生身高1.62米及以上,男生身高1.72米及以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动画专业还须无色弱、色盲,近视不得高于800度。
四、报名、考试时间、地点及方法
报名时须携带、出示(原件):
1、省市招办统一发放的《2015年艺术专业准考证》或2015年高考报名号和本人身份证;
2、近期同一底片免冠一寸报名照2张;报名费、考务费。
专业名称
考生
地区
报名地点、时间
考试时间、地点
表演
外省
1、网上报名
2月10日—3月6日之前登录
ssdzsb.shnu.edu.cn/
2、现场确认、交费领取准考证
3月6日—7日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3月8、9日初试
3月10日复试
3月11日三试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播音与主持艺术
上海
外省
广播电视编导
外省
1、网上报名
2月10日—3月17日之前登录
ssdzsb.shnu.edu.cn/
2、现场确认、交费领取准考证
3月18、19日(地点同上)
3月21日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说明:校考专业的具体省份见上表(校考省份栏)。
五、各专业考试内容
专业名称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第二次复试科目
备 注
表演
1、朗诵(自备寓言、散文或故事)
2、演唱(自备歌曲)
3、形体(自备舞蹈、武术或体操)
4、表演(即兴小品)
1、表演(即兴表演)
2、指定稿件朗读
3、形体(即兴展示)
1、表演(双人表演)
2、形体模仿
3、才艺展示(自愿)
4、面试、试镜(录像)
1、考生一律穿平底鞋参加考试
2、女生一律不化妆、不穿裙装
播音与
主持艺术
1、自我介绍
2、朗诵(自备寓言、散文或故事)
3、演唱(自备歌曲)
4、才艺展示(自选)
1、 即兴稿件朗读
2、即兴话题讲述
或看图说话(任选其一)
1、模拟主持(指定稿件复述)
2、现场问答
3、辩论
4、面试、试镜(录像)
广播电视编导
(外省考生)
一、影视评论(看影视片断,写命题作文。1200字以上。)50%
二、技能考试(二选一)50%
1、美术创作——“故事版”:根据命题画“故事版”(五幅)
并写出简要说明。
2、摄影创作——①“故事版”:根据命题拍“故事版”(五张);
②根据提供的条件(水果、玩具等)拍摄静物二张。
1、美术创作考生自带画板、颜料等工具。
2、摄影考生须使用我院统一配备的尼康(Nikon D60)数码单反相机及数码卡。
六、录取原则
(一)、考生须取得相应艺术类专业合格证或填报资格,并参加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达到各省(市)规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线。
(二)、统考的采用各省统考成绩,按各省规定的录取原则录取。如未规定录取原则的(如非平行投档、全部投档的),则按照上海的录取原则录取。
(三)、取得多个艺术类专业合格的考生,可以兼报。以专业优先的原则录取(先录取第一专业;只有计划未完成,才录取第二专业、甚至第三专业)。
(四)、上海及校考的各专业具体录取方法:
1、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以折算总分(不分文理)为主要录取依据,综合德、智、体全面考核,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折算公式如下:
折算总分 = (
专业成绩
×70% +
高考文化成绩
×30%)×1000
专业满分
高考文化满分
2、广播电视编导:以折算总分(不分文理)为主要录取依据,综合德、智、体全面考核,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折算公式如下:
折算总分 = (
专业成绩
×30% +
高考文化成绩
×70%)×1000
专业满分
高考文化满分
3、动画(上海考生):以折算总分(不分文理)为主要录取依据,综合德、智、体全面考核,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折算公式如下:
折算总分 = (
专业成绩
×50% +
高考文化成绩
×50%)×1000
专业满分
高考文化满分
七、联系地址
上海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或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学校招生办公室电话:64322695 学校招办网址:ssdzsb.shnu.edu.cn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 、动画64322031、64323839、64322415(传真)
广播电视编导 64322046、54643341(传真)
一、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首先,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各类专业知识,以形成更深刻的学习印象。客观来说这个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其实很多,但是,对于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高中生来说,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不仅会使学生觉得十分乏味无趣,还会难以消除对于这些内容理解上的障碍。教师不妨以实践教学作为主导,通过学习活动或者安排与设置任务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一个从实践中理解认识相关知识的机会与平台,这样的方法通常可以获取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非线性编辑课程应在电编实验室中开展教学,让学生每一堂课都能够结合非线性编辑理论,以熟悉新闻片、纪录片、艺术片等各类视频作品的编辑规则和环节。同时,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与传媒业的实际发展相适应,增加更多新媒体类的实践课程,像“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等都应该成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课。这些课程看上去非常专业,但对于仅仅只是想要了解这个领域的学生来说入门有一定障碍。学生往往是通过完成一两个学习任务后就会发现,这些知识其实并不复杂,且实用性非常强,这也是教师强调以实践作为根基组织课程教学的原因。
二、发挥自媒体的功效
当前自媒体相当发达,这不仅是人们表达意见、交互分享观点的平台,也是广播电视编导课教学的一个辅助平台。普遍来说,学生对于各种形式的自媒体都相当熟悉,并且学生对于这个平台有很高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发挥自媒体在这个领域知识教学中的辅助效果。鼓励学生利用自媒体讨论问题,并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分享经验心得,这些方法都可以给专业知识教学增添色彩。自媒体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博客、微博、日志、个人主页和微信,等等。高中生深受网络文化影响,是自媒体平台上最活跃的一类群体。因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拍摄微电影、制作视频和网页等,这些内容健康向上、信息翔实可靠的作品都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上,实现学生观点和作品的交互分享,可以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相关技巧。
三、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
总体来说,学习广播电视编导这个专业领域知识,对于教学设施和器材的要求很高,目前高中开设这个方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无法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这是在具体教学实施中不断产生各种问题的一个原因。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想办法化解,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教学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转换教学思路,利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来转变和弥补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随着教学的深入,传统的课堂实践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熟练业务技能的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室的设备昂贵、技术复杂,管理难度高。因而,即使是很多专业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实验室都只用于课堂教学,不对学生开放。在课堂之外,学生找不到可以随时继续课业实践的设备。作为高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教师要找到化解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以发挥已有教学设备和资源的作用价值。
四、适当和媒体合作